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如何打开思路

2024-05-18

命题作文如何打开思路(精选五篇)

命题作文如何打开思路 篇1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题目前面有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这些材料有引出话题或题目, 引发联想、打开思路的作用。命题作文前面很少有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只有孤零零的一个题目, 许多学生看到作文题后, 头脑里一片空白, 往往不知要写什么。所以探讨命题作文打开思路的方法比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显得更有必要, 并且掌握了命题作文打开思路的方法对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打开思路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拟运用诸多实例来阐述命题作文打开思路的方法。

一、作文标题为词语, 打开思路的方法。

标题是词语的命题作文, 这个词语一般是实词, 多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词语词性不同, 打开思路的方法也不同。

(一) 标题是名词

标题是名词的, 可按如下方法打开思路:先琢磨词语的含义, 再联想相关的人和事, 然后思考词语揭示的内容的类别、特点和作用。

例如写作“肩膀”, 首先思考肩膀的含义:肩膀是人身体的一部分, 是前肢与躯干相连的那部分。由含义联想到相关人的肩膀: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等熟人的肩膀, 农民、工人、商人、军人、服务员、售票员、官员等陌生人的肩膀。又联想到父母亲的任劳任怨, 爱人之间的相濡以沫, 兄弟朋友的鼎力相助, 商人们的奔波忙碌, 售票员的耐心细致, 军人的刚正严肃, 等等。由今到古, 也可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肩膀上挑起的建功立业的丰功伟绩, 李白、杜甫、蒲松龄、曹雪芹肩膀上挑起的千古文章, 苏武、岳飞、戚继光、郑成功肩膀上挑起的民族大义等。这是与肩膀相关的人和事。由此又想到不同类别和特点的肩膀:男女老少的肩膀, 胖瘦美丑的肩膀, 高耸低垂的肩膀, 古今中外的肩膀, 弱小的肩膀, 强壮的肩膀, 灵活的肩膀, 坚挺的肩膀等。此外还可想到肩膀的作用:肩膀能担负重量, 承担责任, 承载快乐, 给人温暖;肩膀是感情的依靠, 是爱情的相守, 是亲情的牵挂, 是友情的寄托……

又例如写作“尊严”, 先思考尊严的含义:尊严指尊贵庄严, 也指可尊贵的身份和地位。由尊严联想到有关的人和事:一句话、一个物体、一件小事、一个位置、一个场面, 人们的服饰、饮食、出行, 人们的隐私、名誉、权利, 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恋爱、结婚等。由此又想到尊严的类别:学生有尊严, 教师有尊严, 领导有尊严, 老百姓有尊严……甚至乞丐也有尊严。想到尊严的特点:任何人都可以具有尊严, 每个场合也可以存在尊严;尊严有时表现为物质, 有时又通过精神体现。想到尊严的作用:尊严关系着每个人人格的独立, 关系着每个职业的存在, 关系着家庭的健康与快乐, 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像“脊梁”、“山”、“种子”、“门”、“桥”、“泪水”、“退路”等属于具体名词的标题, 像“生活”、“习惯”、“意志”、“好奇心”、“逆境”、“潜力”、“个性”等属于抽象名词的标题, 都可以按这种方法打开思路。

(二) 标题是动词或形容词

标题是动词或形容词的, 可按如下方法打开思路:先分析动词是什么动作或存在什么变化, 形容词是什么性质或是什么状态, 再联想相关的人和事, 然后对相关的人和事从原因、措施、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思考。

例如写作“传递”, 首先考虑传递的含义:传递是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 与传颂、传播、传送、传达等有密切的关系。由含义联想到具体的物体的传递, 如信件、火炬、救灾物资等, 联想到抽象的事物的传递, 如思想、感情、精神等, 联想到介于具体与抽象的事物之间的传递, 如经验、文化、科技等。这些与传递相关的人事若更具体一些, 可进一步想到传递消息、友谊、快乐、孝心、爱心、爱国心、平安、祝福、民族精神、奉献精神等。任选其中一项, 又可以从原因、措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例如从“传递爱心”的角度思考, 就会想到伤痛病苦需要爱心, 弱势群体需要爱心, 社会发展需要爱心;就会想到传递爱心可以通过钱物给人以物质帮助, 也可以通过鼓励慰问给人以精神帮助;就会想到如果人人传递一份爱, 人人从小事做起, 持之以恒地传递爱心, 那么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又例如写作“宁静”。宁静是一个形容词, 先分析它是什么性质或状态。宁静就是安静, 没有声音, 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稳而平静。这是宁静的含义。由含义联想到具体的人和事, 联想到清晨、午休、夜晚的宁静, 联想到湖边、森林、草原、考场、赛场、战场的宁静, 联想到同学、朋友、老师、恋人、亲人、名人心情的宁静, 联想到在宁静的环境中发生的一件事, 某人在心情宁静的情况下处理的一件事……从而进一步想到家庭、学习、生活、工作等有关宁静的内容。从以上内容中随意选择一项, 又可以从原因、措施、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分析。例如从“让生活多一些宁静”的角度思考, 就会想到宁静能使你专注于你的事业, 宁静能让你正确地看待得失, 宁静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就会想到要得到宁静必须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不要太看重名利, 多接受一些文学艺术的熏陶;就会想到拥有了宁静, 个人将变得高尚纯洁, 集体将更团结更有战斗力, 社会将更和谐、发展将更快……

像“别离”、“搀扶”、“考验”、“变通”、“尝试”、“宽容”、“合作”等属于动词性质的标题, 像“平凡”、“快乐”、“意外”、“自信”、“熟悉”、“完美”、“坚韧”等属于形容词性质的标题, 都可以按这种方法打开思路。

二、作文标题为短语或句子, 打开思路的方法。

作文标题为短语或句子时, 有些短语或句子表明了文章写作的观点, 有些没有表明观点, 针对不同的情况, 打开思路的方法也不同。

(一) 标题是没有表明观点的短语或句子

1. 标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短语或句子

有象征意义的标题是双关语, 其意义既有实指的具体的事物意义, 也有虚指的抽象的象征意义。有象征意义的标题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只有某个词语有象征意义, 另一种是整个短语或句子都具有象征意义。如“必须迈过这道坎”、“包容是一把双刃剑”、“提篮春光看妈妈”、“你就是一道风景”等就属第一种情况。这些标题的象征意义重点落在“这道坎”、“双刃剑”、“春光”、“风景”等词语之上。本文前面已经介绍了标题为词语时打开思路的方法, 这里基本可以按这种方法打开思路。像“在路上”、“风, 应该这样吹”、“踮起脚尖”、“雕刻心中的天使”、“春来草自青”等属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揭示的内容较抽象, 较深刻, 很难直接把握。如果从标题表现的具体内容入手, 充分展开联想, 多角度多层次揣摩分析, 就能打开思路。例如写作“风, 应该这样吹”, 由“风”我们想到不同地方的风:海上的风, 森林中的风, 草原上的风, 城市的风, 乡村的风……想到不同季节的风:春天的风, 夏天的风, 秋天的风……想到不同种类的风:微风, 凉风, 热风, 冷风, 狂风……想到古代的风, 现在的风, 未来的风……由“应该这样吹”, 我们想到春天的风应该微微地吹, 夏天的风应该送来阵阵凉意, 秋天的风应该吹熟万物, 冬天的风应该吹出凛冽刚劲;古代的风应该留下历史的印迹, 现代的风应该吹出一片新的天地, 未来的风应该吹向天南地北五湖四海……这是些具体的浅层的联想, 思维再向前推进, 深层的象征意义就出现了。春风应该微微地吹, 可以象征人应该有平和的心境;夏天的风应该送来凉意、秋天的风应该吹熟万物, 象征应该有奉献精神;冬天的风凛冽刚劲, 象征应该与不良行为和习惯作坚决斗争。乡村的风应该吹出清新自然, 象征农村应该继承好传统与发扬新风尚;城市的风应该清洁舒爽, 象征城市应该既重视环境保护, 又发展经济。古代的风应该留下历史的印迹, 象征应该顺应历史, 推动历史前进;现代的风应该吹出一片新天地, 象征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未来的风应该吹向天南地北五湖四海, 象征世界人民应该爱好和平、共同发展。

2. 标题是具有话题性质的短语或句子

在话题作文中, 标题与话题一致时, 这些标题就具备了话题的某些特点。在命题作文中, 有些标题也具有话题的某些性质。具有话题性质的标题, 学生思维容易激活, 思考空间可以很宽广。例如“把握生命”、“思想的声音”、“生活中的哲理”、“为人的艺术”等。写作“思想的声音”时, 可以选择的内容很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不同的哲学流派的思想内涵对世人的影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作品蕴含的思想。有些话题性质的标题, 可以多思考符合中学生身份特点的内容。例如“倾诉, 在师生之间”、“定义缺陷”、“求学的压力”、“谈谈感谢”、“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等, 学生写作时, 只要想想自己的成长历程, 想想家长、学校、社会, 想想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熟人, 想想在不久的将来走上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的现实, 写作时就能做到文思如泉涌。还有一些话题性质的标题, 命题者所持的观点与态度不很明确, 所以学生写作时选择的角度就很多, 可以从多方面立论。例如写作“我看快餐文化”, 可以从提倡快餐文化或反对快餐文化两方面去打开思路, 还可以用褒贬结合的方式打开思路。像“面对诱惑”、“假如一切可以重来”、“我眼中的社会”、“我想对你说”等, 都可以从多个角度打开思路。

3. 标题是关系型的短语或句子

关系型标题是由两三个词语或短语组成, 词语和短语一般由“和”或“与”连缀。标题中概念与概念之间可能蕴含着多角度、多层次的内在关系。这种标题重点考查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关系型标题打开思路的关键是要理清标题中概念的关系。标题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有对立统一关系、兼融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交叉关系等。例如写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就要理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不保护好环境, 经济难以发展;不发展经济, 环境也难得到更好保护。写作“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就要理清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兼融关系:不能因为强调相信自己就全面否定听取别人意见, 也不能因为强调听取别人意见就全面否定相信自己。我们可以考虑侧重写相信自己, 也可侧重写听取别人意见, 但两者必须兼顾。写作“人文素养与发展”, 就要理清人文素养与发展的条件关系:人文素养是条件, 发展是结果。写作“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就要理清兼听则明与偏听则暗的因果关系:明是兼听的结果, 暗是偏听导致的;因为兼听则明, 所以偏听则暗。像写作“想和做”、“坚守与变通”、“自卑·自负·自强”、“发现———创新”等标题的作文, 只要弄清了标题中的关系, 打开思路就迎刃而解了。

(二) 标题是表明观点的短语或句子

标题没有表明观点, 含义深刻, 需要仔细琢磨题中之义。标题表明了观点, 打开思路就有了方向性, 就可按照标题指明的方向思考。因为标题表明了观点, 所以既可以以此标题敷衍出一段故事, 也可以此标题作为触发点进行广泛的联想, 还可围绕此标题展开多角度的论述。学生打开思路可以通过下面四个具体步骤来实现:第一步明白观点是什么, 这是关于观点的性质和类别的问题;第二步了解为什么这样, 这是对问题进行目的和原因的探析;第三步研究怎么办, 这是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第四步想想会有怎样的结果, 这是思考问题解决后的效能和结果。例如写作“母爱不朽”, 先想到母爱是什么, 母爱不朽有什么具体表现, 然后思考怎样的母爱才是不朽的, 最后想到处处充满不朽的母爱, 社会将会怎样。再例如写作“语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 先想到语文是什么, 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然后想到为什么想说爱语文不容易, 再想到怎样使爱语文变得容易, 最后想到当想说爱语文变得容易之时, 语文将会变成怎样。

如何快速打开作文思路 篇2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赋分比重一般不少于2/5,语文考试要想赢得高分,那就必须要把作文写好。但由于受考场氛围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考生在阅读完作文题目后,往往会陷入思路闭塞、无从下手的窘境。而考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还不能打开思路的话,那心情就会越来越急躁,作文构思和润色就更没有时间去做,草草下笔,作文搞砸便是在所难免的了。因此,在考场上迅速打开作文思路,是发挥出最佳写作水平的关键。

如何才能迅速打开考场作文思路呢?以下四招可以助你渡过“难关”: 第一招 联想

面对作文题目,如果同学们的思路出现“卡壳”,这时最好的办法是静下心来,根据题目的中心有意识地去展开联想,回忆自己生活阅历中与题目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事例。这样一来,许多事例就会纷纷呈现在头脑中,在事与事的碰撞中,灵感就有可能突然出现。

如某市中考作文真题二:

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改写自《今日教育·读写舫》)

请你以“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面对这道半命题作文,如果你一时理不出思路,那就不妨沿着“承诺”展开联想,可以回想自己生活中的承诺经历,比如对朋友的承诺、不上网吧的保证等;也可以回想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承诺故事,比如守信重诺、立志报国的名人故事等;还可以反方向联想,譬如回想那些撕毁约定、不讲诚信、践踏承诺的故事。在不断的联想中,“爱的承诺”“错误的承诺”“绿叶对根的承诺”等立意就会很快跳进脑海中,文字就会从笔端汩汩流出。

第二招 转化

一道作文题目,如果在题面上一时找不到构思的突破口,运用“转化”法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里的“转化”,就是指转换视角,化大为小。如此一转

化,文题往往就能与自己的生活积累发生联系,从而激发灵感,产生“顿悟”,使得文章迅速成形。

如某市中考作文真题二:

淡淡的友谊很纯,淡淡的微笑很甜,淡淡的生活很真实。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淡淡的真情和淡淡的快乐,也许,这些平淡的点滴会成为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请你以“平淡”为话题作文。

“平淡”这个话题很大、很抽象,让人一时无从下手。但如果你将这个话题前后加上一些修饰语“转化”一下,变为“平淡的友谊”“平淡的母爱”“平淡的电话”之类的“小话题”,相信就能很快地理出文章思路,构思好文章的结构。

第三招 发散

有不少作文题目,都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进行构思,所以,同学们在考场上碰到作文思路堵塞时,不妨试试“发散”法,即围绕中心话题,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这种方式,往往能很轻松地搭好文章的框架。

如某省中考作文题:

墙,是大家熟知的事物。生活中有物质的墙,如土墙、砖墙、人墙、篱笆墙、玻璃幕墙、花墙、城墙、防火墙、影壁墙等。也有精神的墙,如沟通的障碍、法规的限制、做人的原则、道德的底线等。筑一堵墙,可以多一分约束与安全;拆一堵墙,可以少一分封闭与隔膜。

请以“说墙”或“墙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目猛一看还真让人有点晕,但如果同学们稍稍发散一下,把这里的“墙”朝多个方面进行理解,如理解为“与同学之间的误会”“与父母之间的隔膜”“道德法律对人的约束”等,思路很快就能打开,行文时只要把这些内容进一步拓展开来就行。

第四招 定调

这里的所谓“定调”,就是定方向、定主题。有些作文,读完题目后,似乎有许多东西可写,但一动笔,却又不知道到底写哪一个好。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先给作文定一个大体上的方向,然后再依此选材,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如福建宁德市中考作文题一:

雨过天晴,三只小飞虫不慎困在蜘蛛网里。一只小飞虫挣扎了一番,觉得蛛网牢不可破,心灰意冷地哀叹道:“死定了。”它轻易地放弃努力,果然,不久以后,就可怜地死了。另外两只小飞虫不甘心就这样坐以待毙,它们齐心协力,寻找出路。经过不懈努力,它们终于破网而出,重获新生。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可以提炼出的主题有“合作”“坚持”“抗争”“放弃”等,我们必须先根据自己占有的材料情况挑出一个适合自己的主题,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构思,以求迅速打开思路,切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打开作文思路的尝试 篇3

材料是一篇小小说:

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山溪。惊悸的浊浪,滑溜溜的卵石,使他的名声远扬,某报撰文颂曰:“人桥!”

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

姑娘没有勇气过小溪,更谈不上背孩子们渡水,于是一到雨天黄昏,对岸就摊着一支家长的队伍,一律裤腿高挽。

姑娘开始了奔波。她向文教局长打报告,给区公所写信,跟乡长争吵,还掏出了自己的工资,把一位关键人物屡屡灌得大醉如泥。

……

这是一个主题思想比较隐蔽的材料,要去续写,一定要弄明白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精微寓意。续写的优劣,最能考察一个人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见地,认识是肤浅还是深刻,主题思想应如何把握,对人物褒贬程度怎样,这些都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阅历。当我把这则小小说打在投影仪上,要同学们续写一个结尾时,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紧张地思考、讨论、争议,没过五分钟,一位女生率先发言,谈自己的续写思路。她说:“从原文中看,这位姑娘‘开始了奔波’、‘打报告’、‘写信’、‘争吵’、‘掏工资’、灌醉一位‘关键人物’的行为,说明她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你们想,谁愿在山区教学,谁不向往城市。这位姑娘的行为符合社会真实。情有可原。我的续写是让姑娘调离山村,走向域市。”没等我做评点,有一位男生站起来说:“我的续写是让姑娘通过活动各方关系,当上大的官,然后再来关心这些孩子们的实际问题。”他的话刚一说完,课堂内爆发出一阵大笑。我说:“如果按照这两位同学的思路去续写这篇小小说,那么,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没有一点生活的亮色和人物高尚的情操,只有蝇营狗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深度会太肤浅,缺乏审美价值。续写这篇微型小说,我们要把握人物,一切背景、情节、场面、细节都不能游离人物而存在,且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我们要透过现象,作进一步深入思考,看清本质,然后确定思路。”说了这些,同学们又进入沉思之中,过了十几分钟,又有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小小说对姑娘是明‘贬’实褒,欲扬先抑,她的一些行为绝不是为自己,而是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上学过河问题。”还没等他说完,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对,小说中的‘他’动机不良,完全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不然的话,他升了文教办主任后为什么就把孩子们忘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肯定了这样的思路,然后大家去续写这篇小说的结尾。下课时都交上了自己的续作。这时,我才把原小说的结尾打上投影仪:

……不久,小溪上架起了一座桥,钢筋水泥桥。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地上学了。姑娘现在还在山村,教着四个年级五十名学生。

同学们一看,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显然是“英雄所见略同”。最后,我说请同学们给这篇微型小说拟个题目吧。没想到大家竟异口同声地说“桥”。我说“对,对,对,可为什么以‘桥’命名呢?”一位同学随即站起来说:“小说情节围绕‘桥’展开”。另一位同学补充说:“‘他’的行为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人桥’实际上是通向仕途之桥,姑娘奔波的结果是给学生们建造了一个长治久安之桥!”“对”我说“一桥定人物之褒贬,一桥定情节之落差!”

“那小说结尾为什么还让姑娘在山村教着四个年级五十名学生呢?”

“这正反映了姑娘扎根山村教育,思想境界崇高,这和‘他’心在仕途,只想升官不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一位同学紧接着说。

“好,这样续写,这样考虑人物结局,才真正地升华了人物主题。爱心,不在一时一刻付出,而在一生一世地拥有。”

下课铃响了,师生还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

命题作文如何打开思路 篇4

【例1】一次挫败的经历, 一个难忘的胜利, 一篇睿智的文章, 一句善意的劝慰, 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 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 智慧得以增长, 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以“那一刻, 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09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作文试题)

【例2】请以“今天真好”为题, 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不少于600字。

(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试题)

比较上述两题, 我们发现, 虽然同样是全命题作文试题, 但是, 在题目结构上, 兰州题采用的是“导语+文题+要求”形式, 而南京题是“文题+要求”形式。由于没有了用来开启思维、示范思路或暗含限制的导语, 南京题呈现直截了当的特点。我们把这类只有文题和写作要求的全命题, 叫做“直陈式全命题”, 简称“直陈题”。从2007年起, 这类试题在中考中一直呈大幅上升势头。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中考有17个考区选用了直陈题形式, 占全部49个全命题考区的34.7%。其中上海 (“在学海中游泳”) 、江西 (“我很幸运”) 、安徽 (“师生之间”) 、芜湖 (“那一次, 我很感动”) 、山东烟台 (“一次特别的拜访”) 、浙江台州 (“取暖”) 、广西桂林百色合卷 (“感受节日”) 等考区都是中考命题改革的前沿考区。另外, 还有河南、吉林、宁夏、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福建宁德等15个选题作文考区也包含有直陈题备选。

仔细研究17道直陈题中的文题, 我们发现, 在语言上, 它们具有词义浅显、通俗易懂的特点。比如, “我们一起走过” (江苏南通题) 、“从那一刻开始” (浙江温州题) 、“生日快乐” (山东淄博题) 、“我们初中生的故事” (福建三明题) 等和上面列举的文题一样, 都运用了常见常用的词语或者短语作为题目, 一看就能知题意;在内容上, 它们具有指向明确、力求丰富的特点。指向明确, 是说文题或指明了写作人称对象, 或指明了地点范围, 或指明了事件性质, 或指明了主要情感, 等等。至于力求丰富, 且看南京题中的“今天”一词, 它可以解释为“当前” (就是写作时的那一天) , 也可以指事件发生或经历的“某一天” (如最近的一段时间、未来一段时间中特定的某一天) , 还可以解释为“现在” (指当今时代) 。这些含义, 并不艰深, 都是我们经常见到、多次用过的, 所以, 稍加思考是不难找出来的。诸如此类的, 还有上述列举淄博题中的“生日” (可以是个人出生之日, 也可以是组织诞生之日) , 南通题中的“一起走过” (可以指一起走路, 也可以指一起生活、学习、工作过) 等。命题者选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 可以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 让文题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让考生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更灵活的写作思路。

直陈题的兴起, 跟2007年以来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变化有关——随着本世纪初开始的话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全面普及, 使得中考作文中宿构问题愈显突出, 一些投机取巧者有了可乘之机;同时, 过于宽泛的选材立意构思空间, 让统一评分标准变得难以操作和落实, 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而全命题、特别是直陈式全命题等题型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考试选拔人才的有效性, 因此, 这些题型必将会得到更普遍的应用。

应对这类题目, 一是要找准题眼, 吃透含义。所谓的“题眼”, 主要是指文题中标明主要限制的关键词语, 是写作内容的“重心”。一般而言, 它是指主谓短语类文题中的谓语, 偏正短语类文题中的修饰语, 动宾短语类文题中的动词, 疑问句式文题中的疑问代词等。对题眼, 要通过直接解词释义、近义辨析、置换比较等方式, 准确、深入把握其含义。比如, 南京题中的“真”就是本文题的题眼, 它是指程度很深入, 意义不一般, 超过平常。所以, 文章中要注意写清写透“好”在哪里, “好”有多深、多大。

二是要对接背景, 整体把握。语言都有一定的潜台词, 潜台词里往往包含话语表达的背景。所以, 我们要深入领会文题之意, 不妨挖掘出题目的潜台词。比如, “今天真好”这道题, 试问一下, 今天真好, 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于是, 我们就会发现, 原来, 此题是建立在昨天不好或者昨天一般的基础上的。因此, 文章中最好有点出此意的话语, 在比较中写出“真好”。另外, 如果文题是由多个词语组成的, 要注意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打开思维, 锁定内容。有导语的全命题, 导语中大都旨在开启写作者的思维, 所以, 我们迅速进入构思写作状态更便利。对于直陈题来说, 我们要快速打开写作思路, 可以画出一条树状图来, 树的不同枝子代表不同的类别, 比如“时间枝”“人物枝”“地点枝”“情感枝”“事物枝”等。在每条枝子上, 画线作为丫, 每一丫标注一个可写的对象, 比如, 还是说南京题, 在“人物枝”上的丫上, 可以分别标注“执政为民的温家宝”“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敬业的某某老师”“作风大变的地方官员”等等, 这些人, 都可以作为你写“今天真好”的对象。这个树状图, 可以标注出数不尽的可写内容。这时, 需要你确定好写作中心, 找出最能表现中心、自己最有把握的材料来, 作为写作内容, 从而实现提高写作速度和质量的统一。

附录2009年江苏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精评示例

今天真好

南京市一考生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 今天和明天。但唯有今天是真好!唯有今天是最好! (开门见山, 摆出人生“三天”和文章中心论点, 为下文的比较说理奠基)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写“昨日”, 突出“不可留”。看看下文中, 是不是写了今天是可以抓住的。两相对比, 可见“真好”) 昨天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往昔, 一切都幻化成回忆。回忆如同那西下的夕阳, 那西下时一瞬间的美景, 那份令人心醉的美景, 看得见, 回忆得起, 但却又怎么也留不住;又似那昙花一现的瞬间, 花香似乎还在鼻尖, 那娇美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 可是一回头却难以再寻回。 (以夕阳、昙花作比, 说明昨日也“好”, 但不过是留不住的“好”) 人, 如果沉湎于昨日之美好, 而一味抱怨今日之辛劳, 那他注定一事无成。人, 如果慨叹于昨日之伤感, 而不思今日之进取, 那他就会在哀怨慨叹中结束一生。 (在上文写昨日特征的基础上, 这几句写了人们对待昨日的不可取态度。表达逐层深入)

而明天的一切又都是那样的遥遥无期, 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 那样的难以预料。 (本段观点摆在段首, 很鲜明) 就像那海天相接的海平线, 你看得到, 却又永远到不了, 你每一次前进, 得到的也只是那一条海天相接的线。如果你一直期待明天而今天不付出行动, 那明天再怎么美好, 也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前面写的是明天的特征, 后面写的是人们对待明天的不可取态度)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我辈之中, 大言不惭要当科学家、政治家者比比皆是, 但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一直把握今天的又寥若晨星。 (名言和成语的运用都很恰当, 精彩) 如此这般, 成科学家、当政治家, 那不过是对明天的幻想罢了。明天的幻想罢了。明天幻想明天的幻想政治家, 那不过是对明天的幻想罢了。

今天, 只有今天才真正地属于我们。只有每一个今天我们才可以牢牢地抓住;只有每一个今天我们才看得见, 摸得着, 感觉得到, 才握在我们的手心之上! (上述两个“只有”句, 侧重对比昨天写今天) 只有在今天, 我们才可以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只有在今天, 我们才可以真正地作出贡献;也只有在今天, 我们才可以真正地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述三个“只有”句, 侧重对比明天写今天) 不过, 不要在今天为昨天而悲伤, 因为“当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 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星星”。所以, 就让我们在今天即将成为昨天的时候留下自己应留的东西, 让自己的今天无悔无憾!不过, 不要在今天为明天而做不必要的猜想, 因为无论东方的“寅吃卯粮”, 还是西谚的“鸡蛋没有孵化前不要数小鸡”, 都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明天不可预知, 也不可预支。所以, 让我们在明天快要到来的时候留下自己今天的风采, 让自己的今天无悔无憾! (这两句, 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今天)

人生三天, 把握今天的光芒, 方能抹去昨天的怅惘, 才能成就明天的辉煌!朋友, 请你牢记:人生只有三天, 努力请从今日始!只有流出了汗水, 你才可以大声高唱:

今天真好! (“只有流出汗水了”, 强调了正确对待今天的关键, 是对前面观点的深化)

【简评】

对比手法是本文说理的最有力武器, 也是本文的最大亮点。在文章的第二、第三段里, 作者分别集中笔力论述了昨天已逝不可留、明天未到不可期, 阐明了沉湎昨天与幻想明天危害无穷, 第四段论证了今天才真正地属于我们, 说明我们要在今天努力, 从而留下该留的东西。由于对比用得好, 不仅从反面说理, 也从正面讲清道理, 使得通篇文章立意高远, 视野开阔, 说服力强。

雅思写作如何快速打开思路 篇5

面对茫茫作文题海,不少考生不知所措:全部话题都准备不切实际;不全面准备,心中又没底。充分准备了其中某个话题,比方说,妇女犯罪问题,并不意味着考生有把握写好另一个话题,例如垃圾问题,毕竟不同的话题要求考生具备不同的观点、词汇。怎么解决这棘手的问题呢?关键在于开阔思路,积累相关写作素材,善于从不同话题中找“共性”。我们只要对已出现的作文考题稍作分析,就可以发现,虽然雅思作文话题多达数百题,不少话题其实是类似,相近或者是相通的,例如,“远程教育的利弊”=“电脑取代老师的利弊”,“谁该为我们的老人负责”=“老人住老人院还是家里”,“动物园有没有必要”=“该不该保护濒危动物”,“政府该不该资助艺术家”=“政府该不该投资艺术项目如音乐厅、博物馆等”。笔者开玩笑说,在写作老师的眼中,动物园跟博物馆差不多,奥运会跟旅游业没啥不同,甚至养宠物跟出国留学也能扯上边!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支持建动物园的论据跟支持建博物馆的论据差不多,所需的词汇也相差无几;奥运会的好处跟发展旅游业的好处95%相同!下面简单列出动物园和旅游业的PROS,希望读者有所启发,发现其中奥妙。

Arguments for zoos:

1.Preserve the rare species/endangered animals/wildlife.The habitats of some animals are being destroyed and therefore they are in real danger of dying out.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and professional care and treatment.2.Act as an ideal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Conduct experiments.3.Play an educational role.Enrich our knowledge and widen our horizon.4.As a tourist attraction, zoos boost the local tourism and generate tourist dollars by attracting people for a visit.5.As a place of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Arguments for tourism:

上一篇:监督救济下一篇:基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