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辅助决策

2024-06-28

在线辅助决策(精选九篇)

在线辅助决策 篇1

关键词:预防控制,紧急状态,辅助决策,协调优化,电力系统

0 引言

当检测到电网中出现不安全现象或者预想事故下存在安全稳定问题时,需要调度员采取措施来实施紧急控制或预防控制,但仅凭经验或者离线预案, 调度运行人员不仅无法确认措施执行后系统的安全稳定状态,而且可能由于运行方式多变导致控制策略的失配[1,2]。因此,调度运行辅助决策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调度运行人员提供与运行方式相适应的决策支持,提升快速、正确处理复杂故障场景的能力,实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协调[3,4]。

调度运行辅助决策通过多种类型的控制手段, 将系统的状态点移向参数空间中的安全稳定域。除了描述需要满足运行约束的运行可行域,安全稳定域还包括描述预想事故下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可行域,包括静态安全域、暂态稳定域、小扰动稳定域和电压稳定域等。根据控制时机不同,调度运行辅助决策可以分为紧急状态时的校正控制辅助决策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紧急状态辅助决策基于对电网实时状态的分析,主要解决设备过负荷、系统持续振荡、事故后电压严重跌落等问题[5]。预防控制辅助决策针对的是电网预想故障后潜在的安全稳定问 题[6,7]。调度运行辅助决策的计算是一个优化问题, 优化算法主要可以分为数学规划类方法[8,9,10,11,12,13]和基于控制性能指标的启发式方法[14]。对于实际大电网而言,大多数安全稳定问题具有高维、强时变、强非线性的本质,因此,满足安全稳定要求的辅助决策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高维非线性规划问题,相对于采用数学规划的求解方法,基于控制性能指标的启发式方法易于满足实际应用中对于计算方法适应性和计算速度的需求,因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15,16,17]。

目前互联大电网的动态行为和失稳模式特性日益复杂,各类安全稳定问题相互交织,多种安全稳定隐患可能同时出现,而解决不同安全稳定问题的各类辅助决策功能可能给出相互矛盾的措施,需要在辅助决策计算中考虑多种安全稳定问题之间的协调优化。文献[18]提出了综合动态安全和静态电压稳定的协调预防控制方法,采用综合安全约束的最优潮流模型来描述协调预防控制问题,基于控制灵敏度将综合安全约束解耦转化为一个线性优化模型, 并采用连续线性规划方法来求解,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困难。除此以外,该方面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调度运行辅助决策的控制手段包括调整开机方式、有功与无功出力、网络拓扑、进相运行、直流功率、无功补偿和限制负荷等。不同类型的控制措施在执行时的优先级不同。因此,调度运行辅助决策的求解方法应支持按照不同类型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顺序逐级进行决策优化。在目前的辅助决策算法 中,控制目标通常为代价最小,通过在目标函数中对不同的控制类型设置对应的权因子,实现对控制措施优先级的要求[13]。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权因子的取值问题,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稳定综合辅助决策计算方法。基于多算法封装流程自定义组态技术开发的调度运行辅助决策系统可集成到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中,目前已在多个网省公司的调度控制中心得到应用,实际案例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1 辅助决策优化问题

1.1 数学模型

安全稳定域中系统的状态变量yc是控制变量u和潮流变量x的函数,可以表达为k(u,x,yc)=0。给定一个可行的控制变量u,系统的状态变量yc应包含于相应的稳定域中,可以表达为yc∈Acsr,其中Acsr为系统的安全域,各类安全稳定问题对应的多种安全域都是系统统一的安全域在各个侧面的投影。辅助决策优化问题可以表达如下[6,18]:

其中,式(1)代表目标函数,求解辅助决策优化问题时一般为控制成本最小;式(2)代表潮流方程。

1.2 求解方法

求解上述优化问题的关键是式(4)。以暂态功角稳定预防控制为例,其安全域的约束难以解析表达。虽然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19]将多维轨迹的动态特征通过互补群惯量中心相对运动变换,保留到主导映象上的时变单机系统的轨迹中,识别受扰轨迹的主导模式,可以给出复杂多机系统受扰轨迹的稳定裕度,但仍无法得到各个控制变量对稳定裕度的解析灵敏度,灵敏度的计算需要依靠摄动的方法获得,难以满足在线计算对计算速度的要求。

其他研究思路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暂态稳定域约束用转子角差或转子角与惯量中心之差不大于某个临界角度来表示[8],这类方法对于每一个时步都会形成一组差分方程,约束规模庞大,给优化问题的求解带来了困难;2先定义某种控制指标,如转子角差、运动轨迹与稳定平衡点的偏离程度等,然后基于变参数追踪技术的灵敏度计算[9],或者轨迹灵敏度分析[10],将式(4)转化成如下形式:

式中:nc为参与预防控制 的故障数 目;Sij为故障i时控制变量j对于控制指标的灵敏度;nctrl为参与控制的控制变量数 目;Δuj为控制变 量j的调节量; ΔEi 为满足稳定约束要求的控制指标变化量。得到式(5)后即可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求解数学模型。

由于复杂大电网高维、强时变、强 非线性的 特性,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至少面临以下问题:难以找到满足要求的控制指标,基于邻域的线性化方法得到的控制灵敏度不准确。目前获得应用的程序采用EEAC计算机组参与因子[20](参与因子体现了元件对安全稳定性的贡献程度),按多故障裕度加权并计及控制代价得到控制性能指标,排序后首尾配对依次参与控制,逐步调整直至找到最终方案[15]。上述方法属于启发式算法,虽然从理论上无法保证获得全局最优解,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可行和优化的调整方案。

对于相对简单和线性化程度较好的支路过载辅助决策,主要有优 化规划法[11,12]和灵敏度 方法[16,17]。优化规划法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包括优化目标和各种安全约束条件)得到控制方案,除存在计算收敛性的问题外,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兼顾调整量最小和调整元件最少,调整元件尽量少是为了方便调度人员操作;2从调度公平的角度出发,性能相近的元件具有相同的调整量;3在不能完全解 决过载问 题时需要 给出一个 次优解; 4需要考虑投入线路(负荷转供)等离散控制变量。基于灵敏度的启发式算法没有收敛性问题,便于考虑多种实际工程问题和编程实现,在目前的实际工程中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但给出的控制方案不能保证数学意义上的最优。

其他安全稳定问题包括静态电压稳定、小扰动稳定等的辅助决策与暂态功角和支路过载情况相 似,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基于灵敏度(参与因子)的启发式算法,而不再直接采用数学方法求解优化模型。

在当前的在线动态安全分析与控制中,通常采用同构的计算节点组成计算集群,利用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以满足对计算速度的要求,因此,要求辅助决策计算方法能充分利用计算资源。目前的方法是基于枚举并行的方式,将可能的调整方案下发至计算节点并行计算,最终在计算结果中选择满足要求的方案作为辅助决策措施[15]。这也是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基于灵敏度(参与因子)的启发式算法的另一个原因。

2 考虑多种安全稳定约束的综合辅助决策 方法

2.1 问题描述

如果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将所有的安全稳定问题在统一的计算框架下进行求解,除了计算量大的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单独的暂态稳定问题, 如上文所述,目前尚难以找到满足实际电网需求的规划类算法,对于其他安全稳定问题,依然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实用化的启发式方法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2.2 多种安全稳定问题的综合辅助决策

将紧急状态和预想故障后可能存在的多种安全稳定问题按重要和复杂程度进行排序,由此获得各问题的计算队列,按计算队列的先后顺序分别进行串行计算。前一辅助决策计算完成后,根据计算结果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后续计算在之前的计算基础上进行。为避免后续计算影响已计算的结果,每一辅助决策计算完成后,均须输出安全稳定裕度指标对候选控制措施的灵敏度,若无法得到相关的灵敏度,则输出候选控制措施的参与因子,后续计算将其作为对控制方向的约束加以考虑,对灵敏度或参与因子大于门槛值的候选控制措施,控制方向不能与之前辅助决策计算的方向相反。

上述算法通过将各类安全稳定问题的辅助决策计算串行,后续计算计及之前辅助决策计算的安全稳定约束,保证后续计算不与之前计算结果冲突,从而实现多种安全稳定问题的综合辅助决策。算法的关键是安全稳定量化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控制措施参与因子计算和灵敏度信 息。如对过载辅助决策而言,有功调整控制节点的综合加权灵敏度如下[16]:

式中:Sk为第k个有功调整措施的综合加权灵 敏度;Nc为过载安全考核故障的总数;Li为过载元件总数;Sk,i,j为第k个有功调整措施对第i个故障下第j个设备的有功灵敏度;Wi,j=1-ηi,j,ηi,j为第i个故障下第j个设备的过载安全裕度。

按照综合加权灵敏度大于门槛值筛选有效控制节点并决定节点的控制方向。如果综合加权灵敏度为正,则节点减出力;如果为负则增出力;如果接近0或者存在控制方向冲突的情况,则不再调整该节点。之后的辅助决策计算控制方向不能与此相反。

在暂态功角稳定辅助决策中,每一候选控制措施k的控制性能指标计算公式如下[15]:

式中:Sk,i为模式i下候选控制措施k的参与因子; Mi=1-ηi为Sk,i的权重,其中ηi为模式i的最小裕度;Nm为模式总数。

同样,由控制性能指标可以决定机组的控制方向,而暂态功角稳定辅助决策之后的辅助决策计算控制方向不能与此相反。

然而,上述算法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规划算法, 而是启发式算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算法要求控制措施的控制方向不能与之前辅助决策计算的方向相反。实际上对于灵敏度或参与因子大小不同的控制措施,即使控制方向均要求减少,也完全可以通过减少控制效果大的措施控制量, 同时增加控制效果较小的措施控制量而达到控制要求。因此,算法的要求实际上减少了候选控制措施的调整范围,可能导致原本可以获得解的问题无法得到满足要求的解。为了尽量减少上述问题的 影响,除了按照控制性能指标门槛值筛选有效控制措施外,还将辅助决策的多种安全稳定问题按重要和复杂程度进行排序,优先解决相对重要和急迫的问题并输出控制措施。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对于预防控制辅助决策,暂态功角稳定问题因其快速失稳和后果相对严重可以优先考虑解决;过载和电压越限等静态安全问题允许有一定的调度处理时间而其次解决;静态电压稳定问题因要求保留必需的稳定裕度可以再顺次解决;而对于小干扰稳定辅助决策, 因为计算模型和参数准确性的问题,仿真计算的阻尼比距离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可以最后解决。

2)算法将各种安全稳定问题的辅助决策计算串行进行,因此计算速度相对较慢。

3)算法不能完全保证最终得到的辅助决策措施满足所有安全稳定要求,原因如下:1为了避免后续辅助决策控制措施恶化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需要同时输出不安全以及接近不安全的元件或者故障模式关联有效控制措施的灵敏度,并在后续的辅助决策计算中加以考虑,即使如此,依然可能存在潜在的不安全或失稳模式,在后续的辅助决策措施调整后而失去安全稳定;2为了满足控制目标函数的要求,各辅助决策功能均要求控制到临界安全,后续辅助决策措施造成的微小参数变化可能会导致不安全。

2.3 预防控制和紧急状态辅助决策的协调

紧急状态辅助决策在电网出现设备过载、断面越限、电压越限、频率越限和低频振荡等 紧急状态时,提供紧急状态下的调整措施,以抑制或消除相关紧急状态,在控制时间紧迫性上远超预防控制。因此,若电网处于紧急状态,则首先进行紧急状态辅助决策计算并输出计算结果,之后根据计算结果调整电网运行方式,重新进行预想故障下的安全稳定评估,对于电网仍然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进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计算。

2.4 分解协调

针对上文所述计算速度相对较慢的问题,对于耦合关系不强的多种安全稳定问题,可以进一步考虑采用分解协调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将考虑的多种安全稳定问题进行分类,关系密切、耦合程度较强的问题分为同一类别,而不同类别的安全稳定问题可以考虑并行计算以提高计算速度。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特点,实际工程中通常可将与有功功率/相角相关的设备过载、暂态功角稳定、动态稳定等问题归为另一类,与无功功率/电压密切相关的电压越限、静态电压稳定等问题归为另一类。对于按并行流程计算的各类安全稳定问题的计算结果,需要根据灵敏度信息进行合并得到综合控制措施,合并原则如下: 1若控制措施控制量方向相同,则取各措施中的最大值;2可能存在控制措施控制量方向相反的情况, 则根据安全稳定问题的相对急迫性和重要性确定控制措施的调整方向和调整量,优先选取更为重要和急迫的安全稳定问题控制措施调整方向和调整量。

2.5 递归迭代

如上文所述,算法不能完全保证最终得到的辅助决策措施满足所有安全稳定要求,分解协调并行计算也可能会引起控制措施冲突的问题,因此采用递归迭代的方法加以解决。根据最终得到的控制措施调整电网运行方式,重新进行安全稳定评估,若仍然存在安全稳定问题,则接受已计算出的控制措施, 同时输出本轮计算候选控制措施的参与因子和灵敏度信息作为后续计算的稳定约束,重新开始计算;否则,终止计算过程。

考虑多种安全稳定约束的综合辅助决策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

上述方法属于启发式算法,虽然从理论上无法保证获得全局最优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可行和优化的调整方案;上述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无需修改目前成熟的数值仿真和辅助决策计算程序,仅仅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挖掘,软件结构简单,鲁棒性好。

3 考虑多种措施类型优先级的策略寻优

辅助决策措施包含多种类型,对于各类发电机有功出力调节,水电机组因其成本较低和调节速度快而优先调节,抽水蓄能尽量少发和少抽,一般情况下考虑新能源消纳要求不调节其有功功率,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由发电机调节速度(爬坡率)得到其可调节容量。负荷控制采用拉电序位表,优先采用转供措施,其次按序位表顺序将调整量下发给地调。一般情况下,电压越限首先调整容抗器投切,过电压严重时考虑调整机组无功功率。发电机投停和变压器分接头调整等措施一般情况下较少采用。

辅助决策程序按设置的优先级顺序调整不同类型控制措施,计算各控制措施的综合性能指标,根据设置的门槛值筛选有效控制措施,当同一类型有效控制措施均调整完成时,转入调整下一优先级的控制措施。相同优先级的措施按控制性能代价比指标大小顺序调整,但从调度公平的角度出发,性能代价相近的措施应同时调整,如一个厂站内性能代价相近的机组应按照相同比例同时调整,避免单独调整某一台或几台机组。

4 系统设计

调度运行辅助决策系统包括数据获取、参数设置、各类决策优化、安全稳定评估和结果展示等模 块。决策优化模块包括紧急状态辅助决策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紧急状态辅助决策包括设备过载辅助决策、断面越限辅助决策、电压越限辅助决策、静态功角稳定辅助决策和低频振荡辅助决策等。预防控 制辅助决策包括静态安全辅助决策、短路电流辅助决策、暂态稳定辅助决策、小扰动稳定辅助决策和静态电压稳定辅助决策等。

从各个电网的实际需求出发,调度运行辅助决策的各算法之间不是单一固定的串行流程,算法之间既存在串行关系,又存在并行的可能;综合辅助决策需要多算法的交互迭代,某些算法的结果可能作为其他算法启动的触发条件,下一步采用何种算法, 需要根据上一步的分析结果决定,且计算环境参数动态变化。调度运行辅助决策需要各种分析计算软件通过有序的组织来实现,但目前多算法封装尚缺乏有效的方法,算法的组织和配置需要预先定制,扩展性差,从而导致稳定分析计算维护工作量大,开发周期长。

采用多算法封装流程自定义组态方法[21],将算法组织形式从预先定制提升为灵活组态,提高了计算的可扩展性,可以满足各个电网安全稳定特性和需求的差异化。多算法封装流程自定义组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计算功能划分为若干计算任务,按照统一的接口封装算法程序,每个计算任务对应一个算法程序,完成独立的计算功能,且可以设置计算条件。将各算法程序按照统一的接口封装,主要涉及数据接口、标志交互接口和异常处理接口。数据交互接口是指算法程序与计算流程组织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机制;标志交互接口是指算法程序与计算流程组织模块之间的信号交互机制;异常处理接口是指算法程序计算异常时的处理机制。接口封装提供了统一的调用方式,定义了交互的标志文件,屏蔽接口差异,有利于系统的集成与扩展。

步骤2:采用面向任务的组态语言,将计算任务和计算条件组织成计算流程组态定义文件。面向任务的组态语言由计算任务、计算条件等关键字,以及各种操作数、操作符构成。

步骤3:计算流程组织程序按照计算流程组态定义文件,以检测当前计算任务的计算条件是否满足。若条件满足就启动该任务的计算;否则该计算任务一直等待,直到计算条件满足。

步骤4:通过对计算任务、算法程序进程赋予唯一的识别码进行计算任务与进程的匹配,通过计算条件的逻辑运算进行流程控制。其步骤如下:1每个计算任务对应一个算法程序,包括该算法程序对应的启动参数、配置文件、运行环境等;2对各计算任务赋予识别码ID(计算任务的唯一标志),对各算法程序赋予进程识别码ID(算法程序的唯一标志), 对算法程序定义相关的计算属性,如启动参数、运行环境等;3将计算任务ID与计算进程ID建立映射关系,实现计算任务与算法程序的绑定;4计算任务通过关键字进行标识,计算条件通过关键字、操作数和操作符进行标识;5计算组织流程程序解析计算条件,将计算条件转换成逻辑表达式,进行逻辑运算,根据逻辑运算结果,确定计算任务的计算条件是否成立,如条件满足,则启动计算任务。

步骤5:若其他计算任务都已完成,但处于等待状态的计算任务的计算条件还不满足,则该等待计算任务自动退出,并通知计算组织流程程序,退出整个计算过程。

多算法封装流程自定义组态各模块关系如图2所示。

5 算例分析

按照本文设计算法开发的在线调度运行辅助决策系统已在多个省级以上电网的调度控制中心得到应用,应用实例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特高压长南线检修华北电网独立运行方式下在线某一 断面时刻 数据进行 算例分析,该电网共 有5 579个计算节点,421台发电机,2 853条输电线 路。

将部分故障的切除时间延长为0.20s,并停运部分机组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后,“汶泰一回三永跳双回”故障暂态功角失稳;“大房一线大同侧三永”故障开断大房一线后,系统动态阻尼不足;山东静态电压稳定关键断面为东送断面,PV曲线计算得到的裕度为16.633%,将静态电压稳定裕度门槛值提高到18%。采用分类并行计算模式,将暂态功角稳定和动态稳定问题归为一类,静态电压稳定问题归为另一类,可得到如下预防控制辅助决策计算结果。

5.1 功角稳定和动态稳定辅助决策

辅助决策计算顺序为先进行暂态稳定再进行动态稳定。经分析,“汶泰一回三永跳双回”失稳故障下山东运河、里彦和济宁电厂机组为领前群机组,通过减少以上机组出力可以解决暂态失稳问题。经计算,控前和控 后的功角 裕度分别 为 -31.5% 和23.9%,控后电压裕度和频率裕度分别为40.6%和42.2%(因控前故障暂态功角失稳,故不再计算暂态电压和频率裕度)。“大房一线大同侧三永”故障后, 系统阻尼不足,振荡频率 为0.68 Hz,阻尼比为0.405。根据振荡波形进行模式分析并估算机组参与因子[22],参与因子较大的为山西神二、河北沧东和山东潍坊、邹县、运河电厂机组。由于山东受入功率,若降低山西、河北机组出力,增加山东机组出力, 减少联络线传输功率,可以增加故障后系统的动态阻尼,机组调整后阻尼比提高为4.4。调整中由于运河电厂机组为暂态稳定临界群机组,不能增加出力。控制措施如表1所示。

5.2 静态电压稳定辅助决策

山东东送断面功率增长方式为西部机组增加出力、东部地区增加负荷。在临界点附近进行电压稳定模态分析,电压薄弱区域为恒顺和永和地区,东海、龙口和烟台机组的参与因子较大。

通过在恒顺220kV变电站35kV侧投入4组20 Mvar电容器,电压稳定裕度由16.63% 升高至18.12%,满足裕度 门槛值的 要求,无功功率 也由0 Mvar上升至80.8 Mvar。将最终无功控制方案施加在基态文件上,重新进行基态评估,未出现节点电压越限情况。

5.3 措施合并和安全稳定校核

由于没有控制冲突的问题,将暂态、动态稳定和静态电压稳定辅助决策的控制措施简单合并即可。采用最终得到的控制措施调整电网运行方式,重新进行安全稳定评估,均无其他安全稳定问题。

6 结语

在线辅助决策 篇2

1.【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不同,以下哪个不是相应决策的类型?(视频课件1.2,教材1.2.2)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序贯决策 D.不定型决策

2.决策对信息的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个?(视频课件3.1,教材3.1.3)A.可靠性 B.多维性 C.完整性 D.精确性

3.将决策程序的八个阶段简化为三大步骤,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位科学家?(视频课件2.1,教材2.1.2)A.杜威 B.牛顿 C.马克思 D.杜定友

4.通过以下哪个方面,无法判断情报的可靠性?(视频课件5.3,教材5.3.1)A.文章作者的身份 B.文献的出版单位 C.外界反映

D.文章的新鲜度

5.“DSS”是指什么系统?(视频课件10.3,教材10.3.1)A.事务处理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D.战略信息系统

6.以下哪项不是竞争情报的分析技术?(视频课件12.3,教材12.3.3.)A.判断分析 B.优势分析 C.统计分析 D.模型分析

7.以下数据库是全文数据库的是?(视频课件4.3,教材4.3.1)

A.MEDLINE B.WESTLAW C.现代汉语标准词库 D.美国基金指南数据库

8.以下哪项不属于人才群体的组合原则?(视频课件8.3,教材8.3.2)A.和谐原则 B.流动原则 C.能级原则 D.个性原则

9.用于提示研究人员注意某些研究对象的某种变化的指标是?(视频课件11.1,教材11.1.3)

A.警示性指标 B.肯定性指标 C.预测性指标 D.回溯性指标

10.根据两个(类)事物之间在部分属性上的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是什么?(视频课件6.2,教材6.2.3)A.比较 B.分类 C.类比 D.分析

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视频课件4.3,教材4.3.8)

12.决断系统(视频课件10.2,教材10.2.3)

13.商业智能(视频课件12.1,教材,12.1.2)

14.马太效应(视频课件9.2,教材9.2.4)

15.价值准则(视频课件2.1,教材:2.1.1)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6.简述在决策活动中信息利用注意事项(视频课件3.1,教材3.1.4)

17.信息分析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信息分析方法有哪些?(视频课件:6.2,教材:6.2)

18.如何判断情报的适用性?(视频课件5.3,教材,5.3.3)

19.口头情报的优点和缺陷有哪些?(视频课件4.1,教材4.1.2)

20.修改文章—般采取的七种手段?(视频课件7.2,教材7.2.3)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在本门课教材指定的教材《信息分析与决策(第二版)》序言中有如下一段话: 情报本字实践出,决策信息流中现。特征属性是“难”“用”,素材要求“准、快、灵”。流程不离“获、详、参”,方法标准“凝、达、通”。

结合本门课的学习,谈谈自己对上述话的理解。

22.1984年初,美国《华盛顿邮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杜德尔发回给报社一则爆炸性新闻:苏联领导人尤里·安德烈波夫去世了。这则震惊全世界的重要新闻抢在了世界各大国驻苏情报组织的前面,就连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驻苏大使馆和国务院领导人在核实《华盛顿邮报》这则拟发的新闻时,都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这则头条新闻只好移到第28版的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然而,第二天,苏联的讣告就证实了杜德尔的新闻稿。这位记者是怎样得到这个信息的呢?他就是使用了综合信息推理方法。杜德尔判断安德罗波夫去世综合分析了六个方面的信息:(1)安德罗波夫有173天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近几天还不时传出他身体状况不佳的消息。(2)苏联国防部长暂缓出访;

(3)安德罗波夫之子被从瑞典召回;

(4)这天晚上的电视节目不加说明地将原来安排的瑞典“阿巴”流行音乐改为严肃的古典音乐;

(5)苏共新上任的高级官员耶戈尔·利加乔夫在一次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破天荒地 省略了苏联高级官员在电视讲话前必须转向安德罗波夫问候的习惯;

(6)他驱车通过苏联某参谋部大楼与国防大楼时,发现几百扇窗户都异常地亮着灯,而且大楼附近增加了卫兵和巡逻队;

(7)他的一位通知苏联高级官员活动内情的朋友没能如期与他通电话。杜德尔把这一系列现象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与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逝世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于是他得出了结论:安德罗波夫已于星期四这一天去世。

在线辅助决策 篇3

南方电网结构复杂, “西电东送”规模大, 每年都会出现几次低频振荡, 一旦电网发生低频振荡, 如果不能快速抑制, 将可能给电网运行带来灾难性后果。依据该专利技术设计的“云南电网低频振荡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系统”能快速准确检测低频振荡, 准实时提供分析结果和辅助决策, 及时帮助调度员平息振荡。若按照成功避免一次因低频振荡造成的电网瓦解, 考虑到从瓦解到恢复通常需要30~40小时, 那么仅一天的电量直接经济损失约为7200万元 (1.8×0.4=7200万元, 云南电网一天电量平均按1.8亿千瓦时, 销售电价按0.4元/度计算) , 而停电事故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该系统对于有效避免电网出现灾难性后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该项专利技术成功用于开发“云南电网低频振荡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系统”, 该系统基于WAMS数据平台, 实现了实时预警、在线分析和辅助决策的整套解决方案。利用反映电网动态过程的PMU实测数据, 识别低频振荡;准实时分析电网低频振荡特性;依据模式变化和电网动态信息, 自动修正抑制振荡的辅助决策。具有自动记录振荡过程, 生产分析报告, 反演低频振荡过程, 复现历史场景的功能。

自投入试运行后, 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技术先进, 功能实用, 稳定可靠, 大大改善了电网动态安全稳定预警状况, 提升了调度运行人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间接提高了电网输电能力,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南方电网结构复杂, “西电东送”规模大, 每年都会出现几次低频振荡, 一旦电网发生低频振荡, 如果不能快速抑制, 将可能给电网运行带来灾难性后果。该系统能快速准确检测低频振荡, 准实时提供分析结果和辅助决策, 及时帮助调度员平息振荡。若按照成功避免一次因低频振荡造成的电网瓦解, 考虑到从瓦解到恢复通常需要30~40小时, 那么仅一天的电量直接经济损失约为7200万元 (1.8×0.4=7200万元, 云南电网一天电量平均按1.8亿千瓦时, 销售电价按0.4元/度计算) , 而停电事故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该系统对于有效避免电网出现灾难性后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在线辅助决策 篇4

利用北方某城市水源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立了基于决策树技术,具有较强可视性和实际应用,以及能预测次日源水中叶绿素水平的决策树模型.该模型将某城市水源在线监测的溶解氧和太阳辐射照度数据转换计算为每日平均标准偏差及均值,并与每日定时取样测定的叶绿素含量一起作为预测因子,通过将115组数据的`前100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预测次日叶绿素水平决策树模型,并采用后15组数据进行模型的仿真预测检验,结果只有3 d的预测出错,预测准确率达80%.并讨论了模型建立对数据的要求及解读预测规则等问题.

作 者:卢金锁 黄廷林 韩宏大 何文杰 阴培军 LU Jin-suo HUANG Ting-lin HAN Hong-da HE Wen-jie YIN Pei-jun  作者单位:卢金锁,黄廷林,LU Jin-suo,HUANG Ting-lin(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韩宏大,何文杰,阴培军,HAN Hong-da,HE Wen-jie,YIN Pei-jun(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40)

矿井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篇5

GIS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空间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通过对空间信息及其他各类信息的有效管理, 从而使大量抽象、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直观和易于理解,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将GIS技术引入矿井应急救援工作中, 将矿井应急救援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构建一个基于GIS技术的矿井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系统功能

地理信息管理

可以方便地对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编辑、显示、查询、空间分析和输出打印, 构造一个符合实际的模拟空间, 展现各种地物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

矿井参数管理

实现对矿井各种属性参数的管理, 包括巷道、风机、危险源、井下主要设备设施、专家、应急队伍等。

灾害模拟

系统可以进行矿井网络解算, 在通风网络解算的基础上进行火灾模拟, 可以动态模拟火灾烟流在巷道中的变化。系统也可以模拟水灾的事故后果。

灾害处理

为提高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 向决策者提供灾害处理方法、救灾专家库和救灾设备库等内容, 帮助决策者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应对突发事件。

海警辅助决策系统功能模型研究 篇6

2013年7月22日,中国海警局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拥有了一支统一的海上执法队伍。本文主要研究海警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模型及其在海警行动中的作用。旨在缩短海警行动决策周期,为海警维权执法行动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建立一套完整的海警辅助决策系统,并合理地应用在海警行动中,其科学性、高效性将会优化海警行动中的决策方案,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警力的作用,提高海警部队海上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1主要特征

海警辅助决策系统是一种以快速形成科学的决策方案为服务重心,以信息收集、识别与处理为构建基础,通过在数据库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模型模拟与案件推理,完成对当前面临情况的态势评估,制定初步的应对决策,再通过案例比对、专家评估等最终形成最终的行动方案。

研究海警辅助决策系统,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的海洋维权执法过程中,及时、准确、高效的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信息,便于指挥人员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工作,从而确保海警执法执勤人员正确的处置突发情况,提高海警部队的战斗力。

1.1海警辅助决策系统应具有如下特征

1)能够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操作。良好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能够使操作过程更加简便易行,即使统指挥员不了解该系,也能对该系统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一目了然,并能够完成绝大部分的软件操作。

2)能够进行方案推演。通过对生成的方案进行推演,模拟方案执行过程中行动环境、人员配置、船舶动态等因素的变化,发现方案中的不足,从而及时完善行动方案。

3)合理的推理机制和专家建议机制。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完成对问题结果的推理,并结合专家意见融合到系统中,提高行动方案的可行性。

1.2体系构建

海警辅助决策系统方案形成流程图如图1。

海警辅助决策系统中包含的要素主要有以下7个 :

1)现场环境采集。该部分与监测系统相连,采集的对象是海警执勤环境,主要包括海面风力、温度、浪高、离陆地距离、海域复杂地形程度、有无阻碍船舶航行的因素等。信息采集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执勤海域舰艇自身收集的环境信息 ;天气卫星、渔业部分等提供的信息。

2)客观知识方面。主要是海警执法执勤需要遵守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国际法规,以及上级所指示的行动意图。

3)案件相关信息。通过侦查或者其他必要手段所获得的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如犯罪嫌疑人数量、嫌疑船舶信息、武器装备信息、敌方行动企图等。

4)数据库信息。辅助决策系统中各类信息存储、提取、交换的核心区域,具有可靠、稳定、集成的底层数据库系统,并综合运用数据仓库管理模式,提供对整个体系的数据支撑。如检索出数据库中与本次任务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指挥员更好的完成任务。

5)信息识别、处理与态势评估。将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对于制定行动方案无效的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整合的信息,对案件当前势态进行评估,判断违法人员可能采取的行动。

6)决策制定和信息分发。根据判断出的敌人的行动制定相应的初步的措施,制定分发策略,将初步措施以及各个部分所需要的信息分发下去。

7)预案形成与评估。从案例库中检索出与该案件相似的案件,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案生成。在多套方案的情况下,预案评估系统对多套预案进行可行性评估和最优评估。最终结合专家系统,将专家意见融合到方案中,形成最终的行动方案。

2系统实现

2.1系统设计

基于信息处理、数据交换、可视化交互等基础平台,海警辅助决策系统采用模块化的体系设计。整体系统可分为六个子系统 :信息收集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系统专家系统、人机交换系统和行动方案生成系统。图2为海警辅助决策系统结构图。

1)信息收集系统。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使我方人员最大的处于主动地位,主要提供案件相关信息、行动区域环境等信息,如时间、地点、船名船型、吨位、人员数量、人员伤亡、武器种类、航向、航速、行动救助等情况。

2)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提供船舶信息、人员信息、环境信息、案例信息。船舶信息主要是地方船舶信息以及海警船舶设备信息、武器信息等,人员信息是渔民信息和海警执勤人员配备情况信息。环境信息主要是海洋不可变的环境信息如水深、行动区域面积,另外还包括执勤海域的历史海况信息,帮助对当前情况进行的分析判断,以便更好的制定方案。案例信息由历史案件案例库构成,辅助方案的制定。

3)模型系统。对船舶、行动环境进行模拟,并对行动方案进行推演,对最终的行动方案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专家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专家意见融入系统,影响最终行动方案的形成。

5)人机交互系统。提供便于人员操作的可视化系统界面,最大程度的发挥该系统的优势,大大缩短指挥决策周期。

6)行动方案生成系统。根据模型系统推演结果以及专家系统的推理判断,生成一套或多套可行性方案,在行成多方案时提供出各方案的具体比较。最终的行动方案将返回到人机交互系统,并通过分发机制将最终方案传送到指挥员手中。

2.2关键问题

1)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数据库在该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多的信息需要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和比对,因此数据库的建设十分关键,可以说是海警辅助决策系统构建基础性的铺垫工作,在系统中不可或缺。数据库系统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能够及时更新和补充各方面信息。可以经常对复杂的部队动态、船艇动态、海上治安动态、港口动态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以得出规律性、苗头性、倾向性信息。

2)方案的形成机制。当信息汇集到系统中,系统进行处理后,推演机制开始,如何设定一些条件、如何做出决策,需要一套完整的机制来处理才能够形成辅助的决策信息。这种机制需要大量的数据总结和长时间的摸索改善才能够形成。

3结束语

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设计研究 篇7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甚至还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由于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管扑灭是否及时,都将造成重大损失。为了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国内外学者和林业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

随着“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全国范围内新建了许多以“3s”技术为核心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森林防火系统用以提高林火管理的手段与水平,使得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目前的系统还有其缺点,如系统侧重防火数据的管理和林火扑救,对3s技术的集成不够等,没有充分发挥森林防火系统的功能。本文提出的森林防火系统将加强林火的预防功能,充分集成现有技术以提供高效林火扑救的解决方案,对林业防火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

2 防火辅助决策系统体系设计

本文设计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将计算机技术、3S技术、短信平台、视频监控等技术进行有效集成,将实现森林防火预防、救灾指挥、灾后管理和灾情预测等功能,为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其体系结构由六层组成,各层实现独立的功能。

2.1 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相关标准规范技术

建立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技术,包括森林防火信息的分类、数据格式、代码约定、操作规范等,对于规范防火系统的建设和构建数据共享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安全控制层

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防范用户的非法入侵、非授权用户使用和病毒攻击,保护网络条件下信息传输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3 基础设施层

包括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硬件设备包括网络设施、GPS、视频监控系统、短信平台等;软件平台包括图形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等。

2.4 数据层

数据层是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运行的基础,包括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引擎和数据交换平台。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的数据包括遥感图像数据、GPS数据、地形图、DEM、地面调查数据和防护资源数据、元数据等,经过采集、处理、标准化、传输、存储后形成基础数据库和元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引擎将为访问空间数据提供方法;数据交换平台为需要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数据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的环境。

数据层解决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中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的管理问题,为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提供高效的业务分析、决策、交换和共享的数据环境。

2.5 应用层

主要包括森林防火站日常业务工作所需要的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系统、林火监控预防模块、林火预警模块、林火扑救指挥模块、灾后评估等业务功能模块。

2.6 服务层

服务层指为用户提供资源和应用的服务,主要包括信息发布服务、视频会议和办公自动化。

3 防火辅助决策系统功能设计

3.1 数据管理模块

以GIS技术为核心,对防火辅助决策系统所涉及到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输入、存储、管理、维护和更新,同时提供查询分析功能,为森林防火提供决策信息,辅助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火指挥决策。

3.2 林火监控预防模块

森林火灾的大部分原因是人为用火不慎造成的,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火源,才能充分发挥林火预防的功能。目前人民大众手机的使用率较高,因此本系统将集成短信平台,实时对进入林区的用户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等信息的短信,从而达到林火预防的功能。

根据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气象资料等数据,以林班为单元,对其森林火险等级进预报和区划,对进入林区的人发送森林防火等级预警短信,短信内部包括森林防火的重点信息,如可燃物类型和干湿度、火源出现的危险等。

3.3 林火预警模块

作为县级防火办,获知火灾发生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群众报警、护林人员监测等方式。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通过遥感卫星可以及时发现林火热点。预警模块将从相关卫星热点发布的网站上下载热点信息,当系统发现所辖区内存在林火热点时,会及时报警,提醒值班人员查看热点信息,及早发现火情,进行林火的扑救指挥。

3.4 林火扑救指挥模块

林火的蔓延与天气状况、风力风向、地形坡度等因素紧密相关。一旦林火发生,需要以尽快的时间将林火扑灭。林火扑救指挥集成3S技术,通过以下主要功能,辅助林火扑救方案的生成。

1)火点定位及信息查询:

将火点坐标落实到森林资源分布图中,查看火点中心一定范围内森林资源分布、道路分布、水源分布、居民点分布以及地形状况,为扑火救援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2)防火力量分析

通过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按照设定的影响半径对火点周围的救援队伍、防火物资以及生物防火林带、隔离设施、居民点、邻近水源进行缓冲区查询分析。快速查询到相关防火人员的手机、电话、通讯地址,以达到及时通知、尽早灭火的目的。

3)专题标绘

包括火点标绘、救援路线标绘、防火隔离带标绘、救援力量标绘等专题标绘。

4)防火最短路径和最佳路径生成

根据火点信息、道路信息和地形信息,生成林火扑救的最短路径和最佳路径,部署防火人员和资源到达火场的路径。

5)林火蔓延趋势预测

可以根据风向、风速、坡度坡向分析、森林资源信息,通过林火蔓延模型,直观地模拟一定时间内林火的蔓延趋势,为林火的扑救方案提供科学的预测信息。

6)GPS监控

通过GPS的实时跟踪监控,可以知道防火队伍所在位置,了解防火队伍的行进情况、火灾的蔓延态势。对于及时调整扑救方案有重要作用。

7)视频监控

卫星监测由于具有间隔时间长的特点,不适合作为防火指挥决策的数据源。在防火进行阶段中,宜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将林火状态实时传回防火指挥中心。

8)三维电子沙盘

提供三维地形生成/隐藏功能,三维环境操作功能。相比二维地图表达,三维电子沙盘不仅能很直观的表现整体的地形地貌,还在地形通视分析、火势蔓延分析和辅助决策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3.5 灾后评估

包括对火灾造成的各种损失进行评估和对扑火方案的评估。根据森林资源分布图和火灾过火面积,结合二类调查数据和树木的生长模型,给出受灾损失报告;对扑火方案的评估将分析本次火灾的扑火方案,并与假设的扑火方案和历史扑火方案进行对比,评价此次扑火措施的有效性,为制定扑火预案提供参考信息。

3.6 历史火灾档案管理

该模块对历年历次森林火灾资料建档,实现对历史火灾灾情的信息的有效管理、更新维护、查询和统计分析、重演火灾的功能,为火灾预防和火灾事后分析提供帮助。通过历年火灾灾情重演、比较、统计分析,可以了解火灾多发时间和多发地点,分析火灾的诱发因素,了解扑救指挥的有效性,为制定扑火预案提供参考信息。

3.7 日常维护管理模块

该模块实现对每个森林消防队伍人员信息、物资储备站、消防设施及灭火装备、瞭望塔的人员物资配备情况、防火隔离带进行监控管理,上级机关可随时查询所需信息,以便对所辖地区火灾防范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同时该模块将对森林防火资源的空间分布合理性进行分析,如通过DEM来检查是否存在通视盲区,从而检验瞭望台的分布是否合理。

3.8 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系统参数管理、分权限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4 小结

本文综合运用“3S”、数据库、视频监控等多种技术设计了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的建立能为森林防火辅助决策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森林防火目标。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在本文中只描述了其简单的框架构成,其中还存在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如视频图像的实时处理、实时获取卫星热点信息、林火蔓延模型的建立等。

摘要:有效集成“3s”技术、短信平台、视频监控技术等对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进行了设计。该文讨论了该系统的架构体系,对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数据库采用那些数据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3S

参考文献

[1]沙宗尧,田扬戈.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地理空间信息,2007,5(4):8-10.

铁路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的应用 篇8

因为铁路的旅客输送活动会受到很多要素的干扰, 比如路线以及行车装置等等, 其一直处在一种规划运输的模式之中。假如无法合理的获取客流的相关信息的话, 就容易发生流量的高峰时间, 进而就会导致运能受到影响, 导致客流受到影响。在淡季的时候, 其水平虚糜, 导致费用变多。虽说相关的组织不断的分析存在的不利现象, 争取获得优秀的零界区, 不过其获取市场发展特征的措施等并不是非常的合理, 无法实现超前的分析, 积极的调节, 合理的反映, 未形成综合的战略体系, 很多有意义的信息无法被合理的体现出来, 无法有效地为管控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无法合乎形势的发展规定。其面对的不利现象有如下的一些:

1.1 无法对客流开展综合化的分析和测评。不能够精准的了解

客流的具体特征和发展方向等, 其运能不能够和客流保持一致, 干扰了站车体系, 同时亦影响到铁路形象特点。

1.2 无法全面的探索一个方向或者是一列车中的上座情况, 此

时就不能够精准的分析出有效地车辆的编组的数量等信息, 其效率就不好, 不能够确保利润最高。

1.3 无法积极地获取相关的信息, 尤其是无法合理的搜集掌握

公路和民航运输业迅猛发展对铁路的冲击, 以及客流分布不均衡等信息, 此时就导致客流的组织活动面对不利现象, 换句话讲, 运输组织非常的闭合, 无法和市场的机动特征保持一致。

1.4 无法合理的将市场划分。对于各类客流的构成等不是很了解, 不能够带来个性化的活动。

为了合理的应对过去那种单纯的靠经验来判断的现象, 确保运营决策合理, 自2008年以来自主研发《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 站在市场需要的层次上来看, 将追求利润当成是其关键的目的, 逐步的形成综合的, 以信息化要素为前提的新的体系, 进而能够为运作活动带来必须的信息, 确保决策合理。这个体系是一项全面的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其可以对我站的具体情况开展归纳, 而且能够对目前体系运作中有关联的相关要素开展分析。这个体系的探索能够确保相关的管控工作者得知整个站中一天的关键的要素内容, 同时还能够合理的查询车票的具体状态等等的一些要素, 此时就可以为决策活动带来便利。

2 关于该体系的组成要素

2.1 硬件结构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处于方便整个站中所

有级别的使用者能够了解到该体系的意义, 在其办公体系的网络中, 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服务器。它经由交换机和办公网联系到一起, 确保了所有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

2.2 软件结构后台应用程序采用常用的Windowsserver2000操

作系统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前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使用ASP页面服务器程序设计系统软。

2.3 功能模块

2.3.1 指标走势分析模块

主要包括旅客发送量走势分析、旅客上车人数走势分析、运输收入走势分析、始发列车上座率走势分析四部分, 根据历年数据形成各种图表, 为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充分挖掘运能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增收创效。

2.3.2 学生客流分析模块

和我省的教育机构联系到一起, 设置了学生的数据库体系, 经由对当年的学生的信息的更新, 来合理的分析预估各个阶段的学生的出行状态, 为售票活动提供依据。该模块采用数据导入、手工添加数据的方式将历年的学生基本信息、各院校放假日、学生各方向客流量录入到学生数据库中, 通过输入查询条件, 能够统计、预测出学生基本情况、各院校放假日、学生各方向客流量、学生日客流量统计表, 并自动绘制各方向学生客流、日客流走势图。

2.3.3 春运客流分析模块

结合过去三年时间中的相关信息, 分析车辆的到达人数等, 结合车辆的运输水平, 经由软件体系, 合理的预估这个年度的客流状态, 为申请加开临客、加挂车辆提供科学依据。该模块采用添加方式将运能基础数据、历年节前到达数据、节后发送数据录入到春运客流数据库中, 通过统计、预测出节前到达数据、节后发送数据统计表, 并自动绘制出节前到达数据、节后发送数据、节后运能充足走势图。

3 关于体系的应用

3.1 了解阶段性的客流特征, 积极的调节运输水平

经由该体系, 对到站等进行合理的分析, 进而有效地布局运力, 经由技术方法, 对长短途有效地布局, 按照运能逐日安排院校集中购票计划, 而且在特定的背景中, 对学校的放假时间进行了意见性的论述, 不但降低了运力, 同时还确保了学生们能够获得车票。经有利用学生票发售政策, 分学校送票、窗口提前发售、预售期优先发售等方式, 按照梯次进行票据的出售, 确保学生能够买到票。同时还关键的讲解了返程票等内容, 不但使收入变多, 而且获取了优秀的社会意义。二是通过《营销辅助决策系统》, 对春季民工流集中到哈中转, 冬季民工流集中返乡时期进行预测, 在农民工集中到达和返程时, 了解农民工客流情况, 提供农民工绿色通道、预留票额、专口售票等服务, 并设计开行管内农民工专列。

3.2 掌握市场运输信息, 作出营销策略调整

通过对民航、公路运输信息的分析, 我们适时调整营销策略, 与之展开客流竞争。一是争夺高端长距客流。先后还行动车组4对, 8个小时到达北京、天津, 4个小时到达沈阳。以其快速、准点吸引客流。在最高峰期实行重联编组运行, 扩充运输能力。二是争夺旅游客流。通过预测和建议, 在原有基础上, 开通了直达武昌、青岛、南昌、太原的列车, 争夺了部分航空旅游流, 成为经济旅行的首选。三是争夺城际客流。牢牢抓住哈大齐工业走廊丰富的客源, 不断增加运输能力, 平均1小时有一趟该方向快车, 还专门开行2对一站直达快车, 与公路汽运展开激烈的竞争, 以其舒适、快捷、价廉、安全的优势, 在竞争中占据最大的份额。

4 体系的运行效益

41此时的市场反应非常的灵敏

经由这个体系, 我站可以快速的对市场进行反馈, 达到阶段性客流提前1个月以上提出预测, 客流突增24小时内作出反应, 在能力上、购票上、候车上提供保证, 进而可以应对客源流失等不利现象。

4.2 能够更加精准的辅助决定活动

经由这个体系, 我站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按照经验来分析活动的现象, 此时不论是数据的汇总亦或是论述等都非常的精准。全部的预测都是设置在模型的前提之下的, 确保其更加的精准合理。

4.3 信息的传播非常迅猛

经由该体系, 整个站的所有的端口都可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内容, 数据调用实现了资源共享、电脑查询、自动生成, 其传播的时效特征获取了显著的意义, 对于那些专门的营销工作者来讲, 具有非常显著地意义。

4.4 具有显著地社会效益

经由这个体系, 在确保旅客的购票活动合理的前提下, 将问题放到自身的探索上, 在改善售票的心事以及扩张相关的资源等等的层次上, 积极地探索, 合理的应对了目前旅客出行不便的问题, 体现出大众化交通工具贴近社会、贴近公众的作用和作为, 此时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而且外在的营销氛围也得到了显著地改善。

摘要:哈尔滨站从客流预测、市场细分、适时通报、运力配置等方面不断探索, 借助信息可以来革新过去的产业, 形成了全新的体系, 即“超前预测、协调运作”的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 其对过去的分析以及预测措施进行了革新, 为铁路创造了优秀的潜能, 进而确保了运输效益能够有机的实现。

辅助决策实施中的数据集成 篇9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伴随企业发展与管理变革的过程。在其实施过程中, 企业内部管理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信息化建设初期往往缺乏比较严谨的总体规划;并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开发手段出不穷。结果是企业各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协同工作, 不能有效组织和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 导致企业信息化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主要体现在:

数据信息的共享不够。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但是, 由于建设时采用的技术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范畴不同, 造成数据以部门为界限分离存储, 数据资源难于被访问。

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够。本企业已经建立了光纤局域网并连接到互联网, 能够做到数据的快速、实时交换。但由于本企业的总部、下属各子公司之间存在的职能上的界限以及信息格式的差异, 信息系统不能形成数据的充分共享, 形成了信息孤岛。

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信息化建设基本停留在对现有管理和业务的模仿和简单计算上, 多数系统基本上是基础数据的录入和管理。数据中蕴藏着的巨大信息资源, 尚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加以利用, 信息资源的增值作用还没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 急需把这些孤立的以不同方式存储的数据集成起来, 建立数据仓库, 以达到信息及应用的共享。进而实施辅助决策系统, 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2 数据集成的作用及过程

2.1 实施辅助决策面对的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受具体业务要求、技术性以及人为因素等因素影响,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采用不同存储方式的业务数据。主要表现在:

异构性:数据库服务器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在差异。

性能要求:各信息系统经过多年运行, 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数据量都在百万条以上。采用传统的数据操作语句导入数据仓库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带宽, 无法保证辅助决策系统的实施性。

语义不一致:各项应用都是基于自身的应用数据库, 各类数据以应用为需求独立运行, 使得各应用数据库之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编码标准。

权限问题:数据库资源归属不同的部门, 需要在访问数据源数据基础上保障原有数据库的权限不被侵犯, 实现对原有数据源访问权限的隔离和控制。

内容限定:辅助决策系统并不是要重新开发一套大一统的信息系统。而是要在不影响现有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将需要的数据整合起来放入数据仓库中去。这是辅助决策项目所要面临的核心问题。

2.2 数据集成的概念

数据集成是指将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形式, 在原应用系统不做任何改变的条件下, 进行数据采集、转换和存储的数据整合过程。其目的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各个独立系统中的数据按一定规则组织成为一个整体, 使得其他系统或者用户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集成是企业辅助决策解决方案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3 数据集成的实施与作用

结合相关理论和本单位实施的实际, 笔者认为整个数据集成的过程分为:调研、制定方案、ETL开发三个阶段。

调研:在辅助决策项目前期调研的基础上, 考察每个系统的详细情况。

a.在了解辅助决策项目中的各类分析指标的基础上, 总结实现这些指标所需要的数据, 为后续调研提供目标依据。

b.根据总结的内容, 向业务人员了解所需数据在哪个业务系统中可以获得, 数据的可靠性能否得到保证。

c.根据用户提供的情况, 向各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详细了解所需数据在数据库中的表结构、所涉及到的代码表;与分析指标相关的统计方法。复杂的统计方法要索要源程序进行详细分析。这是分析结果正确性的保证。

d.根据调研的结果和要实现的分析指标, 设计数据集成目标表的表结构, 也就是在数据仓库中的存储结构。

制定方案:本阶段的目的是针对前文提到的“实施辅助决策面对的问题”和调研阶段的结果, 制定出数据集成的实施方法。

a.将数据源的DBMS及其操作系统分类, 指定接口的驱动方案。现有的商用ETL工具一般都提供针对不同数据库、不同操作系统的连接方案。本身不需要项目实施人员进行程序开发, 只需要向ETL供应商了解相应的操作方法。

b.整理与项目相关的各个系统的代码表, 对于代码冲突的情况设计代码映射方案, 避免出现语义混乱。

c.确定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方式。针对用户职责身份制定完善的数据访问权限。针对无法进行直接连接数据库获取的数据, 制定数据交换方案, 并验证实际效果。

d.针对项目实施所涉及到的数据量比较庞大的特点, 确定数据抽取的方式、时间和频率。

ETL开发:本阶段是数据集成的核心阶段, 调研的结果将在这个阶段进行展示, 制定的方案将在此得到印证。详细的内容在后文中描述。

3 ETL开发

3.1 ETL的概念

ETL是指从关系型数据库、桌面文本文件、XML文件等数据源提取出数据 (Extract) , 将得到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 (Transform) , 最后将数据加载到目标数据存储区 (load) 的过程。

其功能包括:定义数据源;抽取数据;对抽取出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格式化, 然后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式中;基于数据库规则或者事务规则对集成的数据进行清理;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现有的商用ETL工具, 如Informatic公司的Power Center, 都具备自动完成ETL的功能。因此数据集成的实施重点实质上就是在ETL工具内进行设置, 即ETL开发。这项工作是辅助决策建设过程中最复杂、费时的环节。

3.2 ETL开发

ETL开发一般分为三个方面:抽取设置、转换设置、加载设置。

抽取设置是指确定数据采集所涉及到的数据源及提取方式。通过不同的数据接口, 建立从不同的网络、操作平台、数据库及数据格式和应用到目标数据结构的连接桥梁。确定如何抽取并不件容易, 在实施中它需要经过以下的步骤:建立源数据系统的连接;从源数据库中提取出源表的列表, 确定提取的表;根据源表、提取规则利用图形化工具完成到目标数据结构的连接。转换设置包括清洗设置和转换设置功能。清洗即进行设置有效性规则, 对于数据项丢失、无效的记录和重复记录进行处理。数据转换则根据数据抽取时获取的元数据信息和目标数据仓库中表的元数据信息来对数据项进行转换, 包括数据的合并、汇总、过滤、转换等。转换功能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ETL中最复杂的就是这个过程, 特别需要项目开发人员和原有业务系统的开发人员的紧密协作。

装载设置主要是指设置抽取、转换的时间段和频率。设置时间段的意义就在于, 将处理过程放在各应用系统运行的低潮期, 不仅减低带宽的影响, 而且数据的稳定性也有保障。频率设置的意义在于在这种实时性和资源开销之间做一个适当的平衡--既能在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反映企业的生产情况又减少数据交换的次数。

可以相信, 经过数据集成后产生的数据构建起数据仓库进而实施决策分析, 能够使企业信息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有了可靠的依据, 能够让企业走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数据集成是辅助决策实施的基础, 为辅助决策提供统计分析的数据、素材, 是辅助决策系统之源。ETL在数据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向辅助决策系统提供规范化的数据。通过该系统, 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直观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关键词:辅助决策,数据集成,ETL

参考文献

[1]王宁.一个基于CORBA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的设计[J].软件学报, 1998, 9 (5) :376-382.

[2]黄为民陈世福.分布式对象构件及其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 .

[3]姜宁王忠等.空间对象模型用于Web下数据源集成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4]王宁王能斌.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查询分解和优化的实现[J].软件学报.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下一篇:高中基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