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2024-06-11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科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通过考核,选拔使中医科科室人员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使拥有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业务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能开展继承工作和技术创新。

二、定向培养人才。中医科定时选派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深造。根据专科专病建设急需的人才有针对性的选择业务素质好、有敬业精神、爱学习、肯钻研的业务骨干进行外出进修学习。

三、鼓励自学造就人才。鼓励在职学习、自学成才。

四、招录人才。有选择的招录本科、硕士研究生,充实临床,为医院的长期发展储备技术人才。

五、依托曹克刚名医工作室和臧福科名医工作室,培养一批业务骨干,提升科研能力,创名医品牌,打造一支业务精干、科研素质高的中医队伍。

六、利用中医五联动工程,制定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七、培养康复医师,利用现有康复设备、人才、康复技术,增设康复科,满足百姓需求。

2019-01-30

篇2: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深圳市宝安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医务人员,通过重点资助扶持,促进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并为国家、省等各类人才计划储备力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科专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专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专科建设的发展需要。

坚持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选拔时既注重重点专科和优势专业,又兼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专业和基础相对薄弱专业的发展需要,与我科专科建设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坚持突出重点和分层次培养原则,把培养未来科室学术骨干作为重点,同时注重技术骨干等其他层次人才的培养。

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至2020年,培养一支10名左右由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在国家、省中医药卫生领域中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其中1-2人成为广东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人成为深圳市中医药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3-5人成为科室重点专业学术带头人。

(二)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我科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和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在本专科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术攻坚人才,对专科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在我科今后的临床、教学、科研和专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

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目标:使其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

5、具备以下条件可优先考虑: ①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 ②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③获得过市级以上科研奖励。

(二)学术骨干

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务人员。

2、系统掌握本专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已形成一定的学术研究方向,能够独立地在本专科前沿开展工作,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SCI、EI、ISTP等收录论文1篇以上。

4、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或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五)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研究。

5、具备以下条件可优先考虑:①具有硕士学位(含在读);②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③获得过市级以上科研奖励。

四、选拔范围及程序

1、凡属我科在职在编的医务人员均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深圳市宝安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优秀中青年人才申报表》,并提供五年来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实绩材料及今后三年的临床、教学、科研计划。

2、科室专家委员会

研条件,保证本计划的顺利实施。

3、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按填写《深圳市宝安区第二人民医院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进展报告》,科室学术委员会评议,质控员备案;培养期满后一个月填写《深圳市宝安区第二人民医院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总结报告》,向科室学术委员会汇报。

4、科室对培养对象实行目标管理,满足以下两种情况之一视为考核合格:

(1)入选省 “名中医工程”序列。

(2)培养期内取得的科研成果:学术带头人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两项,学术骨干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中的1项:

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②以我科为第一作者单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研究方向一致的SCI、EI、ISTP等论文或在本专业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说明]①、②项必选一项。

5、科主任、教学秘书会同质控员负责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总体考核和管理,各培养对象所属上级医师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

篇3: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实施情况

长期以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致力于准确把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 逐步建立起了以中医临床特色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符合中医临床人才自身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和评价考核体系, 而在实施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 已经进行的主要改革措施, 包括以下内容:

1.1 形成了“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培养新体系

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 (8个月) , 包括实施模块式课程设置与改革 (研究生课程学习) 和临床前期训练, 其特点是依托我校中医临床基础国家重点学科优势, 将四大经典诊疗思维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第二阶段为专业基础训练阶段 (16个月) , 在所属二级学科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 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总值班制, 要求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 学期末严格实施中期考核制度, 未达到要求, 转为硕士学习;第三阶段为专业强化提升阶段 (36个月) , 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效结合、名校与名校联合培养有效结合, 实现双导师指导制和国外访学制, 通过本阶段学习提升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1.2 确立了PBL、案例式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新体系

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床边教学和案例式教学, 完成课程学习提高了课程的应用性、系统性、即时性。加大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遴选一批优秀高年资、高水平临床医师担任主讲教师, 小班教学。组织专家制定以器官系统 (或问题、病例) 为主轴的问题导向性学习 (Problem-based Learing, PBL) 教学计划与方案, 开展教学。同时, 遵循中医临床特点, 进一步提升中医名师医案教学的力度, 培养中医诊疗思维。建设一批案例式的课程与教材, 同时鼓励主讲教师结合临床实际, 即时编写讲义, 与学生互动, 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1.3 构建了学生与医师 (职工) 双重身份结合的管理新机制

成立校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家指导小组、导师指导小组,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等各环节进行有效指导, 统一管理。改革学生学籍管理机制, 尝试将学籍管理纳入医院人事管理范围, 研究生除具备学生身份外, 按照临床医师或医院员工对待, 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 实践性学习, 提高其主人公意识, 全身心投入临床实践, 提高临床水平、加速人才成长。在此基础上, 由医院支付研究生工作酬劳, 提高研究生待遇, 并建立相应的奖助学金制度, 实现与国外医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接轨。

2 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机制探讨

2.1 拓展招生渠道、改革考试考核环节、选拔优秀人才

生源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学校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以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为考核重点, 综合选拔具有较强创新潜质的人才, 并从同源、异源生源跨学科复合型选拔、从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的大教育观统筹考虑、系统设计, 建设卓越中医人才招生的立交桥。为保证卓越班的生源质量, 作者所在院校拓宽宣传渠道、吸引优质生源。例如通过科学合理地制订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及时向考生和社会公布;通过网络、报刊、印发招生简章单行本、考博咨询会等等。为保证优秀人才的选拔, 专门制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卓越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 申请条件严格、申请与审批程序公开透明:申请人下载填写《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中期考核表》, 提供课程学习成绩、学术讲座、科研情况、临床能力考核情况等附件材料;由各二级单位组织考核评分, 其中, 业务审核由不少于3名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考评;学校统一组织开展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考试, 考试通过后报主管校长批准, 方可获得转博资格, 并参加国家博士生入学外语考试, 外语成绩达到当年博士招生录取分数线, 才能转入博士阶段学习。

2.2 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卓越的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大学本科教育相比, 研究生教育必须具备更多更好的条件, 其中导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依据招生的客观形势和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致力于改善导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 增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保证导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 作者所在院校制定了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 在遴选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对已经遴选成为博士生导师的, 对其实施定期培训工作, 并施以重点学科经费支持。目前, 作者所在院校导师队伍中有邓铁涛、王建华、欧明、李国桥等享誉国内外的终身教授、首席教授, 已建设成以名老专家 (中医) 为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学术造诣高、技术力量强、年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临床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而作者所在院校博士生导师主持的科研总经费超过1亿元, 同时, 博士生导师共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 省部级超过100项。总的说来, 导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梯队也更趋于合理, 这为临床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附属非直属教学医院的发展建设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研究生教育主要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祈福医院和粤海医院等5所直属医院, 以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番禺区中心医院等20余所颇具特色的非直属附属医院。雄厚的医院实力, 为临床轮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保证了研究生临床实践锻炼和临床能力的提高。

不断加强临床教学医院的行风行规建设, 树立博士研究生的医风医德。完善设备设施, 注重专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培养掌握特色中医诊疗技术、能解决疑难专科病的优秀中医师。附属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其中呼吸病专科、脑病专科、心血管病专科、皮肤病专科、肾病专科、妇科病专科、泌尿男科病专科、颈椎病专科、骨关节病专科、消化病专科、肿瘤病专科、糖尿病专科、风湿病专科和肝病专科等百余个专科在国内和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2.4 研究生奖助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建立奖助学金体系是吸引优秀生源, 激励学生成才、自力更生的重要手段, 对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卓越中医师成长有着重大意义。作者所在院校积极开展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长效机制试点, 目前, 已初步设立以学校-企业-校友联合的扶持培育、优秀奖励、励志求学和助贫助困等多元化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同时, 打破过去在助学金分配制度方面的大锅饭、不平等现象,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改革后新的“奖助”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奖学金、研究生新生优秀奖学金、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基金, 还有助研、助教、助管 (统称“三助”) 。从导师所出的助研费中提供经费, 以学生助研工作的质量和数量为依据。实行新的“奖助”体系, 使研究生获得的奖助学金平均比过去提高了约50%。此外, 为配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从“211工程”中筹措经费, 实施了研究生创新计划, 具体包括研究生创新基金、国际一流大学访学计划和优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三项。

中医学目前只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等少数中医药院校在探讨 (与实施) 卓越中医师 (卓越中医人才) 的教育和培养改革, 但均属于起步阶段。广州中医药大学从新时期我国国情出发, 率先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实施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相结合的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计划, 由于处于改革创新的初期, 尚未构建完善的培养模式[2]。但我们希望在逐步完善的保障机制 (措施) 的建设与确立下, 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培养出具有国际眼光、创新思维, 高层次创新型临床中医师300人, 其中的大部人成为青年骨干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后备继承人, 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继承与发扬作出卓越贡献, 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而所建立的“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培养新体系, 以PBL、案例式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全新课程体系、学生与职工两重身份有机吻合的全新管理机制, 能够在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广泛推广, 被全国拥有相关学位授予权的知名中医院校所采纳, 推动整个中医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在中医药领域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 分析了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实施的经验, 旨在为创建现代中医师成长新途径提供研究依据。明确提出拓展招生渠道、改革考试考核环节、选拔优秀人才, 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卓越的导师队伍建设, 附属非直属教学医院的发展建设和研究生奖助体系的确立与完善是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卓越中医师,保障机制,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韩立民, 叶耀辉, 何春生.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医教育, 2012, 31 (1) :15-17.

篇4: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人员培养;人员选拔;计划编制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15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家电网对安全要求的日渐提高。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需要电力系统的稳定及高效、安全的服务,这就离不开人员的持续培养与优秀人员的选拔,以保证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新世纪特别是国家电力公司改制以来,供电企业已经在人才培养与人员选拔方面做出了诸多研究与探讨,也取得了一定得的成效。但是,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加深,供电企业在优秀技能人才的储备、培养、选拔以及方案实施等方面与其他成熟行来的机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对供电企业人才培养、选拔等方案及方案实施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1 供电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拥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尤其是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才。所以,对于供电企业而言,首先要着眼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个性化与普遍化、关键岗与普通岗等结合;其次,要为一线员工提供发展平台的同时,保证后备人才的供给;最后,企业要开展相应的激励措施。

1.1 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

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供电公司需要制定长远人才战略规划。知识型、技术型人才是企业最急需的,为此打造这样一支队伍,供电企业需要对人才的考核、选拔与再培训等步骤严格实施,在强调技能的基础之上,注重管理、财政、营销等多方面的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工作力度,组建一支拥有较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1.2 实施关键岗位人才储备培养方案

人才的梯队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储备建设。关键岗位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使企业最关键的部位由最优秀的人把控,发挥企业的最大效益。供电企业需要依据员工的自身特点,区别对待,再开展普遍性培训,打造个性化的发展通道,开展有效的针对性培养。加强后备军的适应能力与组织能力建设,编制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重基础、口径宽、明重点的梯队计划,使员工晋升路线与职业规划更加科学。

1.3 一线员工培养方案

供电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动态管理体系,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企业通过多渠道从社会、大学招聘自己需要的各类人才后,需要完善机构设置与员工考核淘汰机制。制度、体系的运行有利于企业人员的调整,有利于企业清除不合格的人才,也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显现与奖励,最终达到企业效益的提高。供电企业需要打造合理的人员层次结构,管理层需合理分配,扩大规模,稳步提升基础员工的比较,优化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实施激励型绩效薪酬管理方案

根据企业岗位实际与工作内容,建立与岗位相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岗位评价体系,优化薪资结构,加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将企业发展的成果带给广大员工。激励方案要与企业战略相符,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到部门与个人,实现“企业—部门—岗位、战略—目标—指标”的岗位责任链条,通过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使员工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融合,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2 供电企业人员选拔方案设计

2.1 选拔工作目标要明确

供电企业人才的选拔需要与整个企业的规划相符。明确讲就是要从众多应聘者中选出最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以达到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有效开展企业战略的目的。企业都有自身的情况,因此人力资源规划也不尽相同,其所招聘的内容也各异,供电企业要面对实际情况,对岗位要求详细描述,一是明确应聘人员需要具备的要求;二是可以为企业招聘减少成本。

2.2 选拔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供电企业可以借鉴近年来我国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公开、公正、公平”选拔原则。但是,企业因各自的使命、愿景与战略的差异,有其特别的要求,企业在选拔中需要明确列举出来,当然供电企业以技能、技术为首。这些要求都表明企业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例如,在选拔中,是否要求清晰地鉴别候选人在年龄、性别、民族、户籍、婚姻、家庭、政治背景、教育程度、专业类别、外语水平、工作经验、价值观、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不同企业由于在战略、人才观念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这些因素的判断和选择往往也有很大的不同。

2.3 选拔的方法要合理

现实情况,我国多数企业仍采用较简单的传统选拔方法,这些方法成熟、成约成本,但是科学性不强,效果不佳。随着国外一些成熟的方法被引入到我国以后,选拔方法越来越丰富且合理。选择适当的、设计出适合供电企业的方法意义重大。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简历筛选、非结构化面试仍然可行。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则首选标准化的选拔程序,程序一般而言大体包括笔试、结构化面试、评

价等。

2.4 选拔的程序要清晰

一般情况下,招聘选拔工作的程序为:招聘宣讲、简历筛选、笔试、结构化面试、评估、非结构化面试、撰写并提交人员选拔报告(包括总体报告和有关候选人评价报告)。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企业自主实施选拔工作还是外包给专业选拔机构,招聘选拔的结果通常是拟录用人名单,最终录用决策权,由企业决策层按照选拔报告和拟录用人员名单综合考虑决定。

3 企业人员选拔方案实施要点

3.1 方案编制

选拔方案题目的编制是整个选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首先,题目编制需由专人负责且该人员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编制小组成员需由人力资源部题目编制人员、用人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一些骨干员工共同构成;再次,编制成员需要具备一些技能,技能缺乏者需要参加一些相应的培训。例如访谈与问卷等基本工作的分析;最后,针对设定的选拔内容与方法,对于题目编制小组的成员进行各种类型的题目编制操作技术的训练。这些工作的完善,有利于提高编制考核题目的质量。

3.2 面试官的培训

面试官的培训工作是公司开展招聘的一个必备条件。首先,人资部及所需要人员部门及相关考官都应该参加培训。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定期、内部进行考官资格培训,分批进行,只有参加培训且考核合格者才能担任考官。其次,培训内容应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担任考官所必须拥有的素质、知识、技能;二是本招聘流程、评价效果、面试细节等具体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最后,主考官不变革原则,即对于一场面试,从始到终对于主考官一般不要更换。

3.3 保密工作的开展

保密工作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引起注意的大问题,易得到领导的重视,是对企业与应聘人员的负责。第一,保密是招聘工作的一项原则,每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第二,整个选拔招聘过程需要采取一些保密工作。第三,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一旦有泄密事件的发生,应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把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必要时应及时报警。

4 结语

我国对电力行业的改革,凸显了其行业地位的重要性。因此,供电企业要想强大自己,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员培养与选拔是企业打造合理人才梯队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培养计划与方案,选拔方案编制与实施关乎企业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加大投入与重视力度,评价、考核、培训、激励多管齐下,不断地为供电企业提供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保持企业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朱淑玲.浅析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激励[J].中国

电力教育,2010,(35):217-218.

[2] 韩青梅,李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中国

电力教育,2012,(21):17-18.

[3] 黄洁.电力企业人员培养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16):23-25.

篇5: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医院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服务活动,是中医药特色医院卫生服务机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能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艰难,更具有挑战性和富有使命感,今年我们已把它纳入中心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上。

因此为了确保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针对中心现有状况和医院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刘平山

成员:王英司彩琴安占坡翟改敏

二、工作计划

1、由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心现有的“有人才、有平台、有人气、有效果”等优质资源,重点在于加强运用中医药理论,尤其是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理论指导居民预防调摄、养生保健,增强居民防病治病意识,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愈后防复的目的。

2、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和时间安排表,完善服务流程,把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贯穿到医院卫生服务工作中去,着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计划每年在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义诊

4场次,中心2场次,共计18场次,发放具有中医药特色浓郁、脍炙人口健康处方如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羹等。

3、内容实用化、大众化、特色化、丰富化,形式多样化。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在开展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服务方面的优势,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要结合医院居民的实际健康状况,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突出特色,以及在指导其进行健康运动的内容要具有实用行和针对性,解决各个层面居民实际健康问题,以调动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教育和治疗,要具有针对性如对老年人以健康膳食、适量运动为主,慢性病居民以膳食(药膳)调理、保健运动为主,残疾人以肢体和心理康复为主的。

4、确定效益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逐步达标。

在医院开展居民相关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治疗,需要建立效益评估标准,以此确定和评价开展服务活动的效果,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它们的标准是居民是否对应用中医药提高保健意识有明显增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发病率、并发症、致残率有显著下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提高,参加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积极性有较大增加等等。

三、实施方案

1、我们要高度重视把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纳入开展医院健康教育计划中,实行“一票否决权”,做到有人分管、有人专管、年头有计划、平时勤督查、年终有总结,年年有提高。

2、主要以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讲座、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处方,配合晨(晚)练组织开展有益的保健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和集体舞等,以多种形式向各个层次的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宣传、传授养生保健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篇6: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岐黄学者申报人员基本情况

(排名不分先后)

陈志强,男,1962年1月出生,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河北省政府参事、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河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党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副主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完成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和参编专业著作及国家高校规划教材17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先后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推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教授、张伯礼教授。

刘启泉,男,1956年10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河北省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原主任,河北省中医胃肠病研究所原副所长。1982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毕业后一直在河北省中医院从事中医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基于脾胃升降理论,提出“一降、二调、三结合”治疗脾胃病。总结了较为完善的诊治脾胃疾病的理、法、方、药体系。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3篇,论著9部,取得科技成果9项,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6项。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姚希贤教授。

杨倩,女,196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首届“河北好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秘书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总结制定了“以肝为轴,调中守恒”的治疗大法,擅长治疗各种脾胃肝胆消化系统疾病。先后主持及参加科研课题17项,主研课题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并先后荣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2项,发表论文近70篇,出版医学著作14部。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姚希贤教授。

梅建强,男,1962年3月出生,河北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河北省优秀教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重点学科河北省中医院急诊科学科带头人。在三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治疗急危重症重视“虚、实、虚实夹杂”的病机观。治疗脾胃病注重脾胃分治,以降为顺。治疗情志之病从肝论治,创立疏肝、平肝、柔肝、养肝的治疗体系。发表省级、国家级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全国规划教材及学术著作10余部,完成、在研省、厅级科研课题11项,获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8项。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

曹东义,男,1958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国医年鉴》副主编。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徒弟。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热病新论》等著作18部。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发热、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王世民教授。

孙玉凤,女,1964年10月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姚希贤教授。担任中国医师学会整合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兼秘书等多项学会工作。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肝病和胃病,如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承担了数项厅局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十数篇,SCI论文1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专业著作十余部,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学技术一等、二等奖等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推荐专家:全国名中医姚希贤教授、刘启泉教授。

贾振华,男,1975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北以岭医院院长兼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致力络病理论及其指导心肺疾病临床研究,主持和参研国家级课题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文章60余篇,SCI收录11篇,作为副主编编写专著4部,教材1部;获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河北省高端人才等称号。以主持人身份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担20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推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吴以岭教授。

刘建设,男,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邯郸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第五、六批名老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传承专家,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疗效卓著,日诊百余人,在民间享有盛誉,例行教学相长,带教高徒,已培养出十多名优秀主任中医师。学术上重视“痰郁”理论。具有引领老年病专科发展的能力。参加和主持全国学术会议50余次,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省、市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多项。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薛伯寿教授。

高社光,1955年3月出生,主任中医师,现任邯郸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品德高尚,热爱中医药事业,坚持传承与创新、严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学术思想丰富,临床疗效卓著。理论扎实,在全国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具有引领血栓病、臂诊疗法等专科发展能力,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著作11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首才,全国第四、五、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科带头人,荣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中医等殊荣。

推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

陆庆革,男,1967年10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现任唐山市中医医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及相关的中医药实践工作26年,首创环状混合痔皮瓣搭桥术,率先应用镇痛消炎生肌纱条用于肛瘘术后换药,首创三联手术治疗II、III度直肠脱垂。多次参与主持制定肛肠科各类疾病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入选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环状混合痔皮瓣搭桥术的临床研究》获得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

刘玉洁,女,195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批、第三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8年,日门诊量达60余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国三学习中医心血管临证经验,擅长治疗胸痹心痛、心悸等病种,总结了独特的病机及治则,制定了诊疗规范及协定处方,共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69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学术著作奖1项。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

杨宝元,男,1955年11月出生,从事中医药工作44年。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原唐山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国家“十五”重点专科—中医心血管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第三批、全国第五批和第六批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授课老师,河北省第七批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第七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临床与研究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并广泛推广应用。学术研究等课题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

张铭连,男,1962年2月出生,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十九大全国党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现任河北省眼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危重眼病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创立了“目络理论”,研制了“活血通络颗粒”、“玄麦润目颗粒”等6种治疗疑难眼病的中药制剂。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二等奖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等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学术论文103篇(其中SCI收录13篇),主编、参编著作12部。

推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

李瑞玉,男,1965年6月出生,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37年,先后承担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九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河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二等奖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6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2篇,主编《肾与糖尿病古今论》。在人民日报发表《中西医结合应走怎样的发展之路?》。在防治糖尿病耳聋研究中,基于“肾主骨”、“肾开窍于耳”理论,提出补肾法与“肾-骨-糖尿病-耳”一体论的科学假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实践能力。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

韩巧菊,女,1954年3月出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石家庄大正中医蜂疗医院院长。现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蜂疗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副会长。担任国家“十二五”风湿病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参与编纂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人员适宜手册》,并作为“蜂疗”一章主编。曾获三项河北省科技成果奖。独创了“中医蜂疗四联法”。多篇学术论文获优秀论文奖,被卫生部评定为国家级中医蜂医学专家称号,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姚希贤教授。

魏玉锁,男,1963年1月出生,主任中医师,钩活术创始人,钩鍉针发明人,中华钩活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钩活术)省级师资授课教师,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荣誉称号,石家庄真仁中医钩活术总医院院长。从事针灸—中医微创钩活术技术专业,擅长钩活术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病等疼痛疾病。著书15部:中华钩活术专著9部,著作6部,钩活术技术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的主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钩活术相关论文27篇。河北省技术成果6项,专利9项。

篇7: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我院中医药人员培养和技术培训,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院中医科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专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专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引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的基本水平和基本技能,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对中医药需求,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培训计划

1、选拔1——2名中医药人员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

2、各村卫生室、轮流派遣中医药技术骨干到我院中医科进修学习。

3、抓好在岗中医药技术人员温习中医四部经典理论、著作工作。

4、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根据县卫计委安排派熟悉中医药知识的骨干人员参加县中医院组织的培训,然后对全镇未参加集中培训的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培训。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领导。卫生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医药人员培训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和督导检查。

(二)多形式、多渠道培训中医药适用人才。加强中医药适用人才培养是今后我院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加以培养。一是选派中医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到上级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在职人员攻读中医药知识和参加国内学术性交流。二是鼓励医院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教育;选送人员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进修学习。三是医院每季度组织一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健康教育讲座,以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建立我院与各村卫生室分工协作制度,落实中医药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三进”战略,使中医药服务在基层普及,使优质的中医药资源能够下沉基层、服务基层。组织筛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有计划地向乡村医生推广。

(四)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中医药研究方法,加强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疑难杂症、心身疾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四、严格督导奖惩

医院将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纳入单位责任目标管理,年终对中医药培训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目标考核内容。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督导管理,严格考核。

篇8: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实施“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特色康复”等四大“中医药+”行动计划,以促进大中医、大健康、大数据有机融合。

这四大行动计划是:“中医药+养生保健”行动计划、“中医药+特色康复”行动计划、“中医药+健康养老”行动计划、“中医药+数据信息”行动计划。其中,“中医药+数据信息”行动计划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另外,计划将深入推进远程医疗政策试点、“智慧医疗”、互联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开展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的远程中医诊疗服务,让基层共享名老中医和古籍文献知识库,为基层中医师提供远程教育、辅助诊断和处方参考。

上一篇:大班健康活动:爱吃水果的奶牛下一篇:教师节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