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2024-05-16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通用6篇)

篇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6日 09:00 来源:《求是》 期号:2012/10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近几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外部环境和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紧密结合上海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繁荣发展、“世博会”成功举办和党的建设等工作,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推进观念创新,在新的思想高度上统一认识,确立发展新理念

在深化对上海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的认识上,形成“五个不”的共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上海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变化,但长期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在率先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现的情况下,加快实现上海科学发展和推进“四个率先”,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做到“五个不”:不背过去成绩的包袱,不受习惯做法束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受现有知识局限,不被地域思维所惑。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实践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在深化对上海发展目的的认识上,形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过程,我们所推进的一切发展都要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解决好“发展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利益、价值取向、文化权益、法治环境等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在深化对上海发展路径的认识上,形成坚决走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的共识。上海是一个特大型开放城市,近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拉动弱化,部分传统优势减弱,工业发展遇到资源、环境约束,现代服务业发展遇到制度性障碍。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认识到上海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对投资拉动的依赖、对房地产发展的依赖、对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必须抓住机遇,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四个率先”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扎扎实实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在深化对上海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形成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创新的共识。改革开放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特别是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政府运行机制和市场环境,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有新突破;通过明确上海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的重大攻关项目,创新机制,在推进科技创新上有新突破;通过居住证、住房和激励等政策的突破,推动人才配置市场机制的创新和完善,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在集聚人才的政策和环境上有新突破。

上述共识的形成,对于制定和贯彻体现中央精神、符合上海实际的发展思路、政策、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坚持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以创新推动科学发展。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旗帜,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是中央的战略要求。市委把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作为关系全市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将浦东作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先行先试地区,明确提出,浦东要在破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上,在发现和培育人才、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上,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上,在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上,在有效防范风险上和在党的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我们把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上实现突破,通过创新破解难题,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们从解决对上海经济发展全局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入手,坚持集约利用土地、控制污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安全第一的原则,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上海经济发展质量和长远发展后劲。按照国家要求,率先在交通运输部门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支持现代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和新业态;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深化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机制,在大飞机研制等一批重点项目上取得重要进展。

三是坚持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深入推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建设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是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也是上海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我们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四个中心”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努力推进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实现重大突破,着力在人才聚集、交易服务、创新创意、高端制造等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增强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影响力、带动力。

四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以廉租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动迁安置房等四位一体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继续重点提高最低工资和各类保障指标,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保障能力,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是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战略地位,着力推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通过大力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上海世博会精神,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价值取向,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等多种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国际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六是坚持以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我们进一步改进地方立法和有关制度的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依法办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严格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着力提高执法公信力,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来。

三、坚持优良学风,努力在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市委十分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认为把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学习自身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是实现学习价值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努力在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

在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加快经济转型上取得新成效。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领先传统工业,制造业结构不断改善;消费增幅快于投资增幅,依赖投资拉动增长的格局进一步转变;进口贸易增速快于出口贸易,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也快于货物贸易,外贸结构更趋优化;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在大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成效。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8%,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成果显著,全面完成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取得了新成效。我们着力于提高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能力,着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序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在探索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上取得新的进展,在探索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上取得新进展,在推进依法治市和基层民主自治上取得新进展。

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加快“四个中心”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上取得新成效。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295万平方米,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在举办世博会过程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形成了上海世博会精神;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丰富和发展了城市精神;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上了新台阶。

在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点在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内纪律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深化了认识,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扩大党内民主上,探索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并接受监督的有效途径;在加强党内监督上,探索党委主要领导和党委常委接受同级党委委员和党代会代表监督的有效途径;在严肃党的纪律上,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问题,出台规范意见严明纪律,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制定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实施意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组织开展专项调研,完善学习制度,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制度建设和学风建设,不断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求真务实,奋勇率先,凝心聚力,服务人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篇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十二五”期间,上海烟草集团在信息化工作中,积极贯彻国家局提出的“卷烟上水平”、“一体化数字烟草”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坚持企业“发展、改革、规范”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集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体战略,深入贯彻“整合协同,提升信息化内涵;探索应用,保持全行业领先;支撑创新,推进转型式发展”的建设方针,为集团品牌的维护和创新着力赋能,完成了集团“十二五”信息化目标。

一、着力于信息化规划与“四体一标”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管理从传统方式向先进治理转变

“十二五”期间,集团牢牢把握“规划的引领和标准的支撑是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必由之路”这一认识,通过规划设计为信息化提供了结构化的工作能力,通过体系建设为信息化提供了规范化的工作秩序,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立足规划先行的先进治理,信息化竞争优势日益凸显。集团不仅制定了“十二五”信息化总规划,并且对于重大项目和新技术应用也同步制定了分项规划。制定集团ERP项目规划,形成了集团横向协同纵向管控的企业资源管 理蓝图,指导了后续项目的建设。制定物联网和云平台规划,为物联网提升物流效率以及云计算推进基础设施云化转型,分别给出了实施的路径。借助“抓总不放分”的规划布局,既纵览了全局,也强调了重点,纲举目张,为信息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分清了主次、谋划了路径。通过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指导,集团信息化获得了与企业创新驱动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二)立足标准健全的先进治理,信息化管理组织能力日益完善。集团通过体系建设为信息化提供了规范化的工作秩序,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ISO20000运维服务、ISO27001信息安全、ISO38500信息治理以及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四体一标”建设工程的研究与实施。四大体系推进工作稳步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着力打造在信息化环境下“敏捷可靠的供应能力”、“同质均一的精益制造及品控能力”,ISO20000具备认定条件,ISO27001启动实施,ISO38500着手研究;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通过全面对接国际标准、全面识别转化国家规定与行业标准,制定了符合上海烟草实际的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四体一标”分别从两化融合、运维服务、信息安全、信息治理以及标准框架等专业视角,将业务与应用、数据与技术、管理与流程结合形成标准体系,为信息化工作制定了规则、明确了要求、提供了方法,继而为今后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夯实了基础。通过信息化体系的 深入建设,2015年集团作为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通过认定,也是行业内唯一一家省级单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着力于集团资源全局配置与工商企业共同建设,推进信息化项目从单项应用向纵横协同转变。

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团充分吸收这一理念,始终围绕应用建设不放松,信息化项目应用从单个系统出发,统筹规划,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确保信息化推进业务协同能力的稳步提升,为集团化管理和运营层管理的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一)两化促融合,提升业务融合协同能力。信息化全面覆盖了经营管理业务领域,推动企业管理、业务和技术的共同提升,促进业务融合协同取得佳绩。2011年,“物资供应链信息系统”项目被评为“上海市两化融合示范项目”;2012年,集团公司被首批推选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2013年,出版了专著《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探索——上海烟草集团企业信息化实践》,总结了过去30年上海烟草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二)集团管资源,提升资源横向协同能力。两化融合的共识决定着集团信息化建设策略的选择。2014年开始,集团信息化项目建设在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应用基础上,集团管理层面,启动ERP(一期)建设,全面替代了条线式产、供、销信息化系统。通过统一灵活的集团化管控配置和“推拉”式产供销计划管理的协作融合,加强了集团资源管理的管控与产业链端到端的协同能力,包括销售、计划、采购等主要模块在内的系统已经按期投入运行,集团一体化资源管 理体系基本建立。集团ERP项目的建设推动了业务应用协同能力更上一层楼,集约资源配置、集聚项目群组、集成条线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集团资源横向协同的融合水平。

(三)工商管产销,提升运营纵向协同能力。运营管理层面,工业单位全面完成了集团京津沪三地的四个卷烟厂的统一MES平台建设,推动了生产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同时继续拓展MES应用,通过实施统计过程控制(SPC)子系统,支撑了卷烟产品的生产过程品控,向“数字化工厂”迈出一大步。商业单位加快从传统销售向现代营销转变的步伐,通过构建卷烟销售、商业数据中心与信息服务交互渠道集成的卷烟营销平台,促进了商业营销管理的创新与进步。

三、着力于数据中心的平台升级,推进信息资源管理从技术应用向数据分析转变。

集团数据资源分析工作始终围绕“数据统计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的思路开展,通过信息资源利用与数据分析效用为管理决策注入了持续动力,数据支撑管理决策能力不断增强。

(一)抓住数据管理的主心骨,数据服务上层次。首先,基于数据中心平台分别建成了若干分析系统,通过建设烟叶资源保障分析系统支持了集团烟叶资源调配及盈缺情况预测,通过建设全国市场信息分析系统做到了品牌及市场指标的实时跟踪,通过建设经济运行分析系统实现了企业经济运行关键指标的监控。其次,搭建了企业级多级数据中心的应用平台,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服务,提升了集团与卷烟工厂数据分析应用的整体建设效益。第三,构建 了企业战略、业务主题的全面分析,为辅助集团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提供了及时、准确、高效的数据服务。最后,建立了完善的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系统,启动了大数据平台规划,数据自动化管理水平持续攀升。

(二)抓住数据应用的总基调,决策支撑上水平。围绕核心品牌的发展目标,数据中心完成了平台的技术升级,形成了更灵活、更适配并且支持移动服务的信息资源平台,信息资源管理逐步从偏重技术应用转向注重数据分析。一方面创建了烟叶资源、精准营销、配方技术研究等一批有价值的高端应用主题,助力品牌发展核心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建设了中华品牌“百万千亿”运行监控系统,面向品牌战略全面分析,支撑领导决策。

(三)抓住数据分析的新引擎,信息利用上台阶。在数据中心平台有序建设的基础上,“数据集市+分析工具”主题数据分析模式的建立,是信息资源利用再上台阶的充分写照。统计管理促进了不同业务数据集市的梳理与建立,信息技术加强了分析工具的灵活应用,两者结合完成了数据分析模式从传统报表型和应用开发型跃升至以用户为主体的自主分析型,为信息资源利用再树新标杆。数据分析主题化应用归集大数据分析视角,扩大并深化了数据分析效用的广度与深度,奠定了今后大数据建设、管理与应用的基础。通过挖掘数据资产内在潜力,寻求依靠数据应用来驱动组织结构 调整、过程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实现,推动当前传统内聚型的数据中心模式向未来主动服务型的大数据中心模式转型,为数据中心建设再立新目标。

四、着力于技术平台转型与安防能力提升,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从全面投资向重点投入转变。

集团一直坚持制定稳妥的技术路线与合理的装备政策来支撑基础设施更替与发展,为技术平台转型和安防能力提升夯实基础,为信息化的稳步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基础信息平台建设能力持续提高。

(一)整合技术路线,信息化装备投入集约化。集团一方面确立了“技术架构、硬件型号、软件版本、配套服务和管理流程统一”的技术路线,指导集团基础设施平台的更新与部署。特别是对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既不盲目求新一蹴而就,也不拘泥现状驻足观望,而是基于“五统一”技术路线的原则,通过研究、规划、试点和推广,有序推进,分步实施。另一方面集团制定了合理的信息化装备政策,加强硬件设施的利旧集约和软件系统的集成整合。言之有据才能行之有效,装备政策不仅严控了软硬件新增购置的需求审批,并且按照年限和维护记录进行设备更新与软件升级,做到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策略有据可依。

(二)整合技术平台,信息化安防投入系统化。在稳妥的技术路线和合理的装备政策支撑下,集团的技术平台转型水到渠成,安防能力提升有序可控。集团技术平台全面转向云架构,云平台与虚拟化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ERP、数据中心、财务、门户、人事等核心系统的云化部署和稳定运行,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升;同时,建立了统一的运营 模式,取消了商业单位的实体机房,向18家区县有限公司交付了云服务,在降低信息化资产成本的同时,原有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了85%。信息安全强化防护能力,不断提升系统化保障水平。依靠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与等级保护要求,系统性地推进信息安全工作,集团重大安全事件发生率为零,灾难恢复指标RPO为零。

(三)整合技术应用,信息化保障成效显性化。通过技术平台转型与安防能力提升,集团基础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信息化硬件设备效能达到新高度。建设了总部计算存储资源池,提升了服务器利用率,实现了运营业务数据在云存储上的按需存取,奠定了基础设施全面向云平台转型的基础。二是集团光纤网络资源实现全覆盖。构建了万兆光纤城域网,实现集团与同城下属单位之间的光纤网络互通,信息系统高速路网基本形成。三是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跃入高水平。集团建立了同城灾备中心,实现关键及主要系统的业务连续可用,全面保障了集团信息化应用。

五、着力于项目管控主体作用的提升,推进项目实施从技术为先向技管并重转变

集团一直注重于加强信息化项目的全过程管控、衡量信息化的投资效益、提升项目建设能力和水平,这也是集团信息化项目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

(一)项目投资技管并重,提升项目投资意义。在投资决策方面,集团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要求,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的决策与组织机构,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集团信息化的最高决策机构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最高领导机构,牢牢把握了信息化投资自上而下的决策原则,紧紧抓住了衡量项目技术和管理可行性的决策方法,稳稳体现 了集团信息化项目投资决策的治理能力。

(二)项目评审技管并重,提升项目评审效用。在项目评审方面,信息化项目评审从侧重技术转向管理与技术并重。信息化部门在评审中转变自身定位,组织综合、计划、财务等专业部门人员,从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与经济性角度共同评审项目,着重关注了项目的投资与收益,整体考虑了信息化投资策略与投资结构的有效平衡,真正发挥了信息化项目推动管理进步、业务提升与技术发展的价值。

(三)项目建设技管并重,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建设方面,信息化项目建设引入先进管理模式确保实施过程。主体项目团队试点借鉴矩阵式架构,按照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充实队伍,发挥不同人员专长;重大项目采用全过程监理机制,不仅保障项目实施可控,而且提供项目咨询建议;重要项目组织第三方测试,加强系统质量控制,降低后期运维成本。多种机制结合促进了项目管理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取得明显进步。

以上五条经验是上海烟草信息化下一个五年继续建设、继续传承、继续创新的资本之力。

下一步,上海烟草信息化建设在坚持“扎根深实,放眼长远”基础上,立足于以创新为核心的“互联网+”战略,启动集团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推动集团信息化定位从信息工具向创新转型转变、信息化能力从IT技术支撑向DT数据服务转变、信息化架构从条线式应用向“厚平台、薄应用”转变、信息化运营模式从综合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最终实现融合创新、智能架构与卓越治理的三大目标。融合创新就是要外引内建。对内坚持两化融合,聚焦集团资源在更高水平上的科学合理配置。对外坚持创新驱动,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深化精准营销,更好地为零售终端服务,为消费者服务。智能架构就是要遵从“厚平台、薄应用”策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平台之厚在于整合的服务能力,实现应用的快速需求匹配、快速实现交付。应用之薄在于柔性的适应能力,通过易组合、易部署、易重构的组件化应用库服务,挖掘信息化新的价值增长点。卓越治理就是要推动信息化由技术服务向引领业务转变。积极跟踪业界动态、技术趋势以及业务影响,持续投入并应用新技术,推动乃至引领业务稳步变革与进步发展,不断凸显信息化价值。

篇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一、坚持开放立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理性招商、务实招商、质量招商和产业招商的全新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来抓,从过去重数量、分散的、小而全的投资模式中走出来,重点引进牵动力大、科技含量高、外向度强的工业大项目。成功引进了中国大唐、江苏雨润、中国水利投资、上海浦东电线电缆和辽宁能源等知名大集团,与大集团合作上大项目,提升了招商引资质量。2004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48个,总投资264.8亿元,建成了风力发电、留德润滑油、博大生物、数控机床、凯斯特电缆、建贺无缝钢管、高压胶管和小王子食品等一批大项目。特别是开工建设了铁岭市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对加快调兵山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推进科学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坚持工业强市,地方工业迅猛发展

工业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全力扶持和发展地方工业,走出了一条园区聚项目、项目带产业、产业兴经济的发展工业新路子。为构筑工业强市的载体和平台,累计投资13.1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28平方公里的调兵山工业园区,其中,城北工业园区4.8平方公里、城南开发区13.2平方公里、煤化工园区10平方公里,起步区实现了“九通一平”,依托新梨公路形成了“三区一带”工业产业新格局。2008年末,已有146户企业落户园区,总投资159.5亿元,其中超亿元企业38家,达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为及早打造煤炭接续产业,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充分利用煤炭、煤矸石、煤层气以及风能等资源,大力发展煤化工、煤矸石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循环经济产业,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了一批年产值超1亿元、5亿元和10亿元,上缴税金超1000万元、5000万元和1亿元的支柱企业,为地方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全市地方工业总产值实现77亿元,是2003年的8.8倍,地方工业实现了迅猛发展。

三、坚持优化环境,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把城市建设、经营与管理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全力创造一流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实施城市扩张工程,把南北二个工业园区建成集发展经济和城市基础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使南北二个中心镇、南北工业园区与市区有效衔接,将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5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潜力全面提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兵山广场、污水处理厂、月亮湖、主要街路、城中村、住宅小区等建设和改造工程,全面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档次和水平,城市绿地率达到34.3%,绿化覆盖率达到38.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建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一流人居环境,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进入了国家园林城市行列。繁荣城市经济,全力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建成了兀术花园、宇泰花园等高档住宅小区,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大气;加大了金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开发力度,调兵山风景区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成功创建了辽宁省旅游强市,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了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5家和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4家,第三产业全面提档升级,成为了充满活力的区域性商贸中心。

四、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通过近几年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3.2%,GDP中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了95%,并且城市功能完备,交通便捷,中心城区到最远村屯车程仅需15分钟,城区对农村辐射力强,已经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具备了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转变的基础。从调兵山市情实际出发,2005年,调兵山市委常委会通过了《调兵山市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从城乡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六个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不懈努力,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8年末,农村自来水和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70.6%和7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8%;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65%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在城市辐射和工业反哺作用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

五、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和谐发展,始终把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了第一高中教学楼、晓南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和职业中专、第一中学,全市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工作连续5年在铁岭市综合排名第一,在全省“普九”检查验收中位列第一。加大卫生事业投入,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保扩面工作,农民参合率和城镇职工参保率分别达到97.5%和57%,构筑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新建了市图书馆,社区、村文化站(室)普及率达到100%,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社区、村健身器材普及率分别达到90%和70%,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2008年,新增实名制就业和再就业5607人,企业、机关和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43915人,城乡享受低保人数达到8979人,比2003年增加2987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切实强化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成功进入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行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推进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篇4: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一、 坚持横到边,纵到底,切实在全员参与上下工夫

柳江县教育系统学校点多面广,局党委下辖12个党总支、127个党支部,共1945名党员教职工,教育系统党员数约占到全县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党员数的一半,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他们的思想观念如何,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方法如何,不仅对柳江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柳江县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把系统中全体党员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我们紧紧抓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契机,以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落脚点,认真层层动员,至10月20日,全县教育系统所有党支部、所有党员都参加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中。

二、坚持“四个一”,强化“五个结合”,努力在学习培训上求实效

为使学习培训真正取得实效,柳江县教育局把学习培训作为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学习培训融入“教师阅读年”活动之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并作为全员培训的重点工作来落实。我们建立了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教师阅读年”活动一并布置,一并检查,一并考核评估的管理机制。要求每位党员教职工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做到“四个一”、“五个结合”。“四个一”就是要求每位党员教职工每天研读1小时;每周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每阶段撰写一篇学习实践心得;在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结束时,每人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分析本职工作中的一个案例,并撰写成有价值的分析报告。“五个结合”就是要求每位党员教职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学习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学习,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个人研修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学习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学习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在学深学透、弄懂弄通必读篇目的基础上,我们还有针对性的向系统内党员教职工推荐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等选学书目45个、学习网站5个。此外,编印了6期《教师学习参考》内部资料,提供给广大党员教职工学习。从活动开始至今,全县教育系统共举办相关专题讲座7次,培训党员2千多人次,党员个人读书笔记最少的有20篇,多的达40多篇,全县教育系统党员撰写学习实践心得1千多篇。通过狠抓“四个一”,强化“五个结合”,营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科学发展正逐步成为全局上下的最强音。

三、深入调研,广泛研讨,着力在解决问题上寻良策

我们在认真抓好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并深入开展了“一谈”、“二研”、“三问计”、“四讨论”活动,努力找准影响和制约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探索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一谈”就是组织召开以“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大家谈”为主题的系列座谈会。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局党委中心组专题研讨会,中心校以上学校校长、总支、支部书记及局中层领导干部主题座谈会,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畅谈会。为确保座谈会的实效,我们还组织局党委委员、局机关中层领导干部分成6个指导组,深入基层参加并指导各总支、支部召开的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在第一阶段活动中,柳江县教育系统共组织召开了110多次座谈会。系列座谈会的召开,强化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找出了影响和制约柳江县教育科学发展的四大突出问题:一是如何尽快做大做强柳江县职业教育;二是如何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三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问题;四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学校科学管理,促使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问题。

“二研”就是紧扣“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主题,围绕在“一谈”基础上归纳和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柳江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四大突出问题进行调研。柳江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根据各自工作分工,分别带领相关股室,领题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教师以及走访相关部门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集中调研活动,并形成了4个专题调研报告。

“三问计”就是多渠道、多形式问计于教师,问计于家长,问计于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收集他们对解决四大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开通了一条民意热线直通电话,设立了一个民意收集箱,建立了一个民意收集网络邮箱,发放了2千多份征求意见问卷。在问计活动中,柳江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深入基层进校问计60余次,共收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100多条。

“四讨论”就是在深入调研、广泛问计的基础上,把如何破解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四大问题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以“三论、三知、三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载体,将四个专题调研报告的讨论修改与继续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思考”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大讨论的成果转化为我们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措施。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柳江县教育局党委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了《柳江县“名师”工程实施方案》、《柳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柳江县农村中小学2006-2010年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柳江县“名校长”工程实施方案》、《柳江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管理常规》等制度措施。同时,各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解决教育工作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开展了“三论、三知、三行”活动,形成制度措施50余项。

篇5: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遵照《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在全市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08]15号精神和市委、市教卫党委有关会议安排,根据《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沪应院委…2009‟9号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生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带动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广大学生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结合学校学生党员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校党政当前推进学风校风建设的举措相结合,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促进大学生党员自身全面发展相结合。努力达到学生党员受教育、思想认识有提高、学习实践长才干、综合素质上台阶的总体目标。

二、参加范围

全校学生党员。以学生党支部为活动单位,以学生党员为重点,带动入党积极分子、全体团员和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三、基本原则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重把握好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四个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进一步引导全校广大学生党员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动指导。紧密联系我校学生党员实际情况,促进大学生党员自觉以科学发展观来检查和衡量学生党员的思想与行为,更新观念,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突出实践特色。活动要紧密围绕学校“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内涵及奉贤校区建设,提升办学水平”这个实践载体,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相结合,与迎接建国60周年和开展校庆55周年活动相结合,与转变学风校风相结合,与提高自身素质相结合,积极创新活动方式,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全过程。

3、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吸收广大学生全程参与,深入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了解掌握我校学生对大学生党员的新期待,以大学生党员密切联系学生展示党群关系的新成效。要把广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体现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4、正面教育为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思想和学习实际,认真查找党支部和学生党员个体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践行先进标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价值追求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上来。

四、基本步骤和方法

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上旬正式开始,2009年7月结束。集中活动时间为4个月,加上准备工作和总结工作,总时间约为5个月。

1、学习调研阶段(3月上旬——4月中旬

(1广泛动员。3月12日前,各院(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学生党员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明确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学生党员学习实践活动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也可

成立本单位学生党员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小组。3月18日前,结合沪应院学组[2009]1号文件,各院(系部组织召开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进行一次充分的思想发动,党总(直支书记要亲自做动员,使全体学生党员明确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具体安排,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强化学习。严格按照学习实践活动总体部署和学校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学生党员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必读书目和其它辅导材料。同时,组织学生党员、全体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学习活动。各院(系党总(直支要切实抓好学习活动的督促检查工作。3月底之前,各院(系要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活动。

(3开展讨论。按照学校“科学发展与解放思想”主题讨论的总体安排,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全校解放思想讨论活动。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党员成长”、“今天怎样做应院学子”等为题,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引导全体学生关注国情、市情、校情,深化学生党员对我国发展伟大成就和学校发展巨大成绩的了解,激发学生党员勇为校园先锋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

(4深入调研。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各院(系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广大同学中开展一次调研活动。调研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风根本转变”为主题,围绕学校和本院(系在教学工作、管理服务工作、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学风建设等方面内容展开,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撰

写出调研报告,并于4月10日之前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提交调研报告报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分析检查阶段(4月下旬—5月下旬

(1认真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在学生党员交流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查找本支部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剖析主客观原因,明确努力方向。要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着力解决好如何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努力在密切联系学生、加强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为广大同学服务,切实促进学生党员发挥表率作用,改进学生党员作风等方面取得进展。学生党员都要认真做好发言准备,讨论时做好会议记录。专题组织生活会要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参加,认真听取他们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形成学生党支部分析检查报告。在开好专题组织生活

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本院(系)、本支部的实际,认真查摆 在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等方 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和 努力方向,实事求是地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开展争做学习先锋活动。争做学习先锋活动(3)开展争做学习先锋活动。要紧紧围绕学校学习实践活 动载体,各院(系)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将学习实践活动 与创建优良学风校风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排 查我校学生学风校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学校学风 建设。要号召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立志成才。要以学生党员自觉发挥学习模范作用 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生党员在学习上的新变化、新行 动体现学习实践活动成效,以学生党员更加勤奋学习、爱校荣校、朝气蓬勃的新风貌回应全校师生新期待。学校将对各学生党支部 优良学风的创建情况进行检查。——7

3、整改落实阶段(6 月上旬——7 月上旬)整改落实阶段(月上旬—— 月上旬)制定整改落实方案。(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各学生党支部要以分析检查报告 为依据,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整改 方

案。方案要做到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 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具体人员。解决问题要实事求是,尽 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提过高的目标和不切实际的口号。整改落 实方案制定后,要向学生党员分布的相应班级学生公布,作出公 开承诺,接受监督。6 集中解决突出问题。(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要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的 基础上,抓住 1 至 2 个突出问题,特别是重点研究解决学生在我 校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归属感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务求取得实效。要采取措施,制定学生党员解决突出问题的办法 和措施并加以落实,让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 新变化和新气象。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3)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开展撰写大学生自我发展报告活 动。按照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每位学生党员撰写 自我发展报告,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做一个知识结构完 善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我为学校科学发展献一计” 开展 活动。着重围绕奉贤校区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等专题,联系实际为应用技术学院、上海乃至 国家科学发展提出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建议,要以适当方式广泛听 取各方面意见并反复修改和完善,在学生中展开最有价值的建言 献策评选,扩大献计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四、加强领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各院(系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党员学习实践活动的领 导和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落实责任。学生党员学习实践活动在院(系)党总(直)落实责任。支统一领导下进行。院(系)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 人的职责,分管领导同志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要充分 7 考虑学生党员学习实践活动的特殊性,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实践 内容。要精心设计、指导各个学习实践活动环节,切记走过场、出偏差。

2、宣传引导。围绕活动主题,充分利用专题网站、有线电 宣传引导。视、校报专栏等平台,为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系)各院 在宣传过程中,要单独针对学生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及 时报送信息简报,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

3、统筹兼顾。要正确处理好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学习实践 统筹兼顾。活动的关系,结合培

篇6: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今天, 省政府召开2009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这次年度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下面, 就落实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 落实陈政高省长要求和鲁昕副省长讲话精神, 总结2008年教育工作、深刻认识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2009年教育工作的具体安排, 我代表省教育厅、省委高校工委讲三点具体意见:

一、关于2008年全省教育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2008年是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 也是大事多、好事多、突发事件多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教育战线的全体同志上下一心,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积极抓好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贯彻落实, 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新的进展, 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一年来着重抓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坚持把育人为本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思想品德等课程教学, 利用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契机, 开展“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评选、“全省第二届校园剧展评”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认真组织为“奥运”服务活动, 为此, 省教育厅被第29届奥组委授予“突出贡献奖”。同时, 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和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 精心设计活动载体,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加强了“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建设, 并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对此专文报道,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给予充分肯定。出台高校辅导员教师职务评审标准, 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

3. 以学生健康成长为重点, 深化学校体卫艺工作改革。

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制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意见,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初中学生升高中体育考试方式, 将一次性考试改为各学年全程考试。积极推广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成果, 举办体育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 教育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改革现场会在辽宁召开。积极落实国家专项整治行动要求, 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 获两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 取得优异成绩。开展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和艺术教育示范县区的检查评选工作。

(二) 完善保障机制, 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以课改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1. 完成《辽宁省义务教育条例》立法工作。

依据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我省及时启动修订《辽宁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起草《辽宁省义务教育条例》立法工作, 经过历时近3年的调研论证和省人大三次审议,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 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地方性法规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 完善保障机制, 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国家、省和地方投入4.54亿元,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和城市学生免除学杂费。提高和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的补助标准和覆盖范围, 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小学生提高到550元、初中生提高到800元, 使7万多名学生受益。落实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省定标准, 省以上安排1亿多元保证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 投入4亿多元改造D级危房20万平方米。省投入1.5亿元建设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45所, 安排5000万元支持202所农村学校附属设施建设。

3.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组织开展课改调研活动, 规范中小学招生和中考工作。省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指标到校比例达到75%以上。启动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 完成150所学校的对接。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4. 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推动学前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已经向社会公布。积极开展高中课改和送教下乡活动, 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启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作, 制定并落实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需求计划和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把特殊教育学校纳入“双高普九”规划。

(三)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略)

(四) 提高高等教育创新能力, 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略)

(五) 不断拓宽国际交流合作领域, 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略)

(六) 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强化教师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 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

1. 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和行政干部培训。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情操。开展骨干教师、课程改革教师等10余项培训, 举办县区教育局局长培训班和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

2. 积极做好人事制度改革和编制工作。

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做好编制标准调整前的调研工作。完成110名特级教师评选。进一步深化高校用人制度改革, 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核增4865个高校教师编制。

(七) 关注民生, 保障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略)

(八) 齐心协力, 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奥运安保和抗震救灾工作

2008年, 教育发展面对了许多不寻常的重大事件, 全省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积极投身到维护社会稳定、奥运安保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取得了明显成果。

1. 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大了对稳定工作的部署、指导和检查督导力度, 建立了维稳工作的信息通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全年共处理各类涉稳、安全、涉访事件百余起, 确保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2. 全力做好教育系统的奥运安保和反恐怖工作。

制定教育系统奥运安保工作总体方案和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 组织开展教育系统专项整治行动, 对承担奥运比赛训练服务工作的学校和重点地段、时段加强督查。教育厅被省奥运安保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奥运安保先进集体”称号。

3.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加强安全教育, 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督促整改工作, 排查一般隐患2400余项, 整改率85%, 排查重大隐患6项。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开展校车安全整治行动, 积极推动全省中小学校方责任险的落实工作。

4. 积极做好四川地震灾区救助捐助工作。

汶川地震发生后, 我省迅速介入灾区少年儿童就学救助, 安排570名学生就学, 大连东软信息职业学院接收近3000名学生复课, 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免费招收百名学生学习。还举办了“辽宁—四川安县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为做好捐款、援建工作, 省教育厅先后五次派干部到灾区慰问, 确定援建方案。

(九) 依法行政, 不断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自觉转变思想观念, 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依法行政, 依法治教, 进一步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1. 启动《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制工作。

按照国务院对试点省份的统一部署, 与国家同步启动了本省《规划纲要》的调研起草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 全面总结辽宁教育的改革发展经验, 深刻分析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深入研究重大问题, 科学谋划未来12年, 特别是未来4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 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 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 把解放思想、谋求发展贯穿始终, 把发扬民主、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以制定《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载体, 突出实践特色, 谋划教育发展。特别是围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解难题、促和谐”两项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 着力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和民师上访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扎实成效。

3.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

起草《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规定》, 完成《辽宁省教师行为规范》调研工作, 制定了教育五年立法规划。编制完成教育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 依法受理并结案7件行政复议案件。认真做好信访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工作, 被评为省政府系统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4. 扎实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制定省政府对各市政府2008年度12项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和评价办法。推动“两类新三片”“普九”规划实施, 完成46个县 (市、区) 的评估验收。开展了标准化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等5项专项督导评估。

5.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辽宁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重点对机关、学校、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和奥运场馆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规范。完成对三个市的语言文字评估认定工作。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组织全省大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大赛。

6. 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促进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

结合教育系统实际, 加强思想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增强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反腐倡廉的自觉意识。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和行风建设力度, 进一步巩固治理工作成果。扎实开展行政监察工作, 注重源头预防、过程监控和案件查处, 促进了教育公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方针, 为辽宁全面振兴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必须坚持扩大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快提升辽宁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刻认识全省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科学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近年来,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 辽宁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但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辽宁全面振兴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教育自身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对全省教育进行再谋划、再设计, 从而使辽宁教育再创新佳绩、再上新台阶。为此:

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 促进教育公平, 有序推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整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水平, 着力推进高校办学特色和高等教育强省建设,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增强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为教育强省建设奠定基础。在工作中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 紧贴振兴, 强化服务。各级各类教育要紧密结合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 着力提升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贡献力。在服务中改善教育发展环境, 在服务振兴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第二, 重点牵动, 全面提升。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科学地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着力解决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 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 把重点建设与普遍提高结合起来, 形成以核心项目带动整体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

第三, 统筹规划, 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 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统筹城乡区域教育, 着力优化布局结构、科类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 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第四, 创新制度, 激发活力。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理顺政府、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 完善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调动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合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关于2009年全省教育重点工作的安排

关于如何做好2009年工作, 会议已经将《省教育厅 (省委高校工委) 200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大家, 请各市、各高校学习贯彻, 这里就不再一一重复。下面, 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制定出一个代表辽宁水平、体现辽宁特色、对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制定、实施好《纲要》, 是今年全省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意义重大而深远。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多次提出要求。省教育厅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 动员各方面力量, 深入调研, 充分论证, 在鲁昕副省长的直接领导下, 制定出一个对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并精心组织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也要以开展此项工作为契机, 同步推进工作, 在全面总结教育改革发展经验, 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本地、本校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科学谋划地区、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 制定、实施好本部门、本单位的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 并本着边制定、边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把国家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期盼进一步统一到素质教育的实践中。

1. 学习贯彻《辽宁省义务教育条例》,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要深入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 推动依法治教, 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校长、教师要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的有关规定, 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量, 坚决制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

2. 坚持德育为先,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 落实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要求。积极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开展感恩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积极开展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要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选聘一批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 充分发挥他们率先垂范的典型带头作用。省教育厅今年要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基地建设工作, 年内要建成3-5个德育工作基地。

3.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

组织学校实施中小学培养两项体育和一项艺术能力的2+1教育工程, 开展“千校万人大会操”活动, 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学生走向操场, 走到阳光下, 强身健体, 磨练意志, 快乐成长。要认真做好各项赛事活动的组织工作。开展“校园歌曲大联唱”及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有效的监控机制。

4. 关爱生命, 确保学校及周边的安全稳定。

召开全省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组织好“全国学校安全年”活动, 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 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加强校车安全管理, 推动校方责任险的落实, 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 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 有序推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重点是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目前, 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全面普及, 但是, 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仍然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 以着力推进教育强县 (市、区) 建设为重要载体, 努力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有序推进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

1. 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运行。

要继续做好农村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和城市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 实行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寄宿费政策。落实中央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50所, 加大对已建成学校附属设施和内涵建设投入, 改造农村学校危旧校舍26万平方米, 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加大化解“普九”债务工作力度。

2.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开展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手拉手活动,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在继续推动“两类新三片”普九规划滚动实施的基础上, 启动基础教育强县 (市、区) 建设计划。同时, 要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事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3.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要广泛宣传高中实施课程改革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方案, 引导普通高中开展突出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制定标准化普通高中标准, 稳步推进省级重点和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工作, 探索多元录取方式。组织开展为贫困地区普通高中送教下乡活动。

4. 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门户网站及资源库建设, 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信息化实验区建设, 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工作, 实现“班班通、堂堂用”, 丰富农村学校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让广大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5. 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按照国家要求, 今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要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校人员编制标准, 加强学校岗位设置管理。要搞好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省级教师培训要向辽西北地区倾斜, 继续实施万名乡镇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提升计划和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工作。

(四) 以整合资源、专业结构调整改造和提高人才就业能力为重点, 加快提升全省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略)

(五) 强力推进特色高校、特色学科建设, 整体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略)

(六) 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略)

(七) 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正公平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和促进教育公平, 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 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2009年, 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教育惠民工作:

1. 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水平。

要扎实推进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求职补助、见习补贴、免费技能培训和公益性岗位。实行到农村基层就业助学贷款和学费代偿政策, 不断拓宽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就业的渠道, 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导计划。全面开展离校前毕业生实习实践活动, 提高对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启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计划, 积极构建创业指导和孵化体系。

2.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规范做好高校国家 (政府) 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工作, 扩大国家助学贷款覆盖面。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宏志班”学生资助工作。

3. 强化政府行为, 抓好考风考纪, 体现公平、公正和社会正义。

推进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在普通类其他批次招生录取中推广平行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办法, 落实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改革方案, 做好高考命题和试卷保密工作。确保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提高招生考试信息化水平。

4. 从严治教, 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做好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深化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重视学术道德建设, 切实纠正学术不端行为。

(八) 加大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工作力度, 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 必须在新的思想高度上, 更加重视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更加重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加大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工作力度, 建立更加完备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促进学校自主办学、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

1. 发挥督导作用, 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加大对各市教育工作的考核力度, 重点加强对教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普通高中和标准化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评估、验收工作。做好省政府督学换届工作。

2. 依法行政, 提高教育法制工作水平。

积极开展《辽宁省教师行为规范》政府规章立法工作。加大对教育法律贯彻实施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对重大教育执法进行依据、程序审核和执法资格审查, 建立科学决策、依法治教的运行机制。

3. 大力推进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工作。

要组织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执法检查和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手段和测试模式现代化, 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组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创新活动形式。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规范学生汉字书写。

4. 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把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纳入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加大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校办企业以及学术领域和教师、学生队伍管理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办案件。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 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5. 加大调研工作力度,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全省教育系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加大调查研究工作力度。针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深入实际, 摸清工作底数, 理清工作思路, 加强科学指导, 提高决策和执行能力, 下大决心、花大气力, 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6. 增强主动性, 形成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 积极化解矛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掌握主动权, 改善教育发展的外部舆论环境。

上一篇:中国保险代理人制度下一篇:政府采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