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情况报告

2024-06-10

医院感染情况报告(精选8篇)

篇1:医院感染情况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情况汇报

——泰山区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控制是维护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此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列为医院总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医院的快速业务发展相适应,整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初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成立了以业务副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和医务科主任为副组长,以各科护士长及主任为组员,各科室并设有专职监控人员。每周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对检查中问题和不足积极整改,提出了可行的整改措施,并责令各科室限期整改。每季度院感委员会召开一次例会,分析院感情况,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总结经验、促进院感质控工作的开展。科室院感控制小组定期活动并作好记录。

二、定期对重点科室的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内窥镜进行菌落数及致病菌检测。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协助调查。并强化感染管理专(兼)人员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督查,改善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对手术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各科室每月进行自我检测,院内定期进行抽查,重点抓好医务工勤人员正确洗手工作。并将检查情况纳入考核按规定扣分。

三、加强了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在职教育

1、医院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全部经市级培训取得院感控制专业上岗证后才予以上岗。

2、对全院在职医务人员、新上岗人员进行常规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继续教育以及相关法规、新出台的行业规范培训与考核,每年至少有一至二次全院性的院感控制知识的短期培训。

3、请教学医院感染控制专家来院作专题学术讲座,如请省医院、省院感监控办及市执法所专家来院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专题学术讲座。

四、建立了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体系,1、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2、加强了重点部门感染控制措施。

3、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纳入医院总体质量考核,使整个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进入了规范化轨道。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职工对院感的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的隐患在某些方面还相当严峻,随着国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国策,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及相关的准入标准不断出台,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己经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医院感染事件,特别群发感染事件,频繁被社会暴光,有的酿成恶性医疗事故。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杜绝医疗纠分,己经是势在必行。就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看来,目前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在职人员、新上岗人员及保洁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须进一步加强;

(2)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应问题;

(3)进一步加强供应室、手术室、产房、内镜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特别是供应室的改建问题;

(4)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

(5)感染疾病科(包括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建设事项需进一步完善;

(6)消毒药械进入医院的各环节管理制度切实建立;

(7)污水排放的处理。

总的来看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过去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虽然目前某些方面的感染隐患还很严峻,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统一认识,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切实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定能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泰山区人民医院

院感管理委员会

2009.11.23

篇2:医院感染情况报告

一、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

1-10月份共监测出院病人12685 例,187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例次数20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47%,例次感染率为1.62%。感染病人病原学送检率为62.96%.其中各科室的感染率如下:呼吸内科0.61%、消化内科0.83%、心血管内科1.96%、内分泌科1.1%、老干部病房3.55%、感染科0.6%、肿瘤科7.94%、神经内科1.8%、中西医内科0.65%、普内科3.24%、普外科1.65%、肛肠外科1.39%、普儿科0.51%、新生儿科2.65%、南院急诊2.35%,骨一科、妇科、产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均为0。

2011年监测ICU出院病人170人,11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47%。

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2011年共监测出院病人12685人,187人发生医院感染,漏报1人,医院感染漏报率为0.008%。

三、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调查: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15%,Ⅰ类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率为99.85%。

四、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

2011年对全院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横断面调查,共调查病例3489份,使用抗菌药物的1822例,使用率52.22%;

其中一联使用1128例,二联使用632例,三联使用60例,使用

率分别为32.33%、50.44%、1.72%。

细菌学检查114例次,菌检率60.96%。

五、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调查:

2011年前三个季度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共调查42个科室,采集样本2159份,具体情况如下:

1、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共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情况543份,合格数543份,合格率100%。其中空气270份,合格数270份,合格率100%;物体表面167份,合格167份,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表面106份,采集的对象主要是医生、护士、实习生、进修人员,合格数106份,合格率10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共监测使用中消毒剂286份,消毒物品201份,灭菌物品934份,内窥镜、活检钳、细胞刷共监测51件,合格率均为100%。

3、监测血透中心使用中的透析液、反渗水共33份,合格33份,合格率为100%。

篇3:医院感染情况报告

医院患者集中,病情复杂,极易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内容,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为制定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昌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11-2014年辽宁省昌图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2011-2014年各科室所有住院病例各系统的医院感染情况及报告资料。

1.2方法对2011-2014年各科室所有住院病例, 按有关医院感染标准进行诊断[1],凡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均定为医院感染病例。

1.3统计学方法对2011-2014年昌图县医院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11-2014年医院感染年发生情况昌图县医院2011-2014年住院病人45 232例,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生医院感染805例,发生率为1.98%。经过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3,P<0.01)。见表1。

2.2 2011-2014年住院病例按系统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对所有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占全部805例感染病例的32.67%;其次为其他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第三为泌尿道感染,占14.04%。见表2。

2.3 2012-2014年住院病例各室医院感染情况各科室之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不同,各科室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91,P<0.01),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率最高,为2.96%;其次为外科,占1.77%。见表3。

3讨论

从表1可见,2011-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这是由于随着先进仪器和设备的出现, 医院不断使用先进仪器和设备,这些仪器和设备多数是进行插入性操作,而插入性操作的次数与感染有密切关系,插入性操作的次数越多感染率越高。有文献对临床重点科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医生对医院感染的知识低于护士[2]。因此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对医生要加强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对降低感染有很大关系。同时还要提高医院领导对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强化医院感染报告意识。因此,各医疗单位应更加重视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分析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管理规范》的学习,严格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同时要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危重患者保护性隔离,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及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加强医院内消毒工作,保证消毒工作质量,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从感染发生情况看,医院感染发生由高至低依次为下呼吸道、其他(包括上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手术伤口、血液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达263例,占总感染例数的32.67%;其次为其他 (包括上呼吸道),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全国与国外资料比例相吻合。这是由于这部分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情况比较多。因此,今后医院对这部分患者更应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加强室内空气消毒,同时也说明医院管理方面特别是床位数和住院病人的病房安排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应引起注意。

篇4:医院感染情况报告

【关键词】 普外科 手术 切口感染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63-01

在临床当中,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为临床较为多见的感染类型,依据临床相关资料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临床各种感染中位居第四。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对45例普外科患者手术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以此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相关性因素,为有效控制切口感染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现将临床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45例普外科患者,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为5~81岁,平均年龄为42.7岁;45例手术患者当中,12例为浅部切口感染;33例为深部切口感染。

1.2 方法

1.2.1 切口感染评定标准[2]

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周围存在脓性渗出液(或者伴体温大于38℃),即可确定为切口感染。

1.2.2 临床研究方法

分析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包括辅助检查结果,体温记录、临时及长期医嘱等,根据临床手术切口感染评定标准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并整理记录相关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与手术切口类型相关性分析

在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共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24.44%;8例Ⅰ型切口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2.50%;21例Ⅱ型切口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9.05%;16例Ⅲ型切口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37.50%。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Ⅰ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Ⅱ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注:Ⅰ型切口属无菌手术;Ⅱ型切口属污染手术;Ⅲ型切口属感染手术。

2.2 切口感染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24例6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中,7例发生切口感染,约为29.17%;21例小于60岁手术患者中,4例发生切口感染,约为19.05%;老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手术患者。应用1种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20.69%(6/29)明显低于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患者31.25%(5/16)。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手术切口感染为较为多见的院内感染[3]。普外科手术患者在通过临床手术治疗之后,机体免疫力、体质状况均较手术前有所下降,同时由于临床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手术之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等相关因素,促使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不利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6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9.17%(7/24);小于60岁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9.05%(4/21);由此可以看出,老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手术患者。因而对于老年手术患者,要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应用1种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20.69%(6/29)明显低于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患者31.25%(5/16),因而在普外科手术治疗过程当中,要加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可能通过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4]。

在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共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24.44%,其中Ⅰ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2.50%(1/8);Ⅱ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9.05%(4/21);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37.50%(6/16)。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Ⅰ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Ⅱ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有效控制Ⅱ型与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控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Ⅱ、Ⅲ型切口感染发生[5]。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因而临床要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凤梧.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66.

[2]胡海彦.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问题的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8):76.

[3]张桂萍,邱莉.普外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及切口感染情况调查[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5):2801-2803.

[4]苏志峰.浅谈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9):76.

篇5:我院康复科医院感染情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康复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科制订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康复科住院患儿从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部位,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发生月份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602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46例,感染率7.64 %;住院第5d发生院内感染者最多,占17.4%;2月份及10月份院感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8.9%和20%;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29例(63.0%)。结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为患者、医院和国家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积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住院患儿;康复科

我院儿童康复科主要收治脑瘫、高危儿、发育迟缓、脑炎恢复期、脑外伤恢复期患儿,此类患儿治疗时间长,费用高,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将直接影响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为了解我院康复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现对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科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康复科共收住院患儿602例,男320例,女282例,年龄38d~6岁,其中≤1岁382例(63.5%),>1岁220例(36.5%),住院时间3~27d,平均16.5d。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康复科住院患儿进行逐一查询,从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部位,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发生月份进行分析。

1.3院内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所有院内感染病例均符合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

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率 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康复科共收住院患儿602例,发生院内感染46例,感染率7.64%。

2.2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602例患儿住院时间3~27d,平均16.5d,住院第5d发生院内感染者最多,有8例,占17.4%,住院第1w共17例(37%)发生院内感染,第2w共16例(34.78%),第3w11例(23.91%),第4w2例(4.35%)。

2.3季节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46例院内感染患者中,25例发生于冬季,占54.3%,夏季发生院内感染者最少,共6例,占13%,同年2月份及10月份院感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8.9%和20%,5~7月最少,为3%~5%。

2.4感染部位及构成比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共34例(73.9%),其中上呼吸道29例(63.0%),下呼吸道5例(10.9%),其次为消化道10例(21.7%),其他2例(4.3%)。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入院48h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本研究602例患儿院感率为7.64%,冬季院感发生率最高,为54.3%,可能因为冬季气候较冷,且患儿免疫力低下,在治疗过程中哭闹,出汗较多,反复穿脱衣服等因素造成患儿受凉感染有关;在46例院内感染患儿中,有8例(17.4%)发生在住院第5d,所占比例最高,可能与患儿新入院后需到辅助科室完善检查,与感染患者接触机会增多以及对环境不适应,对治疗不适应有关,住院第1w,第2w及第3w发生院内感染比例无明显差异;感染部位方面,有34例(73.9%)患儿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中29例(63%)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考虑婴幼儿鼻咽部及气管相对狭窄,粘膜嫩且血管丰富,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与很多因素有关:①医院环境因素:我院康复科住院部及治疗室不是一个独立的非感染区域,患儿在做治疗及住院期间不可避免的会接触感染患儿,造成交叉感染,另外由于条件限制,训练室面积不足,患儿密集,陪护人员多,通风不畅,洗手设施不足都是造成院感高发的原因;②医务人员因素: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意识不够,思想不重视,缺乏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在检查或治疗时,未做到一人一消毒,手卫生依从性差;保洁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只能机械的按要求操作,经常在清扫垃圾时不戴手套,触摸污物后不洗手,对训练器械消毒清洁不到位,增加了患儿间接感染的机会;③患儿及家属因素:康复科住院患儿均为发育落后者,年龄小,常合并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贫血、佝偻病、喉软骨发育不良等疾病,加之此类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IgA含量低[2],容易交叉感染;患儿家属由于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缺乏,不注意手卫生,不重视主动与感染患者的隔离都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高收益的医院管理工作,能为患者、医院和国家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3],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积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应实行逐级管理、控制与考核,做到基础,环节与终末质量的控制与管理,达到不断提高,持续改进的目的。①制订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提出达标与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定期考核,评价,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各部位进行检查,控感科每季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各部位的控感工作质量进行一次考评,结果交医院财务科,与科室奖金分配挂钩,不定期对各科室各部位控感工作质量进行督查指导;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定期检查和日常督查情况及监测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每季度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医院感染委员会议或科主任、护士长例会上通报落实,将监测检查结果公布;④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及手卫生知识,每月对本科室、本部位的医院感染工作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与评价,对存在问题及时改正,并有考核记录,每周不定期对治疗室、病室消毒隔离制度、措施落实情况检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改进;⑤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对各种物品尤其是训练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做好消毒液更换、紫外线灯管擦拭、紫外线消毒等工作,检查及治疗患者后认真落实手卫生制度;⑥加强对患儿家属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做好自我防护,要求患者外出时戴口罩,回病房后做好洗手等工作;⑦加强病房管理,病房保持通风、宽敞,定期消毒,减少陪护,限制探视时间,病房应设立感染区域或感染病房,一旦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应及时隔离,杜绝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篇6:医院感染情况报告

——内科临床科室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广东省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三级医院)》、我院第一次自查“三甲办”发放的临床科室评审标准,对内科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符合评审标准的方面:

1、各科均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长和院感兼职医生和护士,职责较为明确。

2、重点科室有独立的医院感染文件夹,存放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感科下发的季度监测分析报告、通知等文件。ICU、血透室的资料较为齐全,ICU的文件夹还存放了医院感染会议记录本。

3、各科均有专人负责每月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绝大多数科室按时开展监测,监测项目基本齐全,保存监测资料较为完整。

4、各科均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登记本,并登记较为完整。

5、没有发现科室自行购进一次性物品和重复使用一次性物品的现象,各类废弃物能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分类丢弃。需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除新生儿、ICU、血液透析、儿科、传染科等重点科室外,其他科室没有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文件夹;所有科室均没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与总结;除ICU外,其他科室的文件夹内没有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绝大多数科室的资料没有做好整理工作,资料不全且凌乱;绝大多数科室缺少分析问题、改进措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的资料,没有将院感科发放至《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复印存底。

2、除ICU、新生儿外,其他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项目填写或多或少有不够完整详细的问题;少数科室的监测资料整理工作做得不够,显得不够整洁;康复科的部分监测资料缺失。

3、各受检查科室的病例登记本的登记项目仍未按照“三甲办”统一规定的项目进行登记,内

一、内三病区没有独立的院感病例报告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合为一本进行登记。

4、检查中发现内三病区治疗室的锐器盒放置的废弃物过多,已暴露于盒外而没有及时更换。

5、部分科室的库房物品存放不够整理归一,药品靠墙堆放,药品和棉被没有隔开存放。

补充说明:

篇7:医院感染情况报告

情况汇报

按照桂林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市卫医[2011]73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查找我院在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我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增强我院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院领导高度重视,院长亲自组织,抓好落实,从建立组织,完善制度、职责,到一线督察,有重点,有部位,有措施,于2011年10月8—9日全面、规范、科学的开展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院成立了院内感染管理小组,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在以分管副院长为首的院内感染小组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各科室进行指导。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院领导汇报。临床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内感染小组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领导重视、机构建全、职责明确、分工负责,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1、医院感染管理副院长和环境消毒监测护士,定期召开会议,每周到各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医院感染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各级职责明确,运转良好。

2、不定期查看病历,检查、督促医院感染病例的填报工作符合上级要求,做好医院感染病例漏报补登工作。

3、制定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制度、无菌操作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等。

5、抓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已对新毕业入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及考核和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知识考核,成绩均合格。

6、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每月有报表,我院2011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率达为“0”,传染病漏报率为“0”。

三、我院有完善的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得到有效落实

1、各科室每月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一次。

2、对使用中的消毒剂(洒精、碘洒、戌二醛等)每月监测一次,含氯消毒剂每天监测。

3、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月监测一次。

4、压力蒸气炉(每个灭菌包有化学指示卡)每月有生物指示菌监测。

5、一次性物品(注射器、输液器等)用后即在本科室作初步浸泡、毁形处理,然后统一回收作严重毁形及焚烧等一系列无害化处理。

6、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重点科室采取定期监测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确保工作到位。

7、手术室、产房、供应中心等能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并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8、全院各重点科室的细菌监测都能按疾病控制中心要求基本达标。

四、抗菌素使用情况

各临床科室基本按照抗生素使用管理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无滥用现象存在。

五、存在问题:

1、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与控制意识不足,消毒、灭菌观念有待加强。

2、部分科室消毒硬件配备不全。

3、个别科室对院内感染登记表填写工作不重视。

4、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工作欠缺认真(有漏项现象)。针对我院存在的问题,院内感染管理小组逐一进行分析,想办法,找措施,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2、制定院内感染培训计划,组织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医

院感染管理汇编》,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安装紫外线灯管,配置消毒液等。

4、提高职工思想意识。做好院内感染相关活动的登记

工作,规范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工作等。

六、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健全完善了院内感染管理、各科室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报告、危重急死亡病例讨论等制度。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七、加强了消毒室的消毒管理工作

我院领导重视消毒室的建设,为保持消毒条件,定期检

修高压灭菌蒸汽锅、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室的安排合理,坚持做到“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分开(污物回收物与发放净物分开;初洗与精洗分开;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

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五、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通过本次我院院内感染管理自查自纠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我们马上进行了整改工作,我院组织开展了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了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

桥亭乡卫生院

篇8:县级医院手术室院内感染情况调查

1 结果

经调查发现, 手术室存在着严重的院内感染问题:其中医务人员未规范洗手7例次, 手术仪器消毒不彻底6例次, 术中人口流动量过大9例次, 使用破损或过期无菌产品6例次, 发现手术车存在污染4例次, 检测空气消毒情况不达标8例次。

2 讨论

2.1 手术室感染问题

2.1.1 医院与医务人员责任心欠缺

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 我国开始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有了更新的认识和重视, 全国各级医院均建立了预防感染的专门管理机构, 但在实际过程中仍发现医院及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相对欠缺, 感染预防的意识观念淡薄[3]。如当患者出现感染时, 常将责任推卸为客观原因或者人人有份, 不可能像手术失误一样彻底追究责任到人, 这就导致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缺乏, 预防感染意识差[4]。具体表现在操作行为上可出现:手术前后不规范洗手, 将污染的手术车推进手术室, 在术后不脱手套的情况下接电话、抬患者等。

2.1.2 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

手术室的空气、仪器等消毒不合格, 手术人流量隔离不到位均可带来严重的院内感染问题。手术室空气感染可直接影响到患者创口的愈合状况。当手术室未严格消毒, 配置层流装置, 那么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人员物品流动及床单布类的撤换等均有可能导致微粒、纤维、尘粉等流动, 若空气消毒未达到标准就很容易出现院内感染[5]。手术室的仪器、手术所用物品若消毒不彻底也会直接导致手术污染。另外, 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观摩教学等原因也常出现术中人流量过大, 隔离工作不到位从而引起手术感染的现象。

2.1.3 无菌物品使用存放不规范

一次性物品的应用给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便利。但调查发现无菌物品在应用及存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感染隐患[6]。如无菌物品存放杂乱, 未按有效期先后放置, 无菌物品进出存放间次数过多, 医务人员使用时未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操作, 使用破损、过期的无菌物品等。

2.2 手术室预防感染应对策略

2.2.1 建立健全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与监督组织体系

对于手术室的院内感染预防管理工作, 应建立健全一套管理监督制度。首先, 由正副护士长及检测人员组成预防院内感染小组, 小组主要负责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微生物检测及各种感染预防工作的日常监督[7]。每月要对手术室的无菌物品、消毒液、环境、医务人员手部等情况进行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人员改正。同时不定时抽查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情况, 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院内感染问题。

2.2.2 加强医务人员预防意识

为了便于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卫生部发布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一系列院内感染预防制度, 医院也制定了洗手制度、参观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制度等, 医院应组织医务人员经常性地学习[8]。并重视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外出培训或学习先进的感染预防技术, 鼓励培训后护理人员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全科人员, 力求在全科普及医院感染知识, 强化工作人员对预防感染重要性及严重性的认识, 提高其主动预防感染的自觉性。

2.2.3 强化手术消毒隔离工作规范

为了更好地预防感染, 应重视消毒隔离工作按制度规范进行。如医务人员手部应按洗手制度规范进行, 为落实好手术室出入制度, 进出手术室各类人员均须按要求更衣换鞋, 带口罩帽子。强化手术室参观制度, 每日限制参观人数, 定量发放手术室参观牌, 条件允许时安装教学显示系统, 实施远程教学;合理安排巡回人员, 尽量减少无效走动[9]。手术器械物品及环境消毒工作按标准进行, 手术器械物品应根据应用部位不同分为高度、中毒、低度感染危险物品, 在彻底清洗、去污去残留后, 依据器械物品不同危险程度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空气应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灭菌, 室内物体表面, 地面则应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并增设手术室排气扇, 对污浊空气进行定时抽排[10]。另外, 每月应对医务人员手部、手术室空气, 物表开展一次细菌培养, 做好各监测指标的监测工作。

2.2.4 有效管理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在应用之前应认真检查包装是否破损, 有无违反无菌要求, 看清灭菌日期及有效期限。同时, 缩短术前无菌包开启时间, 避免无菌物品过早过长暴露于空气中。无菌物品存放要条理规范, 放置应按先后顺序进行, 平时尽量减少用手触摸无菌包的次数, 避免无效出入无菌出入存放间影响房间洁净度。

关键词:手术室,预防感染管理,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马运华.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 :113-115.

[2]许宁.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及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9) :75-76.

[3]李文红, 李丽娜, 刘真等.手术室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6) :127-128.

[4]王瑞芳, 郭嘉, 钟郁鸿等.加强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0) :2452-2453.

[5]黄云平.基层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08 (22) :71-72.

[6]郭维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管理与控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1) :274-275.

[7]苏小萍.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干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 :165-166.

[8]白芳莲.基层医院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因素与对策[J].农垦医学, 2010, 32 (2) :182-184.

[9]谢晓玲.基层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 :142.

上一篇:个人简短自我介绍下一篇:哈佛幸福课中英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