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亲子关系

2024-05-18

中学生亲子关系(精选8篇)

篇1:中学生亲子关系

让家成为一个温暖的小窝

――充满温暖和关爱

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烈日当头,天热,很容易犯困,我先和大家做一个放松活动,人精神了,听讲座的效果会更好。

大家闭上眼睛,按照我的指引,做一个深呼吸,慢慢吸气,吸得越多越好,好,再慢慢的呼气,把心里的浊气和坏情绪都吐出来,慢慢地吸,慢慢地呼。慢慢地吸,慢慢地呼。下边,想象这样一个景象,想的越逼真你就会感到越舒服,效果越好。

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小岛,只有你自己,抬头看看天,天很高,很蓝;眼睛慢慢的往下移动,你看到远处的海水湛蓝,一望无际;把视线慢慢拉近,看到近处的沙滩金黄色,很细,很软,赤着脚走在上边,你感到很凉爽,舒服极了。你不由得躺了下来,你感觉从头到脚越来越凉爽了,所有的热气都没有了。你感到非常放松,非常舒服,非常凉爽。好,躺一分钟,我喊睁开眼睛,大家慢慢醒过来,大家会感到身心舒畅。好,一二三,大家睁开眼。大家是不是感觉凉爽、精神多了。

好,下边,开始讲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搞好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叫的亲子关系。现在,大多数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所以这一个孩子承担了过去很多个孩子承担的希望和寄托,所以感觉很累。不是身体的疲劳,而是心累(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啊)。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教育与成长已经成为核心的话题。家庭中的亲子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的形成。亲子教育在孩子今后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家长很少有是心理咨询师的,是不是,对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懂得的少。结果运用了些不正确的办法来处理亲子间的事情,给亲子关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亲子关系不协调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情绪;一个是行为,包括说话,这是言语行为。

先从情绪谈起,如果回家爸爸妈妈脸色不好或者怒气冲天,和父母的关系自然亲近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人喜欢正面的也就是积极的情绪。比如我们祝福人家,都是怎么说啊,是不是说祝你快乐,祝你爽歪歪,祝你天天娃哈哈,祝你心清气爽对不对。有没有那个说我要祝你伤心的、祝郁闷的、祝你上火。为啥呢,因为积极的情绪带给人的是活力,坏情绪没这功能,而人活着就需要活力,好比汽车对汽油的需求。

另一个就是行为,父母常常唠叨;不信任自己,偷看自己日记了,天天想在每件事上控制管束自己;动不动就拿别人和自己比;动不动就训斥一通;更有甚至,做得不够好,被老爸拳打脚踢。同学们有没有这种经历啊。

追根溯源,方能标本兼治。那我们先分析一下为何会有这两方面的表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能满足父母的需要。当然这些需要里,有一些是不合理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有这样一个过程。需要或者说需要未能满足――动机――行为。打个比方,今中午你没吃饭,肚子饿了,这就是未满足的需要,那就会产生去买饭或者做饭的动机,也就是想法,在这些想法的引导下,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去买饭、到饭店吃或者做饭。如果爸爸妈妈对自己有需要,在这里会表现为一种要求,要求考多少分,要求表现的那个谁一样多才多艺,懂事,之类的。

如果这个心理活动在动机的层面上停住了,只是有买饭的想法,而不去买,那就因为肚子饿而产生的坏情绪,发怒,自怨自艾,迁移怒火,这种情绪也会伴着行为出现。动机促使行动产生了,而行动又失败了的话,比如没买到,饭店关门了,也会表现出上述的种种情绪和行为困扰。

大家看,不管是那种负面影响,都是因为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缘故。在这里为何要在满足前边加个定语:合理呢。因为,如果你想午饭吃恐龙肉或者东北虎肉的话,估计不好满足。所以需要首先要合理,也就是要求的事情是合理的,可行的,这才有满足的可能。如果天下父母都要孩子成为朗朗,姚明等人,这个需要就是不合理的。

咱们今天讲的亲子关系,也是这样。亲子协调的,是因为得到了合理满足,所以身心舒畅。没有得到满足的,便会产生很多的负面的困扰,表现为亲子关系紧张、淡漠、对抗、甚至解除亲子关系,老子不认儿子了或者儿子不认老子了,都是。

在这,我先给大家讲一下四个关键期,每个人成长有四个心理发展期。听完这个,你就觉得父母实际上是很需要你从现在开始去照顾的。

第一是两岁以前,是依恋期。这时候,父母就是自己的天,是自己的神。

第二个阶段是分离期,分离期主要在2-5岁期间完成,5岁前后孩子的分离期,就是孩子开始把兴趣从家庭转向了社会、幼儿园。前面的依恋期老黏在一起,到这里,孩子独立的本领大涨,期望能自己做些事情了。和父母的关系变为引导和被引导者。

第三阶段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第三个重要的心理发展期,在青春期中人们形成的审美观、爱好、价值观、友情,这些都是在青春期阶段形成的。青春期一般是指13、14岁-

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青春期基本决定了人一生的情绪、爱好、价值。青春期之后有5-6年的青春后期,从心理学来讲是一个最不稳定时期,我们经常把这个阶段称为过渡期,因为很多青少年犯的错误都是在这段时间出现,这段时间青春期刚过,青春期时没有完全的形成自我接纳和认同,而成年期还没有到,这段时间就是一个过渡期。很多家长的痛苦,亲子的麻烦会出现在这个时间,包括出现网络依赖的孩子在这段时间很难改变。他年龄小时可以改变,在孩子13-14岁,家长只要改变一些方法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可以影响孩子改正过来,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很难和家庭交流和形成有效的互动。这时候,父母的形象一泻千里,这时候的和父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开始和父母激烈的冲突,实际上因为感到父母管得太多,想通过这种战争的方式,重新划定地盘。

第四个阶段是成年期,18-25岁是一个人形成他的社会责任感、信仰、包括他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娶什么太太、嫁什么男人等,在这个阶段基本上形成了。

而在脑发育方面,又有如下的特点。

七岁后左脑开始发育,所以这时候才让你上学,学习数学等逻辑方面的知识。俗话说:七岁八岁狗也嫌,因为这个时候体力不错了,但还不太懂事,所以会做很多让爸爸妈妈觉得不好接受的事情。

15岁以后是左脑的高速发展期,这时每个人都喜欢模型,喜欢推理,这时候孩子学数学变得非常轻松,对数学、物理学非常轻松,为什么在中学有物理学,因为我们的学科是以

心智发展等级来设计的。

16岁以后是左右脑平稳的发展期,这个发展期很缓慢,16岁以后人类的智力结构差不多完成了。就走下坡路了。

咱们心理学上有句话,孩子是父母的老师。因为人大脑从17岁左右,开始走下坡路,父母3/4的脑细胞是不活动的,而你们不是,每个细胞都跃跃欲试,充满青春活力。从这方面讲,你们的反应能力、速度比父母要优秀的多。因此,在这个方面深刻的怜悯父母,要多体贴父母,让着父母点,好比你一岁时不能走路,父母就抱着你走一样,父母老了,你也要好好照顾他们。但在社会经验上呢,不行。所以呢,要没事找事,多体验,多学习,这样离超越父母就不远了,也就又一次完成了人类的进化

下边讲几个具体方法,这些方法的宗旨是,满足彼此合理的需要,让各自的身心愉悦。第一,将父母对自己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改变成合理的你们能做到的,你们可以和父母做客观的沟通来达到,也可以寻求专职心理咨询师;另一个就是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父母的合理的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亲子关系就能够达成和谐了。从你们角度能做到的,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有:

一、做个有用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对爸爸,妈妈、同学、朋友有用,有

相当的价值。你就是个重要角色,重要人物了。这样,父母的一个合理的需要

就得到满足了这样,对你微笑就多了,亲子关系就好了。

二、灵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就

好比遇到不同语言国家的人时,你要用不同的外语和别人交流。否则,岂不对

牛弹琴。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是慢性子的,你就可以

粘一点,这样他们就比较容易相处了。急性子的呢,你要作出调整,否则,节

奏不合拍,就出现混乱了。满足爸爸妈妈各自的不同的合理的要求,亲子关系

就会是和谐的。

三、要学会没事找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心理学已有的研究证明,最好的学习方式

是体验式学习,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体验了一遍,学过一遍之后,基本就深深的刻印到身上了,想忘也忘不掉。而且,随着这种知识的增多,你就变得更成熟和富有创造性了。同时,在做事的过程中,你才能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才能让自己获得茁壮的心智成长。然后,你就有更多的能力让父母的需要得到

满足。你表现的很棒,父母还有什么动力怀疑你,唠叨你,控制你呢。

四、要知道屁股指挥大脑的道理。这个屁股,不是生理意义上那个,而是心理学上

讲的社会角色,比如你们在学校是中学生,在家里是女儿或者儿子,在同学关

系中是同伴是朋友。你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扮演规则,这个要搞懂了。

知道自己的角色了,并按照自己的角色做事,那你的这个角色扮演就是成功的,否则,就会惹出麻烦。亲子关系中的角色扮演也是如此。不能用孩子的角色来

和老师相处,不信你问你们班主任一月要五百块钱花,看看他给你不。在家里,你可以撒娇,发脾气,但你要向班主任撒娇试试看。

五、学会使用剥离法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因为,人无完人,做一件事情也很难做

到完美。猴子再漂亮,也有一个红红的屁股。那怎么办呢?欣赏猴子的灵性和

皮毛的赏心悦目,足矣了,屁股么,不是主要看点。用剥离法,将事物好的方

面,自己乐于接纳的留下,不好的那些内容,当作是碎片,一口气吹掉,或者干脆忽略掉。这样,你满眼里看到的都是积极的,美好的,你的情绪自然好,心理自然健康,亲子关系自然也就如鱼得水。我们善于从周围的人和事里汲取积极的成长的元素的话,我们就会成长的更快,更好。如果老是从人和事里边汲取消极的元素的话,生活会很郁闷,是成长的一大阻碍。不妨从今下午开始,用剥离法重新看待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试试效果如何。

上边讲到的几个方法,大家可以多用多练,否则,再好的拳谱,不勤学苦练的话,也只能是花拳绣腿,用的真事上就不好使了。

将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些观念回家和父母讲讲,以后有机会给你们的父母也做讲座,让他们能够理解你们,更好的关心爱护你们,共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我也希望能够和同学们共同成长,一起进步,活到老学到老。

谢谢大家。

提问时间。

李献友

200906

篇2:中学生亲子关系

(一)指导语:以下是描述你对爸爸或妈妈的一些感受,请选择最能代表你和他们关系的答案写在括号内,其中“1=几乎从不;2=偶尔这样;3=有时这样;4二经常这样;5=几乎总是”。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例如:我与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学习问题。我与爸爸(2)我与妈妈(4)

1.我与爸爸(妈妈)在困难时互相支持。()()

2.我与爸爸(妈妈)彼此感觉非常亲近。()()

3.与其他人讨论问题总要比与我与爸爸(妈妈)讨论问题容易些。()()

4.我感到与其他人比与我与爸爸(妈妈)更亲近。()()

5.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做事情。()()

6.我与爸爸(妈妈)喜欢一起度过闲暇时光。()()

7.我与爸爸(妈妈)花一些时间聊天。()()

8.我与爸爸(妈妈)在家里互相躲避。()()

9.我与爸爸(妈妈)很难找到有什么事情能一起做。()()

10.我与爸爸(妈妈)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二)指导语:最近6个月内,在下面这些问题上,你和爸爸或妈妈发生冲突的频率如何(可表现在情绪、言语 体上)?冲突的激烈程度如何?请选择最接近的答案,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数字。冲突的频率:“l’’表示从未发生,“2”表示总共一两次,“3”表示每月几次,’4”表示每周几次,“5”表示每天几次。冲突的激烈程度:“l”表示从未发生,“2”表示比较平静,“3”表示程度一般,“4”表示比较激烈,“5”表示非常激烈。

我与爸爸(妈妈)的冲突

突频率冲突激烈程度

例如:在饮食习惯方面。(2)(3)

1.在你的学业方面(如家庭作业、成绩等)。()()

2.在做家务事方面(如打扫自己房间、帮助家人干活等()()

3.在朋友方面(交什么样的朋友、与朋友做什么).()()

4.在花钱方面(如怎样花钱、买什么)。()()

5.在日常生活安排方面(如睡觉时间、饮食习惯等)。()()

6.在外表方面(如衣着、发式等)。()()

7.在家庭成员关系方面(如尊重、礼貌、兄弟姐妹关系()()

篇3:和谐的亲子关系,学生的心灵港湾

一、培养有效情绪管理能力, 是亲子和谐的基础

“提高家长情绪管理能力”是课题的切入点, 家长们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又正是人到中年, 承担着这样那样的生活压力, 在情绪上难免会受到压抑, 当回归到家庭中时, 往往不加控制地将不良的情绪释放出来。但这样做的结果是, 释放和传播开来的不良情绪, 不仅“传染”了家庭其他成员, 更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导致了家庭矛盾的产生, 引发了亲子关系的不和谐, 反而带来了家长新的烦恼和痛苦。在个案研究中, 面对和家长严重对立的孩子, 我们首先引导家长从自身不良情绪入手, 寻找与孩子对立的根源, 帮助家长掌握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通过家长情绪的有效自控, 缓和了家庭矛盾, 使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收获了亲子和谐的惊喜和感动。初三毕业前夕, 我们对全班学生的家长进行的情绪干预, 使得家长能主动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真诚鼓励和帮助自己的孩子积极应对中考挑战, 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由此, 我更加确信提高家长情绪管理能力是建设良好亲子关系的突破口, 以此为抓手, 可以缓解亲子冲突, 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二、关注亲子和谐, 减少教育损耗

在课题实践中, 尤其是对班里一些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的干预过程, 使我得到一个很大的启示, 我们在解决学生问题的时候, 和家长的科学有效沟通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问题。如何降低学校教育的损耗, 和家长一起形成合力, 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就不但要学会给学生“号脉”, 还要学会给家长“号脉”。有的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情绪化的, 这是学生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原因之一。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沟通也常常是针对学生的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沟通, 没有很好地关注过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有效引导。如果教师能够把教育的目光更多地放在家长的身上, 帮助他们经常地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中的误区, 使亲子关系走向健康和谐的轨道, 这样对学生、对家庭、对学校都将是大有好处的。如果现在有人问我:“班主任的工作半径有多大?”我就会把连接学生的那条线毫不犹豫地延伸到他的父母那里去, 因为只有学生、家庭、学校三方成为一个整体, 才有教育的和谐。

三、班集体也是一个家庭, 也要有“亲子和谐”

我带班一直推崇一种团队精神,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班集体荣誉感, 希望自己的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但是, 教师怎样去引导才能使班集体文化中多一些和谐的亲情色彩呢?通过这段时间对课题的深入研究, 我意识到, 班主任在工作中也必须加强亲子观念, 这些科学的理念不单是针对家长的, 对每一个教育者都是有价值的, 对学生的关爱、平等的理解和尊重, 是建设一个和谐班集体的思想基础;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处境的真诚理解和关注, 在分数和班集体荣誉等关注点以外更多地关心他们的心理困惑, 使他们始终在班集体的鼓舞下不断进步, 也是班集体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矢志不渝地共同前进, 真正形成一个有向心力、凝聚力的团队, 这样的“亲子和谐”才能为优秀班集体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教育方式的合宜, 是做好教育的关键

课题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 教育是一个有着丰富层面的立体网络, 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在课题实验中我发现,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时是我们心中经常肯定的“乖孩子”。如果他们的心理健康进一步被忽视, 长期发展下去所导致的结果将是严重的。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面前, 受教育者的需求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对不同个体采用合宜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了班集体教育实践新的需求, 如何在引导整体的过程中有效地关注个体, 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所以,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 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随时把握教育的契机, 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采用合宜的教育方式, 传达进步的教育思想, 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教育的艺术。

篇4:中学生亲子关系

一、亲子关系的教育要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学生开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指导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调查证实:亲子关系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良好,情绪平稳,能较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积极融入集体生活,乐于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得到积极发展。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指导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结合起来,把学生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作为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融入学生教育和成长的全过程。要形成以班主任老师为核心的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指导教师队伍,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对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进行记载和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身体、学习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特点,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必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做出准确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和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学校把指导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工作渗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议,使学生处理好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亲子冲突和矛盾,使学生了解处理亲子关系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要做的事情,能够主动、积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二、教师要在亲子关系的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者认为,教师和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师生关系决定其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对儿童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弥补作用,并影响其同伴交往的主动性,交往能力及社交地位等,是儿童发展与适应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在促进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方面的培养,使全体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最新的处理好亲子关系的知识与方法,通过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采取多种形式,以丰富生动的活动,增强教师和家长、学生的交流,把亲子关系的指导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努力使班主任老师包括全体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亲子关系的指

导,帮助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长要在亲子关系的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父母是影响子女最深层、最彻底且时间最长的人。学校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学生,为学生提供处理亲子关系的知识、方法和经验,也要着眼于影响家长,努力使家长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影响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真正将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影响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等途径,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教育,开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知识的讲座,使家长掌握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让父母用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而“影响家长”首先必须“影响老师”,学校要开展亲子关系教育的研究,通过亲子关系的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和经验,并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建立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机制,使家长掌握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学校要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使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积极向家长和学生传授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经验、方法、知识。途径上可以通过亲子共同参加的家长会、班会,建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家长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努力增加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搭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平台,使亲子增加交流和沟通,促进亲子关系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孝敬父母的感恩教育”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中加强以孝敬父母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教育活动,是促进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感恩意识决不是简单地知道要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能理解父母,从而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该强调用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亲子关系,使传统的伦理道德成为规范亲子关系的精神支撑。中国古代在家庭教育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育规范,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虽然繁琐,但形成了人们长期稳定有效的行为规范,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可以尝试以选修课、校本教材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利用伟统节日要求学生向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做一件帮助父母的家务活动,通过长期坚持,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理解父母,让青少年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习惯。

篇5:13如何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重点】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造成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案例引入分析

(一)案例:《她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

我来自一个单亲的家庭。我的妈妈声音温和、柔美,眼中笑意盈盈,似乎没有任何指责和她有关系。她从不愿从我的恐惧和孤独中发现问题。她觉得我什么也不缺:有一个伟大而勇敢的母亲,为了孩子而终身没有改嫁,善良、高尚,令所有的人称道。所以,她需要我无止境地陪伴。我不敢让自己讨厌她,因为她看起来是如此完美,看起来是如此爱我。但是,我心里涌动着走出这个家庭的狂潮。摘自《健康之友》

思考问题:1.文中母亲爱女儿吗?

2.女儿爱母亲吗?

总结:做母亲的,爱孩子却又不了解孩子;做女儿的,爱母亲,却又选择离开。不管哪种情况,说明她们之间缺乏一个中间环节——沟通。所以说,与父母良好沟通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我们都很重要。

引出主题: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二)联系我们自身

有一项针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当有了烦恼或不开心的事时,59.2%的学生选择向好朋友倾诉,写日记是第二个倾诉对象,只有12.4%的学生会向父母倾诉。15.4%的学生表示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无所不谈,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会看情况而定,偶尔会向父母敞开心扉交流。

前后桌一组讨论:我们中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呢?

给同学们1.5分钟的时间,前后桌一组,把分析出的结果交上来。

总结:父母身上的原因很多,不过有两个问题想问大家:

1.在你的经历中,是不是所有的中年人乃至老年人我们都无法沟通呢?

2.是不是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与父母都是这样的关系,觉得与父母沟通困难,想远离呢?

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变远了,有时还对他们的行为很反感。我们的父母就经常有这样的感慨:我的孩子小时候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自己的身边,甩都甩不掉,可是到了中学,连话都懒得跟我说,是不是从我们自身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个阶段有这特殊的特点呢?

心理断乳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生理断乳期,大概是1岁,一个是心理断乳期,在青春期前后出现,这个时期的我们,最主要表现就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要求别人的尊重、理解。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我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我们当孩子来看待,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播放视频 总结:这就是平衡逆反的表现。就是当父母与我们情绪对立时,即使父母所持观点与我们一致,我们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

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控能力还很差,我们希望父母和老师给我们一片独立的天空,但是一旦父母给我们自由,又会抱怨父母不爱我们,不管我们。

所以说我们这个时期与父母出现隔阂很正常,因为我们发生了变化,而父母却没有对我们的态度变化,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的这一特点。不过似乎也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比如说那个男孩,我们似乎也不能说这个男孩是成熟的,刚才看到同学们也在笑,感觉他在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也许这个心理断乳期是我们与父母产生隔阂的比较根本的原因。

我们怎样才能与父母良好的沟通呢?

我们已经分析了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消除矛盾,与父母良好的沟通呢?冰冻三尺,每一日之寒,这个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观看视频:介绍)

总结:这个男孩的内心深处是很想与父亲和好的,可是十几年的隔阂不可能一天化解,那么我们与父母的隔阂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甚至有时我们觉得和父母坐下来谈心不太可能,看来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慢慢的化解矛盾,达到与父母的良好沟通呢?

下面就请我们的同学先讨论,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析案例。

在同学们提出的基础之上,加以总结并提出老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最忌讳的:抗争,抗争是沟通的毒药。

“争辩”、“抗争”是对立的,对立中无法找出“交集”。愿意被子女说服,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非常少,纵使“抗争”获胜,结果也不会“融洽”。(比如说我们在与父母长时间的生活中,难免产生误解,父母就会指责我们,然后我们就用更高分贝的声音来顶撞,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即使父母最后说不过你,生气的走了,你会觉得自己是真正的胜利吗?)

博取信任:相对付出与行为配合。

相对付出,是要有好表现,在与你的要求相关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为。例如你争取隐私权,不希望父母拆看你的信,你要表现行为正常.没有“神秘人”与你交往,没有“怪”电话找你,按时回家,这些都是可令父母信任你的行为,在你做到这些之后,你要求隐私权,十之七八可以如愿以偿。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交流的4个技巧。

技巧1: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合。“时空”选择适当,就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最佳场合饭桌上:推荐指数:★★★

一边扒着饭,一边给爸妈讲讲学校里的趣事。遇到观点不同的时候,就赶紧低头扒饭,万事太平。不过要讲究饮食卫生。

看电视或休息时:推荐指数:★★★☆

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一般都很休闲,心情也比较轻松,可以边看节目边聊天,既不浪费学习时间,又可以及时和家长交流。

一起做家务活时:推荐指数:★★★★★

帮妈妈洗菜时,或帮爸爸浇花时,和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这时候大家都会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活动中而不是话题里,这样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冲突和尴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让老爸老妈知道你已经长大了,会帮父母分担生活中的一些工作了,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

最佳话题(提问)

父母童年往事:推荐指数:★★★

聊天时不妨让父母讲讲他们自己一些值得骄傲的少年往事,让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与你敞开心扉。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你目前的经历和感受。

学校趣闻:推荐指数:★★★☆

今天在学校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高兴的气愤的苦恼的,一骨脑儿倒出来。这一类的话题轻松有趣,可以让父母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还可以让他们熟悉你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必对你事事放不下心来。

生活琐事:推荐指数:★★★★★

多和父母谈谈你生活上遇到的点滴,不仅可以给你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

技巧2:“迂回”是两点间的快捷方式。

“迂回”是间接沟通,有些事,可以藉第三者对父母转述你的问题,也许是阿姨、舅舅,总之,是一位与你父母关系好、谈得来的人,他的转述,可以加上劝说,常常可以打破沟通的僵局。

间接沟通还可以借助文字的魔力。

有时候当面讲不清楚,或者父母无时间听,你可以写一封情文并茂的信,以打动父母的心,父母看到你写的信或小卡片,会有思考空间,想想是不是你说的有理,你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爸妈生日,写个祝福小卡片,讨父母欢心,对沟通有很大的帮助,这称为“垂直式单向沟通”。

技巧3:用沸腾的水泡茶。

泡茶一定要用沸腾的水,如果水不开,则茶叶不落,泡不出味道来。如果有好几壶水在你面前,绝对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一定无法泡出好茶,沟通要应用这一泡茶原理,什么是沸腾的水呢?就是“投其所好”,用他喜好的方式表达(尽量不用他们听不懂的新名词),用他喜欢听的话讲,沟通就容易达成。有的同学们说这不是拍马屁吗?可是这种拍马屁会让父母看到你的诚心,你的孝心。

坚持不懈:再来一次。

沟通不一定一次就可达成,一次不成功,找机会再来一次,多次沟通可以转变父母的观念,最后就成功了。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的方式方法可能真的不妥当,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的人,只有你——他们的孩子。

那么刘鑫后来怎么样了呢?经过心理专家的分析,他回忆起了这样一件事情(观看视频:回忆生活中的感动),他知道了父亲不言语的爱,他决定改善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他采用的方法就是先寄给父母一张关于父母关系的光碟《千里走单骑》,让父母认清父子关系,然后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然后再去正面交流。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方法)

我相信:恰当的技巧+不懈的努力+爱父母的心=沟通良好。

时间假如还有多余,可以讲下面的故事。

附:

《妈妈的账单》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便就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着自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为取回生活用品20美分;为把信件送往邮局20美分;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20美分。共计:60美分。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账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美分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美分;为他10年中的吃喝0美分;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美分;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美分。共计:0美分。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美分塞进了妈妈的围裙口袋。

篇6:中学生亲子关系

摘要:亲子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它跨越了心理学与教育学两个领域,是一种融合性课题。家庭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与性格培养都相当重要。,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部还专门为家庭亲子关系提出了《家庭亲子关系对学生个性成长影响的研究》这一科研立项,意图从科学的角度去探析我国家庭亲子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家庭亲子关系;个性;评价;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一个人的幼年开始,亲子关系就已经开始在影响人的性格成长与发展了,而到了青少年性格塑造与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亲子关系更是具有着极强的人格塑造性,直接决定了人性格的发展趋向。

一、亲子关系与学生个性

所谓亲子关系,就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它对孩子的心理与个性发展都具有决定性,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对孩子所带来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Smetana认为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单方面的完全决定亲子关系的发展走向,如果家庭中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那么亲子冲突就会较少,冲突的强度也不会很强;如果家庭中是专制型的教养方式,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亲子方面的激烈冲突而且也会很频繁。所以我国心理学者王美萍就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家庭的亲子关系以及青少年的性格发展与塑造[1]。

(一)性别决定亲子关系

在我国的一项亲子关系调查中显示,女儿与父母发生亲子冲突的比率远远超过儿子,这一比例大约占到7:3。这一调查指出了女儿更容易造成家庭的亲子冲突,并且分析还指出,在我国子女与母亲的关系要远亲近过与父亲的关系,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二)家庭经济地位

德国家庭教育学者Shek在曾经做出过这样的一项研究结果,他认为家庭经济地位极易影响亲子关系,尤其是父子之间的关系。经济地位高的父亲与子女的关系要远远好于经济地位低的父亲,而母子关系的差异在经济地位中所表现的却并不明显。另外,父母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与职业背景,甚至包括家庭规模与形态都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特别是对人在童年早期的影响最大。

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个性成长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的个性成长与父母的行为举止,对他们的诉求反馈都有关系。换言之,如果父母不能为孩子做出良好的回馈与引导,那么孩子的个性就会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从而影响亲子关系。本文通过对上海某初中的学生问卷调查,简要的了解了他们在家庭中与父母之间亲子关系的现状。

(一)关于父母对子女意见的采纳

关于父母对子女日常中所提出意见的采纳,是影响亲子关系最为显著的一项要素。在对上海某中学的1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如果父母与孩子产生意见分歧,有14%的家长会尊重并接纳子女的意见,有86%的家长则选择不接受也不采纳。这一比例是相当悬殊的,这说明我国家长在家庭教育理念上还趋于传统上的权威管教,他们无法去接受与子女之间存在教育与交流上的平等地位。实际上,对于意见的采纳与否并不是主要,最主要的是它对于子女的性格成长与逻辑思维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父母对子女的了解

父母对子女的`了解是亲子关系回归分析中的一个重点。在同样的100名中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仅有10.8%的中学生认为父母完全了解自己。

这一比例相当可怜,家长与子女共处同一屋檐下,却不了解自己的子女。这种相互的不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传统的词汇来表达,那就是“代沟”。亲子关系如果存在代沟,自然无法进行顺利的发展。中学生个性正值成长期,变化会非常快。如果子女在遇到问题时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关心,他们的个性成长走向就会出现偏差,孤立甚至是极端,所以才会有亲子关系随初中学年增加而逐渐下降的反比例现象,到了初三阶段,本来融洽的亲子关系却可能演变为亲子冲突,这在青少年心理学中叫做“叛逆”。这种叛逆的心理是青少年内心世界的深层次表白,是青春期性发育成熟与第二性征出现的表现。所以当他们因为一些事情难以启齿又陷入自我琢磨的孤独之中时,父母应该主动给予他们支持与帮助,应该针对子女的个性特点与内心感受,静下心来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进行沟通,在获得子女信任的同时,也增进了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

总结:通过对中学生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在亲子关系这一层面的实践探索与改善还并不到位,许多青少年的个性成长虽然受到家庭亲子关系的影响,但其发展的路线却令人担忧。所以说为人父母,应该尽到一份对孩子的责任,这些责任并不单纯来自于对孩子的赡养与物质上的满足,它还包括了精神层面,那就是对亲子关系的处理,就像《家庭亲子关系对学生个性成长影响的研究》中所强调的,要帮助孩子缓解在青春期成长阶段的负面情绪与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为他们的个性成长塑造一个健康的、完美的、自由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白丽英,叶一舵.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4(1):45-49.

[2] 王倩倩.中学生亲子间心理距离及改善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3-5.

篇7:中学生亲子关系

兹证明粱传平的配偶及直系亲属共有以下五人:

父亲:梁义田,男,一九九六年四月八日死亡。

母亲:周玉莲,女,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为***669,于二0一三年六月二日死亡。

配偶:王守珍,女,一九六五年二月二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为***660,现住四川省高县文江镇高合村水洪组48号。长女:梁祖莲,女,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为51***80669现住四川省高县文江镇高台村水洪组48号。次女:梁小铃,女,****年三月二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为51***20662,现住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

篇8:中学生亲子关系

一、高职学生亲子关系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调查, 共发出调查表950份, 实际收回905份。对每份问卷的数据填写进行完整性检查后, 获有效问卷868份。

从调查数据统计来看, 对于父母的关心, 学生的认可度较高。82%的学生认为“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到父母的爱护”;86%的学生认为“父母能容忍自己的不同见解”;有64%的学生“会对父母表示感谢或送父母小礼物”。在调查中, 我们也发现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动与父母交流意愿不强。

调查显示, 35%的学生愿意经常与父母交流, 13%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可交流或不愿意交流”;在“是否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一项中, 选择愿意“经常”分享的比例为31%, “很少”和“从不”选项的比例为28%;而认为父母会干涉自己做事的学生占到44%。亲子关系随着孩子的长大发生变化, 到了青少年阶段, 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减弱, 与父母平等相处的愿望逐渐增强。如父母在此阶段存在干涉过多的现象, 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不愿和家长经常进行深入交流。

(二) 孩子个性突出, 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满意。

调查显示, 有39%的学生认为父母不满意自己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 56%的学生很少或从不向父母显示自己脆弱的一面, 50%的学生认为父母有时对自己很严厉, 并会发生争执。事实上, 多数孩子认可父母对自己的关心, 但由于考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及其他方面的表现在同龄孩子中处于较差水平, 因此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认为父母无法以自己为荣, 也就失去了奋发向上的动力。

(三) 亲子之间发生矛盾时, 父母往往处于强势。

有41%的学生有时或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 产生矛盾冲突后, 57%选择自己认错, 36%的孩子会采取找朋友倾诉或冷战的方式, 仅有7%的父母会选择主动认错, 这组数据充分体现出中国父母“长辈权威”的传统观念。

(四) 孩子的冲动特性未能得到有效化解。

在调查的学生中, 有38%的孩子对父母存在逆反心理并有过不想见父母的想法, 33%的孩子曾经与父母发生过肢体冲突, 其中16%曾多次与父母发生肢体冲突。在传统观念较强的中国, 高职学生的这组数据值得关注和重视。

(五) 孩子渴望被尊重。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 这部分孩子更加渴望被尊重。数据显示, 在最希望父母关心的项目中, 有67%的孩子选择了情绪和感受, 仅有9%的孩子选择了学习成绩;在对父母的希望上, 51%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够多听听自己的意见, 在学习成绩上对自己不要做过多要求。

二、亲子关系呈现的问题在学生行为习惯中的反映

进入高校以后, 学校的管理较高中阶段相对松散, 需要学生更多的自我约束和管理。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性格及心理特征, 高职学生进校后出现不少行为习惯上的问题。

(一) 学习积极性不高, 组织纪律性差。

由于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在班级处于较差水平, 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认可度普遍较低, 学生进校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处于较低的自我认可状况中, 认为自己本身就不是学习的材料, 学什么都学不好。在短时间对新环境的好奇心过去以后, 学习积极性下降很快, 上课的出勤率及纪律随之呈迅速下降趋势。

(二) 同学及舍友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中, 班级及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比较多。不少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矛盾, 且不能够与同学及时沟通交流, 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以致事态扩大, 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三) 个性鲜明, 随意性较大。

笔者在多年的辅导员工作中发现, 高职高专学生多数都有鲜明的个性, 对于学长的经验和老师的教育往往采取一种选择性倾听的态度。符合自己想法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容易接受, 对一些劝告或批评, 却会呈现听而不闻或抗拒的态度, 这一点经常让教育者产生一种无奈感, 最终放弃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随意性也比较大, 穿着拖鞋进课堂, 男生在宿舍里抽烟等现象屡禁不止。

(四) 做事不考虑后果, 易冲动。

在高职院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服从管理、顶撞师长, 在宿舍与管理员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校园里的学生打架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三、高职院学生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

从高职院学生亲子关系调查表的数据分析, 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学生在成长阶段的困惑和心理诉求。深入理解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深层原因, 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一) 欣赏学生, 经常赞美学生。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 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成绩和学习态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进入学校以后, 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要针对现有的状况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欣赏学生, 经常赞美学生。这样就能让学生尽快摆脱成长过程中笼罩在身上的认可度较低的阴影, 摆脱自卑心理,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 充分信任, 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一味的说教对当前90后学生的作用非常有限, 过多的说教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适得其反。思想教育者应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 充分信任学生, 给他们自我管理的平等权利, 让学生从自我管理中得到收获, 获得认同, 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让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 耐心疏导, 加强沟通,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针对年轻学生个性突出、遇事易冲动的特点,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耐心疏导, 教会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 客观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学会理解和宽容, 增强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关注学生亲子关系, 加强家校联系。

经常运用电话、信件、飞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情况, 了解学生性格及家庭状况, 获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把握教育难点, 及时解决问题。

(五) 关注特殊学生, 重点教育。

家庭状况及亲子关系特殊的学生往往在入学不久就会有行为习惯的明显表现, 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并进行重点教育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减轻成长过程中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这类学生, 教育工作者应建立重点管理档案, 全面了解并记录学生的成长背景及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同时给予学生纠正指导和更多精神上的关爱和鼓励。并与父母取得联系, 劝说家长和学校一起对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更多鼓励和肯定, 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

四、结语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高职院学生在国家的各行各业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国高职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深入探索高职学生亲子关系与其在学校行为习惯的关系, 提出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人际交流、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关系改善的建议和措施, 将对今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作为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笔者对所在高职院学生的亲子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文基于调查数据, 对学生亲子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迁移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旨在帮助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家庭关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并在学生的管理方式上进行探索, 对高职院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 以期提高教育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亲子关系,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职高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王云峰.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 2006

上一篇:培训机构教学教师内训下一篇:富阳的变化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