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

2024-06-25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精选6篇)

篇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4:42

来源:《求是》期号:2005.6作者:罗志军

在党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南京市委在领导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中,突出强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等指标的综合体现,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要求,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建设和谐南京。

加快富民进程,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更不是两极分化的社会,而是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正确反映并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求,不断提高整体和谐程度的社会。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居民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拓展居民增收渠道。在农村,我们坚持每年为农民办实事,2004年取消农业税及积累工、义务工,落实水稻种植和良种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城市,我们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劳动保障网络,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我们及时修改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和城市房屋拆迁办法,加快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和廉租房建设,努力使拆迁居民买得起房、租得到房。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保土地收益向农民倾斜,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农村低保从无到有,达到120元标准。

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稳定压倒一切。只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才能顺利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我们专门制定了《全面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意见》,从组织指挥、源头控制、安全防范、打击惩治、教育管理、检查考核等六个方面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坚持信访联席会议、领导干部接待日、信访进社区等一系列制度,实现了市、区(县)、街道(镇)和各部门三级多方联动,有10%的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达到民主法治示范点标准。平安南京已成为城市的又一品牌。

改进执政方式,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遵循社会管理规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2年以来,我们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以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基本立足点,以完善行政行为法定化为主要着力点,整体推进并初步形成了有南京特色的政务管理基本框架。经过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审批事项减少78%。全市普遍推行重大事项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重大项目公开招标制度化。

坚持科教兴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与文化品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所在。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化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并将教育增量向郊县倾斜,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实现困难家庭子女免费义务教育全部到位。我们坚持“文化南京”发展战略,充分挖掘整合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以争创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宣传李元龙、周光裕等同志的典型事迹,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市民精神和城市精神。对广大青少年和各界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和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在全市营造了终身学习的风气,使市民的文明素质大大提高。

建设绿色南京,保持优良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2002年起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强调以规划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山、水、城、林资源有机组合在一起,实行“建筑线”、“绿化线”同步推进,在发展中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中优先建设生态环境。2003—2004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7万亩,绿化覆盖率目前已达45%,人均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同时,从源头杜绝新上项目的污染问题,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促进工业园区向生态示范先行区发展。2003年南京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为构建和谐南京,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新形势、新任务也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我们仍需通过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

制,及时有效地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与力量,使社会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发展更加平衡,社会运行更加有序。

构建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建立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发展的科学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综合协调。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决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农业三大特色产业为支撑,建立更加富有竞争力的生产力发展新体系。要着力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与经济发展相同步的社会事业体系,显著提升城市公共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水平,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向新区延伸、向郊县拓展。深入实施“绿色南京”战略,走循环经济和集约化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构建充满活力的动力机制。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形成政府创建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市民创新文化的整体合力,全面激发和释放城市的创造活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努力形成国资、民资、外资三轮驱动的发展机制,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合作与资源整合,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外向型经济由规模扩张主导型向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型转变。构建“官产学研”战略联盟格局,推进南京由人才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由科教资源大市向科教强市转变。弘扬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市民精神,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创业创新、团结友爱、平等互助、融洽和睦的社会风尚。

构建社会公平的引导机制。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旨。要加快建立绝大多数群众能够得到较大实惠的分配机制和利益格局,使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机制不断趋向合理,使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协调。要突出抓好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平台、就业技能培训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就业综合信息平台和鼓励创业政策平台建设,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体系,努力使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都能享有就业机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通过调整财税体制、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较好地兼顾国家、企业、群众的利益。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着力提高农民享有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程度与覆盖面,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构建社会稳定的保障机制。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体系,把稳定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领导,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体系,健全社会预警制度,强化“大防控”、“大调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提高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运转高效的应急制度。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建立健全经常性严打、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构建高效运转的领导机制。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切实发挥地方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集中精力抓好政策制定、环境建设、工作组织和实践推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广大干部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改革完善决策和行政方式,进一步完善党委决策、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决策体系。改革完善督察和考评方式,制定绩效考评体系,做到督事、评绩、考核、查纪“四位一体”,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篇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

中共隆回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秋良

和谐社会需要有和谐的组织,而我们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到实处,需要各级领导班子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领导班子。

一、提高决策能力。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能力,是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工作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民主作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的领导班子。和谐的领导班子是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领导班子,是充满活力、有序运行的领导班子。和谐的领导班子,表现在班子成员之间的和谐,显现在个体与整体的和谐,体现在整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主要领导应把自己看成班子中的一员,尊重班子成员的民主权利和意见,要做到当班长而不要当家长,要果断而不要

武断,要高人一筹而不要高人一等。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重大决策中,主要领导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在处理热点、难点问题时,应坚持集体领导,做到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咨询论证不决策,未经集体讨论不决策。以共同的目标调动和激发所有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谋发展、共创伟业。三要注意工作方法。切实使决策的过程成为学习政策法规的过程,沟通不同意见、比较各种方案的过程,在思想碰撞中寻求最佳决策。各级领导班子在确定本地区发展思路时,要把握全面性。切实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要把握准确性。在决策之前一定要吃透上级的指示精神,吃透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吃透国内外的动态和信息,吃透当地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解决什么,使决策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把握超前性。要善于从多变的形势中科学预测本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出适应形势发展的对策。

二、提高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各级领导班子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转化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在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一要带

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二要结合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同时要通过学教活动,完善具体的便民、为民措施,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发扬求真务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以自己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三、提高应变能力。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班子处在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前沿,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面对矛

盾。如何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保持社会稳定,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重大考验。为此,我们要切实提高应变能力。一要学习应变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并根据问题、情况的不同,灵活运用应变方法和技巧。二要提高自身素质。素质好,应变能力才会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智慧过人,才能对突发事件做出迅速而灵敏的反应,创造性的妥善处理事件。三要勇于实践。亲身参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是培养和提高领导者应变能力最基础和最关键的环节。领导者的应变能力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才能形成和提高。

四、提高创新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各级领导班子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自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立足本职岗位,与正在做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提高战斗力这个目标,经常分析本单位、本部门创新发展的形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和克服出现的偏差和不足,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调整创新思路,改进创新措施。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用在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

篇3: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

从理论上来说,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必须遵循两个层面的规律:一个层面是教育事业内在的相关因素与环节之间的关系与发展规律, 主要包括学科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 (对于相关学科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跟进活动) 的关系规律以及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规律;一个层面是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关系规律。而且, 上述两个层面的规律在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 不是相互隔离的独自产生作用, 而是在相互联系与交融当中发挥作用。

从我国目前尤其是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现状来说, 学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上述第二个层面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上述强调的两个层面规律发生作用的互动交融情况, 因此, 发生在第二个层面的问题自然就延伸影响到第一个层面的工作) , 以理工类院校尤其是工程教育类的学科专业建设为例,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与需求存在较为严重的脱离, 特别是工程教育类学科专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经济主战场, 脱离市场, 脱离企业与技术的需求等。

(2) 学科专业建设的问题直接带来学生培养的问题。由于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脱离, 使得工程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模糊不清,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学校专业任课教师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感知和产业生产技术创新方向的感知出现“双缺乏”, 专业建设和教师认知的结构性缺陷导致人才培养的负面遗传性和同质化, 学生感觉自身所学与社会实践脱离, 毕业后学生就业创业无所适从。

对于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的上述问题, 社会各界的认识是接近共识的, 人们最大的困惑不在于发现问题, 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促进学科专业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有些学校开展了一些相关的改革与探索, 但从全国高校的整体情况来看, 这种探索行动并不普遍, 而且仅有的探索成效也不大, 个别学校试图构建的学校与社会、市场或者行业企业的融合协同机制, 其结果是形式多于内容, 内容还难以落实。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 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造成的学校不能脱离政府的“管”、“养”、“护”的惯性局面和“等、靠、要”的思维习惯是很重要的深层次原因。对于学校来说, 办学优先考虑的工作方向往往首先是作为高校办学管理者的政府的指令而不是社会或者市场的动向, 学校一般的思维习惯是, 对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来说, 学校可以慢慢适应, 而对于政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导向则需要及时适应与跟进。

创建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实践

为了解决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上述问题, 西安工程大学于2006年左右开始探索基于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平台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主要构思是:充分发挥学校业已形成的纺织材料与工程、纺织机械与工程、纺织信息与控制、服装设计与工程及纺织管理与营销五大学科群的优势, 结合纺织行业区域布局集中、纺织产业集群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明显的优势, 校企 (地) 对接合作共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这个平台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平台构成上, 强调校企 (地) 无缝对接基础上双方资源的深度融合, 为此, 所有的平台都建在了企业一线。二是在平台的功能上, 强调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以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观念文化互动等四大功能。经过多年的实践, 改革已经显现出初步的成效, 主要表现为:

1.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作用与成效

(1) 由于平台实现的学校与企业、地方的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 使得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能够直接面对行业企业和市场进行自我调整与改造。实际上, 学校创建平台的基础首先就是学校内部对于对应行业企业产业群的学科专业的整合优化。所以, 这样的平台创建与运行过程, 即使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对内的整体感和协同力, 也使学科专业建设对外有了发展的方向感与适应度。

(2) 平台的建成, 使得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生态 (见图1) , 特别是实现了从市场需求出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改革,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创业出发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改造与优化, 这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最希望出现的局面。

2.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与成效

(1) 平台由企业总工和学校学术带头人协同带队, 双方技术与学术骨干共同组成导师群体, 企业一方的人员全程参与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而在长期的产学研协同过程中, 培育形成了一支在结构与质量等方面更加适应于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

(2) 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 共同编撰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管理等特色学科群的系列化新教材, 促进了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教材改革与建设。

(3) 促进了相关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是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基础上,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打通专业壁垒, 建设按照特色学科群设立的学科基础课平台;二是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贯通, 平台相关专业依据现代纺织企业的产品设计链、技术与装备链、生产运行与管理链、市场需求与营销链, 设置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4) 改善了本科教学当中实践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利用平台体系在企业生产一线创建的研究院、研发中心等, 开展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工程理念、接受工程培训, 并通过解决企业现实技术需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进一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思考

1.思想观念的革新与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上, 任何一次教育变革与进步, 皆始于思想观念的变革与创新。推动解决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问题, 必须从全国上下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转变开始。我校上述平台的创建,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开始, 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发动得以顺利实施的。

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发展与变化, 尽管各国具体思路与举措有所不同, 但“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变化的全方位适应, 注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是各国行动的共同特点, 这是刘延东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讲话当中特别强调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时代变化, 是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到了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教育阶段的发展变化, 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变化, 而必然带来一些深层次的教育教学内涵的变化。如果说, 在精英教育时期我们渴望培养更多科学家的话, 大众教育阶段我们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应该是更加关注那些不能成为科学家的孩子, 这也是刘延东上述讲话当中的内容, 她的本意是在讲述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潮, 然后以此为鉴, 号召我们转变教育观念, 她的原话是“欧美国家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确立为提高质量的重要努力方向, 树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质量观, 更加关注那些不能成为科学家的孩子”。试想一想, 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早期, 将学生的就业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方向应该是违背当时认为的教育的神圣宗旨的, 即使在精英教育时期这样的说法也是没有市场的, 但今天, 时代的发展需求改变了这一切, 这就要求我们更为理性地关注教育与经济社会的适应问题, 更为迫切地思考解决学生面向社会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 我们认为, 开放办学、创新教育应该成为当前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原则。开放办学, 响应了教育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的发展潮流。创新教育, 响应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教育阶段的时代特征。

2.创建学校与经济社会联系融合的互动平台或载体是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寻找与行业企业的利益契合点, 创建学校与行业企业共需共赢的协同创新平台, 是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高等学校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 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必由之路。我校创建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的改革实践, 自始至终立足于校企双方的共需共赢, 对于学校来说, 平台解决的是办学与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对于企业来说, 平台解决的是科技和人才需求的现实问题, 因而改革实践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行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3.制度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保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

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改善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保障, 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此方面, 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2011计划”, 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我校创建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的改革实践在“2011计划”出台之前就能得以推行, 也是与我们及时出台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以促进平台建设的机制保障有关。就目前的高校办学实际来说, 学校推进开放办学和创新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体制障碍有很多关系, 比如人事管理体制等方面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缺乏就是一个非常掣肘的深层次障碍, 因此,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看起来是高校内部的事宜, 其实牵扯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 从高等学校办学内外部因素的统筹研究与综合考虑出发, 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理性选择。

摘要:学科专业建设既要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也要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规律。当前我国尤其是西部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脱离, 这一问题同时带来学生培养的相应问题。创建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的协同平台,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益探索, 为此, 必须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与转变, 还需要推进制度和体制机制的相应创新。

关键词: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对接,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江南.特色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 服务行业科技进步——西安工程大学构建5+X产学合作创新模式的探索[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2, (1) .

[2]刘江南等.基于特色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平台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R].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项目, 2013.

篇4: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

1.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好奇心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盲目从众,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之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正确看待学习压力。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我们的焦虑不断增加,影响我们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3.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等。

4.正确认识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有益于我们的学习,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克服考试焦虑,从容面对考试。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待,增强自身实力等。

6.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7.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8.关爱集体的表现。

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在集体中能求同存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9.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有了公平,才能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当不公平的现象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同时还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11.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正义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12.自觉维护正义。

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积极同各种非正义行为做斗争,匡扶正义。

13.责任的含义和来源。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者不应当做的事情。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14.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15.不言代价与回报地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也能得到回报。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那些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16.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承担责任。

[典例分析]

例1近年來,志愿者活动进入我国众多公共领域。志愿者们默默无闻,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地坚守岗位,可他们从事志愿者工作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这些志愿者()

A.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得到了个人利益

B.在无私奉献中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C.做到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考虑个人的利益

D.虽然具有盲目从众的心理,但值得提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志愿者工作意义的认识情况。志愿者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因此,本题选B。

参考答案:B。

例2(2010年鸡西市中考试题)“香港好人”阿福,一位香港货柜车运输公司老板,一位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的志愿者,一位在汶川地震灾区奋战3个月的志愿者,最后倒在了青海玉树的土地上。香港各大媒体高度评价了阿福的壮举,称赞他是“香港英雄”、“港人之光”。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所学知识,评价他的行为。

(2)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

(3)我们应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阿福学习?(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解析:本题以黄福荣的感人事迹为背景材料,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此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解答第(1)问时,可从黄福荣具有的优秀品质等角度对黄福荣的行为作出评价。解答第(2)问时,在回答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时,可从承担社会责任、提升自身价值、增长知识和才干等角度作答。解答第(3)问时,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1)阿福的行为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有爱心,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植树、捐款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意义: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掌握技能。(3)①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迎难而上。②在生活中要有爱心,培养责任意识,主动承担责任。③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④当国家处在危难时刻,应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例3(2010年芜湖市中考试题)一年一度的“两会”,处处有民生,处处有民意。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又一次成为今年“两会”的最大亮点。让我们一道采撷总理经典话语中几朵美丽的浪花,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摘录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2010年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1)[知识链接]你觉得政府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摘录二: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时说:“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2)[明事析理]请你回答: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摘录三:温家宝总理在报告里说道,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3)[落实行动]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做。(至少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回答)

解析:本题巧妙地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第(1)问具有开放性。由于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改革、稳定、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解答此问时,只要能正确指出发展经济与上述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的关系即可。解答第(2)问时,可用所学知识分别阐明维护社会

公平和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3)问也具有开放性,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1)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2)①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有了公平,才能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正义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3)①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完善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②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等。③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等。

[高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赵某听别人说吸毒很过瘾,便对毒品产生了好奇心。他抱着尝尝毒品是什么滋味的心理去吸了几次毒,结果染上了毒瘾。为了筹集毒资,他就去抢劫他人的财物。2011年1月17日,赵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9年。这说明()

A.好奇心是魔鬼,我们不能有好奇心

B.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可以提高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C.若对好奇心把握不好,就可能误入歧途

D.好奇心是人们走向犯罪的根源

2.小红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她看到班里有人穿名牌,就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名牌;看到同学有手机,就向父母要钱买手机。小红的这种行为()

A.是盲目从众的表现

B.是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的表现

C.是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的表现

D.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3.中学充满竞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感到紧张、产生压力。对于学习压力,以下看法中正确的是()

A.学习压力都是由过度的考试焦虑造成的

B.培养学习的兴趣是缓解学习压力的好方法

C.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有害无益

D.只要减轻学业负担,就能消除学习压力

4.小姣在考试之前总是比较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有时还坐立不安。下列选项中,有助于小姣克服考试焦虑的是()

①对考试要高度重视,绷紧自己的神经②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来调控自己的情绪③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自信心④在考前的一段时间充分放松,远离书本,放弃学习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5.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投入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所投入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进行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投入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与自己过去投入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就产生了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这说明()

A.公平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B.在比较中能实现公平

C.社会的稳定需要公平

D.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6.右图反映出我国目前正在建立健全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注重社会公平②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保障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④尊重和保障人权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7.我国目前还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

①是不可避免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②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③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④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导致合作难以为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8.右边的漫画《保护伞》表明()

①我国正在着力构建正义的制度②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维护社会公平③我国政府重视保障民生④我国的社会弱势群体享有某些特权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2010年9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上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政府的良心。据此回答9-10题。

9.温总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①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正义②实现公平正义能满足人们的所有愿望③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④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现阶段正在实践并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是()

A.不患寡而患不均B.均贫富,等贵贱

C.人与人之间平等D.按需分配

11.右边的漫画()

①反映出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②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③抨击了社会中的腐败现象④反映出社会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2.作为子女,应该孝敬父母;作为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医生,应该救死扶伤……这表明()

A.承担责任就能获得回报

B.责任就是完成法律规定的任务

C.每个人都有固定不变的责任

D.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13.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本届亚运会期间,59万名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默默奉献,尽职尽责,以饱满的服务热情,专业、周到的服务水平,向亚洲各国展现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受到人们的广泛称赞。这些志愿者()

①在无私奉献中承担着社会责任②在服务亚运会中能获得很多经济收入③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④在亚运会管理工作中坚持了依法行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一個瞎子与一个跛子,被大火围困于楼内,眼看就要被烧死。四肢健全的瞎子和眼睛完好的跛子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身体”:瞎子背着跛子,跛子指路,两人终于从大火中死里逃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集体要保障个人利益

B.集体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其成员数量的多少

c.事业的成功主要靠个人的顽强拼搏

D.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15.下列对于右边漫画中一些青年人参与青年爱心服务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能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②他们热心帮助他人,是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③他们以具体的行动,把自己造就成负责任的公民④他们哗众取宠,是想获得社会的赞许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6.小华独自在教室里,不小心把同学的钢笔弄坏了。事后他如实地告诉同学是自己弄坏的,并表示愿意赔偿。这表明小华是一个()

A.自以为是、爱出风头的人B.懂礼貌、非常自负的人

C.勇担过错、责任意识较强的人D.富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

17.孙炎明,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民警。2004年,他不幸被查出患

有“脑癌”,短暂的绝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用微笑面对病魔。作为看守所民警,他恪尽职守,将每一个在押人员视为亲人,用真情感化和挽救那些误入歧途的灵魂。孙炎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①说明了承担责任就不能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②说明了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③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④诠释了责任的内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要信守承诺,这是因为()

①信守承诺能赢得他人的信任②对好朋友、好同学的任何请求,我们都应该接受并努力兑现③不兑现承诺的行为只要做出一次,就可能对自己的信用造成损害④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面对考试,有些学生会出现焦虑情绪。特别是遇到重大考试时,如中考、高考时,有的学生就会头昏、心跳加快、判断力减弱、脑子一片空白。有一位校长这样开导学生:当你走进考场时,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没有我不会做的题,我一定会成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这位校长所讲的方法对克服考试焦虑有用吗?请简述理由。

(2)李平同学按照校长所讲的方法,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影响?

(3)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应该怎样做?

20.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实施部、省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管理,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严重违规考生,如使用手机、对讲机、“耳麦”等无线通信工具内外勾结进行作弊的考生,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部门查询。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请从公平与正义的角度,谈谈你对考试作弊现象的认识。

(2)某校九(2)班针对部分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准备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请你设计这次活动的形式和主要过程。

21.材料一新修改的选举法,改变了原来城乡按4:1的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标志着城乡居民选举实现“同票同权”。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建立起了农村低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全国推进。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举措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2)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政府注重用什么方式来维护社会公平?

22.某校在网上开设的“百事通”信箱收到了许多同学的来信。下面是两个同学在信中提出的问题,若让你为这两位同学答疑解惑,请你回信。(说出要点即可)

23.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同时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们。让我们走近他们,感悟人生。

[说付出回报]世博会期间,有8万多园区志愿者、约10万名城市志愿者和近200万名社会志愿者参与世博志愿服务。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共计59万名志愿者投身其中,他们分布在6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各交通路口、景区、商场等,构成了亚运会史上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

(1)有人认为,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要付出很多,不可能得到回报。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辨人生价值]2010年7月,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赵小亭与18名同学利用暑假前往贵州省责定县马场河中心小学支教。7月21日,在与队友们分头进行社会实践途中,赵小亭被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不幸当场遇难,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苗岭大山中。

(2)有人认为,赵小亭为支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值得。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评英模事迹]郭明义,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一名普通的职工。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3)请你评价郭明义的事迹。

[谈体会感想]赵小亭、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以及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许多人纷纷表示要向他们学习。

(4)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承担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呢?

参考答案:

一、1.C2.A3.B4.D5.D6.B7.D8.C9.D10.C11.C12.D13.A14.D15.B16.C17.B18.A

二、19.(1)这位校长所讲的方法对克服考试焦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学生走进考场时,按照这位校长所讲的方法去做,就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稳定自己的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焦虑情绪。(2)这将极大地增强李平的自信心,使他今后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走向成功的未来。(3)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认真对待考试;考试时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待,不能有过高的自我期待;平时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增强自身实力。

20.(1)①平等竞争是考试制度的灵魂。考试作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同时也侵犯了其他考试者的合法权益,因而是一种破坏社会公平的非正义的行为。②我们中学生在考试中决不能作弊,不仅要严于律己,而且要与这种非正义行为做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2)示例:①活动形式:演讲比赛。②活动过程:个人查阅有关资料,撰写演讲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各小组推选代表在班里进行演讲;每个同学写一篇参加演讲比赛的心得体会。

21.(1)一般来说,公平就是承担自己该做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城乡居民选举实现“同票同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等举措,都能让公民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因而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2)建立和完善正义的制度。

22.對小娟的回信要点:①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集体利益为重,努力为集体争光。②你只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统筹兼顾,参加歌曲演唱比赛就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对小芸的回信要点:①关爱社会,奉献社会,人人有责。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提升自身的价值和能力。③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④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扩大交往范围,增长见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

篇5: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对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探索新路,努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一、我县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

近几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这两个主要工作着力点,按照“抓规范、育典型,重转化、促提高”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狠抓落实,努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有力加快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坚持点面结合,增强工作活力

1、挖掘闪光点,深化“学创”增热度。充分发挥美岭出在永春的优势,指导美岭加快发展,帮助总结新鲜经验,完善美岭典型,使美岭成为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面旗帜。美岭典型经验在中央和省、市各级宣传推广,并作为典型单位参加全国农村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经验。继续深化“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在2004年成功培育41个典型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又确定45个典型示范村,按照企业带动型、科技致富型、资源开发型、民主管理型和新村示范型等5种类型进行重点培育,全县涌现出达埔镇汉口村、五里街镇儒林社区等一批美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

2、攻克薄弱点,整顿后进加力度。2004年研究确定29个班子相对软弱、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不适应村作为重点整顿对象,进行集中整顿,逐村研究落实“五个一”整顿转化措施。全县共安排34名县领导挂钩、29个县部门牵头帮建、27个典型示范村结对帮扶、选派64名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干部担任不适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两年来共落实整 1

顿项目121个,帮扶资金1189.6万元。今年来在全面总结不适应村整顿转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村级财源建设工作,采取1名县领导挂钩联系、1个责任部门帮建、1个先进村结对、1名县乡干部驻村任职、1个发展项目带动和1笔启动资金扶持等“六个一”措施,组织开展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分2年时间重点帮扶整顿全县57个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财薄弱村,取得明显效果。

3、找准切入点,面上推进求广度。在指导思想上,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制定下发《中共永春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在村级班子建设上,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准配强村级班子。加强对新任村干部的培训,在县委党校举办2期村主干培训班,对全县279名村委会主任和新任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同时依托乡镇党校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全面轮训。在基层民主建设上,加强村务公开“十规范”建设,全面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去年以来先后确定听证议题516个,召开听证会486场。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坚持务求实效、三批联动,精心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取得丰硕的实践、理论和制度成果。

(二)落实经费补助,提供物质保障

1、实行村级办公经费补助制度。根据村级集体经济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制定实施村级办公经费逐年增长机制,实行村级办公经费补助制度。即对全县3000人以下的村(居)办公经费补助从每年2000元增加到每年7000元;3000人以上的村(居)增加到8000元,并从2006年起每三年调整一次办公经费补助标准,每次增加1000元,从而有力解决部分村集体办公经费不足问题。

2、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标准。健全完善村干部补贴逐步增长机制,由县财政拨出专款,村主干月补贴从每人230元增加到400元,其他村两委从每人每月75元增加到150元,并规定今后每三年调整一次,调动了在职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实行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制度。制定《永春县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即对任职满1届(或满3年)以上且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 2

离任村主干,根据任职期限不同每月发放50元、60元或7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4、建立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制度。制定《永春县在乡(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即对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且年龄男60 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在乡(困难)老党员,按其入党时间不同每月发放30元、40元或50元的生活补助,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激发了党员的热情。

(三)立足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1、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坚持从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入手,每年全县保持1100名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十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重新修改完善《发展党员流程图》。实行发展党员月报告、月通报和连续2~3年没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重点跟踪管理制度等办法,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有效落实。2003年以来全县发展农村党员1046名,党员队伍素质和结构得到优化。

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认真制定实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健全完善村主干、党员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轮训制度,加强经常性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分类办班、因需施教,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办法,注重把教育培训同实践锻炼相结合,积极采取上挂锻炼、下派锻炼、交流轮岗锻炼等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农村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在教育载体上,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注重抓好专题教育,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2003年以来,全县共落实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650万元,举办各类农村党员培训班260多期(次),参训农村党员10.5万人次。

3、完善农村党员管理机制。完善和落实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强农村党员的感情管理,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党员生产生活困难必访、党员生病必访、党员家庭纠纷必访、党员有红白喜事必访的“党员四必访”活动,“七一”期间向全县党员发去“问候卡”,增强党员队伍荣誉感。2003年以来先后拨 3

出80多万元,组织开展慰问生活困难的农村党员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同志等活动,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加大探索新时期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党员示范户、流动党员管理、党员中心户等制度,努力推广“党员科技示范户”、“支部+协会”等做法,有效发挥广大党员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四)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1、抓调查研究到位。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重点,每年年初专门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方案,下发到各党委会和县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调研内容、责任单位、具体时间和方法步骤等。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非公企业党建、加强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典型村培育及不适应村整顿转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专项调研活动,深入分析掌握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各个层面工作情况,进而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为制定各项工作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2、抓工作部署到位。坚持召开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组织工作例会等,及时传达上级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精心部署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实施工作计划、季度工作提示和月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加强阶段性工作部署,确保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序运行。开展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座谈会、村主干培训、非公党建座谈会、党务干部培训、党内统计工作培训等,交流经验、加强培训,有效提高广大基层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3、抓督促指导到位。实行县党员领导干部挂钩基层抓党建工作制度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位常委负责抓一个片区,每位县党员领导干部负责挂钩一个乡镇,包一个典型示范村和一个不适应村。建立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抓一点、驻一村”制度,村干部实行“包一组、带十户”制度,上下贯通,层层负责。同时,在县直机关部门建立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和县部门挂钩联系乡村工作制度,县委组织部实行县委组织员分片联系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标准,全面推行基层党建工作季度自查、半年督查和检查制度,进一步落实激励奖惩制度,有力推进农村基层党 4

建工作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近几年来,我县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主线。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制订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规划计划,促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荣,和谐共进。

(二)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是关键。我们认真贯彻县委提出的“夯实基层基础”的主要工作着力点,大力加强镇村领导班子建设,统筹推进非公企业、基层站所党建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是有效方法。我们通过用活用好“学美岭、创五好”活动载体,深化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培育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整顿转化村财薄弱村,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四)开拓创新求实效是动力。我们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不断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五)健全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保证。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职能作用,不断增强长抓不懈、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农村优秀人才外流严重,“无人”办事。当前农村优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加之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村工作难度大、经济待遇低等因素,“村官”缺乏吸引力,一些村在选人用人时往往捉襟见肘,出现“人难选”、“选人难”的现象,上级党组织只好降低要求,“矮子里边挑高个”,这种现象在那些高边远、经济欠发达村尤为突出,致使新农村建设缺少有力的人才支撑。

2、村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无能”办事。目前部分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结果是群众“有一半听不懂”、“听懂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力不强,发展农村经济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善。

3、村级班子关系不够协调,“无法”办事。个别村级班子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出现“两委”争权、独权、揽权、越权、搁权等现象,“两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削弱了整体战斗力。个别村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难落实,村内一些重大事项都由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互相猜疑、忍气吞声,这与建设新农村实现“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4、村“两委”工作积极性不高,“无心”办事。现在农村各种检查、评先评优等工作项目繁多,使村干部几乎从兼职干部转变成“脱产专职干部”,而村干部做的都是“硬工作”,端的却是“泥饭碗”,繁重的工作与微少的政治经济待遇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使得村“两委”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多是凑合应付,指指门,引引路了事。一些外出务工、自谋发展的“挂名”干部越来越多,个别村干部误工补贴难兑现,撂担子不愿干的现象时有发生。

5、村集体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无钱”办事。有的地方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来源急剧萎缩,甚至出现“空壳村”的现象。有的村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村干部即使想办事,往往“心有余而钱不足”;有的村寅吃卯粮,对村集体资产搞一次性承包,承包期10年、20年甚至50年,承包金一次性兑现,影响了下几届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建设新农村就必然缺少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无从谈起。

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加强自身建设,深入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和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在抓选配、建机制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组织绝对行政权威的弱化和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依赖关系的弱化,迫切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了,一强百强。

1、要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健全和完善村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宗族平衡”、“求全责备”的思想桎梏,努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通过“两推一选”把一些政治素质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确保选准人,带好头。要继续做好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任职和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选拔村干部的工作,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淘汰机制,利用村级届中考察、年底述职、年终评议等渠道,对一些不称职的村干部及时进行整顿,确实不具备担任村干部资格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换。

2、要完善村干部培训机制。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好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要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一支“能办大事、敢办难事、真办实事”的村级干部队伍。要坚持普遍轮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建立专门培训档案,依托县委党校进行专门培训。特别是对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更要加强政策 7

法规及村干部权力、职责方面的教育,以此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继续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农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等大专、本科班学历教育。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3、要完善村干部考评激励机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把考评结果与任用干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与健全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在经济上,要健全完善村干部补贴逐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现任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建立健全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制度,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在工作上,要积极支持村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上的一些难题,依法查处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政治上,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推荐到县、乡任职的政策和办法,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4、要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要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管理、领导等制度,明确规定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的基本条件、数量结构、推荐程序、考察管理、选拔任用的相关要求,积极从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分流人员、企业中的骨干、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建立起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每个村要保持有2~5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妇女后备干部至少要有1名。要通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库,完善后备干部学习培训、培养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要适当给村级后备干部压担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加快村级后备干部的成长。要适时通过组织程序,大胆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有效缓解村级班子“无人”办事问题。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树形象、葆先进上下功夫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农民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明显增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改变自身地位和生存环境的渠道逐渐增多,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和手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农村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新途 8

径和新举措。

1、要抓好农村党员进出口工作。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切实把好农村党员队伍“入口关”,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要加强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跟踪管理,坚决杜绝连续3年不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要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保持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以《党章》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农村不合格党员标准,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要树立农村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和分级负责制度,依托县、乡党校抓好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认真抓好“两个培养”工作,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提高党员“双带”能力。要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带领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农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要规范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行为。要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新机制。要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警钟长鸣。

4、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党员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对农村中的无职党员,要通过合理设岗、强化教育、积极引导,发挥“双带”作用;对农村中的能人党员要通过建立“联户带创”的办法,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农村中的老党员要通过成立各类监督小组,发挥监督反馈作用;对一些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要通过选聘指导员的办法,发挥参谋指导作用。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在抓两头、带中间上下功夫

村级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深化“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辐射作用,努力构建“先进更先进,中间加把劲,后进赶先进”的创先争优局面,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要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要围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合理制定创建规划,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突出“学创”重点,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加强对“五个好”村党组织的动态管理,严格考评标准,坚持两年一评比,不搞平衡照顾,不搞一次命名定“终身”,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努力使全县村级组织先进面达70%以上,后进面控制在10%以内。

2、要培育推广先进典型。要用活用好“学美岭、创五好”活动载体,加大对现有典型示范村的培育工作,强化典型培育措施,推动老典型上新层次,新典型出新经验,单项典型迈向全面典型。要立足村情充分挖掘典型村的潜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积极引导典型示范村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先进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提高典型的层次和水平。要通过健全完善创先争优、评比表彰等制度,进一步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推进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3、要推进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要继续落实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六个一”措施,围绕整顿目标方案,加强与挂钩领导、帮建部门的通气协调,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要把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对整顿转化工作滞后的不适应村,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进行“补课”,巩固整顿成果。要严格验收标准,健全整顿转化 10

工作责任制,对没有按时转化的村财薄弱村,实行挂钩领导、帮建部门、驻村干部“三不撤”,确保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4、要提高中间状态村水平。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在抓好培育典型示范村和整顿不适应村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努力提高中间状态村水平。要大力开展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创先进活动,制定相应制度和措施,激励中间状态村加快发展,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四)加强村级财源建设,在抓发展、增后劲上下功夫

加快村级财源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当前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全面改善。

1、要拓宽发展渠道,增加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县委“突破工业产业”、“大厂进园区,小厂进乡村”的思路,针对农村的当地条件、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路子,实现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要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引进外资、合资等方式,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盘活集体资金,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政策和科技致富信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要继续推行“支部+协会”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领办、创办各种类型农业专业协会。同时,要注意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双利”的新途径。要利用永春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基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黄花蒿等中草药种植,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又可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2、要消除不良债务,减轻负担。要在清查核实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对不良债务的形成过程、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区分不同性质,分类处理,通过采取“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债权债务抵冲化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措施化 11

解村级债务。要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坚持量力而行,避免超前和举债建设非生产性项目,努力遏制出现新的不良债务。

3、要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开支。要加大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村集体山林、果园、小水电站、矿产资源、村集体项目工程建设的承包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进一步落实村级零接待、村集体财务会计集中代理核算、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决策听证等制度,管好、用好村集体资产。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严禁一切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

篇6: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跨越式发展的世纪,我们能否从世界政治经济的总格局出发,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的步伐,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能否真正实现。通过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穆斯林同样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今年二月,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贯彻落实这一重大部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动,努力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更好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大已经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明确地提出来,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贾庆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至关重要。不久前颁布实施的《宗教事务条例》,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切实加强对宗教工作领导的重要体现,也是宗教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是党和政[找文章到好范文-/-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府在宗教工作方面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旗帜,坚持“三个离不开”,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宗教与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适应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伊斯兰教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昌明,但宗教仍然发挥重要影响。宗教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交融互动、相互作用的,任何宗教都必须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精神状况相适应,才能生存,并通过变革求得发展。宗教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与之相协调,是宗教本身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被宗教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所证明。

1、伊斯兰教的社会和谐观

在中国古代人们主张“以和为贵”、“息事宁人”、“阴阳以柔”的和谐思想,人们尽量避免事物双方的矛盾,从而促成社会的团结与稳定。伊斯兰教同样也是以和谐为美的思想,这种和谐思想根源于人们对宇宙及身边事与物的参悟。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体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人与自然均是安拉的被造物,并且自然先于人类而诞生,但自然确是为供人享用而创造的。安拉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人类高贵及其它生命体所不及的优待。安拉为人类提供饮用:“我派遣滋润的风,我就从云中降下雨水,以供水你们饮料”(15:22),安拉为人类提供衣食:“他创造了牲畜,你们可以其毛和皮御寒,可以其乳和肉充饥,还有许多益处。”(16:5)自然为人类服务,而人类对自然必须加以善待,并非征服。人类应当遵循生命法则,在长期利益中保护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相互往来。伊斯兰教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不是建立在自然法则约束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就像对自然生命的善待出于对安拉的敬畏一样。《古兰经》中说:“你们把牲畜赶回家或放出去吃草的时候,牲畜对于你们都有光彩。”(16:7)因此,伊斯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辅助、相互渗透,近似于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人与人的和谐同属于和谐的另一因素。伊斯兰教有关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有别于中国古代的“息事宁人”,并且伊斯兰教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分为了若干种。在婚姻家庭中,丈夫有丈夫的责任,妻子也有妻子的义务,《古兰经》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她们是你们的衣服,你们是她们的衣服。”(2:18),这正体现了夫妻间的亲密无意和互相体贴,从而构筑起丈夫与妻子间的和谐。在母亲与子女地关系上,穆圣说:“天堂在母亲的脚下。”不仅以血缘维系母子情深,并以信仰的最终归宿引导穆斯林去积极维护母子间的和

谐。在社会中,商人之间同样要保持和谐、以诚相待、以公平为经营之首要原则,没有“无奸不商”的谬论,例有把持安拉之称的忠告,从而使得商人与商人经营者与消费者建立起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和谐。“天下穆民皆兄弟”是伊斯兰教对人与人间和谐关系的最高总结,别说是有血缘之亲,即便是陌生的路人,似乎都有种内在的默契。

2、伊斯兰教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伊斯兰教从产生之日起就与社会现实相适应,伊斯兰教之所以逐渐由阿拉伯人的民族宗教演变为世界性的大宗教,就在于伊斯兰教在不断与新传播地区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相互影响与渗透中得到发展,这一过程就是伊斯兰教不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以适应在新传播地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过程。

穆斯林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从她的先民踏上中华大地的那一天起,就与中国这块古老的东方大地及这块大地孕育的中华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综观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无论其文化载体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如何变化,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心系中华、共依共存、同担荣辱、一起发展的爱国主义传统,其渊源与伊斯兰教文化的形成一脉相承,有着丰富的内容。

就拿我们云南来讲,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处于大分散状态的回族,除主要与汉族杂居外,还与白、彝、苗、纳西、藏、傣等兄弟民族交错而居,或与村为邻,或同村而居,互相间有着密切联系。故云南回族的语言和文化,除受汉族的强烈影响外,必然受共同居处的其他兄弟民族的影响。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曼乱、曼赛两寨的穿傣服说傣语的“傣回”(帕西傣)、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穿藏服说藏话的“藏回”、大理白族自治州穿白族[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服装说白族话的“白回”、“小凉山”宁蒗彝族自治县的“彝回”一样,都是早期回族进入傣、藏、白、彝族地区,与当地民族长期来往、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他们与当地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和创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促进了团结、积极向上的人文景观,和谐社会的建设群体效应。

三、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当前,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没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因此,人人都应为促进社会和谐出力,为社会安定有序尽责。近段时期,日本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以及所采取的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引起了北京、上海等地部分群众和学生自发组织的涉日游行活动,对于广大群众和学生的这种爱国热情,我们是充分理解的。但是,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一定要冷静理智,依法有序。我们要深刻理解“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这一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中国伊斯兰教界在新时期明确提出“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把爱国和爱教统一起来;如我们云南穆斯林素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传统,并且确认爱国属于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翻开翻开中国近代史可以看到,回族只有统一祖国的功劳,绝无分裂祖国的行为。即使是民族斗争的特殊时期,云南回回民族一方面为了所对民族压迫与宗教歧视而进行浴血奋战,另一方面又要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不忘捍卫祖国的利益。在伊斯兰教道德方面,大力宣传“弃恶扬善”,“公平平等”,“不奸淫、不偷盗、不说谎”等道德规范,这些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相符合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这些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广大穆斯林群众,对维护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际关系和谐,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都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充分发挥中国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和伦理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是团结和动员广大穆斯林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促进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要环节。

实际上,以伊斯兰教道德思想教育广大穆斯林群众履行道德的这一过程,也就是促进三个文明稳步发展的过程。宗教从其最终仍属受动于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而言,总体上正在无可逆转地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它的稳定社会的功能,在我国新的发展时期恰恰应该受到积极的开发和运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教职人员,我们同样要认真学习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用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信仰,团结奋进,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尽力。

上一篇: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下一篇:问题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