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奋斗励志故事

2024-05-16

贫困生奋斗励志故事(共8篇)

篇1:贫困生奋斗励志故事

一路走来,他不卑不亢,充实而又快乐。

第一次去学校报到,学费要交四千八,他的身上只揣了六百块钱,还有箱子里表哥给他放的十八块六毛的零花钱。借助政府为贫困学子开通的“绿色通道”,他才勉强有机会进入华中科大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习。

初入大学校园,很多同学想到的是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他们呆在网吧和宿舍里。他却整天忙得不见人影,到外面贴广告、做推销,从很远的汉正街批发城批回零碎的小东西兜售给各个宿舍的同学。每天一身土一身泥地回来,曾经很让宿舍里的室友们瞧不上。可就凭着他的那些小打小闹,三年来每年四千八百块的学费,他总共只向家人要了五千多,其余全是自己打零工挣来的。有人问他,不为钱的事犯愁么,一边学习一边还要拼命打工,他轻轻一笑,说,从来就没想到为钱犯愁过,他相信总会有办法的。而他在生活上极其节俭,每次去食堂打饭总是打最便宜的饭菜。老师们看了心里都不是滋味儿,就打算为他申请贫困生困难补助,他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三年来,他从没有在申请表上填上自己的名字。

从2003级开始,华中科大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行学分制,积累够了学分,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提前一年毕业。这个消息让他为之一振,他渴望自己会是学分制的受益者。可他的想法却让他的老师们犹豫了。平心而论,他在班上不是最聪明的学生,况且工科的功课本来就安排得紧张,四年的课程三年来学,他能吃得消么?如果不能提前毕业还把大三的课程落下来,那就得不偿失了。他却没有丝毫担心,信心百倍地投入紧张的学习。每天晚上,宿舍的灯十点钟就熄了,他就站在走廊的应急灯下,常常看书到凌晨两三点钟。第二天,还有一大堆的事等着他。在校期间,他担任团支部书记,对各种集体活动都很热心。“我做事很快,一般紧急事情及时处理,另外还养成了随时学习的习惯。合理安排,让我照样有时间看电影、踢球。”

有付出总会有收获,2006年9月,他终于从华中科大办理了离校手续,成为实行学分制以来华科大首个提前一年毕业的学生。早在毕业之前,他已利用寒假的时间联系了多家实习单位,却因临近春节少有单位愿意接受人去实习。他一次次在网上同对方交流沟通,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去海南一家公司实习的机会。那次机会对他尤其重要。因为在反反复复打交道的过程里,他明白了一个学生要想融入社会,首先要学会与人交流。在这方面,他显得比很多学生更有优势。因为他那段特殊的经历,还有他方方面面的自我展示,甘肃电力科学院向他敞开了大门。从学校办完离校手续,他将正式去单位报到,在那里开始他新的生活。

他就是华科大实行学分制以来首个提前毕业的学生,蔺山高。这个21岁的小伙子,靠贷款入学,却只用了三年时间学完了四年的本科课程。他的事迹无疑会给许多学子注入信心与力量。在新学年迎新的展板上,学院将他作为贫困生的优秀典型,介绍给他的师弟师妹们,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却平静地说:“我不是贫困生!”此语一出,全场哗然,接着是热烈的掌声。

是的,他怎么会是贫困生?四年的课程他三年就学完,比常人节省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很多同学毕业后无着无落,他却已经提前奔波联系好了就业单位;虽然入学是靠贷款才得以报名,可三年来,他自己打工挣出了大部分的学费生活费;他对自己很“抠门儿”,却暗地里资助了两名贫困山区的小学生……他是戴着“贫困生”的帽子走进大学校门的,却用自己三年的汗水与努力摘掉了它。一路走来,他不卑不亢,充实而又快乐。

每年九月开学前,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很多成绩优秀的学子因家境困难而愁眉不展,政府为这一部分学生开辟了“绿色通道”,争取让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都有学上。借着这样一股东风,很多贫困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却常常因为头上“贫困生”的帽子,生活得尤其沉重。“我不是贫困生!”你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这样说,像蔺山高一样。要摘掉“贫困生”的帽子,只有靠自己。其实,人生好多事,都是如此。

篇2:贫困生奋斗励志故事

但在现代的都市里。贫穷是一个标签,就标在你的脸上。

国庆假日我一直呆在宿舍里,把金庸的小说从头到尾重新看了一遍。人总有一种寻求躲避的本能,当一个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到一个虚幻的角落通过心理上的成功和幻想来安慰自己。大学里绚丽的色彩令我感到一种危机感,一种来自灵魂深处不可铲除的情绪。我贫穷,很多东西都不属于我,这里的4年可能对我来说长过我过去的。

宿舍有个人来自上海,整天挂着一张不可一世的肥大的脸,他对着我们吹嘘上海的霓虹灯和酒吧,用嘲笑的话重复着另外一个同学的尴尬,因为那个同学来自西北一个贫困的地方,而他的父亲给他汇钱的时候把地址写成了:南京xx大学xx收。我听了无语,不知道是想哭还是想笑,这是真实的事情。没有知识甚或是常识在人们心里的认同就是愚昧,而愚昧是一种侮辱性的表述。

我开始企图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落,疯狂地看很多书,疯狂地参加各种我认为有意义的活动,也疯狂地强迫自己鄙视那些拿金钱来构筑自己理想的人。我的心态已经在重压之下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我力图在平时表现得很快乐。可以为了尊严而把微笑一直挂在脸上,一直到肌肉僵硬,一直到连自己都无法认识自己。

可一旦到吃饭的时候,我又开始不安。四食堂总是那么多的人,而我的饭盆总是那么的浅,八毛钱一份的菜在饭盆里耀眼得令人眩目,打饭师傅的眼神也令我抬不起我尊贵的头。

我一直认为,当一个人为了生存而放弃尊严的时候,自己是无须颓废与自弃的,别人亦无责备与嘲笑的权利,一切均会付诸水流风尘而了无痕迹。但在万分之一的可能中,你走上了荣誉的顶端,当初放弃尊严的行为终将成为你最耀眼和铭记人心的荣耀。所以我还艰难地活着,为了荣耀,为了成功,为了梦想。

也许在别人眼中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甚或自欺欺人,但是在我写下这样的话的时候。我明白这就是我一贯认为正确的真理,我也相信可以经得住任何实践的检验。

篇3:贫困生奋斗励志故事

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李文华独自解决了大二到大四期间所有的学费、衣食住行费!始终面带微笑, 带给了所有接触他的人温暖和轻松。

生活的辛苦和艰难是旁观者都能感受到的。尽管如此, 从没在李文华身上看到贫困带来的任何畏缩自卑或佯装的骄傲。反而那份骨子里透出的坦然从容, 让人觉得似乎贫困的家庭因素带给他的一切困难都云淡风清了。他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四川消防总队选中的消息在所有认识他的人中迅速传递着。经过第一次面试、体能测试、心理测试、体检、笔试、第二次面试一系列严格的环节后, 李文华留了下来, 他说这是因为运气。而当笔者得知了他大学四年来的生活后, 才知道, 那不是幸运, 而是必然!

一、因为贫困, 坚韧和温和就成了他的“财富”

李文华说, 四年前那个秋天他来自内蒙古大草原, 是带着贫困证明进入学校的。那一年, 他接触了并适应着全新的大学学习;那一年, 他加入了记者团, 因喜爱文学, 写了无数稿件, 却都石沉大海;曾利用节假日骑着自行车从邓关到富顺打工;也曾当过家教……他迷茫失落过, 但是生活的压力和“天道酬勤”的秉信让李文华选择了更加忙碌。他没有时间去计较, 没有时间去忧伤、失落。一切困窘、难受的事, 先把眼泪吞到肚里, 用微笑面对, 等有时间才去理会。

专业性的学习太难, 就多进教室、多泡图书馆;稿子没有被采用, 就多向老师请教, 继续写;少了物质生活的享受, 就多进行精神的武装!

在黄岭校区担任辅导员学生助理时, 不管是老师嘱咐的工作, 还是同学拜托的事, 李文华都会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完美。为了“最好”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是显然的。也因此, 至后的几年时间中, 李文华没有玩过游戏, 没有打过牌, 没有谈过恋爱, 永远都是寝室起得最早, 回得最迟的那一个。

有人说, 坚持几天、几个月是容易的, 但李文华坚持了一年, 并将这种劲头持续了四年。

微笑的生活态度, 对文学喜爱的坚持, 化解困难的毅力, 带给了李文华无穷的“财富”。他积累了坚实的文学功底, 有了很强的耐心、温和的脾气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营盘的腾飞

搬到营盘校区后, 面对更多物质诱惑, 李文华发现的不是自卑或沉沦, 而是机会。母亲将李文华四兄弟抚养长大的那份坚韧深深影响了他, 他在心中埋下了一个愿望, 要靠自己读完大学。在自贡市区生活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去实现。于是李文华开始了各种打工:端盘子、推销家电、家教、发传单、兼职……之后的三年, 就连暑假, 他都没有回过一次家。辛勤换来的结果是: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解决了包括学费在内的所有费用。

因为累, 李文华往往沾床就入睡;因为节约, 他很多时候都是跑着做事。他戏称: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我的睡眠质量非常好, 身体也锻炼得很强壮。

就算如此, 他也从没放弃过写作。在《四川理工学院学报》《今日晚报》《读书导报》《中国新闻人》等报刊上开始常常看见李文华的名字。

很多老师都知道了这个勤奋执著有才华的小伙子, 也知道了他的生活情况, 有机会都介绍兼职给他。承载着赞许、期待, 李文华总是竭尽全力做好。正是份份恩情, 把李文华带入了一个更广的天空。2007年10月, 他进入了自贡市自流井区公安消防大队做兼职工作, 从事档案整理, 新闻写作。在那里, 他对消防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一次接触那种工作, 工作上绝对会有很多问题, 挨过不少“批评”吧。李文华温和地一笑, 摇头。然后开始向笔者诉说消防队对他的好:遇到问题都非常耐心地纠正, 从不限制他的工作时间, 给他正式员工的节假奖励, 为他改善生活, 告诉他各方面的信息……

李文华很快融入那个群体, 只要一有时间就朝那里跑, 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做好, 遇到繁忙时段也和他们一起加班熬夜。后来暑假也继续在消防队兼职。在消防队他学会了怎样用专业词汇起草方案, 写新闻报道, 在武警四川消防总队面试时, 正是这种经历, 带给了他勇气与自信, 最终获得了面试91分的高分。

从偶然的机会, 到进一步的接触, 慢慢地喜欢, 到后来决定将自己扎根于消防队。用他的话来说, 他确实是一个很怀旧的人。然而, 这何尝不是一种回报呢?投之以桃李, 报之以琼瑶。

三、艰辛的笔耕

作为学生记者, 李文华的采访写作并不是常常都很顺利的。曾在采访一位和自己有思想磨合的同学时, 被对方激烈的言辞打击, 那次他哭了。但他仍然坚持继续, 那篇文章修改了很多遍;他曾在时间紧急、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 采访一位老师, 结果出现偏差, 受到了老师的严肃指正;对于经常写作的他来说, 没有电脑、不会用电脑是很痛苦的, 他就写在纸上到网吧里慢慢地学、慢慢地打。

然而就是这种坚持, 他的稿件越写越好, 正确率越来越高, 打字也越来越快。就是这种坚持, 他发表稿件80余篇, 协助院学生工作部、团委编辑部组稿出版5本书, 成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优秀学生记者。

这支来自记者团的“笔杆子”在自述里写到:我钟情于记者团, 她教会了我把学习、生活和实践的时间游刃有余地掌握, 让我忙而不乱, 从容不迫, 而且在这里我从不会因为贫困而觉得有任何不适。记者团给予了他家的温暖, 新闻写作的起点和舞台, 他回报记者团的是出自记者团的优秀的他, 工作中的创意及加倍努力去带出一批学生记者。

四川理工学院报编辑部的老师这样形容李文华:“他背负很重, 虽然走得缓慢, 却一直执著地走着。像一个犁田的人, 将每一寸土地都耕得很深。最终肥沃的土地将会培育出参天大树!”

“李文华像大草原上奔跑的骏马, 一直都不停歇。”

四、选择无怨无悔

因为大学四年的经历和独特的简历, 李文华曾被中国水利水电五局选中, 最后他放弃了。他说, 在水电五局仍是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 但选择消防队一是想回报这个工作了近三年的系统, 还要完成成为军人的愿望。“半年的训练完成后, 我肩上将有‘一根杠杠, 一颗星星’, 再努力点以后我将有‘两根杠杠, 两颗星星’”。幽默的语言, 自信的笑容, 深深地感染了笔者。

篇4:奋斗故事 好一出“励志剧”

在老字号人们的经商“字典”中,有些词汇总是相同的,比如诚信、比如独到、比如义气??这些个性迥异,却又守则如一的商人们,组成了中国近代商业史中最生动的元素。

名满商界的瑞蚨祥

什么是旧时的阔佬,什么是昔日的时尚达人?清末民初天津、北京流行的“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之说便是答案。这其中就有以瑞蚨祥为代表的“八大祥”绸缎庄。

1895年,天津瑞蚨祥创办于素有“银钱窝子”之称的北门外竹竿巷。其字号响亮、店堂宽大、品位不俗,它的主人来自山东孟家,名叫孟雒川。

在“青蚨还钱”的典故中,青蚨是传说中的神虫母子,当孩子出门的时候,母亲将血抹在孩子身上,这样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回到家中。另外,青蚨也是古代的铜钱的象征。孟雒川借祥瑞之意与能带回钱的青蚨,祈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由此,孟雒川以更大的魄力在天津、青岛等地相继开设分店,事业一马平川。

天津瑞蚨祥开设之初,主要以经营绸缎为主,同时也销售一些济南、章丘生产的土布。土布价廉物美,经磨耐用,特别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瑞蚨祥后来开始经销的平纹布也同样畅销。平纹布选用上好白胚布染制而成,漂染工艺相当严格,刚出染坊的布匹是不可上市的,必须包捆好放在布窑里存放半年以上“闷色”,待染料浸透纱线方可出售。平纹布虽然会影响资金周转,但缩水率低,布面平整,不易褪色,为瑞蚨祥赢得了诚信的口碑,瑞蚨祥在天津也从此就站稳了脚跟。

庚子事变让天津瑞蚨祥的发展一度受挫。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孟雒川来到天津拜见。袁世凯原任山东巡抚期间与孟家交往甚密,这次拜访无疑给瑞蚨祥做了一次变相广告。

1905年,瑞蚨祥鸿记在估衣街盛装开业。一套套红木桌椅布置井然,这是专为顾客准备的茶座,顾客可以在这里品茶歇脚聊天,哪怕是三尺二尺的小买卖,伙计们也照样热情相待。这样,瑞蚨祥很快又兴旺起来。俗话说:不怕不卖钱,就怕货不全。瑞蚨祥深谙此理,他们的货品高中低档琳琅满目,最兴旺时的经营品种近2000种。瑞蚨祥的高档皮货更是驰誉,长期以来坚持货采源头,海龙、水獭、猞猁、紫貂、滩羊皮等精品一应俱全,有些商品堪称独有。

最让瑞蚨祥骄傲的是,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由瑞蚨祥提供的。

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说:“创立沃尔玛的最初灵感来自中国一家古老的商号,它的名字来源于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我想,它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连锁经营企业,它做得很好,好极了。”

“万金油大王”来了

20世纪30年代,南洋虎标永安堂就已在上海、天津、汕头、福州等10多个城市先后建立了分行,其夏季“四宝”,家喻户晓。

创始人胡文虎在华侨社会和国内享有崇高声望,他的祖籍是福建永定下洋中川村,1882年出生于缅甸仰光。10岁回中川读书,后来又赴仰光,在父亲胡子钦开设的永安堂药行里一边学习经商,一边钻研医药知识。1908年胡子钦去世,胡文虎与胡文豹兄弟继承父业,并决心谋求药业的革新与发展。他们出国考察中西药业,在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南亚古方,将胡家原有的提神解暑的中成药“玉树神散”改良为外抹内服兼具的万金油,同时创制了八卦丹、立止头痛粉、清快水和止痛散等成药。这系列新药便于携带,价钱低廉,旋即畅销国内及东南亚,胡氏兄弟由此发达。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相继爆发后,胡文虎捐巨资、赠良药支援抗日将士。发行于1932年左右的一本永安堂广告宣传册很精美,画面紧扣时代脉搏。有个恬静善良的女护士手托一盘永安堂药品,所配的广告题目为“请用虎标良药,保护救国英雄。”相随的文字殷殷道:“英雄去救国,侬(你)来救英雄,芳心无限热,尽在良药中。”

1934年,胡文虎来到天津调研,以期进一步开拓以天津为代表的华北市场。他对市场的管理人员说,赔钱若赔在广告上,赔得对,你们不用管,提成照拿,事业一定要发展下去。

1936年是永安堂药品在天津的旺销期。在近一年的《北洋画报》第4版的中心位置,读者均可读到一段段随笔式小文,如《散弦》:“聪明的女子不论伊在如何狂热地吻着伊的爱人时,但伊总不说:‘我向你发誓,永远不再爱别人。’在灯彩满堂的结婚典礼中,新娘的心里除了横溢着骄和快意的心情外,还会兜起了心头的同一层微妙的哀感。药品的好坏,看广告是不足为凭的,一定要尝试过后才能分晓。永安堂的虎标良药之所以风行天下,无人不用,就是因为经过无数人的尝试以后,无不灵验的缘故。”

永安堂擅用名人效应,比如请郭沫若的夫人、当红明星黎明健出镜广告,请于右任、蔡元培等人士题词。

抗战时期,胡文虎在重庆还有一段巧借蒋介石语录作广告的故事。当时,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猖獗,而蒋介石却以提倡新生活运动来转移民众视线。正直的胡文虎对此大为不满,专门请人撰写了报纸广告词,标题为“提倡新生活,必须揩油”,进而称:“提倡新生活是好的,为使精神更加焕发,身体更加健康,应当好好揩点万金油”。国民党官员见此冷幽默也无可奈何。巧妙的“时政”广告让万金油等产品的销售连创佳绩,效益不凡。

注重广告的永安堂让万金油家喻户晓,最高年销量达到200亿盒,其顾客占全球人口半数以上,胡文虎缘此博得了“万金油大王”的美誉。

鸿翔时装引领风尚

如果你问哪里是民国时装的大本营,哪里是东方旗袍的标尺,答案在老上海的南京西路上。每隔10天左右,国际最新款时装就可以在这里被最快速地克隆与传播,高昂的价格也阻挡不了名门贵妇们如影随风。

鸿翔时装公司是上海开埠后由国人创办的第一家女子西式时装商店,金鸿翔为国内女式时装创始人。他不惜花费高价订购法国、美国时装月刊,引进国外流行新款式,使鸿翔女装不断推陈出新,开创了新一代中国妇女时新别致的新服饰。他还创造立体裁剪法,成衣贴体不走样,有“天衣无缝”的美称。宋庆龄、蔡元培等人曾给予高度评价。

相比之下,鸿翔更精于门店的时尚塑造。公司进门是雅致的客厅,陈设着洋气的沙发、茶几、插花,茶几上的杂志可能是刚刚送到的巴黎读本。坐下来便会看见聚光的玻璃柜里展示着各样中外纯毛面料。老板有时会陪你聊天,或许还有最好吃的“沙丽文”点心。如此温柔摩登的一刀让人心悦诚服。

英女皇伊丽莎白结婚时,各国献礼,鸿翔的大红缎披风在皇宫展出时好评如潮。其旗袍还获得过芝加哥世界博览会银奖,蔡元培先生欣然题下了“国货津梁”之词。

1933年,《明星日报》举行电影皇后选举,胡蝶艳压群芳夺得影后桂冠,在加冕典礼上,胡蝶所穿戴的礼服和皇冠是由上海知名的成衣庄鸿翔公司免费制作并赠予的。鸿翔公司只有一个要求:礼服和皇冠一式二套,一套赠胡蝶,另一套陈列在公司的橱窗内当作广告。随之而来的轰动可想而知,鸿翔人满为患,订单如同雪片一般。要结婚的年轻人更视这里的礼服为上品、为时尚。

每逢时装发布会,鸿翔公司大多会在广告中宣称:“由闺阁名媛试着喜庆舞宴各式最新衣服,表现种种姿势,千新百艳,十色五光,开冠堂之盛会,集衣服之大成,各界人士幸弗失之交臂。”当年没有专业模特,明星交际花、上流太太小姐就是最耀眼的范儿。

鸿翔公司等知名商号的时装款式之所以能与世界同步,其渠道主要是来自国外的电影画报、时装杂志,如《美开乐》、《时尚》等。他们同时还向国外订购纸样和成衣,但价格昂贵。据鸿翔服装的传人金泰钧老人回忆,1942年至1944年间,由于战争的原因,当时有好几期外国时装杂志未能收到,鸿翔人只好自行摸索设计,待战后收到杂志一看,鸿翔的设计居然与国际时尚几乎是同步的。

篇5:名人奋斗励志故事

引导语: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也是需要一个奋斗过程的,名人奋斗励志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人奋斗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1:陈赫

耍贱、撒娇,是他化解冲突的方式。在《奔跑吧兄弟》里,一旦发现情况不妙,抱大腿、耍无赖都成了自保方式,这些方法被他形容为智取,跟李晨“大黑牛”似的横冲直撞截然不同。

但或许正是应了“撒娇好命”的预言,陈赫无疑是幸运的。第一部戏《爱情公寓》一炮而红,首次出演电影《微爱》就和顾长卫合作,客串《匆匆那年》票房轻松过五亿,甚至他拍的每部电视剧都能很快播出,没一部积压。这种好运并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拥有的,而他也很知足:“我现在已经很好了,没有资格再去争什么了。”

录制《奔跑吧兄弟》时,总会引来不少群众围观,挨个叫着明星的名字,“邓超、李晨、王宝强……”到了陈赫,喊的却全都是“ 曾小贤”,陈赫每次只能无奈地转过身,把背后“陈赫”的名牌给他们看。

《爱情公寓》让“曾小贤”成了陈赫的代名词。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摆脱,他曾接过一部正剧,扮演的人物甚至有点苦情,但反响一般,观众看惯了贱兮兮的曾小贤,实在不习惯他突然苦大仇深。就连客串《匆匆那年》,扮演的苏凯是个会打篮球的人气学长,但当大银幕上梳着中分头的苏凯回眸,慢镜头扫过,影院里的观众全在笑。在陈赫为数不多的出场时间里,爆笑始终是观众给予的最直接反应。

“我是真的很努力地去演帅哥,真的,但没有办法……”陈赫的辩白似乎没有说服力。不管是《微爱》里幻想女神的丝编剧沙果,还是《奔跑吧兄弟》里的吐槽小能手,抑或《爱情公寓》里被众人嫌弃的“曾小贤”,“贱”都是他们身上最大的特点。在当今语境里,贱代表乐于自嘲、幽默感,与吐槽和自黑的流行文化精神不谋而合,这正是陈赫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

现在的他并不介意“贱男”的标签:“贱已经不是贬义词了,它可能代表善良、温暖。” 他也并不急着摆脱谐星定位,“就像是周星驰,如果周星驰演苦情片,你们也好难接受吧?所以我没有必要扔掉曾小贤,甚至可以尝试在已有条件下去丰满他。”

陈赫如今的工作满满当当的,宣传完《微爱》之后,接着拍摄《医馆笑传》,然后是战线长达几个月的《奔跑吧兄弟》。他坦言自己不工作的时候是个话很少的人,有时候更愿意面对电脑玩游戏。但开工又会不一样,会让自己保持鸡血状态,会说话逗大家笑。他的身上似乎有个开关,action!那个贱兮兮的“陈赫”就来了,贫嘴、卖萌、耍贱都是一把好手。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2:吴士宏

1998年,微软为了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业务,决定公开高薪招聘一名中国公司总经理。微软是世界软件巨头,加上优厚的报酬,一时间应者云集。

经过初试,又经过几轮面试,最后入围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博士,有好多科研发明;另一个应聘者正在另一家大公司任要职;而第三个人则任职于IBM,但她的学历很糟糕,她甚至没上过大学。

最后的面试在一间很大的房里,微软中国区的几位负责人坐在一张大桌子后面,等面试快开始时,才发现少了一把供应聘者坐的椅子。工作人员正要去外面搬椅子,一位面试官说:“就这样吧,没有椅子也好。”

第一个进去面试的是那位博士,一位面试官说:“你好,请坐!”博士四周看看,并没有发现椅子,充满笑意的脸立刻转为尴尬和茫然。“请坐下来谈。”另一位面试官说道。博士更加不知所措了,“没关系,我就站着谈吧。”面试不到一会儿就结束了。

接下来是在大公司任要职那位,面试官还是要求坐下来谈,他谦恭地笑道:“可能是工作人员的疏忽吧,没关系,我还是站着谈吧。”一位面试官似乎恍然大悟,“请原谅我们工作上的失误。那就委屈你一下吧。”面试只是谈了五六分钟。

最后面试的是那位女士。她四处看了一下没有椅子,微笑着说:“您好,我可以去外面搬一把椅子进来吗?”一位面试官笑着答应,“为什么不可以呢?”最后,面试进行了近一个小时。

三天后,面试结果出来了,出任总经理的是最后一位应聘者。很多人很不解,她没有什么显赫学历,又是一位女士,能胜任这样重要的职位吗?

微软中国公司负责人给出的答案很详细:连自己搬一把椅子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开拓市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一切的经验和学识都毫无价值。

事实也证明这位负责人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位女士就是仅用七个月就完成全年销售额130%、成功帮助微软打开中国市场的打工皇后吴士宏。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3:艾默里奇

2010年的地球刚跑上新的征程,就在电影《2012》里毁灭了。影片的导演说,我要把地球毁灭给人类看,让人们警醒。于是斥资两亿美元,掀起了好莱坞的最高浪潮。三天以后,世界影迷无人不知他的名字——罗兰·艾默里奇。

1955年,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袭击了黑格尔的故乡,德国古城斯图加特。庄稼受害,房屋坍塌,小罗兰在这样的灾难里降生,注定了他对灾难片的情有独钟。那个年代德国很不太平,柏林墙还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十来岁的罗兰在西德接受教育,学习雕塑和建筑。

但罗兰并不喜欢这门枯燥的艺术。每天跟死气沉沉的石膏打交道,他觉得了然无趣,只好海阔天空地幻想世界与未来。出于厌恶,他总希望那些雕像和建筑都统统碎掉,然后自己幸灾乐祸地踩上去“捡落儿”。如果当年罗兰只是在幻想里过一把瘾,那也就不了了之了。但20年后,罗兰的这一理想真的彻底实现了。自由女神像、白宫、埃菲尔铁塔在他的科幻巨制里一次又一次地倒掉,而这些作品所带来的利润,足够罗兰盖一座货真价实的白宫。因为他的票房,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

那时候罗兰成绩很差,还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斯皮尔伯格齐头并进。他放弃了雕塑,到广告公司做策划。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一天,公司老板把一摞文件狠狠地摔在罗兰的面前。这就是你愚不可及的构思?老板把腿搭在罗兰的办公桌上,怒气冲冲。罗兰看着老板肮脏的鞋底,无言以对。

罗兰离开了公司。天大地大,难道就没有我容身之处?第二天,罗兰又回到了学校。知识就是力量,总有一天我会把羞辱还给你的!罗兰心想。

那时已是1977年,22岁的罗兰在慕尼黑电影学院里“闭关修炼”,学习制片和导演。和其他求学度日的小伙子一样,青年罗兰在校的几年没有荣誉,也没有女友。他独自一人在寂寞里打发时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也许是量的积累催生了质的突变吧,在毕业之际,罗兰的毕业作品《诺亚方舟法则》一鸣惊人,竟然博得柏林电影节的头魁。

不幸的是,年轻的罗兰虽然天纵英才,口袋里却没几个钢镚。他在德国大手一挥,豪情万丈地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本打算大干一场,却被狭窄的市场和捉襟见肘的资金卡住了前进的齿轮。倔犟的罗兰不相信这是“天亡我也”,硬是咬着牙,扛住了自己的梦想。

苦心人,天不负。一年后,好莱坞向罗兰抛出了橄榄枝,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此时的罗兰已经筋疲力尽,捉住这根救命稻草后,罗兰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在好莱坞登陆。1996年6月25号,罗兰的《独立日》破幕而出。从此,雄鸡一唱天下白。

篇6:名人奋斗励志故事

经过初试,又经过几轮面试,最后入围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博士,有好多科研发明;另一个应聘者正在另一家大公司任要职;而第三个人则任职于IBM,但她的学历很糟糕,她甚至没上过大学。

最后的面试在一间很大的房里,微软中国区的几位负责人坐在一张大桌子后面,等面试快开始时,才发现少了一把供应聘者坐的椅子。工作人员正要去外面搬椅子,一位面试官说:“就这样吧,没有椅子也好。”

第一个进去面试的是那位博士,一位面试官说:“你好,请坐!”博士四周看看,并没有发现椅子,充满笑意的脸立刻转为尴尬和茫然。“请坐下来谈。”另一位面试官说道。博士更加不知所措了,“没关系,我就站着谈吧。”面试不到一会儿就结束了。

接下来是在大公司任要职那位,面试官还是要求坐下来谈,他谦恭地笑道:“可能是工作人员的疏忽吧,没关系,我还是站着谈吧。”一位面试官似乎恍然大悟,“请原谅我们工作上的失误。那就委屈你一下吧。”面试只是谈了五六分钟。

篇7:名人励志奋斗故事

亲人们以百般的宠爱来弥补对她的亏欠。她任性、孤僻、郁郁寡欢,对家人的依赖与日俱增。

6岁的一天,外婆拉着她到外面玩,因为很小的事情,她变得极不开心,又撒起泼来,无理取闹。

年迈的外婆叹气说:“孩子,你总是这样,将来会害人的。”

“什么叫会害人?”

“就是拖累人,成为别人的累赘!”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也激起了她强烈的逆反心理,

“我才不会害人。我眼睛看不见,但我有双手,有大脑,有耳朵,决不会成为别人的累赘,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她气愤地回答。

正是外婆的无心之语,改变了她的人生态度,她开始寻找自己人生的价值。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自己的短跑竟然不输给正常女孩,于是萌发了第一个梦想:跑进国际赛场。14岁那年,她进入盲校读书,也开始了正规的体育训练。教练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每天都要她在规定的时间内绕着运动场跑8圈,如果哪一爵超时则从头再跑。9月的天气,溽湿闷热,当她跑完第3圈后,整个人晃晃悠悠的,感觉要虚脱了。此时,她的耳畔突然响起外婆的那句话:“你将来会害人的。”

“我不能害人,我要成功,我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一个强烈的信念支撑着她顽强地跑下去,她咬紧牙关,继续迈动步伐。熬过最艰难的岁月后,她也炼成了钢,一路跑进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亚运赛场上,她威风八面,锐不可当,连连摘金夺银。当国歌响起时,站在奖台上的她聆听观众如潮的掌声,心里暗暗自语:我不比任何人差。

然而,冠军的光环毕竟是短暂的。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她开始继续寻找安身立命之本。出于对外语的兴趣,她决定学习英语,将来做一名翻译。她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外语培训班,但人家知道她是盲人后,全都婉拒了。她的心再次被刺痛,“难道盲人就学不好外语?难道我真的注定要成为别人的负担?”她不服气,既然没人愿意教她,那就自学:既然看不到,那就听。凭借惊人的毅力,她每天坚持收听英语广播,日积月累,口语和听力水平大幅提升。,她再次报考著名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校方要求她先跟班试听。

3个月过后,她出色的表现征服了学校,终于成了该校建校以来第一个盲人学生。有了好的平台,她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同学们上网、泡吧的时候,她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先后刻苦攻读了英语、西班牙语、瑞典语3门外语。她不俗的经历加上优异的成绩打动了数所中外名校,6月,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几乎同时向她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她叫吴晶,江苏泰兴的一个普通女孩,目前正就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并幸运地当选为瑞典盲人协会董事。面对记者的采访,吴晶说出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感谢上天让我成为盲人,催我奋进,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坚韧不拔地做事情,顽强地‘做自己’。”

篇8:返京知青奋斗故事

李国光:下海创业靠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李国光18岁时到山西盂县插队,上山下乡的8年时间里他种过地、修过路、在土产公司当过采购员……对于知青生活的艰苦,李国光在讲述时轻描淡写,而当地老乡、老干部的纯朴、厚道以及对知青的照顾、教育他一直念念不忘,这些对他以后的人生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6岁时,李国光通过对调返回北京,他先是在一家洗染厂工作,因为污染工厂被解散;随后进入出租行业,因为老坐着腰椎出了毛病,几年后退出。没了工作的李国光并没有怨天尤人,他下海经商自己创业,开过保洁公司和洗衣厂,为很多下岗工人和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后来又办起展览公司,承办展会和招商工作……从开始当工人到后来自己创业,李国光拿出当知青时勇于吃苦的精神,边干边学。源于儿时的爱好,前些年李国光又搞起了古玩,并把触角伸到海外。

李国光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社会对个人的人生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自己的路该怎么走、命运如何把握主要还是靠自己,在利用好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踏实、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就能活出精彩。”回顾自己3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李国光表示,虽然中间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自己努力了就不后悔,也“无愧我心”。

卢营生:干了20年清洁工分外自豪

和大多数返京知青一样,今年64岁的退休工人卢营生回城之后的事业是平凡的,但却是积极的,也是踏实的。

时间回溯到1967年。18岁的初中毕业生卢营生离开安外青年湖边胡同里的家,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其后,作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北京爷们儿卢营生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度过了22年战天斗地的岁月。

1989年,卢营生赶着知青返城的末班车,带着妻儿回到北京。他被安排到东城区环卫局,做了一名普通的清洁工人,直到2009年退休。

整整20年里,“扫马路的”卢营生工作的地段先是在地坛、和平里一代,后来到了天安门广场、长安街沿线。他所到之处,背后留下的是清爽洁净的路面。“很多人看不起环卫工,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个美差。我特别珍惜这个岗位,心里特别满足。就觉得应该好好干!”在一般人眼里,清洁工的活儿很艰苦。但卢营生觉得“北大荒那段经历磨炼了我,回北京以后再累再艰苦就都不在话下了!”

工作期间,卢营生曾多次受到队里的嘉奖。“那些年实行事业单位3%的奖励工资,每年有三个人可以涨一级工资,面儿很小,但我在1997年就涨了一级工资!”虽不是轰轰烈烈,但这份工作却令卢营生很自豪:“环卫工作是个文明窗口,在北京人眼里我们是环卫工人,在中国人眼里我们是北京人,在外国游客眼里我们是中国人!能为国家争光,是很幸运的事!”多年里,他在工作之余为中外行人指路,做了大量工作。“给外国人指路,会连说带比画!老外会对我伸大拇哥,还会说‘OK’!”

工作中,卢营生“经历了很多大事,”比如1990年亚运会、后来的世界妇女大会、申奥工作等。一有重大活动,我们就会在天安门广场工作,从早晨到夜里,挺艰巨的!”

回京工作20年,卢营生觉得,自己在工作内外“都展示了知青的风采!不管是劳动、还是文艺宣传,都能体现老知青的先锋作用!”

这些年,卢营生一直没和当年的兵团战友断了联系,有机会还会聚一聚。那些战友有当上全国劳模的,有当处长的、当科长的。卢营生笑说自己和他们比起来是“知青平民”,但他“挺知足”,“我当个一般人,也能为国家做点儿贡献,挺好的!”

张泓:有过插队经历什么苦都不算苦

年逾六旬的张泓女士曾在山西插队11年,她是家里4个孩子中的唯—女孩,尽管16岁之前一直被父母娇惯着,但来到农村后她却很能吃苦,十八九岁就担任了妇女队长,上过《山西日报》,后来又凭借刻苦用功考上了山西省中医学校,学成后她主动要求回到插队的地方为乡亲们治病。

1979年,由于父亲生病,张泓申请回到了北京。由于从医时间不长,经验太少,张泓听从教授父亲的话来到北京一家红旗厂工作,身份也由干部变成了工人。她被分派到办公室工作,后主动向厂长提出下车间劳动。一次为了赶制一批外国国旗,连续加班十几天的她终于支撑不住在机器旁犯起了瞌睡,结果右腿轧到了机器里,车间主任当时吓坏了,赶紧关上机器,随即把张泓送到医院,“现在我腿上还有十几厘米的伤疤呢。”

后来,张泓调到对外贸易经贸大学校医院工作。为了对中医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她上午开药方、下午抓中药,工作之余,她还不断钻研,曾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当初考学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后来再上学是要赶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张泓说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容易,好好干也是对得起病人、对得起所拿的工资。

朋友说,张泓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她的公公脑中风需要照顾,孩子上高中时她的丈夫因病去世了,“我觉得人生可能就是这样,无论是困难还是不幸,来了我就想办法应对……”张泓说,有了插队的经历,其他的苦都算不上苦了。如今,张泓凭借精湛的医术拥有很多“信徒”,被病人和朋友们称作“神医”。

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张泓坦承一切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虽然并没有因此挣到很多钱,生活中还有很多无奈,但张泓自认很满足,她说这个社会对我挺好的,与一些没能回京的同学相比已经幸运多了。和很多知青一样,她还尽自己所能为当年插队的地方做贡献,用自己的医术回馈社会。

文艺:黑在法国十多年只为一张小小绿卡

nlc202309030819

文艺(化名)家兄弟姐妹四个,她排行老三,模样俊俏。大哥支边去了甘肃,大姐也下乡当了知青。一直爱好戏曲的她本可以进一家剧团的,但上山下乡的浪潮席卷而来,她竟然背着父母,主动报名要去黑龙江。父母不肯,却拦不住,她最终如愿当了一名兵团战士,边“修地球”,边给大家演节目。然而,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让她吃够了苦头,平时在家被娇宠惯了的她吃不了那份苦,在黑龙江待了大半年就悄悄跑回了家。后来,知青们陆续返城,文艺的父母托了好多人,才把她的关系弄回北京,最后还是把她安排到了一家剧团。

可是文艺天生不安分,排练、演出、休息,这样的日子她觉得平淡寡味,不刺激。后来,看朋友下海经商挣了钱,她眼红了,再次不顾父母反对,辞职,南下广州倒腾服装。一开始,什么新潮她就倒什么,后来专门卖裤子,最后专卖一家厂子的品牌裤子。生意还不错,也挣了不少钱,可文艺挺“二”,有了钱就得瑟,今天请吃饭,明天又借钱给人,没两年,挣下的钱花了个精光。有一次,听说几个原来在一起当知青的朋友去了法国巴黎,有人留在那里工作,收入不少,文艺又动了心。在朋友的帮助下,文艺去了法国。签证日期过了,她也不想回来,就“黑’在那里,一待就十余年。这十多年里,她一直在华人开的工厂里打“黑”工,虽然挣钱比国内多,但总是心惊胆战的,生怕被抓被遣返回来。这些年,她的老公跟她离婚了,儿子一直托付给大姐照看。本来她也想早点回来,但看着有人拿绿卡了,她也不甘心,非要等那张卡,要个合法身份。可是,年复一年,直到现在,儿子都工作了,她依然没等来合法身份,依然“黑”在那边。最遗憾的是,80岁的父母双亲在2009年前后相继去世,她都没能在跟前尽孝。

文艺的二姨跟记者说起文艺的经历时,时不时地就唏嘘感慨,她说:“文艺这一辈子很可怜,既没有给父母尽孝,也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自己现在也50多岁了,要是在北京上班都退休了,可她现在还在那儿没日没夜地打工,身体都熬坏了。只希望她心想事成,早点拿到绿卡,早点回来,不然连我都看不到她了……”

马小力:组建合唱团只为知青圆梦

马小力,是1968年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盟乌珠穆泌插队的知青,在那里度过了5年的放牧生活,知青返城回京后,当过教师、当过干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时任中央统战部机关党委副书记、某局副局长的马小力,决定为第二故乡内蒙古大草原做点事,回报内蒙古大草原对他们的栽培,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大草原做了无数的事儿。终于在1999年,为了让更多的知青伙伴圆自己回报大草原的梦想,在她的倡导和组织下一个叫“草原恋”的业余合唱团诞生了,马小力出任团长并免费为合唱团提供训练场地和相关费用。目前合唱团在册的人有一百多位,成员多是曾经在内蒙古插队的北京知青。合唱团采取的是无伴奏的合唱形式,几十人上百人的无伴奏合唱显示了他们高超的合唱水平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到合唱团来练歌喝的是他们自制的奶茶,他们演唱的歌曲全部是歌颂大草原的,而且全部用蒙文演唱。草原恋合唱团自1999年成立初始他们定下了:以热爱草原、歌唱草原、关注草原、保护草原、和谐草原为神圣使命!14年来,每位合唱团团员就是以此为目标,他们不但在歌唱领域得到了认可,还在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赵长义:重提知青往事感慨良多

赵长义,1952年生人,1969年8月去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被分配到四师43团运输连当汽车司机。赵长义在兵团待了10年的时间,1978年才回到北京,在某印刷厂干他的老本行一直到退休。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谈起四十多年前的往事,赵长义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去年是他们去兵团四十周年,他和十几位当年的战友结伴回了一趟阔别三十多年的黑龙江省密山县,在兴凯湖畔、在当年劳动的农田、在写有“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的是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标语的兵团旧址前留下了他的身影。

如今已经退休了的赵长义,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泳,特别是冬泳他已坚持了14年,当记者问赵长义是何种力量支撑他能坚持这么多年的冬泳时,赵长义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多,能吃苦,这点算不了什么,其实冬泳就是练意志,然后才是练身体,没有毅力的人是做不了的!

剧中主创努力还原

男主角朱亚文

真实故事展现北京纯爷们儿

以一部《闯关东》让观众熟悉的演员朱亚文此次在剧中出演男主角韩春明。《正阳门下》讲述了以改革开放前后30年间,韩春明、苏萌、程建军等为代表的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老百姓,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的励志大戏。朱亚文在剧中出演男一号韩春明。朱亚文介绍:“韩春明出生在正阳门下的胡同里,说话办事无不流露着北京爷们儿的风范。他的传奇从捡破烂起家,在破烂中慧眼识宝,涉足古玩收藏行当,同时学厨艺开酒楼,并将自己的生意疆土扩展到汽车、房地产、环保、建材等领域,成就了一番波澜壮阔的北京人创业史诗。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却有着千真万确的人物原型,他就是《正阳门下》的总制片人、编剧郝金明。”

朱亚文表示;这是因为被郝金明的故事打动,才最终决定接下这部《正阳门下》。“有真实的生活做基础,作品就是接地气的好作品”。朱亚文直言:“这种小人物在大时代变迁下的命运,该如何坚守内心,在渴望成功的道路上的努力,都是我一直喜欢演绎的。而个性鲜明的老北京特色、丰富的个性,以及和以往角色的巨大差距,都是我最感兴趣的。”

导演刘家成

最大努力还原知青年代

曾经执导过《高粱红了》、《高地》、《傻春》以及观众百看不厌的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视剧作品的著名导演刘家成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此次执导《正阳门下》,刘家成坦言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因为我本身也是在正阳门城墙根下长大,对于那段历史、那个时候北京人的生活状态知之甚深,故事中的许多细节也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拍这部戏就像在回味我自己的整个成长过程。”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前十年,《正阳门下》的故事跨越将近三十年的长度。三十年间物是人非,几乎每个时间节点的地标建筑都会有所变化,想要展现记忆中的老北京,难度非同小可。为了还原不同时间段的场景、道具、服装,刘家成带领摄制组花费了大量的工夫。为了找到当年的房舍,几乎翻遍了整个北京城,终于在东城区的草厂胡同找到一户老四合院,“我们走进去,那种幽深的感觉恍如回到了30年前,一些住在那里的居民还保留着当年的家具陈设,非常有质感。”老北京街景的拍摄则选在了门头沟和房山,因为那里还完整地保留着当年北京街道的格局和设施。

为了还原当年正阳门城楼下的民居生活,刘家成破天荒在这部现实题材剧中动用了特技。当年正阳门下是一个老北京聚居地,如今城楼还在,居民却早已搬迁,“我叫摄影师从各个角度拍下正阳门城楼的上半部分,然后把剧组拉到天下第一城,把当年的老公共汽车都开了出来,还动用了200名群众演员一块‘过家家’,然后把两部分剪到一块,等到观众在荧幕中看到时,正阳门下还是五方杂聚之所。”除了景物变迁,30年北京人言谈举止的改变也成了电视剧细究的部分,包括哪年开始有私家车,最早一批私家车是什么样,从老皇冠、小面的,到夏利、捷达,这些时代的印记在剧中都有具体的表现,微乎其微的小细节也能反映出时代对人的影响,这也是刘家成所追求的极致真实。

上一篇:培训师语言表达下一篇:班主任创新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