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活动方案

2024-07-01

大班教育活动方案(通用11篇)

篇1:大班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防患安全意识于未然,大班幼儿对安全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喜爱的美术活动,制作安全祝福卡,了解常用的安全知识,并把了解的安全常识带回家送给家人,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家人,进一步推动全园的安全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活动时间:20xx年X月20日

活动人员:大班年级组全体教师

大班年级组全体幼儿

活动地点:室内、家中

活动内容:

1.寻找园内安全标志并设计标志(以各班为单位)

2.欣赏祝福卡

3.设计安全祝福卡送给家人

具体内容: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设计、制作安全祝福卡的兴趣,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做事的自信心。

2.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并制作安全贺卡,能用自己的语言向老师表达自己祝福的话。

3.使幼儿初步了解祝福卡的用途,并大胆的对家人说出遵守安全的话。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种祝福卡,布置在教室中,大家一起欣赏。

2.准备幼儿自制祝福卡的各种纸、彩笔、剪刀及辅助材料等。

活动过程:

1.欣赏祝福卡

(1)请幼儿参观祝福卡展览,欣赏各种祝福卡。引导幼儿从贺卡的形状、颜色、图形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感受贺卡的制作的美。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参观一些祝福卡,仔细观察这些祝福卡是怎么样的?”

(2)引导幼儿讨论祝福卡的用途、主要制作材料和方法。

师:“你分析祝福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交流:

师:“你最喜欢哪种祝福卡?为什么?”

2.交代要求,计划制作安全祝福卡

(1)激发幼儿自制祝福卡的兴趣和愿望。

师:“X月份是我们幼儿园的安全月,我们孩子们知道了一些安全知识,怎么样让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能了解和遵守安全知识呢?”

(2)请你设计一张特别的安全祝福卡,先想一想,你要提醒或者想让家人遵守哪方面的安全?想好了再设计?

3.幼儿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祝福卡。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交流祝福卡的制作。

5.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祝福卡送给老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对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

篇2:大班教育活动方案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安全标志,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2、学习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的安全常识和规则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一组。

2、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初步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一:周末的天气可真好呀,蓝精灵们在蓝爸爸的带领下,离开森林,一起去游乐场玩。可是一到游乐场,大家傻眼了:游乐场到处都贴有各种各样的标志,这可是在森林没见过的。

2、 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标志吗?

二、认识安全标志,理解图意

1、认识安全标志

(1)出示课件二标志,提问“这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不能说标志的名称?”

(3)教师小结:这些标志有个共同的名字:安全标志。

2、讨论安全标志的用途

(1)为什么有这么多安全标志?这些安全标志有什么用?

3、议一议没有安全标志的危害:

(1)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行不行?为什么?

(2)教师小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安全标志上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如果不这样,会出现很多问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不能正常进行。

三、标志分类

1、“ 那么多的标志,我们怎么能方便把它们都记住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它们的颜色、形状一样吗?”

2、出示课件三,“ 如果请你给它们分分类,你觉得应该怎样分?请你和朋友讨论一起讨论。”

(1)按照形状的不同。

(2)按照颜色的不同。

(3)按照肯定与否定的不同。

教师小结:小朋友分的真棒,标志通常分为三类,黄色的三角形标志,是提醒或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叫做“警告标志”;蓝色或绿色的标志,提示我们应该怎样做,通常叫做“提示标志”;红色标志上有一斜杠,禁止我们做某些事情,叫做“禁止标志”。

四、判断与纠错

1、“小朋友们太棒了,蓝精灵邀请大家一起去游乐场。在游乐场里,你们找找有谁做得对,有谁做得不对,应该怎样做?“

2、出示课件四,课件带大家一起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们来纠错。

3、 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不但认识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了它们的作用,还学会了运用,希望你们从小就做一个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的孩子。

五、活动延伸

篇3:大班教育活动方案

大班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大班幼儿自主性、主动性等年龄特点, 造成教育中强制多于引导。这就使“亲子教育活动”的开展成为必然, 如何有效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让家长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学习教育方法, 支持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开展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对象:

大一班35名幼儿。

三、研究目的:

通过家园有效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明确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促进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 了解家长在教育方面感到困惑的问题, 以及对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认识。

访谈法:根据家长问卷中的问题, 和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反映的孩子表现, 有针对性地进行访谈, 共同制定教育措施。

行动研究法:教师和家长共同选择或制定亲子教育活动方案, 并进行落实, 观察幼儿学习习惯方面的行为表现, 发现问题, 调整措施, 不断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研究措施:

(一) 定位———家长困惑的问题与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搭桥

任何一位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学什么、干什么, 都是十分关注的。所以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 甚至是在班级博客和班级飞信中经常有家长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并且不时提出自己的困惑问题, 比如, 为什么我的孩子回家不知道留了什么小任务?为什么孩子画画马马虎虎?为什么总是趴着看书写字?为什么晚上完成任务总是要催?……一连串的为什么, 一连串的无奈。于是为了了解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哪些问题, 我们向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 并进行了访谈。通过大家的讨论以及教师向家长推荐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资料, 家长们明白了孩子身上的问题, 是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这就使家长的困惑问题与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搭起了桥。同时家长和老师都明确了培养目的, 那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共育———亲子教育活动与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同行

亲子教育活动能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支持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达到教育与习惯养成同行的效果, 我们在进行亲子教育活动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学习习惯培养的核心点来源于家长集中困惑的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困惑的问题很多, 我们就结合这些问题进行筛选, 保留有共性的问题作为亲子教育活动的核心目标, 解决绝大多数家长的困惑。比如, 家长发现孩子每次在家学习姿势很不好, 家长怎么提醒效果都不好, 再有孩子画画速度特别慢, 看书看不懂等问题, 我们结合这些共性的问题确定了亲子教育活动的内容, 比如开展绘本故事阅读活动、加减法运算活动等, 每个内容指向不同的习惯培养目标。

2. 家长明确亲子教育活动中学习习惯目标的指向。

在设计亲子教育活动方案的时候, 教师都会邀请部分家长参加活动设计, 尤其是在设计观察表的时候, 教师和家长共同讨论观察的指标, 分别列出项目, 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家长有目的地去观察。在设计指标的时候,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家长都能够看明白, 我们首先设计了概括性强的观察项目, 然后又在其下方设计出具体的观察项目, 比如, 幼儿书写习惯的下方就写上“书写态度、握笔姿势、坐姿、速度”, 家长一看就知道书写习惯包括这些内容, 所以观察的时候就更细致而有目的了。

3. 家长成为幼儿共同的学习者, 深入了解幼儿学习习惯。

亲子教育活动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 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教育的科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比如,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 为了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积极提问的学习习惯, 家长成为了幼儿共读的伙伴, 坐在幼儿身边同上一节课, 孩子们看书并绘画出问题的标记, 家长为其书写出问题。在记录的过程中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学习习惯中的问题。

4. 教师落实双指导策略支持家长和幼儿行为的转变。

亲子教育活动中, 教师、家长、幼儿都是学习的主体, 只不过学习的内容不同, 侧重点不同。当教师发现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的方法阻碍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时, 教师要及时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 比如孩子在看书的时候, 家长没等孩子看画面就开始给孩子讲起了书中内容, 这样就不利于幼儿细致观察画面, 不利于幼儿提出问题, 于是教师随即运用观察图表中的内容给家长以提示, 并且鼓励孩子要自己认真看, 如果有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看你能发现几个问题。结果家长和孩子都认真地看书并进行记录, 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非常积极地表达自己发现的问题, 并且通过认真看动画听教师讲故事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孩子都非常认真专心。

(三) 思考———亲子教育行为与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对接

我们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有利于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是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否有利于支持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幼儿的学习行为为什么时好时坏。而且我们每进行完一个活动, 都会结合家长填写的观察记录表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优势与不足, 分析原因。比如在“好玩的数字玩具”活动中, 我们发现了幼儿表现较好的几个方面:认真倾听、互相学习、提问与思考等习惯都很好。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一、活动内容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 是幼儿感兴趣的一件事;二、活动中环节设置以及环境的创设较适宜幼儿活动, 满足幼儿喜欢交往学习的愿望;三、教师能够结合幼儿提建议的难点问题进行示范讲解, 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使幼儿会做, 所以幼儿能够动脑筋大胆地为小伙伴提出建议;四、家长能够结合幼儿制作的难点进行支持, 使幼儿敢于挑战自我, 动脑筋解决问题, 效果较好。发现优点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有的幼儿在介绍玩具的时候表现不够自然大方, 而且介绍的时候无序。我们及时分析原因, 认为主要是家长在家和孩子练习介绍玩具时引导缺少顺序性,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也缺少引导幼儿介绍玩具的方法和对介绍玩具的明确要求, 造成幼儿介绍时出现了无序且抓不住重点的现象。针对不足, 我们进行了弥补。

(四) 拓展———亲子教育方法与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同化

幼儿的学习习惯培养, 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反复实践、反复培养。现代教育观提倡全程教育、全程发展, 所以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样需要体现亲子教育方法的全方位融入, 全时段的跟进, 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拓展亲子教育方法, 同化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良好学习习惯更加持久。具体落实亲子教育方法与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同化分为两个方面:

1. 针对已经养成指定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幼儿进行习惯的拓展。

每次在亲子教育活动后都有部分幼儿家长反馈幼儿学习习惯都很好, 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这时家长就要结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方法尝试落实巩固幼儿好习惯, 然后再结合孩子的表现, 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并尝试新的方法进行培养。

2. 针对未养成指定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幼儿进行亲子教育方法的拓展。

每次在亲子教育活动之后都有个别家长感觉自己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学习习惯还较差, 这时我们就会根据该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亲子教育方法, 不仅在幼儿园里教师加以落实, 家长在家也要进一步培养幼儿好习惯。比如, 发现李思航小朋友倾听、交流的习惯很好, 而大胆自然表达的习惯不够好的时候, 我们就结合孩子表达习惯设计相应的亲子教育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首先创造在三人以上的环境中独立讲话的机会;其次家长为孩子做榜样, 使幼儿在家也有模仿的对象;最后发现有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在幼儿园里教师也有意识地为李思航创造锻炼的机会, 促进幼儿良好的表达习惯的养成。

六、研究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发现, 利用亲子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中的作用, 使家长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人,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在活动中支持幼儿更好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了解了教育幼儿的多种方法, 为家园一致性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幼儿方面有87%的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为能够主动参加各种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认真听讲, 善于思考, 大胆质疑, 主动回答问题, 能够按时认真完成任务, 有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Z].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编, 2004, (9) .

[2]方建移, 何伟.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2004, (12) .

篇4:大班体育活动方案:轮胎乐

我们幼儿园草坪的四周,用轮胎围了一圈做栅栏,轮胎用颜料刷成了五彩的颜色。那半截埋在泥土里,半截露在草地上的轮胎,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玩耍的地方。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傍晚的最后一抹夕阳,那里总有他们顽皮的身影,在轮胎上跳上跳下,从轮胎的洞洞里钻进钻出,在弯弯曲曲的轮胎桥上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孩子们花样尽出,乐此不彼。一个小小的轮胎在大人们眼中是废品,可是到了孩子们的眼中却成了最有趣的一种玩具,于是我们就在幼儿园滑梯旁放置了好多的废旧轮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但他们总是滚着轮胎去撞别人,常常把小朋友碰倒在地,怎样引导他们正确的使用运动器械,鼓励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探索出轮胎的更多玩法,并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在《我们爱运动》的主题背景下,我利用这些轮胎设计了体育活动《轮胎乐》,意在发展幼儿的身体的灵活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锻炼幼儿的体格;同时又激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游戏的快乐,体验探索的快乐,体验运动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轮胎游戏练习单脚跳、双脚跳、钻爬、拖拉等动作,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灵活性

2.在创造性玩轮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发现新玩法的能力。

3.体会轮胎花样游戏的快乐,体验与同伴轮流、合作游戏的愉悦。

目标重点:通过有趣的轮胎游戏练习单脚跳、双脚跳、钻爬、拖拉等动作,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灵活性

目标难点:在创造性玩轮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发现新玩法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大小轮胎若干布置在场地中,欢快的背景音乐,柔和的背景音乐,沙袋,绳子

四、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快乐热身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出去运动运动,(走到轮胎边),我们坐上轮胎的小船,出发吧!听着欢快的音乐坐在轮胎上做头部、肩部、扩胸、体侧、下肢等划船的韵律操

第二环节:自由探索,各显神通

(1)教师:小朋友们,操场上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轮胎,大家想玩吗?那一起去 玩玩吧?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幼儿自由探索“轮胎”的多种玩法。老师进行巡视、引导、鼓励,让幼儿注意安全,小心绊倒、小心与其它幼儿碰撞等)。

(2)教师:小朋友玩得好开心哦!谁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玩轮胎得?(请你来说一说,玩一玩,然后大家跟他一起玩一玩)

幼儿演示:

1.障碍跳:把轮胎平放在地上 ,幼儿单腿、双腿跳过轮胎。

2.走小桥:把轮胎平放在地上,幼儿双脚跳过第一个轮胎,再跳过第二个轮胎,然后把第一个轮胎移到前面,继续跳过,以此类推,向前移动。

3.钻山洞:把大轮胎竖起,让幼儿钻过轮胎,到达终点后返回。

4.拖轮胎:用绳子绕过轮胎,拉着轮胎向前拖。

5.滚轮胎:双手协调用力,身体平衡,滚动轮胎向前跑。

环节点评: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量做灵活的调整,当幼儿对某一玩法特别感兴趣时,教师可以请幼儿再次尝试;当幼儿运动量较大时,教师应以个别幼儿示范为主。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建立一种轻松、快乐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主动与老师互动,积极探索各种玩法。

第三环节:积极创新,合作游戏

教师进一步激发幼儿:刚才小朋友都是一个人自己玩轮胎得,你们会两个小朋友合作一起玩轮胎,那会更有意思,大家试试看吧!

1.两个幼儿合作,把绳子分开,朝一个方向共同拖轮胎。

2.两个幼儿合作,接力奔跑滚动的轮胎。

教师总结:双手滚动轮胎,用力均匀,动作协调,身体要平衡,轮胎滚得要稳当,交接的小朋友要顺着轮胎的方向迅速向后用力。(小朋友分组做相应的练习),合作滚动轮胎的活动既具有挑战性,也让幼儿在运动中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环节点评: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适时引导幼儿运动后思考,两个小朋友怎样就能接力好轮动的轮胎?思考后继续练习。

教师并没有将运动活动当作某一运动技能的单一练习,而是引导幼儿在运动活动中得到多发面的发展,教师启发幼儿探索相互之间怎样交接滚动的轮胎,轮胎就不会躺下来!(并请合作较好的一组幼儿示范,并讲解交接滚动轮胎的方法)

第四环节:游戏挑战,体验快乐

教师:今年天气干旱,灾区没有了粮食,我们大家合作,接力给灾区运粮去,比赛那一组运粮又多又快!(把沙袋放在轮胎内侧当粮食,提醒幼儿滚动轮胎时当心掉下来。)

幼儿6人一组接力滚动轮胎,运输粮食到达目的地,清点粮食数量,速度快,粮食多的组为胜利组。

环节点评:大班的孩子,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多方面的运动潜能,促进幼儿动作全面性和整体性的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第五环节:调整身心,放松心情

1.听音乐做腰、腿等部位的放松运动。

2. 组织幼儿整理操场上的轮胎。

环节点评:整个活动后,运动量和运动密度都到位了,让幼儿整理轮胎。这样有利于慢慢消除幼儿身体的疲劳,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在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整个活动。

五、活动延伸

进行完《轮胎乐》活动之后,孩子们更喜欢和轮胎做游戏了,而且特别喜欢独出心裁,每当他们想出一种新的玩法,都会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能够这样玩。”“老师,我还可以那样玩。”并且会不厌其烦地逐个告诉其他小朋友,体验了探索的快乐,游戏的快乐!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六、活动的反思

1.在主题活动《我们爱运动》的背景下,我设计的体育活动《轮胎乐》充分展示了体育活动快乐的原则,教师营造了快乐的活动气氛,使得幼儿从心理上积极趋向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 整个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的运动不在以动作发展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以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激发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动作发展指向:身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灵活性,注重发展幼儿动作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篇5:大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过节后幼儿刚返园,自选活动前,孩子们在给活动区准备和整理材料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在一起互相交流:“哎,没意思,怎么还是这些区域?”“是啊,我都不高兴玩了。”“要是有个跳舞板就好了。”孩子们的声音并不响。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看着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话语,我若有所思。大班下学期幼儿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对某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看法。可他们又不愿或不敢表达出来。既然家长对活动区有看法,为何不把区域的内容和设置交给他们去做主?说不定会有大收获。

活动目标

1. 乐意与同伴共同商量班级活动区域的调整方案,并形成统一意见。

2. 共同制订活动区域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

活动准备

1. 区域设置调查表

2. 32开白纸若干、水彩笔、剪刀

3. 彩色卡纸 若干

活动过程

1. 谈话

师:开学了,小朋友又回到了幼儿园,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们的六个活动区又要开放了,这学期我们可以设置哪些区域?这些区域可以安排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你觉得哪些区域可以保留?哪些区域可以调整?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2. 调查记录

(1) 师出示调查表,将幼儿所喜欢的区域名称及地点逐一记录在表格内,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同的意见。

(2) 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自己喜欢的区域,可我们的活动室不是很大,我们安排不了这么多区域怎样?这也要听听大家的意见。老师一个一个地报出区域名称,你同意的话就举手表示。师边说出区域名称边记录幼儿举手人数 ,并逐一登记。

(3) 师:怎么知道哪六个区域是小朋友最想设置的区域呢?

师边指表格中数字边启发幼儿从数字最多的依次往下找,师在备注栏中打勾。

3. 交流讨论结果,老师补充并完善,全班统一意见。

4. 共同讨论活动区规则

师:活动区需要规则吗?活动区有哪些规则?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提醒大家呢?

5. 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制定规则。

(1)共同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制订规则。

(2)喜欢同一区域的孩子围坐在一起。

(3)幼儿分组讨论、分工绘画。

师:你想给这个活动区制定什么规则?想一想怎么画让人一看就明白它表示的意思呢?

幼儿分工,把制定好的活动区规则用水彩笔画下来,然后剪下来。

6. 交流、反馈

(1)小组里介绍讲自己画的是什么规则?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这些规则合适不合适?

(2)每组请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所在区域及制定的规则。

(3)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规则”图片贴在彩色卡纸上,并布置在相应活动区域的墙上。鼓励幼儿共同交流,共同遵守。

教学反思

活动区域的设置引发了孩子们的许多不同意见,这是笔者在组织这节活动前时没有想到的。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集体活动气氛很是活跃,师幼关系很是融洽。关于活动区域的取舍问题孩子们都想保留自己喜欢的项目,争论得比较激烈,因而在制订规则时有点急促。

篇6:大班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

1、通过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生活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强安全意识,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二、具体内容及要求:

1、社会活动

小鸭子迷路了

目标:

1、使幼儿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迷路后不慌张,应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

2、知道一些主要的生活活动规则。

形式:通过谈话、情景设置等活动来达到目标。

(2)我怎么办

目标: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

形式:通过谈话、游戏等活动来达到目标。

(3)小公鸡历险记

目标:

1、教育幼儿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话,应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2、教育幼儿关心、爱护同伴。

形式:通过谈话、情景活动等来达到目标。

2、健康活动:

雷响时,我不出去

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

2、教育幼儿懂得防止雷击的基本知识,知道雷雨天应在家,不要出去。

形式:通过教学活动及家园共育达到目标。

(2)煤气开关不乱动

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煤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煤气对身体有害不能乱动煤气开关。

2、使幼儿知道正确使用煤气的方法,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大班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大班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

形式:通过家园共育、教学活动来达到目标。

(3)不攀爬阳台、窗户。

目标:知道攀爬阳台、窗户是危险的,懂得在阳台上、窗户边时要注意安全。

形式:通过看图片、谈话及家园共育来达到目标。

(三)晨间谈话

在每周一的安全谈话中,帮助幼儿建立以下安全意识:

(1)玩大型玩具时不做危险动作,不在滑梯上追逐、嬉闹。

(2)上下楼梯时要注意安全,不互相嬉闹。会用手扶住楼梯的扶手。

(3)出汗后知道用干毛巾擦汗,口渴时会及时喝水。会学习保护自己的眼睛大班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文章大班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出自。

(4)不到河边、建筑工地、电区、马路边、铁轨等危险处玩,不玩火。

四、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的走廊上布置出一块小天地,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展出保护自己安全画廊。

五、家园共育:

1、积极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安全教育周的具体内容。

2、教育幼儿在家中自觉远离带电插座、火、热水等危险物品,共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具体措施

1、在一日活动中,利用各种契机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篇7:大班美术教育活动策划方案

1、感受铅笔花纹的多样性,初步学习用各种线条、图案装饰铅笔外壳,提高自我表现的愿望。

2、能与同伴协调合作,友好交流,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师自制铅笔图示5幅,大张卡纸5张,剪刀、双面胶若干,装饰材料若干,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铅笔,感受铅笔花纹的多样性。

1、打招呼入座,3个幼儿一组出示铅笔:老师手上有什么?(铅笔)平时用铅笔干什么?(写字、画画等)

2、仔细观察铅笔的花纹

(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铅笔,都不大相同,等会每个幼儿自选一支你最喜欢的铅笔,看看图案有什么不同?

(2)每人一支铅笔,说说你的铅笔上有什么图案?幼儿说,教师出示图片。

(3)出示老师制作的铅笔图示、

二、小小设计师这些铅笔都是别人设计的,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铅笔。

1、观察提供的材料,该如何制作?(按图示剪下圆锥形粘成帽子,然后进行装饰;卡纸两边剪下两个圆,模特手臂从里面伸出来;设计师开始在模特身上画画)

2、讨论:谁愿意做设计师?谁来做模特?提醒幼儿:一个好的设计师如果没有一个模特来穿,再好的设计也没用。

3、幼儿三人一组,分工合作。

提出要求:毛笔蘸一种颜色后不能蘸别的颜色,如果要换颜色,毛笔洗干净后再蘸别的颜色。、

三、铅笔秀(音乐:快乐崇拜)

一组一组出场展示走秀,让幼儿说说设计的图案。

篇8:大班教育活动方案

一、阐述活动设计意图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常规内容之一, 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增强节奏感, 而且能提高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

在大班音乐活动《神奇音乐谷》中, 我选取了奥尔夫音乐《小松鼠进行曲》和《碰钟小小》为本次活动的主体音乐 , 这两首音乐曲式轻快活泼, 曲调朗朗上口, 节奏容易掌握, 适合大班幼儿在认识相关乐器的同时, 学习打击和演奏。

本次活动 , 我预设了 “巩固”—“认识 ”—“提升”三个 阶段。首先, 我借助洪恩奥尔夫音乐的现成课件《马戏团》, 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乐器的知识经验;其次, 孩子们通过玩实物鼓和ipad上的虚拟鼓 , 多元化感 知了解鼓 的外形 , 知道鼓能发 出不同的 声音 ;再次 , 巧妙运用 游戏课件 “打地鼠”, 既帮助孩子们巩固打鼓的演奏方 式, 又巧妙地引导幼儿进行有节奏地演奏;最后 , 我运用多 个ipad, 让幼儿以 小组形式 , 播放和练习 洪恩奥尔 夫音乐课 件《碰钟小 小》, 便于小组 个性化学习。

在整个活动中, 信息化技术有效服务于幼儿的探究和学习, 改变了传统音乐活动的“教与学”的方式。信息化技术的巧妙运用将抽象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形象化, 将复杂的乐理经验生动化, 将平淡的教与学的过程立体化, 融视听、探究、练习于一体, 拓宽幼儿学习音乐的路径, 有效提升幼儿学习音乐和乐器的兴趣。同时, 增强幼儿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和公平性, 促进师幼之间、幼儿与学具之间的高效互动。

二、制定教学活动目标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骨架, 是引领幼儿了解音乐、听懂音乐的基本要素, 是幼儿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因此, 节奏乐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节奏感, 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性等。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玩 一玩 ipad里的鼓和实物的鼓 , 了解鼓的外形与声音 , 初步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2.利 用 ipad里 的课件 “ 碰钟小小 ”, 自主探索演奏方案 , 懂得协商、合作的重要性。

3.借助 “ 打地鼠 ” 与 “ 趣味合奏 ” 游戏课件 , 进一步感受演奏与合奏的乐趣。

三、分析教学活动过程

我将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模拟开火车情境, 产生学习兴趣。

活动分析: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小熊泰迪与幼儿的对话;小火车的前进画面使得情境更加生动逼真, 幼儿身临其境地模拟情境, 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观察马戏团乐器, 分享已有经验。

活动分析:这部分运用了洪恩奥尔夫现成音乐课件《马戏团》, 课件将幼儿已经熟悉的乐器有机汇聚在一起, 减少教师课前准备“多种实物”乐器的工作量, 轻轻点击ipad, 就能听到自己认识的乐器的声音, 这种新鲜有趣的演奏方式会再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开展互动性游戏, 认识体验乐器。

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部分, 共分两个环节开展。

环节一:和“鼓”玩一玩

活动分析:

(1) 借助实物鼓和课件 , 观察交流鼓的外形。因为材质 、大小的不同, 鼓的声音也不同, 搜集各种鼓让孩子实际感受鼓声, 不易操作, ipad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难题, 幼儿点击同在一个页面上的四个鼓, 很容易就发现它们的声音不同。为了帮助幼儿了解鼓的结构, 特地在多媒体课件中制作了鼓的分解图, 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鼓的组成, 清楚地看到小鼓空空的“肚子”,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 解决了我们在课堂中遇到的很多棘手的难题, 拓宽了音乐教学空间。

(2) 结合多媒体游戏 , 集体进行鼓的演奏。几乎每位孩子都玩过“打地鼠”的游戏, 结合幼儿的经验, 我设计了音乐节奏游戏“打地鼠”, 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活动中, 直接感知音乐节奏,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生动化, 开阔了幼儿的音乐思路。

环节二:和“碰铃”玩一玩

活动分析: 传统音乐教学活动由于受到乐器和设备的限制, 一般以集体学习为主。本次活动中, 我尝试让ipad走进课堂, 走近幼儿, 为音乐教学活动注入新技术、新活力。探索活动中,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ipad中现有课件《碰钟小小》进行个性化学习, 增强幼儿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实物乐器的积极互动, 提升主体地位。

第四部分:进行趣味性合奏, 感受演奏乐趣。

活动分析: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 游戏情境下的教育活动能使游戏水平和学习效果向更高层次发展, 更能增强教与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我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 由老师或幼儿担任指挥进行演奏的模式, 而是让孩子置身在多媒体游戏情境之中, 在演奏与合奏中, 愉悦心情、体味快乐。同时, 达到解放老师, 让老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孩子学习情况, 并给予及时引领和指导, 有效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篇9:大班教育活动方案

动词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运用十分广泛。本次活动以《发现动词》为主线,以“关注幼儿,珍视游戏,聚焦发展”为主旨,运用多种游戏形式,在一日活动中设计有趣的生活和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动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领幼儿通过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去说、去做、去交流;充分感受动词的意境和作用。体现幼儿玩中学,学中求,求中乐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真正享受到感知动词和语言活动的乐趣。

晨间活动:亲亲弟弟和妹妹

目标:巩固礼貌问好,能主动和弟弟妹妹打招呼并亲切拥抱;独立整理衣物并叠放整齐。感知动词:拥抱 叠放

过程:

1.教师亲切接待每一位幼儿,询问幼儿上幼儿园的方式。如:坐車、走一走、跑等。

2.和大班幼儿一起接待小班幼儿,主动问早问好并拥抱每一位弟弟妹妹。

3.指导幼儿整齐地叠放自己衣服,体验动词:叠放。鼓励帮助同伴。

反思:设计并引导大班幼儿热情的拥抱弟弟妹妹,让其感受动词:“拥抱”的意义;缓解小班幼儿暂时的分离焦虑。

早锻炼:和弟弟妹妹在一起

目标:幼儿能愉快、主动的参与到晨间活动中,体验大带小共同晨炼的乐趣。感知动词:运动 照顾

反思:和弟弟妹妹近距离的接触,在韵律活动中亲身感受动词:运动 照顾,激发照顾弟弟妹妹的爱心,体会帮助他人的自豪感。

散步:手拉手

目标:在安静悠闲的散步过程中,强化对安全标识的理解。感知动词:散步

午睡:小手真能干

目标:能自己穿脱衣服并摆放整齐;会简单整理床铺;感知动词:整理 摆放 系鞋带

反思:在午睡环节,幼儿边做边体会动词:穿、脱、叠、摆放、整理和系鞋带等动词,能够更加生动直观的掌握常见动词。

盥洗:守秩序 会等待

目标:知道守秩序,养成人多排队等待不拥挤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巩固洗手的正确程序:“六步洗手法”和便后整理裤子;感知动词:甩手 等待 。

反思:养成守秩序,会等待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将事半功倍。在盥洗环节,幼儿边做边理解:洗手、甩手、等待动词,给幼儿生动直观的感受,从中掌握常见动词。

进餐:我会用筷子

目标:练习使用筷子;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丰富动词:夹 使用

反思:鼓励幼儿自己正确使用筷子,锻炼小肌肉灵活性

活动区活动:动一动,做一做

目标: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能准确生动地使用动词,大胆地表现;喜欢和同伴合作游戏;感知动词:健身 接龙 测量 拼摆 记录 表演 欣赏

角色区:开设小小健身房,提供圈、绳、球等材料进行动作练习。

语言区:提供图文并茂的动词接龙卡片,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说动词并用动词创编儿歌。

表演区:图片,模仿并创编出各种动作及小律动。

美工区:运用小棍、积木练习拼摆动作造型,练习说动词。

益智区:学习使用绳、尺子、笔等工具测量。

反思: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动词连贯的语言说一句话或表述一件事情;喜欢和老师、同伴分享彼此的作品,

集中教育活动:语言《说一说,做一做》

设计意图:

5-6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模仿能力,正处于相对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本次活动教师设计了多个有趣的游戏活动,创设了运用动词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对动词产生探究兴趣,引领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动脑,相互合作,大胆去说出动词、做出动作;更加积极主动地用语言去表达。使其真正享受到感知动词的乐趣。

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动词,了解动词在生活中的运用。

2.能运用动词完整清晰表述一句话或一段话。

3.培养幼儿合作互助的精神。

重、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更多的动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程:

1.感知发现

提问: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小脚又能做什么?

请幼儿说出动词并做出动作(洗、拍、擦、踢、跑、跳)

教师小结: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是动词。

2.尝试体验

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1)教师说出动词,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2)幼儿两人一组,一个做动作,另一个幼儿说出相应的动词。

3.理解运用

出示多媒体,运用动词说完整话。

教师逐一出示画面,提问:

(1)阿姨在干什么?阿姨在扫地。动词是什么?

(2)谁在干什么?叔叔在切菜。动词是什么?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姐姐在公园里浇花。动词是什么?

4.加深拓展

教师同时做出两个动作,请幼儿用一句话说出来如:老师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启发幼儿用一边、、、一边说完整话。

5.表演讲述

教师讲述故事《小猫钓鱼》,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讲述故事,边用动作来表现故事中的内容。

6.延伸活动: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马路上、在家里发现动词。

反思:在设计本次活动方案时,我充分考虑《指南》对大班幼儿发展要求和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目标定位,环节设计、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方面,充分践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重要思想,处处体现幼儿园“一日活动都是课”的教育理念;符合我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助推了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从一日活动的整体效果来看:

(1)体现了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

丰富有趣的游戏吸引着幼儿积极参与,快乐的情绪体验又使每一个幼儿都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多种形式的游戏又使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动词的意境。为拓展动词运用创造了条件,也把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向深入。他们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勇于尝试;快乐地说、勇敢地做,大胆地表现,整个学习过程,既获得了知识,又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2)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幼儿在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享受著体验、合作、创新的过程。拓展了知识,丰富了更多动词词汇,并能清晰、有序、完整的语言表达。

(3)体现了教师是活动的引领者

活动内容的选择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简短的提问、精炼的语言、灵活地运用教具增添了神秘感,将幼儿带入游戏情境之中,使重、难点内容通俗化、立体化,便于幼儿掌握。

(4)第二天在语言区里,我发现唐心茹和杨春萱在兴致勃勃的进行《表演讲述》;吸引了部分幼儿在观看;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全班幼儿结伴开展《表演讲述》活动,更凸显了本次活动的趣味性强,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更佳的特点!

(5)在接下来几天的晨间谈话活动中,幼儿纷纷说出了更多生活中发现的动词:切菜 包饺子、拖地;开车、指挥交通、洗澡等等。

户外游戏:秋收忙

目标:

1.体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

2.练习单手持物跑,能协调一致地进行走、跑、跳、钻、爬等动作。

3.感知动词:提、跨跳、走、跑、跳、钻、爬

准备:小椅子、圈、皮筋、小篮子、轮胎等

过程:

1.活动开始:随儿歌活动四肢

2.基本动作练习:跨跳

3.游戏:秋收忙

将幼儿带入情境:秋天来了,农民伯伯的粮食都丰收了,我们也来帮忙吧。幼儿手持小篮子开始出发。绕过小树林,走过独木桥,跨跳过栅栏,钻过山洞,捡起一个土豆放进小篮子跑回来、、、、、、反复2—3次,每次增加一个动作,感知相应动词,提高活动难度,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游戏中,重点指导幼儿动作:提、跨跳,充分感受动词在游戏中的作用。

反思:大班幼儿喜欢非常户外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能够在关注动词的基础上,更加认真准确的做好每个动作,动作的协调性、合作能力,完成任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但第一次参与游戏时,个别幼儿在钻轮胎的时候头和脚不够协调,有碰头现象,需要教师的帮助。第二天、第三天逐步有所改善。部分幼儿跨跳动作不够灵活,教师先从窄窄的小河开始练习跨跳,再逐步增宽,加深难度。

室内游戏:看谁说得多

目标:喜欢和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能准确使用拍、抛、踢、传等动词。

准备:皮球、跳绳、毽子、及表演区、建构区、美工区等

过程:

1.教师出示皮球,请幼儿说说可以怎么玩,并请幼儿练习、描述说出相应的动词。

2.幼儿分成小组,一组拿器械用器械做动作,另一组幼儿用动词说一句恰当描述。交换角色进行。

反思:通过对实物的操作和运用,幼儿理解了动词。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既准确地运用了动词,又体会了游戏的乐趣,促进了幼儿的有效学习。

离园活动:我会打电话

目标:

1.愿意关心同伴和周围的人。

2.学会通过打电话与朋友交往。

3.丰富动词:问候 关心

准备:电话、各种材料

过程:

1.讨论:今天哪个小朋友没来幼儿园,猜一猜他们为什么没来?

2.大家给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打电话。教师指导幼儿正确拨打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3.指导幼儿制作小礼物送给生病的小朋友。

反思: 幼儿知道每天关注同伴的来园情况,找到了关心同伴的好办法。

篇10: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1、通过晨间谈话、集体活动进行有关:“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脱衣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2、通过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为我们周围的环境进行检垃圾的活动:

中班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形式:

1、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主题开展“我会自己叠被子”、“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叠衣服”、“我能自己擦椅子”“我会扫地等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的快乐;

2、通过班级的各项活动后,进行年级组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具体项目就是班级已经进行了的各项活动如:“叠被子”“穿衣服”“”叠衣服“”擦椅子“”扫地"

大班活动:《我是劳动小明星》

1、进行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教学活动备选课程见后

2、各班级充分利用“五一”劳动节的节日教育资源,进一步挖掘了潜在资源,开展“从小做个勤劳人”的德育活动,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尝试体验成人的劳动。

3、以班级为单位包干院内、院外的不同区域进行灌溉花草树木、拔拔杂草等活动

特别说明:

1、此活动为下周的任一天或几天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2、此活动需要挖土和浇水的工具,请教师们提前做好收集的准备;

友情提醒:

1、活动切实对儿童的成长有帮助、有提升;

篇11:大班幼儿心理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一天,我看到宋老师的儿子一边听音乐一边非常开心地跟着音乐哼唱“棒吧嘎、棒吧嘎”,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有意思,他告诉我这是龚琳娜演唱的新神曲《金箍棒》。我观看了龚琳娜表演的《金箍棒》视频之后,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首乐曲包含中国传统京剧、民间以及流行的音乐元素,同时音乐里隐含着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境,比如孙悟空的“百变”、“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等。因为曾经看过有老师将神曲《忐忑》设计成非常有意思的《狐狸和小鸡》的音乐游戏,我就想利用《金箍棒》音乐设计一个音乐游戏活动。

但如何让这首家喻户晓的神曲《金箍棒》成为很好的幼儿音乐教学素材呢?怎么组织相应的音乐活动才能让幼儿始终积极地投入其中呢?为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重新编辑音乐,让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为了能让《金箍棒》的作品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我们对音乐做了编辑,让音乐长度、速度、情节更适宜,能真正地被孩子们所喜欢。《金箍棒》整首曲子的时间太长,有5分多钟,同时音乐元素比较多。A段乐曲相对舒缓、悠扬,对于幼儿来说显得比较拖沓;B段音乐速度则太快,幼儿较难合拍。根据孩子们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情境,如“变”的情境、“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我先选取了以叙述孙悟空为主线的A段音乐,并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加快A段速度;再选取了打斗情境的B段音乐,并放慢了B段乐曲的速度,让幼儿能够合拍进行游戏;其次选取了“变”和“吧嗄嘀吧嗄嘀”的音乐元素,最后将音乐编辑成1分15秒,ABCD格式。虽然音乐有4段,但每一段音乐之间变化非常明显,而且每段音乐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音乐本身的歌词也能提醒幼儿随乐表现,降低了音乐的难度。可以说改编后的音乐无论是长度、速度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2.挑选并讲述故事,让活动对孩子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书早就熟悉故事情节,而主角孙悟空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应该说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是孩子们喜欢的,并符合儿童经验的。我在《西游记》众多的故事中选择了《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音乐的逻辑。并增加戏剧冲突让“打斗”、“7 2变”更富有情趣和意义,如,在感受B段打斗乐曲前,我渲染了故事:真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但他还一心想着师傅,当他得知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后,非常伤心,火速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朝假猴王打去。故事的讲述不仅使打斗富有情趣,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孙悟空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活动快结束前、在音乐尾声处则增加了如下故事情境:经过打斗和72变,真假美猴王还是分不出输赢,最后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真猴王赶紧跑上前去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被打后晕倒在地。这时孩子们要表现假猴王各种晕死的样子,同时真猴王要用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这一情节的设计不但使得活动更富有情趣,使孩子对活动始终保持很大的兴趣,同时向孩子传递了“我成长、我担当、我幸福”的人格品质教育。

3.游戏设计层层递进,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体验成功的快乐

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动作的编排、师幼互动以及空间位置都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上肢到下肢,从坐到站再到找空位,层层递进。比如游戏一开始先利用故事和创编简单动作完成整首曲子的合乐,然后一遍遍进行累加,由开始的挥棒击打,到迅速躲闪、对打动作,再到加入了加油鼓劲的“吼嘿”,动作逐渐丰富。再比如在互动环节中,先是教师对全体幼儿的互动,然后是教师对一位幼儿的互动,再到幼儿对幼儿的互动。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孩子在每一环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与幼儿互动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

为了了解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个音乐、是否熟悉孙悟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找了几个孩子先尝试来玩一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也都熟悉这些故事。我尝试让孩子们变蜘蛛精,有些孩子变出凶狠的造型,一位男孩子马上就说:“不对,蜘蛛精是这样子的!”把手放在下巴下,作出很妩媚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重点要完成打斗动作,因为“变”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很容易,他们可以自己表现。在试教的时候我将活动设计成选拔代理猴王的故事情境,不但有两两合作打斗,还有圈上追逐游戏,希望一节课有许多精彩的场面,但是发现容量太大,在短短的30分钟里,就像做压缩饼干一样,流程很快,没有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学得不扎实。为了能在单位课时内,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我们必须进行价值取舍,最后决定只完成两两合作,在第二课时再进行“选拔代理猴王”的游戏。

点评

从活动设计意图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既有能力从教材中挖掘出各种能够挑战儿童兴趣和能力的有趣活动,又能够关注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儿童在有限时间内可能承受的负荷进行选优取舍,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根据我们大量的教师行为观察发现,有些教师要么就是很难设计出真正有趣、并且又有发展挑战、又紧扣教材潜力的活动,要么就是把许多设计堆积在一起,不愿取舍或不能选优取舍。因此,该教师在这里所表现出的这种综合能力是非常难得的。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点评

此目标撰写充分体现了对“本学科素养目标、学习素养目标和人格素养目标”的全面关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儿童为主语——即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目标(而非以教师为主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语法结构。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学习心理学倡导的“行为目标”的撰写方法,所有目标都是教师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观察的儿童行为,同时所有行为又都是紧紧扣住了该活动中儿童必然要面对的具体发展问题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戏。)

点评

这个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难点前置环节”。本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儿童提取自身原有经验,准备好将在后面用于动作表演的动作语汇。

下面的环节是使用附有故事意义的表演动作来感知音乐的主要环节。许多人都以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感知音乐只要用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实际上,尽管音乐常常被称为感性的艺术,但音乐的许多概念(音乐的形式、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同时也是可以抽象出来的。这些被抽象出来的诸如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篇章结构等的概念,在仍旧以动作思维作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阶段,还是需要学习者使用动作来进行认识的。当然,单纯的抽象概念学习,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和儿童使用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简单故事相结合,就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音乐形式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乐第二遍。)

点评

一般来说,在这种律动表演游戏的教学设计中,让儿童在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完整感知音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完整的音乐和完整的故事在学习初期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动作表演的动力定型,从而对于后期表演和游戏时的流畅感觉非常有帮助。以前,许多教师倾向于将音乐和动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进行教学,希望以此减轻幼儿感知和记忆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在最终完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因段落之间没有机会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表演或游戏的流畅性。当流畅性缺乏的时候,表演或游戏的快感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播放慢速B段乐曲。)

(三)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没有信心跟上? (播放原速B段乐曲。)

点评

由于为B段音乐设计的表演和游戏对动作合乐的精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此设计了突出重点的学习环节。而且,这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还在该环节的初始几步采用亲自慢速哼唱音乐的方法,以便能够让幼儿从容感知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逐步适应录音音乐的速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绝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效落实培养“从容淡定,稳健扎实”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对一来玩一玩,你想当谁,真猴王还是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帮我们加油鼓劲。(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评价,如,和音乐很合拍,变出了各种各样造型,打斗的时候反应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气,两位在合作的时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九、幼儿交换角色,站在座位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交换角色,刚才的真猴王,现在变成了假猴王;刚才的假猴王现在变成了真猴王。现在的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现在的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这一次在鼓劲的时候声音要更响亮。(播放完整音乐第八遍。)

点评

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双角色教学设计步骤:师、生同角色继续熟悉真猴王动作——生继续巩固真猴王、师新增假猴王示范与全体幼儿互动——师生交换角色——师与一位幼儿结伴示范真假猴王互动——幼儿两两结伴尝试真假猴王互动。这样精密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结伴操作的时候已经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游戏配合细节,还有利于避免许多幼儿由于没有弄清楚细节在完整随乐结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产生迷惘、焦虑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更有利于避免幼儿产生退缩性的学习态度或不求甚解马虎了事的学习习惯。

十、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点评

装死或假装晕倒对于幼儿来说是与前面的“打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一“打斗”是一种“动”的刺激,现在“装死”则是一种“静”的刺激。这一动一静的巧妙衔接,便恰到好处地将表演和游戏更进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在整个活动的前面部分,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隐藏了起来,最后“抖”出这一情节,能够产生出更强烈的激发效果。

十一、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九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二、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播放完整音乐第十遍)

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们再用这个音乐玩一玩关于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点评

该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延伸

上一篇:中国工业炉现状及展望下一篇:按时开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