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辅助系统

2024-05-27

课堂辅助系统(精选十篇)

课堂辅助系统 篇1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课堂教学,作用,有用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正逐渐走进我国中小学课堂,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教育方式的变革中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它不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而且使课堂教学结构得到极大的优化, 学生的知识面前所未有地得到拓宽,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本文中,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 尝试论述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

长期以来, 不管是哪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不管是哪一位教育教学专家, 一直强调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 经过笔者调查, 直到现在, 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充满着传统教学的影子, 如典型的“三中心”现象, 即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方式单一, 思维传统, 将孩子的心灵限制在教材、课堂,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 很难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更加谈不上让学生产生学习内驱动力, 教育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声音、画面等表现方式上显然更加形象和生动有趣, 展示立体感鲜明, 是其他教学方式不能相比的, 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本插图中, 教材所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不能够运动的、画面静止的图像, 学生视觉效果不是很突出, 想要激发起学生兴趣是非常困难的。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下, 我们可以利用“Windows”中的画图工具及“Power Point”生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或直接利用“CAI”图库中的许多直观的画面或图形动画, 拓宽学生视野, 使他们眼界大开, 从而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很好的视觉效果。如我们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 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进行动画设计, 展示出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境, 凸显祥子的悲惨境遇;还可以利用“Windows”中的声音驱动程序, 设计出祥子拉车时的“悲惨”声效, 这样, 画面与声音, 共同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 很容易地就加深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效果因为图像与声音的直观表达, 显然是事半功倍的。

二、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强调要因材施教, 现在不少地方也在强调要分层教学, 分层作业。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下, 因为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单一, 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材施教当然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就很困难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下的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教学疑难, 很好地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如我们在教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时, 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 老师先讲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再当场展示和讲解一些巩固练习, 最后安排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的习题作为学生课后作业。从大部分学生学习情况来说, 这样的安排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 如何关注理解能力强、接受速度快的学生, 又关注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呢?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 只能限制快的、牺牲慢的, “一刀切”, 往中间靠。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下, 我们操作就可以灵活一点了。如同一学习内容, 接受速度慢的学生可以多次重复选择;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利用系统设置中的“随机出题”功能, 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训练, 这样既避免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能产生的厌倦情绪, 也使接受速度慢的学生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有益的重复练习, 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学习技能。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还有一个奇特的作用, 在解决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利用学生的电子档案“跟踪”学生的行为, 计算机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业余爱好、学习档案等信息综合判断一个学生的行为能力, 并及时将有关资料发送给家长甚至展示给学生本人。这样, 各方形成合力,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学生一定会得到健康的个性化成长。

三、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广泛地参与,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显著增强, 在参与教学中生动活泼地成长。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锻炼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健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 可以通过制作红军克服各种困难英勇作战的动画, 生动地将红军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又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 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展示苏州园林的风景画,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亲近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再如我们在进行“浮力定律”教学时, 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展示阿基米德善于思考、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事迹和形象。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 课程教学内容自然地转化成了对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 学生从历史人物、自然风光、典型事件等方面, 从不同角度感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而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品质,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健全人格型人才。

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开发与应用 篇2

当前,各级税务机关围绕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在这场变革中,顺义地税局以发挥信息技术增值效能为抓手,对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开发初衷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贯穿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依托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目前,顺义地税局各项征管工作主要基于核心征管系统(新系统)而开展。该系统以数据集中化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切实改变了以往信息相互分割、数据重复处理、涉税流程不畅等现象,在开发设计、管理理念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全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及税收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不同的需求对象对税收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心征管系统中通用统一的查询统计功能难以完全满足基层多样化的查询需求,特别是具有部门或地域特色的一些数据统计与分析,往往需要税务干部手工进行操作。其次,核心征管系统与发票管理等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关联性不够,制约了数据的整体使用效率。再者,核心征管系统的查询受到现有网络带宽及服务器资源的限制,在支持全市系统用户同时使用时,速度会受到影响。此外,面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税务机关在运用信息化做精管理方面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基于上述情况,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顺义地税局自主开发了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使其成为核心征管系统数据查询功能的有利补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基本功能及应用效果

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以oracle为核心数据库,利用oracle的快照机制建立了每天定时刷新的快照,将市局后台数据及时更新到本局查询服务器上,以达到与核心征管系统的数据同步,并且将全部查询过程建立在本地服务器上,保证了查询的速度。

(一)基本功能介绍

1、税收快报鉴于计划统计部门每日要对大量的税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辅助查询系统中设计了税收快报模块。运用此模块可方便地按税收合计、税收收入、其它收入、区级收入口径统计税务机关每日、每月以及去年同期实现的税收数据。在此基础上创建两级链接,将税收快报数据分为税务所级和逐户级,还可随时详细的查看税收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还添加了征管行业、国家标准行业、经济类型等查询条件,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查询功能。

2、税费查询税费查询模块中建立了房土税源登记、企业申报方式、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房土变更、个体户税款入库方式、企业基本财务指标表、退税情况统计表、减免税统计表等八种查询功能,可为用户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

3、逐户入库统计表逐户入库统计表包含了六项内容,即最终主管部门、所属街乡、不含个体经济、上年同期对比、入库大户、重点户查询。此模块的统计口径与核心征管系统中综合查询的口径相同,可在一行显示纳税人所有税种的入库信息,为统计、分析人员提供更为直观、全面的数据。

4、净入库逐户统计表该统计表用来统计税款的净入库数据,内容包括税务所净入库、街乡(主管部门)净入库、不含个体经济净入库、上年同期对比、入库大户、三级重点户、按税种查询入库大户七项内容,其数据的统计口径与会计账的统计口径相同。在统计纳税金额时,多数部门是按税款的净入库数据进行计算的,此模块将税款的入库数据、账务的调整和更正等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出净入库数,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工作效率,满足了有关部门的特殊需求。

5、税收管理员查询税收管理员的查询模块涵盖了逐户统计表、净入库逐户统计表、连续未申报、无缴纳税款、申报与入库不符、企业申报方式、申报未入库、逐户同期对比八项内容。该查询模块以管理员为基础,可为管理员提供及时有效的管户信息,便于税收管理员直观了解管户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源监控。

6、评估查询针对目前纳税评估系统查询模块尚未完善的现状,为解决评估选案的问题,增设了评估查询模块,为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持。

7、计会统报表日常工作中计会统计报表所含数据量大,涉及的类别较多,在掌握这一特点的基础上,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中添加了计会统计表模块。该统计表模块包括分税种同期对比、登记户数分行业统计表、镇(地区、办事处)完成情况表、直单位税收完成情况表、私营税收情况统计表(按街乡、行业)、个体税收情况统计表(按行业、街乡)、各税务所税收完成情况表(净)。应用此模块有效缩短了制表时间,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8、稽查电子台账此模块将稽查部门登记的手工台账转变为电子台账,目前包含稽查审理台账和稽查台账两类,提高了稽查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案件管理。

9、征管查询征管查询模块的适用范围较广泛,可用来统计各税务所管辖范围内的企业申报情况及税源变更情况,包括未申报、申报未入库、申报与入库金额不符、分局间转入户统计表、无缴纳税款户、征期内无税申报、征期后无税申报、征期后有税申报、税务所间转户等。

10、发票查询现有发票系统只能对发票库存及使用税控装置的纳税户进行统计,发票数据与入库数据之间无关联,不利于发票比对。针对这一情况,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建立了发票查询模块,此模块可用来统计发票的核定情况与发票的销售情况,同时在发票核定数据与纳税人的入库数据之间建立了关联,促进了“以票控税”作用的发挥。

(二)应用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使用与完善,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深化了核心征管系统回放数据的应用,满足了不同对象的数据查询需求,拓展细化了查询系统的功能,成为核心征管系统的有力补充,支撑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其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日常工作中重要的查询工具,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将全部查询过程建立在本地服务器上,对复杂的查询建立了中间表,依托内部网络资源优势,保证了查询的速度,使繁杂的数据统计工作得到了改善。以计统部门的《镇、地区、办事处税收完成情况表》为例,以往在网络条件好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个别情况下还需要加班加点,现在应用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轻点鼠标即可实现。

2、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准确的查询结果。为了做到这一点,开发人员在开始编写系统查询语句前,仔细征求了相关科室、税务所的查询需求,对可能用到的表及表与表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反复研究。在语句的编写过程中认真与核心征管系统及会计账数据进行了比对,同时仔细研究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所涉及的约束条件。经过严格的设计流程,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中创建的统计表全部符合不同对象的要求。如:辅助查询系统中入库统计表的数据口径与核心征管系统查询的数据口径完全一致,净入库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口径与会计账上反映的数据口径完全吻合。

3、满足了不同的查询需求。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不仅满足了业务科室、税务所、管理员及稽查部门等用户的需求,还根据区级财政及镇财政所对地税报表的需求制定了完整的报表,满足了各方面的查询需要。

4、提高了税源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推动税收征管工作,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一是对核心征管系统、发票管理系统等有关数据进行了整合,将发票的核定情况、使用情况与税款入库数据相关联,有助于异常情况的发现;二是增加了税收管理员查询模块,将税收管理员与其所管辖的纳税户进行关联,建立统计表,使税收管理员能够全面地掌握其管户的入库数据、申报数据、发票数据,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监控工作;三是添加了评估系统选案设置,便于评估人员开展工作;四是建立了稽查电子台账,按照稽查部门的要求,可随时生成电子台账,便于查询和管理。上述功能的完善,进一步丰富了税务机关的管理手段,促进了税源管理更加全面、深入、细致。

三、对税收工作的启示及今后完善的方向

随着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的深入应用,其作为核心征管系统有力补充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时也逐渐显现出该系统自身的特色,推动了税务机关的各项工作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上述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管理工作中人力难以解决的大量细致而具体的工作,使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确,从模糊走向清晰。总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对于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而言,今后仍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推动税收工作的根本在于对工作实际需求的准确把握。今后要加强对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应用情况的调研,整合、优化查询语句,继续完善数据查询、统计功能,使该系统更加科学、实用,促进税收征管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增加个人所得税模块,充分应用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系统回放的数据,与核心征管系统数据进行比对,通过个人所得税未申报、未入库查询设置,及时发现异常;二是增加交换数据模块,做好与国税、工商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工作,应用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查询、比对相应的数据,增强税源监控的实效性。此外,根据实际的业务需要,增加票证查询、税务档案查询、征管“五率”查询等设置,使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功能更为丰富。

2、加强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a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目前,税务部门内部集中了大量税收数据,如何最大限度的实现数据的使用价值是各级税务机关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当前要加强对数据相关性的分析与研究,根据现有系统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推断与假设,在考虑一定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预测,提高数据的使用效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税收工作。如,配合发票、税控装置的管理,在辅助查询系统中建立发票的使用情况与税款入库数据之间的数学模型,为管理者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对重点税源户历年纳税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纳税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预测企业税收情况等等。

3、提高智能化水平

目前,新系统辅助查询系统中的查询语句是将查询条件、查询内容固化在查询过程当中,不够灵活多样。今后,在数据查询方面要加大智能化开发力度,建立智能化查询平台,使每个干部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特点设计表样,自己限定查询条件,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岗位多样性化的查询需求。[,感谢原作者]

地铁辅助供电系统 篇3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地铁辅助供电系统电路结构,介绍了地铁车辆静止辅助系统的基本结构、供电模式、基本方案及原理,对辅助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功能,主要逆变模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构成,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也指出辅助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铁车辆;辅助供电;蓄电池

目前,静止辅助系统中采用的电力电子器件普遍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IPM),IGBT器件属于电压驱动的全控型开关器件,脉冲开关频率高,性能好,损耗小,且自保护能力也强,使用效果好,如将驱动与保护功能电封装在模块内,便构成智能功率模块IPM。随着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IGBT或IPM器件的电压等级的提升,应用技术的成熟,完全可以满足城轨交通供电网压提升的需求。故辅助系统全控型开关器件控制已经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1.辅助设备布局

分散供电指的是每节车辆均配备一台辅助供电装置。如广州地铁一号线西门子设计车辆即采用分散供电,每节车均配备一台DC/AC,共六台,提供AC380V电源;在两端带有司机室的拖车各配备一台DC/DC,共两台,提供DC110V电源。集中供电是整列车只采用两套辅助供电装置集中供电,互为冗余。西安地铁二号线车辆采用这种方式,整列车配备两套SIV静止逆变单元,布置在两端Tc车的车底,为整车提供辅助电源,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两套互为冗余,当一台发生故障时,余下的1套能承担6辆车的基本负载并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这两种供电方式各有优缺点:分散供电冗余度大,均衡轴重好配置,但造价高,总重量也高,且由于分布点多,集成化程度差,易出现故障点较多,故障率高。集中供电冗余度小,每轴配重难以一致,但总重量轻,组成部件集中,模块化程度高,故障率低,且成本低很多。

2.车辆辅助供电模式

当前供电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交叉供电,两路AC380V供电线路贯穿整列车,分别与2个辅助逆变器相连接。将每节车厢的交流负载根据功率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由两个辅助逆变器供电。对于牵引和辅助逆变器的冷却风机等重要设备,两个辅助逆变器均为其供电, 以便在一个逆变器故障时起到冗余的作用。一种是扩展供电,一路AC380V供电主干线贯穿整列车,2个辅助逆变器均连接到该线路上,但在其中的一个C车上安装有一个接触器,称为扩展接触器,将两个辅助逆变器分断, 以使其不会并网运行。当2个逆变器都工作正常时,则扩展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每个逆变器为本单元3节车的所有交流负载供电。当其中一个逆变器故障时,扩展接触器闭合, 由状态良好的逆变器为整列车的交流负载供电,考虑到逆变器的容量限制,这时每节车的空调负载要减载。从控制的角度来讲,交叉供电要比扩展供电容易。在交叉供电时,因为每节车的负载连接在供电线路不同的逆变器上,所以当一个辅助逆变器SIV故障时,不需要控制电路做任何复杂的判断和切换。而扩展供电模式控制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在关键时间对扩展接触器进行控制。从布线的角度来讲,扩展供电要比交叉供电简单。交叉供电需要在整列车上布设两路三相四线制的列车线,共8根,而扩展供电只需要布设4根列车线,从数量上减少了一半,使得成本减少一半,线缆重量也减少了一半,尤其是对整列车的减重,扩展供电有明显优势。从满足舒适度角度来讲,扩展供电也有明显的优势。交叉供电模式在一个SIV故障时就只能有一半负载工作,而扩展供电可以最大限度的负载工作,客室里乘客乘坐的舒适度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3.辅助系统方案分类

3.1 AC380V静止逆变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发展,静止辅助系统也经历着不同方案的发展过程,目前,新型车辆辅助系统大都采用IGBT来构成,方案包括:斩波稳压再逆变,加变压器降压隔离;三点式逆变器加变压器降压隔离;电容分压两路逆变,加隔离变压器构成12脉冲方案;二点式逆变器加滤波器与变压器降压隔离;直——直变换与高频变压器隔离加逆变的方案。

3.2辅助直流电源转换

基于上述三相交流静止逆变的方案,辅助直流电源转换方式有:通过50HZ隔离降压变压器来实现;独立的直——直变换器直接接于供电网压通过高频变压器隔离后再整流并滤波得到DC110V控制电源。这两种方案,前者依赖于静止辅助逆变器,一般是将辅助逆变器输出的AC380V转换成DC110V,其受逆变器故障的影响;后者与静止逆变器无关,不受逆变器故障的影响,但因为需要独立的直流电源,成本高。

3.3实例分析

某辆静止辅助系统主要采用的二点式两路逆变,加隔离变压器构成12脉冲方案;经逆变隔离变压后输出的AC380V三相交流电,通过整流降压,转变为DC110V供列车控制系统及蓄电池充电使用。DC24V电源是由降压整流输出的DC110V,通过直流斩波装置转换成的。当仅有蓄电池供电时,DC110V/DC24V电源变换器能保证列车DC24V回路用电装置的正常工作。 SIV的保护控制包括过电压、欠电压、缺相、过载、接地、过热等。静止逆变器SIV输入电压为额定电压DC1500V;150%额定输出时,装置维持运行10秒后关断;200%额定输出时,装置立即关断。SIV本身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受到抑制,不会影响司机室信号、有线及无线通信设备、牵引和制动控制系统等的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各种线路设施的正常工作。同时能抵御外界的电磁干扰。

4.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论述,可以了解多元化的地铁车辆辅助系统。各种方案的选择情况还是因需而异,各有利弊。目前,地铁车辆辅助系统国产化在国内正在进行,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为广州地铁一号线西门子车辆设计的DC/DC变换器使用效果很好,国产化的前景是开阔的,故应加强这方面实际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康亚庆.地铁车辆辅助系统两种供电网络的分析.现代轨道交通,2012

课堂辅助系统 篇4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对老师知识权威的角色是一种挑战。麦可思近日的一项调查研究就显示, 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 超过九成拥有智能手机。拥有手机的学生中, 超过九成会带手机去上课。

在这种新形势下, 老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 把一些学生喜欢、熟悉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中, 比如考勤、提问、任务等弄到手机上, 使手机成为教学的同盟军, 而不是敌人。因此, 作者开发了基于智能手机Android平台和Wifi的课堂教学辅助系统, 实现快速考勤和提问的实时反馈及统计。

2 系统的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辅助系统要借助与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加入到已经设置好的WLAN, 学生端访问服务器上的Web站点, 登录时记录下MAC地址、学号、时间等信息进行考勤, 对于请假、迟到和无法使用本系统的学生, 由老师登录服务器进行补充记录, 完成考勤的记录。完成本次考勤后显示统计结果和缺勤名单。

课堂上需要提问或测试时, 学生在多媒体看到题目和选项后, 在终端上对应题号和简单描述后选择相应项, 答完全部题目后选择提交。老师就可以看到每个题目各选项选择的人数和正确率, 点击还可以进一步看到选择此项的学生姓名。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网络架构

教学辅助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在教室中用于多媒体演示教学的计算机可以作为一个节点Server N, 通过无线AP (无线路由器或无线网卡实现) 搭建一个无线局域网, 师生的智能手机和Pad等可以通过设置自动加入, 通过软件应用进行快速准确考勤、友好而普遍参与的互动教学, 计算机上收集到的数据, 通过教师的手机或优盘等形式, 导出到一台专门的服务器Server0上, 对数据和资料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

3.2 功能模块

教学辅助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含基本信息管理、考勤管理、提问/反馈三个子系统, 如图2所示。

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是在每学期初要根据教学安排预先设置班级、学生、教师、课程、选课等基本信息, 学生信息可批量导入, 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学生无法自动考勤, 老师需要辅以手动做考勤记录。

考勤子系统的功能包含, 老师上课前在计算机或手机的教师端上提前选择和确认上课班级和课程, 学生打开手机的Wifi并开启系统的学生端, 即可自动连接教师端进行注册, 到上课时将考勤功能关闭。

上课后老师可以打开考勤子系统对请假、迟到、无法登录系统的学生进行区分标记, 最后其余标记为旷课。在本次考勤完成后, 老师可以看到出勤统计和旷课学生的名单。考勤统计有按课程统计和按学生统计两种方式。按课程统计时, 系统会按课程号统计本学期该课程的考勤次数, 并给出每次记录中正常、旷课、迟到等现象的人数。按学生统计时, 系统统计指定班级每位学生选修课程的正常、旷课、迟到等现象的次数。

提问反馈子系统的功能包含:老师提前将问题和答案输入系统, 需要提问或课堂测试时打开, 登录的学生可以在线回答, 老师可以看到实时回答的选项分布, 点击其中一个选项可以看到选择此项的学生名单。子系统可以统计每个问题的正确率和每个学生在本门课程上已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问反馈子系统还可以实现投票功能, 主要是记录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教学进度的适应程度, 并对本节课满意度和进度快慢的平均评价。

3.3 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中有效组织和管理信息数据, 是完成教学辅助系统的中心部分。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应包含课程、班级、学生、老师、选课、考勤类型、考勤记录、提问、反馈等信息, 最终设计出以下9个数据表。

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 学时, 备注)

班级 (班级号, 班级名称, 学生人数, 辅导员)

学生 (学号, 姓名, 照片, 班级号, MAC地址, 手机号, )

老师 (工号, 姓名, 密码, 系别, 教研室, MAC地址, 手机号)

选课 (序号, 课程号, 班级号, 学年, 学期, 任课教师)

考勤类型 (序号, 说明)

考勤记录 (序号, 时间, 学号, 课程号, 考勤次别, 类型, 备注) 。

提问 (序号, 老师, 问题描述, 类型, 答案, 级别)

反馈 (序号, 时间, 学号, 问题序号, 回答, 对错)

考勤记录、提问、反馈中的数据由于都是由老师分开采集的, 所以为了避免序号的重复, 所以序号内要包含时间、学号或工号信息。

4 结束语

作者已经开始将本系统用于课堂教学中, 对教学帮助的效果明显。

在课堂上不但比过去点名考勤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也减少了老师在记录和统计考勤方面的工作量;老师也可以得到每位学生对涉及知识点的反馈和对课堂的感受, 然后老师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学生也能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学习和理解老师所讲内容增加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由于是在比较普及的Android手机上实现的, 所以无需额外的硬件设备, 也很方便推广。

在完成考勤和问题反馈的基本功能后, 系统还要继续扩充对教学资料、手写作业拍照后的共享和提交等功能。

参考文献

[1]夏云龙.在教学中采用智能手机记录考勤的探讨与实现[J], 大家, 2012, 02:185-185

英语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5

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优缺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对英语教育的不断更新要求,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英语辅助性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英语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并突出重难点,教学模式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创新之处

1.多媒体英语教学特点

交互性:利用计算机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人机交互。

集成性: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音乐、动画于一体,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教师充分运用丰富生动的教学材料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熟悉实例,轻松教学寓教于乐,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单一有限的局限。

直观形象性: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

高效性:借用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有助于解决教学难点,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2.多媒体英语教学优点

在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多媒体图文并茂,使学生在视觉与感官方面深切融合与情景对话之中,克服了学生语言环境缺失的学习障碍,大大消除了学习的单一书面性的枯燥乏味。利用多媒体的语言输入输出功能,呈现写作材料,科学的进行写作训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水平进行写作任务,从简单的句子填空、短文填空、句子排序进行合理的联系与反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一一教学评改,激发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尽可能使技术能够发挥其积极的影响,给学生以积极的学习体验,尽量减少负面因素。只有当多媒体技术被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高效、富于创新地应用到教学中的时候,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缺点

(1)多媒体信息量非常大,教师转换快,学生变成了观光者走马观花,对所学的知识内容印象浅,使学生无法对所接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整合,学生难以消化新授知识,影响了教学质量。很多教师的课件大量无效信息泛滥,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又占用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幻灯片在学生还没思考的情况下一张一张的换,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有些教师电脑出问题,课件文件损坏就无法正常实施教学,侧面反映了教师未能正确审视电脑在教学活动的作用,过于依赖电脑,失去了教师本身的教学主导作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师教学的全部,教师要合理运用。

(3)课件演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调,师生缺乏必要的互动与沟通,课堂板书,提问与启发式教学也逐渐减少。教师往往将教学内容输入于课件之中,上课只按一个键,课件就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隐身于电脑之后,将注意力从学生身上转移到了电脑身上,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反馈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运用语言存在的问题,而且不能培养学生的口语,消磨了他们锻炼交际的欲望。

(4)多媒体教学是对正规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是对传统课堂的拓展、补充与发展。

媒体教学手段只是一门技术,它在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如果教师有了正确的教学观,使用得当,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的一面,教师应正确处理教师、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内容与人机结合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授课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与优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从而创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独角戏”角色,灌输性的利用黑板与粉笔进行枯燥的教学工作。教师没有时刻更新教育观念,重复着同样的教学方法,消磨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相反,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要求教师拥有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创设一个轻松愉快高效的英语语言环境,给学生一个很好的语言实践机会,变填鸭式的被动教育为创新式主动求知教育。充分展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要求教师时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加强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做出了新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全部的教学材料只有教材和参考书,机械生搬硬造地传授知识。而现今要求教师开发教学课件,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并且熟练的制作教学课件,将课程教学综合化和将知识融会贯通。信息时代更加要求教师投入精力在教育科研上,在教学软件的编制上尝试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提升及时处理有用信息和网络资源能力。制作课件过程中要求教师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大纲实施教学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最终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中小学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应用的软件最频繁的是office和PowerPoint。PowerPoint是教师公开课的首选软件,其在声音和动画的处理上比较灵活。比较受中小学教师欢迎。Word可以做电子黑板,随情况更改字体大小和颜色,还可以添加背景与图片,在习题课上备受教师青睐。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实情研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导入和补充内容的时候运用的较多,多媒体软件在导入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是教师成功导入新授知识的首选。对于补充内容而言,其知识宽泛,在网络上搜索得更加全面一些。

根据调查统计,多媒体英语课堂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倍受青睐。

八成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图、文、音、像俱备。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兴趣能影响人类所有在智力方面的工作。只有引起了兴趣,才能记忆深刻。从传统的单一图片教学更换到光色声影合一、形象活泼可爱、丰富悦耳的多媒体动画教学,吸引注意力、寓教于乐的同时加深了记忆印象。对于枯燥乏味的复习课来说,多媒体英语教学更是首选。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仿说”“仿写”的兴趣,优化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轻松了课堂气氛。

二、建议

1.应切实解决课堂内容多与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的矛盾。应选择适合本课堂教学的教学媒体软件,恰当地展示出重难点。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生搬硬套,要学会活化教学内容。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实际。

3.我们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未知领域。

参考文献:

[1]Levy. M. Scope, goals and methods in CALL research questions of coherence and autonomy [M].RECALL,2002.

移动教学辅助系统研究 篇6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3G、WiFi网络的发展, 基于3G或WiFi网络的移动终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 普适计算、云计算技术以及“三网融合”、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认知理论和非正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泛在学习和云学习已经成为许多教育者, 特别是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泛在教育是近几年提出的, 指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任何知识。换言之, 即打破学习空间、时间以及知识领域的限制。泛在教育是移动学习的发展和补充, 而手机、PDA和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遍使用, 使得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泛在学习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 研究和开发一款能够在3G或WiFi网络环境下进行移动教学的应用软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移动教学辅助系统的特点

传统教学注重教的过程, 而现代教学更注重学的过程,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移动教学辅助系统以泛在教育为理论基础, 强调教与学过程并重。本文探讨的移动教学辅助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泛在性 (Ubiquity) 。只要在有3G或WiFi网络覆盖的环境中, 通过终端即能获取相关教学内容信息, 真正实现了任何人 (Anyone) 任何时刻 (Anytime) 在任何地方 (Anywhere) 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 (Anything)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 为学习者创造灵活的学习环境。

(2) 永久性 (Permanency) 。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进度记录存储于数据库中, 并可以永久保存。当学习者进入系统学习时, 系统自动提示是否需要继续上次未完成的学习。

(3) 即时性 (Immediacy) 。学习者可以实时获取知识, 及时与教师沟通,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发布关于课程的信息。

(4) 交互性 (Interactivity) 。学习者可以同步或异步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

(5) 教学行为的场景性 (situating of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学习者所要学习的知识能够以自然、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 将学习内容融入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

(6) 个性化 (personality) 。系统不仅提供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 还可供学生了解其它课程信息。同时, 可根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建议, 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2 移动教学辅助系统模型设计

移动教学辅助系统是在目前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 通过移动终端设备 (如手机、平板等) 实现交互式教学。它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与现代教育结合的有机体, 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

2.1 移动教学辅助系统结构

移动教学辅助系统是一款安卓环境下开发的应用软件, 主要由4部分组成 (见图1) 。

(1) 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DA、平板电脑等。移动教学终端种类多, 性能差异大, 为保证兼容性, 系统最大程度满足设备自适应, 使不同终端设备的使用者都能都进行访问。系统设计遵循现有的国际技术标准, 有助于学习资源的标准化和推广。

(2) 移动通信网络。成熟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是移动教学辅助系统实现的基础。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是3G网络, 也可以是WiFi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了移动终端和因特网的无缝链接。

(3) 因特网及Web服务器。因特网及Web服务器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Internet, 终端才能通过移动网络读写数据库数据。

(4)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存储系统资源和数据。由于系统资源量大, 所需的存储空间较大, 而移动终端设备的存储空间有限, 且要求数据格式一致, 故需要配置单独的数据服务器。所有数据通过移动网络经Web服务器以统一的格式存入数据库服务器中。

2.2 移动教学辅助系统功能

移动教学辅助系统包括学生客户端、教师客户端、服务器端。学生通过客户端, 可以管理课程信息及增、删、改、查个人信息;同时可以和教师及同学之间及时互动等。

教师客户端主要面向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可以管理自己相关信息, 包括增、删、改、查个人信息和课程信息, 可以和教师及学生之间进行及时互动、答疑等, 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推荐课程。服务器主要控制系统用户 (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 、系统对象的相关信息。服务器端是建立在web服务器上, 主要是以网页系统的形式进行操作。系统结构功能图如图2所示。

系统通信模块主要利用3G或者WiFi网络建立移动终端和服务端通信, 建立应用层级别的数据IO流, 并负责网络判断、网络选择及应用层通信协议控制、纠错。

2.3 移动教学辅助系统角色

基于泛在理论,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 辅助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真正实现无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实际意义上成为知识的构建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辅相成。

根据教学系统组成要素, 可将系统中的用户角色分为学习者、教师、管理员3类。

(1) 学生。在移动辅助教学系统模型中, 学生是系统的中心, 也是系统的主要使用者。学生既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 又是其他学生的协作学习者。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在3G或WiFi网络覆盖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学习, 与教师进行交流, 并可在线提交作业和测试;每学期课程结束后, 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2) 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监控和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答疑, 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可以对学生实践学习进行指导, 评定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学生推荐个性化课程, 并将此信息通过系统推送给学生。

(3) 管理员。管理员主要负责系统和数据库维护, 包括审核认证系统中的新用户, 管理学生和教师信息, 增加或删除课程资源和信息, 分配课程资源以及权限管理等。

3 结语

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无线网络的普及, 移动智能终端成为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移动教学辅助系统可以让教与学随时随地进行。此外, 学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系统给出学习建议, 从而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探讨泛在教育模式下基于3G或WiFi网络的移动教学辅助系统设计;根据泛在教育的特点, 分析自适应模型, 提出泛在学习自适应模块个性化学习设计方案,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泛在教育,移动教学,3G,WiFi网络

参考文献

[1]李晓丽, 王晓军.移动学习模式探讨及系统架构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25-29.

[2]高敏, 吴介军, 姚红静.基于手机的M-Learning系统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8 (8) :93-96.

[3]连红.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 (1) 69-71.

[4]刘建设, 李青, 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21-25.

课堂辅助系统 篇7

一、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导入新课

教材中有许多辅助资料是紧扣教材较为简单而且和生活联系较紧的小问题, 这类资料可以引起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冲突,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例如:讲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时, 引用教材中的小问题“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是否相同?各种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有没有差别?”导入新课, 这个问题把两种差别很大的生物放在一起比较, 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突破教学重难点

有些教材资料是专门为学生理解重点、解决难点和培养探究思维能力而设计的, 教师如果在讲新授课时巧妙利用, 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梯度, 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 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 可利用教材中的问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及下面的小资料“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 40%是DNA。对蛋白质和DNA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硫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 99%的磷都存在于DNA分子中”。这个小问题的思考和小资料阐述就进一步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很容易度过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这一难点。

三、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须让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维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栏目在这方面可以起到“授渔”的作用。如:为什么人体选择脂肪而不选择糖元作为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呢?这本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教材中的小资料“脂肪和糖元氧化释能比较”又为教师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捷径,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小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尽管脂肪和糖元都能贮存能量, 但由于1g脂肪所在体内储存所占的体积是1g糖元所占体积的1/5, 而1g脂肪释放的能量 (约38.91KJ/g) 比1g糖元 (约1 7.1 5KJ/g) 大1倍多, 然后再结合生物进化的知识展开讨论, 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探究:两者都是由C、H、O组成, 为什么在能量的释放上差异这么大?教师写出脂肪的分子式, 比较C、H、O的个数比, 再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中每一步能量的释放差异, 能量产生的多少主要取决于[H]与氧结合释放的能量。学生就会明白有机物中H的个数比越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H]越多, [H]与氧结合释放的能量越多。这样让学生自己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最终得出结论, 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尝到求知的甜头,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加强理论与生产生活间的联系

蛋白质代谢时, 氨基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生成新的氨基酸必须有转氨酶的参与。什么是转氨酶, 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 但教材小资料介绍了GPT (谷丙转氨酶) ,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该小资料, 学生了解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以及该酶在人体血液中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

五、利用辅助资料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利用小资料,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生物实验, 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中提供小资料是“科学家用42K证明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的实验”, 仔细阅读后,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本实验运用了什么技术手段?此技术手段在教材哪些内容出现过?你认为此项技术还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这里学生很快会联想到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到底是来自H2O中的氧, 还是来自CO2中的氧的实验;按照科学家们的思路,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有机物是通过植物体的哪个部分运输的?再联系到实验设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 为什么要选择标记35S和32P两种元素?从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小资料就得到答案。

当然, 在利用小资料时要处理好教材主体部分与小资料的关系, 小资料与教材主体部分是有机的整体, 教师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适时适度地运用小资料, 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摘要: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整合教材资源, 创设探究环境, 尤其是教材中各种辅助小资料。要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导入新课, 突破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论与生产生活联系, 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视频质量主观评价辅助系统 篇8

图像质量是评价一个视频应用系统的重要指标。图像质量评价目前主要有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类方法。客观评价主要利用数学模型[1]来测量图像质量的优劣。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费用低、易于实现等优点, 但也存在着评价结果与人的主观感觉并不完全一致等问题。主观评价是通过受试者 (即参与评分测试的人员) 对测试图像进行打分的方式来评价图像质量的好坏, 测试结果直接反映了人对图像质量的感受。

国际电信联盟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为视频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制定了一系列标准[2,3,4], 其一般的流程[5]是:准备测试环境和测试素材→安排测试人员→测试评分→结果统计。整个过程中的测试安排和结果统计阶段存在周期长、工作量大等实际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视频质量主观评价辅助系统, 该系统可用于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以及IPTV、手机电视等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具有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用户界面友好等特点, 可有效简化流程、节约人力成本, 并大幅度提高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研究测试的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的功能

(1) 测试任务管理

传统的主观评价任务管理完全由人工完成, 测试对象的不同、主观评价人员和测试序列的变化调整造成测试任务的建立非常费时费力, 且容易造成混淆。

针对这个环节,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浏览器/服务器 (B/S, Browser/Server) 结构的任务管理模块。通过该模块可以在系统管理网站上预先输入测试人员、测试序列名称, 在建立测试任务时, 可方便地选择测试人员和测试序列, 并灵活设置序列的播放次序。另外, 系统可根据每个测试人员的具体时间, 对该项测试进行分组。每个分组中可以有多个人, 在指定的时间段测试指定的条目。设定完分组后, 任务管理人员可以把即将进行的一次安排设置为“当前安排”。“当前安排”是一个小的测试集, 测试人员只能对“当前安排”中的节目进行测试, 并将该测试集的最终打分结果入库。

(2) 打分和结果统计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用笔在纸质的打分表上划线打分 (见图1) , 非常不便, 也非常浪费纸张。记录数据时须由人工测量, 非常麻烦;录入数据也由人工完成, 还须进行检查, 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并使一次主观评价的周期非常漫长。

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设计了基于客户端/服务端 (C/S, Client/Server) 结构的服务器模块和客户模块。测试人员可以在平板电脑或PDA上通过鼠标或触摸屏在一个客户端界面上 (见图2) 进行打分, 并可对打分进行调整或修改。评分结果实时地保存到本地。当测试人员完成对某个测试对象的评分后, 可点击“提交打分”, 则客户端模块与服务器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将分数写入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服务器模块能对结果进行自动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既可实时显示, 也可以Excel表的形式导出。

(3) 数据管理

传统的评分结果由于写在纸上, 不便于进行数据筛选等操作, 不便保存, 也不便查询。

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通过一个数据库来记录与测试任务相关的全部数据, 便于浏览和查询。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测试任务一旦完成, 所有打分数据即被锁定, 只能读取无法再修改。同时还可利用该数据库的数据做进一步分析。比如分析数据的有效性。

(4) 容错处理

针对系统本身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数据丢失, 播放顺序安排不当, 测试对象安排重复等问题, 本文设计了相应的容错处理。以数据丢失的问题为例:系统是以无线的方式来传输数据, 由于网络连接的问题导致打分数据丢失, 为了弥补这个错误, 客户端模块在将打分数据传递给服务端模块之前先在本地计算机上保存了一份记录, 将这份记录导入系统管理网站即可。

2.2 系统的组成

本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如图3所示。

硬件部分由平板计算机、无线AP (Access Point, 访问点) 和测试服务器构成。平板计算机是测试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 它向测试人员显示当前的测试的内容、打分界面并记录和传送打分结果。由于测试环境和播放控制环境的不同, 系统服务端和客户端的连接采用了无线的方式。平板电脑通过无线AP与测试服务器进行连接, 并采用C/S工作方式。主观测试的任务管理人员利用普通计算机采用B/S方式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 安排测试任务, 导出测试结果。

软件部分由三个功能模块组成:

(1) 任务管理模块

任务管理模块是运行在服务器上的W e b服务, 任务管理人员通过B/S方式访问主观评价系统网站, 选定测试人员, 安排测试任务, 导出测试结果, 同时实现历史数据的备份与还原。

(2) 服务端模块

服务端模块是一个运行在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 它与每个测试终端建立单独的通信连接, 并通过该连接向测试终端传输测试任务等信息并接收测试终端传回的测试结果, 并将测试结果写入数据库。在本系统中, 服务器模块是一个以后台方式运行的应用程序, 它和客户端的通信采用自定义的私有协议, 可以克服无线网络连接不稳定可能引起的测试结果丢失现象。

(3) 客户端模块

客户端模块是运行于PC计算机、平板电脑或PDA上的客户端程序, 它为测试人员提供了打分界面, 并可将打分结果提交给服务器。由于ITU对主观测试的打分表格式有严格的定义, 不同的测试类型有不同的打分表, 因此简单易用、符合国际标准要求成为客户端模块的主要特点。

2.3 系统的工作流程

利用辅助系统安排测试任务时, 任务管理人员采用B/S方式访问系统管理网站, 通过任务管理向导创建新的测试任务, 从系统专家库中选定本次测试的测试人员。任务管理人员根据ITU的有关规定在网站上完成测试文件或序列的安排, 如图4所示。在此过程中, 系统要求任务管理人员输入任务的基本信息、选择测试的类型, 从人员信息库、测试条目库中选择部分人员和条目加入到当前任务中。

在测试过程中, 当某个测试终端开机后, 客户端程序会自动连接服务器模块, 并从服务器模块中获取本次测试的有关信息, 比如:测试的序列个数及序列的名称等等。接下来测试人员可根据所观看到的视频质量的高低, 在打分界面上给测试序列打分。打分结果会在测试终端上备份保存, 同时通过网络连接及时发送给服务器。

在测试完成后, 由于每个测试终端的打分情况已经传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能根据ITU规定的分数统计原则,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并给出最终的测试结果。

3 小结

当前, 高清、标清和IPTV、手机电视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其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越来越多, 纯手工的主观评价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操作复杂、工作周期长、效率低, 本文开发的视频质量主观评价辅助系统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 能有效解决上述缺点, 极大地减小了测试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并且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操作简单, 使得测试的安排和数据的统计都易于完成, 有效地提高了主观测试的工作效率。

摘要:针对现有视频质量主观评价在任务安排、评分结果统计等环节存在的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设计了一套视频质量主观评价辅助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辅助系统的主要功能、总体架构和工作流程, 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大幅度提高主观评价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视频质量,主观评价,B/S模式,C/S模式

参考文献

[1]佟雨兵, 胡薇薇, 杨东凯, 张其善.视频质量评价方法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6, 18 (5) :735-740.

[2]Rec.ITU-R BT.500-11T.Methodology for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levision pictures[S].2002.

[3]Rec.ITU-T P.910.Subjective video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for multimedia applications[S].1999.

[4]Rec.ITU-R BT.1788T.Methodology for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video quality in multimedia applications[S].2007.

邮政国内小包辅助分拣系统 篇9

从2012年10月开始, 中国邮政推出邮政国内小包, 这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专门针对国内轻小件寄递市场推出的全新产品, 是中国邮政进入电商物流的试金石, 通过向协议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实行批量交寄、预约投递、上门签收。业务自开办以来,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作为邮政的重大战略型业务预计未来规模会超倍速增长。

国内小包一般由各级邮区中心局进行集中收寄分发处理, 具有短时业务量剧增、分拣封发时限短的特点, 对邮区中心局现行的组织作业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各邮区中心局网络支撑、能力投入不一, 多数没有能够快速处理大批量邮件包裹分拣机, 新增设备投入不经济, 因此迫切需要一套机器分拣为主、人工处理为辅的设备, 并具有一定的扩容能力, 同时完成网运信息系统封发信息处理应用系统。

2 需求分析

系统主要实现实物分拣封发与信息处理功能。

2.1 平面图

其中粗分2人面对面站立。细分作业分为6处台席, 每处台席设置1个智能分拣格架, 智能分拣格架设置12个分拣格口, 同时配有9组光栅对12个格口进行定位区分。

2.2 作业流程

2.2.1 实物分拣作业流程

粗分台席:国内小包邮件运输至现场, GC600扫描枪进入粗分处理界面, 扫描邮件条码, 皮带机对应指示灯亮, 分拣员邮件投入指定滑槽, 输送至细分台席;对于无下载数据的邮件提示邮件放收容区, 不同工位操作员对应不同颜色指示灯, 并用挡板保证只能看到自己指示灯避免干扰, 在扫描下一个邮件后指示灯转换, 保证不会误投。

细分台席:GC600扫描枪进入细分处理界面, 扫描邮件条码, 对应分拣格架指示灯亮, 分拣员邮件投入指定格架, 邮件寄达局匹配格口与光栅检测结果比对, 一致进入下一次扫描, 否则提示操作员处理。在扫描下一个邮件后格架指示灯转换。对于非本细分区邮件系统提示邮件放收容区。

格架邮件装满后, 齐格指示灯亮提示辅助人员换袋。

2.2.2 信息处理流程

操作人员首先登陆本系统, 上位机 (中间服务器) 下载网运信息系统数据, 系统根据基础信息生成邮件格口数据。

粗分台席:扫描邮件条码, 条码信息上传上位机 (中间服务器) , 查询对应数据并转换为皮带机序号后由上位机控制皮带机指示灯。

细分台席:扫描邮件条码, 条码信息上传上位机 (中间服务器) , 查询对应数据并转换为对应格架序号后由上位机控制格架指示灯。

封发处理:统一封发扎袋可由封发人员扫描袋内任意一件邮件, 上位机上传封发信息并生成封发清单, 蓝牙打印机或者普通袋牌打印机打印袋牌。

邮件分拣前已知各格口邮件数量以及重量规格等信息, 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优化设置格口位置以便取得最大的实效。

本次分拣结束后系统可根据下载数据与扫描数据比对生成邮件平衡合拢表。

3 软件设计架构

3.1 软件配置方案

后台服务器:操作系统为Redflag Linux5.0, Web服务为WebLogic9.0, 数据库环境为Oracle for linux

手持扫描枪客户端:

高立开元GC600使用Windows CE4.0

控制台:操作系统为win2003

3.2 开发工具

服务器端采用Linux下C语言网络编程技术编程。

客户端采用wince下C语言网络编程技术编程。

业务操作采用c/s模式, web应用采用b/s模式, 达到了安全性与应用界面友好性的高度统一

4 展望

国内小包业务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邮区中心局必须由“支撑型”网运向“经营型”网运转变, 努力打造快速高效的邮运网络, 从加快邮件传递速度、为有效地支撑各专业公司竞争性业务的发展, 同时满足集团公司全程时限的要求, 实现网路发展拉动业务增长, 业务增长促进网路扩张的良性循环。

摘要:将实物分拣与网运信息系统邮件封发有机结合, 实现邮政的协同运作和快速反应,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邮政国内小包辅助分拣系统的系统模型、系统架构及业务流程。

谈多媒体辅助课堂设计方案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 评价体系

数学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着重与理解和应用,而针对数学课中很多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及思考过程,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刚好可以彌补数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分析推导的过程,能把知识形象化,更可以加强理解,并且对知识的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通过动画或者其他的多媒体手段更加深刻地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本文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对定积分的有关概念及计算等内容进行学习与应用,引导学生进入网络搜索资源,自己归纳并且进行总结概念以及相关的性质等等。

一、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的计算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定积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性质的应用掌握定积分的计算。

二、 学习对象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函数、极限以及不定积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而定积分的推导过程所覆含的知识点包括了这几部分内容的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三、 教学准备

1.利用多媒体制作“曹冲称象”以及“曲边梯形”的ppt动画,本小节内容的电子教案。

2.建立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学试题库以及数学论坛。

3.准备多个相关知识的具体实例以及几个相关的知识比较全面的数学网站

四、 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4个课时进行安排:(见下表)

主要课堂设计流程图见图1。

五、 教学资源

1.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2.在线的资源:

(1)在线的试题库系统

(2)相关的数学网站

(3)搜索网站(如www.baidu.com,www.google.com)

3.软件与硬件:office2007、投影仪等等。

六、 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对课堂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老师对学生这节的评分上,主要分下列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分:

1.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思考(40%),主要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认真的进行自主的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和归纳相关的内容和知识概念。

2.单元小测验的成绩(40%),主要是通过对测验的成绩,来对学生知识内容的掌握进行评价。

3.数学知识概念图的构造(20%),主要通过对知识概念图的构造来检查学生知识的连贯性,是否能将所学的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数学相关的知识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主要分以上六个方面对一次定积分内容的数学教学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基础课必须跟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利用实际资源对知识进行掌握,从实际中找出问题,从而提出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这样的实践中去归纳总结数学知识及概念,并且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让学生能更好地去利用数学这门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达到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目的。新时代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无论是什么内容什么知识,要做到学有所用,真正意义上去推动数学课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钟启泉.现化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丁尔哎.现代数学课程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上一篇:启发式教学环境设计下一篇:后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