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翻译

2024-05-11

辅助翻译(精选十篇)

辅助翻译 篇1

一、翻译能力

学界对“翻译能力”一直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国内外多数研究者把翻译能力看成语言转换及交际能力。Bell[2]认为翻译能力(translator competence)是“译者必须掌握的进行翻译的知识和技巧”,具体分为“理想的双语能力”、“专家知识系统”和“交际能力”。姜秋霞等[4]根据翻译活动涉及的各种成分将翻译能力概括为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审美能力、转换能力。文军[5]将翻译能力归纳为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自我评估能力。但也有研究者提到运用翻译工具进行翻译辅助的能力。Holmes[6]提出应用翻译研究包括译者培训、翻译辅助和翻译批评。对翻译过程的观察表明,译者会使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任务,如特定题材方面的知识、研究技能、认知方面的潜质,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翻译能力并不只涉及运用语言本身进行交际的能力,还包含翻译过程中使用工具协助完成翻译任务的能力。网络技术给翻译提供了诸多便利,起到了有效协助翻译的作用,因此网络辅助也应属于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网络辅助翻译能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因特网对翻译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大;译者可以利用因特网“资源共享”、“搜索查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来辅助翻译,极大地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已使得网络信息技术辅助翻译成为翻译能力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其翻译能力的内涵和构成也得到拓展。网络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提高译者的理解能力。网络上的百科全书、术语库储备了大量的知识,遇到陌生领域的翻译,译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查阅所需信息,大致地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原文,提高译文质量。之后,这些知识会内化成译者的知识储备,在以后翻译实践中,会拓展和丰富译者的理解能力。网络帮助译者准确使用目标语进行表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遇到表达困难时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恰当的表达。即使存在多种译文,也可用网络选择地道准确地表达。另外,网络对翻译能力的拓展不仅表现在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还体现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帮助解决具体的翻译困难。当源语和译出语在词汇或句法上难以一一对应,字面翻译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转换时,便产生了翻译困难[2];例如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术语翻译等,而这些都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查找到对应的译文。

三、网络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

1. 网络辅助翻译的教学可行性。

翻译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理解与表达。理解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字、词、句)的理解,二是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在表达阶段,译者需要将所理解的内容用准确规范的目标语表达出来。在理解和表达这两阶段中,因特网都是大有可为的。(1)借助因特网加深对原文的理解。首先,译者可通过查询网上丰富的词典资源化解难词难句。有的理解问题需要查询多本词典才能较好地解决。很多时候,翻译的困难并不是由难懂的词句造成的,而是因为缺乏背景知识造成的,这时就可以通过查询网上百科全书或搜索相关专题资源来加深对相关主题的理解。除了文字信息外,还可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图片信息或音像资源,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通过查询网上词典、百科全书以及专题资源,翻译中遇到的理解问题大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有时候,要么是因为网上没有相关信息,要么是因为查找的方法不当,有一些问题仅仅通过网上查询并不能解决。这种情况下,不妨利用因特网的交流平台,通过翻译论坛、电子邮件等途径向同行求助,甚至向作者请教。(2)借助因特网准确贴切地表达。理解之后的表达阶段中,为使译文准确、贴切,译者一方面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来查询、验证译文,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译文质量。首先,可利用搜索引擎来查询网上参考译文。具体来说,在搜索框中同时输入需要翻译的词或词组以及“译文关键词”或“译文相关词”,然后进行搜索。这里的“译文关键词”指的是译者猜测译文可能包含的关键词,“译文相关词”指的是译文可能并不包含与所查询的内容密切相关的译语词汇。其次,可利用搜索引擎来验证译文。当译者对一个词语的翻译不确定时,可通过搜索引擎查看该译法在网上是否常用;或者,如果一个词语有一个以上的翻译,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验证一下不同译法在网上的使用频率。如果其中一种译法比另外一种使用频率高,某种程度上这种译法比另一种在表达上普及得多,更易让目标语读者接受。当然,一个译法在网上的出现频率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要判断一个译文是否准确,还需看网上来源的权威性与时效性。一般来说,来自官方网站、学术网站或专业性较强的网站的内容比较可靠,语言也比较正规。另外,信息发布的时间长短也是译者应考虑的一个因素。最后,还可参阅网上可比文本或者通过交流平台向同行专家、外国朋友请教,使译文的表达更得体贴切。

2. 网络辅助翻译的教学局限性。

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往往良莠不齐,所以在翻译实践中盲目使用网络资源有时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在学生还不具备翻译基本能力素养的情况下就引入网络辅助翻译,可能会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过分依赖网络资源,更严重的会使学生无法对网络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造成其翻译能力无法提高。毕竟,网络辅助翻译本身是译者翻译时借助的一种辅助手段,决定翻译质量高低的还是译者本身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因此,目前翻译教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将网络辅助翻译融入于教学中,但此项教学内容应在传统的翻译教学内容之后。

不可否认,网络辅助翻译拓展了翻译能力,提高了翻译效率,也是现代译者必备的素养和手段。因此,高校的教学也应以向现代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目标,在翻译教学中,引入网络辅助翻译;同时在教学设置时,需要考虑网络辅助翻译融入教学时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翻译能力的理解,指出网络辅助翻译是现代翻译能力的重要方面和补充,并分析了网络辅助翻译融入翻译教学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提出应合理地设置相应教学安排。

关键词:翻译能力,网络辅助,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5.

[2]Bell,T.T.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1991:38-43.

[3]姜秋霞,权晓辉.翻译能力与翻译行为关系的理论假设[J].中国翻译,2002,(6):11-15.

[4]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科技翻译,2004,(3):1-5.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论文要求 篇2

1、浅析计算机辅助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工作原理

2、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比较或使用心得

3、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优点与缺点

4、计算辅助翻译技术(或工具)的发展展望或发展建议

5、语料库应用方法设想

6、关于翻译项目管理的若干话题

说明:论文题目自拟,内容不局限于以上方向。包括摘要与正文两部分,摘要不超过400字,正文不少于1700字,不多于2500字。可查阅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料等(论文结尾注明参考资料来原)。论文格式按照如下要求。

请自行打印本论文并于2011年12月8日至12月14日期间,机翻课课堂提交纸质版及电子版。电子版word文件命名为“班级 姓名 学号 论文名称”。教师联系邮箱:weizihang@bisu.edu.cn 魏子杭

论文格式要求

1、页面设置

Word2003 页边距:文档默认页边距。(即:上2.54厘米,下2.54厘米,左3.17厘米,右

3.17厘米)。

2、行距设置

全文行距设定为22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3、文章构成及字体设置

(1)论文题目:居中,小三,宋体,加粗。

(2)作者姓名、班级及学号:居中,小四号,宋体。

(3)摘要:“摘要”2字居中,宋体,小四,加粗;摘要内容(不超过400字),楷体,小

四。摘要中不用图、表、参考文献。

(4)关键词: “关键词”3字宋体,小四,加粗;内容为3~5个词,楷体,小四。

(5)正文:小四,宋体(正文不少于1700字)。

(6)注释及参考文献或网址:五号,宋体

A、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脚注形式,以①②③„„的格式依序排列,每页重新编号。页下脚注格式同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B、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全部采用尾注方式,以[1][2][3]„„格式依序排列。不同种类的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探讨 篇3

摘 要: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国内外翻译界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语言服务行业本身发生巨大变化,新的时代需要掌握先进技术的语言服务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机器翻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意见和应对策略,指出新时代的译者应该关注翻译市场,熟练掌握各种翻译工具,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翻译 翻译教学 机器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起源于机器翻译,在学术界通常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沉寂期和繁荣期。美国科学家韦弗和英国工程师布斯率在1946年,即电子计算机发明出来后不久,首先提出应用用计算机进行翻译,随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设施,召开国际会议。美国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ALPAC)在1966年发布的报告,认为机器翻译的尝试是失败的,认为其没有发展前景,机器翻译由此迈入萧条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语料库等其他新兴研究方法的出现,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迈入一个新时期。

1、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

计算机辅助翻译综合运用了语法分析式翻译、机器记忆式翻译和人际交互式翻译等多种翻译手段,把译者从机械、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译者便可将主要精力投入翻译工作本身,不必再做排版等繁琐工作。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从事相关翻译记忆软件开发工作的厂家很多,比如Trados、IBM Translation Manager、TransStar Déjà V、WordFisher等。其中被广大翻译公司广泛使用,在中国高校翻译实践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德国的TRADOS(塔多思)。与国外翻译软件行业相比,在中国国内CAT的概念还不被大家广为接受,特别是在高校中,很多人还停留在对翻译行业的最初理解中,不了解翻译行业的最新动态及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关技术要求,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国内从事CAT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机构并不多。翻译软件无疑会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效率,有人做过计算,一名中级译者平均每天的翻译量大约为5000字左右,但是如果译者可以熟练使用主流的翻译软件的话,其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一倍,达到每天10000字的翻译量,但前提是译者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掌握网络资源的检索和获取等相关知识。CAT虽说为翻译提供了平台,但其自身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对文学翻译便显得束手无策,CAT的翻译对象要求是相对程式化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CAT只是譯者进行翻译工作的一个辅助工具,翻译的主体仍然是译者,最终决定翻译质量的仍然是译者,在这一点上与传统翻译一样。

目前我国的翻译教学注重理论教学,理路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因为翻译本身是一件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没有翻译实践实际就是纸上谈兵,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翻译工作岗位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较大规模翻译公司对自己的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掌握几种主流的翻译软件,如果高校翻译专业,特别是笔译专业毕业生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对于其就业来说有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翻译软件中的绝大部分是由从事计算机专业的相关人员研发出来的,其对翻译工作本身缺乏了解,由此导致翻译软件的一些功能在其设置上还不太实用,不能很好地满足译者的需求,产品的开发与最终用户的需求之间有缝隙,二者之间的结合不尽完美。

2、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际上从事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比较成功的大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从事包括机器翻译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究,而且高度重视对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使用的教授。与之相比,中国的高校在其所开设的翻译课程中很少涉及一些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或者因为缺少相关师资或设备无法开展相关教学。在一些高校机器翻译和翻译技术的教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概念,有的学校为了招生,在不具备开设先关课程的情况下盲目开设专业,导致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盲目上马,甚至现学现卖。中国的一些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资金的瓶颈。购买一整套最新版的SdlTrados翻译服务软件需要花费上万元,另外要购买相关的服务器等相关产品,综合起来一套能满足十名学生同时上课的教学设备的软件话费就需要几十万元,这对很多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翻译软件需要不断升级,那么学校的设备和软件就要持续升级和维护,这会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而现在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相对来说不受重视,资金得不到保证。

近年来高校与翻译公司的往来变得更密切,高校邀请翻译公司的人才走进高校,为翻译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关翻译技术及行业最新动态的课程,使翻页教学工作紧跟时代步伐。高校可以成为翻译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甚至是合作伙伴,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承担翻译教学任务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往往还有各自的科研项目,教授CAT课程需要兼通语言文化、信息技术及行业管理等专业知识,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从事CAT教学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也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以使其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同时要邀请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翻译能力的专家对师资队伍作必要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3):35-43.

[2]张政.计算机翻译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何武潘.学权.机器翻译对翻译教学的促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6):153-155.

辅助翻译 篇4

目前,翻译学学科地位不断提升,机器翻译以及翻译软件研究蓬勃发展,而以培养高级翻译为目标的翻译教学却不能跟上其步伐进行相应的机器翻译以及翻译软件教学。

2007年起,我国先后有15所高校开设了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课程(MTI), 19所高校开设了翻译专业本科课程。在有关课程计划里,计算机辅助翻译被列为一门选修课,说明了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研究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本文以2006-2010年间发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相关文章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获得较全面的检索结果,笔者分别检索了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的5个关键词, 包括:CAT,电脑辅助翻译,机器辅助翻译,机辅翻译,机助翻译,然后核对重复文章,最后得到文章51篇。笔者近一步根据研究主题,阅读所有文章,发现了只有8篇文章真正把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下面就针对这8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对我国翻译教学中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块、遇到问题与相应对策,进行总结、比对与分析。

在这8篇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的文章中:

(一)教学模块

针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模块进行研究发表的文章数量并不多,但这4篇文章均来源于已经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课程高校的教师或者学生,因此对即将和正在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学校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4所学校主要面向翻译专业研究生开设此课,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学设置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学位(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1、从2004年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秋季学期给全院英语专业语言学和翻译方向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 课程。至今, 在软硬件设施和课程方面均领先于内地高校。其课程设置全面, 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要分为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史,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原理, 广义与狭义的翻译工具, 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术语与术语库, 对齐与翻译记忆, 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全球化和本地化8项主要内容。 (钱多秀, 2009)

2、从2007年开始, 山东师范大学分别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其课程设计模块, 主要从广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出发, 充分考虑职业译员在翻译实践中所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模块一.翻译信息技术;模块二.术语工作,包括术语的收集、整理,术语检索、优化以及术语库的维护等;模块三.CAT系统的应用,重点讲解融翻译项目管理、翻译记忆、翻译界面及质量控制等于一体的系统,涉及软件操作的教学部分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进行;模块四.翻译项目管理。徐彬副教授将翻译看做一个完整的产业流程,而不仅仅限于由源语文本到目标语文本的语言转换过程。

3、朱晓敏 (2010) 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柯平教授为语言学和翻译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语言与翻译技术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简称LTT) 课程的教学模块进行了整理。

柯平教授的语言与翻译技术课程由三个基础模块和三个核心模块构成。基础模块包括:语言与翻译工作者个人计算环境的设置、维护与安全;基本办公软件的高级使用;文件组织与管理。核心模块包括:计算技术在语言与翻译实践与研究领域中的运用;计算机翻译;术语管理。

4、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和北京大学计算机语言学研究所共同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以培养语言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工程硕士为目标的语言信息工程系。2007年9月第一批统招学生正式入学, 北大也因此成为大陆第一所提供计算机辅助翻译方向硕士课程的高校 (俞敬松王华树, 2010) 。下图基本概括了北大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块:

同时,学校鼓励非IT专业背景的学生应至少选择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课,而对非语言类专业背景的同学来说,必须选修某些语言类课程。

(二)教学问题与相应对策

随着翻译本科和翻译硕士专业的建立,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教学需求大为增加,现就一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总结,供即将和正在开设此课程的院校参考。

吕立松、穆雷(2007)曾分析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会遇到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缺少教学所需的资金、设备和教学环境;

2、师资力量短缺;

3、翻译教师和教学机构对术语管理、机助翻译和翻译技

术在翻译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缺乏敏感和深入的认识,对翻译市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境外国外的翻译教学了解不够。

(1)北航从2004年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至今,钱多秀教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现将其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

2) 教师应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有效利用网络免费资源;

4) 教师要因材施教和进行教学互动;

5) 教学中选择内容和格式都比较规范的定期更新的文本;

6)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7)与校外教学和科研机构交流;

8)保持与供应商和翻译行业的联系。

(2)从2007年开始,山东师范大学分别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徐彬(2006)通过对我国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认识,提出了三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1) 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不足;

2) 由于TM软件一般都包括了译前项目管理、译中流程管理、译后质量管理等阶段,而不论是界面还是软件的功能构架以及操作方式,往往迥异于普通的文字处理软件,因此需要较长培训时间;

3) 教学管理层面认识不足,缺乏相应师资。

尽管困难重重,但针对以上困难与不足,徐彬副教授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构建数据库驱动的翻译教学模式;

2) 构建网络化互动教学模式:

(1) 教师提前或实时提供翻译练习内容;

(2) 学员实时进行个人化或小组翻译训练, 并能查询互联网, 辅助翻译流程;

(3) 学员可以调用教学服务器上的TM软件和相应的TM数据库, 学习使用TM软件进行翻译;

(4) 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员翻译进程并在线答疑;

(5) 教师可以汇总学员译文, 并进行课堂演示、讲解;

3) 建立面向市场的培养模式;

4) 根据社会对未来翻译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意识。

4、北京大学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教育项目的探路者, 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归纳起来, 包括:

(1) 如何做好CAT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2) 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 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俞敬松、王华树(2010)提出了如下对策:

1) 比较好的教学方案是:教给学生机器翻译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学习如何将机器翻译引入翻译工作,探索这种信息工具设计的思路、理念以及如何与服务、技术和项目管理有机衔接;

2) 营造统一的教学环境以及提供相应的软件配置和支持。创建北大翻译技术实验室,邀请厂商的工程师或咨询顾问来校开设技术讲座。

3) 建立导师小组制度,共同指导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必须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邀请来自企业既具有实战经验又具备教学能力的专家对师资队伍进行必要的补充。

三、结语

通过对4所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块、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的总结、比对与分析,发现:

1、教师能力是开设这门课的所有院校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需要教师不仅掌握外语,还要懂得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关注相关翻译工具和软件;

2、针对这一课程所具有的实操性,学校需要密切与翻译公司和软件企业的合作,重视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3、这门课程在硕士教学层面上的研究与教学体系的建设相对完善,有利于院校间的沟通与学习。

摘要:本文通过搜索2006-2010年间收录于中国知网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文章, 得到相关论文51篇, 而其中真正把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就更少, 涉及这一内容的论文只占总数的14%。本文拟从教学模块、问题与对策层面, 对“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进行总结与比对, 希望对以后的教学与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教学模块,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 《外语界》, 2007, (3) :35-43。

辅助翻译 篇5

[摘要]自中国入世以来,社会、经济、文化、贸易逐步向世界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以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的大学教育,将英语教学视为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而这其中,立足于学生能力优化发展的思维之上,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逐步成为英语教学开展的又一侧重。对此,本文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现状之上,分析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际作用,并从实践探究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多媒体辅助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案,望就此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水平,保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辅助实践;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11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5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自中国入世以来,迎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会话能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此基础上,现代大学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上逐渐提升。其站在培养良好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大学生英语会话能力的思维高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道具,望提升大学生英语会话能力的同时,保证大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全面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拥有良好的国际化意识,但是相较于其他四方面的能力培养,大学英语教育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育仍然稍显不足。对此,本文为保证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科学培养,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认清现阶段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现状,从肯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出发,打造科学、高效的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方案。

一、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迎合时代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并将其有效的内化为自身能力,增强了其与国外人员的沟通技巧。然而,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英语教学体系不难发现,英语翻译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现阶段大学生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国际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翻译困难。其实,英语翻译原本应作为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基本能力,其是将英语内容转化为母语的过程。然而,现阶段大学生英语学习虽然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没有问题,但如何保证英语原文的精准翻译与科学阐述却仍然不得其法。由此可见,现阶段大部分英语教学均忽视了“译”的能力培养,仅单方面硬性的灌输大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并敦促其巩固听、说、读、写能力,并未加强语言转换能力的侧重,从而使翻译能力严重丧失。综合而论,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过分拘泥于传统教学思维的运用,即使秉承素质教育的生本思想,也尚未发掘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随着时代日渐发展,大学生翻译能力需求日渐增加,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侧重重点,也是大学生英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际作用

认清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后不难发现,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开展十分不利。好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在世界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逐步重视起翻译教学在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先进的教育思维,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于数字时代背景下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此来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开展,望就此优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堂。对此,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引多媒体教学人大学翻译教学课堂之中,可发现多媒体教学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首先,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构筑交流平?_,促进了大学生在英语翻译课堂上主动发言,参与教学,并就此逐步掌握翻译知识;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活化了翻译内容展示模式。相较于传统的书本教学,多媒体教学呈现出更立体、更形象且更贴合生活,利用多媒体展示翻译知识点,极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多媒体辅助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促进教学内容时效化。多媒体技术基于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可获取更为精准、快速、科学的国外社会用语,这些更贴近生活,更普遍易懂的口语化知识,对大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了解国外用语行情十分必要,可有效塑造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体系,保证培养人才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社会。

三、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方案

综上所述,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优化刻不容缓,对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开展已然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如何保证多媒体技术有效辅佐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量:

(一)基于实践化的多媒体辅助模式

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核心基础在于保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具备时效化与实践化特点。对此,构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从实践角度出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打造合乎英语语境的现代翻译教学新环境十分必要。对此,本文认为,为保证英语翻译教学贴合人心,打造优质的翻译教学环境应从以下几点人手:首先,理论课堂的集体讨论环境建设。理论知识学习十分枯燥且具备死记硬背性,因此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保证其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理论课堂学习之中。教育者应注重建立理论课堂的讨论氛围,借助多媒体手段打造交流环境,借助大家发言,分别发言来促进学生参与到理论知识的学习讨论之中,通过数字网络在线交流、讨论来抒发自己的意见,吸收他人的思维,以便潜移默化地将理论知识融汇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之中;其二,建立英语“身临其境”感。众所周知,语言作为信息交互与思想交流的工具,只有身临其境的应用才能确保明白语言词汇的意蕴与含义,并将其通过常用语科学、精准的加以表达。因此,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打造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的教学环境率先应注重身临其境感的打造。利用数字技术播放国外影片、街头采访视频,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口语化环境,并结合外籍教师、双语教学等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内化英语知识点。其三,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翻译字幕。英语翻译最好的学习场所是实践性经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随机应变才能真正地确保英语翻译技能的不断提升。对此,选取英语原声视频,鼓励学生聆听视频并自己制作双语字幕,促使其在制作字幕过程中联系听、写能力,并科学锻炼翻译技巧。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将逐渐趣味化、丰富化,进而引导大学生巩固翻译能力,提升翻译学习兴趣。

(二)基于多元化的多媒体辅助模式

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大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保证多媒体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技术使向多元化、多样化变革。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多元化,站在大学翻译教学主体地位向学生发展方向转移的思维之上,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将进一步缩短知识讲解时间,增加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以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可更具探索精神,更能内化翻译技巧。因此,利用多媒体构筑多元教学模式,将从以下角度出发:其一,教学方法科技化,微缩化。迎合新课程改革需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育中发挥的能动性逐渐增大,学习知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的探索。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的现代教学课堂将逐步采用“微课件”、“数字媒体”来开展现代化的翻译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讲解时间缩短,探究、解决问题时间增加,保证其带着疑问学习,于学习中寻找答案;其二,教学开展主动化、自主化。多媒体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将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从数字技术中找寻需求答案,并将翻译技法内化入自身翻译技能之中,从而实现翻译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辅助翻译 篇6

关键词 电子资源 翻译软件 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085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电子资源、翻译软件已经实质性地应用到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相结合,是翻译教学发展的趋势。传统翻译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翻译实践教学任务的时效性问题,与实际社会需求不相符,缺乏实用性;在人才培养上难以跳出固有的教育模式;对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朱明炬(2003)提出要学会如何高效地使用搜索引擎是网络化生存的必需,每一个翻译工作者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力的工具,加快自己的翻译速度,提高自己的翻译质量。倪传斌(2003)提出利用互联网资源协助翻译是翻译领域的新课题。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深化,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论文也在增多。如:徐彬(2006)《CAT 与翻译研究和教学》;吴赟(2006)《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等。根据ASSIM研究项目在1997年的报道,被采访的译者中,50%以上的人使用电子词典,三分之一的人使用翻译记忆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手工翻译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翻译需求,我们很有必要在翻译工作中使用电子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面对信息化对翻译实践带来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就很难满足社会实践需要。校企合作项目暴露出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如翻译教师苦恼,译文质量下降,公司企业抱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翻译教学要改变传统模式的缺点,改变翻译人才培养定位,就必须探讨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融入信息化元素。

电子资源是以数字化形式把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型介质上,通过相应的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电子资源具备的优势很多,如内容全面;电子资源价格便宜,专业知识软件和光盘价格不断下降,网络资源免费居多;查阅电子资源快捷高效。电子资源的这些特点正符合职业译者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频繁利用电子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就载体而言,电子资源可以分为非网络资源和网络资源(朱宪超,2006)。非网络资源主要包括电子词典、专业知识光盘等。网络资源包括在线词典、双语语料库、公司企业官方网站和搜索引擎等。

电子词典在计算机上安装方便,价格便宜,词汇量大,包含如屏幕取词、模糊查词等一些实用特殊功能。虽然在英语学习基础阶段无法取代纸质词典的重要作用,但是完全可以在翻译实践阶段安装并辅助翻译实践。电子词典种类繁多,如韦氏词典、朗文词典、牛津英汉大辞典、金山词霸、灵格斯词典等等。对翻译教学而言,专业知识光盘也是十分有用的。例如微软百科全书Microsoft Encarta是微软公司的一部电子版百科全书系列产品。通过检索,可以了解翻译文化背景知识。网络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当属搜索引擎,比如Google以快速全面的全文搜索为其特征,能在数秒钟内从近一百亿个网页中找到包含输入的关键词的结果;只要输入合适的关键词,查到适当的内容,许多在翻译上遇到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在翻译过程中,有不少专有名词需要进行搜索确认,比如公司名称和约定俗成的表达,只需要到相应官方网站确认即可;还有一些表达需要利用搜索引擎寻找平行文本。在翻译教学中,在讲授课本翻译技巧、原则和方法的同时,如果能够融入真实翻译实践所利用的电子资源,必将促进传统翻译教学,进一步缩短教学与社会翻译实践的距离。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能够帮助翻译者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 它不同于以往的机器翻译软件,不依赖于计算机的自动翻译,而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与人工翻译相比,质量相同或更好,翻译效率更高。在翻译市场上,非文学文本占到了翻译总量的95% (李长栓,2004)。非文学文本翻译正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用武之地。目前市场中正规的翻译服务机构,许多已经采用CAT 技术。而根据对翻译行业的调查,各种CAT 软件早已是翻译工作一线从业人员的核心工具。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和翻译专业的教育一直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将CAT 技术纳入翻译教学中,是顺理成章之事。

根据笔者机辅翻译课程教学实践,认为翻译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应该紧密结合。首先,开设机辅课程一定不能固守软件,以避免机辅课程变成Word,Excel之类单纯应用软件操作培训课程,不利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加强传统翻译工作流程的介绍,例如借助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翻译时的工作流程,包括字数项目统计记录、文件预处理、翻译、校对等一系列步骤,为机辅课程打下基础。然后,应让学生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翻译记忆库与术语库的概念与工作方式,避免错误认识,如认为只要拥有了这两个数据库,翻译不过如此,从而忽视翻译的创造性甚至轻视传统的翻译基础教学;再次,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项目操作,要采用真实性的翻译题材,可以通过建立翻译工作坊或融合具体课程实现,例如在科技翻译课程中融入计算机辅助翻译,在需要完成作业或项目时,要求使用机辅翻译软件;最后,鼓励学生创新与尝试新翻译软件,从而进行横向对比,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国际交流的增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相结合,是翻译教学发展的趋势。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院校之间还可以整合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师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弥补外语院校很难培养出外语好、懂专业的高层次翻译人才的不足。翻译教学也应该走向信息化,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使翻译教学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 吴贇.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2006(6).

[3] 徐彬.CAT 与翻译研究和教学.上海翻译,2006(4).

辅助翻译 篇7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是利用计算机将一种自然语言自动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机器翻译真正意义上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然而到60年代由于美国科学院公布的ALPAC报告几乎彻底否定机器翻译的作用和成果,机器翻译步入萧条期。90年代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人工翻译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翻译需求,人们对机器翻译的需求空前增长,众多公司也相继推出一系列机器翻译软件,因此机器翻译取得了快速发展。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指人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整个翻译的过程。与机器翻译相比,其翻译质量要高于单单利用机器翻译的应用领域。其翻译几乎等同于人工翻译,但翻译效率要比人工翻译高一倍以上。计算机辅助翻译产生于机器翻译之上,其作为语料库技术一个重要的领域,近年来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说,计算机辅助翻译是在机器翻译遇到阻力后的产物。

二、机器翻译的原理及其局限性

所谓机器翻译,即整个翻译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工的参与行为。其过程分为原文分析、原文译文转换和译文生成三个阶段。

(一)机器翻译的原理

机器翻译的实现技术主要有两大原理:

(1)基于语法的分析是指计算机通过对源语言单词、语法、句法等进行分析并进行判断和取舍,然后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最后生成目标语言。虽然计算机具有庞大的存储记忆和反应能力,在词义的翻译上比人脑快无数倍,但是计算机至今没有达到如人脑一般良好的思维功能,因此机器翻译基于语法分析的译文可读性并不理想。

(2)基于语料库是近年来十分受重视并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发中得到应用,但其难点也存在:首先,由于自然语言也在不断发展,要构建一个庞大的语料库并尽可能存储某一自然语言的所有句型其可实现性比较低。其次,即使构筑如此庞大的语料库可以实现,如何使其有效运行依然存在困难。

(二)机器翻译的局限性

自然语言十分灵活,人工翻译过程中,为了目的语的可读性,译者在目的语的选词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一点是机器翻译无法比拟更无法超越的。比如翻译“机器翻译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道词典的机器翻译为“The research of machine translation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hirties of the20th century”,谷歌在线翻译为“Machine translation studies dating back to the 20th century,three forties”,其中有道翻译的翻译引擎基于搜索引擎,采用搜索引擎后台数据和“网页萃取”技术,谷歌翻译采用了源自全球范围内样本的“统计机器翻译”技术,究其本质两者都是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也能看出两个译文都对词义和语法的辨析出现错误。再以英译汉为例,由于机器翻译技术蓬勃发展和改进,如今很多机器翻译软件对英语简单句的翻译都比较准确且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但是倘若一个句子中出现了较多个句子成分,如定语、状语或者补语等等,一旦机器翻译对于这些部分理解不正确,译文就会出现问题,甚至让人难以理解。以某次翻译作业中的句子为例,“The second point is that the idea tha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British”and that Europe was just a“follower”seems overstated and,in some sense,wrong.”在有道词典的译文为“第二次,认为工业革命是‘英国’,只是一个‘追随者’,欧洲似乎夸大了,从某种意义上说,错了。”谷歌在线翻译为“第二点是,有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英国”,而欧洲只是一个“跟随者”似乎夸大了,在某种意义上,是错误的。”该例句是个复合句,其中包括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因此两者的机器翻译结果都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记忆(TM)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机器翻译的本质区别在于计算机在翻译过程中不是唯一的主角,主角是译员,计算机在翻译过程只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给予译员辅助。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是翻译记忆,它的原理是在译员翻译的同时,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会在后台建立翻译记忆库,运用翻译记忆和数据库功能,把译文文本内容加以储存。在翻译过程中,当有相近或者重复的术语、短语、句型、词组等出现时,系统通过自动搜索、比对,为译员提供记忆库中相近的译文,让译员自行决定是否采纳、编辑或者拒绝使用。翻译记忆其实是提供了一种翻译建议,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提升了翻译品质。

据相关统计,在不同行业和部门,资料的重复率达到20%—70%,倘若利用传统人工翻译,便意味着译员有20%以上的劳动属于无谓的机械重复劳动。翻译记忆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极大提高了译员翻译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翻译的质量。目前比较受欢迎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有Trandos,Memo Q,Transit,Omega T等,国内主要有雅信、雪人等。以CAT软件鼻祖塔多思(Trados)为例,在利用Trados翻译的过程中机器会自动记忆翻译结果,当译者再次翻译时,翻译机遇会搜索记忆库并进行对比,挑出相似的译文作为参考译文,并且译者只需要一次性建立一个或者多个标准术语列表,翻译时,术语库会自动识别出已入库的术语并给出相应的术语译语,保证术语的统一,节省翻译时间,提高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翻译引擎在下一章节会详细展开。

四、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对比分析

(一)不同的设计理念

机器翻译软件设计的理念是让机器彻底代替人工翻译,由于其可读性和准确性较差,因此机器翻译主要是针对外语基础比较差的用户,其目的是解决基本的语言障碍问题。如今有很多人在阅读外国文献时都会先通过机器翻译来了解大致内容,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翻译的需求仅限于基本了解即可,并不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将其准确翻译出来,译文的质量取决于软件技术。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则是针对外语水平比较高的用户群体,强调的是机器翻译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完全取代人工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提高翻译人员的翻译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简单的重复劳动。

(二)应用范围不同

从机器翻译的角度来看,日常翻译的材料主要分为以下6类:1.文学作品;2.非文学出版物;3.法律文件;4.网页及计算机相关材料;5.情报资料;6.文摘。其中非文学出版物,如产品说明书等一些基于专业语料库的材料翻译都可以使用机器翻译。另外,由于有些文件过于庞大,比如网页及计算机相关材料每日的更新都数以万计,倘若使用人工翻译根本应接不暇,因而需要使用机器翻译。此外,对于有些文本读者不需要仔细阅读整篇文章,只需要读懂大概的内容即可,此类文本翻译也可以使用机器翻译。

法律文献对措辞和术语的准确性要求极高,拥有庞大的专业法律语料库的机器翻译软件可以勉强胜任此类翻译。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纠纷,还是应当采取计算机辅助翻译,以专业译员的翻译为准。最后,文学翻译由于其问题的特殊性,因此只能用计算机辅助翻译,通过译者问文学作品的理解辅以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翻译。总而言之,哪种材料运用哪种翻译技术还是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定,但是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机器翻译还是计算机辅助翻译都是不可或缺的翻译技术。

(三)翻译引擎不同

机器翻译软件更注重综合功能,因为机器翻译没有人工的参与,也没有审核等环节,译文即最终结果,因此为了保证翻译效果,机器翻译软件对语法库、专业词库等要求比较高。在前面已经介绍了机器翻译技术原理的两个分支,基于语法分析和基于语料库,此处不再赘述。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翻译引擎包括四个方面:1.在翻译过程中软件会自动存储翻译结果,在之后的翻译中自动搜索记忆库,并将当前句子与库中存在的翻译单元进行对比和匹配,筛选出一定程度上较符合的译文作为参考译文。2.术语管理功能。术语管理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据统计,目前市场上有95%的翻译是非文学翻译,也就意味着几乎每篇文档都包含很多的专业术语,例如科技、法律、经济等。而翻译记忆软件中有一个术语管理工具来规范所有的专业术语,以Trados为例,Trados系统中包括Multi Term软件,该软件可以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格式文档制作成术语库并添加到Trados软件中,在翻译时,它会自动搜索该术语库,如果该术语存在,它的翻译就会显示在Workbench的窗口。

五、结论

如今虽然机器翻译的发展和受重视程度越来越不如计算机辅助翻译,且机器翻译中依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为很多人诟病,但是它的易用性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于大量并且精确性要求不高的文本机器翻译要优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而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翻译先进的记忆技术、可共享交流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为专业翻译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翻译平台,从而大大提高了译员的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鲁.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与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175-179.

[2]赖怡霏.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比较研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97-99+85.

[3]李艳勤.浅析计算机辅助翻译中的翻译记忆技术和软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13.

[4]薛文枫.中国机器翻译软件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发展与现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S1:56-57.

[5]张治中,俞可怀.“机器翻译”还是“机器辅助翻译”——对“机器翻译”之管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54-58.

英语翻译的科技辅助系统 篇8

1. 机器翻译的研究历史。

利用机器进行语言翻译,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当时的人们曾试图设计出一种理想化的语言来代替不同的语言, 用于方便不同民族的思想交流, 在众多方案中就已经考虑到了利用机械手段来分析语言的问题。上个世纪初期, 法国学者首次使用了“机器翻译”术语, 随后俄国的科学家也提出了类似想法。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力量还不能提供实现这些设想的条件, 当时的机器翻译只能处于一种设想阶段。

机器翻译研究是1946年计算机产生后的第一个适合翻译应用。机器翻译研究自194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华伦·韦弗提出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语言翻译的设想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充满了波折起伏。早期机器翻译系统 (20世纪50~60年代) 以词汇为主, 主要采用直接翻译方式, 着重研究词的形态, 建立双语词典。20世纪60年代机器翻译系统以句法为主, 采用间接翻译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 机器翻译进入更加成熟的时期, 吸收了人工智能的成果, 在分析语法结构的同时注重语义分析。由于当时人们对机器翻译期望值过高, 而机器翻译受当时的水平和技术的局限, 也因当时人工智能研究没抓住本质而盲目乐观, 致使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研究进入了低谷期。

2. 机器翻译的时代特点。

国内外一批机器翻译系统相继告别实验阶段而投入使用阶段。这个阶段相继出现了一些实用型的机器翻译系统, 例如美国的SYS-TRAN系统 (1975年)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TAUM-METEO系统 (1976年) 、日本富士通公司的ATLAS系统、法国纺织研究所的TITUS-IV系统等。机器翻译研究面向应用、走向应用、迈向商品化, 同时又以应用推动更高层次的研究。电子和软件产业部门直接卷入机器翻译研究, 对机器翻译研究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机器翻译研究虽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仍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译文的可读性、系统对语言现象的覆盖面、开放性都不尽人意。因此, 社会迫切需要对真实文本 (尤其是网上海量文本) 进行大规模的处理, 而机器翻译系统同当今社会对大规模真实文本处理的期望则相差甚远。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

1. 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述。

由于机器翻译的功能有限, 水平落后, 不能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 无法与人工翻译抗衡, 对大规模真实文本处理的期望相差甚远, 因此计算机辅助翻译 (简称CAT) 应运而生。它不同于以往的机器翻译软件, 不依赖于计算机自动翻译, 而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与人工翻译相比, 质量相同或更好, 翻译效率则提高一倍以上。其主要功能是为翻译人员提供一个高效平台, 也就是把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与翻译人员的丰富经验和最终裁决结合在一起, 以便实现令人满意的结果。在翻译过程中, 存在着大量重复或相似的句子和片段。采用人工笔译哪怕是最简单的句子, 也需书写一遍。CAT技术则具有自动记忆和搜索机制, 可以自动存储用户翻译的内容, 同时又是一个具有自学功能的软件, 会随着用户的使用, 学习新的单词、语法和句型, 为用户节省更多的时间。CAT还配有增强工具, 可将用户以前翻译过的资料转换为重复使用的记忆库, 无需重复劳动, 提高了翻译的速度和准确性。当翻译在工作时, CAT则在后台忙于建立语言数据库, 这就是翻译记忆。

2. 计算机辅助翻译特点。

与全自动机器翻译系统相比较, 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是一种人机交互式系统。在这种翻译模式中, 计算机负责辅助翻译人员的任务, 不仅给翻译人员提供一些词汇、术语、短语、惯用语翻译的知识, 而且从已翻译文本中查找相同或相似语句的译文, 使翻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进行翻译工作的效率。

三、电子词典辅助翻译

对于大多数翻译工作者来说, 词典是翻译的一个“拐杖”, 在一定程度上必不可少。传统词典在词汇量上往往比较有限, 但由于出版周期长, 新词往往不能得以收录, 使用起来也特别不方便。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子词典容量大、更新快、使用方便, 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词典的一些弊端。电子词典按其载介质或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芯片词典、单机词典和网络词典。芯片词典便于携带, 词典功能齐全, 查找方便, 还配置多种专业词典的插卡, 译者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不足的地方是, 知识信息不全, 释义单一, 甚至有谬误。单机光盘词典的特点是信息量大, 往往有十几万, 乃至几十万词条, 有些在一个版本中包含十多部大型词典, 除了输入查询外, 一般都有屏幕取词、即时翻译等功能。缺点是, 释义不详, 更多的是不同词典词条的罗列。网络词典的功能和单机光盘词典的功能类似, 不同的是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 资源更加丰富。典型的网络词典就是一个网站, 它由几十、上百, 甚至上千个不同语种、不同专业的词典构成。

四、网络辅助翻译

在当今的时代, 知识在剧增的同时也在迅速的老化, 对科技翻译工作者来说, 无论原来的专业知识多么深厚, 若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都需要不断学习更新。如果仅通过传统的方式积累知识, 就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出路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辅助翻译的常见方式有新词的网络查询, 参考译文的网络查找, 以及网上帮助等。传统的工具书或百科全书由于时间的滞后性往往不能提供一些新词的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因特网的搜索功能往往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在翻译自己不熟悉领域的文件时, 如果能在因特网上找到英美国家的类似文件做参照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特网还提供了供广大翻译工作者交流讨论的场所——电子论坛。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可以向全世界的翻译工作者发出咨询, 往往会有众多的同行给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辅助翻译 篇9

关键词:诗歌翻译,叶芝,计算机辅助翻译,互联网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应用于When You Are Old翻译中

1.金山词霸的翻译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How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r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amid a crowd of stars.

当你白发苍苍,睡意/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本书/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你的眼睛曾经,和深深的阴影/多少人爱你毕业时的优雅/爱过你的美貌,或真或假/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你坐在火炉旁/杂音,遗憾,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将脸隐没在繁星。

翻译结果总体让人满意,但在少数选词及意向解释时存漏洞。歧义与多义这两种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给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带来了许多困难。以“Murmur”为例,有“咕哝;低声的抱怨;发出杂音”的意思。由于计算机翻译缺少联系上下文的能力,金山词霸翻译成了最为不合适的意向“杂音”。这里选择把“Murmur”译为“默吟”更为合适。

2.百度在线的翻译

当你老了,灰色和充分的睡眠/炉火旁打盹,取下这本书/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你的眼睛曾经,和深深的阴影;

多少人爱过你的美丽/爱过你的美貌,或真或假,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你坐在火炉旁/杂音,有点遗憾的是,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将脸隐没在繁星。

百度翻译代表的在线翻译,资源广泛,共享信息丰富,能最大限的获取已有的翻译成果。它把“How many loved yourmoments of grad grace”翻译为“多少人爱过你的美丽”就是直接使用了互联网已有语料。但把“And loved the sorrows ofyour changing face”翻译为“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可能是“痛苦”一词在互联网的大数据中使用频率较高,并不恰当。诗歌翻译有时只需翻译出诗歌的情绪,直译在此处非常突兀。

3.雪人软件的翻译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梦见你当年的双眼,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貌,假意或是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圣洁的灵魂,爱你那饱经风霜哀戚的容颜/炽热的炉栅边,你弯下腰,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他的面容隐没在繁星之中。

雪人翻译软件把原文本以句为单位,分成翻译单元。并引入记忆库,片段搜索,在线词典,在线搜索,最终达到翻译目的。在这里,在线词典导入的是必应词典,在线搜索导入的是维基百科,得到比较优质的译文。可以说雪人翻译软件是前两种在线词典和在线搜索的集合体。再加上其可以导入一定的记忆库与强大的片段搜索,这款软件还是比较适合。但中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复杂性 ,如“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翻译成“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翻译腔浓厚,不符合中文上下句子结构美。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在诗歌翻译中的试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初探 篇10

随着翻译活动的发展,翻译教学体系日益完善。其中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在翻译实践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在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进行翻译,如使用SDL Trados进行批量翻译工作。相比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由原来单纯的一门可有可无课程,到被纳入许多翻译专业院校的翻译课程体系。但在研究和教学领域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结合CAT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教学现状,CAT翻译教学模式探讨成为必然趋势。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介绍

CAT关注的是“如何应用计算机软件,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人工翻译的效率,保证人工翻译的质量,并能够管理翻译流程”。

广义的CAT技术,应包含对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整合应用。这些计算机通用操作技能包括:熟练操作系统的基本技术,能安全高效地编辑、存储、备份常见格式的文档;熟悉主流的文字处理软件;会安装使用重要的电子辞书;高效率使用电子邮件等互联网实用技术;掌握较高级的网络检索技术,会选择恰当的关键词,并使用较为复杂的检索语法规则,尤其要善于进行双语检索。

狭义的CAT技术,则专门指为了改善翻译流程而开放的专用软件和相关技术。目前常用的软件有Trados、Dj Vu,雅信CAT,Foreign Desk等。

从广义的范畴来讲,在目前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会使用电子辞书及掌握较高级的网络检索技术成为CAT翻译教学中的重点;从狭义角度来说,对相关软件的培训,以及项目管理整个流程的培训成为重点,其中技术培训在软件开发商的支持下不成问题,在实践操作中的项目管理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所以,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计,要在掌握相关翻译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利用CAT、网络资源、语料库进行翻译工作的能力。

三、CAT教学中困难及应对策略

目前,CAT进入翻译体系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这可以从期刊发表的文章判断。但CAT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达成一致。徐彬(2006)提出三个可观的问题: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不足;由于TM软件一般都包括了译前项目管理、译中流程管理、译后质量管理等阶段,而不论是界面还是软件的功能构架以及操作方式,往往迥异于普通的文字处理软件,因此需要较长培训时间;教学管理层面认识不足,缺乏相应师资。吕立松、穆雷(2007)层分析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会遇到的问题:缺乏教学所需的资金、设备和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短缺;翻译教师和教学机构对术语管理、机助翻译和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缺乏敏感和深入的认识,对翻译市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国外的翻译教学了解不够。

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便会降低CAT教学中的难度,提高CAT教学的效率与价值。

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尽管学生都会使用计算机,会使用网络,但在实际使用时,对常用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 Word、Excel)的熟悉度不够,这回降低翻译效率。因此在CAT教学中要把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贯穿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熟悉度。最终的技术问题应该是相关的软件培训,如Trados软件。从使用Tag Editor、Translator’s Workbench到Winalign等各种工具,来实现建库、断句、对齐、翻译操作及整理评价等各个功能。这一环节相对比较好操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校把CAT教学变成一种单纯的技术性教学的原因。

其次,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师资短缺原因之一是因为有翻译实践和理论基本功同时又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少。”(徐彬,2010)另外就是熟悉相关翻译软件的教师少。可以通过教师培训解决这一问题,但老师本身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与翻译实践中不断深化CAT的应用。另外一个有效的方法即与校外翻译机构和公司合作,聘请业内专业人士对学生、老师进行专题培训,提倡学生、老师进入翻译机构和公司实习,增大校企合作力度。

第三,解决翻译环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仅只训练翻译水平,而应从接受任务、建库、初译、校对、定稿、入库等各个环节进行操作,实现翻译流程一体化;实现校企合作,让学生、老师到翻译公司体验整个翻译流程,加强学生、老师CAT实战与项目管理意识。

在解决困难的基础上,需要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建构CAT教学模式,完善CAT教学课程群建设,建设特色教学,这成为各个翻译专业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

曲阜师范大学建有两个CAT实验室,引进最新Trados翻译软件,与北京某翻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不断摸索,结合国内外高校在CAT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摸索,逐渐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CAT教学模式。

1.师资培训。在初始阶段,真正了解CAT的老师不多。在建设CAT实验室之后,学院聘请Trados软件开发经销商和翻译公司对老师们进行初步的技术培训,派老师到翻译公司实习,还会定期请翻译公司专家进校对老师进行培训,以此强化师资培训,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2.CAT技术教学与翻译实践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充分利用网络和翻译软件,在熟悉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初步的专题翻译,包括科技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政论文体翻译等。其中主要的技术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软件学习。目前在全球翻译记忆(TM)市场上,德国塔多思(TRADOS)处于领先地位实践证明,应用塔多思解决方案后,用户的翻译工作效率提高了30%~80%,翻译成本降低30%~60%。

Trados为专业翻译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本软件包内含的模块有Translator’s Workbench:Workbench,Win Align,Tag Editor,Multi Term,S-Tagger等。

通过对以上模块的实际演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为以后的翻译打好基础。同时还会对其他常用翻译软件进行基本介绍与演练,使学生整体了解常用的翻译软件。

(2)“搜商”的培养。在翻译实践中,网络检索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翻译能力。“搜商”已成为翻译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除了技术与途径不同以外,更注重学生检索的认真态度,让学生养成对雇主负责的习惯,这在日后翻译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CAT实验室为网络搜索提供了技术支持。课堂上给出检索内容,让学生检索,分享检索方式,学会使用常用的词典、电子百科全书等;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强化检索意识。

(3)语料库建设。建立语料库对于翻译研究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翻译实践中,语料库的建设会大大提高相似文本、相似主题材料的翻译效率。在翻译教学中,Bowker认为,让学生自主建立翻译语料库的方法能促进翻译课堂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

因此在教学环节,强化了语料库建设。让学生分利用Trados分专题建库,并利用所建的库进行简单的翻译练习,让学生了解语料库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并且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建设学院独具特色的语料库,为以后的教学与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堂翻译实践模拟练习。在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技术及相关培训后,模拟真实的翻译任务,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老师最初派发任务,保证每周的工作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具体任务,包括译前的稿件处理、相关的信息搜索、建术语库、译员任务的分配、翻译进度等均由学生选出各自的项目经理进行调控和管理;初译完成后,前期由老师预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在预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注重哪些方面,后期让学生各小组交换进行预审;英译汉部分请翻译公司的专家进行审校,汉译英部分请学院外籍教师参与,以保证译本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最终定稿由学生和老师讨论确定,在此过程中,分析初译与审校不同的地方,讨论决定最好的译本,可以强化学生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定稿后由学生利用软件等进行语料库的整理,为以后的翻译提供资源。

3.翻译实习。学生在学校经过强化训练后,可以到合作的翻译公司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学生水平,实习单位分配不同的任务,争取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所有的翻译任务。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翻译的整个流程,提高翻译服务理念,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翻译公司也可在此过程中发现人才,形成互利合作的良性循环。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翻译的认知过程和对职业实践的参与性与责任感。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技能和知识,并能对职业翻译的整个过程积累经验,提高翻译能力,增强择业和从业的信心。

五、结语

目前,CAT工具在翻译行业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CAT教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受到广泛关注。对CAT教学的探讨应当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实战性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感,加强实战演练力度,增加校企合作在教学中的作用。随着高校对CAT的重视,对CAT教学模式的探讨会不断深化,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克服困难,互相借鉴学习,努力建设有特色的CAT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中的作用愈加重要,翻译专业院校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但目前CAT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CAT教学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并尝试建立符合自身院校特点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owker L.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2002.

[2]邓静,穆雷.《象牙塔的逾越:重思翻译教学》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2007.

[4]徐彬.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J].上海翻译,20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辅助翻译】相关文章:

翻译辅助软件06-22

语料库辅助翻译04-09

分析计算机辅助翻译对高职院校翻译学习者的利和弊01-22

实验辅助05-02

辅助生成05-03

数据辅助06-06

辅助定位06-25

辅助训练06-26

辅助警察范文05-16

辅助器具评估04-24

上一篇:中小企业会计下一篇:医疗设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