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的作文:令人感动的老师——张玉

2024-06-19

关于老师的作文:令人感动的老师——张玉(共10篇)

篇1:关于老师的作文:令人感动的老师——张玉

关于老师的作文:令我感动的老师

我的一位老师,非常令人感动,那就是陪伴我们多年的班主任——周老师。

周老师脸上有一点点皱纹,不过在这一丝皱纹中有着千辛万苦;她的嘴角和目光,常常出现慈祥、和蔼的神情。

记得四年级的一段时间里,周老师的喉咙由于长时间讲,变得沙哑,手臂由于每天看作业,变得抬不高,而且是右臂。但是她还是忘我地讲,每天我听见周老师和其它程换,同学们有的发出怨言,而我什么也不说,没有人知道我的意思,我的目光随着周老师,当我听到周老师用沙哑的声音讲,有时低下头清一清喉咙,又开始讲的声音,我的喉咙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样,一下子哽咽住了,当我看见周老师似乎咬着牙才抬起右臂在黑板上写字时,我真想迈上讲台揉一揉她的肩膀,随后,又看到那一副坚强、和蔼的笑容,心里感到非常地温暖。

这就是令我感动的周老师,她那慈祥的笑容,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篇2:关于老师的作文:令人感动的老师——张玉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遇见过很多老师,其中最令我感动的一位老师是孙老师。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孙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刚刚开学的时候,我是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学生,平时在班上也不爱多说话,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事,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讲故事,当班上的班级博客开通后,妈妈把我的发到了博客上,孙老师看到我的,就在后面进行了点评,并在班上朗读了我的,表扬了我,鼓励我继续努力。当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的时候,我感觉特别自豪,不知不觉中抬起头,挺起胸,像一只老鹰第一次超越自己飞的高度记录一样。回到家后,我就更努力地写,在孙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有几篇被发表了,之后我的信心就越来越强,也就写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每次发表了,孙老师都会在班上朗读,并要求同学们向我学习。在孙老师的不断鼓励和指导下,我就像一只直冲云霄的老鹰,跨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峰,每跨越一座山峰,就会给我带来新的动力,继续往上冲,当我从云霄往下俯视时,我都不敢相信,原来自己也可以飞得这么高。慢慢的,我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学生,变成了如今阳光自信的学生。

篇3:关于老师的作文:令人感动的老师——张玉

一、文本诗意———集中而典型的开掘

《木笛》虽是一篇小说, 但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话语表现, 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浓郁的诗意, 是一个典型的诗意文本。肖老师选择《木笛》一课, 至少在课的原料和母本上为“诗意”语文的有效实现提供了一个颇为理想的条件。但是, 文本丰厚的诗意, 倘若没有教师充满智慧的二度开掘和加工, 一样面临被稀释、被解构的危险。肖老师的成功, 首先在于对《木笛》这个文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处理。细读全课, 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对《木笛》这一文本的取舍是相当大胆又相当小心的。说“大胆”, 是因为课上师生一起倾心研读的其实只有两段文字:第1段是刻画“雪中吹笛”的文字, 第2段是描绘“烛光方阵”的文字。除此之外, 几无涉足。说“小心”, 是因为对这两段文字的处理煞费苦心。通观全课, 这两段文字是这样呈现的:雪中吹笛———烛光方阵———雪中吹笛———畅写心声———雪中吹笛。显然, 这两段文字无论是呈现的次序还是频率, 早已跟原文大相径庭。我以为, 正是这一集中而典型的文本开掘, 为文本诗意的高浓度、高品位彰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中, 教师有意淡化了《木笛》的叙事情节和大量的细节描写, 代之以“雪中吹笛”这一场景的品读和复读。这是一个饱含诗意的场景, 悲情在这里喷涌, 高潮在这里拍岸, 灵魂在这里颤栗, 语言在这里静默。这样一个高度凝练、高度抒情的场景, 为全课诗意的铺垫、升华提供了再典型不过的教学支点。

二、教师诗意———真诚而动情的传递

教师的诗意, 集中表现在执教者真挚、丰富、颇具感染力的教学情感上。对教师而言, 没有情感, 就没有诗意。但是, 情感与诗意之间还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只有那种合于审美特质的情感, 才是诗意的。合于审美特质的情感, 首先是真挚的, 它一定是打动了教师自身心灵之后的自然流露, 它绝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合于审美特质的情感, “发乎情而止乎礼”, 它是经由教师独立思想之后的情, 是融入了教师理性思考、生命智慧之后的情, 它不掩饰、不做作、不夸张、不癫狂。这种审美意义上的情感———教师诗意, 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上, 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说, 诗意的教学语言正是教师诗意的一种表现与确证。且看肖老师在《木笛》一课中的教学语言:

为唤醒和强调词语的“语境感”, 教师这样引导:“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 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 你需要用心听, 由词语散发开来。词语, 它有魔力呀!你往往能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请看大屏幕, 听老师读这四个词语, 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

为解读朱丹的“苦涩泪涌”, 教师这样问:“是呀, 朱丹, 你为何要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笛声?你为何而哭泣?你又是在向谁倾诉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走近朱丹, 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先随着笛声去寻找他为何流泪。显而易见, 朱丹由“一丝悲戚”到“苦涩泪涌”, “是因为……是因为……”

为渲染“雪中吹笛”的凝重氛围, 教师这样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一边读, 一边打开你的心灵, 用心地去听, 这段文字当中, 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哭泣, 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叹息, 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倾诉, 笛声悲凉凄切, 读———”

在学生以角色置换的方式体会到朱丹拒绝在考场吹奏《欢乐颂》的原因时, 教师这样评:“朱丹, 我听懂了, 你有你做人的方式, 你有你的骨气, 你有你的人———格。”

这样的教学语言, 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学生, 启迪学生投入而真诚的思考、感悟, 不在于它有多么华丽的辞藻, 也不在于它有多么强大的气势, 而在于教师的语言声声饱含真情、字字发自肺腑。唯有这样的教学语言, 才是诗意的语言。

三、教程诗意———精致而曲折的生发

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是科学, 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规律, 要依据课程逻辑和教学原理。是艺术, 就要以审美的标准和尺度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 使课堂充满诗意、充满魅力。教程的诗意, 最核心的问题是课堂节奏的问题。因为,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当然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灵魂。《木笛》一课的节奏, 精致而曲折, 教学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依托“雪中吹笛”这一高品位的诗意语段, 在教学流程中前后反复呈现三次, 横跨全课的教学, 据此营造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整体课堂节奏。三次呈现的“雪中吹笛”, 尽管字面完全相同, 但是, 每次解读的语境和内涵却不尽相同。第一次, 是在“笛声”的层面上细读;第二次, 是在“情声”的层面上品读;第三次, 是在“心声”的层面上悟读。可以说, 学生对文字体悟的境界一次比一次深刻。这是一种既复沓又攀升的节奏, 如一首撼人心魄的交响乐。

第二, 在课前先行隐去故事的结尾部分———大师在广场倾听朱丹吹笛并录取了他。直到课堂教学的尾声, 教师才用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呈现故事的结尾部分。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学生既感惊讶、又颇欣慰, 从而营造出一种悬念突转的教学节奏。我们知道, 在学生先前的阅读期待中, 尽管他们早已被深深地卷入朱丹笛声的国殇之痛, 但对朱丹未被录取的结局是心存不满、遗憾甚至忿恨的。当谜底最终揭示的时候, 强烈的落差对于学生情感、乃至思想的冲击必将是巨大的, 这就是教学节奏的力量。

四、学生诗意———感人而融洽的表现

诗意语文, 最终的归宿一定落在学生的诗意上。离开了学生诗意的涵养和陶冶, 其他三个维度的诗意也就多半失去了课程论和教学论的价值, 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生诗意, 是一种整体的、生命化的语文素养, 课堂上, 它集中表现为学生的某种状态。这种状态, 首先是“投入”的, 没有思想、情感, 乃至生命的深深的卷入, 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诗意”;这种状态, 还是“动情动心”的, 诗意往往表现为某种审美化的情感, 因此, 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绝不是诗意的状态;这种状态, 更是“情动于中、辞发于外”的状态, 入情入境的言说成就了学生的诗意人生。肖老师的课堂上, 学生是投入的, 是动情动心的, 更是由衷言说的。最感人的环节莫过于学生对朱丹心声的移情摹写:

生1:笛声在向人们倾诉着那段已经被人忘记了的国耻, 在朱丹心中那说不出的苦涩和让人不忘国耻的呐喊声。

生2:笛声在向人们倾诉, 请别忘记这段国耻, 这是中国的国耻, 忘记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生3:寒冷的夜, 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冰冷的国耻, 无数死去的百姓记载了历史, 让我们用一颗炽热的心来告慰祖国。

……

篇4:让老师感动的小家伙

周末,喜欢睡懒觉的睿睿,被我一大早拉起来做饼干——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我也是哈欠连天啊。

幼儿园有弄好的面团,还有模具、烤盘。睿睿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他还不太会用擀面杖,一搓就断。做着做着睿睿打起了哈欠,倒是让我看见了他隐隐的可爱的小酒窝。

他可卖力气了,用不上劲就干脆跪在板凳上擀那个饼干坯子,但最后还是弄得比较厚,送去烤之前怕不熟,他就用擀面杖往四边又多擀了几下,结果坯子变得好大。最后终于烤好了——真好吃啊。

三八节的时候,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珠子和穿线,大家都给妈妈做了礼物,长的是项链,短的戴在手上。那天一回到家,睿睿就从书包里掏出他做的项链要送给我,但不成想项链已经乱成一团麻了,于是我俩一起整理起来,快半个小时,终于理顺了,变成一条漂亮的项链!看,睿睿还帮妈妈试戴呢。

渴望爸爸妈妈的参与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对爸爸妈妈有新的要求,那就是尽量在公共场合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且他也会以此为傲。

今年三八节,睿睿的幼儿园办了一场节目,有3个妈妈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跳舞了。回家后睿睿很郁闷的问我:“妈妈,你怎么没去跳舞?”我根本没想到睿睿会期待妈妈去跳舞。因为怕工作忙走不开,所以幼儿园老师发短信让自愿报名的时候我根本没报名,也没想着要去。其实,孩子长大了,他很期望妈妈能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至少其他家长在场的时候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在身边。

后来老师告诉我,睿睿生她的气了:看节目时候睿睿很不开心,老师过去抱他的时候睿睿竟然把老师推开了,老师就问是不是因为妈妈没来,睿睿说是,并且认为是老师没有邀请自己的妈妈只邀请了其他妈妈才生老师气的。老师真的很无辜。

这使我想起新年的时候,幼儿园组织聚会,其中一个小节目是几个爸爸妈妈上台戴着不同的动物帽子蹲下,比如说:小鸡蹲,小鸡蹲,小鸡蹲完大灰狼蹲。当时睿睿爸爸上台当了大灰狼。而我,觉得戴着帽子很可笑,并且只想看看,所以就没上去。

回家后睿睿一直很自豪地说:“今天爸爸是大灰狼!”孩子对于爸爸能够在众人面前参加游戏是自豪的,并且对妈妈很失望,他一直问:”妈妈你今天为什么没有当大灰狼呢?”

成人的思维和儿童不同,我们考虑到面子、工作,当我们觉得那样很傻的时候,其实孩子正好那时候为爸爸妈妈自豪呢,今后我会多注意,尽量参与到他的集体活动中去!这个很像小学时学生期望家长去参加家长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之类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期望。

让老师感动的小家伙

睿睿有个好朋友叫元宝,元宝从小是姥姥带,不爱讲话,老师上课提问的时候,也很少顾及到元宝。那天,睿睿竟然在上课时说:老师,请你让元宝说话。

这是一个暑假班,当老师和我说到这个事情,我非常吃惊。老师也感触很深,没想到3岁的小小心灵,竟然对公平公正有着这么强烈的需求,并且敢于站起来“伸张正义”。

这个暑假班的幼儿园老师每天都会把小朋友上课、吃饭的照片放到幼儿园的论坛上给家长们看。我去拷贝照片的时候忽然发现,睿睿8月4号去的这个幼儿园,而在8月5号的帖子里,老师写道:今天睿睿交了一个新朋友,元宝。

原来如此,睿睿去的第二天,就找到了一个好朋友,从此快乐的生活着。

其实不管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如何,都应该给予其表达的机会,老师之前可能忽略了,经过睿睿的“提醒”,她表示以后会多注意培养元宝的表达能力。

而我,也被“震撼”着,那个小小的、“不讲道理”的小宝贝忽然间就这么“成熟”了,竟让我不知所措。你看,他都不愿意吃饭前洗手,睡觉前刷牙呢,他还那么小——这就是令老师感动的那个孩子吗?

家庭介绍

睿睿(santiaguin):2008年8月出生,处女座的帅哥。

爸爸是西班牙人,妈妈是中国南京人,新浪“混血儿睿睿”博客作者。

睿睿最喜欢运动了,从小就证明自己是运动小健将,10个多月就会走路了,1岁多跑得飞快,现在妈妈和睿睿比赛跑步妈妈经常感觉追得很吃力呢。睿睿喜欢踢球,骑车,还学习了轮滑。

有其长必有其短,睿睿的语言发展较慢,2岁多才会说句子,不过打小就是3语齐进,和爸爸说起西班牙语来妈妈一筹莫展,因为妈妈和爸爸说英文,爸爸和睿睿说西班牙语,妈妈和睿睿说中文,而睿睿基本上能分得非常清楚,不会混淆。

篇5:关于老师让我感动的精选作文

因为侯老师平时总是严肃的,所以我们一上数学课就发颤,这几天侯老师怀上了小宝宝,我们很高兴,以为侯老师不用再像以前那么费心了,没想到老师比以前更认真了!有时没老师给我们上课,侯老师就主

动来给我们上课,前天我们本来应该蹦蹦跳跳去上体育课,结果体育老师有事请假,侯老师就给我们老上数学课,顿时教师里变得死气沉沉。这时侯老师说:“我希望大家能够配合我,我的良苦用心都是为了你们能够考出好成绩,将来有幸福的前途,学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学,学不好将来吃苦的是你,请大家尊重我,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同学们沉思着,过了一会儿,课堂热闹起来,大家都抢着回答问题,老师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篇6:关于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感动事

发表日期:2004-3-16 11:14:51

今天看学生的一日一语,有几篇让我感动的地方。虽然是小事,但是觉得挺幸福的。

(一)今天学新课分式,我不太懂啊。连作业都很困难,没兴趣作,可能上课我没专心听哇,今天还是不舒服,上课很不专心,怎么办啊!分式都不会。老师救命啊!

老师,分式我还有一点不懂,可能我太着急了吧。我一上课就有一种压力,好想学好,但是总集中不了精神,我怕我不行了,对学习放松了。老师,我会不会下降啊?

批注:不要给自己太多太大的压力,只要丽用功了尽力了,你就会有进步的。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可以做的更好的。坚持!

另外要多注意身体,多集中精神。加油哦。

(二)星期三刚发下本子我就翻开来看。看了老师给的评语。你问我平时的作业写的还可以,为什么到了考试就考不好。其实,我自己也不大清楚。不知道为什么考试时脑子会一片空白,象从未学过一样。在卷子上乱写,凭记忆把想到的写下来。正如我的小学老师吴老师说我得了考试恐慌,其实我并不认为。我自己只不过是没有信心而已。你还问我抱什么心态?考试时的心态是:一片空白,心想完了完了我肯定是不行了。考试卷发下的心态是:我的心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上,感觉失望极了,心凉极了。为什么别人付出过的努力会有收获,为什么我却得到失望的成果。为什么?

今天,你找了我。问了你在本子上写的问题。对于你对我的关心我非常地感激。我时常在想为什么老天爷会对我这么好,教我的老师都是好老师。可我为什么我会让老师失望,对此我非常的自责。为什么不好好的学,辜负了老师对我的希望?

批注:你不用太多的自责。为什么考不好?因为在你的心里,有一种“恐考”心理。因为你太看重考试成绩了。太想好好的将每题做出来。造成了见题就慌的情况。望你慢慢改正。怎么改正呢?

一、摆正考试心态。只要你想自己的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可以了。不要过高的要求自己。

二、做好每一节、每一天的知识。务必复习好当天的新知识,预习好第二天讲的新知识。这样你的自信心会增大的。考试的时候就会慢慢摆脱这种“恐考”心理了。

努力吧,慢慢来,不要怕!

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动

徐行幼儿园 卢美娟

一次午饭后,和往常一样我拿着孩子吃好以后的一大篮碗下楼,只听的“啪”的一声,我重重的摔在了食堂门前的地板上,当时的我摔得爬不起来。感动一:

“摔疼了吗?摔疼了吗?”从四面跑来了一大堆的人,带着急切与关怀的目光,里面有我们的老师,有我们的总务,正在和领导有事商量的我们的园长也很快的跑了过来,“怎么样要紧吗?快起来走走看”当时的我真的为之而感动,为在是这温暖的大家庭中的一位普通老师而感动。感动二:

走到教室,孩子们看到我走路时,一瘸一拐的,都围上来“老师你怎么啦”“老师你的脚很疼吧”“老师你不好走我来扶你”“老师我帮你拿个凳子坐着吧”孩子们都伸出了他们的小手,关心地摸着我的受伤的脚,“老师,您要小心呀!”“老师你的脚受伤了很疼吧”一句句发自内心地关爱之话出自中班的孩子们之口,而对于不善于主动与人打招呼的孩子们来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当时的我真的被这些孩子而感动,我为自己是一位老师而感动。感动三:

回到家里,我坐在沙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卢老师你好!我家宝宝王韵娜回来说你的脚今天扭伤了,她说很厉害的,要紧吗?去看医生了吗?你要当心哦,注意休息。”简短的话语让我又一次感动了,我又为自己是一位老师而感动。感动四:

第二天当我刚踏进学校,见面的老师就关切地问,脚还疼吗,家长送孩子来上学也都特地来到教室问一下,因为那些可爱的孩子回家都和他们的爸爸妈妈说了,阿姨和搭班的老师也都抢着帮我做事,都关切的说:“你需要什么就说,不要多走,那样好的慢”到了吃饭的时间,阿姨关切的说:“你脚不方便我来拿”小顾老师把饭给我送到了三楼说:“卢老师,你脚不方便就不要下去了,吃完了我会帮你拿下去的。”真诚的话语再一次的让我感动。

我感慨自己只是一名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名普通的教师,做了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尽了我应尽的责任。我没想到就因为我的一点小伤却使我得到了那么多的感动。我为我是一名教师而感动。我为这神圣的工作而感动。

心与心的交流是需要双方真诚与热情地付出,在与孩子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同等的、或者双倍的回报,一件小事使我品尝了爱的甜蜜。

“盘点心中的感动”征文

作为一名教师的感动

柴沟中学 王宝金

十九年前,我记得参加高考的前一天,我的班主任张振军老师劝我放弃报考昌潍师专,说是我考师范太可惜了。然而,“老师”这个称号在我的心里充满诱惑力,尤其是在那个一心想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的年代,我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师范学校。两年的学习一晃就结束了,我懵懵懂懂的就踏上了讲坛,这一踏就是十九年。

在这十九年里,我有过后悔、有过埋怨、有过迷惘。众所周知,那个时候的老师工资不如工人高,待遇差,从来就没被人高看过。刚踏出校门的我,宁可在人前承认是学生,也不愿意多费口舌解释自己教师的身份,不想透露自己教师的职业。面对很少的工资,面对很低的社会地位,尤其是面对昔日的同窗,看到他们一个个都进了非师范大学,心里那个滋味,真是无可言状!总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么被

命运之神给作弄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与孩子们的接触增多,我忽然才发觉,我原来是那么的富有,我拥有世界上最最珍贵的东西——最纯洁的童心、最真挚的感情。我被孩子们感动了,并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

业。

记得十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在王柱联中,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劳动,后来感冒了,头疼发烧,喉咙沙哑。那天已经放学了,可是天

快黑的时候,几个学生又回来了。我莫名其妙,他们干什么来了?他们的书包里装了一包白糖。他们说:“王老师,看着你病得厉害,我 们给你买了一包白糖,你喝点白糖水去去火,班上没事儿的。”说实话,除了父母,平生我还没被人这样的关心过,此刻,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望着可爱的孩子们,我心中只是感动!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此时此刻却变得如此的懂情、懂事、懂理,他们回报给我的是一片海洋――一片写满纯洁与真诚的海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终于感觉到了这句话真正的内涵。面对孩子们的真诚,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职业呢?因为,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是他们让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将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们身上,业余时间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深的知道:“要想交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应该有长流水”。老师做为人类知识的传递者,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进步,才可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我常常被两种人感动着,一种是我的同事们,他们兢兢业业,勤奋踏实;一种就是我的学生,每当节假日,接到他们问候的电话,收到他们寄来的贺卡,幸福便在我的内心激荡。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教学干部,我被他们感动着,只有尽职

尽责、加倍努力的工作,感动 因为爱

周一例会,校长布置着下一阶段的工作,我正紧张地做着记录,忽然,手机唱起了歌,糟糕,谁这时候打电话,匆忙接听。“老师,”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我是小玲,老师你在哪里?” 小玲?是她,去年的学生,现在正在三中就读。

“哦,你好,什么事?老师在学校开会。”我压低声音,边看了看正在发言的校长,生怕惊动了他。

“也没什么,就是来看看你,老师,那我们在你家等你。” “嗳,等……”还没等我说完,她就挂断了电话。这个吴小玲。现在在我家,莫非……?我再也无心开会,看了看时间19:50分,唉,校长怎么还没说完呢,我心不在焉地摆弄着手中的笔。“今天的会就先开到这儿,希望大家回去把交待的任务完成好。”校长的话音刚落,我便冲出后门,一路小跑到了家。

走廊静悄悄的,房间也没有灯光,怎么回事,我掏出钥匙打开房门,“老师,生日快乐!”伴着清脆的声音,面前出现了一束鲜花,我还没反应过来,悦耳的歌声已响起,“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水晶灯闪烁的亮光中,我看到了插着蜡烛的生日蛋糕,桌子旁边围着十来位去年教过的那一届学生。我有些不知所措。那一刻,从心中涌出了阵阵暖流。“老师,你是不是很感动呀,怎么不说话了。”一向调皮的董章祥又开始笑话我了。

“哎,你们呀,你们,干嘛这么客气嘛。”一向能说会道的我不知如何是好,赶紧招呼大家坐下。吃过生日蛋糕,师生围坐一席,聊了起来。

“老师真没想到,电视上经常看到的画面居然出现在自己身上,老师感谢你们,虽然还不至于热泪盈眶,但老师真的很感动。”望着这群可爱的学生,我动情了。

“别这样,老师,你那么爱我们,这都是应该的,你都不知道,你那次帮刘潇擦鼻涕,我们全班都震动了。大家都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老师。”

刘潇?对了,去年班上有一个弱智的学生,很多学生都厌恶他,因为刘潇不懂得生活自理,有一天,我刚走进教室,只见刘潇满脸又是眼泪,又是鼻涕,原来是有人捉弄他,他正哭着,又不懂得收拾,旁边的同学都躲得远远的,嫌他脏,当时我二话没说,赶紧从口袋掏出一包餐巾纸,帮他把脸擦干净,并摸着他的头轻声安慰他,直到他停止哭泣。做这些我觉得是应该的,并没什么,只是觉得当时班上特别地静,后来我严厉批评了捣蛋的学生,从那以后,班上再也没有听到刘潇被人欺负的事了。

“因为你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教育了我们。大家都说,以后一定要听你的话,不惹你生气。”老班长赖林靓解释道,“所以男生都表示不但不再轻视刘潇,而且还要保护他,不让他被其他班的同学欺负。”

原来如此,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响。”我想,是爱使我们收获感动,这种感动让我更理解了教育的真谛。

“老师,我们以前很不乖,太不懂事了。”吴丽芳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思。

“哪里,老师教了十年的书,你们这一届是最优秀的,无论是成绩,还是表现,我都很满意,和你们相处的时光是最快乐的。”我再一次被感动了。

“那当然了,要不然,老师怎么会和我们一起洗厕所。”一直沉默的敬言说话了。

对了,我还差点忘了,去年,为了迎接县上检查,校长给了我们班一个艰巨的任务——洗厕所。要知道这可是以往学生都没干过的苦活,当我在班上宣布时,学生是怨声一片。

“为什么要让我们干,其它班大扫除都只做班上和包干区。”学生议论纷纷,“就是,这活这么脏这么累……。”

“为什么,因为六(1)班优秀,六(1)班的学生是最听话最乖巧的学生,校长说了,这个任务只有我们班才能完成,其他班他都不放心。”我严肃地说,“所以,我们要把这项光荣的任务完成好。” 在我的“高帽子”政策下,学生有些相信了,“是真的吗?可是这活真的是太难了……。”“怕什么,有老师呢,我陪你们一起洗。”为了鼓舞士气,我豁出去了。“太好了,有老师陪我们洗,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那天下午,我全副武装,手持水管,和我的学生们在厕所里奏响了战斗之歌,在我的指挥下,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伴着空气中迷漫的洗衣粉的清香,我们越洗越起劲,很多男同学还唱起了歌,“洗唰唰,洗唰唰……,不怕脏,不怕臭,我们的劳动最光荣。”逗得女同学发出阵阵笑声,歌声、笑声引来了其他班同学的好奇观看,他们可能都难以理解,洗厕所居然这么高兴,可我知道,是我和学生之间的爱使我们共同奏响了这首欢乐之歌。虽然干得很迟,但任务的完成都让我们欣喜不己。“同学们,你们今天是校园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记得当时我是这么夸他们的。“老师,我天天都想在学校,放学了,我都舍不得回家,因为和你在一起真的很开心。”这是懂事的吴小玲当时对我说的话,当时,我就很感动,学生真正地把我当做了知心朋友,是因为我放下了成年人的架子,悄然地进入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用心去真切地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信任、理解、尊重他们,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一起体验生活的五彩缤纷,所以他们感动了,虽然已经离开母校升入中学,但一封封倾吐心声的来信,一个个关切问候的电话却时常让我感动。今天,他们又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我简直有些激动了。“同学们,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了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今天对这句话老师是深有体会啊!最近忙一下,我根本就不记得自己的生日,真是谢谢你们,这么有心来给老师过生日,老师希望你们也能用这样纯真的爱心去对待父母,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们也会收获感动,收获快乐,就像今天的老师一样,老师真的很幸福,今后,就让我们常常因为爱而感动吧。”

不知不觉,将近10点,学生和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寂静的深夜,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爱是什么,她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她是付出,是给予。有了爱,才会感动,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说学历学识、职称能力、风度等是看得见的含量,那么,在背后看不见的含量又会是什么呢?爱,爱教育,爱学生,就是教师工作中看不见的含量。而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只要我们真诚地用爱心去浇灌这一棵棵幼小的树苗,相信总有一天他会长成参天大树,从而也会在感受恩泽的同时,用他们的枝繁叶茂来回报大地。

因为爱,我感动了。以无愧于心。

感动还是感动——做个幸福的教师作者:李玉平来源:XSK 点

击:458次 评论:0条

从开学到现在,工作真的很忙碌,新的班级有许多的事情等待我去做,班级中队干部要改选,巨人学校、牛顿学校、学校奥数班、一大一小的保险要做,„„我还不知道有多少的工作要等着我去做,但是我知道现在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说话习惯,让学生学会自控能力,要努力树立班里的好人好事,要培养他们优秀品质,这才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这几天,我一直被上届学生和家长的念旧知青感动着,真的很感动。刚上班的第一天,已经上中学的孩子家长就约我谈心,我真的很纳闷,孩子已经毕业了,还要跟我谈什么心呢?后来我了解到孩子从懂事到现在,家长的付出太多了,现在孩子毕业了,她没有什么顾虑,把自己的辛苦和付出都告诉我,在感谢我的同时,也让我知道现在的家长是多么不容易,也让我深知肩上的担子真的很重很重。一个孩子,承载着几个家庭的希望,家长付出很多,但是家长是非专业的,他们需要教师的专业支持,感动之余,我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接着的几天内,几乎每天都有孩子来看我:刘婧儒来了,小蔡来了,她们带来的是所有在交大附中的信息。王浩岩来了,他带来的是完成作业的喜讯;李维臻来了,虽然没有吃午饭,但是她很开心看见四小的老师。于凯文来了,他带来的是当上了班长,并且把我们六2班的优良传统带到现在新的班集体,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杨浩翔的爸爸、妈妈都在网上给我留言,告诉我孩子的现状;张浩翔妈妈来了这样的短信:“真为您感到欣慰,儿子跟我请假说周三晚些回家,因为教师节要去看您,还一直强调了不准跟您说!不管他将来是否有出息,起码在您的培养下,他懂得感恩了,我同样欣慰。”接到这样的短信,我不仅仅是欣慰,更多的是感动:感动我们孩子的懂事,感动我们家长的知心。

就在今天晚上,齐耕墨电话告知当代班长的喜讯,并询问明天是否有时间,他放学后要来看我;何一非同学也来电话了,首先祝我教师节快乐,然后询问周三什么时候在学校?他也要来学校看我。无论是孩子的电话还是亲自来学校看我,孩子的一句:“老师,真想你!”让我真的真的好感动!孩子们,说实话,老师真的感觉对不起你们,我都没有时间想你们,因为新的学期,新的班级,很多的事情等着老师去做,老师忙得没有时间想你们,真的对不起你们。还有让我感动的是现在的家长,一个劲的嘱咐我:“老师,不要着急,新的班级,您慢慢来,秋天天气躁,您一定要多喝水。”“老师,现在孩子在家里探得最多的是你,说你太厉害了。不是那种厉害,使他们佩服得厉害,说不出的厉害。”“老师,你好。您对孩子的态度让我们很感动,您不发火,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反省,这样他们会逐渐养成好习惯的。”

篇7:感动老师的作文

杨老师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藏在里面的大眼睛总是认真地望着每一位同学,整天都是严肃的样子。有时我们说一些笑话才使老师稍微有一点笑容,那笑带有一点严肃,又带有一点慈祥,使我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

严肃是杨老师的特点。

当我们回忆起开学五年级第一学期,我刚认识杨老师,当时真有种害怕的感觉。等慢慢熟悉了,我才大胆地举手发言了。

杨老师平日里闲着,便拿出数学书认真地看起来,有时忙得不可开交,这里一堆《评价手册》,那里一堆课堂本,但杨老师依然没有歇着,一分钟也不浪费,把握着一分一秒的时间工作着。有时口渴,但杨老师还要等改完了作业再去喝。

有人说老师教我们是为了钱,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必须得做。但是我不觉得,我认为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儿,他们是再用自己得一生为我们创造一个全新的明天,他们把知识抛向我们的脑海,让一个个人才涌进祖国的怀抱。

尤其是数学老师,他不仅对我们产生了感情,而且经常教育我们应该怎样改正错误,该怎样把成绩变好,让一个错误连篇的班成为一个完好无缺的班,我感动极了,我为我们班有一位这样的老师而感到自豪。

有一次,我和同桌在上课时说了话,杨老师先瞪了我一眼,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便又说起话来,杨老师已经看见好几次了,于是便说道:“你们俩注意点!”我脸红了,头一次在全班出丑,觉得没脸见人了。

我的心里满是怨恨:杨老师怎么让我当众出丑?于是,我想:哼,我不再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保持沉默!真的,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想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杨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后,我明明知道正确的答案,但是我却没举手。

这时,老师看了我一眼,好像对我说:“朱丽琴,你怎么了,难道你在报复我吗?”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终于想通了,干嘛自暴自弃呢?于是我便举手回答了问题,而且还赢得了一次热烈的掌声。

从此,我知道,老师批评我是对的,在纪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不能因为老师对我“宠爱”而得到特殊“待遇”。

篇8:关于老师的作文:令人感动的老师——张玉

“我非常荣幸一生里面能够有机会跟我的导师夏昌世教授学建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教授说。

何镜堂院士是夏昌世先生亲自指导的唯一毕业的研究生。

“夏先生这个人是很潇洒的,很有风度的。”龙可汉先生告诉我们。

龙可汉先生是龙庆忠先生之子。龙庆忠一家当年与夏昌世先生一家是邻居。99岁高龄的龙庆忠夫人曾育秀女士说,“我们两家是在重庆认识的。那时候抗日……后来到了广州,住在东门(广州大东门)那边,现在好像是实验中学。以前可能是比较有钱的人住的地方,条件比较好的,我们一个家可以住一房一厅。不过陈伯齐老师条件就稍微好一点,他是系主任……夏昌世老师是教授比我们困难一点,只有一间房子。他有两个孩子,还养了几只猫。他喜欢这些动物什么的。两个孩子一个叫夏华德,一个叫夏德华”(图1)。

(中为女夏德华,右为子夏华德,前为媳薛希伦,后为侄夏良汉)

曾育秀女士,我们这些晚辈们都喊她龙奶奶。龙奶奶和她的儿子龙可汉先生,是我们最开始探访到的夏昌世那个时代的人。(图2)“夏昌世的太太是个德国人,又没有工作,一天到晚就呆在家里照顾孩子。那时候龙老的工资有七八十块钱,比夏老师多一些,所以我们的条件就好一些。他们就很艰难。”龙奶奶接着说。

“那,你们会经常来往么?”

“我们,很少的,很少说话的。”

龙可汉先生那时候很年轻,目睹了时代的跌宕,话音铿锵:“我知道的夏昌世先生,他很潇洒的,穿个花褂子,就是这样很潇洒,可是就因为这个事情,我老爸都斗(批评)他,斗他的作风问题。现在看就没什么了。”

夏昌世很潇洒,大家都这么说。

何镜堂院士这样形容他的老师:“他带着一个黑边眼镜,拿着一个拐棍,一个烟斗,很傲气那个样子”(图3)。

刘管平先生说,“他这个老师呢,性格有时候有点滑稽(诙谐),不太拘束一些边幅的。穿衣服像外国人一样,穿个花格子(衣服),那个时候在我们这里都是蓝衣服的。”

刘老师今年75岁了,鹤发童颜。回忆起大学的时光,他眼睛里闪出些许自豪的神色,“我当学生的时候,是华南工学院第一批的老教授教我们的,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我的老师,有留德的、留美的、留日的。我应该算是五年制建筑学的第一届毕业生了”(图4)。

“如果你这个渲染图渲染的不好,他也不跟你说应该怎么渲,他就跟你说一个评语:这个像什么人的底裤颜色。哈,甚至可以贬斥到这种地步。”刘管平先生说,“以前他给研究生上课,也很少在教室里。以前在五山有个茶楼,他就在那里说说……”

魏彦钧老师也回忆说:“如果立面画得很笨,夏老师就会说你‘你这么蠢的,这个做的这么蠢’……画泥土填充,有的学生画得很长(突出边界),他就会说你‘你画的这么长,好像女仔长胡须’,他讲话就是很风趣的,用广州话。有时候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他高兴的话,会说‘魏彦钧我教你一手啦,你中间那里千祈不要摆柱,就一定要空的,要不然空间鬼那么难看’,从来不会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魏老师是1955届建筑学院的毕业生,后留校任教。他的丈夫也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陆元鼎先生(图5)。

陆先生曾跟随夏先生工作过一段时间。谈到夏先生教学的时候,他说:“过去上课很认真的……但是和现在不一样。现在必须准时上课的,过去,你给我设计课,我给你教完就行了。夏昌世平时是晚上工作,早上一般睡到八九点。他那时住在广州(城内),搭校车进来起码要一个小时,解放前车子是烧木炭的。但是他来了以之后,中午也是跟你一起,他也没有中午的休息,你中午在这里,他也陪着你。就是说他不是在规定的时间来,但是他总是很负责的跟学生讲。你去问他的时候,你认认真真问他,他是一定答复你,而且是很详细的。”

夏昌世、陈伯齐、龙庆忠被认为是华南建筑教育体系的奠基人。夏先生曾与陈伯齐、谭天宋、杜汝俭一起,开办过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后来陈伯齐先生专注于建筑系的管理,龙庆忠先生专注于历史研究,夏昌世先生就做了很多建筑设计实践。他经常把学生们带去建筑工地,也提携过一些年轻的老师。胡荣聪先生当时是夏先生重要的助手之一。他说:“夏昌世先生对事物很看得开,做人很潇洒,所以很多年轻老师愿意跟他做的。他对年轻老师很放手的,放手给年轻老师搞,晚上就把图纸收回去,修正、改,第二天交给你再修正。放手,又不放任。三、四号楼就是我和李恩山老师跟他一起这样搞出来的。他来指导的时候:‘嘿,教你两手啦。’他真是很诙谐的。”说到这里,胡老师笑起来,很开心地笑起来了(图6)。

何院士也说:“你跟他融在一起的话,根本没有分界线的。跟他出差,他非常融洽的跟我们(相处)。有一段时期宾馆太贵了,我们就住一个房间里面,他说:‘你就旁边架个床就行’,我们去南京时就这样住的。”

夏昌世带着他的同事、学生们,在中国的南方,留下了很多精彩的建筑作品。

“夏先生是一个功力很好的建筑师”。蔡德道先生说(图7)。

蔡先生1947年毕业于原中山大学建筑系,夏昌世是他的老师。他说,“夏昌世很注意建筑之根本在哪里,都是一笔一笔这么画出来,不是画个效果图那种。夏先生给我一个印象,他是个教授,但他会自己画施工图的。他做了个女生宿舍,设计是夏昌世,绘图叫夏日长。没有(夏日长)这个人,这个就是夏昌世。我还问过他,什么叫夏日长,他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这个就是夏先生到了广州以后,第一个建筑作品。现在已经拆了。”

夏昌世是一个自己画施工图的教授,很多人都提起过。何镜堂院士认为,“夏先生他的设计方法跟人家不一样。他特别强调最终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好,必须要亲自动手把它做到底,所以他非常强调实践,亲自画施工图。我念研究生的过程里看他亲自画图的,他坐在旁边教我怎么画图,怎么(画)施工图,怎么完善一个作品。”

胡荣聪先生也说:“他的施工图画得很靓的,能够自己去动手。那时很多那些年纪大的老师都不动手了。人也灵活,手法也比较灵活,他的(业务)主要是这方面比较突出。”

陆元鼎先生认为,“业务中间,夏先生是最好的。他有天才,有天赋。他很敏感,对做设计,他给你一改图,譬如一条直线,他告诉你怎么样是中间对中一分为二。他的眼睛一看,给你打一点,你去量一量,就在中间,他的业务眼睛是很敏锐的。他们那些学生,对夏先生是很崇拜的。所以夏先生跟他们交流,他们都会受到影响。”

刘管平先生就是那时夏先生的学生。我们问他如何评价夏昌世先生的作品,一直侃侃而谈的刘老师突然沉默了下来。想了一会儿,他端起一杯茶,一饮而尽。

“夏先生的作品我都很喜欢,尽管夏先生不一定喜欢我。”

沉默了一会儿,刘老师爽朗的笑了起来,“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老师,就是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高不可攀。……夏老师比较典型的一些作品,一个是中山医学院门诊部,一个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二号楼、十四号楼、三号楼,还有鼎湖山教工疗养院。”

陆元鼎先生曾目睹鼎湖山疗养院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他说,“1956年在鼎湖山做教工疗养院,每一栋房子楼层不高,最多五层。他按照地形,前面高的两层跟那边又接起来了,低的两层跟这边接起来了。”何镜堂院士也描述这座建筑说,“你看这很迫近自然,一点夸张都没有。用地方材料,解决一种高低错落,依山造势,做成一个建筑。这种风格现在我们很多建筑,比如我们搞重庆的建筑,搞一些山区的建筑,都沿用他这种手法,做得非常好也非常成功。”

鼎湖山教工疗养院是当年颇得好评的一座建筑。不仅仅因为其优异的设计,还因为其低廉的造价。蔡德道先生曾提到,鼎湖山的这所疗养院,单方造价才四十来块钱,“夏先生可以这样,低投入,高产出。没有资格用过大理石,更没有见过铝合金,但是,贫物质,高精神。这个鼎湖山,基本上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没有‘人定胜天’。”

“但是,又很人本主义的。”蔡先生话锋一转,“你看他中山医科大学的工字楼,全部的经济指标,完全符合中央卫生部的规定。以前的医院很重视病人的流线,”他拿出一张纸,画了一幅中间是候诊厅,两边是诊室的平面,“以前的医院设计都是这样的,两边候诊。夏先生就坚持强调,候诊必须有直接的通风采光。所以这里就用了‘单侧候诊’的方式。现在来看,尤其是非典以后,传染科都不允许用空调了,夏先生还是很正确的。”

夏昌世设计的中山医科大学建筑群,广泛的运用了遮阳板,达到控制光线、增强通风的效果,同时也赋予了广州的现代建筑的地域性格。陆元鼎教授说,“(中山医科大学建筑的)这个遮阳板,就是用混凝土做的,门诊部那些,现在都盖大楼了,都拆了。看看老的图纸,他是怎么处理的:一看上去,南方的。”

“原来的这个医学院的房子呢,都是比较老式的,传统的,红砖的那种又带有点西洋味的(建筑)。但是呢,他搞的设计,是非常简洁的,外廊,柱子,一般不是肥梁胖柱,很轻巧的,设计的那些窗,一看起来明朗得很。比较轻盈,比较的洒脱,这种。一看上去,岭南的。”刘管平老师也这样说。

“当年夏先生他是把现代建筑的这个理念和当时我们中国的国情,和特别注意建筑跟气候跟环境跟文化的结合,他不受苏联啊也不受什么完全资本主义那一套影响,也不受当时苏联那个民族形式的影响。他就追求一种建筑的本质,这种本质是,所谓地域性,建筑的地域性包括地域文化、地域气候、环境。比如说中山医学院就是最大的一个特点,他把岭南气候的环境研究得很透。我们岭南地区是太阳高度角很高,很热很潮,所以他的建筑呢特别注意遮阳隔热通风防潮,他就把这几个东西做到家了,然后就用这一地方的材料,最实在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山医学院,他搞的遮阳板非常成功,遮阳的这个体系,人家都说夏氏遮阳,就是这样来的。”何镜堂院士总结道。

“这种(岭南建筑的)风格,不论它是医院还是疗养院,特别是医院,甚至是我们教学楼,三号楼还是十四号(楼),都是非常简洁的那种,甚至是带有一点现代主义那种味道了。”刘管平先生并不认为夏先生的作品是现代主义的,他认为“现代主义应该更简洁一些”,而夏先生的作品带有不同于国际化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味道:“……甚至是图书馆,老的图书馆,我们华工,这个也是他设计的,现在外面改了一下,(原来)一看起来,有那种(岭南的)感觉的。”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旧馆,原来是中山大学图书馆,设计并建造于1951年,是夏昌世先生早期的代表作,后来扩建,一部分正立面被挡住了。谈起这座图书馆,陆元鼎先生不无惋惜,“我们学校有一个最好的一个夏先生最早期的(作品),就是我们图书馆。图书馆的南立面,最漂亮的南立面。没了,很可惜。”

他接着谈起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里夏先生其他的一些作品:“当时我们学校盖二号楼,现在办公楼,办公楼是夏昌世老师盖的,当时他们也要盖大屋顶。后来夏昌世呢,盖小屋顶,不盖大屋顶。就是说,按照功能为主,因为他们几个老师来说,留学德日,包括(留)法,还是以功能为主。比如现在(的)这个二号楼,他设计的时候,首先,夏昌世夏老师根据地形搞:所以一边高一边就低下去,根据地形。另外坚决保护前面六颗树。1)前面六棵大树。当时是这样,有的人希望就把它前面盖高一点,后来夏先生说不要,这六棵树,你种这些树是很难的,所以这些树,一点都没动。树的后面,一边高一边低的。另外它也没有大屋顶,在两边有三层到四层平台,这平台的女儿墙做点花纹,在两个窗间,窗跟窗之间,搞一个孖菱,搞这一个符号。那么重点斗栱有没有?有,就在进门的入口,开一个小的进门的平台,这个平台的上面有点斗栱,象征性的,你看还是中国的,但是呢,它不是大屋顶,还是以功能为主,又解决了当时的这个时代的方向,又能够把他的意图(实现)结合功能”。

陆先生想了想,“在文化公园,过去叫展览会,里面有一个水产馆,也是夏昌世老师盖的。平面像条鱼,一个圆的,后面出来一个尾巴,立面像条船,功能很好。”

“夏先生他不拘一格,他没有说我这个建筑必须用什么形式。他是非常灵活的。”说到水产馆,何镜堂院士这样评价。

“夏先生思想比较灵活,加上有调查研究,他就把中国园林的那种灵活多变的那种,讲究意念、意境的表现,和德国现代建筑那种比较理性的,那种简洁的,那种实用的,完全结合在一起。”回忆起与他的老师一同出去调研,何镜堂院士说,“后来他带我去参观,带我去调查,特别是我们60年代的时候,我跟他一起调查,粤中园林,所谓广东四大名园,我跟他一个个去调查。他把园林,就是气候跟园林结合,显得浪漫,他是用熟了。就是把功能的问题解决之后呢,追求建筑那种跟气候环境结合的,形成一种岭南风。”

说到岭南派建筑风格,吴庆洲先生认为,“我们岭南派的建筑呢,它不但是热爱中国的传统,另一方面,它也不会特别保守,是很开放的,是属于海洋文化的,包括西方的一些好的东西,比如说,西方那个现代建筑运动,比较早就对我们有影响。就使我们岭南派建筑,既有中,又有西,中西合璧”(图8)。

刘管平先生说,岭南风格的建筑是“古今中外,皆为我用,我认为能解决我的问题的,就是那种体现的形式,就是岭南风格。这种务实、革新、兼容、随意——岭南人。”刘管平老师挥动着的手,轻轻的握了起来,拇指向上。

夏昌世先生在文革当中受到冲击。何镜堂院士回忆说,“我就觉得如果从才能、从经历、从知识面、从他对建筑的理解以及设计的方法,他应该是一流的了。本来是个很好的发挥机会,可惜生不逢时,碰到我们国家正好是文化大革命啊,什么这个运动那个运动的。因为他的思想好活跃,加上他家人是外国人,很容易每次运动他就成为‘运动健将’,每次他都知道‘肯定是我的了’。后来尤其是‘洋务运动’,我们反洋气,他就开我们玩笑说:‘不用了,把我爱人拿去展览就行了’。”

陆元鼎先生说,“生活上,夏先生就比较散漫一点、自由一点。也不能说散漫,他就是不拘小节。可能是讲话不大注意,经常冒出一些言论,跟我们整个(氛围)不大合拍,所以每次运动里都会受到批判,批判了就算了,他也不在乎。”

“所以他对人呐,他经常讲,用广州话(来讲)——化点,即说明他对于事物比较潇洒,比较看得开的。在解放后很多运动他都受冲击,但是他就都比较看得开,不当回事。”胡荣聪先生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很平静。

回忆起夏昌世受批斗的场景,龙可汉先生微微有些激动:“以前我们不敢恭维他,现在可以讲风度、讲设计,以前不是讲这些的。他为什么挨斗呢?在现在的湖滨路,操场上,开五万人的批斗大会,批斗夏昌世。批完就抓起来了。”

从1966年开始,夏昌世先生被囚禁起来。直到1972年7月,他一家取道香港,移居联邦德国的弗莱堡市。

夏昌世先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回国的努力。文革结束后,他也回来过几次,参加过一些工程的设计。但他最终还是返回了德国。1996年,病逝他乡。

“夏老70年代出国以后,看问题方面比较有点看破了那种感觉,有点这种味道。”莫京说。莫京是莫伯治先生的儿子,莫伯治曾是夏昌世先生的助手和合作伙伴。“后来回来,华侨医院请他回来的时候,跟他谈起来,更多的还是他自己说,很多东西赶不上了”(图9)。

“他笑对人生,从他笑对的过程中,从没有就此对我们的祖国——中国(有什么意见),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何镜堂院士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

刘管平先生说,“我总觉得夏老师的这种作品是很有本土味,很可以提他的一些倡议,这样时代底下产生的这种由来、这种精神,把它发扬到未来。”

“他作为一个根,一直影响着华南理工大学,承传到现在。一旦到了我们这个年代,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们把他的东西传过来发展到今天,所以是这条根连过来的。我们到今天应该很好的怀念夏先生。他的创作思想、设计思想、他的文化根基、他的对学建筑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以及建筑师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素养。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比我们年纪大点的,包括比我们年轻的,都怀念夏先生。”何镜堂院士最后说。

摘要:在筹办《在阳光下——岭南建筑师夏昌世回顾展》的过程中,对曾育秀女士、蔡德道先生、胡荣聪先生、陆元鼎先生、魏彦钧先生、刘管平先生、何镜堂先生、吴庆洲先生、龙可汉先生、莫京先生的访谈录,许多信息弥足珍贵。

关键词:夏昌世,访谈

注释

篇9:感动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心灵读本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女作家,擅长小说创作。15岁开始发表诗作,后以教书为生。1904年春天,蒙哥马利突发灵感,花费两年的时间创作了《绿山墙的安妮》。小说完稿后,一开始并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一直到十几年后的1917年,才有出版商愿意接受。小说出版后即畅销至今,蒙哥马利因此受到了世人的瞩目。1942年,蒙哥马利因病逝世,葬于爱德华王子岛。

【故事梗概】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这是一部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是一本感动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心灵读本。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在绿山墙农舍过着平静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整天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雪莉。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的覆盖下欢笑;玫瑰会说话,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是自己的两个知心朋友,可以向他们诉说心事……

然而,由于酷爱想象,加上怀有“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招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地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下,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在绿山墙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幽默,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马修和玛瑞拉兄妹对安妮发自内心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

【人物介绍】

安妮·雪莉:一个红头发的女孩,还长着一脸的雀斑。她年幼丧母,不久,父亲也离开了人世。经历了几次波折,她鬼使神差地被爱德华岛上的一对老兄妹收养,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喜欢幻想,热爱大自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嘴里经常闲不住,也常因此而做错事。爱美的天性使她经常闹出笑话。她为人直率,善良,勤劳,十分珍惜友谊。

黛安娜·巴里:安妮的好朋友,有着一头漂亮的黑发,善良、开朗但体弱多病。和安妮一样,十分珍惜她们之间的友谊,是安妮最好的朋友,和安妮几乎形影不离。

马修·卡思伯特:绿山墙农舍的主人,性格内向,不敢与马瑞拉和林德太太以外的女人说话,但却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第一个发现了“女孩调包事件”,却不忍心把实话告诉眼前这个对“新家”充满了希望和幻想的红头发小姑娘。后来,也是在他的坚持下,安妮最终被留在了绿山墙农舍。他很宠爱安妮,在他的眼中,安妮是个非常好的小姑娘。他是安妮在这个世界上最像亲人的人,安妮自己也曾对玛丽拉说过“如果是马修的话,他一定能明白”这样的话。

马瑞拉·卡思伯特:马修·卡思伯特的妹妹,绿山墙农舍的主人,脾气与马修截然不同,是个古板、严肃的人。她对安妮的教育十分严格,有时甚至有点苛刻,但心里却很喜欢这个喋喋不休、喜欢幻想的小家伙。安妮去女王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马瑞拉就因为想念安妮而痛哭流涕。因为爱她,所以害怕自己会过于放纵她,就不自主地变得十分严厉。

【精彩选段】

桦树、野花、绿草,小河横穿的一片小洼地。雷切尔·林德多半是喜欢这样的环境,于是她在亚邦里村沿街的这片小洼地里安了家,往里面走是卡斯伯特家古老的农场。

雷切尔·林德家门前的这条小河,原本可不是这么安静、乖顺的。小河的上游水流湍急,在树林中蜿蜒而下,历尽曲折,也形成了许许多多别人不知道的深渊和瀑布。但在经过林德夫人家之前,小河也入乡随俗,变得规规矩矩了。而雷切尔·林德常常端坐在窗前,用她独特的眼光来欣赏这一切:小河、花草、孩子、街道……所有的一切,她都不曾漏掉。或许大家还不知道,林德夫人有一个怪脾气,就是她看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而没弄个水落石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她会像个小孩子一样,一直坐在窗前,守在那里。

不要因为这点就忽略了林德夫人的本事——她像亚邦里大多数的人那样乐于助人,而且把自己的家收拾得一尘不染。更厉害的是,她指挥着裁缝小组,同时还是教会妇女团体和外国传道互助会最得力的干将。最令人钦佩的,是林德夫人创造的一个纪录:她坐在窗前一边监视着对面那条通向陡峭的红色丘岗上的街道,一边飞针走线地一口气做出了16床木棉被。

6月初的一个下午,温暖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照在又像往常一样坐在窗前的林德夫人身上。在林德家下面斜坡上的果树园里,一群蜜蜂成群结队地在浅粉色的花丛中辛勤地忙碌着。托马斯·林德——被人们称为“雷切尔·林德的尊掌柜”——一个身材矮小、老实厚道的男人,正在小仓房对面的丘岗上种着晚播的芜菁。

“马修·卡斯伯特也一定在那片靠河沿的宽阔的红土地里,干着同样的活儿吧。”雷切尔·林德猜想。马修·卡斯伯特是个绝不同比自己强的人主动搭话的人,而林德这样猜想,是因为前一天傍晚,在卡摩迪的威利阿姆·布莱亚的店里,她曾听见马修·卡斯伯特回答皮特·莫里森的话,他说要在第二天午后种芜菁。

可是这时林德疑惑了,她看到马修·卡斯伯特身上穿着最上等的带有白领的礼服,还赶着马车,肯定是有事要离开亚邦里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按理说下午三点半左右正是人们忙忙碌碌的时候,究竟马修·卡斯伯特要到哪里去呢?去干什么呢?

马修这个人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主动交谈,于是林德夫人猜想:“他准是与陌生人见面或者到某个不得不说话的地方去。”喝茶的时候,林德夫人猜想:“这个时候没人进城,马修不可能去别人那里;如果是芜菁种子不够,没必要穿得这么隆重;不慌不忙的样子不像是请大夫……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我一定要弄清楚,要不然我怎么能安稳下来。看来我要到格林·盖布鲁兹走一趟了,要问问玛瑞拉才行。”

还没等这茶喝完,林德夫人便坐不住了,她立即出了门。这里离卡斯伯特所住的格林·盖布鲁兹并不太远,那幢掩映在果树园中的特别宽敞的房子离林德家的洼地仅有1/4英里。因为房子离街道太远,所以房子的主人不得不另开辟了一条很长的直通屋门的小路。

马修·卡斯伯特的父亲相对于马修来说,还要腼腆、内向一些。当年开垦农场时,他尽可能地选择了在离别人距离最远的地方安家。林德夫人沿着两边长满了野蔷薇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嘟囔:“这个地方真的能住人吗?这样下去,马修和玛瑞拉都要变成怪人了。不与人交往,难不成只和树聊天?人哪,真了不起,什么都能适应!”

刚自言自语地说到这里,林德夫人就已经从小路走进了格林·盖布鲁兹的后院。林德夫人用敏锐的双眼扫视着:院子里一侧栽着柳树,另一侧是白杨,一片葱绿,没有任何的杂物。林德夫人猜想:“玛瑞拉准是每天进出、打扫很多次……”

“咚,咚。”林德夫人敲门。

“请进。”玛瑞拉客气地答道。

林德夫人进了门,惊奇地发现格林·盖布鲁兹的厨房简直像画里的一样,什么都显得崭新、干净。房间东、西两侧都有窗户,阳光穿过西窗,洒进屋内。东窗上爬满绿意盎然的常春藤,左侧的果树园里,盛开着白色的樱花。

玛瑞拉生性勤快,经常在打扫完之后,在桌子上摆放好点心,坐在东窗边晒太阳。而今天的玛瑞拉则是一边晒太阳一边织着东西。

林德夫人刚进屋子,就又快速、敏锐地将全屋的东西扫视了一遍——“桌子上有3个盘子,玛瑞拉应该是在等马修带回来一个人。但盘子里的东西是最普通的酸苹果酱和蛋糕,那么带回来的人应该不是什么重要或者特别陌生的人。但是马修那一身隆重的装扮又是怎么回事呢?”林德夫人感觉绿山墙农舍发生的事情要把自己弄糊涂了。

“下午好,雷切尔。今天天气不错,家里人都好吗?”玛瑞拉向林德夫人打招呼。玛瑞拉又瘦又高,没有女性优美的曲线。她头发有些花白,用两只发卡别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或许正是因为玛瑞拉和林德夫人的性格相反,才比较容易相处,两人一直保持着朋友关系。林德夫人说:“我们都很好。不过,我看到马修出门,还赶着马车,以为你身体不好去给你请医生了,所以特地来看看。”

玛瑞拉的嘴角还是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虽然她早就猜到了林德夫人此次前来的目的。是啊,要是林德夫人不弄清楚马修出门的原因和目的,又怎么能善罢甘休呢?玛瑞拉没想要瞒着林德夫人什么,于是说道:“啊,不,我的身体很好。马修去布莱特河了,我们决定从新斯科舍的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子,大概今晚就到吧。”

林德夫人感觉自己的脑袋“嗡”地响了起来,要是马修去接一只澳大利亚的袋鼠,恐怕她都没有这么吃惊。林德夫人愣了足足5秒钟,转念一想,认为玛瑞拉是在和她开玩笑。“别开玩笑了,玛瑞拉。”林德夫人缓过神来。

【点评】

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场生活场景图。作者善于对环境进行描写,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勤劳、善良、重友谊。尤其是雷切尔·林德,他是一位乐于助人、富有超强指挥能力的人,对任何奇特的事情都要寻根求源。阅读时可注意作者对其所作的淋漓尽致的描写。

【思考】

1. 雷切尔·林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读书,是借助他人的思想,来开发自己的思想。”阅读选文,请你思考马修·卡斯伯特身着盛装,赶着马车,是去做什么。

【作品评价】

“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美]马克·吐温

“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长故事,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之一。”

篇10:令人尊敬的老师作文

令人尊敬的老师作文

令人尊敬的老师“铃铃铃……”上课铃打破了以往的沉寂。一个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他用强有力的手写下一个个粉笔字。奇怪,这些粉笔字虽然很平凡,但出自他手,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作为学生的我们,这一个个字里面,包含了知识的力量以及他对我们的关心。不仅“写”打动了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他的语言也一次一次地触动了我们的心。他的慷慨陈词,使我们的心久久无法平静。我曾想象着:若他是一条充满着智慧的鱼,那我们则是稍带一点顽皮的鱼儿,“尾随”着他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若他是湛蓝的`天空,那我们则是一只只自由飞翔的鸟儿,在他那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知识的培育下,快乐成长;若他是拥有着无穷知识的力量的太阳,那我们则是还未“成熟”的大地,在他那“知识的沐浴”下,慢慢长大;若他是……他就是令人尊敬的――王老师!王老师,感谢您对我们的关心与教导,不管时光怎样流逝,我都会记得您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师!令人尊敬的老师作文3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上一篇:就是它惹出的麻烦杂文随笔下一篇:高职汽车学院专业教师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