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题

2024-06-04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题(共6篇)

篇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题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课程思考题:

1、怎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主体性特征?

2、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何继承与创新?

3、试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涵义和特征。

5、怎样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6、简述社会调查应持的基本观点和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方法。

7、什么是思想预测?思想预测的作用和困难是什么?

8、试述新时期理论教育的必要性。

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10、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的价值特点?

11、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的客观性?

12、试述人们思想产生的条件及其形成过程。

13、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具体规律。

14、简述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

15、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领域、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16、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何在?

17、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的、目标和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8、举例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9、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其中主要范畴有哪三个方面?

篇2: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题

1,中国的教师是由古代的士演化来的,叙述古代士之六个分类(20分)。15-22

(2)p45

范文澜把战国时代的士分为四类:一类是学士,如儒、墨、道、名、法、农等专门家,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在文化上有巨大贡献。一类是策士,即所谓纵横家,长于政论,凭口舌辩说猎取富贵。一类是方士或术士,可分两等,一等是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农业、技艺等学科的专门家,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贡献;一等是阴阳、卜筮、占梦、神仙、房中术等骗取衣食的游客。最下一类是食客,数量最大,流品最杂,其中包括鸡鸣狗盗之徒,任侠刺客、奸人犯罪、赌徒屠夫和市井无赖等。范文澜上述分类中的某些人虽然并不属于知识阶层,但他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战国时代士的职业分途和社会属性,为我们理解士作为新兴知识阶层的构成和整合提供了一个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切入点。这种分法是很有道理的。正是由于新兴知识阶层成分的变化及其知识结构的改善,才出现了一批“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士,并产生了一大批人文道术和科学技术的著作。

又有文学之士,为文学弄臣,如屈原。文士的种类很庞杂,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道德之士。孔子说:“士志于道。”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和精神追求。第二类可谓智能型。这些人重在知识和学以致用,他们不一定讲道德,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置道德于不顾。第三类是隐逸之士,有隐士、居士、处士、高士等称谓。这类文士因种种原因不为官。不出仕并不都是不关心国计民生、社会政治大事。相反,有些隐士发表了许多评论时政得失的言论,甚至提出系统的理论,成为一家之言。

还有一类是隐士。其中是指《论语》中的隐士和《庄子》中的隐士。《论语》中的隐士是放弃对世俗理想的追求,寻找自身灵魂的解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者。《庄子》中的隐士性情刚烈,把功名利禄视为粪土,渴求自由,甚至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们适逢治世,圣贤明君把天下治理的仅仅有条,民无怨言,上下和顺,隐居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功名利禄反而牵累了他们的自由。他们刚性遁世,与世无争,于世无求。

2,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叙述知识分子(15分)。96-108

“知识分子”是一个常用的概念。《汉语大词典》解释说,知识分子是“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教授、工程师、医生、会计、编辑、记者、文艺工作者等。”但是“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这个标准很难把握,20世纪中后期,人们认为只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就可以称为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知识的空白和文化教育的荒芜,有些地方将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学历的人,都当做知识分子看待。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受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知识分子的文化程度的标准也有所提高,《现代汉语词典》就界定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较高文化水平”,一般来说应该指大学以上学历。在这里,知识分子是以知识水平和职业特征划分出来的一个群体。“有知识”和“从事脑力劳动”是其突出的特征。

知识分子的分类,西方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幕僚型知识分子,即葛兰西

所谓“统治集团的管家”;二类是技术型知识分子,就是技术专家;三类为人文知识分子。幕僚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他们有知识有文化、精明能干,成为幕主的左右手,即使那些秀才、举人、进士乃至状元们,学而优则仕,光耀门楣,备受推崇,但是始终摆脱不了依附政府或幕主的地位。技术型知识分子靠专业技术获得社会资源和社会尊重,在官本位思想统治下的中国很难有地位,也无法在知识分子庙堂上闪耀光芒。人文知识分子是最被人们推崇、寄予厚望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批判意识,肩负着监督社会、批判现实、鞭挞丑恶、歌颂美好的社会职责,敢于向权利说真话,是“社会良心”。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文知识分子命运面临着危险:一是逐渐专业化,向技术型知识分子转化,被束缚在相对狭隘的知识领域内,视野不广、胸怀不宽、意志不强;二是政治正确性,学院派人文学者迷信政治正确性,遵循一部分人建立的准则来思考问题、评判是非,缺乏独立性;三是有的知识分子“忘道以从势”或“曲学以谀势”,追随权利或权威,被权力所收买或雇佣。所以,萨义德坚持认为“今天的知识分子应该坚持作业余者”,而不是为稻粱谋的专业人士,更不应该是被收买的幕僚或佣人。

从前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成为知识分子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要占有较丰富的知识资源;二要具有独立的人格而不依附于权势;三要具有自由的思想而不迷信传统与权威;四要具有道德勇气和社会良知;五要对既有秩序、规范和知识体系的质疑和批判;六要对未知领域和新的可能性的探索。具有这些,也就成了真正的知识分子。这就是知识分子概念的内涵。

2,叙述从西周到当代教师之演化(20分)。91-95,教师之所来与教师之所去。

教师群体的原始身份是没落贵族

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始于周朝的封建制度。周朝的贵族等级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在士那个群体中,诞生出教师这个群体,这里要特别指出:

一、中国的知识分子,包括教师,其原始身份是贵族。教育精神高于社会精神,接受过教育的人,应该高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

二、教师的贵族精神,可以用战争说明。春秋时代,打仗是贵族的荣誉,黎民是没有份儿的。

三、中国的教师和其他知识分子的先天致命软弱,那就是向往统治权力。

四、诸子百家,是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自由讲学的教师。

官学之师与私学之师

西周到整个春秋战国期间,贵族子弟接受教育以作官为目的。教师地位尊崇,本身就是官吏与贵族,师与官合一,教育贵族子弟的人不可能是平民。平民子弟也有自己的学校和教师,教育内容以孝悌为目的,不是能够作官的,为贵族而设的教育是官学,士人自由讲学是私学,形成两个教师群体:官学之师和私学之师。秦汉以后一直到清朝,一直存在官学,自然就有官学之师,他们是国家官吏;也一直存在私学,私学之师的身份比较复杂,或者是国家官员,或者是有学问的不是官员的人。

科举时代的显师与隐师

科举时代的教师,可以分为显师与隐师。

科举时代的读书人,把能够给自己作官前途的考官认作自己的老师。明清两代,举人、进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尊称为“房师”。

真正教秀才读《四书》《五经》的教师,或者是私塾先生,往往被看作启蒙老师,享受不到他们的学生科举腾达以后的荣耀。

隐师,授人以学问与知识,显师,授人以地位。教育中,往往追求学问是为了追求地位,所以,授人以地位的显师,比授人以学问的隐师,具有更崇高的思维。

民国时代的教师是先觉先知者

民国教师享有崇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可以这样理解教师的精神:

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经成为近代到当代教育的最高追求了。

2、民国教师往往以先知先觉者自居,既要引导民众走向新的文明,又要和民众打成一片。

3、民国的知识分子,身上都有极其浓烈的国家和人民情怀,这是民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精神。

4,教师是民国知识分子的集中代表人格。民国有造诣、有贡献的知识分子,可以说都是教师,或者做过教师。

5、民国教师以扫盲与启蒙为形式,对整个社会进行教育。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教师是接受改造的对象

新中国的前30年的教育是一个矛盾实践,一边延续着民国教育的精神,一边又彻底颠覆民国的教育精神。教师沦陷了,成为被社会和普通人民改造的对象,然而,教师仍然具有崇高的道义地位,却不再是社会的圣人,国家的教育仍然依靠教师支撑着。教师的核心精神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后三十年的教育是一个不僧不道的群体

新中国的后三十年的教育,逐渐从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和民国的社会教育的大舞台,陷落在学校教育的小教室里,教师也逐渐成为畸零人。教师已经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教师似乎成为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一个不僧不道的群体,然而,道德、知识、思想和教育权力,仍然是他们嘴里念的经。

4,叙述柏拉图洞穴比喻(“洞喻”)理论之教育观念(15分)。

“洞喻”即洞穴之喻。一群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洞穴里,由于被锁住而不能走动、回头和环顾左右,只能直视洞壁的情景。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与人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雕像走过,火光将雕像投影在他们面对的洞壁上,形成了变动的影像。由于他们长期看着这些影像,便以为是真实的事物。

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枷锁,被迫突然站了起来,转头环视,走动,抬头看望火光。这时,他不但不感到欣喜,还会感到痛苦,因为他不适应,眼花缭乱的,有人给他说,他过去惯常看到的全然是虚假的,如今他比较地接近了实在,并把墙头上过去的每一器物指给他看,还逼他说出那是些什么。这时,他会不知说什么是好,并且坚持认为他过去所看到的阴影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真实。再逼迫他看火光本身,他的眼睛会感到痛苦,他会转身走开,仍旧逃向影象。

如果他被人强迫拉出洞外,第一次看到太阳下的真实事物,会再次眼花缭乱。若不许他中途退回去,他不但不会觉得高兴,而且异常恼火,因为这样被强迫着走很痛苦。经过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先见到阴影,再看水中映象,进而看事物,最后抬头望天,直接见到太阳,这才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他庆幸自己走出了洞穴,为还没有走出洞穴的伙伴遗憾。他想把过去的伙伴解救出来,但那些伙伴不但没有往上去的念头,还要把他杀掉

这就是柏拉图非常有名的“洞穴”比喻来阐明他的“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理论,更是他的“教育在于灵魂转向”的理念。他把洞穴比喻为可见世

界,把火光比喻为太阳的能力。把从地穴到上面世界,并在上面看见东西的上升过程,则比喻为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人一旦脱离了黑暗,也就是灵魂发生了转向,绝不会留恋过去的世界,他却有大无畏的精神回到黑暗,解救仍然处于黑暗的人。

教育家首先得走出洞穴,然后再带领人民走出洞穴。真正的教育家是把人民群众带出黑暗的人。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即从一个世界(感觉世界)转向另一个世界(理性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是痛苦的,仍然想逃回到洞穴中去。同时,教育家是引导人的人,教育是引导,教育不能给予,如果教育能给予的话,教育就是不道德,教育只是引导,把我们灵魂中固有的知识与道德引导出来。

5,叙述柏拉图线段比喻(“线喻”)之感性与理性、意见与知识之学说(15分)

直线AB,按实在性和认识的程度,先分成两大段AC和CB,AC代表可感世界和感性认识,CB代表可知的理念世界和理性认识,由于理念世界和理性认识无论在实在性和真理性的程度上都高于可感世界和感性认识,所以在线段划分表示中CB>AC;接着再“根据性处于不清楚的程度”,按AC和CB的比例,再将AC划分成AD和DC,将CB线段划分成CE和EB。这样就根据实在性和真理性的程度出现四个等级。“线喻”主要是着眼于从认识过程来进行划分等级的:第四等级是想象(AD)。是最低等级,它的对象是对可感个体事物的摹仿、影象。

第三等级是信念(DC)。它的对象是人们感官面对的客观存在的个体事物,如自然物、生物和人工制品等;这种认识是属于感性认识,指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意见。

第二等级是理智(CE)。它的对象,从总的来说是属于可知的理念世界,是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它凭借假设去认识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它运用的方法是纯粹的演绎。

第一等级是理性(EB)。属于最高等级,是纯哲学研究的范围,凭借辩证法的力量,达到终极的真理,和它相应的认识对象是可知理念世界本身,以善理念为终极目的。

柏拉图将人们认识到的世界划分为“理念世界”和“可见世界”两大层次。

“可见世界”即凭借感官经验觉察的“实在”,人之感官亦有可能出现错误,所以最低级的观察能力包括“想象”,比如把影子当作实在物,把插入水中的筷子误以为弯曲,把地球太空理解为天圆地方等,经过多次观察、修正后的正确觉察到的“实在”,可称之为“信念”。

“理念世界”是人通过思维活动,从“可见世界”中抽象出来(比如通过“定义”的方式),非感官所能直接觉察的一种形而上的认识境界,比如三角形、数字、美丑、人、猫的概念等,这些具体而微的概念元素,柏拉图称之为“相”。,“可见世界”中的各种物质皆是“相”的摹本。各种“相”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交叉,也有层级归属的关系,相的层级越低,与“可见世界”的关系越近,而对相的理解层次越高,其知识也越广博。显然,了解“生物”相的人比了解“白猫”相的人,见解水平

相对为高。

“理念世界”即诸相构建的世界。知晓全部“相”及其中的关系,即掌握了“真理”,而了解部分“相”,只能算作“思想”。思想是较低级的认知层次,是不完整的“真理”认知,无法穷尽,必须要有个假设的根基。“真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是将所有“思想”片段有机联系起来的纲领性见解。

篇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不协调。在现实生活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合到知识教育中,知识教育需要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两者需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绝大多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过于重视学科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学科知识教育。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与实效不一致。在诸多高校中, 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管理,但是事实上却只是存在于表面工作,部分地区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单一。此外,社会上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心力度也不够。再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效性也不强,学科资料建设滞后,甚至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模范作用。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大学生的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按照教育学的一般规律 ,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融洽,双向交流与沟通,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但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老师只顾着完成课时,学生不知老师所讲,只当耳旁风,双方各安其事。

第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与时代不接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发展变化的实践活动,如果跟不上时代,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那么就对当代学生的心理变化、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学工作因此就无法达到最初的目的。在方法上,普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实践运用。

第五,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与现状的差异。许多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很高,但大学生往往对“两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度偏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掌握不够。而且,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就使得高校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地位变得至关重要,但高校在营建健康校园氛围, 心理状况筛选与预警机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普及心理学知识等方面都显的力不从心。

二、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范畴原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矛盾,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原理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创新思想与改善行为。思想与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时代的飞速进步导致当今大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思想意识决定了行为的走向。作为受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接受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拥有光明的前程;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结合实际来确定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法,受教育者才能切身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用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成共识,这对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受学生欢迎的恶性局面有着巨大的帮助。

第二,树立人本主义理念。从教育主体与客体方面来讲,树立人本主义观念是一个核心概念,笔者认为,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良局面,必须做到一切以人为本,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者都是“人”。在新形势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工作状态,改变以往封闭僵化的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构建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进取、开拓创新的育人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权益主体和发展主体,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方式,把灌输知识和理论转移到让学生掌握评判的武器和提高道德思想辨别力、判断力、创造力上来,实现从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理论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层次向多层次拓展的工作思路,帮助大学生正视思想冲突、解决思想困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盼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现实起点,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交友、求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真心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对于教育者,社会也必须给予重视,一方面要让专业人士进行教学,做到有责任地、有效率地进行教育工作,不可盲目了事,不可不顾及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想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定期接受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与教育。

第三,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导致了恶性循环。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方式,采用研究教学、合作教学、渗透教学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遇到问题尽早解决,采用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等原则让学生更加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教师也必须做到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家庭教育与贴近生活并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在学校的课堂上才能进行, 课堂上仅仅是理论的传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次飞跃———内化过程,而外化的行为才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符合教育目标的标准。家庭与社会生活是外化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思想行为表现的重要渠道,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做到内容上贴近生活,教学者要深入研究“90后”的思想状况和特点,深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指导党(团)支部和班委会建设,搞好班集体、宿舍工作,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要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个别心理疏导,开展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活动,认真解决他们在学习、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具体困难,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使思想教育在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影响他们,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家庭中,亲人应该多注意年轻人的思想行为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树立正确的榜样。

篇4:搭准考题脉搏 凸现方程思想

如图1,AB为半圆的直径,C是半圆弧上一点,正方形DEFG的一边DG在直径AB上,另一边DE过ΔABC的内切圆圆心O,且点E在半圆弧上。①若正方形的顶点F也在半圆弧上,则半圆的半径与正方形边长的比是______;②若正方形DEFG的面积为100,且ΔABC的内切圆半径=4,则半圆的直径AB=______。

这是2009年杭州市中考数学卷中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问题不大,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等教师将本题的来龙去脉讲解完,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略解:连接AE、BE,设AD=x,BD=y。在Rt△ABC和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x+4)2+(y+4)2=(x+y)2,xy=100。解得:x+y=21,所以AB=21。

从本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看到,由于巧妙设元,简洁明快地列出了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方程组,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此过程中,方程思想在问题解决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有关方程的知识及其思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最终使问题获得解决。下面笔者结合考题,分析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广泛应用。

一、利用三角形的面积不变性构造方程

利用面积的相等关系构造方程解决某些几何问题,不但能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而且明快、直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1】Rt△ABC中,∠C=90°,AC=6,BC=8,求斜边AB边上的高。

分析:因为△ABC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知AB=10。若设AB边上的高为h,由△ABC的面积相等得AB·h=BC·AC,于是h=4.8.

评注:利用“面积相等”构造方程,跳出了常规思维的圈子,令解题思路焕然一新,解题思维更为广阔.

二、利用相似性质构造方程

相似三角形涉及到边和相关性线段,这些边或线段具有许多性质,巧妙利用这些性质来构造方程,联结起已知与未知的“跳板”,有时能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例2】如图2,在直角梯形ABCD中,∠A=90°,AB∥CD,AB=1,CD=6。

(1)若AD=5,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A、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P、C、D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这样的点P有几个?它们到点A的距离是多少?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设AD=m,在线段AD上存在唯一的一个点P,使得以点P、A、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P、C、D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m的取值范围。

(3)设AD=m,若在线段AD上存在两个点P,使得以点P、A、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P、C、D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试求m的值。

分析:充分利用相似三角形在比例方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进而转化为方程,将符合条件的点的个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解的问题,使问题得到清晰地解决。

略解:(1)略。(2)设AP=x,①当△APB∽△DPC时,AP:DP=AB:DC,即x:(m-x)=1:6,所以x=m/7。②当△APB∽△DCP时,AP:DC=AB:DP,即x:6=1:(m-x),所以x2-mx+6=0。因为在线段AD上存在唯一的一个点P,所以方程x2-mx+6=0无解,即m2-24<0,解得0<m<2。(3)若在线段AD上存在两个点P,由(2)得,m2-24=0,解得m=2。

评注:把方程的解与交点个数有机结合,融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同时,又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得到拓展。

三、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勾股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定理,它是数与形完美结合的典范。

【例3】如图3,已知矩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沿EC折叠,使点B落在AD边的B'处,若AB=6,BC=10,求AE的长。

分析:设AE=x,则由折叠的性质得:BE=B'E=6-x,BC=B'C=10,AB'=2。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x2+22=(6-x)2,解得x=8/3,即AE=8/3。

评注:折叠问题和轴对称紧密相关,解题过程中要关注对称轴,把握其“全等不变性”本质。在求解这类问题时可根据题意设定未知数,善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能求解.

四、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构造方程

【例4】如图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AF是两条高,∠EAF=60°,CE=6,CF=3。(1)求线段BE的长;(2)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由题图结合相应已知条件,可分析得到该平行四边形中的各角度数,发现是一些特殊的角度,由此想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关系。本题也正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才使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略解:(1)设BE=x,则AB=2x,AD=x+6,DF=2x-3。易知∠BAE=∠DAF=30°,所以sin∠BAE=sin∠DAF,即BE:AB=DF:AD,所以x:2x=(2x-3):(x+6),解得x=4,即BE=4。(2)略。

评注:本题目同样可利用面积不变性、勾股定理和相似性质来解决。不管选用何种方法,其中所用到的方程思想同样是功不可没的。

五、利用方程的解求阴影部分面积

【例5】如图5,在△ABC中,∠ACB=90°,AC=BC=5,CD=CE=3,求△ABF的面积。

分析:按常规解法,这道题做起来比较困难,一下子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但如果用代数方法来构造方程,组建方程组求解,便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略解:连结CF,易知△CEF和△CDF的面积相等,设△CEF的面积为x,△BDF的面积为y,根据题意,可列方程2(2x+y)=3×5和x:y=3:2,解得x=45/16,y=15/8。所以△ABF的面积为0.5×5×5-0.5×3×5-y=5-y=25/8.

评注:把面积问题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数形结合,较快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效模型,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创新型问题和现实性问题不断涌现的今天,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搭准考题脉搏,有意识、有倾向性地强调方程应用意识,凸现方程思想,这对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开阔学生解题思路,拓展学生解题途径,优化学生解题策略,均有很大的益处。

篇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2、3、4、5、6、7、8、9、10、11、思想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适度超越律 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互动律 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控制律

二、问答题(每题10分)

1、思想政治工作包含哪三个基本内涵?

2、请问思想政治工作是怎样参与创造社会财富的?

3、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何联系?

4、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如何培养?

6、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哪些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7、青年(括青少年)的思想具有什么特点?

8、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9、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哪些特点?

10、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哪些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

1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2、什么是思想政治品德?是怎么形成的?

1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14、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具有什么功能?

15、思想政治教育四个基本要素在相互关系中各自具有什么作用?

16、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要求和依据分别有哪些?

17、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8、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划分为哪些的层次结构和发展结构?

19、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哪些恒常性内容和临时性内容?

20、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2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2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何特点?

23、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媒环境分别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何影响?

2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含义有哪些?

25、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6、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依据有哪些?

27、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一般指标体系有哪些?

三、辨析题(每题15分)

1、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灌输”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是导致“填鸭式”教育的根本原因。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4、现代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化,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坚持疏通的原则方法。

篇6: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是指客观存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到人的大脑后,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和观念。

2、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和国家,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目的,通过教育活动,用本阶级的思想去影响广大社会成员,使其接受它并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形成一定的行为意识,从而支配人们自觉地去行动的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思想,进而用以指导人们行动的活动。

4、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用科学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实施过程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为主的活动。

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产生影响的一切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总和。

6、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形式和手段。

7、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研究如何运用思想意识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有效地实施思想教育的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的概括总结与理论抽象,是经过抽象概括出来的关于方法的知识和理论。

8、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9、适度超越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度地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既有提升其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水平的可能,又不会提得太高造成受教育者即使通过努力也很难达到的程度。

10、双向互动律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信息、情感双向交流、交互作用的规律,是教育者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主体作用辩正统一的规律。

11、协调控制律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既要坚持和协调各方面、各种类、各阶段的自觉影响,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种类、各阶段的自发影响,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辩证统一。

二、问答题

1、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据某一阶级及其政党斗争的需要而产生,是为一定阶级和政党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它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而采用的一种重要的非暴力统治形式,用以缓和阶级矛盾,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受威胁。所以,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就有思想政治工作这项活动。

第二,这项工作是人类劳动分工的结果,是社会生产的一个主要分支。思想政治工作虽然是一项阶级性很强的活动,但是,它同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一起,共同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大系统。这项活动同样能创造物质财富。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两项基本功能。一是类似于医生的功能,即“治病救人”,预防和解决人们的思想疾病;二是类似于教练和导演的功能,即开发人的潜能,丰富和提高人的素质。

2、(1)思想政治工作同人类社会的其它劳动一样,同样能够创造物财富。

物质生产当成一个系统,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有两个:一是人的因素;二是物的因素。人和物的要素内部又由不同的因素组成。人的因素可分成思想素质和劳动技能。物的因素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在上述系统中,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提高人的思想素质,进而促进劳动技能的提高来参与物质生产劳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物质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具体过程表现如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劳动者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思想素质指导劳动者自觉地去培养劳动技能;思想素质与劳动技能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人才再与物的因素相结合就创造出了社会的物质财富。

(2)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属于精神生产,是精神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生产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进行精神生产的劳动者、管理者;二是精神生产资料;三是精神生产工具。从这三个要素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属于精神生产,是精神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产的直接产品是使人具有先进的思想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和推动人们自身的多方面发展,同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起推动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则是精神产品的直接生产者之一,思想政治工作对精神生产起直接作用。

(3)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重要保证,对精神产品的生产起直接作用,因此,它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包括在社会生产劳动之中。由此可见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是错误的,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同时,只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重视它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样也是

错误的。

3、(1)人的本质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科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的社会性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思想。最后,人的实践性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

(2)思想政治教育参与了人的本质的形成。人的本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客体之间思想信息双向互动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内心世界得到引导和调控,人的思想状况和思维方式得以转变,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使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并且更自觉地进行实践活动,与此同时,人的本质得以形成且不断丰富发展。

4、(1)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首要任务就是用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也处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党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完成这个任务,培育“四有”新人,基本途径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公民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与道德,遵守社会法制和纪律,做“四有”新人。

(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条件。一定社会的社会风气、道德、风尚以及社会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好坏,是衡量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否取得了实效的重要尺度。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现社会风气好转、良好道德风尚建立与精神状态改善的根本条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思想意识中筑起拒腐防变的大堤,防微杜渐,及时消灭腐败现象;还可以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营造扬善抑恶的社会氛围,以崇高品格影响感化人,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大大改观,每个社会成员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综上所述,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5、(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

第一,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较高政治水平;科学的道德认知、高尚的道德信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第二,知识素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相关辅助知识)。第三,能力素质(创造力、调研分析力、组织协调力、综合表达力、应变力、社交力)。第四,心理素质(坚韧的意志品格、开放的性格、良好的心理调适)。

(2)如何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

第一,加强教育者的培训(培训内容、形式、手段、效果)。第二,加强信息交流(上下交流、同行交流、与客体交流、社会交流)。第三,加强社会实践(社会生产实践、针对任务的实践、与客体的实践)。第四,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管理)。

6、(1)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复杂性(不同客体的差异、同一客体的变化);区域性;;层次性(年龄层次、思想素质层次、文化层次);可变性(简单到复杂、不成熟到成熟,错误到正确,正确到错误);平等性(在政治地位、人格上与教育主体平等)。

(2)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发挥着能动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是其能动性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客体的求知欲是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的内在动力(要求在教育中注重调动客体的内在求知欲)。

第二,客体基于与主体共同的目的,能够配合主体制定实施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要求组织客体的广泛参与)。

第三,客体可以以其优势影响主体的变化(要求教育主体要尊重和平等对待客体,并加强信息交流)。

第四,客体可以自我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之一;要求发展客体的自我意识,使客体能够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觉悟、自我调控、自我提高)。

7、(1)强烈希望中国现代化早日实现;(2)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支持改革开放;

(3)社会参与意识和政治民主意思活跃;(4)学习与成材意识强烈;(5)关注社会生活、社会风气优化和党风发展;(6)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和逆反心理。

8、对立统一关系。(1)对立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从事的活动是不同的:第一,地位上的对立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占主动、主导地位,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居于受动地位,是前者活动的对象。第二,作用上的对立性:前者主要教育他人,后者主要受前者教育。第三,从事活动的对立性:前者控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包括确立教育目标、编制教育计划、实施具体方案,检验教育效果等;后者主要接受教育,以学习活动为主。

(2)统一关系:第一,自然统一,即人的本质的统一,他们具有人的共同属性。第二,对立统一:通过教育达到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的对立统一,也达到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人发展要求的统一。第三、自身统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不是绝对的,一个人在成为主体的同时,也是一个客体,也在接受影响教育。

9、(1)阶级性和社会性(主体需要、活动内容以及效果具有阶级性,同时具有社会<甚至国际>无阶级差别的普遍价值);(2)直接性和间接性(直接对个体产生功效,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直接对人的思想作用,间接产生行为后果;直接作用于精神世界,间接对物质世界有利);(3)短期性和长期性(解决主体短期需要的延续,进而生发出长期价值);(4)潜在性和显在性(以精神状态存在,常常隐藏于无形,其实现时间无界限;通过教育对象的现实活动及其效果体现出来);(5)系统性和开放性(多维度的价值体系,不断变化,呈现开放的特征)。

10、(1)政治价值:总体上体现出“生命线”的地位;在巩固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共同理想信念、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代主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作用:第一、培育合格公民的民主意识;第二,提高公民法制观念;第三,扫除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观念障碍。

(2)经济价值:总体上是因为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巨大保证,体现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保证党的经济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执行;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保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帮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证生产经营的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向。第二,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调节积极性、创造性、责任心;提高经济工作相关能力。第三,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提供合格的、高素质的物质生产劳动者。

(3)文化价值:总体上是因为能够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第一,对制度文化的作用:提高人们对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明晰制度的要求,并帮助社会相关机构完成对制度的改进。第二,对精神文化的作用:塑造人的思想形态结构,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高尚的道德风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

11、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以及人与社会的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的效益关系。与一般价值一样,也有前提和效益质&量的问题。

12、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

(1)思想政治品德的含义: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思想体系的指导下,按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某些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2)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a.外部环境对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影响制约过程;b.内部思想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过程;c.内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和外部环境制约影响过程的统一。

1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社会性和正面控制性2)一端性和多端性3)渐进性和反复性4)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5)共同要求与个性发展6)集体性和实践性

14、(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功能:组织设计、疏导、激励、转变、示范。

(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功能:接受教育、配合主体、反作用于主体、自教

15、(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都与主体的素质有关系)。表现在:了解认识客体的变化尤其是其思想政治品德变化,并推动客体自我评价;选择教育内容、手段、工具和方法,发挥介体的中介作用;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作用。表现:主动接受主体的教育并主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育主体的活动;实际制约和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自我教育,这是其主动性的突出表现。

(3)、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纽带作用。表现:联结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也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重要条件。

(4)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条件作用。表现: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质和量;对教育主体的教育决策和实施以及介体的 选择有重大影响。

16、(1)确立的要求:第一,调查研究,获取充分材料是前提第二,应具有单义性第三,应当能够逐级分解第四,难易适当。(2)确立的依据:第一,党和国家以及具体领域的奋斗目标第二,实现目标所具有的显示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第三,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实状况。

17、确立的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根本依据

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直接依据

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实依据

18、(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低层目标、中层目标和高层目标;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发展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战略目标)、中期目标(战役目标)和近期目标(战术目标)

19、(1)思想政治教育的恒常性内容结构:第一,世界观教育;第二,政治观教育;第三、人生观教育;第四,价值观教育;第五,道德观、法制观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临时性内容结构:第一,形势政策教育第二,热点问题教育 第三,典型经验和教训教育第四、突发事件教育

20、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党性原则;疏导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激励原则21、1)约束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规范、舆论、思潮的压力约束机制

2)促进作用:促进人是思想、行为的形成变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3)感染作用:或通过直接物质刺激、或社会舆论思潮等影响个体情绪和思想、或提供模仿形象、或形成潜在感染氛围

22、特点:

1)广泛性:空间上、时间上

2)具体性:本身构成的具体性、主客体现实环境的具体性、教育活动开展环境的具体性

3)可创性:受教育主体一定程度的控制

4)动态性:内部因素的矛盾运动和主客体活动的影响

5)潜移默化性

6)复杂性

23、(1)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个体的思想的性质、复杂程度、变化以及变化的速度,总体上二者的变化成正比。

(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表现在:第一,社会政治制度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性质;第二,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引起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变化;第三,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状况的变化影响个体政治观的变化。

(3)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第一,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个体思想。社会文化作为价值体系的观念形态,其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通过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所认同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传递给个体。由此构成的社会文化环境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引导和规范功能,影响个体的思想。第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当受教育者周围的社会文化环境倡导的价值标准与教育者评价标准相符时,社会从众心理会积极促使受教育者调整自我行为,与之相符,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反之,即使受教育者的行为与教育者评价标准一致,也会强烈感到行为方式选择的困惑,从而可能改变行为而“随大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大众传媒环境对个体思想的影响:积极方面:引导观念、转变思维、拓展思想;消极方面:引起“三观”冲突与失范、诱发个体心理问题。第二,大众传媒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方面:拓展内容和方式;消极方面:信息干扰,弱化反馈过程,弱化主体地位和作用。

2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形式和手段。因此,应当包含的基本含义有:(1)承载并传递教育信息与内容(2)·成为主客体联系的中介(3)·具有可操作性

25、内涵:(1)·本质上是价值判断活动(质和量)(2)·社会发展要求和评估的根本标准(3)·教育效果是评估的主要依据

26、(1)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理论依据:必要性与可能性

(2)、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事实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效果、条件

27、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一般指标体系主要有:(1)、主体指标体系:组织领导状况和专业队伍的工作状况指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指标

(2)客体指标体系:·个体思想品德状况指标,·群体思想品德状况指标

(3)环境指标体系(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应具备的外部条件体系)

(4)过程指标体系:·计划过程指标、组织过程指标、协调过程指标

(5)效果指标体系:个体身上直接反映的效果指标,以及间接性、全局性效果指标

三、辨析题

1、该观点是错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不是指具体的个人,而是指抽象的人。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脑力与体力的充分而协调地发展,成为“会做一切工作的人”,成为“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成为“高度文明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个人能力或才能的充分发展。(2)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3)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因此,所谓“全面发展”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的天才的预言,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现实社会尚不具备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所以,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在现实社会无法实现。正是基于对我国具体国情的科学认识,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了培育“四有”新人的理论,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前进的目标。

2、该观点是错误的。“灌输”理论是列宁在与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经济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含义是: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意识,无法创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是由革命的知识分子在革命实践中创立的;通过对无产阶级实施社会主义意识的“灌输”,才能保障无产阶级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进攻。“灌输”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即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武装人们的头脑,防止类似“工联主义”的机会主义出现,加强对资产阶级错误思潮的抵抗力。因此,只要在“灌输”过程中坚持整体性、相关性、动态开放性等原则,正确执行无产阶级的思想“灌输”,就能对人才的培养教育起到积极的重大作用。

将“填鸭式”教育方法或者实际教育过程中的简单知识灌输与“灌输”的教育原则相提并论是错误的。前者是一种非科学的教育方法,并非源于“灌输”理论。

3、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辨证关系表现在:

(1)对立性。第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满足人的需要层次的不同。物质激励必不可少,但它只能满足人的低层次的、基本的需要。精神激励却能满足人的高层次的需要。第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物质激励主要以具体的实物来予以奖励。精神激励是采用精神的因素来激励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能。第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所产生的激励力持续的时间不同。物质激励产生的激励力持续的时间较短,精神激励产生的激励力持续的时间较长,有的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具有统一性。第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依据相同,二者都是依据奖励对象的工作成绩及其突出贡献来实行奖励的。第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发的都是人们的精神因素,比如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精神因素。第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产生的社会效益相同。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仅能使激励对象产生积极性,而且还会对更多的人产生激励力。

我党历来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结合,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这一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这个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够准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疏通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发表出来。因此,仅有疏通是不行的,并不能彻底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只有与引导的方法相结合。引导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两者有机结合就叫做疏导教育法。

疏通与引导向结合的依据有:

第一,疏通与引导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没有疏通,人们的思想没有彻底敞开,就不能正确地加以引导。引导是疏通的目的,是疏通的必要继续。只疏通,不引导,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言论就会放任自流。疏通离不开引导,引导也离不开疏通,两者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

第二,疏通与引导相结合符合人们思想发展的规律,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压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人们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只要存在,就会以各种不同形式,通过各种渠道表现出来。堵,是堵不住的;只有采取疏导的方法,让人们畅所欲言,把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意见都充分讲出来,充分掌握人们的思想情况,然后再加以引导,才能促进人们的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坚持疏通与引导相结合,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党在任何时

候的任何情况下,都充分相信群众是能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是能够坚持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即使受到错误思想的干扰,发生认识上的偏差,经过讨论、说服、引导,是可以修正错误,坚持正确方向的。因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疏通与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5、自我教育与“灌输”原则是不矛盾的,因为自我教育与外在的教育是必须相互统一的。自我教育方法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的方法,是依靠人们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激励其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理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向良好的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活动。

自我教育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人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下而形成。只有接受教育,接受外界的思想和信息,然后经过自我的加工,才能不断地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促使人们更好地更自觉地接受教育的影响,增强和巩固教育效果。所以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

开展自我教育还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激励、引导教育对象开展自我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掌握好自我教育的时机和条件,在教育对象不能进行自我教育的条件下,就要以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辅;在教育对象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契机和条件比较适合进行自我教育时,就要启发进行自我教育。此外还有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环境,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集体氛围。

上一篇:“多嘴多舌的小八哥”下一篇:事故隐患举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