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2024-06-29

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精选6篇)

篇1: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浅析检验科院内预防感染的措施

【摘 要】 检验科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的预防检验科院内感染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进行细致的阐述具体的措施,为临床此举措积累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检验科 院内 预防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4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88-02

医院检验科是工作人员直接与患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接触的工作区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也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控的科室。医院检验科必须制定预防监控措施,从源头上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以预防交叉感染,其现状与对策分述如下: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会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怎样拍人体胸部及四肢的X线片,怎样进行CT扫描等等。该学科要求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完成实验分析,所以偏重理科,要求有较好的物理、化学基础。近年来,政府已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各级医院都成立了相应的感染管理科室,但有些医院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仍不健全或流于形式,未认真进行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较多,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获得患者体内客观而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工作者必须加强有效的合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尽量减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部分基层医院检验科防护设施很差,无生物安全柜,室内设计不科学,采光通风差,或由于用房分配不足,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不能明显分开,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从而也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如忽视此现状,即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因此,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健全组织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检验科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实验室应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SOP)、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等系列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

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等有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对新进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定期考试和测评。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

检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措施,把预防医院感染作为自己永久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和防护水平。(1)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加强手消毒,日常工作中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按照标准六步法洗手,操作前、操作后,上下班前后,均要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所以控制好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会客、吸烟,禁止在实验室的冰箱存放食品。尽量减少可能导致感染的危害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

关心检验人员身体健康,定期进行职工体检,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必要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的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

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自我防护设施(如感应水龙头、烘手机、洗眼装置、生物安全柜等),勤通风换气,改变工作流程,样品集中处理,减少污染机会。增加业务用房,检验科要科学合理安排科室布局,将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别进行管理。加强检验科消毒管理

检验科各类培养物、化验检查残余物、废液中均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必须加强消毒与管理,每天对室内空气、墙、门窗、工作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包括门及柜把手的定期消毒,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器具摆放留有空间,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如有污染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对于实验器具及时清洗并用高效环保消毒剂进行消毒,要严格金属器械、塑料橡胶制品和贵重仪器的消毒。要注意检验报告单的消毒,这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的措施。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注射器、吸管、试管、加样器吸头,各种废弃标本、培养基、酶标板等经含氯消毒剂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分类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扎紧,贴好标签,由专人回收,集中送交医用垃圾处理站,对针头及损伤性废弃物必须用防穿透的利器桶盛放,并做好各类垃圾回收的记录及交接工作,由双方签字。通过对上述各项措施实施和制度的不断改进及完善,使每个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过程和消毒方法,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宁尚民.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203.[2]李瑛.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17(3):86.[3]徐兰,郭玉杰,张鑫.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786-787.

篇2: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发病率,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控制感染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按照各科室感染管理标准进行,对合格事项进行表扬,不合格事项提出整改或现场立即整改,整改过程中有如下措施:

一、护理部对合临床科室的治疗室处置室,病房进行检查测试消毒浓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病房的终末消毒,无菌技术操作等项目。

1、消毒液浓度不符合要求,责令护士长必须现配现用,并按照要求进行测试,如制剂室配制通知制剂室人员立即重配制,并测试符合要求为目标,如75%容易挥发,严格用酒精比重测试,立即更换,通知护士长每三天更换配制。

2、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检查中如回收和处理不符合,通知本科护士长和当班护士,立即整改,决不允许无原则流失,并且给予警告,下次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否则扣除当月30%奖金。

3、在无菌技术操作中如不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者,责令护士长对本科护士强化三基训练,并通知护士长进行培训、检查、直到合格为止,汇报护理部。

4、病房未进行终末消毒的处理,发现一个病室扣10分,并扣除护士长当月30%奖金。

二、护理部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进行检查时重点检查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1、各室间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擦拭,地面是否进行湿式清扫,消毒液拖地,如没有按要求去完成,责令立即改正,并不定期抽查,如二次发现不符合要求,扣除护士长当月奖金。

2、重点科室的用物如无菌敷料、镊子罐、液体开启的使用时间是否合格,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换,并通知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感染知识培训,并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合格为上。

3、无菌技术操作如违反操作原则者限在24小时内改正,如不按期改正的,停岗培训,由科护士长负责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如考核仍不合格,则调岗。

篇3: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1 领导重视, 责任分工明确

我中心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配备了相关管理人员, 负责制定医院感染工作控制和预防计划, 并与各科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科室主任、护士长、检验科主任组成院感控制小组, 负责中心各科室院感管理工作, 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 每月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消毒措施落实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情况, 定期进行交流分析, 讨论存在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 反馈监测结果。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培训学习

根据爱婴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将《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及设立的各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张贴上墙, 定期组织学习, 并作为考核的内容, 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增强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了院内感染防护意识和执行消毒隔离的自觉性, 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3 加强环节的管理

3.1 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由于新生儿抵抗力较低, 接触时要求工作人员衣帽整洁, 不留指甲及涂指甲油, 每接触一位产妇或新生儿, 或每进行一项操作前后均进行手的消毒, 对医疗废物应严格进行分类集中处置, 防止流失。对工勤人员也进行了相应的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3.2 对母婴同室病室的管理

(1) 病室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每天开窗通风≥2次, 每次≥20min, 对洗漱盆、空调等过滤网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 每天用消毒液拖地2次并用消毒液擦拭床、床旁桌椅, 床上湿式清扫, 拖布及抹布一用一消毒, 并分别晾干备用。 (3) 产妇出院后对床单元进行终末处理。 (4) 病室设施均符合爱婴医院标准要求。

3.3 对产妇及家属的管理

(1) 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 帮助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法及姿势, 让新生儿从初乳中摄取丰富的免疫球蛋白, 提高免疫力。 (2) 积极健康宣教, 将相关的《母乳喂养十条规定》及母乳喂养有关知识编辑成册并分发到每一位产妇, 并教会产妇七步洗手法、会阴护理方法及饮食指导, 注意头发、口腔、皮肤、乳房的卫生, 增加洗手的次数, 减少母婴感染的机会。 (3) 控制母婴垂直传播, 对HBV阳性的产妇, 其新生儿在24h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4) 告知家属医院的相关规定, 取得支持和理解并尽量减少探视时间, 对有感染者禁止探视, 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感染[1]。

3.4 对新生儿的管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 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 应穿宽松、棉质、柔软、消毒的衣服, 每天洗澡时注意观察全身状况, 做好脐部护理、测量体质量及体温, 注意观察大便的色、量、次数情况, 建立新生儿病历[2]。保持洗澡间空气新鲜, 每天通风2次, 室温在26~28℃, 湿度在55%~65%, 使用流动水, 水温38~42℃, 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沐浴结束整理用物, 将新生儿所用用物送高压消毒, 洗澡间空气消毒后开窗通风[3]。

4 加强质量感控并及时反馈信息、不断向上级学习、改进工作

(1) 中心感控小组每月对科内人员手卫生、空气、物体表面进行微生物监测2次, 每年接受区疾控中心院感监测2次。监测结果及时与科室取得联系, 对不合格者限期整改, 再有不合格者与奖金挂钩。 (2) 不断向上级部门学习新的知识及管理方法, 改进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今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而且也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桎梏。因此,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产科医护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保证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母婴同室,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6-77.

[2] 范玲.儿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篇4: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 ;院内交叉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8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217-02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诱发且发病率极高的一种传染病,发病人群以婴幼儿为主,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温上升、手足口腔等位置出现皮疹以及痘疹。一旦治疗被延误,可能会诱发肺水肿与心肌炎等危害性极大的并发症。因为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并且传播通道不简单,可对婴幼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根据手足口病的特点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意义很重要[1]。我院近3年来加大该病的预防控制力度,应用多种合理的方法预防手足口病院内感染现象的出现,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对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前往我院进行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1例,其中男6例,女7例;最小年龄1岁2个月,最大年龄9岁,手足都有明显的皮疹以及痘疹,经治疗和预防控制,全部治愈出院,没有产生院内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

1.2预防控制措施

1.2.1对患儿进行预检分诊:

卫生院应该科学设置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处,独自成立一个专门诊室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诊治。一旦预检分诊处当中的患儿存在体温上升情况,需要马上将其转到专门诊室开展诊治,防止出现混乱就诊的现象。如果患儿被确诊患上手足口病,需要将其送往隔离室开展治疗。

1.2.2 医务人员做好消毒工作:

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手足口病患儿后都需要详细开展清洁工作,并且对双手进行消毒,特别在完成患儿分泌物、口腔黏膜以及粪便等传染性极大工作后,更需要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现象的出现[2]。

1.2.3保持门诊、病房干净:

患儿就诊的门诊、病房空气要流通,温度湿度要适宜,积极搞好门诊、病房卫生,保持干净整洁,更换被褥,护理人员早晚对门诊及病房进行消毒,给患儿营造一个卫生良好、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1.2.4患儿排泄物处理措施: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排泄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其应该使用比例为1:2的生石灰搅拌且静放2h后,再对其进行处理。为了将院内交叉感染出现几率降至最低,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使用食醋薰蒸病房,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3]。

1.2.5体温上升患儿诊治:

医护人员将体温上升的患儿安排在相同病房内,怀疑为手足口病患儿应该安排在单独病房中,同时对其进行诊断,确诊后转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患儿转出后,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开展终末消毒,和诊断患儿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患儿,需要对开展一周观察。

1.2.6 家属宣教: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儿家属形成科学的饮食与卫生习惯,饭前便后需要洗手,勤换洗衣服洗澡,多喝水,注意饮食均衡,禁止食用生冷等食物。为了保持患儿的睡眠时间充足,室内不可吵闹,并且家属还可以给患儿多晒太阳,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此外,家属应该尽可能防止患儿和其他患儿接触,尤其是防止其接触存在发热出疹症状的患儿,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现象的出现[4]。另外,家属还需要认真观察患儿身体情况,如果其出现出疹以及发热等症状时,需要立刻报告医生,并且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2.7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给患儿家属发放与疾病相关的资料,并且嘱托其认真阅读,充分发挥义务宣传的作用,由此促使患儿家属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并且注意个人卫生,食物进食前先加热,从而降低患儿被感染的几率。护理人员还需要嘱托患儿家属尽可能少把患儿带去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并且杜绝患儿和存在发热与出诊儿童接触。另外,患儿家属还需要高度重视家庭的整体卫生,勤换洗衣被,并且放在阳光下曝晒。患儿居住的房间要经常开窗,其玩具以及用具等物品均需要消毒后才可以使用。家属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身体具体情况,发现其产生发热与出诊等情况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诊治。

2结果

通过对患儿实施有效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后,没有出现院內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达到了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院内感染的目的。

3讨论

虽然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极高,但其还是可以预防与治疗的。为了避免手足口病院内感染现象的出现,医院应该全面了解手足口病的特点,一方面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预防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不断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同时完成监督检查工作,尽可能将院内感染现象发生几率降低,促进患儿早日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高微.手足口病与水痘的鉴别及防控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122-123.

[2]崔妮,黄燕,李悦.儿童医院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防控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25(10):256-257.

[3]朱霞云,赵执莹,马朝霞等.干预预防一揽子法在科学预防手足口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4(10):178-179.

篇5: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市卫生局:

为加强院内控感管理,全面完成这次自查工作,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州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幼保健机构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通知》和《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要求,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科室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逐条领会,严格按要求认真检查,解决存在的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市局。

2009年6月20日我中心控感科组织相关人员对医院重点科室进行了自查。先后对产科、儿科、手术室等科室的人员管理,科室布局,环境消毒,接生中的预防措施,隔离产房的管理、新生儿室消毒隔离防护、环境卫生学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产科:病室布局合理,设有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病室,所占床位20张,病区设置符合管理规范要求。产房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有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有刷手间、待产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有更衣室、产妇接受区、污染简、卫生间等。区内环境清洁,产房每日消毒1-2次,并有详细记录,接生中有严格的预防措施,所用接生器具均使用高压灭菌消毒,敷料一人一巾,一次性使用。产妇出院后病室均作终末消毒。

二、儿科:新生儿室布局合理,分设有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淋浴室、床位所占面积符合管理要求;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婴儿洗浴室为流动水,沐浴 1

用具均一婴一用,用后严格灭菌消毒。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均按要求作终末消毒,并有详细记录。

三、手术室:手术室符合“规范管理”要求布局,设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区域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有明确标识。办公室、敷料室、洗涤室、器械室设在清洁区;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存储室设在无菌区,两者有门相隔。手术室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非相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空间每次术后按常规严格清洁消毒,凡进入人体组织的各种手术器械、导管、内置器械一用一灭菌,麻醉用器具定期清洁、消毒;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识。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一次性物品用后先毁形、消毒浸泡、最后焚烧。

根据自查,由于条件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存在以下问题:

1、床位设置不足(只有20张床位);

2、产房无独立的更衣间,无污物通道;

3、新生儿室无独立的更衣间,无配奶室;

4、手术室无独立的复苏室。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中心领导表示,将尽力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改善环境,完善以上设施。

凯里市计妇中心质控科

篇6:临床科室如何预防院内感染

摘要:目的:总结临床中预防医院感染采取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提高对环境的要求,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对器械的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结果:我院感染控制科的不定期抽查和本科室每个月的感染控制结果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结论:医院感染是评价一个医院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而临床科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场所,所以要不断总结完善各种预防感染的措施,查漏补缺。关键词:临床科室 预防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问题是世界各地各级医院所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全球医院管理者和公共卫生工作者的关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对感染控制要求甚严,采用了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并对科室进行不定期抽查,现将我科在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报道如下: 1.提高环境要求

1.1定时开窗通风。通风换气是最方便的调节室内温湿度的方法,新鲜的空气可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可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在50%-60%。

1.2每日用1000g/L的含氯消毒水湿式清扫病区地面,擦拭病区走廊,出院后病人的床单位用臭氧消毒机消毒,床头柜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保持病人床单位干净整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或尿液等污染随时更换。对有传染疾病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等用1000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倾倒。

1.3对治疗室、处置室及换药室配备赛得利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两次,每次一小时。对有气管切开的患者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一小时,且每周用75%的酒精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擦拭,每周用紫外线强度测定试纸监测紫外线灯管的输出强度,如强度低于70w/cm2及时更换。病区内隔50m距离放置一个快速手消毒剂,以备在不能及时洗手,进行手消毒的情况下使用。

1.4对病区内的垃圾进行有效分类,严格区分医用垃圾及生活垃圾,医用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确保垃圾内的液体不洒漏,对不同区域的拖把进行标识,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禁止混用。2.增强医务人员的认识

2.1定期开展关于医院感染的讲座,对预防工作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强调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提升工作责任心。科室选出感染监控员,负责各项监控工作以及对监控结果进行反馈,如果不达标,及时整改。

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是在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是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源,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3医务人员的手污染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必须加强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在做各项无菌操作操作前后、接触病人的体液或血液污染的物品、脱手套后都应洗手。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都应对手进行消毒,有效减少病人间的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进行双向保护,既防止病原体由病人传给医务人员,又防止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有效切断感染链,减少医院感染。

2.4合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使正常菌群失调,导致耐药菌和一些条件致病菌的产生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当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标和指针,定期对痰液进行细菌培养,找到敏感抗生素,及时更换,做到有的放矢。3.加强对器械的消毒灭菌

3.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2医院内所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如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和一次性的呼吸机管道等必须做到一人一具,用后毁形。

3.3存放消毒灭菌物品时应按时间摆放,离过期时间越近的放在前面,先使用,每次使用时应检查物品是否过期,包布是否潮湿,指示胶带是否变色等,如有应对物品进行重新消毒灭菌。对盛装消毒液的容器、无菌持物钳、储物罐等应每周进行两次压力蒸汽灭菌。对气管切开有金属内导管的患者,要每日对金属内导管煮沸消毒三次。对输液卡和网兜每周两次集中用1000g/L的含氯制剂浸泡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晾干。止血带每日浸泡,做到一人一带,体温计用后即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然后用冷开水浸泡,擦干待用,防止交叉感染。4.加强监控力度

4.1对空气进行监测。每月一次空气监测,我科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前,人员走动少的时候采样,在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室内面积≥30㎡,设东南西北中5点,各点均离墙1m,采样高度在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我院采用9cm直径普通培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4.2科室每月一次对物体表面进行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采样,被采表面〈100c㎡,取全部表面,如表面≥100c㎡,取100c㎡。4.3科室每月随机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监测。

4.4科室每月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进行监测。4.5医院感染控制科对临床科室的环境及手卫生等进行不定期抽检。5.完善传播疾病标识

我科要求各责任护士对分管的病人除了解其姓名,疾病,病程等基本信息外,也要注意检验的各项指标,如有传播疾病,应在床位一览卡和床头卡上贴上标识,我院采用血液传播疾病用红色标识,空气传播用黄色标识,绿脓感染用绿色标识,多重耐药菌用蓝色标识等,这使得医护人员在治疗,诊治的过程中既能提高警惕,采取很好的防护措施,又避免了床头挂上文字描述而使病人产生自卑,其他病人产生恐慌。

6.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

病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下降,身体机能减弱,极易发生感染,要交待病人多活动,加强营养,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同时应避免对伤口抓挠,如果包扎伤口的敷料脱落,应及时反应,避免伤口暴露在外,减少被感染的机会。7.小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继续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如院前已经开始或已处于潜伏期的【1】感染,感染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且不易控制,如何使临床科室预防医院感染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预防医院感染,必须在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的感染链中寻求突破,从细节做起,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我科通过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党和国家干部级别下一篇:抗日70周年有奖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