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一种智慧

2024-06-11

师德是一种智慧(精选14篇)

篇1:师德是一种智慧

师德是一种智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师德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智慧。而这一智慧最有效、追真实的体现就是爱——无怨无私的爱,无私无求的爱。

有人说:“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等于毁掉一个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爱为基础,善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的过错,放大学生的优点,正是教师的魅力之所在,高尚师德之体现。

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教师是站在教育最前沿的群体,他们直接面对祖国的未来,平凡而又伟大的师德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无论是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还是忙碌于都市优质学校的名牌教师,都应该是良好师德形象的践行者。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但传递的爱与责任则是一样的;他们做出的举动有平凡与伟大,但积淀的师德文化是一样的。

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教师在危及时刻,都去舍身抢救学生,我们不可能每位教师都舍小家保大家。崇高的师德并不都需要壮举的一刹那的炫目来表现,高尚的师德更应该是寓于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红烛”与“春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赋予的教师的一种理想人格,成为教师道德规范的结晶。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教育事业作为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蜡炬成灰泪始干应该是教师的悲哀。

传统的“红烛论”和“春蚕论”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但实际上,有着高尚师德形象的教师,同样也应该是身体健康、心态阳光、生活幸福的。

因此,我认为,师德不仅仅是一种品质、一种素养、也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体现在公平的关爱自己的学生,无论贫穷与贵贱、聪明与与愚笨;体现在因人施教,做到对学生不溺爱,对差生不歧视,这种智慧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如何走向幸福的人生。

特殊教育是教育百花园中的一块特殊的苗圃,残疾学生就像那羸弱的花蕾,羸弱的花蕾灿烂的开放需要我们这些园丁辛勤的呵护,需要爱的阳光沐浴、爱的雨露滋润,羸弱的花朵虽没有牡丹的富贵、玫瑰的娇艳,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别样美丽。在特教学校中尊师爱生的事例不胜枚举,许多事情感人至深。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从尊重特殊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特教师生关系,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相信残疾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特教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学会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会赞美他们,善于与他们交流沟通。

有人说: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那么,选择了特教教师这个行当,就注定了牺牲和奉献。特教教师在长期的、相对封闭的特教环境中从事特教工作,面对不可能像普通儿童那样活泼可爱的残疾孩子,他们接受事物和知识比普通儿童慢,教育教学内容简单而枯燥,但特教教师必须不厌其烦地重复和训练,欣喜于特教孩子的点滴进步。要把残疾孩子培养成健康向上的人,自己首先得是一个内心充满阳光快乐的人。这就需要我们的特教教师矢志不渝地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扫除生活的阴霾,以阳光工作心态,贯彻党的扶残助学政策,教育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努力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就让我们这些特教教师把阳光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特教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博爱、务实、团结、奉献的师德师风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特殊教育的蓝天!

2010-10-25

篇2:师德是一种智慧

《周易》有“艮”卦,即“止”之意。艮为山,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生,止于极而不进。意味着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方顺理合义;万物庶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意思是说,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归处,如果身处合适的位置,则能够心安,如果没有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则会违背它的原则。

君子观艮止之象,当思引此为戒,正确估价自己,切合实际,不出其位,思安所止。

老子《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做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做人就应当常修从业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这样才能避免灾祸,平安长久。

汉代贾谊《鹏鸟赋》说:“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己。”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流行坎止,又何尝不需要智能和勇气。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说:“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身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身居高位莫贪求,在无尽贪欲中克制自己的行为,知止方能安人,也可自安。

中国古代有“盲人摸象”的寓言:象对于盲人过于庞大,难以全面把握;大千世界对于人们来讲也不可尽知。对待世间的一切都要有一个宽容、知止的心态。

庄子最推崇“知止”的境界,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用有涯的生命,永远不可能穷尽无涯的学海;以有限的人生,也不可能经历所有的荣誉和成功。

知止其实很简单,就是适时放手,珍惜今天的拥有。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少思寡欲可得自在自由,“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何尝不是适意的人生。

《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志有定向,妄念不萌,外念不摇,以泰然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去做事,不急于求成,不躁而偾事;在纷杂的外物、妖娆的尘世之中,求一颗安定之心。以“知止”为始,方能以“得”为终。

杰出的企业家李嘉诚在与长江商学院EMBA学员对话中,就谈到了“止”的问题。他的观点是——“知止”而后为。

他说: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12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22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10年非常刻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60多年了。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知止”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学》一书响绝天下,他在书中提出“大智知止”、“以智止智”两点令人深思的观点,说明了成功人生的另一谋道。而有清代“中兴之臣”美誉的曾国藩曾说过:“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在曾国藩的一生学问中,有四个醒目的大字“克己止学”,令人豁然开朗,问题释然。

曾国藩讲:“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所以他常说:“富贵常蹈危机”、“盛时须作衰时想”,是极富有人生大智慧的止学经验,这意味着由富而贫、由盛而衰是人人都要刻在心里的人生大课题。“止”是聪明之举,可克服盲目和冲动,可克制失控和失手,解决你究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难题。曾国藩之所以功高名就又不惹人显眼而顺利一生,关键就在于:他时时以一个“止”字为行动之本,从反面考虑问题,绝不“越雷池一步”,表面更无张狂样,该收住立即收住,把自己停止在一个安全的区域中,求得最大的人生保险。

当然,世上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善于知己之行、知己之止的智者。曾国藩即为典型之一。君不见,大千世界,浪里淘沙,因行为过度而不能止于信当处,引发人生一连串大小失败者,实在是葬送自己的盲动和愚蠢之举。正鉴于此,知行者并不少见,知止者却少而又少。故在观照曾国藩成功一生时,人们对他再三标举的“知止之学”尤为叹服,可谓先见之明,富有教益!

篇3:慢是一种智慧

生活中, 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次打车, 路上有些拥堵, 车速自然慢了下来。就在大家按部就班地徐徐前行时, 后面突然蹿出一辆鸣笛的出租车, 左突右冲地向前加塞, 看着它十万火急、不挤到前面不罢休的样子, 给我们开车的中年司机说了句“开出租, 慢就是快”。他以最轻微的刮擦事故为例, 麻烦先放一边, 开出租, 时间就是效率, 车要去维修就要耽误时间, 在维修厂趴两天, 少说也要损失几百块。他说, 开车就是求个稳。他真是位明智的司机。

七十多岁的父亲曾跟我说过, 他对儿时学过的一篇小文印象颇深。文章大意是这样: 一头驴驮着一筐瓷器在赶路。有人告诉它, 你驮的筐歪了, 快停下来重新捆捆吧。驴说, 不用, 我快到家了。

驴没听从别人的劝告, 加快步伐继续前行, 就在它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 它驮的筐从背上掉下来, 那些瓷器稀里哗啦摔了个粉碎。

篇4:真诚是一种勇敢,理解是一种智慧

真诚是一种勇敢

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唯一一次和学生的冲突竟然发生在课堂上。那是周六的语文课,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今天要学习的是诗词鉴赏,我充满期待。半节课的时间,坐在第一排的小万同学一直心不在焉地在甩笔。他的举动不仅表明他自己不在听课,而且也显然影响到了周围同学。第一次眼神提醒无果后,我善意地提醒他注意听课。出人意料地是他竟然冲我嚷了起来,极为不恭。我的反应也很激烈,矛盾升级了!全班同学对这个“意外”有点诧异——小万一向憨厚,面对同学的捉弄都难得的好脾气,今天却如此激动地和老师叫板;老师向来可亲,板起脸来居然也十分可怕!

课显然无法继续!征得学生同意,我留五分钟时间给他们思考完成下一道题,我把小万和他的好友叫到了办公室。小万依然言辞激烈,但我明白了他大为恼火的原因。原来有同学告诉昨天生病在家的他,我在作文课课堂上嘲笑他“傻”“善于伪装”!看着握着拳头、眼神阴郁、涨红着脸的学生,我知道自己的任何言辞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我请他的好友叙述了一下当时的来龙去脉。好友的叙述显然让他缓和了许多,我表情凝重地又强调了两点:“第一,老师很伤心,因为你对我不信任,六年的师生情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即使我用了这样的字眼,但我的语调语气,神态表情不同,情感也会不同。第二,没有哪个老师会愚蠢到在课堂上去嘲弄一个学生,事情的经过你甚至连自己的好友都不问就这样激烈反应,只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趁!”我的这番话显然触动了他。小万跟我道歉的那一刻,我真希望时间快点再快点,我已经感到自己的眼眶有湿热!小万走出办公室的一刹那,也抬起手迅速地擦了一下脸,我想他一定很激动!五分钟,我们一起回到教室,我接着讲题,活泼轻松的课堂又回来了,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

离下课三分钟时,我停了下来,开始了自己的即兴感言——

“周五我们刚刚以‘品味和启迪为话题写了一篇作文。今天这节课发生的事情,老师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启迪谈不上,但感触还是有的。我平时提醒大家,每个人的感受与理解不一样,所以说话一定要注意。但老师恰恰犯了这个错误!在自己而言只是师生之间的调侃,经由他人传话,却会给同学造成深深的伤害,也影响了彼此的感情,这真的很失误!所幸我觉得真诚无敌,毕竟没有什么比解除误会、抚平创伤、修复情感更重要的了。当然,我还会想想,为什么我们会有这场误会?显然有人别有用心!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人最可恨!我也有点失落,为什么有人挑拨离间时师生之间的信任禁不住考验呢?我也该吸取教训了!老师还有漫长的近三十年的教师生涯,不愉快的插曲可不能有太多啊!现在可以承受,是因为我还年轻,还渴望教学生涯多点插曲,多点挑战,哪怕是不愉快的!所以,我亲爱的同学们,真诚地和我交流!我有倾听的愿望,我也知道有容乃大的道理!”

下课铃声响起,我轻松地走出教室。我分明看到有几个女生在鼓掌,也听到大家在责怪无事生非者……

理解是一种智慧

又是一届高三学生!暑假里陆续和同学们分享了高考成功的喜悦!我期待未来,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规划人生,实现梦想!班级考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在某个凌晨给我发来了一条很长的短信:“我原以为自己的高三,桌子上永远摆着的是练习册,脑子里永远盘算的是分,家长会不停地劝说我们不要瞎想!老师,因为你,我的高三,我纯真的梦想,有了关爱和鼓励!”得到学生的肯定不容易,我很开心!这些年来,我能坚定信念,演绎自己的“全真教”都得益于我的一位学生!

那是2001年,自己刚刚走上讲台,在县城一中当老师,也做班主任。我充满激情,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觉得自己为学生能付出一切!可是两年后因为有更好的发展,我选择了离开。坦白说,自己是愧疚的,在高三最紧要的时候,我抛弃了我的学生!但我的学生却那么大度,他们安慰我:“这个班级没了您难道就不转了,我们就考不上大学了?我们都有梦想!”

高三开学,原来班级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跟父母表示自己要学画画!2003年的县城,画画在所有人眼中都是不务正业,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王道!他的父亲怒不可遏,拳脚相加;妈妈唉声叹气,泪水涟涟;老师苦口婆心,循循诱导。学生给我打电话,请我做做父母的工作;家长看到我,求我一定要说服孩子别走歪路!当我背叛了学生,充当起说客的角色时,学生只淡淡地看着我:“在大人的世界里,孩子的的梦想,永远只是不了解现实的瞎想!老师,我以为你会理解我的!?”

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我们用了太多的时间培养技巧方法,却很少关系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对世界的诉求。难道要让纯真的梦想,因为缺少关爱和鼓励,变得营养不良,而逐渐掩埋在学生的内心,终于等他长大后开始用欲望和妥协蚕食这个梦吗?我和我从事的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甚至反而压抑了梦想,抑制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吗?

走过十四载,在前进的道路上,时间的冲刷,职业的倦怠,可能让我们渐渐地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忘记了曾经的浪漫。很多人都说教师工作很单调,教师职业太无趣,其实,我们的每一天都很精彩,因为我们面对精彩的学生,鲜活的生命,丰富的灵魂。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幸福的!

篇5:懒是一种管理智慧

忙碌了一天,当我处理完各种琐碎事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再也不想捧读那些理论著作,而是随手翻开新到的<读者>,那可是轻松、隽永,充满哲理、给人启迪的美文杂志.猛然,一篇有趣的文题吸引了我:<猛兽多是懒汉>!我急不可待地阅读下去.

作 者:陈立武  作者单位: 刊 名:河北教育(综合版) 英文刊名:HEBEI EDUC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宽容是一种智慧

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自己,就是给自己一片快乐的空间;宽容他人,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他人一片快乐的空间;宽容自然,就是一种豁达。

古语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化能容纳百川。天空之所以蔚蓝,是因为它有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

宽容自己,就是给自己一片快乐的空间,战胜困难。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时,应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宽容自己,纵观历史,许多宽容自己的人都有了伟大的成就。周处摆脱自己的过去,从新做人,为国家效力,是宽容自己;司马迁成对困难不放弃,坚持写《史记》,是宽容自己;勾践面对挫折不气馁,实施伟大报负,是宽容自己。宽容自己,也就是给了自己一片快乐的空间宽容是一种智慧。

宽容他人,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给他人一个快乐的空间,在人与人相处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许多宽容别人的人都受到了别人的尊敬。宽容他人,就是蔺相如对廉颇忍耐;宽容他人,就是齐桓公对管仲的不计前嫌;宽容他人,就是诸葛亮对孟获的大度。宽容他人,使自己得到一种快乐,一种愉悦,是一种自己,架起了人生沟通的桥梁,宽容是一种智慧。

宽容自然,就是一种豁达。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的力量和自然相比,就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天气不好的时候,总是有人抱怨,可仔细想想看,抱怨是没有用的,该来的还是要来,自然是不会根据人类的想法而改变的。去抱怨天气,生活在抱怨之中,不如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感恩于自然,去想想人类的过失,学者反思,学者去宽容自然。我们应该宽容自然,宽容自然,是人生的大智慧。

篇7:放弃是一种智慧

溪水放弃一隅的安逸,流向壮阔的大海;小草放弃草原的舒坦,爬上悬崖高山;鸟儿放弃窝的温暖,翱翔蓝天。

放弃已经获得的辉煌,才能创造更多的灿烂;放弃昨天的伤痛,才能享受今天的快乐。

放弃南辕北辙的执着,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放弃守株待兔的坚持,才能捕获更多的猎物;放弃乐不思蜀的安逸,才能成就自己的天地;放弃滥竽充数的虚伪,才能拥有更高的`本领。

丢车保帅是智慧的放弃,东奔西走是淡泊的放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罪孽的放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明智的放弃。

放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活着,就要学会放弃;活着,就要舍得放弃。

一个创造奇迹的人,往往是一个善于放弃的人。如果你是画家,不必急于上台表演,不必去放声高歌,去做一个歌星;如果你是学生,不必急于踏入社会,不必急于赚钱,去做一个商人;如果你是农民,不必羡慕工人的工作,只要种好自己的庄稼,就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收获。

谁都会羡慕别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谁都可能羡慕我们,因为别人总有不如我们的地方。羡慕别人,不能放弃自己,不能放弃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去本来不属于自己的那座荒山耕种庄稼。活着,与其无尽地去羡慕别人,放弃自己,不如好好地经营自己,坚持自己的方向,坚持自己耕耘的土地。

居里夫人不满足已经获得的荣耀,甚至于连金牌都不在乎,把它给小孩子玩耍,她才不断进步,获得更多更大的荣耀;爱迪生不满足已经拥有的发明,不断地研究发明,成果一项项出来,才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不满足,就要学会放弃。放弃所拥有的,才能拥有更多。不放弃,就不会进步,就不会有新的拥有。

放弃花的香艳,才能拥有果的甜美;放弃口中的一粒粮,才能收获万颗子;放弃茧蛹里的沉睡,才能得到展翅天地间的自由;放弃漂亮的尾巴,蝌蚪才能变成青蛙跳跃起来。

放弃了,就拥有了。拥有了,就要开始放弃了。不断放弃又拥有,不断拥有又放弃的过程,就是人生。谁都无法逃避放弃,谁都不得不有所放弃。

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成熟,放弃是一种才能,放弃是一种美丽。学会放弃,才能走向成功,走向明天,迎来快乐,迎来辉煌。

篇8:师德是一种责任

一、用师爱的光芒, 温暖幼儿的心灵

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也是教师的天职。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 孩子就不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无限爱心可以开启每个幼儿的幼小心灵。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长疼爱的家庭, 独自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开始集体生活的开始。许多幼儿不适应新的环境, 产生不安的心理, 因此, 在教学工作中, 幼儿教师就要时刻掌握幼儿的心理变化,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 使之产生安全、愉悦的心理。把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爱心洒向每个幼儿, 把关爱倾注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让所有幼儿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对爱他的教师产生依恋, 这也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师爱在具体的教学中, 就是认真做好幼儿在园内期间的每个细节, 保护、关心全体幼儿, 认真做好晨检和午检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做蔑视、侮辱、体罚幼儿的行为, 不说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语言, 加强对幼儿的日常保健护理, 对体弱或有病的幼儿进行仔细、周到的照顾。耐心做好生活护理, 保持幼儿在园期间的仪表整洁, 午睡后要为头发散乱的女孩梳理好头发, 不反穿衣服和鞋子, 系好鞋带;若有大小便粘在身上的情况, 及时为幼儿擦洗并换上干净的衣服, 把换下的衣服洗干净, 再让家长带回。在教学活动中, 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只有做到对幼儿的体贴、爱护和尊重, 幼儿才会把教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 师生之间才能很好沟通, 学生才肯安心在幼儿园接受教育。

师爱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行为要求, 同时也是真正做好幼儿教育的法宝。

二、做好示范引导, 美化幼儿的心灵

善之本在教, 教之本在师。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 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幼儿教师, 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 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 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如果没有扎实、良好的启蒙教育, 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严于律己, 注重自己的行为, 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必须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 以饱满的精神和足够的耐心投入到工作中。

幼儿对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能力。在幼儿的眼中, 教师就是榜样, 是知识的化身,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只要经过教师的嘴讲述出来, 就成了真理, 只要是教师做过的事, 就一定正确, 就可以模仿。教师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思想境界以及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 如果教师言行不够严谨, 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好影响。教师的形象在幼儿的心目中是可信赖的, 因此, 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养成真正发自内心、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 教师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平时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 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幼儿在幼儿园得到良好的教育, 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化, 为将来的成长和为人处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自身修养, 提升幼教工作水平

教师工作中应时刻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 通过不断学习积累, 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丰富自己的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丰富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幼儿教师要经常阅读关于幼儿教育专业的有关书籍、报刊, 学习新知识、新理论, 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与新形势的发展相适应。例如, 针对现在电脑的普及, 很多园内的幼儿都会进行简单的操作,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开拓思路, 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新路径, 掌握包括课件的制作、教程的编排等一系列的工作。

2.借鉴先进经验。教师要积极争取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和观摩活动, 开阔眼界, 向同行学习。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来剖析自己, 找到存在的差距。例如, 在本单位内部主动听有经验教师的课, 学习教学经验, 加深自己对工作观念的理解;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先进的信息技术, 学习幼儿教育中的先进经验;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 强化自身理论水平。

3.勤于思考, 不断提高自己。思考是一种好习惯, 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在空闲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思索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 进行总结归纳, 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这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要学会对自己工作的创新进行思考。教师要以幼儿的研究者自居, 悉心研究幼儿, 善于吸收新的理念, 思考幼儿的动态思想发展, 思考自身的发展。通过思考总结, 积累相应的实践经验, 不断改进幼儿教育方法、方式和措施,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以幼儿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在共同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 获得专业成长。

4.方式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培养幼儿优良的素质,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式创新和提高幼儿实践能力。例如, 在音乐教学中, 运用传统教育方法, 幼儿记不住歌词、在演唱中的表演动作呆板等情况很多, 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 同幼儿一起模仿歌曲里描写的角色, 做出动作的同时唱出歌词, 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 了解其中的内涵, 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实践能够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增强养成幼儿的“动手”能力。

篇9:勇敢是一种知识 善良是一种智慧

简单地说,博弈就是人与人之间为了谋取利益而竞争。一般来讲,博弈并不关注目的本身是否正义与合理,而是关注达到目的的行为和策略,这种达到目的的行为和策略也正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博弈就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而经济学又是一门与道德无关的学问——事先预测到对方的痛苦后自己做出妥协是道德,事先预测到自己的胜利后决定继续竞争是博弈。

《无知的博弈》是一本关于有限信息下生存智慧的游戏。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讲述有限信息下个人的策略行为,以及基于有限信息下的策略行为来理解社会现象。

按照作者的意思,《无知的博弈》可以概括为“机遇”、“信号”、“真相”3个词。就像作者在谈到“真相”时指出的,许多看似简单的现象,其背后可能都另有真相。那么,在我看来,这3个词背后的真相又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勇敢,二是智慧。简而言之,博弈就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勇敢和智慧的较量。

但是,勇敢和智慧的背后,又各自另有真相,绝不是我们从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勇敢的本质不是性格,勇敢是一种知识;而在人性基础上,善良就是一种智慧。

先说勇敢。

一次战争中,战壕中趴着两个士兵,这时,冲锋号吹响了,两个人都感到非常害怕,因为对方阵地的子弹如暴雨般从战壕上面射过,这时冲出去,会有很大的生命危险。但是一个士兵想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战士的使命和职责,尽管心里非常害怕,但他还是毅然跳出战壕,冲了出去。另一个士兵也非常害怕,于是趴着没动——这就是勇士和懦夫的区别。

“无知的博弈”绝对是一种“勇敢者的游戏”。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使得选择的难度大大增加,往往要凭借一些信号来进行判断,然后作出选择。但这种选择绝不是建立在“无知者无畏”的基础上,因为勇敢绝不是性格,勇敢来自对内心懦弱的克服,勇敢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是一种关于“敬畏”的知识,即知道应该害怕什么、不应该害怕什么的知识。

就战争来说,真正有效合理的战前动员,不是鼓励士兵多杀敌人,而是向士兵充分阐明这次战争的必要性以及我方的正义性。因为关于战争必要性和正义性的知识以及由此产生的信念,才是保证士兵在充分敬畏生命的同时,又不怕牺牲勇敢作战的基础。只有如此,无论是胜利还是牺牲,才算是最有意义,自己和对方士兵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彰显。因为无论是对于哪一方,生命本身都是值得敬畏的。不懂得敬畏生命的人,就不配谈勇敢。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苏格拉底已经揭示出,人的一切品质,包括勇敢、公正、正义、慎私、友谊等,如果没有知识,都可能是恶的,通俗的说,一切能力都可能用来做坏事。所以,人类的一切品质,都需要知识的约束和指引。博弈论前提是一种对人性的判断和假设。在博弈论的基本假定看来,人是理性的,或者说自私的。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就是研究作为理性的人之间如何做出行为判断和策略选择的。

如何处理道德与博弈之间的二律背反,这就涉及智慧。

智慧不是天资的聪颖,智慧的本质是善良。

下面这个故事是关于日本歌舞伎大师勘弥的。一次,正当勘弥大师准备去表演时,一个学生突然提醒他说:“师傅,您的草鞋带子松了。”勘弥大师低头一看,鞋带果真松了,他充满感激地对学生说:“谢谢你的提醒。”然后立刻蹲下系紧鞋带。但是当他走到学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重新松开。

这一幕被旁边一个记者看到,表演结束后,这位记者问大师这是为什么。勘弥大师回答说:“我这次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走了很久的流浪汉,鞋带松开这个细节更有助于表现流浪者的长途跋涉。”记者在赞叹大师卓越的细节表现的同时,又继续追问:“那您当时怎么不告诉那位学生,指出演戏的真谛呢?”

勘弥大师回答说:“如果我当时就向他指出真相,他一定会感到班门弄斧一样的羞愧,日后就不会再向我提建议了,这样对他的自尊心是个打击,对我也是损失。别人的亲切关爱与好意必须坦然接受,要教给学生演戏的技能,以后还有很多机会,但是在今天的场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别人的提醒,并给予回报。只有如此,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他才愿意不断地给我提建议。这样,对他、对我不都是一件好事吗?”

这就是善良,而这种善良就是智慧。

篇10:吃亏是一种智慧

文/周礼

有人说,人什么都可以吃,但就是不能吃亏,因为吃亏对自己是一种损失。而事实上,吃亏并非完全不利己,相反,有时它能成为你成功的助推器。

那年,约翰・阿奇博德来到标准石油公司上班,因为他是新人,加之憨厚老实,公司的一些老员工经常把该自己做的工作推给他做。刚开始,阿奇博德很热情,但时间长了心里就有些不乐意。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少推辞,毕竟自己初来乍到,又没有什么背景,有些事情能忍则忍,尽量不去得罪他人。

阿奇博德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友好与善良,换来的却是同事的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终于有一天,阿奇博德忍无可忍,在办公室里与同事大吵了一架,并决心尽快离开这个不如意的地方,另外寻找一份工作。

那天晚上,阿奇博德回到家里,满心委屈地向父亲诉说起此事。父亲听后,慈爱地说:“孩子,如果你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或者这样做能够减轻你内心的痛苦,那么我不反对。可是,你能保证在新的岗位上,就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吗?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应该学会勇敢面对。也许你的同事是有些过分,不过,你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你刚刚步入社会,很多方面都需要学习,需要积累经验,同事让你帮忙,你正好有机会接触到你不了解的领域,这或许对你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吃亏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是你自己要摆正心态。如果你真诚待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相信别人一定会理解你,毕竟人心都是肉做的,今天你为别人付出了,明天别人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于你,并且你得到的远远比你的失去更多。”

父亲的话令阿奇博德茅塞顿开,于是他不再抱怨,也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帮助身边的人。果然,没过多长时间,阿奇博德就成了公司里最受欢迎的人,而那些曾经欺负过他的同事都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后来,阿奇博德还把这种处事原则运用到了工作之中,不管公司的领导有没有安排任务,也不管做这件事有没有报酬,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他的公司,推销他公司的石油,为此他还获得了一个特别的绰号――“每桶四元”(阿奇博德签名时有一个习惯,喜欢在名字的下方写上“每桶四元标准石油”)。一次偶然的机会,标准石油公司总裁洛克菲勒听说了这件事,他感到十分震惊,也十分感动,他没想到世上有这样尽职尽责的员工,竟然把公司的声誉和产品当作自己声誉和产品的来宣传。没过多久,阿奇博德就接到了公司人事部门的通知,让他担任一个重要的职位。再后来,洛克菲勒离开了标准石油公司,而阿奇博德成了他指定的接班人。

原来,一切正如郑板桥所说:吃亏是福。能“吃亏”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境界,而会“吃亏”则是一种成就事业的智慧与策略。

篇11:快乐是一种智慧

快乐是一种智慧

作者:程应峰

来源:《南方》2008年第05期

一位久病的患者,到他熟悉的医师那儿看病。医师给他作了全面检查,说,没什么大问题。可他说,我吃了很多药也不见效,这是怎么回事啊。医生说,你的病不是吃药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持愉快心境的问题。你的家境我知道,你身体的毛病也是事实,但对你来说,需要的不是药物,而是快乐。面对自认为不如意的生活,想法子快乐起来,才是改变你目前生存状况的良方。

听了医师的话,患者若有所悟:是啊,我的身体状况,也许真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处境太过沮丧的缘故。这以后的日子,他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爱好上,清理出搁置已久的文房四宝,泼墨挥毫,写字作画。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上,一有机会,他就主动和书画爱好者作愉快的交流。这期间,他品尝到了真正的快乐。本来,他的书画功底就不错,不到两年时间,就创作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书画作品。在朋友的鼓动和支助下,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就这样,他的作品,不仅得到了书画同行的认可,还有几幅被人高价收藏。在忙忙碌碌、快快乐乐走过的这些日子,他竟然对自己身体曾有的不适毫无感觉。这一切,缘于他懂得怎样去营造真正的快乐。

这位患者,让我想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颜回。颜回是个品德高尚、胸怀人间大爱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快乐的人。有一次,孔子问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子路回答:“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意思是和朋友同乘马车,共穿皮衣,即使破烂了也无所遗憾。颜回则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意思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从两人的回答不难看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因乐观好学,颜回为孔夫子所欣赏。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却拥有快乐的心境。也许,这正是因为他有大志向,以胸怀天下为乐的缘由吧。

篇12:宽容是一种智慧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理发的时候,周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总理的脸刮破了。理发师为此感到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却和蔼地对理发师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则故事虽小,却在周总理身上体现出了人间最美丽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智慧。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像周总理这样待人宽容者,一般都会受到大家欢迎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了改过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所以,人们应该彼此宽容。

唐太宗李世民夺得帝位后,在对待曾鼓动太子杀掉自己的魏征时,选择了宽容,由此成就了一代名臣。试想,如果李世民没有这种“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谈什么开创唐朝盛世呢?英国保守党党魁卡梅伦在一次竞选拉票活动中,遭到一位学生的鸡蛋袭击,卡梅伦没有对此事耿耿于怀,而是选择了宽容,很快就将此事忘记了。因为卡梅伦的宽容,英国人民选择了他,卡梅伦也由此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可以说,是宽容成就了卡梅伦的政治高度。

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宽容的美德。有些人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比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她就勃然大怒起来:“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就这样,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像这样没有一点宽容之心的人,是成就不了伟业的。英国民族党党魁格里芬同样也遭遇过一次鸡蛋的`袭击,那是在他当选为该党历史上首位欧洲议员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位抗议者扔出一枚鸡蛋正好砸在他脸上。他恼怒万分,当即取消了新闻发布会并赶到广播公司演播室,当着观众大骂“这些人都是恶棍”,批判这是英国民主史上极其悲哀的一天,是一起“有组织的袭击”。

同样被一枚鸡蛋袭中,卡梅伦选择宽容,于是他的被袭,人们认为是意外;格里芬由于指责和恼怒,于是他被袭,人们称之为抗议。可以说,正是格里芬的“鸡肠小肚”,才被英国民众所唾弃。

篇13:加强校际合作其实是一种教育智慧

谁都知道, 学校间存在差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情况千差万别, 成因纷繁复杂。长期的历史积累, 一时的政策倾斜, 学校的运作得失, 人们的认识惯性……很多因素都可以形成学校间的差距, 甚至拉大差距。特别在中心市区, 似乎问题更为突出。

为了缩小学校间差距, 这些年政府出了不少招儿, 也拿了不少钱。就说5年前的规范化学校建设, 中心市区的义务教育学校, 校舍、场地变新了, 仪器、设备达标了, 而且普遍实现了“校校通”, 建成了校园网, 用上了资源库。即便这样地“雪中送炭”, 差距的痕迹在人们心里也挥之不去。一是不少学校的条件还有“缺项”。由于地处闹市“先天不足”, 就是想上大型设备也无法安装, 想做塑胶场地也难以铺设, 至于重新规划还有待时日。二是不少学校的实力也有“缺项”。“硬件”可以尽量“拉平”, “软件”不会一蹴而就。别的尚且不论, 起码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师资素质, 在短时间内也不能说均衡就均衡。

学校间存在差距是现实, 群众要求均衡同样是现实。特别是在教育资源最难摆布的中心市区, 校际差距已经成为公认的难题。有人说, 这是一个“世纪”难题, 虽属戏谑也是实情。面对这个难题,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躲, 更没有退,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直激励着他们去思考、去探索。河西区率先推出了“加强校际合作”的策略。他们说, 只有冲破“分”的传统, 构建“合”的格局, 避免无谓竞争, 走向合作共赢, 才能破解这个难题。经历了艰辛的尝试和不断的完善, 他们已经由自发的活动发展成为政府的行为;由松散性联合, 发展成为实质性合作。能够形成这样一种全新的局面, 至少从两个侧面体现了他们的教育智慧。

一是建立一个长效运行机制。校际合作是个新生事物, 理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 正因为它还处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之中, 如果没有政策的强力支持, 不能形成持续运行的长效机制, 就容易遇上坎坷、出现曲折。可能因一时“追风”而导致半途而废, 也可能因无奈应付而流于形式。为了使校际合作真正成为上下一致的自觉行为, 他们出台了相关政策, 实行了学区管理。在综合考量学校的区域位置、办学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 他们本着相对均衡的原则, 把全区学校划分成5个学区, 确定其中先发优势凸显、优质资源集中的学校为中心校, 周边4~6所学校为成员校。中心校负责统筹、协调, 成员校积极配合、跟进, 以形成合力, 合作的重点定位在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和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按照这些政策要求, 各学区很快完善了配套制度, 顺利步入了工作轨道。学区定期召开校长联席会议, 大家就资源的整合、管理的创新、教师的发展、活动的协作等方面出点子、提措施、做计划、定方案。根据大家的共同需要, 学区组织校长的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安排教师的联合培训和集中教研, 举办学生艺术节、运动会、科技展、环保日等跨校的专题教育。上面政策有力, 下面工作有序。目前, 校长和教师的那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进取意识和创新追求, 使每个学区、每所学校都充满了朝气。特别是由此伴生的资源共用共享和优势互补互促, 不仅受到了学校的欢迎, 而且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学区内各校的运动场、体育馆、报告厅、图书馆、天文台乃至各类专用教室、各种特色园地, 最大限度地相互开放、相互服务。不同学校的学生同样能够走进现代化的教育环境, 用上现代化的教学装备。那些“普通”学校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儿, 如今已经变成现实。正是这样的现实, 让人们看到建立校际合作的长效机制, 更加利于缩小学校差距, 促进均衡发展, 提升整体实力, 保证教育公平。值得一提的是, 这个机制在不少学区还被“放大”开来、延伸出去。学区主动为社区提供学校的教育资源, 帮助当地建设学习型社区;社区也积极与学区合力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协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一条学区与社区良性互动的新路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是打造一个专业发展平台。校际合作的最终目的还是面对每所学校、每个学生, 全面提高质量。如果人们看不到这个效果, 就很难直接感受均衡发展, 更难切身体验教育公平。所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校际合作的工作重心。为了确保这个“重心”得到落实, 他们都在用心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根据课程改革的节奏和高效教学的原则, 他们组织学区的集体备课和课例评议、名师辅导和教学示范、评估监测和质量分析、课题研究和专题论坛。大家在跨学校、跨学段甚至跨学科的背景下, 就自己感到困惑、受到困扰的现实问题, 尽情地发表见解、研究办法、沟通思想、探讨路径。个人的理性思考加上同伴的相互启发, 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实招儿。有时, 几个学区还要联合“行动”, 针对一些共性问题, 或请来专家“把脉”, 或内部一起“会诊”。就连学校日常的校本研修, 往往也愿意邀请学区同行参加。实实在在的活动让教师们看到, 自己正在大家的进步中进步。观念新了, 视野大了, 方法活了, 更重要的是信心足了。对于“普通”学校来说, 这是最有价值的进步。很多鲜活的经验也在这个平台上加速成形、全面推开。“同课异构”、“情境创设”、“细节设计”、“分层训练”等创新成果, 正在催生课堂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前年, 他们让一个学区承办“天津市高效教学现场会”, 在半天并开的18节课上, 中心校和成员校共展特色, 特级教师和青年教师同登讲台, 成为当时最抢眼的“亮点”。去年, 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在津召开, 他们的两所学校承担了接待任务。百余名外地代表一进校门, 就接到了全校课表, 代表们可以自选班级、随意听课。在场代表无不受到震动、感到兴奋, 因为这些行家没见过这样的“接待”方式。听课后的评价也空前一致,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实”。说真的, 这就是对学校实力的充分肯定。一下子拿出几十节课让人“品头论足”, 没有点儿“底气”行吗?校际合作把学校凝聚起来, 教师们在交流中学习, 在碰撞中反思, 在互助中提高, 在合作中成长。专业发展的提速, 带动了整体质量的提高。有人问和过去比变化在哪里, 他们的回答是“学生学得轻松了, 教师教得‘顺手’了”。毫不夸张地说,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此时, 干部跨校挂职、教师跨校任教也在学区内启动了。尽管这个制度还是“柔性”的, 但它让学校尝到了师资深度融合的甜头, 让社会看到了师资走向均衡的趋势。人员流动起来, 又为这个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说, 他们还在尝试, 期望校际合作能够由小学扩展到初中, 让接受义务教育的所有孩子都能分享改革创新的成果。据说, 他们正在思考, 期望能够进一步整合资源, 在学区内细化“分工”, 建立“学段校区”, 助推合作更加紧密、更加实质。据说, 整个城市都在行动, 虽然合作模式不同, 但是目标非常一致, 那就是让教育更公平, 让人民更满意。总之, 无论怎样的“据说”, 只要能够变成现实, 就是一种可贵的教育智慧。

义务教育能否实现均衡发展势必成为教育是否公平、人民是否满意的标志之一。学校间存在差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河西区率先推出了“加强校际合作”的策略。他们认为只有冲破“分”的传统, 构建“合”的格局, 避免无谓竞争, 走向合作共赢, 才能破解校际差距的难题。

篇14:“中庸”是一种智慧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只是一种愿望,社会现实可能恰恰相反。”

所谓中庸,通俗地讲就是一种中正、温和、妥协的处世态度,它懂得包容冲突,愿意化解矛盾,具有平衡各方意见和利益的智慧,遇事不走极端,善于与整个世界共享和平、均衡的局面。

中国古代的贤哲提出这么一种哲学思想和道德境界,是不是因为古代人人都在自觉地践履中庸之道?肯定不是这样。

动物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贪婪的,而且天生具有独占、垄断的欲望。在圈养的两只猪中,强势的那只总是四足霸占在食槽之中,不让弱势的那只公平进食。虽然人类在满足欲望、攫取利益的时候更加注重跟环境的协调,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特征与其他动物一样明显。

是不是资源足够丰富,动物之间就不会争斗?事实不是如此。即使食槽里有更多猪食,那只强势猪还是会实施暴力垄断。第一,多余的猪食可以留到下一顿食用,这是基于本能的危机意识。第二,垄断本身具有权力的满足感。为什么“朱门”宁愿“酒肉臭”还要每年掠夺那么多,不顾及“路有冻死骨”的残酷现实?原因就在这里——掠夺和占有有时是一种精神享受。

那么,那只强势猪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讲究中庸之道,学会跟别人共享资源呢?只有那只弱势猪终于强大起来,足堪抗衡。这样才会出现和平相处、共享资源的美好局面。

可见中庸不是一种道德品质,而是一种调节自私本能、更加低成本地捍卫自己长远利益的智慧。如果走极端不需要付出高成本、高代价,那么没有哪个群体愿意中庸。如果某个群体不愿意为长远利益克服自己的自私本能,适当放弃一点眼前利益,那么它也就不会奉行中庸之道。

上述两种情况,各举一例。

国际法中有战争中不杀平民、不虐待俘虏的规定。这些游戏规则是为了减少自己一方的损失:不屠杀对方的平民是为了使得对方不屠杀自己的平民,不虐待对方的俘虏是为了使对方不虐待自己一方被俘的士兵。

如果屠杀对方的平民和俘虏不需要付出代价呢?这时候他们会不会“中庸”?美国独立以后,杰斐逊在给追剿印第安人的将军下达命令时,明确指示要将所追剿的印第安人部落灭绝。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向伊拉克发射导弹时,都没有想过国际法中规定的平民的豁免权,对待伊拉克俘虏,也没有遵守国际法。因为这样做不需要付出代价,那些遭受屠杀的群体完全没有能力对屠杀者构成任何威胁。

再举第二种类型的例子。

清末,在内忧外患之下,不少人主张君主立宪。当时的朝廷如果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稍稍“中庸”一下,君主立宪就可实现。可是统治者只愿意咬住眼前利益死死不放,直到1908年才勉强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还得等到9年之后实行。后来在各方势力的要求下,同意提前实行宪政,并于1911年5月成立了内阁。可朝廷拿出的方案中,13名阁员满族占了9名,皇族又占了7名。仅仅半年之后,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清朝迅速覆亡。

那位年轻学人听了我讲的故事,接着问我:“那么,中国人是最不中庸的?”

我说:“也未必。当今世界,西方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内部具有平衡各方意见和利益的智慧,善于与不同的利益主体共享利益,这方面确实颇得中庸之道。但是它们作为强势者与其他弱势者相处时,从来没有中庸过。”

弱势者一般都是愿意中庸的,可是在强势者拒绝中庸的情况下,也只有选择走极端。中庸的锁钥乃是掌握在强势者手中的。

上一篇:乡镇庆祝教师节大会主持词下一篇:初一学生感恩爸爸的父亲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