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岗位人员

2024-06-27

养老岗位人员(共9篇)

篇1:养老岗位人员

汉开社发[2010]16号

汉中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

汉中经济开发区财政局

关于对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

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的通知

各学校、鑫源办事处、南区办事处: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财政厅[2009]23号《关于对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的通知》精神,市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汉中市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0]30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区以上人员发放养老补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养老补助发放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讨论制定相关政策,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开发区管委会纪工委书记蒋利民担任,副组长由社会发展局局长严新明同志担任。成员由综合办、财政局、监察室、教育办公室、鑫源办事处、南区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办副主任高振明同志担任,具体工作由易建华同志负责,周保林协助。

二、发放范围及标准

见(《汉中市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养老补助发放政策宣讲提纲》)

三、申请人提供申报材料

1、《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养老补助发放申请表》一式两份;

2、身份证复印件(同时交验原件);

3、户口本复印件(同时交验原件);

4、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工资发放表复印件(每年提供一个月的工资表原件,以此作为工作年限的证明,同时交验原件);

5、其他能证明工作年限的有关证件的复印件(同时交

验原件)。包括原任教学校校长证明、原任教学校教师证明、原任教学校所在村的村干部证明。

四、审核程序

符合条件的人员向本村所在学校申报,如果本村没有学校的,南区的到莲花寺中心小学、北区的到鑫源中心小学申报。由学校校长牵头,组织专人调查核实相关材料和证明。并对相关原始材料进行初审,审核结果在办事处、村、校进行公示。如无异议由村(居)委会、办事处签章后,南区由莲花寺中心小学、北区由鑫源中心小学整理有关表册、证明材料上报开发区教育办公室,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申请和相关原始证明材料进行审定,报市有关部门审批,并报省相关部门备案。备案后再次对备案名单在办事处、村、校进行公布。

五、两中心小学汇总上报材料

1、《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养老补助发放申请表》(一式两份);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同时交验原件)、户口本复印件(同时交验原件)、申请人工资发放表复印件(每年提供一个月的工资表原件,以此作为工作年限的证明,同时交验原件)或能证明申请人工作年限的有关证件的复印件(同时交验原件);

3、《陕西省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

员发放养老补助花名册》、《陕西省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审批表》、《陕西省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汇总表》(一式四份,同时报电子表);

六、上报时间

鑫源中心小学和莲花寺小学抽调专人务必于2010年3月26日前将有关材料报开发区教育办公室。

七、注意事项

申报工作一定要组织严密,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对申报和执行过程中查实的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虚假证明,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附:

1、《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养老补助发放申请表》

2、《陕西省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花名册》

3、《陕西省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审批表》

4、《陕西省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汇总表》

汉中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汉中经济开发区财政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六日

主题词: 教育养老补助方案通知

抄送: 汉中市教育局、开发区管委会、开发综合办、开发

区监察室。

汉中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2010年3月16日印发

共印20份

篇2:养老岗位人员

员养老补助发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关注和改善民生,体现党和政府对曾经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的关心,根据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汉教发[2010]30号)《汉中市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养老补助发放的实施方案》要求,现就我区以上人员发放养老补助有关问题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放范围

凡年满60周岁、2003年1月底以前曾在农村公办中小学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满3年以上(含3年)的人员和代课人员,离开教学岗位后再没有被企事业单位录用,目前仍为农村居民的。今后达到上述规定年龄的此类人员,从到龄次月起享受。

二、执行时间

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三、执行标准

对上述人员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加工龄补助的办法发给养老补助。

基础养老金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工龄补助按每满一年月发放6元的标准执行,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四、实施步骤

按照“以镇乡办事处为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积极稳妥” 的工作原则,对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2010年3月中旬--2010年3月底)。各镇、乡、街道办事处成立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工作方

1案,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最大限度提高政策的宣传力度和知晓率。

第二阶段:申报阶段(2010年4月1日—2010年4月15日)。符合条件的人员向各镇、乡、街道办事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由镇乡办事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请和相关原始证明材料进行初审,审核结果在乡、村、校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申请人提供的申报材料包括以下几类:

1、书面申请一份

2、《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养老补助发放申请表》一式两份;

3、身份证复印件(同时交验原件);

4、户口本复印件(同时交验原件);

5、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工资发放表复印件或其它能证明工作年限的有关证件的复印件。(以工资表证明时,每年提供一个月的工资表原件,以此作为工作年限的证明,同时交验原件)。

第三阶段:上报阶段(2010年4月16日-4月30日)。镇、乡、街道办事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将《陕西省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花名册》、《陕西省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审批表》、《陕西省曾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汇总表》(一式四份,同时报电子表),报区教育局、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复审,汇总后报市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批准同时报省相关部门备案。备案后再次对备案名单在区、镇乡办事处、村、校进行公示。

第四阶段:发放阶段(2010年5月1日-5月31日)。对经审查符合发放条件人员的养老补助由汉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按月发放。

五、资金来源

符合条件人员发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

对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工龄补助所需资金,由省财政负担50%,市财政负担10%,区财政负担40%。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上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乡、街道办事处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总负责。同时要严格执行认定范围和标准,及时收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经验,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区上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二)做好政策宣传。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此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把好事办好。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各镇、乡、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力量,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摸清本辖区以上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做到不漏报、不谎报。

(三)严格工作纪律。此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矛盾突出,镇、乡、街道办事处在进行资格审核时,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严格执行审核和公示程序,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要取消其享受待遇的资格,并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四)规范中小学用人行为。建立中小学规范用人制度举报和督查机制。今后,任何学校、个人不得再以任何理由聘用新的代课人员。发现使用,一经查实,要严肃实施责任追究。

篇3: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策略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截至2013 年底,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到了人口总数的14.9%, 远远高出了联合国所规定的10%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养老人数的急剧增加, 加速了养老服务人员的市场需求。培养和激励养老服务人才对于促进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现状分析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是指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目前我国养老从业者不仅在总量上严重不足, 同时在人员结构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 养老服务人员总量不足

截至2013 年底, 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02 亿人, 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达到3700万人。按国际护理人员1:3的配备标准来看, 至少还需要1000万的养老服务人员, 但目前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足百万, 取得专业执业资格的人更少。人口急速老龄化使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剧增, 无论是基层服务人员还是有专业背景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上, 都呈现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 养老服务人员结构失衡

第一, 年龄结构失衡。人员队伍老化严重, 以占据很大比重的养老护理员为例, 为了能与老年人更好地沟通, 养老机构大多采用年龄较大的从业者。加之年轻人对行业的偏见, 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伺候老人的工作, 所以更加剧了年龄机构上的不平衡。

第二, 性别结构失衡。我国养老服务工作大多还处于较低水平, 更多着力于满足老龄人口生存方面的需要, 基于这种分工上的细致性, 养老服务的从业者大多是女性, 相比结构严重失调。

第三, 学历结构失衡。由于对养老服务业认识的片面性, 现实中很难吸引到高学历的人才从事该工作, 所以养老服务从业者学历普遍较低, 大部分都集中在初、高中的文化层次。

第四、专业结构失衡。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存在大量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现实是老人对高层次养老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养老机构里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 这就导致我国在养老服务效果和效率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 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不规范, 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养老服务业尚不成熟, 很多养老服务机构没有意识到与显现的机构硬件相比, 隐性的服务软件建设在养老服务业推进中更为重要。大部分养老机构通过“师徒制”模式来培养员工, 导致了养老服务从业者严重缺乏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 在人才的素质能力上不能很好地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变化, 优化服务效率。

(四) 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认知偏见

对于养老服务业普遍存在社会认知偏见, 大多数人认为养老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 所做工作都是应该的, 在态度上更多是苛刻与指责, 而不是理解, 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从业者的心理压力, 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养老服务从业者从业时间短, 缺乏工作经验, 很大程度是由于人员流动率过高。这种高流动性源自两方面:一方面, 行业的认知偏见, 大部分人狭隘的认为这是伺候他人的工作, 有一种身份卑微的感觉;另一方面, 行业内的工资待遇不高, 投入与付出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这严重伤害了从业者的工作热情, 致使最终造成人才的流失。

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策略

(一) 国家层面

第一, 加大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加大国家财政方面的投入, 规范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行,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激励民办养老机构逐步正规化和多样化。

第二, 明确和完善有关养老机构的行业标准和人员从业标准, 使得在行业领域内有可以依托的制度准绳, 用行业标准来考核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高低, 更具权威性。

第三, 推进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 鼓励养老服务就业。养老机构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这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密不可分。例如政策上鼓励加大老年服务人才的专业建设和招生规模, 通过校企合作向专业的养老机构定向培养输送人才, 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从业者供给不足和学历层次过低的问题。

(二) 组织层面

根据国家配套政策, 竭力做好人员的激励工作。第一, 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 增强行业吸引力, 稳定人才队伍, 满足员工需要;绩效和薪酬相挂钩, 以此提高工作绩效和工作积极性, 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第二,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 提高从业者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提升职业素养和组织归属感, 鼓励员工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认证, 激励员工更好地学以致用。第三, 合理规划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路径, 顺应其成长的需要。第四, 尊重员工, 给予组织关怀。面对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社会认同度低的养老从业者, 应给予更多关爱, 帮助疏导负面情绪, 让其备受温暖, 提升组织凝聚力, 激励员工有更好的工作绩效和服务水平。

(三) 从业人员层面

养老服务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特征, 它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基于老龄群体这种特殊服务对象, 在工作中特别容易受到他人的误解和质疑, 同时从业者还处于高压工作状态, 无论是在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加之社会上对于养老行业存在一定认知局限和偏见, 认为这个行业是低人一等, 比较简单, 不具挑战性。所以一定程度上很难吸引有朝气的年轻人, 在从业者心态方面, 我们还需要从上到下, 从内到外地加大对养老事业的宣传和从业者的表彰力度, 弘扬中华文明的尊老、爱老、养老的历史文化传统, 提高养老服务行业在社会上的公众影响力, 从观念上改变社会大环境对于养老事业的认知, 激励更多从业者服务养老事业, 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现状, 从供求状况、年龄结构、性别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其所存在的问题, 并从国家、组织和从业人员三个层面改进建议。通过对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的改进, 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策略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篇4:离退人员“文化养老”刍议

我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我们发现,他们在退休转型之后,逐渐陷入一种“贫困化”状态。这种贫困不完全指经济上的贫困,主要涉及精神、文化等方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他们晚年生活充实,精神愉悦,需要一种文化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文化养老”体现的是社会文明发展与当代人文关怀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让老干部休闲惬意的养老方式。

从本世纪初,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把老龄人爱称为“乐龄人士”,意喻离开工作岗位后开始享受最快乐的人生。最近,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了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主要议题就是迎接全球人口老龄化,共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会议认为,当今老年之贫困不仅仅是经济贫困,而是他们在逐渐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以后,被社会边缘化而导致精神上的贫困。会议呼吁世界各国要从社会环境和养老方式上创造条件,以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

在当今人口处于更快速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寄托等养老问题需要更加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重视民生问题,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老龄人给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经常与老干部打交道。他们经过了求学奋斗的青春年华,度过了为事业打拼的中年阶段,如今到了晚年,他们退出了主流社会之后, 温饱已经不是问题,大多过着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但面临生活半径越来越小,社交圈子越来越窄,活动距离越来越短,逐渐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状态等方面的问题。他们除了日常起居外,当求养生之乐。有人奉行玩牌养老,与牌友日夜鏖战“四方城”;有人在宅边阳台摆弄花鸟鱼虫,以栽种奇花异草养活小鸟游鱼为足;有人将琴棋书画、摄影集邮、歌咏舞蹈伴随自己;还有些老同志却专于家务,以及对儿女的无尽牵挂,对“隔代爱”的期盼渴求,虽忙得团团转也乐此不疲。他们虽在享受所选择的养老方式中各得其所,却往往产生许多心理或情感上的问题,甚至出现郁闷孤独和精神空虚落寞的痛苦,特别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和关爱。

在现代文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一边是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一边是精神生活的日渐匮乏的现实,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过去的那种单纯做家务、下棋、玩牌,过着“随遇而安、自娱自乐”的日子,他们要求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需要有更加丰富和充实的晚年生活,追求情趣更高雅,融娱乐性、知识性与自身美化为一体的文化生活,以“文化养老”的方式,过着更加休闲惬意、颐养天年的生活。

“文化养老”是乐龄人生享受精致生活的途径

当前,要树立“文化养老”新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老年价值观,大力推进“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的转变,积极探索“文化养老”新机制。

(一)将“文化养老”寓于进一步落实“两项待遇”之中

在做好“待遇养老”、基本满足老同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养老的层次和水平,努力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晚年生活更幸福。

一是为老干部政治待遇赋予新内涵。围绕“文化养老”不断探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要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主体,充分动员和组织老干部成为“文化养老”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在具体做法上,要通过各党支部大力宣传发动,在老干部中树立“文化养老”新理念,并逐步深入人心,不断实现“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的转变。以经常性、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为他们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完善语言沟通、感情交流机制。

二是为老干部生活待遇“锦上添花”。要用足用好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从生活上关心、照顾好老同志。在确保老干部生活待遇前提下,不断“锦上添花”。对确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按照“特事特办”、“比照地办”、“创造条件办”的工作理念,做到“宜宽则宽、宜优则优”,让老干部保持精神愉悦的常态。积极探索孤寡、“空巢”老人的应急保障机制,组建“关爱小分队”,实施“看望陪聊”和“生日祝福”制度,解除孤寡、“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对居住在外地和境外的老干部定期进行“一对一”的电话慰问,并定期派出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探望,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在享受和欣赏中感受“文化养老”的感染力、精神抚慰的亲和力和渗透力。

(二)将“文化养老”渗透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之中

按照“学有阵地,乐有载体”的要求,为推进“文化养老”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大力加强阵地建设,为“文化养老”搭建好平台。按照“保证经费、保证质量、保证效果”的原则,大力加强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老同志能进学堂,能去活动中心娱乐和健身。市、区和老同志比较集中的单位都应有活动中心,各老干部党支部有活动室,室内有电视、空调和其它学习设施,保障老同志的正常活动需要,满足他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二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推动“文化养老”工作深入开展。以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为依托,以老干部党支部为主体,组织老干部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有利于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活动,鼓励他们参加老干部党校和老年大学学习,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围绕老干部的精神需求,开设书法绘画、摄影电脑、声乐舞蹈、太极拳、营养学和健康知识讲座。老干部党支部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真正使每一位老同志都能逐渐地“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要使老同志的活动场所化、服务亲情化,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活动和休养,让他们不仅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更有趣味多多的精神生活。

nlc202309030802

(三)让“文化养老”成为老干部喜闻乐见、心悦欲从的幸事

“文化养老”需要老干部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培养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精神。据了解,有些老同志刚退下来时,身心各方面不适应,生活单调,成天闷在家里,出门怕别人笑话。与此相关联的还有一种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没什么技能也不爱活动,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跳舞、打拳都不行。其实,大家都抱着一颗平常心,就会有自己的天地。有一技之长的,可以在一起吹拉弹唱;暂时没有特长的,可以打牌、下棋、聊天。互相切磋就能生学问,长见识,凑在一起就是一部大百科,关键的是要敢于走出家门。

老干部退下来都有一个转变观念尽快适应新的生活节奏的过程。一方面要着眼于维系身体健康,及早地进行经济上和各方面的“储蓄”,不断进行自我养老投资;另一方面要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心态积极、热心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外加有一技之长等都是“文化养老”的重要支撑。

我们周围的一些老干部,退休后着眼“文化养老”,以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把工作经验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积极为社会“拾遗补缺”,把贡献余热与修养身心有机的结合起来,塑造了新时期老干部的自我形象。还有许多老同志退下来后加强自身建设,休闲活动已远非只是遛鸟、打太极拳、吊嗓儿了,如今是百花齐放,练书法、习绘画、摄影、唱歌、跳舞、踢毽,健身运动、参与社会活动不亦乐乎,学会用文化充实生活后,渐觉身心愉悦病痛难侵。许多老干部商定,待到耄耋之年便入住老年公寓继续自己的“文化养老”,在老年公寓享受全天候良好照料,免却贤孝子女为照顾父母奔忙之累,又可在公寓中广交新友结伴共赏朝晖晚霞,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使“风和水绿乐,雨润山青亲”,让“文化养老”在无限夕阳中再续新篇!

(四)把“文化养老”当作老干部事业的一项新领域,不断探索新机制

老干部工作者是“文化养老”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文化养老”一方面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学习、甘于奉献、工作仔细、脚踏实地的同志充实到老干部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提升老干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围绕“文化养老”不断加强政治业务培训,通过学习《老年心理学》、《老年营养学》等专业知识,掌握书法绘画、集邮收藏、歌咏摄影、花卉栽培等几门专业技能,便于与老干部进行交流,增强情感,帮助他们培养“文化养老”兴趣,陶冶情操,实现服务的“零距离”,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使精神生活的内容得到升华。

老干部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文化养老”新理念,自觉转变服务观念,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不断深化服务内涵。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类兴趣小组活动、“踏青活动”、文娱竞赛活动,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拓宽“文化养老”的渠道与载体。对于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措施,要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不断探索“文化养老”的新途径、新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文化养老”持续健康发展。

(五)视“文化养老”为全社会共同责任,使之成为“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文化养老”体现的是社会文明与进步,彰显的是老龄群体的精神需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呼唤。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这为“文化养老”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为“文化养老”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老年人要融入社会,而社会则要关爱老年人,要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和偏见。养老不是个人的事,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和物质待遇。从目前情况来看,“低精神收入”问题远远超过了低经济收入的问题,而精神的贫乏已经影响到身心健康。从社会现有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内容来看,还只限于服务老年人群的生存需要,停留在一般性的“两个待遇”的落实上,而疏虞更高层次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爱”的“文化养老”上,存在着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力弱化与日益增长的老年文化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文化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和老年产业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种适宜老年人口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地方着眼老年人精神需求,以“文化养老”为契机,创新机制,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人证”,为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创造条件;一些城市还以市政府出面,举办“文化养老节”,组织文艺汇演、运动会等活动,在江滩或广场举办文化展会,开展爱心助老服务,大型公益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览,老年商品展销,观众抽奖等活动,汇集旅游、养老、文化行业的品牌与商家,将“文化养老”寓于创建“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之中,在充分彰显老同志乐观、开朗、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同时,不断演绎出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文化养老”亮丽的风景线。

可见,“文化养老”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熟悉,这不仅使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更加色彩斑斓,而且使他们的人格尊严得到提高,自身价值也被社会认可。当然,在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之中,总会有一些差距。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当我们的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用一种激情来填补。在此,借用联合国关于老年人工作的一个原则,让“文化养老”成为保鲜老同志高尚品质的生活内容,永葆晚年生活的价值取向!

(中石化管道南京输油处)

篇5:养老岗位人员

如题,如果都是自费缴纳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和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哪个更合算?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和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哪个更合算?]

篇6:退休人员养老金

今年以来,江华瑶族自治县社会劳动保险站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养老金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确保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生活安定,老有所养,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该站按照省市要求,加班加点如期完成了全县5933名企业退休人员最新养老保险待遇的调整工作,调整后月人均基本养老金1925.39元,人平月增加养老金214.23元。该站每月按时编制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支付明细,并及时向县财政局社保股申请拨款,确保全县5997名离退休人员每月能按时领取养老金。截止7月底,已按时足额为5997名离退休人员累计发放养老金8192万元。该站为确保今年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养老金缺口,截止7月底,共争取到位缺口补助资金6768万元。该站为减少制止杜绝养老金冒领行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资格年审工作力度,截止7月底,已经为5935名企业离退休人员进行了资格认证。

[退休人员养老金]

篇7: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

我父亲是1月1日退休的,之前是做城保的,交了15年养老金。为啥只拿了一千零几十元,还没有达到上海城保退休工资标准呢!

[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

篇8:甘肃: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从2011年1月7日起, 甘肃省为201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和办理退职的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此次基本养老金调整受益人数有70多万人, 人均普调水平达到180元。

此次调整保持了与前几次调整的连续性, 采取普遍调整和特殊调整相结合的办法。普遍调整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水平挂钩, 调整水平仍按照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 全国平均水平为140元。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 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 (职) 人员、高龄人员进行了特殊调整。

甘肃省委、省政府要求, 全省各级人社、财政等部门要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无遗漏、无差错、无延误”, 按时将调整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史秉恒) ■

篇9: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研究

摘 要:本研究从培训对象来源、培训机制、培训效果和期望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学员培训供需地域分布匹配性不对称、培训对象的覆盖面较窄且连续性不足、培训内容与基层实际需要的衔接不够、课程关联度和课时安排的适宜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培训项目、网络培训、培训需求、课程体系、培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政干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2.12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15.5%。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3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将在2020年突破4600万。202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1.9%。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党和政府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民政的重要工作之一。2014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110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043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927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40357个,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1783个;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比上年增长17.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187.5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318.4万人,比上年增长4.2%。 机构老人高龄化和失能化加剧,他们对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成为急需破解的时代课题。这些对策和建议将对推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将对民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有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管理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经验评述

(一)国内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经验

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并全面实施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各地各部门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一批适应工作要求、富有生机活力的有益做法和创新经验,逐步在实践中趟出了一条在培训理念、体制、机制、内容方式和干部参训机制改革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道路。

(二)国外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经验

在西方,领导人才培训包括“领导教育”(leadership education),指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领导学和公共管理课程,目的是培养未来的政府领导人才以及素质高、责任感强的公民;“领导培训”(leadership training),目的是帮助职业的、新当选的和可能晋升的领导者进行领导力的开发和提升。主要以美国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简称“KSG”)采用的“教育、培训、研究一体化模式”和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简称“ENA”)采取的“招录、培训、分配一体化模式”为代表。

总之,国内外对干部教育培训既有不同的定位,但同时又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掌握这些动态趋势,将有利于加深对各级各类培训的认识,也有利于开展民政干部培训研究,对开展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对参加过民政部培训中心培训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调查方法为主。通过调查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员对课程设置与培训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员在养老机构中的实际工作经验,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展开系统性研究,分析和探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状况。

(二)问卷分析

共发放调查问卷501份,回收489份,其中有效问卷303份(部分受访人员对个别问题没有回答),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见表1。从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来看,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约为3:5;处于25-55岁的人占88.4%;被调查者所在的地区既有发达地区、也有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62.4%的人来自东部地区,约占所有人数的五分之三,27.7%的人来自中部地区,仅有10.0%的人来自西部地区;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从文化程度看,38.2%的人是高中(中专)学历,大专(高职)和本科学历分别占27.2%和31.2%,研究生及以上仅占3.3%。整体而言,学历处于大专及以上者占61.7%,但其专业是否对口、技能是否过关仍有待考察。

本研究样本在养老机构的工作年数、职务级别、参加培训等情况见表2。被调查者中,56.4%的人在养老机构工作年数在5年及以下,占所有人数的近五分之三,20.3%的人在养老机构工作达6至10年,10.7%的人在养老机构工作11至15年,16至20年和21年及以上的人分别占5.7%和6.9%。可见,参训人多为年轻人,也说明养老机构管理层对青年人才的需求量大,近几年进入的新人也较多。其中,有47.1%的被调查者处于管理层(中层),一线工作人员占22.2%,决策层和执行层也占到一定比例。少数工作人员在机构中扮演双重角色,如他们既是管理层也是执行层。也反映出他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具有多重性。同时,有55.2%的人参加过1次培训,参加2次培训的人占22.9%,3次及以上占12.1%,9.8%的人此前未参加培训。

同时,本研究还对35名参训干部结合养老机构管理概况进行了深入访谈,收集了丰富的一线材料。

三、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评价与期望

(一)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评价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52.4%的人认为培训对自己的启发帮助大,43.9%的人认为启发帮助较大,仅有3.7%的人认为启发帮助不大。

1.对培训课程的评价

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分为6类,包括管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业务类课程、政策解读类课程、研讨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被调查者从专业性、内容丰富性、目标清晰性、主题明确性、课程关联度、课时安排合理性等6个方面对培训课程进行评价。拓展类课程专业性最强、目标最清晰;管理类课程主题最明确、内容最丰富;政策解读类课程的目标较清晰、主题较明确。所有课程的评价指标中,对课程关联度和课时安排的评价都较低。

2.对教师结构的评价

被调查者对教师结构的评价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对民政业务专家的执教希望最强烈,其次是机构管理专家、相关专业技术专家、民政系统领导。对民政理论专家的需求度较低。

3.对培训方法的评价

适宜的培训方法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主要有讲授、视听、研讨、案例分析、参观考察和参与式学习6类方法。为了便于统计,分别赋予每类方法分值,依次为6分、5分、4分、3分、2分和1分。统计得出,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排序是:讲授法(1055分)、案例分析法(913分)、视听法(734分)、研讨法(700分)、参观考察法(579分)、参与式学习法(539分)。

(二)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期望

被调查者对培训的期望主要体现在授课内容、师资结构、培训方法3个方面:

1.授课内容方面

期望授课内容应以问题为切入点,以针对的问题种类进行课程分类,讲授理论知识时也应多联系实际。此外,要增加重点的法规政策的讲解,调高学员依法管理的能力。

2.师资结构方面

期望培训班应以实务型专家为主,以系统内的领导为辅。实务型专家可以将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相结合,讲授过程中瞄准问题特点,讲授内容更具针对性。

3.培训方法方面

期望培训方法更加多样性,以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减少纯粹理论“填鸭式”教学,在此过程中穿插研讨、小组讨论交流,组织被调查者互动交流,增加被调查者与老师面对面座谈交流的机会。

四、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培训供需地域分布匹配性不对称

从现实情况看,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学习的需求体现更为迫切,但从数据统计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占62.4%,中部地区的人占27.7%,西部地区的人仅占10%;同时,76.9%的人来自城市养老机构,23.1%的人来自农村养老机构。可以看出,参加培训者与需要培训者匹配度较低。

(二)培训对象的覆盖面较窄且连续性不足

调查中55.2%的人仅参加过一次培训,参加两次培训的人占22.9%,可见,培训的覆盖面较窄,学员到培训中心参加培训机会的很少,对同一批人进行二次或多次培训较少,培训缺乏连续性。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承担“支撑”作用, 扩大培训覆盖面,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刻不容缓。

(三)培训内容与基层实际需要的衔接不够

在授课内容上,尽管内容量大、涉及面广,但与基层实际衔接不够,尤其是理论性内容较多,很多被调查者感到枯燥,也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培训收效甚微,违背了培训的初衷。如在“养老院中,老人陈某与刘某在洗衣时发生口角,在场的护理人员不知如何是好而未劝阻,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致使陈某被推倒在地,头部受伤,用去医疗费用32000余元,并留下后遗症,面对陈某的赔偿请求,养老院以其应找加害人刘某为由拒绝。”此类纠纷在养老机构非常普遍。因此,如何完善机构管理机制,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是管理人员迫切需要的。

(四)课程关联度和课时安排的适宜性不足

在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评价中,“专业性强”和“内容丰富”居前两位,“课程关联度高”和“课时安排合理”居后两位。解决机构中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知识,解决一个问题会牵涉到法律类、管理类、业务类等多方面知识,设计课程要考虑课程间的关联度,每个培训课程要为培训目标服务。此外,课时安排也缺乏合理性。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因此课时安排相对密集,部分被调查者反映精力难以跟上,同时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和知识背景参差不齐,信息量过大,被调查者的理解能力也跟不上,导致培训过程中多次出现出勤率不高的现象。

五、完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培训机制,照顾特殊地区需求

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对象来自东部地区的较多,来自西部地区较少;来自城市的较多,来自农村少。针对学员分布不均的问题,培训中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完善培训项目。在申请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时,要考虑到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特殊需求,安排举办西部地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农村地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二是建立培训基地。由于西部和农村地区养老机构经济落后,到北京参加培训交通成本过大,培训中心可以考虑“走出去”培训,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建立培训基地,把培训班举办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二)拓展网络培训,满足基层培训需求

我国各类机构管理人员规模宏大,目前民政部培训中心培训部每年只能培训2000多名养老机构管理人员,面授培训非常有限,利用网络培训的广覆盖的优势,满足更广大学员需求,是培训中心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民政部培训中心的远程教育中心已录制好了养老护理员的课程,已在各地开展远程培训,也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建议下一步开发更加适合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的课程,让更多的管理人员接受优质的培训。

(三)坚持多头并举,实现学以致用目标

《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指出,干部培训工作要“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想在短短的一到两星期的时间内贯彻落实好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原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聘请实务专家

业务专家和机构管理专家往往具有实务经验,授课过程中运用案例方式开展培训,效果显著。相反,理论专家多停留在研究层面,从宏观角度讲解理论知识,学员由于的文化水平限制,学术理论素养很难跟上,短期内潜移默化式的影响效果甚微。民政系统领导多以解读会议精神、政策宣讲为主,仅有的基层考察经验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很难切入实际,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培训目标难以实现,更谈不上培训工作的创新。

2.丰富授课形式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法的运用较为关键。目前的培训方法主要以集中讲授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的讲解方式更能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该过程中要注重多方互动,一方面重视教学相长;另一方面重视学学相长。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互动,教授有理论知识,学员有实践上的困惑,两者进行碰撞,有利提高培训效果。学员和学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能够取长补短, 实现学学相长。

3.尝试建立选课制

培训课程安排过于集中,多数被调查者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同时出勤率也不能保证,影响培训整体效果。学员个人文化背景不同、工作领域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不同,建立学员选课制是培训个性化的一种体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学员的个人发展。培训的公共课要求所有学员参加,选修课由学员自主选择,使学员“有的放矢”,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培训中心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一揽子的培训科目和专题,让学员从培训“菜单”中自由“点菜”。

(四)把握培训原则,逐步完善课程体系

为了使培训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把养老机构对管理人员所在岗位的要求和管理人员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培训课程既要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也要符合个人发展的需要。二是把满足需求和引领需求结合起来,培训课程既要适应当下培训需求,同时,也要引领出具有前瞻性的需求,有些需求不去引领就不会产生。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开设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课程,就是引领需求一种。三是把培训老师的学科专长和服务培训工作大局结合起来,老师不是能讲什么就讲什么,也不是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要服从和服务培训工作大局,正真实现“缺什么,补什么”, 让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四是把理论武装和人文养护心灵结合起来,在培训班开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课程。养老工作是一项充满博爱的工作,应把道德品质的培养贯彻培训的全过程。

注重培训结束后的跟进工作和质量评估工作。把学员反映出的典型实例搜集起来,制作成培训案例集,作为下一次培训课程的一部分,让学员讨论学习。通过培训,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参加培训——交流讨论——反复实践——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通过广泛交流和反复实践,总结问题在养老机构存在的普遍性,形成相关案例库。要注重对学员的再培训,使学员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对比和探索中得到解决。

(五)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服务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的关键。培训服务工作覆盖广泛,事无巨细,既是培训中心的“门面”和“窗口”,又是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健全具有全局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用制度管人,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培养服务人员的大局意识,提高对待公益性培训的认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是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培训项目,学员所有的费用都是免费。培训服务人员一定要有全局意识,不要因为公益培训没有带来经济效益而降低服务标准。事实上,这样的培训项目是民政部用公益金购买培训中心对学员的培训服务,也即是政府替学员出了钱,培训中心应该做到为政府负责,为学员负责,让学员感到满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8/17/content-1681885.htm,2010.

[2]民政部.老年机构管理办法[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

[3]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EB/ OL].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1-12/27/content_4509621.htm.

[4]王兴盛.终身教育背景下干部培训工作探析[J].教育科学.2009.5.

[5]张显碧等.某地区养老护理人员培训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

[6]史策.干部培训改革创新着力点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

[7]陈燕楠.干部教育培训研究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的新趋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8]姚志红.干部短期培训中的“理论联系实际”[N].学习时报,2014,(9).

[9]Irwin L.Goldstein& J.Kevin Ford.组织中的培训(第4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WilbertJ.Mckeachie.Mckeachies TeachingTips(Elev-enth Edition) [M].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2.

[11]习近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N].人民日报,2008-7-17(01版).

[12]彭赋桂.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E B/O 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05-22.h t t p://c p c.p e o p l e.c o m.c n/ GB/117092/117104/7282999.

[13]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5/c_12697191.

上一篇:做好本职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下一篇: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