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训练法的优缺点

2024-04-13

模拟训练法的优缺点(精选6篇)

篇1:模拟训练法的优缺点

模拟训练法的优缺点

优点:学员在培训中工作技能将会获得提高;通过培训有利于加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可以带动培训中的学习气氛。

缺点:模拟情景准备时间长,而且要求质量高;对组织者要求高;要求其熟悉培训中的各项技能。

篇2:模拟训练法的优缺点

本价段的工作贯穿整个课件设计和制作的过程。MCAI课件最终评价主要看课件效果。事实上,效果 评价应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这里仅就课件的软件本身 的评价作些说明,这有利于提高制作水平。

〔一)教学内容

内容是否正确,是否有教学价值,是否符合教学规 津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教学质最

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合适。对学生而言,难度是否得 当,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回答反馈是否明 缺有效,学生能否控制教学内容呈现的速度和顺序。〔三)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的评价主要表现在软件使用方便性、软件 质量和软件可靠性三个方面。

篇3:浅谈自然养猪法的优缺点

1 优点

1.1 解决了污染问题

此法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养殖, 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中, 不向外排放。垫料中有机物腐熟剂降低了粪尿的臭味, 加快了饲料蛋白质的分解和转化, 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1.2 改善了猪肉品质

猪只恢复了拱掘的生物学习性, 应激减少;采食菌体蛋白, 抗病力增强, 发病率减少, 用药减少。猪肉肉色红润, 纹理清晰, 肉质提高。生产过程中不用抗生素和消毒药, 减少了药物残留, 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1.3 降低了养猪成本

猪舍不用每天清理粪便, 不用水清洗, 养猪场无需再建沼气池、污水池、粪场等粪便污水消纳设施;微生物将垫料及粪便转化为猪可食的菌体蛋白, 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发酵床减少了病原传播, 加之猪活动量增大, 体质好, 很少发病, 减少用药和消毒费用, 发酵床产生热量, 猪舍冬季无须耗煤、耗电加温;使用发酵床可以增加养殖密度, 50m2的发酵床能容纳40头肥猪, 比传统养殖法节约猪舍用地三分之二。

1.4 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发酵制作的垫料, 一般都是用锯末、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均可变废为宝, 为禁烧秸秆、美化城乡环境提供了一条较好的解决途径。

2 缺点

2.1 发酵床的要求

猪舍内发酵床要求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 虽说发酵床减少了病原传播, 但在实际饲养过程中, 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当猪场发生病毒性疾病或烈性传染病时, 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 单纯靠隔离治疗疫病是不可能的, 一旦用药就不能再发酵, 且病毒将长期留存在温床上, 如果此时发病将损失惨重。

2.2 对发酵床的制作要求

制作要求条件较高, 大部分养殖场户都感觉太麻烦, 资料上声称发酵床能连续使用5~7年,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所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温度

夏季猪舍内温度过高, 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本来气温就很高, 发酵散热虽然表层温度并不高, 但使猪所处的环境温度上升, 猪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有所下降。

2.2.2 湿度

床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左右。发酵床的主要材料是木屑、米糠等粉状物, 当湿度降低时, 一是不利于微生物繁殖, 二是木屑、米糠等粉状物会因为猪拱食物进入呼吸道, 造成呼吸道疾病;而湿度过高时, 猪寄生虫病和皮肤病会相继发生, 危害严重。

2.2.3 饲养密度

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 发酵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 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 影响了发酵速度。

2.3 发酵后的注意事项

发酵后, 在垫料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毒素, 猪只采食霉菌毒素后, 常引起免疫抑制, 抵抗力下降, 饲料报酬不升反降。

2.4 发酵菌的需求量

篇4:模拟训练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模式训练法 实践指导 个体特征 缺陷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113-01

1. 模式训练法概述

1.1模式训练法简介

模式训练法是运动训练整体控制方法中的一种,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其操作程序为:(1)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2)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3)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4)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5)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6)对运动训练过程的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7)引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如图1所示:教练员通过正向控制通道,运用训练模式、训练手段,控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控通道、运动评定结果了解运动员的现实情况,修正训练计划的相应环节或教练员的指导方案。经过如此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运动员的训练结果科学地逼近训练模型的预定目标。

前苏联著名田径教练员佩特罗夫斯基(1968)首次成功地把控制论应用到田径训练实践中,他依靠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了一个新的训练方法——模式训练法。我国体育界对控制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1978年太原工学院史广文同志在数学工作者的帮助下,首次从数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应用正态分布理论和梯度概率函数探讨了建立体育运动模型和实施模拟训练法等问题,并于1979年完成了《体育控制论初探》一文。

1.2我国现行模式训练法实践应用及研究方法简述

我国现行模式训练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找出了运动训练专项成绩有关或与某一专项竞技能力有关的各种因素作相关或聚类分析,根据分析获取与之相关的因素,再根据优秀运动员的因素数值或训练对象的因素数据建立回归方程。

2. 现行模式训练法实践应用及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2.1模式训练法所获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的途径和方法的缺陷与不足。

2.1.1所获影响因素的非全面性

每个训练对象都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等方面的特征。生物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形态、发育状况及个人的生物节律,心理学特征包括气质、个性及参加训练的动机等,社会学特征包括家庭状况、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同一训练对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素质呈现出自然增长阶段性和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等特征,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或某一专项竞技能力。人体运动时的整体机能表现是建立在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和机能活动的密切协调配合基础之上的。

2.1.2所获各种因素的非合理性

由于受隐蔽性和不可测量性的限制,现行模式训练法研究模式建立的各因素出现了重叠、交叉和片面等错误,如:作为弹跳力发展的数学模型因素有连续纵跳和原地弹跳,两者的用力顺序、发力肌肉、工作方式等都相同,其区别在于连续纵跳反映运动耐力。两者作为发展弹跳力模式因素,其不同性值得怀疑。其次,相关性不能代替因果关系。

2.2模式训练法建立对运动训练实践指导的缺乏与不足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没人能分清某一运动员在某一阶段竞技能力的提高或提高的快慢是由于训练效应还是由于生长发育引起的自然增长效应。模式训练法没有考虑到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速度与年龄的关系。竞技能力主要是从遗传因素、训练效应及生活效应所获得,其总体趋势应是如图A所示,其发展规律阶段划分与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相同。如果以模式训练法确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速度,则是一个平稳的、均匀的发展过程(如图B)。显然模式训练法模式建立对训练实践的指导有缺陷与不足。

2.3模式训练法对发展运动训练对象个体性特征的缺陷与不足

模式训练法模式的建立、检查评定、调节指令,都是为了改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从而提高改进训练对象的不足,但是也正是由于模式的限制,对于发展训练对象个性特点,发扬自己的长处则显得认识不足,避短而不能扬长。

3. 结论与建议

3.1由于每个运动训练对象都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等方面的特征,及大部分影响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因素的多样性、综合性、隐蔽性、不可测量性,运动训练模式建立所取因素难以全面。

3.2受隐蔽性和不可测量性因素的限制,现行运动训练模式法各因素出现重叠、交叉片面等错误。其模式因素与竞技能力的相关分析不能代替因果关系,所以所获因素不合理。

3.3模式训练法各因素数据来源于优秀或著名运动员及训练对象本人的某一阶段值。受竞技能力提高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及竞技能力提高速度与年龄关系的影响,模式训练法模式建立对运动训练实践的指导有缺陷与不足。

篇5:职位评价排列法的优缺点

优点

排列法是最简单、易懂也是最为省时的职位评估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尽快确立新的职位等级,因此它有时也用于鉴别工资差异是否合理的初步措施。

缺点

篇6:书面描述法的概念及优缺点

书面描述法是一种由评价者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发展潜力等,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的定性评价方法。

优点:

简单、快捷,适合人数不多,对管理要求不高的组织。

缺点:

上一篇:廉 洁 征 兵 自 查 报 告下一篇: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