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024-06-15

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精选6篇)

篇1: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为完善工厂的管理体制,明确各岗位的职、权、责、利关系,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权限和责任,建立合理高效的生产和工作秩序,杜绝人浮于事、相互扯皮、相互推诿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培养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能的现代企业风尚,体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团队精神,建立奖罚透明、升降有据的自由、公平的竞争机制,制定本责任制。

一、工厂岗位分配及信息反馈网络图

二、制定岗位责任制的原则

1、因事设岗、职责相称;

2、职权一致、责任分明;

3、任务清楚、要求明确;

4、责任到人、便于考核。

三、岗位责任制

(一)厂长

厂长是工厂的第一责任人,对工厂的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生产与教学协调、近期目标实施、市场开拓、远景规划设想等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厂长必须履行如下职责:

1、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校办工厂必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制定工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着重加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完善特殊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重视安全隐患的查找和整改,把“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的防范意识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三同时”(布置工作,必须同时布置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工作,必须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工作,必须总结安全生产工作)。

3、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基本质量工作方针贯穿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工作;重视QC小组活动的正确引导,为校办工厂的发展壮大积累经验,为校办工厂在不远的将来完成ISO9000注册积累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资料和人才储备。

4、重视设备管理,完善规范、科学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5、加强订单管理,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开拓规划。

6、建立健全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体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加强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培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7、加强人事管理,重视人才培养。

8、切实贯彻我校“宽基础、多技能、有特长”的办学方针,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和教学实习的协调机制,确保工厂既能完成市场的产品加工订单,又能完成学校的人才培养订单。

(二)车间主任或工厂负责人

车间主任或工厂负责人是工厂生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订单目标的分解、人员和工期的安排、原材料的管理、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产品质量的监控、产品的出厂检验把关、安全隐患的整改、设备故障的排出负直接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车间主任或工厂负责人必须履行如下职责:

1、根据工厂的订单情况,及时完成订单目标分解,确定流水线的开工计划,及时完成工期规划和人员的组织调整。

2、完善原材料品质的入库检验制度,加强原料库的管理,严格原材料入库、出库的登记管理制度,重视库存情况的统计分析。

3、切实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完好率。鉴于流水线作业的特殊性,焊锡炉、检测仪、烤箱、带式炉、空压机等设备的完好率必须保证100%。

4、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根据实际生产进度情况,及时调整流水线之间的订单分配,确保生产任务的均衡和协调。

5、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完成安全隐患整改,重视全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6、建立健全方针目标管理体系,加强全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提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切实做到用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提高工厂的综合效益。

7、重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慎重处理员工提出的各种意见。全面掌握实习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经常向同学们阐述学校的办学方针;对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暂时性问题,要经常作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解决同学们思想上的疑虑,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热情。

(三)流水线线长

线长是流水线生产全过程的第一责任人,对流水线上的人员组织和调整、流水线的正常运行、帮扶实习生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跟踪流水线各作业点的操作情况、流水线的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检查负直接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线长必须履行如下职责:

1、及时掌握工厂的订单情况,合理调整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和生产目标。

2、配合学校的实习生轮换安排,合理调配本线技术骨干力量,辅导实习生尽快上手开展工作。

3、掌握本线全体员工的基本信息,了解员工的长短优劣和技术技能优势,及时调整各工序的力量配置。

4、加强员工的思想工作,妥善解决员工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5、充分理解学校和工厂的生产激励机制内涵,探索生产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工效。

6、严格执行厂规厂纪,创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环境,营造“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7、积极支持并协助QC和作业组长开展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并及时解决有点表性的问题,总结生产管理的内在规律,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各工序的工作效率。

(四)车间质检员(总品管)

车间质检员是工厂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对原材料品质检验、各流水线的产品质量控制、各流水线的技术要求执行情况、成型产品包装出厂前进行抽检工作负直接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车间质检员必须履行如下职责:

1、根据工厂的发展规划,制定工厂的方针目标管理措施,完善工厂的质量保证体系。

2、健全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产品品质的生产控制、常规检查、随机抽查、原因分析、后期处理的工作程序,用工序质量确保产品质量。

3、充分发挥QC的作用,及时协调各流水线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各流水线的质量管理问题。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和线长、QC会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4、对产品入库前的检查,必须严格执行订单要求的品质目标,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质量目标落到实处。

5、切实加强全员的质量意识培养,建立并逐步完善QC小组的登记、注册和活动细则,广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推动工厂向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6、加强对各流水线的巡视,重视各流水线QC之间的协调,统一各流水线技术标准和工序操作规范。

7、充分利用工余时间,组织各流水线的QC和技术骨干集中学习,共同探讨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式,研究对特殊品质问题的解决措施,促进工序质量的提高。

(五)流水线质检员(QC)

流水线质检员(QC)是流水线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对原材料品质检验、各工序(站点)的产品质量控制、各工序(站点)的技术要求执行情况、成型产品包装前进行抽检负直接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流水线质检员必须履行如下职责:

1、熟练掌握各工序的控制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向员工讲解清楚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2、重视工序之间的衔接,避免工序转过程中出现人为的不良因素。

3、加强对各工序、各站点的巡视和作业指导,把产品订单的品质目标落实到各操作站点中去。

4、重视对工序产品(半成品)的品质检查、检验工作,教育员工牢固树立“杜绝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的质量意识。

5、广泛宣传并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参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并参与各工序的QC小组活动,激发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六)仓储管理员

仓储管理员是工厂原料入库登记储备、发放管理和成品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原料入库验收、登记造册、发放登记、仓库台帐编制、原料消耗分析和成品入库登记管理和出库的手续办理负直接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仓储管理员必须履行如下职责:

1、根据现有的仓储条件,完善物品存放的分类规划,做到台帐明晰,类别清楚,摆放整齐。

2、原料入库,必须经过严格的清点验收,并通知工厂质检员对原料品质进行检验,及时登记上账。然后摆放到指定位置,贴上物品类别清单标签。

3、各流水线领用原料,必须由各流水线的线长或者线长指定的专人办理,并办理领用签收手续以后,原料才能出库。设备管理人员领用备件,必须办理领用手续,并交回更换的部件。

4、各流水线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良品(比如铜丝、磁芯等),下班后应及时回收入库,并按照线号登记造册。

5、原料库存情况,每天都必须做好统计分析,并向工厂负责人汇报,如有额外损耗,必须以文字材料的方式说明原因。

6、成品入库,必须当面清点数目,并由交货人办理移交手续,双方签字。成品出厂,也必须由经办人签字才能出库。

7、加强仓库内务整理,协助工厂负责人搞好仓库的防潮、防火、防盗工作。

(七)设备管理员

设备管理员是工厂全部设备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工厂设备的安装、使用、改造、维护、保养、更新直至报废整个寿命周期的全程管理负直接责任。在实践工作中,设备管理员必须履行如下职责:

1、根据工厂的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目标,运用各种组织、技术和经济措施,对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运行提出确实可行的论证方案,并付诸实施。

2、制定并实施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经常巡视各流水线的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收集各流水线对设备运行情况的汇报,针对工厂的生产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方案。

4、加强对工厂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综合经济效率。鉴于流水线作业的特殊性,焊锡炉、检测仪、烤箱、带式炉、空压机等设备必须保证100%的完好率。

5、加强备件管理,妥善解决设备故障。对于现场无法解决的重大设备故障,应及时向工厂负责人汇报,并及时和生产厂家联系,取得厂家的技术支持,尽快恢复生产。

6、在订单间歇期,应提请工厂负责人组织专门力量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维修保养,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八)统计分析员

统计分析员是工厂生产统计、考勤统计的第一责任人,对工厂各流水线的产量统计、不良品率统计、原料消耗统计和员工考勤统计工作负直接责任。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分析员必须履行如下职责:

1、制定和实施工厂的统计调查计划,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

2、做好工厂周、月、季度的统计报表编制工作。每天按照规定程序和规定时间统计各流水线的生产情况、产品质量情况和原料消耗情况,及时、准确地汇总上报各类报表。

3、开展统计分析,弄清不良品的分布规律和波动规律,掌握物资消耗规律,反映物资供应情况,当好领导参谋,配合作好计划工作。

4、建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及其使用情况统计表。配合设备管理员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及投资效益调查统计工作。

5、管理工厂的统计调查资料,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和归档工作。

6、做好工厂考勤统计工作,编制每月出勤情况统计表和工资、实习补贴发放表。接受学校财务科的各项审查。

四、本责任制由广西梧州怡华电子发展有限公司编制,经学校中干部会议讨论通过后付诸实施。

五、本责任制涉及到的相关工序和管理岗位,由校办工厂编制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报学校审批后实施。

篇2: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为进一步明确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保障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患者,经院务会研究,制定本制度。

(一)应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串岗,不旷工等,服从科室排班,严格执行上下班指纹签到制度。

(二)各科室人员必须按照科室排班上班,不遵守排班:私自休息者,按旷工处理;私自上班,按休息对待。

(三)病事假必须持假条向科室负责人请假,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离岗。

(四)请病假1-7天的,须出具主治医师疾病诊断证明书,由院长审批;7天以上两个月以内的,由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审批;连续2个月以上的,经班子研究决定后,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审批。

(五)休工休假时,科室负责人应充分考虑在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予以安排,原则是上、下半年各安排一次,于月度排班前报科室负责人审核,再报主管院长、院长审批后方可休假。

(六)事假用工休假顶替,超过本人工休假天数的,按事假制度执行。

(七)工休假补助发放按实际未休天数计算。

(八)上班期间迟到、早退1次,扣罚工资20元,病假1天,扣除当日工资的50%。确因病情需要请病假1个月以上的,按日扣除工资的30%,不享受绩效工资。事假1天,按天扣除全额工资,15天以上的,扣除工资的60%。旷工1天扣罚3天的全额工资。

(九)加强夜间值班,确保医疗安全,发现旷班现象,按旷工处

理。

(十)请假必须以书面形式申请,注明休假事由、起止日期等,待批准后将假条交办公室后方可休假。病假须出具病休证明,并提供病历等相关资料。休假结束后,要及时到办公室销假。

门诊岗位责任

1、临床各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管理和领导,各科室参加门诊的医务人员同时接受医务科和门诊部的领导和指导。

2、门诊医务人员由各科室派出并相对固定,门诊各科室应按规定准时开诊,并提前做好开诊的各项准备工作。

3、对疑难病症不能确诊和两次复诊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生会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对某些慢性疾病和专科疾病,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立专科门诊。

4、门诊医师要根据因病施治的诊治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人负担。

5、对急重、高龄病员、孕妇、军人、残疾人等病人应优先安排就诊。

6、门诊各科室与住院部和病区要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情况和病人情况,确保病人及时入院治疗。

7、门诊检验,影像等各项检查,必须做到规范操作、及时报告。

8、应根据条件和病情,严格控制门诊手术的适应症,对病情不适宜在门诊处置的病人要收治入院。门诊医师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亲自操作。

9、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礼貌、耐心解答,简便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

10、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认真填写门诊日志,详尽记录门诊病历,规范开具处方及多种检查申请单,认真执行疫情报告制度。门诊部定期组织检查门诊医疗质量,将评价结果上报医务科。

11、加强候诊工作,诊疗区禁止吸烟和吃零食,保持环境清洁、安静、秩序良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卫生防病、计划生育等知识宣传工作。

12、门诊大厅提供便民服务,便利病人选择医生就医,设立病人意见箱及投诉电话,建立专门处理投诉的规章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急诊科岗位责任

1、急诊科由门诊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日常工作。各科参加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服从医务科和急诊科领导和指导。

2、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审岗、迟到、早退。遇特殊情况医院传呼时,休假的医务人员也应及时到位,参加抢救工作。

3、认真填写急诊日志和门诊病历。对抢救及留观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处置要正确。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

4、严格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急诊科病人入院护送制度和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5、抢救器械、药品齐全完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贮存。值班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一切抢救物品不得外借。

6、保持急诊手术室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急诊手术室所有敷料、针筒及器械均应灭菌消毒。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7、加强观察病人的管理、观察病人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留观中发现可疑传染病,须做好床边隔离,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对疑难病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多科会诊。

8、急诊检验、影像等检查要做到迅速、及时、准确。

9、工作中做到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简化流程、尽心尽责地为群众服务。

10、保持环境清洁、室内安静、秩序良好。做好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

11、加强安全管理。遇重大问题:如重大伤亡事件、集体中毒、甲类传染病、重大事故纠纷等即时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药剂科岗位责任

1、在院长和分管院长领导下,按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具体负责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管理临床用药和各项药学技术服务。

2、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3、建立健全药事工作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各项工作记录和检验记录必须完整,书写清楚并经复核签字后存档。

4、要掌握新药动态和市场信息,制定药品采购计划,加速周转,减少库存,保证药品供应。做好药品成本核算和帐务管理。

5、药品采购实行集中管理,参加集中招标采购。制定和规范药品采购工作程序,建立并执行药品进货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和使用。对购入药品质量有疑问时,可委托国家认定资格的药检部门进行抽检。

6、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定期对贮存药品质量进行抽检。药品仓库应具备冷藏、防冻、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等适宜的仓储条件,保证药品质量。

7、燃、易爆、强腐蚀性等危险性药品必须另设仓库,单独存放,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监督使用。

8、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防止变质失效。过期、失效、淘汰、霉烂、虫蛀、变质的药品不得出库,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西药房岗位责任

1、药品入库前要认真核对药品质量、数量、规格、有效期等项目,凡无批准文号、无批号、无注册商标、无有效期的药品一

律不准入库,验收时要填写验收清单和质量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2、库存药品同时建立电脑帐页,要求收有凭证,发有领单,做到及时登帐,每季盘点、清理,做到帐物相符。药品收支凭证及帐册均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3、发出的药品要保证质量,发放时按生产出厂批号及期效先后发放。凡过期失效、霉变及质量可疑的药品不得发出使用。

4、毒、麻、限剧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使用。

5、药品应按剂型或类别分别上架摆放,并按药品性质做到冷藏、避光、干燥、通风存放,室内要有防潮、防霉变、防鼠措施,室内严禁烟火,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管好电源,关好门窗,保护库房安全。

6、药品验收入库,保管员应开具药品验收单,发出药品应根请领单发放药品,即时按发放单出帐。

中药房岗位责任

1、中药调剂人员工作中必须做到严肃、认真,根据有处方权的医师签名的处方予调配。调配人员本人及其家属的处方应由其他调配人员调配。

2、调配前认真审核处方中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名、剂量、用法、配伍禁忌等,并予准确划价。如有疑问或遇处方中药品短缺等须问明处方医师,经更改签名后方可调配。凡超过剂量,有配伍禁忌的处方调剂室有权拒配。

3、调剂人员须按处方规定的统一标准调配,按方秤量,不得估量抓药,更不能以手代秤,每剂药品误差不得超过±5%。周岁以下小儿用药及贵、剧毒药品必须逐味逐剂秤量。

4、调配矿石、贝壳、果实、种子等药品均需打碎配发,“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均应按医嘱单在小包上注明煎服方法。配方必须保证药品质量,凡伪劣、霉变、虫蛀药品不得配发。

5、凡医师注明急、重病人的处方,一律予优先配发。

6、处方调配完毕,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名,再交核对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包扎发药,并向病人交代药品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7、毒、麻、剧、贵重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专人负责、专柜保管,每日做帐,做到帐物相符,交接班时当面点清。

8、药品分类、定点存放,药斗及贮药容器应贴药品标签。新增药品或短缺药品应及时通知有关科室。

9、衡器应保持清洁,定位存放,定期检查灵敏度。

10、保持调剂室整洁,非工作人员不能随便入内。

心电图室岗位责任

1、需作检查的病员,由临床医师填写申请单,必要时经有关医师检诊同意。

2、检查前应详细阅读申请单。需预约检查的病员应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危重病人应到床边进行检查。

3、及时正确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难问题应与临床医师及时联系,共同解决。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注意安全。核对仪器性能及灵敏度,定期保养维修并做好记录。

5、保管好各种检查记录并建立档案,外借者必须办理登记等手续。

6、搞好科室内外卫生。

放射科岗位责任

1、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的政治学习和有关活动,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技术水平。

2、科内各级工作人员上班期间,坚守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凡进行透视、摄片、造影检查的病人均需登记科别、姓名、性别、年龄、日期及摄片部位。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认真做好X线片登记和存档X线片的保管工作。

6、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7、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8、保持工作室内整洁,严禁吸烟。

收费室岗位责任

一、收费处负责办理门诊和住院病员的交费工作。

二、收费处是医院重要文明窗口之一,对病员要态度和蔼,坚持文明用语,解释问题要耐心,对病员不顶、不气、不刁难。

三、收费人员必须工作认真、仔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员排队等候时间。

四、收据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准确无误,接收现金要唱收付,当面点清。

五、周转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不准挪用公款,做到日清、日结、填制日报表,核对无误后,将款、表存根交汇总会计。

六、妥善处理病员退款,凡退款者须持有关凭证,符合退款手续的方可退款。当日发生者可由原收费员退款。

七、工作时间不得擅离岗位,不准由外人代替收费员开据收费,否则追查处理。

八、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做到人离加锁,出入带锁,注意安全。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严禁室内会客。

九、汇总会计必须认真负责,每天下午必须将当日所收现金送存银行,加强各项工作中的复核工作,所管空白收据,要做到“顺号发放、销号收回”。如遇问题,要随时查清做出登记,报请领导处理。

超声室岗位责任

1、按时上下班,工作期间衣、帽等穿戴整齐。

2、向预约检查的病员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及检查时间。

3、检查前详细阅读超声申请单,了解病人准备情况及病情。

4、工作认真负责,遇到问题及时请教上级医师。

5、尽可能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必要时请上级医师复核填写报告。

6、注意安全操作,下班前检查电源开关后方能离去。

7、加强科内仪器、物品的保养,节约水电等。

8、注意各种记录、照片的保管,不随便外借。

9、搞好科室内外卫生。

检验科岗位责任

1、医生、护士、工人要按检验目的要求准确采集、送检标本。检验人员要按检验目的要求采集、收检标本,如有不符合要求,应要求重采重送。

2、选购、校正、使用、保养、维修好检验仪器,选购、使用、保存好检验试剂,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收到标本后应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等,及时检验,按时报告结果。遇有特殊异常结果,应立即与临床医师联系,告知检验结果。急诊应立即检验,按时报告检验结果,以免延误诊治。检验报告发出后需要暂行保存的标本应妥善保存,以便查对。做好检验后的信息反馈工作,听取并妥善处理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认真整改。

4、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并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5、做好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工作。

6、做好检验收费、记帐及经济核算工作。

7、加强安全管理。做好菌种、毒种、剧毒药品、易燃、易爆、放射药品的保管工作。

理疗科岗位责任

1、凡需理疗者,经理疗科医师检查诊断后,确定治疗种类与疗程,并向患者交待。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各项理疗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注意仪器保养,做到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每次治疗后应有数分钟的休息,下班时切断电源,定期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

篇3: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关键词:立法技术,医务人员,医疗损害

2010年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以专章形式正式确立了“医疗损害责任”制度, 从根本法的角度奠定了今后处理医疗纠纷的基本制度根基。这项制度的社会效果并非完全取决于司法审判或者诉前调解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 医务界对此项制度的认知状况也同样制约着制度的实施。然而, 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 医务界对于制度变迁的具体内容缺乏应有的关注。医务人员对于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认知状况不仅取决于医疗行业监管者的推动、自身知识结构的制约, 立法技术上的缺失及其检讨则少有问津, 具体到这些立法缺陷对医务人员的认知状况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则更缺乏专论, 为此, 笔者以实证调查为依据进行具体讨论。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确定为北京市市区的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

(二) 调查方法。

2011年9月至12月, 课题组对中国医院协会法制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多家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医务处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 选择北京市城区分级别随机抽取三级甲等医院6家、二级甲等医院5家进行问卷调查。三级甲等医院中兼顾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每家医院发放100份问卷, 按照医生、护士、医技科室、管理岗位的适当比例随机抽取。全部问卷要求本人填写, 共发放问卷1, 100份, 回收997份, 其中三级医院543份, 二级医院454份, 回收率为90.64%。总体而言, 调查对象包括医生532人 (53.4%) 、护士255人 (25.6%) 、管理岗位123人 (12.3%) 、医技人员82 (8.2%) 。

(三) 调查内容。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共计11条, 涉及众多新法律概念和规范。鉴于新旧制度差异点较多, 出于审慎考虑, 问卷涉及医务人员对医疗损害的概念、诊疗义务及其判断标准、告知义务、免责事由等项制度的认知状况。

(四) 统计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进行录入, 其后导入SPSS17.0建立相应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二、主要结论

当问及“若一起医疗差错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时, 62.1%的人选择“不应该”, 仅有15.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担责, 还有22.7%的人认为“说不清”。三级医院应答正确率16.9%, 略高于二级医院的13.2% (χ2=7.012, P=0.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当问及“当前解决医疗纠纷的基本法律依据是什么”时, 仅有37%的人选择了《侵权责任法》, 42.4%的人选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选择“不确定”和“不知道”的分别占8.8%和11.7% (χ2=31.53, 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当问及“下列哪些选项可以归入‘诊疗规范’范畴”时, 就总体而言, 医院人员应答比例从高到低的是:技术规范和标准 (84.45%) 、诊断指南 (65.90%) 、质量管理制度 (55.17%) 、临床路径 (52.56%) 、医学前沿文献 (16.15%) 以及其他 (1.10%) 。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人员 (χ2=30.10, P<0.001) 。

当问及“应当对患者说明哪些项目”时, 总体而言, 医务人员选择占比从高到低的选项依次为:需要实施手术的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 (84.65%) 、需要实施特殊检查、治疗的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 (78.64%) 、普通诊疗中的病情 (73.32%) 、普通诊疗中的医疗措施 (66.80%) 、收费的详细情况 (43.93%) 和参与诊疗的人员配置情况 (25.98%) 。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人员 (χ2=29.05, 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当问及“医方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免除责任”时, 选择比例从高到低的选项依次为: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诊疗 (84.35%) 、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84.15%) 、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78.44%)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76.03%) 、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70.71%) 、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64.19%) 以及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63.49%) 。整体而言, 医务人员对于免除责任的法定情形认知程度比较好。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在认识水平上也比较一致 (χ2=4.896, P=0.557,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三、关于立法技术对认知影响的讨论

一般意义上的立法技术, 主要包括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措施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 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立法技术可以综合上述诸端展开探讨。

(一) 关于新法与“旧法”的协调。

《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 我国司法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一种是适用《民法通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裁判。另一种是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予以解决, 尽管患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补偿, 通常选择前一种渠道获得法律救济。但是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仍然发挥着潜在作用。而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在效力等级上高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条例》中与新制度相冲突的规范理应废止。然而, 《条例》至今仍然有效, 立法机关也不做任何表态。我们认为, 这是导致医务人员对法律依据认识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旧制度“并存”, 可能会诱发不同法律主体在理解上各取所需、各执一词的局面, 进而阻碍新制度的贯彻和实施。至于如何处理《侵权责任法》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物权法》的立法技术处理方式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例如, 《物权法》第178条明确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 适用本法。”尽管在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侵权法的适用范围,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对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一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行业管理规范是否继续适用, 时至今日仍然缺乏明确的规定, 究其根本, 这是立法协调缺失导致的消极法律现象。

(二) 医疗损害概念的纷争。

在立法进程中, 医疗损害概念的提法始终是一个争点。在我国, “医疗事故”一词源于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的界定, 即“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 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 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尽管2002年此文件被《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取代, 但是医疗事故的概念继续沿用, 无疑固化了医方的医疗事故思维模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的, 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而《侵权责任法》引入了“医疗损害”的法律概念, 舍弃“医疗事故”概念, 彻底取消了《条例》“不构成医疗事故不赔偿”的规定, 明确了“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调查表明, 大部分人能够大致把握医疗损害与医疗事故的逻辑关系, 但仍有62.1%的医务人员认为,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差错, 医院不承担赔偿责任。说明从《侵权责任法》实施到问卷调查的近2年间, 大部分医务人员的法律认识偏差依然没有改观。“医疗事故责任”影响着其对新制度的有效接纳。这与医疗损害制度的“权利救济”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一个客观的原因是, 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有着长达20年的制度史, 且宣传贯彻充分, 足以对医务人员的“法律参照系“产生持久影响。42.4%的人坚持认为, “当前解决医疗纠纷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即是例证, 这从一个侧面预示着普及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 对“诊疗规范”、“免责事由”等属于缺乏必要解释。

《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造成患者损害的,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58条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因此, 准确理解“当时的医疗水平”和“诊疗规范”, 对于医务人员提高行医合法性至关重要。然而, 法律对一些新采用的法律术语缺乏必要的界定, 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医务人员的认知偏差, 增加了其守法成本, 也会为日后司法审判带来困难。大多数人认为, 应当以当时医疗行业的普遍技术水平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过错的基本标准。而对行业普遍技术水平的确定, 则取决于医务人员对“诊疗规范”这一个概念的理解。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属于诊疗规范范畴。但是对于诊断指南、临床路径和管理制度是否应当归入诊疗规范之列, 则有着不同认识。三级医院的大部分医务人员倾向于将诊断指南和临床路径作为诊疗规范, 而二级医院则比较认可质量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这种认知差异有可能导致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在诊疗技术标准设定上的差异化处理。200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的政策目标。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诊疗规范的现状并不乐观, 而在法律条文中却以这样并不明确、不成熟的“规范体系”作为判断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依据, 这种值得商榷的“权宜处置”, 说明立法者在专业决策上有失审慎。

另外, 前述调查表明, 医务人员对免责事项的认知度比较高。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在笔者看来, 这恰恰说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仍然持续影响医务人员免责事项的认知。这是因为《侵权责任法》第60条对于医方的免责事由采取了抽象表述形式, 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则采用了详细列举的表述方式, 从这些开列的项目内容来看, 两部法律文件在此制度节点上具有兼容性和互补性, 医务人员在认识上的“自动对接”自然不足为怪了。从司法审判实践来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这项制度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对医务人员理解新制度也是比较积极的。但是, 《侵权责任法》第60条所列逐项内容显然不能完全穷尽医务人员的免责情形, 并未体现出立法技术上先进性, 反而带来了不小的解释余地。

注:χ2=21.31, P=0.0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括号中百分数=选择次数/有效问卷数。

(四) 对患者权利理解的偏差。

由于立法协调策略的失误,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未明令废止或修改。医务人员常常基于“事故思维”理解医疗侵权行为, 注定对患者权利范围的把握是不完整的。当问及“如果医方的行为导致了患者的损害, 有可能侵犯患者的哪些权利”时, 大部分医务人员选择“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选择权”这四个选项, 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90.57%、71.41%、45.64%和36.31%。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人员。这说明大部分医务人员对于医疗行为有可能侵犯患者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等知悉程度较高, 但是对于医疗行为可能对财产权、自主选择权和肖像权等方面带来的损害认识不够充分, 更多是从对患方的有形伤害来考虑侵权后果, 至于医疗损害可能导致患者财产权利、人格权利和精神权利等方面损害, 认知程度较低 (表1) 。

综上所述, 立法协调策略的失误以及具体立法技术上的偏差共同影响着医务人员对于新法框架下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准确把握, 立法者在选择新的术语、概念概括法律调控对象的同时, 又衍生出其他问题。这无疑为司法实践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会对医务人员的“再学习”行为增加困难。在笔者看来, 一个比较可行的制度策略是适时、适度地对医疗损害责任制度进行司法解释, 尽可能消除法律界、医务界的理解差异, 形成制度共识。另外, 要通过积极的立法策略, 在《侵权责任法》的理念和制度框架下, 重新梳理和整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制度遗产, 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医疗行业自我规制的制度文本, 使其对医疗差错的预防功能, 与《侵权责任法》的救济功能形成良性的制度互动关系, 形成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权益的制度合力。

参考文献

[1] .刘鑫, 张宝珠, 陈特.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条文深度解读与案例剖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2] .邱爱民.论我国医疗纠纷处理中二元化现象的历史与终结[J].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3:43~44

[3] .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4] .王一夫.回归技术信仰批判——现代人的基本诉求[J].理论界, 2012, 3:93~94

[5] .吴柯.医疗注意义务的程度设置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11:61~62

篇4:公关人员的“责任平台”

2004年从强生退休的比尔·尼尔森 (Bill Nielson)并没有亲自参与处理当时的泰诺危机,不过他在强生公共事务副总裁的位置上待了14年,对价值驱动的公共关系有着切身经验。最近他在公共关系学院(Institute for Public Relations)做了一次演讲,对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公共关系的角色是传播和强化企业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可以促进健康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有两大关键因素:价值观和信任。公关行业只有牢牢地以价值观和信任为基础,公关人员的重要性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这个行业才有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

这一观点的背后,闪烁着一种日益为企业界人士所接受的智慧:一个企业的声誉,以及其同公众的良性关系,来自于企业的行为,而其行为又根植于企业所持有的价值体系。所以,明确和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并且确保这样的价值观体现在其行动和相应的对外传播沟通活动中,符合公关行业的天然利益。

全球化、技术革命以及对于透明度的强烈要求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企业坚守基本的价值观变得日益重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守则、自吹自擂式的宣传攻势和追求社会正面评价的慈善活动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社会需要了。“拥有企业价值”对于公关人员来说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这里的“拥有”意味着公关人员必须积极地主导价值观的提炼,在企业内外倡导反映价值观的行为方式,并且成为价值观的代言人。尼尔森说:“企业内没有任何一种专业能够像公关人员那样适合承担这样的角色。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和行政人员都有各自的功能。只有公关人员应该而且可以这么做,因为他们拥有广泛的关系资源、独立的眼光和影响力,来缩短企业和外界期望之间的差距。”

然而,如果说这是机会的话,同样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今太多的对象,客户、媒体、公众,甚至公关专业人士本身,对公共关系这个职业所代表的价值观持有非常不同、甚至是矛盾的看法或者说疑问,那么公关人员如何才能承担起企业价值观守望者的角色呢?

尼尔森认为:“如果公关行业首先能够讲明白,我们的责任在哪里,明确我们的角色,我们所拥有的共同价值观,并且使这一共同价值得到广泛认同,那么公关行业的地位和声誉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种专业,公关人员整体上对于指导自己日常行为的核心价值观缺乏共识。尼尔森认为,除非达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否则公关专业人员将缺乏足够的可信度,来承担管理企业和客户的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角色。一份简单明确的价值宣言,要比目前世界各地公关行业协会和专业团体所制定的各种道德条例有价值得多。

如今多如牛毛的道德条例至少有两大问题。首先,没有任何约束力,比如美国公关协会没有能力制裁自己的会员。其次,道德条例容易造成公关人员被动的遵守,而非主动的倡导。公关人员可以想办法在不违背现有规则的前提下,寻找变通方法,而不是积极考虑自身的行为是否体现了这个职业所要倡导的价值观。

尼尔森提出了四个核心价值观,作为公关行业共同的“责任平台”。

首先,公关人员应该对公众,或者说对于他传播的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对象,负有一份责任。公关人员应该坚信和倡导更大程度的透明度。尼尔森说:“我们的首要责任应该是让公众对于我们所代表的公司和机构有全面的了解,而不是有选择的了解。”更大程度的透明度,无论单纯从道德层面还是从企业发展层面来看,都是有益的。从道德层面上说,消费者、员工和股东有权利获得有关自身利益的所有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定。企业不应该因为担心信息被滥用而限制信息发布的范围。信任是双向的,过去那种“你必须相信我们,而我们却无法相信你们”的思维方式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最终会毁掉企业的可信度。

同时,更大程度的透明度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大来源。在《裸露的公司》(The Naked Corporation) 中,作者唐·泰斯科特(Don Tapscott) 指出,公关人员应该积极倡导更大程度地同外界分享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给企业造成潜在的信任危机。

其次,公关人员对于自己所服务的客户应该尽到一份责任。“对于我们代表的公司或者说客户所持有的立场,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致力于成为诚实的代言人。”公关人员总是被视为粉饰事实和掩盖真相的代名词。因此,诚实意味着个人必须保持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且保持一定的独立和客观立场。这样的独立性可以确保专业人员能够对于企业的政策形成提出客观中立的意见,并且能够确保自己言行一致。

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在企业行为和外界期望之间达成一致,要做到这一点,或者需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政策,或者改变社会的期望。这都需要公关人员能够深刻洞察社会局势,以及企业的社会角色和现实地位,从而在数据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客观中立的建议,即便这意味着他们的建议不一定是管理层所希望听到的。这便是公关人员对于他们的客户所必须持有的一份责任。

再次,公共关系人员对赖以传播信息的媒体必须负有一份责任。“我们必须对高标准的新闻准则如公正客观的报道持有同等的尊重,不仅如此,我们同样应该信仰新闻自由是社会的基石。”这一点可能不见得为一些人所接受。如今甚至连很多新闻记者都开始将客观中立的新闻准则抛在脑后,真实性越来越成为新闻报道的稀缺资源。但是,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媒体对于公关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公关人员的生存价值正在于可信度上。

公关人员有义务确保新闻媒体的正直、中立,免于任何政治或商业利益的干扰。任何试图打压某种观点,以广告换取正面报道,或者贿赂新闻记者以求炒作的行为,最终不仅对公关行业会造成致命的损害,而且对公关人员所代表的客户也是有害的。维护媒体的可信度,其实就是维护公关行业和客户的可信度。

最后,尼尔森认为,公关人员不应该忘记对公共关系这个职业的一份责任。“显然,对这个职业的重要性、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服务的价值和原则,以及我们遵守的道德标准,我们都有责任增进社会的了解。”每一个从事公关行业的专业人士都是这一职业的大使。他们的言行能够影响人们对这一职业的看法。“我们所做、所说、所写、所传播,不管哪一种形式,都应该是诚实的、明晰的、坦率的、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并且能够易于理解的。”

如果公关人员对公众、客户和媒体尽到了应有的责任,相信公关这一行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只有拥有和主张这些价值,才能确保和维护公众、媒体和客户对公关人员的信任和尊重。

篇5: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1 领导公司各部门和全体职工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令、法规和各项计量规章制度,保证完成计量工作任务。

1.2 批准公司计量管理系统模式和量值传递系统,决定公司计量机构负责人。

1.3 审批公司计量管理制度和公司检定方法。

1.4 监督检查计量管理系统中多层次的计量工作。

1.5 批准公司计量工作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1.6 对公司重大计量工作问题作出决策,如计量器具的配备、计量人员配备、环境条件改善、计量方面的奖惩决定等。

2品质部计量工作责任

2.1 贯彻计量法律、法令、法规和国家有关计量规章,对公司内部进行计量执法监督管理、处理计量纠纷。制定计量工作方面的工作标准和岗位责任制,监督各部门、车间完成计量工作任务。

2.2 制定公司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制定计量工作方面的工作标准和岗位责任制,公司计量发展规划和计量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公司内部进行计量考核等项工作。

2.3 组织编制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的量值传递计划与周期检定计划,督促所属部门、车间执行,定期组织在用计量器具进行抽检,确保计量器具受检率合格率达到要求。

2.4 制定计量工作计划、方针目标,并将任务分解,各部门、车间协调各方面力量完成任务。

2.5 建立公司计量标准,配备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

2.6 统一管理计量器具,完善公司量值传递系统,组织计量检定工作,制定检定方法,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组织开展计量、测试、技术服务等项工作。

2.7 监督管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计量检测数据。

2.8 按计量网络配备生产和经营管理等领域所需的计量器具,建立计量器具台帐、记录卡和各项计量测试原始记录、档案资料、定期填报计量报表。

2.9 做好计量人员技术培训、考核取证工作,组织交流评比活动。

2.10 发生外部计量纠纷和内部计量异议时,负责提供有关计量数据和原始凭证。

2.11 配合人力资源部组织全体职工的计量培训和考核。

3专职计量人员岗位责任

3.1 认真宣传贯彻执行计量法律、法规和公司计量管理制度,对车间、班组计量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2 及时填写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的帐卡和各种原始记录,定期统计上报。

3.3 根据需要提出建立计量标准器具及添置、更新计量器具计划。

3.4 负责组织计量器具送检,完成周期检定计划,并监督检查计量器具的完好率、周期检定合格率,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准确率等情况。

3.5 负责对违反操作规程或保管不当造成的计量器具损坏、丢失及报废等问题的调查处理。

3.6 根据规定对本部门各个环节采集的计量数据准确性进行认证和监督管理。

3.7 掌握计量工作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3.8 宣传、介绍先进计量工作经验和检测方法。

3.9 协助计量部门调查处理计量事故。

3.10 严格执行计量技术法规,进行量值传递,计量器具检查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

成。

4其它部门兼职计量人员岗位责任

4.1 宣传、教育本部门人员认真执行计量法规和公司计量管理制度,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4.2 配备原材料、元器件、外协件、工艺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的计量手段,并对以上的检测手段进行定期保养和正确使用。

4.3 对本环节的计量器具心中有数,做到帐、物、卡相符,同专职计量员密切配合。本部门使用的计量器具要定期送检,严禁使用超过检定期或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保证量值准确一致。

4.4 按照规定认真进行原材料进厂验收、工艺控制、产品质量等计量检测工作,并认真填写和保存检测原始记录,及时统计上报。

4.5 主动接受公司品质部监督和工作指导,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计量器具,对无检定合格证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协同专职计量员检查和督促计量器具操作人员,并定期汇报计量工作情况。

4.6 推广应用先进计量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5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岗位责任

5.1 熟悉计量法有关条款及计量基本知识,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2 坚守岗位,上岗使用时,应检查其完好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

篇6: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是指在会计机构内部按照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配备情况,将会计机构的工作划分为若干个岗位,并按岗位规定职责进行考核的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基本目标

一、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预算。

二、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本单位各项业务收支进行记帐、算帐、报帐工作,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提出会计报表。

三、对本单位各项业务收支实行会计监督,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工作。

四、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财经制度,遵守费用开支标准,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会制度的行为,有权拒绝付款、报销和拒绝执行,并向本单位领导人或上级机关报告。

五、定期检查和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资金使用使用效果,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

六、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基本原则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与一般的岗位责任制相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性:一是业务性;二是政策性;三是相互制约性。由会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单位内部规章制度。财政部2001年6月22日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针对新时期会计工作的新特点,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必须贯彻落实到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

2.全员性原则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特权。要求会计人员认清分工与分权的道理,更新理念,变被动为主动,自觉贯彻落实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3.全过程原则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涉及到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

4.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

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综合、稽核检查等职务。

5.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应当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既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又避免人浮于事;既有利于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又避免权责不分、互相推委的现象。

6.不断修订和完善的原则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尤其在当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会计政策不断出台,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内容也应根据新的会计规范和规定而不断修订和完善。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控制点

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材料等物资的请购、采购、验收和结算工作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不得由一人包办;实行钱、帐、物分管;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会计核算岗位人员不得兼管出纳工作的现金收付、有价证券的保管等专项工作。

2.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运行环境的设置,分配每个网络用户的工作,负责系统的安全与保密,不得兼任其他帐务处理工作。

3.印鉴管理 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印鉴由财务负责人保管,临时出差时,由其委托人代管;银行印鉴私章必须由持有人自行保管。

4.工资核算 建立单位劳资部门、工资输入人员、工资核算人员、财务负责人等多环节的监督体制。

5.票据管理 票据由出纳人员妥善保管,实行重要空白票据的领购、使用登记制,严密手续,防患于未然。

6.收据管理 收据管理建立“票章分管”、领用登记和年内定期检查、回收,前帐不收,新本不领制度。收据管理人员不得直接对外开具收据。

7.稽核检查 建立稽核制度。稽核制度是指由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指定专人(专职或兼职),对本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审核的制度,包括事前审核和事后复核。稽核人员应该是具备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敢于坚持原则和事业心强等条件的会计人员担任,不能随意指派。在制定科室负责人的岗位职责时,应充分赋予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的稽核职能。

上一篇:小班一周评语下一篇:爸爸爱笑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