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仓小学书法特色教育工作总结

2024-04-21

南仓小学书法特色教育工作总结(通用8篇)

篇1:南仓小学书法特色教育工作总结

南仓小学防汛工作总结

雨季已来,为防止因洪水而可能造成的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我们 每位教师从讲政治的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切实做好了学校防汛抗灾工作。对校舍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对学校周边地质情况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

一、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

长:李晓广 副组长:王勇 组

员: 孟建民 各班班主任

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做好校舍的安全检查工作以及周边地质滑坡进行排查,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协调安排好本校防汛抢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师生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宣传教育,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确保学校财产等不受损失,师生无伤亡。

二、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战斗组,其人员组成和任务是: 第一组:抢险组

组长:王勇 成员: 刘新河 孙甲庄 李吉瑞 任务:作好排险和险情控制工作。第二组:救援疏散后勤保障组

组长:孟建民 成员:班主任 任务:负责调集必要的运输工具,疏散现场受威胁的人员和重要物品。共同组织医疗救护队、抢救受伤人员。第三组:安全保障组

组长:方明 成员:尚庆智 李吉瑞 任务:在灾害事故外围负责看护、警戒,维护现场秩序,严防不法分子进入现场搞破坏等。第四组:通讯组

组长:王新荣 成员:张秀菊 刘伟红 任务:及时、准确作好现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乡中心校。

三、明确了报警程序

学校值班室→学校校长→学校抗洪领导小组→报告上级部门

四、防汛抗台工作安排及措施

1、成立本校的防汛领导小组和抢险队,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渡汛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2、做好防汛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汛意识,确保师生无伤亡,校舍无塌方。

3、防汛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必须到岗。

4、总务处要将所有房屋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各班要做好排查工作,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尤其是住在偏远地带的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保持联系,提高防灾意识。

5、防汛抢险队成员要做到手机不关机,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每当遇到特大暴雨,都应注意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水位情况。

6、做好避险看护工作,尤其是路远的学生。汛期期间,视情况可提前放学,遇险情学生在没家长接送和老师看护下,不能单独离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无人员伤亡。

7、及时掌握险情,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立即赶到学校,听从校长的指挥。

五、演习

2010年 5 月29 日上午,我校进行了防汛演习。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获得必备的防汛知识和能力,我们认识到防汛工作很不到位,我们将不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取得更大的成绩。

分将池小学

篇2:南仓小学书法特色教育工作总结

2012年1月南仓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实施开展已将近六年了。在实施阶段,我校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确立“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提高”的课改工作思路,继续开展践动。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保障课改工作的有效实施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是落实课改工作的基本前提,使教师头脑中初步建立课标的基本理念。首先,组织学习。由教学校长和教学主任组织辅导学习,重点是解读新的《课程标准》,同时印发报刊、杂志上有关课改工作的文章,提供给教师们学习。加深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其次,组织讨论。对照《课标》,结合教学实践,教师们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共同商讨对策。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在改革实验中,我校教师努力学习、研究、在实践中感悟理解新的理念,籍已有经验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今天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趋向多元化。

1、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个空间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情绪、学生对探索所获、所悟、所感的热情交流„„都需要良好的课题气氛来支撑。为此我校教师课堂上为学生充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我校教师把爱撒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困难与收获。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热情地、耐心地帮助,师生共同越过学习中的障碍;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体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热情地鼓励,珍视学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洋溢着教师对学生理解、尊重和信任。它带给学生温暖和鼓舞,带给学生心理安全和自由,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真实地表现自己,让学生的潜能和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现实的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小学生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构建对数学的理解。教学中,我校教师利用教科书上的文本资源或结合当地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动有趣的,以及自然与其它学科中的素材,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这种学习背景中蕴含着数学知识、规律或数学问题及其事理情节与信息,并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经验性知识相关联。这生动具体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引出数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才有益学生的发展。

多年来教学改革实践令我校数学教师形成一种共识: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动手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学生操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数学活动中的对手操作,是学生借助手的活动来实现、反映头脑内部思维活动的。学生把手中的学具,用自己的动作,把相关的数学的抽象逻辑关系物化出来,操作的动作本身往往就是认识的对象。学生的动作反映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通过语言的作用,使物化的外部程序内化成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并发展了初步的数学思维。例如:通过分小棒、学具卡片等实物的操作活动认识“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为除法学习打好基础;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探究打电话、找次品、植树问题的解答方法;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退位减、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改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活动,我校还十分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今天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活动,更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只是教师示范给学生“怎么做”,学生照着做;更多地是让学生思考、讨论“怎么做”,由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动手操作,使学生的知识、经验、智慧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获得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获得多种能力的提高。

3、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改革实验中我校数学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比较、折折、量量、画画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图形特征;通过若干例证,概括出小数的性质„„无论哪种数学活动,都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都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对那些小学生有可能独立发现的数学内容,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数学活动中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尝试、验证等活动探索有关的数学结论的活动,并提供比较充分的思考探索空间,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与同学合作、学习表达交流,逐步形成乐学、善思、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1)、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

学校确立了“分工备课——个人说课——集体讨论——修改教案——听课评课——个性设计与反思(二次备课)”的集体备课模式要求。每周规定进行两次集体备课,一次是周一至周四各学科组任选一天时间定为组内集体备课日,主备人进行说课,组内老师议课,研究教学方法,形成预案,然后打印成为集体备课教案,同时要求教师个人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对集体备课进行修改,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另一次是周五第七、八节课全校统一的教研活动日,分为两项活动内容,一是“组内集体教研活动日”——主要分析近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改进措施,对后期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研讨下周教学工作重点;二是“相邻年级组教研活动日”。——每次活动由主备年级确立教研专题围绕本年级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课例式研讨、校本专题研讨、教材分析等,这两项活动隔周交替进行。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人人做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研讨、反思等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

在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我校还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观看录像、课例式教研、论坛式教研。以问题引领,按照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校本教研。体现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内容针对性,活动的实效性,这样的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深入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教学活动离不开研究和探索,教学的完善与发展更需要教科研的引领。为了推进课改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我校积极主动开设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如:参与“群体优化,主动发展”、“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课题研究,“利用学生预习、指导学生的学习”、“预设与生成”市级课题的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都大大推进了课改工作的猛速发展。

(3)、每年开展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目标的“群优杯”竞赛活动。我校群优杯至今已开展七届了。“群优杯”是以学科组为单位,各组推出一节精品课,在组长的带领下,主讲老师说课、备课、试讲,组内老师共同参与研究,修改教学方案,集组内的智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后组内老师在进行专题研讨,最后学校根据老师做课和组内研讨评出一、二、三等奖,以组为单位给与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此竞赛活动形成了学科组上下共同努力,敢于竞争,乐于探究,积极创新的教研气氛。通过此次活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参赛教师,而是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教师。真正实现了我校举办“群体优化,主动发展”的目地。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研讨形式,促进全校教师成长。

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活动,曾多次到北京、上海、大连、扬州等地学习,从这些地区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吸取教学经验,获得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水平,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几年来,我校多次聘请著名专家杨绍波、姚尚志、华应龙以及市教研室老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开展了讲座、论坛、沙龙、观课、议课等活动。学校还成立“名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新苗培育室”和“青年骨干中心组”,聘请退休教师刘校长和刘主任一周两次来我校对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和青年骨干中心组教师进行课前辅导、跟踪听课、课后指导,促进他们快速成长。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使我校形成了一支名、优、精的教师群体,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跨越发展。

四、存在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理念与行为的偏差

我校的年青教师比较多,在新的理念上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理念转化为新的行为时还缺乏理必性思考,课堂上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有些教学形为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势。如小组讨论的泛用、教师过多的铺垫性问题、活动过程的形势化等等。

2、民主与集中的引导

在课堂上老师们往往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学生的思维有时是无序的,学生的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出现了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个尺度,过多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或者引导的不到位,学生的思维出现了百花齐放,老师不知如何收场等等

3、预设与生成的脱离

年青教师在课堂上还存在过多的关注教案,关注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产生的即时问题视而不见,在教师心目中教案比学生重,这些教学形为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所以说新时期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及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仓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一、课改的重点放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改革。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变化,那么其它改革也难以取得显著效果。在课改中,我们提出“真心实意搞课改,扎扎实实抓课堂”的口号,并以“四导”为抓手,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1、导理念----扎实做好老师的培训工作

实施新课程,老师是关键,为了转变观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通过校领导和骨干老师的辅导报告,引导老师学习、领会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讨论、学习成功的案例,引导老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的设计;通过分阶段的培训与指导,引导老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科学方法、评价理念;通过推荐一些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改革信息,引导老师撰写课改论文、案例和体会。此外,学校还抓住兄弟学校请专家指导的机会,让实验老师参与到该项活动中去,与专家对话,接受教育专家的思想传播,获取大量信息,使老师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琢磨、体现、完善新的理念。

2、导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的前期工作

课改一开始,老师们就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数学没有学具,音乐、美术没有教案,体育不规定内容„„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制学具,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校充分发挥各学科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中要求老师们考虑以下因素:(1)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网上信息以及生活中的小知识;(2)采用“马蹄型”、“品字型”等教学形式,增加交流机会;(3)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发散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个性。在集体备课时,由执教老师作中心发言-----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组其他老师认真倾听,并在各自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家争相探讨。在音、体、美等非工具性学科集体备课时,考虑到村小专职老师少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村校的老师集中到中心,和中心专职老师一起备课。

3、导策略-----进行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我们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好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我们还开展了跨学科听课,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听课后老师都能抓住课堂的亮点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中心课改搞得轰轰烈烈,课改的薄弱点还是在村小。我们组织骨干教师深入村小课堂听课,发现“提问式”、“注入式”的课堂教学较多,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和村小领导、老师一起把脉、商讨,决定村小老师靠中心带,走“仿---悟----创”之路。一学期来,从中心到村校各年级各学科全面开课50余节,在广泛的交流中,老师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有所体现。

4、导评价----着力课堂教学评价的尝试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在实施中老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的课改课是好课?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学校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价一堂好课?例如一年级的语文课识字2,老师在教完生字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课文内容。学生有的表演动作,有的表情朗读,有的索性走下来,三五个聚在一起指手划脚,老师呢?穿流于学生中间,忙得不亦乐乎。正当师生激情投入,兴致高昂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抄生字没来得及在课中落实。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这堂课,教学内容没完成,课堂结构不严谨,学生行为太随意,充其量只能是一般课。用新的课改理念来衡量以上教学,我们觉得这堂课虽有不足,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快乐体验,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满足,老师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这堂课仍值得肯定。我们通过以上课堂教学评价的尝试,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导”解放了老师们的思维和手脚,曾经拿着教材茫然的老师豁然开朗了;曾经拘泥于课堂或习惯于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老师少了。迈着课改的步伐走过来的教师最有发言权了,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课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充实;课改,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

二、教育的过程应开放

新课程提倡教育要开放,我们为之而喝彩。我们面对的是具体的人,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不该再“闭门说教”了。教育应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人的情感世界开放。教育的过程不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一次次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校园,于是便有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

篇3:南仓小学书法特色教育工作总结

1983年,后小提出“深化科技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并将学校的教学重点放在科技教育方面,借助这一先进理念,成为北京市首批科技特色示范校,并迫切想成立一个反映我校教学理念的实验室。而在教学生活中,我校先后成立了物候小组、气象小组、 标本制作小组等一批展示科技特色的兴趣小组,这些小组通过对气候的研究、对动植物生活习性的研究、对标本的制作等活动过程中,对周边的动植物以及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们想把自己的活动成果汇总起来作为一手资料永久保存。在课堂中,许多教师感叹我们的教具少或者不能直观的说明事实,如语文课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教师怎么也给居住于城市中的孩子讲解不了乌鸦是一种什么生物。在这种人文背景和实际需要下,生物馆的建成应运而生。

1990年,后小克服校园面积小的特点,专设一间标本陈列室,用于收藏各个兴趣小组的研究成果和种子标本,定名为后小标本陈列室。标本陈列室中,主要收集了物候小组和标本制作小组的各种植物标本。随着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我们收集了银杏、玉兰、国槐、杨树等植物的叶片和果实标本30余件,收集了教师制作的喜鹊、乌鸦、麻雀等动物标本20余件。标本陈列室的建成, 不仅收集了学生的研究资料,还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手资料。不仅自然 ( 科学课的前身 )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了这些标本,许多语文教师也成为标本陈列室的常客,这些标本的使用,为他们的课堂增色不少。胡梅老师利用乌鸦干制标本讲解《乌鸦喝水》,使学生一下子认识了聪明的小乌鸦的样子。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 一课中,观察动物外形的不同是隐含在文字后面对学生渗透的思想教育,徐雪梅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标本陈列馆中的动物标本,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和青蛙、乌龟、金鱼的标本,分别了解了几种不同动物的外形特点,找到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结构,认识到了观察要从整体入手, 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分类的观察方法。科学教师更是标本陈列室的直接受益人,在讲哺乳动物、昆虫、鱼类、 爬行动物类等动物的身体结构时,标本陈列室是学生最常去的地方,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各类动物的身体结构, 找到各类动物的共有特点,归纳和概括本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为研究动物分类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发展和教学设备手段的不断进步,旧有的标本陈列室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日益增长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因此,学校于2004年在标本陈列室的基础上, 兴建了生物馆。生物馆在原有标本陈列室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许多生物的标本,还将动植物标本按照生活环境进行分类摆放,使学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生物馆共分四部分,海洋探索、池塘生活、大树周边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海洋探索是生物馆的起始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展示着海带、藤壶、珊瑚、贝壳、鱿鱼等一些海洋动植物的标本,这些标本按照海洋生活中的状态真实再现了海洋的一角,使学生立体直观地看到了海洋的环境。池塘生活和大树周边是生活馆的两个重头部分。池塘生活场景利用玻璃模拟池塘生活中的水资源, 将玻璃的表层挖空,安放鸭子、荷花等动植物标本,在玻璃上方放置芦苇等,下方放置莲藕、水草等标本,直观、 立体的认识池塘的上下层结构和生物种类。大树周边更是展示了藤萝、葡萄、鸡、鸭、鹅、猫、猫头鹰、喜鹊等动植物标本,通过标本的密集呈现,再现了陆地生活景象,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动植物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制约的关系的环境与生物的认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部分不仅展示了人类各部分器官的图片,更收集了一整套胎儿发育的标本,是生物馆最神秘的部分。学生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的观察,形成了生命教育的雏形, 对认识人类本身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生物馆相对于标本陈列馆而言,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认识标本展示的动植物,也通过环境布置使学生联系到环境认识我们周边的生物,但是和近些年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对比起来,我们的需求也是明显在提高的, 2012年,新的电子生物馆在原址上进行了重新装修设计。

新的电子生物馆设计遵循教学安排,根据课本中涉及动植物的情节和内容以及馆藏标本种类和生存环境等情况,设计出科学的严谨的情景方案,方案在课本内容针对性和现有藏品的利用率两方面符合了校方要求。

电子生物馆再根据情景方案和多种场景效果要求, 由灯光设计师设计出光源种类和数量,由电气工程师计算出相应的控制模块种类和数量,由软件工程师利用照明场景编辑软件编辑场景灯光演示程序。最终效果是灯光场景根据音乐时间的变化进行同步变化,用照明亮度和色彩产生巨大的、生动的动态视觉冲击效果。

场景展区是该馆的亮点之一,其中多媒体声、光、 电同步模拟自然景观演示系统,更给观者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控制设备是演示系统的核心部分,它需同时满足场馆的公共照明、展品照明、艺术照明以及多媒体声、光、电联动的各种要求。

迈进电子生物馆,首先听到的是根据馆藏生物及场景制作一段长为3分钟的自然音乐,其中有各种鸟叫、 雷声、动物深夜活动等,主要表现的是原始森林中一天的场景变化。这时,灯光设计师的灯光按照场景要求, 应用照明场编辑软件进行环境灯光变幻打在标本上,使标本仿佛动了起来。灯光场景根据音乐时间的变化进行同步变化,用照明亮度和色彩产生巨大的、生动的动态视觉冲击效果。整个演示程序的灯光场景分为白天、傍晚、闪电、打雷、下雨、雨过天晴、夜晚、深夜、黎明等。 当音乐时间进行到白天时,灯光场景自动变化为白天, 日光灯组渐渐升到80% 亮度,动物标本的白色面光、逆光、背光渐渐升到50% 亮度,换色器自动换成白色。当音乐时间进行到傍晚时,灯光场景自动变化为背景画上空的橙色日光灯组亮度为60%,白色日光灯组的亮度渐渐降到30%,动物标本的白色面光、逆光、背光渐渐灭, 动物标本的白色面光、逆光、背光渐渐上升到50亮度, 换色器自动换成橙色。整个展厅沉浸在一片晚霞中。而当音乐时间进行到雷电场景时,灯光场景自动变化为背景画上空的蓝色日光灯组亮度渐渐升到40%,橙色面光、 逆光、背光亮度渐渐灭,蓝色面光、逆光、背光渐渐升到亮度30%,频闪灯自动开启,换色器自动换成深蓝色。

另外,轨道可调光筒灯,用做动物标本的背光和面光,聚光灯配备换色器,用做动物标本的逆光。系统硬件采用智能调光箱和表演控制器进行控制。日光灯 ( 配备可调光电子镇流器 ),用做天空的变化,如蓝天、晚霞等;系统硬件采用数字调光接口模块进行控制。云灯、 雨灯、频闪灯、水灯,分别用做跑云、投影在湖面上水纹、 下雨以及电闪的效果;系统硬件采用智能开关模块进行控制。音视频控制模块装载音频、视频、声光电同步演示软件。

篇4:南仓小学书法特色教育工作总结

关键词:管理;实施;整合;书法教学;初探

【分类号】G633.955

一、强化管理 重视落实

⒈明确目标,分步落实。要开展好学校书法教育工作,学校领导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明确书法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书法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它更有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层一定要综合师生意见,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让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按照既定目标和实施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从而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实施的有效性。

⒉因地制宜,师资落实。好的师资力量是有效开展的最好保障。而目前许多学校都还不拥有一大批好的书法专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书法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认为,可根据学校现有情况,在师资安排上采用分步走的办法,即:

第一步:可由语文教师先承担写书法课教学,以全面启动,为保证正常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选拔骨干教师,再加外聘专家,重点指导,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深入。

第三步:在内培外训的基础上,选择优秀教师,专职担任写书法课教学,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⒊重视革新,管理落实。

⑴领导重视,落实管理。学校校长要亲自担任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独立工作。成立以校长、分管行政、教师代表组成的书法教育管理小组,监管学校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还要成立以外聘专家,书法骨干教师组成的书法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学校书法教学的严格实施。

⑵加强管理,落实课程。要保证书法教学的质量,就应坚持“三落实”:一是时间的落实。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练字时间,按国家课程开齐书法课。二是师资落实。硬笔教师与软笔教師分开教学,专职与兼职并行工作。三是教材落实占选定校本需要的教材,保证人手一册。

⑶增强后劲,落实培训。重视师资培训,增强书法教学工作的后劲,使工作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开展以下工作:①聘请校外专家到校指导,培训教师;

②坚持教师自修自研,学校定时检查;③定期开展教师作品评比,鼓励先进;④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增加交流与学习机会;⑤学校自编资料,供教师训练。

通过以上这些形式的培训,,让培训工作既形成全面开花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又形成专兼职并举培训的局面,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⑷注重评价,落实考评。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新的评价机制应注重对学生书法过程的评价,应是对学生发展性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目标的评价。只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持久地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二、举措得当 实施有方

如何把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并能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该项活动时,除切实加强管理外,并能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实施方略,坚持有效举措,促进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

⒈以“研”增后劲。学校应组织教师开展对书法教学的研究工作,召开专题研讨会,上专题教研课、展示课等;同时要求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撰写有价值的科研论文,经验或总结;对学生的习字动态、行为习惯、品质意志等作常态研究,以此关注书法教育工作的发展后劲。

⒉以“赛”保兴趣。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经常组织一些有竞赛性的活动。如:以班为单位的学生书写比赛;以节假日为依托的主题写字活动:不定期的一些书写作品展览:书画作品宣传厨窗: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推动写字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⒊以“评”促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认真的评改,以引导学生的技能水平健康发展:定期开展班级黑板报的评比:年级作品评比,主题活动作品评比。与此同时,对在写字教学中成绩突出,进步明显的学生和班级,每年应进行评比表彰:对工:作认真,有显著成绩的教师也要进行专项表彰,以此促进书法教学丁作的发展。

⒋以“考”增动力。学校应把书法技能纳入学生的学业考核之中。一是建立班级学生成绩册,每期进行统一的书法考核,开将考核情况通报家长。二是建立学生书法成长袋,将学生的成长习作纳入档案袋中,以反映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学校还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习字能力,教学效果进行考核,以反映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成长过程。

三、营造氛围 注重整合

书法教学不是单一的语文教学,更不是纯粹地技能训练,它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写字的育人功能。所以学校在开展书法教学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与学校其他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并通过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带动书法教育活动的开展。

⒈书法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学校应将书法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融为一体,变单纯的技能学习为人文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文化学习活动。可利用重大节假日或重要教育活动,开展一些主题书法活动,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利用队日活动开展书法故事等活动,以激发学生喜爱之情;利用优秀名作,培养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利用评选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意志品质。

⒉书法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学校的其它学科中,各位教师都应对学生的习字习惯和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要求,做到全民参与,严格实施,达到理想的“动笔即练字”;可利用思品课开展“书法故事”演讲比赛;结合美术课,编写书法小报;利用语文课,在中高年级中开展“我与书法”的征文活动,反映自己成长历程,抒发自己书法情感。

⒊书法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整合。写字不是单纯的课堂技能学习,它必须走出:节校,走向社区,为社会服务。因此,学校应组织学生为社区群众服务,帮助社区工作,这样既展示了学生的书写才能,又带去了他们热爱生活,贴近民众的情感;与友好单位,兄弟学校交流,扩大学习视野,增强信息交流意识;将学生作品制成展板参与各级写字(书法)展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篇5:南仓小学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纪实

2013年,根据津教委〔2013〕50 号关于印发《天津市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建设标准》的通知

2005年,根据浙教宣〔2004〕278号、浙理工党〔2006〕7号文件精神,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按照“掌握动态、落实防范、化解矛盾、依法治理、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工作思路,以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为目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创建“平安校园”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我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组织工作机构,先后建立了综合治理和创安活动领导小组,“五五”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势政策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指挥中心,处置学生伤亡事故工作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等,小组成员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上下贯通、相互协调、组织严密、运作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

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平安校园”创建中,我校积极贯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校党委书记与各学院、部门党政负责人签订了《浙江理工大学创建“平安校园”目标管理责任书》,主管副校长与各学院、部门行政负责人签订了《浙江理工大学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学院、部门又与各系、处、室签订了二级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级主要领导为各部门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据统计,全校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92份,层层分解创建“平安校园”目标任务,使各项目标举措落实到各个环节、各级单位。全校师生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装备和人员配置

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是创建“平安校园”的保障。我校着眼于“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分析校园及师生的安全问题,详细制定学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计划;对各部门的准备工作、基本材料、台帐、安全制度、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切实做到把迎评创安工作与各学院、部门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以求将安全工作抓好、抓细、抓实。根据教育部21号令和浙教宣〔2004〕2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浙江理工大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理工大学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消防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应急处置预案》、《浙江理工大学重要部位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临时员工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监控中心管理规定》和《浙江理工大学集体户口管理暂行办法》等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学校各部门也分别修订完善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落实装备。学校高度重视安全保卫的经费投入和装备落实,为安全保卫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了工作成效。每年对安全投入和整改所需资金进行核算,将经费列入学校经费开支的总预算中。2004年投入安全保卫工作经费13.44万元,生均日常保卫经费8.55元;2005年投入安全保卫工作经费14.95万元,生均日常保卫经费8.61元;2006年投入安全保卫工作经费33.2万元,生均日常保卫经费16.50元。2006年还设立了创建“平安校园”专项,用于校园道路设施标志制作、消防设施更换、消防培训等,在资金上保障“平安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2003年我校前期已投入50多万元完成了模拟监控系统工程,在校园内安装了85个探头。我校还计划后期在技防方面投入资金320万元左右。2006年年底前我校投入100万元用于安装全校性的模拟数字化监控系统,安装103个探头,主要用于学校外围及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并逐步更换前期监控系统。去年6月份该项工程招标工作已经启动,年底开始安装工作。2007年将再投入220万元左右用于校园技防设施建设。

人员到位。组建了一支专职安全保卫队伍,有专职保卫干部11名。重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校卫队、护校队、义务消防队力量,现有专职校卫队员121名,同时还建立了一支学生护校队和公开与秘密两支安全信息员队伍。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中层领导、保卫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的安全防范网络体系,使师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中来,群防群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同时,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院两级学生管理模式。学工部主要负责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考评,各学院具体负责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加强校、院之间的信息联络和反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成效。学校高度重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全校共有95名思政工作人员,基本达到思政工作专职人员与学生的比率。每班均配一名班主任,共448名(教师),并配备班主任助理235名(高年级学生)。

强化安全和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疏于防范和安全意识薄弱是引发校园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我校高度重视对师生员工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工作。为有效加强对学校安全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五五”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学校还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规定了我校法制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安排、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促进全校师生员工法制意识的增强,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防范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主题教育。

上好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为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去年9月11—14日我校举办了新生安全教育讲座。讲座由校保卫处主办,保卫处老师和月雅河派出所警官担任主讲,以学院为单位组织进行。讲座通过大量具体案例形象生动地讲解了盗窃、抢夺、抢劫、诈骗、敲诈等五类常发违法行为的特点,介绍了一些防范此类案件的经验和方法,教育大家要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安全,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火警自救逃生能力,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并加强安全防范。

全面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我校结合三月份禁毒宣传和防止传染病教育、“6.26” 世界反毒日、夏季防暑及禁止下江游泳教育、“11.9”消防安全活动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开展以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的专题教育活动。学校还经常性举办安全知识主题讲座,截止去年11月,全校共举办安全知识讲座32场次。

编印宣传教育材料。我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汇编了《创建“平安校园”宣传教育手册》,收录了创建“平安校园”相关材料及安全防范知识,帮助师生员工系统地了解创建工作,形成人人关心的良好局面,推进创建工作全面开展。自去年5月开始,学校保卫处坚持每周出一期《安全保卫工作动态》,并编印《“平安校园”创建情况通报》,及时反映本校的治安动态和创建动态。去年我校共编印《“平安校园”创建情况通报》12期、《安全保卫工作动态》21期。

发挥网络宣传优势。我校借助网络资源,不定期在校园网页上发布安全警示、案例分析、自防自救措施等。学校保卫处及学生线人员利用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的便利条件,抓住点滴时机,积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各学院的学生治保小组,充分发挥来自学生、熟悉学生的优势,深入到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另外学校还利用其他宣传载体,扩大宣传覆盖面,先后共举办安全知识讲座32次,安全图片展7次,发布安全警示21则,悬挂宣传横幅36条,制作宣传板57块,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安全工作人人抓、安全隐患人人防”的良好氛围。

抓好常规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校设立了总值班室、保卫处和学生公寓三个值班点,每天安排校领导、中层干部、保卫处、辅导员和学院总支副书记五条线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妥善处理校内发生的意外事件。同时,为给创建“平安校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校强化了对校园安全环境的整治。

抓好重要部位管理。根据公安部门重点部位安全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保卫处把重点实验室、机房、学生公寓、配电房等16个部位列为要害部位,进行重点控制,完善制度,出台防盗、监控措施,在人力、财力上予以保障,加强防范,明确责任,消除隐患。

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做好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日常工作。保卫处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每周排查校园治安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要求整改,并将检查和整改情况记录备案,对校园治安情况做到周总结、周通报。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临时员工管理规定》,对全校临时用工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清查,登记造册,严格门卫和校园巡逻工作制度,控制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并实行来访登记,确保了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

加强校园消防管理。加强消防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及时检查、清理、调换、增配消防器材,确保硬件到位,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防火责任人;为保证消防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不定时对全校消防状况调查摸底,每月对食堂、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防火巡查,发现问题和隐患督促整改,确保设备完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消防培训,邀请下沙消防大队和市防火中心教员来校为师生员工进行安全防火知识培训和消防演习,开展冬季防火暨“119天无火灾事故”活动,提高师生员工消防应急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校园交通管理。我校进一步加强了校园道路交通管理,修订了《浙江理工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加强了交通整治工作,更换了校园内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增设了导向指示牌等规范管理的硬件设施,对教学区实行封闭式交通管理。严格车辆出入制度,对进出校园车辆进行严格管理,本校教职工车辆发证通行,外来车辆登记通行。针对校园大、车辆越来越多的情况,我校今年又划分出四块区域作为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解决了校内师生员工停车不方便的问题,进一步净化了校园交通环境。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下沙高教园区“西门子杯”交通法知识竞赛,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提高了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学校是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场所,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身心健康。我校切实加强对校园突发卫生事件的领导,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小组组长;加强制度保障建设,完善了《浙江理工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深入组织开展以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为重点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落实卫生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食堂的食品采购、餐具消毒和食品加工过程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了《疫病防治制度》和后勤公司各项食品卫生制度。

加强学生安全管理。为切实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我校共派遣31名思政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在每幢学生公寓设置了楼长、副楼长,切实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宿舍楼的管理,努力建设安全、文明、整洁、有序的公寓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公寓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区治安管理条例》、《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区消防管理规定》和《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区交通安全守则》等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在外宿学生管理上,从学生全面发展考虑,学校不提倡学生校外住宿。但经学院多次思想工作,学生仍坚持要求在外租房住宿或投靠亲友住宿的,必须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首先要求征得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并签署书面意见,然后学院与在外住宿学生签订协议书,对外宿学生的住宿地址、通讯方式等信息予以存档。学院学生工作专职人员经常性地前往外宿学生住宿场所,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向他们强调有关注意事项。

为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我校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为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全校现有5名心理咨询师和20名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建立了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坚持晚间清场和“校园110”每日情况汇总。学校的设备财产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鉴于下沙地处偏僻,人气还不旺,我校自2001年下沙校区运行以来,严格执行晚间清场制度。校卫队员每天晚上10点对全校进行清场检查,发现有学院、部门门没锁、窗没关的现象,报告保卫处值班老师,保卫处老师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安全责任人,无论何时,责任人员必须立即派人赶到学校关好门窗,确保资产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所引起的交通费不得在公务费中报销。与此同时学校对晚间清场发现的门窗未锁好或插销未插好的学院、部门进行通报。该项制度执行以来,学校晚间门窗没锁现象显著减少,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我校自2005年5月份开始执行“校园110”每日情况汇总,做到有警必接,并对接、出警和处警情况进行记录。“校园110”值班室在完成全天二十四小时接受全校师生的报警求助并作出反应等职责的基础上,每天对全校安全情况进行汇总并记录在案,于第二天交保卫处办公室,确保保卫处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校园安全工作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决策,提高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从2005年11月至今,我校“校园110”共接、出警255次。加入“下沙高教园区110”联动机制,与当地公安部门积极取得联系、沟通,加强协作,并多次参与“园区110”处置突发事件,提高了“校园110”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各项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为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我校修订完善了《浙江理工大学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应急处置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处置学生伤亡事故工作预案》、《浙江理工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大型活动应急疏散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和《浙江理工大学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演练方案》等一系列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并成立相应的处置事件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学校预防和处置方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加强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师生员工既是安全防范工作的主要目标,又是安全防范工作的参与主体。为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及早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我校建立了由师生组成的公开和秘密两支安全信息员队伍。目前我校有公开安全信息员125名。

进行处置突发性事件演练。为有效处置校园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检验和完善我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我校于去年4月29日晚参与了下沙高教园区2006年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在演练中,学校出色地完成了演练任务,做到了四个第一:第一时间发现并报警、第一时间进行先期处置、第一时间启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案、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篇6: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工作总结

XX小学从去年下学期起,我镇小学1-6年级开始开展书法教育活动。为营造学生爱书法、学书法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书法艺术修养,传承中华艺术瑰宝,学校在开展书法教育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基础扎实

1、思想上重视。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书法教育活动的开展。多次召开行政会议、全镇小学校长会议,讨论有关书法教育活动的开展工作。参加会议的老师一致认为书法活动非常有必要在我镇小学中进行开展。原因:(1)书法既是我国的传统艺术,而且它的实用性很强,写一手漂亮的字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2)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习惯于键盘上打字,对写字有所忽视,以至于写字能力衰退。(3)与其他艺术项目相比,练习书法财力上投入相对比较低,学校、家长都能承受,更能得到全体家长的支持。(4)适合于大面积普及,惠及全体学生。学校把书法教育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专门成立了书法特色创建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组织上严密。为使书法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领导小组着手一系列准备工作,成立了书法考评委员会,由我镇小学的等爱四位书法好者组成。又挑选了25位老师作为各班的指导老师。学生方面,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全镇小学学生人人练习书法,这是最基础的兴趣小组;在此基础上,各班挑选出十位左右的书法苗子作为班级兴趣小组;然后各班推荐书法优秀生组成校级兴趣小组。校级兴趣小组由四位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3、时间上保证。每周一、二、四中午14:15——14:30为书法练习指导时间,这段时间里,前六七分钟时间由各班的指导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全体学生练习。班级兴趣小组成员由各指导教师每周三、五另抽时间辅导,要求不定期交优秀作业。课后有书法作业,要求每天书写一张,每个兴趣小组成员的作业交给指定教师,由指导教师面批。

二、训练有序

1、科学安排书写内容。我镇小学的书法校本教材暂由《钢笔书法技法提要》和《练习字库》两部分组成。

一、二年级学生主要练习基本笔画和简单汉字,要求使用铅笔,但不准用自动铅笔,先描红,达到一定水平后方可临贴。三年级开始练习书写钢笔字,书写内容由易到难。现阶段把《练习字库》内容分为低、中、高三块,作为练习内容定期印发给学生,由老师按考级标准进行持续辅导。

2、多种形式激发兴趣。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采取了多种方法。(1)定期展出优秀作业。在学生每天练习的作业中选出一部分在校园中展览。一般每月一次。这种形式既不加重学生负担,组织教师也便于操作,但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效果很好。(2)举行小型多样的书法竞赛活动。在国庆节和元旦节,书法是必比项目。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以比赛为契机,发动学生练习完整作品,这样既选拔了人才,又能让学生的书写水平大幅度提高。(3)把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艺术品在校园醒目处展示。能作为艺术品在校园内展示,是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既是对学生多年付出的肯定,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由于我镇小学的书法特色创建工作基础扎实、训练科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肯定。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以更优异的成绩向社会汇报!

小学

篇7:浅谈小学书法教育

关键词:小学;书法

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书法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性灵、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人们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汉字书写教育产生了一定负面的影响,造成书法教育在广大中小学校一度中断。二O一一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紧接着,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在这一系列讲话和文件的指导下,与汉字书写“久违”了的孩子们,又可以在校内课堂上接触到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了。

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呢?《指导纲要》给出了四条核心回答:第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根基是汉字素质教育。“文书合一”、“文书相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指导纲要》中强调写字课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其教学目标也重在训练学生用硬笔和毛笔书写出规范、匀称、美观的汉字,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汉字综合素养与书写水准;第二,重视汉字书写共性美。在小学的书法课堂上,教师要传授给孩子们的是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它们是千年以来汉字美化书写的根基,代表了书法的传统精神,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让学生详细了解书法美的标准;第三,在共性美的基础上,引导与加强学生的书法审美体验,接受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书法精品的美的熏陶;第四,书法艺术的教育是对小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书法课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另外,小学生学习书法还有其他一些好处:一、字是“门面”,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字如其人,写字越漂亮的小朋友,当然越受人喜欢,无论升学、比赛、参加活动、考试、写作业……都胜人一筹!让孩子更多自信,更多机会;二、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学书法能使人变“静”,培养人的专心、細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素质,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三、提高孩子观察、分析、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分析点画的形状特点、书写方法、形式效果等,来完成每个字的书写过程,长此以往,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必定得到发展。

当前,小学生书法教育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方面,时下的少儿书法教育较若干年前有了长足发展,各地小学对书法教育越来越重视,逐步纳入正常教学,各类校外书法辅导机构也越来越多,成为学校书法教育的有益的补充。重点谈一下“忧”的方面,一是小学书法师资力量奇缺。大部分的基层小学多年未开设书法课,都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大都是由语文老师或其他“写字好”的老师来上书法课,水平参差不齐,无书法教学经验,老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更吃力;二是书法教材不统一,或有统一教材又太笼统粗放。有的学校让任课老师自由选择自己熟悉的书体字帖当教材,不能照顾到学生的选择,不能因材施教;三是教学场所配备不规范。学习书法应有专业的教室,配备专门桌椅、投影仪、洗笔池等,现在大多数学校是在平时上课的教室内上书法课,桌面太小,不适合于写毛笔书法;四是尚有部分学校对书法教学不重视,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甚至书法课被其他科占用。《课标》中规定的每周一课时本就不多,如何利用好这不多的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应是各个学校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校外各类少儿培训机构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规范化的问题。培训机构教师队伍也存在良莠不齐现象,水平差距很大;其次是有的培训机构迎合家长急功近利思想,教授一些短期内看似有成效的不正规练习方法,养成不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三是培训费用越来越高,本来在学校内就应教好学好的东西,反而要到校外去学习,给家长和学生都造成了额外负担。

下一步的小学书法教学对策:

一是加强书法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的小学书法教师队伍亟待规范和提高是毋庸置疑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方面学校招聘专业院校的专业书法人才来配备书法老师,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现任书法老师的培训。因为第一个途径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到位,第二个途径是当务之急。要建立书法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对现任书法教师进行定期、连续地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书法理论、技法及书法教学基本规律,以适应小学书法教学的需要。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除关注技法外,还应培训一定的文字学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老师的审美眼光。另外,学校要加强第一个途径,尽可能招聘专业人才,逐步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形成良性循环,彻底解决师资问题。

二是加快试验总结,形成规范系统的小学书法教材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解,教材是教学的灵魂,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教材的要求是要系统且实用,内容丰富。系统才能跟上学生水平的逐步提高,内容丰富才能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

三是强化硬件建设。学校配备专业书法教室和专业设备,配备书法展览场所,为小学生学习和练习书法提供必要的保障。

篇8:浅谈小学生书法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书法;教育;途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学校写字教学上升一个层次,就成为学校的书法教育。书法学习能使学生身、心、手、眼、脑形成联动机制,起到身正、心定、手敏、眼尖、脑快等修身养性的作用。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

一、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家沈尹默曾说过:“书法是无色彩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音而行音乐的和谐。”黑格尔也认为“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因此,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完善人格的重要时期。书法教育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促进身心健康有着直接作用,并对学生意志的磨炼、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形成,意志的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书法教育的依据

首先,教育的终极追求: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教育是对生命的成全,教育应该为孩子的未来终生发展奠基。

其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落实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再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强写字教学,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三、书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经过多年的书法教育的探索,我校师生在书法教育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体会,这些经验和方法,对于其他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培养学生兴趣

1.巧用书法家趣闻逸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一些书法家的故事可以使学生对枯燥的写字产生兴趣。比如讲到写字姿势时,可以引用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笔谏故事。讲到执笔时,王献之小时习字时其父从背后猛拔其笔而不能的故事,使学生意识到正确的执笔方法的重要性。

结合目前重庆市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在小学生书法教育中可以采用“经典+书法”教育模式。让孩子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时,进行以这些经典为内容的书法练习,促使孩子通过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使“读经”与“学书”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学生不仅能够漫漫地理解这些古文的意思,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而且通过练书法,使自己更能静得下心来,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好了。

2、以丰富多彩的游戏语言,激发学习书法兴趣

俄罗斯女诗人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设置一些游戏语言,如将一些笔画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传授,这样会激发学生兴趣。

3、以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书趣

一是创设艺术环境,营造书法教育氛围。如在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本上画个“太阳娃娃”、“小红花”、“星宝宝”等以示鼓励,学生会非常喜欢,并为之努力。二是创设艺术情境,优化课堂结构。比如在书法教学中适当引入音乐教学法,会舒缓情绪,提高书写效率。三是创设生活情境,展示书法才能。比如春节鼓励学生为爷爷奶奶送春联,鼓励学生自己找素材,自己书写。四是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创作潜能。

(二)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比如不失时机地利用板书、批语、书法示范、听写默写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效果往往会很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以进行书法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把运笔过程和用墨的枯与润及书写时的节奏再现出来,深化学生的印象。可以进行反馈评价,使书写技能逐步提高。

(三)巧用“反馈法”

在运用反馈法时,要清楚内容和运用时间及基本步骤。反馈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书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反馈法的运用时间要注意,第一应在讲完新授知识之后,第二运用时间不宜过长,过滥。

反馈法运用的步骤,首先是观察,观察点画包括笔画的方圆、粗细、长短、曲直、力度等,观察结构如部首的正侧、向背、开合、挪让、参差、增减等,观察章法如整体布局、留白、落款、钤印位置的安排是否恰当、有美感,整体的气息是否高雅等。其次是比较,与老师的字比较,与以前的字比较,与他人的字比较。然后是点评,此是关键,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点评、师生互评、集体点评,要注意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再后是二次练习,“趁热打铁”,及时消化。最后是二次反馈,注意针对性,以节约时间。

四、书法教育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书法与写字不得混淆。在传统的教育中,常常是把写字当作了书法教育,并且对写字进行生硬的支解,太着意强调技法,有本末倒置之嫌。书法是一个综合美学学科,不能只是注重点画分析、间架结构、临写方法等方面就可以了,还应当增加书法历史、理论、用笔、用墨、篆刻与书法教育主题相切贴的内容,因为书法课不是以前的写字课。

(二)小学从低到高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的书写和训练内容。一、二年级学生主要练习基本笔划和简单汉字,要求使用铅笔,但不准使用自动铅笔;三年级开始练习书写钢笔字;五年级开始毛笔训练。同时校本教材也要注意内容和层次区分,1-2年级为第一册,3-4年级为第二册,5-6年级为第三册。

(三)书法教育应以素质培养为主,技能训练为辅。书法家毕竟是只少数人,小学生书法教育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如果立足于培养书法家,那么,小学生书法教育的面将会更窄。因此,小学生书法教育应该作为素质教育为主的美育方式之一。同时以技能训练为辅。

参考文献

[1]《书法约言》宋曹,著

[2]《黄庭经》王羲之,著

[3]《中国历史未解之迷全记录》

[4]《中学生字帖》(颜体)

[5]《中学生字帖》(柳体)

[6]《书法》

[7]《王炳森编颜勤礼碑》

[8]《庞中华钢笔字帖》

上一篇:别仰视低头看作文600字下一篇:巨野县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