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大题例题解析

2024-06-19

初中化学大题例题解析(精选7篇)

篇1:初中化学大题例题解析

01、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因为蝴蝶在飞行时跃然不断地扇动翅膀,但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小于20,所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20赫兹,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次声波.

02、假定前后2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0.1秒,人耳就能区分这两次声音,也就是说,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秒,人耳就只能停到一次声音。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请一位同学在装满水的直铁管上敲击一下,是铁管发出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将耳朵贴近铁管听,A说听到1次响声,B说听到2次响声,C说听到3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请问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

解:声音在空气水铁管中均能传播,且速度不同,它们分别是340m/s 1500m/s 5200m/s

(1)A只听到一次声音的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来,设其距离声源为S1,则:

S1/340m/s-S1/5200m/s<0.1秒S1/340m/s-S1/1500m/s<0.1秒

解得:S1<36.4米

(2)B只听到两次声音的是分别通过空气和水传播而来,设其距离声源为S2,则:

S2/340m/s-S2/1500m/s>0.1秒S2/340m/s-S2/5200m/s<0.1秒

解得:44米>S2>36.4米

(3)C听到D三次声音的是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管传播而来,设其距离声源为S3

S3/340m/s-S3/1500m/s>0.1秒S3/340m/s-S3/5200m/s>0.1秒

解得:S3>44米

篇2:初中化学大题例题解析

04、什么是次声波?次声波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答:次声(Infrasound)是指频率低于人类听觉可分辨的频率范围的声波,人耳可分辨的频率范围大致为20Hz~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20Hz以下,也就是说发出次电波的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小于20.

10Hz以下的次声波可以跨山越洋,传播数千千米以远。1983年夏季,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爪哇之间的喀拉喀托火山发生了一次震惊全球的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曾绕地球转了3圈,历时108小时。1986年1月29日0时38分,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爆炸,产生的次声波历时12小时53分钟。

次声波具有较大的破坏性。高空大气湍流产生的次声波能折断万吨巨轮上的桅杆,能将飞机撕得四分五裂;地震或核爆炸所激发的次声波能将高大的建筑物摧毁;海啸带来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毁坏。次声的频率与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相近(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为3~17Hz,头部的固有频率为8~12Hz,腹部内脏的固有频率为4~6Hz),当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人体器官容易发生共振,引起人体功能失调或损坏,血压升高,全身不适;头脑的平衡功能亦会遭到破坏,人因此会产生旋转感、恶心难受。许多住在高层建筑上的人在有暴风时会感到头晕恶心,这就是次声波作怪的缘故。如果次声波的功率很强,人体受其影响后,便会呕吐不止、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神经错乱、失去知觉,甚至内脏血管破裂而丧命。

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机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性和规律。例如人们利用测定极光产生次声波的特性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等。利用接收到的被测声源所辐射出的次声波,探测它的位置、大小和其他特性,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火炮或台风所产生的次声波去探测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许多灾害性现象如火山喷发、龙卷风和雷暴等在发生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因此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预测灾害事件。次声波的应用前景很广阔,大致可分为下列几个方面:

(1)通过研究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机制,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性和规律。例如人们利用测定极光产生次声波的特性来研究极光恬动的规律等。

(2)利用接收到的被测声源所辐射出的次声波,探测它的位置、大小和其他特性,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火炮或台风所产生的次声波去探测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3)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许多灾害性现象如火山喷发、龙卷风和雷暴等在发生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因此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预测灾害事件。

(4)次声在大气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媒质的影响,它与大气中风和温度分布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特性的测定,可以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大范围大气进行连续不断的探测和监视。

(5)通过测定次声波与大气中其他波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探测这些活动特性。例如在电离层中次声波的作用使电波传播受到行进性干扰。可以通过测定次声波的特性,更进一步揭示电离层扰动的规律。同样,通过测定声波与重力波或其他波动的作用,可以研究这些波动的活动规律。

(6)人和其他生物不仅能够对次声产生某种反应,而且他(它)们的某些器官也会发出微弱的次声,因此可以利用测定这些次声波的特性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

篇3:初中化学大题例题解析

一、质量守恒定律

1.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充分把握“六不变两一定变两可能变”,即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 , 不需要考虑过程,只考虑相互作用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始态和终态。

3. 具体类型

(1) 判断物质的质量或原子个数

例1. 在反应A + B→C + D中,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2.8 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

A.0.3 gB.0.9 gC.1.2 gD.1.6 g

(2) 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

例2. 某化合物R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 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R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 , 可能含有氧元素

B.R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R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R中可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两种

(3) 判断化学反应或反应类型

例3.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则正确的说法是 ( )

A.参加反应的A和C的质量比为1:9

B.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B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为8g

(4) 确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 物料守恒 )

如Na2CO3溶液中Na+是CO32-物质的量 的2倍, 电离水解 后, 碳酸根以 三种形式 存在, 所以

二、电子守恒定律

1. 电子守恒定律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可通过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判断。

2. 运用电子守恒定律时 , 不考虑物质的存在形式,只考虑物质的化合价 , 运用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写出等式即可解出答案。

3. 具体类型

(1) 计算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的化合价

例4.用0.1 mol/L的Na2SO3溶液12 ml,恰好将10 ml 0.04 mol/L 的 K2Cr207还原,则元素 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

A.+ 1B.+ 2C.+ 3D.+ 4

解析: 该反应中,SO32-将被氧化 为SO42-,0.1×30×2 = 0.04×10×2(6 - x),x = 3

(2) 计算被氧化或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质量

例5. 将m mol Fe S和足量稀HNO3反应, 生成Fe(NO3)3,H2SO4,NO,H2O。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

A. 2m molB. 9m molC. 3m molD.2m/3 mol

解析:m mol Fe S共失去电子:m mol + 8m mol =9m mol,Fe S每失去3 mol电子可还原1 mol HNO3,故被还原的HNO3为9m/3=3m mol,应选C。

(3) 配平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例6. 已知反应:Ag F + Cl2+ H2O→Ag Cl +Ag Cl O3+ HF + O2↑,配平后,Ag Cl O3系数为b,O2的化学计量数为c,则Ag Cl的化学计量数为 _________。

解析: 该反应的 氧化剂为Cl2, 还原剂为Cl2、H2O,设Ag Cl系数为x,由电子守恒得:x×1 = b×5 +2c×2,x = 5b + 4c。

(4) 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负 ( 阳 ) 极上失电子总数 = 正 ( 阴 ) 极上得电子总数 = 电极之间转移的电子总数 = 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

三、电荷守恒定律

1. 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电解质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电荷数相等,即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

2. 具体等式关系为:阳离子的物质的量×阳离子的电荷数=阴离子的物质的量×阴离子的电荷数。使用等式时要注意两点:1要准确判断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水的电离不能漏掉。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如:NH4Cl溶液:c(NH4+)+ c(H+)= c(Cl-)+ c(OH-)

3. 具体类型

(1) 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或p H

例7. 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 H = 1,c(Al3+) = 0.4 mol/L,c(SO42-) = 0.8 mol/L,则c(K+) 为 ( )

A.0.15 mol/L B.0.2 mol/LC.0.3 mol/LD.0.4 mol/L

解析: 在溶液中c(K+) + c(H+) + 3c(Al3+) =2c(SO42-) + c(OH-),其中c(Al3+) = 0.4 mol/L,c(SO42-)= 0.8 mol/L,c(H+) = 0.1 mol/L,c(OH-) 忽略不计,所以c(K+) = 0.3 mol/L,故应选C。

(2) 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例8. 常温下,将稀硫酸与氨水混合,所得溶液的p H=7,则此溶液中 ( )

解析:在溶液中c(H+)+c(NH4+) = 2c(SO42-) + c(OH-),由于p H=7,c(H+)=c(OH-),所以c(NH4+) = 2c(SO42-) ,故应选C。

篇4: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析

摘 要:伴随着现在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化学也已经逐渐的成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而且现在所学的初中化学实用性特别强。在初中化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化学计算题,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必须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而且提升学生解计算题的能力是现在初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现在初中化学计算题所面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两个主要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初中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并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关键词: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52-01

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在实行教育部现在所推行的素质教育。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化学这门学科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知道化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极强,并且化学将贯穿我们整个初高中的学习。我们如果在初中阶段就能够把化学学好学通,并且完全明白解化学计算题的方法,就能够为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知道学生在平时解化学计算题的过程当中,能够应用的方法有很多,而且现在的化学题目的有很多的隐含特点,解题的方法存在很多的技巧,假如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解题的方法以及技巧,这样解化学计算题的时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时间,缩减解题的过程,更能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如果学生能够在掌握这些解题技巧的同时还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小初中学生的在化学这门学科上的学习负担,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够把这些解题技巧进行演变,运用到别的科目的学习过程当中。因此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努力地指定各种上课方式来向学生传达这种解题思技巧,真正能够使得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现状及问题

我们知道在化学这门学科的考试中,计算题占据着很大的比重,甚至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比例,因此要想使得学生的化学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必须让学生把解计算题的技巧掌握的很透彻。据了解,现在初中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够达到标准的,但是在对一些具体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于解题方法掌握的不够成熟,从而就会导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耽误很多的时间,甚至有的学生在消耗很多时间的情况之下,对这类题目还是没有头绪,找不到解题的办法,对题目无可奈何,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使得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淡。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其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师没有真正的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因此现在老师和学生最重视的还是对于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的掌握,只有学生能够真正的从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明白这类解题思路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熟练运用就能够在今后的考试中做到得心应手。举个例子来说,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化学中存在的很多知识点都需要老师亲自去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引,比如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质量守恒法则代入法等等知识点和定理,必须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进而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学生的解题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根据学生的情况,我们知道在化学的学习中,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且现在的学生在平时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进程会出现错误,比如经常漏写固体沉淀符号“↓”和气体生成符号“↑”,从而就会导致整个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出现错误,丢掉本该拿到的分数。

二、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1、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一:守恒法则在对化学计算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到的一个解题技巧就是对守恒法则的运用。化学中所谓的守恒法则,指的就是化学物质在发生某些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根据物质的这种守恒法则来进行解题通常会使得题目变得简单通俗。所以老师和学生必须对守恒法则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必须把这类解题技巧熟练掌握并学会准确的运用。比如在化学计算题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求物质的质量的题目,一定质量的a物质和一定质量的b物质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会发生反应,通常会让你去求生成物质的量,在这种题型下,我们就应该熟练的运用质量的守恒法则来进行解答,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这种解题技巧就能够使得题目变得简单。

在初中化学的计算题中对于质量守恒法则的运用极其的频繁。如果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遇到这种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应利用守恒法则这种技巧来进行解题。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过程中,老师也要经常的向学生灌输这种解题方法和思路。

2、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二:合理利用化学方程式

我们初中教材中有很多的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课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必须对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做到熟练的掌握。化学中所谓的化学方程式,就是利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中包含参加反应的物质、生成的物质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关于化学方程式的例子,因而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一般用铜和稀盐酸进行反应收集氢气,双氧水加热就会生成氧气,而氢气与氧气反应就会生成水,在这其中包含有有三个化学反应:Zn+2HCl = ZnCL2+ H2↑;② 2H2 O2=2H2O+O2↑;③2H2+O2=2H2O。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可以把物质之间的关系都表现出来,我们完全能够利用已知的条件来求具体题目中所求的问题。在今后的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过程中,要熟练的掌握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学会简单的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平配平法则。

为了能够在整体上使得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就必须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关于解计算题的技巧,从而能够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必须全面的发挥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另外还必须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得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很好的完成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 冲.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J].现代教育,2010(23).

篇5:噪声典型例题解析

解析 乐音的振动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振动波形是无规则、杂乱无章的.观察上面四图,发现A、B、C三图的振动波形是有规律的,呈现周期性的重复,而D图的振动波形是无规律的.应选D.

例2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教室外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

解析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本题中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的声音有: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教室外婚庆的爆竹声,所以选项C正确.

例3 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2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和 处控制了噪声.

解析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使噪声不会产生;“隔音墙”是通过“墙”来吸收或反射噪声,使之不进入人的耳朵,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进行控制.应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例4 为了减小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将所有噪声大的机器都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关闭所有声源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解析 选项A要更换所有噪声大的机器,很难实现,措施不可行,不符合题意;选项B要关闭所有噪声源,工厂就必须停产,也不可行;选项C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同样也会听不到别的声音,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措施不可行,不符合题意;选项D用植树或设立屏障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但不影响生产,措施可行,符合题意.应选D.

例5 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3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析 分析路面设计成凹面时的具体情况,与选项进行对应,从而可以获得答案.路面设计成凹面时,汽车在凹形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的发动机照样会产生噪声,所以排除A、B选项.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应该在人的耳朵附近想办法:如戴耳罩等.道路修成凹形是利用道路两旁较高的路旁设施反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应选D.

例6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温度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解析 雪是蓬松、多孔的,雪有很好的吸音功能.声音传到蓬松、多孔的雪上时,大部分将被吸收,基本不反射,所以大雪过后显得特别宁静.应选C.

例7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动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的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从环保角度来说,噪声是指 .

(2)文中在声源处利用消声的方法减弱噪声的措施有 .

(3)文中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采取隔声吸声的措施有 .

(4)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提出三种减弱噪声的具体做法 .

解析 本题考查了噪声和减弱噪声的途径,以及控制噪声的一些具体措施.让学生意识到噪声的危害,学会减弱噪声并且不要制造噪声,实现学以致用.

答案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即凡是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

(2)文中相应的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动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的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

(3)文中相应的措施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

篇6:初中化学流程图题归类解析

类型一:有关检验成分

解析首先找出实验目的:该实验为了分离两种固体。分离与检验不同,最后要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钙,并且不能有杂质。溶解固体混合物,再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钙溶液,经蒸发可得到氯化钙固体;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滤液中的物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因此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就需要除去碳酸钠,加入稀盐酸最合适,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后最后的固体物质只是氯化钠了。

流程图题大致分为四大类:检验、除杂质、分离、工业生产。解这类题型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看清楚属于哪一类。为了便于分析,建议先把流程图中物质名称的化学式写出来。再根据已有的基础知识,寻找突破口。最后结合题意,综合分析作答。

类型一:有关检验成分

例1实验室里有一瓶混合溶液,可能含有K2SO4、NaCl 、K2CO3中一种或多种物质。为探究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

解析本题是检验溶液成分,这类题要注意干扰问题。该题中生成的白色沉淀B可能是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两种沉淀都有。根据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确定白色沉淀为硫酸钡,不是碳酸钡,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钾,无碳酸钾。硝酸钡是过量的,因此滤液A中一定有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了可溶的硝酸钾,也存在其中。由于白色沉淀C不溶于稀硝酸,因此一定是氯化银。由此判断,溶液中一定也含有氯化钠。如果把硝酸钡换成氯化钡,氯化钡中也含有氯元素,对判断氯化钠要产生干扰。

答案:(1)BaSO4; AgCl(2)K2SO4 NaCl;K2CO3 (3)NaCl、Ba(NO3)2、 KNO3(4)否,氯化钡中的氯,对检验氯化钠有干扰。

要点①用来检验物质的试剂若过量就会有剩余,一定存在滤液中。②反应后产生的可溶性物质,一定也存在滤液中。③检验时要避免发生干扰,若有干扰,要记得排除干扰。

类型二:有关除杂质提纯

例2某氯化钾样品含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图2所示:

解析首先找出实验的目的是提纯氯化钾,属于除杂质类。答题时要注意为了把杂质除掉,所加试剂要足量或过量。过量的试剂也要除掉,否则还有杂质。本题中加入氢氧化钾可以除去氯化镁,为了除去氯化钙而又不增加新的杂质应使用碳酸钾溶液,为了把氯化镁、氯化钙完全除掉一定要加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过量碳酸钾,最后要把过量的这两种溶液用盐酸除掉。蒸发可以除去溶液中的水分,盐酸具有挥发性,过量的盐酸中的氯化氢也可以挥发掉。最后的氯化钾固体中包括了碳酸钾、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钾,所以最终所得氯化钾固体的质量应大于80g。

答案:(1)碳酸钾或K2CO3;KOH、KCl、K2CO3;(2)把氯化钙完全除掉;完全除掉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过量碳酸钾;(3)HCl、H2O;(4)a。

要点为了把杂质完全除掉,所选试剂一定要足量或过量、但过量试剂也要除净,否则会重新引入杂质。

类型三:有关物质分离

(2)滤液D的成分是: 。

(3)实验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有杂质,杂质是 ,引入杂质的原因是?

(4)要获得纯NaCl,该如何改进? 。

解析首先找出实验目的:该实验为了分离两种固体。分离与检验不同,最后要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钙,并且不能有杂质。溶解固体混合物,再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钙溶液,经蒸发可得到氯化钙固体;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滤液中的物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因此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就需要除去碳酸钠,加入稀盐酸最合适,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后最后的固体物质只是氯化钠了。

答案:(1)将其全部转化为沉淀,便于过滤分离;(2)Na2CO3、NaCl;(3)Na2CO3;Na2CO3过量;(4)滤液中滴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为止后再蒸发

要点分离物质要保证要得到的物质中都不能有杂质,有杂质要除掉。

类型四:有关工业生产

例4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 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图4所示。

图4(已知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1)“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离“设备(Ⅰ)”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名称是 。

(3)在“设备(Ⅱ)”中固体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4)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填写化学式)。

(5)请写出一个该生产流程的优点: 。

解析这是工业上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的基本流程。化工生产与在实验室中不同,它生产的量较大,因此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经济方面,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宜,能源成本如何。技术方面,装置能否承受,安全如何,速度如何,纯度如何等。环保方面,是否产生有毒气体等。因此在评价生产流程时,要运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评价。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特点是“多变一”,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过滤是把不溶于溶液的固体和液体分开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设备(I)”中的液体混合物析出的晶体,可用过滤的方法。进入“设备(Ⅱ)”的物质有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铵及水,发生的反应有

H2O+CaOCa(OH)2

Ca(OH)2+2NH4Cl2NH3↑+2H2O+CaCl2

最终产物有氯化钠、氯化钙、氨,其中氯化钠、氨可循环再利用。该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成本低、更易得到。

答案:(1)CaCO3CaO+CO2↑; (2)过滤;(3)H2O+CaOCa(OH)2;化合; (4)NH3、NaCl;(5)原料便宜易得,可以循环利用

要点对方案评价,要运用“绿色化学”思想(经济,技术,安全,环保)评价。

篇7: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教学解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教学解析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小实验的教学,可以弥补实验课堂上时间不足、试验器材有限的缺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实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打开。家庭小实验为初中化学的教学增添了许多色彩。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家庭小实验的教学呢?笔者在本文中对这一问题作了几点分析。

一、合理选题

在教学中,家庭实验的种类繁多,教师要想鼓励学生积极地学习家庭实验,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合理选择研究课题。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习情况出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小实验。例如,在教学初期,有些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一定質量的水中是不是能够无限量的溶解食盐,如果不能无限制的溶解的话,100mL的水最多能溶解多少g食盐。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可以为教学“溶液的饱和”奠定基础。

二、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加强自主学习

在家庭小实验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没有从头到尾参与到过程中来,他们有的让爸爸妈妈帮忙做,并不是自己独立完成和亲身实践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试验中去,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下与实验有关的数值等。在实验中,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要积极请教家长和老师,加强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利用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加强探索,增强自己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认真分析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观察和记录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观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在记录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记录,不能根据书上的知识进行猜测或是凭空捏造。例如,有这样一个家庭实验:点不着的“纸”。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条,纸条会很容易着火,但是如果将一张纸条以螺旋形紧紧地缠绕在铜丝棒上,再点燃纸条,无论点多少次都点不着。通过这个实验,学生通过思考就会明白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将加热处的热量迅速的散失,让纸条点不着。

参考文献:

金新华.开展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点滴谈[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08).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中学)

上一篇:神奇的货币导学案下一篇:学校住宿生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