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实施方案

2024-06-02

中医药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中医药实施方案

XXX卫生院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试点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国卫基层发[2013]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辖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2013年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3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全乡24个行政村

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高血压患者

三、项目内容

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每年为辖区高血压患者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 1

指导。按照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四、管理措施

(一)各级职责

1、卫生院职责:(1)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2)组织村卫生所人员开展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技能培训,使其基本掌握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内容、方法和工作流程,确保高血压中医药保健服务质量。(3)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宣传,使高血压能够及时获取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信息和服务内容,主动接受保健服务。(4)掌握辖区内高血压患者信息,告知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并为其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档案,定期对村医进行督导检查。

2、村卫生室职责:根据卫生院安排,负责项目的执行、宣传、动员和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并承担高血压患者健康体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同时给予中医药保健指导。对于行动不便、卧床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同时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结果准确、完整的记录在相应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中;每季度上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进展情况。各村卫生室要熟悉服务项目要求,掌握技术操作规范。负责收集、登记辖区内服务对象人口信息、告知服务内容、预约服务时间,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二)保障经费,规范管理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整体经费统筹安排,并进行绩效考核。

(三)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督导和考核制度,不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督导考核主要内容:(1)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率;(2)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完整率;

(3)走访调查核实中医药健康管理情况。对完成工作指标的村予以表彰奖励,对项目执行不力、完成情况较差的村,扣减相应经费。

附件:

1、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2、体质判定标准表

篇2:中医药实施方案

天祁卫发【2011】31号

祁连乡卫生院关于印发

《祁连乡卫生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

进单位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及村卫生所(室):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工作,我院制定了《祁连乡卫生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祁连乡卫生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祁连乡卫生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

附件2:《祁连乡卫生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日

主题词: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方案

抄送:各科室村卫生所(室)存档

(一)祁连乡卫生院2011年8月10日

共印10份

附件1:

祁连乡卫生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

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县卫生局关于切实做好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民展观,坚持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农村中医工作,积极开展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推动我乡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结合我 乡农村卫生和中医药工作重点,加强我院及各村卫生所(室)中医药工作的管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三、工作任务

按照创建要求,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健全卫生院与村卫生所(室)之间中医药工作的管理机

制;卫生院要以专项经费保障支持中医药建设,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我院高年资中医主治医师指导下,培养鼓励我院西医学中医,开展对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并下村定期指导学习。

(三)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要积极利用中医药知识和适宜技术进行防病治病,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宣传咨询活动,制定中医药保健处方,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技术开展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四)突出中医药文化建设

在我院门诊设立独立的中医科,以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像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利用宣传画、板报、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宣传工作,使群众首先从视觉上感受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认同中医药,最终接受并使用中医药。

四、实施阶段

(一)筹备阶段(2011年8月11日-2011年8月18日)

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落实分工。对照创建标准,查找差距,总结自评。

(二)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8月19日-2011年8月31日)召开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动员大会,研究部

署工作,明确创建目标,步骤及保障措施,制定实施方案,把中医药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当中。

(三)实施阶段(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30日)

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创建小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资料整理,加强对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督促,出现问题及时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时解决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认真负责的对照创建标准完成创建任务。

(四)自评阶段(201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0日)

结合我院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实际,查找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研究整改措施,迎接国家、省、市、县对我院创建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的检查。

五、工作要求

各科室及村卫生所(室)要切实提高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省卫生厅关于创建中医药示范县文件精神,踏踏实实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在工作中查漏补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若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拖后腿现象,将按责任书要求进行处罚。

附件2:

祁连乡卫生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

先进单位领导小组

组长:杨生宝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刘延文卫生院门诊部主任兼中藏医科主任 成员:

篇3:中医药实施方案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实施“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特色康复”等四大“中医药+”行动计划,以促进大中医、大健康、大数据有机融合。

这四大行动计划是:“中医药+养生保健”行动计划、“中医药+特色康复”行动计划、“中医药+健康养老”行动计划、“中医药+数据信息”行动计划。其中,“中医药+数据信息”行动计划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另外,计划将深入推进远程医疗政策试点、“智慧医疗”、互联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开展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的远程中医诊疗服务,让基层共享名老中医和古籍文献知识库,为基层中医师提供远程教育、辅助诊断和处方参考。

篇4:中医药实施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不断呼吁和敦促各成员国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据世卫数据显示,中医已传播到168个国家和地区,针灸在103个国家明确使用,海外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万,中医医疗(含针灸)机构达8万多家。同时,外国政府也或通过与我国首脑会晤,或通过外交渠道,或通过卫生会谈,要求与我国开展中医药合作。

杨金生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配以专项资金扶持,构建我国“软实力”和“巧实力”,推动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借鉴孔子学院模式,在国际范围做好统筹布局,推动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或科研机构走出去创办一批中医医院、教育培训中心、科研中心,促进中医药服务、文化和产品在海外的传播,塑造一批国内外极具知名度的中医药民族品牌。

在国际社会大力推介中医药治疗理念,使外国民众通过了解中医药进而转变对中国的认知,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影响力。同时,为中医药的海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多种方式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与信任,为其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鼓励中医药企业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创新,积极向国际社会出口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中药产品,推动中医药经贸合作,加快中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杨金生委员还建议,设立国家级荣誉勋章,奖励和鼓励为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海内外人士,形成国际知名的荣誉奖章。

篇5: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我院中医药文化特色;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总体要求,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主要目标 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弘扬医院 “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价值观念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医生和护士是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人,必须确立和强化“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各科室要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切实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医院宗旨 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弄虚作假。仁德即是要对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这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

(三)医院方针(发展战略)近年来,我院坚持“科技兴院,树立品牌,患者之上,关爱生命”方针,不断强化科技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灵魂,不断改进医院各方面工作、增强员工凝聚力。这是提高医院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四)行为规范、诊疗行为规范 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意识,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在医疗活动中,要遵守卫生管理条例、行政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事件;要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书写;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

2、言语仪表规范 我院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和家属时,必须遵循文明服务用语规范,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配合”等文明词语,做到一要有称呼,二要有礼貌,三要用亲切的语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语,坚决禁止使用禁语医生上岗统一着装男性必须配长裤、皮鞋,夏天不得穿大短裤、露脚趾凉鞋。女性也可搭配裙装,裙边不能超过隔离衣下摆。冬天不得穿长统靴上岗,夏天不得穿鞋拖。冬夏装更换按医院统一时间要求,不得擅自更换。隔离衣保持整洁无皱褶,每周换洗一次,特殊情况下随脏随洗。我院曾多次开展服务窗口岗位技能竞赛及考核,今后这项工作还要继续开展下去,要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执行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立标杆,树典型,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

3、教学传承规范 规范教学传承行为,有利于我院中医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养和医院的长期发展。教学传承规范,是传道授业、学医习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应弘扬中医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老师应为人师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乐育英才,乐教敬业、口传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规矩不示人以巧;学生应尊师重道、谦逊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贵专

一、思贵沉潜,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五)环境形象 医院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面。我院在进行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结合,达到医院内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1、建筑外观和庭院建设 目前,我院正在进行环境改造工作,建筑上将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习惯,选用红、黄、米、灰、褐色等,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内部装饰方面,我院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的装饰品,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尤其是一些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还有宣传中医药文化和介绍治疗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

(六)医院标识

1、标准院名。这是医院标识中最直观的基础要素。医院名称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核准的名称,汉字使用规范,字体端庄易识别,外文字母应规范。做到整合医院精神,规范行为文化,彰显中医特色。

2、医院网站。我院也通过建立医院网站来扩大医院知名度,宣传中医药文化。网站版面简洁,样式风格非常具有中国风,让人感到中医药的特色,棕色的色彩渲染了古香古色。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振兴中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对促进文化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人体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在充分认识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中医文化建设的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筹协调,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各科室主任负责各科门诊室内、病房的文化建设,门诊楼走廊、大厅由门诊部具体负责,楼外庭院由总务科具体负责,办公楼由医院办公室具体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工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效落实、逐步推进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

(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内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场合与途径对医院文化进行宣传,以医院网络和宣传栏等作为宣传阵地,采用书法、图版、标语等多种表现形式,切实把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内容渗透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力争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养。各职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

(四)长远规划,持续发展。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对此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体现中医药古朴典雅、简约大方的特色,体现中医院的与众不同。塑造优秀的医院形象,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使长期规划得到具体落实,中医药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篇6: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院作为中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体现中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工作达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仁’、”“和”、“精”、“诚”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达标工作为载体,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地为磁县人民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整体观念、平衡和谐、因地制宜、辨证论建的原则。

—1—

2、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3、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

4、坚持因地制宜,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力求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特征。

5、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目标

做到“以文化人”,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达到医院内部、医院与社会的和谐,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一)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观念

1、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通过迎接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强化和规范中医病案书写。在中医病历中体现中医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华医道的核心理念,突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思想,充分理解中医对待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

2、逐步提高中医辨证诊治优良率。以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达标工作为载体,在临床诊治中强化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3、夯实中医基础理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体现中医学术体系 “扶正祛邪” 的核心价值观。利用医院整体改造之际,在大院新建两个中医特色专科,营造环境优雅的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特色专科门诊;充分利用等级医院达标工作,在病房大力推广中药超声雾化、针、灸、中药熏洗、拔罐、推拿、刮痧及穴位注射、按摩、换药、湿敷等中医药传统项目技术。

4、修订和完善院训。院训是医院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医院灵魂的象征,是医院的“气”和“神”,是医院办院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心正、身修之训导,医院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何来浓缩、概括医院的30年发展历程,反映医院团结奉献、严谨创新、同心协力、战胜困难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彰显医院以及全体员工的主导意识和整体价值追求,诠释医院的文化、特色品牌和发展理念,拟向院内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公开征集,集众人智慧来修订院训,使之更为精练、更寓深意,使之更具有导向之用、激励之功、凝聚之效、约束之力。内增素质,外树形象,推动医院由小变大、稳步前进。

5、制作院徽、院旗,谱写院歌。院徽、院旗是医院的形象标志,通过字母、图案有机结合充分表达医院服务性质, 又阐明医院中医文化韵味。院歌则以热情的笔触、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全院职工敬业奉献的精神和爱院如家的情感。集思广益,向院内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公开征集

—3—

院徽、院旗、院歌,再通过评比以选定院徽、院旗、院歌,从医院的形象、精神、理念追求等方面进行提炼升华,通过视觉、色彩、音乐来表达、展示医院形象。

(二)中医药人文精神与服务

1、在培育医院价值观念体系,如医院精神、医院宗旨、医院理念、质量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中医药文化,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思想教育、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通过培训、教育,大力倡导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医学思想,将“医者仁术”、“悬壶济世”、“以人为本”等思想贯穿于医院管理,融入领导言行,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慈心善举植根于员工之中,形成羞于冷漠麻木,耻于损人利己的院风院貌;实行无为而治,尽可能让员工得到自然充分发展,塑造职工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推崇以德化民,有效引导,调整员工的意识、行动,共同营造医患和谐局面。

2、坚持用“以仁存心”、“大医精诚”的中医人文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开展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医为性命之学,生成之主,道大任钜”,真正做到“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同时通过对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整脏腑、调摄精神、三因制宜等治则的落实及非药物疗法、治未病和养生理论、简便廉验等优势的发挥,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病人推介就诊率、病人复诊率。

3、优化中医医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扩大医院中医药服务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

(三)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4—

1、掀起学经典、做临床、“勤求古训”、“博极医源”的热潮,强化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的中医师尽快进入“角色”,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主要的中医方剂和药物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2、定期举办中医基本知识讲座,给西医医技人员了解中医基础知识。让西医人员在进院三年内都应接受系统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

3、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通过组织义诊进农村、进社区,利用医院的宣传栏、电子滚动屏、指示标牌等各种设施,从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方法、名医名家介绍、就诊指南等方面,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医、推广中医、普及中医,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相信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扩大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不定期举办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比赛活动,组织中医药从业人员和关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社会团体、媒体机构、群众组织等积极参与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研讨;鼓励创作体现优秀中医药文化和中医人文关怀精神的文艺作品,提升公民对祖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四)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

1、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永恒的主题。中医院文化建设要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举措上来,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制定和完善各种单病种诊疗和护理规范与常规,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住院病人的中医治疗率、门诊病人中医治疗率和中医急诊病人中医参与治疗率。

2、把针灸科、肛肠科门诊特色专科(专病)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重点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

—5—

水平的提高。

3、加强院内制剂建设,提高中药的使用率。中药院内制剂是中医药特色的体现,是中医药疗效的保障和优势所在。积极争取药监等部门的支持,在机煎中药汤剂和代病人加工煎药方面下功夫,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药和中药饮片的业务收入比例,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4、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要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要做好中青年名中医培养,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中医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5、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尽快创造条件,介入健康体检来开展中医体质诊察服务,开设中医情志疏导门诊和中医食疗服务,调整体质盛衰,做到未病先防,拓宽服务范围,打造有中医药特色品位的预防保健服务。

(五)中医药文化环境建设

医院环境反映的是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给人们的第一印象。美观的建筑、整洁的环境、醒目的指示牌、有序的诊疗秩序无疑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中医医院的文化品位如何体现,如何让人们走进中医院就有一种与其它医院不同之处的感觉。所以,要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具有传统特色的外在形象和内部环境上做好文章,加快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绿化美化,在内部环境设计上除创造一种干净整洁舒适的就医条件外,要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

一是充分利用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悬挂古代医家的画像,悬挂中国书法和装裱的古医训、古医德的字画、镜匾等;

—6— 二是在药房改建时,引入传统药铺装饰风格,体现传统宁静,争取把药房建设成展示中医药文化的一道亮丽窗口;

三是充分利用医院的宣传栏、墙报、电子滚动屏、指示标牌等各种设施,从中医药的起源、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方法、名医名家介绍、就诊指南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四是对医院窗口部门进行重新建设,注重引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装修风格来体现古朴典雅,并充分利用围墙来打造中医文化长廊;

通过中医药环境文化的建设,广泛宣传中医药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高雅、优美、和谐、舒适的现代化中医院。

(六)中医药文化创新与发展

1、制定中医药科研奖励措施,鼓励中医药工作者以 “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基本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展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深入研究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作用和疗效,开发科研成果,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水平,赋予中医药新的生机和活力。

2、加强中医药研究所的建设,抓好客家地区民间中医绝技和中草药单方、验方的搜集、整理、提高和推广应用研究,整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五、组织保障

1、提高思想认识。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促进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需要,是医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次实际行动,必须教育全院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保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7—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院长为组长、以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另发),抓好组织协调,细化落实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3、完善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形成领导负责、部门协同、科室落实的运行机制。二是要建立考评机制,把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考核进行考核。三是要建立中医药文化建设激励机制,把文化建设与人事管理、争先创优和医院行风建设结合起来,对在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积极、完不成任务和考评不达标的科室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四是要建立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医院经费预算,并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需的场地、设备等资源。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培训,有制度、有约束的监督导向,有激励、有奖惩的管理手段,培植和树立中医医院精神,努力提升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品位。

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我们要继承与创新并重,专业与科普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认真做好医院文化建设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服务理念,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公众形象,努力提高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成效,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全面提升医院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医疗市场的竞争。

磁县中医院

2012年4月16日

—8—

中医药文化建设 领导小组

长:梁保平

副组长:苗树凯、张俊会、吝如利

段卫生、王绍博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

篇7: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振兴中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对促进文化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人体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在充分认识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中医文化建设的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筹协调,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各科室主任负责各科门诊室内、病房的文化建设,门诊楼走廊、大厅由门诊部具体负责,楼外庭院由总务科具体负责,办公楼由医院办公室具体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效落实、逐步推进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

(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内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场合与途径对医院文化进行宣传,以医院网络和宣传栏等作为宣传阵地,采用书法、图版、标语等多种表现形式,切实把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内容渗透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力争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养。

各职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

(四)长远规划,持续发展。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对此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段(书法、绘画等)展现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体现中医药古朴典雅、简约大方的特色,体现中医院的与众不同。塑造优秀的医院形象,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使长期规划得到具体落实,中医药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五)加强考核,注重实效。

篇8:中医药实施方案

1 不良阅读现象及原因探析

1.1 阅读材料“快餐化”

当前不论在网络媒体还是图书报刊中, 都出现了追求速成、通俗的潮流, 其特点是新鲜、刺激、前卫、时尚、变幻莫测, 存在周期短, 缺乏实际指导性。此类材料缺少深入思考、审慎推理和成熟论证, 只是简单、粗糙地认识事物, 如同膨化食品, 表面充满诱惑力, 却没有多少营养价值。例如, 打着“让读者花最少的时间看最多的书”的旗号, 将名著的内容压缩、抽薄、分割甚至戏说, 引导读者对名著进行浅薄、片段甚至庸俗化的理解。长期浸染在这种阅读素材中, 学生会对优秀文化产生平庸化认识, 思维、分辨能力下降, 阅读时盲目、从众地选择, 被肤浅所引导或以片面为个性。如此, 学生不仅浪费了在校期间的大好时光, 还错失了优秀作品的引导, 没能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 也不可避免地购置了相当比例的“快餐化”图书。近几年经历过教学评估的高校, 为保持馆藏文献与在校学生人数匹配, 更是在短时间内大量补充图书。精品图书在一定时间内的出版量是有限的, 这种突击式的购书势必引进了大量非精品书。“快餐化”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馆藏数量, 但却破坏了以传统典籍为特色的中医药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1.2 阅读方式“浅显化”

在信息迅速膨胀、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 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着深刻变化, 以动漫化、图解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新趋势。浅阅读指阅读者仅对作品文字层面作浅表的了解, 不对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因而阅读的速度较快或进行跳跃式的阅读, 得到的是短暂的消遣体验。书店中通俗读物多居排行榜前列, 名著出现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 财经、励志类图书以故事和寓言的行文代替说理, 网络上“标题党”吸引眼球, 此类现象反映了浅显化阅读的流行。受社会、教育、家庭的影响, 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发生着改变, 他们不再花大量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厚重的传统图书。对中医药院校学生而言, 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 应深入研习中医典籍并旁涉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其他经典, 培养传统思维方式。但在目前的环境影响下, 很多学生不愿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景岳全书》等经典著作进行深层思考[1]。因缺少图书馆教师的有效引导,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医药院校低年级大学生的阅读往往是盲目而粗浅。在"浅阅读"的状态中, 学生读不懂深奥的古训, 或者根本没有耐心去读。若缺乏中医药经典诵读及精读的基本功训练, 势必影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1.3 阅读目的“功利化”

大学生可阅读的范围较为广泛, 但因课程多, 又要应对各种考试等原因, 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兴趣集中在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等级考试, 研究生入学考试, 公务员考试等类图书, 对有文化内涵的经典著作阅读较少。面对就业压力, 学生对励志类、求职类图书的关注也较高。因此, 以丰富知识、提高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性阅读正逐步被淡化。功利性阅读对于就业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但只片面的讲求实用, 而忽视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会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中医药院校高年级的学生读书应当温固知新、循序渐进地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而受升学、就业压力影响, 高年级学生更具有功利性。他们在读书时以实用性为原则, 在低年级阶段没有打下扎实基础的情况下, 盲目追逐各种职业规划训练、执业证书考前班等, 造成崇饰其末, 忽弃其本, 不能有效地掌握中医药理论和临床技能。

上述不良阅读现象的出现原因很多, 如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多、学生读书处于自发状态等。如果中医药院校认真分析问题症结所在, 能及时而充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或指导, 结果可能会有改观。2013年4月,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 2012年有69.2%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 比2011年的62.6%增长了6.6个百分点[2]。在中医药院校, 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图书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 中医药院校实施导读的重要性及导读的含义

为改善目前一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不良阅读的现象, 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应加强导读工作, 不仅是解决当前大学生读书出现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而且是帮助学生改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

导读也称阅读指导, 是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工作中开展的有目的的文献阅读指导工作。导读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对读者进行推荐书目、书评及读书方法教育等方式, 来干预和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 引导读者正确地利用文献。通过导读可以帮助读者选择图书、制定读书计划、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提高读书效益, 使读者能充分地利用馆藏资源。导读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也是图书馆提高学术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较为注重馆藏建设、读者信息需求满足等传统服务功能, 而对读者的阅读教育服务工作关注较少。导读工作一般由流通服务部或信息服务部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3], 图书馆要实施好导读工作, 需开展和改进的服务项目很多。

3 对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3.1 提高导读人员自身的素质

导读工作需要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这要求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导读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首先, 导读人员要具备较好的中医学理论水平, 通读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有影响的医籍, 有较全面的中医学史知识, 能迅速了解新出版、待出版的相关图书情况。其次, 导读人员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对信息具有敏感和自觉的反应意识, 有相应的检索、获取、分析和评价能力, 并能用正确的理念和先进的手段组织加工新信息。导读人员还应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面对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对传统服务项目馆员素质要求不高的现实, 导读工作需要打破图书馆人员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 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3.2 可采用的几种导读方式

3.2.1 对新生做好入馆教育

图书馆一方面需要对新生进行图书馆基本情况的培训, 让新生对图书馆的历史、文献资源状况、馆藏布局、职能部门和利用图书馆的方法有基本的了解, 并带领新生参观实体图书馆, 进行必要的操作演示[4];另一方面要作好读书教育, 让学生明白读书与立学、立身的关系, 在入学伊始就有一个端正的读书态度。要为学生推荐读书目录, 例如在初学阶段可选择《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等入门性著作, 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重点篇章进行背诵, 到高年级对《针灸甲乙经》、《千金方》、《景岳全书》、《医宗金鉴》、《医学衷中参西录》等著作进行研习。让学生能够对读书范围和进程有一个基本的规划, 在之后几年里按部就班地完成读书计划。

3.2.2 做好与读者的互动工作

图书馆在导读工作中, 既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也要注重听取读者的意见。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定位于服务部门而不是行政部门, 深入了解读者阅读需要和遇到的问题, 使读者的意见能顺畅地反馈到导读中心。以此为依据, 给读者提供有针对性及系统、完整的专业服务, 为书找人, 为读者找书。还要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变化, 主动调整读书社团结构和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适应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

3.2.3 建立导读平台

以图书馆网站为依托, 建立导读平台, 实现在线导读。可将相关的信息聚合在一起, 如专题、书评、精品栏目、网站集锦等, 通过定制服务, 使读者及时得到更新后的信息。利用论坛、博客或RSS技术可以进行阅读指导、新书通报、参考咨询和视听讲解[5]。也可通过QQ、微博、飞信等形式开展导读信息推送。

3.2.4 专门设立导读中心

图书馆应成立专门的导读中心, 负责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有效地联合学生组织和团体, 就相关专题定期交流、沟通与培训。协调校内外专家指导读书或开设导读课程, 解答在借阅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定期组织各项读书活动:导读中心可下设以学生为主的读者联谊会、读者协会等社团, 以此作为纽带联结学生和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导读中心为指导, 由社团组织读书活动, 如读书节、读书方法交流会、有奖征文、中医经典或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通过宣传和带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此类活动并从中受益, 形成较为固定的活动模式。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欣赏水平得到提高, 良好阅读习惯也随之养成, 整个学校的阅读风气也会随之转变。 (2) 开展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聘请教师、学科馆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定期组织答疑、讲解。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或读书报告会, 让专家、学者系统地阐述、介绍自己读书治学的历程和方法, 给学生以启发和鼓励。但要避免专家、学者的解读代替了学生自己的阅读, 成为"代读"。 (3) 开设中医文献导读课:导读课与检索课不同, 检索课主要解决的查找、获取文献的问题, 而导读课的主要目的是指导阅读, 使学生端正读书态度、制定恰当的读书计划、选择中医专业文献、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课的方式有多种选择, 可以开设导读类公共课或在文献检索课中加入导读内容, 也可以邀请学院教师讲授有针对性的专业书目。

综上所述, 为解决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不良阅读的现象, 加强图书馆导读工作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导读人员的引导, 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对比交流, 学生对于读书材料、读书方式和读书目的将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导读服务工作会让学生重新认识图书馆中浩瀚的中医典籍, 在书香气息的熏陶中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 积累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 培养合格的临床、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建兰.试析浅阅读时代图书馆的导读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9, 29 (4) :53-54, 60.

[2]息慧娇."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http://www.chuban.cc/yw/201304/t20130419_140027.html, 2013.

[3]敖芹华.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导读"作用[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9) :5999.

[4]马慧.大学生阅读与高校图书馆导读服务工作[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9 (4) :199-200.

上一篇:寒假前校长发言稿下一篇:家乡民俗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