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2024-06-16

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精选9篇)

篇1: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班级:继保1131作者:吴婷

摘要: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更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所在。当前,各方形势的发展为两岸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尽管两岸关系中还存在各种分歧,还会有阻力,但只要两岸双方有共同的基础,有彼此的互信与诚意,相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智慧和能力,求同存异,顺势而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过去的30年是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30年,也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祖国大陆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更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事实说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更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所在。当前,各方形势的发展为两岸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尽管两岸关系中还存在各种分歧,还会有阻力,但只要两岸双方有共同的基础,有彼此的互信与诚意,相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智慧和能力,求同存异,顺势而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第一、继续把反独遏独作为当前对台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第二,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

第三,积极推动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

四、加强交往,扩大共识,进一步深化两岸政党交流

第五,大力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拓展领域、提高层次。

第六,切实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第七,探索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不仅要有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支撑,还应当大力推进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卫生、宗教以及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领域各界别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认同,尤其要大力开展以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为主线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只有全方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只有两岸同胞最广泛地参与其中,两岸关系的发展才能获得生

生不息的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始终相向而行,两岸交流就一定能够取得大发展,就一定能够形成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同胞感情更加融洽、合作领域更加广泛、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纽带更加坚韧、共同利益更加扩大的新格局。

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但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双方要进一步巩固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以保持和强化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要积极推进两会协商,着力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迫切需要、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如开通两岸空中定期航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知识产权保护、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达成并签订一批新协议。要大力加强两岸经济合作,重点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进而探讨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两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继续推动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一步发挥大“三通”的积极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中受益。要大力推动扩大和深化两岸全方位交流,尤其是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通过推动开展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要本着积极务实、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的思路、办法。

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两岸同胞都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始终关心、尊重、信赖台湾同胞,充分考虑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切实维护和照顾他们的正当权益。我们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不仅长期坚持不变,而且体现在各项政策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只要是关系到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我们都会认真对待。只要是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我们都会切实履行。只要是台湾同胞遇到的困难,我们都会真心诚意地帮助解决。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

参考文献:《两岸关系经济论坛》搜狐新闻网《两岸文化交流报告》《两岸论坛》

篇2: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内容摘要: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缓解后,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核心 问题。台湾问题牵涉到中美双方的利益,中美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问题 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从美国本身的利益出发,维持台湾现状是至关重要的,出于全球战略的考 虑,美国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台湾的控制和干预。对于中国而言,祖国统一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 余地的。鉴于双方立场迥异,可以预见,在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之前,台湾问题将始终是中美关 系中一个不稳定因素。

关键词: 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

台湾的历史与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与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领土,古称夷洲、琉球。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台湾曾一度沦落于荷兰殖民者之手,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明清征服都曾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将台湾作为单独的一个省份的行政规划进行管理是在清朝时,刘铭传(1836-1896)1885年就任首任台湾巡抚,对建设和保卫台湾做出了巨大贡献。甲午战争后,台湾沦于日本人之手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台湾才重新回到中华民族的怀抱。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我们这里所说的台湾问题,即是在第二次大战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战败后,退踞台湾岛,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凭借台湾海峡的天险,造成与大陆隔绝的状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盘踞在台湾岛的国民党当局与大陆执政的共产党政权相互对峙,长达几十年之久。后来台湾岛内政权交替,国民党成为在野党,陈水扁领导的民进党执政,倚重于国外势力,大行“台独”之势,一度造成台海局势紧张,使得台湾问题愈演愈烈。

总的来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中国内战的结果,但是与国外势力的介入、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且迄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虽然台湾问题尚未最终解决,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容分割。二,台湾问题的发展

在50、60年代,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这种

关系是以敌视和遏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基础的,因此,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一直处于全面对抗状态。到60年代末期,随着世界局势变化,中美双方开始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两国关系出现缓和趋势,然而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中矛盾和斗争的焦点之一。、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但台湾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70年代美国出于全球利益的考虑,美国政府在保持尽可能多的美台关系的条件下,接受了中国关于台湾问题的三原则(废约、撤军、断交)。但在另一方面,中美建交后台湾问题并没有最终解决。美国不仅没有真正放弃/两个中国的政策,反而变本加厉地搞/双轨0政策。依旧宣布向台湾出卖防御性武器。

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在美国反苏的三角战略关系中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对台政策上美国还不敢走得太远,只能是对台湾采取低调政策。然而当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又进入调整时期,其双轨政策又变得公开化了。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牵制中国而提升美台关系,使中美关系又出现波折,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提出了/世界新秩序0的口号,企图号令天下,实现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美国将亚太视为重点控制地区。这时期亚太地区出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势头和多元化的政治格局,中国作为这一地区唯一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大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使美国日益感到由于中国强大所带来的挑战与威胁。它最担心的是,中国的崛起会打破亚洲均势,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将是美国称霸亚洲和世界的遏制力量。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日益重视台湾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意义。

三,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中美建交以来,双方关 系不断出现摩擦与危机,其中大部分起因都与台湾问题有关。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祖国统一问题。1979年元旦,邓小平在全国政协座谈会上提出,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提上具体日程0;1980年1月,台湾回归祖国被列为我国80年代的三件大事之一;•1984年6月,邓小平又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0的构想。面对美国等西方势力插手台湾问题的做法,中国政府领导人表示:中国不可能因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而将台湾问题的苦果吞下去,如果/在台湾问题上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

对美国来说,台湾岛在其全球战略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台湾在海军及陆战上的有利位置,是值得考虑的。另外一点,该岛直接地面对着中国的许多主要商业口岸,只要在该岛驻泊足够的海军,它不但可以控制这个口岸,并且可以控制中国海面的东北入口,因此,美国决不会轻易放弃对台湾的控制与干预。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局势变化,美国日益看重台湾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调整了对台政策并提升了对台关系。美国插手台湾问题的主要意图,是要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在这一地区不断增加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目的。

台湾问题牵涉中美双方利益。中美关系能否平稳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中美两国作为在国际事务中有影响力的大国,建立一种稳定的、建设性的双边关系,不仅符合各自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李登辉访美后,中国政府作出了 强烈反应,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高涨的爱国热情,年轻人尤为明显,这些都是美国政界人士始料 不及的。美国方面开始认识到,如何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能否平稳发展的关键。从美国 的利益出发,维持台湾海峡的均势至关重要。它既不希望看到中国以/一国两制0实现统一从 而失去牵制中国的/台湾牌0,也不希望因台湾宣布/独立0而导致海峡爆发战事,进而影响美国 在该地区的利益。因此,在美国今后的对台政策中,中国大陆因素将是首要考虑的重点。

对于中国来说,统一是一个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的命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12亿 中国人民最齐心协力坚持的民族大义,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这 不仅是领土分合问题,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团结与分裂,关系到民族传统、精神、情感是继承发扬还是终止断裂的问题。中国一百多年来受外国侵略压迫的屈辱历史,使得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极度敏感,绝对不能容忍任何挑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会后退半步。鉴于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可以预见,在中国顺利完成统一大业前,台湾问题将始终是中美关系中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篇3: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关键词:企业,利益,契约关系,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一种经济行为,企业通过对经营、投资及理财等活动的安排,最大限度获取“节税”后的税收利益。同时也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或者不违反税法的条件下,所取得利益均是合法的利益。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中开展不同形式的税务筹划正如火如荼进行,部分企业已将契约理论应用到企业税务筹划中,对实现企业税务筹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契约关系与税务筹划概述

契约理论是近几十年来发展的经济学分支之一,处于不停整合过程中。企业契约理论包括了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产权理论等,每一项理论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将企业看做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将各种利益相关者有效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建立契约关系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各方的冲突及其矛盾,平衡各方的权利及义务,实现均衡发展。

税务筹划指企业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及投资行为等作出事先安排,最终达到减少缴税的谋划活动。税务筹划具有目的性、筹划性、合法性及风险性。其中目的性是较为强烈,是指企业实行税务筹划为了达到降低税负及减轻纳税负担的目的;筹划性则是指企业在纳税之前应对相关经济事项进行设计、规划及安排等,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合法性是税务筹划中最为重要的原则,所有经济活动均在税收相关法律内进行,禁止违法税法,要求企业必须遵循税法;风险性是指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其税务筹划成本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财政风险,是无可避免,但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进行解决。

二、企业和利益相关者间契约关系下的税务筹划

企业税务筹划中与之相关的利益者包括内部利益者(股东、职工及管理者)与外部利益者(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及竞争对手),下面对此两种利益进行详细探讨:

(一)企业与内部利益者

首先,企业与股东成员间契约关系下的税务筹划。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展开某种程度上出资及投资的关系,股东作为企业的出资者,其投入的资本并不能直接从企业中抽回,相应成为了企业各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股东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及保值, 同时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股东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往往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信息或权利不对称等,都会使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利益。会计收益与应税收为两个不同的范畴,其操纵利润也会相应增加企业本不必要的税负成本,也就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与大股东面临着税务筹划的问题。因此,企业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应通过操作非应税项目损益来躲避盈余管理中的税负成本。其次,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税负筹划。通常情况下,职工并不反对企业的税务筹划,职工所获得的利益中一部分来源绩效工资,一方面来源职工福利。若企业将职工薪酬作为来调节纳税所得额的一项标准,对此进行税务筹划,则需要考虑职工利益。这就要求企业在不损害职工利益、调动职工参与税务筹划的条件下,进行企业的税务筹划。最后, 企业与管理者之间的税务筹划。从表面上来看,企业与管理者属于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但本质上是一种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股东与管理者是通过签订委托协议而分离权利与管理权的, 尤其在信息部对称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则必须实施有效的监督及激励机制,将税务筹划的效率作为考核管理者的一项指标,并对财务目标、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统筹规划,防治管理者局部行为, 使得双方利益趋于一致,最大限度调节各方矛盾冲突。

(二)企业与外部利益者

首先,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税务筹划。两者之间的税务筹划主要表现在商品成本上,在与税务当局相斗争的过程之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相一致,都希望减少税负。然而,企业与供应商又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鉴于此种情况,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通过协商应达成“协议价格”,反应双方的力量对比及商品供求弹性,同时还得体现出转移税负的多少。其次,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税务筹划。相对于其他几种利益关系而言,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税务筹划关系相对较微妙。对于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工作,债权人可能表现出支持或者不支持态度,无论是哪一种态度,债权人都希望在债务契约关系中尽量减少自身的风险,可能在债务契约中加入一些限制性条款,进而对企业的某些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并控制企业中某些财务指标,制约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再次,企业与社会公众的税务筹划。主要表现在社会公众有可能是企业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是受益者,或者是企业潜在的客户、投资者。做好企业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工作,有利于企业税务筹划的开展。企业可向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救济、就业等机会,给社会公众带来大量福利,进而保障社会公众利益。最后,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税务筹划。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契约关系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共同达到某种利益而促成的“合谋”局面。企业通过税务筹划进而获得更多企业利润,降低产品成本,最终提高自身竞争力。当然,竞争对手也会相应采取税务筹划措施,有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简而言之,企业开展税务筹划而带来的经济利润并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

三、结束语

篇4: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1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间的竞争从产品经营竞争到资本经营竞争,逐渐发展到智力资本经营的竞争。展望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出现,其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1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现代企业经济战略的实质,就是在特殊环境下,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策略,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企业战略规划及战略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2从事后管理向超前管理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已逐渐从事后管理转向事前。对客户业务和市场有必要进行深入接触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把握整个公司走向和对整个行业的走势进行前瞻性预测,以实现人力资源的超前式管理。

1.3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责任及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将得到普遍承认。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已从过去的行政事务管理上升到考虑如何开发企业人员的潜在能力,不断提高效率上来,它更多的以经营者的眼光,注重企业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的投入。

2 现阶段我国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国企业在利用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人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管理效率。

2.1我国目前对人力资源的界定不够明确。我国目前的劳力资源状况的人力资源的表述应该是: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我国现在对人力资源的界定不够明确,还需要研究。

2.2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劳动人事管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挥的大多是劳动人事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人事管理工作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人事管理的区别在于:①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战略性、目标性和指导性,而劳动人事管理基本还停留在一种业务管理的范畴。②人力资源管理更着眼于未来,它更具长远性和增值可能。③人力资源管理比劳动人事管理更显系统性,它更具前瞻性和全局性。

2.3把人力资源管理仅看作是对员工的管理,忽略了对企业高层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计划时,多数考虑的仍是一般职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劳动定额制定和福利待遇等问题。这一状况与现代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极不协调,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形成系统化的组织管理模式,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3 如何改善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误区

企业要想在智力资本竞争时代取得优势,达到良好的智力资本运营效果,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管理与开发,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尽快建立和培養一支合格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及企业的日益重视,产生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需求,他们必须是专业人士,具有很高的素质。具体要求是:①要精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②必须精通经营知识。③积极参与管理变革过程。④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有专业化的工作态度。⑤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有更多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巧。

3.2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在吸引优秀人才时,高工资等物质回报固然是可行的,但是建立起一支长期稳定的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才是企业强大的根本。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点,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成为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3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是职能的分工组合,而且包括战略层面的全局把握以及操作层面的科学管理。①要清楚企业经营宗旨以及远景规划。②根据企业的长中短期目标来确定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③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轴心,构建内部统一的结构体系。

3.4坚持管理创新。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和企业的经营战略,文化价值等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独特的个性,而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不能完全模范西方的模式。因此不断创新是保持人力资源管理先进性的根本。

4 结论

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说明他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帮助。人们更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推动企业有效运转的催化剂,以促进企业日益增多的新老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管理变革的路还很长,正需要全面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手段,尽快地走上发展的坦途。

参考文献:

[1]王素军,王建瑞.人力资源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J].地质技术经济管,1995,17 (3):45-46

[2]雷蒙德·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著,刘昕译[M]. 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16-28

[3]吴国英.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误区.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6

[4]王啬.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及其启示 . 市场与人口分,1999(07)

作者简介:

篇5:商品和环境的关系论述

一商品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环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更是离不开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由于商品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两面性,所以,在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商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商品既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又能切实关注商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降低商品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人类社会所依存的各种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娄的各种活动都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和接受。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难题。二商品的形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需要不断地进行商品的生产,生产商品之后必然发生交换和消费。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造成的。在商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需要开发资源,取得原料和能源,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各种原料、能源在生产中由于不能全部成为产品,形成废气、废水和各种各样的固体废弃物排入环境,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花色品种日益增多,商品包装也显得日益重要。包装已经成为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装对商品,对环境已经构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第一,保护商品的内在质量,保证商品从出厂到消费整个过程不致损坏、散失和变质。第二:促进商品销售的包装有利于识别和推销.在商品陈列中包装起到无声推销员的作用。

第三:优良美观的包装可以提高商品的身价,使顾客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由于包装对商品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了损耗,起到增加利润的作用。

第四:包装使商品便于储存、减少破损,从而更适合进一步加工的需要。

目前在发达国家包装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比较大的工业体系。如美国的包装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第五位,仅次于钢铁、汽车、石油和建筑工业。日本、德国、英国.每年包装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以上.更重要的是包装产值附加到商品价值中后减少了运输中损失.同时增加商品的竞争力,由此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商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消费等过程与资源、环境关系密切。商品生产需要耗用资源,又要向自然环境中排放“三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希望广大群众树立环境保护和资源意识,在商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中关注资源环境,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众所周知,商品的生产需要开发资源,取得原料和能源,然后通过生产过程将其转化为产品。但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如破坏植被环境、噪声污染、破坏水资源等。在生产过程中,又会产生许多废弃排放到环境中,如CO2、NO、NO2、SO2、废水等,这些如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计的污染。

商品生产出来了,为社会提供了使用价值,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去,实现商品价值。商品需要被包装和运输才能到顾客手中,而在其过程中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如汽车尾气污染等。

也许大家对“农村包围城市”并不陌生,现代社会中,商品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和废旧物资以及其他物资对空气质量、水资源、土地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是我国对废旧物的回收率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4到1/3,很多可再生资源尚未得到回收利用,流失严重,于是,又出现了“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快,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8%到10%的速度增长,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相对于生活环境来说,生态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形成了一种生态平衡。在商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由于要利用生态环境中资源,向生态环境中牌坊污染物质,而对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例如,在工业化进程式中的肓目伐林、长期超载放牧、人为采樵、滥挖药材、施肥不当,乱开垦等,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缩小、土壤污染、水和空气污染及全球气候辩暖,生物物种大量减少,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等等。

大气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造成的大气污染的防治应主要从工业废气的治理入手,控制工业污染源头,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合理利用环境自净作用。大气污染自净则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由于自然过程而从大气中被除去或降低的现象,主要是指大气的扩散稀释作用。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作用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成本。这就要求工业企业在选址时应合理分散布置,以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大力发展绿色植物,利用绿色植物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吸附粉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范围内,长时间,连续地净化空气。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政府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核能等洁净能源,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改革能源结构,革新燃烧工艺,建设配套装置,更新燃料的前期处理方法和尾气的治理方法,或者采用集中供热等。总之,采用高新技术,是企业的唯一出路,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最好的办法。商品对水体污染的防治

由于人类向水体中排放大量污染物而使水体的感观状况、物理性质、化学成份和生物性质发生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即发生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而人类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所以要综合防治水体污染,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加强对省事污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等方面。在治标的同时又治本,标本结合,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排放出的固体和泥状物质而造成的污染。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向环境中排放固体废弃物,如矿业排放废石,冶金机械行业排放的污垢等。固体废弃物的防治主要是作为再生资源和能源加以综合利用,既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处理使其稳定化、无害话和减量化,并对其中的有用物质和能源加以回收和利用。所以,我们全民应该树立环境保护和资源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对商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问题的认识,可以发现资源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从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科技进步和法制建设等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综合采取多种手段,以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发挥应有的效能。树立环境保护和资源意识,从行动上保护环境。

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的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进行规划管理,督促企业和公民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加强法制建设,从法制体系上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法规的建设。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也越来越健全。

进年来,我国的诸多环境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等相继施行,有力地规范了我国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工作。这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法制体系,对提高我国国民环境保护意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商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也树立环境保护和资源意识。在商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中将更关注资源环境,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篇6:论述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篇7: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和谐相处的社会如何创建?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在其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民生问题举足轻重,民政工作至关重要。民政部门应把民政工作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准确把握民政工作发展变化的趋势,着眼于功能作用的延伸和强化,实现思想观念从传统民政业务向“大民政”的转变,从重管理、轻服务向管理和服务并重拓展,全面发挥民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全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将现行的救助政策进行科学整合,制定和完善生活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就业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科技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和其他临时性救助制度。二是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群众有什么困难,就给予什么样的救助,真正做到为民分忧、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尽可能充分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三是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

灾害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流浪乞讨救助为重点,以结对帮扶、社会互助、临时救济为配套的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救助网络。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村民自治工作。按照“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推进实践、着眼实效”的原则,不断推进和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坚持落实政策、完善程序、提高质量、化解矛盾的原则,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维护和落实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二是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广泛开展“零距离服务”活动,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社区民间组织和各类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推进社区服务活动规模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三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通过科学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约束等措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把一些乡村问题、社区问题以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解决在基层,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着力强化社会行政管理。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工作,严格登记管理,搞好登记服务,促进家庭和睦。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革除封建迷信陋习。加强社团登记工作,强化对社团组织的年检和跟踪管理。规范民间组织管理,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充分发挥社会行政管理职能,稳定婚姻家庭关系,规范社会群体组织行为,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心灵。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民政机关的和谐建设十分重要。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机关内部不和谐,势必影响工作的环境,影响

任务的完成,直接关系到全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民政局机关应努力创建和谐,做和谐的表率.和谐社会主要指各种利益群体之间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民政机关各处室之间、与服务对象之间、与社会其它部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日益成为全市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和谐民政机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是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民政机关过程中,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促进机关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社会稳定与民政工作的关系,实现文明、和谐、又好又快地发展,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和谐机关建设中的内在要求。

从民政工作实际看,构建和谐的机关,就是检验民政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机关干部只有不断促进机关内外各种关系的和谐,实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密切党群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执政能力。

和谐的民政机关,应当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人与单位之间相互依存、单位与外部环境沟通融洽,政令畅通、人和气顺、运转有序、蓬勃发展的工作状态。

依法行政是民政工作的灵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不断强化机关的法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维护公平、正义,阳光、透明的秩序,才能为和谐机关创造条件。

营造和谐的外部关系是构建大民政的重要条件。随着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政的业务职能越来越重要,工作范围越来越宽泛,职责任务越来越繁重。特别是很多工作都不是民政一家能独立完成的,整合、协调、沟通的任务越来越多,需要部门之间的诚信和协调共赢。所以,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外部关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把“分忧解愁,为民送福”的政务品牌推得出、叫得响、立得住。实现我们向全社会做出的八个确保的庄严承诺。

篇8: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 理解及支持, 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营销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企业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合理措施去维护和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 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企业发展公共关系的活动, 并不在于直接销售商品和直接提供服务, 而是通过公共关系的传播, 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态势。公共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形象, 有效地沟通信息, 正确协调好各种内外关系, 同时在保障企业生存, 促进企业发展, 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运用和推广还存在运用的程度和层面问题。要使公共关系的本质作用得到充分、全面的发挥, 则须对公共关系理论及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1.1 对公共关系认识严重不足, 重视不够, 企业公关意识薄弱

很多人都程度不同地把公共关系与广告、宣传、人际关系、交际活动等相混淆, 错误地认为公关就是“攻关”, 就是陪客户、上级吃饭、搞接待或是送礼疏通关系, 赋予了暧昧的含义。然而这种公关实质上是腐朽、庸俗的关系学在商业领域的反映, 它不可能树立良好长久的信誉。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公共关系的声誉, 导致了对公共关系的错觉, 极大地限制了公共关系作用的正常发挥。

1.2 公共关系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企业公关运作缺乏科学指导

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公关危机事前、事中和事后完整的管理体系, 在公关危机爆发时, 公司董事长亲自披挂上阵, 疲于应付, 或者干脆闭门不见, 这是企业应付突然出现的公关危机的常用应对方式。我国缺少高水准的公关专家和综合性的公关公司, 企业公关缺乏科学的指导, 相当一部分企业公关还停留在知觉阶段, 而绝大部分企业的公关工作没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科学的调查为依据, 仅仅是凭企业领导的经验和感觉进行。

1.3 企业缺少调研, 情感投入不够

”今天接任务, 明天就开始宣传”, 这种匆忙的公关方式在我国企业中很普遍。很多企业不愿在对自己产品进行宣传之前做任何调研, 只凭知觉、经验确定公关对象、公关目标, 甚至把公共关系当成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引起公众注意的所有可行术中, 情感共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而国内一些企业对此重视不够, 在公关活动中忽视情感的投入, 在宣传产品上未能有效地将产品和人联系起来。

1.4 企业公关存在“重外轻内”的不良现象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人本、资本、成本这三个要素十分关键, 而人本又是关键之关键。一个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发展, 人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就说过:“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我国的一些公关专家也指出, 西方公关理论其实就是中国的“人和”理论。而这个“和”字, 首先, 必须体现在企业内部的团结上。但我国企业公关的缺陷就是重外轻内,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严格的等级观念还束缚人的思想, 尤其是管理者的思想, 使管理者在行使职权的时候片面强调“权威”而忽视“平等”。再者, 相当一部分领导者不重视与内部员工的沟通, 特别是情感沟通, 因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所谓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大多成了空谈。

1.5 公关危机预警机制缺失

企业公关危机是一种由突发事件引起的非常态公共关系状态。它对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构成严重威胁, 企业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关键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 否则会更大范围地引发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危机。在高度市场化的社会中,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面临的市场环境, 从巨能钙双氧水事件到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公关危机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由于企业公关危机预警机制缺失, 多数企业都是公关危机的受害者, 企业如何认识公关危机, 并进行有效的公关危机管理,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公共关系, 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课题。

2 企业发展中加强公共关系的对策

就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的运作问题, 在政府和企业自身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公共关系的相关体系

政府应该率先建立公共关系意识。在宏观上加强指导和引导, 对公共关系的理论、教学体系、行业准则等具体问题制定出明确的、带有一定权威性的规范, 在当今中国强调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出台针对企业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其尽快纳入法治轨道。政府还应加大对公共关系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真正了解、认识什么是公共关系, 让公关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一种科学理念、一种流行时尚、一种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各类媒体的参与和实际行动, 使公共关系真正科学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发展中去。

2.2 企业应树立和培养科学的公关意识

公关意识又叫公关观念,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组织行为和价值取向的管理观念, 是一种规范组织的行为准则。只有具备了科学的公关意识, 才能运用公关艺术做好公共关系工作。首先, 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共关系意识。塑造良好的形象的意识是公关意识的核心,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进, 现代企业所关心的正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其次, 积极传播的公共关系意识。现代社会的信息工具高度发达, 市场竞争激烈, 具有积极传播的公关意识已是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 要在企业内部做好上下级信息的传播,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 要积极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 及时传播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方针, 传达领导者的意见和决定等, 使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 为企业发展共同努力。再次, 树立文明竞争的公共关系意识。文明竞争是在竞争中善于挖掘自身潜力, 发展自身的优势, 以达到良性发展的境界。文明竞争不是相互拆台, 不是想方设法压倒别人, 而是通过正当竞争、良性竞争达到双赢。作为现代企业应具备这种文明竞争的意识, 注重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平衡协调, 抓住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建立平等互利的友好关系。

2.3 做好企业的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是企业在处理危机时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谋略, 以恢复公众信任, 重塑企业形象。美国学者森豪尔特说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 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无时无处不在, 首先应积极主动、迅速反应, 以负责任的态度应对公众和媒体;其次应编制危机处理手册, 为处理危机提供科学指导;再次处理危机并着手进行恢复管理, 消除不良影响。在处理危机时, 作为企业的代言人, 应真诚公开地面对公众和媒体, 不得编造、歪曲或掩盖事实。在任何时候, 真实诚恳地对待公众, 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 而且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公共关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谋略, 已广泛地深入到现代企业的各个角落, 它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软实力”, 同时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要充分利用公共关系消除企业发展的种种障碍, 这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更是发展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重要挑战和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程鹏

摘要:公共关系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同时企业也应注意到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求对策。

篇9: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关键词:网络经济;财务会计;趋势

一、网络经济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一)对会计职能的影响。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职能正从单一核算职能向多重复合型职能转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的基本职能进一步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要求更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更为全面的职业能力,以便能够根据经济事项和业务处理的实际需要,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核算报告。其次,会计管理职能将不断加强。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除了需具备基本核算职能外,还应具备更强的管理职能,以便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及时全面的决策依据。

(二)对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影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固定期限的财务报告已无法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量和信息披露时限的要求,在需求的催动下,网络会计披露模式逐步向信息实时报告模式转变。借助实时报告系统,企业能够将经营活动和交易事件涉及的财务信息即时输入数据库,以便信息使用者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实时查询。实时报告能够有效防止因信息滞后而导致的决策错误,并在第一时间洞悉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三)财务报告交互模式。随着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不断强化,财务信息使用者不在满足于被动的接受财务报告信息,而需要与财务系统进行实时活动,以便有效改进财务披露模式和财务报告质量。在此种需求下,财务报告交互模式逐步建立起来,该模式通过数据库保存原始财务信息,将会计系统细分为财务报告、数据分析等多个模块,并通过报告生成器为使用者提供其所需的财务信息和相关服务,同时系统还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反馈和改进渠道。

二、网络经济时代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数据安全面临挑战。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系统在过多的依赖于软硬件系统,这就导致其数据安全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是硬件系统对数据安全的影响。一旦信息系统中的某一硬件设备发生故障,就会对会计信息的生成造成重大影响。而硬件系统问题的来源往往是多方面的,外部各种信号的干扰、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机器本身的内耗等都会影响系统安全性。二是软件系统对数据安全的影响。软件包括系统中的各种程序和文档,软件的选择和配置直接影响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一旦软件选型不当,或未及时升级软件补丁、配置参数不合格等,都会给系统带来安全风险。此外,网络环境也会对数据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如:黑客非法侵入系统窃取商业机密,病毒入侵导致系统崩溃等。

(二)内控乏力,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的无纸化核算大幅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在信息系统中能够更为容易的对电子数据进行修改、删除、伪造,并且可以不留任何痕迹。此外,信息集成化处理促使传统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的约束效力显著削弱,内控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三)会计从业人员素质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财务核算工作除需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外,还需要会计从业人员熟悉计算机操纵和各类系统的使用,而由于网络具有不稳定性,从业人员还应具备一般的故障排查和维护技能。但是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供需情况来看,兼具财务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缺乏。

三、网络经济时代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全面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第一,通过采取身份认证、权限和记录日志等方式对会计系统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和事项进行有效监控,定期对会计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在备份档案上注明档案形成的时间以及操作员的姓名,确保整个信息系统内的活动都是可监督可控制的。第二,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做好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维护和升级,防止因系统故障而导致的信息丢失问题。具体可通过设置系统防火墙等方式抵挡病毒及非法入侵访问者。第三,加强对信息输入、输出、修改等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数据在输入前都要经过检验输入时应当适当分工,输入后进行必要的校验。还可通过无法复制的电子签章的方式来防范不法人员篡改数据。

(二)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对会计系统的控制。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系统对各类信息的高度集成导致了内部控制难度的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下,要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必须在原有的组织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具体可采取如下手段。第一,严格实施不相容职责分离制度。在系统中设定只有管理员才能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调整,其他人只具备普遍操作权限,无法对核心财务指标和数据进行修改。管理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职权必须严格分开,绝不容许一人分任两项职务。第二,提高系统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和操守,要选拔既懂得程序修改又熟悉会计制度的人员工担任管理员职务,以便降低系统数据控制风险。第三,要建立相关的岗位监督制度,保障每一个岗位都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避免人员串通做出诸如窃取数据、修改数据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能力。首先,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风险防控意识,以便有效降低系统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其次,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的机会,健全企业内部培训体系,为财会人员提供完善的后续教育,以便保证人员水平能够满足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此外,可建立内部竞争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促进会计从业人员自发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四、网络经济时代会计发展趋势展望

(一)会计系统向网络集成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发展。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系统具备了更多的系统控制和决策管理功能,企业管理者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其更多的希望借助人机交互来获取更多的决策支撑,因此未来财务系统应具备更多的财务分析功能,以便能够为管理者提供财务数据分析、财务决策建议等。

(二)会计系统将满足企业更多的财务个性化需求。在现代,企业都争相显示自己的特色,追求独一无二,根据企业自身所处行业特点、内部生产经营规划和实际发展需要提供各类财务信息服务。这就需要会计系统开发者能够根据企业特点开发设计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兼具预测、决策,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和风险预测等功能的综合性网络财务会计系统,以便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财务管理的个性化需求。

(三)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会计制度体系。要切实满足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建立新型的网络会计制度体系。一方面,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由实体化向虚拟化网络化的转变,要综合利用各类网络信息工具对企业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决策等环节实时集中化管理,有效整合和利用企业各类财务资源,加强对财务系统的全面监控,有效降低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电子银行账户和电子账簿等方式,实现财务核算和交易的网络化,并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强大网络平台来确保企业资金调度、划拨和收付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结语

网络经济时代给当代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不过,在深切地感受到网络经济给我们带来的经济生活上的极大便利的同时,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网络经济还可能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网络经济在当代经济生活中的优势,克服其存在的缺陷,从而有效地推动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确保企业得到更好的运作。(作者单位:信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吕晓宏,刘莉莉.论网络财务与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3).

[2]冯俊.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10,(20)

[3]谢桃香, 周莉. 论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风险及对策[J].消费导刊,2010,(1).

[4]郭承慈,邵泽尚.探讨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发展趋势[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32).

上一篇:通过以上两个概率统计知识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下一篇: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计划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