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怎么弄

2024-06-13

大学生社会实践怎么弄(共3篇)

篇1:大学生社会实践怎么弄

502胶水弄在手上怎么弄掉? -资料

1.用绝缘油,倒点变压器里的绝缘油在桌上,502胶水很快变软,可以很快搓掉了,

2在原处滴上502使原来的502融化,然后迅速用水洗掉,很灵的.!

3丙同溶液可洗

502胶水是一种树脂胶,只要用溶解树脂的有机溶剂就可以,比如丙酮,

资料

但吸入丙酮有毒,注意使用方法,可以把粘胶的部分塞到瓶子里。据说放到冰箱中冷冻,胶也会掉下来,可以先试一下

小面积粘上502胶水,只要用热水浸泡一下就可以,如果大面积沾上502胶水,涂上丙酮,大约等5~10分钟就可以除去。

篇2:大学生社会实践怎么弄

一、在情境中感悟算理

新知学习往往是一种算理的初步认识或是在原有算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这里学生的初步认识尤为重要。“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过河”一课时,先创设全班同学春游过河至少需要租几条船的生活情境,即四年二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若每条船最多载9人,一次渡过河需要租几条船?先让学生读题,整理已知条件,再让学生列式,然后指名汇报:

生1:25+29=54(人),54÷9=6(只);

生2:29+25÷9=(只);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得出题目要求的全班一共需要几只船:首先要求出男女一共有多少人,再求出需要租几条船。要先算出25+29的和,所以要用小括号来帮忙,从而掌握和理解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这样,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四则运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知识,明确算理,学习新知。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做”中明确计算的算理。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让学生理解掌握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求学生对照算式42-28=进行操作:要从42根小木棒里拿走28根,应该怎样拿?(学生在操作中很快遇到难题:个位上的“2”不够减“8”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能够从4捆小木棒中拿出1捆解开(10个1)和“2”合在一起后,再减去“8”。教师让学生把操作过程加以完整地复述,结合竖式讲清算理,顺利地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动手操作,使“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一当十再减”的算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抽象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可见,让学生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又是积累操作经验,获得感性认识,理解计算算理的好方法。

三、在辩论中明确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时,先出示25+23=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的,发现有部分学生是先把数位对齐,从十位先算,也有部分学生是先把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直接告诉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一种是正确的,一种是不合理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辩论,找出论据,说明理由,最后达成共识。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把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在辩论中心服口服,提高了判断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

四、由旧引新推出算理

我们知道,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与旧教材相比,采用的是“浓缩式”的教学方式,要想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让新旧知识之间融会贯通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及”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在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后,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进行计算,结果有的学生就说:“老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还没学过,不知道怎么算。”于是,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是没学过,但大家能不能应用转化办法,转变已学过的算式,再进行计算呢?”让孩子们展开讨论,学生的思维一下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可以把除数0.7变成整数,其它的就跟“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样了。有的孩子马上质疑:“你除数扩大10倍,被除数呢?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我认为被除数也要同时扩大10倍。”最后,全班同学达成一致认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变为整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再进行计算。这样,既沟通了旧知识又联系了新知识,从而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理解得更透彻了。

五、在编儿歌中记住算理

儿歌琅琅上口,有助于学生记住算理。为此,我们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编制,使学生觉得易学、易记,生动、有趣。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淘气的猴子”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408÷2=603÷3=,学生独立完成后,师问:“为什么被除数中间都有0,商却只有一个有0呢?”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得出:只有十位不够除才商0。最后教师据此送了学生一句儿歌:“百位若除尽,十位0占位”。

六、在训练中内化算理

巩固练习是熟练运用计算算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化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先设计一些判断题,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学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式子,从形式上作判断;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联系乘法运算意义来进行判断:

(1)25×(100+4)=25×100+4()

(2)(25+7)×4=25×4×7×4()

(3)32×(7×3)=32×7+32×3()

(4)64×64+36×64=(64+36)×64()

再设计一些填空题使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两种形式,使学生都能顺利变化,做完填空后让学生试着再进一步口算结果,让学生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为下面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作好铺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6)×8

(2)(125+1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76×38+276×62=______×(______+______)

篇3:怎么恶心怎么弄/怎么开心怎么玩

文□林德清

陕西姑娘“芙蓉姐姐”和河南姑娘“菊花姐姐”一夜间成为网上新宠。起先是芙蓉姐姐独占魁首,不多时后者的“人气”就盖过前者,成为排行榜第一“豪放女”,将“芙蓉姐姐”挤到了第二。看官只需在网络上稍稍搜寻一下,就能看到“芙蓉姐姐”诸多搔首弄姿的相片以及“菊花姐姐”在视频上的洋相。两个姐姐一个比一个长得丑,可是自我感觉一个比一个好。当你走近她们,必定会笑煞人。笑过之后无疑会自问一句:如此恶心的两个姐姐,有什么走红的价值?

向并不了解两位姐姐的读者稍稍介绍几句。

先说芙蓉姐姐。她是一个三次考研失败的女子,然后游荡于清华北大,靠着自娱自乐发一些滑稽可笑的照片和说一些自恋到极点的话,忽然之间成为网上炙手可热的“偶像”。发些什么照片呢?大抵都是把自己拗成“S”型的照片,怎么别扭怎么拗,怎么恶心怎么拗,完全没有章法、没有美感可言。然而她本人并不这样认为,觉得自己美如天仙貌比西施:说自己皮肤如何掐得出水,胸部如何丰润,前突后翘如何的“S”。不单如此,她对自己的“气质”更是迷恋不已,当记者问及她“出名”的原因时,她斩钉截铁地说,即使不是通过这种方式走红,凭着她非凡的气质,早晚也是要走红的。很想知道她非凡在哪儿,可是思来想去,除了自恋,别无答案。

再说那个菊花姐姐。她先是参加“星空舞状元”南京赛区比赛,在赛场,她把脚上的拖鞋“唰唰”两下甩到舞台一边,接着闭上眼睛做出一通自我陶醉的扭动和甩臂的奇怪组合动作,把著名舞蹈家金星等评委笑得钻到桌子底下。舞毕,菊花姐姐憨厚的外表和说话时一个如同端着大脸盆的豪爽手势,再次让评委笑得肚子痛。这还不算,在南京初赛失败后,没过几天菊花又千里迢迢来到长沙赛区,她对着镜头喊:“我要当状元”,然后就钻进一大堆呼啦圈里乱舞一通,把评委笑得前仰后合。自然,状元肯定没她的份,但她依旧不屈不挠,问下个赛区在哪儿,一定要将水平发挥殆尽。

就这样,姐姐红了!可两个姐姐不知道,其实她们那种把浅薄当气质、把无知当素质、把恶心当有趣、把暴露癖当“展现美”的自恋形象仅仅只是众人取乐的对象而已(有网友评说,芙蓉姐姐“可以直接搬进周星驰的电影”)。人们空虚无聊之际,有小丑表演,免费观赏,不看白不看,然后笑骂几句,权作消遣。没想到你笑骂几句我笑骂几句,玩着玩着把姐姐们玩大了。但是姐姐们切记:甭太当回事,倘若怎么恶心怎么弄,后来者必定前赴后继——咱们这儿别的没有,无耻之徒多着呢!

怎么开心怎么玩

文□陶江虎

说“芙蓉姐姐”和“菊花姐姐”貌丑,我有点同意,确切地说,是极为平常。说她们是“无耻之徒”,我不同意。

我觉得她们是单纯无邪的。认为自己美貌,认为自己性感,认为自己舞技不差,认为自己气质超人,就毫无顾忌地展示。至于到底值几斤几两,你们去评判,俺只求开心。笑骂自由人,俺只当补药吃。

这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偌大的人群中所稀缺的健康心理的表现。君不见,我们自己一个个都多么圆滑,多么“成熟”,多么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似乎在为别人活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很少有机会痛快淋漓地表现。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横着一杆世俗的标尺,在集体无意识的精神暴力中共同摧残着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别人独舞,我们嘲笑;别人自赏,我们讥讽;别人展示,我们冷眼。可是人家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享受生命,与卿何干?

退一步而言,就算姐姐妹妹们打着“表现自我”、“自信”、“平凡人的参与感”等旗号想出出风头,也未必不健康。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明确显示:明星不容易做,需要高人一等的才艺。可是每个普通人心里都希望成为明星,受人瞩目,那种自我实现和社会地位的体现,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之一。所以当网络诞生,每个人都可以在Blog(个人网志)上自由发表文章、照片,任何一个平凡人,都有可能成为明星的时候,大家“表达自我”的兴趣不免空前高涨。为了吸引点击率,有些人可能会出一些奇招,也不足为怪。只要不是那种以不惜牺牲人格为前提的哗众取宠,大可不必挞伐。

芙蓉姐姐菊花姐姐的“发迹”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她们迎合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某种文化需要。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对港台媒体的解释可以作一个注脚:即我们正处于一个“反智”时代,人们需要这一行为的代表人物,而两位姐姐的种种言行出现恰好迎合了这一需要,她们成为“反智”时代的大众文化符号并非偶然。同样的理由也可以解释:一个长着大龅牙、留着蛋挞头、唱歌跑调、舞姿拙劣的华裔青年孔庆祥一夜蹿红,成了美国人人追捧的偶像。他的表演在全球多家电视台不断重复播放,个人网站点击量一周超过700万次,不少姑娘要向他主动“献身”,唱片公司找他签约,其CD将在全美发行。无论美国观众是拿这个“愚蠢的外国人”来取乐还是真被他“诚恳的平民态度”所打动,“反智”时代的流行文化依然按着它规则运行着。这种规则不仅仅盛行于美国。

上一篇:“校园安全文明小卫士”活动总结下一篇:总会与美好相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