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虫防治

2024-06-18

辣椒病虫防治(精选十篇)

辣椒病虫防治 篇1

1 辣椒苗期病害及防治方法

1.1 辣椒立枯病

防治方法: (1) 尽量避免使用带菌土壤, 苗床用地应进行消毒, 可控制苗期立枯、猝倒, 枯萎等病害。 (2) 不使用未腐熟肥料。 (3) 作好苗床的通风透气工作。 (4) 药剂防治: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腐光 (含氟乙蒜素) 乳油1500~2000倍液或均刹 (80%乙蒜素) 乳油1500~2000倍液。

1.2 辣椒猝倒病

本病可结合立枯病一并防治。

1.3 辣椒灰霉病

防治方法: (1) 本病主要是床土带菌、低温高湿、气流传播引起的, 因此床内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 彻底清除中心病株并喷药消毒。 (3) 发病前喷腐光 (含氟乙蒜素) 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预防, 发病初期喷施耐功水剂1000倍液1~2次进行治疗。

2 辣椒成株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辣椒细菌性病害青枯病 (软腐病、疮痂病、细菌性叶斑病)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性强的无病种株留种。 (2) 温水浸种方法是用冷水预浸4~5mm再在52℃温水中浸30min也可用1000μg/g链霉素或用种子重量0.1%的高锰酸钾浸种5min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3) 3年以上轮作。 (4) 烧毁病残株清洁田园。 (5) 增施磷、钾肥。 (6) 及时喷药, 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普施美 (1%多抗霉素) 水剂1000陪夜或链霉素100~200μL/L等轮换喷洒进行防治, 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细菌性软腐病、疮痂病、叶斑病等防治方法同青枯病。

2.2 辣椒病毒病

防治方法: (1) 辣椒地要选择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用高畦窄垄栽培。 (2) 3年以后轮作周围尽量少种或不种黄瓜、烟草。 (3) 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消毒。 (4) 苗期作好诱蚜防蚜工作。当幼苗出土后用纱网小拱棚笼罩并喷啶虫脒或苦参碱等农药消灭有翅蚜防止传毒。 (5) 发病初期喷病毒比克/氨基寡糖素/腐殖吗啉呱复配腐光和叶面肥进行防治。

2.3 辣椒枯萎病

防治方法: (1) 实行3~5年轮作,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适当增施钾肥, 提高植株抗病力。 (2) 选用抗耐病品种。 (3) 种子消毒。用0.1%硫酸铜溶液浸种5min, 洗净后催芽播种。 (4) 药剂防治。用腐光 (含氟乙蒜素) 乳油1500~20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70ml药液, 5~7天1次, 连灌2~3次。

2.4 辣椒疫病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实行3年以上轮作。 (3) 培育无病壮苗。 (4) 避免田间渍水雨后及时清除发病中心。 (5) 畦面覆盖地膜或稻草。 (6) 节约用水注意排水控制田间湿度。 (7) 药剂防治:喷35%霜霉威盐酸盐300~400倍液或50%福美双800倍液交替使用并复配32%唑酮乙蒜素7~10天一次, 连施2-3次。

2.5 辣椒炭疽病

防治方法: (1) 选用无病果留种防止种子传病。 (2) 选用抗病品种。 (3) 防止果实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 (4) 发病前后喷药2~4次可用农药有:迪炭水剂1000倍液复配克菌 (32%唑酮乙蒜素) 乳油1000陪。

2.6 辣椒的白粉病

防治方法: (1) 深耕翻土深埋病菌减少越冬病源。 (2) 水旱轮作或3年以上轮作。 (3) 选用抗病品种。 (4) 发病初期用大地粉清水剂1000倍液复配克菌 (32%唑酮乙蒜素) 乳油1000陪夜复配增效王喷施, 7~10天/次, 连续2~3次。

2.7 辣椒褐斑病

防治方法:参见炭疽病防治方法。

2.8 辣椒煤污病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 及时防治辣椒、甜椒上的蚜虫、粉虱等害虫。防治蚜虫可选用均刹1%苦参碱可溶液剂1000倍复配腐光 (含氟乙蒜素) 乳油1500倍喷施。 (2) 及时喷施普施美 (多抗霉素) 水剂1000倍液复配增效王, 隔7~10天一次, 视棚室内 (田间) 病情防治2~3次。

3 辣椒生育期虫害

辣椒在定植后危害性比较大的虫害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地下害虫;一类是叶片害虫;一类是果实害虫。

3.1 地下害虫

主要是土蚕、蝼蛄、蛴螬、根蛆、根蚜、蚯蚓等。防治时要从定植开始坚持每隔7至10天施药1~2次直到枝繁叶茂投产为止, 可采用的药剂有:毒死蜱或者阿维菌素。

3.2 危害叶片的害虫主要有螨类和蚜虫

防治螨类害虫可在刚发现有少量叶卷时喷施药剂防治。用阿维菌素或则克螨特等防治效果较好。防治蚜虫最好在定植后或刚有发生时进行防治药剂有:1%苦参碱加啶虫脒或吡虫啉或乐果处理每隔7至10天1次。

3.3 果实类害虫

色素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 篇2

色素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

0 引言 色素辣椒病毒病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能为害各种生物.近年来,在辣椒生产上普遍发生危害,由于其侵染方式特殊,早期不为人注意,后期迅速蔓延,防治困难,常易造成大面积损失.根据我国近年鉴定结果,为害辣椒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与烟草花叶病毒(TMV).

作 者:张爱娟 颜咏梅 彭伟  作者单位:蔫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焉耆,841100 刊 名:新疆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S4 关键词: 

无公害辣椒病虫害防治 篇3

关键词:无公害辣椒;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41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48

无公害产品指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符合《国标》的产品,多指农产品。无公害辣椒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的食用辣椒。针对无公害辣椒的病虫害防治要运用生态防治策略,在维持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控制病虫害,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辣椒。本文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

1 无公害辣椒的常见病虫害

1.1蚜虫、白粉虱

在辣椒的生长过程中,蚜虫是常发性害虫。蚜虫常群集于叶背,通过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变黄并分泌蜜露,污染叶面,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另外,它也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对辣椒的生长十分不利。而白粉虱从生物角度来讲比蚜虫对辣椒生长的危害更严重,它的个体虽然比蚜虫小,但也是群集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死亡,危害十分严重。另外,在辣椒生长的中后期,棉铃虫、烟青虫为主要害虫,并且为害特征十分相似,均为幼虫咬孔蛀果,啃食果肉和胎座,留下大量粪便,然后换果继续取食。被害的辣椒果实在被这两种害虫啃食后便失去其商品价值,若此时遭遇雨后会产生腐烂,将会造成减产,减产量甚至可达10%以上。

1.2辣椒根腐病

近年来因此病,辣椒的产量呈现直线下降趋势。该病多发生在辣椒定植后至采果盛期,主要为害辣椒茎基部和维管束。辣椒染病后,病株白天萎蔫,傍晚至次日凌晨期间恢复,反复几次后整株枯死。这时,能够观察得到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病茎皮层极易剥离,茎内维管束也发生褐变,局限于根及根茎部(地面以下的茎)的病变部位,病株多倒伏而死。病原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禁止高温高湿的环境是防治此病的条件。另外,如果施用未腐熟的土杂肥,也会加重发病。

1.3辣椒病毒病

每年6月中旬是该病的发生盛期,应提前预防。常见有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四种症状。轻型花叶病叶初现明脉和轻微褪绿,病株无明显畸形或矮化,造成落叶,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甚至会形成线叶,造成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结果小。病叶也会逐渐发黄并逐渐下落。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会引发一些诸如条斑、顶枯、环斑等现象的发生。高温干旱、强光很容易导致病毒病发病,这种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蚜虫或其他接触。当植株缺肥时,辣椒也易感病。

1.4其他虫害

1.4.1 棉铃虫和烟青虫 主要为害花、果,也咬食嫩茎嫩叶,造成落花、落果、蛀果、茎叶缺失,用甲维盐1500倍液,或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防治效果好。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施。

1.4.2 蚜虫、红蜘蛛和茶黄螨 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防治蚜虫;用螨虫盖特1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和茶黄螨。

2 无公害辣椒病虫害的防治

2.1农业防治

无论是苗床还是大田,为适宜辣椒的连作,应选择3年未种植辣椒、茄子、番茄等茄科及瓜类作物的土壤,选用非黏性、能灌能排、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土壤效果更佳。辣椒有病毒病、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等二十余种病害,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高温高湿环境下,病害的发生、流行就更为严重。

2.2 病毒病防治措施

症状一般表现为病株矮小,叶片增厚,皱缩,叶面凹凸不平,叶色发黄,无深浅之分,结椒小而少,侧根少,枝或茎产生褐色坏死条斑或顶枯,早期出现落叶、落花、落果,生长缓慢的现象。

防治措施: 喷钝化剂。一般采用0.75公斤重的黄豆粉或皂角粉对15公斤的水喷椒;发病初期,可以喷施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提高抗病毒性;喷克病灵药液800倍液或病毒A等药剂;喷0.3%的86制剂,于栽前15天、栽后1个月及蕾期各喷1次。

从物理学防治措施可以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防虫网,驱避蚜虫,还可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控病,植物源与生物源农药防治害虫。

2.3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在防治农业病虫害上最主要的优势是毒性比较低,或是没有毒性,例如对蚜虫的自然控制,可以利用它的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将其自然歼灭;防棉铃虫、烟青虫的最好生物天敌是赤眼蜂;利用微生物制剂,例如农用链霉素防治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

2.4加强田间病虫观察,及时对症施药

为防止病虫害对辣椒的侵蚀,可以首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推广生物农药。运用科学的施药技术,合理的控制农药用量。面对蚜虫、棉铃虫、烟青虫这些病虫害的威胁,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蚜虫用40%乐果乳剂(加酯)1000倍液喷雾,15天左右防治1次;棉铃虫和烟青虫用2.5%敌杀死乳油或50%锌硫磷乳油2000~4000倍液喷治;烟青虫可按40%水胺硫磷乳油各l000倍液喷治。

3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面对无公害辣椒病虫害频发的现象,要树立生态防治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维护生态平衡。应以生物、农业、物理等方法为主,以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为辅,两者紧密结合,合理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及使用次数,以此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裴蕾.小辣椒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11,(13).

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4

受害病株一般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4种症状:花叶型病株的叶脉轻微褪绿, 或呈浓淡绿相间的花叶, 病株无明显畸形, 植株矮化, 不造成落叶;黄化型病叶变黄并出现落叶;坏死型的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 表现为条斑、顶枯、坏死斑驳或坏斑等;畸形的病株变形, 叶片变成线状即蕨叶, 或植株矮小、分支极多呈丛枝状。有时几种症状在同一植株上出现, 引起落叶、落花、落果, 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其防治方法如下:

1. 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辣椒比甜椒抗病, 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抗病,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高产、优质品种。

2. 适时播种, 尽早定植

适时播种, 培育株型壮矮的秧苗, 或利用保护地设施早栽植、早结果。待进入病毒病盛发期时, 辣椒已花果满枝、根系发达、植株壮健、抗病力强。

3. 浸种催芽

种子用10%磷酸三纳浸泡20~30分钟后洗净催芽, 在分苗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洒0.1%~0.2%硫酸锌。

4. 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和间套作。施足基肥, 勤浇水, 尤其在采收期注意保水保肥。

5. 防治蚜虫

苗床应选择周围种植高杆植物的地块, 可预防蚜虫迁飞传病。用银灰色的薄膜或纱窗, 或用普通农用薄膜涂上银灰色油漆, 平铺畦面四周, 以避蚜, 防效可达70%以上。利用蚜虫对黄色趋向性强的特点, 每亩地插6~8块黄色诱蚜板诱杀。药剂治蚜可选用20%百福灵3500倍液、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2.5%功击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

6. 药剂防治

发病后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NS-83增抗剂1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二、疫病

辣椒疫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 且易造成毁灭性损失。苗期受害, 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 其上部呈暗绿色而倒伏。成株期危害主茎、枝条、果实、叶片及花瓣。茎基部及枝条受害, 初为水浸状斑点, 后扩大且变黑褐色, 并常易从病部处折断, 受害株病情发展迅速, 染病后20天左右便整株枯死。病果呈不规则暗绿色水浸状病斑, 软腐, 常见白色霉状物, 略皱缩, 后渐变为灰白色, 最后成褐色或黑色僵果。根部受害变褐色、腐烂, 植株萎焉, 但维管束不变色。根腐、枝枯及烂果所造成的损失都很严重。该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生、流行, 特别是在夏秋季大雨或暴雨后病害蔓延快。

防治方法: (1) 实行水旱轮作, 避免与茄科、葫芦科作物连作; (2) 用25%甲霜灵1000倍液浸种2小时后, 用无病新土育苗, 以防种子带菌; (3) 采用高厢种植, 避免积水, 注意控制浇水量和次数; (4) 定植后用77%可杀得 (氢氧化铜) 800~1000倍液淋根部和喷洒植株; (5) 发病后用克露、瑞毒霉、银法利喷雾, 防治效果较好。

三、青枯病

该病危害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或1张叶片的局部呈现萎蔫, 后扩展到全株。叶片初呈淡绿色, 后变褐枯死。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 纵剖茎部木质部变褐, 髓部腐烂空心, 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液溢出, 有别于枯萎病。该病为土传病害, 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

防治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 如实行水旱轮作, 深沟高厢种植, 定植后用77%可杀得 (氢氧化铜) 800~1000倍液淋根部和喷洒植株等。发病初期喷或淋200国际单位硫酸链霉素, 或用77%可杀得500倍液与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交替灌根, 每株250g, 隔7~10天1次, 连用2~3次。

四、炭疽病

该病危害叶片及果实, 甚至在贮运过程中仍能继续危害。病原为真菌, 多在土表病株残体或附在种子中越冬, 在温暖季节、雨后或土壤湿度高时易传染。叶片受害后初呈水浸状病斑, 后逐渐扩大成褐色, 近圆形, 有轮纹。感病果实出现褐色椭圆形至长圆形病斑, 凹陷, 有同心轮纹, 并常附生小黑点。发病严重时, 造成植株大量落叶, 果实腐烂。

防治方法: (1) 雨后及时排水, 避免积水; (2) 选择较通风的地方种植; (3) 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使百克600倍液及10%世泽1000倍液。

五、蚜虫

该虫在植株上吸食汁液, 使叶片卷曲变黄, 影响生长, 最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病毒病。用2.5%功击乳油1500倍液, 或用20%百福灵3500倍液喷雾。

六、红蜘蛛、茶黄螨

两虫多集中于植株叶背, 症状似病毒病。可用螨克或73%克螨特3500倍液喷杀。

七、棉铃虫、烟青虫

俗称钻心虫, 多危害果实。可选用2.5%功夫乳油2000倍液, 或4.5%百隆实1500倍液喷雾。

辣椒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 篇5

摘 要 辣椒作为雷州市主要的经济作物,在当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农业结构的重要基石。因此,如何提升辣椒种植的科学性,减少病虫害对辣椒种植的消极影响,实现辣椒的优质高产栽培,就成为现阶段我国辣椒种植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从辣椒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角度发出,在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科学探索。

关键词 辣椒;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1.3;S436.4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36

1 辣椒栽培技术

1.1 品种的选择

在辣椒种植之前,为了保证种植的经济收益,需要对辣椒的品种进行科学的选择。辣椒的品种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地区性的辣椒消费需求;二是辣椒品种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种植与管理难度生椒。也就说,在进行辣椒品种选择的过程中,除了要根据不同地方对辣椒品种进行选择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辣椒品种对于生长环境的客观要求。只用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够保证辣椒种植的科学性。

1.2 温度

温度作为影响辣椒栽培的重要因素,在种植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从辣椒自身的生长周期来看,处于幼苗期的辣椒,其最适宜的温度为15~32 ℃。为了满足辣椒幼苗对温度的需求,白天应将温度控制在24~30 ℃,晚上则需要降低温度,将其控制在15~18 ℃。幼苗期的辣椒对于低温的耐受能力较低,因此在进行幼苗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温度进行合理调节,避免低温情况的出现。

1.3 定植

定植作为一种辣椒栽培技术,能够促进辣椒根系的健康发育,提升辣椒产量。为了保证辣椒定植工作的顺利完成,提升植株的存活率。要对土壤温度进行控制,一般要使其在15 ℃左右。在进行定植操作时,为了保证定植效果,应先进行浅覆土,然后逐漸培土封垄。同时,进行要辣椒苗之间的行距与间距的控制,一般来说行距应保持在35~40 cm,间距保持在25~30 cm[1]。

1.4 施肥管理

在辣椒定植后,要定期进行施肥,各时期都应保证充足的营养。辣椒施肥操作应在天气状况良好时进行,施肥量应适中,不宜出现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在辣椒生长的前期应以氮肥为主,后期则应多使用钾肥。在进行土地平整工作时,应以有机肥作为基料,以此来提升土壤肥力。

1.5 水分管理

进行辣椒栽培的水分管理,为辣椒生长进行水分供应。针对辣椒不同时期对水量的需求,进行水量使用的有效控制。例如,辣椒幼苗时期对水分需求量较大,一旦出现土壤干燥的情况,应及时进行灌溉。当降水量过大时,应做好雨水的管理工作,避免因雨水过多而淹死椒苗。

2 辣椒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辣椒疫病、立枯病、猝倒病、病毒病和蚜虫等是雷州市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为了提升辣椒种植的科学性,提高其产量,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就需要对辣椒常见的病虫害进行科学全面分析。通过相关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现阶段我国辣椒种植过程中,发生疫病的概率为24%。其中,常见的根腐病、病毒病、蚜虫病的出现概率分别为16%、20%、20%。

3 辣椒病虫害发生原因

3.1 重茬栽培

辣椒的重茬栽培造成土壤中带病菌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度的条件下,致病菌群大量繁殖造成辣椒发病概率大大增加,引发病虫害的大范围出现。

3.2 种子带菌

种子携带病菌既是病虫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新耕土地发病虫害的因素之一。正是由于没有对辣椒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才造成种子带菌情况的出现。

4 辣椒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4.1.1 进行抗病品种的选择

在辣椒种植品种上,要立足当地辣椒种植的实践与自然环境,通过田间试验,不断进行辣椒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出适宜雷州市种植的辣椒为传奇大椒、剑皇、特喜1号等黄皮羊角椒系列,通过辣椒育苗的科学操作,提高辣椒种子自身的抗病性。

4.1.2 对辣椒种植区进行清理

对病株及时进行清理,避免病虫害在植株之间的传染,同时改善通风与光照条件,破坏辣椒疫病传播途径。

4.1.3 施肥灌溉工作的合理开展

在辣椒“3414”试验和辣椒“2+X”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施肥工作的合理规划,将基肥与氮磷钾等肥料的使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从而有效增强辣椒植株的抗病性。

4.1.4 轮作制度的确立

为了减少辣椒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要尽量避免与茄科及瓜类连作,实行高垄栽培、全覆膜栽培,以切断土壤菌源传入地上的途径。起高垄,要求垄宽1.1 m,垄高0.4 m,垄距0.7 m。

4.2 化学防治

在病毒病发作的初期阶段,对辣椒叶面进行高锰酸钾1 000倍液或1%过磷酸钙浸出液的喷放,以提高抗病性;发病期每隔10~15 d喷施1次植病灵800倍液、病毒必克600倍液、病毒A500倍液等药剂。于立枯病、猝倒病发病初期,用7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2]。疫病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交替使用喷雾,隔7~10 d喷1次,共喷3~5次。7-8月是露地辣椒疫病严重发生时期,可结合灌水施药(可用98%硫酸铜)灌根。蚜虫、白粉虱用25%阿克泰5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交替使用。

4.3 其他几种常见的辣椒病虫害防治方法

炭疽病:用65%代森锌、疽杀或炭疽灵任选一种防治。

疮痂病:用可杀得或农用链霉素防治。

疫病: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0 g或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25 g对20 kg水喷雾,或用霜霉疫净、大生、丰米等防治。

病毒病:用20%病毒A或1.5%植病灵、毒青、毒圣、病毒必克防治。

枯萎病:用枯萎必克浇根或用地菌消、多菌灵浇根。

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井岗霉素、青枯灵浇根。

烟青虫:用1.8阿维菌素或5%抑太保乳油防治。

斑潜蝇:用1.8阿维菌素或0.5%印楝素乳油防治。

5 结语

辣椒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实现其高产栽培,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作为实现辣椒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组成,辣椒病虫害的科学高效防治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辣椒种植过程之中,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其进行预防与质量,以期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臣.辣椒种植技术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6(4):79-80.

[2]鲍吉星.辣椒种植高产技术的研究探索[J].中国农业信息,2014(9):64.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6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自行留种时, 应于收获前在田间选择健壮无病虫辣椒留种。

二、种子处理

1. 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泡30分钟, 放入冷水中冷却, 然后沥干, 催芽播种。

2. 干热消毒:将种子用70℃恒温处理72小时或在竹制器具上晒3~4天。

3. 药剂浸 (拌) 种: (1) 防病毒病: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 或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0分钟, 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 捞出冲洗干净后催芽。 (2) 防疫病、炭疽病: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10~12小时, 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浸种0.5小时, 洗净后催芽。

三、育苗床土消毒

1. 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30~50毫升, 加水3升喷洒床土, 用薄膜密封苗床5天, 揭膜后15天再播种。

2. 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 或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按9:1混合, 每平方米苗床用药8~10克与15~30千克细土混合, 播种时1/3铺苗床中, 2/3盖在种子上。

四、定植前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及时清除前茬作物残株烂叶、病虫残体及杂草, 并集中深埋或销毁, 以杀死病原菌和虫卵。在播种或定植前, 对土壤深翻, 利用太阳能对土壤高温消毒7天。

五、定植后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使植株生长健壮, 以增强其抗病虫能力。协调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辣椒田多年连作会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 同时使土壤理化性质劣变, 出现连作障害, 严重减产。因此, 提倡辣椒与水稻、大蒜、大葱、大白菜、甘蓝、豆类等作物实行3~4年轮作。注意田园清洁卫生, 及时拔除病虫株, 摘除病叶、病果, 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施足底肥, 特别注重有机肥的施用, 增施磷、钾肥;地膜覆盖高畦栽培, 合理密植;6~8月应注意排水防渍, 排灌结合。

2. 黄板诱杀蚜虫:

辣椒定植后10~15天, 每亩悬挂30~40块黄板 (25厘米×40厘米) 诱杀蚜虫, 可大大减轻蚜虫和病毒病的发生。方法为:把纤维板或硬纸板涂成黄色, 再涂一层粘油 (可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 , 每亩设置25~30块, 置于行间, 与植株高度一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黄板需每隔7~10天重涂1次。

3. 化学防治:

线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7

一、线辣椒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甘谷县线辣椒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炭疽病、病毒病、茎基腐病、白粉病。

㈠综合防治方法选用适应性强、丰产、抗病品种, 如天椒5号、“甘谷七寸红”, 肥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选用抗病高产的航椒4号。辣椒地要选择通透性好的沙壤土, 与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深沟高畦, 隔行灌溉, 雨季要注意及时排去田间积水。及时清洁田园, 防止病害传播。利用银灰色膜避蚜、黄板诱蚜, 减少传毒媒介。

㈡药剂防治

1. 疫病。

从幼苗至果实成熟都可发生。5月上旬可用50%的甲霜铜可湿性粉剂预防, 用药量为750克/公顷;7月~8月可用绿乳铜乳油800倍~1000倍液喷雾防治, 用药量为450克/公顷~600克/公顷或用300倍硫酸铜进行灌根防治。

2. 炭疽病。

重点发病在7月份, 7月中旬可用1%的双效灵水剂, 用药量为4500毫升/公顷或用70%代森锰锌600倍~800倍液防治。

3. 病毒病。

重点发病在7月份, 7月中旬可用1.5%的植病灵乳剂进行保护防治, 用药量为450克/公顷~600克/公顷。

4. 茎基腐病。

这种病害均为土传病毒, 起垄前可用多菌灵、硫酸铜、DT或乙膦铝锰锌30公斤/公顷~45公斤/公顷, 均匀撒施于地面, 药与土拌匀后再起垄移栽。定植后也可用咯菌睛 (适乐时) 1500倍液灌根, 可有效预防茎基腐病。发病初期, 用20%的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混加50%福美双8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淋灌根防治, 7天灌药1次, 连灌2次~3次, 进行控制与治疗。

5. 白粉病。

发病前即喷药, 喷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抗农120水剂2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300倍~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

二、线辣椒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㈠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选用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及其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地面喷雾;防治蛴螬除用以上药剂喷施外, 也可采用菜叶拌敌百虫毒饵进行诱杀。用2.5%敌杀死乳油30毫升~40毫升加水75公斤于日落后作常规喷洒, 茎叶要喷湿, 喷施1次~2次, 可有效杀死地老虎。

㈡叶面害虫危害叶片的害虫主要有螨类和蚜虫。防治螨类害虫可在刚发现有少量叶卷时喷施药剂防治。用阿维菌素或克螨特等防治效果较好。防治蚜虫, 6月中旬~8月下旬为关键防治时期, 6月中旬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治, 用药量为90克/公顷~120克/公顷。

辣椒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8

1 辣椒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

1.1 猝倒病

猝倒病又名绵腐病, 是辣椒苗期的重要病害。播种以后, 由于病菌的侵染, 常造成胚茎和子叶变褐腐烂, 幼苗不能出土。该病由真菌瓜果腐霉引起, 病菌腐生性强, 卵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中可长期存活。通过雨水、灌溉水、农家肥和种子传播。该病菌属低温菌, 生长最适温度为15~16℃, 最高30℃。

1.2 立枯病

立枯病俗称死苗、霉根, 是苗期常见病害, 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 成株期也可发生。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 明显凹陷。发病初期, 病苗白天萎蔫, 晚上恢复, 当病斑继续扩大绕茎1周时, 茎基部收缩干枯, 叶色变黄凋萎, 根变褐腐烂。湿度大时, 茎基部可见淡褐色蛛丝霉状物。该病病原是真菌立枯丝核菌,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和有机质上越冬, 一般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床土带菌是幼苗受害的主要根源。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粪肥、农具传播和蔓延, 生长适温为18~28℃。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生长。

1.3 疫病

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发病周期短, 蔓延速度快, 毁灭性大, 防治困难。在全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时, 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 以后呈梭形大斑, 病部明显缢缩, 呈黑褐色, 茎叶急速萎蔫死亡。潮湿时, 病部可长出稀疏霉层。成株期茎、枝发病时, 病斑初始为水渍状, 淡褐色, 很快变为暗褐色和黑色条斑, 逐渐向周围扩展, 包围茎部, 病斑凹陷或稍缢缩, 受害病株病斑以上枝叶迅速凋萎、脱落。潮湿时, 枝条皮层软化而腐烂。叶片受害时, 病斑水渍状, 后扩展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大斑[4]。果实多在蒂部先发病, 病部初为水渍状软腐, 迅速向果面果柄发展, 由淡褐色变为黑褐色, 病果开始只是果肉腐烂, 表皮不破裂也不变形, 潮湿天气, 病果上产生较薄的白色粉状霉层, 后变为灰色天鹅绒绒状状。该该病病是是由由疫疫霉霉引引起起的的一一种种真真菌菌病病害害, 以以菌菌丝丝、卵卵孢孢子子在病残体上或在土壤中越冬, 当条件适宜时, 卵孢子直接萌发成游动孢子, 侵入根、茎或近地面的叶片、果实而引起发病, 当植株有伤口时, 更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疫病病菌主要由雨水、灌溉水和气流传播, 生长适温为8~38℃, 高温、高湿有利于疫病发生和流行。

1.4 病毒病

病毒病是辣椒栽培中最普遍的病害之一, 辣椒感染病毒病后, 由于病毒种类不同, 症状表现也不同, 主要有如下几种: (1) 花叶:叶片出现不规则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斑; (2) 蕨叶:叶片变小、卷缩、扭曲, 丛生现象严重; (3) 明脉:叶脉颜色变淡, 半透明; (4) 矮化:植株变矮, 常与蕨叶、丛生同时发生; (5) 黄化:叶片变为黄色, 田间分布不均匀, 并有落叶现象; (6) 顶枯:顶部枯死后变褐色, 叶片脱落, 出现坏斑等。根据我国近年鉴定的结果, 辣椒病毒病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 (CMV) 和烟草花叶病毒 (TMV) , 黄瓜花叶病毒主要在根茬菠菜、多年生杂草及保护地蔬菜上越冬;烟草花叶病毒在带毒的土壤中、病残体、种子及烟叶中越冬, 主要靠蚜虫和接触传播。在高温、干旱、日照强度过强的气候条件下, 辣椒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降低, 同时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导致辣椒病毒病发病加重, 此外, 重茬、缺肥、管理粗放和定植过晚也会使病毒病发病加重。

1.5 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害, 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果实被害, 开始产生水渍状黄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 继而稍凹陷, 中央灰褐色, 上有隆起的同心轮纹, 轮纹上密生小黑点, 潮湿时, 病斑溢出淡红色黏稠物质。叶片受害, 病斑初为水渍状褪绿色斑点, 后发展成为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的圆形病斑, 病斑上轮生小黑点, 病叶易于干缩脱落。该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可以通过种子、灌溉、昆虫、气流、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菌多由植株伤口侵入, 适宜温度为12~35℃。湿度大、温度高时, 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

1.6 软腐病

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上, 在辣椒结果中后期, 由于果实遭受虫害或机械损伤, 易被细菌侵入。被害果实开始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斑, 果肉渐渐腐烂, 迅速扩展, 整个果皮变白绿色、软腐, 果实内部组织腐烂, 病果呈水泡状。该病病原菌为一种软腐菌, 主要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在土壤和堆肥中越冬, 靠风、雨和昆虫传播, 病菌在2~41℃条件下能生存, 适温30~35℃, 高温季节易发病。

1.7 青枯病

发病初期, 仅个别枝条的叶片出现萎蔫, 以后扩展至整枝。初期植株早晚仍能恢复正常, 后期叶片变褐枯焦, 维管束变为褐色至全部腐烂。果实被害, 表面正常, 内部组织变褐色, 后期呈水渍状, 易脱落。该病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 病菌可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通过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 多从寄主的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病菌适温为20~37℃, 高温、高湿易促成该病流行。

1.8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辣椒的叶片, 是引起落叶的重要病害。发病初期, 叶片正面产生褪绿色的小斑点, 逐渐发展成为边缘不明显、较大块的淡黄色斑块, 叶片背面产生很薄的一层白粉状物,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是由一种子囊菌的真菌引起, 随病叶在地表和土壤中越冬, 主要靠气流传播, 从叶片背面气孔侵入, 适温范围10~35℃。气温高于30℃, 昼夜温差大时, 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1.9 枯萎病

枯萎病主要发生在结果期, 植株感病后, 全株枯萎或个别枝条枯萎, 叶片自基部向上由黄色变为褐色, 凋萎下垂, 叶片脱落或不脱落。根系及茎基部变黑褐色, 腐烂, 最后全株枯死。该病是由真菌镰刀菌引起, 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主要靠雨水和种子传播。在土温为28℃左右, 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2 辣椒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

2.1 蚜虫

蚜虫是辣椒最严重的害虫, 是辣椒病毒病的传毒介体, 可危害辣椒的全生育期。该虫群聚危害, 刺吸茎叶的汁液。被害叶片变黄, 叶面皱缩卷曲, 嫩茎、花梗被害呈弯曲畸形, 影响开花结实, 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甚至枯萎死亡, 只要蚜虫吸食过感病的植株, 再迁飞到无病的植株上, 短时间即可完成传毒。危害辣椒的主要是桃蚜和瓜蚜, 桃蚜主要以无翅胎生雌蚜在越冬蔬菜和窖藏蔬菜内越冬;瓜蚜主要以卵在露地越冬作物上越冬, 桃蚜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向性。

2.2 茶黄螨

茶黄螨聚集在植株幼嫩部位刺吸汁液, 导致嫩叶、嫩茎、花蕾、幼苗不能正常生长。受害叶片增厚僵硬, 叶背面具有油质状光泽或呈油浸状, 渐变黄褐色, 叶缘向下卷曲、皱缩。受害的嫩茎变黄褐色, 扭曲畸形, 植株矮小丛生。受害严重的花蕾和花不能开花、坐果。果实受害, 果柄、萼片及果皮变为黄褐色, 失去光泽。茶黄螨是螨类有害生物, 其虫体甚小, 肉眼不易察觉, 借风雨传播, 螨和卵对湿度要求较高, 气温16~23℃、相对湿度80%~90%时危害严重。

2.3 红蜘蛛

红蜘蛛属螨类有害生物, 主要聚居在辣椒叶背面吸食汁液, 受害叶片出现褪绿色斑点、黄白色小点, 呈网状斑纹, 果实受害也出现褪绿色斑点。红蜘蛛多潜伏于杂草、土壤中越冬, 借风雨扩散传播, 干旱年份容易大发生。

2.4 烟青虫

烟青虫又称烟夜蛾, 成虫为褐色蛾子, 卵半球形稍扁, 乳白色, 老熟幼虫头部浅褐色, 体呈黄绿色或灰绿色, 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主要为害花蕾、花和果实。孵化后的幼虫为害嫩叶、嫩茎, 2龄后开始蛀果, 在近果柄处咬成洞孔, 内食果肉, 1头幼虫可为害3~5个果实。

3 综合防治措施

严格按照“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使大田中的生物种群始终保持生态平衡。采用以优化农田管理技术措施防治为主, 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5,6]。

3.1 技术措施

3.1.1 基地选择。

正确选择生产基地是切断环境中有害物质污染辣椒的首要和关键措施。基地选择应符合以下条件:周边2 000 m以内无污染源, 空气清新, 土壤肥沃, 排灌条件良好。

3.1.2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良种。

根据市场需求选用抗病、抗逆、耐肥、丰产性能较好的品种。如中椒105号、中椒5号、湘研16号、两寸红朝天椒等。

3.1.3 实行水旱轮作制度。

辣椒生产必须严格实行与非茄科作物水旱轮作, 因为连作不仅破坏土壤养分平衡, 降低土壤肥力和作物的抗逆性, 而且还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来源, 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合理的水旱轮作, 不仅使土壤养分得到均衡利用, 植株生长健康, 抗病能力增强, 而且还可以切断专一性寄主和单一的病虫食物链, 也能使生态适应窄的病虫因条件恶化而难以生存、繁衍, 从而改善大田生态系统, 减少、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1.4 培育健壮苗。

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52~55℃温水浸种30 min, 进行种子消毒, 然后用清水洗净后浸种催芽。利用营养杯育苗, 更便于培育健壮苗, 并能保护幼苗根系在定植时少受伤害, 定植后缓苗快, 植株生长健壮, 可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3.1.5 重施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碳素营养的源泉, 有机质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在基肥中重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极大改善土壤培肥和供肥能力, 有利于促进辣椒持续健康生长, 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3.1.6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栽培辣椒可明显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保温、保肥, 抑制杂草生长, 免除中耕, 避免伤根, 减少土传病害发生。

3.1.7 科学田间管理。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适时追肥;利用灯光、黄色板诱杀害虫;清洁田园, 集中销毁病、残、枝、叶;等都可减少、减轻病虫害发生。

3.2 药剂防治

3.2.1 猝倒病。

发病初期用64%恶霜灵加代森锰锌5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3.2.2 立枯病。

发病初期用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5~6 d喷1次, 连续2~3次。

3.2.3 疫病。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40%疫霜灵200倍液喷洒, 7~10 d喷1次, 并结合灌根, 连续防治2~3次。

3.2.4 病毒病。

用10%83增抗剂 (抑病灵) 水乳剂50倍液, 或0.5%抗毒剂1号 (抗毒丰) 水剂600倍液喷雾, 7 d喷1次, 连续3次。

3.2.5 炭疽病。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洒, 5~7 d喷1次, 连续2~3次。

3.2.6 软腐病。

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 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施, 6~7 d喷1次, 连续2~3次。

3.2.7 青枯病。

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喷施, 7~10 d喷1次, 连续2~3次。

3.2.8 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施, 或交替使用, 6~8 d喷1次, 连续2~3次。

3.2.9 枯萎病。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 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灌根, 7~10 d灌根1次, 连续2~3次。

3.2.10 蚜虫。

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8 000倍液,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施。

3.2.11 茶黄螨。

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 (牵牛星) 3 000~4 000倍液, 或20%螨克 (双甲脒) 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施。

3.2.12 红蜘蛛。

对红蜘蛛必须及时防治, 使用药剂同茶黄螨。

3.2.13 烟青虫。

在幼虫孵化盛期, 用2.5%功夫乳油2 000~4 000倍液, 或5%快杀敌乳油3 000倍液喷施, 6~7 d喷1次, 连续2次。但在椒果采收前10 d停止使用化学农药, 如需防治, 可采用0.3%印楝素乳油500~800倍液喷施。

参考文献

[1]蒋健箴, 王志源.辣椒无公害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97-125.

[2]郑光辉, 蔡松珠, 周少华, 等.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8) :178.

[3]徐汉宏.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农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262-265.

[4]西南农学院.土壤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48-49.

[5]韩凤英, 秦咏梅, 国淑梅, 等.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 2011 (2) :23-25.

山区小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9

关键词:小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辣椒是尤溪县夏秋淡季的重要蔬菜之一。辣椒产量高, 生长期长, 采收期可以从初夏开始一直到初霜前。辣椒喜温暖湿润气候, 充分利用中高海拔山区夏季凉爽气候特点, 发展辣椒生产不仅可以调节市场, 而且是调整种植业结构, 帮助山区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近年来栽培面积逐年增大, 但是因为病虫的危害, 使其产量损失很大。通过3年来对尤溪县坂面乡种植辣椒的田间调查观察分析, 探索出危害辣椒的主要病虫害, 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辣椒病害

1.1 病毒病

在苗期侵染辣椒, 造成损失最重, 近年来呈重发趋势。

防治措施:分别在分苗、定植前及花期喷洒1次0.1%~0.3%硫酸锌;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 重施钾肥和磷肥;及时防治蚜虫, 以防其传播病毒;发病初期用20%病毒A500倍液+云大120或抑毒星800~1 000倍液喷雾, 7~10d喷1次, 连续喷2~3次。也可以用反病毒10m L/包, 对水1桶喷雾或绿亨6号 (金消康杀菌王) 20g/包, 对水2桶喷雾防治。

1.2 疫病

侵染时间较长, 苗期、成株期都易侵染该病造成整株死亡, 损失较大;苗期发病, 茎基部暗绿色水渍状软腐, 造成倒伏。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 幼苗枯萎而死。定植后, 叶片染病, 病斑圆形或近圆形, 墨绿色, 扩大后呈软腐, 遇晴天病叶干枯皱缩。果实染病始于蒂部, 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 迅速变褐软腐, 湿度大时, 表面长出白色霉层, 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残留在枝上。茎和枝条染病, 病斑初为水渍状, 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褐色条斑, 病部以上枝叶由下而上迅速凋萎。潮湿时, 病部均有白色霉层。茎杆出现水浸、褐色病斑, 病叶呈水浸状腐烂, 叶片和果实迅速凋萎、脱落。病原菌靠水传播, 发病速度快, 所以雨水多的季节, 湿度大的田块易发生, 是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防治措施:实行轮作倒茬即实行2~3年以上轮作, 前茬以十字花科蔬菜和豆科蔬菜为好。可在发病初期喷施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防治, 每隔7~10d喷1次, 连喷2~3次。

1.3 细菌性斑点病

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 最易在旺长期发生;幼苗发病, 子叶上生银白色小斑点, 后变褐色凹陷, 最适导致全株落叶, 植株死亡。成株期发病, 造成中后期大量的落叶、落花、落果。

防治措施: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 结合深耕, 加速病菌死亡。于发病初期开始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200mg/kg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 每隔7~10d喷1次, 连续喷2~3次。

1.4 炭疽病

为真菌病害, 是辣椒生产上最普遍、危害极大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也危害茎。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黄褐色, 中央灰白色, 轮生许多黑色小点。挂果、成熟期易发生造成大量烂果。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可喷施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使百克1 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等防治, 隔7~10d喷1次, 连续防治2~3次。

2 辣椒虫害

2.1 蚜虫

群集在辣椒的叶背和嫩茎尖上吸取汁液为害, 被害叶片卷缩变形, 嫩梢节间变短、弯曲, 使植株矮小, 造成减产。

防治措施:可用10%吡虫啉3 000倍液即16g对水15kg喷雾, 用量前期480g/hm2, 后期960g/hm2;或50%抗蚜威3 000倍液, 或敌杀死8m L对水15kg喷雾。

2.2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是一种食性很杂的暴食性害虫。以幼虫食害叶片, 严重时可吃光叶片。严重为害时期一般都是在7~10月。

防治措施:以1~2龄幼虫分散前为最佳施药期。可用40%毒死蜱1 000倍液, 或90%万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或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 或47%乐斯本乳剂1 000倍液, 或80%敌敌畏乳剂1 000液等喷雾防治。

2.3 茶黄螨

幼螨吸食未展开的叶、芽和花蕾等柔嫩部位的汁液。受害后叶片僵直增厚, 叶背黄褐色油渍状, 叶缘反卷。受害严重的植株矮小, 丛枝, 落花落果, 形成秃尖, 果柄及果尖变黄褐色, 失去光泽, 果实生长停滞变硬。

防治措施:加强田间调查, 在辣椒初花期发现茶黄螨及时喷药防治, 以后每隔10~14d喷1次, 连续喷3次。喷药的重点是上部叶, 尤其是嫩叶背面、嫩茎、花器和幼果上。可用药剂有57%克螨特乳油8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20%螨卵酯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

2.4 烟青虫

以幼虫蛀食花蕾、花、果, 也食害嫩茎、叶和芽。被蛀果实引起腐烂而大量落果, 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当辣椒现蕾开花时, 成虫在嫩叶、嫩茎和花蕾上产卵, 初孵幼虫为害嫩叶、嫩茎, 使之呈现小孔, 幼虫稍大时, 即吐丝下垂分散为害, 并蛀入幼果内取食果肉、胎座, 排出粪便, 引起果实腐烂。虫害发生盛期为7~9月。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篇10

一、发病症状

该病在幼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期感病可使嫩茎基部出现水渍状(如热水烫伤)有暗褐色斑块,逐渐软腐,倒伏死亡。

成株期的叶、茎、果均可受害。叶片感染后出现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易湿腐脱落;茎秆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处,先出现暗绿色、湿润状不规则的斑块,后变成黑褐色至黑色病斑。发病部位常凹陷或缢缩,导致上部枝叶枯萎。果实染病多从蒂部开始,出现似热水烫状、暗绿色至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可使局部或整个果实腐烂,失水后形成黑褐色僵果残留在枝头。发病严重的地块,有的根部也会出现淡褐色湿润状斑块,逐渐变黑褐色湿腐状,可引起地上植株萎蔫死亡。

二、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发生的最适温度25℃~28℃,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严重。尤其是大雨过后天气转晴,气温急剧上升,该病发展迅速且加重。疫病的病菌孢子可存活3年以上,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孢子开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辣椒的根部、茎基部、叶部等。在辣椒生长期间,病株会不断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随灌溉和雨水进行扩散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在栽培管理方面,若与茄科或瓜类蔬菜连作种植发病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通风透光差、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菜地发病也较重。另外,不同品种抗性也有差异,一般甜椒类抗性较差,辣椒类抗性较好。

三、防治技术

(一)农业栽培管理技术

加强农业栽培技术管理,是防治辣椒疫病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清洁田园、选育抗病品种、实行轮作、科学施肥等内容。

1.辣椒生长期间或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带病的枝叶、果,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不能把病株丢在田间地头,切断病菌侵染传播途径。

2.选用抗病品种,结合当地实际,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减轻疫病发生程度。

3.搞好健身栽培,创造有利于辣椒生长而不利病害流行的环境。首先在育苗时要选择新土或用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后再育苗。常用药剂可用50%多菌灵10~15克/平方米撒施后混土,然后播種。要避免连作,可与禾谷类作物(如玉米、小麦等)进行轮作。移栽时应采用高垄栽培,防止田间积水。要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

4.科学施肥,确保辣椒健壮生长。辣椒是一种比较喜钾的作物。近年来,周口市农科院生产研制了一种“周科牌”辣椒高产专用肥,实践证明,在移栽整地前,每667平方米用40%“周科牌”辣椒专用肥40~50千克,盛果期追施20~30千克,辣椒具有长势健壮、发病轻、产量高等优点。

(二)药剂防治技术

上一篇:实践教育方法的作用下一篇:图书馆员的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