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准管理规程

2024-06-05

产品标准管理规程(精选8篇)

篇1:产品标准管理规程

产品留样管理的标准管理规程

一、目 的:为规定留样观察工作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品质管理部留样观察工作。

三、责 任 者:检验人员、留样观察员

四、留样观察管理: 留样观察工作是产品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它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使用安全 提供有效依据。留样观察室对本公司自有产品的每个批次都要进行留样,并抽取几批进行留样观察,定期进行复检,并有复检记录。对委托加工产品只进行留样,供发生质量问题时追溯,不进行留样观察。在留样观察登记表上应有规定项目和定期观察分析记录,每年向品质管理部部长和技术副总汇报一次。在留样观察中,如发现保质期内产品质量发生变化,应及时向技术副总汇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留样观察室应有温度记录,双休日、节假日除外。化验室应根据产品特点分别在 6,12,18,24,36 个月留样期间分别进行复检。留样样品保留至产品保质期加 1 年,以便必要时检查。

五、成品留样观察规程 化验室负责留样样品的管理工作。2 每批出库成品均需留样。3 留样样品接收程序:

3.1 凡需留样观察的样品由品控部填写留样通知单通知车间留足样品,所留样品要求为原包装品。

3.2 由取样员填写收样记录,内容包括留样接收时间、品名、规格、批号、样品数量。留样量:一般留样样品的留样量为一次全检查的三倍量。5 留样室的环境:

5.1 留样室应按照产品的贮藏要求设置,室内有温湿度仪,留样管理员每天检查留样室的温、湿度情况并作好记录。

5.2 除具有特殊要求的样品外,通常为阴凉状态下保存。留样样品的存放:

6.1 留样样品按品种、规格、生产时间、批号分别排列整齐。每个留样柜内的品种、批号应有明显标志,并易于识别,以便定期进行稳定性考察和用户投诉时查证。

6.2 所有留样样品都是极为重要的实物档案,不得销售或随意取走,如需动用,须经品控部经理和总经理批准同意。

6.3 留样成品保存期:一般留样样品保存至保质期后一年,未规定保质期的至少保存三年; 留样样品考察:

7.1 一般留样样品每个品种每年随机抽取一批按规定质量标准进行重点考查。

7.2 不稳定品种每半年按质量标准化验考查一次(功效成分含量、细菌总数),稳定品种每年按质量标准化验考查一次(功效成分含量、细菌总数)。

7.3 留样管理人员负责将历次留样考查结果登记在留样品的考查台帐上。7.4 留样管理人员在留样考察期间发现留样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品控部,由品控部按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研究解决问题。

7.5 留样总结:一般每 6 个月对留样观察情况小结一次,全年总结一次。8 留样样品的销毁:

8.1 超过留样期限的样品每半年集中销毁一次,由留样管理员填写“销毁单”,注明品名、批号、剩余量、销毁原因、销毁方法等,报品控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8.2 销毁时按规定的销毁程序进行,须有 2 人以上现场监督销毁,并作好销毁记录。

篇2:产品标准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操作规程,每年对所有生产的药品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以确认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辅料、成品现行质量标准的适用性,及时发现不良趋势,确定产品及工艺改进的方向。

2.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3.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包括原料药及各类制剂。4.责任:各部门经理及各部门主管、质量部QA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5.内容:

5.1 启动条件:

5.1.1 生产少于3批的产品,不需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可待生产批次累计3批以上再进行。

生产3批及以上的产品,需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5.1各部门分工及职责: 5.1.1 质量部职责 5.1.1.1 质量部经理

5.2.1.1.1.督促企业按计划开展产品质量回顾; 5.2.1.1.2.批准产品质量回顾报告。5.1.1.2 质量部QA 5.1.1.2.1

建立产品质量回顾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培训; 5.1.1.2.2制定产品质量回顾计划; 5.1.1.2.3起草产品质量回顾报告;

5.1.1.2.4跟踪及评价产品质量回顾报告中确定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5.1.1.2.5产品质量回顾报告的归档; 5.1.1.2.6

其他必要数据的提供。5.1.1.3 质量部QC 5.1.1.3.1

产品检验标准的执行情况;

5.2.1.3.2 产品检验结果异常情况(OOS、OOT等)统计及分析; 5.1.1.3.2产品稳定性数据趋势及评价;

5.1.1.3.3产品、原辅料、包装材料检验方法变更情况及评价;

5.1.1.3.4公用系统(工艺用水、环境监测)监测情况; 5.1.1.3.5委托检验情况及评价; 5.1.1.3.6

其他必要的数据提供。5.1.1.4 技术部

5.1.1.4.1产品工艺处方变更情况及评价; 5.1.1.4.2产品工艺处方及质量标准注册情况; 5.1.1.4.3产品工艺验证情况;

5.1.1.4.4生产过程中质量超标后采取的补救,预防措施及评价; 5.1.1.4.5

其他必要的数据。5.1.2

生产部 5.1.2.1 5.1.2.2 的调查情况;

5.1.2.3 其他必要的数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应对方法、纠正预防措施;

产品生产过程中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包装材料平衡率或收率出现超标时5.1.3 工程部 5.1.3.1 5.1.3.2 5.1.3.3 产品相关生产用设备的变更、运行及验证或确认情况; 生产相关的所有设备、仪器仪表的校验情况;

产品相关的公用工程(空调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纯蒸汽系统)变更、运行及验证或确认情况;

5.1.3.4 5.1.3.5 产品相关系统、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情况及评价; 其他必要的数据提供。

5.1.4物资部 5.1.4.1 5.1.4.2 5.1.4.3 5.1.4.4 5.2 产品相关的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情况统计及分析; 供应商变更情况(包括新增)及评价; 供应商评估情况; 其他必要数据。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实施流程:

5.2.1每年初规定本的产品质量回顾计划,包括实施部门及实施时间。5.2.2质量部QA按照计划起草各产品的质量回顾,各相关部门按职责提供质量回顾包含数据及内容。

5.2.3经各部门审阅后,质量部经理批准产品的质量回顾报告,并由质量部QA

进行归档。

5.2.4质量部QA应跟踪报告中确定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必要时可启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规程》。

5.3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内容: 5.3.1

介绍,主要描述本产品生产批次及概况。

5.3.2

产品基本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剂型,成分,性状,批准文号,执行标准,产品编码,产品处方,贮藏条件,包装规格,有效期等。

5.3.3

产品质量数据,5.3.3.1 原辅料的质量回顾,包括物料名称编号,采购批次,生产厂家,检验结果及供应商变更(包括新增)情况。

5.3.3.2 包装材料的质量回顾,包括包装材料名称,编号,版本号(如有),采购批次,生产厂家,检验结果及供应商变更(包括新增)情况。

5.3.3.3 述。

5.3.3.4 5.3.3.5 5.3.3.6 IPC结果,包括半成品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和总平衡率数据统计。产品放行结果,成品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结果。

质量检验数据,包括成品各质量控制标准的化学检验结果与评价,微生物检生产过程的控制数据,半成品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具体数据和总平衡率的描验结果与评价,稳定性结果与评价。

5.3.3.7 检验结果超标分析,包括物料名称规格,编号,涉及批号,超标项目,采取的措施及处理结果。

5.3.3.8 偏差调查事件,包括偏差编号,涉及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情况描述,调查及处理情况,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5.3.3.9 变更控制,包括供应商变更、生产工艺变更、检验方法变更、注册变更、厂房、设备设施变更等,应注明变更类型,变更编号,变更内容,状态,变更实施起始批次或时间。

5.3.3.10 返工、重新加工情况,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原因及处理结果。5.3.3.11 产品召回情况,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召回原因及处理结果。5.3.3.12 退货产品统计分析,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退货原因,数量等。5.3.3.13 药品注册情况。新获批准和有变更的药品,按照注册要求上市后应当完成的工作情况。

5.3.3.14 委托生产或检验的技术合同履行情况,药品委托生产时,公司和受托方之间

应当有书面的技术协议,规定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中各方的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按时进行并符合要求。

5.3.3.15 厂房、设备及公用工程情况,包括厂房设施、设备的确认及维护保养情况,各洁净级别的房间环境监测情况,生产用气的监测情况。

5.3.3.16 投诉及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应记录投诉或不良反应涉及的日期,批号,情况描述,处理结果及后续行动。

5.3.3.17 验证情况,开展的验证活动,包括分类,项目名称,验证方案及报告编号等。

5.3.4上纠正预防措施执行结果确认。

5.3.5产品接受药监部门及其他官方机构的抽查情况及结果。5.3.6

文件修订情况,产品相关的SOP修订情况。5.3.7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总结。5.3.7.1 5.3.7.2 5.3.7.3 产品放行情况。一次合格率。

需改进项目。应对回顾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提出是否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或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的评估意见及理由,并及时、有效地完成整改。

5.3.7.4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结论。

5.3.8

本报告的附件清单 5.3.9

篇3:产品标准管理规程

1 计量检定规程管理标准化问题

1.1 检定规程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从检定规程自身来讲,就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例如并未详尽规范具体性的条款,还比如计量器具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超检定规程版本的更新速度。如此,很容易加重检定规程复审难度,且与此同时复审欠缺相对较为规范的指导标准,修订检定规程难度重重,滞后严重,这一系列问题致使检定规程与现实生活相脱节,无法适用于实际工作中。此外,计量器具的更换以及检定规程的改进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政府职能部门的开支,导致许多浪费现象也屡见不鲜。计量器具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制造参数无法统一的情况,这是由偏低的制造水平所造成的,会严重影响检定规程所规定的参数。检定规程的编制需要以计量器具为基准,而客观上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和种类发展速度都会远超检定规程的制定速度。而计量器具必须在检定规程出现变化之后进行更换,此时,大批量购进计量设备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由于计量器具的使用率在生活中并不高,故此即便计量器具已经进行了更换,最常出现的情况也是闲置,故从经济角度和使用频率角度来讲,效益并不高。

1.2 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检定规程与检定系统表亟待协调

在检定工作中,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根本无法胜任计量工作,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无形中还增加了开销。检定方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检定技术水平,不同的测量效率、测量准确度和开销展现出来的也是不同的检定方式。此外,检定程序与检定系统表二者协调性差。原则上来讲,编制检定规程需要参照检定系统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二者需要保持高度协调性,但反观当前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尤其是从细节层面来讲,二者所存在的不协调性因素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1.3 计量检定规程更新不及时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潮流中,计量器具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随着计量工作的不断深入与开展在不断加快,以适应计量工作的需求,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计量检定规程却并未随着计量器具更新,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检定规程中的检定方式无法满足被检定的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这个问题了。即便计量器具已经更新换代了,可并未做到与原先的检定规程的参数要求相匹配,就很容易出现计量工作无法依照相应的检定规程展开,极大地阻碍了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计量检定规程管理标准化对策

2.1 加大投入,计量器具更换要慎重

国家需要在计量检定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升检定方式的效率,狠抓计量检定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相关技术水平,切实提升计量检定工作的效率,将检测工作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并注意严格控制开销。此外,国家需要慎重对待计量器具更换这个问题,要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分析,要充分结合计量器具的更换年限,充分估计设备的适应性和精度,并预留出足够的更换期,还需要尽量减少更换计量器具后却面临落伍的尴尬情况。

2.2 提升对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管理的监督,确保检定规程与检定系统表的协调性

国家计量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动态管理,帮助计量检定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的技能水平与工作能力,同时强力把控人才入口,要做到计量检定证书规范化管理,保证原始记录的独一性,对伪造计量检定证书的行为零容忍,避免出现计量检定人员随意私自缩减检定项目、简化检定程序的现象,招收合格人才。计量检定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与道德修养。计量部门也要不断提升自查能力,切实加强对计量检定人员的管理监督以及计量标准的考核力度。

检定规程编制过程中要加强与检定系统表之间的协调,及时备好检定设备一览表。计量检定工作人员需要运用检定设备一览表快速明确检定设备,提升检定工作效率,深化检定设备的系统化管理。于检定规程内容中加入特定检定方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和使用范例,不仅能够帮助计量检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检定方式的优劣势,及时进行调整,还能够帮助检定人员掌握高效的设备操作方法,提升检定工作的效率。

2.3 实现计量检定规程动态化管理

计量检定工作的核心理念在于为基层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切实满足各企事业单位对计量测试技术的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展开计量检定业务,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对计量检定工作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家需要开发与计量检定规程想匹配的管理系统,加快检定规程的完善进程,提升计量检定规程与现有计量器具的匹配性,实现对检定规程的动态化管控。良性结合检定规程的复审和修订工作,开发动态数据收集系统,实现对动态数据的全方位、多方面收集,为实现检定规程的动态管理保驾护航。动态数据收集系统的构建有助于实现对各个领域范围内最新消息的收集,能够大大提升计量检定规程的更新速度

3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进程加快,计量工作被提上国民日常生活中,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以计量工作的稳步进行为基准。计量检定机构务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以适应市场运作为导航,并将工作的推动构建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之上。

摘要: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完善,计量检定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必须在逐步提升对计量规程的认知意识的基础之上稳步提升检定规程的标准化。计量检定机构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逐步实现技术共享,贡献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笔者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当前我国计量检定规程管理标准化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贡献,计量机构,计量检定规程,标准化,配套,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1]措恩吉.计量检定规程管理标准化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

篇4:产品标准管理规程

关键词:无公害产品;标准化;使用规程

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11-1

1 肥料的使用

1.1 肥料使用原则

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和生产的商品肥料和新型肥料是禁止使用的,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生活垃圾、污泥、医院粪便垃圾和工业垃圾也不得使用。使用垃圾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达到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标准才能使用,化学肥料做追肥在采果前 30 天停用。原则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其他肥料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为辅;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和含硝态氮的复合肥、复混肥等。提倡使用长效化肥,如涂层尿素、包膜尿素、长效碳铵等。采用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和营养诊断施肥。

1.2 施肥管理

1.2.1 准许使用的肥料 有机肥料: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粪尿肥、草木灰、腐植酸类肥、秸秆、堆沤肥、绿肥、饼肥等。

无机肥料:氮肥中的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等;磷肥中的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钾肥中的硫酸钾、氯化钾、钾镁肥等;微量元素肥料中的硼砂、硼酸、硫酸锰、硫酸亚铁、钼酸铵等。

其他肥料:符合GB15063-94并正式登记的复混肥料;国家正式登记的新型肥料和生物肥料。

1.2.2 禁止使用的肥料 垃圾、污泥、城乡工业废渣以及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不符合相应标准的无机肥料;不符合GB/17419和GB/17420标准的叶面肥料;未经登记使用的肥料。

2 农药的使用

2.1 农药使用原则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许可生产的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致癌的各种农药;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及制剂。最后一次用药在采收前30天。具体用药参照GB4285 和 GB/T8321.1—6 中有关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规定执行。

2.1.1 病虫害防治原则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培育无病虫害壮苗。合理布局,深翻土地,清洁田园,清除病虫植株残体。注意排灌水,防止土壤干旱和积水,中耕除草,降低病虫源基数,加强土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生物防治: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培养释放天敌,如利用田间捕食螨、寄生蜂等。

物理防治:采用温汤浸种,黄板诱杀、杀虫灯或性诱剂等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优先使用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可单用、合理混用、注意交替使用,控制用药次数和用药浓度,采收前 30 天内禁止用药。

2.2 农药使用标准 执行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略)

2.3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禁用的化学农药种类

3 生长调节剂使用原则

控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每年最多选择使用一次。禁止使用致癌、致畸、致突变、基因工程品种及制剂,如 2,4—D、比久(B9)、萘乙酸等。

4 种子的使用原则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非转基因农作物品种。防止检疫性病虫草害的传入,要求引进的品种要通过植物检疫,引进后要经过试验,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良种。

篇5:入住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一、目的规范业主入住管理工作,确保业主顺利入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业主入住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

1、管理处经理负责组织安排入住工作。

2、服务中心主管负责协助经理安排业主入住工作。

3、服务中心管理员负责具体办理入住手续。

4、财务部负责核收各项入住费用。

5、机电维修部负责收楼时发现的楼宇整改的跟进和水电的开通工作。

四、名词解释

入住:是指业主收到书面入住同志,并办理完相应手续。业主收到入住通知一个月内未办理入住手续的,视为入住。

五、程序要点

1、办理入住手续的前提条件。

⑴小区(大厦)已经通过接管验收,达到入住条件。

⑵已经通过接管验收,标志是:

a)房屋无重大质量问题;

b)工程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c)工程资料已经齐备;

d)业主档案资料已经移交完毕,产权确认工作已经结束。

⑶达到入住的条件,这里指:

[周正友]----学习专用----文集

a)小区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讯、通邮、排水、排污等基本使用功能,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b)配套设施基本齐备,建成并能够使用;

c)管理处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并开始办公。

⑷物业管理公司已经同委托方签订完毕《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2、入住的准备工作。

⑴入住资料的准备。

a)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编写和印制《业主公约》、《住户手册》、《服务指南》、《消防安全责任书》、《入住通知书》。

b)《入住通知书》的内容要求写明管理处办公地点、业主办理入住手续时应带的资料、证件及交纳的费用明细,并附简明扼要的入住流程等。

c)印刷以下各类入住表格:

——《〈业主证〉领用登记表》;

——《装修申请表》;

——《住宅使用说明书》;

——《住宅质量保证书》;

——《钥匙领用登记表》;

——发展商提供的《入住验房表》;

——《业主家庭情况登记表》;

——《入住登记表》。

⑵设计办理入住手续流程图。

⑶入住时的环境布置:涉及服务标识区别的按《服务标识管理标准作业规程》有关规定办理。

a)区内环境:

——入口处挂横幅,内容有“欢迎您乔迁***”等,插彩旗,营造热烈的气氛;

——插指路牌,由入口处到管理处,指路牌标明“管理处”字样;

——入口处标明管理处办公地址和办公时间。

b)管理处办公环境:

——挂灯笼,飘小彩带,摆放花篮、盆景,给人以隆重、喜庆的感受;

——张贴醒目的“办理入住手续流程图”,办理手续窗口设置要求做到“一条龙服务”,各窗口标识清楚,一目了然;

——管理人员着装整洁,精神饱满;

——办公室内资料摆放整齐有序。

3、办理入住手续流程图:

4、发出入住通知。

⑴服务中心依据管理公司和发展商联席办公会议议定的入住时间,会同发展商联合向业主发出入住通知,内容包括:

a)《关于办理入住手续的通知》;

b)《致广大业主的慰问信》。

⑵业主收到入住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带齐有关证件和资料到管理处办理入住手续。如果在规定期

限到来的前3天内,业主尚未办理入住手续的,服务中心管理员应再次发函或致电通知尚未办理入住手续的业主前来办理入住手续;超过规定期限未办理入住手续的,服务中心应将情况向管理处经理汇报决定是否登报催办。业主办理入住手续须带以下证件:

a)《关于办理入住手续的通知》;

b)《购房合同》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c)业主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小一寸彩照每人各两张;

d)单位购房的尚须带齐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各一份;

e)委托他人办理的,须带业主委托书。

5、入住手续的办理。

⑴验证:管理员在业主前来办理入住手续时,应首先对以下证件进行检查:

a)《购房合同》原件;

b)业主的身份证原件;

c)单位购房的还须检查其单位营业执照副本;

d)委托他人办理的,还须检查业主的委托书。

⑵检查无误后,管理员将《购房合同》原件、业主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原件、单位营业执照副本返还业主,证件复印件及业主委托书存入业主档案。

⑶将业主提供的照片中的一张贴在《业主家庭情况登记表》内,另一张为业主办理《业主证》。

⑷交纳入住费用:服务中心指引业主到财务部缴纳入住费用,财务部根据收款项目开具收款收据。一般情况下,入住费用包括以下项目:

a)煤气开户费:属代收代缴费用,小区无此配套项目的不予收费;

b)有线电视初装费:属代收代缴费用,小区无此配套项目的不予收费;

c)水电押金:实行抄表到户的小区不需收取,未实行抄表到户的可适当收取(深圳标准:住宅5元/㎡,办公、商业用房15元/㎡,工业用房10元/㎡);

d)装修保证金:业主可选择入住时交纳或等申请二次装修时再交纳(深圳标准:住宅20元/㎡,办公、工业厂房40元/㎡,商业用房50元/㎡);

e)装修垃圾清运费:同上;

f)管理费:以入住之日起计算当月管理费。

⑸验房收楼。

a)服务中心管理员在业主交完入住费用后带业主验房房屋,并请业主将房屋存在的问题填入《业主入住验房表》中。

b)房屋验收合格的,管理员应请业主在《业主入住验房表》中签字确认。

c)验收中发现问题,业主要求搬入或二次装修前维修的,管理处应通知发展商在一周内给予解决,并将整改结果通知管理处:

——发展商已周内未整改完毕的,管理处应将整改情况反馈给业主,并告之具体再验收时间;

——整改完毕后,由管理员通知业主二次验收;二次验收不合格的,由管理处经理进行跟进,并依据物业管理公司同发展商签订的《物业管理委托管理合同》中的保修条款要求发展商尽快解决。

⑹发放钥匙:

a)业主收楼无问题或要求在搬入后再行维修的,服务中心管理员应将业主房屋钥匙全部交给业主;

b)业主收楼有问题,服务中心管理员在将钥匙交给业主的同时,应留下一把大门钥匙在管理处以供维修时用;

c)业主在领取钥匙时,管理员应要求业主在《钥匙领用表》内签名确认。

⑺签署《业主公约》和《消防安全责任书》:

a)管理员将《业主公约》、《消防安全责任书》(一式两份)交给业主并请业主详细阅读;

b)请业主签署《业主公约》、《消防安全责任书》;

c)管理员将签署后的《业主公约》、《消防安全责任书》其中一份存入业主档案,另一份随其他资料交业主保存。

⑻资料发放:管理员将以下资料发给业主保存并要求业主在《资料领取清单》上签名:

a)《住户手册》;

b)《住户指南》;

c)签署后的《业主公约》;

d)签署后的《消防安全责任书》;

e)《住宅使用说明书》;

f)《住宅质量保证书》。

6、开通水电。

⑴服务中心管理员应邀请业主一起将水电表读数抄录在《业主入住验房表》中。

⑵通知机电维修部开通该业主房屋的水电。

7、业主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详见《业主档案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8、本规程作为管理处相关人员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六、记录。

1、《业主家庭情况登记表》。

2、《业主入住验房表》。

3、《钥匙领用登记表》。

篇6:培训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所有员工的培训工作的管理。职责

(1)公司人事部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工作,负责公司一级培训的组织工作。

(2)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核培训计划,总经理负责批准。

(3)各部门负责人提出培训要求,并按照公司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组织的培训。程序要点

(1)培训管理的基本原则

a)先培训、后上岗,培训合格方允许上岗的原则。

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在进行某一项工作之前,必须事先已经过相关的业务培训; 培训考核未获通过的员工不准上岗工作。

b)培训对公司的整体工作水平至关重要,必须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培训是确保员工工作技能达到工作标准要求最重要的手段。培训必须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才能侃侃培训的常抓不懈,从而最终确保培训的质量达到工作的要求。

c)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培训必须和实际工作需要及公司的整体工作要求相吻合;

d)培训必须经过结果的验证,员工的培训必须和员工的绩并行考评相结合。

培训结果不验证就无法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不同绩准备考评相结合就无法确保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的培训质量。

(2)培训计划的制定、审批及实施监控

a)每年12月20日之前,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必须制定完毕各自的培训计划,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b)培训计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有明确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

★有具体的实施时间;

★有培训的方式说明;

★有培训考核的要求和培训结果的验收方法;

★有培训费用的预算;

★不违背法律、法规。

c)培训计划汇入工作计划中报总经理,经总经理在公司经理办公会议上讨论通过后,由总经理审批。

d)审批后的工作计划由公司人事部负责实施监控:

★每月末,人事部应当依据对各部门培训监控的结果审核各部门的工作小结; ★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由人事部具体组织实施;

★各部门各自的业务培训,人事部一般均应派人到场监控。

(3)培训费用的保证

★年年1月1日前公司总经理应当依据公司的培训计划,最后确定全年培训费用

额主度。

★经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应当将培训费用列为专项开支,调拨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公司的培训费用落到实处。

★一般公司每年的费用可以按1000元-2000元/年、人进行预提。

(4)培训质量的监控

a)培训效果的验证

每次集中培训结束后,人事部均应对培训效果做出评价,评价的方 法可以是: ★发调查问卷。就授课的效果征询接受培训的员工的意见

★人事部组织专人对培训的质量、效果做出评价。

b)员工培训后的考核

★每次培训结束后,人事部均应组织对参加培训员工的考试,以验证培训效果; ★考核可采用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两种方式;

★对考核不及格的员工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及格按公司《绩效考评实施标准作业规程》和《行政奖罚标准作业规程》处理。

(5)培训的类别

a)公司设置以下类别的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所有新入职员工均应接受不少于两日的入职培训,培训后参加统一考试,不合格者作辞退处理;

★上岗培训:员工在工作期间应按各自部门的《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接受定期定时的培训,培训不合格按相关规程处理;

★升职、调职培训;员工在升职、调职报到前,应接受人事部的专项培训。培训考试不合格不准上岗。

(6)培训的组织实施

a)由公司统一进行的培训由人事部组织实施。这类培训一般有:

★物业管理基本法规、条例实施细则的培训;

★物业管理操作实务培训;

★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文化知识培训;

★礼仪服务培训;

★外出参观。

b)由部门统一进行的培训由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这类培训一般包括 :

★标准作业规程培训;

★专业理论、技能培训:

★实际操作培训。

(7)培训结果作为员工和教师绩效考评和行政奖罚的依据之一。

(8)培训记录的管理

a)各部门保存本部门组织的培训记录,同时抄报一份给人事部。

b)人事部建立并保存下列记录:

★培训计划;

★公司组织的培训记录;

★员工培训档案。

c)培训记录保存期:

★培训计划(三年);

★培训人员签到表(三年);

★培训记录表(三年);

★考度、考核试卷(三年);

★培训考试/考核成绩汇总表(三年);

★员工培训档案(长期,但至此员工离开公司为止);

★持证上岗人员培训汇总一览表及资格证件复印件(长期,但至员工离开公司为止)。5 记录

a)《 培训计划》

b)《培训记录》

c)《培训考试/考核评分(定)记录》

d)《员工培训登记表》

e)《持证上岗人员培训及证书一览表》

f)《新员工考核记录表》相关支持文件

a)《保安部员工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b)《消防管理中心员工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c)《公共事务部员工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d)《机电维修部员工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e)《园林绿化部员工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f)《保洁部员工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g)《行政部、人事部员工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h)《财务部员工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i)《经营部员工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篇7:电梯运行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辖区内电梯的运行管理。

3.0职责

3.1设备部主管负责检查电梯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3.2设备部班组长负责电梯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3.3电梯管

理员具体负责电梯的运行管理。

4.0程序要点

4.1巡视监控。

4.1.1电梯管理员每天应对小区内所有电梯的主要部位至少巡视一次。

4.1.2巡视监控的主要内容如下:

a)曳引电机有无异常噪音或气味,是否温度过高(烫手),曳引电机轴承是否需要加注润滑油,螺栓是否松动;

b)减速箱是否需要加注润滑油,油色、油位是否正常,联轴器是否牢固可靠,螺栓有无松动;

c)指示仪表、指示灯是否正确,各继电器、接触动作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

d)变压器、电阻器、电抗器温度是否正常,有无过热现象;

e)制动器动作是否正常,制动线圈是否过热,制动轮上是否有油污;

f)曳引轮、曳引绳、限速器、机械选层器、测速机等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

g)通讯设施是否灵敏畅通,指示牌、标示牌是否完好,盘车手轮、开闸板手等救援工具是否已放置在指定位置;

h)轿厢照明是否正常,厅外轿内指层、指令及指示灯是否正常;

i)厅门及轿门踏板是否清洁干净;

j)轿厢和对重导靴油杯油量是否足够;

k)电梯运行有无异常振动或声响,舒适感有无明显变化;

l)开关门有无异常(顺畅),轿厢内应急灯是否可靠;

m)底坑限速器、涨紧装置、开关和碰铁距离是否异常;

n)补偿链是否有异响;

o)底坑有无积水或脏物。

4.1.3巡视过程中如发现上述情况有不正常时,电梯管理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处理不了的问题应及时如实地汇报给设备部主管,在主管的协同下加以解决。整改时,应严格遵守《电梯维修保养标准作业规程》。

4.2异常情况处置。

4.2.1发生火灾的处置:

a)楼层发生火灾时,电梯管理员应立即击碎玻璃按动“消防开关”使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电梯运行到基站后,应使乘客保持镇静,疏导乘客迅速离开轿厢;

b)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电梯管理员应即刻停梯,疏导乘客迅速离开轿厢,切断电源。用干粉和12u灭火器灭火控制火势蔓延;

c)对于上述两种情况,电梯管理员应及时通知小区消防中心,按《火警、火灾应急处理标准作业规程》处置。

4.2.2电梯湿水的处置:

a)当底坑内出现少量进水或浸水时,应将电梯停在二层以上,断开电梯总电源;

b)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将轿厢停于进水层站的上一层,断开电梯总电源;

c)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较多时,应立即停梯,断开电梯电源总开关;

d)发生湿水时,应迅速阻断漏水源;

e)对湿水电梯应进行除湿处理,如用干抹布擦拭、热风吹干(温度不能太高)、自然通风(用工厂用鼓风机)、更换管线等。确认湿水已消除,各绝缘电阻达到要求并且试梯运行无异常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4.2.3停电造成停梯或故障造成停梯时的困人救援按《电梯困人救援标准作业规程》处理。

4.3电梯机房管理。

4.3.1非值班人员不准进入机房,若需要进入,须经设备部主管同意,并在值班人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机房。

4.3.2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或危险物品,机房内应配足消防器材,禁止吸烟。

4.3.3每周打扫一次机房的卫生,做到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设备设施表面无积尘、无锈蚀、无油渍、无污物,油漆完好、整洁光亮。

4.3.4机房应当通风良好、光线足够、门窗开启灵活。

4.3.5机房应当做到随时上锁,钥匙由当值管理员保管,管理员不得私配钥匙。

4.4交接班要求。

4.4.1接班人员应准时来接班。

4.4.2接班人员应认真听取交班人员交代,并查看《电梯运行日记》,检查工具、物品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在《电梯运行日记》表上签名。

4.4.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交接班:

a)上一班运行情况未交代清楚;

b)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不清晰;

c)机房不干净;

d)接班人未到岗;

e)事故正在处理中或交接班时发生故障,应由交班人负责继续处理,

1.0目的规范电梯运行管理工作,确保电梯良好运行。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辖区内电梯的运行管理。

3.0职责

3.1设备部主管负责检查电梯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3.2设备部班组长负责电梯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3.3电梯管理员具体负责电梯的运行管理。

4.0程序要点

4.1巡视监控。

4.1.1电梯管理员每天应对小区内所有电梯的主要部位至少巡视一次。

4.1.2巡视监控的主要内容如下:

a)曳引电机有无异常噪音或气味,是否温度过高(烫手),曳引电机轴承是否需要加注润滑油,螺栓是否松动;

b)减速箱是否需要加注润滑油,油色、油位是否正常,联轴器是否牢固可靠,螺栓有无松动;

c)指示仪表、指示灯是否正确,各继电器、接触动作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

d)变压器、电阻器、电抗器温度是否正常,有无过热现象;

e)制动器动作是否正常,制动线圈是否过热,制动轮上是否有油污;

f)曳引轮、曳引绳、限速器、机械选层器、测速机等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

g)通讯设施是否灵敏畅通,指示牌、标示牌是否完好,盘车手轮、开闸板手等救援工具是否已放置在指定位置;

h)轿厢照明是否正常,厅外轿内指层、指令及指示灯是否正常;

i)厅门及轿门踏板是否清洁干净;

j)轿厢和对重导靴油杯油量是否足够;

k)电梯运行有无异常振动或声响,舒适感有无明显变化;

l)开关门有无异常(顺畅),轿厢内应急灯是否可靠;

m)底坑限速器、涨紧装置、开关和碰铁距离是否异常;

n)补偿链是否有异响;

o)底坑有无积水或脏物。

4.1.3巡视过程中如发现上述情况有不正常时,电梯管理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处理不了的问题应及时如实地汇报给设备部主管,在主管的协同下加以解决。整改时,应严格遵守《电梯维修保养标准作业规程》。

4.2异常情况处置。

4.2.1发生火灾的处置:

a)楼层发生火灾时,电梯管理员应立即击碎玻璃按动“消防开关”使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电梯运行到基站后,应使乘客保持镇静,疏导乘客迅速离开轿厢;

b)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电梯管理员应即刻停梯,疏导乘客迅速离开轿厢,切断电源。用干粉和12u灭火器灭火控制火势蔓延;

c)对于上述两种情况,电梯管理员应及时通知小区消防中心,按《火警、火灾应急处理标准作业规程》处置。

4.2.2电梯湿水的处置:

a)当底坑内出现少量进水或浸水时,应将电梯停在二层以上,断开电梯总电源;

b)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将轿厢停于进水层站的上一层,断开电梯总电源;

c)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较多时,应立即停梯,断开电梯电源总开关;

d)发生湿水时,应迅速阻断漏水源;

e)对湿水电梯应进行除湿处理,如用干抹布擦拭、热风吹干(温度不能太高)、自然通风(用工厂用鼓风机)、更换管线等。确认湿水已消除,各绝缘电阻达到要求并且试梯运行无异常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4.2.3停电造成停梯或故障造成停梯时的困人救援按《电梯困人救援标准作业规程》处理。

4.3电梯机房管理。

4.3.1非值班人员不准进入机房,若需要进入,须经设备部主管同意,并在值班人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机房。

4.3.2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或危险物品,机房内应配足消防器材,禁止吸烟。

4.3.3每周打扫一次机房的卫生,做到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设备设施表面无积尘、无锈蚀、无油渍、无污物,油漆完好、整洁光亮。

4.3.4机房应当通风良好、光线足够、门窗开启灵活。

4.3.5机房应当做到随时上锁,钥匙由当值管理员保管,管理员不得私配钥匙。

4.4交接班要求。

4.4.1接班人员应准时来接班。

4.4.2接班人员应认真听取交班人员交代,并查看《电梯运行日记》,检查工具、物品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在《电梯运行日记》表上签名。

4.4.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交接班:

a)上一班运行情况未交代清楚;

b)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不清晰;

c)机房不干净;

d)接班人未到岗;

e)事故正在处理中或交接班时发生故障,应由交班人负责继续处理,[page_break]接班人协助进行。

4.5对于电梯运行情况,应完整、规范地记录在《电梯运行日记》表内,于每月的3号前将上一个月的记录整理成册后交设备部存档,保存期为2年。

5.0记录

《电梯运行日记》。

6.0相关支持文件

篇8:产品标准管理规程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是我军卫勤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逐步转变,机动卫勤分队的职能业已逐步转变为随时机动担负卫勤保障和卫生救援任务,而卫生装备作为机动卫勤分队完成多样化保障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主要技术手段,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然而,当前机动卫勤分队在卫生装备管理方面存在诸如卫生装备种类多、数量大、管理要求不尽相同,使用、维护人员更换频繁,动态作业对卫生装备损耗大,平战结合管理松懈,有装无用、有装无管[2]等较多问题,导致卫生装备性能不佳、效能降低,不能物尽其用,既浪费了有限资源,又不利于机动卫勤分队多样化保障任务的开展。鉴于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标准化管理方法[3],提高卫生装备管理可操控性和标准化程度,为新形势下机动卫勤分队随时机动担负卫勤保障和卫生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1 背景

1.1 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是组织内部自行撰写的一种工作准则,是将某一事件以文件的形式、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主要描述操作人员日常的和重复性工作操作步骤和应遵循的事项,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目前,各行业多采用SOP来进行相应管理[4]。

1.2 当前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在机动卫勤分队建设上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实战方面还是暴露出来较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但所见报道主要体现在分队建设上,包括职能如何、人员抽组如何、装备配备如何、如何开展训练、如何快速反应、如何有效救治等方面,包含了卫生装备有关内容,但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尚未体现[5,6,7,8]。而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及发展,因其基本职能的原因,在国内建设较早,且已取得长足进步,对涉及该领域研究也已进入更深层次[9,10],已涵盖到新装备研发、不同任务需求装备配置、装备使用及人装结合训练方式方法、装备维修维护质量控制等方面,但未实现系统化、标准化,从而导致卫生装备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问题突显。

笔者所在医院一直致力加强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并早已意识到卫生装备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为实现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2012年提出的“战备卫生装备制度化管理体系”[11]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卫生装备的管理,基本保证了装备效能的发挥,但在执行起来还是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2 必要性

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的管理涵盖了接装、入库、使用、训练、维护维修、退役报废等整个卫生装备的“生命周期”。随着机动卫勤分队高科技含量卫生装备的日益增多,在管理方面诸多问题也越发突显,而其中任一环节出现差错,都将直接影响到卫生装备质量,对机动卫勤分队执行多样化保障任务带来严重影响。

建立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标准操作规程,遵循规范化、最优化的原则,在严格落实国家及军队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立足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实际,从开展日常工作入手,制订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相关制度、规范相应工作流程,将卫生装备管理的各个重要节点进行细化、量化,以文件的形式、统一的格式进行规定,对经常性和重复性的操作步骤和应遵守的事项与基本要求要规定清楚。以此,可明确卫生装备管理各级各类岗位人员职责的划分与任务分工,有效解决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合理的问题;可将烦琐的工作简化、细化,有效解决制度缺失、流程繁冗的问题;可对各环节操作人员提供操作性强的作业指导,降低发生失误的可能,有效避免差错。卫生装备的质量可靠有效是确保卫勤保障力量的基础,而卫生装备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卫生装备质量,它决定了机动卫勤分队是否能够“拉得出、打得赢”,是否具有机动卫勤分队应有的卫勤保障能力。要有效落实卫生装备管理,就必须依托一套可靠、完整、规范的管理模式。在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工作中,建立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能够使得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达到规范化、精细化、最优化、最大效果,有助于提高机动卫勤分队的运行效果,实现卫生装备的标准化管理,为新形势下机动卫勤分队随时机动担负卫勤保障和卫生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切实提高卫勤保障能力。

3 目的及方法

3.1 目的

旨在克服上述严重制约机动卫勤分队职能发挥的若干重大问题,弥补当前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及缺陷,完善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的基础和支撑条件,提高卫生装备管理可操控性和标准化程度。

3.2 方法

3.2.1 卫生装备管理范围

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的生命周期涵盖了以调拨到货为始至退役报废为末整个阶段,对其进行的管理包括了到货数质量验收管理、账目管理、档案管理、使用管理、维修维护管理、计量质控管理、质量等级管理、退役报废管理,库室存放管理、动态作业管理、平战结合管理、人装结合培训与考核管理,监督管理、保密管理、奖惩管理等若干方面。

3.2.2 卫生装备管理方式

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的管理,应遵照军队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实际工作需求为牵引,以制度为根本,以流程为主导,以落实和执行为关键,以确保卫生装备质量为着眼点,以人与装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益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要做好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的全面管理,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从细微处入手,制订严格制度并落实,规范合理流程并执行,而后引入“人”的因素进一步完善。

3.2.3 卫生装备管理SOP

引入SOP概念对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进行管理,是通过对卫生装备所有管理内容进行梳理,查找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与理想状况的差距,分析需求确定目标,围绕存在的问题与定制的目标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数据,依据调研结果对各个目标逐个研究最优化解决方案,以SOP的方式进行描述并整理,形成一套标准操作规程来指导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日常的管理工作落实。

4 要点

建立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其要点是:(1)分析需求定制目标。标准操作规程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所以分析需求定制目标既不能疏松以免遗漏重要管理内容,又不能过于细腻而显得繁冗,此项工作需要大量的调研数据支持。(2)研究最优化解决方案。所谓最优化解决方案,是对制订的目标研究若干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实际运作的方式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效果评估,“遴选”出的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此项工作需要大量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验证。以上2项既是卫生装备管理SOP的要点内容,同时也是重难点工作。

5 结语

为实现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的标准化管理,从而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多样化保障任务,在前期研究的“制度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操作规程的必要性,分析了其目的、方法和要点工作,探索了一种基于“标准操作规程”的管理方法,进行了一些前期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已初步取得了成效。我院的尝试和探索仅提出了一点建议,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从而建成一套严谨、完善、操作性和指导性更强的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新形势下机动卫勤分队随时机动担负卫勤保障和卫生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各项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摘要:分析了当前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简述了前期研究情况,强调了建立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的必要性。介绍了其目的、方法及要点,指出了建成一套严谨、完善、操作性和指导性更强的卫生装备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能够为新形势下机动卫勤分队随时机动担负卫勤保障和卫生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张剑,陈志国,许世宏,等.基于后方医院的野战卫生装备管理系统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6):130-131,134.

[2]阳林俊,李康.卫生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120-122.

[3]陶学强,伍瑞昌,郭立军,等.机动医疗分队卫生装备模块化集装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4):22-24,77.

[4]郑然,刘国祥,余漩,等.基于标准作业程序的卫勤基地化训练方法探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19(9):869-871.

[5]刘亚伟,戴兵,鞠金涛,等.基于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的思考[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0(2):83-84.

[6]张雷.军队中小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模块化建设与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0(3):265-267.

[7]张中华,吕宏迪.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伴随保障能力建设[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19(8):787-788.

[8]田伟,由广旭.机动卫勤分队建设探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0,17(1):76-78.

[9]王卫兵,刘高峰,叶光明.野战医疗队(所)装备器材管理系统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1):90-92.

[10]朱艳,宋航,黄田海.野战医疗所卫勤装备的使用管理与改进建议[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6):677-678.

上一篇:迟到原因怎么写下一篇:关于范思哲的故事:每一个天才都是将来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