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小学数学作业

2024-05-12

布置小学数学作业(精选十篇)

布置小学数学作业 篇1

一、布置游戏型作业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 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型作业, 使学生在游戏中乐学.如在教学“分类”一课后, 教师可让学生互相整理同桌的书包, 让学生在整理同桌书包的过程中, 自主探索出问题的思路是要把书包里的文具分类放好, 使其既好看, 又方便, 从而把学到的分类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得以巩固;学习了“可能性”的知识后, 教师可让学生做“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巩固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感受;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用喊口令的方法开展游戏活动, 培养学生的方向感.总之, 游戏型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的合作能力.

二、布置趣味型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喜欢贴近生活实际, 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如复习“克和千克”的知识后, 教师可布置“生活在线”———《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 体重54克的妈妈拿着一块重50千克的面包给我, 我吃完后, 背起一个重2克的书包, 急急忙忙向学校方向走去.路上, 我看见体重80克的胖爸爸从市场买来了一条大鱼.我问:爸爸, 这条鱼有多重, 爸爸说这条大鱼重5克.到达学校后, 我迅速拿起一个重350千克的排球到运动场去参加体育活动.”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批了“可能吗?”三个字,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题将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富有情境性的数学日记.这样的设计, 不但使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知识, 使作业充满活力, 还巧妙地培养了小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布置实践型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获取知识非要真切地体验不可.为此, 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例如,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 可设计这样的作业: (1)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 开一次展览会, 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 (2) 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 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 (3) 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 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或容积) ; (4) 社会调查, 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 并记录下来; (5) 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 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并用图表示出来.这样,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 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布置开放型作业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 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发散思维, 敢于标新立异, 提出各种问题, 大胆创新.例如, 学习“百分率的应用”后, 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 在读书读报活动中, 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样价为5元的书, 书店对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 利用以上信息, 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 (1) 学生个人单独购买, 全班共付:5×48=240 (元) ; (2) 班级统一购买, 并且购买50本, 全班共付:5×90%×50=225 (元) , 书多买2本, 钱还少花15元; (3) 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 全班共付:5×90%×50-5×90%×2=216 (元) ; (4) 多买2本再按原价推销出去, 全班共付:5×90%×50-5×2=215 (元) .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 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这样开放性的作业, 既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 又能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 篇2

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减负增效,杜绝随意的、机械的、重复的家庭作业,提倡量少质高、事半功倍的家庭作业。近日从所任班级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家庭作业仍然主要存在许多原因,有以下几种:

1,每个班总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家庭作业。

2、,学生“等”、“靠”想法非常强,不愿花时间独立思考,遇到难题马上等家长讲解或向其它同学“校对”甚至抄袭。

3、学生对作业存在“任务”观点,敷衍了事完成,作业一交空身回家。探索其原因:1,很多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用实践少。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也不管学生完成时是易如反掌还是困难重重,教师对每个学生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要求一视同仁;2,每次作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书面作业,缺少变化;家庭作业多,缺少针对性。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3,大部分的数学作业多为机械性计算题,学生真正的数学兴趣可能会因为枯燥乏味的计算而逐渐丧失,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把家庭作业当成一种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学生对感兴趣的学科不仅认真做而且有时间自找题做,对讨厌的学科不认真做甚至不做;我认为,家庭作业的设计要以教学知识为基础,着眼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学生体验知识并将其深化为能力,放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家庭作业进行改革,给学生设计优化的家庭作业,使家庭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下面就家庭作业的布置谈点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动手实践的家庭作业: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于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在认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应用性的家庭作业。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测量校园内各个草坪的面积,并计算出我校生均草坪面积占有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忙得不亦乐乎。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着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 做一做:用萝卜或泥巴做一个长方体。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颜色。

我在教学“时钟的认识”之前,布置让学生自制钟面的家庭作业。结果学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钟面:有圆的,方的,扁的„„制作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用纸,有的用泡沫,有的用吹塑纸,还有的用木板。这些作品形式各异,色彩鲜艳,漂亮极了。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充满趣味的家庭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根据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兴趣,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感知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我让学生课下到操场上,沿着操场跑一分钟,在跑的一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亲身体会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再如让学生自己测量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等等。

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个角,你能想出()种情况,请做一做。这样的作业设计,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题型,学生一看到这样的内容就来劲,这种题型很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愿做乐做。不仅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还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数学知识充满情趣。

三、有层次的家庭作业 俗话说:十个手指,长短不同。承认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分出层次,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学生得吃饱,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出3道必做题(已知长和宽,求周长的基本题);2道选做题:(1)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比宽长40米。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2)量出教室的书桌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1道挑战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你能围出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就是同一层次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同学之间或者和爸爸妈妈讨论、交流、合作)?

四、能调研的家庭作业

所谓调研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例如:学了统计之后,可以布置调查所在的居民小区(或村民小组)各户的月用水量和用电量,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或者调查报告。

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1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这个作业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学生关心学校、集体的一次机会。

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自主选择的作业

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作业内容的需要自然就有所不同。作业内容的设计就要以自主为原则,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需要自主选择。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及内容,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弹性化,把作业的选择权给学生。我的数学家庭作业除了少量必做的尝试性家庭作业以外,其他的采取自选的办法,可以做一些以巩固为主的家庭作业,也可以做一些兴趣题或思考题。

如在平时我们出的最多的是语文小报,数学小报往往被我们忽略了。我让学生出些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有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秩事,趣味数学,数学与生活等内容。编写数学报,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还可以传播数学文化,激发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此外还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初探 篇3

关键词:有效作业;多样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82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的数学教学,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主体性课堂,而对于巩固、拓展和延伸的课外作业却缺乏关注,作业单调乏味使得许多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缺乏兴趣,不乐意做。高效课堂是对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要求,所以不仅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高效,也要关注作业环节布置的适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作业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因此,课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数量等均需要改革,教师要改变题海战术的布置作业的思维,要针对学生来布置符合学生要求的、恰当数量的作业,甚至可以由学生来灵活选择自己的作业,这样才可能针对性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笔者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形式上创新

数学作业布置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于上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但是方法不是固定的,只要我们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的训练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举措。因此,数学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地写写算算,其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彩,题型应多样,方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的形式可以有书面作业,但是也可以有其他类型的如口头作业、探究作业、自制教学器材等形式,这样学生对于作业就能够有新的认识,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二、内容上要有趣味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作业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激发主动性,才会自己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会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来,这才是布置作业要实现的效果。因此,在布置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敢于在学生有兴趣的内容和方法上着手,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例如,学过10的认识和加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

小鬼当家

妈妈让你用10元钱买早点,你准备选择哪些物品?为什么?

对这道题,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交上来的作业多种多样,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些经验,出现了差异性很大的组合,有两个数的、三个数的,还有四个数的,既体现了他们对于数学的认知,也体现出很多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学会精打细算,这不仅能够深化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够使他们对于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性有更深刻的体会,这远远比教师日常说教有效得多。

三、数量上要适当

长期以来,题海战术的作业模式在数学作业安排中非常普遍,很多教师往往认为熟能生巧,学生做得多了自然也就掌握了。但事实上,过多的作业布置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反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会逐渐下降,所以我们常说作业不在多而在精。

例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后,我对学生说:“有位数学家曾说过‘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今天的作业就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一种方式,或进行描述,或画一幅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或画一幅图,或者选用其他你喜欢的方式,能让老师和同学们根据你的作业,准确地找到你的家,好吗?”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难度层次性

差异是一种资源,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课外作业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设计的课外作业应以学生的差异为本,设计出难易不同,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的作业,力求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作业。作业布置可确定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学生可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选择作业。三个层面的作业要螺旋上升,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和需求。

例如,学完分数应用题以后,学生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三种类型应用题的特点总是掌握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的作业是:

A.做练习四第4题,练习十三第6题,118页总复习的第5题(这三种类型题各一道),并体会它们的异同。

B.做练习四第4题,然后把它改编成连除和乘除混合的分数应用题,并体会它们的异同。

C.从你的课外书中各选取一道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分数应用题,并找出它们的异同。

D.自己各编一道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分数应用题,并找出它们的异同。

作业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通过这些有层次的作业,学生不仅可以自觉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还可以在达标的基础上向高一层次的目标攀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有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教学中,有时改变只需要一点点。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寓于作业之中,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外作业,让作业的形式多样化,难度层次化,把选择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学生就能在课外作业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它变成学习的动力。这样还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积极体验,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完成每天的作业,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苦学”为“乐学”的境界,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作英,赵雪峰.浅谈学生的“作业心理”.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2).

[2] 贾红梅.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抓住“三性”.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0).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 篇4

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第一, 作业负担重, 学习效率低。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 题目偏多, 不同学科之间经常发生争抢课外作业时间的现象。作业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疲于完成作业, 教师疲于批改作业, 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老师没时间充电。

第二, 只注重统一性, 忽视差异性。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 忽视了个体差异性。违反了因材施教原则, 使学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三, 随意性﹑盲目性大, 机械重复﹑形式单一。教师课前没有深钻教材、研究作业内容, 出现随意布置﹑机械重复﹑形式单一的现象。

第四, 作业的布置向应试教育倾向。教师只布置应试教育要求掌握的内容, 忽视教材安排的实践活动, 新课标提倡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落到实处。

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

第一, 开放性题包含的知识点多, 覆盖面广, 综合性强。这种题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 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第二, 实践活动作业的设计可根据本地﹑本校的特点进行选择, 内容要与教材相结合,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学生的年龄越小, 无意注意越占优势。在教学中, 我通过游戏﹑猜谜等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陷于问题情境时, 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 他们会主动探究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第四, 新课标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要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对作业的设计需体现层次性。这就需要教师事先要精心备课, 因人而异, 布置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作业, 设计出具有一定弹性的作业, 如必做题﹑选做题﹑延伸题。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 提出不同的要求。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除了做必做题外, 还要做选做题﹑延伸题。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除了做基本题外, 还要做少量偏难的题目。而学困生只需做一些基本题。这样的分层作业, 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 以往教学中, 各课科教师缺乏沟通和交流, 没有控制作业的总量, 导致学生的负担过重, 学生陷于题海战术, 学习效率不高。因此, 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和交流, 控制好作业的总量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一年级不留课外作业, 二年级不超过30分钟, 三年级、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 五年级、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三有效作业布置实例

开放题是有效作业布置的一种常见题型, 其中一题多变的题型对于学生思维训练非常有效。这种题通过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 起到一题多用的作用。既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如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面包2元、矿泉水3元、蛋糕4元、饮料5元, 小明有15元。 (1) 都买面包, 最多可以买几个, 还剩几元? (2) 都买蛋糕, 可以买几个, 还剩几元? (3) 还可以怎样买, 正好把钱用完?学生通过这样一题多变的训练, 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实践作业布置中, 在教学了统计初步知识后, 我让学生调查本校商店哪些商品最畅销, 阅览室里学生最爱借哪种书?让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 制成统计表, 写成小论文。这样的实践活动, 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虽然存在很多问题, 但只要教师耐心地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作业布置, 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 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样既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又能起到承上启下、拓展提高的作用。学生可通过作业测试自己最近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教师也可通过批改作业得到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玉华.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江苏教育研究, 2012 (13)

[2]陈燕.小学数学作业中如何实施增效减负[J].小学生 (教学实践) , 2013 (4)

[3]李彦.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1)

应该怎样布置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 篇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提高,为小学生“减负”的社会舆论正在冲击着应试教育,许多“减负”的措施正在落实到位,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正在逐渐减小。提高数学家庭作业效率,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既要有责任心,又要讲究科学性----分析心理,针对特点,采取措施,提高效率。在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效率的过程中,关键在教师,主体是学生,配合靠家长。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直接布置者,也是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轻重的调度者,所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效率的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小学生家庭作业过多过重的负面效应和危害性。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诊断,做到有的放矢,贯彻“少而精”原则,彻底屏弃盲目性的、危害小学生健康的“题海战术”。在这一过程中,最终获得“解放”的不仅是学生,而且还有教师。再次,优化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一是注重扣住基础和重点知识练习,选择典型题,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边的效果。二是讲究形式,注重新异,诸如操作练、游戏练、竞赛练、录音练、分层次练等。做到生动活泼,有趣味性,避免千篇一律笔头作业。三是控制数量和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防止降低数学作业的效率。作业是学生练习的主要形式,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都离不开做作业。特别是家庭作业,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作业质量的 高低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掌握。“轻负担,高质量”是当今社会对学校素 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好的家庭作业应该做到:(1)减轻学生过重的 课业负担;(2)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3)学生对作业是积极参与的;(4)多感官综合参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当前,家庭作业的布置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足:(1)量过多或 过少,(2)形式单一;

(3)学生缺乏较强的参与性,造成字迹不工 整,错误率较高。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布置好学生的家庭作业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要体现适量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小学生的作业量要适当,不可 过多。一般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总量不可 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有45分钟的作业总量也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教 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精当,充分考虑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后续知 识的孕伏,要让学生练在重点处、练在难点处,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能举 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认知结构。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练习,以免学 生对作业产生反感。

(二)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和可选性。作业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差异,应设计有基本 题、提高题、选做题、思考题。同时,学生作业不能一刀切,学习成绩较 差的学生可以只做基本题,确保他们吃得了;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不做 基本题,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确保他们吃得饱。要使 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在练习中得到发展。

(三)要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业的布置应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学生是能动的个体,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 人,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其充分参与到作业中来,这就要求 我们教者在布置作业时要多动脑筋,作业布置的形式要丰富有趣一些。比如说:在教过了《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后,一般我们布置的作业都是 求圆柱的表面积,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作业可以这样布置,“一张 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的长方形纸,把它围成一个圆柱, 并配上两个 底面,动手做一做,有几种方法,并分别算出它们的表面积。”这样的作 业学生比较喜欢,既动手,又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寓学 于做之中,寓学于玩之中,效果很好。

(四)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业布置应体现全面性。为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业的布置应多样化,有笔试 题、有口算题、有说理题、有操作题、有社会调查实践题。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艺术性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布置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53

传统布置作业的理念,使作业成为对课本知识的机械重复,毫无趣味可言,学生如同“加工者”,对作业自然产生厌倦情绪。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又有何意义可言?

因此,教师应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使作业成为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为学生通往奇妙的数学王国开启一道大门。

一、实效性作业,分层次设计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需注重实效,做到体现学科价值和生活实用性,这是社会对数学学科的必然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最佳方式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数学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满足部分学生想要挑战自我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教学“方程”后,可设计三道不同层次的题目。(1)请根据所学,判断所给式子中哪几个是方程;(2)请根据所给的题目,写出方程式;(3)请自己选择适当情景和数据编写题目,并写出方程式。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至两题来完成。作业完成的情况令人满意,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做其中难度较大的(2)、(3)题,中等生大多选做(1)、(2)题,而平时难以完成作业的学生这次也工工整整地完成了第(1)题。

“方程”这一知识对之前所学的“字母与数的关系”和之后的“等式的性质”等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作业的设计放弃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满足学生思维和理解方面的不同需求,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造性作业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之前,教师尝试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请父母协助完成。作业如下:

1.选取白色、红色萝卜各一个,分别切出标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感受面、顶点、棱的形成过程,数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面、顶点、棱的数量,并按要求记录下来。

3.动手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并记录下来。

4.通过初步观察与认识,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规律性知识,并尝试写出它们的异同。

学生积极上交记录单和作品,高度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注意力集中,认真与同学交流心得,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果。

此次设计的作业,学生能用“切萝卜”的直观感知方式,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成过程,初步掌握立体图形的面、顶点和棱长等空间知识;巧妙设置的作业记录单,能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在正式学习之前,创造性地预习新课能为课堂教学、小组交流做铺垫。出彩的作业设计方式契合“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的探究理念,使学生快乐地完成作业,体验数学知识蕴含的乐趣,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学习效果又岂能不佳?

三、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因年龄特点,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应正确把握这一点,巧妙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其探索欲望。

例如教学“分数乘整数”后,教师设计了一份数学作业卡片。卡片上面是计算题,下面是相关的填色组合图形,每得出一个答案,就在组合图形中添加对应色彩,只有完全正确的答案和色彩,才能破解卡片密码。不少学生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演算,并填涂相应色彩,反复核算,生怕答案有误,影响卡片图案的破解。填涂成功后的喜悦,让学生期盼下次趣味数学作业的到来。

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过“分数乘整数”后,学会梳理和概括计算方法,正确运用计算法则,完成复习任务。经测试发现:趣味性的作业不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需重视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将具备时效性、创造性、趣味性的作业交给学生。为人师者切莫随意,心有学生巧妙设计。如此才能够教会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布置小学数学作业 篇7

1. 教师布置作业的现状

所谓“布置”, 就是根据某种需要对场所、活动、人员等作出安排.它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需要”, 另一个则是“安排”.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也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然而, 当下农村小学的作业布置往往忽视了实际的需要而进行随意的安排, 从而使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不仅没有起到巩固知识、反馈问题的作用, 反而适得其反, 使作业演变成“作孽”.教师是作业布置的主导者, 作业内容本身的质量是由教师决定的.

2. 家长监督作业的现状

如果说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 那么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学校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 教师也不是学生唯一的老师.在当今社会中,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而这一点正是农村与城市学校最大的区别.农村学生的家长知识程度普遍较低, 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这使老师失去了一个“好助手”, 家庭作业的监督辅导便实现不了了, 孩子们在一个“无人看管”的状态下做作业, 其质量可想而知.

二、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对策

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 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解决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了解数学作业的功能定位.

1. 发展功能

发展功能是作业的主体功能, 是指作业具有强化知识识记、加深知识理解、提高技能熟练性、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开掘智慧潜能、培养意志品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 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是指作业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 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布置作业来控制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行为, 实施督促和奖惩.

3. 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教师布置作业是出于社会因素的考虑, 希望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来获取社会的认可.

1.深入研读教材, 准确把握知识内在联系

(1)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随着2011 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推出, 教育界又掀起了一次学习新课标的热潮. 数学课程标准是规定数学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它与教学大纲相比,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 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2) 深入研读十二册教材

小学数学十二册教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是关注自己所教的年级, 而并不理解学生之前已经掌握到了什么程度, 现在的学习有了怎样的学习基础, 而以后又将学习到什么, 现在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了怎样的铺垫, 那这样的教学便是浅薄的、失败的.因此, 教师必须深入研读十二册教材, 准确把握每册教材, 每个单元, 每个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据此设计出来的练习才是最准确, 最符合学生的发展的.

2.二度开发教材, 编出切合学生实际的练习

(1) 利用校本资源

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大量利用多媒体出示课外练习题进行课堂巩固训练, 这样做能完美契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但是课后恶补课堂作业本等校本资源的作业, 无疑加重了师生的负担.其实, 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充分参考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题资源, 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课堂巩固训练, 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自己的拓展延伸习题. 这样做一方面合理利用了校本资源, 减轻了师生负担, 另一方面又从配套课堂作业本入手, 符合新课标理念和教材编写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更好地吸收.

(2) 按需分配数量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 形成数学方面的解题技能.而作业量的布置是受教学结果反馈、时间、知识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并不能一概而论, 每天布置给学生定量练习, 将初高中的题海战术带入到小学学习中是不可取的.

3.精炼讲解例题, 科学、合理地使用课后练习

(1) 注重基础训练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乡结合越来越紧密, 农村学校优秀学生流向城市优秀学校也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因此, 农村学校剩余的学生或是转进的外地生的基础普遍比较差, 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新授时要控制好难度, 以便于学生的掌握, 而课堂练习也要注重基础题型的反复训练.

(2) 丰富作业形式

农村学生虽然没有足够好的硬件设施, 但他们有一个开放的环境, 小伙伴可以自由串门进行小组学习.因此, 我们可以放宽作业形式, 而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的计算.第一, 让作业联系生活, 而不再“纸上谈兵”.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巩固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教育孩子们节约用电的目的.第二, 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完成作业, 让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

三、结语

让作业布置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亮点 篇8

一、转变传统观念,让数学作业清新扑面

真正的课改者,对作业一定也会有自己的新的想法。如果教师仍然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教师每天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我们的数学新课改便会如跛脚的跋涉者,举步维艰。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对作业方式进行创新。

1. 以说代写。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对待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好奇又惧怕。如果写的作业量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为了让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说的作业。比如,说一说家里不同物品的大小,说一说同一物品的长短,说一说数学课中发生的趣事等,这样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观察力和表达力的机会。

2. 玩中作业。

机械的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业的乐趣,可以把作业设计成玩的形式,如学完“混合运算”后,让学生回家和父母玩我们淮安妇孺皆知的“快算24”扑克游戏,每次出示4张扑克牌,看谁先通过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得到24这个数字。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3. 数学作文。

在数学教学中,布置学生进行数学作文,可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吸引投身其中。教师可以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写出学习感悟,或者针对一些特殊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比如,在学习了“圆”的知识后,我布置学生写“圆的调查与思考”。有学生这样写:“在我们学校篮球场的中心有一个圆圈,比赛时,裁判会站在这个圆圈的中心把球向自己的正上方抛去,两队的队员会站在弧线上准备抢球。为什么要画个圆而不是其形状?现在我明白了,因为圆的边上任何一点到它的中心距离都是相等的,就是同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学生在写数学作文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做作业的乐趣。

4. 阅读作业。

阅读并非语文课的专属,数学学科同样需要大量的阅读。比如,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理解“圆周率”的有关知识以及祖冲之的生平后,教师可以布置他们设计一份数学小报介绍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翻阅资料,不仅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名人的成就来之不易,会更加明确学习的任务与责任。

二、关注学生实际,让数学作业灵动鲜活

实践表明,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作业设计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数学知识的天地广阔,学生的个性也有差异,我们的数学作业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知识层次上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也在这样的情境中让数学作业变得更加灵动鲜活。

1. 布置观察式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如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在你的房间里找一找,有多少种不同的图形?它们各有几个?有什么特点?

2. 布置调查型作业,拉近学生对数学的认同。

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购物广场去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在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后,让学生调查自己家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给爸爸妈妈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触手可及的材料,生活中的数学小问题,都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3. 布置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的操作水平。

由于多方面原因,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观念淡薄,造成了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无从下手。实践性作业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拓展自己的思路。如学习完“打折”后,可以请家长配合,引导孩子用打折价格购买满意的书籍。

4. 布置课题式作业,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研究意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将会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如在理解了“比例尺”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以下问题: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必然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长此以往,思维能力必将得到得高。

例谈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 篇9

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传统的统一作业布置方法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使学生不能对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 基础能力较好和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都得不到有效发展, 这样的数学作业布置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 教师应当采取作业分层布置法。首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课堂表现,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 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对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如对于基础能力差的学生, 作业主要集中于基础知识的重复和巩固; 对于基础能力好的学生, 应将作业的重点放在题目深入和知识拓展上。作业分层布置法, 一方面能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潜力得到有效挖掘, 从而促进学生群体取得长足发展; 另一方面, 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 使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例如, 在“乘法”的学习中, 教师就可以使用作业分层布置法, 作业分为A、B卷。A卷主要用于巩固学生基础, 题目主要集中乘法法则的使用, 如4 × 6 = () , 5 × 6 = () , 6× 6 = ( ) ; B卷主要用于促使学生掌握加、乘的混合运算, 如4 × ( 1 + 5) = () 。

需要注意, 作业分层布置不能过于刻板, 如将学生明确分成不同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学生不能跨层次做题等, 这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处于低层次的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 丧失学习的信心; 处于高层次的学生则会骄傲自满, 不再认真学习。因此, 教师在作业布置时, 可将不同层次的题目在同一份作业纸上呈现, 要求高层次的学生必做, 而低层次的学生选做。这样不仅使高层次的学生产生学习危机感, 促使其不断努力, 也给低层次的学生超越自我、取得更大进步的机会和鼓励。

二、作业题目保持多样性

课后作业不仅要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还要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不同形式的题目对学生的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题目形式的多样性, 给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

题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且具有着不同能力的训练效果。如开放式的题目, 有着多种变化形式, 只要适当地改变条件和问题, 就能拓展出不同知识要求的题目, 起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题多解式的题目, 有着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 所应用的知识和解题角度也不同, 不仅能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 将新旧知识结合使用, 还能促使学生改变思考方式,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读题、解题, 对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发展起到训练作用; 总结归纳类的题目, 需要学生根据条件发现规律, 并且将规律进行量化的总结,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归纳能力。

例如, 多解题目: “工程队要修一条240 米的公路, 在前五天修完了公路的百分之二十。按照这样的速度, 工程队还需要几天才能修完这条公路?”学生可以先求出工作效率, 然后计算需要的总时间, 再减去之前的五天求出最终结果; 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计算时间。每一种解题角度又有着不同的列式方法, 总的解题方法有五种。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 体验到发散思维的魅力, 也开拓了解题的思路, 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形式就是做题、练习, 将知识的发展和巩固禁锢在作业纸上, 忽视了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目的, 也限制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意作业布置形式的多样化,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作业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形式可以是手工制作, 也可以是发现统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 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 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量一量自己床的长和宽, 算一算它的面积; 在学习《统计》一章时, 则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家中最近五个月的电费账单, 绘制条形图, 看一看电费的增减趋势。这样的作业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计算, 不仅有趣, 还具有较强的探索意味, 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 从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找到需要的信息, 有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总之, 作业布置是一门艺术, 有着多种技巧和原则。好的作业布置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差的作业布置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 努力发现更好的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 以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和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部分, 其引导着学生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与巩固, 并产生新的思考和体验。另外,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检验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从而对教学进行整体把握, 有助于教学的设计和改进。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有计划、有目标,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进行作业设置, 让基础差的学生得以巩固知识, 基础好的学生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

布置小学数学作业 篇10

一、“包装”作业, 让作业富有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 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求知兴趣的提高, 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 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 趣味性的作业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 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狗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 , 即小狗接到小猫打来的电话, 邀请它到小猫家去玩。小猫说, 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狗到了小猫居住的小区一看, 傻了, 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 你们能帮小狗找到小猫家吗? 这样, 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入故事情节中,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包装”作业, 让作业具有探索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 人人是创造之人”。探索性的作业, 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 围绕学习中心, 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观察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 有什么发现? 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 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 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 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包装”作业, 让作业充满生活性

“在生活里找教育 , 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 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 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并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在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道———《“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 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来到卫生间, 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 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 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 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 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 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 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摇身一变, 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使学生觉得兴趣盎然。

四、“包装”作业, 让作业体现层次性

数学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 存在着差异性。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必然会形成有的学生“吃得饱”, 有的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 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分层次设计作业,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完成中获得自信, 获得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本土电子商务下一篇:水稻高光效栽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