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散文诗

2024-04-07

教师散文诗(精选14篇)

篇1:教师散文诗

【介绍】:这个版面选取一幅教师群体照,意在突出我校教师精诚团结、严谨执教,用热情、用爱心为学生营造美丽的春天。

【版面主题】:燕啄春泥

【版面配词】:

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着无数枚叶片。你的思绪随着那一抹跳动的阳光,在黑板上繁衍着春天与绿叶的童话,繁衍着一群又一群的鸽子,让他们衔着些春天的新泥飞去,于是,草间上的露珠闪烁起太阳,麦芒也飘起幻想的星星。

你习惯性地默默望着远处,看阳光在草地上缓缓抒情,提炼着每一节课的段落大意,总结着每个白天的中心思想。寓言流过,神话流过,诗歌和骈文也那么铿锵地流过,当嫩芽般的手在你眼中呼啦啦举起,你仿佛觉得身后有成片成片桅杆、大楼和五星红旗森林般唰唰地长出来……

蓓蕾绽开一个又一个季节,而你注定在这条道路上匆匆忙忙,留下斑鬓和两袖清风,留下一些叶子般并不动人的故事,只有每天升起的太阳知道:你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一个不朽的方砖,背负着一代又一代走向朝霞的孩子们……

篇2:教师散文诗

使空白与充实的间距缩短

教鞭

使知识的时空伸延

粉笔

把乌黑的鬓发染白

履历

把-生镌刻得刚毅.干练

你,不惜用----

年华之锄

心灵之水

天地之情

在灵魂的荒漠上

躬身默默耕耘

用理想点燃自己的生命

人类播种希望和光明

讲台

使空白与充实的间距缩短

教鞭

使知识的时空伸延

粉笔

把乌黑的鬓发染白

履历

把-生镌刻得刚毅.干练

你,不惜用----

年华之锄

心灵之水

天地之情

在灵魂的荒漠上

躬身默默耕耘

用理想点燃自己的生命

为人类播种希望和光明

是银锄.犁铧

在沃土上辛勤开发

把生命化作知识

与时代一起升华

板 擦

抹去的是陈旧

留下的是记忆

粉尘满面喜在脸

耗尽身躯心里甜

教 鞭

牵动着想象的翅膀

凝聚着追求的渴望

指引开拓着新的路

去探测知识的宝藏

教 案

是血汗培育的明珠

是灯夜寒暑的记录

涓流汇集成浩瀚的海

年华追攀着新的高度

铃 声

是奋进的鼓点

是胜利的凯歌

是青春的乐章

是生命的号手

额 纹

是耕耘的犁沟

是智慧的河流

岁月从这里逝去

篇3:教师散文诗

1 抓住结构线索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散文取材自由广泛、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形式上貌似很“散”,而实际上,每一篇散文都有其内在线索来作为组织材料的中心,散文凭借线索的作用,把看似“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找到线索,就能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精美的构思,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一会儿写在小径上漫步,一会儿欣赏月下荷塘、塘上月色,一会儿却突然回忆江南采莲盛事,材料似乎很“散”,但是,只要抓住篇首“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条感情线索,整篇文章的思路就清晰明朗起来,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作品精美的构思:为了排遣内心的“不宁静”,“我”独自一人漫步荷塘,欣赏荷塘月色,那曲折幽僻的小路、微微的晚风、隐约的清香、薄薄的青雾、稀疏的垂柳、空朦的远山……在月下、荷塘畔,作者似乎陶醉于美景之中,感受到“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淡淡喜悦,但是,我们从作者“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的内心独白,面对“蝉声”、“蛙鸣”而发出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淡淡哀愁……这一切始终贯穿着文首“心里颇不宁静”这条感情线索。

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把握散文的结构线索,从而理解作者写作意旨和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 挖掘散文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意境是客观景物经过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凭借艺术家的技巧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能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因此,在散文教学中要根据意境本身的构成特点,挖掘散文的意境,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首先,意境中所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引起人们美感体验的原因。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文中所说的“借景言情”就是用形象表情达意以唤起人的美感。因此,在散文教学时应紧紧抓住那些集中了现实美的精髓,富有诗意的能引起人的美感的生动形象分析散文的意境。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在“月下荷塘”中,作者抓住“月光笼罩”这一特点,描绘荷塘:朦胧的月光下,叶子如“亭亭的舞女的裙”,白花如“明珠”如“星星”,“袅娜”而“羞涩”地“点缀”其间,微风过处,荷叶颤动如“一道凝碧的波痕”这素雅的荷花以及摇曳多姿的荷叶便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绿叶白花图。而在“塘上月色”中,作者是这样描绘的:月光“如水”,塘上薄雾迷蒙,浮云轻淡,树影斑驳,给人以空灵虚幻的梦境之感。

其次,意境中寄寓了作者的情感。意境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感情,形象成为作者的情感化身,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呈给我们的外在形象,更要引导学生把握作家在形象中寄寓的内在情感。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作者寄情于景,描绘了一个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空中楼阁。外在的自然山水与作家内在的自然情感相互渗透交融,在一草、一木、一屋、一鸟的描绘中展示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39页)一个真实的存在,透过这空灵超脱,优雅恬淡的意境更感受到作家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刻思考。本文不仅使学生从中得到美感享受,还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的体验。

第三,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抓住最能表现伤秋情怀的意象: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与秋风秋雨,借助这些形象流露出作者深远的忧思和孤独的冷落感,渲染了“清静、悲凉”的意境。充分表现了作家娴熟的表现技巧。文中的形象都是冷色调的:牵牛花是长在“破壁腰中”;“槐树的落蕊”“铺得满地”,秋蝉的鸣声“残”而且“衰弱”,“秋雨”伴着“凉风”而来……寥寥数笔就将故都的秋景勾勒出来,充满诗情画意,将读者带进“清、静、悲凉”的意境中,“物”、“我”之间完美交融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对于学生,不仅可以陶情悦性,也可学习到作家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四,意境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让我们在有限的文字里感悟无限的时空,极目亿万里,思绪千百年。

李可染曾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艺术是相通的,我们也可以说:意境是散文的灵魂。我们在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游历散文的意境,从更高角度剖析作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集腋成裘,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达到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3 揣摩重点词语,培养鉴赏能力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只有细心体悟、揣摩,才能真正理解作家遣词造句、锤炼语言的苦心,从而提高语言鉴赏的能力。如《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借“泻”字,准确地写出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又绝无声响的幽静。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作品语言,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散文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

4 加强诵读训练,培养表达能力

“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文本,这也是文学作品音声化的艺术再创造,从本质上讲,它也属于一种阅读方法。朗读需要嘴巴、耳朵、眼睛、大脑等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因而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散文语言优美,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训练学生诵读能力的很好的材料。多读、熟读文质兼备的作品,可以加深作品内容的理解,受到情感和艺术熏陶,经常朗读,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词汇,学习各种句式的正确运用,从而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重视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齐读、指名朗读等。在训练中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形式,使学生做到正确地、流利地、理解地、有表情地朗读。当然,散文教学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作为语文教师,应紧抓散文的特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手段,实施有效性教学,达到培养、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摘要: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着很大的比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其文体的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散文的阅读、欣赏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散文教学,文体特征,有效性教学,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寇鹏程.文艺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5.1.

[2]王光明.散文诗的世界.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7.

篇4:教师的人生如散文

教师的人生真实而不虚假。他们愿意捧出一颗心,献上一份爱,送出一片情。三尺讲台诲人不倦,一支粉笔桃李满天。他们播下真诚的种子,虽然悄无声息,却能长出充满希望的新绿;他们送上真诚的钥匙,虽然微不足道,却能收获深切浓厚的真情;他们献上真诚的感化,虽然默默无语,却能将生命中的搁浅一一托起。

教师的人生平凡而无悬念。每天披着晨曦走出家门,伴着星光离开校园;捧着课本走进教室,抱着作业返回书案。天天如此,月月如斯,从温暖的春季走到凛冽冬天,从健硕青年步入衰弱老年。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生活两点一线,简单而又纯粹,平和而又执着。不幻想跻身灿烂的高处,不谋划置身炫目的焦点。教师像一条船,载着一批又一批学生,驶向辉煌的彼岸,驶向灿烂的明天。太多的人都在哀叹,而教师没有时间哀叹。选择了散文似的生存状态,就要甘于清贫,乐于淡泊,勇于坚守。

太多的人都在奢求大福大贵,而教师喜欢润物无声的温婉,习惯随遇而安的淡然,他們的灵魂纯净而又饱满。

太多的人都在祈求回报,而教师的希翼却与众不同:遇到愚蒙者,竭力使之聪慧;遇到幼弱者,努力使之茁壮;遇到后进者,力求使之骎骎日上。埋下种子,硕壮的枝叶交叠披覆,流光旖旎;浇灌幼苗,含苞的蓓蕾迎风怒放,馨香渐起。

篇5:教师散文诗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一般散文阅读无碍。日常阅读喜欢阅读小散文,尤其是饱蘸个人情思的小散文,鸡汤散文,并不难以理解。

但是,对于厚重的散文,阅读起来还是有困难的。

困难有二:一是文化散文中的历史文化因子陌生化,二是散文作者语言典雅等特点,可能会受学生语言积累的影响而阅读不畅。

二、文本的教学解读

上个世纪末,我读书时,正值余秋雨热。我的一位老师在讲座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台湾人有三雅:听越剧,品绿茶,读秋雨散文。足见当时余秋雨的散文影响力。后来,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有些人引发了人们对余秋雨的非议,但并不妨碍学生去学习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1.余秋雨的散文特点

文化散文与以前的文人散文不同,更侧重于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文体形式、语言模式,甚至在视角、语气上都与一般散文有区别。其气势、见识、语言都远远超出当时“积贫积弱”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被称为“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一般游记散文所写之景大多为优美怡人之景;余秋雨游记散文大多为萧条凄凉之景。一般游记散文的写景着眼于侧重抒发个人一点一滴的感受或感悟;余秋雨游记散文的写景则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其中的文化蕴涵。

作者写阳关,不是一般的探幽访胜,不是单纯的咏物抒怀,而是借助阳关这一历史遗迹来折射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作出的贡献,来追寻中国古代文人曾经经历过的生命体验。因此,作者笔下的阳关,已经超越了阳关本身的意义,从而进入了人生、社会和历史等更加广阔的领域之中。

2.本文的特点——节选版

与原文相比,删去了5.5段。浅显了很多。尤其是与欧洲蒙娜丽莎的微笑与唐人造像中的微笑相比的文字:

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魔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

以上删减,虽然显得小气和匠气,使得散文失去了原有的大气磅礴的沉重感,但,毕竟需要贴近学生的阅读水准,可以理解为合情合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妨建议学生课后去读原文,提升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依据:

1.学情:见上。

2.单元教学要求

苏教版八下第四单元导语:“江山如此多娇”,既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又可令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倾倒,他们尽情挥洒才情来讴歌它的美丽多姿。这里有表现唐人风范的千年雄关重镇,有海峡彼岸风光如画的阿里山,有赏雪的佳处湖心亭,还有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一山一林,一潭一溪,美的文字,无不使人赏心悦目,给人至美的享受。

从以上导语中可以看出,本课教学建议应是包括两个方面:唐人风范之美与语言文字之美。

3.文化散文的特点

壮美的河川大山,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揭示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在每游过一个胜地之后都会向我们展现那里不为人知的一面,并以犀利的笔触,客观的评价,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并不受到当权者的重视,就连王维那样诗画一绝的人,也只是在宫廷里被当作“玩物”来消遣,并不会得到重用。中国的文化在唐朝时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但这种高潮并没有延续下去,而是渐渐地衰落,像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人物也是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度过余生的。中国的帝王并不懂的保护文化,让它长久的传承并发扬光大,而是在不断的压抑那些才情万丈的文人墨客,使他们成为了边缘人物,可有可无,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1.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特点: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其中的文化蕴涵。

这一点,可视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能从历史的、文化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

2.散文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

余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

篇6:教师是散文

教师是散文

好教师的一生像一篇隽永的散文,有一种小河流水的清浅寡淡,美则美矣,却无法令人震撼,其中有空灵的妙语精句,灵魂独白,也有平铺直叙的素朴词句,一位好教师一生的工作,散的是外形而不散的是那份神韵。这份神韵贯串在好教师的灵魂里、贯穿在无与伦比的师德中,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好教师就选择了散文似的生存状态,正如诗人所说:他在琐碎的工作中对真理永远怀有赤子般的虔诚,他追索,他冥想,他叩问,他是校园中最善于学习的人,他把新知视作生命的给养,他如饥似渴的汲取着、吸纳着,不知疲倦。同时,他的心弦永远奏响着创造者的欢歌。他常常感动于自己的伟大劳作——“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着,其乐为何如耶!”带着这一份美好的情感和超卓的精神活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这样的人生不正像一篇来自生活中的真情美文吗?

太多的人都在叹息,但是,那个最辛苦的人却没有工夫叹息。他要在别人叹息的时间思考以怎样的方式讲述一篇新的课文或讲解一道新的习题。他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教学方案,选择的时刻,取舍的瞬间,他被一种甜蜜的痛苦轻轻折磨,他要以一种最佳的方式将一个破茧成蝶的故事移植到一方心灵的净土上,再期待着他成为一个比故事更神奇的奇迹。

太多的人都在希冀一掷千金的挥霍,灯红酒绿的奢侈,喝三吆四的排场,颐指气使的骄横,或者珠光宝气的华贵,绫罗绸缎的柔美,周游列国的潇洒,而教师却对对这些看得很淡,他们崇尚管弦丝竹,崇尚学富五车,崇尚素朴、简洁的生活。

太多的人都在祈求回报,以各种形式,祈求超出最高利润的的回报。时间抽走教师的青春,用皱纹和迟钝填充留下的黑洞,学生一批批飞走,一片片旧日的羽毛是教师得到的最好回报。

这一切,源自一份爱,一份发自良心的的责任。

师责昭昭!

大爱无言!

篇7:赞美教师的散文

——题记

风,从窗外挤进来,微凉,透着几缕暗香,很淡,隐隐约约地,清清微微地,带着甜。

“桂花香啦。”你说。

“是啊,今年可真早。”

“闰九月呢。时节很会赶。”

大家附和着,口里含着糖,有一颗没一颗地磕着瓜子。桌子上铺满了花生、瓜子,还有糖块、瓜果,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杯清茶,几束鲜花摆放在正中央,显出与平素不一样的异相来。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简单过个节。”你站起来冲着大家伙说,虽然声音不似当年那么洪亮,但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了。

“离开讲台这么久了,但人们没有忘记我们,你们看,这一天还是属于我们的……畅所欲言吧……”你兴奋地说。

回忆总是比现实更回味。我看着你们,无论泛着霜花的鬓发,还是写满沧桑的脸上;无论颤抖的双手,还是瘪歪的唇角,顿时浮溢出几分青春的光泽,空气里充满了俏皮的活跃。

可是,你们都不提当年那些蜿蜒陡峭的山路,也不说当初那间破漏不堪的土屋,更不言当时那碗清汤寡水的小面,你们啊,只是兴致勃勃地说起张家沟的小子有了出息混出了名堂,李家湾的丫头聪颖大胆成了带头人,马家埂的几个娃儿一起弄了个大企业……

你们越说越激动,站起来走到窗前。窗外是延绵的群山,正勾画着一年里最美丽的画卷:山青着绿,水绿着清,金黄的稻田像一块一块的调色板到处涂抹着,果树上满是黄橙橙,红灿灿的果子……那里留下了你们多少青春的足迹!

我望着你们,早已泪眼盈盈:你们啊,真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啊,你们可曾知道,正是因为你们的耕耘,秋天才会如此靓丽,山乡才出了如此多的人杰!

我遥望着你们,为你们祝福!在这秋天的风里,祝福你们收获成熟的稻香,品酌甘美的果酿,啜饮幸福的时光!

我听见掌声了!哪里来的掌声呢?哦,我看见了,看见你们了:你们站在台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你们身上,阳光正投射在你们端在胸前的那本闪着金光的证书上熠熠生辉。你们笑了,欣慰地笑了。

是啊,怎能不笑呢!你们的身后是一片绿荫,一行行,一排排,一道道。多少个日子,你们在耕耘,你们在浇灌,你们在修剪,那些小树长得越来越葱茏,越来越可人……

我遥望着你们,听见秋天的风声带着清越的鸽哨从蓝天掠过,只想化作一缕长风,拂去你们心上的粉尘……

而你们,你们的面前没有瓜果,你们的胸前也没有证书,你们依然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好像自己行进在桃花盛开、李花幽放的地方,那桃李的芬芳早已醺醉了你们,你们早已置身世外……你们忘却了这个日子吗?还是这个日子忘却了你们?

不,都不是!

这秋天的田野涌动着丰收的醇香,万千渴盼的眼睛正凝视着你,那么热切,那么敬慕,那么深情……

你说,你们说:

传道,授业,解惑,师者本分。在春天里运用我的幻想,让孩子们尽情追逐远方的梦。如此清明的时节,正好大展身手。若干年后,只要闲磕着瓜子没有任何遗憾就足够了。

我在秋天遥望你,我在秋天遥望着你们。眼前是一幅又一幅交织的画卷:金秋的绚烂,收获的喜悦,思想的静美……

其实一点也不遥远,在拂面的清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在“九月十日”这个三十年都被标注了的日子里,邂逅这么几段真实的遇见,真好。

经年如锦,来年如缎。灵魂就是丝线,你们都做了岁月的织手。那轮灵魂的皓月,一直照彻在心上,孤单地相守,寂寞地依偎。我只能远远地凝望着,遥望着,仰望着你,我知道无论是思念,收获,还是沧桑,都会深深地嵌入秋的澄澈里,宁静,致远。

是的,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你都会一如既往地演绎着,演绎着仅仅是属于自己――师魂的独特舞步。

篇8:档案礼赞 (散文诗)

30年了, 她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迈着坚毅铿锵的步伐, 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在服务改革的实践中, 激情满怀地向我们走来。多少个寒来暑往, 多少个日升月落, 我们怎能忘记, 省局领导一次次的莅临指导, 市局领导一夜夜的辛勤劳作, 全局职工一日日的倾情奉献。

几多希望, 几多企盼, 几多辛酸, 几多汗水, 凝聚了档案人的奋斗与拼搏, 成就了档案事业的辉煌赫赫。几十载磨砺坎坷, 几十载披荆斩棘, 我们开辟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深锁的门打开了, 我们迎来了利用档案的普通百姓, 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档案同仁, 还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脚下的路宽了, 我们迈着坚实的步履, 走进了企业厂矿, 走到了城乡村社, 走上了国际舞台。一浪浪的家庭建档, 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一次次的海外办展, 扩大了对外文化交流。异彩纷呈的工作硕果, 播撒了兰台人的五谷丰香。

而如今, 那气势恢宏的档案馆大厦, 彰显着国家一级馆的气魄;那温暖如春的服务窗口, 涌动着贴近民生的阵阵暖流;那全国家庭档案管理示范和理论研究基地的构筑, 成就着档案新兴领域的辉煌与梦想;那正在行进中的“两个体系”建设, 焕发出档案事业如日中天的蓬勃生机。

此情此景, 没有一种语言能描绘我们的骄傲, 没有一种文字能书写我们的自豪。我们就是光荣的沈阳档案人, 我们就是这样骄傲地走过。我们在收获这累累的硕果, 我们在分享这成功的喜悦, 我们欣慰有一支追求卓越的队伍。

我们爱岗敬业, 在平凡工作中实干奉献;我们朴实善良, 在抗震救灾时踊跃捐款;我们团结协作, 在构建和谐中尽展才能。虽然,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却在平凡中凸显着伟大。默默地耕耘里, 有艰辛、苦涩还有挫折, 更有坚韧、求索和开拓。我们用燃烧的激情, 以勇创一流的气魄, 浇灌着档案事业的成长, 这就是平凡的沈阳档案人。

今天, 国家局“南有广东、北有沈阳”的美誉言犹在耳, 中央领导对家庭档案工作的高度赞赏依稀如昨, 而我们又要扬帆起航———

明天, 我们要高扬科学发展观的旗帜,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探索服务民生的工作领域, 实现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篇9:例谈散文教学中教师的文体意识

关键词:江南的冬景;散文教学;文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78-1

关于《江南的冬景》,笔者听过不少公开课,出于对教材和编者的尊重,很多教师唯版块教学目标实从,把教学的重心放在“鉴赏与表达自然之美”,但是教学《江南的冬景》一文,只抓住这个重点是不够的,很容易将文本教散了、教浅了、教功利了。一言以蔽之,散文教学不能缺少文体意识,不能忘记这个“情”字。

一、把握文体,驾驭文本

“形散神聚”是散文结构的精髓,“形”在散文中往往表现为人事物景,而“神”则是贯穿散文的情感。但“形散神聚”并不是说散文的神是单一、僵死的,它是由文本中丰富的形构建起的多重意义的结合体,这多重意义之间或并列、或递进,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

《江南的冬景》的神主要是通过正侧两组材料体现的,正面表现的有“曝背谈天图”(第2段)、“晴空山野图”(第5段)、“微雨寒村图”(第7段)、“江南雪景图”(第8段)和“旱冬闲步图”(第9段)这五幅画面,侧面衬托是“北国的冬天”(第1段)、“北方夏夜”(第3段)和“闽粤的冬天”(第4段)这三个材料。两组材料结合在一起,就凸显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的情调”的主题。

但在许多的教学设计中,这五个最要紧的字却被遗忘了,教师把教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引导学生到对文本的画面的细节的研读上,却忘记了去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细节是为什么而存在的。这是教师把散文教散了,而郁达夫的散文更是有“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特点,解构的难度更大一些,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抓住文本的神的基础上来研读细节,用情感的彩线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才能读出文中的深味。

二、扣住文眼,赏析画面

在《江南的冬景》的教学中,教师们喜欢通过赏析“晴空山野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这三个画面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晴空山野图”选取“芦花”、“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与“绿意”相间的“草色”等带有明丽底色和江南地域特点的景物,注释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的情调”首先是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在“微雨寒村图”和“江南雪景图”的赏析中,因为画面与“明朗的情调”不符,所以教师大多从意象和意境、从虚实相生的手法的切入,引导学生读出郁达夫散文的文人气质和诗画意境。在笔者看来,这实在是没有读透文本的表现,只有读出后两幅画面中的“明朗的情调”才算是真正读懂《江南的冬景》了。

首先来看“微雨寒村图”,虽然缺少明丽的底色,但作者用水墨的笔法营造的朦胧悠远的意境,有远离尘世、忘却时代的意味,这实则是对“明朗的情调”的新注释——心灵上的宁静悠远、忘怀得失、超脱自我。正像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相由心生,郁达夫描绘的江南冬景更多的是心中的理想境界,是作者对纯粹自然美好生活图景的向往。

江南的冬景传达的是剔除了一切现实烦恼的纯粹的江南文人生活的自在、惬意与娴雅,是郁达夫暂时找到心灵归宿后的一种满足。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这五个场景的教学了。“曝背谈天图”和“旱冬闲步图”一直因为他们在写景上的非典型性而在教学中被轻视。如果从文本立意的角度来反思这两幅画面的价值——那不就是在“明朗的情调”主题下的对江南冬天悠闲惬意生活的言说吗?

三、多元链接,深入剖析

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晥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要读懂郁达夫的散文,只见过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是不够的,以一个游客的视角是很难去揣测一个重归故里的赤子的心理的,特别是像郁达夫这样在痛苦现实中挣扎的文人。

在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日的生活可以做这样的定义:日出曝背谈天、午后郊外闲步、雨天茅屋饮酒、雪夜煮酒问梅。这里有江南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子,但更多的是文人雅士的脱离现实的审美追求。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在思考,郁达夫描绘江南和江南的生活,为什么要放弃客观地再现,去进行主观地描摹,该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郁达夫笔下的江南之美?

有些作品的写作背景可以通过文本本身把握,而《江南的冬景》则隐藏太深,所以笔者尝试着用知人论世方法,通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和生命体验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郁达夫的作品,《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中是这样介绍的,“在艺术上,侧重于自我表现,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既有对表现社会的抗争与激愤的直抒胸臆,也有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态的心理描写、悒郁感伤的心灵倾诉,形成感情一位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而1933年至1938年对郁达夫来说是人生的一个特别阶段,因为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郁达夫移居杭州,思想处于低潮期的他流连忘返于江湖山林,追求起一种所谓的“名士”的风度,也创作起了他的“遁世文学”,《江南的冬景》就是其中的一篇。

篇10:歌颂教师的散文

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期望的光芒。多谢您,教师!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我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教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激您。

教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当怎样地感激您!

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日雪夜的炉边;教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激您

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天涯海角有尽处,仅有师恩无穷期。感激您,教师!

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著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教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激您!

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日。十二万分地感激您,敬爱的教师。

您送我进入一个彩色的天地,您将我带入一个无限的世界……教师,我的心在喊着您,在向您敬礼。

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教师,您只明白给予而从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教师,在今日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往日,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今日,才有我在科研中结出的硕果――教师,这是您的丰收!

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激您,感激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因为您的一片爱心的灌浇,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愿我的谢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鲜花,给您的生活带来芬芳。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教师,我终生感激您!

真空、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有一道彩虹,不出此刻雨后,也不出此刻天空,它常出此刻我心中,鞭策着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给时刻关怀着我的导师!

篇11:教师散文朗诵比赛

突然想到,前几日。具体是几号记不得了,反正前几天天气都很好,阳光洒满大地,匆匆地行走在街道上,看到一阵秋风扫起散落地上的黄叶,就连树上了的一并扯拉下来。当时还扯着脸皮笑了笑,世间万物真是谁有力量,谁就是主宰。

这几天雨倒是潇潇洒洒的飘落着,管你喜不喜欢,管你众人诟病不诟病,管你他人议论不议论。这是个下雨的好时机,至少天气预报上是这样预报的,这几天要降温,要有雨。雨点的大小无所谓,总是要有的,做做样子也是好的,就像政策是这样规定的,我们下边是有对策的。

突然忆起,前几天有一个朋友给我说的一件事,说他们单位真的很会搞,事先安排好了的事,还要拿出来搞些假把戏玩,把一些人当着猴子一样给耍了。谁都明白的事,偏有一些人就非要去当这样的猴子,参与这画蛇添足的活动,被玩了只有一个人生闷气了。没有被玩死,算你已经是积了大德了。某君,不要参与这种偷鸡摸狗的事了,人家重的是调,不是考,考调只是有这样一个政策,这样的天气总是让人爱乱想的。

突然想在此告诫此君,莫要不愤愤不平了,这个时候你只要用“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安慰一番,就雨过天晴了。但此君好像醒悟了,反驳道“然而这并无卵用,大大国度,多多屁民就是被这给害苦了的”。好吧,算你赢了,我要拜你为师呢。

篇12:教师节散文

于是,今天忽然有些莫名其妙地伤感,也许是为了自己,也许是为了以后,也许就是一种闲到无聊的麻木。

想一想,从小学开始,我就是一个不让老师省心的孩子。不论是成绩好的时候,还是成绩差的时候,我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去挑战老师们的心里承受能力。常常,我都不知道我自己会在下一秒做出什么离奇的事情。

但是,那时候,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很单纯的孩子,只是喜欢恶作剧,以及做一些别的孩子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教室里的几盆花,因为调皮而被老师钦定为浇花使者,在他们规规矩矩浇水之后,有一天我忽然异想天开,拿来白酒浇了上去,结果花醉了,和大街上那些歪歪斜斜的醉汉一样,摔倒了。于是,我帮那些同学弄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是花,还是人,喝多了都会醉。

十几年后,当我再次走进教室,面对着这么多可爱的花一样的小脸时,我忽然感觉到肩膀上的责任。真的,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意识到我的工作是一种多么神圣的职业。这些孩子,都会因为我的一些想法而改变,并且很有可能被我的一举一动所影响。于是,我尽力把自己做到最好,尽力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

那时候,我带着他们一起打篮球,踢足球,唱歌;一起读曹文轩,谈《西游记》,甚至我曾经拿出三节课的时间给他们讲路遥《平凡的世界》。我教他们读诗,写诗,带着他们去沂河岸边看风景,指导他们去描写看到的世界。那个时侯,我是快乐的,他们更是快乐的,那时候的语文课比体育音乐还要受欢迎。

只是,这样的生活只过了两三年,当规矩和制度越来越显赫时,再也没有人愿意为此去冒险,语文课开始龟缩于狭小的教室,再也没有机会和胆量去体验生活。我还能带着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写诗,但是再也不能带着他们雪地里踢足球,以及看河畔的风景。

人越成熟,内心就会越封闭,目光也会越来越短浅,再也没有想当年叱咤风云的激情,以及为了孩子的未来去和现实状况搏一把的勇气。

工作到第十四个年头,我已经渐渐失去了年轻人固有的激情,开始和同事一样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在很多个日子慢慢走过的时候,我站住窗前,看到柳叶慢慢变绿,也慢慢枯黄,一直到洒落整个小院。太阳的脚步也一点点从东挪到西,白云和麻雀,也一样蹦蹦跳跳地晃我的眼。恍惚中,我看到那个青涩的自己一点点从快乐的稚嫩变成有板有眼的沉默。

从前的一些东西慢慢远离,就像二十多岁的青春,就像初上讲台的兴奋。不过,幸亏我还有一点点激情,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依然执着地给学生讲着文学,说着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无论哪一届学生,常常都会提起我的名字,以及我的那些或幽默或善良或恶作剧般的典故。

今天是教师节,当我像平常那样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时,当我听到下面有人在窃窃私语刚想敲一下桌子,震慑一下时,当我在没做好任何思想准备时,那几个窃窃私语的学生忽然高声说:“一、二、三……”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赵老师,节日快乐!”那一瞬间,我愣住了,像是遇到了几十年不见的老朋友,像是忽然听到那个我思念了很久的声音,心头忽地刮过一阵清风,我的眼睛一片清澈。

这是让我感动的瞬间,为了讲台下这些睁着大眼看着我的孩子们。那些成绩好的,成绩差的,都这样微笑着看着我,我知道,刚刚这句话是多么的真诚,像一粒石子投进我早已平静的心湖,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瞬间温暖了我的心房。

这节课上得格外舒心,孩子们明显也变得可爱乖顺了许多,我的声音也变得温和了许多,内容也多了一些备课之外的东西,那些诗歌背后的故事,那些诗人曾经走过的旅程,都一点点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其实,到此刻我还不知道,还有一些人会继续感动我。

上完课,手机铃声此起彼伏,短信息一个个排着队走进我的视线。并且还接到了一个学生来自遥远内蒙的祝福。没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日子竟然会有这么多朋友记得,这个普普通通的人竟然会有这么多朋友想着,我的心不禁有些得意,原来,骄傲并不是只因为成绩或收入。这一条条短信都是朋友那一颗颗牵挂的心,让我感受到九月的温暖。

不过,没想到的还在后面。

下班去接孩子,走在人流如织的街上,电话忽然响起来,汪峰的声音沧桑而厚重,拿出电话,一个很陌生的号码很是倔强地跳动着。摁响之后,一个很陌生的声音很遥远地传来。我真的不知道,是谁。但是我知道,一定是我的学生。

他还是有些羞涩地报出自己的名字。我很吃了一惊,这个名字很有重量,我一下子想起三年前的情景。他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成绩也很优秀,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那时候,我从心底喜欢他,也想从各方面照顾他。可是在一次课堂上,因为什么我忘记了,我批评他,他好像很不服。那时候,我忽略了一个孩子在某个时期或许会遇到某些事而烦躁的现象,我随手拿起课本敲了他一下。他看着我,眼神中包含着很多我原来没有见过的东西,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好痛,好痛。我没再说什么,让他坐下了。但是他的眼神一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底,到现在我也能一下子想起来。

我不知道在别人眼里我是个什么样子,是那种洒脱到什么也不在乎,阳光得没有任何烦恼,亦或是一个长不大的老男孩?说实话,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只希望自己可以快快乐乐地享受生命赐予我的幸福。不是没有烦恼,是我用欢笑和歌声把自己包装起来,用微笑抵御着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痛苦。没有人看到我心中的哀伤,我一直像一棵树一样,用粗糙冷硬的树皮包着自己的年轮,在岁月的风雨里默默站立。

“小赵老师,祝你节日快乐!”他的话轻柔得像一缕炊烟,青色的,带着浓浓的草香,却格外清晰地让我想起童年,故乡,以及更多和美好有关的画面。原来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一点点浮现在眼前。

“小赵!”他们常常这样喊我。

“小赵,早上好!”

“小赵,byebye!”

我可以听得到他们话语里那种欢喜和快乐,在别的老师耳朵里听起来似乎有些“大逆不道”的称呼,在我听起来却是那么悦耳动听。我喜欢他们这样喊我,喜欢他们无拘无束地和我交朋友。

篇13:散文诗《雪》教学设计

学生欣赏殷秀梅演唱的歌曲《我爱你, 塞北的雪》。 (大屏幕展示歌词) 引出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一) 文学常识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教师适当补充 (大屏幕展示鲁迅照片、生平、作品) 。

(二) 注音释词: (大屏幕出示生字生词, 让学生完成)

(三) 文体知识简介: (大屏幕展示“散文诗”有关知识) 教师讲解。

三.读文感知

(一) 听读。导语: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 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让学生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 边听边展现画面, 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的特点 (放朗读录音, 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

(二) 感读。导语: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 需视之以目, 感之以心, 动之以情, 发之于口, 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 直面课文, 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 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1、感读一

第一层 (第1段) , 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 (第2-3段) , 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江南的雪:展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因为想象中的蜜蜂而充满生机, 激发人对春天的联想。

2、感读二

第一层 (第4段) , 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 (第5-6段) , 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北方的雪的特点:她“永远如粉, 如沙, 决不拈连, 蓬勃的奋飞”。从这里还能看出她追求自由的精神。

四.教师小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 江南雪的滋润美艳, 朔方雪的蓬勃奋飞, 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 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 优美的语言, 也让我们陶醉。要求学生加强朗诵, 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

五.读文感知

老师:精力专注, 走入散文诗的意境, 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 恰当运用朗读技巧, 用声音加以传达。

1、提示朗读要求:

(1) 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2) 进入情境, 读出特点。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

(3) 女:江南的雪 (优美) ;男:朔方的雪 (壮美)

个别学生自主有感情朗读课文 (全文或某一段落) 师生评价。

2、评价参照:

(1) 发音准确, 节奏合理。

(2) 读出诗意, 感情充沛。

(3) “江南雪”语调要温润, 赞美的, 充满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

3、品味语言 (研讨与练习二, 可根据情况补充)

第1题, “冰冷”“坚硬”强调了雪的不屈精神, 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 是最值得赞赏的。

第2题,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 这里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 具有轻柔和缓的特点。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 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 雨是雪的初始阶段, 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 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 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六.探究归纳

(一) 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 并在对比中体现作者的倾向, 你认为作者的称赞倾向哪方?

(学生思考发言后老师评价总结)

(二) 主旨 (老师可适当介绍背景材料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主旨:滋润美艳的南方雪, 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 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 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 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篇14:散文诗还是诗散文

《辞海》中标明:凡区别于韵文、骈文、不押韵的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即散文。法文辞典中也有定论:凡诗体之规之外者即散文。而对散文诗,概念就比较模糊了。辞典中只说是注重语言的节奏、内容富于诗意的为散文诗。法文中也只说:不是诗体形式的诗即散文诗(poème ne revêtantpas la forme versifiée)。这样看来,散文诗与散文之间无论从实质上还是从文体上是很难区分的。

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开创了文坛上诗与散文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译成中文时,按书名petits po-èmes en prose的字面意义,应该译为散文化了的诗,即散文诗。但是否真妥呢?从内容上看,《巴黎的忧郁》显然不同于其他法国诗人的散文诗,也不同于我们中文通常指的那种散文诗。如果生搬硬套过来,势必混淆了两者,使波氏的开创在中文中失去了新意。作为译者,不能单单凭名称字面上的含意,从外文的概念译到中文的概念(这样做固然省事),还要看作品的本身。在这个集子中,应该说有些是要称之为散文诗的,甚至有的干脆就是把分行句连在一起的诗(我在中译本中为了效果起见,已试着把其中一首改译为分行诗);但是,大多数还是具有叙事、议论等特点的散文(当然是富于诗意的散文),那么书名中的poèmes enprose应该怎样译呢?我不禁想起了作者本人的一句话,他是要写一种“充满诗意的、乐曲般的、没有节奏没有韵脚的散文”(une prosepoéique,musi-cale,sans rythme et sans rime)。因此,我认为把《巴黎的忧郁》的文体概称为散文诗是不妥的,而应该是比散文诗更强化了散文特点的诗意散文,含诗散文——诗散文。

上一篇:除灰2010年灰场垮坝防汛演练总结下一篇:大创管理系统使用说明(学生版)