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结合”提升预防职务犯罪质效

2024-07-01

“五个结合”提升预防职务犯罪质效(共4篇)

篇1:“五个结合”提升预防职务犯罪质效

“五个结合”提升预防职务犯罪质效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刘建华

近年来,泰和县检察院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的要求,立足检察职能,努力构建立体式预防职务犯罪网络,不断勃勃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和举撒旦,“五个结合”破解基层院预防职务犯罪难点,打造预防工作亮点,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点、线、面结合,在构筑预防网上打基础。一是突出重点项目和个案预防关键点,对区域内国有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同步预防,适时开展跟踪监督、同步监督,与此同时,结合办案对已经查办的案件开展个案预防,从查办案件中暴露的问题和易发职务犯罪的环节,开展个案分析,帮助所在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起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二是延伸行业预防作业线,紧盯区域内关系民生和区域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窗口单位,根据其管理范围广、管理层次多的特点,发挥预防优势开展系统预防,采取检察建议的形式,帮助各行业搞好预防服务,对易发职务犯罪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流程、重大事项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三是拓宽社会预防面。广泛利用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宣传等多种媒体,采取举办讲座、发宣传资料、上警示教育课,以案释法、发廉政短信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创新宣教形式,面向社会普及预防。

打、防相结合,在凸显预防效果上下功夫。始终坚持“打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一方面对职务案件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教育一片,做到露头就打,打击从严,打出检察机关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必须在“防”字上想办法、做文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模式,掌握区域内的职务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对症诞生,有的放矢地开展预防。通过预防来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通过预防来搜集职务犯罪线索,促进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的“双赢”。

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在建立预防长效机制上做文章。该院以中共中央《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为指导,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担负起预防职务犯罪主力军的职责,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统筹规划、阶段性运作、三抓齐下,抓教育,坚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防,消除人们的私欲膨胀恶念,算清人生帐、金钱帐、家庭帐,使之“不想犯”。抓制度,坚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靠制度来管人、管事、管权,铲除滋和腐败的土壤,使之“不能犯”。抓监督,坚持建立严密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制衡权力,使之“不敢 犯”。才是防止和解决职务犯罪等腐败的根本之道。

“发挥优势”与“整体联动”相结合,在堵塞预防漏洞中显活力。发挥基层检察院在预防职务犯罪的专业优势,抓住易发、多发职务犯罪的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预防、行业预防、专项预防。利用检察建议和预防执法活动的优势,认真分析案件多发的原因和规律,预测可能滋生职务犯罪的环节和部位,努力探索有效的预防途径和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指导机关单位开展预防工作。与此同时,发挥各机关单位预防联络室的作用。以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牵头,以检察、纪检、监察、审计、财政、教育等党政、司法职能部门组成职务犯罪预防领导协调机构,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三个文明的总体规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落实党政领导奖惩职责。各机关单位结合自身特点,从教育、制度、监督入手,抓住本单位、本系统的重大决策、重点行业、重点岗位、重要流程扎实开展社会预防活动,真正构建起横向到边、纵边到底的预防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支持参与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预防氛围。

指导与培训相结合,在提升预防队伍素质中促工作。一是基层检察院的预防部门要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以举办预防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对各机关单位预防联络员的指导和培训。二是学习外地预防经验,借鉴他人预防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辖区内的先进预防经验。三是开展重点预防调研,针对辖区内易发职务犯罪的行业和部门进行预防专题调研,及时发现易发职务犯罪的环节和漏洞,帮助相关单位找出预防对策,提高机关单位的预防水平。

篇2:“五个结合”提升预防职务犯罪质效

我局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监控、组织收入和纳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功效,逐步实现纳税评估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实现规范评估常态化

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制度,制定纳税评估异常提醒、税务约谈、实地调查和案件移交实施办法,明确了在评估中异常提醒、税务约谈、实地调查和案件移交的适用情形、工作方式、业务流程、结果处理、文书制作和工作时限等各项具体要求,及上述四项工作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确定了纳税评估案件移交稽查和国税查处的办法。进一步完善配套管理办法,制定了纳税评估报告和案例制作要求、考核办法、评估能手评选办法、优秀案例评选办法等,建立纳税评估定期报告与通报制度,将纳税评估作为税管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列入考核体系,通过组织纳税评估质量检查和抓好各项考核与评选工作,实现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

二、人机结合,典型引导,因地制宜开展专项评估

自主制定了工作底稿和数据分析体系,以征管信息系统采集的各类征管数据为基础,应用同比、环比、配比、方差等方法,设置了票表比对差异率、增值税分析体系与企业所得税分析体系差异率、各税种税额变动率等46个评估指标和29个预警指标(已上线运行46个评估指标、28个预警指标),定期生成并下发评估预警信息,起到规范操作、提示异常、综合统计评析结果的作用。

在每年对重点税源户逐户开展一次重点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专项评估和行业评估。2011年统一组织开展了增值税重点税源企业及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重点抽查等专项纳税评估。同时,各税源管理分局结合税收管征难点、热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商贸批零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的近四个行业评估。据统计,全年累计开展88次专项纳税评估,补滞罚金额达8863.12万元,占总评估额的55.74%,有效推进了纳税评估整体工作的开展。

三、部门联动,通力合作,完善四位一体新机制

加强征管、法规、稽查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加强税源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发布重点税源户增值税行业税负通报和收入预警信息,指导基层开展纳税评估。二是强化评估案件移交查处,初步构建立体的税源监控体系。2011年各管理分局累计向评估部门移交纳税人评估案件37件,同比增长48%,已确定和初步查实的补滞罚金额达1311.01万元;管理分局之间相互移交2例评估案件,其中一件补缴税款74.39万元。同时,将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的涉嫌少缴地税征管税种的案件主动移交地税局。

四、加强交流,辐射带动,最大化利用评估成果 注重纳税评估成果的推广应用,着力做好交流与培训工作。一是创立纳税评估信息专刊编发各管理局具有代表性的纳税评估案例及成效较为显著的专项评估工作经验,对精选的纳税评估案例进行汇编与交流。二是表彰纳税评估先进单位、优秀评估能手和优秀案例,实施榜样激励引导。三是市、县两级局分别召开纳税评估经验交流会,剖析典型案例,实施以会代训。通过典型带动和税管员的经验介绍,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在市局组织开展的全市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评选中有1个案例获奖。

五、创新形式,大胆探索,充分拓展评估平台

(一)试行税管员交叉评估。积极尝试管评分离的评估办法,纳税评估在管理分局或评估办内部交叉进行,避免税收管理员自管自评方式下可能出现的管征弱化、评估不实、核查不细等问题。已完成2010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基础上,对12户纳税大户进行交叉评估,补缴入库税款 1537.66万元,加收滞纳金 71.21万元,合计 1608.87 万元。

(二)试点国地税联合评估。与地税联合开展对商贸企业的纳税评估、对医疗医保定点单位从社保部门取得医保收入的专项纳税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地税的税源监控合力。

篇3:“五个结合”提升预防职务犯罪质效

一、专题培训和个人研修相结合

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不同, 专业发展先后、快慢、精深程度也不同,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专业短板。专题培训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策略, 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个人专业现状, 紧紧围绕“师德、师能、师品”三大培训内容, 确立专题培训项目对教师进行培训, 让教师的专业特长更“长”, 让教师的专业短板得以改进。

个人研修是学校根据教师的发展提出相关的研修内容要求及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进行的研修学习, 它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个人研修, 把个人研修作为学校专题培训的重要补充。例如, 《新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已经颁布, 并于2012年秋季正式开始实施。为了让教师们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新课程标准, 学校可组织不同学科课程标准的专题解读和培训工作。同时, 给他们提出自我研修的要求, 要求教师个人结合专题培训深入地研读课程标准和相关解读文章, 切实提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

二、重点策划和现状问题研讨相结合

教师培训工作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学校的发展现实需要以及学校教师现状的客观理性分析, 每学期学校都要策划一些重点的培训项目和内容。例如, 上学期我们围绕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专门做了一系列的策划和培训工作:召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座谈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教科研培训会、青年教师教研论文写作研讨、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 这些培训活动得到广大青年教师的热烈欢迎。

与重点策划主题培训对应补充的是对教育教学中的现状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相应对策的小型培训, 这种培训力求解决的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让大家集中讨论, 形成共识, 促进问题的解决。有的时候现状问题研讨也是重点策划培训的前提和基础。例如, 我们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这个选题进行重点策划之前, 曾就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瓶颈、如何破解等邀请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了研讨。

三、专家引领与一线教师交流相结合

实践证明, 专家引领能给教师带来理论上的提升, 开阔视野, 从而激发教师不断向前奋进。例如, 每一年、每一学期, 我校都会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开课或者做讲座。我们曾先后邀请了思维科学家张光鉴, 特级教师詹明道、潘文彬、胡艳、王东敏等来校指导。

兄弟学校的一线教师在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我们也邀请。他们的献身说法则是另一种境界, 教师们感到亲切、有效、不遥远, 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例如, 东山小学许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独到的心得体会, 我们就邀请她到学校来与我校的班主任进行交流, 谈谈她的带班经验;上元小学的“思品”团队在市内小有名气, 我们就邀请他们到学校来与全体教师交流, 介绍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给大家带来了启示。

四、学校集中培训和分年级段培训相结合

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和专题, 学校通常采用的是学校集中培训的方式。前文叙述的开展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就是学校集中培训。学校集中培训能发挥集中的优势, 但在针对性上有所欠缺, 而分年级段的培训则可以发挥小型、快捷、针对性强的优势。例如, 一段时间里学校检查发现某个年级段的学生常规管理出现一些问题, 于是年级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何加强学生常规教育的专题培训, 就很有针对性, 主题十分突出, 效果明显。在实践中我们把学校集中培训和分年级段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两种培训的优势互补, 培训效果更佳。

为了取得培训效果的最佳, 在抓好学校集中培训和分年级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外, 还延伸出学校集中培训和分学科培训相结合、学校集中培训和分年龄层次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五、创设创新平台和教师展示自我相结合

传统的培训一般是主讲人在台上侃侃而谈, 而被培训者在台下正襟危坐地聆听, 很少会有互动参与, 也很少有学校教师自己成为主讲人的机会。然而实际上, 我们的教师中许多人都有某些方面的专长。不断创设创新平台, 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教师广泛地参与进来, 让他们自己成为主讲者, 自己成为舞台上的舞者。既能发挥教师的专长, 也能让他们得到锻炼。例如, 随着学校新网站的建成与使用, 我们在网站上开通教师博客和班级主页, 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再如, 我们在学校隆重推出草根化的“大家讲坛”, 这个讲坛面向全校每一位教职员工开放, 定期开讲。教师自选讲座的主题, 自选讲座的内容, 自己制作讲座的课件。关于教学的、关于自身专业成长的、自己读书的历程, 甚至如何养生等, 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上台开讲。这些平台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的参与热情很高, 是过去培训没有过的。

篇4:“五个结合”提升预防职务犯罪质效

一、把好选题关,审慎确定预防调查项目

选题是开展预防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决定预防调查价值和效果的关键。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来确定预防调查选题。2009年上半年,全省检察机关先后立案侦查了13件发生在国土资源系统的职务犯罪窝案串案,其中省国土资源厅就有3名副厅长涉嫌受贿犯罪。通过统计报表及相关信息渠道掌握这一情况后,我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发生在社会公共资源管理领域的腐败犯罪,严重影响了国家土地资源的正常管理,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是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的工作重点,更是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仅希望检察机关加大打击力度,更殷切期待着切实从源头上堵塞制度漏洞,遏止腐败现象。经过客观审慎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很有必要结合当前查办的这些案件,开展一次对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的专题预防调查,深入剖析该领域职务犯罪特点、发案原因及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建议,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经报请省院领导审批,正式启动了专题调查活动。

二、把好组织关,精心谋划预防调查工作

加强组织协调,是整个预防调查活动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省院党组对这次专题调查活动高度重视,由分管检察长负总责,省院预防处处长任组长,抽调预防处、反贪局、反渎局等部门的8位同志为成员,组成了阵容强大的预防调查组。调查组制定了关于开展省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调查目的、组织分工、方法步骤、各阶段主要任务以及纪律要求。

一是在方法步骤上,细化了調查工作阶段,分为熟悉了解案情、走访发案单位、集体研究讨论写作提纲、专人撰写调查报告等阶段,并明确了完成各阶段任务的具体时间表。二是在调查方法上,采用听取办案人员介绍案情、查阅案件材料、讯问犯罪嫌疑人、学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与犯罪嫌疑人领导及同事个别谈话、请发案单位领导发表对本系统预防职务犯罪意见建议、调查组集体研究讨论相关情况等工作方法,确保全方位收集情况。三是在工作职责上,根据调查工作需要,设立案件组、写作组、联络组等三个小组,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个人,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集体行动,密切配合。周密细致的组织安排,为专题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把好调查关,充分掌握预防调查资料

资料是否充分,体现着调查工作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调查活动成效。为此,调查组在获取研究素材和参考资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集中一个多月时间,走访了13个办案点以及发案单位,提审了12名犯罪嫌疑人,收集案件资料近50万字。

一是对办案点的走访扎实深入。由于大多数办案点分散在不同的市、县,调查组兵分两路进行走访,回省院之后开会集中交流各地情况,所获资料交由写作组专人统一保管。在办案点的工作不是仅限于听听汇报的“蜻蜓点水”,而是在座谈会听取案情介绍之后,一方面向办案人员详细询问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认罪态度、赃款赃物去向等信息,另一方面在办案部门配合下查阅案件资料特别是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的供述材料,从而增强了调查组对不同犯罪嫌疑人性格特征的感性认识。二是对发案单位的走访针对性强。调查组重点走访了省国土资源厅,在该单位的调查工作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集中四天时间与相关人员进行咨询谈话,内容涉及三名涉嫌犯罪的副厅长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入狱后干部群众的态度和议论、国土资源管理权力运行中的相关法规和程序、腐败分子以权谋私的管理漏洞,以及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意见建议等。通过走访,进一步增强了调查组对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手段、表现形式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理性认识。三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细致入微。调查组先后提审了12名犯罪嫌疑人,以平等交流的形式与他们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犯罪动机、犯罪原因、悔罪表现以及所在单位制度建设方面的漏洞,进一步增强对职务犯罪发生及其规律的认识。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为撰写预防调查报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把好分析关,有效保证预防调查质量

面对收集的50万字素材资料,以及走访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感性和理性认识,如何综合分析运用,从而撰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专题调查报告,是调查活动的出“彩”之处,也是对预防调查能力的检验。为此,调查组群策群力,既注重集体智慧的凝结,又尊重执笔同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多次研究调查报告的写作提纲和内容,反复斟酌修改近2万字的报告初稿。经过六易其稿,并报省院领导修改审定之后,形成了《江西省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原因和预防对策调查报告》。

在调查报告撰写和修改过程中,调查组注重了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吃透素材资料的精髓,对不同种类的材料梳理归类以备采用;二是合理构思专题报告的框架提纲,务求把需要论述的几大问题说清说透;三是突破以往调查报告写作中特点、原因、对策“三段论”的思维定式,增加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作为文稿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十种具体表现形式的阐述透彻翔实,从而增加了整个调查报告的厚重程度;四是精选最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腐败犯罪事例,努力避免文风拖沓累赘;五是在犯罪主客观原因剖析方面,大多采用犯罪嫌疑人的原话,进一步增强了真实性和深刻性;六是对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将笔墨重点放在依法行政、推进改革、完善制度三个方面,具有对国土资源审批权的运行加强管理制约的针对性和参考性。

上一篇:企业文化经典案例分析下一篇:2024年统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