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业布置实施方案

2024-04-27

小学作业布置实施方案(精选9篇)

篇1:小学作业布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目标意识,落实学校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将教学常规要求落到实处,向落实要质量,向细节要效益,也为绩效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现制定期末教学常规检查方案。

二、教学常规检查内容、要求和检查时间

(1)、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备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听课、各种记录等。

1、备课要求:一课时一教案,有三维目标,注重德育渗透,体现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备课要跟进度或略有超前,学期、单元、课时备课要符合县教体局下发的各科教学规范要求的流程,必须要有二次备课。

2、作业要求:

各学科作业设置齐全,跟进度,作业量适中。

作业批改认真有日期、等级,批语有指导性。

批改记录内容具体,作业讲评有参考价值。

3、听课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每次听课要注明听课时间。

4、各种记录

政治、业务、自主学习各5次以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书写认真,有针对性、实用性。

5、单元、期中检测试卷批阅认真有等级。

(2)、检查时间:6月中下旬

(3)、检查形式:逐科进行检查

三、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反馈

对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将对相关教师进行交流谈话,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本方案解释权在校长室。

篇2:小学作业布置实施方案

作业布置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目的是为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和学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有效手段。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根据我校实际,对作业布置批改以及检查作如下规定:

一、作业布置要求:

各位老师要本着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原则,科学、精心地进行作业设计。作业应少而精,杜绝机械训练式的枯燥作业。倡导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的作业。

二、作业内容:

1、课堂作业:每周不少于四次。内容为课本中具有代表性、灵活性、巩固性的习题或教师自己精选的习题。

2、课外作业:小练习册,大练习册。

三、学生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要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时要做到一心一意,进行独立思考,不抄袭,不漏做

少做,不拖拉,对教师批改中指出的错误及时订正。

2、书写必须工整。执笔姿势要正确,一到三年级用铅笔答题;四到六年级用钢笔答题,作图用铅笔,数学、符号要端正、清楚。

3、数学簿作业:①先写练习几,每条作业前写上作业题号;②每题之间必须空一行,注意作业不出底线;③作业本不得任意涂改,更不能随意撕页;④作业如有错误,先在错题右边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如不够或还错,再在作业后面订正,并写上题号;⑤数学运算符号、等号排列整齐,疏密适宜,作线段图或几何体图时,选择位置、比例适当,竖式计算时,横线划在练习本的格子线上,写分数占两格,分数线划在格子线上。⑥计算题,一步计算采用连等横式计算,两步以上的计算用递等式计算,递等号要上下对齐。

四、教师批改要求:

1、课堂作业:认真及时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批改作业均用红笔。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作业批改后应有等级、有日期。若有错误学生应及时订正,教师认真做好学生订正后作业的批改。

2、小练习册:批改要求同上。

3、大练习册:选具有代表性的题进行批改,本书不纳入检查。

五、作业检查扣分项目:

课堂作业一月不少于16次,少一次扣0.5分。(有假期递减)学生未订正,一次扣0.3分。错批一次扣一分。无等级、无批改日期一次扣0.1分。

篇3:小学作业布置实施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1.机械重复多,思维参与少

机械简单的作业偏多, 比如一词抄几遍, 一首诗一句话抄几遍。 适量让学生抄写基础的内容有助于记忆, 但过量就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 作业功能被定位于“ 知识的巩固”和 “ 技能的强化”,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认为学生做得越多、 记得越牢, 学生的能力就越强。 曾经听闻一位老师这样教导他的学生: “ 这些成语的意思抄上30遍, 自然而然就记得了。 ” 难道真的是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 那些因为一个错别字就被罚抄几百遍的学生, 我想原本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渐被重复徒劳的作业打磨得无影无踪了。

2.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

许多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字比较组词,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练习题,甚至让学生买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然后让学生完成相关的题目。 硬性统一的作业偏多,忽视个体差异,效率低下,与实际生活脱离,不利于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时间长而质量低,面对大量的作业,学生望而生畏,草草了事,至于质量,无人问津,如此高耗低效,眼睛近视,书写较差,成绩则下降,作业成了摆设。

二、改进策略

过重的课业负担,容易造成孩子的睡眠不足、近视率提升、体质下降。 使孩子产生恐惧、忧郁,脾气暴躁,形成逆反心理。 为了弘扬个性,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应该有效地布置语文作业。

1.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乏味

语文作业应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 字词方面的作业体现 “ 勤”“ 少”,所谓“ 勤”就是经常复习已学的旧词语,尽量每节课都穿插,但数量不宜过多。“ 少”就是避免一词连续抄几遍,通过多次强化达到记忆的效果。 其次,字词应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检测。 阅读训练的作业应放在课内,如文章结构、句式训练、重点句赏析等方面, 应从方法技巧指点训练后,用《 同步阅读》 拓展课外阅读,这本书的阅读不宜布置太多书面作业, 否则会让学生失去课外阅读的兴趣。 关于作文方面,单元作文是训练重点,放在课堂完成,可达到训练速度、提升思维质量的作用。 不宜放在课外,避免了学生照抄或草草了事。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放在课外记忆、课堂检测,采用听写、书空或书面,抽背或默写的形式进行。

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课后布置。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没有选择的余地。 一般来说,听话的学生完成得较好,懒惰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或拖延、抄袭等方式。 为了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学习完课文后,学生自己可与人合作,设计一份作业,张贴到“ 成果坊”里,从而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作业的质量。

2.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给在外打工的亲人写信,给自家农副产品设计广告,帮父母做家务、体验父母辛劳,布置节日专题性作业,街头找错误字, 重大节日布置操作性作业。 如元宵节包元宵、端午节包粽子、包饺子,学了《 幸福是什么》 ,回家访问身边的人,他们认为幸福是什么, 感悟不同的人生观。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开放式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开作业的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如让学生学写动植物的文章,学生只有养过动物、种过花草,加上善于观察,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可布置学生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 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记录养殖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笔下流淌的必然是实践后的欢乐与欣慰。 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也锻炼了思维器官,而且培养了与人合作、搜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3.变革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 它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只有改变这种单一的形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多向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才有利于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篇4: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布置 树立观念 培养习惯

一、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能否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做无用功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学生时间,还禁锢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教师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目的就是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二、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

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课时有限,如果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课堂主要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作业绝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驭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只有真正获得自主权,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

语文无处不在,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教学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教師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绝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大海中遨游。教师如果能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就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

三、培养学生三种习惯

1.自我检测的习惯。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的,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设计作业时可以投其所好,以趣味取胜。比如:执教小学语文第三册《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在指名初读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你想怎样读,在小组互读时,其他同学评价小组合作得怎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在老师和同学一次次的评价中,他们互相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孩子们从情感投入中发现自我、找到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感悟故事中感悟生活,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的道理。

2.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通过大量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尤其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优秀的少儿读物,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实学生头脑,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三是科普读物,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3.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将语文与生活“链接”,语文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观察生活可直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在网络中,通过“链接”,可以从一个网页跳到另一个网页,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最丰富、最生动的生活教学资源,在日记本上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的财富。

四、引导学生做好三类作业

如果一个农民在自留地上只种青菜,那么,即使天天锄草、施肥,所获也只是青菜。同样,有了作业自主权的学生如果天天只抄写词语,那么只是掌握了些词语。种青菜、抄词语固然简单易行,但所获有限,相对来说,造成资源浪费:浪费土地,浪费时间。所以学生作业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搞多种经营。相应地,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一是“基础田园”——教材同步作业本,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后根据自身实际适量有效地做好预习、巩固作业,以此保证完成课本内容学习。二是“增产田园”——课外学习摘抄本,学生在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摘抄优美词句、片段,摘录知识、辑录学习资料,以此增加积蓄,主要在双休日完成。三是“试验田园”——课外练笔或日记本,可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每周完成一到两篇小练笔。这样由阅读到练笔,由积蓄到表达,学生生活上、心理上有准备,技能上有积累,持之以恒,定能言之有物。另外,为了保证学生作业态度端正、方式有效、内容安排合理,自主作业要及时反馈。一般每周检查一次,便于学生统筹安排。同时,自主作业更要允许差异。学生作业质量必然不相同,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认真地做了,自身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了发展,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自主地做好作业,作业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篇5: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策略与方案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作业要求一个样,期望达到同一教学目标,这么做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都存在差异,我们实施“一刀切”的作业方式,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如果长期这样布置作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适宜的锻炼,两极分化会更为严重。

一、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习题单调,内容陈旧

作业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二)时间要求一刀切

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程度好的学生而言,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盲点,使学生普遍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类作业中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作业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性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教学理念,因而,为了尽量更好地培养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作业效率,教师必须擅长从多个角度方面权衡考虑,这也是对教师因材施教能力的考验。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与落实

教学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解决教育中的普及和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

2.个性差异原则。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3.素质教育理论。实现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即:基础性,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就课内作业如何分层设置,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作业,教师与家长如何对学生进行督促与评价等内容进行探讨。

以下是分层设计的几点策略:

1.学生的分层。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每一名学生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给学生分层次:基础一般的分为A组,A层为基础类,也是必做类,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分为B组,我们主要设计一些模仿性习题,他们通过套用公式来尽快巩固学过的公式;基础好的学生分为C组,要让他们进行综合性练习,锻炼他们综合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对于各层次的学生,老师都应该注意对他们进行发展性学习的指导,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2.作业的分层。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把作业设计成自选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学生在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性完成作业内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选择B类中的两道题目。B层为拓展类,是选做类,适当地增加了难度,拓宽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讲评时,A层内容重在点拨教学的重点、难点,B层内容以理思路、讲方法为重点,从而保证各类学生学有所获。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的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们的进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课内综合部分同样应注意分层设置。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税率》课堂作业设计中B层作业:

(1)妈妈在邮局给奶奶汇2000元,需要交1%的汇费,汇费是多少元?

(2)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人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元?

(3)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而A层作业的设计:

(1)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率的,其余部分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2)小丽家买了一套售价32万元的普通商品房。他们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可以按九六折优惠价付款。打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元?买这套房子还要按照实际房价的1.5%缴纳契税,契税是多少元?

以上作业中A类是基础题,B类是发展性题,是综合性练习,有一定思维难度。

作业的分层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放归”作业自主权,从而推动作业内容能够和学生具体现状保持一致。

(1)“放归”后进生基础性作业权:我满意。通常提到的基础性作业,即为从教材内能够轻松找到,难度比较低的作业。

(2)“放归”中等生发展性作业权:我挑战。通常提到的发展性作业,即为将基本知识当作基础,不过应当展示自身观点的作业。

(3)“放归”优等生创造性作业权:不断超越。通常提到的创造性作业,即为将基础知识当作前提,呈现了非常突出的整体性还有创新性的作业。

另外,注意各层作业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需时间的科学设置,确保学生完成所选作业总量时间不超过规定要求。

三、分层作业的指导与评价

对分层作业的评价既要考虑到评价的内容,也要考虑到恰当的评价方式。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①作业中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从作业书写要求、整洁度,作业时间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习惯。

②作业中的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作为教师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真地分析、对待,评价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利资源。于此同时进行分层式的后置处理,也就是让学生做练习中发生错误的习题及其变化题,谁错了谁做,错得多,做得多,错的少,做的少,不错不做,这相当于“病人吃药”,不同的病人吃不同的药,无病不吃药。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方式,主要指批改学生作业的方式,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从评价主体考虑,我们主要将从教育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三方面研究与实践。

(三)评价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在学生作业评价表现上我们常见的主要有等级式等几种,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评语式、谈话式、提示语式等评价表现形式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篇6:小学作业布置实施方案

上传: 曾木荣

更新时间:2012-12-18 21:40:1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和反馈,而学生的作业就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学习效果的反馈。教与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是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因人而异的弹性化和培养兴趣的人性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给学生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这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内在要求。教育行政、教育研究部门和所有教学人员也都在聚焦有效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有效作业也受到了普遍关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师轻视作业的选择与设计;强化作业对知识的巩固作用,淡化作业的育人功能;题型单调,缺乏多样化的习题;题量过多,使得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身心疲乏,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教师在理论上对作业改革虽有所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不得要领。以上种种原因,我们提出“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试图从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作业入手,通过对现有的、传统的作业方式、作业内容进行改进,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要求教师调动教学智慧和灵感,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和调整,变革作业的有效性,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达到作业预期的和生成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2、新课改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不是空洞的、乏味的,也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在知识更新加快的现代,如何通过改革作业,整合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主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目标

课题组经过口头调查,详细了解了学生的作业兴趣、作业习惯;通过问卷《小学数学作业问卷调查表》的调查,了解了学生、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数学作业的题型、作业量的大小等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我校的数学作业负担不重,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有“吃不饱”的现象,对于类似“奥数”的拓展题应适当补充。据此,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分年级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作业;作业方式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总之,本课题主要研究通过丰富、新颖的数学作业设计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喜欢做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课题的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研究与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实验结果从学生身上找到答案。老师的一切作业与批改都为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哪怕是有几句鼓励的评语,也要考虑对学生是否有利,选择其中最有利的一条给学生,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

2、发展性原则

作业能体现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在评语中体现对学生发展的肯定,对不同学生,采取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也绝对是不相同的,因为“发展不同决定着方式不同。方式不同也决定着不同的发展”。

3、客观性原则

如果研究的口号只是在口头上,那还谈什么研究,尤其是对教学来说,离开学生,就没有研究。在研究中,分别选择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具体在他们的作业布置上采取不同的方式,反复实验,最终得到最适应于该类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布置方法。观察评语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时时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实际入手,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

六、课题的具体实施要求。

(一)作业设置

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倡导分层布置作业。从教材配套练习、课本练习精选或自行设计作业习题,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书面作业外,还必须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注重减负提质。

原则上每节新授课一次正规书面作业,低年级还应注意加强口算训练。具体建议如下: 一、二年级:

每周四次作业,可采用 “2+2”作业制。即每周2次小作业(口算作业),2次大作业。口算作业可专设口算作业本,口算作业分为两类:一是听算写结果,二是记算式写结果。两种方式可轮流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口头听算能力。三、四年级:

每周四次作业,采用“3+1”作业制。即每周3次正规书面作业,1次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每周一次,可以考虑分层。实践作业内容可包含两大类:

第一类:数学思维训练类。间周一次。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发展思维水平,打造数学特长生。

第二类:数学实践类。间周一次。内容可包含:⑴丰收园类:内容和方式参考青版教材中丰收园的形式。⑵调查类。数学教材中适合学生调查的内容,教师必须提出要求,让学生真正全面参与调查,经历全过程。作业呈现方式以调查报告、表格等方式呈现,要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⑶操作类。凡是教材中涉及具体操作的内容,必须给学生布置操作作业。让学生真正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全面提高学习实效。五、六年级:

每周五次,采用“4+1”作业制。即每周4次正规书面作业,1次实践作业。实践作业的要求同三四年级。

(二)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准确、细致,作业质量宜采用等级评价(A、B、C),激励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写上激励性评语。要让学生养成及时改错习惯,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提倡学生建立专门的错题册。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提高。口算作业可在课堂上口算结束之后,学生同位之间直接批阅。

七、依托活动,丰富课题研究内涵。

1、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

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是一种温习,更是一种回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的交流;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新。数学周记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课题需要我校从三至六年级设置了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数学周记记录一周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数学月报是记录一月来在数学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写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能让学生梳理、展示自己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发现、描述、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数学周记也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天地,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得到快乐和信心;老师从学生数学周记中得到的信息来反思和改进教法。

2、“数学诊所”。

学生作业出错是常见现象,或者“会而不对”、或者“对而不全”,这一直是学生、老师挥之不去的痛。虽然出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学生若能在这些错误中找出共性,进行诊断,并及时进行纠错,这对学生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课题组应定期开展学生作业易错题纠错——“数学诊所”活动。

3、口算计算题竞赛活动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用得最多的“数学知识”。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关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运算的意义,选择恰当的运算策略和技巧,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计算竞赛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计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计算能力,寓教于乐,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兴趣、责任,课题组要求各年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的课题特点等具体情况,每学期开展一次口算、计算题竞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探究活动。

除开展数学实践性作业外,课题组成员将根据本班学生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探究活动。如“数学擂台赛”:数学深度开发,对天赋生提高性培养。“数学生活网”:搜集数学故事,观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快车遭”:分类汇总所学知识的解题扶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关系网”:澄清数学(数字)间的关系,为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数学关系打牢基础。

5、各班级段开展子课题活动

课题组要求各年级在每学期根据子课题的侧重点开展1-2次活动。可以是学生的活动,如:讲数学小故事比赛、编写数学手抄报、数学趣题分享等,也可以是教师的活动,如:年级组作业设计评比、理论学习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教师们的课题参与热情。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时间:2011.3——2012.12 阶段: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5)

1、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子课题方案并向学校课题领导小组递交申报材料审查。

2、召开我校数学研究小组申报培训会,组织学习课题方案,填写申报表,向市教研室课题组申报。

3、组织数学研究小组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具体研究实施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1.5-2012.6)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有关的理论和指导材料。

2、根据学科特点,选定班级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

3、合理安排总结研究成功的有效性,并不断改进方法。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将别人的先进方法融入到研究的课题中来。

5、抓好有关材料的收集,以便查阅。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7-2012.12)

1、整理材料,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撰写报告、形成研究成果后递交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报市教研室课题组。

2、完成其他的工作。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制定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具体如下:

1、学习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协助课题组成员及时掌握有关信息。

2、组织管理制度:课题组负责人要担负课题的整体设计工作安排,成员要明确分工,既要各尽其责,又要通力协作。

3、考核制度: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进程和效率,并进行考核,有力促进各成员认真工作。

4、交流、汇报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各成员进行课题总结、交流和汇报,课题负责人要及时掌握情况,使各种资源能共享。

5、课题资料管理制度:负责人组织力量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以供使用,确保课题资料积累完整、可靠。

6、课题研究的成果推行制度:要使研究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能指导教学实践。要及时推广成果,善于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上,有效地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经济保障

学校能保证课题研究经费。

(三)人力保障

本课题组成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是学校教学一线骨干、数学教研组长,教学效果明显。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现代教学方法、手段吸收较快,并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能热心教研工作,乐于参与本课题的研究,能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的资料设备能满足本课题研究需要,学校也乐意在经费、时间上给予保证。由学校数学骨干组成的科研小组,无论是个案的调查、研究,还是资料的搜集、整理,或者在研究的手段、方法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研究过程中,又能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为己所用。

十、课题的成果形式

1、文字材料:子课题方案,作业本及质量分析,实践性作业,教学成果对比分析,论文,结题报告。

2、班级教学质量汇总表

3、其他的相关材料。

十、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冷立志 副组长:林朋军

成员:赵立平、李芸、卢海霞、崔校云、李付红、金晓敏、王翠娟 赵立平负责此项工作的全面安排、协调工作。

2、课题研究与实验小组: 组长:赵立平

篇7:寒假作业布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假期生活,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下学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市教育局要求,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制定寒假作业布置方案,请各任课教师认真执行。

二、实施原则

1.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业: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业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由年级组和班主任组织实施。作业布置要体现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训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努力提高假期作业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高一高二学生实践作业:《我的寒假家务活动与体力劳动的计划与实施表》、《做一道可口的午餐或晚餐的社会实践活动表》、《学生思想、学习总结、下学期学习计划》、《社会实践读书活动及身边名人访问录或名人传记写一篇励志作文》《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及专业》;高三学生实践作业:《学生思想、学习总结、下学期学习计划》、《社会实践读书活动及身边名人访问录或名人传记写一篇励志作文》《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及专业》。

2.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既要有复习作业又要有预习作业,要注意承前启后,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又要自主先学的目的。

3.寒假作业量要适宜,讲求少而精。

三、作业布置要求

1.阅读每天不少于3小时,练字每天不少于30分钟。语文和英语教师推荐阅读书目,以推荐书目为主,学生也可自己选择喜爱的书目阅读。

2.所有学科作业由备课组长和承包领导负责,在2022年1月12日备课组活动时间,由备课组全体教师统一商定确定寒假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重点班和实验班按要求增加作业量,然后将布置作业上报教务处。

3.各科作业质量要求:⑴普通班:以巩固基础作业为主;⑵重点班:基础巩固作业+提高作业;⑶实验班:基础巩固题作业+提高作业+拓展作业。

4.各科书面作业量要求:要求各科书面作业每天控制在30分钟—60分钟以内。

5.文科教师布置好每天背诵内容,理科教师布置好需要学生记忆的公式、定义、定理、原理等内容。

6.所有教师都要布置好“每日一题高考真题”。

四、措施保障

1.各年级各备课组长务必于2022年1月13日前把寒假作业布置清单电子版上传给分管年级的教务处副主任,教务处对各学科布置的作业量进行审核,经学校审查后方可执行。各位任课教师在2022年1月15日前将各科作业布置给学生,各科的作业布置清单,班主任通过QQ或其他形式及时通知家长。

2.加强学生作业的过程监管,采取以下措施(1)各班各学科建立本学科学习微信群或QQ群,建议学生将每天完成作业私发给学生,背

篇8: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方法谈

一、布置游戏型作业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 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型作业, 使学生在游戏中乐学.如在教学“分类”一课后, 教师可让学生互相整理同桌的书包, 让学生在整理同桌书包的过程中, 自主探索出问题的思路是要把书包里的文具分类放好, 使其既好看, 又方便, 从而把学到的分类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得以巩固;学习了“可能性”的知识后, 教师可让学生做“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巩固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感受;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用喊口令的方法开展游戏活动, 培养学生的方向感.总之, 游戏型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的合作能力.

二、布置趣味型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喜欢贴近生活实际, 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如复习“克和千克”的知识后, 教师可布置“生活在线”———《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 体重54克的妈妈拿着一块重50千克的面包给我, 我吃完后, 背起一个重2克的书包, 急急忙忙向学校方向走去.路上, 我看见体重80克的胖爸爸从市场买来了一条大鱼.我问:爸爸, 这条鱼有多重, 爸爸说这条大鱼重5克.到达学校后, 我迅速拿起一个重350千克的排球到运动场去参加体育活动.”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批了“可能吗?”三个字,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题将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富有情境性的数学日记.这样的设计, 不但使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知识, 使作业充满活力, 还巧妙地培养了小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布置实践型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获取知识非要真切地体验不可.为此, 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例如,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 可设计这样的作业: (1)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 开一次展览会, 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 (2) 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 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 (3) 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 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或容积) ; (4) 社会调查, 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 并记录下来; (5) 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 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并用图表示出来.这样,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 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布置开放型作业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 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发散思维, 敢于标新立异, 提出各种问题, 大胆创新.例如, 学习“百分率的应用”后, 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 在读书读报活动中, 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样价为5元的书, 书店对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 利用以上信息, 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 (1) 学生个人单独购买, 全班共付:5×48=240 (元) ; (2) 班级统一购买, 并且购买50本, 全班共付:5×90%×50=225 (元) , 书多买2本, 钱还少花15元; (3) 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 全班共付:5×90%×50-5×90%×2=216 (元) ; (4) 多买2本再按原价推销出去, 全班共付:5×90%×50-5×2=215 (元) .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 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这样开放性的作业, 既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 又能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小学作业布置的误区

一、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

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一布置作业便是让学生头也不抬地写、写、写,或让学生抄生字、抄课文,或让学生做题目、做试卷,很少留朗读、复述、背诵之类的口头作业,有的即时留了口头作业,检查时也远没有像检查书面作业那样认真、细致。久而久之,学生对口头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书面作业。

二、重作业数量轻作业质量

有的小学教师布置作业时,十分看重作业量的多少,他们总以为学生做题越多越好,因而每天都要布置2~3小时的作业量。细分析,有相当一部分作业或是同类型的机械重复,或深浅题目的比例失当,或不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因材布置作业,忽视所选题目的典型性,起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重参考书上练习题轻课本后练习题

有些小学教师十分迷信习题选编、精选习题集等课外书籍中的练习题,认为那些题目学生做起来够味,考起来适应,自己批改起来过瘾。他们对课本后的习题不屑一顾,认为太浅,因而走马观花地说一说,讲一讲。其实习题是从无以计数的个例题中精选出来的,它紧扣教学大纲,轻视这类习题而去重视参考书上的题目无异于舍本逐末。

四、重难、深题轻基础题

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对较难、较深的题目会做了,基础性的题目便可迎刃而解了,因而他们布置的作业往往倾向于奥林匹克或精选的竞赛题目。其实,学生连基础性的题目都不会做,怎能去解答那些似懂非懂的高深题目呢,这明显违反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五、重课外作业轻课堂作业

小学教学强调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当堂作业,当堂消化,最好能当堂批改反馈教学效果。可目前有些教师上课满堂灌,挤占了学生课堂作业的时间,把课堂作业留在了课外;有些教师把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混为一谈,对课堂作业的浅题目批改马虎,对课外作业的深题目批改反而认真,成了不应有的本末倒置。

六、重主课作业轻副科作业

有的小学教师比较重视语、数、外等主科的作业布置,做到了学生天天做,老师天天改。而对音、体、美、劳动、思想品德、写字等副科则很少或根本不布置作业,有时为应付检查而布置一些作业也仅是摆设而已。

如此布置作业,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过多的书面作业加重了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过深过难的题目不仅白白浪费了学生的课外时间,还极易引导学生钻牛角尖;重视参考书上的习题,极易误导学生舍弃大纲钻入题海;忽视副科作业的布置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认为,要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作业布置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六点:

1.精选习题,突出典型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多看相关专业书籍,多做与当天所讲内容相关的练习题,通过亲身练习后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的典型习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做了此题目后,基本做到再遇同类型的题目时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将知识迁移为能力。

2.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

每个班都有好、中、差之分,如果教师布置作业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将不利于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后进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一位低年级教师是这样留课堂作业的,她说: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了8个生词,现在大家写一写,会的字就写一遍,要求写得既快又好,不会的一个字写三遍,第一遍要写得对,第二遍要写得好,第三遍要写得又快有好。这位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的艺术值得一学。

3.注意分量,突出试题适度性

一般来说,小学1—2年级学生不留课外作业;3—4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5—6年级学生课外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根据此时间安排,教师在选题时一定要少而精。题目出好后,要事先估算一下学生完成此作业所需的时间,符合或基本符合规定的时间要求后在布置作业,这样就可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打疲劳战。

4.重视形式,突出趣味性

布置作业时应力求形式多样化,突出趣味性,以增强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如:背诵课文可通过比赛获得小红花的办法,激发学生背诵兴趣;改病句时通过设立“文章医院”的办法,请学生当“大夫”“护士”“药剂师”来“诊治”病句。有一位教师在讲《记金华的双龙洞》内容,画一张“双龙洞游览示意图”,看谁画得准确、形象,明天进行评比。这道饶有趣味的作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5.难易适度,突出科学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所选题目的难易适度,太难了学生不会做,见题发怵;太容易了学生一目了然,不用思考,起不到训练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根据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作业,这样才能体现作业布置的科学性。

6.前后一致,突出连贯性

好的教师不仅满足每节课安排得科学、合理,还十分注重作业的前后连贯,尽量做到知识的有序、衔接和统一。

要做到科学地布置作业,需要教师深入熟悉教材,熟悉每个学生,树立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观,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上一篇: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报告下一篇:盛桥镇华荣小学少先队行事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