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辅助教案

2024-06-16

语言辅助教案(共6篇)

篇1:语言辅助教案

大班诗歌教学活动《风在哪里》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闻静佳

收藏本页

活动目标:1.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能大胆运用语言、动作等形式表现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诗歌背景图片一张、诗朗诵音乐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出示背景图,复习诗歌名字

师:看了这幅美丽的图画,让你想起了哪首好听的诗歌?

一、看图复习朗诵诗歌一遍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朗诵一遍诗歌

二、感受诗歌

1.师:诗歌里问了一个什么问题?谁来试着问一问?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有感情地问:风 在哪里?

2.提问:诗歌中的树儿、花儿、草儿是怎么回答的?请你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

翩翩起舞是什么样子?

频频点头、轻轻晃动分别是什么样子?(请幼儿用语言或者动作表现一下)

3. 提问:这首诗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优美、舒服、好听)

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它?(轻轻的、好听)

教师带领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一遍

4.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请你用好听的声音和好看的动作来念这一句诗歌。

当幼儿表现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时,教师适当引导

三、配乐诗朗诵

师:这么美的诗歌这么美的声音,再加上一段好听的音乐就更美了。

教师带领幼儿伴乐朗诵诗歌

四、分角色朗诵

将幼儿分成三组,师幼合作朗诵儿歌

师:老师扮演提问的人,三组小朋友分别扮演树儿、花儿、草儿,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念。

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交换角色)

师:朗诵时使用好听的声音,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五、结束

请你把这首好听的诗歌带回家,分享给你的爸爸妈妈。

附:诗歌《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 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 风就在我们身边。

春天,它吹绿了大地; 夏天,它送来了凉爽

秋天,它飘来了果香; 冬天,它带来了银装。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能干的我.》

文章来源:邮件投稿 文章作者:王蓉

收藏本页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能干的我.》

授课教师 : 兴山县黄粮幼儿园 王蓉

活动目标 :

1、让幼儿能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自己在家帮父母做的一件事。

2、幼儿能用我会--------说一句话。

3、体验帮助别人自己也是一种快乐,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幼儿做事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

1导入新课: 师幼唱《我的好妈妈》。

教师提问 : 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在给妈妈做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过渡语: 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座的你们更能干,你能在家给爸妈做什么事情呢?

(要求幼儿说清楚一件事情。)

2教师引导并启发幼儿用句式(我会-------说一句话)

3教师过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 他们在哪儿 ?教师给幼儿出示图片。

4、教师指导幼儿按顺序看图片,先同伴之间交流,然后单个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5、幼儿表演。扮演孙子给爷爷奶奶捶背,梳头。观看之后教师问 :“ 爷爷奶奶,孙子给您捶背、梳头高兴吗、快乐吗 ?”并 让爷爷奶奶、孙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6、结束语: 其实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自己也很快乐。因此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自己会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喔,不能再家里依靠父母哟,还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使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依赖父母,还知道了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同伴之间要学会帮助,学会关心。大班语言《妈妈的小帮手》说课稿

文章来源:邮件投稿 文章作者: 杨小琴

收藏本页

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杨小琴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少爷”,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的不易和辛苦,他们一无所知。因此,我选择了《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 语言》大班下第15页《妈妈的小帮手》这一语言活动课。通过四幅图画,让幼儿知道妈妈的辛苦和伟大,也感谢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力争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好妈妈的小帮手。从小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特定目标为;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妈妈的辛苦伟大,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由衷的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并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妈妈的辛苦伟大;

难点:由衷地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并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光碟、电视和VCD.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电教显示,让幼儿观看音乐儿歌《妈妈您歇歇吧》,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首儿歌的内容是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儿:妈妈您歇歇吧,您快歇歇吧„„

(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让幼儿观看儿歌既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活动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

2、平时在家里,你会做那些事情呢?你觉得你做什么事情最好?

(通过幼儿说一说,培养了幼儿的说话能力。)

二、教学儿歌

1、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看并说说其内容。

(留有悬念,给幼儿提供表述的机会。为了帮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范读儿歌,让幼儿边听边想。

(1)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的小主人会做什么?

(2)他做的事和我们刚才看的挂图上的小主人做的一样吗?

(通过让幼儿听想说,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思

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养成从小认真听读的好习惯。)

3、结合挂图教幼儿学习儿歌。

(培养幼儿朗读的好习惯。)

三、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教师:

(1)家里的家务活谁做的最多?家务活做的很多是什么感觉?

(2)你觉得妈妈辛苦吗?为什么?

(3)妈妈每天在家里做家务这么辛苦,是不是很累呢?

(4)我们是不是要帮辛苦的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呢?

(5)请大家想一想,要怎么帮妈妈分担家务呢?让幼儿各抒己见,怎样才能当好妈妈的小帮手。

(本环节加深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伟大,从小养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好习惯。)

四、请幼儿想一句感谢妈妈的话。(如:妈妈我很感谢您,因为您每天帮我洗衣服„„)让幼儿站在大家面前说一说。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合下善于表达的魄力和勇气。能说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五、小朋友,把刚才说的感谢妈妈的话回家以后

对着妈妈说出来。

(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

文章来源:浏家港幼儿园 文章作者:骆丽娟

收藏本页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较清楚、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鼓励幼儿帮助小猫想办法。

师:有一只小猫生病了,只能整天躺在病床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小兔子的家离医院很远的,怎样才能让小兔子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猫发愁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你们来帮小猫想想办法好吗?

二、理解图片的基本内容。

师:小朋友们帮小猫想了这么多好办法你们真厉害,小猫它自己也想了个办法,写了一封信给小兔,请小朋友来猜猜小猫在信里说了些什么呢?(出示信封)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见图一)

1.提问:哦!原来小猫要在信中对小兔子说的话都画成了三张图片,小朋友们看这三张图片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副图,小朋友们看看第一副图上说了一件什么事?(小猫生病了住在医院里很难受,在病床上伤心的哭了起来,)

2.第一幅图我们看懂了,再来看看第二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呢?(猴医生来给小猫打点滴了)

3.第三幅图上面说了一件什么事呢?(小猫感到很孤单,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

4.让幼儿结合图一,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小猫生病了住在医院里很难受,在病床上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候猴医生来给小猫打点滴了,小猫感到很孤单,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

三、带领幼儿念信的内容。

师:我们看懂了这三张图片,接下来我们开始读读这封信。把三幅图片念出来,要把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念出来,现在你们就是小猫了,是你们给小兔写的信,(说清楚小猫为什么哭及他心里想些什么,)谁来念念这封信?幼儿读完后,老师在来完整的念一遍信的内容。(小兔你好,我是小猫,我生病了,住在医院里很难受我哭了,猴医生在给我打点滴。生病躺在床上很难受、很孤单,要是你能来看看我那该多好啊,想你的小猫。)

四、讨论并讲述。

1.提问:小朋友们想一下小兔子收到信后会怎么做呢?(幼儿自主回答)

师:小兔收到信后,把小猫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小猫所有的朋友。看,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都来了。(出示图二)

2.提问:小兔子把小猫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哪些好朋友呢?好朋友们都为小猫做了些什么事情呢?(小刺猬捧着鲜花探望在病床上的小猫,小鸟在窗口唱着美妙的歌给小猫听,小兔给躺在病床上的小猫讲故事安慰小猫。小鸭厨师来到小猫的病床前给小猫煮好吃的东西。)

4.这么多朋友来看望小猫,小猫可开心了,你们觉得小猫的这些朋友好不好啊? 如果我们身边的小朋友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从自身经历进行讲述,教育幼儿互相关心、帮助)

结束语:

师:小猫生病后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关心爱护,相信它一定会很快的好起来的。生病的时候很难受很孤单的,需要朋友的帮助和关心,有了朋友的关心,身体就会很快的好起来的,所以我们小朋友应该关心和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开心快乐

篇2:语言辅助教案

体态语能弥补有声语言的这些不足,它能通过有形可视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协助有声语言将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视、听作用双管齐下,能给听者以完整、确切的印象。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深谙此理,他常利用钱币在桌上表演来说明工人与资本家的利益关系,给工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专家们指出,医生在问诊时尤其要注意二者兼顾,这样才能给病人更有效的提示,从而获得确切的信息,作出准确的诊断。

不仅如此,体态语还能加强表达语气,显示出人的内在的情感和态度,使情绪、观点、意见无形中得到有力的强调。比如,教师运用一定的体态动作来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突出教学重点、改善学生的信息接收率。据美国心理学家调查,离学生远远的毫无表情毫无动作的讲课,学生只能接受其发出信息的25%。如果使用直观教具(图表、字幕等),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提高到40~50%。若利用教鞭指着讲解,并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高达75%以上。

篇3:语言辅助教案

本文主要从机辅语言测试的试题库建设、测试过程、阅卷及评分等方面描述机辅语言测试的全过程。实现语言测试的现代化, 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而且对整个语言教学将会产生深远影响。目前, 人们对计算机化考试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化考试就是纸笔考试的计算机化 (应用新技术考查旧内容) ;简化考务工作等方面[1]。

2.计算机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

计算机语言测试备受教育领域和考试领域的广泛关注, 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题库建设 (item banking) , 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testing) , 以及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 (computer adaptive language testing) 等方面[2]。

2.1题 库建设

题库由许多适用于不同目的和任务需要, 且具有必要参数的大量优质题目组成, 是进行测试的基础。题库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数量众多的试题存储在计算机中, 它涉及教育测量理论、统计及认知心理等多方面理论。计算机技术在题库建设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例如, 它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对试题的储存、修改, 可以按要求自动生成试卷等。但是, 在题库建设这一环节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比如, 控制入库试题的质量, 控制入库题目的结构比例, 保证内容的广泛性, 以及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

2.2计 算机 辅助 语言测试

20世纪60年代 , 美国教育家率先将计算机用于教育测量 , 并称其为计算 机辅助测 试 (Computer-Assisted Testing) , 即计算机按预定的测试目标发送测试题目, 学生接收,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反应;计算机将学生的反应与设定目标作对比, 进一步向测试者传送反馈信息、教学内容等, 从而使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达到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目的, 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级、判断和评价。机辅测试系统有一个比较强大的题库, 它与传统测试构成是一样的, 但整个过程得到了相当大的简化和改进。机辅测试具有生成试卷、阅卷、分析试卷、管理成绩等功能, 并且计算机阅卷快速、准确, 能够及时有效地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试题的缺陷, 并帮助改正, 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2.3计 算机 自适 应语言测试

随着计算机在测试领域的应用及项目反应理论 (IRT) 的兴起, 以此为基础的计算机化自适应考试 (Computer AdaptiveTest) 备受关注 , 这种测试能根据被试者的特点自动生成适应被试者具体情况的试卷。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是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 具有很大的潜力。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1) 考试项目根据单个考生的情况而定; (2) 当考生的能力水平得到确定时考试结束; (3) 考试项目较一般纸笔考试更少, 而且时间更短。

在传统测试中, 对于每个考生而言, 无论水平如何, 全部都要接受同一批题目的测试, 但是, 测试题目中只有一部分是代表自己真实能力的, 其余题目要么过于简单, 要么过难。计算机自适应测试是对每个考生提供难易度适中的测试内容的一种测试方法, 其基本过程是考生首先回答一个中等难度的测试题目, 如果考生正确回答了这一项目, 那么下一个测试项目的难度就要相对增加; 反之亦然。考试全程以计算机为媒介, 考生根据自己的判断作答, 作答后计算机立即反馈答题信息。根据项目反应理论原理, 考生每回答一个测验项目, 计算机就给出一个相应的能力估计值。这个能力估计值会成为选择下一个测验题目的依据, 直到准确测出考生水平为止。计算机自适应测试比传统测试效率更高, 它可以用比传统测试更少的试题而取得与之相比更佳的测试效果。有实验表明, 在同等测量精确度的条件下, 自适应测试可将测试时间缩短为原来的40%~60%[3]。

2.4机 辅 语 言测试的 阅卷 评分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能完成的工作有局限性, 目前机辅测试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 虽具有客观性, 信度较高, 但客观题的大量使用使测试的表面效度大大降低。利用问答式题目测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测试现阶段还难以实现。用计算机分析学生对输出型题目的回答, 目前还受到两方面的限制: 一是使用计算机硬件识别、处理文字的能力是一种新技术, 且价格相对昂贵;二是应用计算机进行语言的分析还不够成熟, 并不能全面处理此种题型, 所能进行的分析成果还未能达到实用阶段。

3.计算机在语言测试中应用的优势

3.1利用计算机构成的题库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 , 可大大提高命题效率, 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它避免了一张试卷、多处统考的弊端, 为现代化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手段。

3.2基于项目反应理论 (IRT) 的题库试题可以与施测样本无关, 即使在不同时间内进行考试, 其测量结果也是可以比较的。题库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绩, 有利于教师出题考试及判断教学效果。

4.结 语

计算机在考试中的应用已从最初的考务管理、监考等工作延伸到计算机化测试和计算机评卷等方面。机辅语言测试采用考生直接输入答案的形式, 与人工阅卷相比, 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计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计算机超凡的记忆力和准确率使阅卷记分等误差降到零,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测试的公正性、客观性。基于机辅测试的上述优越性, 其越来越“横行”于语言测试领域。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由于题量灵活, 时间可长可短, 测试后能即时记分并报告成绩, 实效性和经济性强, 其无可厚非地成了今后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的发明, 不久, 我们将能够实现计算机与考生直接交互、识别和判断书面甚至口头语言进行评估。由此可见, 实现语言测试的现代化, 与世界接轨, 是大势所趋, 是我们今后改革外语测试、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当然计算机语言测试作为一 种新兴测 试方法 , 存在很多 不足。我 们必须遵 循其特点和 规律 , 开发出符 合考试发 展和需要 的计算机 化语言测试。

参考文献

[1]张权.计算机化的语言测试:现状与发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55.

[2]何克抗.建立题库的理论[A].全国CBE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

[3]杨满珍.20世纪90年代国外语言测试的发展[J].外语教学, 2002.104-106.

篇4:语言辅助教案

摘 要 词典在辅助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分为基础性要求(规范、准确)和高级性要求(创新、得体)。文章重点讨论了生成型词典中表达词典的特点,以及在辅助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方面的做法——利用词汇库、词汇集实现“打环扣”,消除“思路阻遏”;利用词汇衔接、词汇失衡、词汇失协等词汇突出手段形成严谨的词汇搭配与内容连贯;利用电子型表达词典的智慧技术提升词典辅助语言能力提高的效果,但不能扩大词典在学生语言能力提升中的功能和作用,它永远是辅助性、参考性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表达词典 语言能力

2012年11月13日,教育部相关部门在澳门举行了“公民语言能力研究学术研讨会”,公民语言能力问题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我们一直认为:母语基础教育是公民语言能力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培养的最重要的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承担这一重任的主阵地和核心舞台。

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点之一。本文尝试建构表达词典辅助法,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一、表达词典的特点

侧重于辅助用户表达能力提升的词典统称“表达词典”。表达词典可分为三种:

一是综合性主题分类的类义词典,古代的《尔雅》与现当代的《同义词词林》(梅家驹,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董大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二是分别汇集不同表达色彩词以及词用方式的专门性的表达词典,如成语、典故、比喻词、借代词、形象色彩词、婉词、书面语词等。古代的文学词藻类类书《佩文韵府》等,现当代如类聚书面语词语的《文言书面语词典》、类聚词汇借代义的《借代义词典》、类聚成语的《分类成语词典》、体现口语与书面语体风格区别的《汉语成语俗语对照词典》、体现语汇表达方式的《成语连用词典》等都属此类。

三是同义词辨析、反义词系联类词典。

这几种表达词典的共同特点为:

1.提供供选择词汇的词汇库

各种表达都需要相应的词汇积累。词汇分为两类,一是普通语文词,包括生活常用词及一些生成语句需要的虚词等语法功能词,这些词主要是学习型词典关注的对象,多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际,是交际的基础;另外一类词是各有特色的表达功能词,这些词针对不同情境中的不同交际目的和交际背景而进行不同的类聚,具有不同的表达特色。当一个人本身的心理词库达不到表达需要时,就需要表达词典提供相应的词汇库以辅助进行有针对性的词汇选择。

2.以细致的逻辑分类服务于不同的词汇选择

表达的方法丰富多彩,但词汇的恰当选择与使用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枯藤老树昏鸦”意境的表达效果是一组名词意象连用勾勒出来的,多个同类、同主题、同意义内涵、同附加色彩的词的连用就产生了这样的类化效果。

分类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是主题逻辑分类。最典型的是《同义词词林》等类义词典。这类词典往往收词众多,基本可以涵盖一种语言所有核心、基本、通用词汇,还包括除术语以外的一般词汇,构成一门语言的尽量穷尽性的大词库。这种词库可为表达主题提供全方位的相关词汇集、词语群,例如:《同义词词林》的“屏障”集就有“屏障、屏蔽、屏藩、遮挡、掩蔽、隐身草、遮羞布、烟幕弹”等词语,既有口语、普通、书面的语体色彩之别,又有常规词与隐喻词之分,为不同的表达需要提供材料。

二是语用分类。这些类型包括成语俗语对应词典、同义词典、反义词典、成语连用词典、连用对仗词典、成语分类词典等,这类词典多直接针对语用中的一些核心表达问题进行编纂,辅助表达功能更直接、更集中。

表达词典目前呈现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丰富的良好发展态势,对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帮助。

二、表达词典的教学应用

在语言能力提升的基础要求方面,语言生成的准确性、逻辑性、严谨性,主要依靠学习词典介绍的常用词的用法来保证。在高级阶段要求方面,语言生成的创新性、得体性,则主要依靠表达词典。其教学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词汇集的集合优势与“打环扣”相结合,拓展表达思路,提升语言能力

不管是书面表达还是口语表达,作者遇到的最大表达问题往往是无话可说,根源在于“思路阻遏”,体现为没有思路,或者思路中断,无法继续。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表达词典的辅助表达功能来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

表达词典辅助拓展思路的主要方式在西方被称为“打环扣”(祁寿华 2000:106—110)的自由写作思维拓展方式。它可以由一个主题词为源头,一环扣一环地向下自由联想,形成思路的拓展,最后选择最有价值的环扣进行深入思考。而表达词典可以提供一个个潜在的环扣连接点,一些关联度高的词被整理到一条条线索上,形成多样的思路,再将所有思路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清晰思路。

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理想”的文章时,如果没有思路,可以查考类义词典《同义词词林》中关于“理想”的词集。在词典中,下分“理想、幻想、泡影、梦幻”四个小类为平行层次,其中“梦幻”词群与“理想”较远,可排除,余下的三个词群可以为写作此文提供拓展思路的环扣和思维锚点。如:

理想——志向 志(有~竟成) 抱负(~不凡) 心胸 雄心 壮志 雄心壮志 豪情壮志 远志 笃志 壮心

幻想——空想 玄想 痴想 妄想 白日梦 美梦 大梦 春梦 痴心妄想

泡影——梦幻泡影 黄粱梦 南柯[一]梦

从正面看,可系联“理想”词群——“理想”是一种“志向”,一种远大的“抱负”,要立“壮志”,立“远志”,立“笃志”——这样就可以有至少四个分论点来从不同侧面剖析“理想”的内涵。

从反面看,可系联“幻想”词群——“理想”不等于“空想”“玄想”,也不能“妄想”,要脚踏实地,要切合实际。

从反面角度所产生的后果看,可使用“泡影”词群中的“梦幻泡影”“黄粱梦”。

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拓展,可以观察到类义词典如何为一个主题提供拓展思路的联想点,而作者只需要把这些联想点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中心论点联结起来,一个清晰的写作思路就基本呈现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调整、修改、完善,不难形成一篇有内容、有深度的议论文。

2.利用词汇衔接、词汇失衡、词汇失协手段,形成内容连贯,提升语言能力

在张德禄介绍的功能文体学的理论体系中,他译介了韩礼德等专家的观点。这一理论提倡词汇搭配、衔接,这种搭配并不是语法与语用上的搭配,而是一个词汇集中的词汇项目“根据不同语义关系,从而确定在语言表达中的出现次序及联系,形成的一个内容上的紧密衔接”(张德禄 1998:9)。利用表达词典提供的义类词汇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辅助语言能力的提升:

(1)词汇搭配形成词汇衔接,提升语言表达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凡是具有搭配关系的一组词构成一个词汇集。词汇集是类义等表达类词典的一个个子集。有效利用辅助表达类类义词典,利用词汇项目之间的语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义、属种、相关等关系),选择恰当的词汇项目置于不同的小句和分句中,各个小句或分句之间就会靠词汇项目之间的语义关系形成衔接与连贯,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严谨性与准确性的提升,例如:

重复: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重复出现的“时间”分别体现着时间内涵的三个侧面——生命、速度、力量,三个分句形成衔接)

同义:蚕的灰白色的身体完全露出来,连成一个平面,在那里波动。……它从木架上往下爬,恨不得赶紧离开,脚的移动就加快……它觉着尾巴那儿一阵痛,身体不由自主地扭动一下……,接着就仰起头,摇动着腿,跳起舞来……(叶圣陶《蚕和蚂蚁》,同义、近义词的词义大同小异,在语篇中共同出现时是互补分布,“大同”保证了语篇内容的衔接连贯,“小异”保证了不同情境的区别度,避免重复、笼统。)

反义:宣传廉洁奉献光荣,遵纪守法光荣,贪污受贿可耻,走私盗窃可耻,反对坏人坏事光荣,包庇坏人坏事可耻。(四个反义词对:光荣——可耻、廉洁奉献——贪污受贿、遵纪守法——走私盗窃、反对——包庇等,构成了正反对比的衔接效果)

整体与部分:大海波涛汹涌,巨浪摔在岩石上,裂成片片巨型水花,水沫四溢。(大海与巨浪、水花、水沫形成了整体与部分的上下义关系,巨浪与水花、水沫形成次级上下义关系,形成表达连贯)

属种:植物园内花繁叶茂,梨花如雪,桃花如火……(花与梨花、桃花等靠属种上下义关系形成连贯)

流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这一激励制度在我们学校生根、开花、结果。(生根、开花、结果构成一个时间、环节上有先后相承关系的流程词汇集,与政策的落实、推广、收效流程词汇集形成隐喻关系,构成双线连贯)

相关:企业争相开辟新线,淘汰、更新、增加车辆。(淘汰、更新、增加三个动词围绕车辆调整这个中心,词义高度相关,最后形成了一个针对具体语境的临时词汇集,构成语境连贯)

以上用例的各个分句是通过加底线的词语形成的搭配构成了语言表达分句之间紧密的逻辑联系。

(2)词汇集的交叉混用形成创新修辞,提升语言表达的创新性、得体性

利用词汇集理论,还可以形成语言表达突出的修辞效果,形成表达亮点,提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创新性和得体性。根据功能文体学理论,这主要依靠词汇失衡与失协的手段来体现,最终产生词汇突出的语体效果。

词汇的失衡突出模式指“同一词汇集的词汇的超规则排列或高频率出现”(张德禄 1998:128),主要包括词汇对偶、排比、重复、渐升、渐降、词汇系列、词汇集等。在类义词典的利用上,只需要将同一类义分支的词汇项目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选择,就会产生相应的创新性表达效果。例如根据语义程度可以采用词汇集词汇渐降的方式:

产品的品种、等级、质量(词汇系列),有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标准执行;无国家标准而有部颁标准的,按部颁标准执行;无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按地区标准执行;无上述标准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

这里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地区(标准)体现了标准的三个层级,通过词汇集的渐降排列,将各分句紧密联系,而且表意清晰,不易引起歧义,易于传达,成为说明性应用文本中既专业又得体的表达亮点。

“词汇失协”指的是“不同词汇集的词汇的相互混合和交叉所形成的突出手段,在同一情景中运用一般是出现在不同情景中的词汇或词汇集”(张德禄 1998:135),常采用明喻、隐喻、拟人(personification)、象征(symbolism)、情感谬误(pathetic fallacy)等手段。

利用词汇失衡和失协的方式,可以形成以形象性、创新性为特色的语言表达,例如:

从小门一跨进车间,就立即投身到一个声音的海洋中:马达的嗡嗡声,皮带的滑动声,各种刀子切割、刨削、钻镗金属的声音,刀子和沙轮接触的声音,金属撞击的声音,吊车来往的隆隆声,压缩空气的嗤嗤声,各种齿轮咬接传动的轧轧声;尖厉的,粗钝的,浑厚的,洪亮的,短促的,间歇的,持续的,突然迸发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一齐向你涌来,把你淹没。(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

这个语言片断用了复杂的词汇集搭配手段,才形成了这样绘声绘影的生动语言表达效果。

片断中有两个主题词汇集:

1.核心设备部分成员词汇集:马达、皮带、刀子、沙轮、齿轮。

2.工具集:吊车、压缩空气。

三个功能词汇集:

1.设备动词词汇集:滑动、切割、刨削、钻镗、接触、撞击、咬接、传动。

2.拟声词词汇集:嗡嗡、隆隆、嗤嗤。

3.形容词词汇集:尖厉、粗钝、浑厚、洪亮、短促、间歇、持续、(突然)迸发(的)。

片断首先体现的是“词汇集”应用这种词汇失衡手段。片断中把指称车间设备、工具的词汇集成员在各分句中进行合理分布,形成了本词汇集之内的行为主体搭配衔接;表示动作和拟声(部分替代动作词语)词汇集与“声音”搭配,体现为“修饰、分类成分+声音”的词汇集汇合模式,进而以领属助词“的”与表示设备、工具的名词词汇集成员形成更高层、嵌模式偏正结构,最终体现为“N+(V+声音)”的名词短语排比格式,表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保证了整个片断主题集中,描述清晰。与后文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形成呼应衔接,体现出严密的连贯性。

片断最后用形容词词汇集综合声音的各种属性特征,体现出各种声音的区别度与独特性,同时这里采用了词汇失衡模式中的“词汇系列”方式,营造出声音繁多的气势,再次与后面小句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相衔接,形成小句的扩展和连贯。

同时,拟声词词汇集的使用既可以替代一些动词词汇集成员(用“嗡嗡”代替“转动”),同时这些拟声词又起到了绘声的作用(用“嗡嗡”比用“转动声”更能体现形象感),进而让读者可以通过联想间接起到绘影的作用,增强了本段语言的表现力。

这个片断中还能体现出“词汇失协”这种词汇突出的模式。

如片断中谈到了各种各样“声音”的词汇集,而片断中还有一个“海洋”的词汇集——“海洋”“涌”“淹没”,分别位于片断的开头和结尾,这本身是一个首尾呼应衔接。但海洋词汇集的词汇项目通常不应出现在车间生产的情景中,出现在这里,必然形成“词汇失协突出”的效果。

片断最后一个小句将海洋与声音两个词汇集交叉在一起,主语使用的是“声音”,谓语使用了“海洋”词汇集的“涌”“淹没”——将海洋的巨大气势、不可阻挡的特征转移给车间的声音群,这种转移是通过海洋词汇集与声音词汇集的交叉搭配而形成的,词汇集中的每个单位都承担了该词汇集的一个分支特征,词汇集特征的转移依靠的是成员之间逐个转移的完成,最终使声音和海洋词汇集发生了整体上的意义的互相转移,形象、简洁地烘托出了整个车间的氛围。这种转移依靠的是两个词汇集之间带有规约性的意义相似性,构成了修辞上的隐喻手段。

另外,这一段文字也使用了“情感谬误”的词汇失协突出手段。例如“一齐向你涌来,把你淹没”——海洋词汇集是无生命的,但因为有人称“你”的主观叙述视角,所以海洋、声音的动作就成为能动、主观的动作,无生命的海洋、声音被赋予了人性、生命及情感,同时体现出了这种气势感带给叙述者和阅读者的震撼。

从这一片断的分析能看出词汇集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和价值。一些百科性的类义词典(特别是图解式的类义词典)往往会把同主题的词汇类集起来,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交际目的[功能语言学的“语旨”Tenor(Halliday 1985)],交际内容(“语场”Field),依据词汇集中各词汇项目之间的语义关系,创造性地选择整合不同词汇集中的词汇项目,形成既有逻辑的连贯,又有变异创新的语言形式(“语式”Mode)。学生们可以经常进行这种词汇集之间的混合训练,摸清词汇集成员的超常规搭配的规律,形成因“词汇失衡”“词汇失协”而产生的“词汇突出”的表达效果。

围绕这一问题,目前类义词典的编纂体例有待进一步创新:类义词典存在的最大价值是辅助表达,但目前的类义词典多是提供了与主题词内容相关的词汇集,无法提供细化的、在语言表达中更有价值的词汇子集,如程度序列、层次序列、顺序序列、整体—部分序列、属种序列等,这些序列体现的是丰富的语义关系,是形成各种“词汇突出”表达效果的基础。

3.活用电子型表达词典的智能技术提升语言能力

随着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语义信息库以及电子词典形式的发展,表达词典也逐渐进入了智能化领域,在打造语言表达的亮点和创新点,更有效地拓展语言表达思路方面,提供了新的选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智能检索技术,提供多种词汇互补组合可能性,打造语言表达亮点

在一个足够词量的类义词群或词汇集中,很多成员有构词语素上的同素性,同根语素的复合词成员在一起组合搭配,往往会形成新的语言创新点。另外,这些同根词往往是互补的,反映了一个写作主题锚点的不同的语义侧面,可以辅助形成对一个主题锚点内涵的全面理解与表达。

例如要检索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同根词群,传统的类义词典一般提供的是主题分类检索,偶有辅助性的音序索引。但传统的类义词典多为正序词典,音序索引中所查检到的词是以该语素为第一构词语素的词。在选择辅助学生语言表达的词汇时多有不便,现代的电子类义词典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

例如,在图1所示的电子词典中, 提供了构词语素在词首、词尾、词中的同根词检索方式,以“俗”为检索语素, 根据“俗”构词的后定位特点, 用“词尾”选项,可方便地检索出媚俗、庸俗、低俗、恶俗、傲(自傲)俗、卑(低劣)俗、丑俗、蠢俗、粗俗、腐俗等300多个复音词(除明显不合适的,至少可有二三十个词进入备选范围),这些词靠构词伙伴语素反映出“俗”的不同语义内涵和多个语义侧面,形成了关于“俗”语义内涵最全面的互补分布,如果用数括的方式归纳概括起来,就形成了反对“三俗”(近些年文化界提出“反三俗”的口号)或“五俗”等传播性好的词汇化的表达亮点。再如用这种方式可以形成类似“农业增产、增收、增效”这种带有“词汇系列”特点的“同素”修辞亮点。

通过这种检索方式,学生有能力在语言表达中从不同侧面展开论述,或拓展出更多的思路,并形成自己原创性的表达亮点,使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更富有丰富性和深刻性。但这种电子类义词典的检索方式还属于比较初级的词库选择模式,检索方式为线性,并没有与学生在表达时以词汇为节点的扩展联想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采用下面介绍的可视化语义网络的方式。

(2)采用可视化语义网技术,打造关键词词汇链,高效突破思路阻遏

前文提到,思路阻遏是语言表达中的一个核心难题,具体表现为没有可延展的交际方向,没有将语言交际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源动力。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基本采用以词语作为推理、联想的节点,层层扩展、层层深入的方式,以突破这种语言表达上的瓶颈。这是一种网络型的心理活动。一个拥有海量词汇及能体现丰富语义关系的表达类电子词典,能以关键词为锚点,可视化地系联起学生的语言思维网络,并通过词义联系不断扩展锚点网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辅助解决思路阻遏问题。

语言学界近几十年一直致力于这种模仿人脑工作图式的语义网络(Semantic Web)的建构。在这些可视化的语义网中,如果以每个词在语义网络中的节点为中心,通过纵横方向不同的语义关系产生的语义路径可以系联起大量的语义场词语。如果将此语义网络进行一个单向式词链追踪的话,理论上会形成一个没有终点的语义操作链。这个操作链我们称其为“词链”,用于学生的写作,则是主题词链。语言表达中所有的词汇都与主题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联系。学生表达生成的口头或书面语篇的核心内容可以表现为一个核心主题词链,背景性的词汇构成了一个背景词链,背景词链与核心词链发生着非线性的联系,形成网络化结构。

目前这方面已经有普及性的产品,可以用于辅助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达。例如在以扩展启动网络为理论基础,以“词网”为知识库的商业化学习词典Thinkmap Visual Dictionary中,我们可以看到hurt(伤害)的语义局部网谱,见图2。

在这个以hurt为核心词的语义网络中,所有和hurt有语义关系的词位都被系联进来,各种不同的线型分别代表着types、a type of、a part of、synonyms、derive from等显性语义关系。不同颜色圆点代表hurt的不同义位,而终端词位都代表在此义项上与hurt有这样或那样语义关系的词语。如果说这样体现的还是一部分简单语义关系的层次网络的话,那么点击每一个相应的终端词位,就会进入另外一个以此词位为中心的语义局部网络,从而使整个词汇语义系统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语义网络,既有规则系统的特点,又有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特点,无法确定单一语义路径的终点。

汉语中类似的电子类义知识库的开发与建设近些年也广受重视。它们大多数是基于梅家驹等编纂的《同义词词林》提供的分类词库。目前虽然较少看到成熟的可视化系统,但一些雏形的系统已经可以在学生语言表达中被利用了,具体见图3:

当拓展“顺从”这一话题时,可由下位概念扩展出互补的屈服、顺应、随俗、听从(追随)四种互补的表现,从而起到打开思路的目的。如果担心扩展不够深入,可以点击相关词进入其局部网络进行二次扩展,例如点击“顺从”中的“屈服”表现形式,可以得出“屈服”的各种状态(见图4)——变节、称臣、就范、屈从、屈打成招、投降等。经过几层深入挖掘,就可以最大程度加深对“顺从”这个写作总主题的认识。这一点与前文介绍的通过手工查找《同义词词林》拓展“理想”主题的方法相比,更具快捷性,体现出思维网络的同步性和直观化,效果更好。

但此类电子词典的网络式操作在无限扩展学生的内容主题关联性,极大拓宽联想视野,给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带来巨大革新的同时,也会带来“词链迷失”(王东海等 2007)的危险性。

词链迷失也给学生利用此类电子词典辅助语言生成与表达时带来困扰,使操作者淹没在义海或词海里,可能占用大量时间,但语言交际的目的和语言表达的中心,逐渐模糊甚至消失、解构,变成了类似在网际网络上漫无目的的漫游,这是超文本、超链接技术本身的不足。如果不加以限制和收缩,可能直接导致语言表达中的“走题”或“转换主题”的结果。这需要操作者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操作路径,适时而止。因此,有的可视化类义词典根据操作者的知识层次和应用需求,设定不同词量和义项量的几个子集,由操作者自由设定词网的规模,这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三、结 语

我们认为词典在辅助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分为基础性要求(规范/准确)和高级性要求(创新/得体)。在本文中,我们重点讨论了生成型词典中表达词典的特点,以及在辅助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方面的做法——利用词汇库、词汇集拓展表达思路;利用词汇衔接、词汇失衡、词汇失协等词汇突出手段形成严谨的词汇搭配与内容连贯;利用电子型表达词典的智能技术提升词典辅助语言能力提高的效果。

总之,语文词典在辅助语言能力提升进而改善语文教学实效的思路方面是大有可为的,但不能扩大词典在学生语言能力提升中的功能和作用。语言能力提升的主体因素还在于学生本身对表达内容的感悟、语言素养的积累以及必要的语言训练和语言实践,词典辅助的思路更多的是提供分类词库、词汇选择规则库,它们永远是辅助性、参考性的。

参考文献

1.祁寿华. 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王东海等.电子词典编纂中的语义网与义链研究.长江学术,2007(4).

3.张德禄.功能文体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1985.

(鲁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 264025)

篇5: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之我见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已成为当今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他们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现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的授课讲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也使的外语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对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大为褒奖之余,我们更应冷静思考,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那么如何上好多媒体教学课时和精心的课堂活动设计等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只有实现从“填鸭式”向“创新式”的转变才能使多媒体英语教学成为新世纪课堂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优点 新问题 重要因素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 CALL)已成为当今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其中主要以多媒体与网络更为普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教学方式侧重教师的教,强调通过教师的最佳教学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强调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手段来学习语言,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计算机辅助的有机整合,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过去的几年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教师在大量的增加,而且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尽管人们还没有完全探究到因特网(Internet)在教育中的潜在作用,而且普通院校对计算机的运用也非常有限,但显而易见,我们已进入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建立科学技术与作为外语教学(TEFL)之间的联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于文字处理计算机的引入,学校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开始受到影响。文字处理计算机主要用于书面作业。而因特网的发展带来了一场教师观念上的革命,通过因特网获得的教学资料越来越可靠。当今,越来越多的师生欣然接受并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计算机已被用于语言教学。根据Warschauer和 Healey(1998)的理论,这四十余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三个主要阶段:行为主义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交际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整体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每一个阶段都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一定的教学理论相适应。如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它们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现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的授课讲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

兴趣,也使得外语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外语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有利于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在教师精辟简练的讲解指引下,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特定的语言情景。通过人机交流和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进行主题学习或专题讨论、会话或自主学习等。其优点如下:

1.1 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兴趣 束定芳(1996)认为: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又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和快捷,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整体优化,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具有较强的动态模拟功能和人机对话双向交互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达到传统教学媒体无法实现的效果。

1.2 教学节奏明快,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会带来高密度和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英语实践量大面宽,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这种课堂会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气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所提供的图像、影片和背景音乐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

1.3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英语课程本身就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教师在授课中,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英语交际中表现出熟练性和应用的灵活性。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或作者观点设计成各种形式的问题或情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问题和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性,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并不断升级发展,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和热情,由“苦学”变为“乐学”和“善学”。

1.4 授人以渔,激发学生能动性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最具活力的内容。它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知识不仅来源于教师和教材,还通过自主学习从其他途径,如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及互联网上获得。在教学中不仅要“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更重要的是“make him drink”。所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变注重教法为注重学法。授人以渔,更为重要。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学生为了扩大词汇量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前人和现代学者总结了许多记忆单词的方法,在互联网上和各种教学光盘中一般都可以找到介绍,有的还附练习,通过操练,使多种方法融会贯通,在日常学习不断强化,是之成为习惯,可把单调被动的“死记硬背”变成思维活跃,联想丰富的主动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的索引和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扩充学习内容,增长知识,课上课下结合,以课上代课下,以课下促课上,是学生真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激发其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在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大为褒奖之余,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我们更应冷静思考,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1 完全依赖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能给英语课堂带来质的飞跃。然而,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是计算机的一些功能不可也不能取代的。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一部分内容,转变为多媒体演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学生和教师的口头交流变成了人机对话;甚至优质课件评比也把是否有用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个必备条件。但是他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而计算机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其实,多媒体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它应该处在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喧宾夺主;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先明确这样一点: 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用英语思考,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气息,而过多地使用多媒体。

2.2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鉴于多媒体教学的诸多缺点,有些英语教师认为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可以从教室中消失了。他们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用鼠标代替粉笔。备课是将全部的教学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展示。我们知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参照教材设定的疑点、难点和重点内容,并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主管预测来决定课件的内容。而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而设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同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具体问题的反映进行教学调整,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调整、修改板书的过程中达到和学生交流互动的目的。如果完全用投影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学生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理解,并减弱教、学之间的互动性。这样看来,完全用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工具,就会影响计算机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教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工具相结合,使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2.3 课件过于花哨 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认识和注意力。虽然课件内容展示时轰轰烈烈,有图、有声音。但有时有些课件的内容选择并不是很恰当,打乱了学生正常接受知识的顺序与习惯,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教学的实践效果。

2.4 新型的填鸭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教师容易过分地加大课堂练习量,从而使计算机机械地代替教师,向学扩招条件下护理专业学生生按部就班地灌输知识,变成了换个式样的“现代化”的注入式教学。虽然教学课件的使用,省去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大量时间,但容易使教师忽视学生的思维强度与节奏,知识信息输入过量,训练不到位,这样又变“人灌”为“机灌”,甚至是人机共灌的“填鸭式”教学,这样危害更大。因此,要注意内容适量,即使听取反馈意见,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如何上好一堂优秀的多媒体英语课

当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突出的优点,也有其不容回避的不足和弊端。那么如何上好多媒体教学课与以下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

3.1 精心的课堂活动设计 在没有利用多媒体手段之前,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考虑如何使课文内容讲解的引人入胜,也设计了许多很好的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个人演讲等等。但是由于缺少更丰富的手段,课堂缺少活跃气氛的动力,使这种传统的模式难以为继。而多媒体手段的引进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教师可以设计观看不同题材的影片片断,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形式要求不能像以往那样仅仅设计几个讨论题目而已。

3.2 丰富的课堂活动资料 由于我们身处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学生们在教学中希望得到更丰富,更系统的信息资料,并一次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想直观的得到表达思想的文化资料,如背景知识,获得与思想愿望表达密切的语言信息,如词汇、句型以及它们被应用的实际场景等等,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相关的资料,并要进行整理加以系统化,而且要合理安排,然后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满足他们的要求。

3.3 学生积极的反馈 在教与学中,学生还是主体。他们是矛盾变化的内因。只有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在课堂活动中加以正确的充分的利用,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最终取得所期待的效果;否则课堂就成为学生看热闹的娱乐课了。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把他们带入正确的轨道。

3.4 课外作业要及时布置 学生除了要做好课堂活动外,还要完成与课堂有关的一系列课外作业,这样才能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课外作业可以布置的灵活多样,如观看全部录像并写出观后感,再拿到课堂上展示和交流,也可以收集和记录所得到的相关有用的语言知识。面对新时代,教师仅仅停留在“授业”、“解惑”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致力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从而实现从“填鸭式”向“创新式”的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传统课堂的教师一言堂里真正解放出来。当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并不是否定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参与,并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多媒体英语教学优化学习环境的作用,这样才能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成为新世纪课堂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考文献】

[1] 余胜泉,张建伟.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2

篇6:语言辅助教案

一、绪言

语料库是专门用于语言材料检索和统计的工具,包括为某一目的而收集的大量电子文本(加标注或未加标注)和专门的语料检索和管理程序。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快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并进行相关统计(如词频和搭配词等),已广泛运用于词典、教材、语法书和词汇表等的编纂及语言研究中。然而,语料库在日常外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至少在中国是如此。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语料库在教学中的运用缺乏有力推广,加价格、市场等因素使得购买商用语料库有难度,自己建设语料库又需花费较大精力,另一方面人们对如何获取网上免费语料库资源缺乏了解。

语料库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能够起到多种作用。作为一种高效的语言检索工具,它所提供的大量真实语言实例能提示从构词、词短语到句法结构乃至语篇几乎所有语言单位的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包括语境、搭配规律、使用频率、语义和语用等。语料库的获得和个人建设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幸运的是,开放的互联网为广大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接触和使用语料库的机会。

二、网络语料库的运用 1.英语单语语料库

目前,语料库运用于日常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还是英语单语语料库,互联网上的情况也是如此。网上有许多大型通用语料库(单语)提供在线检索,其免费服务虽功能有所限制,但已能满足中学英语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如1亿词次的英语国家语料库(BNC)(http://view.byu.edu/)和5600万词次的柯林斯在线词库(Collins Wordbanks Online)(bination),并能指定检索词词性,功能强大,检索方便,可在日常中学英语教学中加以运用。

1)提供语用实例

语料库在线检索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提供大量典型语例。当传统方法(如词典)无法提供足够的典型例句时就可检索网上语料库。如“wet”一词语义很丰富,而其动词用法在教学中关注不多,词典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语用信息。利用以上语料库在线检索(此处指柯林斯,检索表达式为“wet/VERB”,详细用法参见检索页使用说明),便可呈现它作动词时的大量语用实例,下面是部分检索行实例(concordance line)(经过整理):

Wet your face thoroughly before using the product.Yeah, They wet their pants and cry a lot.“[p]No.”She eased me, Sumner wet the bed every night.It would be impossible…

对于词汇的某一具体用法,如该词的“wet the / one’s bed”,词典就更缺少语用信息。为了解其实际使用状况,如语境、使用频率等可用该结构做检索词进一步检索,通过大量真实的语例使学习者感性地认识到本族语者确实广泛地使用该用法,这能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信心和质量。下面是从柯林斯检索获取的部分例子:

(1)Even dry children may wet the bed under stress, like a change of school, a divorce or moving house.(2)1982 found that one-third of normal 3-year-olds still wet three or more times a week.2)揭示搭配规律

展示语言搭配规律是语料库最主要的特色。搭配也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地方,这和教师对语言的认识、对搭配的敏感程度及自身拥有的搭配能力密切相关。语料库的运用正好能提供大量的搭配信息,弥补英语非母语教师搭配能力的不足。其呈现形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搭配意识(collocational awareness)。从语料库运用于语言教学的角度,最直接的方法是根据检索词的特点将检索行排序以突显检索词左边或右边的搭配规律(谢家成,2004)。不过,由于网上语料库检索行缺乏排序功能,可将检索行拷贝下来进行手工整理归纳,限于篇幅,本文不便例示。

除了通过检索行直接观察语言实例以发现和归纳语言搭配外,利用语料库提供的基于统计方法自动获取的搭配词也有助于搭配学习。最为有效的是一个称为“词语素描”(Word Sketches)的网站(e was high, say 90%, but the market went otherwise from your expectation? What did you do then? 2)Have you ever had a case where you did not know occurred and had to seek other’s advice? 搜索引擎不仅可用于揭示语言运用规律,也可用于查询没有把握的英语表达,观察该表达是否被母语者广泛使用。如汉语“小雨”,当不能肯定其对应英语表达是“small rain”或“light rain”,或者两者皆可时,我们便可以在网上搜索。不过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开放的互联网语料库自身的不足,为保证语料的可靠性,需要查看网址来源、文章作者等以判断某一语料是否来自英语本族语者。当然,前文提到的网络语料库也可以用来验证有疑问的英语表达,如“light rain”在BNC中检索到47个语例,而“small rain”则只有一个语例,哪个更地道就显而易见了。由此可见,专门的语料库和直接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语料库各有优势和局限,适合不同类型问题的查询。一般在专门的语料库无法满足需要时,我们可求助规模更大的开放语料库;二者也可相互补充。

四、结语

充分且真实地道的语言输入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条件,网上各种语料库工具正是提供这种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些丰富而典型的实例无论是教师归纳讲解,或是课堂实时演示,或是改编成练习,或是学生自主检索和探索学习,都能极大促进语言教学与学习效率,促进所学语言内化。由于语料库的语料对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难度,教师对语例的选择和归纳应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教师和学习者均应具备强烈的语用实证意识,对任何语言疑难问题、语用和搭配规律等都应尽可能利用多种工具查询,尽力寻求客观而充分的解释。

参考文献:

上一篇:规则在哪里说课稿下一篇:叶落无声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