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2024-06-08

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精选9篇)

篇1: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培训具有培养学习气氛;激发学习愿望;创设多种形式;讲究交流互动;提升实战能力五大特征.专业教师认清自己的`教师角色、教练角色、咨询角色、管理角色,才能使校长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必要的行动策略是: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开发培训课程、梳理办学问题、提炼实践经验、评估培训绩效.

作 者:张祥明 Zhang Xiang-ming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福建,福州,350025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10(5)分类号:G47关键词:校长培训 专业教师 角色定位 行动策略

篇2: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教师职业从随意化、经验化,走向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没有优质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好的教育,因此要使新课程改革成功,必须拥有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现实需要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语文教师的专业角色定位

教师的专业化,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西方学者埃利奥认为,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甫一样是“伟大的传统专业”。视教师为“专业人员”,教师首先要有“角色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师专业角色定位需有新的认识。

(一)教师是知识文化的建构者。

过去教师角色定位为“知识的传播者”,韩愈《师说》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典型的观点。教师当然要传授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知识,但是更应该懂得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性。随着科学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知识以不可预计的速度开始膨胀,我们的时代成了真正“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知识传播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跟上本专业学术的进展,占据时代的学术前沿,主动建构文化知识。过去、现在、将来,不学无术的教师永远无法立足于讲台。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1]在这里,“新课标”明确了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伙伴,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2]

(三)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意识”,特别是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把教材当作“唯一”资源,只“教教材”而不知“用教材教”,不知利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成为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走“开放性”的大语文教育道路。

(四)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影响者。

“新课程改革”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而且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发展他们的“非智力”;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完成认知目标,而且还要达成情意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有特殊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个性,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五)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主要建设者。本次“新课程改革”不仅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更新、教材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意味着理想的“学校文化”的创造。由于在学校中,教师“平等中首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校、对学生深刻、深远的影响。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说:“教师即课程,教师即学校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更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态度和蔼、作风民主、品德高尚,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明确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育信念。

1.明确教育理念,热爱本职工作。

教师的教育信念反映了教师对于教育活动的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看法,直接或间接决定、指引或调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专业理想,教师才能将教育视为快乐的事业并全力以赴;只有对所从事的工作深入了解,才能更准确、更灵活地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只有对祖国语言文字有深切的爱,语文教师才会对语言文字宝库中无数瑰丽璀璨的名著佳作心向往之,才会有钻劲,才会有持久的内驱力。

2.树立“热爱学生,育人如育子”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自主的学服务的过程,没有学生自主的学,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因此,语文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

3.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的教育意识。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它是被世界各国政府当作一个政策目标而加以肯定和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强制性和自觉性相统一的一种教育制度。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学生。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信息和方法咨询,如果没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知识储备,没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一名专业化的语文教师。

(二)优化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未来教师间的竞争首先是所教专业知识的竞争。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语文教师,其成长的重要途径就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获得。教师的综合素质结构也越来越强调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语文教师所应完善的知识体系依次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1.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和发展。

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其中,教育学的知识会启发你怎样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心理学的知识会帮助你提高思考艺术性问题的质量。由于语文学科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更多的是体现在怎么去教的问题上。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才能正确认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从而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2.牢固掌握语文专业知识。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科性、交叉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专业知识涉及多种学科如语用学、语音学、修辞学、词汇学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专业化的语文教师除了要掌握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语文教师而专门设立的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学习怎样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并会善于总结自己的课堂实践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3.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语文教学的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知识领域,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专业化对高素质语文教师的要求也体现在文言文教学、教材、诗歌等多方面的内容之中。作为一名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不仅应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广博的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使之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厚积薄发,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化语文教师不仅在知识结构上有所要求,在能力结构上特别是专业技能上也应有所具备。教师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和教师专业特殊能力两方面。现代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1.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能在教学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原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以及风格,对教授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设计,并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材和媒介,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更有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下,尝试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情景,启发问题;组织学习,展开活动;交往实践,共享成功;多元评价,互动发展;作业延伸,拓展积累。

2.完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能力层面的终极目的是言语表现。一口准确、流利、简练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上,语文教师更应比其他学科教师具备更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它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母语积累和语言交际能力,善于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母语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在培育学生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现代化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工具的能力;是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加工处理、生成创造、参与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当代信息化的环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会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整合到课程里面去,从而创造出最适合学生的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篇3: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远程教育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地域分离的条件下, 各种教学工作的总称。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程,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中,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教学工作的载体和平台。由于近年来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繁荣, 大大促进了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对于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 这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也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对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教师扮演的角色也需要有所转换。近年来, 远程教育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如何建设合格的远程教育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由于全方位地应用了网络通信技术使得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规模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当前发达的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领域, 使得学习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 只要连通网络, 就能方便快捷地进行学习, 不受时间和地域的束缚。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大大增强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性, 虽然教师和学生空间分离, 但是可以像在课堂上一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教学效果堪比课堂教学。同时, 教育教学资源对于每个学习者都是开放的, 教育机会均等, 提供了面向全社会的全员教育和终身教育平台。

教学与学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为主, 以教学为主”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以学习为主”模式。教师的角色由教学的主导和组织者转换为引导者和协助者, 从教学的舞台走向了教学的后台。对于每个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 观念的转变也是必要的, 教师的工作任务不单需要讲授知识, 同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各个方面的信息, 从中筛选出符合课程内容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能够把自己的资料与他人共享, 把与他人共享的资料收为己用。通过以上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

三、现代远程教育领域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模式由以前的“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为中心”, 同时教师的角色从教学的主导转向为教学协助者。所以,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应扮演以下几个角色:

(一) 教与学的先驱者。

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知识体系应是动态更新的, 在科技和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大环境下, 远程教育教师要实时的进行跟踪学习, 以适应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在教之前要成为学的先行者。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素质都要以教师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素质为基础。所以, 第一, 要将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 远程教育教师应改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定位;第二, 要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科技和知识水平, 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远程教育教师应加强学习, 并树立实时学习观念;第三, 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要求远程教育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增强远程教育效果。

(二) 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在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对于远程学习了解、熟悉并逐步适应的过程, 掌握对于远程教育适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并引导学生多渠道的搜集学习资料;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 远程教学过程的实施者。

在远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同时通过各种途径, 如Email、QQ、论坛等或其他即时通信工具来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 可以通过聊天室的途径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随时了解学习的进度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化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及时予以指导解决, 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 远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者。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 即从结果和过程两个角度来制定评价体系。远程教育教师应首先制定好阶段性评价原则,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对出现的困难及时排解,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对于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制定总结性评价标准时, 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平均水平, 不宜太高, 以免打击很多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也不宜太低, 使得大多数学生挑战欲和进取心下降。同时要使用鼓励性评价, 对所有学生取得的成绩都要予以肯定。

四、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

(一) 教师应注重把学习融入实践工作中, 工作和学习两手抓。

远程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需要在建设多媒体课程资源, 制作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和建立评价系统的工作, 同时坚持不懈的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理论, 熟练应用当今主流的信息技术等远程教育手段, 以便在教学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

(二) 远程教育机构应提供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 帮助其完善远程教育理论, 建立远程教育理念。

远程教育机构有着其他教育机构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 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同样可以通过这些手段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机构应定期在教学网站上发布关于远程教育领域的讲座, 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相关学科的专家为教师做实时讲座, 让教师在教学的同时, 接受高层次的理论教育。分析当下远程教育行业的现状, 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理论, 了解远程教育乃至教育领域的新动态;应把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堂开设起来, 提高远程教育教师的基本教育技能;应把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培训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活动,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革新, 提高课程资源建设和指导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水平。

(三) 远程教育机构应建立全员学习机制, 构建全员学习共同体。

在远程教育机构内应建立全员学习机制, 增强教师学习的意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依据远程教育的技术优势, 把全体成员组织起来, 组织成为学习共同体, 形成共同学习, 互相学习的局面。共同体成员包括行业专家、远程教育机构内教师和学生, 在这个共同体内没有角色的区分, 每个成员均可以是知识的播洒者也可以是知识的收获者。在学习活动中, 学习并不以教材或学科的章节为单位来开展, 而是围绕某个专题做阐述, 随后所有成员进行讨论, 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和共同体内成员进行交流, 最终形成一个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这种方式能够为远程教育教师提供一个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一举两得, 是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十分迅猛, 但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却有些滞后, 包括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 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阐述了在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和专业发展的策略, 对于我国远程教育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远程教育,角色定位,教育教学,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亚玲, 魏继宗, 李劲松.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8

[2] .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孙福万.远程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角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本”精神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传统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识到应该由传统的解析者、传声筒、训导师转化为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针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采取一些教学行为策略,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组织学生拓展阅读深入研究等。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即教师应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阅读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由教师的分析取而代之,而是应该由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时指导、点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的综合素质。

1.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组织者

在一切教学中,教师都是以组织者的角色出现的。教师作为组织者,应依据阅读教学内容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地组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研究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学习方法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如在讲《心声》这篇文章时,帮助学生明确目标、确立主旨,即通过刻画李京京的典型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生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在教授过程中,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喊出你的心声。这样一节活跃的阅读课,不仅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从侧面倾听了学生们发自心底的声音。

2.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者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从而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如在讲《心声》一文时,个别学生对老师的严厉看成是“折磨”、“虐待”,本人通过多角度分析,因势利导,从而引导学生对老师严中有爱、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的正确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3.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参与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倾听、交流有意无意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如在讲《背影》一文时,在文中找到一处运用比喻修辞然后进行简要评析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接着让学生四人一组,在文中找到一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并从语言表达角度进行评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再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交流中,本人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照顾差异,通过表情、举动来点拨提示学生,这样一来,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1.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和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时,不能一味地立足于答案,更不能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忱,从而调动学生预读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尝试创新。例如:在讲《背影》一文时,课前布置学生用优美语言描述记忆深刻的“背影”,并简要谈谈感受;课上播放歌曲《父亲》,“谈谈你与父亲的二三事”……从而创设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挖掘文章主旨埋下伏笔。临近下课时,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学生们纷纷举手甚至有的学生站起来就说出自己记忆深处的“背影”,如李鑫“那佝偻的身影是我前进的动力”,如王爽“擦肩而过,你的背影时刻荡漾心头”……

2.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教育技术辅助阅读教学,创设高效课堂

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把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決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讲《背影》一文时,本人利用课余时间搜罗网上信息,制作课件,截取图片并配有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下轻而易举地挖掘主旨。一节课下来,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浅显渗透,学生学习得很轻松,教师讲授得很自如,可谓是一堂高效课。

总之,教师应该认识到从传统的解析者、传声筒、训导师向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势在必行,同时针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适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宗旨,演好主导者的角色,课堂这个展示风采的平台定能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曹春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J].才智;2011.

[2]李明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

[3]陈建军.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J].快乐阅读(上旬刊) 2012;1.

[4]盖桂花.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4.

篇5: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其新的理念、宗旨要求教师进行历史性的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必须对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认真思考并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课程给老师带来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期待着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如何改变,如何适应新课程、新教法,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倡导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教学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是开放和学习资源,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找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发学生思考的话题,灵活地运用好教材,来完成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的。课堂教学中要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重教知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任何时候“授人以鱼”总比不上“授人以渔”要好。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已经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

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传统师者总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自然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下尊卑的关系。教师应该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明白这一点,教师就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学生才能够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善于创新。

二、教师不能光喊不做

传统教育中,教师习惯于站在“为人师”的高度对学生定目标、提要求并监督执行,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对,那样做偏离轨道,但从不对自己提出要求,结果不仅学生糊里糊涂,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试想一名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精益求精而自己的教学却马马虎虎不求甚解,要求学生热爱劳动,自己的办公室却要学生打扫;要求学生遵章守纪,自己却总迟到早退;要求学生生活简朴,自己却奇装异服,那他的教育怎能成功,即讲道德的不道德,讲理想的没理想,讲文明的不文明,讲学习的不学习,讲诚实的不诚实,讲奉献的时时刻刻想索取,我们教师还有什么理由去说服教育学生呢?教师的品德、思想、学识、作风本身就是一本无形无言的教科书,是一面给学生树立榜样,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作用学生 的灵魂,影响学生的内心世 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应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始,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从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开始,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做到语言文明,待人礼貌,举止规范,遵章守纪,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教师严谨踏实的教学是学生奋力拚搏的动力源泉。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当教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学、感染了学生,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奋力拚搏,勇攀高峰。俗话所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篇6:护理专业教师角色定位及培训现状

近年来, 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许虹等[2]研究显示浙江省6所医学院校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不协调, 教师存在教学经验缺乏、学历层次偏低、科研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另有研究显示[3], 我国护理教育界在培养护生能力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效果却不明显, 这与护理教师角色定位不能满足教育发展要求有很大关系。

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其既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 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4]。《2003—2007年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组织优秀教师高层次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 不断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5], 推动全国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具体来说:一要着力提升教师道德水平, 二要着力提高业务能力, 三要着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四要着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五要着力推动教师工作改革创新。可见, 提高教师自身能力至关重要。笔者查阅大量文献, 从角色理论的基础及与能力结构理论的关系方面分析护理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培训现状, 现报告如下。

1 核心概念及其内涵

1.1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认为:角色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是在长期社会互动中完成的[6]。教师在扮演众多角色的同时, 有着独特的个人特质, 而这些特点又影响其职业角色功能的发挥[7,8]。

1.2 能力结构理论

能力结构理论源于18世纪早期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能力结构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能力类型, 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结构是不同的。吴雪梅[9]认为能力是企业拥有的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 是企业的一种智力资本, 是决策和创新的源泉。核心能力来自于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组织内部的集体学习以及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10]。该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护理界兴起, 90年代引入我国。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需要护理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知识、技能等基本能力, 所以引进之初该理论广泛用于临床作为评定护士专业能力、核心能力等的理论框架[11]。笔者通过角色理论和能力结构理论设计了一个理论框架 (见图1) , 更清楚地阐释了角色与能力的关系, 以帮助护理专业教师通过多种角色来发展不同能力, 并为其成长发展提供参考。

2 护理专业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 集多种角色于一身, 因此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如何定位护理教师角色及其应具备的能力也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其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育者——教育能力

研究显示[12],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育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有效力的影响因素, 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及学校建设发展。护理教师教学能力没有统一的概念或界定, 平步青[13]认为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案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反思评价能力及综合能力4个方面, 评价整体教学能力要从教学前、教学中及教学后3个阶段进行。我国对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较多, 对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较少。Johnsen[14]的研究显示护理教师教学能力比其他能力更重要。

2.2 计划者、评估者———评价能力

护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反思, 提供反馈给学生, 因此其必须具备评价能力, 包括对自我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等。赖红梅[15]认为教师的评价能力还包括筛选和制定测评指标的能力、实施评价操作的能力及处理评价结果的能力等。

2.3 研究者——科研能力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Stenhouse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 并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教师应当致力于教学、教育与学生研究[16]。我国学者沈宁等[17]结合国内护理师资状况, 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对护理学科的促进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角色的改变以及信息化的普及, 使护理教师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教师只有具备科学研究能力, 才能发现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解决对策, 同时也能锻炼科研能力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2.4 传播者———文化能力

不同的角度文化能力的内涵不同。葛云云等[18}介绍了美国多元护理文化能力的起源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家护理联盟、美国护理学会、美国护理学院联盟等均建议在课程中加入多元文化内容。学者Campinha[19]也提出了护士需要具备的文化能力, 包含文化渴望、文化认知、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及文化交往5类。Sharon等[20]提出护理教师如果具备很好的文化能力, 就会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经验,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但目前我国护理领域对文化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护生、护士文化能力现状及培养上, 对教师文化能力研究未见报道。

2.5 协调者———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与周围环境社会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项技能。护理学科发展需要护理专业人士的团结合作、护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共同交流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培养护理教师合作能力不仅能使其树立团队意识, 也使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国外对护理教师合作能力的研究较多, Leena Salminen等[21]通过评估护理教师与学生、院校领导者、临床带教导师之间的合作能力来分析其在循证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教师之间很好的合作与沟通会减少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帮助学生实现临床角色转换。

2.6 变革者———反思与批判能力

评判性思维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教育教学与学生培养研究的热点, 反思与批判能力也属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研究显示[22],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有助于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教学水平, 从根本上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反思与评判能力也是目前护理教师能力测评中应用较多、较为成熟的一种特殊能力。

2.7 指引者———信息能力

当今是科技迅速发展更新的时代, 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 对护理教育者来说,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对教师信息能力的研究于21世纪初期开始快速发展。张银玲等[23]分析了信息能力在新时期护理教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利用方面。综上所述, 护理教育者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能力, 紧跟时代的脚步,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准确判断信息优劣, 并将其应用于护理教育中, 才能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

2.8 支持者或情感顾问———人文关怀能力

人文关怀是护理专业立身之本, 护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实现自我。护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 身教重于言传, 若具备一定人文关怀能力, 关注学生, 理解学生的需求, 认知学生的行为, 体验学生的感受, 形成关怀型的师生关系, 才能更好地促进彼此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教育, 不仅是时代赋予护理学专业教师的特殊任务, 也是人类社会素质文明进步的体现[24]。护理师资队伍只有具备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 才能更有效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质。

3 护理专业教师能力培训现状

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而教师核心能力则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明确核心能力能为教师培训提供方向。国外学者Mekeon[25]早在21世纪初就美国护理教师培训奖励政策做出系统深入的阐述, 如向护理学院提供基金, 学院以此向打算在护理学院任教的学生提供贷款;设有高级护理教育基金及护理教育津贴等。而韩国早在1975年就建立韩国国家医学教师培训中心, 它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33个成员国中第一所国家级培训中心, 以帮助教师学习教学法、教育评价和课程计划方面的知识与技巧[26]。

国内研究显示[27], 中职院校护理骨干教师能力培训需求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发展能力、教学能力及专业能力。此外, 由于时代的变化, 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普及, 护理教师对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前些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一个突出表现是医院在职护士或护士长兼职承担护理教学任务[28], 但大多数临床护士并未经过正规的教学工作培训。而高等护理教育对一个国家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质量的改善以及人们健康水平的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护理教师, 使其知识转化为教育能力是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代秀红等[29]认为高校护理专职教师培养存在着培训方式及途径单一等问题, 调查显示这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高校专职教师是护理教学的中坚力量, 而科学合理的培训是提升其核心能力、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途经。现阶段对青年护理教师的培养也是研究的热点, 青年教师相对学历较高、专业基础知识牢固, 但他们缺乏系统的教学训练[30]。高晓红[31]认为青年护理教师是护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 但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对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具备严谨勤奋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 眼高手低。

目前我国报道最多的护理教师培训模式有校本培训模式 (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脱产短期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培训 (即导师制教师培训) 等, 但问题是我国没有专门的护理教师培训机构, 同时缺乏层级分明的培训, 护理专业教师培训任重而道远。

篇7: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关键词:幼儿集体活动;教师角色;角色定位;正确定位

幼儿的集体教学,是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等教学环节进行情感体验以及技能习得的过程。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中,教师如何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对于教学活动有重大的影响。

一、集体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集体教学是幼儿学习和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幼儿教师在集体活动教学中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导致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活动内容与幼儿兴趣间不同

在集体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对于活动选择的内容会侧重于让幼儿学习到生活的技能以及情感的体验,然而有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与活动的内容不相同,教师在活动前准备得不充分,顾及不到幼儿的兴趣所在。

(二)集体活动内容不够创新

教师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不够新颖,只是在许多原本已有的教学活动教案上进行修改,使教学活动不能够较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及《指南》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新者,而不仅是作为传授经验、知识者。教师应该在已有的教学活动基础上有所创新,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效果。

(三)教师在教学后反思不够

有些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没有对于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接下来组织的活动中,容易重复出现相似的问题。

二、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的正确定位

(一)幼儿体验的提供者

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应该担任幼儿活动体验的提供者,为幼儿提供体验的环境、材料,甚至是幼儿良好的情绪条件,注重幼儿内在的体验以及对于活动中的探究,而不是活动中的领导者。

(二)幼儿情绪的调节者

幼儿的情绪具有多样性、短暂性,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与他人发生摩擦,或者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挫折都会引发幼儿的情绪转变。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幼儿的情绪具有敏感性,并作出及时的回应,引导幼儿进行情绪的调节,并以较为良好的情绪重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

(三)幼儿兴趣的激发者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当幼儿表现出对其活动不感兴趣或者独自在一旁转移注意力時,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启发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一次户外的集体教学“量一量”活动中,有些幼儿关注到操场边上的大蜗牛,立刻转移了注意力,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开展了关于蜗牛的谈话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初步了解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老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四)集体活动课程的开发者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过程中,集体活动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在每次进行活动后,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总结,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把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五)资源的利用者

在多媒体、资源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要学会多方利用资源,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形式,都可以充分利用与借鉴。例如,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感知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家长、社区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学会充分地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为教学服务。

三、幼儿教师正确定位的有效途径

(一)寻找社会期望与自身的平衡点

教师在社会期望与要求下会有一定的压力,影响到教师角色的定位。因此,教师要多方了解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的能力与不足,在其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模式,既符合社会要求与期望,又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不被职业的压力所迫而被动学习与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对于自身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实践积累和自身学习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教师在集体活动教学中,要对幼儿的情绪有敏感性,对幼儿的行为要及时作出回应,积极地与幼儿进行交流,用言语肯定幼儿的行为,和幼儿积极互动,使幼儿表达欲望得到满足,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逐渐把握活动的内容,主动地去探索、体验,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四)与家长积极沟通,促进家园合作

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也是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是在幼儿园中习得,同时也是家庭环境影响的结果。与家长积极沟通,有助于幼儿发展的一致性、持久性。与家长积极交流,使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有助于缓解教师的压力,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冯莉莉.生成性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王冬梅.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4.

篇8: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专业成长研究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 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时, 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态度与行为模式的综合。长期以来, 教师一直被定位为于 “传道、授业、解惑者”。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进步, 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和新课改进程当中, 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 扮演更多的职业角色。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和人文内涵建设, 关系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首先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生才能发展, 进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 教师的专业成长又离不开自身的角色定位, 因为, 只有教师在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后, 才能有目的地培养自身素养, 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由此可见, 角色定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专业成长是教师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 一) 现代教育的实践反思者。新时代的教师应当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全面, 具备 “越界” 思维, 善于以跨学科的视角借鉴、吸纳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学术成果, 进行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俗语有云, 实践出真知。可见, 实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最终的目的在于 “真知”, 实践只不过是获得 “真知”的途径。而 “真知”的获得仅仅通过实践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进行总结、探索。新课程改革本身也是一种实践和探索, 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一线执行者和反馈者, 在践行过程中必须具备反思精神, 如此, 才能有批评和自我批评, 将新课改执行到底, 并引向 “正途”。

( 二) 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 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师则处于课堂的主导位置, 其引导作用。这就意味着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能再处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状态, 成为消极接受知识的 “容器”, 教师也不能再照本宣科, 重知识, 轻能力, 忽视学生技能、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而应该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 结合学生兴趣, 创设课堂情景, 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 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并乐于其中, 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 最终养成乐于参与、乐于探索、乐于创新的主动学习态度和习惯。

( 三) 教材创造性开发使用者。教师应从实际学情出发, 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入手,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对课程进行校本构建,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不适用之处大胆摒弃, 对有用之处详加讲解, 穿插组合, 灵活使用。其实, 教材可视为一部 “原著”, 教师应当是 “剧作家”, 将 “原著”中的重要素材编排成课堂教学的 “剧本”, 并在实施中担任 “导演”。

( 四) 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者。现代教育的本质为 “教书育人”和 “以人为本”,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当好典范, 做好 “师表”; 其次,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应当注重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将每一位学生视为 “益友”, 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并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 一) 培养专业情意。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真正热爱教师这一职业, 是一种不为物质诱惑所动的意志, 这就是所谓的 “专业情意”。它直接决定了教师想不想教、愿不愿教, 同时还是教师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且无怨无悔的强大精神动力。值得一提的是, 在使教师了解和深刻认识到自身职业伟大性、重要性的基础上,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也是维护教师专业情意的重要有效措施。

( 二) 拓展专业知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双重特点。除了所教学科知识外, 还要掌握相关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这就需要: ( 1) 加强自身学习。专业成长源于专业自信, 而专业自信源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宽泛的人文视野, 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去汲取、积累。 ( 2) 完善培训体系。成熟、完善的专业培训体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障。应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培训机构可以是高师院校、综合大学、民办机构, 甚至是外校或本校内部的, 重点在于让教师自主选择, 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需求的同时,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减负增效。

( 三) 科学自我反思。 “经验+ 反思= 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 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教而不思”等于原地踏步, 等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劳动, 只会增加经验积累, 得不到专业成长, 教学效果亦不会有明显提升。教师只有不断对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反思, 才能全方位审视、分析、反省并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 任何一个符合时代需要的学者型教师都离不开在反思中提高, 在研究中成长。

四、结论

新课改对于教师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因为以 “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的新课程改革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而高素质的教师离不开其专业成长和明确的角色定位。因此, 研究教师的角色定位及专业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助于教师明确自身定位, 扮演好自身角色, 履行好社会职责, 同时,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最终,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同时, 由于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教师也需要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予以明确, 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从教师角色定位与专业成长的定义及关系入手, 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教师,角色定位,专业成长,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梁木.试论如何加速高校新教师的角色转换[J].高教论坛, 2006, (4) :182.

篇9:课改背景下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课改背景;专业教师:角色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提出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三以一化”课改指导思想,明确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是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解构后的行动体系的重构,课程改革已不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推倒重来。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向来又是自下而上的“草根式”变革为主,所以职业教育的一线专业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课程改革主体。他们承担艰巨的任务和职责,同时也为他们的发展拓开了更大的空间,承担起更多、更新的角色。研究课改背景下专业教师的定位问题,有助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在课程层面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职业教育课改背景下,专业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教”,更要关注“教什么”,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且也是重要的课程开发者。

1专业教师是课程目标的构建者

课程目标的科学确定是职业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课改背景下,专业教师是课程目标的构建者。专业教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依据职业本身的要求和学习者自我发展的需求,参照“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构建职业教育课程的多元目标,培养满足功利性岗位需求的“职业人”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2专业教师是课程结构的架构者

课程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学生按什么顺序学习及其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变量。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科学地构架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应该是工作过程导向的。

在课改背景下,专业教师是课程结构的架构者。专业教师要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着力构建“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摒弃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转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呈现“学习领域一学习情境”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由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转向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结构,按照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的逻辑来安排课程内容。

3专业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包括构成课程的要素和保障课程实施的条件,有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静态与动态、预设与生成的各种资源,呈分散无系统状态。课程资源并不等于课程,课程资源只有有效开发才能成为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专业教师是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重点应从教学资料、教学设施、教学方式、教学师资四个方面进行开发。

专业教师应以“项目”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体,开发“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即每个学习项目的实施都有配套的内容、配套的设备、配套的专门师资、配套的评价方式;学教都要有配套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在职业活动情境中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活动,在行动巾习得知识,生成职业能力。

4专业教师是课程评价的设计者

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方向及质量,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没有评价体系构建的课程是不全面的。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设计课程评价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终结性评价还是发展性评价,要重在趋势;二是同一性评价还是特质性评价,要重在特色;三是结果性评价还是过程性评价,要重在动态。

专业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为目标来设计课程评价。用口试、观测、现场操作、案例报告、情境对话等方式,替代传统的书面笔试的单一方式;用自评、互评、他评、小组评定、第三方评价等多元主体替代传统的教师评价一元主体,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角度替代传统的成绩评定,形成主体多元,方式、内容多样的课程评价体系,真实反映职业学校学生智能类型和水平。

二、在教学层面专业教师的角色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开发阶段的自然延续。也是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教师要探寻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教育价值。行动导向教学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在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价计划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激励者。

1在获取信息阶段。教师主要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在获取信息阶段,要解决“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信息的收集工作,为“制订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行动导向教学中,信息的获取过程不是无序的,它是在教师有效地组织下借助各种学习活动有序地展开的。“小组学习”是行动导向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往往不知所措。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进行融合,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开展有效的分工与合作,指导学生有序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

2在制订计划阶段,教师主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制订计划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专业的处理和专业的应用,有效地完成工作计划的制订,师生再进行专业论证和决策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解决“应怎样做”的问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学生,对如何独立制订计划。往往无章可循。教师要有目的地预先设定相关的问题,有效地引导“学习小组”有目的地开展讨论和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序地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碰到一些困难需要帮助和解决,教师通过专业对话的形式,开展专业指导。

3在实施计划阶段,教师主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学习氛围,引导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具体的帮助或提出一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更多地担当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

有效的引导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学生主动参与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要求。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传统教学的学生,面对新要求的挑战往往束手无

策,这就要求教师从心理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实践,做好抗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从方法上引导,借助问题的有效设计,引导开展有目的的学习,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收获学习的策略;从价值上引导,注重培养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体验与反思。

4在评价阶段,教师主要扮演学生自我评价的引导者和学生成长的激励者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评价过程要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全面、真实的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激励者。

其一、教师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引导者。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教师只在评价中进行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以求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激起有效的自我反思、实现有效的自我提升。

其二、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激励者。教师要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开展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变化。教师要善于发挥评价的指导和促进功能,面对真实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扬长补短,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三、在素质层面专业教师的角色

从“传统的课程使用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从“传统的教学实施者”向“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激励者”转变,专业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必然要有质的飞跃,蜕变的过程也是教师重塑素质的过程。

1专业教师要成为勤奋的学习者

专业教师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学习密切相关,专业学习也是新手向专家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专业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位勤学好问的学习者。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其一、专业教师要学习课改理念、课程理论和课程开发技术等提升专业教师课程理论和课程开发能力。其二、专业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新课程的驾驭能力。其三、专业教师要学习新技术,在专业实践上有新突破,真正具备“双师”的能力和资格。

学习的效果决定了专业教师成长的速度。专业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精选好书小组学,专家讲座、论坛集中学,课改现场实地学,课改沙龙、新课程培训做中学,在“边学习、边开发,边实践”的行动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走在改革的前沿。

2专业教师要成为潜心的研究者

专业教师的提升与教师的专业研究密切相关,专业研究回归实践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专业教师要成为一位潜心的研究者。

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到好的提升过程。其一、专业教师要结合专业的课程改革寻找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实行实践研究一体化。其二、专业教师要参加省、市各级教学观摩研究活动,开展课改实践的集体研究。

研究的投人程度决定了专业教师的提升速度。专业教师要主动参与专业教研组、课改工作组、专家工作室、省市课改中心组的研究活动,建立与课程专家、行业专家的专业对话的探究制度。通过专业组织带动专业研究,在“实践一研究一反思”的行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3专业教师要成为互助的合作者

专业教师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合作密不可分。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方位、立体式的协同配合,仅靠一两个骨干教师的各自为战是难以实现的。专业教师要成为一位互助的合作者。

合作的过程是一个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工作”的发展过程。其一、专业教师要主动下企业进行专业锻炼,获取职业世界的最新信息。其二、专业教师要加强与同伴的合作,重建教师的工作方式,取长补短,提升专业素质,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工作团队。

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专业教师的发展高度。专业教师下企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校园要形成互动机制,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实施团队,要形成定期工作制度。专业制度促进专业合作,通过团队的建设来推进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

4专业教师要成为成功的反思者

专业教师的再提升与教师的专业反思密切相关。专业反思是专业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师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反思者。

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从好到优的完善过程。专业教师要结合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实践、我们的研究、我们的合作等,在阶梯式的反思情境中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总结我们的成功之道,找出我们的问题所在,想出我们的破解之策。

反思的深度决定了“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速度和质量。专业教师要经常性自我反思,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在合作中反思;要开展同行对比反思,参加各级教学研讨后反思;要开展专家参照反思,通过专家论坛,在与专业对话中反思。通过自我反思、不断自我完善、实现自我提升。

课程改革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视野,促使专业教师在专业学习、专业合作、专业实践、专业研究、专业反思中从新手向专家成长。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83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70-74

[3]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

[4]张秋勤,职校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职教通讯,2007(1):71-72

上一篇:土力学公式总结下一篇: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常见阅读题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