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024-06-15

“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西平镇玉龙社区党总支

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和全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省、市、县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根据省市县及西平镇党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玉龙社区的实际,现就玉龙社区党总支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和群众工作教育(以下简称“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和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动力,组织社区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居民小组、深入群众,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民生理念,拓展干部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干部服务居民群众的内容,畅通居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贫困群众为工作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真听取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社区稳定,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群众得实惠、社区更和谐的工作目标。

二、开展“四群”教育的形式和要求

(一)开展“四群”教育的形式

1.组织专题培训。今冬明春,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主要论述摘编》和《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个专题培训,把“四群”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明确“四群”教育的科学内涵。

2.开展民情体验,加强实践教育。组织干部开展民情恳谈,进行民情体验,面对面听取居民群众意见,认真查找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组织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践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所能及帮助挂钩联系点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干部作风转变年”、“安全生产年”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3.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集中学习和民情体验基础上,“两委”班子要召开一次“四群”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位班子成员要撰写“四群”教育分析检查报告,谈认识、找差距、查原因、抓整改。领导班子整改方案、社区干部整改措施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西平镇党委备案。

4.建立1至2个示范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强化宣传带动,开

展以党带团、以党带工、以党带妇等形式多样的党群共建活动,逐步形成“四群”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四群”教育的要求

1.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加强群众观点教育,认真查找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积极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居民群众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调查研究不深透、工作浮于表面、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使制定的各项服务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意愿,更好地促进居民群众增收致富。

3.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加强群众利益教育,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宗旨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工作中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与民争利等现实存在问题。认真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利益。努力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核

心任务,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实现社区稳定和谐。

4.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切实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加强群众工作教育,认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不会干、不能干、干不好等能力水平问题,改进和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构建联系和服务居民群众工作体系,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建立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开展“四群”教育最重要的载体、最有力的措施,贵在行动。要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就是要推行“零距离”工作法,切实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三深入”,实现联系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做到“群众有困难,干部在身边;群众有困惑,干部帮解答;群众有要求,干部来行动”。

(一)做到服务零距离,推动干部深入居民群众

1.开展下访恳谈。“两委”干部走家串户,与居民群众谈心交朋友,全方位了解民情、社情。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实记下来。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所怨及时动态地摸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把居民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搞细、搞准、搞透,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所联系群众存在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要认真排查梳理,一件一件帮助协调解决。对群众最急迫、最直接、最不满意的问题,要列出单子,理清头绪,分清轻重,先急后缓,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订出时间表分步解决。

2.推行“星期制入户”制度。“两委”干部职工每星期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入户联系居民群众。社区主要干部每星期入户2次以上,其他干部每星期至少1次。为居民群众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脱困和致富之路。

3.认真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好“两委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民服务的作用,结合在窗口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做好接待群众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简化服务程序,及时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二)做到沟通零距离,推动干部深入实际

1.“两委”主要干部建立民情责任区。按照上级党委建立民情责任区,构建民情责任体系的要求,建立社区“两委”干部民情责任区,划分居民小组责任区域。责任区域划分为:党总支书记邹开敏第四居民小组;居委会主任付彩香第一居民小组;副主任甘德荣第二居民小组;书记助理李锋第三居民小组。

2.实行“五个一”的服务方式。社区统一确定一名民情联络员;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将民情责任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岗位职责

等情况制成卡片发给居群众;设立一个民情意见箱,社区统一设立一个意见箱;公布一部民情电话,要向居民公布民情联系电话号码,认真做好接听和记录;开通一个民情邮箱,社区统一开通并公布一个民情邮箱,指定的责任人要认真管理。

3.明确服务责任。划分联系居民群众的干部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联系区域的特点,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服务工作目标和计划,认真开展下访恳谈和帮扶活动。

四、强化工作措施,构建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区域责任。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收集、报告和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两委”主要领导要认真联系所划分的责任区域,带头深入实际、深入居群众。坚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扎扎实实办好几件实事好事;

(二)强化考核奖惩,落实奖优惩劣。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必须严格工作要求,注重求真务实,加强督查考核。“两委”干部不准提不合理要求、不准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工作,检查民情责任区域落实情况。要把“四群”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内容,考评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依据,形成鼓励干部深入居民群众的良好风气。

(三)强化工作纪律,加大监督力度。社区“两委”干部要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不打招呼、直接到户,不搞形式,不增加居民群众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各党支部、各居民小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舆论宣传,充分运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和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切实把“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引向深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西平镇玉龙社区党总支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篇2:“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一:2012年部门“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012年部门“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委要求,进一步密切机关干部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根据《中共╳╳县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结合局机关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加以修改、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抓手,以强化扶 贫项目、资金监管为着眼点,围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工作中心,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转变年”、“安全生产年”系列活动,突出抓好 安居温饱、产业培植、基础改善、素质提高、服务提升、整村推进“六大工程”,各级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民生理 念,拓展干部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干部服务基层部门和群众的内容,畅通扶贫项目点及基层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贫困群众、指导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作为工作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广泛听取贫困地区群众合理诉求,指导贫困地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干 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民生得保障、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工作目标。

二、开展“四群”教育的形式和要求

(一)开展“四群”教育的形式

1、学习培训。今冬明春,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学习,引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章》、《论党的群众工作主要论述摘编》和《“四群”教育学习读本》重要文献,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和中央、省、州、市主要领导关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每名干部至少撰写一篇理论文章或心得体会。组织开展一次以 “四群”教育为主题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个专题培训,加强 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把“四群”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开展以党带团、以党带工、以党带妇等形式多样的党群共建活动,逐步形成“四群”教 育长效机制。

2、警示教育。开展一次警示教育,组织观看孟连经验专题片《巨变》,要巨变而非拒变,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查找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工作 责任,整顿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为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转变年”、“安全生产年”活动奠定基础。

3、实践教育。组织干部开展民情恳谈,进行民情体验,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组织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践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所能及帮助挂钩联系点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二)开展“四群”教育的要求

毛主席说过: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因此要做好干部几个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1、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加强群众观点教育,认真查找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 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积极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调查研究不深透、工作浮于 表面、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 慧,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使制定的各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意愿,更好地促进人民群 众增收致富。

3、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加强群众利益教育,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宗旨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工作开展中 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与民争利等现实存在问题,认真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利益,努力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 核心任务,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4、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切实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加强群众工作教育,认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不会干、不 能干、干不好等能力水平问题,改进和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职责任务

紧紧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保民生、促和谐七项任务,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向群众宣传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和合理诉求,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联系群众无刑事犯罪,不上访,不参与群体性事件,不乱来,不胡作非为,彻底实现天下太平,民富、村美、人和谐。

(一)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

(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利益,纠正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疏导调解邻里纠纷。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调解邻里纠纷,实现邻里和谐。

(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需、所思、所盼,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在广泛征求挂钩联系点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每年为当地群众办100至160件实事好事。

五、目标任务

通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确保联系服务的群众无刑事犯罪,不上访,不参与群体性事件,杜绝杀人放火坑蒙拐骗等刑事、民事案件,做到知民情、解难题、办实事、保安全、建和谐、促发展,实现天下太平、和谐盛世之目标。

六、联系办法

(一)“包村联户”。局长、副局长每人负责一个村(社区)并联系服务5户群众。

(二)“包户联系”。处级领导干部按联系责任区直接联系 5户群众,科级干部直接联系2户群众,一般干部联系1户。

(三)实行“五个一”的服务方式。即:一名民情联络员、一张民情联系卡、一个联系服务意

见箱(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一个联系服务电话、一个联系服务邮箱,每名干部一年至少入户联系服务3次以上,认真听取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民情台账,记好民情日记。联系户没有电话的帮助安装电话,没有QQ 的帮助买电脑,并培训上网技能,田里劳作不能丢,家里电脑要学会,不断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四)驻村“三同”。全体干部职工每年都要抽出一定时间驻村入户(其中,处级领导干部每年住村10天以上,其他干部每年住村5天以上)。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要吃出朋友感情,劳动出成果,管住裤腰带,不睡出问题,要出点子、想办法、为群众寻求脱困和致富之路。

(五)推行“12345”工作法。所有干部职工每年为联系户做1件好事;实行“两必访”,即对所直接联系群众做到春节前必访,遇难受灾必访;“三必帮”: 即上学就业遇到困难必帮,遇难受灾必帮,脱贫致富必帮;“四个一”:每户培养一名致富能手,选准一条致富路子,选准一个致富产业,解决一个实际困难;“五 必问”:即户情必问、经济状况必问、发展愿望必问、存在困难必问、就医就学必问。

(六)下访恳谈。在驻村期间,要利用夜晚、休息时间到群众家中进行下访恳谈,主动找群众谈心、交流思想,随时掌握群众思想状况、家庭生活情况,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所有干部职工下访恳谈每次走访2至3个村民小组,30户以上群众。

(七)调查研究。处级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3个月。所有干部职工要把直接联系群众和工作调研结合起来,每人每年要撰写1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同时,到年终要有一篇“四群”工作总结,交领导小组进行总结评比。全体干部职工要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下村入户轻车简从、不准警车开道、不打招呼、直接到村,不搞层层陪同,坚决防止大领导大陪、小领导小陪、不是领导无人陪的现象,克服形式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自律,不奢侈浪费,不收受礼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住村自付伙食费,尽量减少群众麻烦,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

七、具体方式

挂钩驻村蹲点联户,必须走访到户,接待群众来访,开展民情恳谈,收集反映和协调解决重要民情事项等,总体上按照“五入五创一帮扶”的要求,开展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十一个一”活动。一是政策导入,开展一次惠民政策或党课宣讲;二是信息介入,建立民情台账,提出一条以上有价值的工作建议;三是文化融入,组织一次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四是感情贴入,开展驻村入户“三同”活动,作出一个联系服务群众的承诺;五是作风深入,在驻村蹲点规定时限的基础上,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六是围绕科学发展优秀县创建,提出一个适合本村(组)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方案;七是围绕优秀旅游城市创建,组织一次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动,实现卫生管护工作常态化;八是围绕民族团结县创建,积极支持和配合培树一个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九是围绕生态县创建,组织开展一次村(组)户四旁植树活动;十是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做一件实事;十一是围绕帮困扶志,帮助联系户制定一个收入翻番行动计划。

八、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组成立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全局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责日常业务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类指导。所有联系群众的干部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联系户特点,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认真开展下访恳谈和帮扶活动。

三)围绕中心,强化统筹。要把增强群众观点与增进党群干群关系、政企关系相结合,把增

强群众路线与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推进民主科学决策相结合,把增强群众利益与知民情办实事相结合,把增强群众工作与改进工作方法相结合,处理好“四群”教育与中心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处理好与开展创先争优、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关系,相互促进,推动工作,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安全得保障、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

(四)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公务员八条禁令》等有关制度、规定。全体干部职工要 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下村入户轻车简从、不打招呼、直接到村,不搞层层陪同,前呼后拥,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禁止与联系户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格自律,不奢侈浪费,不收受礼品,住村自付伙食费,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

九、考核奖惩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督查制度,对干部职工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进行跟踪督查问效和考核。督查考核的结果进行双向反馈:一是对联系 对象反馈联系工作、办理各项事务、解决各种问题的情况;二是对联系人反馈督查考核情况和结果。同时,把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情况纳 入干部职工考核内容,建立考评奖惩制度,重点考核深入基层、驻村蹲点、直接联系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群众满意度测 评、考核,考评结果与奖惩、评优挂钩。篇二:xxx单位开展四群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xxx单位

开展“四群”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党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根据中共弥勒县委(弥发

[2011]53号)《中共弥勒县委关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和(弥发[2011]56号)《中共弥勒县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建立“网格联户” 群众工作体系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xxx单位实际,现就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群众是我们党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不会脱离群众需要。领导干部要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发展之基,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对群众的感恩之心、赤子之心,体恤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困难。只有对群众有深厚的爱、真挚的情,才会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头,才会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一个心中没有群众观念、没有装着广大群众的领导干部,不是一个称职的干部。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交谈,倾听社情民意;与群众交朋友,和群众心连心、心暖心,发现他们没有表露的困苦,了解他们没有表达的意见,体会他们没有表述的情感,把群众生活中的疾苦、困难一一铭记在心上。这样,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群众的迫切需要,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

单位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到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四群”工作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加快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一条主线,开展三项行动,健全六项制度”为抓手,建立“网格联户”群众工作体系,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最终标准,把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克服脱离群众的问题,达到“干群关系有新改善、干部作风有新转变、科学发展有新成效、社会和谐有新局面”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1.干部关系要有新改善。通过开展“四群”教育、建立“网格联户”群众工作体系,让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从根本立场和党性切实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和群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为群众解决一件件具体实在的事情中密切干群关系。

2.干部作风要有新转变。通过开展“四群”教育、建立“网格联户”群众工作体系,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推行“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的“一线工作法”,切实围绕“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开展机关作风整治活动,从严管理、教育、监督干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干部队伍。3.科学发展要有新成效。通过开展“四群”教育、建立“网格联户”群众工作体系,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树立发展第一要务的思想,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三个重点,;加快实施“千村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行动,帮助基层和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取信于民。力争到2016年末,农民人均收入及全县85%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实现倍增。

4.社会和谐要有新局面。通过开展“四群”教育、建立“网格联户”群众工作体系,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深入群众、面对面开展工作的方法,做到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把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决策时诚恳请教,部署任务时解疑释惑,落实工作时倾听意见,检验成效时主动接受评判,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共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争实现信访案件总量逐年下降,信访积案逐步解决,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

要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认真查找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端正与群众的态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努力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要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开展民情体验,认真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工作作风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措施更加符合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信赖和拥护。

(三)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全面学习掌握党的惠民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 篇三:县人社局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新人社发[2011]62号

关于印发《新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群众观点群

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

群众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股室,所属各单位:

现将《新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

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新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四群”教育实施方案通知

新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12月28日印

校对人:李静

(共印25份)新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

群众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能力,切实增强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根据省、市、县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以下简称“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抓手,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推广孟连群众工作经验,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达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为推动新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干部受教育。紧紧围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深入开展教育培训,让干部在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

和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作风有改进。紧紧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沉下身子,拜人民为师,直接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直接帮助群众,解决少数干部作风不实、作风不端正、联系群众不紧密等问题,切实增进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发展上水平。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经济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经济要发展、干部要务实”的要求,组织引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干部认真履行职责,紧紧围绕“四个翻番、两个倍增、建设经济强县”的目标,紧紧扭住产业建设和民生建设两个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扎实有力地推进“矿电、蔗糖、烤烟、畜牧、旅游、林果”六大产业发展,加快富裕生态和谐新平建设,奋力谱写新平科学发展新篇章。

群众得实惠。紧紧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组织引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干部带头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各项利民惠民政策措施,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社会更和谐。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新平,组织引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干部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加强和创新社

会管理,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加强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是提高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和本领的重要基础。要通过集中辅导、案例教育、民情体验、专题学习生活会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形式,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干部中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筑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一)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要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认真查找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端正与群众的态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要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干部职工直接联系群众,开展民情体验,认真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工作作风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各项决策和措施更加符合 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三)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群众立场,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全面学习掌握党的利民惠民政策,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损害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等现实存在问题,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保障群众权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四)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切实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总结推广做好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等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沟通协调、对话协商、心理疏导等方法,善于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3:“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四群”教育的丰富实践,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群”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实现有效对接基础。云南省临沧市在“四群”教育活动中,一是突出“六个联系”,用“脚”丈量民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抓好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下派干部联户、建立“两卡”联户、完善台账联户“六个联户”工作,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渠道,切实把干部与群众联了起来。二是突出“四个查找”,用“心”贴近民意。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书记带头查、常委分别查、班子全面查、集中分析查等有效方式找准差距和不足,打牢为群众谋发展、办好事的思想基础。直接到群众家中、直接与群众交流、直接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掌握群众所思所盼,认真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和群众工作上的问题和不足,强化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三是突出“六个到户”,用“情”化解民忧。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抓好惠农政策宣传到户、产业发展落实到户、民居改造发动到户、增收致富算账到户、组织建设延伸到户、邻里纠纷化解到户“六个到户”工作,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让作风转变覆盖所有干部,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四是突出“五个实惠”,用“力”赢得民心。 始终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抓好突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得实惠;突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群众得实惠。组织各级干部开展“走百里、进百村、访百家、解百难,直接深入群众、直接面对群众、直接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四百四直接”活动,用“力”赢得民心。

临沧市通过开展以“四查五实六联”为抓手,创新载体和联系方式,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制度工作,初步取得了“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四群”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服务认识有差距。一是认识不足,工作开展到位不够,没有真正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流于形式、只是对上负责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是下到基层,也只是浮于表面,根源在于没有真正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二是深入群众查找问题不够,直接到群众家中,直接与群众交流,直接听群众心声,在与群众“面对面”中查找问题时也流于形式,没有“下文”的情况较多。

2.服务内容有差距。一是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时,让群众得实惠方面工作进展不大,按照“听民声,倾听群众呼声;知民情,反映群众诉求;解民忧,解决群众困难;帮民富,帮助群众致富;暖民心,维护群众利益”的要求和标准仍有很大差距。二是在一些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活动中,还停留在资金帮扶和节日慰问的状态中,缺乏长效机制,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所采取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办法更多的只是“输血”,不是“造血”。

3.服务工作有差距。一是大多下派的干部由于工作性质、工作职能的特殊性,不管资金、不管项目,没有实权,没有其他更多的条件和能力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面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时候往往是束手无策。二是部分干部驻村时间达不到每年驻村不少于15 天的要求。三是法律意服务不到位,使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反映涉法涉诉问题时不是寻求司法调解和法律手段解决,而是重重上访或将矛头指向政府。

三、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党员干部对这场活动的认识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得到教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贯穿活动始终,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自我认识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觉悟、勇气和决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切实增强群众思想观念,树立群众工作意识,提升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把学习贯穿于工作始终,采取“党校轮训学、集中专题学、讨论交流学、撰写体会学、组织测试学”等方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精神上来。采取有力措施,以整风的精神,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为民上有明显成效,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努力办好利民惠民实事,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宗旨意识,切实解决愿不愿意服务和会不会服务的问题,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认识问题。

2.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根本转变。按照中央关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以整风的精神来抓。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课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认真听取群众对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查找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开展、困难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切实提高为民服务和解决难题的能力。在“亲、会、敢”三个字上下功夫。“亲”,把勤政为民作为从政的崇高追求,牢固树立亲民爱民的思想,有体察群众疾苦的善意和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诚意。“会”,就是有会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敢”,就是敢担责任、敢担风险,真正做到“敢”面对群众。俯下身子为民做事,竭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赢得民心,实现由“群众找”向“找群众”转变。

3.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直接联系群众的机制问题,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按照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省、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对照活动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各项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如建立健全党群联系制度、公开承诺制度、随机调研制度、现场观摩制度、考核问效制度、民情诉求办理制度、廉政教育制度等;建立健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有效机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责任追究机制、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长效机制等。实现有效对接就要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各部门各单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采取群众代表评议和在群众中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由上级党组织对下一级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多数群众不满意的,必须及时“补课”。

4.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突出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了解实际情况,督促解决问题。坚持开门搞活动,采取座谈当面问、谈心谈话问、书面调查问、走访直接问、设箱定点问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谁的问题就由谁去解决,能够立即解决的马上解决,对需要一段时间的,制定解决的措施,明确解决的时限,逐一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群众,用“脚”丈量民生,真诚对待群众,用“心”贴近民意,切实帮扶群众,用“情”化解民忧,全力服务群众,用“力”赢得民心,及时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惠及各族群众,架起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通过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要帮助联系点找出工作差距,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建议,解决实际问题,使联系点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示范点。

篇4:“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11月11日晚,西盟县教育局第五批工作组在李群昌局长带领下深入力所乡茨米竹村民小组农户家中了解民情。李局长在与农户的促膝夜谈中了解到,因人手不足,部分村民种植的咖啡豆不能得到及时采摘。得知这一情况后,李群昌当即决定第二天组织所有工作队员到咖啡地无偿帮助农户采摘咖啡豆。

次日清晨,天刚拂晓,李局长一行便来到了茨米竹村民小组的咖啡地帮助农户采摘咖啡豆。从清晨开始,工作组的队员们顶着越升越高的太阳在咖啡地里埋头劳作。渴了,他们就喝上几口自带的茶水;饿了,就在地头围坐成一圈吃着自带的午餐;累了,就相互間打趣几句解解乏。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暗,大家合力将采摘到的咖啡豆抬到了加工场。这时,村民们围拢过来说:“你们帮我们摘了一天的咖啡豆,就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吃顿饭吧!”面对村民的盛情邀请,工作组一行婉言谢绝了,悄悄回到了临时住所。

篇5:“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全面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总体启动方案》的

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市级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在农村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决策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总体启动方案(送审稿)》。《方案(送审稿)》已经十届市委第15次常委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关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总体启动方案》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

2012年6月28日

关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全面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

总体启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在农村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决策部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按照试点先行、由点及面、示范带动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同时同步启动幸福乡村建设工程,迅速掀起幸福乡村建设高潮。现拟订方案如下:

一、启动时间和内容

拟定于7月上旬,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宜居农房)为主要内容的幸福乡村建设工程。

二、启动方式和要求

在全市范围分4个层次,全面启动幸福乡村建设。

(一)全面启动“幸福乡村建设工程”25个第一批宜居农房建设项目

1.启动方式:由相关市领导带队,分赴东川、禄劝、寻甸、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同时同步启动25个第一批宜居农房建设项目(详见附表一)。

2.启动要求:由相关市领导带队,在各自启动点组织开展以“五个一”(即:开展一次宣传发动、举行一个启动仪式、参加一项建设劳动、开展一次民情恳谈、引入一批社会力量)为主要内容的启动活动。

(1)开展一次宣传发动。以召开座谈会、解读宣讲政策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第一批启动宜居农房建设的村,要重点宣传好村庄规划建设、农房建设形态,以及宜居农房建设的资金补助和信贷支持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建盖宜居农房、建设幸福家园。

(2)举行一个启动仪式。举行以宜居农房、村庄道路、农田水利、产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开工启动仪式,形成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浓厚氛围。

(3)参加一项建设劳动。结合项目启动,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项目建设一线,与农民群众一道抓生产、建项目、促发展,共同推进幸福乡村建设。

(4)开展一次民情恳谈。蹲点驻村入户开展民情恳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社情民意,感知感受群众所思所想,努力解决群众所急所盼。

(5)引入一批社会力量。邀请企业、商会、民间组织和爱心人士参加启动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幸福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百企联村共建、千人爱心助困”活动,巩固提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全社会同参与、共建设的良好氛围。

3.参加人员:(1)第一批宜居农房建设启动项目涉及的市领导(详见附表一);(2)市级挂钩部门负责人;(3)启动项目所在地“四群”工作队员;(4)启动项目涉及县区领导及乡镇、村委会负责人;(5)邀请第一批定点挂钩贫困村委会的企业和商会负责人参加。(6)组织部分群众参与。

(二)全面启动411个省市重点贫困村幸福乡村建设项目 1.由相关市领导带队(已安排启动第一批宜居农房项目的市领导除外,详见附表二),按照“五个一”要求,同时同步启动所联系的重点贫困村幸福乡村建设项目。

2.由市扶贫办牵头,市级相关部门配合,东川、禄劝、寻甸、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盘龙、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阳宗海管委会具体落实,按照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启动实施411个重点贫困村幸福乡村建设项目(详见附表三)。

(三)启动28个新农村的建设项目

由市委农办牵头,按照“六带八化十有”的要求,涉及县(市)区具体负责,在进一步做好全市60个示范村项目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启动实施28个示范村的项目建设(详见附表四)。

(四)启动都市农庄规划和建设项目

由市农业局牵头,涉及县(市)区具体负责,进一步做好30个都市农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前期组织启动10个建设项目(详见附表五)。

三、有关事项

(一)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以及市领导所在部门,负责细化方案,并组织安排好所对应市领导参加的启动活动。

(二)市扶贫办牵头,市级相关部门配合,东川、禄劝、寻甸、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盘龙、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阳宗海管委会等11个县区具体落实。一是负责“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第一批宜居农房启动项目汇总表的编制、复核,审核无误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二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年年有资金、村村有项目”的原则,具体负责组织411个省市重点贫困村2012年度规划项目的启动建设和推进落实。

(三)盘龙、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阳宗海等7个县区,至少要有一个以宜居农房项目建设为重点的试点村启动建设。

(四)市委组织部、市“四群”办,负责组织督促“四群”工作队员全程参与、协助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推进实施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

(五)市委宣传部负责围绕幸福乡村建设主题,组织开展好系列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委农办、市级有关部门、相关投融资平台和各县(市)区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及落实。市金融办负责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对宜居农房建设给予贷款支持,具体事宜由涉及县区衔接落实。

(七)市扶贫办、市农业局、市工商联、市工信委负责落实提供企业、商会定点挂钩贫困村名单,并组织参加项目启动仪式及相关工作。

(八)涉及县(市)区负责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群众发动、启动准备和推进落实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同时,以专报、简报和信息等多种方式,向市级挂钩领导和相关部门上报项目推进情况。

(九)市纪委和市委、市政府目督办负责对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推进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办。

篇6:“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四群”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学校、乡(镇)中学、县直学校(幼儿园):

现将《+++教育局委员会委员会“四群”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学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1.《民情联系卡》

2.《民情登记卡》 3.《帮扶台账》

2012年1月18日

区群众的合理诉求,指导贫困地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民生得保障、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教育系统更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

二、目标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全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及省第九次、市第四次、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坚持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强化现代管理、服务师生员工、加强基层党建,坚持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分层实施。以集中辅导、案例教育、民情体验、专题学习生活会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形式,使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树立办学为民、育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确保教育科学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开创会泽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

1.加强群众观点教育。一是强化机关表率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刻理解规划纲要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改革创新,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开展“四群”教育中,努力实现机关作表率,领导当楷模,干部树形象。二是切实解决认识问题。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 础上,认真查找群众观念、群众利益、群众感情等各方面存在的中,认真倾听师生员工呼声,及时反映师生员工意愿,主动关心师生员工疾苦,多为师生员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各项服务工作,做好困难职工工作。

4.加强群众工作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激发教育活力、推进各学校有序竞争、形成办学特色。加强课堂教学、体验实践、文化建设的结合,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改进完善教学办法,增强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建设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主要内容

通过建立和实行机关总体协调、局班子领导挂片联校、科室以上负责人联校联系师生、一般干部结对联系师生;各学校班子成员联级联生、中层干部联班联生、一般教职工直接联生制度,认真开展“四群”教育,推动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学校、深入师生,倾听师生呼声,了解师生意愿,收集师生对我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掌握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工作与广大师生员工、学生家长有机统筹发展的新方法,统筹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和谐稳定发展。

(一)联系人范围

教育局机关的公务员和机关工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各乡(镇)中心学校、乡(镇)中学、县直学校(幼儿园)班子成员

干个责任区。联系对象不交叉重复,联系方式可采取条块结合。原则上局班子领导挂片联校、科室以上负责人联校联系师生、一般干部结对联系师生;各学校班子成员联级联生、中层干部联班联生、一般教职工直接联生。各机关科室(学校)所联系区域为各自责任区。由联系机关科室(学校)领导担任所联系责任区的组长,每个机关科室(学校)明确一名干部为民情联络员。

2.坚持“三深入”。紧紧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深入实际、深入学校、深入师生,定期蹲点,加强调查研究,定期接待师生、下访恳谈,实行蹲点联系卡,实行一名民情联络员、一张民情联系卡、一个联系服务意见箱、一个联系服务电话、一个联系服务邮箱“五个一”直接联系服务师生。每名干部一年至少入校联系服务3次以上,每次走访2-3个年级、10班以上,采取集中访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至少1次个别访谈。每年蹲点深入学校不少于10天,每年深入学校调研不少于3个月。参加蹲点联系的干部每年要提出1条有价值的工作建议,撰写1篇收集和反映师生重要意见建议的民情报告,撰写1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蹲点调研报告,撰写1篇年终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按干管权限呈交,推荐参加县评比表彰。

3.派驻工作队。从2012年开始,用五年时间,每年从局机关和各学校选派五分之一的干部组成工作队,驻乡入校帮助工作,一年一轮换。优先选派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后备干部、年

家庭三方力量,狠抓学校安全工作,广泛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防控活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5.建立健全“两卡一台账两制度”。建立《民情联系卡》。注明干部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邮箱及服务职责,送达所联系学校、年级、班级,方便经常联系。建立《民情登记卡》。记录所联系学校、年级、班级的基本信息、反映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联系服务情况,便于掌握情况、考核和监督。建立《帮扶台账》。深入师生中走访了解生活困难教职工、贫困学生情况,记入“帮扶台账”,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建立健全工作巡视制度,领导干部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察看校情民情。健全信访接待制度,局机关、各学校均设立接待室,并安排专人负责,倾听师生诉求,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妥善解决师生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6.坚持和完善“一评一制度两会两信箱”。“一评”即:在“一评三考”工作中召开社会各界、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学生、教职工代表、学生家长等人员参与的各类座谈会,对校长和教职工进行民主评议,把校长和教师置于社会的监督平台上,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成长为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教师。“一制度两会”既:家校联系制度,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各学校要进一步巩固家校联系制度、家长委员会、家长

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要处理好与本职工作的关系,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既要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又要保证职能工作正常运转,有序推进;要把“四群”教育作为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向杨善洲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相互促进,共同推进。

(四)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必须严格工作要求,注重求真务实,加强督查考核。领导干部蹲点联系必须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搞陪同,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要严格自律,不奢侈浪费,不收受礼品,住校自付伙食费,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教育局党委将对教育系统“四群”教育及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加强跟踪问效。并要把此项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重要内容,采取组织考评与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深入基层、驻校蹲点、直接联系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情况,考评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鼓励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的正面导向。

篇7:中学开展“四群”教育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省、厅、学校党委等各级党组织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的精神,推进中学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确保工作有效推进,取得实效,在遵循《新平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新平县教育系统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教党发[2012]25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抓手,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推广孟连群众工作经验,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达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为推动新平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创新机制和方式方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四群”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组

长:罗忠福(校长)

副组长:黄德才(党支部书记)

曹仕友(副校长)成 员: 李从元

丁水英

祝绍海

何文伟

杨德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办,主任由黄德才兼任。

2、明确责任,分类指导。所有联系群众的干部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联系户特点,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认真开展下访恳谈和帮扶活动。

三、开展“四群”教育的形式和要求

(一)开展“四群”教育的形式

1、学习培训。今冬明春,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学习,引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章》、《论党的群众工作主要论述摘编》和《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重要文献,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省、市主要领导关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每名干部至少撰写一篇理论文章或心得体会。组织开展一次以“四群”教育为主题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个专题培训,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把“四群”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开展以党带团、以党带工、以党带妇等形式多样的党群共建活动,逐步形成“四群”教育长效机制。

2、警示教育。开展一次警示教育,组织观看孟连经验专题片《巨变》,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查找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整顿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为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转变年”、“安全生产年”活动奠定基础。

3、实践教育。组织干部开展民情恳谈,进行民情体验,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组织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践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所能及帮助挂钩联系点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4、召开民主生活会。在集中学习和民情体验基础上,扶贫办领导班子召开一次“四群”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位班子成员和副处以上领导干部要撰写“四群”教育分析检查报告,谈认识、找差距、查原因、抓整改。领导班子整改方案、领导干部和各科整改措施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并备案。

(二)开展“四群”教育的要求

1、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加强群众观点教育,认真查找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积极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调查研究不深透、工作浮于表面、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使制定的各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意愿,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加强群众利益教育,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宗旨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工作开展中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与民争利等现实存在问题,认真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利益,努力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4、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切实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加强群众工作教育,认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不会干、不能干、干不好等能力水平问题,改进和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联系办法

1、建立领导干部职工联系点,确定班子成员联系村,教职工联系学生家庭,制定教职工家访制度(每年家访不少于10次),实行教师联系包干学生制度改革现行的班主任负责制,实行班主任以学籍管理为主,班级学生由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包学习、包纪律和包巩固“三包”责任制,并做好台账记录。

五、实施步骤

为确保学校全面、顺利完成“四群”教育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中学校务会研究决定,中学“四群”教育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

严格按照校党委要求建立组织结构,根据中学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加大宣传力度,在中学全体师生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全面启动“四群” 教育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

(二)组织实施全面开展阶段(2012年3月开始)按照学校总体安排部署和中学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四群”教育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定期开展阶段性自检自查,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面推进“四群”教育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

(三)自检自查阶段(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对照学校要求及学校“四群” 教育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方案开展自检自查,查缺补漏,准备迎接县教育局检查验收。

(四)校党委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接受县教育局督查考核,积极向学校党委汇报汽车学院“四群” 教育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开展情况。

(五)总结完善阶段(2013年至2016年)

根据县教育局督查考核结果反馈,拟定整改措施,严格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做好中学“四群” 教育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的完善和总结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

篇8:“四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加强“四群教育”认识, 提高工作反思能力

加强群众观点教育, 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 摆正位置, 端正态度, 密切联系, 增进师生感情。总之要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 明确这个目标之后, 认真做好自己的岗位职责。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 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二是加强群众路线教育, 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重点是坚持群众路线, 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使工作更加体现群众意愿。到学生宿舍走访, 开展“交心谈心”活动, 听取学师生意见建议, 认真梳理分析, 尽量解决。三是加强群众利益教育, 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核心是群众利益问题, 要视群众为“家人”, 视群众的事为“家事”, 视群群众期待为“家计”, 视群众工作为“家业”, 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换位思考, 从群众的角度出发, 才能为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 服务师生工作。四是加强群众工作教育, 切实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 改进和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师生, 做好群众工作,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设立师生共言箱和电子邮箱, 接收师生的意见或建议, 做到事事有记录和反馈。善于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健全群众工作机制, 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五例会团队”的建设, 创新高校党建学生工作新思路

制定并认真实施“五个例会”制度。例会的内容一般包括:传达学校、学院相关文件 (通知) 精神和工作安排;各部门对所做工作的汇报和总结;拟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同时, 了解同学们对学院、学校的相关情况有何意见或建议, 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打好基础。

1.班主任工作例会

传达学校相关文件 (通知) 精神, 安排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 同时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 学习成功的管理经验, 集中班主任集体的智慧, 分享班主任工作的成果, 研究典型案例的解决策略, 商议重大活动的可行性方案等。每个月月底最后一个星期五, 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班长工作例会

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三, 讨论解决学生生活和心理问题;听取各班近期在各方面的情况汇报, 宿舍卫生情况、晚归情况、班主任开展工作情况等。

3.团支部书记工作例会

每个月第二个星期三, 讨论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训和三学活动开展等党建问题。

4.学习委员工作例会

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 讨论学生学习问题, 包括出勤率、自习情况。

5.学生会部长级工作例会

每个月第四个星期三, 讨论解决文体活动等相关问题。

每个列会形成一个团队管理, 选出团长、副团长管理, 建立各团队的QQ群加强交流和管理。在五列会开展一年多来, 学院学生各方面有了明显的好转, 如学风上、党员带头上、干部表率上和学生违纪上, 使得学院的管理更规范和精细化。

三、加强“五加强团队”的建设, 实现四群教育新突破

1.加强“演讲和政治理论团队”建设, 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在信息化、知识型社会里, 借助互联网等媒介进行交流与沟通逐渐成为主流, 面对面、口耳相接的人际交流活动逐渐减少, 使一些大学生常常处于半失语状态, 难以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因此, 培养大学生善于演讲的习惯, 准确、清晰、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学院依托演讲者协会组织“爱的奉献”“从我做起, 促学风建设”和“感恩, 前行的力量”等多个主题演讲, 在学生中知和行结合, 激发学生的责任和动力。同时, 在当今信息时代, 写作能力已成为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 写作行为也将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掌握一定的写作能力不仅是人文科学学生的专利, 而且也是自然学科学生应掌握的一项核心技能。近些年来, 毕业生的“公务员热”“村官热”和“事业单位热”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要求, 学院依托延安精神研究分会, 帮助学生把握时代主旋律, 弘扬社会真、善、美, 促进传统教育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学院开展了“学习郭明义事迹”“学习雷锋事迹”“学习杨善洲事迹”和“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多个主题后, 每个主题都要求同学们认真写心得体会, 每人每个学期都要写10个以上的心得体会, 由关工委老师为他们批改, 长此以往, 学生写作不断得到提高。

总结我院多年思想教育成果, 在我院形成了一整套的有关学习的理论体系。从一开始提出的“学一学、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学英雄、照镜子、理思路、提措施”到后来的“以事造势, 以势引情, 以情寓理, 事、势、情、理有机结合”, 其影响在不断扩大, 组织方式在不断改进, 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是学到知识, 感受到力量, 更重要的是在分享的过程中彼此获得心灵的碰撞, 精神上得到升华。一年来, 关工委老师为学生批阅心得体会近2000份;每个月制订支部的学习计划, 至少有一个积极、乐观、热情、向上的主题;开展影片教育、学习与交流、周末有约、革命诗歌欣赏、红歌会等多种方式学习。效果通过发布到学院网站或宣传栏, 供大家学习借鉴。

2.加强“科研项目团队”建设,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学生科研活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包括团队协作精神、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科学态度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角度强调了其必要性。有学者认为, 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以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实践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 使学生能全面胜任专业领域的项目开发任务的培养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 这种培养模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的实践参与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与就业市场需要的既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 又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由上可见, 对本科生实施科研能力训练已成为一条被普遍认同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学院结合学校创新创业项目, 院企项目, 每年有近100个项目立项, 300多人参与, 逐步形成了以科研促学风, 促创业的良好氛围。

3.加强“文体活动团队”建设, 提高学生德智文体能力

高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完善人格, 提高其工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素质, 促进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全面发展。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 而文体活动正是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深化、延伸、继续, 只有将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造就学生成为“完善的人”“完整的人”“和谐的人”而幸福健康地成长。

学院依托学生会和党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晚会、辩论赛和诚信知识竞赛、党的知识竞赛和各种球类比赛。通过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组织、交流沟通、协作配合、指挥领导等能力素质, 培养了学生健康个性与完善人格,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和意义。

4.加强“社会实践团队”建设, 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学院每年组织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与农民同吃同劳动, 共同交流、共同学习, 为农民讲解科学的养殖技术, 提供咨询服务1000多人次, 发放农业科普宣传资料10000余份, 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多场, 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全体同学都以“我是一个毕业生, 当成是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心态分别入住不同的农户家里, 到了生产第一线, 进行“一对一”“手牵手”“心连心”的互动沟通、交流, 收集信息, 了解“三农”现状, 宣传农业科技, 为广大农民养殖户解决和提供疾病预防、科学养殖的方式方法, 听取农民的建议和意见, 在实践中锻炼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制定更为明确的目标。在整个活动中, 学院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活动结束后要求每组交小组总结, 每位同学交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各一份, 做好总结, 为今后“三下乡”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整个活动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多年的实践证明, 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全面、客观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社会实践, 可以让学生亲眼目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感受社会价值体系的各种冲击和张力,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社会的变革和变化, 从而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明确、视觉更清晰。这不仅可以促使他们从思想上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明确社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要求, 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而且还会促使他们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改善理论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最终走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

5.加强“志愿者服务团队”建设, 倡导学生服务社会价值观

党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播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塑造, 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志愿者精神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学院依靠自愿者团队开展了保护滇池“绿色行动”、爱护红嘴鸥、敬老院慰和孤儿院演出交流等活动。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传递爱心, 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 也传递了爱心, 传播了文明, 这种“爱心”和“文明’, 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 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二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 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 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 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 促进社会和谐;三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 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围绕如何使学生成长成才、成为有用的人, 更好地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 学院通过实施“五列会五加强”, 切实起到了促进学生能学习、能干事、能写作、能思考、能善言的作用。今后, 学院将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掌握学生学、生活规律, 制订出更合理的管理措施, 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和四群教育的新突破。

摘要:围绕云南省委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活动的要求,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按照学校要求, 深入开展“五列会五加强”活动,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 在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中开展“五列会五加强”推进四群教育活动, 实现高校党建学生工作新突破。

关键词:高校党建,四群教育,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玉霞.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开发研究[J].语文学刊, 2010, (3) .

[2]黎德锐.论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3, 24 (2) .

[3]张文涛, 汪宏志, 宋晓梅.参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OO7, (3) .

[4]王应解.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1) .

[5]黄新宇.高校“第二课堂”刍议.高教论坛, 2008, (8) .

[6]牛磊.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0) .

上一篇:示范党支部事迹材料下一篇:行政执法监督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