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一种智慧

2024-06-10

给予是一种智慧(精选九篇)

给予是一种智慧 篇1

生活中, 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次打车, 路上有些拥堵, 车速自然慢了下来。就在大家按部就班地徐徐前行时, 后面突然蹿出一辆鸣笛的出租车, 左突右冲地向前加塞, 看着它十万火急、不挤到前面不罢休的样子, 给我们开车的中年司机说了句“开出租, 慢就是快”。他以最轻微的刮擦事故为例, 麻烦先放一边, 开出租, 时间就是效率, 车要去维修就要耽误时间, 在维修厂趴两天, 少说也要损失几百块。他说, 开车就是求个稳。他真是位明智的司机。

七十多岁的父亲曾跟我说过, 他对儿时学过的一篇小文印象颇深。文章大意是这样: 一头驴驮着一筐瓷器在赶路。有人告诉它, 你驮的筐歪了, 快停下来重新捆捆吧。驴说, 不用, 我快到家了。

驴没听从别人的劝告, 加快步伐继续前行, 就在它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 它驮的筐从背上掉下来, 那些瓷器稀里哗啦摔了个粉碎。

爱,是一种给予 篇2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受到心灵的慰籍。

《爱心树》是希尔弗斯坦写的一本书。它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在童年时期经常和他的“好朋友”大树玩。小男孩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果实、躺在树荫下睡觉,久而久之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时光流逝,小男孩逐渐长大了,他不再常常来看大树,也不再和大树玩耍了。大树感到很孤寂、很伤心。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他不是来和大树玩耍的,而是来向大树要钱。大树没有钱,就让男孩把它身上的果实拿去卖。男孩笑了,大树感到很快乐。过了不久,男孩又来了,他仍然不是来和大树玩耍的,而是来向大树索取房子的。大树没有房子,就让男孩把它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子,男孩又笑了,大树感到很快乐。几年以后,男孩又来了,这次,他是来向大树索要一条船的。大树没有船,就让男孩把它的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男孩高兴地远航。看着男孩满足的样子,大树感到无比的.快乐。很多年过去了,男孩老了,什么都不想要了,只想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大树只剩下老树根了,就让男孩坐在上面休息。大树仍旧感到很快乐……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颇深:大树无私地奉献一切、不断地满足小男孩的要求,把自己的全部都给予了他。直到大树老了,也还在想着为小男孩做些什么。因为它觉得只有小男孩快乐,它才会快乐。虽然大树牺牲了自己,但是它却拥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无私的爱。

给予是一种智慧 篇3

生活中还有一种“一个螃蟹现象”说,它尖锐地指出了我们生存和生活的误区。抓过螃蟹的人都知道,装螃蟹的竹篓是从不用加盖子的,因为不必担心,只要有一只蟹想往外爬,就一定会有另一只螃蟹扯住它的腿,这样哪只都爬不出竹篓。其实人也一样,如果心胸狭窄、不容异议、相互拆台,就会像螃蟹那样,进入竞争误区,就会失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工作氛围和生活间的友情和爱。只追逐功利而不顾及其他,就会有伤害,不是对你,就是对他,或者是对我们大家。

从央视《人物》栏目中,我们知道一个叫李蔚然的人,他虽然年轻,却是第一个获得全球广告最高奖项“ONE SHOW”金奖的中国人。获奖作品的题目是《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供给你一日三餐,别人的孩子为你铺平道路,别人的孩子会送你上班下班,别人的孩子保护你远离危险,别人的孩子救你于危难间,别人的孩子甚至为你把生命贡献……他的这个广告的主题其实并不新鲜独特,是一个为失学儿童募集捐助的公益广告。一般的慈善宣传的文字要么是“需要捐助的人很急迫、可怜”,要么是“捐助的人要献出爱心”这些视角,而这个广告的视角是:所有给予者,在服务、帮助和奉献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得到很多、很多……炎炎夏日,人们聚拢在树荫下乘凉,赞叹这棵百年老树。他们欣赏它的挺拔苍劲,他们更感激它用片片树叶为人们遮挡烈日。它受到了数不尽的赞扬和尊重,那是因为它懂得给予,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它就已经许下了茂叶成荫的诺言!

生命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给予时,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往往给予越多,获得也就越多。

朋友们,让我们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试着给予吧,它真的是一种爱,一种智慧,把自己拥有的给予别人的同时,获得的将会更多更好!生活也将更丰富多彩!

放弃是一种智慧 篇4

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 有不少人是否也在犯猴子那样的错误?多少年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慢、差、费”的顽症, 其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不能保证学生每课有所得、每天有增量, 是最直接的原因。教材承载的信息可谓包罗万象,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 天文地理、历史人文、艺术审美, 精神陶冶、价值引导等等, 语文教育因素实在太多, 内容繁杂, 如果不分轻重, 面面俱到, 浮光掠影, 仿佛什么都教了, 但又什么都没有用心着力地教, 最终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

时下的日常教学, 很多语文教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 心中并不明白要教些什么, 更不清楚教到什么程度。拿到一个教材内容, 觉得这里要讲一点, 那里要教一点;同一个语文知识, 今天教一下, 明天教一下, 但每次都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课堂上频频发问, 喋喋不休地讲解, 似乎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就不懂, 上完课, 学生一片茫然, 不知所学。就是经过精心设计不断打磨的观摩课、优质课, 耗时低效的做法也随处可见。教师按预设目标和流程, 牵着学生匆匆走教案, 识字学词、内容分析、知识拓展、品味语言、朗读指导、想象练笔, 贪多求全什么都不肯放弃;有的课说、唱、演、画, 声、色、光、电一应俱全, 40分钟的课上得满满当当 (拖课也司空见惯) , 学生则学得应接不暇, 忙得不亦乐乎。课后调查, 没有对哪一点印象特别深刻, 也没有对哪句话留下鲜活的印记。

老子有言:“少则得, 多则惑。”意思是说:执一纲则能得其目, 迷于繁琐则惑其根本。从来大道至简。想得多, 做得累, 有时未必效率高;简要些, 做得精, 反倒效果佳。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千鸟在林, 不如一鸟在手。”崇尚简约语文, 就要学会“减法思维”, 删繁就简,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东西, 去除非语文的因素。即使是语文的东西, 也要突出重点, 确保学生一课一二得, 每堂课有收获, 每天在进步。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学会适时的放弃, 合理的放弃, 有选择的放弃。

确立正确、精当、合适的教学内容, 选择简便、得当、灵活的教学方式,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问题。语文教师应该紧扣年段、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 深入研读与判别, 发掘富有教学价值的资源, 加强取舍整合, 甄选出切合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对其他教学内容, 则一带而过简化处理, 或放手让学生自学领悟。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让我们放弃面面俱到的知识灌输, 倡导对话式教学, 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弃过多的教学过程预设,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品质;放弃繁花似锦的多媒体演示, 回归自然简朴的方式, 与文本对话, 去亲吻语言的芳香, 去聆听童心的回响, 去拥抱那一份真诚的感动……

给予是一种幸福话题作文 篇5

给予别人是幸福的,我是从那个散发出美好气息的早晨开始慢慢懂得的!

那是一个充满欢乐的早晨。因为我就要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买令我梦寐以求的布娃娃。

到了礼品店,我又一次惊喜的看着那个典雅大方的布娃娃:它的头发总是保持着那整齐而又蓬松的发型,卷曲的刘海儿总是那样适度地吹拂在她的额头。它的眼睛就像是两颗闪亮的黑宝石,镶嵌在漂亮的脸蛋上。那鼻子就像刀刻般,挺而直,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它的嘴巴小巧而玲珑,红润极了,像一颗出水的樱桃。美丽极了!

正当我要买的时候,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吸引着我的视线,哦,原来是来看布娃娃的呀!看着她的眼睛,我知道她也非常想要那个店里剩下的唯一的一只别具一格的娃娃,但我想我不能因为她而放弃这只娃娃呀!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只娃娃。当我从礼品店出来的时候,小姑娘依然盯着我手中的娃娃。

我本来想一走了之,可看见小姑娘那渴求的眼光,我立刻想到了高尔基,他曾告诫自己的儿子:给予是快乐的!我买这只布娃娃只是为了在我孤独的时候有一个陪我的“伙伴”,只是为了快乐自己。我想这个小姑娘应该比我更需要这只娃娃吧!而且,我都已经这么大了,应该学会为别人着想。于是,我再一次低下头来,看着那位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更于心不忍了。于是我狠下心来把自己很喜欢的布娃娃送给了这个小姑娘!

那个小女孩激动的看着我,她紧紧拉着我的手说:“小姐姐,谢谢你,谢谢你把最心爱的布娃娃送给我。”我不好意思的说:“不用谢,我们之间就因该互相分享嘛!再说一个布娃娃和一个灿烂的笑脸比起来,当然是微不足道的。”顿时,我的心里就像抹了蜜一样,甜滋滋的!真的是比买给自己还要快乐呢!此时的我是最幸福的

潘江雪给予是一种快乐 篇6

1994年参加工作时结缘佛法,1999年皈依佛门,如今所做的一切在潘江雪看来。正像佛说的“因缘际会”。回想起当初学佛。她认为,佛法里给予是一种行动。学了佛法之后便会积极行动起来。让自己更积极地做现在想做的事情。

一个人生的转机

潘江雪是北京人。在视野宽阔,学风宽厚的景山中学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代。最爱排球,是排球队队长兼主攻手。22岁那年,她被火热的深圳吸引,等不及发毕业证,便踏上南下的火车。接下来到招商证券工作,一做就10年,从业务助理做到香港招商证券董事。2003年,她和昊冲迁居上海,组建宝盈基金上海公司华东营销总部,之后是汇丰晋信基金公司的教育网站。

然而潘江雪一马平川的人生却来了个改变。

她说在看完尤金·奥凯利《追逐日光》后,她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尤金·奥凯利也是从事金融工作的,在美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他事业蒸蒸日上。热爱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羡慕。正当他计划美好未来的时候,却被诊断出脑癌晚期——最多还能活4个月。面对即将永远离开亲人和朋友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在他认真地思考了死亡的意义后。决定接受并笑对死亡。他决定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地、乐观而从容地享受他最后的100多天的生命。他在这段时光里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去安排工作,邀约朋友。享受之前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的天伦之乐。

潘江雪说人生充满了不可知性,很多的事情真的需要在想到它时就该去做。而不是自我安慰“明天还有时间”。

潘江雪说2001年时。她在美国。因为嫌早上8点的飞机太早。选择了9点的。而“9.11”事件中冲向五角大楼的正是她放弃的那架飞机、那架航班。

潘江雪说2002年时。她在云南。一场车祸,几乎让医生都下了病危通知单。但她却奇迹般地又复活了。

如今说起那些劫后余生。潘江雪淡然了很多。也正因为她的这些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让她觉得要做的事情,今天就要去完成。

而真正触动做“真爱梦想”的念头源于潘江雪和朋友在甘孜的偶遇(因为师父是藏族大活佛的关系,2002年后潘江雪每年都会入川)。那是2007年7月初,在风景如画的川北的一条公路上。潘江雪和朋友把车门打开停车在路边。这时一个拿刀的小伙子探头探脑地走过来,脸上的刀疤让他显得面目狰狞,她们紧张之中把食物和水递过去。小伙子立马松弛下来。和她们聊天。

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20岁了,没上过学。我们全家都没有上学。他的生活靠挖虫草赚钱来维持,一年中只有5月、6月两个月可以挖到虫草,剩下的10个月他就一直都在路边看过往的车辆。

当潘江雪他们的车走了很远,再回头望时。他还站在原地挥手,脸上带着憨厚的笑。这。有可能会是他的一生。

这个镜头印在了潘江雪的心上。也正是那一刻,她心中涌起一个强烈的愿望,要帮助他们。

后经过一番调查、研究、计划。她决定要把这种一时的触动当一生的事业来做。

“我们真的真的很喜欢这里”

当缺衣少食的绝对贫困逐渐被消灭。知识的贫困或许成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平等:虽然石板课桌和干疮百孔的教室被国家数年来持续投资的一座座中心校教学楼代替,我们仍然看到匮乏的图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令孩子缺乏学习的兴趣:总观当前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视野的狭窄、观念的陈旧、软性环境的贫乏。这就是“真爱梦想”为什么会选择中西部贫困及农村地区的素质教育这一项目的初衷。

潘江雪说:“无论是偏远乡村的孩子,还是城市农民工的子女,我们希望能够用自己多年的商业管理经验在这个待开发的新领域里编织一个梦想:用全新有趣的运营方法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即使是在闭塞的穷乡僻壤。”

“真爱梦想”的梦想是通过“梦想中心”和“梦想领路人”这两个项目来实现的。“梦想中心”是设立在各地的以标;隹化模式为乡村学校建设风格独特的电脑、图书、多媒体互动教室。里面配有图书、电脑、电视机、DVD,数码相机、MP3等。希望孩子们在充满现代感和活跃气氛的环境中不仅能够开阔视野,更可以产生对知识的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梦想领路人”是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开发以“创新、多元、宽容”为价值诉求的“梦想课程”,并以此课程系统为核心,开展一系列对乡村地区基层教师的专业培训。期望通过对当地教师视野和理念的提升,在“梦想中心”覆盖的乡村学校中推广充满乐趣的互动式素质教育。

“梦想中心”将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突破口。着手设计30门以游戏和团队探究活动为主的“梦想课程”。从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利用国家规定的校本课时间,孩子们可以参与540堂这样的课。比如有一门理财课,引入了模拟拍卖:中心准备一些报纸、胶带、订书机让他们做交易资源,还有一些银行的练功券当假钱,进行投标。第一轮投,大家都是瞎投,不知道规律和资源是什么。第二轮投,就有人学会了垄断经济,买断了胶带或是订书机,别人要用就得到这来买。再之后,孩子们就发现,不一定要做垄断和第一,因为要买断的话。成本过高。于是大家就退而求其次。去投标成本低一些的东西,而这些物品谋利的可能性反而可能会更高。在模拟的市场里,孩子们很快培养出了一定的“经济头脑”,而且乐此不疲。

潘江雪说,等上初中之后,还会让孩子们做模拟法庭辩论、排演话剧、学会在淘宝上开店等等。孩子们对这类课程都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反馈结果最多的是:“上课时间太短了”“我们真的真的很喜欢这里”等等。潘江雪说:“孩子们在自我投入的过程中焕发出创造力,这是最珍贵的。”

2008年3月,第一批与城市孩子同步、甚至许多城市孩子都没享受到的现代化的色彩缤纷的“梦想中心”走进了寂寥、偏远、贫困的川西阿坝马尔康第二中学和康山九年一贯制学校。

那时第一个“梦想中心”建设足足花了半年时间,而现在建一个只要两周就可以。截止到今年4月份,全国已经有100多家“梦想中心”。“估计到年底的话,将有170家左右的‘梦想中心一’,潘江雪开心地告诉我们。

用商业思维购置知识连锁店

2008年12月13日。北京嘉里中心,潘江雪和吴冲(“真爱梦想”基金创始人,理事,执委会委员)以社会类投票第一名的身份荣膺“领驭2008年风云人物”社会类大奖。媒体纷纷报道,并将“真爱梦想”誉为国内“将商业化原则引八慈善领域,引领中国新慈善运动风潮”的开路先锋。

从金融领域到慈善工作,潘江雪说,为什么要做慈善工作,可能跟很多人一

样,从一开始捐钱。到后来我们决定捐出我们自己,这里面有两个经验,第一,我们特别希望能够把我们在商业机构中学到和应用的管理经验运用到慈善公益的行业里面。第二。我们经过了前期三个多月的实地调研。选择了教育公益的项且。

从2007年到现在,从两家做到了上百家的跨越。作为当初只有5个人员的基金会怎么能做到这一点?潘江雪说:“我们是有了大量原来在商业机构工作经验支的撑。”

“梦想中心的建设本身,我们可以在一年同时做一百家。而且是完全DIY的方式,我们不到现场去。我们把所有的物品。一个集装箱过去。学校用两周的时间自己用师生共建的方式完全把它做出来,凭着我们施工的手册。这个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捐建梦想中心的效率。”

潘江雪说:“‘梦想中心’会最终成为一个连锁体系,从形式到内涵,构建统一的、标准化的模板。而只有标准化模板,才是可以被组织化复制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做一间麦当劳,而不是一间包子铺。”

潘江雪和吴冲以及其他的发起人,都来自商业机构。这些商界的精英把自己的管理经验运用到了公益事业里,非常纯熟。真爱梦想有三个核心理念,其中真正在应用的一个理念就是在慈善和公益的领域引入了商业管理的思维。

潘江雪说在慈善领域里,大家长期的一个心理是:慈善这件事我做了就安心了。但他并没有看到怎样捐钱,钱怎样被最大效率地使用。但是从商业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资产的运营。“梦想中心”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多家中选一家:要求学校在建设中投入资金,通过约束来提高共同管理的效率。这是她全职进入这个市场的意义所在。在慈善行为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地应用专业化的商业、金融管理模式将有利于提高慈善行为本身的效率。这包括对投入项目的甄选、评估、投入过程的监控、投入项目的跟踪管理:也包括基金本身管理的透明化。筹款模式的多元化和善款管理的风险控制等。这种on-going的执行对慈善最后的效果是特别有影响的。

对于一些媒体将他们定义为是在做“新慈善运动”的说法,潘江雪有不同看法:“首先我认为公益行为和慈善行为是不同的,其次公益行为也不是一项运动。”“‘真爱梦想’就是一个慈善企业,要像管理上市公司一样管理慈善。你从来不会评价一个企业做一项事业是一个运动吧。”

在中国,做慈善、做公益的人很多。但能像潘江雪一样辞职,全身心地做公益的人却不多。她对财富看得很淡,在“真爱梦想”成立至今的近3年中。潘江雪没领过一分钱的工资。她的日常开销所需的花费都是她曾经在金融领域打拼下的家底。她笑称:“我现在让基金经理帮忙打理那点钱。我实在没时间自己去理财。毕竟是学经济出身,还是知道如何让钱成活钱,生出更多的钱。”

采访结束时候,潘江雪给记者看了《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2009年度报告》,那些详细的收支数据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澈透明的“真爱梦想”。

2008年3月18日,梦想中心1号在阿坝州马尔康第二中学启用,那时潘江雪他们被包围在一群藏族孩子兴奋的舞蹈和激动的热泪中。一时冲动之间,宣称在未来5年中要建设100间这样的梦想中心。

危机处理中的示弱也是一种大智慧 篇7

与华润怡宝的“口水战”

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语。然而,2013年4月15日,广州消费者以“农夫山泉在广州销售的产品不执行广州地方标准”为由起诉农夫山泉;同一天,被农夫山泉指控“幕后黑手”的华润怡宝也将农夫山泉告上法庭。

农夫山泉在事件发生开始先是指出“我们有理由相信近期针对农夫山泉的一系列的报道是蓄意策划的,隐藏在幕后的就是国有控股饮用水企业华润怡宝”。对此,华润怡宝予以否认,并指出农夫山泉此举系利用媒体转移公众视线,把自身危机转嫁给竞争对手。随后农夫山泉拿出证据说明华润怡宝对农夫山泉蓄谋已久。2013年5月6日出版的《解放日报》刊出农夫山泉整版广告,广告称“人在做天在看,农夫山泉的‘天’就是广大消费者”。消费者是‘天’,这是企业的真诚态度,是名牌企业的高姿态,“人在做天在看”是发誓证明自己的清白,对‘天’的一种信任承诺,但也有对竞争者的一种情绪宣泄的嫌疑。一个企业在处理解决危机事件时,要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外部原因,应先着眼于事态的控制而不是问题面的扩大,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竞争对手不一定是“冤家”,但在没有强有力证据时,非重点的去指责竞争对手诬陷,大谈阴谋论的贸然出手,不是有的放矢的举措,反而顾左右而言他,有点“不自信”、“转移公众视线”的嫌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澄清真相,勇担社会责任的示弱的态度也会为企业形象加分。

与京华时报的“口水战”

从2013年4月10日开始,京华时报等媒体对农夫山泉产品标准进行追问,事件渐入高潮。从4月12日到16日的五天间,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就水质标准激烈争论了四个回合。在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中,京华时报曾连续27天动用了68个版面来报道该事件,创下“一家媒体批评一个企业的新闻纪录”。5月6日下午3点,农夫山泉在北京就标准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指出,《农夫山泉被指生产指标不如自来水》是最致命的一篇报道,农夫山泉不会在北京再开工厂生产,不会为舆论暴力低头,农夫山泉的尊严比金钱更重要。钟睒睒两手赞成高标准。农夫山泉在此次事件中的应对媒体的强硬态度有人赞同,有人批评。2013年5月7日,农夫山泉宣布已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京华时报则》表示,愿意看到这样“回归理性的手段”,而农夫山泉在全国数百家传统媒体和网媒购买广告的行为属于谩骂,是极其不理性的。

有人说,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之争有何不可?企业为什么面对媒体的时候一定要示弱?但如果企业对自己足够自信,企业就应该有自己的态度,有自己的公关方式,这个可以理解。在水行业打拼多年,被称作“行业公敌”、“独狼”的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脾气火爆、倔强、自负、不善于倾听是他“血液里面流淌的脾性”。“我们从来不习惯说软话。”是他的自评,钟睒睒如此解释他的强硬做派。农夫山泉强硬的公关表现,这些或多或少都与钟睒睒的个性有关。但对抗媒体确实是一步险棋,即使企业对自己足够自信,除非在关系到企业生存极端的情况下。纵观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我们不难发现,连京华时报都没说农夫山泉质量有问题,媒体议题过度集中地指向了农夫山泉的“标准问题”,而非“质量问题”。作为消费者,其实最关心的是农夫山泉“质量问题”,我们到底能不能放心喝的问题?媒体天然拥有公信力和社会舆论监督的职责,社会组织要更加注重与媒介的公关沟通。然而,农夫山泉拒绝媒体采访就值得商榷了。2013年5月6日,农夫山泉在北京召开“饮用天然水标准新闻发布会”,整个发布会充满了火药味,其态度不敢恭维。一个名牌企业在生产、销售、服务环节不出一点问题很难做到,但也不是我们放松管理的理由。但在一次危机中因处置不当造成重大损失是不明智的,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是如此。某些媒体在报道也可能有“失实”的地方,但对待媒体的态度即便再愤懑也不应该是“滚出去”。有时在危机中示弱也是一种大智慧,化“危”为“机”,走过去,前面也许是一片天。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与有关国标纷争和环境污染等不可分。在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中,我们不能一味去指责企业,在互联网发达和人们注重更加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饮用水国标制定和环境的改善等刻不容缓。

给予是一种智慧 篇8

由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纤维艺术设计工作室、浅山旗品 (KIPIN) 设计与传播主办的“学生手工皮具艺术探索作品展”最近在广州展出,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5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将自己的思维与想像结合起来, 使其用手工创作的皮具作品, 成为一件件颇具收藏意义的艺术品, 这就是手工的魅力, 通过创作和手艺的表达, 将纯粹的“手造”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该展览指导老师、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纤维艺术设计工作室主任丁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手工皮具是一种慢条斯理的手造智慧。”

从骨子里透出手工皮具的优越感

设计, 是需要“多面手”才能完成的, 要从不同角度来为自己的设计汲取营养。纤维艺术的手工课是这次展示中50位同学的选修课。记者屏气敛声置身课堂, 甚至能感觉到学生手中皮具那细腻的头层毛孔轻柔的呼吸。

丁敏认为, 自己动手做皮革的基本顺序和一般手工艺制作相去甚远, 所以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他们大都在两个星期内制作完成, 这也是他们对手工的热爱所至。通过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 最终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手作皮具作品。因此只要抱着热爱皮革的心, 无论是初试皮革制作的手工艺玩家, 或者是喜欢尝试DIY的新手, 都可以打造出风格独特的个性皮具。正因为是纯手工, 每个步骤都要用心制作, 让人以为那些个纯手工艺术品似乎只有技艺高超的师傅才能完成。

这次展览活动不仅展示了皮具制作的流程和技术, 对开料、染色、打孔、缝线等10多个重要步骤的手工技术过程也用图解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表达了学生们对手工制作皮具的灵魂的把握, 展示了他们的创作精神。只有打破传统手工艺生产保守封闭的生产格局, 抓住课题研究的机遇研发创意产品, 利用“创意”带动“产业”纽带, 充分利用并盘活现有资源, 包括先进的与落后的、高技术与低技术、城市资源与乡村资源、机器生产与手工艺, 才能在设计方面进行跨领域整合。

生活中的点滴均可成创意源泉

在全球化和批量制造的工业背景下, “手工”特色往往是参与市场竞争强有力的手段。据丁敏介绍, 手工皮具设计元素有很多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 如:

———五金的点睛之用。由于其特殊的性能, 对其材质及电镀要求极高。为了避免出现掉色等现象, 目前普遍采用铜、不锈钢、合金材质, 通过真空蒸镀、溅射镀和离子镀几种类型着色。

———传统的扎染手法。尝试将牛皮毛毡两种不同质感的材料结合起来, 在视觉上带来质感对比和使用上的功能互补。

———残缺的皮革之美。手工羊毛毡的细腻填补皮的缺失, 让残缺与优雅并存, 温存与阳刚并重。

———泛旧的皮具耐看。在使用旧皮具过程中可以沾染着自己的气息, 就像朋友一样, 当你成熟了, 它也跟着你成熟了。

———源于生活的美。运用纯天然“植物染”的手法, 注入情感的手工制作, 坚持一切从简的原则, 表现自然万象的淳朴之美。

———叶脉的防染工艺。将叶子脉络转移至皮的表面, 尽显自然之美态, 感受自然的气息。

———纤维工艺与皮的结合。追求的细节是简洁、实用与精致的刺绣, 以时尚女包为载体, 巧妙结合刺绣皮革, 使现代清新时尚与古朴平实文化融为一体。

———编织的巧妙利用。新式的设计注重装饰细节与实用功能, 犹如女性曾经的发辫。

———竹编菜篮的灵感。竹子作为灵感来源, 结合传统的手工艺, 加以纺织材料以及金属辅料进行再造, 配搭可以拆卸的两用里包, 制作一年四季都适用的竹编包, 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无缝结合, 创意就在生活中。

———皮革边角料改造。通过皮雕工艺对皮革边角料的改造有相当大的可行性, 使本已不具备太大使用价值的皮革边角料重新成为生活产品的材料, 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

———简单即是生活。几何图形是设计元素, 它们永恒而经典, 时尚而可爱。

手工制作皮具市场的现状与展望

手工皮具这个行业目前在中国来说算是一个刚刚兴起的门类。手工制作是一种综合技能, 这种技能包括对美的感受, 对形式的把控, 对人的需求的了解, 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丁敏介绍, 手工制品耗费的是时间和人力, 制作较慢, 但手工皮具的每一件作品出来都是一件孤品, 每个都不完全相同并且凝聚了制作者的创意和灵感, 所以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受到追求个性崇尚自然的人们的喜爱。这样的市场目前还是很受欢迎的, 需求空间还是很大。但手工皮具毕竟制作期长, 新品研发的速度慢, 用的人少, 市场占有率还较低。

利用手工艺将艺术与时尚结合, 让时尚与经典并存的手工皮具还会越来越受到时尚人士的喜爱, 高端定制的出现也将拓宽这一市场的发展。

皮具定制在国外十分普遍, 起源于欧洲的高级手工皮具已有近200年历史。19世纪中后期, 在于伦敦、巴黎、慕尼黑、维也纳、布达佩斯等地, 就完善了一整套手工制作工艺流程, 并赋予皮具充满手工艺术的品位。定制一词就起源于伦敦中央梅费尔 (Mayfair) 的购物街区的萨维尔街, 意思是为个别客户量身剪裁。

近年来, 皮具产品大规模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规模化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产量和良好的性价比, 但与之相伴随的是产品失去了独特性。而沿袭传统的精致手工定制, 使产品镌刻着高品质的印记。手工定制所展现的情感认同及个性彰显, 正是其魅力所在。定制除了美观性, 强调产品要体现和同时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个层面的需求, 还体现了个性, 属于个人专享, 独一无二。

“简”是一种智慧 篇9

师: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以前学过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生:能告诉人道理。

师:用什么方式告诉人道理呢?

生:用故事的方式。

师:寓言中的故事有什么特点?

生:比较短。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比喻的方式讲故事,里面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

生: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黄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个“简”字,他的“简”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简明上。在上述导入环节的教学片段中,他先板书课题,学生解读课题后便开始引导他们了解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教师语言简练,教学内容简明,板书内容简要。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掌握寓言的特点正是本文要教学的一项内容。黄老师紧紧把握这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通过追问强化了对寓言的认识,并结合板书,让他们整体掌握了寓言的特点。

师:读寓言要抓故事,读故事要抓主要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是什么样的驴。请用自己的习惯标画出哪些语句主要写驴,从哪些方面写驴,写出了一头什么样的驴?

生:“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这一句,从虎的角度写驴外表的强大。

生:“驴一鸣,虎大骇”一句从老虎害怕的角度写驴鸣叫声大。

生:“驴不胜怒,蹄之”一句显示了驴脾气暴躁。

生:从这句也可看出驴没有真才实学却自以为是。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生:从“蹄之”。

师:蹄不也是一种本领吗?怎么说它没有真才实学啊?

生:我来补充。“不胜怒,蹄之”,驴忍不住发怒了,但它除了蹄,实在没有其他强大的本领了。

师:对,文中还有一句与之意思相似的句子,你能找一下吗?

生:“觉无异能者。”

…………

师:古人概括过关于黔之驴的成语有三个。你们知道吗?

生:黔驴技穷。

生:黔驴之技。

生:庞然大物。

师:“庞然大物”在什么情况下用?姚明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简直是庞然大物。这个例子行吗?

生:不行,“庞然大物”不能形容人。

师:好,有想法,但想法不一定对。请联系驴的遭遇,再看看可以形容人吗?

生:能,“庞然大物”形容表面强大却没有真正能力的对象。

…………

黄老师的“简”是多元的,他的“简”还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简洁上。但是这个简洁不是只能对教学过程做减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加、减、乘、除”,即重要环节进行分解,次要环节加以整合。对于本课来说,文中“驴与虎”的形象分析是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他进行了分解。先是感受语言,通过对文中相关词句的勾画,发现驴在外形、动作、声音、来历、下场等方面的特点。接着品味语言,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咀嚼,加深对驴特点的理解。之后解读语言,抓住“庞然大物”一词,让学生深入理解驴的本质特点,即表面强大却没有真正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了“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三个成语。同样在分析虎的形象的环节,黄老师带领学生对虎的形象做了从外在特点到本质特点的分析,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考虎的心理变化过程,发现老虎的“坚韧谨慎、知己知彼”等成功要素。同时,黄老师还让学生在已经积累的三个成语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语言,创造出“黔虎识驴、黔虎之智”等能概括老虎特点的四字词语。

师: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我们把讲故事的要求提高一点,分别用虎和驴的口气来讲。

(一男生以驴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讲得很生动,故事性强。朗诵的感情也把握得挺好,味道不错!

(生笑)

(一女生以虎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这名女同学讲的故事、议论比较多,过程比较少,看来是吃的心情太迫切了。要知道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黄老师的“简”更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简明上,用简明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这正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对于一篇文言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重要的一环。而如何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文章内容呢,传统的方式自然是词的解释、句的解释,乃至段与篇的解释。黄老师在这个环节设计非常巧妙,仅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就验证了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内容。而分别以虎和驴的口气来讲则使检验更深入。这样不仅检验了学生在字面上的理解程度,同时检验了他们对驴和虎形象特点的掌握程度。“简”还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当女同学讲的故事议论多于过程时,黄老师一句简单的点拨:“要知道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用来提醒学生该怎样讲故事。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大家都不喜欢驴。老师有些怀疑,就没有人喜欢驴吗?

生:会有人喜欢,在现实生活中驴还是很有用的。

师:老师也喜欢驴,它勤劳、踏实、可爱,不工于心计,北方人家里的驴都是宝,帮人拉磨拉车。而文中的驴是说“至则无可用”,不是说驴没有用,这怎么理解?

生:没有把驴放到该放的地方,这驴就没有用了。

师:人如果是这样,恐怕结局也如此啊!那到底是谁导致了这个悲剧呢?

生:好事者!

师:如果说驴是指当时昏庸无能的官员,那么好事者是谁啊?

生:无能昏庸的皇帝。

师:你能从好事者的角度用一个词语概括,给后世留下的教训吗?来尝试一下。

生:载驴入黔!

师:如果你是领导者可不要做载驴入黔的事啊!

黄老师的“简”还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展开上。一堂课的深度是如何达到的,学生理解的深入是如何达到的,依靠的正是教师的智慧。黄老师“朴实的课堂”外在的表现是“简”,内在的体现则是“实”。这个实,除了学生有实在的积累外,还表现在有实在的教学活动和实在的训练。有了实的基础,深也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对好事者的认识正是基于前面的教学活动的。黄老师说语文课的道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感悟的。黄老师正是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在环环相扣又相互交叉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当学生对语文课越来越不感兴趣的时候,教师所做的不是挖空心思去玩形式,不是海阔天空去搞转移,也不是苦口婆心去讲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像黄厚江等名师那样,寻找语文教学的本色,简简单单教语文,以语言为核心,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大道至简,简是一种智慧。(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上一篇:儒家鬼神思想下一篇: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