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班级的活动方案

2024-05-16

六一儿童节班级的活动方案(共14篇)

篇1:六一儿童节班级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南充窝窝团献爱心,关爱留守学生,共庆六一活动。

二、活动内容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让每个孩子在积极参与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和与别人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难忘、幸福的“六一”儿童节。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阳光乐园庆“六一”活动,进一步展示志愿服务精神和塑造南充窝窝团良好的爱心形象。

三.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日(周三)下午3:00-6:00

四.参与群体

1、阳光乐园留守儿童

2、南充市高坪志愿者协会

3、南充市窝窝团分公司

五.活动地点

高坪区阳光乐园(祥和街13号)

六.活动内容及过程

做游戏领兑换券(参与者无论成功与否至少都能得到一张兑换券,在下列各个游戏中领取兑换券的数量仅供参考,具体领取数量视情况而定)

(1)丢圈套瓶游戏(参与者在起点处领5个圈,进行投掷,套住整个瓶身则算成功,中1个圈领1张兑换券)

(2)盲人摸物游戏(参与者在起点处戴上眼罩走向贴有桃心的墙上,用手指触摸桃心内的卡片,摸到的数字是多少,就得到对应数字的兑换券)

(3)盲人走路游戏(参与者在起点处戴上眼罩,走完全程且不出界限为成功,得到1张兑换券)

(4)吹蜡烛游戏(参与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吹灭蜡烛,吹灭3支蜡烛得到1张兑换券,5支2张,余数不作数)

(5)投球游戏(参与者在起点处拿20个乒乓球,向纸盒内投掷,进入盒内1个得1张兑换券)

(6)夹弹珠游戏(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将弹珠由大纸盒夹入小纸盒,3个得1张兑换券)

 

篇2:六一儿童节班级的活动方案

通过一系列简单而隆重的活动,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六一”国际儿童节。通过开展庆祝“六一” 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二、活动主题:

展示风采 欢度六一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31日下午

四、活动安排:

1、小组展示活动

(1)全班分成9个小组,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给小组起名,并设计小组口号,激发小组的活动热情,目的在于激发小组比赛斗志,增强比赛信心。(15分钟)

(2)展示

2、猜书活动(60分钟)

本次书活动要尽量结合各学科知识,切合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反映时代发展风貌等特征。整个活动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1) 看图猜成语

本轮比赛分成三轮。第一轮为必答题,每个小组按顺序答出图片中的成语,即可得分,每图2分。第二轮也是必答题,但是答不出了的小组,其他小组可以抢答。第三轮是抢答题,谁抢到谁加分。

(2) 猜书名

本轮比赛为选题必答,每个小组选择要答的题号,在老师的`描述中,说出本书的书名。

第二轮为抢答题,谁抢到谁得分。

(3) 猜神话故事

本轮比赛分为猜神话故事成语和猜神话故事人物两组。

活动方式 :所有内容均分为难、中等、易三种程度,且比例为2:3:5。按小组必答,回答不上的可以抢答。

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1)通过平时积累以及网络搜索,寻找若干条活动所需书名、古诗、神话故事。并将其做成PPT,按顺序制出答案。

(2)奖品的准备:根据比赛结果,把奖品分为四类,分别对应最佳配合小组2个、气氛最活跃小组、最佳队员3名(奖品)

(3)活动当天设施的准备:桌子 7.活动当天:

按照九个小组分为九个个区域,并编号序号,做好记录工作以及奖品发放工作,做到不慌不乱。

五、活动要求

1.班主任教育学生养成遵守纪律,讲文明等日常行为习惯。 2.活动当天班主任到班级场地保持会场秩序。 3.讲安全:服从安排,按要求活动。

篇3:六一儿童节班级的活动方案

一、精心策划, 让活动精彩开启

让我们先来看两次活动的具体方案。

案例一:《数学故事“秀”》活动方案

司马光砸缸、小英雄雨来……这些故事你一定很熟悉吧!高斯巧解数学题、华罗庚自学成才……在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也有许许多多令人振奋、令人称赞的精彩数学故事。读故事, 听故事, 想故事, 说故事, 我们来一起“秀”出故事吧!

活动主题:数学家的故事

活动内容活动内容:

一、数学故事我来讲。

1.内容可从书籍、杂志、网络等摘录, 可作适量修改。

2.利用午间活动时间进行演讲, 演讲次序抽签决定。

3.由数学和语文任科老师对各选手进行打分。打分标准:讲述清楚, 声音响亮, 举止大方, 富有新意等。

二、数学小报我来编。

1.内容须是“数学家的故事”, 报纸大小为8K。可以合作, 但每张小报限报两人。报纸正面请写清报题、班级和姓名。

2.小报制作人请数学老师, 依据先后次序张贴在教室里的显要位置。

3.由数学和美术任科老师对每件小报进行打分。打分标准:故事有趣, 版面干净, 整体感好, 字迹工整等。

2010年6月19日

案例二:《快乐数学会》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10年11月14日

活动主题:快乐数学

活动地点:五 (6) 班教室

参加成员:学生、数学任课老师、班主任。

活动过程:

2010年11月14日

——注:现场部分趣味数学竞答题如下。 (活动时均用PPT出示)

○数学名家大家谈

1.笔答: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有多少伟大的数学家, 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 默默地工作、研究, 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你知道的数学家有哪些?请至少写出4个。 (限时1分钟) 2.口答:下面请看一部电视剧的片段, 请你说出这部电视剧的名字。 (播放电视剧《陈景润》片段) 3.口答:你最崇拜哪个数学家?并请简单说说理由。4.笔答:这是一幅中国地图 (图略) , 看一看, 想一想, 地图上其实只需要 ( ) 种颜色就足够区别不同的地区了。A.3种B.4种C.5种D.6种5.口答:世界知名数学大师华罗庚曾说:“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你还知道哪个数学家说的名言?

○缤纷数学大拼盘

1.口答:数学中有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奇数、偶数, 你还知道哪些数?请至少说出2个。2.口答:“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这首诗中嵌入了很多的数字。你还知道哪些数学诗或数学儿歌?3.口答:以下两幅图共有八处不同 (图略) , 你能找到吗?4.口答:用3根火柴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 用6根火柴最多可以拼成 ( ) 个三角形。A.1个B.2个C.3种D.4种5.口答:有人说, 数学无处不在。学习中, 超市里, 菜场上……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你认为数学还在哪些地方有应用? (播放百家讲坛《相识数学》第2辑片段)

二、敢试敢当, 讲究原则, 让活动精彩演绎

1.计划性。制订并公布《活动方案》是搞好活动的重要前提, 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要求等, 使其对活动充满期待。《活动方案》宜于正式活动前一周公布, 以让学生保证有较高的热情度做好各项准备, 也避免影响日常学习。需要注意, 《活动方案》不能“一贴了之”, 教师既是活动的策划者, 也是活动的宣传者, 须在全班对活动和活动方案作必要解释。

2.主题性。有主题就有方向, 活动才会有深度, 有针对性, 效果才会更好。“数学故事秀”在常规的讲数学故事、编数学小报等活动基础上推陈出新, 确定“数学家的故事”为主题, 使活动内容相对集中,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家的故事, 学做人, 学做事, 感悟大师智慧。“快乐数学会”以“快乐数学”主题, 通过多样形式的丰富活动使学生享受到当下的快乐, 更为亲近数学。

3.全面性。主题大活动不是少数人的舞台, 而是全体学生的平台。教师在策划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有活动可参加, 扬其所长。“数学故事秀”里, 有的学生爱好画画, 他们选择了“数学小报我来编”;有的学生擅长表达, 他们选择了“数学故事我来演”;有的孩子敢于挑战, 喜欢表现, 于是表演了数学小品, 说了数学相声。“快乐数学会”中的“算24点大比拼”“缤纷数学大拼盘”等均为全员参与性活动, “朗诵数学诗歌”“演讲数学故事”等活动则又给学生多了几个展示自己的选择。

4.趣味性。活动有趣味最能吸引学生。趣味包含童趣、情趣、风趣等, 活动要有趣味性就要注意活动的多样化。一是形式多样, 如“数学故事秀”就包含“讲、编、演”三种形式。二是内容多样, 如“快乐数学会”包含的“算24点大比拼”“玩转数学魔方”等活动, 学生们都很喜欢。由教师自身表演的数学魔术更是让活动充盈着趣味。写名人名言、猜数学谜语、找不同等充满新趣的一道道数学趣味竞答题使活动高潮叠起, 动感十足。

5.教育性。“数学故事秀”活动, “讲数学故事”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编数学小报”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整体来说, 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培养, 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了解到了很多数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他们发现数学原理的历程。“朗诵数学诗歌”让学生感悟数学之美, “玩转数学魔方”让学生体验玩魔方之趣, “数学名家大家谈”“缤纷数学大拼盘”中的问题对学生日常的数学学习、阅读积累进行了一次评价。整体来讲, 寓教于乐, 学生们普遍感到“原来数学这么有趣, 这么好玩, 这么有意思”, 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另外, 活动名称, 桌椅形式、黑板布置等整体性设计, 都会给学生或多或少的教育。

三、且行且思, 以生为本, 让快乐常伴儿童

1.数学文化的浸染催生班级数学主题大活动。课改以来, “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点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 “如何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已成为大家研讨的热点、焦点, 并由此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教学实践, 如数学史料进课堂、开设数学文化课、举办数学文化节等, 笔者所尝试的——开展班级数学主题大活动即为其中之一。作为一种“合理的存在”, 班级数学主题大活动的开展, 能让学生充分地熏习陶冶, 感受数学的文化力量, 丰富他们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提高他们各自内里的理性精神, 它是基于班级环境下的一种有意义的、可操作的草根性行动。

2.儿童的现实需求呼唤班级数学主题大活动。儿童天生好胜、好动、好奇、好疑、好展示自己, 班级数学主题大活动基于儿童, 为了儿童, 它有意思、有意义, 有展示, 有竞争, 有思考, 有表演, 趣味盎然, 动感十足。截止目前, 笔者组织策划、开展的算24点大比拼、数学故事“秀”、快乐数学会、挑战数学吉尼斯等一次次活动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效果颇佳。活动很精彩, 学生很期待, 每次活动就是一次数学的狂欢, 一趟美妙的旅程。

篇4:六一儿童节班级的活动方案

现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是2003年以后出生的新中国最后一代独生子女,作为大家庭中的年幼者,他们获得了几代人的关爱,却缺少引导和约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与体谅。小学入学后,他们的课余生活被兴趣班、比赛、电视、电脑和手机游戏大量挤占,缺乏在集体活动中的习得分享和协作。因此,这一群体在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个体矛盾以及小群体冲突,影响班级管理,甚至影响到家校和谐。

近年来关于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研究开始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如甘肃省吴玉秀老师认为,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同伴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应有之义,她提出了教给交往技巧、实施课内外交往教育、组织集体活动、构建家校“统一战线”、加强个别辅导五条对策[1]。而一项专门针对昆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大样本抽样调查表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为性别、家庭关系、父母教培时间和伙伴关系,这一结论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伙伴关系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诱导和防范的重要性[2]。但是相关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呈现了问题和原因,对策探讨较为宽泛和笼统,更没有从行动方案上提供参考答案。换言之,现有研究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处理好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其对现实有关照和回应,但指导不足。

因此,根据近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教育管理研究者与一线小学教师、专业拓展团队开展三方协作,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点,设计了完善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系列班级活动方案,以期作为对现有理论研究的补充,并增强教育教学研究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一、 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较大规模的班集体,短时间内记不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因此他们容易以外形特征(如胖子、大头、卷毛、小眼儿、兔子嘴等)、姓氏谐音(如猪头、老狗、毛毛虫、骡子、马仔等)等称呼对方,形成大量的“绰号“。这些“绰号”有辨识和沟通的实用功能,表面上看“存在即是合理”,但是其中也不乏内涵不雅、人格歧视等诸多负面问题。一般情况下,老师的传统做法是正面制止,并教育小学生起“绰号”是不文明的行为。这种传统做法体现的是“堵”的思维,而不是“导”的艺术,有两方面的负功能:其一,引发起名者的逆反心理,背后喊得更厉害;其二,可能会唤起被起名者的敏感和受辱心理。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开展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减少不文明的“绰号”,营造亲近和谐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小名卡”,请孩子填上大名、自己喜欢的小名。可填写多个小名,以防止“阿猫、阿狗”之类可能会被同学笑话的内容。

第二步,将经过老师筛选的小名与大名一起做成“大名小名对照表”,发到班级全体师生手里。

第三步,通过猜谜、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记忆中同学的大名与小名的联系。

第四步,要求以后尽量用小名称呼彼此,老师也尽量用小名称呼学生。

如此一来,低年级的学生听到的都是熟悉温暖的称谓,容易消除对新环境的不适,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随着不文明的“绰号”消失,校园文明程度也得以提升。

二、 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游戏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因为度过了懵懂的低年级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从排名前后、入队选拔、评奖等次等现象中观察和体会到了同学间竞争关系的存在,但是却往往意识不到合作关系的共存。个别小学生,特别是家庭教育引导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容易将存在竞争关系的同学视为假象中的“敌人”,形成不健康的个体心理和行动方式,需要进行引导和干预。为此,三方合作组通过精心策划,设计实施了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活动。

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伙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从心理到行动上的“化敌为友”。活动设施是:操场、大教室等相对宽敞的场地,最好有一个讲台或高台。

具体的做法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介绍“进化论”的规则。所有的学生都面临“鸡蛋——小鸡——公鸡——凤凰——人类”的四个进化阶段,标志性动作分别是蹲地抱肩挪动、蹲地放手挪动、站立摆臂行走、摇头摆尾行走、登台站立。进化方式是跟一个同等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获胜方进化一步,继续找同一个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直到进化为人类,登台站立为止;反之,则退化一步(鸡蛋不能退化,失败则继续扮演鸡蛋)。

第二步,老师下令,开始进化。如果动员得当,学生一般会非常兴奋,但老师要注意保持冷静,观察学生,定位进化较快和较慢的游戏者,请完成进化的学生站到台上,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第三步,当进化到只剩最后四位学生时,他们已经找不到同伴。这时候询问他们完不成进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找得到对手,才能玩“剪刀石头布“,才有进化,所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感谢那些陪伴左右的对手,虽然他们可能带来挫折,也会带来成全。因此,对手是进化伙伴,而不是敌人。

第四步,让学生们总结那些进化快的同学有哪些特点,引导大家明白:在大量的游戏伙伴中,迅速定位同一进化水平的同伴并不容易,所以那些开朗外向的同学,因为标志性动作很明显甚至很夸张,很快能相互发现对方,迅速完成多轮比赛实现进化。而最后剩下的呢,往往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因此,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恩对手,“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本游戏的关键点是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老师只是代为总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家长们和学生一起玩“进化论“游戏。一方面帮助家长们更新认识,实现成长,家校同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巩固活动成果。

三、 从等爱到去爱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该活动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行动能力都比低年级学生强,可以强化“爱与被爱“的主题,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还具备了场景和对象的迁移能力。为此,三方合作组设计实施了从被动等爱到主动付出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爱与被爱“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启发行动转化和对象迁移。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带有“国王”、“天使”字样的小卡片,要求他们在“国王”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步,将卡片对折保密并混合交叉后分发,人手一张偷偷阅读。不允许拿到自己的卡片,一旦拿到,立刻还给老师,重新发放。所有人要对卡片内容保密,且不能偷看别人的卡片。

第三步,在的新卡片的,“天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每个“天使”都知道了自己的“国王”是谁,但必须保密。

第四步,要求在以后的一周里,每位“天使”必须秘密地为自己的“国王”做三件好事,“国王”可以猜测,但不能跟“天使”进行确认。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被爱的“国王”,却不知道自己的“天使”是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收到来历不明、令人温暖的善意,然后偷偷猜测,悄悄回报。

第五步,一周后,请学生们谈感想,写作文,强化感受,号召大家观察同学和家人,自由选择“国王”,坚持做默默的“天使”。

该活动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迁移性和可持续性,对象可以迁移,时间可以持续,帮助学生将行动变成习惯,再稳定成态度。该活动同样适合家长的参与,不过因为家长间彼此并不相熟,所以可以用孩子的学号代替姓氏,最后提供信息表(孩子的姓名和学号、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帮助家长间也建立“国王与天使”的关系,为学生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强大的后援。

以上三项活动设计分别适合小学不同学段,同时适合不同背景的小学班级,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还有实施“随班就读”政策、有特殊儿童就近入学的小学。活动开展可以结合少先队大队活动、中队活动、班级活动、家校联系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进行。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周详设计,注意言辞,关注学生反应,适度引导暗示,争取将正面效果最大化,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和自尊。

参考文献

[1] 吴玉秀.浅谈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建构[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

[2] 宣煦等.昆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1).

篇5:六一儿童节小学班级活动方案

1、通过活动,让一甲班的同学们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2、帮组家长创造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交往平台,从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3、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亲子游戏活动,使孩子在欢乐的游戏中成长。

4、以活动形式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

参加人员:老师、学生、家长

活动地点:xx桥下咖啡之翼包厢(由于天气炎热,采取室内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6月1日中午12:30—17:00

报名方式:采取自愿报名(由xxx妈妈统计人数,29日之前完成报名)

活动流程:

一、愉快的午餐。采取AA制原则,各自按需点餐,费用交给xxx妈妈结账。

二、亲子活动。

1、用演出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提高同学们的表现力和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大胆地向大家展现自我。(学生各准备一个节目,现场表演,派发奖品)

2、学生写给父母写下心里话:可以是对感恩的话;也可以是给自己的父母建议;还可以写对父母的不满。将这些大声地念给爸听,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心里话给出回复。

3、游戏环节:《亲子二人行》

参加游戏的同学把鞋子脱下来放好

篇6:班级庆六一的活动方案

为了让全班孩子度过一个欢乐的难忘的儿童节,展示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根据孩子们口语交际课的意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特制定我班庆“六一”活动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我型我秀,活力童年

二、活动内容

1、下周五上午(5月31日)班级庆六一文艺联欢会。

2、班级庆六一绘画展。(5月28日)

3、班级庆六一书法展。(5月28日)

(一)班级庆六一文艺联欢会

1、活动时间:5月31日上午第2、3节课。

2、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3、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节目内容要求积极向上,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意义和儿童意趣精神。节目形式不限,可为舞蹈、歌曲、朗诵、器乐、魔术、武术和游戏等,总之把孩子们的特长拿出来秀一秀,树立孩子的.自信。

4、5月23日前由学生自己上报。(本周四)节目,班主任现场进行考评审核,选拔指导,确定六一汇演节目。节目上报至语文管理员处。(炜特负责汇总)

5、联欢会主持人:(待定,请积极报名)。

(二)班级庆六一绘画展

1、活动时间:5月28日。(下周二)

2、展出地点:班级宣传栏。

3、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要求孩子们积极参加;作品题材要求积极向上,主题不限;用标签纸张贴在作品右下角,写明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4、作品上交时间5月27日。(下周一)

5、布展负责人:美术管理员。(金威、子韵)

(三)班级庆六一书法展

1、活动时间:5月28日。(下周二)

2、展出地点:班级宣传栏。

3、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要求孩子们积极参加;内容可以写生字、生词、优美句子、对话、儿歌、古诗或日记等用标签纸张贴在作品右下角,写明班级和姓名。

4、作品上交时间5月27日。(下周一)

5、布展负责人:

的队获胜。

三、活动任务安排

1、活动总指挥:班主任周老师。

2、联欢会参与人:全班师生。

3、场地布置:全班师生。

4、策划游戏,宣布游戏规则:2位体育管理员。(本周四之前上报)

5、统计节目所需奖品,主要是游戏奖品份数:五名领读员讨论,xx总负责。(本周五上报,由周老师准备奖品)

6、纪律督查:5位值日小班长。

7、卫生监督:5位卫生管理员。

四、活动要求

1、必须按指定位置就坐;必须言行举止文明;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

2、不得带零食,可带水;保持教室干净整洁。

篇7:六一儿童节班级主题活动方案

为丰富我校文化生活,给我校学生搭建一个培养能力,展现才华的舞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校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也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祥和、向上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二、活动主题:“飞扬的旋律、欢快的六一”。

三、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四、活动内容:表彰十佳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入队仪式、文艺汇演、小型运动会、广播操比赛。

(一)入队仪式:发展一批新队员,壮大少先队队伍,一年级全部入队。

(二)文艺汇演:

1、活动时间地点:6月1日2、节目要求:

(1)本次节目内容以反映“六一”儿童节欢乐为题材,要健康向上、主题鲜明、题材新颖、富有感染力,突出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年龄特点。

(2)节目形式以歌曲(合唱)、舞蹈(集体)、健美操、童话剧、课本剧、小品、讲故事、诗朗诵及语言类节目为主。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3)每个节目要体现“精”、“新”,每个节目时长不超过6分钟。

(4)演出服装、伴奏带、道具由各班自行解决。

(5)各班可报2个节目(节目形式必须不同),并于5月25日把参赛人数、参赛节目、参赛形式上交。

(6)节目评奖:一、二、三年级各一个优秀班级,四五年两个优秀班级。

(三)短跑比赛:

(1)三四五年级参加,按上次报名参赛。

(2)比赛时间:第15周择天进行。

(四)广播操比赛:

(1)“六一”之后举行。

篇8:对班级中特殊儿童的研究

一、特殊儿童个性化的现状

(一) 调皮型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情感上有缺失, 所以导致他们不爱与人交流。当然还有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监护人的影响。家庭不完整, 严重缺失爱, 孩子身边没有一个可以模仿、引领其成长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孩子心理成长空虚 , 无法形成 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 与人交往的 能力。就 会让他们 从心理上 想做些事 情 , 引起老师 的注意 , 表现在不 时与同伴 发生矛盾 、上课不遵守纪律等。

(二) 内向型

内向型的特殊儿童是因为他们在与人交往的阶段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 父母与孩子沟通很少, 孩子也无人沟通。这就造成这类儿童缺乏交往的机会和能力, 只能形单影只, 不会与班级同伴交往, 长期以往, 就造成了他们性格内向, 不会与人沟通交流。

(三) 思考型

这里的思考型儿童, 他们不是常态中思考课堂的教学内容, 而是在思考不相关的一些事情。这些学生很会揣摩教师的喜怒哀乐, 他们在课后会反复思考教师在课堂中情绪表现的状况, 好像能够领悟教师的情绪。正因为这样, 上课时在外显的动作上, 他们会睁大眼睛, 凝视着某个地方, 努力地思考着什么, 看似认真听课, 其实不知神游到哪儿去了。

(四) 茫然型

有些家长很不注意孩子的心理成长, 不关注孩子的生活所需, 导致孩子在学校生活缺乏自信, 无法与班级中的同伴交往。在课堂学习中, 不会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表现出对教师的躲避、对学习内容的茫然。如果家长多关心孩子的成长, 孩子就不会变成这样的。

二、班级管理中特殊儿童形成的原因

(一) 家庭结构的改变

如今单亲家庭很多, 班级中竟然有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单亲家庭的成员如果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 这类孩子就会逐渐发展成特殊儿童, 很难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的大环境也是特殊儿童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他们缺乏明确分辨是非的能力, 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 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 他们更缺乏父母的引导, 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 学校环境的影响

有些班主任对班级中的一些特殊儿童缺乏必要的关注。他们能够看到班级中有这样的特殊儿童, 但是不去追究其原因, 放任他们自由发展, 任由班级中的学生疏远、冷漠地对待那些特殊儿童。

从以上的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班级管理过程中, 面对这些特殊儿童, 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关注与引导, 联合进行教育, 决不能发现后置之不理, 需要针对特殊儿童的个性, 做到因人施教、精心呵护, 才能使这些特殊儿童在接受统一教育的同时, 表现欲、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最终实现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对班级中特殊儿童管理的对策

(一) 追溯根源———重视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的成长, 都无法摆脱父母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辈子中最重要的教育,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在家庭中要人人平等, 要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 积极、健康地给孩子创造和谐、温馨、民主、平等的良好家庭环境。

1.充分利 用家长学校平台

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平台, 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工作, 引领家长学习一些育儿知识, 引导他们进行育儿实践。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育儿经验丰富的家长现身说教, 加强家长之间的育儿经验交流, 以便更好地帮助家长育儿。

2.定期召 开家长会

学校对每个班级召开的家长会提出具体的要求, 让家长通过参加家长会, 不仅能够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 还可以从教师那里学到育儿方法的指导。针对自己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家长和教师要联合起来, 共同进行教育, 帮助孩子纠正。

3.开展班 级活动

每个班级要根据自己班级近期存在的典型情况, 召开班队会活动。在班队会活动中, 通过讨论、交流、情境再现等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影响, 从而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班风, 让那些特殊儿童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树立自信心, 激起他们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 积极关注———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条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在这个学校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生理发展的影响最重要而又最深远。学校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也相当重要。家庭、学校环境的不良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会让很多孩子形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1.家长、教师要辩证 、客 观地看待 特殊儿 童

特殊儿童往往具有自卑、消极的行为。家长、教师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他们自信、积极的一面往往需要我 们进行细 心呵护才 能挖掘出 来。特别 是那些缺乏爱的特殊儿童, 负面性更甚, 即使这样 , 我们也要 改变他们 的现状 , 尽力解决 他们存在 的问题 , 用积极、 乐观的力 量去感染 他们 , 维护他们的尊严。

2. 家长、教师 要 帮 助 特 殊 儿 童辩证 、 客 观 地 看待自己

有些特殊儿童因为年龄小, 家庭不完整, 生活中缺乏对自己的深刻认识;有些特殊儿童因为生活环境的消极影响, 感受不到自己乐观向上的一面。这些特殊儿童, 只看到自己不如别人, 封闭自己纯真的一面。家长和教师要帮助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 从消极、自卑、缄默中转移到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上来, 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正能量, 用“我能行”“我也拥有别人的关爱”等, 发现自己优秀的一面。

3.家长、教师要实事 求是

我们的积极关注是建立在特殊儿童客观实际的基础上, 不能无中生有, 否则特殊儿童会觉得家长、教师是虚情假意。特殊儿童虽然年龄小, 但心灵是敏感的, 特别涉及他们的隐私、人格、自尊等方面。我们要审慎地呵护特殊儿童敏感的心灵, 巧妙、妥善、自然地解决特殊儿童的实质性问题。

(三) 共情———心灵相融

家长、教师从儿童的年龄特征看, 儿童不善于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 他们喜欢游戏、玩耍, 比较适合于边谈边玩, 所以我们就要适时地创造游戏, 拉上部分特殊儿童参与到游戏中, 运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积极关注。家长、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言行要给予经常性的关注, 从而使特殊儿童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社会、学校、家庭都要辩证、客观地看待缄默的特殊儿童。尤其对是那些失去母爱、自卑感强烈的特殊儿童, 我们更应给予积极的关注, 这样通常能帮助这些特殊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正确地看待学习、生活, 看到自己的长处, 树立自信心, 激发起他们的内在动力。

篇9:浅谈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 农村;班级管理;二胎教育理念及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好的班主任,首先大家认为自然离不开好的教学。尤其是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殊不知,教育并不是说老师的职责就只是单纯的传播知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会在孩子们心里撒播下梦想的种子,而这枚种子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老师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地方资源的匮乏以及大多数孩子家庭环境情况不好,因此孩子眼中的老师是那个唯一能带领他们走向外面世界的那个人。作为老师更要做好孩子心中的这个领路人。要让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带他们一起慢慢探寻这个世界,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

就农村教育问题,我在此有针对性的与大家进行探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放宽后,我们班上的二胎很多,他们的哥哥姐姐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外面打工,有的都结婚了,有的当了小舅子或小姑子。然而许多的家长都是老来得子,由于许多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对待家中最小的宝贝也大多是溺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面对孩子们所身处的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是很值得深思的。如何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长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对于当今的学生而言,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决定他们成功成才的关键,因此教学可能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技能,更多的则是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农村儿童中,可能孩子们除了学习面临的问题更多,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时时留心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发现孩子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就要及时的帮他们纠正和解决矛盾。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是最伟大的,也是平时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人,因此,老师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孩子这一生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待孩子们的教育,一定要有情感上的激励,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力量上支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更是一种方向指引。下面我针对以下几种情况说说我的看法。

一、老师对孩子的引导问题

在农村中,有不少儿童是留守儿童。许多家长都是“夫妻档”一起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抚养,只留给孩子生活费,由于这样家庭的孩子,缺少最基本的教育,孩子便出现了不愿意完成作业,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做事情没有进取心,以及缺少自信等表现,有的孩子甚至是染上了恶习,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孩子比较小,家中较大的孩子就会欺负甚至殴打小的那个,对待这样的孩子,是我们每个老师的难题,我们心里一定要引起重视。尤其要重视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怀,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走上正确的成长轨迹,只有孩子的心里健康了,他们日后才能在社会走上更好的发展。

我觉得解决孩子心里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打开他们的心结,这就要求我们要和孩子们多多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心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或者在生活上给他们一定的帮助。对待不同的孩子,交流的方式也不同。有些孩子在你和他交流的时候,他很乐意说出他的心里话。而有些内向的孩子是不善于表达的,这就要求我们换一种方式进行交流,比如“交心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卡片的形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发现他们的问题,帮他们舒展心结。

当然,要想真正解决孩子们的问题,还要从根本入手,不光要做到与孩子们沟通,更要沟通好孩子们的父母,及时把孩子的问题反应给家长,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孩子们的心结。

二、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然而班级中还有一部分孩子的哥哥、姐姐可能并不是很优秀的榜样,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有些家庭并不能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学。因此这部分孩子的哥哥或者姐姐早早就走上了社会,由于走上社会的年纪比较小,社会经验也不丰富,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在班级上给这部分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的形象,由于小孩子还没有独立的三观,很多事情都容易模仿,因此孩子们也很可能模仿他们的哥哥姐姐,走上一条不好的道路,作为老师,我们要及时了解,及时阻止,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免一颗小树苗就此长歪了。

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能分辨得了是非黑白。并让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家长配合双向引导

有的家长由于老来得子、重男轻女,因此对家中这个最小的孩子尤为爱护,甚至是溺爱有加,孩子不想写作业就不写,不想来上学就请假,什么事都百依百顺。许多家长由于没有教育理念,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其实他们是在一步步毁了孩子。作为老师,要想真正的爱护他们,就要从家长身上找根源,由于孩子本身还小,并没有什么自控力,来上学的目的就上让老师监督他们学会自控,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家长总是这样一味地护着孩子,便达不到教育的意义,因此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会造成怎样的结果,从而让家长们配合老师的教学,在家辅助老师的教学,而不是一味地溺爱。

而有的家长对待孩子缺少关心,由于家中女孩多的缘故,加之下面又有个弟弟,这种情况下父母重男轻女的心里,和忙碌的原因,就会冷淡这个孩子,女孩承担的家务多,学习好差父母也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自卑心里,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从而也不再喜欢学习,由于没人在乎,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积极地引导,并且鼓励,告诉她做的很棒,要一直坚持下去。

我一直坚信,人才是教育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其实农村中有很多家长都是重视教育问题的,希望孩子以后的人生不要像自己一样,认为孩子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就可以有好工作,以后就不用像自己一样了。所以,家长就只是把孩子当做了读书的工具,殊不知,这样孩子在读书的道路上并不能走多远。他们始终是有缺陷的,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还有就是他们没有自信。因此,面对多种多样的教育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村教育的改革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我们每位老师的作用是重要的,所以老师一定要秉承一颗有责任的心,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版.

【2】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篇10:六一儿童节班级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使师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进一步塑造我校师生健康乐学的良好现象。

二、活动要求

全体师生全程参与

三、活动主题

我成长,我快乐。

四、活动筹备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各班主任

五、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日

六、具体活动安排

(一)活动工作安排

张建丽老师负责音响设备的安装拆收,张雪萍老师负责节目主持人的选拔和培训,张雪祥老师负责摄影和摄象,张抱虎老师徐月华老师负责学生纪律的管理,徐刚勤老师负责表演学生的进场准备。

(二)比赛项目

1、班级成果展示:此项作为一个大项目,要求全班99%的同学参加,活动过程:

⑴进场、班级精神面貌展示。

⑵诗歌朗诵(主题:祖国好、家乡美、形式不限)。

⑶红歌合唱(形式不限)。

⑷集体舞。

⑸出场。

2、每班除了第一个项目之外,需要再编排一个舞蹈,人数自定,有能力的班级可鼓励多编1—2个,编好后先通过活动小组彩排,方能进入活动表演大名单。

3、歌唱类:以红歌为主、也可以是健康向上的题材,要求如下:

⑴可以是独唱,也可以是多人的,人数限制在4人或4人以下。

⑵必须配有音乐。此类节目可由雪萍老师、建丽老师负责指导彩排。

4、其它类:此类可方便教师灵活编排,相声小品、讲故事、形式多样,由教师任意编排一个,此类节目经过活动小组彩排后方能进入活动大名单。

(三)评委组

由每班选一名学生家长代表参与。

(四)表演评分标准

采用10分制记分

1、选曲紧扣主题(3分)

2、队形整齐,着装统一,上下场有序,精神饱满(3分)

3、演艺技巧:能准确把握节奏,吐字清晰,音色统一,全曲动作舞姿优美,配合熟练,动作协调,与音乐相符,精神饱满(4分)

4、去掉裁判一个最高分,最低分后,总分为最后得分。

篇11:六一儿童节班级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六、一”儿童节是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有个愉快难忘的节日,在游园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以下方案。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班级环境,从合作中得到快乐。

2、提前安排学生准备文艺节目,比如:唱歌,跳舞,猜谜语等。

三、具体分工

1、活动策划:戴惜丹

2、现场控制:李钤妍 周雪琴

3、教室布置:全体学生

5、安全委员:叶芷佩 王旭东 许胺凯

6、发放奖品: 何紫蓉、杨紫荧

三、活动项目与要求

1、唱歌、舞蹈

(1)要求:学生准备适合展现自我的节目,并自信地表演出来。(2)评奖:根据表演评出最佳表演奖,颁奖。

2、猜谜活动

(1)目的:通过猜谜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内容与要求: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3)评奖:根据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奖励。

3、游戏项目(抢椅子、踩气球、两人三足、比比谁的眼力好、挟乒乓球、金鸡独立)

(1)目的: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活跃气氛,增强同学间的合作(2)内容与要求: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尽可能参加(3)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 游戏规则:1、2、3、4、抢椅子:5人一组,跟着音乐在四张椅子周围转圈,当音乐停下来,坐在椅子上的同学即可获胜。

踩气球: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踩的气球数量最多者即可获胜。夹乒乓球:每人挟一分钟,挟完20个乒乓球者,获奖券一张。比比谁的眼力好:主持人准备好三支筷子,一个空瓶子。参赛者站在瓶子的一侧,筷子离瓶口约一米的距离,瞄准瓶口,放掉手中筷子。如果筷子掉进瓶里,便是优胜者,即得奖劵。每人有三次机会。两人三足:两个人捆两只脚,一起走,谁先到谁赢

金鸡独立:每位参加游戏的人脚下要放一张报纸(或者半张),当在规定时间内脚一直保持在报纸上的人胜出。

5、6、四、活动时间:5月29日(星期五)

五、奖品分布(糖果,文具,可爱面具等)

六、注意事项

1、相关人员在活动前天布置好教室。

2、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3、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此次活动,真正体会到节日的快乐,度过一个难忘的儿童节。

篇12:庆六一班级活动方案

庆“六一”四五班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全班学生度过一个“难忘而快乐”的“六一”节日,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生活的情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其个性特长。

二、活动主题:快乐的六一节,我喜欢

三、时间:六月一日下午

四、地点:四五班教室

五、参加人员:四五班全体师生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选拔、评选节目主持人

2、发动学生选、报、定、练节目

3、主持人策划主持辞和节目串词

4、核定摄影组与板报组人选

5、语数教师与班委确定优秀获奖学生名单及理由

6、向学校申报购买节日奖品、礼品单

7、举办以六一节为主题的手抄报、绘画、书法学生作品展览,对优秀作品进行颁奖

(二)活动程序

1、播放序幕音乐《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主持人出场并宣布活动开始

2、全班大合唱《快乐的节日》

3、班主任向学生致祝贺词、赠礼品

4、文艺表演开始

5、表演过程中 对获得“优秀少先队员”、“班级之星”的学生进行表彰发奖。

6、语文老师及科任老师寄语

7、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七、活动后续工作整理

1、活动总结

2、资料、照片归档

附:

一、开场辞1 女: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时光,我们的心儿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男:六月,是童年的摇篮;六月,是童年的梦乡 女:六月,有童年的沃土;六月,有童年的太阳(合):六月,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我们为它增添光彩。女: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六一是我们自己的节日。男: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我们在这里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合):现在请大家一起响亮地说出我们今天联欢活动的主题是—

难忘的六一节,我快乐

二、开场词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伴着花的芳香

踏着歌的节拍

我们迎来了六月的时光

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

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六月,是童年的摇篮,是童年的梦乡。

六月,是童年的沃土,是童年的太阳。

六月,是一支歌,一支幸福的歌

同学们我们迈着喜悦的步子走进了六月,走进了我们自己的节日

合:“六一”国际儿童节!

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大家满怀感激之情地齐说一声——

合:谢谢你们,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辛勤的老师!教室里,操场上,活泼的是我们孩童的天性。阳光下,绿荫里,收集的是我们童年的欢笑。在这欢乐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祝愿:

合:祝愿全世界的小伙伴们六一快乐!

尽管我们只是一棵幼苗,但我们骄傲地生活在父母的怀抱。尽管我们只是一颗小星星,但我们幸福地闪亮在老师的身边。今天我们的红领巾特别鲜艳,我们的衣裳格外漂亮,校园处处花儿开放.今天我们大家欢聚在一起,让我们用歌声唱出心中美好的的希望!让我们用舞蹈欢跳出心中崇高的梦想!

合:第二实验小学四五班庆六一文艺表演现在开始。

三、班主任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当夏季的第一缕阳光映射我们喜悦的面庞,当朵朵绚烂、娇艳的花儿竞相开放,我们又迎来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那是我们期盼已久,永远快乐,永远甜美,永远温馨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六一是红领巾的节日!

六一是世界上最稚嫩,最年轻的节日!

六一是全世界儿童共同期待的美好节日!

同学们,六月的校园花如海,六月的校园歌如潮,六月的孩子在温馨中憧憬明天,六月的少年在幸福里规划未来。从上周开始,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已经在为我们的节日忙碌着,不仅为同学们准备了精彩的文艺演出,而且还要表彰一大批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的佼佼者。

六月是我们学习的大忙季节,六月是同学们奋斗的美好时光。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作为祖国的未来栋梁,我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寄托着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修身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学习的岗位上,刻苦自立,奋发图强,为将来报效祖国,成为无愧于新世纪的新一代而做好一切准备。

同学们,在我们饱含幸福的欢声笑语里,承载了长辈的亲切关怀:校长,老师们的殷切期望,父母的茹苦含辛,是他们付出了深情的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我们要带着感激去生活,要备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不辜负祖国的重托,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辜负校长老师们的教诲。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名好学生。

有一首歌唱道:六一的歌儿是甜甜的,六一的花儿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借此机会,我建议全体同学:让我们在满怀喜悦庆祝自己的节日的同时,不忘老师和父母的教导,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珍惜美好的年华,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学一些本领。我相信,我们的能力将得到更好地培养与锻炼,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抛去所有的烦恼与不快,搭乘满载快乐和幸福的列车,在阳光下驰骋;让我们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放声的歌唱,尽情地品味金色的年华。

祝同学们快快乐乐过六一!高高兴兴每一天

趣味谜语:

高高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打一植物)[谜底]向日葵

冬天蟠龙卧,夏天枝叶开,龙须往上长,珍珠往下排。(打一植物)[谜底]葡萄 龙(打一成语)。谜底:充耳不闻 一(打一成语)。谜底:接二连三

()(左右开弓)

泵(打一成语)。谜底:水落石出 飞行员(打一成语)。谜底:有机可乘 黑板报(打一成语)。谜底:白字连篇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谜底:缺衣少食

篇13:六一儿童节班级的活动方案

一、身份认同的视角分析

人类是社会性生物。 因此,人类总是对群体组织有浓厚的情感依恋。 一旦个体认定自己为某群体的成员后,他就会认为自己的命运从此以后和这个群体息息相关。 例如,球迷会将自己所崇拜的球队表现内化,甚至会因球队较差的表现而出现负面的生理、心理反应。 即使这些组织不存在实体,而仅是一些符号表现。 但只要个体认同了它, 就会保持着忠诚。 身份从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个体的行为。 研究发现, 若个体在囚徒困境实验中面对没有群体身份的个体, 他们通常会选择和合作。 但若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外群成员,便会选择竞争,这种现象便是群组差异。 造成群组差异的原因是个体对外群成员的恐惧和不信任。 同时,当不同群组( 而非个体) 在一起工作时, 人们通常会认为外群体成员会在工作中作弊耍花招。 这也为他们先发制人地展开攻击找了个合适的借口。 而且,人们还倾向认为外群成员会对自己做出侵犯行为。 所以,人们也会差异地对待内群和外群成员。 个体在区分内群和外群成员时,分类标准可用肤色、种族等先天标准,也可用职业、宗教信仰等后致标准。 身份认同的实验已经证实儿童更愿意帮助内群成员, 甚至有贬损或伤害外群成员的倾向。 人们倾向认为和内群成员比较,外群成员道德观较差而且不值得信任。 同时,一旦人们发现外群成员处于不利状态时,他们还会有幸灾乐祸的心态。 显然,群体身份认同的差异决定了个体行为方式的差异,也决定了个体间的交往模式。

二、群体身份认同视角下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情况

1.流动儿童群体身份认同的结构

流动儿童的群体身份认同决定了他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去界定自己和面对他人。 不同的身份选择方式,也代表了流动儿童对“ 社交性”的认知和界定差异,也必然影响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状态。 造成流动儿童充满负面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的社会认知冲突,其中一个表现便是流动儿童的身份内化状态。 不同的身份内化状态,将影响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的表现。 这与流动儿童无法正常融入城市,无法正常认识自己的身份有莫大的关系。 而已有的研究也表明, 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矛盾还会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并不利于其社会融合。 而刘欣构建的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认同理论则认为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认同是一个由内及外环环相扣的层次结构。 其中,流动儿童城市认同的最外层是行为趋同、 中间是情感归属,而最内在核心则是核心价值。 因此,改变流动儿童认知时,不能够简单地局限在其外围行为是否改变,更应该从流动儿童的情感归属和核心价值来看。 考虑到核心价值是群体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我们有必要探讨流动儿童群体身份认同和同伴关系的相互关系。

2.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

另外一方面, 流动儿童的群体身份认同也必然会影响其同伴关系。 毕竟,和谐的同伴关系有利于流动儿童树立起社会角色的正确认知。 郑友富和俞国良则认为同伴交往对儿童的身份建构有重要作用。 流动儿童之所以社会融入的状况差,身份认同易模糊,其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经常出现“ 低人一等”的念头。 这样的念头使流动儿童在面对城市儿童时,往往容易出现自卑情绪,从而导致其不容易进入到城市儿童的群体中。 雷有光也认为,正是由于流动儿童的边缘化地位使其在同伴交往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虽然流动儿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和城市儿童成为好朋友,但由于他们的自卑情绪和弱势地位,使其容易认为城市儿童是不友好的。 最后,大多数流动儿童在城市融入尝试受挫后,便会选择放弃融入城市生活,转向和其他流动儿童交往。 范兴华也认为,老家认同严重的流动儿童不愿意和城市人群接触,甚至会排斥城市人群。 而城市认同则让流动儿童愿意融入城市中,愿意和城市儿童交朋友,有更亲密的互动。

3.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

大多数研究都表明,流动儿童倾向于将自己视为城市的“ 外来者”。 而研究者通过城市中第三方视野得出的结论也验证了流动儿童对自己的定位和看法。 其中,白文飞通过对社区居民和学校老师的调查中也从第三者的视角验证了如上结论, 他们认为在城市社区居民和学校老师的眼中流动儿童是进入城市的“ 外来人员”。 俨然, 流动儿童的群体身份认同符合身份传播理论所认可的双向评价原则。 即,流动儿童目前的身份认同现状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造成,另一方面也是由社会整体的环境造成的。 这种双向影响必然造成流动儿童无法适应城市生活,歧视知觉明显,最终使流动儿童形成封闭式的小群体。

由于流动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 因此其社会融入较差的状态最终必然延续在班级中。 徐志刚认为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危机也会延续到班级认同中,并形成危机。 其中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主要有五个表现:第一,与非流动儿童交往的贫乏;第二, 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第三,班级归属感的缺失及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第四,分割的个人群组出现;第五,班级认同的转移。 在以上五个表现中第一点和第四点应特别注意。 目前,大多数接受流动儿童的公立学校都实行将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安置在一起的混合教学班级模式。 这种模式原本的目的在于保证班级中成员结构合理和多元,并促发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相互了解与交融。 但目前已有调查表明,在问及是否主动和城市儿童交流时,有28.9%的流动儿童表示仅“ 有时”会和城市儿童交流,18.2%的流动儿童表示自己“ 偶尔”会和城市儿童交流,5.9%的流动儿童表示自己“ 从来没有”和城市儿童交流过。 显然,流动儿童的在班级中的表现有悖于班级划分时教育理念设计的初衷。 同时,班级中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欠缺的沟通将必然导致两类群体间的误解和分歧增加, 最终也将造成彼此的相互疏远。 而第四点则意味着在班级中存在由流动儿童组成的亚群体。 流动儿童在班级中无法获得归属感时,他们便会转而相互“ 抱团”形成可以寄托精神的班级亚群体。 已有调查显示:24.9%的流动儿童对城市儿童表现出了较强的敌意, 并发出自强宣言或口号。 所以,在班级中存在流动儿童的亚群体也是情理之中的。 这种亚群体虽然可以使得流动儿童暂时找到依靠,但是从班级整体上来看,它却可能会造成整个班级的分裂,甚至会出现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之间的对抗。

三、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分析流动儿童的助人行为时,从群体身份认同视角探讨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具有深刻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 群体身份认同作为连接群体背景和个体情景的恰当概念工具,使我们在研究班级适应时能兼具微观的个人研究层次和中观的群体研究层次。 通过群体身份认同概念使我们能够在现实的班级背景下把握流动儿童的行为模式及同城市儿童相比较而言的行为差异。

摘要: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往往对自己是城市人还是老家人有所迷惑。这种身份认同的困难将影响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并有可能使其学习成绩下降,并易出现心理、行为上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群体身份视角下出发,分析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情况,这将为进一步地设计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培养方案打下明确的理论基础。因此,研究首先在梳理清楚群体身份认同概念的基础上,对流动儿童的群体身份认同结构、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和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情况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最后做一展望。

篇14:六一儿童节班级的活动方案

【关键词】留守儿童;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学校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甚至部分中老年的农民纷纷走入城市打工,这样在广大农村也随之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接收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给他们的天伦之乐,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很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一些少年儿童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已有2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的后备军。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农村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一、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父母在远离家乡的外地打工,由于忙于工作和回家困难,很少回家与孩子团聚,他们不了解自己小孩的成长情况,更说不上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一两个月才有可能与孩子通上一次电话,在这次难得的通话中,绝大多数家长往往都是根据临时监护人或学校老师电话反应过去的情况对自己的小孩关心的话少,粗暴训斥孩子的话多。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大多年事已高,有的可能还要种田。他们无法和孩子在生活、文化、娱乐、习惯上进行沟通,也不理解孙子辈的内心想法;有的还采取“棍棒出孝子”做法、有的又过于溺爱;甚至有极少数的因为儿女不孝,把怨愤施加给孙子身上;有部分临时监护人是孩子的叔、姨,他们认为只要给他们吃饱就尽到责任了,放任其自流……,如果让打工在外的父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他们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家庭教育能力的下降或缺失是孩子们的身心全面发展时常处于失控状态下,这样就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许多问题:

(1)个性心理出现问题。 这个特殊群体由于缺少家庭长期的正确教育,时间长了,他们中不少人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与老师、同学、代理监护人交流,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脾气暴躁、易冲动发怒、攻击性强等等。

(2)行为修养发生偏差 父母长期在外,都会觉得有些对不住孩子,为弥补他们的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以经济补偿,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孩子好逸恶劳、行为习惯差、花钱大手大脚、沉溺于电脑游戏;有的甚至因钱不够用而产生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这些孩子自私自利无爱心、自我管束不严、不能自理生活,有的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产生很坏的影响力。

(3)厌学情绪严重。在这个群体中,部分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管理,回到家里无人监督,这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慢慢的他们对学习就会丧失兴趣,课上不认真听讲。甚至有极少数学生由于晚上沉迷于上网,白天在课堂上睡觉,作业不按时完成,有的根本不做,影响很坏,严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工作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才能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就需要其他方面的教育来弥补,班级管理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阵地。班主任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制定一系列教育管理方法,如:谈心、家访、班级开展“我们是一家”的主题班会,每逢重大节假日都把留守儿童带回家,在学校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般的温暖。

(1)建立信息化的制度。在每学期开学前对本班“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由班主任分工领头和任课教师进行逐一家访,填写“留守儿童信息表”,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及留守代管情况。班级所有老师与留守儿童挂钩,采取包干制,随时注意留守儿童的不良动态。

(2)建立亲情培养制度。班级设立亲情角,让每位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上一次电话,有可能的还可以进行视频聊天。

3建立心理咨询制度 班级可以設立心理咨询角,安排一名任课教师兼职心理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的苦恼,生活中的烦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

(4)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可以广泛开展“牵手留守儿童”活动,在班级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给予帮助。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最大限度的发挥班级教育功能,通过家校互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使班级管理责任从班主任延伸到家庭。

上一篇:办公室主管助理专业简历下一篇:除夕习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