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2024-05-04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通用15篇)

篇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孟州市第三医院

感染流行、暴发的控制与报告制度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处理流程

短时间内发生3及时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科

组织院感管理小组

流行病学调查

确认医院感染暴发

↙↘

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并查找感染原因汇报分管院长

↓↓

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要求进行上报

写出调查报告、制定防范措施

三、报告

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1)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深圳卫生局,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书面报告: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四、应急处置

1、隔离诊治病人

(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3)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实施分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

(4)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3、流行病学调查

(1)对所有院感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2)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院感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3)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4、制定控制措施

(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3)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 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4)积极做好诊治控制工作。

(5)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关闭病房等措施。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篇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三、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①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②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③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④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⑤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⑥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篇3: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关键词:脑外科重症病房,感染暴发,分析,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 3例男性, 2例女性, 年龄在16~73岁。均为术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 气管内分泌物培养均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例患者中, 5例均行胃肠减压术, 3例有呼吸机辅助呼吸, 1例行脑室引流, 1例胸腔引流, 均有多部位侵袭性操作。

1.2 实验室检验

5例患者共送标本15份, 均检验出铜绿假单胞菌。

1.3 环境监测

对重症病房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诊疗用品、感染患者床头柜进行采样、消毒后的吸引器连接管进行采样共送标本17份。

1.4 现场对2名护理人员, 要求正确的吸痰操作;1名医生现场换药。

2 结果

2.1 5例患者共送气管内分泌物培养, 12份标本连续培养均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2.2 考核结果

2名护理人员操作均不规范, 其中1名护士吸痰后未洗手又对另1名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吸痰管未做严格消毒重复使用, 医生换药过程中污染与未污染物品放置一处。

2.3 流行病学调查

5例患者均在同一病房, 时间隔在13d内感染, 此病房长期有散在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此次集中暴发为首次, 与此病房内患者密度高、家属陪护多、病人病情重有关, 5例患者均有多处置管, 如上胃管, 气管切开等, 损伤了呼吸道天然免疫屏障, 细菌乘虚而入, 造成呼吸道感染[1]。患者病情较重, 免疫力低下, 病房内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细菌或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以飞沫的形式引起传播。医务人员在护理及诊疗操作中,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及手卫生依从性差, 也是造成此次暴发的原因之一。

2.4 监测结果

17份标本监测, 共有2份标本为阳性结果, 一份为消毒后的吸引管, 另一份为感染患者的床头柜, 虽未做分子生物学鉴定, 因在同一病区相隔时间不长, 可判定有同源性。

3 控制

(1)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附则》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称为医院感染暴发[2]。按规定报告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 各部门履行职责, 共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在该病区的感染及传播。

(2) 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中, 为条件致病菌, 临床常见的有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败血症等[3]。减少病房内床位的安置, 减少陪护, 陪护人员进出时穿隔离衣、换鞋进入, 空气消毒机由每日消毒2次, 增加为每日3次, 病房内用1∶1000mg含氯消毒液擦拭3次, 如有污染随时消毒处理, 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房间湿式清扫, 用1∶500mg含氯消毒液每日拖地2次。每月用3%过氧化氢溶液, 按20m L/m3喷雾, 密闭2h, 达到有效杀灭空气中的致病菌, 保证空气质量。

(3) 对感染患者进行床旁隔离,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非一次性使用的诊疗护理用品使用后认真清洗、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吸痰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口腔吸痰管与气道吸痰管分开放置, 避免混用。使用后的呼吸机、雾化机螺纹管, 氧气湿化瓶、面罩等用1∶1000mg含氯消毒液侵泡消毒, 晾干备用。

(4) 加强重症病房内的人员培训, 加强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的管理, 培训后考核, 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对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控制措施,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重症病区内得到有效控制, 除今年1月份有1例外, 至今未有检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阳性病例报告。

参考文献

[1]邵宜波, 马红秋, 都鹏飞.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 :49~50.

[2]王羽, 张宗久, 周军, 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100~101.

篇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如下制度:

一、在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生3例(含3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时,为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以科室为单位的报告原则进行。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三、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四、主管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要立即报告所在科科主任。科主任接报后要立即组织科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五、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报后立即报告主管副院长,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立即对医院感染暴发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指导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篇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尽早采取应急措施,提高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自10月1日起施行)》的通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组成院感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

院 长

副组长: 副院长

成 员: 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疾病控制科、预防保健科、检验科、药剂科、行政科、保卫科、院办公室及各科主任、护士长

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院感科,负责具体业务。

2、相关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并制定院感控制预案;发生院感流行时对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统筹协调相关科室、部门开展工作;督促应急处置的安全防护;按有关要求向上级报告情况。

(二)疫情报告管理组: 由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疾病控制科、预防保健科、检验科等部门组成,负责收集院感病例信息和上报院感暴发疫情。

(1)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2)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提出进一步的防控建议。

(3)负责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撰写医院感染暴发评估报告。

(4)负责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

(三)各部门在感染暴发应急处置中的职责:

1、医务科: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包括诊断、治疗、病人转运、监护;组织对高危人群进行卫生应急体检,与病人沟通,稳定病人情绪;协助相关科室开展调查与控制。

2、护理部:协助开展院感暴发调查与控制,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护理工作。

3、微生物室:负责现场标本采集、检测,及时做好病原学检查工作。

4、药剂科、行政科:负责所需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储备等保障工作。

5、疾病控制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6、保卫科:负责管理区域的控制及安全保障。

7、院办公室:负责车辆调配。

二、预防院感暴发的措施

1、各科室认真开展院感的监测,及早发现院感流行暴发的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临床医生应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3、检验科微生物室,定期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分析,如短期内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如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等,务必在1小时内通知院感科。如遇公休或其它特殊原因,应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院感办并报告分管院长。

4、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认真做好消毒灭菌与隔离。

6、加强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院感管理。

7、院感科在院感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院感病原体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上,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当发现有院感暴发迹象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研究。

8、院感办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向医务科、护理部、疾病控制科、预防保健科、药剂科及行政科通报,以利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9、强化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

1、科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通知院感办和医务科,院感办在向主管院长报告同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及处理,并指导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于1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除院感科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预防保健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5、报告内容:

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地点、感染初步诊断、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

1、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院感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配合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查找和控制感染源:对医院感染的病人、可疑传染源(包括密切接触者、环境、物品等)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积极做好防控和诊治工作。

3、切断感染途径:确定感染途径(如接触物品、水、空气、飞沫、食物、血液、血制品、药品、药液、诊疗器械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护易感人群,控制感染和再次传播,必要时暂停收治新病人。

5、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在加强消毒隔离同时,主动采取自身职业防护措施。

五、责任追究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1、领导小组对医院感染暴发应及时调查核实,及时部署防控措施,按要求上报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院长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长为直接责任人,院感办为报告医院感染暴发的责任人,预防保健科为报告传染病的责任人。

2、各科室上报院感病例,科主任为报告本科感染暴发和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医生为直接责任人。

3、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感染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若因为瞒报、缓报及漏报而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六章《罚则》规定,承担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各临床科室要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相关科室要认真落实院感暴发应急处置措施。如发生阻碍、推诿处置的现象,除在院内通报批评外,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六、预案修订、启动与终止

1、预案由院感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制定,并根据有关法规适时修订、补充。

2、预案启动,由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调查分析,确认有院感暴发危险,方可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终止,感染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病人发病后的两个平均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发生,由领导小组决定终止。

七、本预案自XXXX年X月X日起施行。

主题词:感染 暴发 应急 预案 北京康复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2年7月31日

篇6: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指导和规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组长:业务副院长副组长:医务科长、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组员:护理部主任、器材科科长、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各专科科主任、科护士长、供应室护士长

二、医院感

染暴发定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三、工作职责

1、出现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夜间和节假日发生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

2、医院感染管理科

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将调查证实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院领导与相关部门,并 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重大疫情出现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测信息进行每日汇总,实行监测责任人分析、科室集体分析的两级

分析制度,内容包括:病种发病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征、传播途径分析、可能传染源、发病趋势、控制建议等,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并及时

将分析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院领导

4、医务处负责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协助临床科室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防止感染源的传播

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5、护理部负责协调病区护理人员,协助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及安置病人等工作;

6、总务处负责应急物资采购与准备工作;7、药剂科负责治疗、抢救药品准备和发放工作。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实施步骤对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坚持“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

”的原则,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开展对医院感染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诊治工作,查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了

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排除或确诊疑似病人,对危重病例积极救治或根据病情及时转诊;

2、查找感染源:

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助检验科对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

3、调查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

时间及医院感染传播方式,分析并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4、控制感染源:必要时临床科室对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有明显的隔离标识。避

免传染与非传染病人收容于同一病房中。在非传染病房中一旦发现传染病人和带菌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某些特殊医院感染如MRSA、VR E、VRSA、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G+芽胞杆菌污染等传染病人与普通病人严格分开安置;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感染

病人与高度易感染病人分别安置;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可疑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

病人;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安置。

5、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感染途径为空气传播或经水、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血液及血制品

传播、输液制品传播、诊疗器械传播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传播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去除和杀灭病

原体。病房物体表面、地面采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所有进出病人病房人员均须严格洗手;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均装入两层黄色垃圾袋内送医疗废物暂存处;病人转出病房后,病房要进行终末消毒;空气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20ml/m3~

30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h或使用15%过氧乙酸(7ml/m3)加热蒸发,相对湿度60%~80%,室温熏蒸2h;物体表

面和地面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或2000~4000mg/L过氧乙酸溶液喷洒,作用时间30mi n~60min;可再利用物品,如衣服、被褥等可压力蒸汽灭菌。

6、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病区暂停收治新病人,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和工作

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医学观查人员的处理(包括密切接触者)包括对密切接触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必要时可居家隔离或病区内开辟观察病室(管理实行只进不出或不进不出);对易感染宿主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必要时对易感宿主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免疫功能低下和危重病人与感染病人

分开安置;必要时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对于有关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性免疫注射或预防性用药。

7、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

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

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8、根据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

9、汇总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

查报告,包括处理过程描述、感染事件分析及采取控制措施、监测检验结果、事件性质,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其中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对采取干

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制定医院今后的防控措施,向院领导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0、对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情

蔓延。

五、疫情的报告经医院感染管理科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于12小时内向江汉区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江汉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在2小时内向江汉区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江汉区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CDC)报告。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医院感染。

六、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措施

1、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早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加强临床抗菌药物

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3、加强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督监测;

4、加强标准预防、职业防护与职业暴露预防和医务人员手

卫生宣传教育;

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如消毒及无菌操作、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等;

6、严格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

7、加

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

8、及时汇总和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9、做好卫

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医疗救护的药品及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等,以保障卫生应急工作进行。附件: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或病例聚集现象立即报告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医护人员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并请相关

专家会诊报告部门领导和分管院长紧急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核实是否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是护理部医务处医技科室否解除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各种药品、设备的调度组织专家会诊制定诊疗方案落实消毒隔离防控措施建立辅助检查、诊断的快速通道按要求报告卫生局和CDC向相关部门及主管院领导报告防控工作信息和流行病学评价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注:若经会诊确定为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1

献花(0)+1

篇7: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据介绍,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 短时间出现3例或以上的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是医院感染危害的集中体现, 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此次发布的《通知》对医疗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报告程序进行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准确掌握信息报告标准, 对当医疗机构无法确诊, 怀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 应当主动联系当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在当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调查, 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通知》要求对各省 (区、市) 报告例数进行横向比较, 在考虑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异常值, 进行原因分析并改进;对每年报告数据进行纵向分析, 发现趋势性问题, 找出异常因素。

据介绍, 卫计委将委托相关机构通过报告系统运行数据的大样本统计分析, 定期对医院感染暴发的人群特点、季节分布趋势、易发感染部位和常见病原体等规律性信息和应对原则等进行发布。

篇8: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一、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制度,当出现科内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或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报送感染办,临床医师、护士共同配合院感科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时,上班期间立即电话或直接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休息期间立即电话或直接报告医院总值班。I级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立即报告;II级30分内报告;III级12小时内报告。

三、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分级:

I级:(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II级:(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III级:(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三、ICU感染流行暴发的控制:

当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医院启动感染突发事件预案后,我科医生及护士全力配合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救治患者、控制感染流行和蔓延的工作中。

1、协助证实流行或暴发:医务处组织调配相关医疗、微生物检验、流行病、护理专家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评估、确诊,计算其罹患率,罹患率若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为流行或暴发,并按照要求上报相关部门,药剂、物流后勤保障部门做好药品、消毒物品、物资供应准备;

2、协助寻找可能感染源及可能引起感染的可疑因素或者危险环节: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感染患者与同病区内非感染患者详细信息(如各种检查、标本培养、流行病学基本信息、药物使用等)、病房环境、医务人员情况等,完善相关检查,留取标本妥善保存;

3、按照感染暴发应急预案,边调查边治疗,协助各级领导落实有效的诊治方案和消毒控制措施:对病人作积极救治,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隔离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

4、协助分析调查资料,对地点、人群、时间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情况,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计算各种流行病学数据,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

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并根据推断针对危险环节,采取相应的消除隐患措施,再进行验证措施的效果,直至控制感染蔓延,没有新发病例出现;

篇9: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为加强对院感控制的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职责,成立医院感染暴发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 xxx 院 长

副组长: xxx 副院长、xxx 副院长、xxx 副院长

成 员: 感染管理办公室、防保科、检验科、医教科、护理部及各科主任、护士长

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感染管理科,负责具体业务。

2、相关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并制定院感控制预案;发生院感流行时对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提出 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统筹协调相关科室、部门开展工作;督促应急 处置的安全防护;按有关要求向上级报告情况。

(二)疫情报告管理组:

负责收集院感病例信息和上报院感暴发疫情。

感染管理科、医教科、检验科:(1)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2)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提出进一步的防控建议。(3)负责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撰写医院感染暴发评估报告。(4)负责传染病的报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等工作。

(三)各部门在感染暴发应急处置中的职责:

1、医务科: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包括诊断、治疗、病人转运、监护;组织对高危人群进行卫生应急体检,与病人沟通,稳定病人情绪;协助相关科室开展调查与控制。

2、护理部:协助开展院感暴发调查与控制,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护理工作。

3、检验科:负责现场标本采集、检测,及时做好病原学检查工作。

4、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负责所需药品、设备、器

材、病房设 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储备等保障工作。

二、预防院感暴发的措施

1、各科室认真开展院感病例的监测,及早发现院感流行暴发的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临床医生应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3、检验科细菌室,定期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分析,如短期内在不 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 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 原体,如MRSA、VRSA、VRE 等,务必在1 小时内通知感染管理科。如遇节假日或其它特殊原因,应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报告分管院长并 通知感染管理办公室。

4、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认真做好消毒灭菌与隔离。

6、加强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院感管理。

7、感染管理办在院感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院感病原体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上,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当发现有院感暴发迹象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研究。

8、感染管理科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及总务科 通报,以利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9、强化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三、院感暴发报告

(一)院内报告程序

1、各科室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时,主管医师应立即通知本科室院感质 控小组负责人,并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在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加 注“紧急报告”字样,于1 小时内送交或通知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并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再由分管院长上报院长。

2、遇到特殊情况,可直接上报院长。

3、院长接到报告后,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做出初步评价,由院长决定上报市卫生局。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科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在向主管院长报告同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及处理,并指 导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于12 小时内向宣威市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 2 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除感染管理办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防保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四、院感暴发的控制措施

1、院感暴发流行时,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感染管理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配合调查 和执行控制措施。

2、查找和控制感染源:对医院感染的病人、可疑传染源(包括密切 接触者、环境、物品等)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对病人和疑似病人 应及时隔离,积极做好防控和诊治工作。

3、切断感染途径:确定感染途径(如接触物品、水、空气、飞沫、食物、血液、血制品、药品、药液、诊疗器械等),采取相应的控制 措施。

4、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护易感人群,控制感 染和再次传播,必要时暂停收治新病人。

5、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在加强消毒隔离同时,主动采取自 身职业防护措施。

五、责任追究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

追究制。

1、领导小组对院感暴发应及时调查核实,及时部署防控措施,按要求上报南市区卫生局和南市区疾控中心。院长为院感暴发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为直接责任人,感染管理科为报告院感暴发的责任人,为报告传染病的责任人。

2、各科室上报院感病例,科主任为报告本科感染暴发和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医生为直接责任人。

3、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感染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若因为瞒报、缓报及漏报而导致院感暴发,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六章《罚则》规定,承担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各临床科室要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相关科室要认真落实院感暴发应急 处置措施。如发生阻碍、推诿处置的现象,除在院内通报批评外,还 要承担法律责任。

六、预案修订、启动与终止

1、预案由院感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制定,并根据有关法规适时修订、补充。

篇10:XX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报告

2010年10月20日18时,接到关于XX省XX地区XX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近日22名接受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我司立即组织调查组于10月21日赴XX进行调查。

经调查认为,该起22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初步定性为医院感染,经抗酸染色发现非典型分枝杆菌,根据临床症状、伤口愈合以及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考虑引起此次感染的病原体为速生型非典型分枝杆菌。

调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XX县人民医院组建于1956年,现有编制床位275张,实际开放床位463张,在职职工240人,是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医院年门诊量约13.4万人次,2009年手术量3176例次。该院产科与妇科未分开,统称妇产科,共设床位54张,医护人员26人。2010年1月至9月妇产科共收治住院病人1100人,实施手术241台。

该院尚无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院感科由医务科专管,专职人员2人,同时承担艾滋病咨询工作。从院感科的工作总结来看,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事件发生情况

(一)调查过程

2010年10月21日晚8:00,卫生部专家调查组抵达XX县后直接赶往XX县人民医院开展实地调查。调查组采取听汇报,向相关科室人员了解情况,现场查阅病例等医学文书,看望病人和在病区、手术

口感染后才向院感科报告。无菌意识不强,实施换药等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换药前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术室新上岗人员未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不能掌握正确的外科洗手方法。

(三)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严重隐患,手术室布局、消毒隔离存在明显缺陷:流程布局不合理,人流物流交叉,感染手术室设在手术洁净区外;手术器械与卫生洁具共用一个清洗池;外科手消毒剂的盛装容器非一次性使用,且未进行清洁消毒,洗手设施为手动式水龙头开关;盛放消毒、灭菌剂的容器也未进行定期灭菌。

(四)手术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手术室不具备手术器械清洗、检查、打包的条件,手术器械未采用多酶清洗剂、超声清洗,器械污垢明显、锈蚀严重;部分手术缝针、手术剪和镊子采用戊二醛浸泡,但未对其浓度进行定期监测;腹腔镜采用戊二醛薰箱进行消毒,手术缝针臵于密闭容器进行压力蒸汽灭菌,不能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对消毒灭菌物品未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现场抽查发现,多个手术包为湿包,无法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五)诸多环节存在医院感染隐患。病房床位拥挤,加床现象普遍,走廊人满为患,医务人员相对不足;无菌物品存放柜污染严重;使用未经灭菌的纱布进行手术切口换药;缺乏合格的手卫生设施,使用公用大毛巾进行干手,速干手消毒剂未广泛使用,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新生儿暖箱注水口污染严重;消毒记录不完善、不规范。

四、事件原因分析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

本起22例切口愈合不良事件患者均在XX县人民医院接受过妇产科手术,具有相似的切口感染临床症状,医院在消毒隔离方面存在许多隐患,具有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条件。综合卫生部和XX省专家组成的各专家组意见,集体讨论和分析,一致认为本起22例切

口愈合不良病例的发病时间、地点集中,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从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分析,符合感染性疾病特征,是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二)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根据感染病例集中在妇产科,并基本可能排除手术间(因外科与妇产科在相同的手术间手术)、手术医师、手术护士等因素,使用的手术器械包的消毒均由消毒供应室提供等因素,考虑此次感染与妇产科的手术因素有关,但此次感染涉及的组织为表浅切口,妇产科切口缝合专用I号可吸收缝线(带线缝合针,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批准号YY0166-2002,批号18L0311)(外科不用),因此考虑此次感染可能与I号丝线有关;同时,部分手术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但无浓度监测,盛装容器也未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考虑感染与此有关;另外,感染也不排除其他环节因素所致。

(三)病原分析。

未见明显化脓性感染病灶,但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主要为头孢哌硐舒巴坦)等静脉治疗无效,并已在9例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抗酸染色中发现非典型分枝杆菌。结合临床特点和以往在国内其他单位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基本确定为速生型分枝杆菌感染。

五、事件发生后XX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采取的措施 XX县人民医院在院内连续出现多起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后,9月27日召开院例会研究此事,多次组织相关科室并邀请院外专家进行会诊,对患者进行积极救治。同时,医院对产科病房多个环节采取了一定的消毒、隔离和防控措施,并于10月13日全面停止了妇产科手术,于10月18日下午向XX县卫生局报告。

10月18日下午四点,县卫生局接到XX县人民医院电话报告,10月19日立即组织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到该院核实相关情况,并开展调查工作,同时上报XX地区卫生局。

XX地区卫生局立即将信息上报到省卫生厅和XX地区行政公署;XX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指示“1.请地区卫生局派得力专家协助调查原因、救治患者,必要时请省卫生厅派专家支持;2.请XX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全力医治患者、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稳控工作;3.建议上报省里”。XX地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于10月20日上午组织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流行病、临床专家7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10月20日下午四点省卫生厅接到XX地区卫生局关于此次事件的电话报告后,立即报告有关厅领导和卫生部医政司;同时成立以龚廉坚处长为组长,妇产科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管理、流行病学、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以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专家9名组成的调查组,于21日8时迅速赶往XX县人民医院调查了解此次事件的具体情况。

六、建议

(一)XX县人民医院要针对此次事件中暴露的严重隐患进行整改,深刻反思事件发生原因,并对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查找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同时,在全院开展医院感染知识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进一步理顺感染管理体系,充实感染控制队伍,增强全员感染管理意识,畅通医院感染信息报告程序和途径,完善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监测与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严格落实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

(二)XX县人民医院要采取一切积极有效的措施救治病人,根据现已查明的病原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将影响降至最低。以病人

安全为中心,对同期出院的病人进行追踪回访,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可能遗留的感染情况。

(三)建议加强对采集样本的结果进行跟踪,根据发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药敏试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有关结果及时续报卫生部。

(四)建议XX省卫生厅以此为鉴,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确保医疗安全。其他医疗机构应结合这次事件认真积极进行自查自纠,贯彻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文件,加强对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尤其是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器官移植病房、血液透析室等,对发现的隐患积极整改。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和暴发应及时按程序报告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附件:卫生部XX县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专家调查组成员名单

篇1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医院感染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神经内科监护室病人病情重, 年龄偏大, 长期卧床, 多伴吞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预防感染暴发流行, 我科监护室制订一系列措施,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现总结如下。

1 加强人员培训

科室每月组织学习感染相关知识、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等。同时, 加强全科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1]。

2 环境卫生管理

每日三班06:00~14:00, 14:00~22:00, 22:00~06:00, 由护士督促工人使用1 000 mg/L~2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物表、床单元等, 必须一桌一布、一床一巾一湿扫, 使用含氯制剂拖地, 75%乙醇纱布擦拭键盘、电话、监护仪导线;每日2次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每次30 min;病房每日通风2次, 每次30 min。病床前置带盖脚踏式垃圾桶, 减少污染。

3 入室管理

工作人员均需着监护室工作服。入监护室时需穿拖鞋、洗手;每班下班后, 拖鞋入1 000 mg/L ~2 000 mg/L含氯制剂中浸泡, 清洗晾干备用。病人入住监护室时均需更换衣服, 自己的衣物交家属带回。严格控制监护室的人员出入, 减少护生、实习医生进入监护室;严格控制探视人员, 每例病人每天只允许2名家属换鞋、洗手后入室探视30 min。

4 病人监测

建立定植菌监测登记本, 在第一时间筛查医院感染情况。入住监护室的病人, 由当班护士在1 h内留取病人鼻拭子, 送检验科筛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留取病人肛拭子送检验科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ELBLS)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对使用呼吸机的病人, 在上机第3天、第7天留痰标本送细菌培养及涂片, 以后每周留痰标本送检。对保留导尿病人, 每周留小便查细菌培养及涂片。每日由整班查病人检验报告情况, 在定植菌登记本上记录病人结果, 对阳性病人及时通知医生, 上报医院感染办公室。并于床旁挂隔离标记, 实行床旁隔离。病历上贴医院感染标识, 提醒医务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按隔离要求执行。病人物品专人专用。床头放置快速手消毒剂, 要求医务人员在各项操作和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病人所需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小手电筒、体温表、压脉带等器械做到一人一用, 垃圾入红色垃圾袋单独处理。

5 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认真洗手可以降低医院感染30%[2]。强调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3]。在床尾、治疗车挂快速手消毒剂, 方便工作人员。在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图示, 指导工作人员正确洗手;用脚踏式水龙头, 减少污染。水池上挂干手器, 防止在工作服上擦手。

6 加强呼吸机的管理

如无禁忌, 均抬高床头45°;一般病人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罐。对有明显感染病人每周更换2次。螺纹管和湿化罐均一次性使用。及时倾倒螺纹管内冷凝水, 冷凝水倒入含氯制剂中浸泡30 min。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 24 h更换1次, 减少交叉感染。

7 减少导尿

导尿是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原因。病原菌主要来自病人身体内定居的内源菌或医院环境污染的外源菌, 这些细菌可通过直接定居尿道周围或污染导尿管引起泌尿系感染。另外, 导尿管表面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留置尿管为细菌提供了逆行感染的机会, 给病人留置导尿, 明显增加获得尿路感染的危险性。留置时间越长, 感染的危险性越大, 导尿增加1 d, 感染危险增加5%[4]。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数意识不清, 对尿潴留病人留置尿管;对小便失禁男性病人可采用保鲜袋接尿;女性病人使用尿不湿, 并在每次小便后清洗会阴部。留置导尿管的病人, 每日使用氯己定清洗尿道口2次, 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 2周更换尿管1次, 及早拔除尿管, 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8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不当与滥用是造成人体微生态失衡和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并严格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护士作为抗生素的执行者, 要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 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是根据药代动力学中该药半衰期决定的, 应自觉按照规定时间给药, 积极观察疗效。根据病人病情及时向医生提供停用或换药的依据, 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9 缩短入住时间

大量研究证明, 住监护室的时间越长, 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越高[5], 所以一旦病人度过危险期, 应及时转到普通病房。

参考文献

[1]闫志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suppl 2) :144-145.

[3]张红梅.护理人员洗手现状及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4B) :956-957.

[2]沈泳.提高洗手依从性的6条金标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12) :1407.

[4]伏平.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4) :272-273.

篇1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一、制定我院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二、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每年开展一次。

三、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师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送病原微生物检测培养,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30%。

五、明确诊断后,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内上报院感办,如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暴发时按照相关规定报告,并且认真登记在科室内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上,汇总记录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手册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主管医生会同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做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讨论后确定的按规定进行报告,不确定疑似病例电话上报院感办确诊。

七、院感办根据本院感染病例发病特点、高危因素等综合考虑,每年进行2项目标性监测。

八、发生医院感染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院感办,不得隐瞒不报、迟报、漏报,不得弄虚作假。

九、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或科室负责人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院感办。

篇13: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科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我科预防和控制院感制度及执行情况说明如下:

一、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近年来,制订了《层流病房医院感染制度》,病房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改善病房环境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严格执行手卫生,制订了《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卫生/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并遵照执行,近年来我科手卫生消毒剂消耗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达到了每床日6.4ml。今年在每个患者床头配备了快速手消毒剂。

三、加强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近年来培训达300余人次。

四、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按照卫生部相关文件及分级管理目录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订了《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和各种《标本送检标准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情况,目前我可治疗性使用限制类和特殊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达到90%以上。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从13年8月起在我科开展目标性监测,每日实时监控院感的发生,并协助改进相关院感相关工作。

六、严格按照《消毒药械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医疗用品和器械。制订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分类目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七、根据《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等制度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篇1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一、医院手术室布局合理;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污染。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三、严格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私人物品一概不得进入洁净区。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须进入手术室时,应戴双层口罩。

四、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帽、戴口罩,头发、内衣领及袖边、裤边不得外露;外出必须穿外出衣、鞋。

五、手术室一切物品概不外借,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或丢失。

六、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七、每月(季)对灭菌设备、空气、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等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再次复查。

八、无菌与有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专室保存,并有明显灭菌标记及灭菌日期。无菌物品一经开封不得超过24小时。干式无菌持物钳有效时间为4小时,并注明开封时间。

九、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手术人员必须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后入手术室,其他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室。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乱窜手术间。

十、手术过程中,应保证门关闭:以避免频繁的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

十一、洁净手术部的一切洁净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手术间的无影灯、手术床、器械库、壁柜表面及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清水、消毒液擦试1次。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每月再进行卫生大扫除1次。

十二、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十三、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由消毒供应中心执行。

十四、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十五、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十六、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十七、正确及时处理医疗废物,按医院规定执行。

十八、特殊感染手术预防控制措施

1、特殊感染患者手术(指朊毒体,气性坏疽及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各科室应提前与手术室联系,并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名称,严密隔离,合理安排手术。

2、严禁参观手术。

3、手术人员要穿手术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双层手套),不得 意出入手术间,室内外设两名巡回护士,所需物品均由室外护士传递。

4、术后物品的处理原则:选用敏感的消毒液;先消毒,后清洗、灭菌。

5、被服和布料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标记,送洗衣房处理。(最好一次性使用)

6、一次性用品及废弃物品: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标记感染名称,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7、手术间地面、桌椅、器械台、手术床等用消毒液擦拭.8、术后器械: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篇15: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 院内感染现状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等方法收集我院各科室在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院内感染及控制等资料, 通过调查及统计结果表明, 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本院总出院数为1736例次, 其中发生院内感染数为66例次, 医院内感染率为3.8%, 其中男38例, 女28例, 年龄0~10岁18例, 10~20岁15例, 20~30岁5例, 30~40岁8例, 40~50岁8例, >50岁12例。此外,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感染率相对较高科室主要是儿科, 感染26例, 占39.39%, 妇产科感染23例, 占34.85%, 重症监护室17例, 占25.76%。

2 院内感染原因及措施

2.1 儿科感染原因及措施:

通过调查发现我院儿科为最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科室,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儿科患者大多为年龄10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免疫功能较正常人较低, 且大多患者住院时间多于30 d, 长期住院亦是造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2]。儿科病房环境空气主要的污染源是患者的排泄物, 病房内陪护及探视家属来往进出较多, 人员流动加速微生物的传播, 易造成病房内的病菌传播, 引起反复感染, 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甚至是患者家属的呼吸道感染造成威胁[3]。统计儿科病原菌的分布, 结果发现革兰阳性菌仍占主要地位, 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但与前几年的调查比较发现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随不及革兰阳性菌, 但所占比例已有所增多, 有取代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的可能, 在控制工作中应给予相应及时的重视。

针对以上易造成儿科医院内感染的原因, 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病房管理工作, 对儿科患者家属探视时间及次数进行相应的控制。 (2) 儿科患者经常会进行吸氧治疗, 因此使用卫生安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是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的重要一环, 患者吸氧时应采用一次性吸氧管, 且应注意定期更换管道, 医疗器具衔接处应定期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3) 病房内应定时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 病房内空调桌椅等应定期消毒擦洗。

2.2 重症监护室感染原因及措施:

重症监护室亦是医院内感染的常发科室, 因患者常接触动、静脉留置管、气管插管、引流管、留置导尿管等各种有创性监测技术的治疗, 患者常存在治疗后创伤口, 若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医疗技术器械的卫生安全则极易引发医院内感染[5]。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是引发院内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重症监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会使用广谱抗生素, 如若在治疗过程中对抗生素的应用不恰当, 易引起条件致病菌感染。此外由于重症监护患者的特殊性, 重症监护室常为医务人员出现相对密集的病室, 有文献报道[6], 医护工作人员出现越密集, 病室的空气污染程度会越严重。调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病原菌情况, 结果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为常见, 另外条件致病菌也是重要的病原菌。考虑重症监护室情况的特殊性, 我们应在加强病房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特殊的控制措施, 针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对其设立单间病室, 避免与其他患者发生交叉感染, 病室定期开窗通风。病房内设施应每天消毒。对污染伤口消毒应彻底, 严格掌握使用导尿管、插管等医疗器械的方法有降低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控制出入重症监护室的人员, 每天仅可探视两次, 每次不得超过半小时, 探视者必须着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套鞋套经灭菌消毒后方可进入病室。

2.3 妇产科感染原因及措施:

妇产科病房极易发生新生儿感染和产后感染[7]。分析妇产科病房感染的原因主要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 缺乏无菌操作意识, 消毒操作常流于形式, 器械消毒未达到消毒效果就使用于临床。通过调查发现我院2013年~2014年妇产科有8例院内感染, 占总感染人数的12.1%, 这与之前的23.2%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说明我院妇产科手术水平、无菌操作过程等已有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妇产科系统疾病的特殊性, 易发生外部环境细菌进入体内, 或患者自身细菌转移至自身其他部位从而引起感染[8,9]。妇产科的医院感染仍占有较重地位。针对以上原因, 在控制妇产科院内感染时应做到提高手术水平的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为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 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培训医务人员工作时按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10,11]。

摘要:调查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发生院内感染情况, 发现我院妇产科、儿科、重症监护室等新生儿、幼儿及老年患者集中的科室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 此外, 这些科室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更易发生医院内感染, 分析其感染原因主要包括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医院缺少护理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等, 并针对不同科室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现状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强对医院内卫生检查、监督和指导工作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上一篇:最满意的一堂数学课下一篇:望疃镇人民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