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024-06-25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通用9篇)

篇1: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吕菊梅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关于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结合我班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以此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了解父母贡献,感受父母艰辛,让学生懂得父母给予自己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亲情,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篇2: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以此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了解父母贡献,感受父母艰辛,让学生懂得父母给予自己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亲情,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篇三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洪巷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刘典胜

副组长:汪双雨 邢更生 江捍军

组 员:朱 娟 徐银玉 王海芹 刘 萍 孙致军 王 胜 王爱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565-6020334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交流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有一百多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各班定期开展各项活动。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3、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我校将在今年六一表彰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

四、活动安排

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九月份:

1、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2、开展教师家访和学生谈心活动。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十月份:

1、成立学校关爱留守儿童领导组。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会。

3、举行留守儿童拔河比赛。

十一月份:

1、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2、开展留守儿童法制教育讲座。

3、举行留守儿童讲故事比赛。

十二月份:

1、举行留守儿童乒乓球比赛。

2、举行留守儿童跳绳比赛。

3、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活动。

元月份:

1、举行留守儿童朗诵及书法比赛。

2、班级及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班级教育与引导

学生每天在校活动的时间要比家里多, 加强班级管理, 首先要有严明的制度, 使学生知道在班上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磨练、适应。发挥班集体和小群体力量, 通过向上的思想、情绪、气氛来规范影响和约束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在严明的制度中健康成长。可对个别学生进行情绪上的疏导, 品行上的纠正和生活技巧上的训练, 他们一有进步则及时肯定鼓励, 注意奖惩策略, 让学生在奖惩中得到强化, 促使其快乐成长。

笔者在加强管理的同时, 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每一学期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活动计划, 如低年级学生洗脸、穿衣服活动、体育项目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生活体验, 促进同学间交往增进了解, 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 找回自信, 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如图书阅览, 观看革命故事影视, 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还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历练意志, 体会到人生的美好。这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 改正不良习惯和行为。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使之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相信通过我们大量细致与艰辛的工作, 一定会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建立和谐师生、生生关系氛围, 关爱每位学生

本人努力在班集体里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师生、生生交往无心理障碍氛围, 这样的环境可使每个成员心情舒畅、愉悦、都能积极地投入到班集体生活当中, 使班级体具有凝聚力。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 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 帮他们解决困难, 用真正的师爱抚慰他们的心, 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 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 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要给予他们温馨, 我们就会收获幸福, 只要给予他们帮助, 我们就会收获快乐。

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 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可以减少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对儿童的教育产生合力效应;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本人经常与家长 (监护人) 联系, 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 以便及时帮助学生;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文体娱乐活动, 充实业余生活, 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关爱每一个学生, 使其感受师生、生生之爱。主题班会要大胆创新, 本人曾举办感恩父母活动, 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 要关注他们的知识、身心健康发展, 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强化自尊、自立, 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排忧解难, 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三、追踪流程管理, 对症下药正确引导

首先, 要求家长做到每个星期与自己孩子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 不能只谈生活, 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 除了电话联系外, 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做到挣钱与关心教育子女两不误。

其次, 加强流程管理。本人将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 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 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 以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 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平时流程管理, 班主任应俯下身子, 走进学生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 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 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们的心扉, 他们才会接受你以及你的教育与引导策略。

问题学生的“问题”每个学生不一样, 要解决他们的问题, 首先就要了解清楚问题的根本, 与任课教师经常沟通, 不可给学生贴标签, 应留意观察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一举一动。了解清楚了就要“对症下药”, 公平善待每一个“问题学生”。我们应该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在思想上给予正确引导, 行为不当时给予纠正, 让他们回归到常态生活的路上,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篇4:“留守儿童”班级管理工作

从总体上看,“留守儿童”主要表现在:

第一,父母“关爱缺失”情感缺乏沟通,导致思想道德滑坡

由于长期外出务工,一些父母无法关注留守子女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上的真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挫折、过失、偏差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很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等。

第二,监护失控,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抚养监护的,由于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因素,无法完全行使对“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或受到意外伤害等事件时有发生。

第三,过分溺爱、放纵,导致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成绩下降

祖辈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在精神上、道德上的引导和管束,无法尽到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故“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成绩大都不太理想,出现了学习观念淡薄,从不想学到厌学、逃学,甚至发生辍学现象。

面对诸多的“留守儿童”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将他们引导好,使他们能够做到自治自理自强自律,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要务。

一、把班级打造成温暖的“家”

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很有见地的思想,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思想和情感的纽带。

二、感化幼小的心灵

为了更好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我建立了本班“留守儿童”的档案,利用双休日进行家访,和学生的监护人交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将其各方面的表现记入档案。这些学生当中,有不少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如经常说慌,不服从管教,常有迟到、早退现象,在家好吃懒做,不情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出现其他行为偏差的现象。对于家庭教育缺失,缺乏亲情关爱,行为习惯不良的“留守儿童”,他们任性、放纵、随意,自律能力很弱。如果听之任之,缺乏有效的约束管教和引导,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我非常重视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感化作用。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從而仿效。

几年来,我坚持三读两操都到位,风雨不改,寒冬酷暑,始终如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情的付出总有回报,在老师的表率作用下,那些不求上进、纪律散漫的学生被深深的感动,渐渐的变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学生。

三、鼓舞斗志,激励上进

近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的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感应能力强。他们不喜欢冷冰冰的面孔,麻木冷漠的态度,简单生硬的说教,居高临下的管理。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学生面前应该成为既是一名严师,又是一名益友。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用高尚的情操来塑造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来提高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才会爱你、敬你、听你。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托付于祖辈或叔、伯、姑、姨、舅等亲戚监护的。因为监护对象并非己生,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管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满足,很少在精神上、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这种管教的方式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容易养成任性的心理行为,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自控能力差,无法抵制社会不良诱惑,学习观念淡薄,厌学、逃学,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逐渐形成。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了奋发向上、和谐发展的班集体,好人好事不断涌现。黄杏梅、农惠萍两位“留守儿童”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被评为百色市三好学生。

篇5:班级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城关二小 郭桢桢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竹溪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篇6:学校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区教育局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1、制定计划,明确责任。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篇7:“留守儿童”班级管理工作体会

当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留守儿童”。根据《人民日报》(2008年2月28日)报道,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初中阶段学龄(12─14周岁)占20.84%。受农村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值得关爱的情况。”

从总体上看,部分“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明显差于其他儿童,主要表现在:

(1)父母“关爱缺失”情感缺乏沟通,导致思想道德滑坡。

由于长期外出务工,一些父母无法关注留守子女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上的真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挫折、过失、偏差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很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等。

(2)监护失控,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抚养监护的,由于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因素,无法完全行使对“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或受到意外伤害等事件时有发生。

(3)过分溺爱、放纵,导致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成绩下降。

祖辈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在精神上、道德上的引导和管束,无法尽到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故“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成绩大都不太理想,出现了学习观念淡薄,从不想学到厌学、逃学,甚至发生辍学现象。

面对诸多的“留守儿童”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将他们引导好,使他们能够做到自治自理自强自律,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要务。

一、用“师爱”把班级打造成温暖的“家”

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很有见地的思想,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思想和情感的纽带。

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是一种有血缘关系的最亲切、最无私的爱,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健康成长,成龙成凤,成为社会的佼佼者,成为国家的栋梁。父母的愿望和情感跟班主任的愿望和情感是一致的,有所不同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除了父母亲情之外,还有建立在为祖国育才这个大目标之下广泛而深沉的爱。只有对学生的爱,把“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儿女,才能够爱得深、爱得真。

2006年,我担任初二(6)班的班主任时,小覃同学在体检中发现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因为他对这种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又害怕同学的歧视,加上父母远在外地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于是他整天忧心重重,闷闷不乐,学习情绪异常低落,期中考试时成绩由班上的第2名下降到第20名。我了解情况后,对小覃同学的境遇十分同情。我从书店卖来《乙肝防治》等书籍,在班上进行一次有关乙肝防疫的知识讲座,介绍了乙肝的发病情况,传染的途径,中医辨证分型及常用的辅助检查等基础知识,让同学们知道乙肝病毒是可以防预的。通过讲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消除了他们的歧视心理。我两次带小覃同学到中医院检查治疗,按时给他煮药服药。在班主任的感召之下,全班同学都关心小覃同学的病情,他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小覃同学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心情好转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参加县理科知识竞赛中数学科和物理科均获得了特等奖,中考时取得物理科满分100分,以总分678分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

温暖的班集体是学生心灵的家园,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慰籍,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用“师表”去感化幼小的心灵

2005年我担任初一年级(6)班的班主任时,班上有26名“留守儿童”,为了更好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我建立了本班“留守儿童”的档案,利用双休日进行家访,和学生的监护人交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将其各方面的表现记入档案。这些学生当中,有不少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如经常说慌,不服从管教,常有迟到、早退现象,在家好吃懒做,不情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出现其他行为偏差的现象。其中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明显退步,段考时由初一入学成绩班上第1名下降到第15名。通过了解和家访,我了解到她学习退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问题造成的。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成为“留守儿童”的这位同学缺乏父母的关爱,为此她十分烦恼,又无人交谈,于是常对一位男同学谈论家事,逐渐发展到早恋。面对这种情况,我不能看着她继续退步。为此我每周抽空与她谈心,互相交谈,听她讲述自己的苦恼,同她谈理想、责任,讲如何处理好家庭、婚恋问题。在学习上尽严师之责管教她,发现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让她树立信心。我用自己的言行对她进行潜移默化,改变她的人生态度。三年来,我坚持不懈地反复做思想教育工作,对她的关心始终未变,管教始终未松,最后她的学习成绩跃为全班第四名,三次代表学校参加县思想品德知识竞赛都拿到特等奖,中考时取得总分656分的好成绩,考上市重点高中线。

对于家庭教育缺失,缺乏亲情关爱,行为习惯不良的“留守儿童”,他们任性、放纵、随意,自律能力很弱。如果听之任之,缺乏有效的约束管教和引导,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我非常重视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感化作用。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几年来,我坚持三读两操都到位,风雨不改,寒冬酷暑,始终如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情的付出总有回报,在老师的表率作用下,那些不求上进、纪律散漫的学生被深深的感动,渐渐的变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学生。

三、以“师情”为动力去鼓舞斗志,激励上进

近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的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感应能力强。他们不喜欢冷冰冰的面孔,麻木冷漠的态度,简单生硬的说教,居高临下的管理。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学生面前应该成为既是一名严师,又是一名益友。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用高尚的情操来塑造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来提高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才会爱你、敬你、听你。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托付于祖辈或叔、伯、姑、姨、舅等亲戚监护的。因为监护对象并非己生,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管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满足,很少在精神上、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这种管教的方式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容易养成任性的心理行为,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自控能力差,无法抵制社会不良诱惑,学习观念淡薄,厌学、逃学,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为了扭转这些被动局面,我从初一年级开始下大力气抓班干部和班里骨干队伍建设,要求他们首先带头刻苦学习,并热情主动地带动和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我按照好差混合划分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竞争。同时开展“一帮一”“一帮二”一同走上新台阶的活动,全班形成了浓厚的“奋力拼搏、力争上游”的学习风气。不少“留守儿童”一改过去不思进取、作风懒散的思想行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一下课,他们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提问,放学后,他们三三两两的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切磋。每当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我都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平时我自觉的接近他们,自觉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上给他们指点迷津,用理想、志向去鼓舞他们的斗志,激发他们上进。只有真心的当他们的良师益友,这些学生才会由于你的真情而感动,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一种内部的驱动力,激励他们自强不息,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四、收获与体会

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逐渐形成。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了奋发向上、和谐发展的班集体,好人好事不断涌现。黄杏梅、农惠萍两位“留守儿童”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被评为百色市三好学生。

2008年中考,我们班有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获县中考质量评比一等奖,物理、化学、英语获县中考质量评比二等奖。有9位同学成绩总分上市重点高中线,其中7位是“留守儿童”。

篇8: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一、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

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 可以为班主任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助一臂之力, 所以说, 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的首要工作。在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前期, 要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调查: 哪些学生家族比较困难, 哪些学生家教情况不好, 哪些学生性格内向, 哪些学生不喜欢学习, 哪些学生家境情况良好, 哪些学生花钱如水等等。掌握了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 就能够对症下药, 有针对性地从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例如, 关注导致留守学生行为偏差的心理原因, 从而对他们开展心理咨询, 矫正他们的心理, 疏通他们的心理障碍, 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从爱学生的制高点出发, 与家长取得联系, 从家长那里获得和留守学生相关的更多信息, 则有利于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 也有利于留守学生理解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家庭的主阵地作用, 把家庭教育置于同盟军的地位, 争取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唯有如此, 才能形成家校合一的教育模式,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那么, 作为班主任, 该如何与家长有效地沟通呢?

1. 要尊重家长。尊重家长是与家长沟通的首要条件,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如果“居高临下”, 把家长“踩在脚底下”, 不能和家长平起平坐, 家长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 则家长就会对班主任产生厌恶的心理, 沟通就不能顺利进行。唯在尊重家长, 建立平等的关系, 才有利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

2. 要信任家长。信任是合作的台阶, 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信任是班主任实现与学生家长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 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与家长谈话, 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 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

3. 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在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时, 虽然家长无法直接教育和管理他们, 但是有些家长的意见非常中肯, 对于管理留守学生具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如果采纳一些好的建议, 则有利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三、真心关爱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长时期离开父母, 所以他们的心通常处于封闭状态, 很少向同龄人、向教师、向监护人敞开,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藏着同龄人不该具有的伤痛。所以作为班主任, 要坚持用爱去唤醒留守学生的内心, 用真情去滋润留守学生的心田, 让爱心“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对待留守学生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 倾注一片片真心, 用爱心去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 让爱弥漫在班级里, 让留守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生活着。特别是对于一些留守问题学生, 我们更应该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细微之处关心他们, 用心去爱护他们, 用情感去温暖他们, 使他们感受到在生活当中仍然存在着“阳光”, 消除留守学生人格发展方面的消极影响, 唯有如此, 留守学生才能信任你, 服从你的管理, 服从你的教育, 才能从内心信服你, 真正地想你交流, 久而久之, 就能走上正道。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大多数留守学生因为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教育, 在隔代祖辈的教育和管理下, 在思想品德方面难于约束自己, 自制力也非常低下, 经常和同学们吵骂打架, 甚至有些留守学生经常做“偷鸡摸狗”的事情, 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首先, 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 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 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例如, 要教育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负责, 对自己的生活态度负责, 要做个敢作敢当的学生, 知错就改。其次, 要留守学生对家庭负责的态度, 让他们明白父母为了让他们好好读书, 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在外面是如何低声下气, 同时他们无时无刻在享受着父母的关怀, 如果一味地只懂得向父母索取, 而不懂得奉献, 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则以后在社会无法立足, 无法抬头做人, 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另外, 教师不仅要从正面加强思想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履行一份义务, 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 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以此来教育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 为集体争光。

五、结语

作为班主任, 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 应该要给他们创设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平台, 要因材施教。与他们的家长加强沟通, 了解他们的情况, 真心去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同时, 对他们加强责任感的教育, 让他们明白社会上如果没有责任感, 就无法立足社会, 无法获取一份应有的工作和地位。只有对他们付出真心, 他们就一定不会辜负教师对他们的教育。

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从爱学生的制高点出发, 与家长取得联系, 形成家校合一的教育模式,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作为班主任, 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 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平台, 要因材施教。对学生加强责任感的教育, 让他们明白社会上如果没有责任感, 就无法立足社会, 无法做好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留守学生,真心,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素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班级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4, (27) :15-16.

[2]梁积功.多途径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J].甘肃教育, 2013, (10) :21-23.

篇9:浅谈农村留守儿童与班级管理工作

那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究竟该如何对待“90后”尤其是“90后”的留守学生,我想结合我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经历来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爱——教育永恒的真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课堂模式着重强调知识的传授。“老师在讲台上扯着嗓子喊,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沉默不言”的情景或许对于“70”、“80后”的学生来说再记忆犹新不过了。但是时代在不停的向前发展,这种纯粹的“传授知识”型教育逐渐地暴露出了它的弊端:“高分低能”可以说是最为简单和精辟的概括。如果把这种教育模式继续贯彻在特殊的“90后”群体上,那么将会造成知识与感情失去平衡的局面。虽然不少学生智育成绩得高分,但学生的感情却处于饥饿状态,他们得不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爱。渐渐地,他们把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朋友”封闭在一个自创的圈内,对学校、老师和父母缺乏感情,厌恶学习,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还有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脆弱的心灵不堪一击。生活中稍遇挫折便会产生失意、孤寂、烦躁等情绪,进而造成行为上的失控。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来自家庭的不良教育,譬如过分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的教育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情感,使学生得不到正确的良好的情感熏陶与感染,不良情感得不到纠正。多年的求学经验和一年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课堂上,学生对某学科的喜爱往往来自于对所任学科教师的感情,相反,也会因为与某个教师在情感上的对立,排斥而讨厌其所教的科目。由此可见,教学不仅需要高超的教学技能,更需要丰富的情感——爱。

记得从一本教育杂志上曾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热爱孩子,无私地关怀他们,是教师的天职,师德的核心。具有这种质量,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教育方法才能得心应手,离开对学生的爱,仅仅把教育视作一种手段,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无论是前面说到的“90后”群体还是“留守学生”群体,我们都应该从心底、从内心的灵魂深处,给与学生最真挚的爱,才能做到将心比心,获取他们的信任和爱戴。所以说,“爱”是班主任从事一切工作的基础,失去了对学生的爱,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前提。作为老师,谁不喜欢“成绩好、纪律好”的乖学生?但作为一个班的领导者,情感的天平要保持平衡,更要多花时间去关爱“成绩不好、纪律也不好”的“弱势群体”,引导他们树立信心,而不自暴自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常怀一颗爱心去教导他们,即使对他们的一个微笑,一次表扬,一回交谈也许都会触动他们掩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班有一位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在别的学生眼里,她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傻子”。有时我提问她问题时,无论我怎么引导她,她始终一言不发。别的学生饱含嘲讽之意的对我说:“老师,她啥也不会,提问她等于浪费时间。”我严厉批评了说话的学生,并示意她坐下。课后,我把她叫到我的办公室。对她说:“你在老师的眼里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好样的。你不说话,我想不是你不会,可能是你怯于在众人面前说话,也可能是你有自己的痛楚。能说给老师听吗?”她抿着嘴,摆弄着手指头,思想了片刻,说:“老师,我从小就不好说话,尤其在人多的时候。我爸妈都在威海打工,家里还有一个5岁的弟弟,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年纪都很大了。我怕我说错话让人家笑话。”我对她说:“不要害怕自己犯错误,人生在世,谁都会犯错误,伟人也不例外。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尝试做事的勇气。不要让沉默一直压抑着你内心的情感,你先从最亲的人开始,多和他们聊聊天以提升你对他人说话的信心,老师相信你能做得到!”从此,在我的课堂上,我每节课都让她回答一个问题,我用相信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激发她张口的勇气,渐渐地,她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责任——教育稳定的保证。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90后的留守学生,本已少了许多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他们身上存在诸多不安全的隐性因素,班主任对他们就要尽力尽责,消除其不安全因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班一位男生非常有“情义”,经常帮他所谓的哥们出气。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对他说:“你能够帮助你的朋友去打别人,说明你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是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但是,无目的的、盲目的、逞自己之勇的帮忙是在害你的朋友也是在害你自己。如果你和他是真心朋友,里面的孰是孰非我想你自己最清楚。说服管教你是我的责任,我不愿意看到我的学生成人后因为自己所理解的‘哥们义气’毁了自己一生。”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听说他又和那个学生打架。我曾和他开玩笑地说:“你这'哥们义气'没了,你的朋友也没了吧。”他笑着对我说:“哪儿有啊,老师,我现在的朋友比以前更多了。我们说好凡事都要忍忍,有句话怎么说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接道。“对对对,就是这句话。”他摸着头对我笑着说……

那么,对于留守学生占据班级多数席位的班集体应该实行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能够适应他们的习性呢?就我个人而言,建立一种有效的奖惩制度和”人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其展现自我和约束自我。当然,不同的班级会根据各自的班情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但是,无论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都不是为了处罚和侮辱学生而设立的。对于特殊的留守学生群体,我们的爱要始终贯彻于教育的全过程。以说服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适当的处罚只是一种方式,它可以教育学生们,犯了错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不能时时、事事按照自己的简单思维去做不该做的事,进而督促他们今后改正。

总之,作为乡镇中学班主任,教育责任很重大。教育方法万紫千红,但是自己的学生能接受是最为关键的,再华丽完美的管理模式,学生接受不了,一切最终化为泡影。面对“90后”后留守学生,知晓他们的习性,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交流和分享!

上一篇:她的写人作文400字下一篇:景区项目尽职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