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

2024-06-13

《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共12篇)

篇1:《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

《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

《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

开学第一天,我学了《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这篇课文。

(本网 m.欢迎您投稿)

当我读到第一段时,仿佛感到我已身在云南的热带雨林里,看到了色彩绚丽的热带鸟类,各种热带植物;还看见了活化石――望天树,而且我还在测量着望天树的高度呢!

当我读到“让明亮的眼睛……”时,仿佛看到翠竹林立的竹林,那一根根竹子像一排排卫士站在那里;又仿佛看到松柏在雪地里傲霜斗雪,还有跟它一起做伴的.梅花和菊花;我还看见了农民和果农们在沃野上、果园里辛勤的耕作,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浇湿了干燥的土地。

(本网 m.欢迎您投稿)

在读第四段时,我受到了青山和绿水的召唤,它们的魅力无穷,令人向往。不过,在前进的道路中,还必须不怕艰险,勇于攀登,更加不怕险恶的风浪,只有做到了,才能享受大自然无私地馈赠和给予,才能拥有勇气和胆量,在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只有勇于探索,勇于发现,越过自然障碍。才能知道大自然是多么神奇、美好,是我们最好的绿色课本。也许有人说大自然很危险,可只有体验了。才能知道它的美好,走吧,让我们一起去浏览这绿色课本!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美化大自然!

篇2:《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

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家人去登山。山道两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似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他们面前飞翔。突然,我在一根树枝上发现了一个白白的圆圆的东西。

我很奇怪,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东西?”

爸爸俯下身子一看,说:“这是蝴蝶的蛹。”

我好奇地问:“蝴蝶的蛹就是蝴蝶的家吗?它待在里面怎么不出来呀?”“哈哈。”爸爸摸着我的头,笑着说,“里面不是蝴蝶。蝴蝶和蚕一样,一生要经历很大的变化。你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么?你不是养过……”

我没等爸爸说完就抢着说:“我知道。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过,蚕的一生从卵开始,到幼虫,再到蛹,最后变成虫。原来这就是蛹啊!”

“是啊,蝴蝶的一生也是从卵开始。刚从卵中孵出的毛毛虫会先将卵壳吃掉,吃了卵壳后的幼虫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植物作为食物。当幼虫完成了取食和生长的任务后,就开始选择地点,吐丝固定它的身体,蜕皮化蛹。蜕皮的过程是痛苦的,它就像是在经历死亡,会承受剧烈的疼痛,似乎整个身体要裂成碎片,像插着无数把锋利的刀。要经历几次这样的苦难和折磨,它才会最终成为一只蝴蝶,一只绝顶美丽的.蝴蝶……”

“哦。”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原来只知道羡慕蝴蝶的飘逸,羡慕蝴蝶的美丽,羡慕蝴蝶的浪漫,却不知道蝴蝶是经历了一生的辛苦才换来这一刻的辉煌。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篇3:《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

●1.课题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达成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 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联系语境及借助网络与工具书学会本课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 品读感悟重点词句,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奇趣妙景。

②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 学习诗歌回环反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领悟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精妙, 感受现代诗歌对仗工整、音律节奏明快优美的语言特点。

③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 完成配套《自主学习任务单》, 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 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学习方法建议:

①搜集资料法。

②比较分析法。

③想象诵读法。

④概括归纳法。

⑤圈画批注法。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下面是老师预想的课堂学习主要内容和形式, 你可以略作浏览, 希望对你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帮助。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资源自学, 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

快乐探险家

★★请你到郊外走走, 用眼睛看, 用耳朵听, 用鼻子闻, 用手触摸, 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并把自己的感受带到课堂上与同伴交流。

自我评价: ( ) ★小组评价: ( ) ★

●任务二:

积累与运用

(1) 字词储蓄员

▲★看拼音写词语

耕耘 (gēn gēng) 挺拔 (tǐn tǐng) 苍劲 (jìn jìng) 胸襟 (jīn jīng)

▲★★认读生字词, 借助网络、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

敞开芬芳无限云锦黄昏

▲★★★认读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苍劲沃野洋溢温馨饱览浩瀚胸襟

(2) ★★词语小伯乐

自我评价: ( ) ★小组评价: ( ) ★

●任务三:理解与感悟

(1) 小小鉴赏家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抄写下来, 用心读读, 圈画出描写的景物。

郁郁葱葱高尚纯洁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写写你喜欢这一小节的理由吧。

(2) ★★★金牌解说员

多美的画面啊!

你看_____, 的天空, _____的草地;

你听, 黄鹂_____, 小溪_____;

你闻, 空气中弥漫着_____;

还有那______。

这大自然就像是_____!

(3) ★★★智慧小诗人

例——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 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 显示少年的胸襟!

小溪说:郁郁葱葱高尚纯洁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说:郁郁葱葱高尚纯洁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自我评价: ( ) ★小组评价: ( ) ★

●任务四:启迪与升华

(1) ★★超级智多星

例—— ( 翠竹 ) :刚正不阿坚韧不拔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松柏 ) :郁郁葱葱高尚纯洁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小能手

▲★★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写作手法叫做 , 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

▲★★诗 人把“大自然”说成“课 本”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大自然 ”说成“绿色 的课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时我们学过《走, 我们一起去植树》《老师, 您好!》这两首诗歌, 联系今天所学的诗歌, 相信你对现代诗歌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将你的心得体会带到课堂上与同伴一起交流。

自我评价: ( ) ★小组评价: ( ) ★

三、课外学习资源推荐

中华在线词典 (http://www.ourdict.com/)

中国儿童文学网 (http://www.61w.cn/)

现代诗人孙友田作品:《月光启蒙》、《金色的星》、《花雨江南》儿童诗人金波诗集:《绿色的太阳》、《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

四、困惑与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想法:遵循三“W”原则, 建构立体“绿色”空间

从左至右:王慧、吴佩芳、许洁纯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作者孙友田以清新活泼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调, 描绘了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美景, 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一首现代诗歌、教师该怎么教、学生又该怎么学?在本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中, 我们团队主要遵循了三“W”原则, 以此来帮助学生建构立体的学习空间。

●第一个“W”是“What”, 现代诗歌学生学什么

《课标》给出了答案:“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为此, 我们以《课标》理念为学习的“经”,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立体目标, 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第二个“W”是“How”,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诗歌怎么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很有创意的尝试。我们建议学生结合微课开展课前自主学习, 并且明确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从而以翻转课堂为学习的“纬”, 课程标准为学习的“经”, 经纬分明, 为学生交织出一张自主学习的网。

●第三个“W”是“Why”, 涉及学习任务的设计问题

这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主体部分, 我们依据学生学情, 围绕达成目标, 设计了四大板块的任务。

任务一是“生活与体验”板块, 《课标》指出, 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此, 我们建议学生在自学前先走进大自然, 调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将学习的空间提前延伸至课外, 从而为学习课文打下较好的情感和生活基础。

任务二是“积累与运用”板块, 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独立识字、写字、解词的能力, 我们从本课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 通过四个环节逐层递进的练习, 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任务三是“理解与感悟”板块,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诗意、情境和情感, 为较好地突破这一重点, 我们注重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画面、仿写诗句来进一步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同时领悟诗歌中拟人手法的精妙, 感受诗歌对仗工整、音律节奏明快优美的语言特点。

任务四是“启迪与升华”板块, 《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通读全诗, 我们除了感受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外, 还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深刻内涵。因此, 我们鼓励学生用心品味、创意解读, 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

篇4:走,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在小溪边,在花丛中,在树林里,在蚁窝旁,在晨风里……想一想,我们家中的儿童,在大自然的浸润下,那种蓬勃的朝气,那种惊奇的眼神,那种酣畅的心境,“放风”般的感觉,又是从何而来?

亲近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人类之所以进化成人,也是大自然优胜劣汰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大自然,就没有我们人类今天的生活。但是,现在的许多儿童,却被剥夺了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正像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没有赤脚在小溪里抓过泥鳅,没有攀爬到树上捉过知了,没有躬身在沟渠边挖过野菜。满眼都是灰色的楼房森林,满耳都是聒噪的汽笛合唱。作为家长,该怎样给孩子们打开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呢?

一、巧妙鼓励,引领儿童发现自然,感受自然

“爸爸,去看看我们的小乖乖吧?她是不是又长高了呢?”每个周末,女儿都要缠着我去探望她的“乖乖”。

“乖乖”是谁呢?为何女儿对她情有独钟呢?这还得问问我这老谋深算的爸爸……

我们住在乡村,女儿5岁的时候,迷恋上了动画片,躲在“深闺”不愿出门。“引诱”这位千金小姐到野外去玩,颇费我一番脑筋。

“瞧,你看爸爸拿的是什么?”

“花,哪来的?快给我看看!”女儿一脸惊奇。

“看看可以,但不能给你,因为这是我自己在野外采的。”我把手中的花束往身后一藏,一本正经地说。

“真香!”女儿的小脸绽成了一朵花,“我也要去采花!”

呵,这下,正中下怀!歪歪扭扭地骑着儿童自行车,女儿像一只蝴蝶般地飞出了家门。

“这片草地真好啊,就把它当成我们家的花园吧?”我问。

“好啊,好啊!”手舞足蹈的小家伙一脸灿烂。

“去找一棵小树苗,咱们栽棵小树做个记号吧?”

挖坑,浇水,培土,按部就班,小树站在了“花园”中间,女儿沾了两手泥巴。

“咱们给小树起个名字吧?”

“嗯,我让她和我一样乖乖地听话,在这儿好好看家,就叫她小乖乖吧。”

就这样,每逢周末,女儿总忘不了去探望在野外的一群大自然的朋友——“小乖乖”和她的“私家花园”:小树多长了几片叶子?花园里又来了哪些客人,是小蜜蜂,还是小蝴蝶?哪些野草在跟花儿争夺营养?

大自然包罗万象,是一个生动有趣、可以直接感知的客观世界,是一本绚丽多彩、天天展示在孩子眼前的大百科全书。这本书,有多种“读法”,比如,和孩子一起寻找大自然中的绿色、红色、黄色,区分不同的色彩;一起闻闻青草、泥土、花朵、果实,分辨它们的气味;一起摸摸树皮、石头、树叶的表面,触摸它们的“皮肤”;一起闭上双眼,聆听鸟叫、虫鸣、风声、水声,感受它们的音韵;和孩子一起养育花草,看着它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享受成长的快乐。

家长要学会用一颗虔诚的心,引领孩子去发现自然,感受自然。鼓励孩子,家长首先要鼓励自己,热爱自然,关注自然,做儿童活动的“孩子王”;鼓励孩子,家长就要有一种“风险”认识,不怕孩子弄脏衣裳,划破皮肤,让孩子感受到适度冒险的乐趣;鼓励孩子,家长要有一种“处处皆自然”的意识,从一滴雨、一阵风、一声鸟啼、一声雷鸣中引领孩子去发现自然的神奇与奥妙;鼓励孩子,家长不要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注意到的事物,要动员孩子去看、去听、去摸、去闻,去发现。

只有这样,孩子们心中才会有一棵大自然的“乖乖树”。

二、注重沟通,唤醒儿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

外出度假几天,刚一回家,女儿就向院中的小水池跑去——这孩子,对待池里的几只蝌蚪,比对我这老爸还亲呢。

“小黑褪掉了尾巴没有?”我打趣地问那位双手插进水中的“女士”。

我知道,“小黑”,是对那几只蝌蚪的昵称。从绿豆大小,到长出四条腿,女儿可是看着这群蝌蚪长大的。

“小黑,小黑,都不见了。”女儿一脸疑惑,小心翼翼地拨动着水面。

“怎么会呢?前几天他们都还拖着长长的大尾巴呢?”我来到小池边,果然,除了几条水草,水里空空如也。

“小黑被猫吃了。”女儿满眼盈泪。

不可能,附近没有人家养猫啊?我将孩子拥在怀里,快速地查看现场——小树下,花丛里,青菜垄……嗬!有了!拨开密密的小白菜叶子,下面蹲着一只拇指大小的青蛙,瞪着圆溜溜的眼睛,警惕地守望呢。

“哇,小黑长大了!”女儿破涕为笑,“我要捉一只青蛙王子”!

女儿还没出手,小青蛙一窜,蹦跑了。

“爸爸,为什么青蛙王子不喜欢我啊,我们养了他们好久啊?”委屈的眼神充满不解。

“小蝌蚪褪了尾巴,就长大了。和我们人一样,青蛙王子长大了,要有自己的家。他在为我们捉害虫,在报答我们呢。”

培根说,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我们要亲近自然,而并非“侵略”自然,攀花折枝,涸泽而渔,都是对自然的侵略。家长需要引领儿童与自然“沟通”,比如,在夏日的阳光里,带小宝贝们到森林里做小试验,在地上挖几个坑,分别将塑料袋、纸、玻璃、香蕉皮埋入,过了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孩子明白哪些垃圾土地可以吸收,哪些不可以吸收,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带孩子参观清凌凌的河水和被污染的沟渠有什么不同……

家长要善于和孩子沟通,用一颗真诚的心,教导孩子亲近自然,呵护自然,尊重自然,关爱自然。和孩子沟通,要放下“唯我独尊”的家长架子,蹲下来倾听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和孩子沟通,要善于鼓励孩子大胆实践,家长率先垂范。譬如,观察蜂巢,触摸山羊……要让孩子明白自然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干扰它,不损毁它,我们并不会受到攻击;和孩子沟通,家长要善于发动集体中的伙伴效应,通过活动中的同伴交流,达成相辅相成的目的。

只有亲近和尊重,大自然的“青蛙王子”才能永驻于心。

三、随时点拨,鼓励儿童探索自然,研究自然

离家三里,有一条小河,那是我们和大自然约会的场所。

冬季的一场寒流,使得大地冰封,躲在家里太久,女儿闹着要去溜冰。

整个小河,冻成了一块冰砣。原来沿着河床一袭流淌的白练,现在兀然变成了一条蜿蜒的冰槽。下到河里,根本站立不稳,稍微移动,就会脚下打滑,摔个四脚朝天。

爬起来,摔倒,女儿先是摔得乐呵呵的。再爬起来,再摔倒,女儿生气了:“为什么有水的小河是平的,而结冰的小河却是中间弯下去的呢?”

我一怔,果不其然,整条小河,都是中间凹了下去,为什么呢?

一定是水结成冰膨胀的缘故吧?怎么让5岁的女儿理解呢?

我们回家做个试验吧,用塑料管瓶装满水,让它结冰,看看有什么现象!

“哇,瓶里的冰把盖子都给挤了出来啦!”

“水变成冰,自己就长胖了吧!”

大自然的神奇,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探索的种子。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说,儿童最好的老师莫过于自然。家长的点拨是引导儿童探索自然,研究自然的催化剂。这些点拨,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寻找树下的蚁堆,观察蚂蚁的活动,介绍与蚂蚁有关的知识;可以是寻找一只萤火虫,向孩子介绍萤火虫的习性。还可以寻找鸟儿或蜗牛留下的足迹,顺着足迹追踪动物走过的路线。

有时候,并不一定要马上找到正确的答案,只是用自然的钥匙去轻轻开启儿童心智的大门。

我们都是自然的一分子,走,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铜山县柳泉镇中心小学)

篇5: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描写美景的词语。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3. 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三、教学评价设计:

让学生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发出自己的心声。如:走进大自然绿色的怀抱,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绿色的怀抱,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绿色的怀抱,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绿色的怀抱,我们可以——。这样,将孩子们走进绿色大自然的愿望以及这样做的好处,都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读写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价值观用浅显的方式得以体现。而且将“读诗”和“写诗”以及过诗化的生活结合起来。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学习与探究中的预习。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指名生答。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

2)教学生读长句:

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3)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7.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第一题答案:

A.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交流第二题答案: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生思考、讨论;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

第1节,女生读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环节三 回归整体—拓展阅读 读写训练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厅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上课前,我就已认真经备好了教案,教案是备得很详尽,如果按照常规课来上的话,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可是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认为这样来上的话,就失去了诗歌应有的特色,让这首优美的诗歌也成了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同时也就失去了将其编入课本的意义。

在课前读了这首诗歌,觉得要象教案上那样让学生来分析,来体会的话,不但学生无法体会得如此深入到位,而且会让诗歌失去其韵味,要想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的目的,除了读,还是读。

首先板书课题: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学生一起读一读,然后问:“课本,大家见过吗?”“哪些能被称为课本的?”学生对“课本”这个概念是极为熟悉的,一下子说出了许多课本的名字,且显得十分兴奋,借着这个势,我又问“课本能教给我们什么啊?”知识,学问,这是学生们都能说出来的,我再问:“大自然又是什么啊?”一下子,学生都没有话了,我马上意识到我的问法出了问题,改口问“大自然中都有些什么啊?”这回学生可有话说了,从植物到动物,从身边有到听说过的,个个是滔滔不绝,一下子劲头就来了。我继续问“那大自然也能象课本一样教给我们知识和学问吗?”显然,这个问题是学生一时没有想到的,不过,稍作思考,就开始有学生以自然界中植物能指方向来回答了。见火候已到,我这样来正式导入课文的学习:“作者将大自然比作课本,那么就让我们打开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述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的。”

然后在整堂课上,以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展开和组织教学,请读得好的同学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让其他学生来说说他这样读让你有什么感觉,这样,课堂始终围绕 “读”来进行,学生一遍遍的朗读中深化了理解,升华了情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篇6:《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流畅,清新活泼;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情感饱满,充满激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出话题

1同学们,大家好!先请大家看一个词语

※――课件(文字):大自然

(1)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大自然里有些什么呢?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2)面对这一幅幅迷人的画面,你想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动画提示: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的确,大自然像母亲,无私地给予人类一切;大自然像智慧老人,启迪人类不断创造,也有人说大自然像本无字书,写着无穷的奥秘……那么,在现代诗人孙友田的眼中,大自然又像什么呢?)

※――课件(文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起读课题

2、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

※ ――课件(文字):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首诗。

板块(二)了解诗意

1、 请每位同学先把课后的生字、词语读准确,然后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时候,同学们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课件(文字): 饱 览lǎn 云 锦jǐn 胸 襟jīn

敞chǎn揽 微 风fēng 相xiāng聚

芬fēn芳fāng 苍cāng劲jn 黄hung昏hūn

先自己读读,能找到它们读音的特点吗?

◎动画提示:读准字音

(2)同学们真聪明,这里的绿色字都是前鼻音,而橙色字都是后鼻音;

(3)请跟我一起读一遍:第一行,注意前鼻音的发音……;第二行,注意后鼻音的发音……;第三行要同时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

2、 俗话说得好:旧书不怕百回读!请你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每一节又写了什么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思考、讨论。

◎动画提示:了解内容

(通过仔细的阅读,大家一定明白了,这首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第三部分是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动画提示:获得发现

你发现没有,哪几个小节的内容是相同的?

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回答正确,第一节和第六节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请大家说说。

◎动画提示:请你说说

(3) 嗯,同学们说出了一点儿意思,确实,这两节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课题。但是,这两节放在一头一尾,作者如此安排可是独有匠心的啊,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最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块(三)品读感悟

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歌的第二部分品读感悟: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课件(文字)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把你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交流。

◎动画提示:边读边画 一起交流

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吧!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鸣禽 野花

青山 绿水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近大自然。)

(3)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 ※――课件(文字)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1)请同学们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习3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动

画提示: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2)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发现了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节的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的美丽是亲眼所见的,第三节的鸣禽、野花的联欢是亲身参与的;第四节的青山、绿水的对话是亲耳聆听到的;第五节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这些美好的事物是用心感受的。

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正因为如此才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亲眼所见

鸣禽 野花 ――亲身参与

青山 绿水 ――亲耳聆听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用心感受

3、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

◎动画提示:写一写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文字):挥动有力的双臂,

去触摸太平洋跳动的脉搏。

迈开坚定的脚步,

去丈量喜玛拉雅山的高度。

你受到启发了吗?看来诗歌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填上很多内容。但是,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味深长。

板块(四)反复诵读

1、同学们体会得多准确啊,请你把刚才的体会融入诗歌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读读。

(1)读的时候要注意:无论读到哪一节,都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眼睛看到了翠竹松柏、你的耳朵听到了青山绿水的对话……带着想象来朗读,能把诗读得更美。请一位同学来读给我们听听,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动画提示:读一读 评一评

2、面对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读这首诗了,请各位小评委给我打打分吧。

※――课件(文字)分屏出示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

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

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朗读诗歌真是一种享受啊!我感到快乐温馨、豪情壮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来,配上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分节朗读,2―5节分别请4位同学读,首尾两节一起读。

※――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4、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的发现吗,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要相同呢?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谁来谈一谈。

◎动画提示:谈一谈

是的,正像大家所体会到的,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两个“去吧”,召唤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绿色”点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篇末是对全诗的升华,激发少年儿童勇敢探索、勇于实践,朗读时要注意对比。

板块(五)活动拓展

※――课件:每人搜集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开个“大自然的赞歌”诗歌诵读会。

三 教学备注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充分的想像,将文本读通、读实、读厚。

篇7:《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后感

当我读到第一段时,仿佛感到我已身在云南的热带雨林里,看到了色彩绚丽的热带鸟类,各种热带植物;还看见了活化石——望天树,而且我还在测量着望天树的高度呢!

当我读到“让明亮的眼睛……”时,仿佛看到翠竹林立的竹林,那一根根竹子像一排排卫士站在那里;又仿佛看到松柏在雪地里傲霜斗雪,还有跟它一起做伴的梅花和菊花;我还看见了农民和果农们在沃野上、果园里辛勤的耕作,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浇湿了干燥的土地。

篇8:《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全诗共有6个小节。第一小节与第六小节诗内容的反复,首位呼应,都是写可爱的祖国号召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三、四、五小节写只要少年儿童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他们以丰富的馈赠。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根据课文特色和课标精神,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是,考虑到以下三方面:把握诗意;领悟意境;超越课本。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_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想、悟,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三、说教学程序 ,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复习导入(二)把握诗意;领悟意境(三)整体诵读,合作探究(四)超越文本,拓展升华

(一) 复习导入环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能看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呢?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做好铺垫。

(二)把握诗意;领悟意境

教学读悟课文的第二小节中,考虑到“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创造性问题。我们要寻找一些方法来鼓励孩子学习或增强理解力。”诗歌的语言凝练、简洁,跳跃性强。赏读诗歌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和诗人一道,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对诗歌的理解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真正理解、领悟诗歌的内涵。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学生依据课文诗歌中的内容,分别找出了“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等表示景物的词语。之后在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自由朗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想象这些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对这一过程的设计,通过先抓景物,再抓特点,接着抓想象,既抓了语言文字,又训练了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培养了想象力。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畅谈体会,相互提示,丰富、发展、深化、升华想象。如此一来,原来凝练、简洁、跳跃性强的词语,就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景有情、连贯性很强、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学生在想象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了。

在教学诗歌的第三到五小节的学习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出示文中的插图:大家来欣赏这张图片,如果你来到这里,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从青山、绿水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从天空、大地热情的招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适当的点拨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文中插图,再联系课文填空。多美的画面啊!你看,( )的天空,( )的草地;你听,黄鹂( ),小溪( );你闻,空气中还弥漫着( );还有那( ),这大自然就像是(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读悟第一、第六小节。教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这两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诗歌里面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这两小节完全一样,但是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第一小节首先描绘了“大自然绿色课本”的美丽神奇,吸引读者走了进去;而第六小节既呼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使得学生对诗歌写作的修辞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

(三)整体诵读,合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配乐范读,学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并让学生在配乐下有感情的朗读,鼓励背诵。让学生们合作探究: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音乐的辅助效果有时可以超过语言的描述。在轻快活泼的音乐渲染中,学生美美地读,静静地想,默默地思。驰骋在文字的世界,飞扬在想象的天地,学生的收获是丰厚的。回归整体的合作探究,也让心灵的体悟更为清晰明朗。

(四)超越文本,拓展升华

设计教学的最后一部分,超越文本,拓展升华,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绘画、观赏、摄影、写作等途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感受自然的美丽,获取丰富的知识,增长才干。在队会课上交流自己在“绿色课本”中的收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多么富有号召力的召唤。我们应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既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书中说得好:正如书中说的“没有什么比拥有热情更重要的了。如果你对教学充满渴望与兴奋,学生们就会对学习你所教的课程兴奋无比。我们必须鼓励和鞭策他们,使他们渴望学习,期盼成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立足文本,超越课堂,回归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 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四、说板书设计:

篇9:《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

(一)引出话题

1.同学们,大家好!先请大家看一个词语 ※——课件(文字):大自然

(1)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大自然里有些什么呢?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让我们一同走进大自然。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2)面对这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你想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请大家畅所欲言。(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的确,大自然像母亲,无私地给予人类一切;大自然像智慧老人,启迪人类不断创造,也有人说大自然像本无字书,写着无穷的奥秘„„那么,在现代诗人孙友田的眼中,大自然又像什么呢?)※——课件(文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起读课题

2.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 ※ ——课件(文字):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首诗。

板块

(二)了解诗意

1.请每位同学先把课后的生字、词语读准确,然后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时候,同学们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 ——课件(文字): 饱 览lǎn 云 锦jǐn 胸 襟jīn

敞chǎnɡ开 微 风fēng 相xiāng聚

芬fēn芳fāng 苍cāng劲jìn 黄huáng昏hūn(1)先自己读读,注意它们读音的特点。

(2)请跟我一起读一遍:第一行,注意前鼻音的发音„„;第二行,注意后鼻音的发音„„;第三行要同时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

2.俗话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请你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每一节又写了什么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思考、讨论。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第三部分是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3.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你发现没有,哪几个小节的内容是相同的?

(2)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第一节和第六节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那么,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请大家说说。

(3)嗯,同学们说出了一点儿意思,确实,这两节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课题。但是,这两节放在一头一尾,作者可是独有匠心的啊,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最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迎刃而解。

(4)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歌的第二部分品读感悟: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板块

(三)品读感悟

1.※——课件(文字)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2)把你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交流。※——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鸣禽 野花 青山 绿水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近大自然。)

(3)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课件(文字)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怎样“打开”呢?(1)请同学们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习。(2)我们共同探讨。

(3)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发现了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节的翠竹、松柏、果园、沃野是亲眼所见的,第三节的鸣禽、野花是亲身参与的;第四节的青山、绿水是亲耳聆听的;第五节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是用心感受的。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相机板书)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亲眼所见 鸣禽 野花 ——亲身参与 青山 绿水 ——亲耳聆听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用心感受

3.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 ——课件(文字):挥动有力的双臂,去触摸太平洋跳动的脉搏。迈开坚定的脚步,去丈量喜玛拉雅山的高度。

你受到启发了吗?看来诗歌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填上很多内容。但是,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味深长。

板块

(四)反复诵读

1、同学们,请你把刚才的体会融入诗歌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读读。读的时候要注意:无论读到哪一节,都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眼睛看到了翠竹松柏、你的耳朵听到了青山绿水的对话„„带着想象来朗读,能把诗读得更美。请一位同学来读给我们听听,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2、面对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读这首诗了,请各位小评委给我打打分吧。

※——课件(文字)滚屏

来,配上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分节朗读,2—5节分别请4位同学读,首尾两节一起读。

※——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3、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的发现吗,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要相同呢?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谁来谈一谈。

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两个“去吧”,召唤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绿色”点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篇末是对全诗的升华,激发少年儿童勇敢探索、勇于实践,朗读时要注意对比。

板块

(五)活动拓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课件:每人搜集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开个“大自然的赞歌”诗歌诵读会。

板书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去发现

描绘

去联欢

相聚

去攀登

前进

去感受

呼吸

篇10:《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

师: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 的。

生:不对,大自然里也有红花、彩霞呀,并不完全都是绿色的。

师:说得有道理!那么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想一想,绿色是不是有着某种——

生:我明白了,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好啊,正是人们常说的“生命之树常青。“

生:确实,在沙漠里,只要看到了绿洲,就等于获得了生命的希望。

生:因为绿色充满活力,像一个少年,朝气蓬勃,热力四射。

生: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运用被历代称颂呢!

生:绿色还是环保的同义词,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要住绿色住所。

师:是的,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课堂也叫绿色。

生:(课堂)总不会说是到了植物研究室吧。(生笑)

生:我就不同意,难道其它颜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

师:好啊,那你说说看,你认为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红色的,红枫、红花、红云,万紫千红。

师:红色的大自然,好!蕴藏着热烈,昭示着兴旺,传递着幸福。古诗中对“红“的吟咏也很多,像——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人面桃花相映红。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还认为大自然是白色的。白色象征着圣洁、高雅,雪花就是那美的精灵。

师:不错,民间有谚语——瑞雪兆丰年!……

篇11:《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读有感作文

1、为什么说大自然时绿色的课本?

2、怎样打开大自然这本书?

学生在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心境与文本的语境打通了。

篇12: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简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语言流畅,清新活泼;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情感饱满,充满激情。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在诗歌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并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这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召唤贯穿始终,极富感染力,非常适合朗读。

全诗共有6小节。诗人从祖国的召唤起笔,又以祖国的召唤收束全诗,首尾呼应,构思精巧。都是写可爱的祖国号召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三、四、五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紧紧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驰骋想象,探索大自然神奇的秘密,感受大自然绚丽的景色。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比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

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形象的选择和诗节的布局上,诗人随着对大自然探索和发现的深入,次第、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绚丽和神奇的景色。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文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文本解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标题十分新颖,将“大自然”比喻为“绿色的课本”,给人深刻的启迪,而“去打开”的召唤,读者触题即生感应,真可谓独出心裁。具体从两个方面理解:①“课本”一般指教科书,即课本。“绿色的课本”实际上指的是“大自然”。“绿色”通常指颜色,但“绿色的课本”并非指颜色碧绿的课本,而是特指“大自然”,蕴含着大自然这一课本神奇、美妙、生机蓬勃、充满活力的意思。作者将“大自然”与“课本”连成一体,用意是大自然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学习、去理解,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课本”。②既然“大自然”是我们的“绿色的课本”,里边充满了神奇、美妙,就不能让它一直合在哪儿,我们要 “去打开”这一课本,有所接触,有所认识,有所探索。“去打开”是祖国向我们广大青少年发出的深情号召,号召我们投入到绿色大自然黎、里,挖掘隐藏的秘密,获取丰富的收获。】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这是诗歌的第一部分。置于开头,揭示题旨、点明题意。写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荫”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可爱,“敞开”、“给”则运用了拟人手法,表明大自然热情欢迎、接纳孩子们投入它的怀抱,显得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亲切感人。两个“去吧“表达了祖国已经发出号召,号召孩子们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召唤他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满含深情,具有点明题意的作用。】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大自然的动人画面:翠竹挺拔、松柏苍劲、果园丰收、沃野耕耘。这两句中的“发现”和“描绘”虽然极其普通,但在整体上却含义深刻:大自然翠竹挺拔,松柏苍劲,这是客观存在,如果我们不去接触,不去感受,不去想象,只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睁开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去联想,去体会,必将有所发现----这“发现”里隐含着观察、感受、喜悦,它与“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密切相关。这里,诗人启发读者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这一部分描绘了大自然的友好情态:鸣禽友好、野花绽放,落脚在欢乐、温馨;青山点头、绿水歌唱,涌动着盼望相聚、召唤朋友的心声。句中的“温馨”指温和芳香。一个“鸣”字,不仅让我们仿佛听见了禽鸟的鸣叫,声声悦耳,而且还和后面的“要和你们联欢”联系起来,这个“鸣”字就是亲鸟的招呼。一个 “野”字就与人工培植的花圃、花盆里的鲜花有了区别,它是大自然里野生自长的,富有更多鲜活气息,同时也与“打开大自然了彩色的课本”挂起钩来,“联欢” 才更有风味,“鸣”和“野”是作者精心提炼的。】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这一部分展现了青山风光、绿水浩瀚的大自然的山水特点。启示读者去认识,去探索,享受自然的赐予。这两句采用拟人手法,将青山、绿水人格化,它们在召唤少年朋友“攀登”、“前进”,因为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去勇敢地攀登,才能饱览巍巍青山的无限风光,从而显示出少年朋友的所向无前的豪迈之情。同样,只有排除一切险阻障碍,毫不迟疑地前进,才能奔向浩瀚大海,以搏击险风恶浪来显示少年朋友的阔大胸襟,从而实现美好的抱负。这两句是激情的召唤,意蕴丰富。】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这个部分展现了天空明媚之晨景和大地怡人之黄昏,字里行间透露出大自然敞开胸怀,要我们去无畏探索,尽情享受。】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这一部分呼应开头,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召唤贯穿始终,饱蕴着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激情,富有感召力,造成了思想感情上的进一步升华了。】

三、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比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教学时,先安排学生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诗歌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然后再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最后朗诵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课文特色和课标精神,教学时,我会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将贯穿于全过程,我会时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采取朗读感悟、启发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力求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五、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主要以“创设情境,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为主。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教学时,指导学生运用“自主读、分角色读、个人美读、师生合作读、分组读、pk读、配乐读、整体诵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想象情境,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启发想象的教学方式,以读为本,以读促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力求达到本文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激趣引题,质疑探究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更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学伊始,我就通过激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唤起学生已有经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情趣。我又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积累、好奇和探究之心走向文本。

(二)自学诗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一遍,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在细细地去品读文本内容。这首现代诗语言比较浅显,内容不深奥,学生初读后对诗意会有所领悟。但由于文本容量较大,又有些“形散”,因此,我把导入时学生的质疑问题由浅而深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美读诗文,感悟诗意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中我就安排了充分的读,让学生采用“自主读、分角色读、个人美读、师生合作读、分组读、pk读、配乐读、整体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从读中感受和体会诗意。如引导学生想象绿色大自然向我们徐徐展开,两个 “去吧”充满了对少年儿童热切的召唤。又如教学时,调动经验,引导交流,抓取景物,寻找特点,想象画面,引领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身临其境。通过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使学生从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到言中之情,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朗读后我又及时和学生进行评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在教学时,我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让文字返回到原本真实的状态,让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声音、情感,逼真地再现出来,使学生欣赏着最美的画面,逐步进入诗歌的境界之中。再如指导学生朗读第六小节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体会在诗的意境和情感上的变化,让学生初步认识诗句反复的特点和作用。

(四)合作探究,深化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把学生质疑的内容进行有效选择,并一一罗列,作为一个个学习交流的板块,与学生一起细读品味。如诗中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组织学生分组交流体会。引导学生紧扣诗句去体会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洋溢着欢乐和温馨”。在合作探究中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作探究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学生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五)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课内拓展:引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绿色的课本等待我们去打开,我们将如何打开更多的自然的课本?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写出心中对大自然的理解!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诗歌的仿写、创作能力,同时更加深了对诗歌理解,对诗情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立足文本,超越课堂,回归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2、课外拓展:通过阅读、绘画、观赏、描写等途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感受自然的美丽,获取丰富的知识。课后将在语文活动课中进行反馈和交流,主题是:你在“绿色的课本”中收获了什么?(表现形式不限)这种教学的延伸,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去更广泛地了解大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思路、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融为一体,能为教学更好地服务。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

松柏 描绘

果园

沃野 联欢

鸣禽

野花 相聚

青山

上一篇:餐厅收银员操作流程下一篇:真挚的周末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