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岗位职责

2024-06-09

技术研发岗位职责(共9篇)

篇1:技术研发岗位职责

公司研发部研发技术员岗位职责范本

1、参与公司新产品项目申请、研发,提出可行性方案;

2、按研发进度完成技术文件编制及图纸设计工作,及时记录各种工作要素,编制齐全的产品文件;

3、执行新产品研发项目的计划进度,确保任务完成;

4、对项目进度和质量检查,及时提议调整,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5、跟踪记录试生产任务,协同相关验收组,交付给生产部门,确保新产品出厂合格;

6、总结研发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管理机制,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避免再次发生;

7、公司生产技术和资料管理,为生产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8、车间岗位soc制定及修订,并整理归类存档,给生产部门予以指导;

9、依据最新版岗位soc,协助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0、参加设备、工艺、产品技术改造及革新,以达到降低消耗,提高收益,改善工作环境的用作;

11、执行公司技术、设备、工艺、产品资料的整理及保管,确保资料完整、规范、安全;

12、协助公司各部门解决客户技术问题和协助销售部搞好客户服务,协调与技术监督局、科技局的服务;

13、负责公司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研发技术员岗位职责(二)

1、协助研发部经理开展公司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引进、新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生产、技术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

3、负责编制生产各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定;

4、参与新产品的试制、试验工作,并掌握试制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及时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发现技术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攻关解决;

5、负责检查和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情况,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6、组织各生产操作人员交流技术经验,统一操作方法,提高技术素质;

7、参加安装、装配质量事故分析会,详细调查事故经过,准确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8、严格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对技术资料、技术图样等需要保密的内容要恪尽职守,严防外泄。

9、完成上级领导交办其他工作任务。

研发技术员岗位职责(三)

1.协助保持实验室正常运转;

2.熟悉相关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熟悉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完成检测任务,全面执行、监控从样品接收到出具检测报告全过程;

4.完成研发及生产任务,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5.参与实验室耗材、仪器采购相关的供方评审,协助确定采购价格;

6.完成官方管理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水平测试及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7.遵守公司及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实验室环境及安全,服从调动,遵守纪律,做好本职工作;

8.负责实验室试剂、耗材的库存管理及领用登记,协助财务进行每月一次的盘点;

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研发技术员岗位职责(四)

1.搜集国内国外本行业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2.按产品研发计划开展研发活动;

3.研发过程中,及时记录各种工作要素,编制齐全的产品文件;

4.指导并解决新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工艺问题;

5.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工作,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6.根据市场及客户的需求,对已有产品进行技术改进;

___对研发的新产品以及技术改进产品的使用以及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8.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工作。

研发技术员岗位职责(五)

1、在概念开发与产品规划阶段,将有关市场机会、竞争力、技术可行性、生产需求、对上一代产品优缺点的反馈的信息综合起来,确定新产品的框架。这包括新产品的概念设计、目标市场、期望性能的水平、投资需求与财务影响。在决定某一新产品是否开发之前,企业还可以用小规模实验对概念、观点进行验证。实验可包括样品制作和征求潜在顾客意见。

2、详细设计阶段,一旦方案通过,新产品项目便转入详细设计阶段。该阶段基本活动是产品原型的设计与构造以及商业生产中的使用的工具与设备的开发。详细产品工程的核心是“设计--建立--测试”循环。所需的产品与过程都要在概念上定义,而且体现于产品原型中(可在计算机中或以物质实体形式存在),接着应进行对产品的模拟使用测试。如果原形不能体现期望性能特征,工程师则应寻求设计改进以弥补这一差异,重复进行“设计--建立--测试”循环。详细产品工程阶段结束以产品的最终设计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签字认可作为标志。

3、小规模生产的阶段,在该阶段中,在生产设备上加工与测试的单个零件已装配在一起,并作为一个系统在工厂内接受测试。在小规模生产中,应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也应当测试新的或改进的生产过程应付商业生产的能力。正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这一时刻,整个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工具与设备、零部件、装配顺序、生产监理、操作工、技术员)组合在一起。

4、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增量生产。在增量生产中,开始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量水平上进行生产;当组织对自己(和供应商)连续生产能力及市场销售产品的能力的信心增强时,产量开始增加。

5、验收阶段

篇2:技术研发岗位职责

2、详细设计阶段,一旦方案通过,新产品项目便转入详细设计阶段。该阶段基本活动是产品原型的设计与构造以及商业生产中的使用的工具与设备的开发。详细产品工程的核心是“设计--建立--测试”循环。所需的产品与过程都要在概念上定义,而且体现于产品原型中(可在计算机中或以物质实体形式存在),接着应进行对产品的模拟使用测试。如果原形不能体现期望性能特征,工程师则应寻求设计改进以弥补这一差异,重复进行“设计--建立--测试”循环。详细产品工程阶段结束以产品的最终设计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签字认可作为标志。

3、小规模生产的阶段,在该阶段中,在生产设备上加工与测试的单个零件已装配在一起,并作为一个系统在工厂内接受测试。在小规模生产中,应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也应当测试新的或改进的生产过程应付商业生产的能力。正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这一时刻,整个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工具与设备、零部件、装配顺序、生产监理、操作工、技术员)组合在一起。

4、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增量生产。在增量生产中,开始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量水平上进行生产;当组织对自己(和供应商)连续生产能力及市场销售产品的能力的信心增强时,产量开始增加。

篇3:“中国芯”核心技术研发成功

近日, 由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公司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最新进展, 成功研发出了“65纳米产品工艺”, 并开始批量生产, 芯片制造依赖进口已成为历史。

据介绍, “65纳米产品工艺”是目前集成电路制造的主流生产技术, 其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完全达到了国际主流先进生产技术水平, 可以为我国的移动通信、数字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数控机床、汽车电子等高端通用芯片产品的自主开发提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制造服务。

篇4:课程研发的使命与职责

一、课程研发的基本方法

如果把课程本身比作一棵树,我想课程必须向内扎根,向外开枝散叶,向内指向师生生命的深处,向外直面周遭的环境。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枝叶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根才具有扎向深处的力量;只有根不断地输送水与养分,也才能枝繁叶茂。

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敏锐地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敏锐地捕捉课程研发的契机。研发卓越课程不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不断地扩张,简单地做加法,它必须扎根于学生生存的土壤,面对学生生存的环境,捕捉社会生活对学生素质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比如说北方一些地区的雾霾、各大城市交通的拥堵,甚至巴黎的恐怖事件,这些都是研发课程的契机,都可以作为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这样的课程才是从生活中来的,这样的课程是与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生活紧密相连的,它扎根在师生的心灵之中。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去了解发生在自己生活周边的事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思考怎么面对这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一颗敏感的心。现在很多人是盲目的,觉得生活中的许多事都与自己无关。“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一定要帮助师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明白社会上发生的一切都与“我”有关。因此,表面上看来雾霾、拥堵、恐怖事件与我们关系不大,但事实上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与我们的教育有关,与我们的课程有关。

二、课程研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事实上,以前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在现代科学技术面前都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而且这种变化是广泛而深刻的。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未来学校和课程的样态。

在原始社会里并没有学校,因为那时采用的教育方式处于传播学所说的表演阶段,意思是说那个时候的教育是表演性的,是由长者与下一代面对面、人对人,通过手势、语言耳提面命进行的。

后来,有了学校。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巴比伦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和泥板书供人阅读;到了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出现了宫廷学校,这些都是最初学校的雏形。当时,教育处于传播学所说的表述阶段,即可以借助于符号传递信息,不需要完全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这实际上为后来学校的课程提供了一个最初的样本。

近代学校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产生。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需要有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够适应机械化的生产,所以,它需要有规模更大的学校。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班级授课制,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学校真正像现在这样有固定的班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大纲、统一的上课时间,其实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学校消亡论”。这一理论的出现有两个很重要的背景,一个就是他们认为学校教育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学校对于培养优秀才人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当时美国流行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作为行为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教学机器”的概念。因为当时计算机虽然已经开始出现,而互联网还没有出现,但斯金纳已经天才地预见了现代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教学方式,还提出了教学步骤。他当时提出了小步骤教学,就是教学要分成若干单元,一个一个单元地学习,由学习者自定步调,及时反馈。这些恰恰是当前互联网翻转课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然而,50年过去了,学校不仅没有消亡,还在不断地发展。我们不仅要追问,未来的学校会怎么样?我认为未来的学校可能不会消亡,但一定会被改造。未来的学校可能不叫school,而是叫learning center(学习中心),可能不再需要按时到学校去上课。我曾听一个芬兰的教授说他的孩子上午十点钟才上学,下午两点钟就回家了。学生在学校就三四个小时,能有多大的作用?实际上,现在大部分的知识和学习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得。未来的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可能是在社会、网络及家庭中进行的。

所以,我们这些做教师、做校长的,要有一点危机感。如果你的学校不能成为一个真正吸引人的学习中心,以后还会有人到你的学校来吗?我曾经动员我的一个朋友赶紧去组建一个学习中心,为未来学校做个模板,作为一种教育创业,定会很有竞争力。美国现在在家学习的人已经很多了,在家学习通过验证、考试后,政府就给他发文凭。美国有相当数量的人在网上学习,也有很多网上学校,可以发文凭。既然人们可以从网上学校获得文凭,为什么还要到学校来呢?他完全可以在家里好好地睡一觉,醒了以后学习,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这样的学习多好,为什么一定要像现在这样,几十分钟坐在课堂里呢?如此完全可以实现定制化,可以跟老师约时间:“老师,我想在星期五、星期六的14点,跟你讨论一下数学的分数问题。”“老师,我想在星期三的下午,跟你讨论一下怎么演讲更能够吸引人。”倘若如此,教师就成为一个成长伙伴和指导者,不需要系统地、按部就班地把知识从头讲到尾。今后大部分的课程完全可以到网上去学,还需要那么辛苦地走读吗?

不久前,我来到河南郑州市管城区的创新街小学,在看了现场展示后,我发现很多课程是没有必要让教师开的。如今社会资源那么多,很多教师跟人家专业人士比,功力差得远了。这些活动课程,我主张利用社会资源,尽可能请名家大师讲课,而让教师成为课程的组织者、联络者、驱动者。当然,这不是打击教师的积极性而可能是更好的课程研发方式。教师参与课程研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不仅是对自身的提升,也是一种快乐,而且是师生活动的一种方式。但严格来说,活动课程主要是活动,它活动的成分大于课程的成分。

我认为,未来的学校和教育有许多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首先是教育本身变了,或者说教育变成学习了,教育的活动实际上是学习的活动,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学习展开的。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之一,教室现在叫classroom,以后可能就会变成learnroom,或者是studentroom了。所以,学校教育将会真正走向定制化、个性化。当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最好还是由国家研发,给大家无偿地配送。8年前,我就建议教育部建一个国家教育资源平台,由国家购买、提供教育的公共服务产品,给每个学校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课程资源,让大家分享。我始终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方向。

三、怎样保持课程逻辑的自洽性

研发课程,逻辑的自洽性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所有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碎片化的。碎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同时也成为我们学习的一个障碍。在研发课程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

我一直认为,课程也好,教育也罢,是有自己的逻辑和体系的。现在很多学校似乎变成了一个“大杂烩”,没有中心,没有灵魂,没有文化。我认为课程应该有自己的自洽性。我们“新教育实验”的课程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架构?基础是生命课程,因为教育是为了生命而存在的,生命至上,公民课程、艺术课程、智识课程,再加上个性化课程,这个课程架构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体系。

比如,我们已经审视过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并不是我们提出来的,但我们新教育的艺术教育完全不同于传统艺术教育的概念。传统艺术教育简单地分为美术课程和音乐课程。我们认为,整个教育都应该是艺术的。艺术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方法。它能帮我们更好地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能帮我们更好地创造一个新世界。这就是艺术的作用。所以,我们研发出很多综合性艺术课程,比如读写绘、生命叙事剧等。今后,美术、音乐课程也要有自己的逻辑,什么时候学什么内容,从哪里开始学,这些问题都要经过科学研究,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虽然任何知识都可以在任何时候,用合适的方法教给任何年龄的儿童,但不管怎样,在人的成长中不同学习内容有不同的最敏感期,在最敏感期教给学生最合适的内容,是教育应该关注的。

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于1919年在德国创立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历经90多年的发展,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非宗教的独立教育形态,华德福学校遍布全球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华德福教育主张跟着人的心灵走,跟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教学的内容。这也是华德福教育最本质的东西。而我们现在的课程还没有完全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内容,更多的是考虑学科自身的内在逻辑性,而科学家发现世界的规律与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关于历史的学习,学生到中学才开始上历史课,而且历史课仅仅给学生传授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背景、过程、意义。如果应对考试,学生只要掌握这6个要素就够了。这样学历史,就把历史仅仅作为知识记忆了。我认为,真正的历史教育应该让人成为一个有历史感、有历史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每个人怎么写自身的历史,会影响我们如何书写人类的历史。这是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2015年暑假,我组织了7个全国优秀的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召开了一次小型的研讨会。我们正在编辑新教育的新历史读本,计划从小学就开始学历史。这个历史读本有望不日正式出版。我们研发课程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做这样的事,但我们的专家团队一定要为大家提供引领。

再比如,我们新教育做了多年的晨诵课程。我们正在梳理自己的晨诵理论:为什么要做晨诵?什么样的晨诵才是好的晨诵?晨诵怎样才能完全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怎样才能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真正教给孩子,让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扎根在孩子的心中?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重要渠道。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课程研发要从碎片化的思考,转向系统化的架构。我们应该把所有的课程打通,让课程真正融入师生日常的生活,让教育真正成为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生活的基石。

篇5:技术、研发部岗位职责

部门名称:技术部

直接上级:副总经理

部门性质:生产技术管理

部门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公司指挥,认真执行各项工作指令。

2.建立并完善产品设计、新产品试制、标准化技术规程、技术信息管理制度,组织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负责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论证工作。

3.根据产品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的产品工艺方案、工艺文件,设计工艺装备和工序专用的工具、夹具、量具、检具。

4.解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负责生产技术难题的研究、分析和解决工作。

5.对现有产品进行销售跟踪,根据市场反馈的情报资料,及时在设计上进行改良。

6.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

7.负责编制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

部门权限:

1有权对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2有权参与生产政策的制定。

3对、季度、月度生产计划以及产品上市工作有建议权。

4对生产部的车间主任、班组长、车间操作工人的考核有参与权及建议权。

篇6:部门岗位职责-技术研发部

直接上级:总经理

部门性质:负责公司研制、开发新产品,完善产品功能。

管理权限: 制定研发方案,组织新技术开发。

管理职能:根据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及经验目标,围绕市场、客服中心制定公司产品研发项目的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组织协调本部门与各部门的关系,运用各种管理措施、方法、手段执行管理监督,以实现公司决策目标。

主要职责:

1、围绕市场部制订的产品计划,制订公司各产品的产品开发计划;

2、配合公司的中长期产品开发战略及规划,努力保障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与业绩的持续增。

3、为营销部门产品市场开发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4、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营销部门提供的信息情报,提供针对性市场调研支持,为营销部门开发产品做好前期技术准备工作;

5、产品开发过程中,与营销部门共同组成项目开发工作小组,以商务技术的角度开展工作,为商务谈判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6、负责组织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评审,技术验证和技术确认, 负责与设计开发有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

7、图纸、作业指导书等技术资料的审核制订输出及管理;

7、研发物资的计划、申购、配备及管理;

8、研发设备、工具的设计与管理。

9、科学管理技术研发部的样品库。

10、建立管理技术研发部的技术资料,解决方案、调研报告、信息情报资料、客户应用成功案例、技术研发部发展规划方案等文件资料的档案库。

人员配置:

篇7:研发技术员岗位职责精选

2、车间岗位soc制定及修订,并整理归类存档,给生产部门予以指导;

3、依据最新版岗位soc,协助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参加设备、工艺、产品技术改造及革新,以达到降低消耗,提高收益,改善工作环境的用作;

5、执行公司技术、设备、工艺、产品资料的整理及保管,确保资料完整、规范、安全;

6、协助公司各部门解决客户技术问题和协助销售部搞好客户服务,协调与技术监督局、科技局的服务;

篇8:台湾工业节能技术研发现状

在制程节能方面, 目前主要依靠查核计划, 建立耗能指标供岛内产业参考, 对产业的贡献将突显在协助耗能产业降低能源成本, 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 区域能源整合也成为工业节能未来重点方向, 希望藉由区域能源整合来大幅降低岛内能源消耗, 并带动相关设备、工程、设计产业发展。

压缩空气干燥设备开发

压缩干空气为工厂4种基本动力源之一, 由于空气中含有湿气, 不符合工业生产压缩空气品质, 传统作法是采无热式双塔吸附干燥法, 即用颗粒填充式吸附干燥设备吸附剂吸附水气, 再以空压机所生产压缩空气来再生吸附剂, 而得以连续除湿再生使用。因颗粒填充式吸附床设备的系统阻抗高达2000mm Aq, 且吸附剂颗粒与压缩空气流动方向垂直, 吸附剂颗粒易风化造成含尘量高, 此压缩空气再生后无法使用而必需排至系统外。因此压缩空气系统能源效率往往偏低, 全球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将其列为重点节能研究课题。

台湾企业的解决方法为开发吸附剂与压缩空气流动方向平行的金属基材合成吸附剂的高压除湿元件, 然后再通电直接加热金属基材可再生吸附剂, 与热风加热方法比较, 除了可减少热对流热传损失外, 也可降低传统吸附塔干燥设备系统阻抗约80%, 且吸附剂无风化问题, 再生后的压缩空气可回收再使用。发展目标拟设定系统节电30%以上。此创新技术可领先全球, 属于全球尚未发展前瞻技术。同时因压缩空气品质符合ISO8571-1Class 1 (含尘量0.1毫克/立方米、含水量0.003毫克/立方米) , 可符合先进32纳米以下制程压缩空气品质的需求条件。其技术特性除具有前瞻性外, 也能配合岛内高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实现节能减碳目标。

根据台湾科技主管部门的计划, 岛内压缩空气干燥设备相关技术发展指标与时程为:

短程目标 (至2015年) :开发压缩干空气系统用高压除湿元件。

中程目标 (至2020年) :开发压缩空气量零耗损的高效率压缩空气干燥设备。

长程目标 (至2025年) :压缩空气系统用高压除湿元件量试技术及压缩干空气设备商业化技术辅导。

表1是针对岛内5家电子公司的实厂测试能耗结果比较。从表中可以发现, 无热式双塔吸附干燥设备的系统耗电都在3.4~8.4千瓦/立方米/分钟, 可再生压缩空气耗损率约在30.6%~52%之间。而加热式双塔吸附干燥设备的系统耗电都在1.51~2.12千瓦/立方米/分钟, 可再生压缩空气耗损率在9.1%~13.1%之间。显而易见, 可再生压缩空气耗损率大小为干燥设备系统节能的技术关键。

有关压缩空气除湿的金属基材合成吸附剂高压除湿元件开发方面, 目前相关研究机构已完成高压除湿元件原型, 其通电直热金属元件本体温度在6分钟内即可由室温20℃升温至140℃, 升温速率可达20℃/分钟。此结果相较于传统以热风加热时需要1至2小时才能达到140℃, 显示在节能效果上, 通电直热高压除湿法已优于传统热风法。

高效率马达动力机械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

马达动力机械为台湾企业主要用电器具, 约占总用电量的46%, 应用范围涵盖泵浦、压缩机、风机、机床等。以使用生命周期来看, 马达设备用电成本约占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的80%以上。以25马力的马达为例, 用电成本占比达99%, 空气压缩机马达为86%、泵浦为85%。以高效率马达更换效率低马达有超过3%以上的节能空间, 马达系统最佳化则可降低电力需求30%。因此推动马达动力机械的节能已成为台当局工业主管部门推动工业领域节能工作的主要项目之一, 岛内现已陆续开展法规标准修订、建立能源效率验证实验室、协助厂商开发高效率马达机械、改善与推广工厂马达机械系统测量等, 现阶段主要推动工作项目包括高效率马达动力机械能源效率管理、产业节能、技术开发与政策推广等方面。

在高效率马达动力机械的能源效率管理方面, 为实现马达动力机械节能效益, 台工业主管部门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提出的能源政策建议, 主要开展制定马达动力机械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 (MEPS) 及能源标示管理方法、发展其他马达及马达动力机械系统元件的国际测试程序、大规模宣传推动与奖励措施等工作, 有系统地制定一套实施计划, 推动各项节能措施的具体实施。岛内马达动力机械能源效率管理政策也参照国际能源总署建议的内容制定, 并逐年推动下列工作:

1.发展其他马达及马达动力机械系统元件的国际测试程序。台湾有关马达、泵浦、空气压缩机、风机等能效测试程序大多老旧, 目前正在依据IEC、ISO等国际标准进行标准更新修订, 以与国际接轨;机床能效测试标准也将配合国际发展同步更新。

2.制定马达动力机械的MEPS及能源标示管理方法。

3.针对市场中马达动力机械能源使用效率, 制定MEPS为目前推动马达动力机械节能最直接有效作法;MEPS也成为影响市场中高效率设备渗透率最关键的环境因素。现阶段首要目标是管制马达的能源效率并推展能源标示管理制度, 然后逐步涵盖至泵浦、风机、空气压缩机、机床等产品。三相感应马达是市场上用量较大且节能效益显著的产品,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加、欧盟、中国大陆、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已实施IE2以上的高效率强制性MEPS管制, 并预定2015年以后进一步提升至IE3优级效率管制, 台湾也已将三相感应马达标准中的效率值修订更新, 预定2015年起将现行能源效率标准由IE1+提高至IE2等级, 2017年起再提升至IE3等级, 届时不符合能源效率标准规定的设备或器具将不准进口或在岛内销售。同时, 为落实能源效率标准的管制, 台工业主管部门也在制定标示事项、方法、检查方式等市场管理规范, 确保企业生产的各型式马达持续符合能源效率标准的规定。

4.推动非法令规范性质的奖励措施。台工业主管部门除推动MEPS的直接作法外, 也辅以奖励补助诱因, 促使消费者端使用, 激励企业生产及进口高效率产品, 达到加速提升高效率产品研制能力及除旧换新目的。台工业主管部门自2013年7月起推动“高效率马达推广补助计划”, 鼓励企业生产及进口IE2、IE3以上等级马达, 同时考虑到制造商生产能力及技术配合情况, 该补助方案分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期一年, 补助IE2及IE3以上等级马达, 第二阶段为期2年, 补助IE3以上等级马达。补助时间系配合岛内MEPS推动时程, 以达到增加节能成果效益的目的。

固态热电发电技术

低温工业废热 (低于400℃) 是岛内节能领域中进展较缓慢之处。依据工研院对台湾主要金属、化工、纺织、陶玻、焚化炉、发电厂等产业的调查, 经过热回收后所排放的残余热能, 年产生能量换算成电力单位高达900亿度以上, 超过台电公司年发电量的40%以上。一般而言, 低温热回收主要作为预热或干燥用途, 即“热转热”模式;然而考虑到电力是使用弹性较大且价值较高的能源, 若能将低温废热转换成为电力, 对于台湾这类高度依赖进口能源地区而言, 具有相当重要的节能减碳与能源安全意义。

固态热电发电技术的实施是将热电材料封装成为模组, 再将各模组组装为系统而应用, 其中有机朗肯循环 (ORC) 等是少数能将低端热能转换为电力的技术。固态热电发电技术藉由环境温度差, 驱使热电材料内部电子移动, 在外接回路下供电, 具有静态、无动件、高稳定性、可任意模组化以因应不同发电量等特色, 适用于100℃以上各类型分散式低温热源, 可在当地产生电力来满足该区域的需求, 同时减少环境热污染。

在电力日趋紧迫情形下, 以工业废热做为电力来源, 符合台湾能源与环境的利益。为使固态热电技术早日开始商业化, 降低技术成本为发展此项目的主要方向。现阶段策略包括开发稳定性良好高性能低成本热电材料、热电模组自动化封装技术以及高热利用效率的发电系统, 并寻求各产业的示范验证机会, 以早日认证技术发展的效益, 加速产业化进展。

该项技术发展指标与时程为:

短程目标 (至2015年) :开发材料稳定量产制程、模组自动化封装技术与适用不同热源环境和条件的千瓦级以上热电发电系统, 并于各类型产业实施示范验证。

中程目标 (至2020年) :开发低成本热电材料, 提升热电模组与发电系统的取热性能和热稳定性。于岛内建立材料生产、模组自动化封装与系统整合的体系, 逐步拓大产业废热回收效益验证。

长程目标 (至2025年) :材料、模组和系统技术成本较目前降低50%以上;与可再生能源同被列为岛内能源安全推动的重点项目, 在台当局政策与资金支持及成本降低之下, 使技术普及于具有高废热量且高电力需求的产业。

由于固态热电发电原理主要藉由热电材料完成热能与电能间转换, 因此在发电机制运作上, 热电材料性能表现影响整体热能回收重要因素。评估热电材料热电转换效率, 可以利用热电优值 (ZT值) 表示, ZT值越高则表示热电材料拥有越高热电转换效率。热电材料在不同温度区间下可分为很多种, 各类型热电材料系统都拥有其最佳ZT值, 也可说是各热电材料系统适用温度区间也不同。现今商业应用上常使用热电材料可依其适用温度范围分为低温型 (25~300℃) 、中温型 (300~600℃) 以及高温型 (600℃以上) 热电材料。兹就岛内耗能产业废热温度多为400℃以下, 因此热电材料主要着眼于中低温型材料进行开发, 其开发现况与成果如表2所示。

针对200℃以下废热源, Bi2Te3系列合金是目前具有最高热电优值材料。随着纳米材料科技进步, Bi2Te3合金结构的纳米化使得合金在高导电性条件下仍能降低热传, 让过去维持数十年的ZT=1的瓶颈可以突破至1.5以上, 进而也将热电转换效率由3%以下有机会提升至10%。而200~400℃间的废热, 由于Bi2Te3合金性能快速降低, 因而在此温度范围必须使用Pb Te、Silicide、Zn4Sb3等中温型热电合金。此类合金由于工作温度较高, 材料结构组成稳定性以及低热传导性变为更加重要。复杂结构材料制程为中温材料目前主要制作方法, 材料结构复杂化有助于降低合金热传导性, 以提升热电优值, ZT值可达1.2以上。热电材料性能表现为整个热电模组发电关键核心, 也决定模组最高转换效能, 因此现在岛内企业也在积极投入低成本高性能的热电材料开发, 使热电转换效率能够达到10%以上, 提高固态热电发电应用潜力。

中低温废热回收发电技术

台湾岛内每年能源耗量达1000亿~1200亿升油当量, 工业部门能源耗量占比45%~55%, 达450亿~660亿升油当量, 其中30%~50%直接以中低温废热形式排放, 不仅浪费能源, 且造成热污染和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工业废热排放量持续且充沛, 然而低温废热能量密度低、可用能低, 回收再利用时, 其初始设备成本高, 且岛内尚未具备价格和技术竞争力低温热能发电设备, 必须依赖进口。一则造价昂贵, 不具经济诱因, 再则岛内无后勤维修服务能力, 产品故障时, 待料、待修旷日废时, 且维修费用不菲, 因此大多用户仍持观望态度, 目前皆采取直接排放方式。

为建立有机朗肯循环本土技术, 提供经济实惠的ORC低温废热全方位解决方案是目前岛内低温废热回收发电的主要发展目标。在技术面上, 台湾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从下列两个方面着手:

强化ORC系统整合与优化技术, 提供系统工程服务

用户端需求分析和ORC规格制订:就用户端冷热源条件, 视取热、排热困难度, 决定系统最大发电量或最大发电效率。依据现场条件, 优化系统配置, 制定ORC机组和系统界面规格。

ORC机组开发:依据用户端冷热源条件, 选用适合工作流体, 设计、开发最适发电容量ORC机组。

界面整合与ORC机组建造:整合冷热源供应次系统、机电/控制次系统、数据撷取与机组运转监控次系统, 完成ORC机组建造工程。

提升ORC关键元件效率

高等熵效率膨胀器:膨胀器影响ORC机组热效率权重占70%以上, 为ORC机组主要核心技术。发电量200千瓦时, 以螺杆膨胀机为热功转换核心, 并直接驱动发电机产生电力, 其等熵效率65%~75%。发电量200千瓦时, 以高速涡轮机为热功转换核心, 以减少体积和重量, 且其等熵效率达75%~85%, 但需配置减速机构以耦合发电机组 (或采用高速发电机) 。

高效能蒸发器:蒸发器沸腾工作流体, 产生蒸汽, 以推动膨胀器。沸腾热传属双相流技术领域, 因此建立蒸发热传增益壳管式蒸发器技术, 以提升系统热效率, 并降低热传面积需求、减少体积, 可降低蒸发器制造成本。

高效能冷凝器:冷凝器冷凝做功后 (流经膨胀器后) 的汽态工作流体为液态。冷凝热传属双相流技术领域, 因此建立冷凝热传增益壳管式蒸发器技术, 以提升系统热效率, 并降低热传面积需求、减少体积, 可降低冷凝器制造成本。

高等熵效率升压泵:升压泵加压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工作流体, 并送入蒸发器内。目前用于冷媒工作流体的升压泵等熵效率40%~50%, 仍有技术研发和突破空间。升压泵加压液态工作流体, 虽然其等熵效率低, 但耗损功率仅占机组热效率5%~10%。

在经济面上, 还需考虑岛内用户端低温废热规模、现行电价、经济效益和制造端获利能力。比较各国和地区小型ORC机组发电容量和售价, 并预估商品化ORC机组的发电容量将介于30~500千瓦, 售价为1000~1200美元/千瓦。以此ORC价格, 并依据ORC废热发电用户端热源条件 (烟气、制程冷凝水、废蒸汽等) 、取热困难度、排热条件和厂区工程等因素, 一般ORC用户端投资回收期在2~5年间。以装置容量为200千瓦的ORC机组运用于15℃热源为例, 假设机组售价1000美元/千瓦, 周边设施建设成本为1500美元/千瓦, 年运转时数为8000小时, 净发电量为总发电量70%, 总建设经费初估为新台币1500万元。机组寿期设定为20年, 年运维成本为机组成本的8%, 折现率为6%, 则年均化发电成本为1.25元/度, 回收年限为3.8年。

目前岛内已建立螺杆机ORC系统工程 (包括用户端需求分析、冷/热源可发电量分析、系统热力性能分析/优化、规格制定、机组配置、P&I规划、系统整合/调适) 、关键元件开发 (包括螺杆膨胀机、蒸发器、冷凝器等) 、机电控制等核心技术, 并在工研院中兴院区建造10~100千瓦和150~500千瓦两座ORC机组性能测试实验室, 可变动冷热源温度和流量, 提供ORC机组的热力性能测试和耐久测试。期间也结合岛内精密机械、机电和冷冻空调优势产业, 并与螺杆式压缩机大厂合作, 改型量产的螺杆式压缩机为螺杆式膨胀机, 成功开发10千瓦、50千瓦螺杆机ORC机组。至此, 岛内ORC机组自制率达百分之百, 且热力性能优于国际同级产品。

如今岛内低温废热回收发电技术尚在起步阶段, 其中螺杆机ORC发电技术已有成熟技术, 可建设10~300千瓦发电量的机组。涡轮ORC发电技术目前正在研发中, 适合200~1000千瓦的单一机组发电量, 预计在2016—2017年左右可出现正式商转机组, 进一步带动产业技术升级。

鉴于岛内工业部门低温热能条件和目前产业技术能力, 现阶段发展发电容量500千瓦的ORC产品。ORC机组热能转换引擎核心 (膨胀器) 采用螺杆膨胀机或涡轮机 (见图2) , 依发电容量、膨胀器热效率和经济效益划分产品型态和研发方向:

发电容量200千瓦时, 以螺杆膨胀机为ORC引擎核心:螺杆膨胀机属于容积式动力元件, 一般设计于低速运转 (转速3600转或3000转) , 其工作风量为100~1500立方米/小时;若有大风量应用需求, 转轴和螺杆尺寸线性增大, 造成机械和转子轴系设计困难, 且不符合经济效益, 则必须诉诸动力式离心式压缩机。螺杆膨胀机系由螺杆压缩机衍生而来, 工作风量100~150立方米/小时, 相对应的ORC机组发电容量为10~200千瓦。改型、调适岛内自行研发的螺杆压缩机产品为螺杆膨胀机, 可快速切入市场。

发电容量200千瓦时, 以涡轮机为ORC引擎核心:涡轮机属于动力式动力单元, 属于高速旋转机械 (一般转速>10, 000转) 。虽然涡轮机也可设计于小功率发电机组, 但其涡轮转子叶片高度小, 涡轮等熵效率因间隙损失增大而下降, 造成ORC机组发电效率低。机组发电容量增大时, 涡轮机的等熵效率因间隙损失降低而提升, 因此热力性能表现优于螺杆机ORC。而且, 高转速也大幅缩减涡轮机和转轴尺寸, 产品可以达到紧致设计要求。

由于岛内具备优势的机械、冷冻空调、电机和热交换器产业, 同时具有小型ORC机组产品系列研发能力, 若同时建立现场冷源、热源需求分析、发电量优化分析、机组建造和后勤维修等工程能力, 且研发具有价格优势的ORC产品, 则可解决上述国际小型ORC机组仅提供单一产品和局限冷源、热源使用情形。

工业节能管理技术开发

依据政策性需求及岛内产业现况, 以及参考国外能源通讯技术发展, 台工业主管部门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开发适用于工厂等耗能场所的节能管理技术, 以及智慧电表系统所需各项关键软硬件技术, 同时采用系统建设验证及产业的推广模式, 提供能源管理相关技术工具,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协助台湾企业达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并促进岛内能源资通讯产业成长。以下为近年来的主要研发成果。

符合美规的智慧电表通讯模组与测试平台:已完成符合ANSI C12.22的通讯转译软件和ANSIC12通讯相容性测试工具与环境, 协助岛内企业快速完成符合ANSIC12规范的智慧电表, 并进入国际市场。另在2011年完成研发的DLMS/COSEM测试测试平台, 协助大同公司在两周内通过两件符合IEC62056的智慧电表产品认证, 有效缩短认证之间并降低成本投入, 以利厂商开发原型产品。

电表网络系统通讯效能评估与自愈管理技术:完成在无线通讯网络受干扰的环境下可自动侦测通讯效能降低, 并启动拓朴重建、通讯备援、警报等自愈功能, 避免出现电表信息无预警遗失状况;目前正在研发电力线网络层通讯管理技术, 包括网络路由器自动产生、路由器失效时的拓朴更新与节点故障侦测与修复。

电表网络安全的金钥管理技术:已完成自动化D L M S /COSEM-based金钥管理机制开发, 包括电表安装阶段的金钥初始化机制与电表运行阶段的金钥更新机制, 其中电表安装阶段的金钥初始化机制解决DLMS标准电表与集中器需事先输入配对金钥问题, 可大幅提高电表布建的速度, 并建立自动化PKI凭证管理机制, 可随时侦测集中器是否被窜改。

燃烧系统模型构建技术:以数据导向的应用完成燃烧系统内各元件的描述, 快速建立燃烧系统的模型, 用以了解制程参数间的关连性。并与台塑公司完成企业先期合作案, 以此建模软件搭配在线软件工具, 完成聚乙烯生产制程的MI虚拟仪表建设方案。

燃烧系统优化操作技术:通过燃烧空气量的微量调整, 在符合空污管制范围内, 有效提高汽电锅炉的燃烧效率, 减少0.5%~1%的燃料使用, 并减少燃料使用量与空气污染物 (NOx) 排放, 以实测石化头份厂的汽电共生炉 (60兆瓦) 为例, 每年约可节省新台币600万元的燃料费。

风机系统最适化控制技术:完成具风机性能分析、模组化设备管理与即时监测功能的图控软件及具备模糊决策控制的动态追随节能控制器模组, 可通过无线感测网络 (WSN) 进行各种类比/数字感测资料收集与控制功能, 满足管路压损、功耗最小化等限制条件的风机并联最适化运转控制技术, 节能效益可提升5%~10%以上, 该技术预计导入新竹科学园区笃行污水处理厂进行应用示范。

篇9:福特3D研发打印技术

自2014年12月起,福特汽车一直与来自红杉市的Carbon3D公司开展合作,后者曾成功开发出CLIP连续液态界面制造技术。CLIP技术是一种利用紫外光固化树脂材料进行塑造的3D打印技术,与传统3D打印工艺相比,速度可以提升25-100倍。由此生产出的零部件具有极高的机械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福特车型,比如高品质的汽车工业级零部件。Carbon3D 技术采用工程树脂,具有缓冲振动、承载负荷或耐抗高温等特性。

宝马放弃Z2项目

去年以来全球汽车市场整体效益不佳,宝马2014年的全球销量仅为170多万辆,增速放缓。今年5月,宝马换帅,由原生产负责人Harald Krüger接替Norbert Reithofer成为新一任管理委员会主席,并由Klaus Fr?hlich接替Herbert Diess担任研发负责人。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称:这一人事变动可能会对宝马的生产计划产生影响,原计划于2016年发布的宝马Z2项目或将夭折。Norbert Reithofer和Herbert Diess在任时,宝马计划推出全新Z2车型,丰富旗下的跑车产品线,以满足多元化的消费者需求,巩固市场地位。而宝马的竞争对手,奥迪的新款跑车定位低于TT;奔驰的新款跑车命名为SLA,定位低于SLK 。各大车企纷纷进军入门级跑车领域,竞争十分激烈。

雷诺日产全球售出25万辆电动车

2015年6月初,作为全球零排放汽车行业领军者的雷诺日产联盟向一位法国工程师售出了旗下第25万辆电动汽车——一辆白色的雷诺ZOE微型车。这是继面向全球大众市场推出首款零排放汽车日产聆风后,雷诺-日产联盟历时4年半实现的又一座颇具历史意义的里程碑。目前,雷诺-日产联盟所售电动汽车已占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的一半,其中日产聆风一直保持着最畅销电动汽车的地位,总销量已超过180,000辆。 1月至5月,雷诺日产联盟共售出31,700多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近15%。雷诺-日产联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得益于政府激励政策及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扩充,电动汽车的需求量持续上升。”

特斯拉换电池项目或夭折

当下新能源车无法全面密集覆盖除了其产品自身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配套体系没有完善,而作为新能源车科技前瞻的特斯拉日前对外发布了其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覆盖率,相关媒体从特斯拉官方了解到,特斯拉2013年6月份发布的更换电池技术或夭折,从更换电池技术的推进效果来看,超级充电桩技术的覆盖则更具可行性。据特斯拉CEO Elon Musk称,关于超级充电桩以及更换电池技术这两个充电解决方式特斯拉官方有了进一步的说明,超级充电桩将成为全球充电速度最快充电技术,充电半小时,特斯拉Model S续航里程达到了273km,且其覆盖地点基本是沿着餐厅、购物中心等附近设置,可以找个地方小憩一下。而273km的续航里程到达下一个充电桩绰绰有余。

之诺与北京国安加强合作

电动车出行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在国家政策与法规助力下,电动汽车在摇号与价格补贴上优势明显,这也使其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生力军。华晨宝马旗下的之诺品牌此前推出了首款车型之诺1E,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之诺发布了一款全新概念车ZINORO Concept Next,该车有望成为第2款车型的雏形。在营销方式上,之诺不但采用“只租不卖”的方式,同时还采取跨界的营销方式,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合作,共同传达绿色出行的理念。

福特加速研发无人驾驶技术

随着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汽车产品作为高端消费品与创新技术的结合越加紧密,其中可彻底解放人类双手、双脚并提升安全性能的无人驾驶技术成为各家车企研发的重点。奔驰、宝马、奥迪等行业领袖此前已多次展示现阶段的研发成果,美系品牌中的福特汽车也是无人驾驶技术“发烧友”之一。近日福特宣布在硅谷新组建一支特别团队,专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等项目。福特公司全球产品研发集团副总裁Raj Nair表示:“在未来5年里,我们将把辅助驾驶技术推广到我们所有的产品中,让我们的道路变得更加安全,并且继续完善自动驾驶技术。”预计到今年年底,福特在硅谷研发和创新中心的人员配置将扩充至125人。Raj Nair表示,完全自动驾驶将是没有转向轮和制动踏板的汽车,这将是汽车技术的巨大跨越。

保时捷全面接管宾利

上一篇:行政/人事中文个人简历下一篇: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