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024-06-24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精选8篇)

篇1: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实施方案五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绪,小孩子也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引导呢?看看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实施方案五篇,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实施方案 1

活动目标

1、愿意跟小朋友们分享自己快乐和不快乐的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

2、理解故事中阿力想长高的心情,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3、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快乐,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若干、PPT。

活动过程

一、营造轻松的氛围(播放轻缓的音乐),想想自己喜欢的事情(快乐和不快乐)。

1、伴随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

2、教师配乐解说:“让我们听着音乐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来一次”静心之旅“在旅途中,想想自己在家里的、在幼儿园的、在上课时候的、在玩游戏的时候等等快乐的事、不快乐的事……(嘟嘟……)列车到站了,我们的旅途结束了。

3、分享愉快的事情。

“谁愿意第一个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快乐的事呢?”(个别幼儿)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程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分享一个我犯过的错误吧!还记不记得那天我早饭没有吃,于是我就随便咬了几口苹果,后来就放在桌上,结果第二天走进教室一看,发现桌上有好多蚂蚁。看来这件事老师真的做错了,所以我不快乐。我以后一定不把吃的东西带到教室……哇,今天把这个不快乐的事情说出来,我的心里舒服多了。现在谁愿意象我一样把不快乐的事情讲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呢?”

“刚才上来的小朋友都很棒,我们给他们拍拍手!”

二、故事小屋:你很快就会长高

师:今天呀!还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阿力!(出示男孩阿力),有一件烦心事让他很不快乐,他一点都不喜欢自己的小个子,他的心愿就是希望长高,长得像大树一样高,像长颈鹿一样高,或者像巨人一样高,总之越高越好。爸爸、妈妈、姐姐,还有老师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可是都没有用,阿力一点儿也没长高。后来听取了叔叔的建议,变成了最快乐的男孩……(出示PPT,讲述故事)

1、我们一起看看这幅图,阿力是怎么样的表情?同学又是怎么样的表情?如果人家这么叫你,你会开心吗?

2、我们刚才都了解了阿力的不快乐,那你觉得他为了让自己快乐起来会做些什么改变呢?

3、在听了妈妈爸爸的建议以后,阿力发现自己还是没有长高,你觉得这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样?那我们猜猜看他会怎么做?

4、阿力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却一点效果都没有,你猜他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如果是你,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5、听了叔叔的话,阿力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不光是矮个子有这么多的烦恼,高个子叔叔也有很多的烦恼,那你觉得阿力还会像以前那样想长高吗?他又会怎么做呢?

6、当你们遇到不快乐的时候,你有什么好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呢?(请孩子们说)

7、有只小兔子它也有很多方法,想跟我们分享,我们一起来看看(边看图片边说)

8、师:老师也想和你们分享一个我的方法,当我遇到不快乐的事情的时候,我就做几次深呼吸,这样我的心情会变得轻松很多。(和老师一起试一试)

三、传递快乐

那么从今天开始,希望我们小朋友都做一个快乐的孩子,每天都过得开心。最后,让我们和自己的朋友一起来唱首快乐的歌曲吧。你也可以邀请后面的客人老师一起。(音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实施方案 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幼儿初步理解什么是孤独。

2、能够正确认识独孤,并学习如何远离独孤,走向合作。

3、通过连体人、背靠背、两人三足这三个相关合作的游戏,幼儿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此次课程学会分享与合作。

活动准备

一组讲述孤独兔子故事的幻灯片,几张挖了两个洞的报纸以及废旧的纸盒皮等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小朋友们以前一定是没有听过的,因为这个故事是最近才刚刚发生的哦。所以接下来小朋友们就要认真听清楚啦,因为小兔子最后需要小朋友们的热心帮助。

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从其中的图片讲述小兔子的性格遭遇。故事概况:从前有一个小兔子,由于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家,所以都很少出去和别的小伙伴们做朋友。

可是有一次森林里面突然起了大火,大家都在互相帮助思考逃生的办法,可是小兔子却是孤独的一个人在大火中挣扎着,如果当时小朋友正好在小兔子的身边,会怎样帮助小兔子顺利逃离火灾现场呢?

2、针对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自由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再归纳出几个有意义的回答让幼儿参与讨论。并从讨论中得出幼儿的回答是否可行,以后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合作。

3、设计游戏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游戏一:连体人。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将挖好两个洞的报纸分别套在两个人的脖子上,将两人连在一起。两人一组沿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跑、过障碍物等。如果报纸中途破碎则停止游戏,以报纸不破碎者为优胜。

说明:障碍物可以是某个特定的纸盒铺成的小路,或者是教师自行画的圈圈之类的。

游戏二、背靠背。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让幼儿两两背对背坐下,两腿伸直,双手臂向后互相钩住,然后试着站起来。

说明: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划定一些范围,首先把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大组,然后每个大组派出两个小朋友进行游戏,剩下的小朋友为自己的组员加油。轮流着进行。

4、通过上面的游戏,小朋友们在玩完之后分小组分享感受。

教师叫几个小朋友代表进行讲述自己小组的体会。教师:小朋友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都很开心,都知道怎样去跟自己的小伙伴好好合作与沟通,所以呢,可以看出我们班的所有的小朋友都不是孤独一个人的。

那么刚才故事中的小兔子呢,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悄悄的告诉老师它通过你们热心的帮助已经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啦,所以不再孤独一个人了,于是呢,最后就能够安全的和小伙伴互相合作逃离火灾现场了。它呢,要老师谢谢小朋友的热心帮助!

5、活动结束

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又是听故事又是玩游戏的玩的很开心,那么小朋友们是不是都能够想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做事情呢?在家里面,有爸爸妈妈的帮助,在幼儿园里面,和小朋友们、老师们在一起,大家相亲相爱,是不是不会感到孤独了呢?

所以呢,小朋友们在家里面可以帮忙爸爸妈妈拿拿拖鞋,端端水,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合作搬搬桌子之类的,于是,什么事情都难不倒我们啦,对不对?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实施方案 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诚实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撒谎的危害性。

2.引导学生知道即使“偶尔撒一次谎”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3.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体会诚实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查找《狼来了》的动画故事,制作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动画故事导入,明确活动主题

1.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狼来了》。

2.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故事中的小孩被狼吃掉的原因。(小男孩一次又一次撒谎,山下的农民伯伯一次又一次被骗后,不再相信他了。真的有狼来时,没人救他,他只有活活地被狼咬死。这都是他撒谎种下的恶果)

(二)小组讨论交流,揭示“诚实”含义

1.小组讨论诚实的行为有哪些,然后再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诚实就是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诚实就是要敢于说“不知道”;诚实就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诚实就是不隐瞒别人的错误。

2.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表现,夸夸我自己诚实。

3.教师小结:真正诚实的孩子不只在几件事、几天不说谎,要做到事事不说谎,天天不说谎。4.讲讲身边诚实的人和事。

小结: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好品质,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有许多诚实的人和事,小朋友们也说了很多诚实的行为表现。在一件事上、几件事上做到诚实不说谎较容易,在一天或几天内做到诚实不说谎也较容易,困难的是一辈子都不说谎,每件事上都不说谎。看看,下面这些同学们就遇到难题了。

(三)设置生活情境,明理导行

设置下面三个情境,学生就这些情境展开讨论。

情境一:课件展示王明宇3月6日的日记。

(1)议一议:怎样帮帮苦恼的王明宇。

(2)说一说:你有过王明宇这种心情吗。

(3)想一想:你以后遇到这种事怎么做。

情境二:展示“乐乐该怎么做”的图片及文字。

(1)讨论:乐乐该怎么做。

(2)交流:你认为偶尔撒一次谎有没有关系。

情境三:教师和一位学生表演学生忘记做作业后撒谎被揭穿的事。

(1)交流:你想对这个撒谎的同学说什么。

(2)这样一幕在班级经常发生,有同学尝到苦头,有同学尝到甜头。你想对尝到甜头的同学说什么?

教师小结: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勇敢承认,并勇于改正,同样是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请听下面的故事。

(四)树立诚实榜样,反思自我

活动反思:幼儿理解了诚实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撒谎的危害性。知道即使“偶尔撒一次谎”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实施方案 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2、能学会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二、活动准备

1、“我要吃冰淇淋”看图讲述图片36张。2、“应该怎样?”任性教学课件。

3、“谁对谁不对”教学课件、图片及笑脸娃娃、哭脸娃娃36张。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看课件“涛涛、娇骄、牛牛”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事不好的行为。

1、幼儿看课件,提出问题。

三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是任性的孩子?

2、教师小结: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不管条件允许或不允许非要达到目的不可,任着自己的脾气去做,并不听从大人的劝告。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好的习惯。

(二)在幼儿认识任性的基础上,通过谈话“怎样做?”以此提高幼儿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1、提问:你告诉“三位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2、教师小结: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做一个听从劝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通过看图讲述《我要吃冰淇淋》使幼儿明确任性带来的不良后果。1、幼儿每人一张图片分小组自由讲述,并学习概括故事的内容。冬冬由于任性遇到了怎样的麻烦事?

2、教师小结: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欢它,而且还伤害了身体住进了医院,任性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四)巩固知识,做游戏《笑娃娃和哭娃娃》。

方法:通过看课件行为判断《谁对谁不对》巩固幼儿以上所学内容。在正确的行为图片下方,贴一个小笑脸,反之,亦然。幼儿游戏后,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对错。

(五)合幼儿自身实际,不断提高认识。

1、请幼儿讲一讲自己任性的事情。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吗?以后应该怎样做?

2、教师读几篇家长来信,目的在于正面引导幼儿,自觉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幼儿了解了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实施方案 5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气”对人的影响,获得消除这一消极情绪的办法。2、能关注自己的情绪,有积极调整自己情绪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图片,PPT;2、木偶;3、关于各种消气方法的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表情:

意图:导入主题,了解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1、小兔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生气会让人怎么样?

3、小兔可能为了什么事生气呢?(联系生活经验)4、看一看、听一听,小兔到底怎么了?

(二)故事讨论

意图:梳理经验,积累消除生气情绪的方法。1、小兔生气的时候做了些什么?这样做有用吗?2、怎样才能让小兔消气呢?(与木偶互动)

3、看一看,小兔用了哪些办法消气?(幼儿分散观察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深呼吸能使人冷静、放松;向关心自己的人说出生气的原因能得到安慰和帮助;想想别人的好,会很快忘记不高兴的事...小兔用了这些好办法,心里的气全消了。

(三)游戏分享

意图:迁移生活,知道要保持愉快的情绪。跟着音乐玩游戏:如果生气你会怎么做――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这很正常,重要的是你必须记住生气时该怎样做。希望大家快乐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少,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

活动反思:幼儿初步了解了“生气”对人的影响,也知道了消除这一消极情绪的办法。会关注自己的情绪,有积极调整自己情绪的愿望,也会调整他人情绪,知道妈妈生气了要哄妈妈开心。

篇2: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天,我看到宋老师的儿子一边听音乐一边非常开心地跟着音乐哼唱“棒吧嘎、棒吧嘎”,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有意思,他告诉我这是龚琳娜演唱的新神曲《金箍棒》。我观看了龚琳娜表演的《金箍棒》视频之后,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首乐曲包含中国传统京剧、民间以及流行的音乐元素,同时音乐里隐含着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境,比如孙悟空的“百变”、“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等。因为曾经看过有老师将神曲《忐忑》设计成非常有意思的《狐狸和小鸡》的音乐游戏,我就想利用《金箍棒》音乐设计一个音乐游戏活动。

但如何让这首家喻户晓的神曲《金箍棒》成为很好的幼儿音乐教学素材呢?怎么组织相应的音乐活动才能让幼儿始终积极地投入其中呢?为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重新编辑音乐,让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为了能让《金箍棒》的作品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我们对音乐做了编辑,让音乐长度、速度、情节更适宜,能真正地被孩子们所喜欢。《金箍棒》整首曲子的时间太长,有5分多钟,同时音乐元素比较多。A段乐曲相对舒缓、悠扬,对于幼儿来说显得比较拖沓;B段音乐速度则太快,幼儿较难合拍。根据孩子们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情境,如“变”的情境、“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我先选取了以叙述孙悟空为主线的A段音乐,并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加快A段速度;再选取了打斗情境的B段音乐,并放慢了B段乐曲的速度,让幼儿能够合拍进行游戏;其次选取了“变”和“吧嗄嘀吧嗄嘀”的音乐元素,最后将音乐编辑成1分15秒,ABCD格式。虽然音乐有4段,但每一段音乐之间变化非常明显,而且每段音乐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音乐本身的歌词也能提醒幼儿随乐表现,降低了音乐的难度。可以说改编后的音乐无论是长度、速度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2.挑选并讲述故事,让活动对孩子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书早就熟悉故事情节,而主角孙悟空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应该说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是孩子们喜欢的,并符合儿童经验的。我在《西游记》众多的故事中选择了《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音乐的逻辑。并增加戏剧冲突让“打斗”、“7 2变”更富有情趣和意义,如,在感受B段打斗乐曲前,我渲染了故事:真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但他还一心想着师傅,当他得知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后,非常伤心,火速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朝假猴王打去。故事的讲述不仅使打斗富有情趣,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孙悟空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活动快结束前、在音乐尾声处则增加了如下故事情境:经过打斗和72变,真假美猴王还是分不出输赢,最后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真猴王赶紧跑上前去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被打后晕倒在地。这时孩子们要表现假猴王各种晕死的样子,同时真猴王要用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这一情节的设计不但使得活动更富有情趣,使孩子对活动始终保持很大的兴趣,同时向孩子传递了“我成长、我担当、我幸福”的人格品质教育。

3.游戏设计层层递进,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体验成功的快乐

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动作的编排、师幼互动以及空间位置都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上肢到下肢,从坐到站再到找空位,层层递进。比如游戏一开始先利用故事和创编简单动作完成整首曲子的合乐,然后一遍遍进行累加,由开始的挥棒击打,到迅速躲闪、对打动作,再到加入了加油鼓劲的“吼嘿”,动作逐渐丰富。再比如在互动环节中,先是教师对全体幼儿的互动,然后是教师对一位幼儿的互动,再到幼儿对幼儿的互动。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孩子在每一环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与幼儿互动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

为了了解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个音乐、是否熟悉孙悟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找了几个孩子先尝试来玩一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也都熟悉这些故事。我尝试让孩子们变蜘蛛精,有些孩子变出凶狠的造型,一位男孩子马上就说:“不对,蜘蛛精是这样子的!”把手放在下巴下,作出很妩媚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重点要完成打斗动作,因为“变”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很容易,他们可以自己表现。在试教的时候我将活动设计成选拔代理猴王的故事情境,不但有两两合作打斗,还有圈上追逐游戏,希望一节课有许多精彩的场面,但是发现容量太大,在短短的30分钟里,就像做压缩饼干一样,流程很快,没有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学得不扎实。为了能在单位课时内,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我们必须进行价值取舍,最后决定只完成两两合作,在第二课时再进行“选拔代理猴王”的游戏。

点评

从活动设计意图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既有能力从教材中挖掘出各种能够挑战儿童兴趣和能力的有趣活动,又能够关注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儿童在有限时间内可能承受的负荷进行选优取舍,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根据我们大量的教师行为观察发现,有些教师要么就是很难设计出真正有趣、并且又有发展挑战、又紧扣教材潜力的活动,要么就是把许多设计堆积在一起,不愿取舍或不能选优取舍。因此,该教师在这里所表现出的这种综合能力是非常难得的。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点评

此目标撰写充分体现了对“本学科素养目标、学习素养目标和人格素养目标”的全面关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儿童为主语——即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目标(而非以教师为主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语法结构。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学习心理学倡导的“行为目标”的撰写方法,所有目标都是教师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观察的儿童行为,同时所有行为又都是紧紧扣住了该活动中儿童必然要面对的具体发展问题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戏。)

点评

这个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难点前置环节”。本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儿童提取自身原有经验,准备好将在后面用于动作表演的动作语汇。

下面的环节是使用附有故事意义的表演动作来感知音乐的主要环节。许多人都以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感知音乐只要用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实际上,尽管音乐常常被称为感性的艺术,但音乐的许多概念(音乐的形式、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同时也是可以抽象出来的。这些被抽象出来的诸如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篇章结构等的概念,在仍旧以动作思维作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阶段,还是需要学习者使用动作来进行认识的。当然,单纯的抽象概念学习,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和儿童使用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简单故事相结合,就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音乐形式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乐第二遍。)

点评

一般来说,在这种律动表演游戏的教学设计中,让儿童在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完整感知音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完整的音乐和完整的故事在学习初期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动作表演的动力定型,从而对于后期表演和游戏时的流畅感觉非常有帮助。以前,许多教师倾向于将音乐和动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进行教学,希望以此减轻幼儿感知和记忆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在最终完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因段落之间没有机会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表演或游戏的流畅性。当流畅性缺乏的时候,表演或游戏的快感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播放慢速B段乐曲。)

(三)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没有信心跟上? (播放原速B段乐曲。)

点评

由于为B段音乐设计的表演和游戏对动作合乐的精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此设计了突出重点的学习环节。而且,这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还在该环节的初始几步采用亲自慢速哼唱音乐的方法,以便能够让幼儿从容感知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逐步适应录音音乐的速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绝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效落实培养“从容淡定,稳健扎实”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对一来玩一玩,你想当谁,真猴王还是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帮我们加油鼓劲。(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评价,如,和音乐很合拍,变出了各种各样造型,打斗的时候反应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气,两位在合作的时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九、幼儿交换角色,站在座位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交换角色,刚才的真猴王,现在变成了假猴王;刚才的假猴王现在变成了真猴王。现在的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现在的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这一次在鼓劲的时候声音要更响亮。(播放完整音乐第八遍。)

点评

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双角色教学设计步骤:师、生同角色继续熟悉真猴王动作——生继续巩固真猴王、师新增假猴王示范与全体幼儿互动——师生交换角色——师与一位幼儿结伴示范真假猴王互动——幼儿两两结伴尝试真假猴王互动。这样精密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结伴操作的时候已经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游戏配合细节,还有利于避免许多幼儿由于没有弄清楚细节在完整随乐结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产生迷惘、焦虑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更有利于避免幼儿产生退缩性的学习态度或不求甚解马虎了事的学习习惯。

十、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点评

装死或假装晕倒对于幼儿来说是与前面的“打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一“打斗”是一种“动”的刺激,现在“装死”则是一种“静”的刺激。这一动一静的巧妙衔接,便恰到好处地将表演和游戏更进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在整个活动的前面部分,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隐藏了起来,最后“抖”出这一情节,能够产生出更强烈的激发效果。

十一、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九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二、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播放完整音乐第十遍)

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们再用这个音乐玩一玩关于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点评

该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延伸

篇3: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本文仅从人文知识的角度, 看看童话这一鲜活的文学体裁是怎样潜移默化地借助童话独特的魅力和感召力, 来积极引导我们的孩子一步步勇敢的向前迈步。

1 对性格发展的影响

作为经典童话, 《灰姑娘》可以说是久负盛名了。故事可以说是浓缩了所有平凡女孩隐藏在心底的美丽梦想———美貌、爱情、财富以及一朝跃龙门的荣耀, 因而数百年来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 “灰姑娘”从哪些方面对我们的孩子产生影响:

首先, 灰姑娘具有好的品行。她从小就非常温柔善良, 早在18世纪,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他的名著《爱弥儿》中, 第一次明确地把教育的对象———儿童, 提到了教育中心的地位, 并且提出了“自然人性”的观念。其次, “灰姑娘”具有超出常人的“容忍力”, 她包容继母对她的万般责难, 父亲对她的不闻不问, 姐姐们对她欺辱刁难, 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容纳并且真诚地对待他们。第三, 要善于相信他人, 只有对他人付出真诚才可能获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当她的教母她去采南瓜时, 她虽然不懂南瓜为什么能使她到跳舞会去。她还是立刻去选一个最好的西瓜交给教母。试想, “灰姑娘”如果不相信教母这个有魔力的仙女, 不愿去采南瓜或者采个又烂又小的南瓜, 又会是怎样的呢?结局不得而知。现在的孩子们的世界是封闭的是单调的, 家长把孩子拴在家中, 老师把孩子禁锢在学校, 努力地避免其与外界接触。以企图让孩子们“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这种想法和做法可以说是错误的, 让孩子从防盗安全门的“猫眼儿”里看世界, 她的世界只能有“猫眼”那么大。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信任可以让我们得到力量。第四, 要信守承诺, 诚信待人。大家知道,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尽头, 有开始就有结尾, 生命有诞生就有死亡。应该说, 《灰姑娘》所告诉我们的, 远远不止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有句话这样说“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肯定有不一样的观感, 但是我相信, 我们有共同的收获。那就要坚持“真善美”的道德理想, 弘扬“惩恶扬善”的精神。“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的道德理想尽管有着某种时代局限, 在现代人看起来似乎过于天真;但毕竟这种朴素的善恶观念。千百年来, 依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举止, 左右着人类对于世事的基本判断。正因为如此, 像《灰姑娘》这样对于“美丑、善恶”简单处理的童话作品。永远不会失去读者, 相反, 它却会因为旗帜鲜明地张扬了人类基本的道德感而成为经典。

2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 然而, 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和过高期望, 几乎近于病态。父母畸形的教育观念和专利式的教育方法, 以及不绝于耳的唠叨, 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 使他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这种心理在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宣泄的情况下, 会导致病态性凶杀, 也有可能导致厌世自杀。这种期望值过高的畸形教育观所培养出的孩子, 可以说是病态的不健全的。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已经大大超出了孩子们的承受力。相当多的父母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像玩具一样由自己的意识来支配。成功的父母会因不出色的子女感到莫大的羞辱。而不成功的父母, 更缺乏宽容, 他们把子女的成功当作自己成功的最后赌注, 把他们所有的愿望和期许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 要求他们不懂一切代价考上大学, 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3 对思维发展的影响

大班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从进入大班起, 儿童就开始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 系统地掌握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 自觉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在学习的过程中, 儿童的各种心理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页随之获得发展。

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等对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而引起了大班儿童思维发展的种种新的需要, 并和儿童已达到的原有的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矛盾, 构成大班儿童思维发展的动力。在教育的影响下, 这些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九推动他们的思维不断的向前发展。

4 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言语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摘要:处于当今这个在物质和精神高度急速发展的社会中, 我们的孩子可以说是幸运的, 也可以说是不幸的。之所以幸运是他们不用为吃穿等基本生存条件发愁多的是享受, 不幸也在于此这些物质让他们的童年缺少泥土的清香和河流的淘气, 没有享受掏鸟窝大大的成就满足感, 捉河蟹的紧张激动小心翼翼……他们错失了接触抚摸真实自然的机会。我个人认为不幸之大幸。

关键词:童话,大班,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于虹.儿童文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1.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篇4: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群体——缺乏关注,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教师,我们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但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幼儿教师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大打折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调查显示,某省会城市的幼儿教师心理问题轻度及以上症状的检出率为59.84%,远高于全国的常模20%。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二)指导纲领——概括笼统,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可操作性

虽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和系统的培训,使得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虽然在新《刚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涉及到心理健康方面,但内容大多体现在其他领域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比较概括笼统, 缺少内在联系和统一的观念。

(三)家长群体——智育第一,使心理健康教育雪上加霜

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家长衡量孩子的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当然,幼儿园并没有考试。但家长们也会自发的对孩子进行“考试”和“排名”。如孩子们能认识多少汉字,能做几以内的加减法,甚至会多少英语单词,参加几级钢琴、绘画、舞蹈考试。与此同时,孩子们也陷入了这场“战斗”。他们开始在意“谁比我厉害”,“谁没我厉害”,“我要超越谁”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与同伴的竞争上。当然竞争未必不好,但作为家长,应该更多的引导孩子们体验自身的成长、自己的努力,并为之感到快乐。家长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乐此不疲的奋斗目标在加重幼儿负担的同时,无疑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留下了负面的能量。

二、解决方案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1.自我调控。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我们要正视工作、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如社会地位不高,家长的苛刻要求、工作的忙碌繁琐等等,都会对我们的内心造成很大压力和内心冲突,影响自身的情绪情感。但我们仍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好自我调控,增强自我修养,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

2.主管部门。幼儿园及主管部门不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各种平台,但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及压力。所以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以及个中原因。如层出不穷的各种比赛、名目繁多的各种文案等,可有针对性的酌情加以精简。这样能将教师的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幼儿身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感。

3.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当教师的情绪情感出现较大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可以由专业的机构或个人加以疏导,引导教师及时觉察自身的一些感受,并获得专业的帮助。如果能使类似的指导帮助常态化,一定能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保教护航。

(二)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一日活动各个环节

虽然幼儿教师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实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心理健康融入一日生活。

1.将心理健康融入过渡环节。课间、餐后、午睡前后等环节在幼儿园统称为过渡环节。这些过渡环节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如课间和谐的师幼关系和良好的班级氛围能给幼儿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在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后自己穿脱衣物等过渡环节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利于今后独立意识的养成。过渡环节也更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个别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 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2.将心理健康融入教学活动。我们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和契机,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把握这些内容和契机,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特质。如在能力差异较大的艺术活动中,我们需要肯定孩子的努力,但同时也让孩子们看到自己与同伴间的差异,能愉悦的接纳这种差异,并接纳自己与同伴的不同。在挑战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数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在竞争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3.将心理健康融入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通过对在游戏内容的确立、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角色的扮演、游戏进程的推进等环节,学会如何与同伴协商、合作,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制定规则、遵守规则、选择游戏内容、分享游戏材料等环节,发展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分享的精神。

(三)家园同步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1.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通过网上家长学校、班级空间、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互相交流探讨各种有价值的案例及社会热点等。使得幼儿在园在家的行为的保持一致性和延续性,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2.利用家庭资源。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告诉家长: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能成为孩子的港湾,一对乐观宽容的父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能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

篇5: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不恰当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能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并寻找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

3、提高自己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摄下生活当中相关情景录像;

2、脸谱两张(发怒、笑);玩具若干;

3、音乐磁带:幸福拍手歌。

★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脸谱,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或小组讨论。

① 猜猜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② 你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

③ 你不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

2、教师小结:笑很可爱,大家都喜欢;发怒很可怕,会给别人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是大家不喜欢的。

3、观看录像(一):

大家正在玩游戏,豆豆突然抢过同伴的一个玩具就跑,同伴边跑边喊跟着追,豆豆继续跑着,还大笑,之后将所抢的玩具一仍又去看小朋友的书,并用劲地往小朋友中间挤。小朋友不请他看,他气地将手中的玩具高高举起想砸向小朋友,被老师制止。他将手中的玩具猛地扔出老远,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4、启发引导幼儿讨论:

① 你喜欢豆豆吗?为什么? ② 豆豆的表现给同伴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③ 你在平时的活动中有没有过影响别人,是什么时候?

④ 那怎样做才不影响别人呢?

5、观看录像(二)并讨论:

录像:豆豆赠送贴画给小朋友们;与同伴友好的看书、玩玩具。

讨论:豆豆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会改变?

看了录像后你知道了什么?

6、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乱发脾气,努力做一个受欢迎、被大家喜欢的人。

7、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讨论:刚才玩玩具时,小朋友愿意和你一起玩吗?

当你很想玩别人的玩具,或自己的玩具不够时,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感觉怎么样?

8、集体跳《幸福拍手歌》,进一步体验愉快的情绪。

篇6: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3

设计意图: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一个人有了合作的精神,那么也就成功了一半,人与人相处,只有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已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久而久之,是幼儿形成了不合群、不合作等不良行为,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就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因此,需要我们重视幼儿谦让、合作的教育。让幼儿懂得合作的意义,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与别人合作的快乐。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合作的意义,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友好合作并初步掌握合作的技巧,体验合作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猴子和鹿》,录象带,皮球若干,筐子,箱子,布条若干。活动过程:

一、游戏:运球师: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怎样不用手、不用脚,也不借助任何东西,把球运到那边的箱子里?你们可以互相商量商量,看有什么好办法?出示球,按照你想的方法咱们试一试。(幼儿探索尝试)你们谁成功了?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二、看课件,了解合作的意义,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师:今天真高兴,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客人,你们想不想见?放课件,提问:(1)小朋友,你们猜谁能成功?为什么?

(2)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成功?遇到这样的困难,你猜他们心里会怎么想?怎样才能摘到桃子呢?开动你那聪明的小脑筋,帮他们想个好办法吧。我们大家可以互相商量商量,这样办法就更多了。

(3)结果怎样?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一开始没能摘到桃子,而最后他们却成功的摘到了桃子?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小结:老熊说的很对,其实我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但只有互相合作,团结起来,我们才能成功,你们说对吗?看来,合作的力量真大,那么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需要我们合作完成的?

三、看录象,学会与人友好合作并初步掌握合作的技巧,体验合作的快乐。师:(1)他们在干什么?一个人能做到吗?

(2)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吵架能解决问题吗?你认为该怎么解决?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3)两个人要想走的又快又好,你认为该怎么合作?小结:两个人要想走的又快又好,就要相互配合,互相商量,步伐一致。活动延伸:

篇7: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教师方面:

1、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孩子方面: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家长方面:与家长多沟通;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四、具体工作安排:(略)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教师方面: 1、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孩子方面: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家长方面: 与家长多沟通;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

一、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教师应保护好孩子生理器官,有意识的训练幼儿视觉、触摸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1)可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幼儿的听力,平时要定期测量幼儿听力情况,及早治疗和防范。

(2)让孩子逐步辨认:红、黄、橙、绿、天蓝、蓝、紫等色,并逐步按名称选色及按色讲名称。

(3)教孩子用手摸,辨别物体的粗细、软硬、轻重、粗糙、光滑。

(4)用捉迷藏或找物的游戏培养孩子逐渐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如用同类物体摆成不同的空间位置,让幼儿指出方位。又如用物体摆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等。

(5)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做一些观察记录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如带孩子观察母鸡→生蛋→孵小鸡→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并讲出先后顺序。还可以通过故事、童话等帮助幼儿掌握“从前”、“很久很久”、“后来”、“开始”、“结束”等词汇。

2,对中班幼儿注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对周围事物极感兴趣,到处看、听、闻、说。因此,活动能力、生活范围、知识量都增长、扩大、增多了。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得以发展,如果我们做到使幼儿明确观察任务,选材又适合幼儿知识水平,利用有趣的声音、动作、鲜明的颜色,必定能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观察目标上。

3,对中班幼儿记忆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增长,能记住情节和有关词句,复述故事,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他们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即记忆自己所熟悉的、所理解的比不熟悉的不理解的内容效果好,理解对幼儿有很大作用。

4,对中班幼儿思维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很高,他们可边动作边说边记,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逻辑思维水平差,处于萌芽状态。他们掌握实物概念时能概括出实物主要特征,特别是功用特征。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玩“找错”的游戏,如家长讲“马是拉车的”幼儿讲“对,马是拉车的”,“水果是扔掉的”,“错,水果是吃的”。中班的数概念可掌握到“10”,词汇的掌握也随着年龄增加,这为幼儿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幼儿学书法、学绘画、学语言。

5,对中班幼儿想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想象的对象和内容深广得多了,特别是对贴近幼儿生活的想象显得具体而细致,甚至大人忽视的细节,他们也想象到了。他们会幻想着与星星、月亮做游戏、乘坐火箭在太空中的运动会上夺金牌,其中也许包含着想象的创造性成份,这是很可贵的,应予以启迪保护。

二,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情感仍带有明显的外露,易冲动及易变的特点,但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情感也会向着稳定而深刻的方向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评价都有些发展,家长应帮助他热爱幼儿园的班级群体与朋友建立良好的联系,互相报出电话号码,鼓励他们在平时晚上或双体日互通电话。

三,对幼儿意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8: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 以兴趣诱导情感

幼儿对于生疏、难懂的事物,常常视而不见,只有获得一定愉快经验积累后才产生喜爱和向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向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的好办法。如,《家乡的风景》活动,活动前,发动幼儿共同收集相关的照片、图片等资料,引导幼儿观看欣赏,使幼儿重温了记忆中那些美丽的风景,加深印象。活动中,我们精心制作教学课件,通过演示课件,请幼儿来介绍家乡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小导游》活动中,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扮演“导游”。通过生动的情境表演,引导幼儿积极投入,进一步体验家乡的美,熟悉了解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小吃、家乡的风俗。从粗浅的了解家乡,到能细细地描述家乡,进而到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无形中使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了深化。

2. 以情境陶冶情感

在新奇、开心、欢快的情境中,幼儿特别容易产生难忘的情感。我们的家乡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特色文化:新年的桥灯、线香龙、傩舞、蚯蚓灯;端午节编蛋袋、做香包、赛龙舟、泡药澡;七夕的抬花篮;古老的梅林戏;……我们抓住每一次机会,进行社会情感教育。如,《贺新年》主题活动中,幼儿学跳傩舞和舞蚯蚓灯的舞步、学习舞桥灯、扎好线香龙到各班去送祝福等。端午节来到,我们让幼儿学编蛋袋做香包、到金溪边看赛龙舟、听端午泡药澡的典故并认识泡澡用的草药。《家乡美》活动中到博物馆了解梅林戏、演艺馆观赏梅林戏表演、美工区中试着自制道具、表演区中尝试表演。我们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家乡是美丽富饶的;我们家乡的人民是勤劳聪明的。使幼儿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人民。

二、把热爱家乡的情感根植于对具体事物认识的土壤之中

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除了通过环境教育、渗透教育活动,还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多样化、有实效的活动来影响和强化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清明,去卢峰山烈士陵园祭扫,参观红军街。当幼儿一起站在烈士墓前听教师讲述英雄故事和家乡的渊源时,也在卢峰山上也见到了家乡独特的青山绿水,这让每个幼儿都为自己是一个泰宁人而骄傲。

一年一度的秋游活动中,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陪同下一同出发参观地质博物院。这一路恰恰贯穿整个城区,于是,我们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把家乡的另一面真正呈现在幼儿的眼前。一路上的小吃摊、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新的城市景观吸引了幼儿的目光。随着教师的讲述,幼儿渐渐地知道了家乡的变迁,真实感受到家乡的另一种美。

碧玉卷、暖菇包是我们家乡清明祭扫时的祭物,它们在煎和蒸熟出笼后,葱绿油光,香味引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如今,它们成了一种色味廉美,饶有乡土特色的点心。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迅猛,以及舶来食品的介入,使我们的本土特产销声匿迹了。特别是对幼儿来说,更是缺乏了解的机会,但是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却是家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一个标记,所以让幼儿把家乡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饮食文化发扬下去也是爱家乡的一个具体表现。为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特色,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技能,我们在“清明节”组织幼儿进行了采摘暖菇草、学做暖菇包的活动。当下午吃点心时,幼儿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暖菇包,特别的开心。

三、共同创设环境加深幼儿情感体验

创设系列主题环境,不仅能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像是一名无声的教师,不断地向幼儿传递着有关家乡的知识和情感方面的信息。还是直观形象、多方面宣传家乡的最佳途径。如,“家乡美”主题环境图片展,幼儿近距离地观察它们,三五成群地集在一起讨论着。围绕着活动的开展,幼儿用自己能干的小手,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做一做、画一画等不同的形式演示着各自眼中的美景:窑泥和石头塑造的瀑布;小嫩竹扎成的漂流竹排;用纸制手提袋制作的傩舞面具;稻草扎成的线香龙;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通过自己的画笔,从心底萌发出自己是家乡的孩子,爱家乡就像是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的美好情感。

亲自创编儿歌《家乡美》大赛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大赛活动通知发出后不久,就收到家长们创编的儿歌。我们将收到的儿歌打印并贴上该家庭的生活照,张贴在幼儿园大厅走廊上。离园时请全体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们读一读参赛的儿歌,最后由幼儿给喜爱的儿歌贴上花朵,由此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这一活动让更多的幼儿和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更充分地感受到自身是活动的主体。

“学习”活动自身的开放性,广泛地教与学的互动信息、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使得在幼儿园大班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活动生机盎然。针对幼儿不同实际、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情感的培养是必要的,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到爱祖国,在幼儿的心田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摘要:爱家乡、爱祖国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大班开展爱家乡品德教育应从情感入手,把爱家乡的情感根植于对具体事物认识的土壤之中,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具体形象的教育内容,共同创设环境,在幼儿感兴趣的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品德教育。

上一篇:办公用品采购计划清单下一篇:地理考试后教师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