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2024-06-14

街道党风廉政建设总结(精选6篇)

篇1:街道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纪委的领导下,按照区党风廉政建设大会精神和区纪委的工作部署,街道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狠抓干部廉洁自律,强化各项措施落实,推动了全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列入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责任分解。对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和协调部门,并进行延伸细化,确保责任分解不留死角。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延伸到人、到岗、细则到每项。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要求街、居两级领导干部按照责任分解的内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决克服好人主义思想,切实负起责、负好责。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对未按规定履行责任制,对下属失教、失管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要坚持原则,一查到底,从严追究,给予组织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坚决维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真正做到了与经济工作、党建工作、精神文明 1

建设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考核、同落实。

二、认真开展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以街道、居委会两级领导干部为教育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按照“分层施教”的原则,针对基层干部文化程度不等,着重组织居委会干部学习了居委会级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和居委会公开民主决策有关规定,要求居委会干部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并向区纪委上报相关信息7篇。

2、深入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今年8月在各社区打造“三务公开”示范点,要求各居委会必须按要求把居委公开作为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拓展了公开内容,把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居务决策,以及对村干部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全部纳入了公开内容。利用党员学习日,通过组织学习关于党风廉政内容文件、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使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实行教育、制度、惩处相结合。

(一)、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加大机关行政效能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是标本兼治、逐步加大反腐治本力度的根本途径,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重新修订了

《宿城区街道管理制度》,对机关的学习及会议制度、工作纪律、考勤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工作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实”的基层干部队伍,促进街道经济又好又稳又快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实行督查通报制度,提高了街居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街道专门抽调党政办、纪工委及一名领导班子成员等同志成立督查组,对街道办及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学习纪律、工作纪律、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做到督查结果一周一公布,每月一通报。对重点监察对象和其它违纪、违规人员实行不定期通报制度,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责令限期改正,并采取相应的处罚。1—9月份,共有4名街居干部违反工作纪律受到处罚和通报,确保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四、查办案件工作,积极化解干群矛盾,保持居委会稳定。查办案件工作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有效手段,目前街道办已完成调查初核案件5件,为国家和集体经济挽回经济损失6万元。切实有效规范了权力运行。

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抓的早,实行关口前移;二是抓的紧,做到一着不让;三是抓的狠,实行

重点监察、点面结合;四是抓的严,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究、一视同仁。用制度来规范干部的行政行为;用教育来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用先进事迹来弘扬干部队伍正气;用现行案例来警示干部队伍拒腐防变。

我街道近段时间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总体情况是好的。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些基层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足,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树典型这方面还存在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突出特点,开拓思路,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新路子,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成效,为街道的发展、稳定作出新贡献

街道纪工委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篇2:街道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一定成绩。

一、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回顾

(一)关口前移,廉政教育管理扎实有效

1、街道党工委和纪工委的认识统一,目标明确,即抓日常性教育不放松、抓经常性监督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未然。因此,今年,街道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子为目标,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以集中学习、收看录像、中心发言等为载体,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相继组织学习了《两个条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腐条例》等,同时组织机关和社区党员观看了《一代吏官》、《被贫欲吞噬的灵魂》等廉政教育录像片。还邀请宁波市委党校张荣昌教授为全体党员进行专题辅导。在学习的同时,街道主要领导还结合区内外的有关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教育提醒,做到老话常讲、警钟常敲,使广大党员的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到目前止,街道上下、社区居干无一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2、机关效能建设扎实推进。自今年3月份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按照区委的总体部署,我们在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动员布置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第二阶段组织实施上下功夫、做文章。一年来,街道的经济、城管、社会事业等工作呈现积极向上态势,创建平安街道工作取得成效,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为民办实事“五个一”工程已经落实,“五条禁令”执行严格,效能督查严格规范,街道机关办事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教育深入人心,在街道上下,努力营造“清廉做人,务实干事、民需为先”的良好机关作风和工作人员的形象。及时完成了区效能办布置的“四查四看”工作,回顾前阶段工作,提出了下步工作安排,决心按照工作计划,不折不扣地抓好下阶段工作,力争取得成效。

3、较好地坚持了街道主要领导对班子成员、社区书记主任的定期谈话和班子成员对所属责任对象的按级谈话制度。在谈话中,始终注意把廉洁自律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强调和要求,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促动的良好格局。

4、出台了相关规章,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一年来,街道先后完善出台了《招商引资奖惩规定》、《信息工作考核规定》、《机关(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社区工作者包片联户工作制度》等6项规章。如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要求街道领导不但约束自身一些不必要的招待等开支,还要在保障主要工作不受影响的同时,严格控制科室以及社区的活动费用。同时,制度规定,重大项目经费开支须经党工委集体讨论决定,从而确保了街道社区财务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求进创新,教育示范点特色明显

年初,我们根据区纪委关于年内各街道分别创建1-2个社区党风廉政教育示范点的工作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研究确定了郡庙社区以廉政文化建设为特色的社区教育示范点。一年来,在区纪委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和党工委的领导下,郡庙社区在廉政文化建设上进行了探索,示范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社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实施了“11个一”工程,即:

一角:在社区阅览室专门设置了党风廉政建设图书角,摆放学习宣传资料,以专柜形式供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翻阅学习。

一栏:社区在互联网自设的网页上开辟了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专栏,把上级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以及街道社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动态性工作在专栏上发布,并把廉政建设警句、名言等以滚动形式在首页展现,特色鲜明。

一刊:社区在《郡庙风采》刊物上设置了党风廉政建设专版,及时反映相关内容,受到群众好评。

一街:在君子街两侧更新了16块廉政文化建设宣传牌,内容形象、生动,形成了良好的一条街宣传氛围。

一楼:由社区党总支部牵头,在灵桥广场进行楼宇廉政文化工作探索,目前,已在楼宇建立了宣传窗,组织了楼宇行风建设义务监督员队伍等,并以楼宇企业联谊会为平台,强化楼宇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广大经营者(业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

一周:组织辖区9个单位共出资4000余元,为社区居民放映电影一周,共7部,其中包括《廉政第一击》、《暧春》等,同时利用放映前的时机,用幻灯片宣传廉政文化。

一窗:社区在君子街大型宣传窗设立了廉政建设宣传专窗,制作了以廉政建设为主题的宣传版面,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党的廉政建设政策规章等,受到好评。

一室:在社区办公场所安排一间房子,设立廉政谈心室,主要用于平时领导与群众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领导与

领导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互信互敬,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一戏:由郡庙社区党总支与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激浊扬清”的广场文艺晚会,通过舞蹈、小品、相声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廉政建设,弘扬党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一文:为了提倡文明用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社区面向辖区中小学生,在网站上开展了题为《网络美丽但有陷阱》的征文活动,该活动共收到征文21篇,其中小学生7篇、中学生14篇,社区向6名获奖者颁发奖品,2名获奖学生还被推荐为现代金报小记者。

一站:在灵桥广场设立了党建咨询服务站,积极为楼宇企业、职工、广大党员提供服务平台。

(三)优化机制,信访举报工作处置有力

一年来,我们把信访举报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在优化机制上下功夫,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信访举报调结率达100%。

1、优化责任机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大信访”理念,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党群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分管信访工作。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中的8项任务目标,把每项工作明确分解到每位党工委班子成员,实行重大信访领导包案责任制。同时,在街道确定1名专职信访干部的基础上,纪工委指定一名委员具体负责纪检信访举报工作,使信访举报工作分工明确,按级负责,形成合力。

2、优化网络机制。上半年,我们调整充实了街道、社区、楼道(墙门)三级信访信息员队伍。在街道机关各科室确定1名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志为街道信访信息员,社区治保主任、专职调解员为社区信访信息员,他们同时也是街居两级的信访协访员,具体协助和配合领导或信访干部处置信访举报工作,这些同志在信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优化调处机制。在信访举报工作中,调处工作是一项重要环节,对一般性的信访举报,我们坚持做到“四宜四不宜”,即:宜早不宜迟、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调处时主要采取“因势利导法”、“重点突破法”、“迂回曲折法”和“刚柔相济法”等多种办法和手段。一半年,由于领导重视,机制优化,处置有力,使数期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信访举报件得到及时有效调处,从而使信访举报工作调处在基层、调处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一方平安。

(四)认真开展了反腐倡廉集中教育周活动

按照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我们于9月下旬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了反腐倡廉集中教育周活动。一是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观看“清风行”主题晚会,除部分同志在逸夫剧院现场观看外,部分同志通过电视进行观看。二是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两个条例”知识测试。三是组织机关党员观看警示教育片《三江警钟》,在观后进行的座谈讨论中,大家一致感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们党员干部中,确实有部分同志由于不重视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放松自我要求,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咎由自取。因此,我们每位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应加强自身学习,严格按规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根据区纪委的统一布置,我们还圆满完成了省纪委100份问卷调查表在二个社区的调查工作,回收率100%。此外,完成了2001年以来街道对党员干部处理情况的检查工作,未发现违反有关规定制度的问题。

二、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路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根据这个要求、结合街道的自身实际,2009年街道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思路是:

(一)努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能增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通篇贯穿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改革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的思路和方略,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献。因此,我们要把《决定》的学习贯彻贯穿到全年工作的始终,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和纪工委委员,要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做,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如中心组学习会、主题讲座、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大讨论等,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深入学习,加深对《决议》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城区街道,在出思路、拿计划、定措施、抓成效上,始终要把群众利益、群众需求、群众愿望、群众情感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尽一切所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我们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纪检监督工作就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继续抓好“两个条例”的学习贯彻,进一步规范党工委、纪工委的各项工作。《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是两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在前阶段学习贯彻的基础上,继续把两部条例作为街道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一是按照《廉政建设责任书》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预防各类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抓好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二是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遵守《廉政准则》等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三是进一步规范党工委、纪工委会议的运作程序和议事规则,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虚心接受组织上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四是加大对机关中层干部和社区主要负责人的教育管理,圆满完成街道机关中层干部的竞聘工作和个别社区领导的调整工作;五是加强纪工委成员的自身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实干型”、“自律型”要求,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干部形象。

(三)继续抓好廉政文化建设试点,不断深化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区纪委要求,突出一个重点,即以社区为重点,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把握二个结合,即把握廉政文化建设与我区的文化大区建设相结合,与社区建设相结合;解决三个问题,即解决好价值取向问题、社区认同问题和环境熏淘问题;着力四个打造,即打造廉政景观文化、打造廉政广场文化、打造廉政网络文化、打造廉政邻里文化。使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在“五个一”(一角、一窗、一戏、一组、一册)的基础上得到深化和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楼宇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建网站和党员服务站等形式,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员、企业主的教育,促进企业文明经营、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为国家经济建设多做贡献。

(四)巩固机关效能建设成果,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一是以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抓手,把“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继续推向深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继续加大对机关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严格兑现奖惩规定,大力扶持和弘扬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如:“明星岗”的评比活动等。三是重视抓好机关各项工作制度的遵守,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广大机关干部的工作干劲和热情,树立良好的机关服务形象。

篇3:街道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街道作为城市形象的载体之一, 成为人们判断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街道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近来, 关于城市街道的活力正在逐渐丧失的话题此起彼伏。如何唤醒城市街道的活力?这将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专家认为,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 要重燃城市街道的激情与活力, 首先必须认识到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其次是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 重视城市街道的情商与智商, 以此打造一个和谐美观的城市街道景观。

对于城市街道的作用,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说道,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 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 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 城市也就沉闷”。

·城市街道的功能和作用·城市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街道

资料显示, 早在公元1世纪, 罗马时代的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便在其著名的《建筑十书》中明确指出:“城市建筑分为城区、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两部分, 两者之间街道系统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关键步骤。”

由此可见, 城市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街道。城市居民和外来参观者在街道行进的过程中, 不断地感受和认知城市空间和城市的市井活动, 不断累积, 最终形成了对城市的印象。

社会已经广泛形成这样的共识——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 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街道是人们停留时间较长的户外公共场所, 人们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行进要穿越不同的街道, 因此, 街道对于人们形成城市的印象尤为重要。街道展现给人的印象, 不仅仅是街道的外在景观, 而且还展示了城市景观以及街道中人的活动所体现的不同城市的各自空间特点和传承已久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对于城市街道本身具备的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 有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 总结出以下几点。

城市街道反映城市特色

每个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 其街道格局也不同。一直以来,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用地不断增加, 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四周发展, 典型的如首都北京;有的脱离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 典型的如山西平遥;有的新旧城结合, 典型的如辽宁沈阳。专家指出, 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 其街道格局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 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在这些特殊的地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 想的是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可以说, 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的历史, 蕴涵城市的文化。

多年来, 在城市中由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格局, 也就确定了该城市的发展形态, 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间布局的特色, 从而在市民中形成相应的文化特色, 可以说, 城市街道格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形象

人们对街道的感知不仅涉及其路面本身, 还包括街道两侧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树、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立交桥等等。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形象, 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低下, 都影响整个街道的形象, 而街道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经调查研究, 街道景观质量的优劣对人们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响。如, 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 街道景观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对于外地的旅游者和办公者来说, 由于他们停留的时间较短, 而且大部分时间在街道上度过, 因此, 街道就代表整个城市给这些外来人员留下的印象。

城市街道展示城市景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凯文·林奇在其所著的《城市的形象》一书中, 探讨了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问题。他认为,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公众印象, 它是多个印象的叠加。”并通过大量资料得出结论——城市形象主要与五种城市要素有关, 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毋庸置疑, 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观、街道上的尺度, 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 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和指示标牌, 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 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车流, 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 或驻足聊天或看热闹的市民……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

【链接】

城市街道的力量/赵丹

翻开街道这本书, 读到的将是城市与城市生活。

我喜欢的街道, 或漫长或曲折, 纵横交错向前延伸, 穿过整个城市, 穿过高楼和广场还有普通的住宅区。可是这样去描述城市的街道, 恐怕过于宽容和安静了。在日益现代化的城市里, 想找到如此与人无争、容易相处的街道着实不易。因为, 现在的街道总是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城市中行走, 街道很容易成为外来者对城市的第一印象, 而且对街道好坏的评判与当事人的城市经验密切相关。

那么, 怎样的街道才能使城市获得好的印象呢?郭嵩焘曾于1876—1879年间任第一位“出使英国钦差大臣”, 他在出使日记里向我们展示了晚清国人对好的城市的想象。他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是“街市灯如明星万点, 车马滔滔, 气成烟雾。之盛, 宫室之美, 殆无复加矣”。形容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为“衢道广阔, 市肆繁盛, 屋宇皆穷极雕镂”。可见街道两字在评判城市的好坏时所具有的力量。

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 是一种感觉性的意象, 这种意象往往通过街道的性格和形式被构造。譬如上海, 它的街道的独特魅力, 恰好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和文化性的城市想象。百年南京路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衡山路酒吧街里中西风格的混搭, 上海老街的茶馆与对老上海的追忆, 多伦路上已逝大师们的静谧住所……上海的街道一面保留了过去的印记, 一面形成了统一的风格, 成就了一座集国际现代化与中国传统特色于一身的海派文化都市。

但是, 街道不仅仅是指城市范围内的街坊和道路, 更多地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 指向人及其城市生活。街道可以作为一种形式去诠释城市面貌, 也可以作为一种普遍的形式去揭示城市中所蕴含的社会关系。

在著名作家狄更斯笔下, 街道并不只是街道, 每一条街道都通向整个城市。“饥饿停留在任何适合它停留的地方。从一条弯曲狭窄的街道又分叉出许多弯曲狭窄的街道, 到处都是臭气熏天。街上挤满了衣衫褴褛、戴着睡帽的人们, 各个身上都散发出破衣烂帽的臭味。”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法国大革命前衰败黑暗的伦敦城和毫无生机的市民生活。

城市街道具有独特的职能, 它与每一个城市人的生活相联系, 在街道中最容易捕捉生活和变化的气息。街道对我们的生活构成意义, 长期生活在一条街上, 会不由自主地拥有一种对街道的认同感。很多初到城市的人因为没有生活经验的累积, 很难产生对街道的认同, 所以觉得自己游离于城市之外。可是为什么一些在大城市生活了半辈子的人依旧找不到认同感呢, 询问起原因, 竟是街道对这些人的不认同。处理不好街道和人的关系, 只能使我们与城市生活越来越疏远, 与好的城市越来越疏远。

城市街道缺少的不是宽阔而是性格, 不是奢华而是温情, 街道不应该成为功利的和形式的。我们的努力不在于创造新的城市街道, 而在于让街道找到自己。

有专家总结到, 在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影响下, 大多数城市的街道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尴尬,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 街道被交通主导。在交通为主导思想的影响下, 街道的功能已纯粹化为交通功能, 人的活动让位于机动车辆的穿行;

其次, 街道空间合理尺度的破坏。街道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 原来适宜与和谐的尺度已很难成为规划者眼中考虑的重要因素。街道在巨大的尺度下显得冷漠、孤立;

再次, 街道作为城市的肌理遭到破坏。宽阔的现代街道割裂了城市由历史上延承下来的城市形态和肌理。

专家认为,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 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在逐渐地丧失, 街道的活力逐渐趋于湮灭。

·城市街道现状调查·城市街道的活力逐渐趋于湮灭

(一)

百度百科解释道, 从地理范畴来说, 街道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 全路或大部分地段两侧建有各式建筑物, 设有人行道和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道路。

如果把这个定义进行一番简化的话, 就变成“街道是道路”。事实上, 现实生活中也很多人把街道与道路混为一谈, 其实不然。相关专家介绍说, 街道作为城市的交通流线, 承载了城市中人员与物品在空间上的流动, 同时街道作为城市基本的线性开放空间之一还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后者的功能更强于前者。

专家认为, 道路虽然与街道同属线性空间, 但是道路多以交通功能为主, 而街道更多地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步行等活动方式有关。这也是区分街道与道路的重要标志, 即街道与居民的日常活动关系更为密切, 而道路更侧重于交通功能。

纵观历史, 我们的社会生活几乎都是发生在街道上的。在人们的观念当中, 街道或街坊都是与自己的家一样, 都是自己的空间, 人们常以“街坊邻居”昵称, 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千百年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城市街道所扮演的角色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在古代, 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 同时也是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没有汽车的年代, 街道和道路是属于行人的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休闲。

发展到马车时代, 人行与车行的冲突在城市街道中己开始暴露出来, 但矛盾并不突出;而到了汽车时代, 街道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毫不夸张地说, 由于人车混行, 人们不得不终日冒着生命的危险外出, 借助于交通安全岛——专用人行道和交通标识及管理系统等在街道上行走, 且不得不忍受嘈杂的噪声和汽车尾气的污染, 因而严重影响了人们逛街的乐趣。

而在现代城市中, 高层建筑把人在垂直方向分隔开, 剥夺了家庭的基本户外生活要求, 难以维持邻里关系和家庭间的日常接触和交往, 把人与人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控制在狭窄的楼梯平台上。街道空间形态与人的生活矛盾突出暴露出来。

(二)

具体到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我国城市景观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在于,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市街道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功能设施不健全。有调查显示, 在我国有许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现状, 仅仅考虑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对路面的要求, 忽视了街道各种设施的建设。如, 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铺装材料耐久性差, 施工质量低, 不能满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缺乏为残疾人、老人、推车儿童的妈妈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

辅助设施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短缺。如, 为街道上行人服务的设施, 包括公共厕所、街路标牌、交通图展示板、公共电话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严重短缺, 与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环境质量差。记者走访发现, 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 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 没有特色;围墙多为没有修饰的实墙, 广告随意乱贴;交通标志缺乏系统地、精心地设计。街道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 整体性较差。

——“重车不重人”。现在的城市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桥、过街地道和人行横道线, 行人不得不冒险横穿街道;许多城市囿于交通的需要, 以挤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宽机动车道, 步行者不得已而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险性;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缺乏应有的隔离设施, 步行空间因而缺少安全性。

同时, 道路交通环境的设计很少考虑为市民提供交往场所。人行空间缺少, 缺乏街头广场, 人们在城市街道上很难找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场所, 更谈不上举办更丰富多彩的活动。——街道建设缺乏个性。一直以来, 很多专家都在抨击我国城市建设中千楼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据了解, 过去社会普遍批评建筑的“方盒子”构造, 而今天, 诸多城市不管自身的历史背景, 也不看城市的整体风貌, 出现了到处仿欧式建筑的现象, 使得街道失去了个性。如今, 街道建设在空间上, 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过于雷同, 缺乏可识性。

(三)

对于城市街道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 专家给出了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 导致城市交通设施欠账太多, 供需失调, 再加上改革以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加剧了这一矛盾。

此外, 城市街道跟我们的观念也有很大的关联。据了解, 我国城市建设长期以来遵循着“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讲究美观”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在解放初期, 那个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修复战争创伤, 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然而城市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可是我们的观念却没有随着更新。

规划、建设、管理是一条龙, 所以, 除了建设环节的问题以外, 管理的不严密同样会导致城市街道出现以上问题。目前, 各大城市街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存在许多条块划分, 由于界限不清, 出现问题时往往会互相推脱、踢球, 造成了城市街道相关职能部门都来管却又都不管的现象, 往往导致管理失调。

专家举例说, 现在很多城市同一段的城市街道不断地被开挖就是一种典型的现象。

当然, 法律层面的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法规《城乡规划法》和城市建设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详细规划, 关于城市街道方面仅对城市红线宽度、断面及交通的出入口方位做出规定, 却未对影响城市街道环境的诸多因素提出要求。

城市街道出现的问题, 导致了城市街道活力的丧失, 有人甚至以“遗失的街道”来说明如今的状况。今天我们在探讨要唤醒城市街道的活力, 那么, 什么是街道的活力?

专家认为, 街道的活力是在各种街道场所中的人进行的多样性、频繁性活动而产生的, 街道功能的多样性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街道活动, 进而产生了街道活力的多样性。来到街道中的不同的人们, 各自都带着不同的出行目的:办公、休闲、购物等等, 不同人们在街道中的这些活动都构成了街道活力的一部分。

如此看来, 有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活动, 才有了城市街道的活力, 所以必须维持街道活动的长久性, 这就要求规划、建设、管理者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为活动提供支持。

·城市街道建设探索之一·发挥城市街道的“情商”与“智商”

跟人有情商、智商一样, 街道同样是有感情和智慧的, 可统称为“路商”。其第一境界, 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是保证顺畅, 能充分体现街道设计的科学性;第二境界, 还能体现街道美学, 有一定的艺术;第三个境界, 是在这些基础上, 考虑和司机、城市居民、外来者的沟通, 有人性的智慧。

所以, 要重新唤醒那些被遗忘、甚至消失了的城市街道的活力, 就必须让街道更好地达到以上境界, 充分发挥街道的情商和智商。

(一)

有专家表示, 城市街道应该具有较高的情商, 因此, 除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参与进来以外, 人文学者和艺术家需要参与道路的设计, 因为这不仅关乎城市效率、脸面和美学, 更直接体现的是一个城市和进入者沟通的情商。

街道在城市各处延伸开去, 与城市的效率和形象密切相关。相对于浪费灯光和花坛的、嚣张的景观路, 更多道路设计师、人文学者和艺术家认为, 应在普通道路上添加以人为本的创意、理念和细节, 以俘获人心;他们提醒, 人有情商, 路有路商。实际上, 城市街道一直在考验设计者和规划者的情商问题:规划建设一条街道的理由或目的是什么?道路功能、城市形象、道路美学、居民的需要如何平衡?

据介绍, 日本的城市学说有“新陈代谢”学派, 该学派的菊竹清训就曾提出“浮动城市”等理论, 要求在城市创造一种新的空间秩序和社会秩序, 对不符合新秩序的街道推倒重建。

面对这种略带乌托邦味道的观点,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主任冯原指出, 必须考虑实用问题:“这需要区别开来。在一个历史形成的城市里, 不能主观地去改变城市的历史和街巷系统, 这里面的公共产品, 应该是亲和的, 不能破坏本身城市空间的完整性;而在一个超大尺度的新区, 提供的条件就可以让人设计一套更理性、更理想化的系统, 产生更好的形象感。”

据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 更多城市的选择是通过细节的修改, 以求得进一步在街道情商上的改善。

以广州为例:

2007年年初, 上海城市道路路名牌更新方案向市民征询意见, 新路名牌追求更高、更醒目, 并新增双向门牌号码;此时, 广州的新路牌, 一种具有立体交叉指向的路牌、方便行人定位的区域导引图、让路牌拥有数据化效果的特殊标号的“信息塔”, 亦通过电视节目被更多人了解。

据介绍, 信息塔本质是一个“导游”, 让任何人在城市中精确地定位自己的坐标, 寻宝般找到数个信息塔后, 人人都可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据了解, 信息塔在2005年开始出现, 目前正在全广州推广。冯原就是这种广州新式路牌的设计者, 有着建筑和美术经历的他, 像行为艺术家一样把这种路牌称之为“装置”。

他早前说:“上海和广州更换路牌, 发放出这样一种信号, 即城市本身规模的扩大, 需要给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也是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问题。对一个城市完全陌生的人, 来到一个城市, 从下飞机等交通工具开始, 就在一个空间的迷宫中感到恐慌。这个时候一套有效的导引系统, 不仅在实际功能上帮助这个人解决从哪里到哪里的问题, 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切感, 他会认为这个城市为他着想。如果做到这一点, 我想这个城市就是有人性的城市。”

如此可见, 想方设法从外地人的角度对城市街道各方面的设施进行最周密的设置和安排, 是城市街道情商的表现, 更是城市形象的最好展现。

(二)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所所长汤宇卿把街道比作城市的循环系统,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同人体血管堵塞会危及生命一样, 城市道路交通的阻塞将导致城市功能的瘫痪。道路除了满足人们出行需要, 还肩负着划分城市结构、提供公共管线走廊、紧急救援疏散、拉动经济发展等作用。所以道路在设计规划时不会仅单方面考虑路人, 还要权衡城市的整体发展和潜在动能。”这足够考验一个城市的智慧, 考验着城市街道的智商。

交通作为城市街道的一大功能, 更应该用智慧来解决交通“弱智”和拥堵的问题。

因街道设计的问题, 曾发生过很多市民不愿意看到的景象。在长沙, 湘府西路新开铺路口曾因为街道设计的问题, 让住户常年遭遇车祸的“袭击”, 多次发生车祸, 大货车甚至冲进了一户人家, 夺取了一名少女生命。

此外, 街道还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路权。

2007年3月, 在广州中山一路立交和天河立交底层转盘部分封闭, 交警部门称是为了解决堵车问题而推行的新试验。而在高达7层的复杂立交桥, 司机对新的路线无所适从。

据了解, 一位的士司机在听到广播说明后, 甚至有些愤怒:“听了半个小时, 还是没有说明白让我怎么走?当初怎么设计的?”

事实上, 人人都希望美观、畅顺、具有生活气息的城市街道, 从技术上说, 街道设计是图表、公式、数据反复计算实验的成果;宏观上看, 需要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政策稳定的共同保障。但是, 在政府、施工方、学者、地产商、行人、机动车相互博弈中, 永远无法面面俱到。汤宇卿认为, 专业人员和普通市民对街道的思考有不一样的地方, “道路中间设置隔离带, 对行人穿越道路带来不便, 但有利于机动车的行车安全。设人行天桥, 对道路景观带来破坏, 增加行人过街的难度, 但是有利于人车分流。有些情况只能抓住主要矛盾, 会损失一部分人的利益。”

“理想状况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视角完全吻合,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设计, 出来的作品才够人性化。但具体到实际问题, 就会发生很多矛盾。”汤宇卿表示。

所以, 街道要充满活力就必须从不同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 因地制宜地规划好城市街道的地理位置、尺度大小等。而在今天, 人们在对街道的实用性要求提高的同时, 对美观的街道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作为唤醒城市街道活力的重要环节, 街道的景观设计、环境整治等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街道建设探索之二·倾力打造美观和谐的城市街道景观

(一)

一直致力于城市街道规划、建设、管理的业内人士认为, 创造城市街道的活力需要认清两个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即街道环境与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前面百度百科的定义, 街道离不开建筑, 没有建筑也就不能称之为街道, 所以必须营造一个好的建筑环境。

据介绍, 建筑环境的一个基本目的是建立人们的生活秩序, 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环境的质量是通过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来的, 它不仅依赖于环境元素本身的属性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而且取决于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方面, 建筑环境应当是人们生活需要的产品, 是人们介入环境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另一方面, 建筑环境又应当是艺术品, 具有感染、鼓舞和激动人心的力量, 具有增加人们活动强度、丰富人们生活经历和揭示人们存在真理的功能。

专家介绍说,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之间存在着“人造空间, 空间塑人”的辨证关系, 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容器, 后者是前者的内容。

故此综合起来, 创造城市街道活力的条件,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营造空间形态良好的街道场所, 这是活动赖以发生的容器;二是容器中人们的各种生活和行为活动要丰富和多样化。如果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 就可达到实现城市街道活力这一目标。

而要营造空间形态良好的街道场所, 离不开打造一个美观和谐的城市街道景观。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 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的历史, 蕴涵着城市的文化, 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观比喻成城市景观的血管, 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 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

据介绍, 街道景观并不仅仅是沿街建筑景观, 而是包括了沿街建筑、建筑前的空地、休息设施、绿化、停车场、人行道、自行车道、垃圾桶、路灯、公交站牌、天桥、隔离绿化、机动车道等等, 包括站在街道上目之所及的事物。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形象, 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低下, 都影响整个街道的形象, 而街道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 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乐趣。

所以, 业内一致认为, 街道景观是吸引人们驻足, 营造城市街道活力的重要元素。那么,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如何才是合理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 记者咨询了规划、设计领域的相关人士。

(二)

据介绍, 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 就是在合理的功能定位下, 如何将街道景观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设置以及在空间和功能上的整合, 达到设计者的意图, 使街道空间的使用者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愉悦、共鸣。

《马丘比丘宪章》提出, 在我们的时代, 近代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人们能生活的空间。要强调的已不再是外壳而是内容, 不再是孤立的建筑, 而是城市组织结构的连续性。作为建筑围合而成的街道空间, 同样是城市空间结构组织的延续。街道空间离不开城市空间这个大的背景, 城市空间和场所是街道的大环境, 研究分析街道空间, 有必要从街道自身所处的形体环境出发, 结合街道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

专家指出, 整体设计思想不仅在形体层面上有意义, 而且在心理学和社会层面上同样有意义。从格式塔心理学观点来看, 人对城市形体环境的体验认识具有一种整体的“完形”效应, 是一种经由若干个别空间场所和知觉元素体验的叠加结果。这种人们对空间的使用感觉要求街道和城市在空间使用感觉上具有连续性和互相关联性。

众多的城市设计理论都已指出, 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之一。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 从1853年豪斯曼对巴黎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时就已形成。一个多世纪以来, 这种连续统一的界面、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始终保持完好。

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那么, 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景观如何设计呢?

对于这个话题, 有专家以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为例从反面来说明, 同时又举出了江苏省南京市东路商业步行街较为妥帖的做法。

——济南泉城路

据介绍, 在济南泉城路的改建中, 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 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 一幢幢仿古低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楼交错布置。

专家说, 这就导致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 街道界面出现不连续性。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 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 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几乎每幢高层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 都设置了各自的广场, 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 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入口、停车场所打断。

——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

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提出了不同的理念。

据介绍, 南京相关职能部门分析了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 并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 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

具体包括——有的要求低层作骑楼设计, 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 材料色彩均不限, 仅限制其沿南京东路部分高度不超过24m等等。

业内认为, 东路商业步行街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

据介绍, 街道空间的设计, 首先要注重连续性。连续性是街道整体性形态的一种表现, 是由于街道各个空间联系起来而形成一种延续的空间组织和秩序感。显而易见, 城市街道的空间连续性是人们感知城市整体意象的基础。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

凯文·林奇也强调, “可识别的街道, 应该具有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不同性质的街道, 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 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 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形象令人难忘。

此外, 由于街道是线状的空间, 提供了一种空间的导向性, 这种导向性的加强会使街道空间呈现明确的方向性。街道上的行人需要明确方向, 或者说行人是在街道上的行走中选择方向来通往目的地。街道的方向性对人们在城市中准确判断自己的位置而不至于迷失方向有很重要的意义。

故此, 在街道空间的设计上, 还必须重视方向性的设计与选择。

(三)

近年来, 我国许多城市开始注意城市的形象和景观的改善, 对街道进行了景观改造, 城市街道面貌因此也有了较大的改观。

对于这一点, 专家普遍表示认同, 但是对于大多数街道的景观设计与改造内容却褒贬不一, 更多的人认为, 这还只是停留在街道视觉形象设计的层面。如, 通过各种报道我们可以知道, 很多城市的街道景观整治主要局限于街道铺设了崭新的地砖, 增植了整齐的树木和花草, 更新了街道的公用设施。

在很大程度上, 这些措施对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有一点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崭新的街道很少缅怀其过去的面貌, 割断了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同时, 很多城市街道的绿化并未真正从生态角度出发, 为改善城市环境以及保持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而有所贡献。专家指出, 街道意象表达的不仅仅是街道的景观意象, 而是街道在城市意象中的地位和组成, 展现的是城市丰富的文化活动, 以及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街道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据了解, 城市街道景观通常应当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交通功能、环境生态功能、景观形象功能。其中, 首先要满足街道的交通功能, 其次结合街道两侧及其周边地带的环境绿化和水土保护来发挥道路的环境生态作用。在满足这两方面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创造出良好的景观形象。

——绿地景观

绿地是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元素之一。一般街道、建筑物均为建筑材料构成的硬质景观, 而街道绿地中植物是一种软材料。

专家认为, 城市街景的绿色空间应围绕着体现不同的都市街景环境, 中心绿地以及街心花园, 道路绿化带形成点、线、面交织的绿化系统, 并对植被与树型的选择和分布做出详细的设计。

专家为记者列举了美国旧金山的罗姆巴德大街的案例。

据介绍, 旧金山的罗姆巴德大街在经过俄罗斯山时, 有一段40度的陡坡, 形成了由八个急转弯组成的蛇形曲线路段。这个路段位于南北走向的海德大街与莱温沃斯大街之间, 呈东西走向。配合着弯曲的路形, 沿着路的两侧、布置了树篱和花坛。远远望去, 整个街道被鲜花和绿丛所充满, 行车路被全部隐藏起来, 故而, 这段街被人们习惯地称为“花街”。

花街的这种独特景观使其成为旧金山一条有吸引力的标志性街道。到旧金山的游客都要慕名前往, 领略一下这条绿色街道的脉脉温情。城市中那些由混凝土和沥青筑成的道路已经使人们感到厌烦, “绿色街道”的设置有助于重新唤起人们对街道景观的关注和喜爱。

当前, 我们的很多城市在城市街道绿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仍然缺乏整体的环境绿化规划, 有主题、有内容、有文化内涵的绿化景观设计少之又少, 仅仅为了绿化而绿化, 总让人觉得苍白, 缺乏活力。

首先是, 街道绿化规划用地在不同路段有不同程度地被侵蚀、占用;而片面追求绿化面积或者是花瓶效应, 导致绿化带缺乏实用性, 目前街道绿化的立体层次, 花色品种的配搭和种植工艺都有待改善。

——街道路面铺装

在我们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以及整治中, 街道铺装材料是重要的内容。据介绍, 街道铺装材料的设计最重要的是研究其支承的人或车的行动特征。

有专家告诉记者, 从几百年前用途相对较单一的街道中, 可以发现许多精彩的设计。如, 欧洲一些小巷是用大鹅卵石铺就的, 在路面两侧会发现有两条用花岗石铺砌的光滑路带。又如, 建在山坡上的小道, 当中间有台阶过渡则铺上深色的大理石以提醒下坡的路人。

路面的材料多种多样, 如石板路、砖瓦路、沥青路、卵石路、地砖路等等, 这些材料在材质质感、组织肌理和物理化学属性上各不相同, 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街道路面形象和景观。对各种路面的铺地材料进行控制设计, 并就环境设施小品的形态、材料、色彩、尺度等作系列化的考虑。

到了现代, 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是不同人、不同车辆的行动要求。道路各种不同铺地装饰材料还对人与车的行为具有暗示作用。沥青, 水泥混凝土路面提示车辆快速行驶, 而经过砾石路面则需减速慢行, 因此在砾石路面上休闲的人们具有一定的优先权, 车行道路铺地用材应加以区分。在商业文化步行街中, 人们的交通方式几乎都是步行, 因此更应注重路面铺装, 通过具有个性化的特色铺装更好地体现商业文化特色。

此外, 专家还指出, 街道与人们的室外活动向来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 交通流量、速度、设施的迅速增加, 城市街道逐渐脱离了人的尺度和生活习惯而适应汽车时代的需求, 于是城市街道边出现了一些专供人们停留活动的派生场地。这是人的活动与城市街道分离的结果, 也是城市街道与建设领域之间增设的缓冲空间。

如, 路侧的带状广场、道路局部扩大形成广场、街角节点广场等, 在一个较为单纯的道路空间中, 这些节点环境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还有就是街道路面的照明设计。专家指出, 对于生活性街道, 应该对其具体特点, 进行灯光环境设计。

芦原义信在其著作《街道的美学》中, 把建筑本来的外观形态称为“第一轮廓线”, 把广告塔、广告板、霓虹灯等构成的户外广告物及其他附加物, 称为“第二轮廓线”。亚洲的城市, “第二轮廓线”往往是视觉污染。所以, 芦原义信一直认为, 对于“第二轮廓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管理, 是城市街道和谐美好景观之所在。

【结语】

1980年, 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我的城市构想”座谈会上, 人们提出了街道建设的三项基本目标:能安心居住的街道;有美好生活的街道;被看作自己故乡的街道。凡此均旨在建立以人为本, 塑造街道生活环境。

可是我们今天看到, 随着城市街道活力的逐渐消失, 这三个目标似乎变得遥远了。这事实上跟一味贪求交通功能的规划思想有很大的联系。我们发现, 越来越多的街道化身为车辆的一家之地, 行人即使能够在街道活动, 也要忍受极大的噪音和汽车尾气的污染。所以, 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 兴起了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的热潮。我们也看到, 很多具有一定历史的商业步行街确实也充满了活力, 成为外来者感受一个城市的首选之地。

那么, 我们是不是应该热衷于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打造呢?

据介绍,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 “Team.10空中街道”设想的提出者, 在恢复被人们所遗忘的街道概念, 重建富有生活活力的城市社区方面就作了有益的探索, 20世纪60—70年代便演变为今天的“现代步行街区的空间原型”。

这种街道的空间形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推崇, 普遍认为这种形态有利于恢复城市街道的活力, 有利于打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形象。

篇4:街道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关键词:乡镇科普站;建设;调查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28-01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7年《实施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及创建单位“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示范项目》,随着一系列科普产业建设项目工程的实施,乡镇(街道)科普基础建设出现了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的景象,乡镇科普站作为基层科普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被赋予了更多的工作内涵,同时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的工作目标,乡镇科普站如何抓住发展契机,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就“站、栏、员”中科普活动站(阅览室)的建设情况对昆明市所辖14个县市区进行了调查,提出一点初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乡镇(街道)科普站的现状

(一)在组织建设方面。乡镇科普活动站由县(市)区科协直接指导业务工作,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建,并自主开展各项科普活动。

1.乡镇科普活动站建设方面。昆明市自2007年开始实施推进城乡“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以来,每年完成100家,逐年建设和完善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科普活动站和科普宣传画廊,到2009年底,全市共完成“站、栏、员”建设任务379个。

2.设备配置方面。新建的每个科普站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办公室宽敞明亮,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生产、生活类的科普图书。截止2012年,昆明市14个县(市)区已全部建成“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除共享工程配备的设备外,各乡镇都自筹经费购置了电脑桌椅、黑板等基础设施设备和一些简单的供群众娱乐的设备,为开展图书借阅、等各项科普活动提供了场所保障。

3.书刊采购方面。创建科普活动站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各种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健康食疗、医疗保养等指导生产、生活类的科普图书和其他文献书籍,由于财政普遍吃紧,加之对书刊采购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专项经费来采购图书。因此,有图书老化陈旧、数量增加缓慢,严重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人员情况。

乡镇科普站属乡镇下属事业单位,由县(市)区科协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但人事权属于乡镇党委政府,大多乡镇科普站能按照上级的计划要求,开展正常的科普活动。但有的山区乡镇科普站没有专职科普员,或身兼多职,或镇政府工作人员工作分工明细,或人头经费不足,都造成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保证人员的完全到位,还有的乡镇即使有科普员,但其学历不高,也影响了科普站的新图书品种采购和各项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经费来源情况。

乡镇(街道)科普文化站经费开支由乡镇党委政府实行统一管理,开展日常活动的经费从地方财政划拨,财政吃紧的县区没有列入固定预算。有的县级财政较好的就能保障经费,以后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并逐步将外来创业务工人员纳入科普经费人口计算基数,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

(四)科普活动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各项科普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实施,为乡镇科普活动站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通过大型三下乡活动,把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科普问卷调查,科普宣传资料发放等,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由遍布全市379个乡镇科普站辐射出去,深入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电子阅览室的广泛应用,新技术培训入乡进寨等活动,为农民群众带来了许多新的科技信息和致富路子。科普站的服务方式,由最初的提供文献资料服务转变为提供知识服务,这样科普信息资源的利用不仅是量的增多,而且是内涵的增多和外延的扩张。

二、乡镇科普活动站存在的问题

科普活动站的建成,向着正常、健康的发展方向迈进,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阵地服务不够规范。各乡镇科普文化站的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由于没有充分的人力保障、纪律约束和监管体制,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二是开展科普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地方领导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自主组织的科普活动较少,缺少活力;三是服务手段不够创新。许多活动的举办是因为有任务而开展,不注重拓展思路和创新,因而科普活动的效果不明显、体现不出地方特色。

三、加强乡镇科普站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培训机制,确保科普队伍高素质化。

科普宣传员是乡镇科普文化站的灵魂,直接担负着为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提供科技咨询的工作任务,在农村科普“站栏员”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通过公开选拔人才,把思想修养好,热爱科普事业,有开拓奉献精神,具有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有组织宣传能力的人选为科普宣传员。其次,必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等,同时建立完善考评制度,由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和奖惩,调动科技专干的工作积极性,把科普图书馆搞好搞活;并将已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的科普经费拨到位正常使用,保证公益性基层科普单位的工作正常运转,与时俱进地开展好各项科普工作。

(二)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确保有明显服务效果。

乡镇科普站工作要结合地方性,突出地域科普文化优势,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手段,突出自身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当前,乡镇科普站建设要与“农家书屋工程”、“科普惠农工程”等项目结合起来,重点实现以下几个基本功能:一是广播宣传功能,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二是综合活动功能。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活动。结合生产、生活的需要,阶段性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宣传和展览等科普服务活动,逐步完善科普活动站的科普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好农村最基层科普组织的阵地作用。

(三)树立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乡镇科普活动站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必须要切实贯彻落实“政府支持、培养主题、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农村科普文化建设思路,充分调动起乡镇科普站的积极性,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科普产业的新路子,逐步走向繁荣,确保科普工作开展的持久性,使乡镇科普活动站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建设,完善科普惠农的“站、栏、员”建设,把科普惠农活动站建成农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科技技能的主要场所,把科普惠农宣传栏建成农民提高科学发展、防灾减灾、生活保健、政策法规等知识的主阵地,发挥科普宣传员的作用,让科普宣传员成为传播科普知识的使者。

参考文献:

[1]叶勤.杭州市乡镇文化站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篇5:街道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市委市政府“2009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和市纪委监察局“2009年全市纪检检查工作要点”的要求,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街道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期,我们对照诸发[2009]15号文件精神,对我街道今年得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了全面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了工作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实行党工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工委组织协调,部门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纳入了年度工作总体规划,并研究制定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并认真组织了实施。党工委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街道纪检工作,并对职责范围内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解决。建立了责任制开合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定期对下属单位进行认真的检查考核。保证了全街道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推进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来抓。

在软环境上,大力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教育引导他们设身处地为外商和企业着想,搞好服务。

同时,建立街道领导接访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对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把为投资者的服务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用铁的纪律严厉惩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始终保持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高压态势。

在硬环境上,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街道面貌大为改观。今年结止到现在,对街道的所有工程,从设计到规划,从公开招投标到工程验收,按照市纪委和街道党委政府要求,街道纪工委全程参与,确保工程程序合法化,工程质量达标化,工程资金安全化,确保了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三、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力度

党工委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了年度宣传工作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并认真落实。加强了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报道。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制定了活动方案和配当表,狠抓了落实。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有效地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四、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工作

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按照要求,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把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在会上进行了汇报;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组织街道干部学习行为规范“十不准”。同时,我们通过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纪工委充分发挥党的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纪工委同各级党政负责人廉政谈话等项制度,有效地增强了监督效果。

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

廉洁从政教育,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各部门、各社区、各村居要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领导干部签订《廉洁承诺书》,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促发展。配合市纪委的“廉政短信息”、在重要节日和领导干部家有喜事等关键时刻,做好“事前监督”工作。对新上任的年轻干部实行任前廉政谈话,提出要求,及早预防。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领导干部,实行诫勉谈话,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结合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实际,不失时机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形式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克服无关论、吃亏论和悲观论等模糊认识,提高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再者,对当前国家已查办的大要要案进行及时分析,教育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性,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惩治腐败的关系。并积极配合市纪委开展的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五、狠抓了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

今年以来,围绕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工作,我们实加强了信访举报工作、落实了领导包案责任制、加强了案件审理工作。全年共查处案件12起,其中有1名党支部书记被停职检查,11名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同时,对本街道发生的案件进行了剖析,及时进行了警示教育并及时制定了防范性措施,扩大了办案效果。

六、积极开展“责任落实深化年”活动

成立“责任落实深化年”活动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确定活动场所,配备活动联络员,负责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督查。继续完善本单位的《行政过错追究暂行规定》,制定详实的“责任落实深化年”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订操作性较强的

学习计划、学习制度和学习考勤、考核制度。集中开展学习教育,结合工作实际,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街道党委政府各部门根据各自计划定期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活动,让每个部门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对活动进行跟踪督查,全年共分三个阶段对街道部门、社区进行全面考核,以评议情况检验“责任落实深化年”活动成效,深入查摆和整改机关作风、努力改进行政效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七、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监督和协助街道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四项制度”;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没有私设“小金库”、账外账、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等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任用选拔条例》,严格按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依法有序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等,有效地推进了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八、以抓好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加强了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

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我们计划分步把全街道20个社区全部建成廉政文化示范点,定期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以廉政先进人物为典型,进行示范教育。以各社区、村居支部为核心,不断拓宽村居廉政文化建设领域,营造全社会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将廉政文化建设与与村居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村居务公开相结合,与促进村居发展相结合。

下步工作打算

1、总结分析“责任落实深化年”活动经验教训。

2、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3、切实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按计划完成全年学习培训和督查工作。

4、全力抓好信访举报工作促进社会稳定。

5、继续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监督检察工作;

6、续发挥社区廉政建设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以上是今年以来工作和下步的工作打算,请领导批评指正。

篇6:矿区街道廉政文化建设总结

按照区委、区纪委反腐倡廉工作的统一部署,近年来,我街道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切实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现将我街道开展廉政文化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机构健全

我街道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部署,狠抓落实,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根据领导职务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完善了各项配套制度,使领导力度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推动全镇党风、政风好转,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年初党工委与各党总支、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终综合考核。

三、积极推进,落实到位,成效明显

廉政文化作为我们党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加强源头治腐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切实加强我街道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全街道上下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把廉政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来抓。

1(一)开展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一是组织村干部参加机关周一集中学习、各村党员大会等形式,贯穿党风廉政思想教育、正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廉洁从政道德和党的优良传统等方面的教育。把落实“学法10分钟”制度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有效载体,把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法规条例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做到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又促使廉政教育入脑入心,警钟长鸣。二是以廉洁从政和廉政文化进村活动为重点,将廉政教育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以及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制作宣传教育警示牌,增强了教育的说服力,并针对性地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着力构筑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自身内在的“免疫力”。三是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及“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全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就如何发挥先进性作用,深入村社,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廉政文化氛围。为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我街道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村力度。一是建立廉政文化宣传园地。在街道和村委会设置宣传栏,设立诤言警句,制作廉政告示牌、廉政公益广告,提示“为民清廉”,定期召开以廉政教育为

主题的党员学习大会,勤敲“警世钟”。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二是在村图书室里设立廉政文化读书角,存放各类廉政书报、杂志,宣传廉政知识,供居民借阅。成为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丰富廉政文化的加油站。为机关和四村征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社区党建》、《廉政大视野》、《风纪窗》、《中国监察》等报刊杂志。三是创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选取滩子村作为典型示范点,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和完善村文化活动中心中廉政文化活动室、宣传橱窗、宣传专栏、村务公开栏。以点带面,促进全街道廉政文化的建设。四是在“七一”和抗战63周年之际,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歌曲大家唱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了拒腐防变能力。五是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全力推进基层党建文化示范点和基层党建文化创建示范点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协调联动,建立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促而就,需要我们做不懈的努力。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采取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协调联动的方法,将廉政文化建设不断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去。一是把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加强工

程人员廉政教育与管理,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的纪检监督工作,从招投标开始到实施施工生产,实行全程监督。二是把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与服务群众相结合。进行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礼貌服务、文明执法、廉洁自律等教育,制定文明服务规范,完善服务标准,推广文明礼貌用语,加大便民服务力度,主动拉近服务距离,切实在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之质量上下功夫。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六个一”服务。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请坐,一杯茶水解渴,一片热心办事,一声再见相送”。三是把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与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在全街道开展了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活动,在村级组织开展了以“树公心,转观念”为主要内容的作风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落实不力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有效地开展了以“办事难、态度蛮、纪律散、作风浮、工作拖”为重点的机关作风整顿工作。通过征求意见表、调查问卷、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查找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弘扬了党员干部的新风正气,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四是把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与政务公开相结合。深入推进“四公开”工作,在保留原有村务公开内容的基础上,把计划生育补助费、农村低保、五

保供养、社会救助、农村医保救助对象及金额的确定发放;村干部补贴、村集体经济支出等,所有收支逐项逐笔及时纳入公开内容,每季度向广大群众公开,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实现了村情村民知。

三、以点带面、向下延伸,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廉政文化作为加强基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与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紧密结合,与普法教育、村务公开、开展农村科技、文化、教育“三下乡”等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观看廉政影视片,弘扬正气,倡导新风,鞭挞丑恶,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廉洁奉公的自觉性,提高了群众崇尚廉洁和民主法治意识。

近年来,我街道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使我街道的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初步形成了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联动效应,形成了全社会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营造了全社会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使“廉洁清正”成为了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同舟共济话就业下一篇:图画梦想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