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部总结

2024-06-17

学报编辑部总结(共8篇)

篇1:学报编辑部总结

学报编辑部2009年工作总结

积极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整个编辑部工作中,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及时反映前沿学术动态。编辑部全体人员团结协作,尽职尽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全年的编辑出版任务。

始终遵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出版管理条例》,执行省新闻出版局和我校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注重政策理论学习和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定期召开交流会,选派人员参加全国政策法规会议、学术会议、英文编辑培训及编辑业务培训等。2009年共有15人次参加会议和培训,提高了编辑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开拓了视野,获取了新信息。

关心关注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意识,优先刊登校内教师的科研基金项目成果和优秀论文,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较为便利的学术交流平台。在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12期、330余万字的编辑、校对、出版、发行工作,办刊质量和水平上了新台阶。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组织的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质量奖,只有编校差错率在3/10000以下的期刊才有可能获此殊荣。

编辑部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所有事务实行民主决策,对单位大事由编辑部全体人员讨论协商解决,日常工作由编辑专家组成的决策小组讨论协商解决。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全体编辑每人都是决策者。坚持稿件的3审6校制度,择优录稿,严格 1

控制关系稿和人情稿数量。财务公开,账目清楚,收支两条线。两学报起用了反剽窃软件,为稿件识别增添了新工具,使用效果不错。更新了编辑部网页。

坚持质量第一、择优录用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了供稿的专家学者网络,积极约请、吸引名校名家的高水平成果。社科版全年共发文258篇,刊发名校博士、教授、副教授稿件144篇,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次、教授42人次、博士83人次、副教授61人次,占全部文章近60%。共组织笔谈7个,特稿1篇。自然版全年刊发文章200篇,其中教授24篇、副教授26篇、博士41篇,基金项目文章83篇,基金刊载率为41.5%,比上年略有增长。

社科版的笔谈栏目是我校学报的一个亮点,既新颖又有特色,其中不乏学术质量很高的文章。水文化研究栏目在社科学报中独具特色。有关人员为这两个栏目作了大量的工作,也注入了新思想、新思路、新理念。特别在上半年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承担了社科版的全部编辑工作,敬业精神值得肯定。为使社科版更好更快地发展,尚需在领导艺术、内部管理、和谐相处、编校质量、以老带新等方面继续完善。自然版积极争取优质稿源,严格编校,从版式设计、文章结构层次到语言修辞表达、图表公式的规范等方面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高度体现了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另外,自然版在规范管理、和谐相处等方面可圈可点,有关人员在以老带新方面做了突出的工作。为使自然版更好更快地发展,尚需在勤于思考,开拓新思维、新理念,营造活泼诙谐的工作环境等方面继续完善。总而言之一句话,社科版向自

2然版学习,自然版向社科版学习,自己所没有的正是对方所具有的,一个好的编辑部,是目前的社科版和自然版的综和。

在完成编辑任务的同时,全体人员积极从事科研。共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核心刊物以上论文8篇,一作或独著14篇。立项、在研、鉴定、获奖项目共计17项,其中主持省级项目4项,参加省级项目8项,厅级奖

1项。2009年12月17日 3

篇2:学报编辑部总结

学报编辑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报的工作,年内除按常规高质量正式出版《湘南学院学报》、《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外,全体编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还担任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大致如下: 2009年工作总结:

1、两学报影响因子大幅度提高,国内外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如:《湘南学院学报》论文转载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列103位,《湘南学院学报》影响因子2007为0.083;20080.206;《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影响因子2007为0.071;20080.122;《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机构用户总数:3563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34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机构用户总数:3565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34个国家和地区,《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机构用户总数:2693个,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机构用户总数:2793个,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影响趋于稳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学报在更换印刷厂的情况下,继续保证了学报的出版周期和印刷质量,并为学院节省开支近两万元。

3、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消息,《湘南学院学报》、《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成为第二批出版规范合格期刊(上网可查询)。

4、《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根据自身特点,推行期刊改革。一

方面与万方数据达成深度合作,努力打造核心期刊;另一方面,着重进行期刊编辑流程网络化建设,安装并启用了网上稿件处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5、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李映山、张小清获省“优秀编辑奖”,李映山获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其专著《文心撷美》被列为湖南省2008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张小清的1篇编辑专业论文获湖南省期刊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并发表教学论文1篇,向红军发表论文共7篇,有5篇被SCI收录,其中有1篇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发表,肖玉林发表学术论文2篇,文耀智发表学术论文1篇。

来年工作思路:

201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队伍素质;规范出版行为,提升学报质量;推介学术新人,推动理论创新。

1、规范刊物类别,提升刊物档次。现有的学报综合版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刊号为C类,即文科综合),也急需调整。为此我们须继续积极努力申请,争取三号三版,即将现有学报发展为——湘南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充实编辑人员,提高编辑素质。建议按所报编制充实编辑部人员,满足文科编辑室3人、理科编辑室2人、医学编辑室3人、专业排版人员1名,并安排新进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尽快胜任编辑工作。

3、严把稿件质量关,提升学术品位。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新闻出

版政策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在稿件的思想政治和学术质量上严格把关。积极服务学院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职工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开拓思路,开放办刊,积极刊发质量高、影响大的稿件,努力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

4、积极参加“名刊”“名栏”创建活动,努力“以刊树人,以刊名校”。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打造好“郴州纵横”、“濂溪学研究”栏目,以“营造地域特色、学科特色,立形象、树品牌”为宗旨,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坚持关注本地经济(如旅游)建设的基础上,对哲学、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全方位地加强关注。并争取“郴州纵横”、“濂溪学研究”栏目成为特色栏目。通过“开门办栏、横向发展”的方式,积极介入郴州、本省及至“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5、加强《湘南学院学报》的网络化建设,优化网上平台,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宣传范围,加强编辑与作者、读者的联系,为作者、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6、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拟充分利用封

二、封三,开辟郴州学人、特色专业专栏,以宣传学院学术新人,推介学院特色专业,树立学院形象,扩大学院影响。

以上是学报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的基本设想,请各位编委审议。谢谢!

湘南学院学报编辑部

篇3:学报编辑部总结

高校学报是高校主办的受到学术界及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学术理论刊物[1]。长期以来, 高校学报承担了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果出版传播重任, 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 随着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办公业务信息的传递、分发和回收已经越来越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 逐步实现基于网络的高效办公环境己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 对于高校学报编辑部而言, 如何高效率地向作者、编辑、审稿人、读者等用户传递业务信息是高校学报编辑部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为此, 高校学报编辑部需要改革业务流程, 构建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 以便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 进而提升高校学报的竞争力。本文拟以某高校学报编辑部为例来探讨高校学报编辑部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1 系统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1.1 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随着基于网络的自动化办公平台的逐步推广, 当前已有一些高校学报编辑部使用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处理其日常事务。这些管理信息系统有的是自行开发的, 有的是购买的, 有的是免费获得的 (如与中国知网有合作关系的期刊编辑部可以申请免费获得其开发的网络采编系统) 。一般来说, 这些管理信息系统通常都能使编辑人员从繁杂手工操作业务中解脱出来, 以便有更多的精力来编辑加工稿件, 进而提高学报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和学报出版质量。

然而, 尽管学报编辑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推广多年, 但仍然有不少高校学报编辑部还是采用手工的方式来进行编辑部业务管理工作[2,3]。以某高校学报编辑部为例, 该编辑部对于登记稿件、送审稿件、通知作者及审稿人、稿件归档、费用统计等事务性工作便是以手工方式来完成的, 由于这些繁杂量大的工作都由人工来处理, 不仅难以快速查询稿件状态等相关信息, 而且有时难免会出错 (如作者联系电话等信息记录错误) , 从而不能高效率地向作者、编辑、审稿人、读者等用户提供学报相关信息。此外, 不少高校学报编辑部当前还存在编辑人员少、经费有限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还使用手工的方式来处理稿件既费时又耗财, 而且难以及时抓住质量高的稿件, 这严重阻碍了学报的进一步发展。

1.2 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一般而言, 高校开发或定制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根据学报编辑部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以便更好地实现学报编辑部业务流程的高效处理。下面以高校自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来分析其可行性。

1) 技术可行性分析

自行开发的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通常是基于高校校园网来开发和运行的。以某高校学报编辑部为例, 该校校园网已经建成多年, 投入使用状况良好。为了降低开发成本, 基于高校校园网的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通常采用基于B/S结构的网络开发技术、基于My SQL的数据库技术和基于PHP的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这些技术都已非常成熟, 并在该高校有较多的成功案例。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 且有利于系统维护及日后因业务需要变化而作变更。利用这些成熟的开发技术、方法、工具来进行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能够使系统开发具有很好的技术保障。

2) 经济可行性分析

当前,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实现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效管理信息系统己成为一种经济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 高校学报编辑部开发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应该能解决高效地向作者、编辑、审稿人、读者等用户传递学报相关信息的迫切问题, 从而使学报编辑部更具有竞争力。对于该高校学报编辑部而言, 从该高校目前的校园网技术水平、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难度以及相关开发人员的素质水平来看, 该高校不需要增加过多的硬件和软件投入, 相关开发人员就能以很低的经济成本来设计并实施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 并在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对作者的在线投稿、对审稿专家的远程审稿、对编辑部人员的在线办公、对稿件的自动归档管理、对相关费用的自动统计等管理功能。这些低成本实现的管理功能, 必然会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差错, 减少人工处理所需纸张与印制等成本的浪费以及提供良好的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效管理平台, 大大地提高该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工作效率, 从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 操作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高校学报编辑部的领导班子和相关编辑人员越来越重视办公自动化, 并且还意识到开发和应用基于网络的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能大大地提高该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学报编辑部的领导和相关编辑人员的认识到位, 必将十分有利于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从而增强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可操作性。此外, 采用基于UML (统一建模语言) 的尽可能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面向对象工具来进行开发系统, 将十分有利于开发设计人员与用户 (作者、编辑、审稿人、读者等)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沟通理解, 也便于使用户更方便地掌握系统操作和维护系统运行, 从而增强系统设计与管理的可操作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高校学报编辑部开发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是切实可行的, 能提高该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工作效率。

2 系统业务流程、总体结构及开发策略

2.1 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一般而言, 不同高校的学报编辑部的业务流程通常会略有不同。以某高校学报编辑部为例, 其基本业务的数据流程如图1所示。

2.2 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通过上述业务流程分析, 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大体可以包括如下几个子系统。

作者在线投稿子系统———包括提交稿件、查看作者已投稿件、查询审稿意见、接收及回复编辑部消息、修改登陆密码和个人相关信息等功能。

责编在线办公子系统———包括初审稿件、提交稿件处理 (包括外审、复审、终审) 、查询稿件相关信息、发排组稿稿件、发送稿件处理通知、接收及回复各类消息、修改用户资料及登陆密码等功能。

专家在线审稿子系统———包括审理稿件、查询已审稿件资料、接收及回复编辑部消息、修改个人资料与登陆密码等功能。

副主编在线办公子系统———包括复审稿件、查询已审稿件资料、接收及回复编辑部消息、修改个人资料与登陆密码等功能。

主编在线办公子系统———包括终审稿件、查询已审稿件资料、发组稿通知、接收及回复编辑部消息、修改个人资料与登陆密码等功能。

编务在线办公子系统———包括确认版面费、发审稿费和稿费、期刊归档管理、接收及回复编辑部消息、修改个人资料与登陆密码等功能。

2.3 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策略

一般来说,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策略。其中, “自上而下”策略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强的优点, 从系统高层入手, 先明确系统开发目标和功能, 然后依此划分出相关子系统, 进而再对子系统进行分析设计, 最后才实现整个系统, 易见其同时也具有开发工作量大、总体费用高的缺点。“自下而上”策略具有容易实现、见效快等优点, 从业务子系统入手, 先分析、设计、实现业务子系统 (如对于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 先分析和设计出投稿子系统、审稿子系统等) , 再组合成整个大系统, 易见其同时也具有缺乏系统性的缺点, 很可能会存在功能模块重复、数据属性不一致等问题, 从而使设计出来的系统缺乏健壮性和可拓展性。

通过比较这两种的开发策略的优缺点, 高校开发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时, 可以采用结合两者的开发策略, 即先“自上而下”做好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 如功能划分、业务分析等, 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应用开发。

3 结束语

高校学报承担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播学术成果重任的学术理论刊物。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网络办公平台逐步普及的背景下, 高校学报编辑部需要构建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 以便高效率地向作者、编辑、审稿人、读者等用户提供学报相关信息。为了更好地构建适合各学报编辑部业务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学报编辑部必须要做好该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工作。

摘要:如何高效率地向作者、编辑、审稿人、读者等用户传递业务信息, 是高校学报编辑部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构建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本文以某高校学报编辑部为例, 从系统现状、可行性分析、业务流程、总体结构、开发策略等方面来探讨了高校学报编辑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关键词:高校学报,学报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规划

参考文献

[1]姜新华, 曹渊清, 吴靖华.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学报管理信息系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 (01) :215-217.

[2]王雪梅.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管理系统的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7.

篇4:学报编辑的心智模式探索

一、学报工作对编辑的要求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学术理论性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报编辑是高智力的劳动者,在我国现代文化事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既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质量的高低,编辑人员对于提供有益的精神养料、防止精神污染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编辑的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合同、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等。对于学报等学术期刊而言,其中的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等环节又是编辑工作的重点部分,要求学报编辑要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到位,核校工作到位,语言文字纠错、加工到位,标准、规范执行到位,“三审制”落实到位。

学报编辑是知识与信息含量很高的职业,信息传播速度快,新的信息环境给学报编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学报编辑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报大多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编辑必须跟踪各学科发展,捕捉前沿知识信息。

由于社会转型、网络革命、学术流变给编辑理念和实践均带来巨大冲击,编辑领域已经面临背景网络化、手段现代化、流程高效化、模式屏幕化、管理自动化、知识共享化的局面,需要编辑与作者在设计、印刷、发行等各个工作程序进行协作与配合。

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无私奉献的品德、开拓进取的精神、敬业乐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廉正奉公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现代的编辑人员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和专业修养,通晓古今,学兼中西,一专多能,多才多艺,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汲取新的知识,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在能力方面,应具备选择判断能力、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策划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现代编辑技能等等。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编辑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加强自身修养,这些都要求学报编辑具有成长型心智模式。

二、适合学报编辑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概念是苏格兰心理学家克雷克于1943年提出。在认知科学中,这个名词一方面是指人们的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另一方面也是指日常推理过程中一些短暂的理解。短暂的心智模式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后,会逐渐影响长期根深蒂固的信念。彼得·圣吉对心智模式是这样分析的:“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成长性”是与职业起点相比,个体在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工作,并最终取得相关成果或成就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如信念、勇气、坚韧、创造性等。

成长型心智模式是处于开放状态、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认知图式,它具有能动性、开放性、吸纳性和自我纠错机制,能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拥有成长型心智模式的个体,往往有崇高的职业信仰、终极价值追求以及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其职业生涯发展绝不是预设的、前定的和封闭的。成长型心智模式遵循的是“自由律”,是选择性的、永远敞开的和不断更新的。

如此来看,学报编辑的工作性质和各项标准都要求编辑应该具有成长型心智模式。学报编辑拥有成长型心智模式,才能积极获取有利于工作和自我成长的资源和信息,才能拥有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职业倦怠等问题,从而走向成功。

三、优化学报编辑心智模式的途径

心智模式对编辑的所作所为具有巨大影响力,这是因为它能影响我们认知周围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个体所想的往往都是假设而不是真相,我们总是透过心智模式来看这个世界。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对或错,而在于不了解它是一种简化了的假设,以及它常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与检视。

心智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决定着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做出的相关结论,并使人们将自己的推论视为事实。然而心智模式往往是不完整的,它片面地影响人们的行为结果,并不断强化,必须通过不断的自我超越进行改进。

学习如何将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改变心中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优化心智模式”的修炼是把镜子转向自己,发掘内心世界深处的秘密,并客观地审视,努力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更利于自己深入地学习。笔者认为,学报编辑优化心智模式的途径主要是:树立崇高的信仰和终极价值观、人生观,坚定成功自我效能信念,向成长型心智模式的思维方式靠拢。

1.树立崇高的信仰和终极价值观、人生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陈浩元先生在《一位老青年编辑的絮语》中说到:编辑要“做志愿兵,不当‘壮丁”,“做好编辑匠,争当编辑家、出版商”,“科学地工作,快乐地生活”。这既是一位老编辑对期刊编辑工作的深切体悟,更是学术期刊编辑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修炼心理素质、改善心智模式的鲜活经验。

高校学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承担着宣传科学理论,把握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鼓舞人民斗志、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神圣使命。对于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院校学报编必须具有崇高的信仰,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观念,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甘于为人作嫁衣地工作,并从这繁重、枯燥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就像舒斯特所说:“编辑不应该只是一个能充实人生的行业,同时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你因此有机会和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共事,结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式各样具影响力的人物,你等于在学习一门愿意付费的终身课程。不同的是,你修课的时候不但可以领薪水,而且还可以在知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衡量的满足。”学报编辑只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不竭的动力,保持昂扬的精神和热情。

2.坚定成功自我效能信念

坚定成功信念,即在工作过程中确信自己具有取得特定成就的能力。自我效能信念能直接影响个体的选择行为、动机性努力、韧性和促进性思维、对压力的耐受性等。自我效能信念强的人,即使遭遇各种困境、挫折或失败,也不会气馁,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化难为易、反败为胜。

柯蒂斯说:“编辑工作包含了一系列极端复杂的功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对编辑工作的每一项职能都应付自如。”这句话指出了编辑工作的复杂和困难,也充分表明编辑人员知识限制和所面临的考验。“编辑学者化”“T型人才论”等论题的提出颇有针对这一死结的意味,但提出口号很容易,如何落实到实践层面却令人煞费脑筋。面对编辑工作要求与个体能力的反差,学报编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分析新形势下编辑工作发生的新变化、遇到的新问题及对编辑的新要求,探讨解决目前编辑工作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编辑实践和科研工作中增强和提高个体的职业胜任力和职业韧性,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编辑。

欲使出版物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编辑当是志高者、心洁者、品端者、行正者。学报编辑只有坚定必胜的信念,才能面对纷繁变迁的世界沉心做学报。惟有如此虔诚的敬业精神,才能具备超常的勇气、魄力与耐力,极强的承受能力,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3.向成长型心智模式的思维方式靠拢

具备了完善心智模式的意识是不够的,付诸行动是更重要的步骤。心智模式具有个体差异性,完善和优化也不能千篇一律,从个人心智模式的特点出发,寻找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心智模式,设计出了空城计,同样一座空城,两种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就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只有在行动中勇于反思,才能洞悉自己的心智模式。

优化和完善心智模式,需要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以开放的胸怀对待他人和外部环境,才能做到反观自己,不把现实的问题纯粹地归咎于他人,也才能做到既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开放的态度容纳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并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使自己的心智模式渐入佳境。成长型的心智模式主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强调思维的奇异、多变,如逆向、跳跃、发散、辩证,能从不同的角度、基点和时空思考职业发展问题,核心是思维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发散性。

从学报工作来讲,学报编辑既是学报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又是知识创新和运作的主体。因为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学术,而能够承担知识创新所需要的学术交流任务,学报编辑工作就必须整体创新,创新包括编辑理念创新、选题策划创新、编辑加工创新、编辑手段创新、编辑管理创新等。

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出发点,作为学报编辑应该辛勤耕耘,淡泊名利,但不能安于现状;应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但不能墨守成规。只有独立思考问题思维才能活跃,不做思想上的懒汉,不受习惯势力的束缚,有创新的追求,有创造的意识,才能在灵感火花的点燃下,随时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烈焰,产生创造性的编辑成果。

心智模式的优化和改善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心智模式的形成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反复认知的,不易在短时间之内马上予以改变。因而,切不急于求成,需讲究方法,并利用机会多次强化。

篇5:学报编辑部总结

《质谱学报》(季刊)于1980年创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核心期刊》之一。本刊的宗旨是刊登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核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中质谱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介绍质谱学及其相关技术在上述前沿课题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反映质谱技术在农业、石油、地质、药物、化工、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原子能、同位素分析、环境监测、食品质控、材料分析、公安司法、军事部门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的应用成果。20多年以来,《质谱学报》伴随中国质谱学会的成长而健康发展,在推动我国质谱学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2004年《质谱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2001年8月中国质谱学会成立第六届理事会,《质谱学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办。自2002年《质谱学报》改为国际标准版以来,编辑部在审稿、约稿、校对、出版等工作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坚持抓期刊质量,在内容前沿性、覆盖广泛性、报道及时性和信息丰富等方面做工作,稿源状况有所改善,编辑部各项工作运作良好。2004年《质谱学报》编辑质量进一步提高,获得了质谱工作者的好评。在编委会及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编辑部工作圆满完成目标,期刊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扩大版面调整栏目设置,实现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2年编辑部提出了扩版的申请并得到了新闻出版署的批准,自2002年《质谱学报》以新的面貌面对读者,由原来的80页精简为64页,同时扩大开本。解决了改版后运作初期稿源尚为不足的现状。

经过编委会研究,栏目设置做了一定的调整,在原版栏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基础上,增加了“综述”、“讲座”、“技术交流”、“实用信息”等。

在赵墨田主编的推动下,2003年《质谱学报》实现了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印刷数量由2001年的800册增加至1000册,邮局发行数量持续增加。质谱学会逐步推行会员收费制度,大部分期刊免费分发给广大质谱学会会员。2005年预增加印刷数量为1100册。

2.吸纳质谱学各领域稿件,增强稿件的可读性 2.1收发稿情况

2002年第1期,《质谱学报》改版为大16开。截止到2004年9月20日,《质谱学报》收发稿件200余篇:(1)收稿数量在逐渐增加;(2)期刊的信息量增加,提供会议简讯、书讯、专利信息服务等文章。2.2文章质量

不断提高“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讲座”等栏目的文章质量,加强组稿,审稿严格把关,力争将这些特色栏目逐步办成受读者认可的精品栏目。“信息”栏目受到读者和专家的赞誉。2.3 内容覆盖面

2004年《质谱学报》发表的文章主要涉及无机质谱、有机质谱、生物医学质谱、同位素和仪器制造等多学科领域。有机质谱方面的文章有所增加。3.积极开展学报的收录工作,提高学报的影响力

2003年年底,编辑部配合相关专家积极向国内外著名的数据库系统推荐《质谱学报》。2004年3月和6月《质谱学报》先后分别被美国《分析文摘》(包括光盘版)、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多位专家评议推荐,2004年《质谱学报》成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的统计源期刊,被台湾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数据库收录。进一步扩大了学报的电子发行工作,不断提高了《质谱学报》的影响力。

《质谱学报》已在国内有很好的学术影响和很好的声誉。部分高校将《质谱学报》列入核心刊物,将在《质谱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作为教师和研究人员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4.坚持提高刊物出版质量,加强与作者沟通和交流

《质谱学报》编辑部一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原则。为保证稿件的质量,在稿件初审、审稿、定稿、校阅、版面设计等环节严格把关。在主编的支持下,聘请了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家教师做审稿人。结合审稿专家的意见,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图书馆网站资源为平台,对每一篇稿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一些新颖的意见和存在的问题,并与作者反复沟通,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对每篇来稿经过4~5次校对和一次核红,做到对质量严格把关,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5.推进编辑部信息建设工作,参与质谱学会和学报网站建设

编辑部的信息化建设在2003年上了新台阶。自2001年8月,负责创建和管理质谱学会网站(),负责收集、整理质谱学会历史资料,主要提高了网站的动态性能。现学会网站经过三次改版后已基本定型,以最快的速度优先考虑信息的“时效性”,将学会的最新动态及时发布。2004年11月,在质谱学会网站重点推出“质谱学报”,提供“期刊简介”、“投稿须知”、“期刊征订”、“新书推荐”、“主编寄语”、“编委会”、“收录数据库”、“编辑部概况”等主要的子栏目。目前质谱学会网站已成为质谱学会办公室与各位会员及专家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得到了各位会员的大力支持与密切关注。与仪器信息网()首页:

6.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加强学报约稿工作

2004年10月31日—11月7日参加了中国质谱学会主办的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负责本次会议的大部分组委会工作,包括第1~3轮会议通知发放、会议各项安排。2004年10月20日出版了“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本次会议论文集”专刊(2004年增刊),增刊共收录论文113篇,全书240余页。

二、未来编辑部工作安排

(1)加强学报编辑部的预审工作,尽努力在稿件送审之前,从质量上把好第一道关;

(2)拓展《质谱学报》审稿队伍。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质谱专家的联系,建立一支由学术造诣较深的老中青年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组成的审稿队伍。广泛收集审稿专家和作者的信息(专业、通讯地址等)。加强《质谱学报》审稿的质量,充分发挥审稿人员的作用,做到每一篇稿件能够送给最符合的专业审稿人员手中;

(3)集中精力提高《质谱学报》的内在质量,争取将学报改成双月刊,缩短稿件的出版时滞问题。争取学报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

(4)增加“研究快报”栏目,解决部分作者的即时发表问题;

(5)进一步加强质谱学会网站建设,集思广益。将质谱学会网站()建设成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学会动态、学术动态、《质谱学报》资源等综合性的网站,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期刊显示度;

(6)2004年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已同意《质谱学报》开拓广告业务,在处领导的支持下,完成广告的审批工作;推动期刊的广告工作;加大宣传,扩大影响。保持现有特色并持续不断地提高质量,将《质谱学报》办成内容前沿、新颖,报道及时,覆盖面广,图文并茂的杂志,并力求不断扩大在国内质谱学界的影响,成为质谱学会广大会员和相关科研人员喜爱的刊物。

《质谱学报》编辑部

篇6:学报编辑部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王士忠,现在代表学报编辑部述职如下,请评议。

2010年以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学报编辑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以两科技期刊的传播媒介作为平台,促进众多优秀科技成果及时尽快发表,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促进学术思想交流,为科大和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执行重大决策和完成重点工作的执行能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包括上级布置在内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系列令人自豪的成绩。一是在《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入编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基础上,为了更广泛更迅速的展示我校的科技成果,通过积极申请并获批准,将《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由季刊顺利变更为了双月刊,为我校高水平高质量科研成果、学术理论的及时发布进一步创造了条件;二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和《河北工业科技》双双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证明了我校科技期刊质量一直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三是由我学报编辑部去年组稿的被美国EI核心区全文收录的IJMIC专刊已于今年全部发表,为我校科研成果的发表被美国EI更多的收录搭建了平台。四是IJMIC专刊工作得到了英国《模型,识别与控制》国际期刊总编的高度赞扬,达成了编辑部每年组一期IJMIC专刊的协议,且今年的组稿工作也已全部完成,业已送达英方,拟在2011年7月份出版。

一、编辑部班子建设情况

1、努力进行理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按学校要求积极参加干部培训,同时自觉主动完成了学校的干部在线学习任务,现已完成学时达30多小时,并撰写了心得体会。尤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将活动的开展与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报编辑部全体人员上下一心,努力拼搏,在我国期刊业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赢得了我校科技期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全面贯彻民主集体制。学报编辑部共有人员8名,无论是涉及重大改革事项的问题还是制订或修订有关规章制度的问题,编辑部都全员参加,全员讨论,集体决策、集体制定。现编辑部已有建立和修订的规章制度(如:“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编校质量考核办法”、“河北科技大学科技期刊主编岗位责任实施意见”、“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部聘岗位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日常事务工作规范”等)共7项72条之多。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与完善,有利地保障了学报编辑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3、编辑部班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在贯彻执行校党委和校领导批示方面,学报编辑部都雷厉风行,落实迅速,完成到位,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又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编辑部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及时将已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报》,通过积极申请,有效展示,以强有力的数据和理由获得了由季刊向双月刊的变更,在任务量加大,而人员却不增加的情况下依然出色完成了全年的编辑出版任务。

4、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学报编辑部虽没有什么要害大权,但在论文发表方面,难免作者有托人情、走关系的情况发生,为保证科技期刊的刊稿质量,学报编辑部制定了严格的录稿程序(如必须严格执行的“三审”制度、防范有人为作用的“盲审”制度,以及对核心期刊刊稿的刊前终定环节等等),做到了“认稿不认人,刊稿凭质量”,同时,为杜绝有抄袭、剽窃的稿件的刊登,编辑部及时起用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进行“查重”检测,有力保证了我校科技期刊刊稿的高质量、高水平,杜绝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二、在作风建设方面。学报编辑部坚持“以人为本,“三者”(即作者、读者、审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工作上主动热情,服务上尽心尽力,业务上尽职尽责,通过所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自觉、主动、规范、科学完成每位编辑人员所应承担的任务,提高了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在虽然稿件数量比过去增加了两倍多,但无论是作者还是审者,都对我们的服务很满意。

三、常规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了《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两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任务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做到了:

1、坚持办刊宗旨,把握办刊方向,保证两科技期刊不出现任何政治性错误,出现错误,一票否决。

2、及时传达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出版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

3、严格坚持主编负责制,12期刊物全部经责任主编进行了质量把关。

4、严格三审制度:审读稿件认真程度达到了95%以上。

5、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优秀稿件:使基金产文率达到了20%以上。

6、进入国内外重要检索数据库和权威性文摘期刊达到了16家(8家以上为好)。

7、全面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情况,在年终职能部门的年检中做到了完全达标。

8、缩短报道时差:平均报道时差控制在了180天以内(在200天以内为好)。

9、编校差错小于了0.09‰(差错率小于0.1‰为好)。

10、四封印刷要求完全达到了项目齐全,12期出版中未出现任何漏、差、错的情况。

11、完全做到了按时出版发行,及时报送样刊。

12、编辑人员业务培训达到了业务要求。

13、维护著作权法,及时发放了稿费、审稿费、审读费等,且做到了全部按期足额发放。

14、认真做好归档工作,及时、不缺、不漏。

15、积极完成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重点工作举措。为了使我校核心期刊——《河北科技大学学报》进一步上档次、上水平,学报编辑部从应对措施上采取了:①择选“态度更认真,审稿更严谨,学术造诣更高水平”的专家进行审稿,②更新审稿函(审稿函内容进行更严格标准的更新,同时标明“核心期刊”用稿),③增加“核心期刊用稿终定刊发”环节等办法,保证了我校核心期刊刊稿的高质量、高水平。同时,为了使我校《学报》尽早被美国EI收录创造条件,在努力提高学报刊文质量的基础上,根据美国EI中国信息部的意见(通过积极拜访获得),采取了参考文献中文期刊名双语著录及要求作者积极摘引学报刊文为参考文献的举措。尤其是对稿件实施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更加保证了刊发稿件的原创质量。顺利实现了将核心期刊《学报》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出版。

五、创新性工作。为了我校教师发表的成果能被美国EI更多的收录,学报编辑部开展创新性工作,采用“搭船出海”的办法,与英国《模型,识别与控制》国际杂志(IJMIC)编委会合作,圆满完成了一期被美国EI核心区全文收录的组稿、审稿、编辑与加工工作,2009年的组稿已于今年正式出版。由于组稿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得到了英国《模型,识别与控制》国际期刊总编的高度赞扬,于是达成了编辑部每年组一期稿件的协议,且今年的组稿工作已全部完成,业已送达英方,拟在2011年7月份出版。

六、编辑部取得的一些具有闪光点的成绩

a)《河北科技大学学报》顺利完成由季刊向双月刊的变更。

b)《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双双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由我学报编辑部去年组稿的被美国EI核心区全文收录的IJMIC专刊已于今年全部发表,为我校科研成果的发表被美国EI更多的收录创造了条件。

d)由于IJMIC专刊工作做得很是出色,得到了英方《模型,识别与控制》国际期刊总编的高度赞扬,进而达成了编辑部每年组一期IJMIC专刊的协议,且今年的组稿工作已全部完成,业已送达英方,拟在2011年7月份出版。

e)学报编辑部成员先期发表的系列学术论文获得河北省第1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以上成绩的取得,都是与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与广大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分不开的,在此,仅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7:学报编辑部工作职责

贯彻“双百”方针和国家编辑政策;制订出版计划;组织校内作者从事学术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搞好学报编辑与发行、校际学术交流工作等。

篇8:学报编辑部总结

以往, 在编辑部管理过程中, 往往只关注期刊和作者的利益, 极少关注编辑的个人利益。时间一久, 编辑的有些需要得不到满足, 必然会产生职业倦怠, 甚至离职行为, 从而影响编辑部工作的开展。对于这个问题, 华启清[1]从提高编辑工作满意度方面作了探讨, 他指出了解了编辑的工作满意度, 一方面, 可以明确编辑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 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监控编辑部管理的绩效。吴昌珍[2]采用问卷法调查了重庆市高校学报编辑人才职业满意度。指出领导重视程度、人际关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编辑工作满意度高就一定能激励编辑认真工作, 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吗?赫兹伯格[3]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不满意, 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并不一定能使工作结果令人满意。美国历史最悠久和最权威的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1993年针对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相关研究也证实, 80%的企业都做员工满意度调查, 而且一两年就做一次。有60%的企业发现, 令员工满意的企业不一定是优秀的企业, 员工的满意度高并不一定能提高企业的绩效。最终的结论为:员工敬业度才是真正影响企业绩效的指标[4]。

1 敬业度

1.1 敬业度的定义

关于敬业度准确的解释, 比较权威的有两种说法, 分别来自盖洛普 (GALLUP) 咨询有限公司和翰威特 (HEWIIT) 咨询有限公司。

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认为, 员工敬业度是在给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发挥他的优势的基础上, 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 产生“主人翁责任感”[4]。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有限公司认为, 员工敬业度衡量的是员工乐意留在公司和努力为公司服务的程度[4]。

可以看出, 员工的敬业度实际上指的是员工在情感和知识方面对企业的一种承诺和投入, 他们会努力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对公司的经营进行正面的影响。

1.2 敬业度与绩效的关系

敬业度衡量的是员工个体与工作角色的结合程度, 具体取决于员工在与工作以及工作环境交互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工作因素通过影响员工的心理来影响员工的行为, 它往往是工作满意度的前因变量。依据双因素理论可以看出[1], 满意度是“保健”因素, 提高员工满意度可以降低员工流动率;而敬业度则是“激励”因素, 是员工在情感和知识方面对企业的一种承诺和投入, 也就是说, 员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员工的敬业度一定不会提高;而员工的需要得到满足, 可能会对员工形成很强的激励作用, 导致工作业绩优良。

可见, 员工敬业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员工敬业度高的企业, 员工对公司高度认可, 发自内心地认同公司恪守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认同公司为实现其价值观所设定的目标、流程、架构和管理, 并愿意主动地全身心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

2 充分发挥敬业度对高校学报编辑部管理的影响

高校学报一般隶属于高校, 既不同于企业, 也不同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期刊, 一般由学校拨款, 受学校的直接领导。高校学报编辑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如何, 将直接影响高校学报的发展。因此, 学报编辑部管理者要重视提高编辑的敬业度, 将编辑作为学报不可或缺的资源, 深入基层, 了解编辑的疾苦, 想编辑之所想, 从编辑的工作实际入手, 进行纵横比较, 从根源上提高编辑部人员的敬业度。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高校学报的竞争力, 更好地发挥学校科研窗口的作用。

2.1 提高编辑部领导的敬业度是前提

提高编辑部领导的敬业度是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前提。高校学报编辑部领导, 一般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 他们承担着对编辑人员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职责, 还要协调编辑部对外的各种关系;同时, 他们作为编辑队伍中的一员, 又承担着稿件的审、编、校等任务。

当前的高校学报, 尤其是普通高校理科学报, 一般都会面临稿源严重不足、缺乏优质稿件的情况, 一般稿件在处理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意外情况。拿笔者所在编辑部来说, 经常有作者一稿多投;甚至有些作者因为我们学报不是核心期刊, 最终在稿件送审通过后即将出版时撤稿。这些现象无形之中给编辑部领导带来了压力, 也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敬业度。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情况的出现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但如果学校领导关心编辑部的工作, 重视学报的发展, 经常走到编辑之中, 了解编辑部的工作情况, 对编辑部领导的工作给予适当的支持, 采取适当的措施, 留住校内的优质稿件, 就必然能够留住优秀的编辑人才, 进而促进期刊的发展。

2.2 提高编辑的敬业度是保证

高校学报编辑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不同于企业中的员工, 也不同于高校教师,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选题策划能力、驾驭文字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同时, 他们还要承受着得不到社会关注, 不受学校重视, 发展机会少, 晋升职称难等各方面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 许多高校学报编辑就会出现职业倦怠, 导致敬业度不高, 时间一久, 将会对学报质量和编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编辑部领导都要从提高学报编辑的敬业度入手, 想编辑之所想, 急编辑之所急,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编辑在与学报相互依存的过程中产生义务感, 并愿意为学报的发展献计献策。

2.2.1 关注编辑满意度

虽然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通过满意度的调查能够发现, 满意度就像一个评测诊断系统, 能对组织各方面工作进行可视化描述, 能够将工作环境、薪酬、工作机会等环节中的一些问题暴露无遗, 从而帮助学校领导及编辑部领导改进编辑不满意的方面。

编辑满意度是编辑敬业度的基础, 是必要条件, 学报的发展需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高校学报编辑与学校之间需要一种平等和互惠的关系, 只有学校支持编辑工作, 编辑才会对学报全身心地投入。因此, 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考虑编辑的各方面需求, 多从编辑的角度展开换位思考, 关注编辑的需要、兴趣、情感与自由选择, 尊重编辑的利益和价值追求, 最大限度地提高编辑的工作满意度。

2.2.2 重视激励因素

激励, 是指激发鼓励的意思, 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5]。一个人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而能力发挥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激励因素。在对编辑激励的过程中, 领导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应重视编辑成长、能力的发挥、下属培养等激励因素的满意度, 注重“人本管理”。如要考虑到满意度的高低与个人预期和对实际的感受密切相关, 满意的编辑可能是安于现状的编辑, 并不一定是最敬业, 创造价值最多的编辑。在管理的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 要运用强化的手段, 如设置鼓舞人心的目标、采用渐近法、信息及时反馈、了解编辑的心理活动规律, 承认需要, 满足需要, 以激发编辑动机, 强化行为。对不能满足的需要, 要做好工作, 避免编辑产生消极情绪。

2.2.3 重视组织承诺的作用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 并且希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心态。比如, 当个体从他们的组织获得经济的和社会情感性的资源后, 他们感觉有义务去友善地反馈和回报组织。个体回报组织的一种途径是改变他们敬业的水平。也就是说, 员工选择以不同的敬业度水平来对他们从组织中获得的资源做出反馈。如果组织未能提供这些资源, 员工们便可能从他们的角色中回撤自我, 处于不敬业的状态, 甚至出现离职的情况。高校学报是反映学校科研水平的窗口, 编辑在工作过程中的压力最终会转移内化为编辑个体的压力, 因此, 在编辑部的管理过程中, 应完善管理、加强激励, 如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编辑的独立自主性、建立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制定富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等方法来提高编辑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作用, 同时注重与编辑沟通, 给予编辑充分的信任与关心, 提高他们的组织承诺水平, 从而提高编辑的敬业度, 使编辑愿意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2.4 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处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 直接影响到工作状态, 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 导致工作状态恶化, 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 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 对于稳定编辑队伍、提高编辑部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 学校管理者不能简单地将学报编辑职业倦怠问题视为编辑的个人事情, 必须采取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方式, 重视编辑倦怠问题, 加以防范, 采取有效的方式, 优化人才结构,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以提高编辑的敬业度。

总之, 编辑的敬业度对高校学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 学报管理者既要关注编辑的满意度, 了解编辑的不满意之处, 同时, 更应关注编辑的敬业度, 充分考虑编辑的各方面需求, 想编辑之所想, 多从编辑的角度展开换位思考, 在编辑部内部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既使编辑满意度提高, 也使编辑敬业度得到充分发挥。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华启清.提高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探讨[J].学报编辑论丛, 2007:164.

[2]吴昌珍.高校学报编辑人才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J].编辑学报, 2004, 16 (3) :214-216.

[3]聂锐, 芈凌云, 高伟, 等.现代管理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135-136.

[4]Vicente González-Roma, Wilmar B Schaufeli, Arnold B Bakker, et al.Burnout and Work Engagement:Independent Factors or OppositePole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6, 68 (1) :165-174.

上一篇:成长足迹[450字作文]下一篇:文化与团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