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2024-06-18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通用12篇)

篇1: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掌握儿童死亡资料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儿童死亡,保护儿童健康。掌握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的原因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儿童生存、发展、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

一、目的1、获得准确可靠的婴儿、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资料。

2、观察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动态变化。

3、提供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新对策提供依据。

4、为我乡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提供导向和依据。

二、监测范围、对象1、5岁以下儿童监测是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在全乡范围内开展。

2、监测对象:全乡所有家庭0—5岁儿童。具体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户口在监测地区,离开本地一年以上的婴儿不再纳入监测范围。妊娠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生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和死因。

三、监测内容和指标

1、内容

(1)活产数,1—5儿童数和总人口数。

(2)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和死亡原因。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

(4)5岁以下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情况。

2、监测指标

(1)生命指标:出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5 岁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年龄别死因死亡率、儿童死亡年龄构成和死因构成、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下降率。

(3)保健服务指标:儿童死前就医情况。

四、资料的收集

(1)0—5岁儿童花名册:以村为单位由村医填写,每出生一名婴儿(或新迁入1名5岁以下儿童)随时填写,死亡情况记录在备注中。

(2)0—5岁儿童死亡监测季报、年报表:卫生院每季度上报县妇保站,每年10月上报年报。

(3)0—5岁儿童死亡报告卡:每例0—5岁儿童死亡,均由村医填写“死亡报告卡”,并记录在花名册,乡镇卫生院每季度上报县妇保院。

五、质量控制

1、质量标准

(1)表卡完整率100%,死因错误率<5%,项目错误率<1%.(2)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率<10%。

(3)出生漏报率<10%。

(4)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诊断不明<5%。

2、报表内容

0—4岁儿童死亡检测季报表、活产数。每年10月20日前上报上一第四季度及本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经质量控制后上报0—4岁儿童死亡检测年报、活产数和儿童死亡报告卡、儿童生命质量监测调查表。各种报表要求上报齐全,填写准确、完整、合乎逻辑,无漏项、错项、空项,全年监测报表与死亡报告卡的年龄别死亡数一致。

六、资料分析

分析指标和内容 :

1、新生儿、婴儿、1—4岁儿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年龄别儿童死因。

3、儿童死亡与保健服务、出生率等因素的关系。

4、儿童死亡率和死因的变化。

篇2: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一、按自然年建立儿童花名册。

二、填写0-4岁儿童死亡监测表和儿童死亡报告卡,于每月5日前上报上一个月的活产数及5岁儿童死亡数至县妇幼保健院。

篇3: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太谷县范围内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

1.2 监测对象

全县0岁~4岁儿童, 孕满28周, 娩出后有心搏、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四项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1.3 监测方法

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对参加监测的人员 (包括各医院防保科、产科、儿科、外科、急诊室有关人员, 县、乡、村妇幼人员) 进行统一培训, 统一诊断标准, 统一表格填写方法。各监测点指定专人负责, 各监测点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出生情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逐级上报县妇幼院儿童保健科。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要详细填写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因诊断和分类,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10) 进行。疾病诊断名称参考《实用儿科学》诊断名称。

1.4 质量控制

各医院预防保健科对本院监测点、乡对村每季进行1次质量检查;县妇幼院对各监测医院每半年进行1次查漏补漏, 每年进行1次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漏报调查, 调查数不少于当年活产数的1/4.

2 监测结果

2.1 2010年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 见表1.

2.2 死亡原因

2.2.1 33例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死因构成比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导致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主要原因是:早产、低体重, 肺炎, 意外事故, 出生窒息, 先天性心脏病, 神经管畸形。其中, 早产、低体重, 肺炎, 意外事故位居并列第一。

2.2.2 各年龄组死因构成情况 见表3.

3 讨论

3.1 太谷县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59‰、婴儿死亡率为9.13‰、新生儿死亡率为5.97‰.3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 婴儿死亡26例,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8.79%, 新生儿死亡17例, 占婴儿死亡的65.38%.说明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在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期, 因此, 降低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3.2 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 各年龄组主要死因构成不同。首先, 新生儿期尤其是早期新生儿, 其死因主要是早产、低体重, 出生窒息。因此, 加强孕产期保健、预防早产及胎儿晚期宫内缺氧, 提高产科质量, 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提高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第二, 婴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肺炎起病急, 发展变化快, 而先天性心脏病儿则更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若不及时救治, 很容易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因此,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防治肺炎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水平, 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等体弱儿的管理, 提高儿童防病抗病能力, 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第三, 1岁~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意外事故。本次调查中, 意外事故导致儿童死亡在各个年龄时有发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所导致小儿死亡的构成比越来越高。从6例意外事故的具体发生年龄及原因来看, 1岁以内小婴儿主要是意外窒息 (2例) , 1岁~3岁主要是意外中毒, 1例是一氧化碳 (CO) 中毒, 1例是误服药物中毒 (降压药) 。3岁以上溺水、交通事故各1例。小儿自我防护能力差, 意外事故一旦发生, 往往来不及救治, 其致残、致死率极高, 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2]。因此, 加强新生儿、婴儿的护理, 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的保护是每个家庭、各托儿所乃至社会各部门的重要责任。第四,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 产前诊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胎儿畸形能在孕期被检出, 一些影响人类生存的致命畸形如:神经管畸形、脑积水、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等在孕中期即可查出并及时终止妊娠。因此, 由畸形引起的儿童死亡构成比逐年下降。但是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 目前在基层医院还属于空白, 而先天性心脏病儿一旦出生后, 未经及时治疗, 约有1/3的患儿在生后第1年内因病情严重或复杂畸形而死亡[3]。因此, 做好婚前检查及优生优育咨询, 孕早期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避免服用易导致胎儿畸形的药物, 对孕妇进行优生筛查, 在孕16周~20周及时作出产前诊断 (羊水诊断、B超检查) , 防止先天性心脏病儿的发生及出生仍为目前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

摘要:目的 了解太谷县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探讨干预措施, 有效降低死亡率。方法 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太谷县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出生及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进行监测。结果 太谷县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59‰, 死亡原因中早产、低出生体重, 肺炎及意外事故并列第一, 出生窒息位居第四, 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并列第五。结论 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 开展孕期优生筛查, 产前诊断, 提高产科、儿科医生技术水平可降低儿童死亡率, 同时加强新生儿、婴儿护理, 加强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保护, 有效控制意外事故的发生也可降低儿童死亡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荣华.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21) :2981-2982.

[2]许巧华.2004年—2008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1) :4395-4396.

篇4: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摘要】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长春市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中的64例儿童死亡进行评审分析。结果:2009年长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死亡率为5.74‰,死因前五位的是出生窒息、肺炎、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体重。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60.94%;不可避免死亡占39.06%。结论: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系统管理,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业务技能,是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评审;分析

in 2009 below the Changchun 5 years old the child dies the monitor appraisal result analysis

Jiang HuaZhao QianMa Lina

【Abstract】Goal: Grasps below 5 years old the child cause of death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 propos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 improves the child care grade of service, reduces below 5 years old the mortality of children. Method: In 2009 below 5 years old the child dies in the test point 64 example child to Changchun to die carries on the appraisal analysis. Finally: in 2009 below the Changchun 5 years old the child dies the test point mortality rate is 5.74 ‰, what cause of death first five is the birth suffocates, pneumonia, other congenital anomaly, th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o prematurely deliver the low body weight. The appraisal result may avoid dying accounts for 60.94%; The inevitable death accounts for 39.06%.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public education work, strengthens the child system administration vigorously, enhances the healthcare personnel's service skill, is reduces below effectively 5 years old the mortality of children important measure.

【Keywords】 below 5 years old the child dies, the monitor, the appraisal, the analysis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我国“三网”监测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监测可了解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死因变化趋势,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和掌握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提高我市儿童保健工作水平,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组织专家对2009年长春地区64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评审。

1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范围: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长春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中从出生到差1天不满5岁的儿童。

1.2 监测方法:根据国家妇幼卫生统计年报表,死胎、死产、0~4岁儿童死亡报告卡及质控结果,逐个进行统计,死亡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进行。

1.3 评审办法:各县(市)区每季度组织专家对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逐一进行评审,市级专家组每年复审一次各监测点的评审结果。

2结果

2.1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2009年全市监测点活产数1115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64例,死亡率5.74‰。其中城市死亡41例,农村23例。

2.2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及构成比,见表1。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出生窒息、肺炎、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体重、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其他新生儿病、意外窒息、败血症、诊断不明。

2.4 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在2009年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个人、家庭及各级医疗保健部门都存在知识技能问题。其中个人家庭知识技能问题占39.39%;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占27.27%;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占6.06%。

2.5评审结果:按照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方案的要求,经市级专家组评审分析,可避免死亡39例,占60.94%;不可避免死亡25例,占39.06%。

3讨论

3.12009年长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9‰, 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尽管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相一致,但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居全国较后的省份,因此死亡率低仍然反映出我市的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报问题。而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74‰,低于年报的结果,反映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更差,特别是基层网络管理薄弱的农村和城市中新成立的开发区。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卫生业务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制定有效措施控制死亡漏报,同时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的生存状况,才能从根本上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2构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窒息、肺炎、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体重、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出生窒息、先天异常及先天性心脏病始终位于前列,提示我们要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发现孕妇及胎儿异常要及早处理,尤其要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监测, 开展产前诊断工作,及早发现胎儿畸形,减少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出生缺陷的发生。同时熟练并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和提高新生儿科医生对异常新生儿的诊断和处理能力。近年来我们发现肺炎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提示我们要大力加强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尤其是对小儿肺炎等常见病的管理,做好看护,发现异常及早就医,减少肺炎的死亡率。

3.3在64例死亡的儿童中死前到医院就医的有38例,其中城市儿童死前大部分都就医了,而农村儿童有一半死前未就医。而死在家中和途中的占40.63%,主要原因一部分是家长对某些疾病认识不清,未及时就医,另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对一些危重儿、出生缺陷儿采取了放弃治疗,还有是发生各种意外的儿童,来不及就医。因此,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家长识别儿童危重症的能力,做到儿童有病及早就医,并且家长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安全教育,防止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贫困救助政策,为贫困家庭儿童的生存提供有力的保障。

3.4影响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一是个人家庭知识技能问题占39.39%,提示应在全社会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特别是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进一步开展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筛查工作。二是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占27.27%,个别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发现的异常情况未引起足够重视,不采纳医生的建议,未进行规范治疗;还有对患儿过早的放弃治疗造成死亡,因此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三是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占6.06%,提示我们仍要不断地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3.5评审结果显示:可避免死亡的病例占60.94%,因此建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可避免死亡病例中吸取教训,在抓好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努力做好儿童保健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有效地降低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

参考文献

[1]许海容 .1999~2001年河源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2,17:26

篇5: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制度

一、成立以市卫生局为领导,妇幼院为业务指导的永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协作组。

二、保健部负责制定《永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人员培训、资料收集、整理和汇总工作。

三、各乡镇卫生院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人员、任务、工作质量以及责、权、利落实,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四、严格要求各监测点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客观态度,认真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和《0—4岁儿童死亡监测表》,并及时上报。

五、儿保科和信息科要认真审核每一张卡片,发现问题及时退回更正,或亲自下基层调查,并按时上报至市妇幼保健院。

六、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层层把好质量关,乡级每季进行一次质控,县级每年质控一次。

篇6:5岁以下儿童不适合吃姜糖

如今,超市里卖的和姜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如姜糖、姜茶、姜片等,大部分都包装精美,可作为零食食用。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姜糖了。

冬春两季是食用含姜食品最好的时间,按照中医理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主要作用是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经常含块姜糖有助提高抵抗力,预防风寒感冒。

篇7: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1.1 方法

抽样调查公主岭市5个监测点的乡镇, 包括:南崴子、二十家子、响水、毛城子、桑树台。

1.2 对象

5个监测乡镇家庭户中全部0~4岁儿童。包括检测地区中孕满28周 (如孕周不清楚, 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 000 g及以上) , 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和死因。

1.3 内容

活产数:1~4岁儿童数和监测地区总人口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5岁以下儿童死亡时间、地区人群分布;5岁以下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情况。

2 结果

2.1 死胎、死产、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见表1。

从表1可见, 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 围产儿死亡占首位, 死亡率为8.5‰其中主要为死胎死产, 占围产儿死亡的53.8%, 其次为婴儿死亡, 死亡率为6.6‰, 其中主要为新生儿死亡, 占婴儿死亡的60%, 围产儿健康状况与孕产期保健、产科质量及新生儿救治水平密切相关。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顺位及构成见表2。

由表2可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疾病顺位是先天异常列第一位, 早产及意外死亡列第二位, 低体重列第三位。调查显示先天异常与孕期母亲病毒感染,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接触放射线、乱用药物及吸烟、大量饮酒等有关, 早产、低体重与母亲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意外与社会家庭因素有关, 父母不了解育儿知识, 监管婴儿责任心不强。

2.3 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见表3、4。

由表3、表4可见儿童在家中未就医死亡与住院死亡各占一半, 说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低, 健康意识不强,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对儿童疾病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延误病情。另外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家庭困难无钱医治导致儿童死亡。

3 讨论及建议

3.1 讨论

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首先要降低围产儿死亡, 其中最主要应降低死胎死产发生率, 这样就必须从早孕抓起, 做好孕产期系统管理, 加强高危孕妇专案管理, 提高大月份B超筛查诊断技术, 提高产科质量及新生儿救治工作。其次, 应降低婴儿死亡率, 其中主要为新生儿死亡, 应做好儿童系统管理, 加强新生儿专案管理, 宣传育儿知识, 儿童有异常反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3.2 建议

3.2.1

对全市妇幼保健人员及产科, 新生儿科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专业人员工作能力及救治水平。

3.2.2

充分发挥三级保健网作用, 对所辖区孕妇做到早发现、早建册、早检查, 筛查高危孕妇, 并对其进行专案管理, 每个孕妇在妊娠期间必须到县级以上医院全面检查一次, 及时发现危害母婴健康的因素, 及早干预。

3.2.3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健康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乱用药物。

3.2.4

提高产科质量、医生对孕妇检查要认真细致, 手册填写完整, 掌握剖宫产指征, 提高住院分娩率。

3.2.5

提高B超大月份畸形儿筛查诊断技术, 全市开展胎儿超声心动技术, 孕期至少做一次B超畸形筛查, 发现异常及早终止妊娠。

3.2.6

做好儿童系统管理, 加强新生儿专案管理, 指导家长做好儿童护理工作, 宣传育儿知识, 增强家长对儿童监护意识, 儿童有异常反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摘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发展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抽样调查公主岭市5个监测网点, 得到活产数1 519例, 死胎死产7例, 7 d内围产儿死亡6例, 婴儿死亡10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10例。发现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 围产儿死亡占首位其死亡率8.5‰, 其中死胎死产占围产儿死亡的53.8%, 其次是婴儿死亡, 死亡率为6.6‰, 婴儿死亡中新生儿死亡占60%, 新生儿死亡中主要为7 d内新生儿死亡, 占新生儿死亡的100%。通过此次调查及时发现危害儿童健康的因素, 并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干预措施。

篇8: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关键词】石嘴山市;儿童死亡;监测

多年来,全市妇幼卫生监测数据为制定妇幼卫生政策和两个“纲要”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012年在各级妇幼卫生管理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妇幼卫生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现将2012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如下:

1 监测对象和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12年全市监测范围为2个区1个县的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90个行政村(居委会),监测点活产数为2138人。监测地区常住户及流动人口中孕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缩动四项生命体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本资料统计的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常住户及流动人口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1.2 监测方法 依据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3+1”上报模式的要求进行[1]。全市各监测县区均建立以妇幼保健院(所)为中心的三级儿童死亡报告网络,城市采取社区-区-市,农村采取村-乡-县,各级确定监测人员,及时填写统一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季度报表。每季度逐级审核、上报。市县(区)级采用自上而下、广泛收集线索、追踪查询、入村入户层层质控的方法进行质控。2012年市县(区)级质控范围覆盖8个乡镇(办事处)。

2 结果

通过对辖区内各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监测,监测点活产数总数为2138人,其中平罗县1062人,惠农区267人,大武口区809人;全市本地户口活产数为1883人,非本地户口为335人。共报告死亡病例19例,死亡率为7.33‰ 。

2.1 地区分布:19例死亡病例中,本地户口14例,死亡率7.43‰.

2.2 年龄分布:19例死亡病例中,新生儿死亡10例,死亡率为5.31‰,婴儿死亡13例,死亡率为6.90‰,1~4岁儿童死亡6例,死亡率为3.17‰。

2.3 死因顺位:19例死亡病例中,早产、低出生体重5例,占死亡总数的26.31%;新生儿肺炎3例,占死亡总数的15.79%;溺水、窒息、诊断不明各2例,占死亡总数的10.52%;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脑瘫、胎粪吸入综合征、白血病各1例,占死亡总数的5.2%。

3 讨论及对策

3.1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构成中,新生儿死亡10例,死亡率为5.31‰,婴儿死亡13例,死亡率为6.90‰,1~4岁儿童死亡6例,死亡率为3.17‰。表明减少婴儿死亡,尤其是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因此提高围产期及新生儿医疗保健质量,改善产、儿科的服务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2]。

3.2 强化管理和培训: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居死因的第一位,故应在做好全区育龄妇女普服叶酸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孕前、孕期保健及遗传咨询工作,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孕妇接触危险因素,严格控制用药,避免病毒感染,提高产前检查,诊断技术,有效降低先天异常的发生[3]。还要加强孕期、围生期保健,尤其是对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高危孕妇进行监护、安胎治疗以避免早产的发生,当早产不可避免发生时,应用药物促进胎儿肺成熟并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以减少死亡。新生儿窒息死亡,仍然不可掉以轻心,要继续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工作,对于高危胎儿应当尽早实施干预,同时加强对产科的建设,提高产科医疗服务质量,做好相关工作的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高危患儿的抢救技能,防止儿童死亡事件发生[4]。为防止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要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发展托幼机构事业,加强儿童的安全管理,使儿童得到良好的安全照顾,健全急救网络,最大限度减少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

3.3 5岁以下儿童死亡与医疗保健服务资料显示,我区5岁以下儿童在医院死亡占57.83%,死前接受住院治疗的占52.63%,死前诊断在省市级医院的占94.74%,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乡镇医疗水平,强化危重症运转效率,改善医院急救水平,加强对儿童家长的相关教育,尽可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荣珩.南京市大厂区1990年至199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1,12(3):66-67.

[2]刘静.1999-2009年临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66.

[3]崔占顺,刘向华.酒泉市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27.

篇9: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干预措施,甘肃省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1]。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系统监测, 可为政府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达到减少儿童死亡、保护儿童健康的目的[2]。现将近两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相关结果分析如下。

1 监测对象和方法

1.1 监测对象

全省共有16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 分布在13个市 (州) , 其中城市4个监测区, 农村12个监测县。除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市麦积区、庆阳市西峰区、武威市古浪县、临夏州康乐县以及甘南州夏河县6个区 (县) 为省级监测点外, 其余10个监测区 (县) 为国家级监测点。将监测地区0~4岁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其中孕满28周, 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缩动4项生命体征之一, 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因。

2015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监测人口为499.33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9.06%, 其中城市255.95万, 农村243.38万。全年监测活产儿44 652例, 其中城市15 829例, 农村28 823例;监测1~4岁儿童177 209例, 其中城市72 402例, 农村104 80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65例, 其中城市105例, 农村260例, 本地户口343例, 非本地户口22例 (非本地户口在本地居住1年以上15例) 。

1.2 监测时限

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

1.3 分析方法

城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阶段死亡率和不同原因的死亡率分别采用相应的监测数据按2013—2015年省级质量抽查的3年平均死亡漏报率进行校正;全省5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阶段死亡率和不同原因的死亡率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人口比例进行加权计算得到;5岁以下死亡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指标根据实际死亡卡进行计算 (意外伤害除外) 。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2.1 5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死亡率

2.1.1 近两年全省新生儿死亡率 (见表1)

2015年新生儿死亡率与2014年相比, 全省、城市、农村均有所下降, 全省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了13.25%, 城市下降了5.65%, 农村下降了14.86%。

2.1.2 近两年全省婴儿死亡率 (见表2)

2015年婴儿死亡率与2014年相比, 全省、农村均有所下降, 全省婴儿死亡率下降了8.69%, 农村下降了11.90%;城市略有上升, 上升了5.98%。

2.1.3 近两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见表3)

从表3可见, 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2014年相比, 全省、农村分别下降了9.88%、15.65%;城市有所上升, 上升了19.20%。

2.1.4 近两年全省城乡儿童死亡率的比值 (见表4)

新生儿死亡率城乡差距缩小, 2015年与2014年相比, 缩小了9.64%;2015年与2014年相比, 婴儿死亡率城乡差距缩小了16.57%;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2014年相比, 城乡差距也在缩小, 但2015年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依然是城市的1.34倍。

2.2 近两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及不同原因的死亡率

与2014年相比, 2015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死因没有改变, 顺位有所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从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死亡率上升了33.13%, 出生窒息由第二位降至第三位, 意外伤害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2015年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意外伤害的死亡率较2014年均有下降, 分别下降了11.02%、20.00%、3.04%;肺炎死亡率上升较明显, 上升了68.45%。具体见表5。

2015年甘肃省城市儿童主要死因顺位较2014年有所变化: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 其死亡率下降了29.27%;先天性心脏病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 其死亡率上升了25.75%;出生窒息仍居第三位, 但死亡率有明显上升 (76.83%) ;肺炎由第三位降至第五位, 其死亡率降低了29.26%;意外伤害由第四位升至第二位, 死亡率上升了115.58%, 见表6。

与2014年相比, 2015年甘肃省农村儿童主要死因顺位变化不大: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仍是最主要死因, 死亡率下降了17.84%;出生窒息由第二位降至第三位, 死亡率下降了23.26%;先天性心脏病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死亡率上升了36.03%;意外伤害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 死亡率下降了18.82%;肺炎仍居第五位, 死亡率有明显上升 (109.27%) , 见表7。

2.3 近两年全省死亡新生儿分娩地点构成 (见表8)

2015年全省在省 (市) 级医院分娩并死亡的新生儿较2014年下降了40.71%, 城市下降了14.00%, 农村下降了16.05%;全省在县 (区) 级医院分娩并死亡的新生儿较2014年有所上升 (72.19%) , 城市上升较明显 (139.98%) , 农村上升了18.67%;全省在乡 (街道) 卫生院分娩并死亡的新生儿较2014年有明显下降 (74.11%) , 城市没有人在乡 (街道) 卫生院分娩, 农村下降了82.91%;全省和农村在途中分娩并死亡的新生儿均上升了47.00%, 城市没有人在途中分娩;全省在家中分娩并死亡的新生儿较2014年有所下降 (17.43%) , 城市较2014年没有变化, 农村下降了40.13%。

3 讨论

3.1 2015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15年全省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78‰、6.83‰、8.21‰, 与2014年相比, 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了13.25%、8.69%、9.88%。农村各年龄段儿童死亡率变化与全省基本一致, 均有所下降;城市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了5.65%, 婴儿死亡率上升了5.98%,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上升了19.20%。

3.2 2015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

2015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死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意外伤害、肺炎, 但其顺位与2014年相比有所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从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出生窒息由第二位降至第三位, 意外伤害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015年甘肃省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意外伤害、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窒息、其他先天异常、肺炎, 较2014年有所变化,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 先天性心脏病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 肺炎由第三位降至第五位, 意外伤害由第四位升至第二位, 其他先天异常由第五位降至第四位, 出生窒息仍居第三位。2015年甘肃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意外伤害、肺炎、其他先天异常, 与2014年相比, 甘肃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变化不大,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仍居第一位, 死亡率下降了17.84%;出生窒息由第二位降至第三位, 死亡率下降了23.26%;先天性心脏病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死亡率上升了36.03%;意外伤害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到, 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与国内其他地区类似[3,4]。因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的儿童近年来逐渐增多, 大多数死亡在6个月龄以下, 所以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及早期治疗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必要方法之一。

3.3 2015年甘肃省死亡新生儿的分娩地点

2015年全省在家中分娩并死亡的新生儿较2014年有所下降 (17.43%) , 城市在家中分娩并死亡的新生儿与2014年比较没有变化, 农村下降了40.13%。2015年全省、城市、农村死亡新生儿在县 (区) 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比例与2014年比较变化均不大。死亡新生儿分娩地点可以反映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另外, 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还可从儿童死亡地点、死前治疗等方面得以体现, 本文未对这些方面进行调查, 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4 建议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从2008年的22.78‰降至2015年的8.21‰, 下降了63.96%, 这与多年来各类妇幼卫生项目的实施以及各级政府对妇幼卫生领域的投入与支持是分不开的。然而城乡间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监测数据显示, 2015年与2014年相比, 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值继续缩小, 但缩小幅度不大, 农村依然是城市的1.34倍以上。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 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这依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所变化,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仍是我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成为第二大死因, 其他先天异常造成的儿童死亡也呈逐年上升态势,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依然严峻。加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能力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急救能力, 避免“死亡地点的转移”是当务之急[5]。

4.1 强化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和一线医务人员的培训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及相关技能的培训考核, 开展病历质量检查活动, 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开展辖区产科、儿科医护人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演练和培训, 使其正确掌握新生儿复苏各个环节的评估、操作要领及新生儿规范用药原则等。

4.2 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急救网络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落实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孕产妇和儿童急救网络迫在眉睫。结合甘肃省地域和医疗区域建设, 在全省急救网络逐步健全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孕产妇和儿童尤其是新生儿急救网络的建设。目前, 省级孕产妇、儿童及新生儿急救中心已正式运行, 市县级要将这3个中心的规范建设纳入议事日程, 特别是儿童或新生儿急救中心的建设, 要组织开展专项和集中培训, 使全省各级基层人员尽快掌握相关急救知识, 以降低儿童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5 结语

各市 (县) 为儿童死亡监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人员培训、网络建设、质量督察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从上报的资料来看, 部分市 (县) 的监测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 各市 (县) 要切实做好监测质控工作, 保证一定的抽样量, 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王艳萍, 缪蕾, 钱幼琼, 等.1996-200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 2005, 39 (4) :260.

[2]陈晓绒, 杨健.1998-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35) :5064-5065.

[3]张利, 高清欣, 马葆靖, 等.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9) :1225.

[4]刘静.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0) :3956.

篇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方法:对1998-2012年该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5年来,该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未见明显下降趋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溺水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死因顺位逐年发生变化,出生窒息逐步降至第一位死因之外,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的顺位逐年前移。

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加强优生优育宣教,做好围生期保健,提高产儿科服务质量。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8-03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成为全球新的道德观念和维护人类健康和发展的行为准则。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中国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主要目标之一。为降低本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实现两纲目标,笔者对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1998年-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掌握该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婴幼儿死亡率,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地15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998年至2012年在本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内(不管其户口在何地),孕满28周(或出生体重达1000g及以上)娩出后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四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不包括外省因病来本地区就诊而死于本地区者。

1.2方法。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制定的《江苏省妇幼卫生“三网”监测暨年报》工作规范要求,熟练掌握监测方法。平时通过区、乡、村三级监测,每月与各服务站,计生部门,派出所,疾控中心,各接产单位多渠道沟通,做好《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工作。特别是对于上级反馈的《5岁以下儿童病重未出愈自动出院或转院》的,逐个跟踪随访。对每一个死亡的个案,笔者做到自己亲自入户调查。每半年深入各村卫生服务站质控,确保调查资料的正确,可靠和完整性。

2结果

3讨论

3.1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減少早产和低体重儿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2]。笔者所处地区为南京市服装工业园区,广大育龄妇女就业机会很多,一些妇女直至孕晚期还坚持工作。作息时间长,劳动强度较大。工作场所噪音,铅,甚至化学物质污染均不能排除。平时工作单位提供的单一伙食营养性很差,更谈不上营养平衡。所以近两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发生。①平时通过加强孕产期保健及高危妊娠管理,对孕妇进行有效的卫生和营养指导。适龄妇女进行必要的体检,看看是否患有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减退、性传染病、尿路感染等。排除这些可能引起早产的疾病。②孕期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不足或过量会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孕产妇要饮食平衡,坚持食物多样化。③孕期尽量远离不良的环境,如噪音、铅污染、装修的污染等,也要避免与家中的猫、狗等动物接触,以免感染病菌病毒。另外还要注意戒烟酒。④孕期自我保健也是很重要的,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减少精神压力和劳动强度。孕妇怀孕后期,应多卧床休息,并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循环,减少宫腔对子宫口的压力。

3.2出生窒息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所处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一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和技术相对较差。自2011年6月起,和原本承担接产任务的本区几家一级医疗机构已同时停止接产任务,送至本区或本市内二级或以上接产单位接产。与此同时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处理高位妊娠。②加强胎儿监护,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严密观察,避免宫内缺氧。③各接产医院产房内配备复苏设备,④加强复苏技术的培训和管理,使产儿科人员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⑤要求儿科医生进产房,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两年来,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采取,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3.3近两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有增加趋势。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很多,可为染色体异常或多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有家族遗传史。若母亲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10%。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2%。

(1)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或受到X射线,同位素等过量照射等,都可导致胎儿先心病的患病率达到2%。

(2)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3],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心脏血管畸形。其中风疹病毒是引起胎儿先心病的主要罪魁祸首。此外,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往往是小儿先心病的“作案者”。

(3)另外,孕妇嗜好“吞云吐雾”或妻子“被动吸烟”可使胎儿畸形或小儿先心病发生。婴儿先心病发病率,吸烟母亲所生婴儿是不吸烟母亲的二倍。

(4)夫妻“酒后同房受孕”,会使胎儿染色体发生异常,生下患酒精中毒症的婴儿,大多数伴有心脏血管异常。因此,必须加强孕前宣教和孕期保健,妊娠早期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感染、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应进一步普及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生儿期早期进行手术,可以使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大为改观。

3.4溺水也是农村儿童的致命伤害。本地区水网丰富。年轻父母出门务工,这些留守儿童交由长辈看护。广大家长安全意识差,因此在社区家庭开展安全教育,普及溺水与意外伤害的急救技术,加强散居儿童的管理,提高农村儿童的入托入园率,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2]邝建明,蒋玉欢、1999~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855~2856

篇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户口为沙河口区同时又居住在沙河口区的, 或者户口不在本市, 但母亲在沙河口区居住1年以上的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1.2 方法

根据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将沙河口区9个街道作为网络监测点,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孕满28周娩出的活产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及时登记, 并由区、市保健部门每年进行一次质量控制, 并进行分析。

1.3 资料收集

根据各街道每季度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卡及儿童死亡监测报表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死因诊断和分类主要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标准进行。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沙河口区2005—2008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57‰、3.75‰和3.95‰, 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5.50%、6.71%和27.66%, 其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见表1。

2.2 主要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为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病和内分泌代谢病, 见表2。

3 讨论

3.1 政府重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2008年全市婴儿死亡率为4.6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63‰。由于我区建立并完善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逐级落实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各项措施, 使5岁以下儿童生存质量有了改善, 儿童死亡率低于全市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从2005年的5.46‰、4.02‰和3.45‰降至2008年的3.95‰、3.75‰和2.57‰, 分别下降了25.51%、6.7%和27.66%, 与周灵芝等[1]的10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结果一致。

%

在2005—2008年中,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5.41%, 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3.56%, 与戚小兵、梁颖等[2,3]的儿童死亡监测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因此, 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 而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因此, 要加强围产期保健, 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的抢救工作。

3.2 先天异常是儿童死亡的首位死因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始终是先天异常为首位, 其次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意外, 与王琴等[4]报道的监测结果一致。有资料表明, 当死亡率降至一定水平时, 先天异常会成为主要死因[3]。几年来, 先天异常死亡占全区儿童死亡数的50.00%以上, 并有逐渐增加趋势, 考虑可能与不断提高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水平、追求生存质量和发现畸形后选择放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 要重视先天异常的防治工作, 提高产前筛查及诊断水平, 在全区开展遗传咨询服务, 以减少先天异常儿的出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由2005年的第4位死因上升到2008年的第二位死因, 这与全市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因此, 应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 指导孕妇做好孕期的自我保健, 并做好围产期保健, 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意外死亡主要原因为意外窒息、溺水和坠楼。儿童意外伤害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主要是因为该年龄儿童好奇心强, 对危险没有识别能力, 加之家长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等原因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家长的监护能力, 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以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

3.3继续做好监测工作, 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自全市开展生命监测工作以来,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一定差距。因此, 要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必须继续做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 把好婚检、孕检关, 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工作, 加强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 从而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干预

参考文献

[1]周灵芝, 吴艳华, 赵世芬, 等.天津市津南区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及死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9) :1241.

[2]戚小兵, 李冀英, 王璐.珠海市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8) :1035.

[3]梁颖.佛山市2000—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1122.

篇12: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3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22-01

5歲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妇幼卫生政策的科学依据。为了分析影响儿童死亡率的因素,提高儿童的生存与健康水平,现将安陆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全市15个乡镇卫生院和市直医疗机构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补漏调查资料。

1.2 方法 实行儿童死亡监测报告,按照《湖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要求,各乡镇卫生院及市直医疗机构每季度上报一次死亡报告卡及报表,由市妇幼保健院审核卡片。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见表1)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构成(见表2)

2.3 接受保健服务情况(见表3-6)

3 讨论

3.1 五年来,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的低水平,一方面说明近年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全市妇幼保健人员的艰苦努力下,儿童的生命质量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说明有漏报的可能。

3.2 从死因构成看,影响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其它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炎,因此,提高产科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做好孕期保健,宣传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并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从而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3 从接受保健服务情况看,死在家中35人占26.52%,未就医或未治疗占28.03%,有部分家长根本没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有的则因为经济、交通的制约,影响了及时的治疗。因此,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水平落后、人民群众保健意识较差、有病不及时就医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社会因素。

3.4 其它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于婚检自愿、人们的保健知识匮乏有直接关系。因此,大力提倡婚前医学检查和孕期保健是我们今后的保健工作的重点之一。

4 对策和措施

4.1 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及服务质量,加强产科、儿科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严格规范各种产科、儿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高危产妇分娩时儿科、产科医生应在场监护。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4.2 加强先天异常的预防,一是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和婚前检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遗传咨询等一级预防措施,防止先天畸形的发生;二是加强高风险孕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减少先天畸形患儿出生;三是切实做好先天畸形患儿的早期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早期治疗。

4.3 加强小儿肺炎的防治。肺炎是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因此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处理好新生儿的第一口呼吸,防止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高对肺炎的诊断率及抢救质量,并加强对肺炎知识的宣传,提高就诊意识。

上一篇: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材料下一篇:湛江市三旧改造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