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特色工作总结

2024-06-12

小学部特色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小学部特色工作总结

精致管理 夯实校本 凸显特色

——小学部教学管理经验介绍

小学部坚持“服务大众,创造卓越”的办学理念,以打造“创新教育的示范,精致学校的代表,幸福教育的样板”为目标,把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开展“课堂效益年”活动要求同我校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把落实区教育局教学工作要求同我校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精致管理,夯实校本,凸显特色,以提高师生幸福感为主旨,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进一步推广运用“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着力加强“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教师爱教、会教、乐教” 的幸福课堂的建设:

(一)优化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全面实行“行走式管理”,促进常规管理精致化

小学教导处在部长室的领导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全面实行“行走式”管理模式,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精致化。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部长室领导下,教导处6名成员组成巡课工作小组,将每天的6节课责任到人,每天每节课对教师候课、上课、活动等情况等实行“拉网式”检查,真实把脉每个教师教学状况,在“行走式”巡课中不留检查死角,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亮点和不足,教导处每周统计,有反馈,有跟踪,课堂教学逐渐规范化、常态化、自动化。

2.大力提升课堂教学质态,促进行政听课制度化

为保证课堂常规管理正常运转,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深入课堂第一线,组成巡课、听课工作小组,在教导处统筹下每天巡视课堂,了解教师教育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每周深入课堂听课,人均听课节次均达到40节以上,听课方式分随堂听课和提前通知听课两种,听课后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探讨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和策略,填写听课评价表。行政巡课、听课制度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使课堂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质态。

3.强化教学“全程管理”,保障教学行为优质化

每学期初,教导处以《扬州市邗江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为指导,下发了各个学科教学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备、教、改、辅”的具体要求,在“严、细、实、新”上下功夫,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以教研组为单位实施过程性检查及考核,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反馈改进,使得教师在备教改辅研等各项业务工作在平时就落到实处,步步为营,以点带面地保障教育教学行为优质化。在区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视导检查中,无论是备教改课情况,还是教研活动均得到教研室领导高度评价。

4.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减负增效”具体化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牢固确立有效教学理念,加强质量监控,努力减负增效,加大辅导过程的管理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重点年级和部分薄弱班级进行跟踪监控,采取面向全体和关注差异相结合,制订培尖补差计划,落实培优补差制度,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发展得更快,尤其重视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定期分析、总结,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区“GDG”学业质量监测中,成绩优异,年年获得区一等奖,反映了我校扎实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夯实校本培训,大力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首要因素,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渠道。这学期,校本研修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建设主题,依托学科基地建设,聚焦 “主体性课堂范式”的深入研究,以“名师讲坛”“教师论坛”和“同课异构”“主题辩课”活动为载体,以教促研,以研兴教,让教学成为师生的享受,让师生在课堂中幸福成长,将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1.依托学科基地建设,放大“名师示范”效应

作为扬州市语文学科基地、邗江区英语学科基地,我校在传承教科研工作优势项目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基地优质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名校依靠名师支撑,名师渊博的学识、锐意进取的精神、勇于创新的魄力、是学校宝贵的资源。省特级教师韦健、市特级教师刘茂亮分别面向全区执教了《第一次抱母亲》和《我和祖父的园子》,听课教师与执教者就每节课的教学主张、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课堂实效深入探讨、交换意见,在思辨的碰撞中进一步激发了教学和育人的智慧,在观点的争鸣中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儿童的课堂、语言的课堂、生长的课堂,真正使基地在学科教科研领域具有指导性、引领性。

“名师讲坛”“教师论坛”是我校特色教研活动,将教研和科研充分融合,以“专家导航名师引领”和“全体教师研究推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态:活动中,市学科带头人张伟、唐娟、徐丽等名师分别就自己研究的专题做讲座,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心得体会与教师交流、分享,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又让青年教师跟进、贴近学习,从而带动全校教师快速成长。

2.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搭建校际交流平台

经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我校已初步形成“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各教研组在充分学习、研讨的基础上,遵循4-6年级“先学后教 过程前移”、1-3年级“先教后学 学会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分别由樊金芳、姜艳、王颖、刘艳等教师展示了涵盖各学科的共计20节校内公开课,形成小学部实施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三要素”:即:每节课自学时间必须达到5-10分钟;每节课作业时间必须达到5-10分钟;每节课教师的讲解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三要素”简洁明了,易记好用,为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指明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教导处进一步加强模式研究,在实践中从细节入手,开展专项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打造出大批独具个性课堂风格的教师:在我校与方巷学校、黄珏学校交流活动中,乔春雨、祝萍、宋蔚萍、杜玲执教了12节公开课供乡镇教师学习研讨;在区教育局组织的“名师送教”活动中,我校名师唐娟、霍旭丽、田元媛、宋蔚萍、杨卫华等分别赴杨庙、陈俊、公道、黄珏等校送教,通过课堂示范、分享备课心得、互动交流等环节,展示了我校名师的教学风采,推广了我校“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也促进了校际间交流,为兄弟学校传递了教科研“正能量”。

3.创新教研活动,务求“同课异构”实效

美琪学校同轨班级多,“同课异构”“主题辩课”活动使原本的“一人一课”教研活动主题更鲜明,形式更生动,同学科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教学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学生的学力差异,彰显了文本价值的丰富性,广大教师在同中求异、优势互补,并在教研活动中针对教学 3

现象展开争辩、讨论、交流,在碰撞求新、切磋提高、智慧共享,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的良好习惯,达到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搭建展示平台,收获丰硕成果

我校年轻教师多,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小学部积极为教师搭建教学展示平台,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以集体的智慧为优秀教师创造机会,展示教学研究成果,并取得丰硕的成果:王春晴、蒋云、乔春雨、唐娟、祝萍、陈梅琴、刘文、田元媛老师分别在省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这学期,宋蔚萍老师在经过区、市层层筛选,最终闯入省决赛,即将代表扬州市参加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杜玲、倪红霞、霍旭丽、王红艳、陈晓燕、田元媛、刘文、刘水清、李青、陶艳敏等多位老师在市、区各级教学竞赛中获得教学竞赛一等奖;方艳、卞新民、龚宝霞、卜正山等60多人次面向广东等教育代表团公开执教,均受到一致好评;全校教师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成长态势。

(三)凸显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色1:在“闲暇课程”中享受快乐

结合区“幸福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兴趣等综合因素,兼顾学校现有的多方资源创造性地提出了“闲暇课程”的理念,以“学生长个性、教师长特长、学校长特色、教育长幸福”为追求目标,在学生推荐、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闲暇与阅读、闲暇与体育、闲暇与游戏、闲暇与艺术、闲暇与手工、闲暇与影视、闲暇与厨艺、闲暇与科技等八大类计40多个“课程超市”。广大教师在学习、研究、创造中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引领学生在“课程超市”中放牧自由的心灵,享受童年的幸福,打造“教师爱教、会教、乐教,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幸福课堂。一学年以来,各个社团成果累累,鼓号队社团在区比赛中喜获特等奖;儿童画社团在市比赛中获得特等奖;扬剧、舞蹈、合唱等社团在庆“六一”活动中以精彩的演出受到市委书记谢正义、区教育局领导以及家长的高度评价;在“全国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中,我校祝萍、朱锦兴、宋蔚萍、徐丽、刘水清等为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教师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成功展示了闲暇课程之“地方文化课程”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地方文化的养分滋养着孩子心灵,受到一致 4

好评。《德育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以及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分别就“闲暇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报道宣传,尤其对我校将“扬州评话”、“扬剧”、“扬州炒饭”等非物质文化引入课堂以及“大厨爸爸”“编织妈妈”进课堂重点介绍,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我校被评为区首批“幸福课程”先进校。

特色2:在“书香校园”中收获幸福

教导处以“读经典之书,明修身之理”为口号,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目标,大力推进童书阅读活动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生有了固定的必读书目;每天有充裕的读书时间: “经典晨诵”,诵读童谣、古诗、蒙学教材;“午间雅读”,开拓视野,与名著对话;“师生同读”,教学相长,其乐融融,;“亲子共读” 增进情感,培养习惯;“读写链接”,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教导处从第二周起,就将晨诵、午读落实到位,每天有值日教师检查记录,李青、祝萍老师在区网络读书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故事妈妈进校园”和“故事大王比赛”活动此起彼伏,邗江教育网、扬州教育网“校园风铃”专栏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整个校园内流入“宁静、智慧、书香”,我们有理由相信:书香,已经给孩子们的童年镀上最亮丽的底色。

特色3:深入推广“体艺2+1”工程

教导处以“快乐2+1,阳光每一天!”为口号,建立以身体健康与艺术修养为核心的体艺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健美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树立健康意识,陶冶艺术情操,让每个学生拥有2项终身锻炼的体育技能和1项终身享用的艺术特长。平时加强两操的指导督查力度,积极开展了小学部广播操比赛,踢毽、跳绳活动已全面展开,做到与教师特长、学生兴趣、各类活动有机结合,深入推广“体艺2+1”工程。在全体素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并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学校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均圆满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王小丽辅导的学生儿童画作品参加市中小学生才艺大赛获得市特等奖;在金钥匙科技竞赛中,张学文辅导的学生2人获得省特等奖,1人获省一等奖;在区文化艺术节中,刘水清、刘艳辅导的学生舞蹈分别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篇2:小学部特色工作总结

我校自2010年开展以来,要求全体师生参与读书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及名言佳句装点教室墙壁。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赛。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每天定时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科学整合安排时间,确保诵读活动扎实开展

学校根据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坚持做到让学生每天诵读时间在20分钟以上。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即每天利用晨诵时间,检查学生的诵读进度,总结交流诵读的经验,更可以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三、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的背诵,学校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穿插其间,例如:师生对诵、男女生对诵、接龙读、擂台诵、诗词诵读大比拼等生动活泼的愉快形式;有时还积极引导学生经典诵读手抄报,融诗词、绘画、书法于一体;有时也指导学生在课外

游戏中借用琅琅上口的诗文诵读。本学期还举行“读给父母听”活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既巩固和传播了经典文化,又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四、将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将此项活动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如在音乐课歌曲赏析过程中,播放儿童喜欢的古诗新唱;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节目中,也适时播放经典诗文的诵读录音;校园读书节中,都要安排有经典诵读活动项目,例如“诗歌朗诵会”、“晨诵展示”、“诗配画”比赛等。特别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编订了我校的校本课程——《每日一诵》,向学生推荐了诵读经典目录,培养学生诵读兴趣,指导学生诵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并定期进行测评,在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气息。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后,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也得到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勤

奋工作,我校一定会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

××小学

篇3:小学部特色工作总结

十世纪初杜威推行“做中学”, 使学生有目的的活动, 积极的思考, 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皮亚杰倡导活动教学论, 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 学、教、做合一。”他的理论主张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学习, 知识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 服务生活。学校周边环境资源是最丰富, 最直接, 最方便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完善校本课程。指出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对学校学生兴趣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编制出多样性的具备本地特色的课程。

二、探索目标

(一) 学生通过收集特色手工资源, 感受特色手工材料的魅力, 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保护环境, 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

(二) 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积极参与各种手工实践活动, 并学以致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活动的兴趣, 获得对手工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 在手工实践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并鼓励呵护学生的创造力, 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指导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增强艺术鉴赏的能力。

(四) 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增强集体凝聚力, 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探索过程

(一) 准备阶段

特色手工课程的开展首先是要求材料的准备, 由于我校处于城郊, 具有一定的苗木特色, 各种树叶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 许多小学高段的学生家庭种植各种类型的苗木, 学生对这些特色的树叶资源较为熟悉, 准备很方便。于是, 我们让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 每人准备一个小盒子, 专门收集组员们的树叶手工材料, 组长定期进行检查。同时, 组员们在课余时间提前将树叶进行风干处理, 以便于上课时树叶平整, 易于制作。组员们每周五自习课, 会举办“小小树叶展”活动, 比较谁收集的树叶颜色, 形状, 大小尺寸特殊并展示。有的组员, 甚至已经开始构思树叶拼贴的创作。所以,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当孩子们收集了许多的美术手工资源, 并且准备在课堂上跃跃欲试的时候, 我知道我们的手工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 探索阶段

1.利用多样范画及魅力树叶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作热情。

充分的课前准备已经奠定了课堂的基础, 如何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创作的激情是重点。首先, 我从各种类型的范画入手, 以此打开学生艺术的窗口。比如在第一阶段树叶拼贴画过程中, 我收集了丰富而又充满童趣的树叶作品, 这些树叶拼贴作品贴近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同学们看的非常起劲, 每看一副作品的时候, 已经开始讨论这是拿什么树叶拼贴的, 怎么样剪切的, 如何把树叶组合在一起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看起来像什么等。其次, 通过孩子们介绍自己收集树叶的成长环境, 各种季节不同的树叶生长, 又让我们增长了新的知识, 感受够到了树叶的魅力。这样的一节手工课, 不但欣赏了优秀的作品, 了解了树叶的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兴趣被点燃了, 它就像熊熊烈火一般越烧越旺。

2.利用特色树叶资源, 感知生活, 指导学法,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 发挥想象力, 自主创作学会评价作品

(1) 加强技法指导。美术课对于技法的要求很高, 正确熟练的掌握技法也是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重点, 又要考虑全局, 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 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 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 又要具体辅导, 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美术课手工课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作的水平、技法掌握情况, 探寻符合学生特点的手工课程。比如在树叶拼贴画制作《旅行和参观》主题时, 许多农村的孩子并没有出过远门, 我们让他制作祖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等景色确实强人所难, 这时, 就需要我指导学生, 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 把本地的特色手工的艺术变得生动有趣些。比如, 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处于初步阶段, 我就不能强迫这些学生制作出多么精美的作品, 而他们的任务也许就是一节课解决一个造型难点, 如, 只单单拼贴一只大公鸡, 拼贴一朵花, 拼贴一个房子等。日积月累, 当他们简单的造型完成以后, 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副好作品了。

(3) 呵护创造力, 改变课堂。传统的手工课堂是以教师为主, 我们说什么, 学生做什么, 这样的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有美术专家指出:我们的美术教育到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成长还是在控制下发展,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于是, 在树叶拼贴画课堂中, 无论学生想出什么样的点子, 或好或坏, 我们都应该给予呵护, 创意的想法要多多的鼓励, 有缺陷的我和孩子们一同改进。比如, 在树叶拼贴过程中, 一个孩子在一张纸上只剪了一棵树, 我看后并没有马上去修改, 而是, 把他的作品贴到了黑板上, 让这一组的同学们每人上来添画一笔, 看看最后会呈现什么样的作品。在我的指导下, 学生们一个个走上讲台, 有人剪出了一个房子, 有人剪出了一棵棵树, 有人剪出了朵朵白云, 有人剪出了一只长颈鹿, 有人拼出了一个小朋友……在众人齐心合力下, 一副精美的作品诞生了。这时, 我走到孩子面前问他“你想到了什么”, 他说了许多。如今的课堂我只是一个参与者, 而正真的老师就是我们的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改变课堂, 精彩不止40分钟。

篇4:小学部特色工作总结

一、民族政策教育

内蒙古的民族团结教育地方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开展民族政策大检查活动,从总体工作的方向上让民族团结的理念深入指导各项工作.使得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从1952年底到1953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周边蒙古族聚居区相继划入,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开展了民族政策大检查,严肃批判了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意识和倾向,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错误思想也进行了批评和帮助,维护和加强了民族团结。

195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为了纠正改造中一些左的错误政策,正确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民族问题,按照中央的指示,内蒙古自治区对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着重检查和批评了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自治权利的现象,反对了大汉族主义。

在文革时期民族团结局面受到严重破坏,在九一三事件后,为了稳定边疆局面,改善民族关系,1972年毛泽东同志说:“政策问题多年不抓了,特别是民族政策,现在地方民族主义少些,不突出了,但大汉族主义比较大,需要再教育。”1973年进行了民族教育政策大检查。

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全面纠正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左倾错误,自治区党委1977年1978年先后发出民族政策再教育的通知.

1980年春节前后在恢复1969年7月以前内蒙古的行政区划以后,自治区党委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1991年3月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复杂局面,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1990年9月讲话精神,自治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二、教师奖励政策

民族团结教育最主要的实行者是民族学校的教师,对于他们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关键。内蒙古在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师奖励中充分体现了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这一特点,对于蒙汉兼通的教师进行专项奖励,对民族学校教师在子女就业、发展党员、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照顾。

1978年9月14日王铎同志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上指出民族教师要努力做到蒙汉兼通,熟悉和热爱民族教育,在教师级职评定、工资调整、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和奖励等工作中,要从民族教师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做出适当安排。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教学,是民族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但很有优越性。为了鼓励所有在民族学校工作的各族教师都能掌握两种语文,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两种语文教学津贴。在评定教师职称、荣誉称号、晋级、提拔等方面,要从民族教师的实际和特点出发,适当放宽,不搞一律化,一刀切。

三、地方民族教育课程

内蒙古地区在90年代全国统一编定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之前 已经编定了自己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1981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将<<党的民族政策和自治区建设课>>列入初中的教学计划.放在初三下学期讲完法律常识后进行,每周2课时,大体讲八周左右.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培养热爱各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掌握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1986年自治区教育厅规定,在三四年级安排民族团结教育,每学期在课内安排2节,在课外安排1节。

四、特色奖励制度

内蒙古地区对于民族团结教育除了在物质上、制度上进行保障以外,采取了形式多样的鼓励方式,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区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1983年发出<<关于筹备全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通知>>,各级单位召开民族团结表彰大会.9月自治区召开首次表彰大会.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全区性的民族教育表彰会。通过表彰和交流经验,进一步促进全区民族团结和我区的教育改革。从1984年起,每年9月定为全区民族团结表彰活动月。

2.奖励使用蒙古语文活动

毛泽东同志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 关键是坚决克服轻视和忽视民族语文的倾向.因为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即是民族情感问题,也是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授课用语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政策。1951年1月11日,《内蒙古日报》发表了题为《纠正轻视蒙文教育 努力发展民族语文》的社论。

1962年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颁布<<内蒙古自治区学习与使用蒙古语文奖励办法>>中规定集体奖励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重视蒙古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在工作中切实执行蒙汉两种语文并行的决定,并在培养民族干部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者.个人奖励条件努力学习蒙古语文,短期内由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能用蒙文处理一般公文的程度,并在工作中由于积极使用蒙语或蒙文便利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任务者.汉族和其它民族干部,由于积极学习蒙语蒙文,基本具备条件者,应优先奖励.

在《内教民字(81)7号》中指出在自治区 蒙古语授课的中学生中,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评选区内蒙文版的中学生读物。1963年出台了《蒙族中小学蒙汉语文升级考试办法》。1964年起在蒙古族中学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加试蒙古语文。

3.学科竞赛和歌舞比赛活动

自治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和发现优秀人才,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的学科竞赛活动和授奖评选活动逐年增多,而蒙语授课学生由于受语言等因素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参加这类活动。为此,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和自治区语委三个单位牵头,并联合各盟市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建立明安图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1987年5月4日内蒙古教育厅、民委、语委发出关于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中建立明安土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的通知,在蒙古族学生中选拔培养了大批有特长的人才。

篇5:小学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我校自去年以来,就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多读一些经典作品,记一些美文佳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制定学校经典诵读方案。

1、每学期伊始由学校统一的阅读要求。规定各年级的古诗诵读篇目。并在学期末对古诗诵读情况进行检查。

2向各个年级推荐经典诵读篇目。

3、各年纪级开展不同的诵读活动。

低年级:以童谣、童话故事、古诗为主,展示形式为讲故事比赛、背诵古诗比赛;

中年级:以成语、对联、名言警句、古诗为主,展示形式为成语故事会、擂台赛、古诗吟诵比赛等;

4、全体教师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经典,早晨晨读班主任老师与学生齐背古诗。

二、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三、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利用每天上午早读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

四、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组织班级诵读比赛,及时评价;在喜迎两节之际,开展了“迎中秋国度,颂国学经典”朗读比赛。有的班级还将诵读内容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如:利用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在开展古诗文诵读中,我们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周背诵两首古诗,一、二年级学生每周背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四、收获

1、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词,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展示、背诵、吟诵等表演,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五、下一步设想

本学期“晨诵”时间的安排,为经典诵读由点到而面的延伸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的班还自发开展了“午诵”。应该看到“经典诵读”已恰似个体行为逐渐发展为群体性活动,这是可喜的一大步。下一步是如何将这一举措持之以恒,著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引导学生从“要我诵读”向“我要诵读”“我爱诵读”发展。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将会助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梁泡小学将会变得更加的完美!

新蒲新区第四十小学

篇6:小学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特色活动工作总结:抓好特色活动 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市**中心小学校位于**街道,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小学校。

近几年来,我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彰显个性,主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质量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效率为灵魂,努力突出办学特色,精心打造教育品牌。

在我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营造了“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快乐校园,文明校园”的育人环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活动有:

一、翰墨飘香,师生共同分享。

为了充分展示全体师生的书画风采,展现师生的精神面貌,我校不定期举行书画大赛活动。大赛分别在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举行。每当这时候,师生们都大显身手,一个个字方方正正,一幅幅画国色天香,并依据评比细则进行评比,优秀者给予奖励。

二、琅琅书声,读出中华气势。

为了展示中华儿童字正腔圆的朗读境界,我校还经常开展朗读比赛,那些声情并茂的朗读,曾经不只一次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三、载歌载舞,共谱文艺年华。

舞蹈不仅可以健美,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为了发扬长处,展现才华,我校还大力开展舞蹈比赛。伴着轻柔和优美的音乐,孩子们翩翩起舞,那每一个动作,每一张笑脸,都蕴含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热爱。

四、捧起乐器,奏响优美旋律。

我校有一支竖笛小组,成员们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可以吹奏出一曲曲温婉的旋律,为发扬中华文化,每两周举行一次吹笛比赛。小选手们跃跃欲试,毫不示弱,展现了小学生喜爱文艺蓬勃向上的风貌。

五、一同演讲。讲出同一个梦想。

在特定的节日里,我校几乎每月都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内容视节日而定,比如“劳动节”演讲、“党的生日”演讲、“迎国庆”演讲……讲出节日的内涵,讲出对祖国和节日的由衷热爱,讲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六、文明礼仪,快乐你我他。

为使学生树立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意识,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通过班会和主题中队会向学生进行文明教育,同时,全师教师与学生一同行动起来,争做文明礼仪先锋。在活动的带动下,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了,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了,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了,拾金不昧谦虚谨慎了……校园内外都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息。

七、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我校还大刀阔斧地开展了读书活动,隆重推出了“读书时”、“读书日”、“读书月”等活动,努力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在此项活动的带动下,校园里闪现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教室里,甬路旁,操场上,花丛边……随处可见同学们手捧书籍埋头苦读的可爱模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已经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座右铭。之后,我校还在特定的时间里,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的感悟和体会便如泉水一样涌出,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八、开设图书馆,营造书香校园。

为了让孩子们多读书,我校开设了图书馆,馆内设儿童故事、名人故事、古典名著、漫画、诗歌和古诗等书籍,欢迎学生前来借阅。-范文-先生网-通过读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九、消防演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在我校,每两周举行一次“关注消防、珍爱生命、共享平安”主题中队会,通过队会,向学生阐述消防的重要意义。同时,我校还多次开展消防演练和地震逃生演练活动。生动活泼的现场演练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危险无处不在,生命最为可贵。由此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避险自救能力。

十、团结互助,生活更加美好。

平时我们教导学生要团结友爱,扶弱救贫。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此,我校长期举行“一帮一、手拉手”活动。本着“互助友爱、共同进步”的原则,我校开展了优生帮助弱生的活动,也开展了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的活动。久而久之,“靠近你,温暖我”成为了全体师生的爱心口号。看到需要帮助的人笑了,我们的心里更暖了,更甜了。

十一、孩子别怕累,劳动最光荣。

听,校园里再次响起《劳动最光荣》,这正是午后大扫除的时间。看,学生们在校园里忙得热火朝天,争先恐后,大汗淋漓。每次劳动过后,我们都在大操场上开全体师生大会,对表现好的同学和班级给予表扬,并共同唱起《劳动最光荣》:“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在欢快的旋律中,共同收获着劳动所带来的欢欣与喜悦。

十二、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

为了发扬学生的运动精神,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我校还大力举办运动会。如春季运动会,六一运动会,秋季运动会……看运动健儿们驰骋赛场,顽强拼搏,比的是一种韧劲,比的是一种耐力,比的更是一种精神。在体能与智慧的较量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荣誉,收获了友谊,还收获了成功、幸福与满足。

十三、通过影视教育,深入普及德育。

为了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和主题中队会,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我校还通过影视教育,运用具有深刻意义的影片,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受全体师生喜欢。

十四、创办校报,承载校园精神文明。

为构建平安、和谐、快乐、文明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理念、经验、特色与成果,展现全校师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广大师生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经学校研究决定自11月起创办校报《榆畔田苗》,主要刊登校园动态、师生作品、安全教育知识等。全体师生群策群力,踊跃参与,在提高了文学水平的同时,也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在此,感谢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我们深信,《榆畔田苗》一定会越办越好!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影响下,我校时时洋溢着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文明与快乐。与此同时,在教学上更加求真务实,不懈进取,勇于创新。主要体现在:

一、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榜样的作用鼓舞人。

二、立足课堂,注重实效,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三、创新管理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激励人。

全体同仁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充满了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正因为如此,我校的每一个人,每一天,都正忙碌着,努力着,进步着,成功着,幸福着……

篇7:小学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高学校品味的重要举措,为此我校开展各项特色德育工作,现就我校特色德育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健全、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学校积极倡导全员育人。一是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运筹全面工作。二是建立实施系统,形成了以分管副校长分工抓,德育处、少先队负责抓,年级组长协调抓,值周教师轮流抓,班主任具体抓,任课教师配合抓,学生干部协助抓的德育工作网络化实施系统。

二、为学生创设浓郁的德育氛围。

俗话说:“学校无闲处,处处能育人。”近年来我们力争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个设施都具

有教育功能。精心打造古诗词文化、班级走廊文化、励志故事文化,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屡结硕果。

1、班级走廊文化。在楼道的墙上,我们精选了部分对学生有深远影响的名言警句、标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这些内容,时时处处规范着师生的言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每个楼层都设计了不同主题的教育版块,有少先队教育版块、安全教育版块等等。

2、古诗词文化。在学校教学楼的墙上,都镌刻着古诗文,这是我校着力打造的古诗词文化,学生们在课间玩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孩子们在玩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记住了、理解了。

3、励志故事文化。在我校的左面墙壁上有各种励志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影响,学会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三、寓德育于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1)大课间活动。

我校大课间能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整体化的轨道,离不开学校大课间领导小组细致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组员有各班班主任,这就为该项工作在人员、时间上提供了保障.整个大课间活动20分钟,怎样合理安排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合理组织,精心设计,在内容及运动量上安排多一点,以诵、操、武、跳等为主,保证学生有二十分钟的时间在活动.我校在活动安排上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出场活动:首先是在节奏感强劲的乐曲《开幕式进行曲》

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走出教室.第二环节诵读活动.本环节配有我国第二环节诵读活动.本环节配有我国古典名曲,学生在古典乐曲中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读物,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古典名曲,学生在古典乐曲中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读物,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第三环节《七彩阳光》:全校整齐划

一、精神饱满,表现小学生锻炼身体,放飞远大理想,茁壮成长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第四环节武术活动.本环节配有由我国古典名曲《将军令》改编的乐曲《男儿当自强》,学生在气势磅礴的乐曲中大展身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体质也让学生对我国的武术有了更高的兴趣。

第五环节跳绳活动,音乐伴奏是《踏浪》,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歌曲中结束了大课间活动,各班由班主任老师按秩序带回。(2)养成教育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养成教育是我校的另一特色,我校的养成教育通过以下途径活动体现:

1、热爱祖国教育。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的演讲是我校爱国教育的主要途径。

2、安全法制教育。每周二的周会课班主任都会根据本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比如《安全法制教育》《冬季防火演练》等等。

3、文明礼貌教育。学校每个阶段都会在全校评选出养成教育先进个人,学校教学楼前的报栏里会彰显先进个人的照片,有争做好事先进个人,热爱班级先进个人,勤俭节约先进个人等。同时我校还形成养成教育周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评、他评、老师评、家长评等评价制度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各位领导,以上是对我校德育特色工作的一个简要介绍,今后,我校要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王窑小学德育处

篇8:小学部特色工作总结

兴化市实验小学长期坚持“全面+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保证各学科全面平衡、统筹发展的同时,凸显科技教育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科技教育传统。近年来,该校坚持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狠抓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科技活动丰富、教育成果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学校自实施“情智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科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学校“集成少儿学院”的“小牛顿”科技社团活动每周一下午定期举行。社团运用多种形式,传播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潜能。社团老师指导学员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巧妙地制作各种科技小作品。指导老师还带领学员进行户外考察,有意识地让学员结合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思考、调查、分析,并尝试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揭开其中的奥秘。

每年的十月份,学校都要举办一次校园科技节活动,每次科技节都是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的科技盛会。如去年的科技节,学校围绕“畅游科技世界,寻找智慧之光”的活动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如一、二年级自制竹蜻蜓飞行比赛,三、四年级电脑科技幻想画比赛,五年级“鸡蛋撞地球”,六年级TED发布会,以及科技制作展览、读科普书、看科普电影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还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及相关节日,开展一系列科普讲座和科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近年来,学校教师、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比赛中频频获奖,尤其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更是成绩骄人。在第25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参赛作品《自行车转向自动提醒器》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小学组唯一的“培源奖”。该项目在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又喜获金奖,并受到了李源潮副主席的亲切看望。2015年,学校再接再厉,两件作品在第26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自动显示电池故障的消防应急灯》参加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喜获银奖。

篇9:创建新型特色农村小学

关键词:新型;特色;农村小学

近年来,会昌县周田中心小学坚决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践鲜活的教育思想,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成长成功助力”的办学目标。如今,学校已成为师生心灵栖息的家园,校园真正成了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根据最新办学理念,周田中心小学在不停地探索,以下是周田中心小学的主要做法。

一、优化办学环境

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

1.重视学校硬件建设

(1)校园建设方面

硬化校园道路、绿化校园,建起了操场,食堂、师生宿舍、少年宫、科技馆、办公大楼和教学楼等建筑共十一幢。

(2)教学设施方面

科技大楼里面有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室等,音乐教室有钢琴、二胡等乐器,多功能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施,实验室配备了各种实验器材,不同功能教室均配全、配足相应器材。每个教室均安装了校内广播网,每幢教学大楼均装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

(3)生活娱乐方面

添置了水泵增压系统,架设了热水供应系统,解决了师生用水系列问题;建起了符合标准要求的篮球场,乒乓球场,购置了台球桌,增设了大型阅览室和电影放映室,为师生生活、娱乐、休闲创造了良好条件。

2.密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开通了校长热线,家长可随时向校长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或提出各种建议;坚持教师家访活动,让教师和家长互相沟通,增进了解,拉进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理解与互信,从而为学校的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明确办学目标

作为一所新型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成长成功助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的做法是:

1.围绕“文明和谐新校园”主题活动,学校开展了“文明在身边”系列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展了“安全知识我知道”的教育活动,学生从多个侧面、多角度进行自我安全教育,做到了安全教育时时讲、时时抓,防患于未然。开展了“五个一”(即:看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唱一首好歌、观一部好电影、做一件好事)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升华了学生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

2.坚持“青蓝工程”和“与名师、名校携手工程”

我校青年教师居多,为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教学能手、教育骨干。秉着“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思路,我校实施“青蓝工程”和“与名师、名校携手工程”,努力为我校教师成长提供助力与平台。(1)让本校教学经验丰富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互学互助;(2)请本县或外地名师来我校进行教学示范、专题研讨、经验介绍;(3)外派教师去名校参观学习。

三、创新办学模式

围绕办学目标,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传授文化知识、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生活习惯”的三维办学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目标。

1.传授文化知识

(1)优化教学资源

优化了教师结构,把那些学历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中青年教师选拔到教育教学岗位上,让他们带毕业班、带主课;把一些年龄比较大、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安排到了宿舍管理、伙食管理、晨跑带队教师岗位上。通过优化整合,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制订激励措施

学校制定了《会昌县周田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制定了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向教学一线且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加分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发展个性特长

(1)坚持晨跑锻炼

健强的体魄是学生快乐学学习与健康成长的基础,我校创新思维开展了晨跑锻炼,每天早上6点半学生在学校校长与教师的带领下积极锻炼,形成了我校早晨的一道亮丽风景,坚持晨跑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了一整天的上課效率。

(2)课外娱乐多样

就本校学生而言,其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操场,场地宽阔,体育设施齐全,是学生的一大乐园,学生课余时间可以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玩单双杠、爬杆等等;教室,我校每个班级都开设了图书角,一部分书籍来自学校图书馆,一部分书籍来自学生捐赠,每个班的流动图书在不断的增多,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阅览室,学校建有大型阅览室,里面藏书丰富,种类繁多,每周定期定时组织学生在阅览室书海遨游;影视厅,学校还有专门的影视播放厅,每周每班都有机会到播放厅观看影片,丰富的影视资料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让学生学到了不少课文中学不到的道理。

周田中心小学是一所新型学校,不仅校园面貌全新,在学校管理上,学校领导也积极探索全新的、先进的学校管理模式,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今日刚起步,来日毕腾飞,会昌周田教育即将起航。

(作者单位 江西省会昌县周田中心小学)

上一篇:修身励志演讲稿初一五百字下一篇:请你试着了解我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