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全县地税事业发展新跨越

2024-06-27

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全县地税事业发展新跨越(精选8篇)

篇1: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全县地税事业发展新跨越

改革创新 迎难而上

努力实现全县地税事业发展新跨越

(xx年xx月xx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县地方税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地税工作,研究部署xx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定位准确,主题鲜明,全局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以来,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地税系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紧紧围绕“xx”建设,积极探索实践税源专业化管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规范执法和地税文化两项建设,着力提升依法治税、税源管理、队伍建设三项工作水平,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了“xxx”的良好开局。

(一)抓好中心工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xx年全县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xx万元,同比增收xx万元,增长xx%。税收收入xx万元,同比增收xx万元,…税源管理工作中,我们强化举措,严征细管,积极推进地方

税汇算清缴,入库税款xx万元,其中查账征收企业xx户,入库税款xx万元;核定征收企业xx户,入库税款xx万元;二是抓好“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管理,共有xx位纳税人进行了年所得xx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应纳税总额xx万元,实际补征税款xx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税收公平,推动了我县高收入个人的税收管理。三是抓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全县应参加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xx户,其中核定应税所得率xx户、查账征收xx户,已全部进行了汇算清缴,汇算清缴面为100%,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xx万元。

(二)深化改革创新,初步构建专业化管理格局 一是深入推行专业化管理模式。按照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对部门间的职责作了相应的调整,管理分局的部分工作放到征收分局,便于纳税人在第一时间完成所有的涉税事项,提高了办税效率,节减了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同时,紧随省局统一部署实行“征”上线,迈开了征管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的第一步,按照“征”“管”不同职责,积极组织简并岗位流程,做好机构整合及系统升级改造期间的衔接工作。

二是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围绕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从拓宽采集渠道、扩展采集内容、提高数据质量、深化数据应用等方面着手,全面、准确、及时采集纳税人和第三方涉税信息。坚持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支撑,以专业化分

园林绿化及市政建设工程税收专项检查、交通运输业区域税收专项整治、房地产业等专项检查。全年共检查纳税人xx户,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等xx万元;组织xx户纳税人自查,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等xx万元。

五是加强涉税信息化管理。在全县网上办税的纳税人中,全面推行CA认证。截止去年底,全县已办CA认证xx户,推广面达到了xx%,应用面达xx%。不断优化发票管理模式,按照“简并票种、统一票样、网络开票、建立平台”的思路,大力推广网上发票开具系统,强化发票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查询,同时在餐饮、娱乐、服务等行业推广国标税控收款机,逐步形成“网络开票为主、税控机为辅、定额发票为补充”的新型发票管理模式。

(三)规范税收执法,有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优化税收执法环境方面。一是加强税收普法宣传。开展了 “税收宣传进微博”、“xx”和税收动漫、公益广告、漫画征集等系列税收宣传活动,增强企业税收风险防范意识,向全社会传递诚信风尚,树立了全县地税系统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二是自行开发“小管家”涉税资料管理系统,将纳税人的涉税基础资料,以电子扫描件格式在服务器上存储,实现了电子化采集,同时解决了扫描件与高清图片的PDF、JPEG等格式兼容的问题,方便调取、查阅、归档,实现了纳税人基础资料电子化采集,简化了行政审批手续,极大地方

一是优化办税窗口管理。安装应用了“办税服务厅公共管理平台”,更好地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xx办税服务厅去年全年工作量为79568件,无论是日平均工作量还是每月工作总量均为全市四县之首。根据办税服务厅公共管理服务软件采集的数据,纳税人对我局窗口人员工作平均满意率达99%以上,窗口人员都能把业务平均办理时间控制在规定时间内。

二是加强纳服中心建设。共开展了5期“纳税人之家”活动,组织企业代表来我局参观、座谈,征集纳税人意见达40余条;开展“维权360”活动,设立维权中心和维权联系点,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法律援助10余次,切实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从去年9月份开始,开展了4期“纳税人学校”培训工作,对新办企业进行培训,收到了良好成效;每月定期向纳税人邮寄《涉税信息月报》,并及时对纳税人进行电话回访;委派专人负责查阅群众来信,做到“意见及时采纳、问题及时解决”,得到了受助群众的高度赞誉。

三是规范纳税服务举措。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的工作理念,严把各个工作环节,将差错压缩到最小值。纳税人的涉税资料首先要经过值班长和导税员初审,再由窗口人员进行复审,符合条件的立即办理,不符合条件的耐心说明原因并给予指导帮助。窗口人员在办理各项业务时,严格按照征管流程规范操作,做到专业化、标准化、精

干部队伍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方面。按照市局的部署,重点开展了以“xx”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建设“xx”活动,着力克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等、靠、拖”思想,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xx“三个一流”日常工作考核,强化监督查处,对违规人员扣发当事人绩效考核工资,并通报批评,或给予行政处分,增强责任追究的约束性和震慑力。去年共组织xx次集中检查,对工作纪律、办税环境、政务公开、便民设施、税容税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明查暗访,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

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方面。一是量身订做教育培训计划。为保证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认真调查研究当前干部的现状及发展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教育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的依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层次、分需求、科学合理地为全体干部量身订做教育培训计划,真正将教育培训的效果落到实处。二是组织全员业务学习。去年是省局确定的“大培训、大考核”之年,我局以市局业务考试为牵引,重点抓好全员业务学习。重点抓好教材订购、时间安排、培训组织三项工作,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落实。三是抓好“三师”考试。牢牢把握报名、学习和考试组织三个重点环节的组织工作,确保“三师”培训的效果。xx年40岁以下人员报名率达100%,共有xx人报名考试,xx人完成“注

织篮球、羽毛球、象棋等比赛,在全局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有效激发了地税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地税事业的活力。

三是围绕勤政廉政开展辐射文化建设。举办了xx品展,借助民族文化瑰宝,以文载道,以文化人,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廉政教育效果;在图书室设臵“廉政书苑”,专门购臵经典故事、经验研讨、正反典型等各类廉政书籍2000余册,让干部职工通过阅读学习汲取传统廉政文化精髓,加深对依法行政内涵的思考和认识;深入开展“加强道德修养、坚持廉洁从税”、“xx”等主题教育,发挥廉政文化的软控制性,增强干部职工对自身行为主动约束的自觉性和抵御贪腐的强大信心。我局通过将廉政文化的开放性、导向性与硬性规定的约束性、强制性紧密结合,有效弥补惩防体系制度规定的不足,不断促进全局政风行风建设,我局连续3年被县委表彰为软环境建设十佳单位,并在xx年政风行风测评中,获得了全县行政执法机关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我局被省纪委等单位联合表彰为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总体来看,过去一年,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关心支持下,依靠全县广大地税干部职工辛勤工作,xx地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

1料、劳力、融资等成本持续上升,经营压力不断加大。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完成税收收入计划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二是税源结构不平衡带来的压力。目前我们的税源结构极不平衡,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在整体收入中所占比重过大,xx年,全局建筑业、房地产业入库税收xx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xx%。而今年我们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形势堪忧。国务院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国八条”后,个人购买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提高,使得房产交易观望氛围浓厚,加之银行对房地产行业信贷紧缩,开发商贷不到款,按揭贷款放不下来,房屋的成交量持续萎缩。由于调控政策首先是针对一、二线城市的,且受房屋交易合同的延续期较长、银行房贷审批发放的延后性等影响,xx年xx房地产税收仍有较大增幅。但今年如果国家房地产信贷政策不变的话,xx或将出现房产价格下降的可能,老百姓向来有“买涨不买跌”的习惯,那么房地产市场销量可能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势必造成该项税收收入大幅减少。

三是国家结构性减税带来的压力。xxxx会议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被作为一个重要着力点,“减税”已经成为目前网络上的“税收关键词”,这对我们的组织收入工作带来了直接影响。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政策先后调整,减收效应将在今年集中显现。另外中央要求加快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这也必将对地

3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推进的管理转型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更需要我们一丝不苟、不折不扣的执行。数据质量管理、业务流程操作、机构岗责落实各项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漏洞、有失误,否则将严重影响我们的整体工作进程。三是把握好优化服务与强化管理的关系。服务与管理是有机统一的,绝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偏废。我们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中,特别是在新旧模式切换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因为工作交叉、环节重叠而增加纳税人负担,另一方面要警惕“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抬头,高度重视发挥稽查打击威慑功能,不断增强执法刚性。在此基础上,做实征收服务、完善管理链条,不断提升税法遵从度。四是把握好强本固基与创新创优的关系。管理转型需要强化改革创新力度,同时也离不开夯实基础、完善支撑,打基础与推创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从去年工作来看,我局的争先创优工作做得比较好,取得了许多成绩,我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书屋”称号,被xx省妇女联合会表彰为“五五”法制宣传先进集体,我们的档案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五星级验收,政务信息工作中1条专报被国家领导人批示、1条专报被副省长批示等等。但年终目标考核反映出我们的基础性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失分项目较多,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今年我们要在夯实基础上下大功夫,在打牢底子的基础上开展创先争优。

5题、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对重点经济区域、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税收情况的调查研究。加强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及时掌握各项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评价和反馈政策实施的效果。

三要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一是完善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系统,完善重点税源企业上报数据的审核公式,完善预警指标体系,深化重点税源数据应用。二是建立重点税源企业定点联系制度,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管理,提供个性化涉税服务。三是稳步扩大重点税源监控面,提高监控水平,加强重点税源数据利用。四是优化数据采集方式,积极推进国地税重点税源数据共享。

(二)提高征管质量,持之以恒地抓好依法行政这个灵魂不动摇

一要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xx全面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这是今年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我们要按照省局改革新思路,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充分发挥风险评估职能,积极开展风险应对管理,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征管资源配臵,并扎实推进其他相关工作。

二要扎实做好征管基础管理工作。要以征管状况指标监控为抓手,实现征管质量的稳步提升。结合《xx省地方税务局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指标体系管理办法》,扩大征管状况指标监控范围,实现征管质量管理的常态化。开展结构

7受理”、“一站式办结”制度,努力降低纳税成本;规范涉税检查事项,防止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方面。强化对工作布臵、检查的协调与统筹,严禁计划外的检查、考核、评比;积极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在减负中的作用,凡是能从管理信息系统中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的报表,上级机关一律不得再要求基层报送;精简会议文件,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少发文、发短文等。

二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税法宣传和咨询解答工作,提高税法透明度。改进、完善和扩充“xx税线”税宣微博的功能,增强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纳税服务功能;加强“小管家”涉税资料管理系统的应用,减化办税手续,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定期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和不断满足纳税人正当需求;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减化办税流程,规范涉税文书,整合调查检查事项,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提升行政效能,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首先,要打造便捷的政务公开平台,通过公开栏、办税指南、涉税信息月报、地税网站等媒介构建一个灵活多样的宣传网络;其次,要围绕重点权力行使进行公开,按照纳税人办税的环节、内容、程序,将地税系统内外普遍关心、涉及广大纳税人利益以及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容易产生

9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突出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强化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切实解决为税不廉的问题,强化对征收、管理、评估,稽查、等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定额核定、减免缓税审批、发票管理、税务稽查、违章处罚关键环节监督制约;要努力构建反腐倡廉教育的新格局,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继续深入开展面向广大地税干部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风险防范和岗位廉政教育等项工作,增强广大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要加强地税文化管理。要不断挖掘提升“xx”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构建全体地税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创新和弘扬共同理念和工作愿景,塑造和宣传积极进取的组织形象,树立具有号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文化旗臶;要坚持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追求、昂扬的精神状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谐的内部环境”为切入点,不断拓宽、掘深、扮靓地税文化,打造具有xx地税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推动地税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要积极规范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保障基层文化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结合职工文化需求,以“xx”俱乐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使广大干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深刻的教育;要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各

122-

篇2: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全县地税事业发展新跨越

这次全县卫生暨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xx同志对去年全县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好,很有操作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过去的一年,是全县卫生工作难点问题较多、工作压力较大的一年。在非典过后多种遗留问题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两项改革”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尽职尽责,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行业管理日趋规范。积极稳妥地实施了“两项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引入并完善了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出了新步伐。二是行风建设成效显著。“百姓在我心中,患者是我亲人”的服务理念得到全面强化,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行风评比位次大幅前移,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三是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业务楼的建成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能力;投资500多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的近百件医疗设备,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条件,全县医疗卫生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观。四是发展意识日益增强。各医疗卫生单位把想发展、谋发展、敢发展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在硬件上不断加强房屋改造和设备购置,在软件上不断强化管理。全年共送出80多人进修学习,引进县外资金600多万元,在全系统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发展氛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为全县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级干部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励,再创佳绩。

当前,从总体上讲全县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广大职工人心向上,人气上升,卫生事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卫生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工作中还有许多突出问题障碍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还不健全。非典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公共卫生体系欠帐太多,特别是对于我们贫困县来说,在公共卫生支出方面差距更大,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不到2%。受财力、物力因素的制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畅及时的信息指挥系统、协调统一的预防控制体系和高效运转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还不到位,与满足实际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基层卫生院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医疗设备陈旧短缺。目前全县xx所乡镇卫生院没有一所医疗设备配置达到相应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有很多乡卫生院无最基本的医疗设备、器械,xx所乡镇卫生院有xx所没有B超,xx所没有心电图机,xx所没有200MA以上X光机(现有小毫安的X光机大都是60—70年代产品),8所没有最基本的检验设备。医疗设备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全县卫生系统有5所中心卫生院、xx所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面积过小,不符合相应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有的已成危房,严重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三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工作透明度还不够高,个别医务人员漠视患者疾苦,收受“红包”、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败坏了卫生行业形象。四是行业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一方面,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匮乏。全县乡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xx人,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xx%;中级职称人员xx人,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xx%;具有本科以上学历xx人,同样只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xx%。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不高,不符合知识密集型行业职能要求。另一方面,人才资源配置不成正比。全县卫生系统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xxx人,其中有xxx人集中在县城,只有xx人分布在农村;具有本科以上学历xx人,其中有xx人集中在县城,只有x人工作在农村,xx%的县城人口占有着xx%的中高级卫生资源,使广大农民就医需求不能及时得到保证。

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在正视差距和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利形势。从社会发展背景看,经历非典洗礼后,国家政策取向正逐渐向公共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领域倾斜。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观念的强化,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由疾病预防控制层面向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层面延伸,要求卫生行业不仅要救死扶伤,还要积极创造和维护人群健康的环境和条件,这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县内发展态势看,风电、旅游等项目前景十分看好,县财政紧张状况将得到逐步好转,加之省委“一线两厢”战略对

张承地区的加大扶持,都将带动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经济的大发展也必将促进卫生事业的大发展;从卫生系统内部潜力看,通过抓基层、打基础,抓管理、增合力,抓班子、带队伍,卫生队伍正气上升、合力增强,凝心聚力抓发展的势头很强,这些都为进一步做好卫生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氛围。总之,我们既要看到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又要看到发展中的有利因素,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加快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下面,结合当前形势和全县卫生工作实际,我再强调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关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全县卫生事业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通过近两年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财务、物力等因素的制约,与上级和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下大力量认真加以研究。一是在增加公卫建设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软件建设。房屋、设备等硬件建设投入较大,受财力制约不能一步到位,因此要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争取硬件差距软件补。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乡镇卫生院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建立起连接乡镇到县城、县城到社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形成指挥协调、预测预报、医疗救治、物质储备等功能一体的全县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及时处置。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技能及现场演练等培训,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迅速投入现场调查、疫情控制、临床救治等应急工作。二是在加强机构人员建设同时,要加强体系机制建设。传染病的发生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应急所用要与常规工作相结合。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完善的长效工作机制,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系统的、复杂的长期工程,相关机构和人员到位后,还要在日常工作机制和体系运行机制上下大力量进行研究,制定详细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划,分体系、分、分步骤抓好实施。三是在加强公共卫生宣传的同时,要加强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教育工作。公共卫生是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要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公共卫生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卫生意识,特别是要增强医务工作者对疫情的警觉性。事实上,不单是像非典这样的传染病,很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生化袭击、不明原因中毒等,防控的第一关都在医院。如果医生放松了警觉,就会给后续的处理工作造成被动,就可能危及一个家庭、一个群体。因此,各医院要加强与疾控中心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和资源共享,避免单位之间的分割,以此确保整个体系的健康协调运转。

第二,关于乡镇卫生院建设。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是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桥梁和枢纽,在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客观原因,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既不具备县级医院的人才、技术、设备等实力,又不具备村卫生所的方便和价格低廉的优势,使乡镇卫生院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对此,一要合理调整布局。根据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卫生资源作用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对包袱较重、经营确实困难的医疗单位,可以采取民营资本投入、社会竞争承包等“一院一策”方式转制经营。同时要处理好产权界定、人员安置等相关问题,从经营体制上进行创新。二要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诊疗护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完整性,以保证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根据医院实际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应具有公开、公平及合理性,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应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得到绝大多数职工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自觉遵守、爱院如家。三要充分发挥三级医疗网的作用。目前,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的逐级转诊机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相当部分病员由村级直接转诊到县级诊疗。要扭转这种局面,县级医院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乡镇卫生院得到加强,就会使“枢纽”作用真正得到发挥,从而使县、乡、村三级联网体制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既可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又可以扩大乡镇卫生院业务范围,提高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教育职工认清当前医疗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不跳出个体药房、个体诊所甚至计生站的重围,乡镇卫生院的农村医疗市场主导地位就会逐步消失。使职工树立起不进则退,慢即落后的理念,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关于行风建设。

篇3: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全县地税事业发展新跨越

就业是民生之本,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 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在这期间, 我们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冲击,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对世界经济及就业局势都产生非常大影响的情况下, 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十二五”期间, 我国每年城镇新增的就业人口要达到2400万, 而我们实际能够安排的城镇劳动力大约只在1200万左右, 也就是说缺口还有一半。另外一种情况是, 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中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也有一段的时间, 从最近调查的情况看, 仍然呈现出这种矛盾, 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总的情况来看, 部分地方出现的招工难还没有能够改变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的这种矛盾。

“十二五”期间, 我们要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 科学判断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坚持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 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坚持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两手抓, 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坚持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点, 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通过我们的工作, 不断优化就业结构, 逐步提升就业质量, 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2011年, 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应努力做到:

一是着力做好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认真落实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需要,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更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政、金融、产业政策,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确保完成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

二是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 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等计划和项目, 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企业、基层、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和创业。全面推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进城务工, 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对接, 缓解“招工难”问题。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 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 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 增强就业稳定性。

三是着力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制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服务标准, 启动第二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四是着力做好职业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操作办法。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推进素质就业, 提高就业质量。

五是着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强就业失业登记, 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 推进诚信体系和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

社会保障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十二五”时期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建成。

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要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上下功夫, 重点推进四项制度建设。

一是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十二五”时期, 要进一步扩大新农保试点面, 到期末实现在全国全面实施;要完善新农保政策, 搞好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和政策配套;要加强基金的监管, 确保基金安全完整;还要结合新农保制度推进的情况, 适时制定实施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障制度, 并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统一。

二是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是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然要求。十七大要求“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十二五”期间, 要在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 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重点是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 适应人员流动的需要;基本养老金待遇与缴费长短和多少更紧密地联系, 增强激励机制;实行适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 实现多层次的保障;要确保国家规定的原有待遇水平不降低, 实现新老制度的合理衔接和平稳过渡。

三是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到2009年底, 全国已全面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省级统筹, 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涉及中央和地方、各地方之间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 既要统一规范, 又要适合各地特点, 给地方留有调节余地,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还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机制和政策, 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四是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二五”期间,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从期初的不到13%提高到期末的15%左右, 我们必须抓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时机, 在确保当期养老金发放的前提下, 进一步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规模, 积极稳妥推进基金投资运营, 实现保值增值, 为应对老龄化高峰的挑战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覆盖面大小是反映社会保障制度可及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指标。到2010年9月底,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达到25025万人、42072万人、13147万人、15871万人、11973万人, 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指标任务。刚刚开始试点的新农保也覆盖了6000多万人, 到年底将超过1亿人。“十二五”时期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重点: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 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 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 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和原“家属工”、“五七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将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通过强化政策激励, 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 并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保给予更多支持;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 实行先保后征, 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

“十二五”时期, 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一是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 并研究建立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物价水平相联系的正常调整机制;二是通过实行门诊统筹, 把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扩大受益面, 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报销水平和最高支付限额;三是大幅度提高工亡待遇及相关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四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发挥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 并建立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 使参保者不是消极地等待风险补偿, 而是从积极的社会保险政策中获益。

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二五”时期,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积极发展和规范养老保险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通过更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二是发展商业人寿和健康保险, 引导和规范各类社会机构和市场主体兴办补充性社会保障事业, 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或特定的保障需求;三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逐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范围, 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待遇水平, 切实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在校贫困大学生等群体的基本生活。

五、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已在全国普遍建立,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群的扩大和社保基金规模的增长, 对服务高效、便捷和管理严密、精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十二五”时期, 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一是以基层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 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流程, 推进标准化建设;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 加快建设项目齐全、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及时、准确记录保障对象的缴费和权益, 确保待遇支付;三是大力推进标准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卡的应用, 争取早日实现“人手一卡”和“一卡通”, 方便参保者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权益记录, 对全体参保群众做到“记录一生, 服务一生, 保障一生”。

篇4: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需求、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中央有关部委出台了70多个重要文件,各地积极制定出台推进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趋于缓解,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坚持改革方向,明确思路

推动教育发展,破解难题,需要转变思想,创新机制,迎难而上。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教育规划纲要,还是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都是其核心价值取向。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就是最大的教育民生。教育规划纲要设计得好,但能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看解决了多少个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难题,政府不回避、不迂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教育民生问题,高频出现在改革试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中。

三、坚持先行先试,有序推进

教育改革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先行先试,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十大改革试点,既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强大内生动力。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目前,425个改革试点项目全部启动。这些改革大多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攻坚克难。教育部加强对试点项目的分类指导,同时对地方申请的政策突破或政策支持,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

四、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教育改革必须抓住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实效,增强改革信心。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化解“择校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以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五、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篇5: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全县地税事业发展新跨越

齐齐哈尔市是国家装备工业基地, 绿色食品之都, 生态旅游圣地, 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全市上下紧紧抓住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有利契机, 围绕齐齐哈尔市的产业优势, 促进流通, 扩大消费,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促进全市商务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一) 加强重型装备工业出口基地建设

一是积极申报重型装备工业配件出口基地项目。以一重为龙头, 以齐重数控、齐二机床、轨道交通、北满特钢为支撑, 以精铸良、腾翔铸造等为协作配套, 建设齐齐哈尔重型装备工业配件出口基地, 预计到2012年, 重型装备工业配件出口基地实现出口8亿美元, 产品营销将辐射欧美等全球市场。二是加快建设机床出口基地项目。以齐重数控、齐二机床为核心, 以腾翔铸造、宏顺重工等为协作配套, 预计到2012年, 机床出口基地实现出口2亿美元, 产品营销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市场。

(二)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保障市场供应

齐齐哈尔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 累计改造建设农家店2463家。“家电下乡”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48470台, 实现销售收入70348万元, 已兑付资金7938万元。“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总量19898台, 销售金额6654万元, 回收旧家电21058台, 回收金额39.87万元。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3个, 省级商业示范社区12个, 省级社区商业示范企业1个。建立健全各大商场、超市等重点流通企业和大型批发市场供应预案, 制订粮、油、肉、蛋、禽、蔬菜等专项购销预案, 提高市场应急供应能力。在重大节日期间积极开展专项整顿活动, 确保市民喝上放心酒, 吃上放心肉。引导商家开展各类促销活动, 严密进行市场监测, 保持市场供应充足, 物价稳定, 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层次和水平。

(三) 打造齐齐哈尔物流产业园区和大型物流基地

一是建设齐齐哈尔物流产业园区。齐齐哈尔物流产业园区拟建在G015国道与碾北公路交接处南侧, 现在已完成发展规划, 正在积极进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招商工作。二是建设齐齐哈尔大型物流基地。把现有的齐齐哈尔农副产品物流市场、广发集团水产品及冷冻食品物流中心、哈达果品物流市场、站前农产品物流市场进行改造升级, 争取建设辐射黑龙江省及周边地区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基地。

(四) 加强建筑、林木、电梯、农副产品等领域的中俄合作

一是齐齐哈尔市广发集团与俄合作领域逐步拓宽。齐齐哈尔广发集团从1992年开拓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场, 目前已成为涉及对俄森林采伐、木材加工、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餐饮服务、商务贸易、仓储物流及绿色食品加工等八大行业的大型跨国实业集团, 将继续在俄罗斯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二是建华电梯争取进入俄罗斯市场。齐齐哈尔建华电梯公司在俄布拉戈维申斯克投资建厂项目已于2009年哈洽会正式签约, 投资总额为3000万人民币, 总体建设28000平方米厂房, 120000平方米组装厂。三是对俄出口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齐齐哈尔广集源绿色食品对俄出口基地, 山鹰绿色食品出口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扩大齐齐哈尔市农副产品在俄的影响力。

二、科学谋划, 促进齐齐哈尔市商务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 “十二五”期间全市商务工作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着力强化商务事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影响,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千方百计搞活流通,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挖掘潜力, 推动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千方百计抓大项目建设, 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在内贸流通方面, 加速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大力培育消费热点, 努力实现市场繁荣与社会稳定的协调统一, 使扩大内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十二五”期间, 齐齐哈尔市物流园区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在对外贸易方面, 充分发挥外贸资源优势,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协调统一;在招商引资方面,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努力实现总量和质量协调统一, “十二五”期间, 齐齐哈尔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将达到100家左右, 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将达到50%以上。

(二) “十二五”期间全市商务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 全市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8.41亿美元, 年均增长15%。全市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9.4亿元, 年均增长15%。

(三) 2011年全市商务工作目标

2011年, 全市进出口指标预计完成10.14亿美元, 同比增长1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405.6亿元, 同比增长15%。

三、开拓创新, 促进全市商务工作实现新跨越。

面对“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常态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俄合作新机遇等国内外形势, 要站在新的高度, 新的角度为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努力促进全市商务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 以加强重型装备工业出口基地建设为依托,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齐齐哈尔市重型装备工业, 积极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 重点扶持北钢、一重、齐车集团、齐重数控、第二机床集团等国有进出口骨干企业, 壮大企业实力和生产规模。

(二) 以打造齐齐哈尔物流产业园区和大型物流基地为抓手, 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

依托齐齐哈尔市现有产业、商贸、交通、市场优势, 整合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小商品等专业大型市场,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专业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千方百计吸引外资制造出口企业、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来齐投资, 大力支持发展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物流龙头企业。

(三) 强化市场体系建设, 促进大型专业化市场改造升级

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 不断扩大标准化农家店的覆盖面, 增加农资店的比重, 扩大经营范围。大力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惠民工程, 增加地产名优商品下乡比重。加大“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推进齐齐哈尔农资市场等生产资料市场、哈达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北建筑材料市场等专业化市场建设。

(四)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篇6: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

坚持改革方向,明确思路。推动教育发展,破解难题,需要转变思想,创新机制,迎难而上。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教育规划纲要,还是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都是其核心价值取向。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就是最大的教育民生。教育规划纲要设计得好,但能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看解决了多少个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先行先试,有序推进。教育改革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先行先试,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十大改革试点,既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强大内生动力。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目前,425个改革试点项目全部启动。这些改革大多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攻坚克难。教育部加强对试点项目的分类指导,同时对地方申请的政策突破或政策支持,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

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教育改革必须抓住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实效,增强改革信心。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化解“择校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以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篇7: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全县地税事业发展新跨越

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1月14日至15日在京举行。会议对2010年教育工作作了总体部署, 强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研究制定和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工作方针;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工作着力点;以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增强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能力为导向,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讲话中指出, 确定2010年工作重点的基本依据和主要考虑是四个方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决策部署;满足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体现实施《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部署。也就是要努力做到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 使教育真正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 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教育, 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袁贵仁强调, 2010年教育工作要着重做到以下四点:第一, 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第二, 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第三, 更加积极主动地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办好事办实事。第四, 更加积极主动地抓紧抓实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

篇8: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全县地税事业发展新跨越

一、产销量平稳较快增长, 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自治区煤炭工业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强力推进科技进步, 推动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实现了从传统煤炭工业向现代化煤炭工业的根本转变。

2004年以来, 我区强力推进关小上大、整合技改等一系列重要举措, 为煤炭工业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后劲。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 在全国煤炭市场严重萎缩、煤价大幅下滑的情况下, 自治区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使我区煤炭工业产量逆势上行, 产销两旺, 增幅稳定。1~11月份, 我区原煤产量5.8亿t, 同比增长28.6%占全国原煤总产量27.1亿t的21.43%;全年原煤产量有望超过山西省居全国第一位。全年煤炭产量预计达到6.3亿t, 同比增加1.58亿t, 同比增长33.5%, 连续8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预计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2.6亿t, 增长18%;地方煤矿原煤产量3.7亿t, 增长41.5%。全年煤炭产量预计首次超过山西省, 居全国第一位。

销售煤炭预计可达6.3亿t, 同比增力33.2%。其中, 预计区内消费2.75亿t, 增35.5%;区外调出3.55亿t, 增长28.67%, 继续为我国第二大煤炭调出省区。2009年铁路运输平稳增长, 全年预计达到4.3亿t, 同比增长12.8%;公路运输增长较快, 全年预计达到6000万t, 增幅100%。

2009年煤炭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全年从蒙古国和俄罗斯进口煤炭预计超过750万t, 同比增加240%;出口量下滑, 约为200万t, 同比减少30%。

二、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贡献率稳步提升

2009年煤炭工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700亿元, 比上年 (1313亿元) 增长29.47%。全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占全区工业的24%以上, 拉动自治区工业增长5%以上。煤炭企业仍保持较好利税水平, 企业利润和税收预计双双突破400亿元。

煤炭价格稳步回升, 已达到2008年平均水平。2009年年初,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部分煤炭产品滞销, 价格大幅回落, 煤炭平均价格在200~220元/t , 降幅达50%以上。下半年以来, 在经济回暖的带动下, 煤炭价格回升较快。11月, 受冬季用煤增长的进一步拉动, 我区煤炭价格持续上涨, 高热质煤涨幅较大, 低热值煤相对较小。鄂尔多斯地区高热质煤最高售价达430元/t;低热值动力煤最低售价约为140元/t;东部区褐煤平均售价约170元/t, 同比略有增加;焦煤价格基本稳定, 平均售价约400元/t以上;洗精煤平均售价900元/t, 同比基本持平。

目前, 我区优质动力煤在秦皇岛港市场价已由年初的570元/t攀升至目前的570元升至目前的700元/t以上, 环比上涨100元/t 左右, 同比上涨50元/t 。焦炭市场价格同比、环比均呈上升趋势。目前, 区内二级冶金焦市场售价1350元/t左右, 环比上涨8%左右, 同比上涨50%左右。

截止11月, 全区煤炭生产和消费企业库存保持在较低水平, 全社会库存维持500万t左右。其中, 煤矿企业230万t, 消费企业270万t。2009年年初, 煤炭企业库存较大, 部分煤炭品种滞销;三季度以来, 由于煤炭市场需求和外运增加, 区内部分电力企业库存相对较低。

三、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 我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7300多亿t, 新增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t, 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已利用2000多亿t, 未利用5300亿t, 为我区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全区现有生产煤矿501处,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6处, 地方煤矿435处。平均单井生产能力超过120万t, 国有重点煤矿单井能力超过400万t。

煤矿整合技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80%的煤矿完成了技改工作。新增煤炭产能1.27亿t/a, 全区煤炭产能达到6.5亿t/a。煤矿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超过90%, 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 2009年新建竣工投产煤矿26个, 新增产能1.35亿t/a, 新开工建设煤矿15处, 设计生产能力9200万t/a。核准审查批复新建煤矿9个, 设计生严能力6350万t/a, 其中:露天煤矿4个, 设计生产能力3350万t/a;井工煤矿5个, 设计生产能力3000万t/a。新增产能全部为大型机械化煤矿。2010年我区30万t以下煤矿将全部淘汰关闭, 我区的煤炭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四、安基固本强化基础建设, 生产安全保持全国领先

全区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和煤炭企业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构建煤炭工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截止11月, 全区煤矿共发生事故22起, 死亡34人, 同比事故起数增加6起, 死亡人数增加12人, 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57人, 同比持平。其中:国有重点煤矿0.054, 同比上升0.02;国有地方煤矿0.103, 同比下降0.003;乡镇煤矿0.056, 同比下降0.073。安全生产继续居全国领先水平。

2009年共组织全区性煤矿安全生产督查三次, 现场抽查煤矿144处, 查出隐患1500余条, 下达整改通知144份, 隐患整改率100%。

强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2009年全区达到标准化建设煤矿202处, 其中:一级80处, 二级70处, 三级52处。

2009年全区组织矿长培训班13期, 参加培训矿长1200多人次, 培训特种作业人员2万余人。组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班9期, 参培人员1226人。

完成了煤矿瓦斯抽采指标。2009年全区煤矿瓦斯抽采3500万m3,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抽采指标90万m3 (国家下达抽采指标3410万m3) 。

煤田 (煤矿) 火区治理平稳有序。2009年批复煤矿火区治理项目127个, 整合黄天棉图集中治理区一个。完成治理27处, 已开工64处, 完成投资30多亿元。

五、201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奋斗目标

——全区完成煤炭产销量7.4亿t。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

——全区煤炭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

——保持煤炭产销、库存和价格稳定。煤炭进口达到1000万t;

——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6左右, 死亡人数控制在50人以下:

——继续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2010年400处以上煤矿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其中, 50处以上申报国家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加快煤矿技术改造和整合重组工作, 所有煤矿完成技术改造并通过验收。煤矿机械化比重由2009年的85%提高到90%以上;30万t/a以下小煤矿全部退出市场;

——完成煤炭建设投资500亿元, 新增产能1亿t, 产能达到7.7亿t。

——坚持“综合开发、加工转化、高效利用、集约经营”原则, 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争取在煤炭洁净生产、综合利用方面取得新突破。

——完善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体系建设, 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抽采量3410万m3和利用量1500万m3的指标。

——煤田 (煤矿) 火区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煤田 (煤矿) 火区治理项目, 1/3达到熄灭标准, 1/3达到控制标准, 规划内治理项目全部按期开工。

——加强煤炭经营企业监管, 规范煤炭经营秩序。2010年将强化煤炭经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管理, 严格煤炭经营企业总量控制。培育大型煤炭经营企业, 优化煤炭经营企业结构, 提高煤炭经营企业生产水平。

摘要:文章论述了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我区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这个中心, 迎难而上, 开拓进取, 化危为机, 强化运行监测和协调, 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 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突出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指出2009年全区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贡献率稳步提升, 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势头强劲, 煤炭产销量、煤矿安全水平和单井平均产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文章还展示了201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奋斗目标。

上一篇:畅想作文700字下一篇:汉字听写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