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2024-06-24

关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共9篇)

篇1:关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专题 :习惯培养

主题 : 生活习惯

关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更与日复一日的学校生活分不开。

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应该让孩子从现在就开始养成好的习惯,为她储存一笔一生中重要的财富。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呢?要限制孩子不良的习惯,就从孩子平时一点一滴的行为去着手。

生活方面,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品德上:要尊老爱幼,为人要善良真诚。在生活习惯上:讲究卫生,饭前一定要洗手。现在孩子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就是一回到家先把手洗干净,再去干别的事情。

学习方面,每天接孩子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自动自觉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自从孩子上学以来,这是她养成的比较好的习惯。基本上不用家长再去督促,每天的作业都能在第一时间里完成,做完之后再检查一遍。

安全意识方面,我们教育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过马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做有风险的事,有不安全因素的事情一律杜绝,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习惯的作用是巨大而又顽强的,其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百倍的毅力和努力,是很难加以改变的。正如俗话所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习惯对于每一个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长期受环境影响,潜移默化所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我们家长不能忽视从小对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典范,其次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为孩子今后的成长之路做好铺垫。

学生王朗宁

篇2:关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家庭培育孩子的根本问题,首先在于成功培养孩子的习惯。因为这一代家长没有养育独身子女的经验,家长把孩子看得太重,溺爱太多,才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不能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反复思索过这句话,感到极有道理。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好习惯要趁早培养。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在我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主张大人“放手”小孩“动手”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习惯培养必须从小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首先要确定规范,提高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我讲一个故事就可以看到确定规范对习惯养成的作用,做父母的都特别希望老师关照自己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容易喜欢,在班里容易受欢迎?有礼貌的孩子。女儿就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到哪个地方都自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一个女孩,善解人意,待人彬彬有礼,甚至给我们家打电话的人都会惊叹:哎呀,你的女儿太可爱了,我什么时候一定要见见她,因为从电话中仿佛都能看到这个小女孩可爱的样子。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接电话,一拿电话就:“喂,您好,请问您找谁?”如果妈妈不在,她会说:“我妈妈现在不在,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她吗,需要让她给你回电话吗?”对方不挂电话,她肯定不会放下电话,都是先让客人挂电话之后自己才放下电话,如果不能确定对方是否比自己先挂电话,也是先按下电话听筒下面的按钮,再轻轻放下电话听筒。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这样做了,所以她很自然就养成习惯了。我说这样对方就不会听到很不礼貌的“咔嗒”的一声。而有些孩子不是这样的,接电话,开口就是:喂,找谁?不在!挂了。这就是习惯养成。一位小同事,都大学毕业了,接完电话“咔嗒”,挂了。我问她你不觉得这样不礼貌吗,她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呀。这是家长的失误。

女儿小时候到同学家里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后来同学的家长的说“我一看你的女儿就很有礼貌,别的孩子都在乱疯,而她很有分寸,还劝别的同学要注意别把阿姨已经做好的饭洒上灰尘了,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分得很清楚。”

在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六一”儿童节,我带着她去“麦趣儿西饼屋”就餐,刚好赶上店里在搞活动,在屋顶四周挂了许多小礼物,可以送给孩子,别的家长抢啊,有的甚至踩到桌子上去“拿”,我就告诉她这样很不礼貌,他们的行为很不文明,首先他们的家长就不对,怎么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呢。一个大厅里只有我和我女儿很安静地在看这样一场闹剧,服务员小姐很赞赏地看着我们,说都象你们这样就好了。这样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哪些行为不对,不该那样做,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无巨细,都要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为习惯了。

比方说写作业,从一上学,我就告诉她,我不会象有些家长那样陪你写,这是你自己的事,回家后先把作业写完再去做其它的事。所以我们到目前为止,从没有陪着写作业写到很晚的事,朋友很是羡慕,说你怎么这么轻松,我说你给她养成习惯就好了,自己也就轻松了。

再比如,看电视,不写完作业不要看电视,她就习惯了。从不因为看电视而耽误写作业。

还有,对电视节目,我说要有选择地看,对你今后有帮助的,增加历史、地理知识的,可以看。至于一些肥皂剧,一些情感剧等又浪费时间,又对你的发展没有帮助,不能看。连我都不看。她也就习惯不看了。

还有就是每天整理书包,她曾经抱怨说别人的家长都是每天给孩子整理书包,我说这也是你自己应该养成习惯的事,每天整理一下书包,看明天要带什么东西,该交的作业都写完了没有,有没有美术课及手工课要带的东西等。别人的家长帮他们整理了,看上去是对他们好,实际上不利于他们培养独立做事的习惯。

对于道德修养习惯,比如尊老爱幼,上公共车给老人、孕妇让座,不乱扔垃圾等她很小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家里有老人与我们一起生活,有什么好吃的,从来都是先给老人。因为从小就这样,已经习惯了。

三、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

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时候她觉得很累,我说重在坚持。我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她,我说妈妈都这么“老”了,我不用继续学习也照样能过得很好,可是为什么坚持不懈地一直学习呢,我是在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我又要上班,又要学习,累不累,上研究生班的时候,几百人参加全国英语统考,只有极少数的人过关,妈妈过了,给你做榜样。

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认为要分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

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所以她也很守时,从小就坚持早起,宁可不吃早饭,也不迟到。

步骤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要训练很长时间。

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小孩一定要及时的表扬。

当她有可喜的进步的时候,鼓励和表扬她,她就很有信心。

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鄙视、反对,她回来也经常给我们说哪个同学老师表扬了,为什么。哪个同学被老师训了,又是因为什么。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做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我认为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是我女儿小时候常挂在嘴上的。我很早就培养女儿自己吃饭、自己洗脸等生活技能。从她上幼儿园之前开始,我就让她自己吃饭,尽管吃得桌上、地上、身上到处都是饭粒,我也坚持让她自己吃,慢慢地她就养成了独立进餐的良好习惯,那种孩子前面走、大人后面跟着喂饭的镜头在我孩子身上从没有出现过。我始终坚持:女儿能做的事我就决不代劳。从她上幼儿园时候起她就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我一个同事他的女儿和我女儿一样大,都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晨还要给她穿衣服,我说我只记得在她三四岁以前给她穿过衣服,之后再也没有管过她了,都是自己穿。2.孩子不会做的事学着去做,养成孩子为家服务的习惯

做家长的不要老是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在她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坚持让她吃完饭后洗碗,她要踩着小凳子才能够上水龙头,朋友来了说我狠心,我说我要培养她的责任感,我给她说你是家里的成员,有义务承担家务劳动。后来搬了大房子,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保持卫生间的清洁也是她的任务。自己的衣服、袜子等都是自己洗。

第三、孩子碰到困难时自己去想,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当女儿碰到困难时,我总是鼓励她自己解决,比如她作业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我就让她自己查字典,碰到不会做的题,我说自己好好思考,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可是你下次还是不会,我在孩子的学习上培养她独立作业的习惯,在生活中锻炼她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听写,从一上学起,我就给她买了复读机,我说你可以自己先把要听写的内容录下来,然后放给自己,写下来,我不会给你听写的。因此一直到现在听写都是她自己完成。所以,我们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去做、去尝试,去体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她们有一个同学的家长就给我说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专门辞职下来管她的学习,她的每一步我都给她安排好了,为什么她不如你的女儿呢,我说问题出在你自己的身上,为什么,因为你给她安排的太多了太细了,她一离开你,就不知道该怎么了,所以做不好,而我呢,因为从小就很放手让她自己做,自己思考,她养成习惯了,所以碰到问题,她知道怎么做,怎么正确地处理。

我认为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另外,就是零花钱的问题。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当你需要的时候买它,它再贵也是值得的,当你不需要它的时候那么它再便宜对你来说也是贵的,而且是一种浪费。在她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根据我家里的情况每周给她一次固定的零花钱,四五年级的时候改成半月一次,明年开始每月一次。有时候还没有到下次发的时候她就花完了,再要,没有。能不能把下次的先给我,不行。我说妈妈能不能到总经理那里说我这月的工资才几天就花完了,能否把下月的提前给我,她说不行,我说好,你也同样不行。因此她很有计划,还常常略有节余。因为她有自己可支配的零花钱,所以不是给她的(我们从不上锁),既便放在茶几上她也从不多拿一分。

这学期到了新的学校,有一个不小的飞跃,一开始她不太适应,她父亲就给她打了一个比喻:你的初中阶段,就好象长跑,有好几个方阵,你可以在第一个方阵,也可以暂时在第二个方阵,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当冲刺的时候还能猛冲就行了。几次考不好没有关系,现在觉得压力大也是正常的,好好调整一下就行了,她很快就适应了。后来就很轻松。当然这也和老师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

总之,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些空闲时间来自由安排,我从不强迫她参加任何课外学习班,我觉得她应该有一些空闲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始终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棒!

篇3:如何培养小班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重视表扬, “忠言不逆耳”

批评的本质是惩罚, 是对人的一种否定。要想改善人的行为, 鼓励总是比惩罚效果更明显。千万不要滥用惩罚, 因为惩罚是消极的, 尤其是过度的惩罚, 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还会扭曲被批评者的行为。忠言为什么就一定要让人听了难受呢?医药科学发展至今, 许多“良药”或包糖衣, 或经蜜炙, 早已不苦口。语言科学发展至今, 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与语言艺术, 也可做到“忠言不逆耳”, 老少皆喜听。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视角中, 表扬是一种正强化物。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强化”, 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的形成都与强化和强化物有关。表扬是一种对人类个体行为进行正强化的刺激, 是奖励的替代物。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大量实验揭示出, 不管是动物还是人, 一种反应或行为如果受到奖励, 那么这种反应或行为在其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同样道理, 幼儿的某种行为如果受到表扬, 那么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二、强化训练, “习惯之为常”

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习惯,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不断强化, 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 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 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者们就非常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 重视言行一致的作风。荀况有言:“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智育行之而已。”古代人把他们的道德要求编成《三字经》《朱柏庐治家格言》等, 让人们牢记并按照要求反复训练, 效果非常明显。

幼儿年龄小, 有些技能不仅需要培养, 更需要训练。如在培养幼儿洗手的习惯时, 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 一-二-三, 小手甩甩干。最后去找自己的毛巾擦干手, 挂挂好。”“前紧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在习惯培养中都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有耐性, 持之以恒。

三、立足游戏, “寓教于乐”

例如, 有的幼儿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后, 出现吸吮手指的习惯, 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的习惯时, 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 教育幼儿保护手指, 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 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 以免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针对个别吸吮欲望特别强烈的幼儿, 我们就用怀抱、抚摸、玩具等方法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慢慢地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提起游戏, 人们总是自然地联想起自己的娱乐活动, 把游戏与生产、劳动、学习相区别。但是, 婴幼儿生活中的游戏并非如此简单。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John Dewey) 认为,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在幼儿阶段, “生活即游戏, 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 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幼儿心理的发展, 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 运用模仿和想象, 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现实生活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幼儿通过扮演角色, 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物体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游戏设计, 达到对幼儿养成教育的目的。

四、树立榜样, “不令而行”

Bandura 1967年创立示范法 (Modeling) 。他认为, 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 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 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因此, 模仿与强化一样, 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榜样示范的特点在于:通过榜样的言行和思想活动及展示其成长过程, 把高深的理论内涵具体化、人格化, 使儿童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从而增强老师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在幼儿园里, 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们的交往了。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将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 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 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 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 在班内选出了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值日生, 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 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 如亲亲小脸蛋、或是戴小红花、发红五星等, 让更多的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值日生, 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五、借助家庭, “群策屈群力”

全面配合, 这一点至关重要。儿童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三位一体, 互相配合。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宏观上来说, 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 尤其是全班教师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带班老师还是保育老师, 我们看见垃圾都能及时捡起, 玩具的摆放位置都一致要求, 从不马虎或者擅自更改。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 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是长期的教师, 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 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 其身心成长关键在家庭, 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

因此, 针对家庭中对幼儿溺爱过度的特点, 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开家长会、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这些不良行为的弊端, 提出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及老师对幼儿的要求。

篇4:关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几点思考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是拥有电视和互联网的时代,小孩喜欢看电视,这很正常,但无休止无节制的看,则有害无益。看电视是一种学习,但是被動的学习,是被动接受,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比如:孙悟空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说他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如果是看书,你可能会思考,怎么翻,向前向后向上.……等等想了很多,可以发挥你的想象,这是抽象思维。可电视一看,孙猴子就定型,就那么一回事,这是直观形象思维。再说,边看电视边吃饭,长此以往,养成坏习惯,干啥事都不专心,更别说学习了。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边做数学题边听音乐,效果比专心做题的差的多。对于长时间痴迷电视且什么都看的孩子,心理学家做过跟踪调查,这样的孩子人生态度消极,对人或事漠不关心,长大后表现平平。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确实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我们应善于从小事里发现大道理。

首先,让我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心理学上讲,A习惯+B习惯+C习惯=个性,好的个性是多个好习惯的总和,故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决定命运。只要我们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一个从小养成了好习惯的人,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或者具有突出的成就。

教育学上讲,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语)。作为家长、老师,教是为了不教。试想:一个已养成了好习惯的孩子,还用你苦口婆心的教吗?至少不用多教、多说。换句话说,一个养成好习惯的孩子,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些名人、伟人对习惯也很重视: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另外,从实践经验看:(1)无数优秀杰出的人才皆源于小时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2)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访谈过200名高考状元,他认为这些状元们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总结高考状元的父母培养孩子的六个秘诀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近几年我县高考的优胜者,特别是我省的文科状元何文君就是良好习惯的最大受益者。(3)经调查中发现,孩子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水平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

作为家长或老师,可能有这样一种认识,现代的孩子生活在信息时代,难教育。而我要说好教育,教育孩子教育什么?就是培养习惯,咱们应该认同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他说的没错,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那如何培养呢?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家庭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不荣忽视。学校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做人做事的重要场所,更要重视。

2.应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家长,你是一个酒鬼、赌徒,想要孩子洁身自好,可能吗?要求孩子讲诚信,可作为教师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能做到吗?

3.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的习惯养成是一个不断提醒、坚持训练的过程,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都有可能,但好习惯一旦形成将受益终身。

4.树立目标,严格要求。教育孩子,首先要讲清道理,其次要严格要求。让其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会有什么害处。比如:我儿子能养成按时看电视、放学后先完成作业、不边吃饭边看电视等习惯,就是这样教育的结果。不过有时要做到宽严相济,特殊情况特别对待。比如就孩子看电视来说,有时遇到好的节目,孩子不能立即摆脱诱惑,我们可以让他再持续几分钟,来个迂回来点艺术也是可以的。

5.家长应和学校、老师搞好沟通,通力配合,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学校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保证,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5: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所有的老师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们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感谢你们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我很荣幸的在这里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话题与在座的各位家长共同交流、探讨。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薪酬也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如果大人不及时纠正和教育,他翻惯了,就成了习惯。

。因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人们都受到习惯的约束,一旦养成了好习惯,终身受益。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的那样:“人生的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

咱们的孔老夫子说得很好,他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成若天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致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有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后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俗话中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儿时的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科学研究也表明,3岁至12岁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能否抓住这9年的关键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成了决定小孩命运的重大问题。在座的各位家长,对于你们的孩子来说,现在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时期。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如果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能够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到了高年级,他会觉得轻松一些,作家长的您在管理孩子方面也会觉得轻松一些;如果孩子从小连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到了高年级,您就会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教。我们就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跟我们反应,说他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说他们在家是天天在管,可孩子就是不听。有的还说他的邻居的孩子几乎没有人像他们这样天天管,可孩子就是听话多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其中肯定有一条,那就是习惯的问题。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嘛。好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事,一旦坏的习惯成了自然,就很难一时让孩子改掉。

因此,我们大家应该共同认识到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去改变孩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家庭对孩子习惯形成的影响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有良好的家风。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

家庭环境从孩子一出生就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形成。好的环境使孩子能保证健康成长。有些孩子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如:任性、易发脾气、激动、挑吃挑穿、不爱惜东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合群、不关心他人、妒忌心重,自我为中心,自卑等等。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因为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没有一位父母告诉自己孩子,走路要像自己一样走,说话要像自己一样说,但天长日久,潜移默化,有不少孩子与父母几乎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事实上我们还常常发现我们家长身上的一些好习惯孩子没学到,相反,坏习惯孩子却学到的不少。所以,我今天在这里不得不提醒大家,当我们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习惯差的同时,您是否想过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可能就是您给予他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时候,作家长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我们作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习惯,但生活中真正要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不是我们的孩子难教,而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比如现在有

很多的学生向我们反应,他的父母迷上了打麻将,有时忙得连饭都没时间做;还有的学生悄悄地在日记里告诉我们,说他的父母不爱他,动不动就向他发脾气……就像这样类似的事情我想还有很多,虽然都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小事,但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我们的孩子现在虽然只是个小学生,但是我们不能小看他。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来自多方面媒体的信息使我们的孩子们所知道的东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作为孩子,他可能不知道打麻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当他回家看到满屋子的人吵得他做不好作业时,或者是您因为打麻将没给他做饭时,他心里肯定明白您这样做是不对的。时间一长,当您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迷上了游戏机,或者是好长时间没做作业等等一些坏习惯和您的孩子成了好朋友时,您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您自己教给孩子的,而我们家长对孩子养成的坏习惯除了训斥、打骂、怨恨以外,还有什么呢!恐怕很难从我们自己的身上去找找原因。

做父母的都特别希望老师关照自己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容易喜欢,在班里容易受同学们欢迎呢?我想最起码的是习惯好的孩子。当然这里的习惯从大的方面说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又包括卫生习惯、与人交往的一些基本的礼仪习惯等等。举个例子来说,我认识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上小学、上中学是人见人爱,到哪个地方都自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女孩,她善解人意,待人彬彬有礼,甚至给她们家打过电话的人都会惊叹:哎呀,这个孩子太有礼貌了,因为从电话中都能仿佛看到这个女孩的微笑。这个孩子接电话时总是很有礼貌地说:“您好,请问您找谁?”如果她妈妈不在,她会说:“我妈妈现在不在,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她吗,需要让她给你回电话吗?”对方不挂电话,她肯定不会放下电话,都是先让客人挂电话之后,自己才放下电话。我们有些孩子就不是这样的,接电话时,开口就是:喂,找谁?不在!挂了。有时候连爸爸来的电话都不听清楚,就挂了。这个孩子为什么那么有礼貌呢?那就是习惯养成。小的时候妈妈就跟她说:“凡是给咱们家来电话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客人,对客人一定要热情,要抱着愉快的心情接电话。接电话先说您好,请问您找谁,然后该谁接电话谁就接电话,该做什么记下来,而且要后挂电话。”这就是礼仪习惯,是非常非常细致的礼仪习惯。而我们的孩子们礼仪习惯怎么样呢?

我也听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父母常给老师说起他孩子特别任性,任性到什么程度呢?说有一次中午这个孩子回到家,看见妈妈没做饭,一下子就不高兴了,妈妈再三给他解释,说是今天的生意太忙了,还没来得急做,就准备给孩子炒鸡蛋饭,孩子就耍起脾气来,说:“没菜我怎么吃呀,你就是不喜欢我。”妈妈连忙安慰孩子说:“我怎么不喜欢你呀?你看,你身上穿的这套衣服就是我给你买的,多好看呀。”

而孩子却反驳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一点都不好看。”说着说着,就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的脱了扔在地上,最后就光着身子愣在那里。后来这个妈妈又给孩子说了不知多少好话,孩子才勉强穿上衣服。当这位妈妈给老师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老师几乎都不感相信这是真的。我们也可以想像一下,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好好学习吗?对我们老师的教育他能接受吗?像这样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我想在座的家长们,你们也许曾经也有过面对孩子的无礼而使您伤心的时候。作为老师,面对家长教育孩子的这些困惑,我们也感到无奈,感到心痛,同时更多的是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们学校,可以说,没有哪一天,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在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今年开学以来,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任科教师,课堂上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除此之外,我们每个星期都有专门的品德课和班会活动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哪怕就是在课间,在中午,我们也能常常看到老师们在对个别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教育。虽然我们还不敢说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但至少我们在为孩子们能养成好的习惯在作积极的努力。同时,我们学校也迫切希望我们的作法能得到所有的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希望你们能和我们老师一起来共同培养孩子,为把我们的孩子一个个培养成材作出我们应尽的职责。

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每当教师接任一个新的班级时,家长对教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这个孩子就交给您了。”作为老师,我们深深懂得这句话的份量:那就是一份责任。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49个孩子就是49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必须对所有的孩子负责,对所有的家长负责。所以在工作中,我们的老师一直都在努力的做着,尤其是孩子们的习惯培养。可孩子们习惯的培养单靠老师一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就拿现在许多孩子迷上网络游戏这件事来说吧,如果孩子在学校,我们老师可以从时间上来控制;可是如果在课外,我们是很难控制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孩子一旦玩游戏上了隐,对学习的影响就很大,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家校不结合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很难改变这个坏习惯的。又比如说,在品德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教育学生回家要主动和父母打招呼,孩子一进家门就会说:“爸爸,我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也许我们有的父母就不习惯:你叫唤什么呀?回来就回来吧,罗嗦什么啊。这时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也许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会说了。实际上,要孩子学会关心,过去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传统,叫请安。孩子上学,走的时候得打招呼,回来的时候,要问候家里人,出去玩的时候,也要说一声去哪里,父母都要积极回应他。要让这个打招呼的行为成为每个家庭的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如果我们的家长在生活中不注意去关心你的孩子,去了解你的孩子,去发现你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我们做老师的也是爱莫能助。所以,我代表我们学校的全体老师,衷心的希望各位家长同志们,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共同培育我们的孩子。

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家长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家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家里有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孩子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调查表明,许多学业不良的儿童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经常约些

朋友晚上打牌,撮麻将,闲聊,下馆子喝酒,上网打游戏等,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呢?

其次,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态度也要重视,家长可以对孩子讲述自己小时侯的趣事,向孩子传达一些自己对学校的美好向往、美好的记忆信息,努力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否则如果家长给孩子传递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学、学校生活多么枯燥无味等消极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对学校生活的概念会是什么样的。有时侯,家长可能对某个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您可以和我们老师们进行沟通,但从教育好孩子的角度出发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不是,这样不但破坏了老师的威信,以至教师今后很难开展对孩子甚至是其他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且也会使孩子陷入了两难境地,使孩子心目中的两类权威发生冲突,让孩子觉得不知道听谁的好了,更有一些孩子乘机钻空子,利用你充分信任他的心理说谎骗家长和老师。

2、帮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①学会生活自理,承担一定的家务。上学穿什么衣服让孩子学着自己找,不要怕他找不好;早晨起床让闹钟叫醒;自己整理书包,当天要上什么课,让孩子自己看课程表;让孩子倒自己房间里的垃圾等。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大人的事帮着做。

②专心、快速地做作业。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而又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要求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小孩子做完作业,家长一定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就算你看不懂你也要看,至少看看字迹是不是清楚,本子是不是干净。

③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培养孩子勤动脑的好习惯,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④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长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但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由于学生年龄小,家长最好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如果家长一味地只要求孩子自己读书,不做积极的引导,也是很难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因此,我们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3、矫正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对着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坏习惯: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是学习习惯不好;品德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品德习惯不好。怎么办?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妈妈姓高,她的儿子上三年级,学习坐不住,写1个小时的作业,能站起来大概有10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没有;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外面玩儿。妈妈陪着他的时候,他老想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就是坐不住。你看,这样做作业,学习成绩能好吗?

学习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高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她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这时,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高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

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坏习惯,学习坐不住,老站起来,有的妈妈往往会说:“儿子,学习就是学习,不许站起来。”你只要说不许站起来,你儿子屁股底下立刻像有钉子一样,那个难受劲,非站起来不可,肯定要站起来。你不让站,他忍着,一会儿还是得站起来。这是神经系统在工作,在不屈不挠地工作。所以说这样做是没用的,遇到孩子有了坏习惯,想一下子要孩子改正,那是不可能的。

以上事例说明,无论是要培养孩子的一个好习惯,还是帮助孩子改掉一个坏习惯,我们做家长的除了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还要在孩子的身上多花费一些心血,多了解孩子,多关心孩子。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打骂孩子,羞辱孩子,始终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或者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按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或者给予过分的溺爱等等,都只会适得其反。请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我们以此和各位家长共勉。

篇6: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晃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这学期我和孩子一样学习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开学初我每天焦虑紧张,担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过了适应期我开始担心她的学习成绩,每次默写、测试都会很在乎她的成绩,总是会拿孩子和班里成绩好的孩子比。为了这个我咨询了陈老师、身为老师的同学、朋友,在一番了解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一味地望子成龙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让她对学习成绩的好坏过于在乎以至于不敢说学习成绩。所以教育孩子取决于我们做家长的态度同时也取决于我们做家长的能力!

这学期我们慢慢的摸索出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正确辅导孩子学习的小方法,下面我就举其中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案例简介

开学一个月过去了孩子的拼音过关很顺利的通过了,当然我也非常的开心,慢慢语文教学就进入了识字和课文的学习,其中有生字、二类字和扩词的学习,生字是每天都会着重学习的,每天的家庭作业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的完成读一读二类字、扩词。本以为按照老师布置的这些孩子肯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一天孩子回来说自己的位置调换了,当时我就认为是不是孩子爱讲话的坏习惯才会换位置的,于是我就联系了陈老师,了解到换位置的原因是孩子每次默写都会去看同桌,这表明孩子肯定是默不出。知道后我马上反思是不是自己辅导作业时哪里出错了,想来想去每次在家二类字默写,孩子都能墨出来怎么会到学校就不会呢?于是我还是每天认真的按照老师的要求辅导孩子。没过几天学校开了家长会,我翻开孩子的默写本一看吓了一跳居然只有30分,当时我就想找个洞钻进去,太丢人了怎么只有30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反思和考虑了很多。而且在这段时间的一次二类字测试中孩子做的也很不理想,52个二类字错了9个未完成23个,同时通过老师那了解到孩子看题理解的能力还不行,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二、案例分析

1、学习的状态比较松懈

由于暑假里孩子参加了外面培训机构的拼音学习,所以正式一年级后的拼音学习就相对的比较轻松,当然我也是相对来说轻松地很多。一个月下来孩子和我都是处于比较松懈的状态,到了正式识字、课文的学习中这种状态就不行了,慢慢的孩子的作业中就出现了问题。

2、辅导作业时家长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表面完成就好了。

每次辅导作业时我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几遍二类字和扩词就完成了,每次默写也都是先让孩子读一下马上就默写,而且这个过程中自己就去忙自己的事情没有陪在孩子身边,等孩子默好了通知我就去看一下正确的就好了。

3、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好

其实我自己在家就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现在的家长都是手机不离身,低头一族,所以孩子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老师每天都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可每次孩子都要求我读给她听,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

三、辅导措施

1、首先摆正学习态度

每天孩子放学后都会马上做作业,这时我就会放下所有手头的事情,和孩子在书房完成家庭作业。平时也会和孩子聊些学习上的事情,告诉孩子除了课文、生字、笔顺要牢牢记住外二类字和扩词也是要牢记的。让孩子明确学习的内容、调整好

学习的态度。

2、做好预复习,保证孩子牢牢的掌握好所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掌握好二类字,我在网上购买了和教材同步的字卡,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都会复习之前所学的内容包括课文、生字、笔顺、二类字和扩词。当然开始孩子会觉得很累,我用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引导孩子完成这个比较乏味的复习任务。比如能一次正确背出二类字的读音就可以休息2分钟或其他各种奖励方式,当然也有相应的惩罚方式这就根据家长自己的方法来定了。慢慢的孩子就适应了每天要复习的学习任务,就会越来越认真。另外每次上学路上我都会拿着前一天学习的二类字字卡让孩子背出相应的读音,当然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也会及时的解决。有时候有些字孩子总是会不记得,我就会把这些字按照结构拆分出来,让孩子利用已学的字来记住新的字。比如说“杏”就可以拆分为“木”和“口”这样方便于孩子记住这个字。除了复习这些当然还是不够的,每天还需要认真的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比如预习生字时可以问一问孩子这些生字可以如何的组词、笔顺、结构等等,当然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一些相关的组词、笔顺、结构等以便孩子更好地去认识和记住这些生字。比如说“果”独立体、笔顺8笔、可以组词

为“果园、果树、苹果”等等。

3、家长做好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经过和陈老师的沟通下了解到孩子看题理解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老师的推介下购买了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每天睡前都要求孩子自主的阅读。当然刚开始孩子是不会主动阅读的,因此我利用沙漏这个工具来督促孩子阅读。我买了个10分钟的沙漏要求孩子阅读到沙漏漏完就可以了,刚开始自己陪在孩子身边一起阅读,慢慢的让孩子自己阅读,这样来养成阅读习惯。在学校组织的心愿家长课堂上,李昌林老师说的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榜样,想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

四、温馨话语

1、平时要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了解孩子在学校有哪些朋友,得到了老师的哪些奖励,当然还有一些遇到的问题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中的都可以。

2、在辅导孩子作业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最好的状态来引导孩子正确的对待学习,遇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解决,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辅导孩子,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3、平时还是需要多和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以便家长更好地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7: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快乐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待生命的精神境界。人都期望、追求快乐,愿一生与快乐为伴,性格快乐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遭遇挫折时,就不会灰心丧气,而始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快乐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怎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营造一片恬静的绿洲?性格快乐,就能让孩子换个角度面对生活,自觉避开沮丧消极情绪的困扰,机敏地实现情绪上“多云到晴”的转换。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应当注意这几方面:

1、提供快乐环境,营造生活和谐家庭

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快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营造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些民主气氛较浓,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有事主动与孩子商量的家庭,其子女性格往往健康、开朗和活泼;而那些由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听家长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的家庭,其子女的性格往往沉默、消极、畏缩。家庭消积情绪的信号,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应恩爱,相敬如宾,让家庭充满朗朗的笑声,让家庭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在幸福快乐的大本营里健康成长。

2、给予真诚鼓励,培养孩子积极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当孩子稍微有点进步时,要大声称赞,充分肯定,不能拿孩子和别人比,以为孩子的进步不值一提,与别人相差甚远。家长应常常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好家长会让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在于他们永远一帆风顺,而在于他们的适应能力强,拥有好的心态,能很快振作起来。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永不气馁。同时,还应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得到心理上的调适,不断强化坚忍的心理素质,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放手追求快乐,给予自主权利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追求快乐。对孩子适度放权,让孩子拥有活动的安排权,学会管理自己,让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支配权,锻炼其理财的能力;让孩子拥有交往的自主权,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家长不过多地包揽孩子权利范围的事,而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体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家长所要做的只是适时引导,培养他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将这种追求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今后的成年生活之中。

二、引导孩子树立学习动机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不仅要关心和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增强兴趣,树立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种好奇心和吸引力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事业上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是因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英语,别人家的孩子上奥校,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奥校,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钢琴……。诸如此类,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这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这是许多孩子成绩不如意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懂得学习重要性。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2、养成习惯,磨炼坚强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可以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寻求获取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作为家长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完成作业。定期、定量设置练习,布置作业等都是在养成教育方面经常运用的具体措施。在此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良好行为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调节。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自我能力,加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练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三、培育孩子探究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学校虽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也是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意识方面,该做些什么呢?

1、带领孩子接触新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再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身处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还可以逛动物园、公园等。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2、正确对待孩子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家长如不能回答,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不时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种思路想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防止定向思维的形成。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

3、有意训练孩子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训练的方法一般有:

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

2、许多家长平时都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

3、看文字画。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

篇8:如何培养孩子看电视的良好习惯

首先, 电视是孩子的课外课堂, 是生动的教科书, 又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常言道:“一张画胜过千言万语。”而电视正是一种以生动的画面, 辅以语言、音乐的视听媒体。其画面、动作与声音同时刺激孩子的感官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扩展了其视野, 丰富了其知识、经验, 提高了其文学、艺术中的形象思维, 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其思考能力, 激发想象力, 因而也促进了其智力发育。当家长的应该充分利用它, 引导和帮助孩子懂事明理, 增长知识, 开拓视野。其次, 孩子过分迷恋电视, 对学习、身体、性格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家长陪伴

现代社会, 尽管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 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地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看电视, 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通过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来帮助孩子理解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使用电视来表达你对不同的主题 (性、爱、工作、行为、家庭生活) 的感受, 以及解释一些混乱的状况, 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育你的孩子去提出问题并且从看电视中获得一些知识。这样不仅能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而且还能避免一些电视节目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

2. 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自己要作好表率, 才能对孩子有说服力。父母自己先要做到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尽量不要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打开电视机。父母看电视不让孩子看, 电视所产生的视听效果, 同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家长们只好作出牺牲, 忍痛割爱, 不看电视而陪子女做功课。如果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限制孩子的手段又有强制性, 就会激起孩子的好奇与逆反心理。

3. 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跑步、旅游,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鼓励孩子多找同伴交流, 锻炼他们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

4. 多给孩子关爱

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园, 让孩子时刻能够感到家的温暖, 不要因为忙碌而忽视孩子的感受, 也不要以为给孩子充足的物质, 就不会再担心孩子会怎么样, 要真正读懂孩子的心, 知道孩子的真正需求。

5. 与孩子约定节目内容和时间

先说好规则, 可减少争执和赖皮的机会。比如说, 周末就和孩子讨论下周可看哪些节目。合理排出他们学习、休息、看电视的作息表。像吃饭时不能看电视、功课没做好不能看或是看到几点就要去做功课, 都要事先跟孩子说好, 比如规定每天完成作业后, 可以看半小时电视。周末、双休日和寒暑假可以适当延长看电视的时间。可以用看电视作为对他们的奖励, 培养他们信守承诺的习惯。节目看完了, 一定要关掉电视, 而不是让孩子“挂”在电视机前, 随意浏览, 增加“恋战”的机会。

篇9: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

早晨来园时,陈陈眯缝着眼睛打着哈欠,慢慢悠悠地来到幼儿园门口,老师一看赶忙迎上前去询问:“陈陈,你怎么没精打采的,是不是没有睡醒呀?”陈陈没有回答,妈妈赶忙说:“没错,昨晚睡得很晚,今天早上怎么叫也叫不醒。”老师说:“陈陈,我们做个约定,如果你每天都能在九点前睡觉,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好吗?”陈陈点点头。可是,还没到午睡时间陈陈就已经困得又是哈欠不断,做什么事情都没精打采。终于熬到了午睡时间,老师以为这回陈陈还不得赶紧美美地睡上一觉,补一补昨晚的睡眠不足,可哪想到,陈陈躺在床上玩起了被子,一会把被子横着,一会又将被子竖起来……刚才的困意全没了,还时不时地碰碰旁边床上的小朋友。

分析:

小孩子贪玩不爱睡觉,又没有时间观念。在家里晚上迟迟不睡,在幼儿园也不喜欢午睡。即使已经困得很严重,仍然坚持做些“小动作”。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像陈陈只是其中的一例。老师要及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并和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虽然短短几句话,但通过这种有效沟通,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来帮助孩子了。家长也要主动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老师,这样更有利于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措施:

根据孩子不爱睡午觉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同心同力,一起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可以尝试下如下方法: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良的午睡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正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孩子开始睡不着,教师就坐在他的旁边,拍拍他或讲个小故事,帮助他午睡。慢慢地他能睡一会儿了,如果醒来,为了让他不打扰其他小朋友的午睡,教师可以让他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教育最好的途径,如果幼儿好不容易在园养成的习惯,回家不同步要求,老师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所以,周末家长在家也要尽量保证按照幼儿园的午睡时间来要求孩子午睡。

睡眠室的布置

为幼儿创设轻松、舒适的午睡环境十分重要。在睡眠室,老师应尽量创设可爱的卡通图案,比如米老鼠在睡觉。这样,幼儿来到睡眠室,看到这些温馨、可爱的图画,心理上自然就要安静下来,准备午睡。同样,在家中,家长也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卡通图案的窗帘,帮助幼儿进入甜美的梦乡。

因材施教

来自不同家庭的幼儿,在来园前已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所以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在一个时间睡着。教师要了解不爱午睡幼儿的原因,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有的孩子进入梦乡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让他在不打扰小朋友的情况下,安静地躺在床上。在家里,家长也是根据孩子的不同个性,用相应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尽快入睡。比如爱动孩子的家长刚开始就可以让孩子运动量多些,陪他跳绳、打羽毛球等,等孩子累了,再和他一起做安静的活动,身体疲乏的他,很快就会入睡了。

总而言之,午睡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和老师都要高度重视起来,细心观察,想出对策,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

上一篇:国企领导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尊师重教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