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2024-06-17

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共9篇)

篇1: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辣椒, 发展概况 中国产业信息网资讯:

目前世界辣椒种植面积370 万hm2,产量3 700万t,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料作物。其中干辣椒世界种植总面积200.15 万hm2,总产量278.97 万t,印度产量124.4 万t,约占世界的44.59%,中国25.0 万t,约占8.91%,秘鲁占5.91%,孟加拉国占15.4%;鲜椒生产中国1 402.63 万t,占世界的51.8%,墨西哥占6.92%,土耳其占6.44%,印度占4.13%,西班牙为105.95 万t,美国为85.58 万t。中国和印度在辣椒种植面积及产量上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我国辣椒种植面积133 万hm2,面积仅次于白菜类蔬菜,占世界辣椒面积的35%;辣椒总产量2 800 万t,占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6%;经济总产值700 亿元,居蔬菜之首位,占世界蔬菜总产值的16.67 %。辣椒已成为我国许多省市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作物。种植面积超过6.7 万hm2 的省有江西、贵州、湖南、河南、四川、河北、陕西和湖北等8 大省;辣椒种植大县或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大县的有遵义县、鸡泽县、望都县、泸溪县、龙山县、邱北县、会泽县、永丰县、北票市、通辽县、法库县、石柱县、简阳市、清丰县、柘城县、天等县、凤翔县、洮南县、焉耆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和沙湾县;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的县有沙湾县、绥阳县、鸡泽县、石柱县、邱北县和遵义县。干辣椒分布

云南是我国制干辣椒最大的生产区,制干辣椒面积6.67 万hm2,其中会泽县3 300 hm2、产量1 000 t,主要品种有乐业辣椒;文山州3.47 万hm2、总产量5.4 万t,主要品种有丘北辣椒。

新疆制干辣椒2.67 万hm2,其中沙湾县的安集海镇3 400 hm2,博湖县、焉耆县均有制干椒种植,主要品种有8819、新线4 号、益都红等。

内蒙古制干辣椒2.7 万hm2,主要分布在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奈曼旗,主要品种有益都红、金川系列。

贵州制干辣椒4 万hm2,其中绥阳县1.1 万hm2、产量1.92 万t,遵义县2.33 万hm2、产量5 万t,主要品种为当地的虾子椒、绥阳朝天椒。

陕西制干辣椒面积4 万hm2,主要在宝鸡市的岐山县和凤翔县2 万hm2、产量4 万t,主要品种8819、陕西168 线椒等。

河南制干辣椒面积4 万hm2,主要分布在清丰、柘城县,主要品种为山樱椒。重庆的石柱县每年种植制干辣椒3 300 hm2,品种为石柱朝天红,年产干椒8 000 t。

湖南泸溪是优良的制干辣椒产区,目前面积稳定在2 000 hm2,年产干椒5 000 t,品种为玻璃椒。加工辣椒分布

陕西凤翔的1 万hm2 线辣椒是湖南剁辣椒和四川豆瓣酱加工的重要原料,每年提供7 万t 左右的粗加工原料。新疆昌吉州的玛纳斯县、呼图壁县是加工辣椒色素的重要种植**,奇台县、积木萨尔县有1.2 万hm2 的加工辣椒原料**,博湖县、焉耆县也有一定的色素辣椒种植面积,品种为8819、益都红,还有韩国的铁板椒、美国红椒,其原料大部分运往山东加工色素或辣椒素。四川的西充、南部、简阳、乐至、安岳、三台、盐亭、梓潼、剑阁等县都是成都豆瓣酱加工原料的种植**,主要品种有二金条、湘辣4 号、干椒1 号、辛香8 号、博辣红帅、红艳、博辣2 号。

河北鸡泽县年种植加工辣椒5 333 hm2,年产鲜红椒12 万t,其中95%的辣椒都转为加工原料,加工成辣椒酱,品种为当地的鸡泽辣椒。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全国最大的脱水青椒、红椒生产加工**,年生产加工能力达5 万t。贵州黔中地区的花溪、平坝县等地生产的花溪小牛角椒为贵阳老干妈提供绝大部分的原料。鲜食椒分布

全国各省市区均有鲜食椒种植,只是面积大小不一,品种类型多样。

全国鲜食椒种植大省是湖南,其种植面积6.67万hm2,产鲜椒100 万t,农村各家各户均有种植,面积在2 000 hm2 以上的**分布在汉寿、岳阳、溆浦、龙山、永顺、泸溪、隆回等县,栽培品种主要是湘研5号、湘辣4 号、湘妃、超级16 号、辣丰3 号、博辣6号、博辣红帅、兴蔬

215、兴蔬201、辛香2 号等尖椒品种。

内蒙古鲜食椒0.63 万hm2,主要分布在赤峰,品种为保加利亚尖椒和茄门以及当地传统品种。

湖北鲜食椒面积1 万hm2,武汉郊区、荆州、麻城一带以薄皮泡椒为主,面积4 000 hm2,主要品种为大果99、福湘2 号、早杂2 号、苏椒5 号和洛椒98A;长阳山区以中椒6 号类型的厚皮泡椒为主,面积2 000 hm2;施恩地区有一部分线椒**。

贵州鲜食椒面积8 000 hm2,较大的**有黔南州的望谟、册享,代表品种有辛香2 号、辛香8 号、兴蔬19 号羊角椒;都匀地区的瓮安、福泉是新发展起来的鲜食线椒**,种植面积3 300 hm2,代表品种有辣丰3 号、博辣5 号。

云南大型的菜椒**有施甸、蒙自、宜良、保山,品种为甜杂1 号、保山大辣椒,栽培面积在6 700hm2 以上。

河南鲜食辣椒面积在2 万hm2 左右,兰考、邓州、临颍主要种植鲜食线椒品种辣丰3 号、博辣5号、博辣6 号;开封的杞县、尉氏、通许,周口的西华、扶沟,商丘的睢阳、梁园区等,主要种植超级16号、兴蔬16 号;杞县有少量中椒6 号泡椒**。

四川菜椒面积2.7 万hm2,菜椒消费70~80 万t,春季早熟上市的有攀枝花、西昌,8 月高山种植的有理县、汶川、汉原、茂县,品种有洛椒98A、汴椒1号、种植4 号、农大301、湘研13 号。

广东**分布在粤西的雷州半岛、粤西的清远、韶关,雷州半岛主要种植辣丰3 号、湘辣4 号、湘辣7 号、博辣红帅、博辣5 号等线椒和洛椒98A泡椒、中椒105 甜椒以及茂椒5 号、奥运大椒等黄皮尖椒,韶关的始兴、乐昌,主要有超级16 号尖椒和辛香8 号线椒。

重庆近郊的早熟薄皮泡椒和武隆高山的薄皮泡椒总面积在2 000 hm2 左右,品种为苏椒5 号、洛椒98A、福湘2 号、农大301。

新疆的博湖县、焉耆县、伊宁市、察布查尔县,种植面积在2 000 hm2 以上,主要品种是猪大肠。

江西辣椒种植面积7 万hm2,产量130 万t,占全省蔬菜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永丰6 700 hm2、高安6 000 hm2、乐平1 000 hm2、瑞昌高山辣椒700hm2,主要品种有辛香2 号、辛香8 号、早杂2 号、春椒系列品种等。

广西菜椒主要分布在南宁附近,泡椒品种有大果99、福湘2 号泡椒,面积2 000 hm2;线辣椒品种主要有辣丰3 号、湘辣7 号,面积4 000 hm2。钦州以黄皮尖椒为主,面积在2 000 hm2 左右。柳州的线椒有2 000 hm2 左右,以帝香8 号为主。

海南是我国菜椒南菜北运**的主要市场,其中厚皮泡椒主要分布在琼海,为6 000 hm2 左右,主要品种有福湘秀丽和湘研806;薄皮泡椒主要分布在文昌、万宁、澄迈和三亚,面积7 000 hm2,主要品种有农大301、洛椒98A、福湘佳玉、苏椒5 号和阳光4 号;黄皮尖椒主要分布在澄迈,面积3 000 hm2左右,主要品种是茂椒5 号;鲜食线椒主要分布在文昌、定安、澄迈和万宁,主要品种有辣丰3 号、湘辣7 号和博辣5 号。

篇2: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纺织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受惠行业之一,而亚麻产业是纺织业中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许多企业目前都已将目光盯上了具有广阔市场远景的该行业作为第一突破口.欧洲是亚麻的终极市场,亚麻在中国属刚起步的`朝阳产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优势.把中国劳动力优势和欧洲地域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是其行业发展的方向.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纺织 英文刊名:CHINA TEXTILE 年,卷(期): “”(10) 分类号:F3 关键词: 

篇3:我国康复辅具发展概况

2009年7月4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民政科学技术和技能人才大会,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康复辅具业从假肢矫形器零部件生产及装配技术研究发展到康复辅具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体系、产品开发和推广体系研究,并开始注重残障人员社会心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等研究”[1]。发展康复事业,服务残障者,是社会进步以及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民生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相关概念

1.1 残障者

残障者是社会上具有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根据ISO和IEC的定义,“残障”是指人体机能或组织的问题,如功能异常或丧失,这可能是暂时性的(如由于受伤引起的)或永久性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特别是年老引起的功能退化更加明显[2]。

1.2 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的手段可分为医疗康复和辅具康复两大类。其中,医疗康复主要是指采用药物、手术的治疗手段进行康复;辅具康复是指利用康复辅助器具为残障者提供补偿、替代、治疗的手段和方法。

1.3 康复工程

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替代或补偿功能的减退与丧失称之为康复工程。康复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康复和有关工程理论指导下,与各个康复领域的康复工作者,与患者家属密切合作,以各种工艺技术为手段,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回归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科学[3]。

1.4 康复辅具

康复辅具是利用辅助技术将辅助器具产品因人而异地配置于残障人,起到补偿或替代身体障碍的功能;以工程的手段辅以矫治、固定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自理,参与社会活动。康复辅具是帮助身体功能障碍者,特别是身体功能性衰退者回归社会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某些身体功能障碍,配置辅具甚至是唯一的康复手段。

2 关系阐述

2.1 康复辅具与康复工程的关系

从学科上看,康复辅具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康复工程范畴,是以康复医学、生物力学、工效学、仿生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为基础,以人体功能评定、诊断、恢复、补偿、训练和监护设备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4]。

根据国家标准GB/T16432《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国际标准ISO-9999(Technical Aids for Disabled Persons-Classification))依据功能性划分的原则,将残障人辅助器具分为11大类、135个次类、741个支类,有上万个品种。

2.2 康复辅具与医疗器械的区别

医疗器械是用来治病和挽救生命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医疗器械的好坏关系到诊断的精准、手术的成败以及治疗的有效性,甚至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而康复辅具则是在医疗器械完成其独有的治病、挽救生命的使命之后,根据个人意愿额外提供的辅助性工具和手段,在整个医疗过程和后续康复进程中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能够加快服务群体的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两者的主要区别如表1所示。

目前,国际上除了日本将康复辅具与医疗器械分开以外,其它所有国家的医疗器械都涵盖了康复辅具。之所以要将康复辅具纳入医疗器械的范畴,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由我国的国情和国际辅具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前不久,科技部已将康复辅具纳入到医疗器械的范畴,并作为20个分领域中的第16大类。

3 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主要涉及面与服务对象

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将使老龄化和残疾人问题在未来十年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跨入老年型人口国家的行列,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老年人口以每年3.2%的速度增加,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则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5]。根据《2009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以及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供的数据,我国老年人中,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约有2700万人,半身不遂的约有70万人,82万老年性痴呆病人中约有24万人长期卧床。我国3.74亿个家庭中,有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庭约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8%。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正逐步形成“4+2”的家庭模式,一对夫妇需要承担4位老人的养老义务。

此外,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据统计,仅有23.3%左右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残疾人主动要求配置康复辅具的占38.56%,而实际配置康复辅具的只占7.31%。大力发展康复辅具技术和产品,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减轻家庭护理的负担,将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3.2 发展现状

纵观各国辅助器具的发展历史,康复辅具的研究开发均从假肢、矫形器、轮椅车等辅助器具的研究和生产开始,我国也不例外。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领域制定和发布了不少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我国假肢、矫形器等传统康复辅具的配置实现了完全自给,生产的假肢、矫形器零部件性价比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研究的相关课题,包括假肢接受腔CAD/CAM系统、钛合金下肢假肢组件、足底矫形器CAD/CAM系统、肌电假手、2C运动储能脚等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6]。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康复辅具行业建设,在政策、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科技部通过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科技计划支持了多个专门面向残障者的重大科研项目,国家投入1亿多元,部分项目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康复辅具产品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力推动了我国康复辅具事业的发展。

3.3 存在问题

与国外相比,我国康复水平总体比较落后,而作为康复手段中很重要一部分内容的辅具康复则更加落后,我国的康复辅具产业仍存在较大的空白,康复辅具产品无论是从品种数量上还是从科技含量上,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行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高端产品、普惠型产品种类少及数量匮乏是面临的主要问题。除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因外,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运行机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究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制约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辅具配置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产品科技含量总体较低;科研成果较难实现产业化;康复辅具加工技术水平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康复辅具创新型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康复辅具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4 主要研究成果

4.1 康复辅具分领域重点产品

作为医疗器械诸多分领域中的一个大类,康复辅具的划分及其重点产品如表2所示。

4.2 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

近年来,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浙江千禧工贸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及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组织并承担了“残障人生活保障辅具研究”、“智能轮椅关键技术、单元部件及目标产品的研发”和“伤后常用康复辅具应用方案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在康复辅具领域形成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研究成果,有力提升了我国康复辅具行业技术水平;我国自主研发的康复辅具产品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欢迎。2009年7月刚成立的“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通过各领域单位的优势组合和创新资源整合,加快我国康复辅具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辅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006年启动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残障人生活保障辅具研究”将于2009年底结题,其中包括了室内移动辅具、尿便失禁预警监测装置、残障人专用生活起居床、下肢残肢功能综合训练系统、截瘫患者行走康复训练系统、足部辅具、智能下肢假肢等新产品,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在通过质量监督检验后将陆续推向市场。另一个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残障人功能康复辅具研究”也已于2009年6月立项,主要包括了重障者辅助洗浴器具、视障者阅读辅助器具、偏瘫患者下肢多关节运动康复训练系统、仿生大腿假肢、脑瘫坐姿矫正辅具及其评定系统、下肢残障者平衡功能分析训练系统、基于虚拟现实的上肢残障者运动康复训练系统等辅具产品的研制和开发。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服务机器人”项目中的“老人/残障者上下楼梯助行系统研制开发”和“老人/残障者智能型室内助动系统研制开发”课题也于2009年初通过科技部的审批,并已启动。

此外,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还通过2008年和2009年的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小型辅具课题,已经形成了成人髋外展矫形器、四连杆气压控制膝关节、万向踝关节、坐姿辅助站立系统、座便支架扶手等小辅具产品,另有气压转换六工位钳台式真空成型机、可调脊柱过伸矫形器、便携智能阅读辅具等新产品尚在研发过程中。

4.3 部分成果介绍

4.3.1 室内移动辅具

采用高性能小型电机控制,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的驱动控制单元,能够拆分为简单的结构单元以满足室内移动辅具系统产品的安装需要,使用者能够独立完成房间之间的移动运送和升降活动,从而解决残障者进食、洗浴、如厕等日常生活活动。如图1和图2所示。

4.3.2 尿便失禁预警监测装置

根据尿便失禁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征及排便机制,选择适当的点位作为预警监测点,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人机生理反馈接口单元和多信息融合、实时环境感知的负压通道收集处置单元,可解决因脑中风、老年痴呆症等功能障碍导致的尿便失控护理问题。如图3所示。

4.3.3 残障人专用生活起居床

采用模块化结构,包括即插即用的多功能控制驱动功能模块、基于智能传感器的人体多生理参数检测感知部件、基于网络的紧急报警模块,能够为残障者提供自动翻身、辅助解便、污物后处理、护理床与轮椅的转接、护理床的折叠与移动等功能。如图4所示。

4.3.4 下肢残肢功能综合训练系统

根据截肢者人体生理特性,基于人体工学的模块化机构设计,结合肌电信号的拾取、反馈,开发出机电一体化下肢残肢功能综合训练系统,可有效改善截肢者的残肢状况,减轻疼痛,缩短残肢适配辅具的时间,提高截肢者穿戴辅具的行走和生活质量。如图5所示。

5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康复辅具行业不仅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空白,在技术层面上也与国际发展前沿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康复辅具是一种提高残障人生活质量的产品,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人们根本无暇顾及,所以发展起步比较晚。

展望未来,要充分认识加快康复辅具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我国康复辅具科技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残障者生活自理、康复训练、康复评估等社会急需的研究方向,研发适合我国人体特征和生活习俗的康复辅具,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一批经济、实用的康复辅具设备或器械,大面积实现康复辅具产品的国产化,特别是面向广大弱势群体需求量大、经济实惠的中低端辅具产品,并实施“普惠通用康复辅具产品和研发高端产品并重”的发展战略。

摘要:发展康复辅具事业是民生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残障者、康复服务、康复工程、康复辅具的相关概念出发,阐述了康复辅具与康复工程的关系、康复辅具与医疗器械的区别,明确了我国康复辅具行业的涉及面、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部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康复辅具科技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残障者,康复工程,康复辅具

参考文献

[1]李立国.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现代民政——在全国民政科学技术和技能人才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民政部,2009.

[2]Development of service standards-Recommendations for addressing consumer issues.ISO/IEC Guide76:2008[S].

[3]金德闻,张济川.康复工程学的研究与发展[J].现代康复,2000,4(5):1-4.

[4]王珏.康复工程基础——辅助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李胜利.老年康复工程与辅助器具的海外研究[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6,3(3):62-63.

篇4: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草莓产业发展概况

据国际国内统计综合分析,目前世界草莓年生产量已超过450万吨,栽培面积已超过30万公顷。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草莓产量最多,约占世界的42%,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日本、韩国、伊朗、以色列等;其次是欧洲,产量约占世界的28%,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波兰、意大利、俄罗斯、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英国、南斯拉夫、奥地利、罗马尼亚等;第三是北美洲,产量约占世界的21%,主要分布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非洲草莓主要分布在摩洛哥、埃及等,南美洲草莓主要分布在智利、哥伦比亚等,大洋洲草莓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三个洲草莓总产量所占比例不足世界的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草莓产业蓬勃发展,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栽培面积已达8万公顷以上,总产量已达188万吨以上。中国草莓产量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安徽、浙江、四川、河南等省。草莓单产最高的省份,是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安徽,其中山东、河北、辽宁草莓平均单产均在30吨/公顷以上。

据《中国果树志·草莓卷》记载,中国草莓品种已达246个,其中从国外引入的品种近200个,中国选育的品种30余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中国从国外大量引进草莓品种,一些优良新品种很快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并成为中国的主栽品种。中国草莓栽培是各种栽培方式并存,主要作型有:露地栽培、小拱棚半促成栽培、普通大棚半促成栽培、塑料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和普通大棚抑制栽培。另外,还有普通大棚促成栽培、塑料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等。

中国草莓市场主要是国内鲜销和冷冻出口。生产中保护地草莓绝大多数用于产地城镇和周边城市的鲜销鲜食,而大部分露地草莓和少量保护地后期小果则用于冷冻出口与加工成其他产品。保护地草莓上市由于正处于淡季,加上近年品质明显提高,个大形美,香甜可口,色泽艳丽,富有光泽,备受消费者喜爱,价高、销量大。山东《烟台日报》曾从2010年3月15日开始,推出了一组春来草莓红系列报道,对烟台草莓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集中报道,于是烟台的草莓风行国内,远销海外。烟台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目前,年种植草莓面积0.5万~0.7万公顷,占全国的6%~9%;年出口量3万~4万吨,占全国的23%~31%;年总产值达20多亿元。红红的小草莓,甜透了农民的心,也映红了烟台草莓这个冉冉升起的大产业。目前,烟台普通大棚半促成栽培的草莓,2月中下旬采收,品質极上,供不应求,每亩产量最高可达4000~5000千克,每亩收益可达5万元以上。

全世界草莓年进口总量在50万吨左右。世界上草莓进口最多的国家是德国,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产量的26%,其次是法国、加拿大、美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荷兰、瑞士、墨西哥、葡萄牙、日本、丹麦等。中国冷冻草莓出口量在出口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出口冷冻草莓13万吨以上,占出口果品的6.8%以上。中国果品出口量最多的是苹果和梨,其次是柑橘类,冷冻草莓居第三位。

二、我国草莓产业发展对策

1. 实行草莓良种秧苗规范化

中国草莓品种选育工作开始较晚,在许多方面还落后于先进国家,主栽品种仍为国外品种,应采取常规杂交育种、种间杂交育种、化学诱变多倍体育种,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等育种手段,加强中国草莓育种工作,培育出适宜中国不同生态气候条件的保护地专用型、加工专用型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境等新品种。同时,应继续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具有特色的品种,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生产实际加快筛选。

草莓很容易感染病毒病,侵染草莓的病毒有20余种。在优良品种推广进程中,应首先为生产培育出高档种苗。在草莓主产区,应建立省、地或县级草莓脱毒繁育中心,不断完善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及时为生产提供品种纯正、高档健壮的脱毒苗。

2. 加强草莓安全优质生产

草莓是柔嫩多汁的浆果,不易冲洗,更需加强食品安全。为此,草莓园应处于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无论是加工用草莓还是鲜食草莓,都应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以确保草莓产品安全优质进入市场。

提高草莓生产效益,靠的是品质、单产和淡季上市,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研究推广新品种配套技术、不同作型技术规程、节能型保护设施、保护地环境调节、病虫害无害化防治和促花育苗、北苗南栽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和单产,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周年化生产,争取创名牌创高效;冷冻草莓生产应实行企业、农户联合,及时更新品种,壮大生产规模,规范技术规程。

3. 优化草莓土壤条件

草莓保护地栽培保护设施固定,很容易产生连作障碍问题。生产中应大力推广增施无害化处理的优质有机肥、日光土壤消毒、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等技术,及时优化草莓土壤条件,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病虫害,提高抗重茬能力;同时,采收结束后,应及时揭膜淋雨,清除草莓植株,轮作其他作物,避免加重连作障碍。

4. 注重开拓草莓市场

草莓市场开拓是中国草莓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品牌宣传、信息沟通、市场研究不够等问题,应通过草莓节、观光园、国际交流等活动大力传播草莓文化,宣传草莓产业品牌,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沟通信息,加强生产和市场信息化。

冷冻草莓主要进口国在欧洲,为了中国冷冻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发展欧洲市场。同时应看到,全世界草莓的产量分布和人均占有量极不平衡,特别是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草莓产量很少,应利用冷冻草莓可以远销的优势,进一步开拓草莓非主产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充分挖掘国际市场潜力。

鲜食草莓不耐储运,宜就近销售,因此,鲜食草莓市场的开拓,首先应继续巩固发展当地市场,其次应就近开拓非主产地的城市市场,还可采用先进的鲜果储运保鲜技术,开拓周边国家的鲜食草莓市场。

篇5: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概况发展历程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经万了三个发展阶段:1965年~1978年: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以开发逻辑电路为主要产品,初步建立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相关设备、仪器、材料的配套条件;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电子科技 英文刊名:IT AGE 年,卷(期): “”(9) 分类号:F4 关键词: 

篇6: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概况

1.概预算制度的萌芽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工程造价的产生,应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当时,在外国资本侵入的一些口岸和沿海城市,工程投资的规模有所扩大,出现了招投标承

包方式,建筑市场开始形成。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国外工程造价方法和经验逐步传入。但

是。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工程造价及招投标只能在狭小的地区和少量的工程建设中被采用。

2.概预算制度的建立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国面临着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用好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引进了前苏联的一套概预

3.概预算制度的消弱时期

1958—1966单位概预算人员减少,只算政治账,不讲经济账,4.概预算制度的破坏时期

1967—1976年,建工部直属

企业实行经常费制度。位。这一制度实行了6年,于1973年1月1预算结算制度。

5.概预算制度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1977—19921977年,国家恢复重建造价管

理机构。1978作的几项规定》,强调了加强“三算”在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1983年,国家计委、《关于改进工程建设概预算工作的若干规定》。此外,《中华人民

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也就是恢复了设计单位编

制施工图预算。

198820

世纪

1993—10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

广大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也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概预

算定额管理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而改革又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

蹴而就,只能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点突破。

7.与国际惯例接轨

2001年,我国顺利加入WTO。今后一段时期内,工程造价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与国际惯

篇7: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根據知名國際遊艇雜誌ShowBoats International 2009年12月公布之最新全球大型遊艇(80英尺以上)訂單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大型遊艇訂單數為752艘,較2009年992艘下滑。在各國遊艇製造排名部分,義大利以遊艇總長44,944英尺排名第1,其次分別為美國、荷蘭、德國、英國及土耳其,台灣以4,432英尺排名全球第7,領先第8的中國2,014英尺達1倍以上;而從平均接單長度來看,德國以248英尺排名第1,荷蘭173英尺第2,土耳其147呎第3,台灣則從96英尺微幅增加到101英尺,同樣名列第7。

(相對於遊艇外銷的佳績,受限於硬體建設及配套設施不足、法規限制、國人習慣等因素,國內遊艇活動服務產業則始終難以開展,無法透過國內遊艇活動的發展,進而衍生周邊水上娛樂、遊艇運輸、遊艇港休閒設施開發、餐飲服務等關連服務業龐大商機與就業機會,殊為可惜。

目前政府已經注意到國內發展遊艇活動的潛力與重要性,交通部刻正研擬中的「推動遊艇活動發展方案」,針對相關法規制度的鬆綁、檢討開放遊艇活動水域、簡化CIQS(Customs, Immigration, Quarantine and Security, 即通關、入出境、檢疫及安檢)程序、增加規劃闢建遊艇港等,均提出相關規劃。另,鑒於遊艇有別於一般運輸之船舶,有關遊艇所涉檢查、丈量、登記註冊、給照等航政管理,業納入「船舶法修正草案」增訂遊艇專章予以鬆綁,俟完成立法程序即可施行。

篇8:我国湿地概况与发展趋势

湿地一般是指从水体到陆地的自然过渡地带。但不同的人对于湿地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大约有60多种相关的定义。《湿地公约》(Ramsar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水域[1]。我国学者提出的定义为:湿地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 m以内、积水期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2]。

湿地的定义在人们对其结构与功能不断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一般而言湿地具有如下3个特征:具有季节或常年集水;生长或栖息喜湿的生物;土壤发生潜育化。因此,湿地可表述为内部过程(生物过程、化学过程、物理过程)长期为水所控制的水—陆过渡的复合生态系统,并且具有上述3个基本特征或如下两个基本特征,即在重要的植物生长期内水位至少接近于地表;在土壤给水达到饱和的时段内遍布有喜湿性植物(可伴生其它生物)。

2 我国湿地概况

2.1 湿地资源丰富

我国大约有湿地6.5×107 hm2,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表明,我国单块面积大于100 hm2的湿地面积约3.8×107 hm2,其中自然湿地3.6×107 hm2,库塘湿地2.3×106 hm2。自然湿地中,沼泽湿地1.4×107 hm2,滨海湿地5.9×106 hm2,河流湿地8.2×106hm2,湖泊湿地8.4×106 hm2[3]。我国湿地资源主要有四大特点:(1)类型多,《湿地公约》划分的40类湿地在我国均有分布,是全球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国家;(2)面积大,占全球湿地面积的10%;(3)分布广,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都有分布;(4)区域差异显著,东部河流湿地多,东北部沼泽湿地多,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等等[4]。

2.2 湿地生物多样性高

湿地生境类型众多,湿地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 276种;野生动物724种,其中水禽类271种,两栖类300种,爬行类122种,兽类31种,鱼类1 000多种[4]。我国主要沼泽类型有泥炭沼泽、潜育沼泽和沿海滩涂。泥炭沼泽和沿海滩涂都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境类型。因此,我国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不仅有大量濒危、渐危和稀有物种,还有许多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和重要经济意义的类群。湿地植物中有些是我国起源或特有种类,如蓠苔草、西藏嵩草、藏北嵩草等。不仅数量多,且许多为中国特有,据统计,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在中国湿地就有31种,占54%。雁鸭类全世界共166种,中国湿地就有46种,占26%。全世界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占67%。因此,我国的湿地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5]。

2.3 湿地退化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废水、废气和其他废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湿地,湿地水质污染,湖泊富营养化加剧,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目前,我国受污染的湖泊已达75%,受富营养化危害的湖泊已达72%。1950年代初,长江流域共有大小湖泊4 033个,目前因围垦、泥沙淤积而消亡的约1 100个。长江原有通江大湖22个,面积为17 198 km2。到1980年代,湖泊面积仅存6 605 km2,湖面减少近67%,湖泊容积相应减少600~700亿m3。围垦湖泊湿地面积仅长江流域就高达150万hm2[6]。

除了湖泊湿地,其他类型湿地的退化、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近40年,已有50%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的河段水质污染失去了饮用水功能,等等。诸此恶果,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5]。

3 湿地研究重点

3.1 湿地功能和效益开发

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张明祥[7]等根据Edward等对湿地效益的定义,即“湿地效益是湿地提供的功能、用途和属性的总称”从功能、用途和属性3个方面对湿地的效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湿地20项效益以及各自的存在特征。在《中国湿地行动计划》中则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对湿地功效进行了表述。另外,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在1996年将湿地的作用定义为“发生在湿地中的各种过程及其表现形式”。并将这些作用归为3类,即:水文作用;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生物栖息及食物网的维持。

湿地给一个社会带来的效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生物多样性;2)调蓄洪水;3)防止自然灾害;4)降解污染物;5)调节气候;6)防止盐碱侵入海岸蓄水层和水体;7)野生生物栖息地;8)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9)提供水资源;10)提供矿物资源;11)提供能源;12)提供水路运输;13)提供基因库;14)观光与旅游;15)具有社会文化意义;16)教育与科研价值;17)维持自然系统和现有过程。

3.2 湿地保护区建设

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与保护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迫切需要对湿地进行保护、恢复和重建[8]。

湿地保护主要依靠立法,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在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al Facility)、世界银行(World Bank)、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和联合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履约能力的全国性工作;编制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成立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公室、组织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等等;至1999年12月我国已经建成了926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个、省级392个、市级84个、县级326个),173个重要湿地[6]。

3.3 湿地恢复与重建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物、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和重建。湿地的退化主要是指由于湿地面积的变化、水文条件的改变、水质改变、湿地资源的非持续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原因导致的湿地功能衰退与消失[9]。目前的湿地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河缘湿地和红树林湿地的恢复上。不同类型、不同原因造成的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恢复与重建的技术、策略均不一样。

近年来,我国对太湖、滇池、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和生态恢复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较为成功的例子是贵州威宁的草海湿地恢复。由于湿地的功能、类型、地点的不同,目前尚不清楚可否做到湿地的完全恢复。研究较多的是湿地的蓄洪能力、水禽栖息地功能的恢复,而对水质改善、地下水的功能研究较少,系统的水文学、生态学越复杂,就越难恢复[10]。

4 湿地研究发展趋势

我国湿地研究虽起步于195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不同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极不平衡,建议今后除应用高新技术外,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将会取得新进展。

1)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基础理论研究。在分析我国湿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湿地的科学的定义,湿地的定量分类指标,等级单位系统。重点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与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恢复力、演替规律研究;湿地保护与可持续性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湿地区域分异规律研究。

2)加强湿地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湿地保护技术,湿地恢复重建模型,持续利用技术及管理技术研究和湿地与水旱灾害关系等的研究。

3)加强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研究。以生态经济学、系统生态学和生物工程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研究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

4)结合西部大开发加强内陆荒漠湿地的研究。荒漠生态系统中,湿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荒漠湿地,对湿地学建设和区域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完成西部大开发战略有重要意义。

5)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环境的变化规律研究。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对人为管理和开发活动的响应机制及演替趋势的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与丧失的人为机制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历史和经济背景研究等。

6)加强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重点开展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湿地脆弱性评价;湿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外来物种引进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优化模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陈克林.中国的湿地与水鸟[J].生物学通报,1998,33(4):2.

[4]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李丽,石月珍.我国湿地现状及恢复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10(1):34-36.

[6]贾萍,宫辉力,赵文吉,等.我国湿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84-951.

[7]张明祥,严承高.中国湿地效益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1999(3):43-47.

[8]张明祥,严承高,王建春,等.中国湿地资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1(3):23-26.

[9]张永泽,王火亘.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1,21(2):309-314.

篇9: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发展概况研究

【关键词】海上风电;市场发展;政策;维护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进程日益深入,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大量入网,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我国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巨大,根据预估可以达到7.5亿kW,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探讨海上风电的发展概况与市场分布,对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概况

1.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并将风能作为重点开发的新能源。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因其风速大、风力稳定、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领域的新宠。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累计并网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500万千瓦。大力提升我国新能源发展水平,打造完整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

在巨大的政策优惠和政府帮扶力度下,近年来我国海上风力发电发展迅速,2010年6月,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竣工并成功并网发电,随之我国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正式启动,海上风电事业取得了实质进展。

但与此同时,海上风电的发展还面临众多技术难题与现实困难,海上风电运行环境复杂,对海上风电机组质量、输变电配套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海事管理等方面都要求较高,因此设备制造难度大,且运维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2倍。与此同时,海上风电的并网电价尚不高,在这些因素制约下,海上风电的发展规模并未达到国家预期。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7月底,我国在建和投产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仅为176.3万千瓦,这无疑与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十三五”的开局,海上风电必须破解面临的发展困局,才能真正突破瓶颈进入高速发展期。

2.现有市场分布、政策现状

(1)海上风电现有市场分布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海上风电都表现了高度的积极性。综合分析,我国现已经建成的海上风电场集中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其中,上海和江苏两地是海上风电的先行者,目前已经制定了完整的海上风电工程规划,并完成了相应的技术审查。随着海山风电的发展,包括河北、浙江、广东、大连、福建等在内的沿海省十个地区也已经开展了海上风电规划编制,并有多个项目列入《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

(2)海上风电政策现状

为了支撑海上风电的发展,我国先后出台多项举措和配套的法律法规。2010年,我国印发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从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授权、审批、环境保护、项目核准等方面,详细规定了海上风电开发与建设等相关细节。同年,我国又颁布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并启动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与海上风电有关的政策法律正在逐步完善。

但与此同时,由于海上风电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空白区域缺乏规定,审批手续相对繁杂、项目审批时间长,同时,我国还未建立一个统一的海上风电联网机制,对海上风电的过网费和财政补贴未能设定合理分担标准,亟待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海上风电的开发与建设。

三、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规划与建设

1.海上风电项目整体向好

如下表为国家能源局在“全国海上风电推进会”上公布的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

根据上表1可见,国家能源局已批复的海上风电项目涉及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广东等6个省(市),总规模达到5200万千瓦,整体项目建设态势良好。

2.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有效的认证和监测手段,在基础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海上风电运行环境特殊,机组运行时与土地基础之间存在巨大的相互作用,这对海上风电的基础建设、塔身等质量有较高要求,而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设备制造、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经验尚不足,对设备的认证、风电设备监测、基础变形、塔身应力等方面的技术还有待提升。其次,整体运行水平有待提升。由于缺乏海上风电机组的长期运行经验,同时设备的国产化水平不高,220kV海底电缆和海上升压站的核心技术需从外国引进,因此在长期的潮湿、盐雾、台风等恶劣条件下,风电机组设备故障率较高。加之目前海上风电建设中施工设备的专业性不强,缺乏有效的经验积累,风电设备的配套设备体系尚不健全,同时,在海上风能的资源评价、水文测量、地质勘测等方面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

三、发展前景展望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调整海上风电开发思路,暂停备受瞩目的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未来海上风电开发模式可能由特许权招标转变为常规项目审批模式,这反映了国家降低海上风电的开发成本、推动海上风电良性发展的决心。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未来海上风电项目发展潜力巨大,将涉及整机、叶片、材料、施工、防腐、认证、输配电、投融资等众多领域,故而有必要统筹协调、优势互补、打造系统而完整的产业服务链。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形势日益严峻,2009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任务。在此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与建设现状,必须做好海上风电相关的设备开发、配套建设、政策完善,以促进海上风电行业良性发展,推动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黃维平,刘建军,赵战华.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洋工程,2011,27(2):130-134.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上体育总结下一篇:暑假到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