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

2024-06-09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精选6篇)

篇1: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

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当下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切实改善自身教学手段,让教学课堂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让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散发新时代的智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技术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201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汇,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部门想要进一步发展,首先强调的内容都难免围绕着创新思想展开。在创新发展的这一大环境下,作为人民教师应当懂得时代的担当与自身的使命,为培养出更优秀的一代代接班人而不懈努力。将多媒体教学融入现代课堂,就是响应时代创新的一大突破。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近几年来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教学对于优化整个数学课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课堂也是丰富我们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与抽象性,在小学时期学生处于智力发展阶段,对于太多抽象性的知识理解不能较为深入,再加上书本往往受内容、篇幅等限制,其所阐述的知识、解析往往不具完备性,这样就很难达到个别同学完全理解的浅显程度,这样一来,往往会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增加一些阻碍。例如,当我们在学习有关图形旋转方面知识的时候,虽然会增加让学生动手操作、旋转纸片等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环节,但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不可能得到旋转体的,这时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优势便突显了出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播放软件为学生360度的呈现出平面物体、旋转的动图,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的文字中跳出来,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多媒体教学还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图而打下基础,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关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将对应的图片为学生一一呈现出来。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生动地体会到图形的旋转变化所创造出来的美。可见,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将数学之美形象地呈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让数学课堂的教学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这一思想也正符合了现代教学所要求的教学理念。

二、将书本知识生活化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对我们生活中的规律现象的高度总结,它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基于生活来讲解,以此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所限,往往不能从单一的公式、数学定理中得出生活中类似的道理。一个好的教师,应当学会从容地驾驭课堂,带领学生们透过抽象的数学定理与公式看到数学的本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更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堂的结合,其具有的独特形象性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它所呈现的直观图像、文字、音频等等都能或多或少的打开学生的理解之门,有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进程更加顺利的进行。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学生可能只会想到书桌、黑板等近在眼前的生活学习用品,这样的课堂展开往往较为枯燥且缺乏新颖性。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收集图片,向同学展示出蝴蝶、雪花、树叶等等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时往往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数学注入强有力的生命力。若教学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相关音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情景,以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优化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

三、将课堂时间高效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往往会花在教师向学生解释数学公式、定理等等枯燥的过程中。这样一来,数学课堂往往变得沉闷与乏味,数学的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然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独特的高效性,这样不仅节省了我们的宝贵教学时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耐心与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板书往往会占据教师很大的一部分时间,学生往往会在教??板书期间注意力分散。由于一对多课堂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在板书后教师往往很难第一时间驾驭好课堂。然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制作好PPT,这样一来就大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且在播放PPT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及时监督与敦促。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高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耐心,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利于课堂时间的高效化,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留给同学们拓宽数学方面的其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进而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四、将教学内容人文化

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为学生注入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青年,为祖国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健康血液。数学的学习过程并不只限于书本中的条条款款,它当中蕴含的人文性也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学会挖掘教材素材,增强自身阅历,提高自身格局,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利于数学教学人文性的补充。例如,我们在学习,关于求“时间和速度”这一类计算题的时候,书本中的例题往往只是涉及某辆汽车某辆列车等简单速度的计算。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结合时事,将我国高铁技术的迅猛发展结合到PPT当中,并通过相关视频与详细数据比较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在高铁技术上面的领先技术。通过教学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在学生心中埋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希望之种。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中的简单知识,将多媒体网络中的丰富素材与之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揭示出生活中蕴含的大道理,间接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教学内容人文化,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价值。

数学之美,美在运用,美在灵活,美在它能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基于生活的升华,那多媒体技术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将目光放近于生活的显微镜,它的生动性、高效性、便捷性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我们的教学生活是教育手段提升的大势所趋,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当有着长远的教学眼光,在教学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丰富自身教学手段,学会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来,为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篇2: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纪。因此,应该了解和掌握更多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育部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丰富了数学内容的感性天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老师把本身的良好师德,丰富的知识和多年教学的经验和技能,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够创设逼真的数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能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多媒体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启动学生智力的原动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满怀喜悦地去学习。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探求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屏幕上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地球、月亮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为一日。生动的动画形式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但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产生了疑问,激起求知的兴趣和愿望。由此可见,巧用多媒体诱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创设了新奇的情境,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逐渐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也为形成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再如,在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用fish动画,设计二分之一的各种折法,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教师及时点拨“纸的大小是相同的,为什么折出的形状不完全相同,却都叫做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来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性又使许多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于理解,这于孩子的思维特点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现代信息技术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把教材的难点分散、易化,帮助学生形象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正确理解和掌握学习难点,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掌握数学思想。例如:在小学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一节中,可制作一个课件,让一个由多个图形组成的房子分解成一个个小图形,可以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移动、变色、同步讲解、闪烁等进行分割,形象生动的描述图形分割的过程,便于学生切实理解房子面积的计算。在教学“直线的认识”时,采用动画、着亮的方法来演示直线的特征。先显示直线的一段,然后从两头慢慢地向两方延长,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得出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的特征,使其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同学面前。生动形象直观。灵活多变的演示,易于显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中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轻松地凸显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启迪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启迪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去进行思考,去寻找不同的解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出现“应该用几根3厘米长和5厘米长的小棒才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式,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着画面不断的闪烁,展示了三种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从中得到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学生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潜能,启迪思维,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协同作用,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理解记忆了计算公式,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 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数学意识和数学情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的生成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新课标》中也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把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同时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我们深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渐完善,只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5月

篇3: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多媒体课件这一辅助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悄悄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它带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诸多优势, 将静止的书本知识, 转化为一种直观形象的, 图文并茂的, 有声有色的, 情景交融的动态画面呈现给学生。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 它也从根本上影响着我们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让我们对数学教学更有信心, 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如何成为一名信息时代的合格教师。所以说, 多媒体课件这一辅助教学手段的出现, 在我们数学教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 我主要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一些优势。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众所周知,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 它是驱使人们主动学习的发动机。而对于学生们来说, 他们对一切新奇的, 动态的, 新鲜的, 充满变化的东西都感兴趣, 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正好符合了这一点。例如, 在教学周长一课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开始播放蚂蚁爬树叶的动画, 并配以欢快的音乐, 学生们像看动画片一样全神贯注地欣赏完了蚂蚁爬树叶的全过程。在这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既初步感知了周长的概念, 同时教师也抓住了每位学生的注意力, 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再比如,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 我在教学完内角和的概念后, 出示了两个会说的, 会动的, 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在大屏幕上跳舞, 它们边跳边嚷嚷:我的内角和大, 我的内角和大。孩子们都被这有趣的情境吸引了, 这时候问题出现了:它们的内角和到底谁大, 谁小?学生自己也迫切想知道最后的答案, 所以, 他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和同伴讨论, 动手, 动脑去寻找答案。这样, 就真正地将“乐学”落到了实处。整个的课堂气氛, 最后的学习效果大家都可想而知。

●应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具体, 帮助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具有抽象性, 而小学生的思维却以形象思维为主, 这也是教和学之间的一组矛盾。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却可以缓解或者是恰当地解决这一矛盾。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 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再运用“闪烁”的方式, 将转化后的边进行比较, 因为在课件上可以让原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重叠出现, 所以, 比较的过程就很清晰, 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转化后长方形的长, 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转化后长方形的宽。由这个关系, 我们就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课堂上, 教师只需要按动鼠标, 学生一看就明白, 教师省去了很多口舌, 学生也省去了费力的、抽象的思考。再比如,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学生利用撕拼, 折叠这些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 因为纸张的问题, 折叠方法的问题, 总是很难达到预想效果, 也就很难看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可是, 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学生只看到通过撕拼, 折叠, 三个角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平角, 平角就是180度, 所以顺利地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应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生活情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这一辩证关系, 在教材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的。可是, 这许许多多的情境却是靠我们教师的一张嘴, 靠课本静止的图画无法创设的。而有了多媒体技术, 就弥补了这一不足。例如, 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一课时, 教师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这样创设情境的:首先是欣赏风景如画的赢湖风光, 有美丽的风景, 有抒情的音乐, 在这中间, 学生先受到了美的熏陶;接着,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去游览美丽的赢湖。去旅游, 当然就会涉及租车、买门票、就餐等等问题, 于是, 再次利用课件创设这些情境, 在模拟的这些生活情境中,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发现很多数学问题, 再去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整个过程, 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的例子很多。再比如, 角的认识一课, 利用课件创设学生课间活动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学生去寻找角, 初步感知角, 在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 利用课件创设学生劳动的情境, 在这个情境中去寻找用6和7表示的数量, 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久而久之, 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 也会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慢慢地养成了提问题的习惯, 也不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节省出很多时间, 从而增大课堂容量,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动脑思考, 动手操作, 反复练习, 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传统教学要靠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费力地书写, 还要靠老师的语言, 一遍遍地讲解, 可是有了多媒体技术, 在课堂上教师只要按动鼠标, 要写的东西即刻就出现在屏幕上;要用很多语言费力讲解的内容, 可能就是几个画面, 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可以说, 在很多时候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运用需要思考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有很多的优势, 但如何合理地运用, 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 我们应清楚一点, 它再先进, 再现代化, 依然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它绝对不是万能的。所以, 它不能代替课堂上教师必要的讲解, 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之间的交流, 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活动, 不能代替学生的动脑思考, 也不能代替学生必要的练习和教师必要的辅导。它应该和我们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地结合, 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其次, 我们不能为制课件而教学, 这其实就是本末倒置。有的老师, 常常因为一个现成的课件而修改自己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甚至认为, 不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就是失败的课, 这些都是片面的做法。真正好的课件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 它所起到的应该是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物尽其用。最后, 在我看来, 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教师也是正常的人, 他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教育上、管理上、教研上, 还有作业的批改以及和家长的沟通上等等, 我们还有多少精力能花在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研究上?这个矛盾如何处理?除了教师自身再吃苦, 校方是否可以让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第一线教师有机结合, 让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 能否尽量做到资源共享, 对于教学有用的, 好的东西, 大家可以拿来公用, 这样也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篇4: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中学教学中,数学课本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数学科学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多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以数学教学为例,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具体的把三角形按角怎么分,和按边怎么分展现出来,同时,在作三角形的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的画给学生看。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学生能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中平面几何的难点。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整合"和"密铺"中,教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把知识简单而清楚的讲解给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了轻松学习的乐趣。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 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独到之处。在课题研究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世界,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设计方案、市场调查、查阅资料、加工信息等过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文图并茂。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智能训练系统),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计算机还能同时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还可以记录学生一个时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测试情况,列出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篇5: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

作者姓名 张 丽 芳 工作单位 吴忠市利通区第九小学 通讯地址 吴忠市利通区第九小学 联系电话 2251708 电子邮件地址 nxzhanglifang123@qq.com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张丽芳 吴忠市利通区第九小学 751100 【摘要】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还给我们一线小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它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应用 思考 【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已经默默的在我们农村小学“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几年来,它不仅给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我们的教学视野;它还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成为我们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改变了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可是,当我们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日臻成熟和使用次数越来越频繁时,我们也从多次的应用中发现了问题,进而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平日的教学实践活动,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一、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与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好迎合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真正实现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多样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色彩与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等都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教材中的情境编成童话或小故事,用动物做主人公,给学生营造一个童话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加减混合》一课教学内容时,我运用计算机设计如下多媒体课件: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你们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我们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说:愿意。师出示速算题:(略)

生速算出答案,学生每正确算出1道题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在教学设计上,我并没有单纯的设计口算题,而是利用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并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展开,使他们在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限制,对于某些数学概念,仅靠教师的讲解及教具的演示,在理解上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搭桥铺路,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分辨与综合。实践证明感知得越好,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越好,概念的形成就越清晰。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角的概念,课前我就准备好剪刀、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教具,先让学生指出这些实物教具的角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借助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组实物图形,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找出实物中的角在什么地方?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猜想后运用多媒体技术验证将实物组成的两条边在实物图上分解出来,接着把实物等图形移走,留下了组成角的几条线段,这样将角的非本质的表象移走,抽取出角的本质定义。通过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

3、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知识的储备量也有限,所以在感知事物时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判断事物时经常会以外部特征为标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远教资源的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办法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长、正方体的体积》时,因为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记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于是(过去我们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总是再三强调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强制学生机械记忆公式,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来历,不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指的哪些面的面积总和。)我利用加工后的远程教育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长、正方体的体积》课件,运用不同颜色的面的闪烁、飞入,形象具体的演示了长方体的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特点抽象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长×宽+长×高+宽×高)×2;而正方体的六个面我用三种颜色的面板飞入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抽象出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边长×边长×6;以此来帮助学生领悟、理解,化难为易、使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4、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较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8加几”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了动画片:“小动物参加数学竞赛”的故事情境。即:小花狗自夸是数学小天才,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猴子一听,立即出题目考考它。这时屏幕呈现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牙刷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把牙刷,盒外有3把。当小猴子提出共有几把牙刷?怎样列式?得什么?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花狗,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花狗给难住了,这时引出新课内容。在巩固练习时,又出现了“小动物找家”,“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人》”等画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递进,学生情趣交融的氛围中。学生也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这样的启发,既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5、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上,用在板书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工作是要讲究效率的,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动向,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只靠教科书、黑板、粉笔是比较困难的。当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后,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它能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例如:在练习、总结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习题精选” 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根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情况,在这一时段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已经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这样,既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特点,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多媒体技术既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又能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学生能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提出“闰年为什么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闰”等疑难问题,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单靠教师传授性的教学,是很难弄明白的。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到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学生通过查找“科学家的解释”、“年历的传说”等内容,自已去探究这些问题,并能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分析问题。

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运用远程媒体资源结合多媒体,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1)把圆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径4等分,能拼成什么图形。(2)把圆8等分、16等分,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3)把圆32等分、64等分„„继续拼组,得到的图形接近了什么图形?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出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组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认识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圆等分16份后能不能拼组成我们熟悉的其它简单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据此,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曾经风靡一时,众多教师在设计新课时,把追求课堂的热闹当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制作精美、画面逼真的课件纷纷亮相于课堂,使人眼花缭乱,真伪不辨。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物极必反,当这种“风”过后,教师们冷静下来了,理智的思考了。这几年,我观摩了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公开课教学,也曾多次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无论是别人的课堂还是自己的教学阵地,每次观摩、使用后我都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反思。我个人认为在电教媒体的使用上,我们应该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整个教学思路。

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手段都是为了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而多媒体只有驾驭它的教师自身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课,并在课堂上有效使用它,它才具有生命力。所以多媒体的使用应该取决于教学思想和设计的需要,教师在使用时,要为它择好“路”——什么内容适合用?选择怎样的形式去用?用多长时间等。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如果运用课件演示,学生就无法感受到物体的面的实际大小,今后估计一个物体的表面有多大时就没有了一个正确的表象标准,因此答案就会和实际相差甚远;如果运用实物教具情况就会好一些。

误区二: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自操作。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清楚的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演示过程中仅仅调动的是学生的视觉器官,我们知道教学是需要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参与的,这种参与往往只能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才能体会更深、理解更透彻。记得我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就犯了上述错误。我在教学前从远程教育资源信息网上下载了课件,课件制作对角的度量过程演示的是直观形象、惟妙惟肖;我以为学生看了这样具体的演示一定会使用量角器量角了,结果让我大跌眼镜,课堂上学生只关注了动态形象的画面,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注意到怎样去量角的过程。如果我先用量角器给学生师范怎样量角,再让学生亲自用量角器去量角,效果会好的多。

误区三: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不要其它的教学形式。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我们在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必须树立整合思想,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的相互代替。例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显然不如用尺子亲身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来掂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等更具时效性。但在练习巩固时,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练习形式,使练习形式多样化、典型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又如:在演示知识的动态过程时可以借助课件,但在总结知识的整体脉络时用黑板效果会好一些。

总之,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专心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把多媒体技术用在该用的地方,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提高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教数学”服务,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远程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6: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论文)

作者1姓名:秦蓉 职 务:教师

职 称:中学二级教师 单 位: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学校

手 机:*** 地 址: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学校

邮 编:734400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秦蓉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学校 甘肃张掖 734400)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他学科的整合研究在我校以普遍展开,比如我们可以运用authorware、powerpiont、Flash等多媒体系统开发工具软件等进行多媒体课件和软件设计,在教学中运用自制的课件进行教学,那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把学生带进了一个五彩的境界,创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下面我就谈谈牧区学校是如何利用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具体-表象-概念,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使用课件时,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情境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可以将每个数字做成一个很生动的动画人物,演示成几个数字一起排队出去郊游,遇到了新朋友“0”,然后发生了很多故事,从中大家都了解了“0”这样一个情境。并且给课件加上声音,让课件中的人物、动物、物体开口说话,让学生在新奇中充满好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反映“0”的两个意义之一:“本来有的,现在没有了”时,可以做一段简单的动画,如原来地里有四只萝卜,被小兔子都一个一个的拔掉了,现在地里一只萝卜都没了。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楚的理解0的这层含义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到快乐又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运算的概念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难理解,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时,我通过几个动画来体现。一开始是一个小男孩手拿两个气球,后来一个气球慢慢飞走了,最后消失,小男孩手里只剩下一只气球,初步引入减法;第二个动画是先有三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后来走掉了一个小朋友,画面上还剩下两个小朋友,从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每剩下多少,用减法算;第三个动画画面上有四只鸟停在树上,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提问,飞走一只、两只或者三只、四只鸟时,树上还剩几只鸟,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播放飞走一只、两只或者三只、四只鸟时的动画,并出示相应的减法算式。这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将学生的回答与课件演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样,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故事、动画,使学生对这堂课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并且很形象的解释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来计算的道理。

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知道“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一样,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我们研究几何图形,只是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而不涉及其它性质。我们可以采用彩色显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图形,随后隐去实物图形中的色彩、图案,只剩下几何图形,并向学生说明:学习几何图形我们不研究它们的质地、颜色、图案,只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即点、线、面、体,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突出图形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开始就显示学生熟悉的国旗和手帕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即隐去这两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同样在认识长方体时,先显示火柴盒的模拟图形,并与实物对照。认识立体图上每个面的形状,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不同色彩显示三条虚线,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观图。再用分别着色的方法来显示长方体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这样通过分层演示,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梁。

计算机软件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易于显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因此,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中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些是比较复杂难懂的,如来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若这些运动情形制作成动画,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展示给学生,使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动感表象,使学生对相遇问题当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数量关系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教学时,先显示一个人单向行驶的动画,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这一运动过程,再制作一个双向运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情形。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和最后相遇的运动情形。然后再一分钟一分钟的演示,让学生观察每过一分钟,他们每个人行了多少路程?他们两个的路程和是多少?这样一步一步,老师一边讲一边提问,电脑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回答,直到两人最后相遇。这时让学生分析两人的行驶速度和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之间距离的关系,从而得出两人在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时,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等于他们走过的路程,也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这一结论,就是两个物体的速度和×时间=两地间的距离。由于利用了动画直观的效果,变静为动,形象地把两个物体(或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好像正站在一个制高点上观察这一运动过程,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并逐步得出结论,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贸易跟单个人简历下一篇:学校文艺汇演节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