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

2024-06-14

政治经济学原理(共6篇)

篇1:政治经济学原理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这个辩证关系中,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生产决定,它们又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2.经济规律的特点:①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各种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②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③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4.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①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②科学技术及其应用③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⑤自然条件⑥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⑦经济制度

5.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涵义:①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③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2)在商品经济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11.资源配置的目标:指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包括:(1)消费者个人效益(2)企业效益(3)国民经济效益(4)社会效益

1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源

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又是相互联系的,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表现在: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②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1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领域,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2)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14.竞争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的重要作用:(1)它是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充分展开并充分发挥功能的保证(2)它促进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3)它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流通和生产要素交流(4)它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的意义在于:(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9.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有客观必然性的,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是无止境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20.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21.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具有并存性(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继起性。

2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哪些区别(1)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的划分是依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本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的资本,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3)划分的目的不同。前者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量的不同影响;后者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v+m/x)=Ⅱ(c+△c)引申另外两个:Ⅰ(c+v+m)=Ⅰ(c+△c)+Ⅱ(c+△c)Ⅱ(c+v+m)=Ⅰ(v+△v+m/x)+Ⅱ(v+△V+m/x)25.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表现在:(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价值的变动(2)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3)从全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27.资本主义商业信用及其特点:(1)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2)特点:①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②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③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28.资本主义银行信用及其特点:(1)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2)特点:①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②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③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面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29.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2)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3)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30.论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标志(2)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个: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金和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3)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生产关系的实质(4)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在经济生活中主宰了一切,从而必然把垄断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垄断成为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2)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式:(1)对国家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作为真正的总资产家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调节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2)对部分国有的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主要是对国家掌握控股权企业的经营活动,采取计划或政策手段进行管理和调节,使其为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提供条件和服务;对私人垄断资本家掌握控股权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条件进行管理和调节,使其对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运行起有力作用(3)对私人垄断资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国家银行和信贷机构进行管理和调节(4)采取经济全球化手段调节社会经济。主要有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短期经济计划等。41.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生产力总是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②垄断时期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竞争,迫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的进步。此外在垄断时期,垄断资本家仍然要追求超额利润,着就仍需通过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来实现。③垄断资本之一各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高综合国力,特别是开展军备竟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4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①对于随着社会生产化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的某些新的实现形式和新的资本主义组织形式即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现实,迫使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范围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的部分调整③这种调整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到这种调整不能根本接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矛盾。④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由同生产社会化要求向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

4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①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题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和共同发展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必须大力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④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6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1)社会主义现阶段存在多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以及其他公有制经济形式(2)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商品关系(3)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占主体地位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因而还存在其他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共同构成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

6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1)发展是根本任务。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2)改革是发展的动力(3)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4)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70.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主要途径: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4)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7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3)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4)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5)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88.实行对外开发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2)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社会效益(2)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5)有助于增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2:政治经济学原理

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scarcity),经济学(economics)即研究社会如何处理其稀缺资源的学科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对取舍(trade-offs),如大炮与黄油,效率(efficiency)与公平(equity)2.某物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物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rational)人考虑边际(margin)理性人:系统地、有目的地来达到目标,考虑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 边际变动:某计划的微小改变 4.人们响应刺激(incentive)刺激:诱导人做出某行为的东西 5.交易使每个人更富裕

交易使人们能专门从事(specialize)他擅长的工作 6.市场常能很好地组织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无数个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交流的过程中分配资源 市场中的价格很好地决定了供求,而政府决策者往往缺少信息 7.政府有时能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能(不一定“会”)保证规定特别是所有权(property right)的执行,修正外部性(externality)或市场势力(market power)造成的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促进分配公平外部性:某人的行为对旁观者产生的影响,如污染 市场势力:某经济个体对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 市场失灵:市场未能有效地分配资源

8.一国的生活水平决定于它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生产力(productivity):一个工人一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或服务量,提高工人受教育程度、工具、技术能提高生产力 9.当政府印刷过多钞票时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体中物价中水平上涨 10.社会面对短期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取舍

增大钞票发行量刺激消费即需求,进而刺激厂家生产更多产品,同时雇佣更多工人,即降低失业率

篇3: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学法指导

从2005年1月份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启用了《政治经济学原理》2004版新教材。新版教材的逻辑结构更趋合理,便于考生整体把握,但内容增加,需要考生理解和记忆的东西明显增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体系结构。

新版教材在体系结构上作了较大调整,把整个体系分为五篇二十二章,将一般原理和范畴集中在第一篇,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构成第二、三篇,第四、五篇阐述了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2. 考点变化。

新考点主要分布在以下知识点上:(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2)剩余价值学说的地位;(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4)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劳动交换方式及其特征;(5)价值的形成与创造;(6)价值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劳动者;(7)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8)分工与协作的关系;(9)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10)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1)资源配置的任务、目标、方式;(1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1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1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及其途径;(15)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16)渐进式改革的历史地位、特点;(1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处理好的关系问题;(18)小康社会的实现目标。据以往经验,每有新版教材推出时,其新增内容都是命题的高度关注区。

二、学法指导

1. 系统复习,善于整理。

有很多考生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自己学的时候好像挺明白,但是考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在于没有理清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政治经济学,只靠死记硬背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涉及内容多,知识范围广,各章节阐明不同的问题,但是它们之间密切联系,内容环环相扣。例如,理解了商品,就理解了货币;理解了商品和货币,对资本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要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没有捷径,只看题典不看教材,猜体押题都将事倍功半,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全面掌握。何谓系统学习?就是认真通读教材,按照大纲要求,做好各章考核的知识点标记,然后整理、理解。大纲是编写教材和命题的依据,大纲明确列出了各章节的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可以此为线索看教材是如何分析的。如果对某些知识点印象不深或理解不透,则说明这部分内容还欠缺,再重复读教材,把这些问题弄懂。

分析历年试卷可以看到,虽然考试面广,但是答题一般只要答到要点就会得基本分,所以建议考生将笔记整理成框架式,详略得当,要点明确,便于记忆。整理时注意先后顺序、逻辑联系,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学科的内容结构体系,对一些跨学科跨章节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前后相互对照着复习。例如,第四章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内容一起思考,从而提高理解深度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明确重点,抓住关键。

在系统复习后,考生对整个教材的概貌就会有所了解,有总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考生应进一步有重点地深入学习,即对整个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弄懂弄通,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用一些事例来加以解释和说明。因为重点是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关键性原理,是理解其他问题的枢纽,掌握了它,就容易把握教材的全部内容。

本课程重点如下:第一篇是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及劳动价值论;第二篇是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论、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三篇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和国民收入分配;第四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第五篇是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

如何记忆以上重点呢?考生不要一看到题目就背,那样短时间内即使背出了过后也还是忘。可先“思考”后“做”,在“思考”的基础上“做题”。“思考”就是对每个问题及其内在联系认真地想:首先从问题中找到要点,然后从要点中找到关键词,将关键词记住,再反过来用自己的话将关键词扩展为要点,将要点组合成问题,最后用自己的话对要点作一些必要的说明,这样问题的答案就比较全面了。一个大问题,关键词只有几个,才比较容易记住。

例如“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这个知识点内容很多,考生可把它分三个层次来回答。第一层次为定义;第二层次分析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第三层次分析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过程。这个问题内容很多很难,但抓住关键就好掌握了。关键句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然后将关键字扩展为关键句,再作一些说明,答案就完整了。

在全面系统学习和掌握重点的关系中,全面系统地学习是最主要的,在全面系统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考生通过掌握和领会重点问题,就能带动对全部课程内容的理解。

3. 答题技巧。

(1)识记类型题

该题型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特点是点多面广,识记性强,答案具有唯一性,但缺少灵活性。该类题虽然每小题分值低,但总分值占每份试卷的30分,所以不能轻视。

应对单项选择题的基本办法是理解原理、熟记要点,也就是考试大纲中要求“识记”的知识点。但大纲上的知识点较为琐碎,概念很多怎么办?从历年的命题情况来看,单项选择题大多数考的是每一章每一节中最基本的知识点,因而在复习的时候,考生应把这些知识点理出来,把一些有可能出选择题的关键句子列出来,以填空题的方式熟记。以2010年7月试卷为例:第4题: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实际上是一种让考生从试题的标准答案看试题,掌握应对试题的方法。那么知识点的重点又在哪里呢?从历年试卷分析看出,在于每一章的黑体字和标题。以2010年7月试卷为例:第3题:两大部类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是(制造消费资料部类所占比重下降,制造生产资料部类所占比重上升);第5题: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还有第9、12、16、17题,等等。

这类题是最容易拿分的,答案规范标准,不易在选项上产生异议。在答此类题时,考生应仔细审题干,弄清题目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根据题目内容的要求去选项,避免草率地看题干、仔细地选答案的做法。因为选项答案中有些句子本身可能是正确的观点,但正确的观点不一定是该题所要求的最正确的答案。如2010年7月试卷中选择第19题: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A.制订垄断价格;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C.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D.协调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如果不仔细审题,就会感觉4个选项都是对的,可仔细一看,题干的关键字“归根结底”,所以只能选B。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该份试卷的选择第26、28、29题中。

(2)领会类型题

该题型一般以多项选择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是基础知识、原理进行基本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层次,是对考生基本分析问题能力和解释能力的考核。题目大多是在大纲要求“领会”的部分,一些简单的识记题,答案分第一第二第三的,在以往的命题里也会少量出现,但是大部分是在大纲“领会”的部分。

多项选择题由于所给的正确选项在2—5个之间,是不确定的,因此它在整个试卷中难度最大,该题中关联性、层次性多,对干扰项中迷惑性大的考生要仔细识别、比较分析,真正不会做的,不要空白,凭现有记忆的内容,跟着感觉选也比放弃得分机会要好。

简答题要求答题要点全面、紧扣题意、简明扼要,不要面面俱到、长篇大论。论述再多、再深刻也只得一个要点分。简答题涉及名词概念时,必须回答名词概念,这是简答题不可少的要点之一。如“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这个问题,就要求回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在简答题中凡有区别和联系,必须既回答联系又回答区别,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只答一个方面,就会丢掉一个要点分。

(3)应用类题型

该类题型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加以论证,该类题目在大纲的“领会”和“应用”部分。它需答内容多、层次多,是一份试卷中最难的部分,论述题三选二,第一题为大部分考生所选,选二、三两题大致各为50%。难度高,分值高,失分也最多。考生在答论述题时要注意:不要“联系实际”应用、发挥,只要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组织即可。考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科书所阐述的原理的取舍、重新组织,反映出考生对原理的理解、把握,以及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

答好论述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审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即明确答什么,大约有几层要点;二是理清思路,分出层次,先答什么,后答什么;三是排出次序,把想好的要点、思路写在草稿纸上;四是正式答题。这样既会有条理,又会紧扣题意。如:“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要求回答定义、形成、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四点,层次思路十分明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考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考试过关,而且要弄懂弄通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学荣编著.政治经济学原学原理自学考试题典.2005.

篇4:经济学原理

曼昆将这本书写得很浅显,就像他自己说的,是为初学者而写的。所以很多概念会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说。书的整体结构非常科学与完善。每一章一般的结构是:引文 +主要内容+新闻摘录 +即问即答+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题 +问题与应用。由浅入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为用服务,解决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成为可能。曼昆还喜欢引用简单的图表,虽然只有简单的直线和斜线,但对于有简单数学知识的人来说可以比较形象的说明理论。

文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7、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会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短期权衡关系。从而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而就结构来看,前面七大原理阐述了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人们之间如何相互贸易。像这样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领域叫微观经济学。而接下来的三大原理描述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轮廓。当然,在这些概念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例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又比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是一样的等等。

然而,《经济学原理》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对人的解读。在分析经济时,首先要研究人,人的位置被放在主导地位,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人的习俗、习惯和民族心理都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地域的不同,经济不同;施行经济政策时,需要因地制宜。书中谈到教育,谈到工业对工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的意义。比如,劳动时间过长,工人工资过低,他就无法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他自身对政治权利和文化艺术的无知,又影响后代的茁壮成长。陷入穷困的循环,而少有才俊之士的出现。这就要求政府,施行良好的福利政策,给工人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对自身技能和社会生活更多的追求。

书中另一个特点就是所举的例子很好懂,一个例子可以贯穿整章,甚至几个章节,将相关的概念都用这个例子引出。让读者的感觉就是似乎将自己想象成例子中的主人,帮他分析各种经济问题,当然问题层出不穷,所涉及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复杂。在作者的指引下,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遇到许多经济学概念,分析的过程也就明白了这些概念,在得到结果时也会有惊喜,原来自己也可以解决经济学问题。而当整个过程结束,在你回想时,又会赞美这迷人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曼昆不愧为最年轻的哈佛终身教授。

经济学是一门通用学科,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居家过日子,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治大国若烹小鲜是经济学很好的诠释。

读者点评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没有那么高深的数学内容,很适合大众去看看。对于喜欢经济学的人,或者想了解基本经济状况但是没有强大的数学背景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值得读的。此外,这本书还有比较多的现实中的案例,帮助你理解。我建议先通读一遍,然后再细读。这样就能把自己的思路变得清晰。

——我的无声战争

2、读完曼昆的书再来看国内的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就觉得并不是神坛人物。关键在于自己能否通过学习和联系来加深自己对于经济的认知。十大原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本书通俗易懂,适合任何人来阅读!

——小诺

3、这本书的分析思路十分明晰,对于自由市场的福利分析、政府干预、卖者的市场该机构和消费者行为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分析真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是这个道理,原来是这样的分析思路!走过这一步,更加感觉读书如学走路,看高级前还是先把初级读物消化好。

——Infinite719

4、曼昆的这套书,前后看过很多遍了。很深入浅出。哈佛商学院的必用教科书,也是北美很多商学院的教科书。其出色在,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阐述了同类语言用晦涩语言阐述的同样课题。此外,细腻地结构了宏观和微观领域,让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入微地了解经济的各个领域,也有了更好的宏观把握的基础。

——roze

5、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微观经济学,可以说这本书层层深入 讲述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深入浅出,让我不知不觉被吸引,从到手到读完 几乎每天都要翻上一翻,即使之前在读最喜欢的IT 书籍的时候 也不曾这样。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许多身边一直在进行却未关注和总结过的东西,难得好书,翻译也不错。

——天之炽

6、这是一本所有人都应该去读的书,也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去读的书,更是一本大家都能读懂的书。作为业余人士,第一次有这样一本专业著作能让我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或者工具书而读懂,甚至开始喜欢上经济学。它不是一本多么深奥,或者有多大成就的理论著作,但绝对可以称之为经典,因为,它把看似深奥难以理解的经济学推向最普通的大众读者。

——原来是颗豆

同类书籍简介

《价值投资,从看懂财报开始》

作者:孙旭东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投资者弄清楚如何活用财务指标和怎样看透会计数字。作者根据大量真实的上市公司公开财报数据,详细讲解了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偿债能力、毛利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的计算、应用和分析重点。书中还结合具体例子,示范了如何客观看待各类会计数字,做出恰当的投资决策。

《约翰·博格传》

作者:李易斯·布雷厄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内容简介:谁是约翰·博格?他被《财富》杂志评为与沃伦·巴菲特、格雷厄姆、乔治·索罗斯齐名的 20世纪四位投资巨人之一。他是世界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集团的创始人与董事长,这家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着超过 9500万美元的资金。他是指数基金的缔造者,正是他所创造的指数基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时代。在这些光环之下的约翰·博格还有着另一面,他在 1991年的年收入仅为260万美元,甚至不能与主动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相提并论,人们称他为“基金行业的圣徒”。

《鲁莽濒危》

作者:格莱金·摩根森 /约书亚·罗斯纳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纽约时报》财经记者格莱金·摩根森和从事金融顾问工作的约书亚·罗斯纳,凭借多年的经济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和阅历,以 2008年开始的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为描写对象,以房利美公司作为一个叙述主体,对整个金融危机的潜在根源和变化过程做了全面的梳理,而且还有两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一是它逐步指出了那些因为鲁莽行事加剧经济危机的管理者们的失误;二是它将此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事件联系起来,全方位探析导致经济危机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

《避开股市的地雷》

作者:张化桥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最近一两年,股市风雨飘摇,评论员、分析师和投资者不断惊呼:“超跌了,见底了!”可是股票继续下跌,不少股民暗自垂泪,究竟如何避开股市的地雷?张化桥继续敢言作风,在新作中大胆揭示各类投资陷阱。他认为,股市遍布的三种地雷,分别由上市公司、政府和股民埋下:上市公司做假账,报喜不报忧;政府或纵容,或给予企业单次的补贴优惠等等,都埋下了陷阱。而股民过分自信、不做足功课、投机取巧,也无异于自设陷阱,最后必误踩地雷,遍体鳞伤。作者凭借十多年在股市的经验,在本书中详细分析如何识别及避开这三种地雷。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

作者:卡门 M. 莱因哈特 / 肯尼斯 S. 罗格夫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内容简介:用定量的语言讲述了以各种面目出现的金融危机的历史。想传递的基本信息很简单:我们曾经经历过。无论最近的金融狂热或金融危机看起来多么与众不同,都与其他国家或过去时期所经历的危机存在极多共同之处。有了何其相似和不乏先例这种认识,就使得我们朝着完善全球金融体系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使我们能够降低未来危机的风险,也能更好地在危机来临之际妥善应对灾难。

《微博控控微博》

篇5:高中政治经济学原理.DOC

[基本经济理论]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知识运用: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知识运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知识运用: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

5、价值规律的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能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的作用概括为一点,就是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知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6、货币的职能

原理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个手段都是货币两个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知识运用:商店对各类商品标价;个人用人民币购物。

7、货币流通规律&Ed]HA~F;[B [ 此文转贴于我的学习网高考频道高考政治 http://]&Ed]HA~F;[B

原理内容: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的乘积即为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流通次数)成反比。知识运用: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8、通货膨胀与纸币的发行 原理内容:货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知识运用:人们可以改变纸币的面额。但改变不了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9、社会主义的本质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知识运用: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10、“三个有利于”标准

原理内容: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知识运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状况下是对的。

11、科学发展观

原理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知识运用: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增加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资。

1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原理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知识运用: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

知识运用: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1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原理内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一切反映社会主义生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利用。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rRrdQ€-n.=[本_文_来_源_于_我_的_学_习_网高考频道高考政治 http:// ]& rRrdQ€-n.=

知识运用:大力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

15、市场经济一般特征

原理内容: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开放性的特征,要树立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知识运用:反对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6、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原理内容:在一定时期,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只有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才能促进经济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计划与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知识运用:发展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17、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原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知识运用:加强宏观控制、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18、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原理内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知识运用:面对禽流感,国务院采取紧急措防止禽流感扩散。

19、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原理内容: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能促进优胜劣汰,促进资源和优化配置。知识运用: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引入竞争机制。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传递信息及时协调生产和需求,通过竞争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知识运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宏观控制调控体系。

21、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原理内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知识运用: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国家未禁止的社会公用事业等领域。

22、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

篇6:政治经济学原理

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派的继承人,其思想深深地受到亚当斯密的影响。《国富论》正是李嘉图接触学习经济学的第一本作品,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的几大主题和《国富论》的主题有相似之处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这两本如此著名的作品有再多的共同之处,还是各有优劣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所涉及的范围上也比不上《国富论》,《国富论》所讨论的更加广、内容更加多。即使思想上被影响,李嘉图还是能够对亚当斯密批判地学习而非盲目认同、全盘接受的,还是能够就这些话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的。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讨论“分工”的问题,而是就“价值”展开叙述。而且李嘉图并没有按照常理只是谈论价值问题,而且他还假定了商品的存在,假定了工资、资本、利润、一般利润等等的存在,并且就这几方面也论述了一番。这些问题本应该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才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但李嘉图却有着其自己独特的一面。

接着就是“地租”问题了,其实我个人认为相比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面的对地租问题的讨论,李嘉图在这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有点逊色、不够深刻、不够有针对性,李嘉图是以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见解为前提展开论述的,而亚当斯密是围绕自己独到的看法,围绕如何让国富民强去写的。因此,就这一主题,李嘉图还是比不上“老手”,思想上稍稍劣了点。

接着所说的价格、利润、工资什么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对前面几章价值、地租的概括、补充。其实这本书看下去真的觉得内容很少,但里面的思想却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例如他的价值论就认为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别出心裁,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到的二元观点就有所不同,也正正因为他的思想有其独特的一面,让他的作品一面世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作品也一度热销,供不应求。

其后,李嘉图还谈及了许多赋税原理,对税种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种税种的来源还有征收税对各阶级的收入与发展生产的影响。他还认为税收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所支配的一个部分,最终是由这个国家的资本又或者是由这个国家的收入来支付的。税收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和个人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水平和再生产的能力,但是从长远来看,税收却又是一个国家收入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个部分,一个国家要实行一切有利于民生的措施又或者是要加强国家实力、加快国家的发展速度,金钱是很重要的,没有了金钱,一切都只会是空谈、只会是纸上谈兵,因此,税收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国家也有这个责任让每一分每一角纳税人上缴的税款都用得其所,而不是成为某些官员贪赃枉法的工具。李嘉图个人主张遵循亚当斯密的“公平、确实、便利、经济”四项税收原则,并且还依据这个原则详细地分析了各种赋税的利与弊及其对各个阶级收入的影响。

纵观全书,我作者李嘉图认为资本家追逐的只是个人利益,追求的是利润,但是他又认为利润也是资本积累的来源,积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有能够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而就可以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的水平。他认为资本的利益不仅代表着资本家自身的利益,同时又代表着全社会的利益,而他认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却是矛盾的。

我个人认为大众给予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如此之高的评价是十分正确的,尽管还有些许的不足之处,但李嘉图在思想上深受亚当斯密的影响之下,他还是能够做到批判地学习,在相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上都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也是很难做得到的。

上一篇:谁来拯救“不敢伸手”的道德恐惧下一篇:节能工作总结节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