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整合

2024-06-26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整合(精选六篇)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整合 篇1

校长角色, 是指校长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包括校长一系列不同的角色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应的行为。中小学校长在实施学校管理过程中, 由单一的管理者角色走向管理者、协调者、教育者、服务者等不同角色的融合, 为校长的职业注入新的内涵。

一、管理者角色

在校长诸多角色当中, 管理者角色是校长的核心角色, 这不仅是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管理学校内部事务的重要职责, 也是确保学校组织能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剥夺、削弱校长作为管理者的角色, 将造成学校管理工作的一盘散沙、混乱无序。校长管理者角色的具体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准确把握学校发展方向, 制定学校发展战略

学校自身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 作为管理者的校长, 应当带领师生员工, 在充分、客观分析学校历史积淀与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对学校发展作出清晰的规划, 明确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 建立共同愿景, 通过共同愿景凝聚教职工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同时, 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要依据学校的特色进行准确定位, 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创新。

2. 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形成“用制度管人, 靠制度办事”的机制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如果校长陷身于琐碎杂

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刘波筅广东东莞低涌中学刘泽环

乱事务, 就无法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中去。通过建章立制, 对各个岗位职责进行清晰界定, 对各项工作的目标、程序、方式、途径等进行明确, 形成良性的制度运转体系, 要让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白: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大家一起思考:我们如何去做校长就可以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在资源的优化整合、组织架构方面分配更多的精力, 思考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

3. 引领学校教育观念的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能力。作为管理者的校长, 更应担当起学校观念创新的领头羊角色, 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 在学校中营造一种对话的学习交流环境。一方面校长为广大教职工创新教育观念提供保障条件, 例如:搭建教职工共同学习研究的平台, 促进教职工相互学习, 激励教师群体在自由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教育观念的创新。另一方面, 校长应做到以身作则, 保持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提升自己作为校长的职业素养, 为经营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位贡献力量, 以此来获得学校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与资本。

二、协调者角色

随着学校与外部环境联系的不断加深, 校长需要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 能够与政府、企业、家长、媒体等各个方面建立关系, 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此时校长所具有的角色就是协调者角色。通过校长的协调作用, 提高学校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甚至可以化解危机。例如, 有的校长在管理过程中, 由于对某些改革措施未能与家长充分沟通协调, 导致家长误解甚至坚决反对, 造成改革失败。在未来的学校管理中, 作为协调者的校长, 能够起到沟通四方、协调上下的作用。

1. 校长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校长作为协调者的关键素质。一方面, 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要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 特别是要从兄弟学校发展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这一切都离不开校长的沟通、协调能力。另一方面, 校长要善于营造和谐、顺畅、高效的工作氛围, 理解、宽容、倾听, 学会妥协, 还要坚持组织原则、工作纪律等, 为学校组织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调氛围, 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国外学校有的校长定期聚集在一起就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享。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内部的管理效率。

2. 校长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一所学校的正常运转, 离不开公安、消防、卫生、质检、工商等各职能部门的协力合作, 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提供保障。随着中小学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 校长要担当起协调者的角色, 与政府职能部门就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磋商, 积极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从政府角度来看, 政府对学校的管理从统包统揽走向宏观管理, 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学校, 因此政府职能部门不可能深入到学校内部, 无法洞悉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隐性矛盾, 这就要求校长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所说的“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绝非溜须拍马、行贿、“走后门”等不良行为, 而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 向政府职能部门反映问题, 争取政府在人员、经费、政策等方面的优惠, 为学校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 这一切的实现, 需要校长充分发挥作为协调者的角色。

3. 校长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

传统的中小学管理中, 校长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事务的管理上, 而忽略了与企业之间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似乎校企合作是大学的专利, 和中小学不相干。未来的中小学管理, 校长作为协调者的角色, 将凸显与企业加强沟通协调的职能。一方面,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 有利于提高解决学校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 “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 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等, 为校长利用企业资金改善办学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据。另一方面, 中小学与社会的疏离, 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许多学生在面临大学专业抉择时, 对于选择哪个专业一筹莫展。校长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可以拓展、延伸学生的第二课堂, 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 有效提高学生对企业生产实践的感知、对个人爱好取向的定位,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4. 校长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 (家庭) 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明确了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教育活动的专业性, 许多家长在子女受教育的过程中, 仅凭个人经验、好恶、臆想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因此, 校长在沟通协调家庭和学校关系上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在未来的学校管理中, 校长作为协调者角色, 要与家长建立一种友善的伙伴关系, 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 使家长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此外, 学校还可以把每学期的工作绩效向家长公布, 以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从而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 校长通过组织教师召开家长会议和开展家访工作, 也是密切家校关系的重要纽带。

三、教育者角色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通过个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激励、引导教职工迸发出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自我管理的价值观, 校长在其中展现的角色, 可以称之为校长的教育者角色。校长权力的发挥, 不仅来自政府的任命, 更取决于校长的教育素养和教育人格, 取决于他的职业道德修养。具备领导艺术才能的校长, 往往很少对教师以命令的口吻安排工作, 甚至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教师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校长教育者的角色, 是对付过分仰仗权力来实施学校管理的有力武器。如果校长过分看重权力, 甚至擅用职权处理事务, 有时尽管能收效于一时, 但终究无益于长远, 久而久之, 会降低威信, 影响权力的有效运用。校长要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起教育者的角色,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 校长要成为教学实践上的行家里手

不懂得教学, 难以做好教师;不精通教学, 难以做好校长。一个校长要想在学校知识分子云集的教师团体中树立威信, 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校长进行专业引领, 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必须进得了课堂, 说得出名堂。一方面要深入教学第一线, 聚焦课堂, 关注课改, 坚持上课, 认真听课, 与教师一起同甘共苦, 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 要掌握全局, 站在学校发展层面进行课程领导, 运用课改的新理念分析诊断课堂教学情况, 运用课改的新要求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2. 校长要积极倡导和践行优秀的团队文化

一个知识分子云集的学校团队, 必须有优秀的团队文化统摄, 而校长必须是这种团队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校长应当努力打造学校文化的“气场”, 建立起追求卓越的共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旦形成, 教师自然而然会在所有的工作中体现出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追求, 而不是每件事都要告诉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具体如何做事, 应当留出空间, 让他们去创造、去发挥。校长应加强与教师的情感沟通与交流, 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创建合作交流的发展平台, 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其实, “无为而治”是一种管理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一种不露管理痕迹的“有所作为”。

3. 校长要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也指人的性格、气质特征的总和。魅力是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校长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教师, 是校长教育者角色的应有之义。办好一所学校, 关键还得靠校长用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专业素养来凝聚人心提升士气。首先, 要具有民主作风, 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 注意倾听他们的呼声与建议。教师的工作十分辛苦, 负担重、压力大, 要多给予关心体贴, 加强情感交流。其次, 要严以律己,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 把发展学校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要任劳任怨, 淡泊名利, 始终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四、服务者角色

随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校长在彰显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管理者角色之外, 又多了一重重要身份, 即服务者。校长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官僚形象, 本着服务师生的立场, 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各个方面的资源, 创造良好的条件, 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并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1. 校长要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决定了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 在未来的中小学管理中, 校长要更多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平台。一方面, 校长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针对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从教水平。培训的内容不能仅停留在教育教学层面, 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学校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参与管理学校各项工作的能力, 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 为了使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校长要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要在预算编制与财政规划、采购和供应管理、校舍规划和建设、学校社区关系、人事管理、在职培训、学校运行和维护、饮食服务等方面通盘考虑, 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 使学校处于健康持续的良性运转中, 尽可能减少干扰教师教书育人的各种因素。

2. 校长要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中心,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校长的服务者角色, 体现在许多方面。引导全校教职员工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伟大使命, 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的“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校长在技术整合中的角色 篇2

时至今日,谈到课堂教学中技术整合的失败,人们大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探讨,而几乎无人论及学校行政人员特别是校长在技术整合中的角色。那么,校长及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如何使学校里的技术运用最优化?他们应该知道和了解什么?该实施和执行什么呢?

技术的使用者

校长如果想要教师在技术整合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身先垂范至关重要。校长如果能让教师强烈地感到运用技术是基于实实在在的需要,而非仅仅是由于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则教师会更乐于运用技术。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教师或认为没有时间“纠缠”于技术运用的教师,会因为校长的积极态度而重新考虑。

校长促进技术运用的最有效途径,莫过于自身对技术具有渊博的知识并能有效运用之。在一所学校里,如果校长积极参与技术运用,则该学校技术整合的程度必定较高;若校长只是口头鼓励运用技术,自身并不积极参与其中,则技术整合的程度必然不会高到哪里去。

技术的示范者

校长需要给教师作出示范。为完成这一点,校长可以尽量通过技术运用来达成行政管理的功能,并让教师知晓该如何运用软硬件设备。校长还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来鼓励和促进学校里的技术运用:

* 支持和鼓励希望出席会议及参加培训的教师

* 通过电子邮件发布通知和日程安排

* 要求课程计划、教案等以电子邮件或磁盘等方式递交

* 强调所有教师都参与建立班级主页

* 参加技术会议,了解别校的进展、别校教师整合技术的做法,以及别校校长鼓励学校里和课堂中运用技术的做法

鼓励和支持者

校长可以激发教师的好奇心,让他们看看运用技术能做些什么;可以为参加专题研习和会议的教师提供奖励;可以劝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技术的教师为别人示范;可以建立顾问制度,以便教师能得到具体的帮助和意见;可以为教师运用技术提供试验摸索的时间。通过这些措施,校长可以很容易地鼓励技术整合。

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亦是校长能提供的重要鼓励和支持。技术与课程整合可分两步走:首先,教师需要学习有关的软硬件知识;然后,才是对技术进行整合。只有当初步的培训结束后,为课堂教学给教师配发计算机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技术培训课程不应简单地提供关于软硬件的培训,而应帮助教师学会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技术支持学生的学习,拓展学习的机会。校长的鼓励和支持必须重点着眼于教职员发展,帮助教师学习把技术作为教学与学习的工具来使用。

谈小学校长的多重角色 篇3

一、自身形象上, 小学校长应该是一本“教科书”

作为一位国际球员, 姚明将NBA成功地带到了地球的另一边。鉴于姚明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他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休斯敦大学校长金奖”。在嘉宾的欢呼声中, 姚明发表了感言:“我希望我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不仅仅在篮球方面。”由此笔者想, 我们小学校长也应该是一本“教科书”。

1. 一本充满爱的教科书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 那就是师德;有一首歌最为动人, 那就是师爱;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 那就是奉献……”我们的教育要充满情感, 写满爱。我们小学校长更应该是一个懂得情感的人, 懂得爱的人。夏丏尊先生有一句名言: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不成其为池塘。所以说没有爱, 没有情感, 就没有教育!

(1) 要关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妙, 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作为一校之长, 更应把这句话时刻记在心中。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好, 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在我们的学校, 每个学生可能只是百分之一, 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讲, 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我们爱了百分之一, 就是爱了百分之百的家庭!小学校长作为一本示范“教科书”, 带头在思想上引导, 在学习上帮助, 在生活上关心, 在行为上规范学生, 那么教师必然也会是“看在眼里, 记在心中, 落实在行动上”。

(2) 要关爱教师。用关爱点燃教师激情是人性化管理,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关爱教师, 就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使他们时时能够感受到校长的关怀和学校的温暖, 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磁场效应”。“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所以, 作为一名小学校长要善于去“经营”教师的心, 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关爱、激励, 他们才会有职业幸福感, 从而更快乐、更富激情地投入教育工作。

2. 一本精装版的教科书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所以校长必须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以德服人, 以德治校, 时时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成为教师、学生学习的榜样。

(1) 要带头遵纪守法。一是要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坚持依法办学, 依法治校。特别是有关教育的重大决策, 要及时、准确、全面地贯彻落实。二是要廉洁奉公, 确保学校各项办学资金专款专用, 有效使用, 要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2) 要带头弘扬正气。作为一名校长, 必须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只有这样才能以己正人, 号召他人。校长不仅要在教师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也要在学生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还要在社会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二、教育工作中, 小学校长应该是一枚“指南针”

1. 思想上的引领者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 因此要不断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宛如一泓汩汩流淌的山泉, 常流常新。笔者常常从《给教师的建议》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教学思想;从《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中获取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从《如何调动和激励教师》中学习校长治校的方略;从《于丹论语心得》中体会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富足, 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 也来自于良师益友间的切磋交流……

2. 专业上的领跑者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 做了一辈子的老师, 但一辈子学做老师。笔者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 就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即使后来成为了一名事务繁杂的小学校长, 仍然带头开设公开课, 去年在全县小学校长示范课活动中还获得专家和领导的好评。带头撰写教学论文, 经常有论文见诸报端或在县市级比赛中获奖。带头参加各类竞赛, 在刚结束的教师基本功比武中荣获语文组一等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 这种努力也成为了教师们的“指南针”, 进一步促使他们认真读书、深刻反思、积极讨论, 为终身学习迈出了坚实的每一步。

三、教师成长上, 小学校长应该是一台“助推器”

1. 扬长

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校长要时刻关注教师工作中的闪光点, 多宣传他们的优点, 当好伯乐, 当好他们专业成长中的“助推器”。如教师要上公开课, 就可积极组织其他教师一起来评课, 一起来磨课, 一起帮他打造一堂精致的课。我校有一位女教师, 常年教低段, 普通话水平很好, 笔者就推荐她去参加教学故事叙述比赛。一开始她并不想参加, 笔者引导她:在你的教学生涯中, 有没有特别令你感动的事, 你写下来, 我帮你修改。结果, 在教学叙事比赛中, 这位教师以题目为《掌声响起来》的演讲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 获得了如雷的掌声, 一举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2. 避短

叶澜教授曾说:“要把教师当作一个人, 去感知, 去读懂, 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具体的人, 去寻找怎么可能对他有帮助。”所以, 当好“助推器”, 还表现在不袒护教师的缺点, 要用关爱的态度去提醒, 使之加以改正。如在一次学科检测中, 我校有一位教师所担任的英语学科, 成绩非常不理想。于是笔者先在他的课堂上找原因。听了几次随堂课, 发现事情的症结在于:该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不强, 课堂上几乎形成了一种“你讲你的, 我玩我的”的局面。笔者便跟他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给他指出了教学上的不足, 帮他研究改进的方案。第一, 教师对学生有爱, 但也要有严, 只有两者结合, 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第二, 英语课一定要上得生动有趣, 多增加一点游戏, 多进行一些奖励;第三,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背、会写, 要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 带领学生一起听录音磁带, 日积月累, 成绩一定会提上去。这位教师虚心接受了笔者的意见和建议, 一段时间下来, 教学成绩明显提高了许多。

四、人际关系上, 小学校长应该是一瓶“润滑油”

“凡是能解开的结, 就不要用刀割断。”在工作和生活中, 教师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抬头不见低头见”, 闹了矛盾气氛多僵啊, 非常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校长要有深刻的洞察力, 要有一叶知秋的敏锐, 对于事情性质要准确判断, 对策清楚, 措施到位。

一天, 笔者发现办公室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叶老师在生气地说着什么, 俞老师则在抹眼泪。经过了解, 才知道原来是昨天俞老师去参加“一日一课”活动, 教导主任安排了叶老师代她上两节课。俞老师跟学生说好了在这两节课里进行一次语文检测, 但叶老师上了自己的数学课。这下俩人闹开了, 一个说自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了, 一个说叫我去上课, 我想上什么就上什么。于是笔者把她俩叫到会议室, 笑着说:“看你们在闹矛盾, 我反而很开心!”“啊?”她俩的反应倒很一致。笔者认真地说:“真的!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 你们两位都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我作为校长非常感激你们, 也替学生们为有你们两位好老师而感到高兴。”听笔者这么一说, 她俩倒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时话锋一转:“你们闹僵了, 我们都不自在, 谁还笑得出来啊?这种小事相互协调一下就好, 你们说呢?”听笔者这么一开导, 她们都表示自己的态度有过激之处, 马上就和好如初了。由这件事, 深深体会到:校长要时时记得做一瓶“润滑油”, 淡化那些不愉快, 让整个校园充满快乐和愉悦, 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五、活动策划上, 小学校长应该是一种“添加剂”

1. 添加快乐

上学期笔者策划了学校“年度颁奖活动”, 至今仍为许多教师津津乐道。根据老师们平时的在校表现, 收集一些特别令人感动的画面, 笔者亲自撰写了充满温情的颁奖词。一起会餐后, 开始了隆重的“颁奖典礼”。“为艺术献身奖”———表彰的是两位体育教师, 在广播操训练中亲身示范, 付出了很多的辛劳;“甘为人梯奖”———表彰的是一位教师经常无私地为教师讲解撰写论文的心得体会, 无私地帮助其他教师做教科研;“默默奉献奖”———表彰的是一位教师在学校维修中自觉帮忙, 常常是被污水溅了一身而无怨无悔……大家欢笑着、回忆着, 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2. 添加健康

本学期, 笔者策划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以健身为目的的爬香炉峰活动。教师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攀登香炉峰, 一路上欢声笑语, 好不热闹!才过半小时, 就有几个身手敏捷的教师率先登上了峰顶, 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快意!个别体质较弱的教师虽感吃力, 但还是坚持不懈, 最后也到达了终点。最后, 经过激烈的角逐, 这三位教师荣膺前三甲。此次活动既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 也锻炼了体魄, 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整合 篇4

可以说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教育法制化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必然价值选择和大趋势,走向规范、精细化管理的学校也不可能离开教育法律法规的指导。在过去的2006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义务教育法》(修订版)相继颁(公)布施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版)业已获得通过;2007年国家将对《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进行重新修订,同时制订《教育督导条例》并加快《考试法》和《学校法》的起草制定。有人评价2006年是教育法“硬”起来的一年,可以预见2007年教育法将继续“坚挺”下去。那么处于基层管理岗位上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将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必须积极学习领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实现由“人管”到“法管”“制度管”的重大转变,积极强化并提高管理效能。

校长专业化提出已有时日,然而农村中小学的校长由于出身一线教师岗位,面对教学管理可以说是业务相当过硬,而在一把手位置上面对大量的其他事务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已显现出他们缺乏必要的综合调控能力,特别是在依法治校方面。在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健全(门类全、规章细、职责界定严格)的前提下,广大农村校长感觉极为不适应:靠经验管理而违背有关教育法律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处理学校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时感觉茫然无措,有时却一味地埋怨家长和社会群众“太明白”、 “太难缠”;内部制度不够健全、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并未真正得到落实和执行,学校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科学发展显得苍白乏力。

一、当好教育法规学习的“好学生”

面对不断健全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学会甄别,哪一类教育法知识对自己最为紧要,其中的哪些条款最适合用于解决本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或者哪些条款最易进行落实执行,要广泛而又有重点的为自己补充法律营养。不仅要对近期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深入、集中地学习,还要时刻关注《教育法》的重新修订、《学校法》和《考试法》的起草、制订进程,要紧紧把握教育立法与学校管理活动的利害关系。农村中小学校长要积极强化学习与自我提高意识,将有关学校管理、发展与校长职、责、权有关的条文规定学透、学活,并能积极落实于日常管理活动中。明确学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法律地位,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努力做到使学校发展:准确地定位、高起点发展、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农村校长只有不断地吸收法律知识营养,才能在农村这片特殊的环境中使自己强身壮体,并适时应用有关法律法规为学校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导航,使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体现出地方特色而又不失权威性。

二、当好处理学校有关事务的“法官”和“裁判”

学校不同于企业和商场,它是培养人才的特殊场所,存在着师生、生生、领导与员工等各种人际关系,他们间不断进行着各式的人际交往,在管理过程中不免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有时候感情能够促进校园和谐建设,然而不健康的人际感情却会破坏学校管理,使校园失去和谐氛围。特别是处于学校管理者位置上的农村中小学校长,他们的举手投足都会引起全校师生的注意。校长在某种情况下应该少一些“县官”气,多一些“法官”味,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去处理一些实际的学校事务,这样可能会更服众。如制订教师评价政策、出台评聘与晋升职务方案、处理一些校内治安安全事件时,都必须依法行事,讲究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做,才能增强校长在管理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因此校长要学会在教育法律法规中找出自己管理活动的“边”和“沿”,“深度”和“海拔”,依法管理学校,争取工作上的主动。

三、当好广大师生的法律“顾问”和“智囊”

“不依规矩何以成方圆”,作为学校专门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的“公仆”,校长有义务为教师和同学们提供必要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教师专业化只是意味着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比较精通和擅长,但在其他方面并不见得全部擅长;因为学生本身都是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许多事情需要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指导。在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一些具体事务时,则有必要通过“专门”人士对他们进行法律指导,在学校内部首当其冲的就是校长。校长可采取信函、面谈、电话交流等方式,也可采取开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普法培训等形式进行。在实践中,校长必须具有法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当好广大师生的法律“顾问”和“智囊”,这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当好依法治校的积极“践行者”和模范“带头人”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整合 篇5

一、中小学校长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一) 把校长评价指标渗透在学校评价指标体系中, 这主要是通过对学校管理水平评价、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等来间接评价校长。

这类评价指标, 把学校评价等同于校长评价, 其缺陷是明显的, 正如有学者指出:“如果我们通过对学校的评价来评价校长, 则很难反映校长的素质与工作绩效的真实情况, 而且也不合理, 因为校长的素质及其表现虽然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好坏, 他本人的状况与学校的发展虽然存在高相关性, 但是学校发展的状况如何除了校长的因素之外, 还有其他很多因素, 因此不能将学校办学评价和管理水平的评价简单地直接等同于校长评价”。

(二) 依据评价内容制定校长评价指标体系, 认为校长评价主要是从素质指标、工作 (职责) 指标和绩效指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这类评价指标体系, 试图对校长的个人素质、工作过程和工作业绩作出全面评价, 但是, “如果我们从素质、工作、绩效三方面评价, 难免陷入重复和繁琐, 因为工作评价是介于素质评价与绩效评价之间的环节, 它往往渗透在素质评价和绩效评价之中, 与它们难以截然分开。对动态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价难以把握, 也比较复杂”。

(三) 依据评价参照点制定校长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是以1992年中组部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 (试行) 》中提出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构建校长评价指标体系, 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最多。

如北京西城区、上海闸北区、上海黄埔区、浙江宁波江北区、安徽芜湖市等地区的校长考核指标。以“德、能、勤、绩”四个维度评价校长“虽然能够全面地涵盖校长工作, 但是内容上存在很多交叉, ……这就导致了评价内容的重复, 导致了评价的科学性和信度降低。而且, ‘德、能、勤、绩’这一框架沿用十几年, 并未随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这些重大变革进行相应修订, 在当前校长管理逐渐成熟, 校长走向专业化之路的背景下, 这些维度应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做出适当修订。”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的缺陷, 本文试图从校长的职业角色和工作行为特点出发建构中小学校长评价指标体系, 使之更符合校长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二、中小学校长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 校长的职业角色分析

校长职业角色是“—个人被任命为校长之后所具有的社会地位与身份, 以及社会、他人和校长本人对校长行为的期待”。校长需要对其扮演的角色有清醒的认识, 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履行角色行为, 才能满足社会和他人的期待。

中外校长的职业角色和行为特征是逐渐演变的。在美国, 大约在1865-1885年间, 中小学校长是作为普通教育工作者而从事某些学校管理工作的, 其工作信条是“教学性的教师”;在1888~1905年间, 随着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 校长必须更多地“关注和指导”学校教育方案, 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校长成为“应用哲学家”;20世纪初 (1905~1930) , 校长们开始把“作为经营的学校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管理信条, 校长成了“商业经理”;在1930-1950年间, 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 十分强调教师队伍的士气、群体的凝聚力、团队的合作以及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等方面, 扮演着“社会代理人”的角色。在1950-1970年间, 美国学校校长以“应用行为科学”作为学校管理信条, 积极对学校组织进行变革, 扮演着“行为科学家”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以后, 在对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中, 美国学校校长开始注意自身管理角色的转变。进入20世纪80年代, 美国兴起了一次次教育改革浪潮。校长和教师处于教育的多元要求和多元问题之中, 这些问题中的课程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学生纪律问题等则是当代美国学校不可回避的。因此, 到了80年代末, 美国学校管理者的角色行为引起了学校改革者的重视, 社会要求校长既要成为“教学领导人”, 又要成为“学校管理者”。

我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 没有分化出专职的“校长”。那时官学中的主管人员一般都是朝廷命官, 而私学的主办人员是兴办者本人兼教员, 类似于西方的“首席教师”。20世纪以来, 校长的职能和角色不断变迁, 但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社会活动家型校长和教育家 (学者) 型校长。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政府对学校的接管, 社会活动家型和教育家型校长逐步退出了学校, 校长由政府委派的干部所取代从而成为有行政级别的官员, 这种行政干部型的校长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等方面对后来的校长影响很大, 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改革开放后, 我国政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开始认识到教育有其特殊规律, 要办好学校, 校长必须掌握并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由此引发了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开始推行校长负责制。新时期我国中小学校长不再仅仅是行政官员, 更是学校发展方向的决策者、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对内对外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即专业化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

从中美中小学校长的职业角色和行为特征的演变可以看出,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 校长持有不同的教育管理信念, 从事着时代赋予他们的不同职责。演变至今, 校长兼具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个主要角色已得到普遍认可。

学校是专门育人的场所, 校长是学校教育群体中的一员, 他首先以教育者的身份定位学校的组织性质及核心价值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竭力做到使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 不是事务性问题, 而是教育问题。”因此, “教育者是校长的本质属性, 育人是校长的根本职能”。

领导和管理不同。里普汉姆认为, 管理主要是指管理者的工作所涉及的常规行为, 而领导则主要着重于创新和变化。领导和管理同为思想意识指导下的两维度的活动, 一个趋于理性, 一个趋于感性。领导偏重于决策指挥, 以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的过程;管理偏重于安排执行, 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进而有学者提出:“管理者是做事正确的人, 而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

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组织中的领导者, “要站得高看得远, 思考对学校的发展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意义的问题”, “要对学校发展进行内外环境分析, 确定学校的愿景和目标, 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 规划学校的未来”。同时“又以管理者的身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运用管理政策法规, 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学校实施全面管理”。

(二) 校长的工作行为分析

Marsha Speck认为, 校长有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个职业角色, 每一种角色都有相对应的工作行为。目前, 世界上有些国家, 如美国、英国和新西兰在制订校长专业标准时, 都是以校长的三个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工作行为 (工作领域) 作为出发点, 制定学校领导标准。比如, 1996年, 美国州际学校领导者资格认证协会 (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 简称ISLLC) 制定了6条学校领导标准: (1) 学校管理者是通过制定、表达、执行、保持整个学校团队共享和支持的学习愿景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2) 学校管理者是通过倡导、培育和保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教职工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和教学计划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3) 学校管理者是通过对学校组织、运作、资源的有效管理, 保证一种安全、有效的学习环境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4) 学校管理者是通过与家庭和社区成员的合作, 对社区多样化的利益与需要作出有效反应, 调动社区资源来促使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5) 学校管理者是通过正直、公正的行为并以符合伦理的态度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6) 学校管理者是通过了解、回应并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这个大环境, 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其中, (1) (5) (6) 是校长作为领导者的工作行为, (2) 是校长作为教育者的工作行为, (3) (4) 校长作为管理者的工作行为。

我国有一位研究者经过问卷调查, 把我国校长的工作行为分为七个领域, 并列出了每个领域的应该重点做好的具体工作行为: (1) 领导课程教学。具体的工作行为包括:①提供教育技术和教学材料、设备;②指导课程设计与研发;③指导与监督课程的实施;④评价课程与教学。 (2) 促进学生发展。具体的工作行为包括:①正确督导和评价学生的发展;②关心、激励学生;③指导并促进学生学习;④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 (3) 学校战略管理。具体的工作行为包括:①掌握学校发展现状;②制定学校发展规划;③领导学校成员共同实现规划目标;④持续监督和评估目标实现情况。 (4) 学校文化建设。具体的工作行为包括:①发展学校特色;②营造和谐民主的学校氛围;③建设学习型学校。 (5) 人事管理。具体的工作行为包括:①设计并建立学校的组织结构;②选拔和聘用教师;③关心和激励教职工;④评价、监督教职工工作;⑤鼓励和规划教师在职进修。 (6) 财物资源管理。具体的工作行为包括:①校园建筑规划;②学校财政的编制与预算;③学校财产的安全使用与监督;④学校资源分配。 (7) 公共关系管理。具体的工作行为包括:①学习和落实政策法规;②维持与上级机关的良好关系;③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④构建校际合作伙伴关系。其中, (1) (2) 是校长作为教育者的工作行为, (3) (4) 是校长作为领导者的工作行为, (5) (6) (7) 是校长作为管理者的工作行为。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为构建我国中小学校长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 校长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体系的导向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 采用因素分析法, 对校长的职业角色和工作行为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筛选和修正。笔者利用2009年3月承担韶关市初中校长提高培训《中小学教育评估》课程教学的机会, 针对校长角色及对应的工作行为特点, 征询部分校长的意见, 共同商讨草拟了3项一级指标, 9项二级指标和39项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筛选评价指标调查表”, 对培训班的59位校长进行了调查, 让他们对每项指标判定一个重要程度 (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 , 最后把判定为不重要和很不重要两项合计达30%以上的指标舍去。确定了37项三级指标。然后采用专家会议法, 召集了韶关学院教育学院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校长培训班10位校长进行讨论, 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用指标体系在韶关市两所中学进行了测评, 对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 两两指标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大部分达到了显著水平, 指标设计合理 (表1) 。

参考文献

[1]金娣.试论中小学校长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的几个关系[J].中学教育, 2003, (1) .24-25.

[2]褚宏启.走向校长专业化[J].教育研究, 2007, (1) .80-85.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整合 篇6

一、从我国教育的现状、教育的体制看, 校长是管理者

从我国教育的现实表现来看, 长期以来, 我国的中小学校长讲究行政级别, 小学校长分正科、副科, 中学校长分正处、副处、正科、副科四种类型。从我国社会变革的阶段来看, 在封建社会的旧中国, 各级各类校长也都是有“功名”的, 有级别的, 就是在民国时期, 各县的文职官员, 除了县长就是县学的校长。而进入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后, 党和国家更是对各级各类的校长提高了政治待遇, 都依照各地政府官员的级别, 享受同等级别的待遇。这些行政级别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也是历史真实的反映。从这些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表现, 可以做出这样一个论断,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

二、从学校的办学过程看, 中小学校长又是领导者

管理者和领导者是有区别的, 管理者是把领导交代的事情做好, 而领导者是做正确的事情。校长不仅是任务的执行者, 更是既定目标的守望者。

(一)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工作的总策划者

策划学校工作是一种学校管理的手段, 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中小学校长策划学校工作是一个不断积累教育经验、不断发展的周期性过程。每一轮学校新工作在策划时须以前一轮策划为基础, 并通过协调学校的各项活动, 使之成为有内在结构的整体性规划。校长策划学校工作关注焦点应是学生的教育需要和成绩, 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策划学校工作还应由校长在与全体教师讨论, 并由学校领导班子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实施。策划应该明确表述学校的目标, 陈述重要问题和有关政策, 包括课程、组织、全体教师的进修和发展以及与学校外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以学校工作报告的形式表现。

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规划作为一种学校管理的手段, 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总之, 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总策划者, 应该具有将自己的思维变成全校教职工的行为的能力, 使上下形成合力, 共同实现目标。校长要善于捕捉教改信息, 摸准教改脉搏, 开展教改实验。只有这样, 才能使一个校长管理的学校走在改革的前头, 使学校办出特色, 办成一流学校。

(二) 校长的个人品行影响师生素质的提高

高尚的人品和修养对下属是一种感召, 其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可以令下属由衷地钦佩, 甚至会使下属在短时间内便被其折服而关注、追逐、听命于他。由于学校是个特定环境, 学校校长管理工作的对象又是具有一定政治见解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教职工和学生。为此, 孤傲的权势者类当选领导的学校, 其成就总要比组织者类当选领导的学校差得多。中小学校长的品德修养要具备以下特点:为官一任, 兴学育才;一心为公, 光明正大;谦虚民主, 虚心向班子成员、向人民群众学习;经常检查自己对工作是否尽职尽责, 经济上有无违纪现象, 用人上有无亲疏之分, 生活上是否同群众同甘共苦;有豁达的气度, 虚怀若谷;容人有心, 忍让有度。只有以磁石般的人格力量吸引广大教职工, 才会使校长权威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从学校教育的本质看, 校长也是教育者

(一)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位好校长, 那么首先就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也经常听说一句话:校长是教师的首席。校长在学校不仅管理水平要高, 更应该是一位善于教学的优秀教师和学术造诣较深、教研水平较高的专家。校长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 洞悉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 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成果, 丰富自己的理论, 始终保持理论上的高姿态。校长还要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 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 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 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一个优秀的校长必须是教师成长的引领者, 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术带头人。具体来说, 校长需要指导教师学习、进修、探索、研究, 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指导教师管理班级, 如怎样观察学生, 研究学情, 提出工作思路和方法;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和家长进行默契的配合等。经验证明, 一所学校没有一个专家学者型的校长, 是不会带出名师、办出一流学校的。

(二) 校长是贯彻新课程思想的重要责任人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来进行的, 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 是一所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 有一些中小学校长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这些校长整天埋头于具体繁杂的事务中, 不能深入课堂去听老师讲课、去评课, 又不能深入地学习新课程的理论, 更不能走进师生中间虚心去求教。这样的校长是不可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的, 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校长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面向全体学生。校长作为教育者要做到深入课堂, 常听课, 会评课, 能够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上一篇:化学课程教材管理下一篇:文化旅游资源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