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创新发展论文

2024-06-10

企业如何创新发展论文(共6篇)

篇1:企业如何创新发展论文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如何创新发展

—抓住机遇 在创新中前进

当社会按其客观规律发生了新的转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应打破墨守成规,迎接创新。创新是工会工作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不竭动力,是为了国有企业能更好发展的前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想立足新起点跨越新发展就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工会不仅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最为重要的是要和工人一起共谋企业最大的发展。如何把握机遇,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工会工作

随着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触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矛盾问题不断增多,国有企业的工会工作不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还要敢于触及实际问题,在党委的领导下,依靠职工,勇于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新路,开创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新局面。1.新做法、新经验,推动工会工作。

近年来,一些代表性的大型国有企业工会的新探索、新做法、新经验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武钢工会通过深入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实现了工会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紧密结合,在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中创新发展了工会工作;三峡总公司工会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湖

北省电力工会不断推动“创争”活动深入发展,提高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东汽神龙公司在合资企业大力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中百集团在股份制企业健全职工民主管理等等。

2.“工人最伟大、劳动最光荣”。

劳动是一切智慧的凝聚。工人阶级是劳动创造力的代表。要想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就应构筑学习的平台,给他们舞台充分展现。要立足岗位培养知识型职工,创建“智能型群体”;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推动职工全员学习、全员培训、全员比武、全员提高。工人阶级又是国企的主力军,首先要肯定他们的成绩,提高他们主人翁意识的责任感;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教育他们要有“以厂为家”的大局观念。第二要让国企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了解大家都是在同一艘船上,是否远航都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过上好日子也是取决于自己的工作热情。

营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为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有效平台,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学赶先进、争创佳绩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维权机制 完善工会工作

工会要集中精力研究职工,了解职工,把职工的所思所想吃透。在搞好维权保障、化解各类矛盾、构建和谐企业上,对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了如指掌,对职工最关心的问题要及时反映,及时解

决。

1.”帮扶“成为工会工作的亮点。工会应从源头参与,反映呼声,表达意愿。国企在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过程中,困难职工明显增多。国企工会应多渠道筹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完善了困难职工应急救助机制;积极开展企业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日常看望慰问困难职工、困难职工子女助学、职工医疗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帮困活动,切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就业、生活、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送温暖活动变得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2.完善国企临工和买断、辞职员工的维权机制。

新形势下,临时工和买断、辞职员工已成为国企新的劳工问题。对此应采取大胆创新,在政府与群众间构筑起更多的结合点。应在临时工和买断、辞职员工中发展工会会员,帮助解决其临工的实际问题,帮助一批买断、辞职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维护临工和买断、辞职员工合法权益问题;这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创新精神。

当然,工会组织在最大限度维权的同时,要教育和引导职工维护大局。

三.维护合法权益 促进工会工作

维护好国有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就是搞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认识问题、感情问题、作风问题、能力问题。在维护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益问题上我们要做好“四种监督”。

执法监督—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与安全检查的执法监督。为遏制各类伤亡事故,省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开展劳动安全卫生专项整治,各级工会主动配合。如2002年道路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民爆器材专项整治。卫生部门开展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专项整治以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的特种设备普查、统计等工作,国有企业各级工会都积极配合参与。

机制监督—机制监督主要是通过抓好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和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主要形式的维护职工劳动保护权利的机制建设。2004年以来全市签订“劳动保护”协议包括“工时协议”等劳动保护单项性集体协议上百份,确保了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益。

源头监督—即是一方面省总利用在人大、党委、政协、安委会等有关会议上的便利,把好劳动安全卫生关。如省制定《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等,国企工会都积极参与制定修改工作。

事故监督—对已发生的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中毒事故,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按“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追究责任人责任,吸取事故教训和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2004年5月泸州纳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市内国企职工都认真学习事故原因,各级工会并都提出了整改意见。

四.以职工的满意为标准 升华工会工作

创新工会工作,以职工的满意为标准。工会组织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必须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工会必须坚持的标准。

1.以良好的形象感召职工。一是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争做学习型工会干部”活动,通过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加强团队学习,学会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提高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的工会工作者。二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实际,真正地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联系沟通,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敢于和善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熟悉《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以便更好地做好工会工作。

2.以群众利益为大的思想凝聚职工。工会干部应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工会组织通过健全和完善职工互助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妥善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用好、用活困补经费,真正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3.以企业文化熏陶职工。企业文化是职工的“精神食粮”。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它对职工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把情感融入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为一体,更易于调动职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职工按照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而逐步形成符合企业精神的个性,职工的思想更容易统一到企业精神上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加强文化阵地和团队建设,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形成激励机制,成立多种兴趣协会,为职工营造学习、充实、提高的浓厚氛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解决职工的困难,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找准工作切入点,振奋精神,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凝聚职工力量,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工会的重大使命,国企工会在新时期也才能不辱使命,大有作为。

谈谈工会工作创新

谈工会工作创新 张喜亮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党的理论的创新要求工会理论也必须与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创新务须把握工会的本质和工会工作的规律,创新务须依法行为,创新务须取得实效。关键词:工会 创新

中国社会业已站在了新的历史的起点上。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就是党中央部署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伟大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思想,中国工会工作也必须适应党的理论的发展而以理论的创新推动工作的创新。当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这样的历史性的转折并为之而心潮澎湃的同时,笔者想就工会工作的“创新”谈谈粗浅的看法,与同志们一起探讨。

一、创新务须把握规律

创新固然是指对未来的开拓,但是开拓未来必须把握历史。所谓把握历史,就是把握事事物发展的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本质性的规定。研究事物的规律

一方面是从事物存在的本质规定性上分析即研究事物内在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是从事物的历史发展变化中归纳总结其一般性经验即从经验教训中获得对事物内在本质认识。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认识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地实现创新。那么,创新又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事物存在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环境的要求应运而生新的生存方式,另一方是事物内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改变,矛盾双方的作用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使之出现了新的存在形式。

工会是劳资矛盾的产物,没有劳资矛盾就没有工会,劳资矛盾是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那么,工会组织的存在就是历史的必然,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工会是劳资矛盾的产物,是劳资矛盾的劳方的组织即工人的组织。在我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劳资矛盾是工会产生和存在内在本质,代表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工会工作创新主要表现在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内容的创新、维权的方法的创新以及组织效率的创新,等等。工会工作创新的本质要求就是在劳资关系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创新工会工作不能是盲目的,创新不是任意的行为。那种打着创新或改革的名义肆意改变工会工作的内容、方式和组织形式等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所谓的“创新”、“改革”,也不是天经地义的正确。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看法,即无论青红皂白,只要冠以“创新”“改革”,似

乎就是真理的拥有者而不容置疑。这样的所谓的“创新”或“改革”对我们的事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即便是真理,即便是正确,也是应当容许讨论和置疑的。真理和正确是在实践中得以证实的。

创新必须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是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理性的活动。王兆国主席在全国工会领导干部高级研讨班上《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的讲话中指出:“切实把握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则”,“必须坚持从国情、会情出发”,“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坚持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那种无端地否定历史上形成的工会工作的经验的做法,不能称之为创新。

二、创新务须合法

法律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条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国的各种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工会以宪法为活动的根本准则,就必须遵守法律。

工会工作创新以必须注意不能与法律相抵触。或许有人认为,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其在某些方面,可能束缚了工会工作的创新。但是,我们必须指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法律固然有其相对的稳定性甚至是滞后性,这是法律的本质所决定的;——这是法律的问题。法律的问题还必须由“法律”解决即修正法律。在法律没有得到修正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必须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我

们只可以在法律的原则下拓展我们的工作,这种拓展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但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超越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是法制社会国家治理及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超越法律的行为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笔者以为,胡锦涛总书记对义乌市工会工作经验的批示,就是党对工会工作的认识和领导方式的创新。胡锦涛总书记批示:建立和完善工会领导的职工维权机制很必要。或许有人对此还存在着误解:工会工作历来都是党来领导的,要工会领导职工维权机制,这是不是削弱了党的领导?是不是要工会和党分享领导权?其实凡此疑惑,纯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所指的“一些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理论水平不高”之范畴。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工会是党的群众工作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工会的领导是历史形成的,这是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和工会领导的职工维权机制,是一致的,是不存在任何矛盾的。工会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既然法律规定了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那么,工会当然有权领导职工维权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个批示,既是坚持了党对工会的领导这个基本原则,更是体现法律的原则精神。这个批示是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创新,也是党领导工会工作的一个创新。

王兆国主席在《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工会理论研究是适应党的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

党的理论创新了,我们工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跟进党的理论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工人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前我国工人队伍中事实上存在着不同的群体阶层,农民工业已在产业工人中人数上占有了绝对的多数。以往我们工会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在城市产业工人即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国有企业及职工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面对产业工人队伍的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工会工作也必须发生变化。在做好既要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会工作的同时,必须关注且认真做好在其它性质企业中的职工组建工会的工作,做好农民工的工会组建工作,——真正做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然而,我们却发现,有些地方的工会组织以做好农民工集中的企业之投资人或经理人的工作为重点,甚至采取了一些承诺不收工会经费等等条件卑躬屈膝地请求,或者以推荐其为劳动模范和联合有关部门处罚不建工会组织的企业等恩威并施的手段,迫使这些投资人、经理人同意成立工会。这样的做法或许可以实现工会的组建率,但是,多损毁了中国工会的形象,违反了基本的法律精神。采取这样的一些方法建立起来的工会,也多是难以发挥作用的。笔者认为,所有这些非法手段开展的工会组建工作,肯定不是工会工作的创新。

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组织;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组织和参加工会。工会不是老板的组织,何以把组建工

会工作的重点集中在了老板身上呢?这种做法偏离了工会的本质,也不符合法律的精神。相反,有的地方的工会却是依法在职工中广泛宣传,启发这些企业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的组织意识和维权意识,在职工的要求下帮助指导其成立工会。工会成立以后,依法与企业主交涉工会开展工作相关的问题。这种首先在职工中宣传和启发其觉悟组建工会的一些做法及其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这肯定是工会工作的创新。之所以说是一种创新,就是因为在此前尤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我们几乎没有了组建工会宣传和动员工作经历和经验,而工会此时所面对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些地方的工会组织适应了新形势,依照法律采取了宣传和启发职工组织意识的做法,取得了新成效。

三、创新务须取得实效

工作是否创新,不仅是从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而言之,也不仅是其它地方或单位的横向比较而言之。工作创新的关键应当是看这些新的工作内容或方法或组织整合,是不是促进了工作的发展,是不是解决了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不能把工会工作推向进步,那么,其内容再好、形式再新,也不能是真正的创新。创新务须取得实效,没有实效或者是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抑或是反作用的做法,都不能视为创新。在深化社会经济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后,工会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怎样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新要求,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会如何在企业的工作中真正地、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

单位的工会就提出了一些创新做法。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工会,他们与有关专家共同开展针对一汽工会工作特点的专项课题研究,编制工会工作的流程,制定常规工作的流程图。由此,无论工会工作人员如何被动,只要遵循这个流程图就基本能够完成相关的工作。这种做法就属于创新的范围,因为它能够解决工会工作人员变动后工会工作顺利进行的问题。他们针对当前工会工作被边缘化的倾向,积极主动地制定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商,共同开展工作的战略。工会工作积极融入到企业工作的体制内去,与企业的工作和发展同步前进。这样的做法也属于工作创新的范畴。

企业工会工作以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合作为突破口,融入企业整体工作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构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是要实现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工会工作正是职工的工作即工会的会员正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对象,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点。比如工会做好会员的档案工作,把会员的档案增添一些劳动技能及工作履历的内容,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提供很好的帮助。辽河油田工会就正在着手这项工作,为将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企业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做好准备,另外,也为工会指导和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础。

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突破口,工会工作逐步融入到企业工作当中去,一些远见卓识的工会领导同志都在做这样的探索。这是工

会工作的创新,由此将改变工会工作“围绕”大局这样自我边缘化的工作格局。工会工作不是要“围绕”大局而是“融入”到大局当中去,成为大局的一部分。其实这样的认识是对企业工会工作本质的把握。企业的大局是什么?企业的大局就是要创造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消费文化引领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大局必须要由企业的职工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是创造这样的物质和文化的基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如果没有工会的工作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

劳资关系的问题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最基本的问题。可以说,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由此可见,工会的工作不但不能是被边缘化的,而且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所以说,工会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大局的组成部分。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怎样把工会工作与企业的工作融为一体,成为企业体制内的一部分,而不是自我边缘化仅仅起到一个“围绕”的作用。设法把工会工作融入企业工作的体制内且保持工会社团的独立性,由此跳出那种“只有有为才能有位”或“只有有位才能有为”的困惑。这是一个创新,因为这种做法切实解决了工会在企业中作用的实际问题。结束语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开创,必须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一致起来。党提出了以人为

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工会工作也必须立足包括会员在内的职工,融入到党的事业、国家的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大局中去。这就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提高理论素养,以理论的创新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创新必须把握工会的内在规律,依法行为,务须注重实效。参考文献: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指正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2005年7月4日

王兆国《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在全国工会领导干部高级研讨班上的讲话》2006年5月10日

工会如何创新开展工作(提纲)前言

创新开展工作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自身建设,紧跟时代步伐

二、善于学习借签,大胆采用新方法

三、坚持科学发展,四、强调以人为本,工作从实际出发1、2、3、五、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炼和升华

篇2:企业如何创新发展论文

校:北京大学

级:经营方略EMBA高级研修班

攥写人:林昆仑

间:2016年2月29日

【摘要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高度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管理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动荡、顾客需求的变化都需要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比竞争对手以更快速度响应顾客全方位的需求,这就不仅要求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行全面、系统、持续地创新,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唯有那些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进的企业,方能基业长青。

【关键词 】企业管理

管理创新

创新重要性

论在企业发展中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一、企业的消亡

(一)、柯达警示录

“我们坐在这里与盖茨开会,而惠特莫尔却在一旁打呼噜。”斯瓦西在《变焦》一书中引用当事人的话,谈到1991年比尔盖茨应邀来到柯达总部所在地纽约州罗切斯特市,与柯达董事会成员商谈在Windows上支持柯达数字图像格式的问题时,时任CEO惠特莫尔居然在会议上鼾声大作。在胶片给柯达带来滚滚财源和各种荣誉桂冠的时候,讨论数字化这种枯燥且含金量不高的问题,又怎能不令惠特莫尔乏味到熟睡起来呢?与很多百年老店的CEO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绞尽脑汁地思考着不调整乃至更替核心业务不同,柯达历任CEO在根本不用如此煞费苦心,他们在乔治伊斯曼发明的感光胶片业务上一躺就是百年有余。然而,当他们被数字化的浪潮拍醒时,已是时过境迁,大势已去了。但深究其溃败的原因,对胶片之外的其他企业应有所启发。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对规模化趋之若鹜之时,柯达的溃败告诉我们,大者并非恒大,强者亦非愈强。纵观美国工业发展历史,类似柯达这样企业沉沉浮浮的现象并不鲜见。作为美国工商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市场表现晴雨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成分股的变化,既折射出大企业的兴衰,同时也反映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1896年5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正式从道琼斯指数中独立,在首次发布的20家美国最大的工商企业中,时至今天,只有通用电气还位居榜上,其他企业早已销声匿迹。到了1928年,DJIA扩大到了30家,这一数量一直保持到今天。其中,柯达是在1930年7月首次入榜,2004年4月落选,能够在榜单上滞留74年之久,柯达当时的表现已相当神勇了。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与柯达一样被踢出榜单的还有花旗银行、通用汽车、联合碳化物等我们熟知的品牌。

(二)、诺基亚的溃败

如果说柯达的企业史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为胶片业历史,那么,直到GSM之前,移动通信的历史就是摩托罗拉(微博)的企业史。第一代移动通信(1G)使用的是模拟技术,摩托罗拉在远距离通话清晰度上无人能出其右,因而凭借大哥大手机成为移动通信市场的大哥大。而在以GSM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中,数字技术确保了话音质量不受通话距离的影响,因此,在诺基亚(微博)取代摩托罗拉成为移动通信新霸主的后面,是数字技术颠覆了模拟技术。

诺基亚当时是欧洲上个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欧洲人与硅谷进行技术竞争,并因此创立企业巨头的典范;在2000年的时候,诺基亚也还是美国投资者“皇冠上的珍珠”,它的股价一直相当坚挺,似乎始终在上升;一直到3年之前,也还没有人能设想如此一头巨大的庞然大物会面临到危机深渊。虽然在美国市场上遭遇到了极大挫折,但在新兴市场上看起来似乎仍然坚不可摧。但自从苹果2007年1月推出iPhone以来,诺基亚在全球市场占据率就直线下降。iPhone刚上市时,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份额曾达50%,如今已经下降至24%以下。在当年的全球品牌排行中,诺基亚12个月内下降了30位排在了43位。在资本市场上,诺基亚的风采更是不复存在。过去4年里诺基亚市值缩水75%,甚至后起的台湾智能手机制造商HTC如今的市值都比其多逾百亿美元了。苹果、Google、微软等计算厂商之所以能称霸移动通信平台,击溃所有传统的手机厂商,是因为移动通信从2G到3G,从3G到4G,最大的变化是从窄带变为宽带再变为光纤,由此带来通信业务从语音到了数据,而数据处理则是计算厂商的天下。

残酷的现实表明,诺基亚时代似乎已一去不返。诺基亚的败退给市场上了生动的一课。

(三)、沃尔玛背水一战

二战胜利后的1945年,沃尔顿从军队复员,他在阿肯色州的新巷小镇租下一个店面,开始经营自己的第一家零售店。在50~60年代,沃尔顿把自己名下的《ben franklin》连锁分店拓展了15家,成为业绩最为突出的分店。1962年,沃尔顿觉察到拆价百货商店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ben franklin》总部却否决了其关于投资拆价百货商店的建议。为了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沃尔顿决定背水一战,以全部财产做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终于在同年 7月创办了第一家拆价百货商店——《沃尔玛》,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这次历史转折中,沃尔顿发挥了企业家富有远见,善于发现其他人忽视的商业机会,并具备一个优秀企业家必须具备不断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当时的沃尔顿,已经拥有15家《ben franklin》连锁分店,如果是一般企业家很可能选择稳稳妥妥的经营好自己的产业并使其继续发展,那么就没有现在开满全世界的《沃尔玛》了,可能最后沃尔顿回拥有30家分店,但是《ben franklin》始终都是《ben franklin》。而并沃尔顿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新的成功,尤其是在关键以全部财产做抵押去获得贷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终于使新事业得到顺利地开展。

二、企业长存的秘诀----紧跟时代市场发展变化,实力创新

(一)、长波理论----康德拉季耶夫的预言

企业的沉浮似乎杂乱无章,然而,早在上个世纪初,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已经理清了其中的脉络。

毕业于彼得堡大学的康德拉季耶夫可谓是年轻有为。在1922年发表了《一战前后世界经济及其进展》的论文,开创了长波理论。在长波理论看来,时代发展产生新的主导技术在市场上的颠覆性始于其广泛的传播。在这一扩散过程中,围绕新的主导技术将逐步建立起新的技术集群和相应的产业,并将逐步影响到经济、政治乃至文化,从而引发一次基于新的主导技术的经济增长长波。

新旧长波周期的更替,实质上是基于新的主导技术进行优化的产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新的社会平衡取代原有的社会平衡。而新的平衡建立过程或者说对原有平衡的解构过程,也是企业乃至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与危险并存的敏感期。企业在这种关键时刻必须创新思维,适应新的长波,寻求新的需求和发展。

苹果今天的辉煌是善用颠覆性技术的典范。在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之前,PC在个人计算市场上占据绝对的优势,苹果的份额常年在5%以下,这还是因为铁杆苹果粉丝的力挺。乔布斯选择了承载了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移动终端,从而在个人计算领域脱颖而出。如果乔布斯选择了苹果的台式机iMac和笔记本iBook的话,苹果还没有出头之日。

柯达被数字化所击溃早已是众所周知。但令人扼腕的是,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却最终栽倒在数码相机。这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傻事发生在柯达身上并非偶然。当胶卷成为成熟技术后,柯达面对的不仅有日本富士、德国爱克发等强劲的全球对手,也有中国的乐凯、公元以及东欧等区域品牌时,柯达的各种资源就被胶片这一主业所左右,数码相机这种胶卷杀手的产品自然不会得到柯达的待见。而多年来,柯达高管大都出自胶片业务,这也造成了其对胶片以外业务源自内心的排斥。当年,惠特莫尔之所以没把盖茨放在眼里,一来1990年收入11.8亿美元的微软(微博)与同年收入189.1亿美元的柯达相比,企业规模相差悬殊;二来是因为与会的董事会成员都听不大懂盖茨有关计算技术的谈话。然而,任何产品和技术都具有生命周期,这也是借鉴生物进化理论的长波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当产品从成熟期进入到衰落期,基于该技术进行优化配置的规模化生产模式,便会逐渐成为拖累企业转型的负担。假设企业不具备进化功能,IBM今天还只是一个打孔机企业,3M还只是一个做砂纸的企业,而三星(微博)则只是一个卖咸带鱼的店铺。一个停止进化的企业还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痛苦,比如说,柯达在过去十多年间高达数万人的裁员给罗切斯特这座城市乃至很多家庭带来的难以言尽的苦楚。

(二)、诺基亚如何将企业发展至破产

诺基亚的惨痛教训和柯达如出一辙,都是在长波的转换期中没有把握时代的潮流和发展,固守一处,不懂创修。但是诺基亚的却更加复杂。概括下有这几点:

1.对市场份额的占有关注太多,而不是致力于开发顾客青睐的新产品。诺基亚曾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爬到了事业的巅峰,但之后就开始不思进取,只相信自己庞大的规模。这种致命的懒惰导致被市场逐渐遗忘乃至淘汰。

2.诺基亚并没有特别强的危机意识。

这使得诺基亚在很长时间内都对市场的变化不以为然,固执地相信着自己的固有优势。当iPhone推出时,它一直对其的发展势头置若罔闻。当时诺基亚的智能手机旗舰N95仍大受市场欢迎,而第一代iPhone不但无法单手使用,甚至没有彩信。这使得诺基亚认为搞定对手并不是一件难事。

3.相比苹果公司而言,显然诺基亚缺少企业家的直觉,不懂得去创造需求。实际上,早在苹果发布iPhone前,诺基亚已有触摸屏产品。但在向市场投放之前的消费者内测中,却得出了消费者并不喜欢这种产品的结论,因而终止了对其的进一步深入研发发展——这一事实证明,诺基亚显然是缺少如乔布斯这样的天才的洞察到消费者潜在需求的能力,而又能独立一锤定音的人物。诺基亚只懂得迎合消费者需求,而不是去积极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它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固守着手机主要就是用来打电话的旧模型。而没有注意到手机具备如查收邮件,搜寻附近的一家美味饭馆,更新个人Twitter网上信息的功能也同样重要。

4.诺基亚远离了趋势和同行。

在芬兰创建技术巨头固然成就颇丰,但诺基亚并没有在网络公司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生产商的包围影响中。这意味着它无法融入创新思维的浪潮中,只能每天强迫性的自我假设。因此它虽然一直在试图改变自己,但却总是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探讨诺基亚的失败,无疑对研究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诺基亚的失败之路目前看来正是许多企业正在走的。研发创新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价值,在多重环境的挤压下,只有不断的开发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重要地是去创造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推陈出新,从而时刻走在市场前沿,才能在行业内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从诺基亚的失利中所收到的最大教训应是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不自满,并时刻保持警醒和危机的意识。但诺基亚的事例同时也说明在竞争环境中依然危机四伏,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危机意识。企业是要在市场化的战争去努力弄潮,而这是有巨大风险的事情,作为企业决策人一定要慎重理性,并不断追赶上时尚与消费者心理变化的潮头,才有可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它将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生命力,企业必须要实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必须以质量第一为导向,以适应市场为模式,周一条“全面质量经营”之路。所以,针对目前企业的管理滑坡和“市场不适应症”,企业在管理上一定要突出以质量管理为纲的经营观念、经营组织、经营行为、经营目标和管理制度等,以适应市场的转变,真正实现以“质量经营”为特色的改革创新。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更早地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并使自己在竞争获胜,一定要运用科学的理念、思想、方法和技术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创造出高效率与高效益。换言之,企业必须面对改革,面对市场,面对未来进行持续的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

(一)、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以“质量第一”为导向

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企业盈利、创效益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为此,取得效益的基础是质量。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为中心的管理向以质量为中心管理的转变,市场的竞争也由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竞争为主。产品质量是连接企业和用户、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是企业为社会所接纳的必由之路。因此,以质量为导向,应是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

1.质量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企业要发展,关键在增长的质量。而增长的质量取决于整个

生产经济的投入质量、运行质量和产出的质量。投入质量包括投入生产的物质资源质量和人力资源的质量。如生产资料的质量、设备水平、生产经营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熟练程度等。运行质量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结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产品结构、工艺水平与质量管理等。产出质量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

水平,利润与效益水平等,这三个方面涉及到企业所有生产环节与经营部门,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所以投入质量、运行质量影响着产出质量。反过来,质量又直接影响着投入质量和月星质量。因此,企业管理应当注重提高投放质量,不断改善运行质量,来达到提高产出质量的效果,并以各种手段促进他们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以适应市场为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更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规则

要求下,创新的形式多样化,其中都在围绕市场开拓创新,以增销增效为目的,一般情况下,就如何更快地适应市场,企业管理创新应该具备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改进产品和服务,不断适应市场的模式;另一种是以发明新技术,不断创造市场的模式,如日本索尼公司。而经济竞争力较弱,技术水平不是较高的国家企业,一般采用适应市场的模式,为此进行企业管理创造,一定要以适应市场为模式。

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变成了企业的“饭碗”,用户成为厂家的“上帝”,订单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市场需求”成了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即使有了好产品,如果不进行市场开拓,不被用户所理解、认识和采用,产品就不能变成商品,就创造不出效益。企业同样没有希望。另外,企业的转轨变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的发展,应先从生产型逐步转为生产经营型,在发展成为市场经营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始终以适应市场为努力方向,逐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管理领域的拓展,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方面的变革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即管理领域从生产管理拓展到产销一体化管理;管理观念从产值观念更新为市场、竞争、效益观念;管理方法从分散指令性管理到系统、弹性化管理;管理手段从落后的管理手段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管理。所有这些过程都面临着适应市场的问题。要使企业经营与发展从过去依赖国家转变为面向市场,使企业从政府部门的附属物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建立以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为特点的新的市场经营管理体系。因此,要确定“适应市场”的管理思想与经营观念,并使其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指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三)、企业管理创新采取以“质量经营”为特色的改革对策

1.切实转变观念

企业领导在两个转变中要树立用户第一、质量第一的市场竞争观念,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因为,质量包括产品质量经营决策在内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思维以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层第一经营意识,质量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的经营成果,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最终总是用利润来定量比较。质量管理的每项成果如改进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过程、提高职工士气和质量意识、改进产品服务、扩大市场和增强企业信誉等,都是和企业经营成果如增加销售额、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联系在一起的。如企业利润率要考虑产品可销性、产品生产能力、产品生产率等诸多因素影响,质量管理对每个因素的影响都起主导作用。只有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符合需要产品的经营管理最终目的,并获得是在的利润;只有改善质量管理才能带动企业其他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2.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坚持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增强市场应变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企业的产品制品技术创新、战略决策、应变能力、市场营销、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而技术创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却是很关键的一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就是要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技术 步伐,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如果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则不可避免地陷入产品结构雷同、竞争乏术的境地,甚至遭到市场的淘汰。加强技术创新对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企业认识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化,不断加大改革和管理的力度,调研市场,挖掘技术潜力,紧紧围绕当今国内外大市场,借鉴国内外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新技术,并结合原有产品的传统工艺,才能逐步提升了市场上的销量,一个企业的命运发展与技术创新紧密联系的。3.强化质量管理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质量管理只是作为组织所有管理职能之一,与其他管理职能(如账务管理、认识管理、后勤管理等)并存。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当企业为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更低的成本,以充分满足用户要求而建立起专门决策体系并采取适当行为时,必须要把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去进行分析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则是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当企业为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更低的成本,以充分满足用户要求而建立起专门决策体系并采取适当行为时,必须要把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去进行分析研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坚持推行TQM,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严格至来年感责任,把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生产工艺与工序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落实质量政策;强化系统管理,使企业在发展中真正的做到质量和创新的统一和共同发展,为企业不断成长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管理创新,是在传统企业管理基础上创造的更有效的整合企业有限资源,创造出新的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充分证明,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根本之道在于不断进行以质量为导向和以适应市场为模式的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经营成败与兴衰的关键。本文详细论述企业创新迫在眉睫需要创新武装的现状,以及具体如何抓住、抓准创新可行性的方法,以及在创新的同时应注重的问题。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面对市场,根据顾客要求,不断创造出适于市场需求变化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会发展壮大、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杨文士,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

[2]李怀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用教程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年1月

[3]吴陵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教程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4]戴文龙,现代企业管理全书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8年5月

[5]于献忠,质量管理在中国—纪念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5周年 中国标准

出版社 2005年9月

篇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创新发展

1. 企业人力资源呈现“重管理, 轻开发”

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 往往埋怨国外的管理经验起不了作用, 单位的员工不好管, 没法管。其实出现这样的困惑, 追根到底还是因为管理者忽略了人力开发的过程, 还停留在单纯粗糙的管理层面。目前, 中国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有比较大的差距。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普遍较低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瓶颈。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个性

很多企业照搬西方的管理思想, 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人云亦云, 甚至一些企业出现盲目的照抄模仿, 认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就是灵丹妙药。缺乏特色的管理思想, 最终影响自身企业发展, 甚至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3. 企业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

企业缺乏员工长期培养的计划, 同时一些企业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尤其是小企业, 不仅待遇微薄满足不了员工要求, 而且员工发展和提升的平台有限, 导致员工只是把单位当做临时跳板, 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企业人力资源创新策略

1. 人力资源角色及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定位创新

(1) 创新管理职能

近年很多企业提高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开发力度较小。为深层次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创新职能, 让职能转变到战略上面。作为企业, 应该转变人事部相关职能, 努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往人力资资源只是管理中的一种辅助性职能地位, 而现在社会, 要让人力资源不仅成为一种职能性的责任, 更是能够强化和支持企业相关活动, 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创新管理角色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人事部充当着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职能, 这种交叉与重叠现象, 严重阻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 因此要做好角色创新。以往的人力资源部门都只是执行公司的各种制度。现在人力资源工作定位发生重大改变, 主要职责是制定措施, 搭建舞台, 还要注重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

2.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创新

(1) 岗位激励

普通职工的激励机制, 可以采用踊跃竞岗的方式, 打破论资排辈, 鼓励优秀的员工往高处走, 这样有助于普通的员工自我提升。

(2) 薪酬考核的激励

要坚持绩效考核目标的刚性化和效益最大化, 不断去完善本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创新薪酬制度体系的建设, 提倡一专多能, 多劳多得。要做到专才专用, 多劳多得。充分体现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原则。这样, 可以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在人员方面的运用上, 要实施专人专用, 将才将用和适才适用这几个方面, 在员工薪酬方面要实施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 同时要按照员的劳动来分配薪酬。在物质激励的同时, 应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激励体系, 激发员工的求胜欲和进取心, 形成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局面, 进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献言献策。

(3) 留住人才列入高层人员的考核

首先要提醒高层人员, 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把留住人才作为高层人员考核的一个标准。高层人员同时要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所展现的重要职能作用, 只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留住人才, 保证人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保持制度与人性统一

(1) 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这是一种新型的员工关系。尽量采用民主式管理, 让员工和雇主之间是一种和谐、相互包容的关系, 员工之间更是一种团结互助的关系。这样面对新时代新的竞争和挑战, 拥有和谐互助的团队, 将变得更加有力量。

(2) 培养知识型员工

现在是知识竞争激烈的年代, 企业要注重知识经济。要关注知识型员工, 同时要让这些知识型员工为公司传递正能量, 传递知识和技术。让公司的其他员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让自己增值, 提升自己综合素质。要关注员工的潜能开发, 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巨大潜在能量, 为每个人的创造才能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

(3) 尊重员工的价值

将人力资源者纳入公司的决策层, 高度重视员工的存在和员工的价值, 同时也要了解员工的主动性, 动员全体员工参与管理, 企业上下要形成良好的氛围, 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 相互包容。企业要了解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充分保障每一个员工的权利和利益, 建立双赢的机制, 让企业和员工都得到相当的好处。

4. 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协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培养优秀人才

一家企业, 如果拥有比较良好文化理念, 才能吸引人才, 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在本企业要积极弘扬儒家文化, 传递和运用儒家思想的精髓, 培育出适合本企业, 具有特色、富有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的独特企业文化。

(2) 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理念

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应该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企业文化, 通常是一家企业的无形的资源, 蕴含着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和文化内涵, 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人力资源开发, 作为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而文化建设又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

三、结束语

当今激烈的竞争中, 人力资源创新与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 起着很重要的责任的。如今,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作为企业管理者, 首先自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和意识要不断创新, 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 走出去, 向一些大企业和外企进行学习, 不断创新, 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董克用, 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创新发展

一、创新党建工作要有“新思路”

创新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工作思路上,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向“融合”转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把保证和促进企业改革、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安全生产,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和党组织战斗力的标准。为此,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就要融入中心、融入管理,把党的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我们铁运处党委有了成功的做法。首先从制度上融入,建立了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建立了两个议事规则,把党组织管理制度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其次,从工作上融入,处党委在研究、部署工作时,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形成同频共振、联动互补的效应。三是从考核上融入,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考核,重点从班子建设、安全生产、生产任务、科段稳定和职工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突出评价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

二是向“实功”转变。处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工作要做到虚功实做,虚实结合理念,变传统的封闭性思维为开放性思维,将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紧密联系,通过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培训、宣传栏、简报、网站等形式,提高了干部职工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把参与生产管理,作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着力点。把党建工作寓于各项业务工作中,本着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抓好生产经营促党建的指导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生产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改变了就党建抓党建的“务虚”局面。

三是向“责任”转变。在管理中,扩大党政管理人员职责范围,实现“大政工”格局,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即:党委书记和处长、党支部书记和科段长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组织上实行交叉任职,在管理上实行交叉管理,使党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共同承担起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的双重职责,做到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同步,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并举,使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政工格局。

二、加强党建工作要运用“新方式”

在企业发展中,党建工作要创新发展,就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创新方式上,我们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抓住学习的重点。处党委在抓两级中心组学习和职工培训学习时,改变以往一人讲,大家听的学习模式。建立起了述学、评学、考学、查学制度,保证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到位。形成了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制、职工培训实物教学制、每季理论业务知识一考制。通过学习方法的创新,切实提升了全处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近两年来,我处有十几名中层干部走上矿处级领导岗位,20余名班队长、技术人员提升为科段长。

二是抓住自身建设的重点。本着“及时、全面、透明”的原则,处党委在办公楼醒目位置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权力运行公开栏,最大限度地公开党务工作、处务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责任制落实上,建立了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述职制度和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坚持每季度对支部工作进行联查,将述职点评和督查整改落到实处,实现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化。

三是抓住真诚服务的重点。处党委把强化服务,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着力建好民心工程。年初,通过走访慰问、全面摸排的方式,及时了解基层科段、车站(领工区、车间)困难职工家庭的生活情况,积极开展帮扶济困活动。中秋节前,开展了金秋助学、领导干部帮扶结对困难职工等活动,为9名研究生、28名本科生、30余名大专生等处职工子女分别颁发3000元、2000元、1000元的助学金。按照副科400元、正科600元、副总800元、处领导1000元的标准,该处副科以上领导干部133人以一帮一和多帮一的方式,对全处范围内78名大病、特困职工、职工家属实施手拉手的帮扶,尽最大努力帮助困难职工度过难关,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肯定,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该处党委还加强节支降耗教育,树立职工人人节约意识,通过广泛开展修旧利废、自制加工、清仓查库、小改小革和创新创效等群众性增收节支活动,积极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

三、实践党建创新要探索“新载体”

党建工作作为理论化的观念形态,要转化为鲜活的实践,必须探索新载体来实现。在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三个载体。

一是制度载体。健全的制度是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处党委先后建立了“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制度、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安全先锋岗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健全,为抓好我处党建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队伍载体。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活力,就必须重视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因此,处党委在做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经常性工作的同时,在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结构上下功夫,加强班组长的选拔任用,通过公开竞聘、组织提拔,把有知识、有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选配到领导岗位上来,使基层组织建设适应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求。而在具体的结合上,就是要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把生产经营骨干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经营管理者中的优秀党员推荐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进入经营管理层,从而形成党的组织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三是活动载体。活动是党建工作的活力所在和生命力所系。处党委正确把握党支部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开展“支部创星上台阶”和“党员争星当先锋”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党总支(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季度考评奖惩规则的通知》文件,明确党总支(支部)和党员季度考评标准及条件,力争党支部工作达到“三好四强”(基础建设好、党员队伍好、群众反映好,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党员做到“四优”(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目标要求,按季度对各党支部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并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2012年11月初,组织开展三季度党总支(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考评,对5个先进科(段)党支部、10个车站级党小组、69名优秀共产党员分别表彰奖励 5000元、1000元、500元,对不达标的2个科(段)党支部支委和2个车站级党小组分别罚款1000元和500元,激发了黨支部和党员,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先锋的良好风气。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使活动载体始终承载起做好党建工作的新动力。

开展党支部书记论坛活动。选择了有代表性的9名科(段)级党总支、支部书记进行了论坛预赛,每位书记的交流发言分别就当前形势并结合自身工作开展情况,从矿区铁路党支部创星、党员争星的经验做法及体会,党支部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建工作创新等方面的经验成果进行介绍。经验体会的介绍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精彩纷呈,课件图文并茂、制作精美,使活动收到明显效果,借鉴意义强。党支部书记论坛活动促进了各党总支、支部之间的交流,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篇5:企业如何创新发展论文

随着通信企业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应随着进行怎样的改进和创新,并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已成为通信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课题。

通信企业经过了分营、重组、剥离、上市,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创新发展之路。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改革对职工的冲击浪潮也一浪胜过一浪。同时通信市场竞争形势十分严峻,通信产品的替代在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教育、引导、疏导工作,统一职工思想,凝聚职工力量,为创新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成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在通信企业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困难,企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企业不断变化的实际,找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努力开创崇尚科学,维护稳定,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企业上市几年来,通过竞争上岗,企业转型,学习青岛网通公司先进经验;转变职工观念;按照《创新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的要求,走创新发展之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各种制度,规范运作。尽管在通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网通企业业务收入仍处于稳步增长的势态。同时,优化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文化环境,广大职工精神振奋,思想统一,形成了为企业的前途命运去拼搏、抗争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为企业创新发展作贡献。

我们认为,只有把十七大精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紧贴通信企业创新发展实际,找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持续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结合创新发展中产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解决不同时期人们思想上和认识上的问题,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当前,我们处在重组、创新、发展的攻坚阶段,通信企业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一是电信产业异质竞争将成为最大威胁。移动电话以其更为便捷实用的功能和大幅度的资费下降,对传统固话形成了强烈的替代。长途和本地业务量被大幅度分流,固定电话用户和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二是语音业务将从基础产品变为附属产品。三是全球固网创新转型成为行业行为。目前全球固网运营商普遍面临着语音通信市场增长空间日趋狭窄、收入增长乏力、业务流量和收入不断下滑的困境。同时企业内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精确化管理不到位。二是营销策略的针对性不强,一线人员的销售能力相对薄弱。创新型业务的发展还不成规模。三是干部员工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意识、执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员工整体的思想观念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大局还不太适应等。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各级党组织都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思想变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统一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员工的思想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一要用党的政策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要深入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二要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用正确的道

理+关怀来凝聚人心。我们一定要努力实践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的职工是有觉悟、通情达理的,只要把道理讲清了,职工接受了,就会变成自觉的行动。要积极宣传重组、改革创新的重要的意义,使员工进一步理解思想不解放,就会墨守成规;没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的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进一步理解对《创新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的丰富内涵。使员工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力量凝聚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上来。在创新发展中统一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企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在企业中,职工的主要实践活动是生产和经营。职工的喜怒哀乐、思想变化,很多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发生的。企业、个人二者利益的协调与冲突,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干部与群众之间、大客户经理、商务客户经理、公众客户经理之间的磨擦,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产、经营有联系。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渗透到创新、发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分配等各个环节,才能及时地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找到化解矛盾的办法,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一是要把落实创新发展措施和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中心任务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活动计划,把促进创新发展措施的落实和完成生产经营目标的成果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标准;二是要注意解决职工思想认识上的难点和热点,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广大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改革创新、重组中利益关系的调整,正确对待改革创新中出现的暂时困难;三是要把创新发展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把精力集中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困难、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上,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引导职工将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创新的成败连在一起,以大局为重,以企业利益为重,支持创新、投身创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新发展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多渠道宣传教育,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和服务意识

我们要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从职业道德建设入手,严格落实《社区经理服务规范》和《营业员服务规范》。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提升企业文明程度和社会满意度。

一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敬业意识。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精通业务的职工队伍,企业就会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要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攻关夺优、岗位练兵等职业实践活动,把高标准和较深层次的职业要求贯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职工的敬业意识;要抓好职工的职业培训,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使广大职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内容、方法及有关技术要求等了如指掌,达到业务熟悉、技术熟练的要求,使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达到自我实现。二是要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员工服务水平。随着通信业务的不断创新,业务资费的不断调整,这就要求员工及时掌握各种新业务的功能和资费,要在专门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企业报刊、以及宣传栏等宣传手段,采取讲座、知识竞赛、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业务知识”宣传,更好的为客户服好务。

四、拓展沟通渠道,为员工缓解思想压力

随着电信行业不断改革创新重组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员工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各级干部要在管理生产工作的同时要做好所属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下达任务指标的同时要教完成指标任务的方式方法,帮助指导基层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要利用网络搞好交流。要在网站上开设让共员工充分交流的栏目。使员工有充分发表言论空间,对管理工作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寻求帮助,实现信息共享。要提倡大家说真话、讲实话。企业负责人要对职工反映的一些问题,责成相关部门给予限时回复。各部门在网站上积极宣传先进事迹、经验,加快双向沟通速度,提高了处理意见和建议的效率。同时对于了解员工的思想情绪,有的放矢的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篇6:如何创新电力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4-000-01

摘要创新是为人类所特有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对社会、个人以及企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创新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力、思维能力、文化的革新,其中文化的创新可以为其他方面的革新提供精神支持,使得文化创新的精神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本文将谈一下怎样进行电力企业的创新。

关键词电力企业 文化创新建设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无形的精神凝聚力和精神力量。在电力企业中,文化建设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不能进行区分学习。因此员工无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为何物,也就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凝聚力,更无法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进而反作用于企业生产。为此,要想使得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创新电力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一、当前电力企业文化浅谈

当前企业文化的发展状况喜忧参半,部分优秀的企业已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大部分企业呈现缺少精神内壳的现象。电力企业文化的发展情况尤为典型,亟待创新。其弊病主要表现为无法将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教育区分出来,建设纯粹的企业文化,电力企业的文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微弱,不能有效发挥文化建设的反作用。因此,创新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促进生产增长,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企业的精神凝聚力。

二、进行文化创新的意义

(一)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国家有民族精神,来提供国民的精神支柱。那么企业也必须具备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凝聚全员的心力,借以提升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荣誉感和使命感。只有强有力的凝聚力才能形成整体效应,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规范职工行为,打造良好形象

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1)外在约束,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可以是职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进而打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风尚。(2)内在约束,优秀的文化熏陶并不是被动的,而应该内化为职工自觉的吸收过程,自觉学习、自觉接受。从而在内在的精神层面形成符合主流的价值观。

(三)加强企业内部的交流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内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过。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职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交流互通。进而加强了内部的信息交流,使得企业文化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浅谈电力企业文化创新

(一)树立有特色的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所信奉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目标。企业价值观同时也是企业全体或大部分员工一致同意的有关企业意义的最终判断,是企业人格化的结晶。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员工的共同理念,给企业立足和发展指明了基本的方向和操作指南。

(二)形成典范的企业精神

这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和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在继承先前优良风尚的基础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由企业管理者积极倡导、全体职工自觉施行而形成的符合企业的信念、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的群体意识,它内涵丰富。囊括企业的个性特征、团体精神、现代意识以及自觉的群体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厂规、厂训等等。

(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体现企业文化个性精神的外在表现。其中电力企业的形象特征应具体表现为对国家和对社会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国民电业为人民”的负责意识;同时也体现在具备优质的电力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更体现在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做到收费合理;工作作风严谨踏实、企业内部团结等。

(四)建立可靠的企业文化网络

文化网络指的是电力企业中非建制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往往与非正式的组织相互联接在一起。在企业岗位责任制的角度来看,每个人要做到各司其职,不干涉其他部门和组织的正常运行。但同时,这并不是意味着员工之间互不联系。在企业中,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甚至是富有多样性的。如传播非正式消息、形成小集团等。企业文化网络是独立于企业的正式建制系统之外,不区分地位和工作特点,可以把企业内的各类人员联接在一起,从而影响着企业内的各种决策和协调事宜。

(五)塑造企业的习俗和礼仪

礼仪是任何社会、家庭和企业所必须的。企业的习俗和礼仪具体指代的是企业内系统的、有计划的日常事务,其本质上是要培育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行为规范,追求建立更高层次的企业价值观,可以赋予企业深厚的人情味,从而使企业的职工之间、企业与大众之间充满人性化的情感。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结语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需要具备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意识,才能激发职工的斗志,使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而表现企业的独特魅力。例如:海尔集团的“砸碎非合格冰箱”行动,追求“零缺陷”,树立了良好的思想观念,进而确立了过硬的质量意识,奠定了永不停止创新和进取的企业文化。因此,创新电力企业文化要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党课培训总结(忆往昔峥嵘岁月)下一篇:销售人员素质测评模型:怎样面试销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